基本医疗能力情况(3篇)

时间:2023-05-01 15:00:05 浏览量:

篇一:基本医疗能力情况

  

  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云南省乡镇卫生院303名医护人员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分为20-30岁、31-30岁、41-50岁及51-60岁。分析乡镇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医护人员认为适合的在职培训。结果:经乡镇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情况调查可知:20-30岁年龄段医护人员中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为88.24%;31-30岁年龄段医疗卫生服务以急救应急技能为主,占88.23%;41-50岁年龄段以掌握救治重点和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为主,分别占91.25%和92.50%;51-60岁年龄段以疾病救治能力和急救应急技能为主,分别占96.78%和98.67%;云南省乡镇卫生院20-30岁医护人员中38.24%认为适合集中培训;31-40岁、41-50岁及51-60岁年龄段医护人员中44.12%、57.50%、54.19%认为临床进修。结论:卫生人力资源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最重要的资源,需根据基本医疗卫生现状,集合医护人员实际培训需求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理论和实操水平。

  【关键词】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近几年对于乡镇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发展以及建设,从而完善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与之对应的卫生公共服务,从而实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全面覆盖[1-2]。然而,现如今,依据存在着部分地方医疗资源质量差、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差,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加之各级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呈现碎片化等问题。造成患者看病难、致病难的问题,加之医疗机构的风险性系数较高,从而造成患护之间起冲突,为医疗机构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患者之间的矛盾,需要在自身寻找原因并加以改正。本研究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云南省乡镇卫生院303名医护人员研究对象,探讨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云南省乡镇卫生院303名医护人员研究对象,年龄(20-60)岁,平均(31.34±13.33)岁。

  1.2方法

  所有医护人员均进行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条目,包括年龄、工龄、职称等;第二部分为主要条目,包括,乡镇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情况以及县级不同医疗机构卫生人员认为适合的在职培训。问卷时间为20min,20min后由专人回收,并进行数整理。

  1.3观察指标

  制定统一问卷,针对乡镇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情况(疾病救治能力、急救应急技能、掌握救治重点、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以及县级不同医疗机构卫生人员认为适合的在职培训(临床进修、跟班学习、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统计调查,统计占比率。调查主体为:云南省乡镇卫生院(根据年龄段分为20-30岁、31-30岁、41-50岁及51-60岁)。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2)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乡镇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情况

  经乡镇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情况调查可知:云南省乡镇卫生院不同年龄段医护人员救治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性。20-30岁年龄段医护人员中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为88.24%;31-30岁年龄段医疗卫生服务以急救应急技能为主,占88.23%;41-50岁年龄段以掌握救治重点和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为主,分别占91.25%和92.50%;51-60岁年龄段以疾病救治能力和急救应急技能为主,分别占96.78%和98.67%,见表1。

  表1乡镇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情况[n(%)]

  例数

  疾病救治能力

  急救应急技能

  掌握救治重点

  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20-30岁1824263(34名)

  (52.94)

  (70.59)

  (76.47)

  (88.24)

  31-40岁(34名)

  28(82.35)

  30(88.23)

  25(73.53)

  25(73.53)

  41-50岁(80名)

  62(77.50)

  71(88.75)

  73(91.25)

  74(92.50)

  51-60岁(155名)

  150(96.78)

  148(98.67)

  130(83.87)

  139(89.68)

  2.2云南省乡镇卫生院不同年龄段人员认为适合的在职培训

  云南省乡镇卫生院20-30岁医护人员中38.24%认为适合集中培训;31-40岁、41-50岁及51-60岁年龄段医护人员中44.12%、57.50%、54.19%认为临床进修,见表2。

  表2云南省乡镇卫生院不同年龄段人员认为适合的在职培训[例(%)]

  适合的在职培训

  51-60岁(155名)

  41-50岁(80名)

  31-40岁(34名)

  20-30岁(34名)

  临床进修

  84(54.19)

  46(57.50)

  15(44.12)

  3(8.82)

  跟班学习

  36(23.23)

  14(17.50)

  9(26.47)

  8(23.53)

  集中培训

  18(11.61)

  15(6.25)

  6(17.65)

  13(38.24)

  城乡对口支援

  17(10.97)

  15(18.75)

  4(11.76)

  10(29.41)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造成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的原因是由于,患者集中在上级医院就诊,由于多数患者生病任然偏向于二级医院或是三级医院,从而导致云南省乡镇卫生院看病人数大幅度下降。造成其原因是由于患者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患者患有感冒、发烧等疾病在保障治疗疾病痊愈以及医疗费用的节省情况下,就算患者知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治疗这些疾病,患者首要考虑的都是更高级的医疗机构[3-4]。医疗资源不足,配置缺失;在新世纪,云南省在医疗行业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依旧存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设施基础较差的问题存在,依旧造成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的问题存在。优质资源高度集中:通过本次研究发展,云南省的大量医疗资源配置集中在城市中,从而造成乡镇基本医疗机构的配置不足,甚至资源匮乏,形成其原因是,政府在资源分配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城市,然后再是乡镇。加之往往发展好的城市在医疗配置以及资金问题上具有更好的发言权,从而造成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着重考虑城市,而对乡镇机构进行医疗配置进行大幅度的减少,最终导致部分地方医疗机构能力差。

  本研究显示,经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情况调查可知:20-30岁年龄段医护人员中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为88.24%;31-30岁年龄段医疗卫生服务以急救应急技能为主,占88.23%;41-50岁年龄段以掌握救治重点和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为主,分别占91.25%和92.50%;51-60岁年龄段以疾病救治能力和急救应急技能为主,分别占96.78%和98.67%;云南省乡镇卫生院20-30岁医护人员中38.24%认为适合集中培训;31-40岁、41-50岁及51-60岁年龄段医护人员中44.12%、57.50%、54.19%认为临床进修。因此,为了保障云南省乡镇的人民

  在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利益面前平等,应该打破传统的机制体制障碍,制定相对应的统一标准,以便利于经济相对于落后的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同城市人民一样享受的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待遇。要政府制定出各个区域、各个群体之间适应的卫生服务标准,尤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作为首要考虑对象,按照政府最低标准、重质量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自己卫生服务对象、卫生服务目标、卫生服务质量等,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最基本的医疗机构条件;要政府协调各个区域可承受的公共卫生服务限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针对性的制定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很多时候,云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状的原因之一,2009年以前,卫生院工作相对简单,少量编制能支撑单位运转,公共卫生项目开展后,医护等人员严重紧缺,一人身兼数职勉强支撑,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下去,需要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人力资源支持,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编制,强化专业素质培养,提高整体知识水平,为后续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各个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因此,需要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加以重视,在不违背法律法规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调查工作[5-6]。不仅如此,还要制定人才管理机制,采取奖罚分明的措施,对于表现突出,工作态度严谨负责的医护人员,予以奖励,以此来激励人员积极工作,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出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为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还能够提升工作质量,减少错误率,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云南省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最重要的资源,需根据基本医疗卫生现状,结合医护人员实际培训需求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理论和实操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伦,何坪,邓福忠.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岗位工作任务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2):95-100.

  2.

  谢国钢,赵美伟.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10):865-867.

  3.

  郑琳琳,徐东雨,娄岩.我国部分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9,35(1):110-113.

  4.

  潘伦,何坪,邓福忠.重庆,云南,贵州三省市基层中医全科医生岗位工作任务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2):1468-1473.

  5.

  严莉,彭琰.云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628(1):44-48.

  6.

  王永东,张俊杰.宁夏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9,28(6):106-108.

篇二:基本医疗能力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能力现状分析

  杜惠峰;张楠;陈云;范艳存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37)003【摘

  要】目的:进一步了解医改后内蒙古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能力,提出加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采取机构快速调查的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1294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平均开展数是39.4个,开展比例为63.6%。结论:内蒙古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能力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基本医疗设备配备不足、卫生人员匮乏且素质低及管理落后。建议应根据需要合理增加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加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家庭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深化卫生院改革。

  【总页数】4页(P305-308)

  【作

  者】杜惠峰;张楠;陈云;范艳存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197.62【相关文献】

  1.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现状研究——基于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视角2.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17市乡

  镇卫生院基础数据的灰色关联分析3.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提供效率分析——以广东省某县级市为例4.山东省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现状分析5.内蒙古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能力现状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基本医疗能力情况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结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结(精选5篇)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结(精选5篇)120xx年,在县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强化内部管理,重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患和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成绩

  1、医院基本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自从医院整体搬迁至老中医院后,我院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计委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医院的整体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得到快速发展,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医院新成立了中医康复科、碎石科、口腔科等一批特色专科,还添置了CT、DR、数字胃肠、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医院从自身发展和病人考虑,在短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住院部,极大改善了病人住院条件。

  2、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改变我镇预防保健工作滞后的状况,我院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现如今又在门诊楼后面新建一幢预防保健综合楼,目前已经完成主体框架结构,预计年底投入使用,预防保健综合楼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变我院儿童预防接种长期滞后的局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经过我们一年来的多方努力和艰辛付出,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镇已经完全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有6个卫生室,分别为XX、XX、XX、XX、XX、XX,其中XX去年还通过了省级示范卫生室验收。XX、XX卫生室建好并正在装修,XX、XX、XX卫生室建好但未装修,我院正在和镇区政府协调解决问题和矛盾。

  3、医联体建设成效突显。今年,我院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的重要举措,积极与县人民医院合作,定期邀请县医院名医专家到我院坐诊和查房,开展疑难病会诊和新技术、新技能及医疗安全等培训。目前,已经形成了每周都有县级专家来我院服务的良性机制,极大方便了社区群众就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截至6月底,共开展专家坐诊55次,就诊患者1359人次;开展下村服务4次,服务对象321人次。

  4、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和妇女病“两癌”筛查工作。抽调卫生院精干医技人员组成体检小分队,由一名分管院长带队,深入到全镇21个居村对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全程历时22天,已体检了11个村居,共体检2244名老人。由医院妇、内、外科医生组成的妇女病“两癌”筛查小组,历时42天,完成了全镇6500名妇女的“两癌”筛查任务。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8898份,建档率86%,抽查档案合格率达80%。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35次,公众健康咨询5次,免费发放健康宣教资料94850份,资料入户率100%。为1247名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免费接种一类疫苗23502针次。为13439名0-7岁儿童提供规范健康管理,新生儿访视率99.8%,0-7岁儿童保健覆盖率31.0%。

  为1186名孕产妇提供规范健康管理,产后访视率94.9%。为2726名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为7922名高血压患者、2607名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2次面对面随访及1次健康体检。共登记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19人,规范管理414人,规范管理率98.81%。1-6月份,共登记报告传染病136例,报告及时率、处理率均达100%。发现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或线索0例,协助开展饮用水安全、学校卫生安全、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巡查43次。为1810名老年人、1995名0-36个月儿童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药服务率分别达50%以上,服务项目记录齐全。今年共开展20个村的签约工作,共签约对象42697人,其中高血压病人8511人,糖尿病人2607人,65岁以上老年人10720人。

  6、严格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绩效考核新机制。今年,我们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并结合自家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我院的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试行,严格按照月度考核兑现,根据数量、质量、业绩、群众满意度4个方面综合评分,取得了较好效果。

  7、医疗业务及收入显著增长。今年1-6月份,完成门诊量29016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83.60%;收治住院病人1155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187.31%。截止6月底,业务总收入534.24万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01.42%;其中诊疗收入(不含药品)1-6月份372.1万,比去年同比增长240.00%。

  8、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把好用药关,药品严格实行集中网上采购。今年1-6月份网上采购药品金额比去年同比增加120.73万,药占比控制在38%以内,与去年同期下降20.66%。坚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放心。

  9、做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一是医院成立安全工作领导组织,对职工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二是加强安全管理,维修和更换灭火器、应急灯各一批,对全部监控探头进行维护和调整,确保监控不留死角。三是上半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2次,不定期检查6多次;定期对产科、B超等重点科室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对职工和病家反映的问题及时作出答复,绝不拖延时间,确保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五是认真处理委交办的来信、来访事件,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未发生非正常上访事件。

  二、存在问题

  1、卫生专业人才缺乏;

  2、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工作

  1、狠抓党风行风廉政建设。把党风行风廉政建设放在工作首位,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学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各种腐败行为,远离回扣,廉洁从医,努力打造清正廉洁医院。

  2、强化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突出医疗服务质量主题,实行重点科室重点管控,在定期进行考核督查的同时,强化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意识,把重点放在医疗工作环节上,注意对工作流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建立和完善医疗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安全报告制度。

  3、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明年所有村都要开展,确保全镇签约率达60%。公共卫生网格化

  管理实行全镇村组100%全覆盖。今年年底,确保全新的数字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投入使用,届时将一改我院儿童预防接种条件简陋滞后的局面。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引进紧缺人才;另一方面改变人员技术落后局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培养现有的医务人员,通过人员外派进修学习以及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院合作的形式进行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培养适宜技术人员。

  5、加强特色专科建设。积极与县市级医院联系,寻找合作的项目,镇区形成特色专科,带动医院医务的发展;计划发展的特色专科有中医科、康复科,口腔科、普外科、碎石科等。

  6、按时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认真贯彻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快速推进标准化建设步伐,年底前确保预防保健综合楼投入使用,完成所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

  7、重抓创建评审工作。下半年,卫生院争取通过省级示范卫生院的创建评审验收,并确保1-2个卫生室通过省级示范卫生室验收。

  8、确保业务收入稳中趋长。下半年,确保医院业务总收超过上半年,全年突破800万元。药占比控制在36%以内。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结(精选5篇)2曾田镇卫生院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东南部,主要为曾田镇居民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服务区域内有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户籍人数21063,现常住居民共有12691人;卫生院职工共26人、公建卫生站有9间,村医11名,其中蒲田村委会、银坑村委会没有村医进驻。现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从6个方面汇报我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应用

  受资金、技术、人员的影响,服务辖区内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基本未实行,省定贫困村(玉湖村、蒲田村)得到上级技术支持有医疗智能包,但是使用频率较低。

  二、家医签约服务难点及困惑

  家医签约服务难点主要是既往的诊疗方式观念难以转变和人员技

  术缺乏导致的。

  三、基本医疗、基层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我院全面实行基本医疗与基层药物制度,但是由于辖区内的卫生站绩效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未能直接进行医保结算、清算,所以未开展基层药物制度。

  四、人员培训及梯队建设需求情况

  1.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业务能力较低,需要增强培训提高自身能力。

  2.临聘人员待遇低导致招聘难度大,特别是医生岗位缺口大。不利于人员梯队建设。

  五、信息化推广使用及涉及卫生站建设的`其他事宜

  1.信息化推广使用需要上级的设备、资金、人员培训的帮助。

  2.卫生站建设存在工作人员待遇低,工作能力有所滞后需要加强培训。

  六、评估“互联网+”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水平的效果

  1.简化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流程,同时有利于诊疗资料的储存、调用。

  2.减少了纸张等资源的浪费。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结(精选5篇)320xx年上半年,在院领导下和各科室的支持关心下,门诊部全体医生齐心协力,在工作上乐观主动,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围绕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踏实苦干,严格管理,求真务实,在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截至X月底,接诊约X万人次,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门诊医疗质量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门诊医生的人性化服务意识,使每一位医生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主动热忱地接待患者,急躁询问病情,细致了解患者患病经过,对所开据的药物仔细讲解服用留意事项等,依据患者不同的就诊心理实行相对应的心理指导或劝慰,使患者在得到药物治疗的同时得到心

  理指导,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念。通过人性化服务的实施,医疗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患者对门诊医生的满足度大大提高,门诊投诉率明显降低。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医师形象

  严格规范门诊医师的仪表仪态。加强门诊医德医风教育和行风检查,提高门诊医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医患沟通力量,杜绝拒绝患者就医或应付患者等现象的消失。通过医德医风工作的建设,门诊医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明显提升,服务意识得到增加。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规范落到实处

  仔细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明确各级医师职责,完善诊疗程序,加强和完善门诊各项核心制度的制订,督促和落实5S的执行状况,严格执行各项奖惩制度。对门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定期进行检查,提高门、急诊病历、处方及各种申请单的书写质量合格率。严格腹泻、传染病及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和登记。严格抗生素分级使用,提高药敏试验的使用率,杜绝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半年来门诊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显著提高,5S的执行状况良好。

  四、做好急诊急救工作

  加强急诊急救学问的学习,使门诊医师熟识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建设,完善急诊、入院等程序,依据患者的病情做出就诊挨次的调解,使危重患者可以得到优先救治,做到了准时、正确、有序抢救每一位危重病人,并书写好门诊病历,坚决杜绝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使急诊服务准时、平安、便捷、有效。

  五、严格落实便民(措施)、削减就医等待

  门诊有导诊、分诊、轮椅、担架车、护送服务等各种便民措施。假如门诊患者消失特别增多,会支配专人现场协调、维护就医程序、增加出诊力度,医生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削减患者因候诊时间长而产生的不满足现象,保证每位患者准时就医。

  六、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提高医师医疗技术水平

  医院会议按时参与,仔细领悟会议内容,每月召开门诊例会,总结本月的工作,查漏补缺,发觉问题准时更改。合理支配门诊医师的排班,尽量使每一位医师都有机会参与院内外开展的各种学术讲座,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使所学的学问得到准时更新。

  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阅历,为医院的进展而不懈努力。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结(精选5篇)4回想20xx年医疗工作中,我在医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工作和学习。通过这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我在思想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提高,也有不少的教训和体会,从各个方面锻炼了自己,但有时又感十分无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时争做优秀党员。

  我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以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我认真的组织组员参加组织活动并做好记录。进一步端正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营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自身思想品德建设,以“八不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查,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的英明决策下,努力在工作中做到科学发展,时时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二、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认真钻研,完成了医院和自己既定的目标。

  我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了普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我在各种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从不旷工,反而是多次加班工作,目前在同科医生中,欠休假是最多。每个月的门诊病人及门诊收入,在同级医生中也是名列前茅。我不计较个人得失,拒收病员钱物,多次收到就诊病员的感谢信。

  三、继续加强学习,从多种途径丰富和培养自己。

  我一开始工作,就深知自己的不足,为此,我一方面再次温习大学书本,一方面从其他途径去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我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组织的多种学术活动,不断吸取医学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在工作学习期间,我积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并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参加了科室组织的“三基”考试并顺利过关。同时今年参加了腹腔镜培训班活动并取得了腹腔镜中级技术合格证。也参加了省卫生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我健全了自己理论水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增强了自己的法律意识。

  四、振奋精神,进入状态,积极投入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迎接复评。

  这年我们迎来卫生部等级医院复评,这是对我们的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和考核。上级部门定期的严格考核,本身就是我们进入到三级医院行列的成果之一,只有不断的严格要求,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同时今年卫生部也要求我们医疗机构做到“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我把复评和万里行活动当作是对工作的促进,珍惜这次机会,重新温习标准和学习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活动标准,再一次把各项工作系统地检查一遍,该弥补的要尽早进行,需完善的决不遗漏。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学习和借鉴上级医院的同仁们的工作热情和认真态度,从自身上抓起,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三基”“三严”为准绳,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继续巩固去年的“四心服务”,严格各种收费项目,做到“不乱收”,“不多收”,“不少收”,合格用药和开具医学检查,避免不合理的医疗浪费,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及时准确的签署各种医疗文件,认真书写病历并做到病历甲级率90%以上,认真填报各种医学报告卡,努力降低病人的占床日和药品比例上下功夫,努力为每个病员服好务,争做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同时努力实现以下四个突破:

  1、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以病人为中心,在公益性体现程度方面取得新突破。

  2、是健全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在促进医患沟通整体效果方面取得

  新突破。

  3、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患者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满意度方面取得新突破。

  4、是健全完善医疗告知制度,在增进医患信任方面取得新突破。

  我通过今年的工作和学习,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坚持做好“为民健康,从我做起”,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我努力做到了对每一位病人赋于医务人员应有的爱心,以精湛的医疗服务技术让病人放心,耐心的为每一位患者和家属解决自己权限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困难,努力为病人和家属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让医院和病员放心,不断的在工作和学习中提高了自己医疗服务水平,争取在评审中不落医院的后腿。

  五、崇尚新技术,发展新业务

  在今年中,我努力学习普外科的新进展和新技术,并且刻苦钻研,为此,我自制了腹腔镜模拟训练仪,抽空就练习腹腔镜的手术操作。同时,因了解到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新进展——腹膜前间隙修补。因此,就认真学习,并且在我院首次自已独立主刀完成了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病人的住院时间。

  六、敢于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努力以新的成绩向医院汇报

  在今年,因自己的骄傲自满的情绪,让自己在工作中出现误差,为此,在领导们的教育和帮助下,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领导和老师的批评,并且下决心改正错误,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以教训当作经验,以领导给的机会当作契机,努力工作,讲奉献,争取以新的成绩来向医院汇报。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总结(精选5篇)5按照省委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我局制定了《夹江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根据方案精神,现将20xx年两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改革进展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将原来的22个乡镇卫生院整合成6个中心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和1个镇卫生院,并已规划两个医疗卫生次中心。在资源整合方面,完成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整合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同时完善了配套政策和保障药品供应。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县政府办牵头揽总,卫健局成立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工作办公室。财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国资金融局、行政审批、医疗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民政等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加强政策支持和工作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二)加强风险防控和政策宣传。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并”出活力、“留”有质量,不搞“一刀切”,避免简单化。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妥善处理有关信访问题和突发性事件,确保两改工作顺利进行。

  (三)强化督导检查。把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建设纳入年度深化医改目标考核重要内容。我局做好两项改革后乡村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监测。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硬件配备不足。受土地、资金等因素限制,当前,镇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急救类医疗设备。

  (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亟待增强。部分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存在诊疗不规范,用药不规范,医疗文书不规范,法律风险意识差等问题。各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职工普遍存在学历、职称低,进修、培训学习机会少,因人手问题绝大部分人存在身兼数职问题,分工和责任不明确。

  (三)部分年度目标实现难度较大。受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影响,群众头痛发热腹泻等常见病到基层就诊明显减少。加之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量大,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要实现较调整前增长10%的年度目标,存在不小难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为契机,医共体建设为依托,加快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机构软硬件设施水平。中医馆投入使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专病专科服务能力。

  (二)提供更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围绕重点人群的基本医疗需求,构建医共体全程连续的健康服务闭环,深化推进专全结合慢病管理功能与职责,以基层医疗机构为载体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进一步健全内部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运行制度,持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更加清晰合理的三级医疗组织框架,明确两项改革推进计划,确保两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推荐访问:基本医疗能力情况 基本医疗 能力 情况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