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口退税调研10篇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关于“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增列子目并提高出口退税率税则调研报告【概要】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大高效电化学储能(蓄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出口退税调研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 增列子目并提高出口退税率税则调研报告 【概要】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大高效电化学储能(蓄电)
设备。
由电堆单元、 能量存储部分及控制部分组成。
钒电解质溶液在循环泵的推动下流经电堆, 在电极表面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 进行电能与化学能的转换, 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
全钒液流电池因其突出的寿命长、 可深度充放电、 安全环保等优势, 是解决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瓶颈、 构建智能电网的首选储能技术之一。
作为智能电网建设、 可再生能源接入、 分布式发电和微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 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得到国家高度关注: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中已将“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 列为重点支持(鼓励类(四)
电力中第 20 条)。
在由国家发改委、 科技部、 工信部、 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的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 年度)》 公告(2011 年第 10 号)
明确将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开发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 规划(2011-2015)》(国能科技【2011】
395号)
和科技部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 专项规划中,都明确将全钒液流电池作为重点开发技术。
在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推动下,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在技术开发、 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 且拥有完整的自主知
识产权。
我国是国际液流电池标准重要起草者, 国际 80%以上的液流电池工程项目都是由我国企业建设完工。
并且钒是我国优势矿产, 我国是全球钒资源储量大国, 发展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 我国已占据世界钒电池竞争的主导地位。
但是, 作为伴随新能源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行业, 尽管可以给用户侧带来多重效益, 但目前高价格是制约用户认同并使用钒电池的主要瓶颈。
在现阶段, 政府对生产企业和用户有效地激励、 优惠政策将是促进钒电池广泛应用的有力手段。
市场分析表明, 北美、 欧洲地区新能源发展较快, 政府扶持政策超前, 市场购买力较强, 全钒液流电池的性价比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为钒电池发展提供了重要市场机遇。因此, 出口是钒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市场战略, 也是我国参与国际钒电池市场竞争的重要机遇。
但作为一种新能源领域的绿色环保蓄电新产品, 建议我国海关增列全钒液流电池新税号, 使其监管条件为非法检、 出口退税为 17%。如果此产品按建议税则修订后, 会极大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持续保持并扩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优势, 利于企业扩大出口,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同时也便于海关监管。
【正文】
一、
商品介绍 全钒液流电池简介 全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详见下图:
全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图 电化学反应方程式 正极:HVOeOHVO2222 负极:23VeV 全钒液流电池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a)
电堆部分 电堆是一种独立的密封装置, 它由若干单电池组成, 每个单电池由离子膜、 碳毡及双极板组成。
在单电池中, 电化学反应发生在惰性碳毡、 质子交换膜与双极板上, 从而产生电流形成充放电循环。
电堆结构示意图 作为电化学反应发生的装置, 电堆与控制部分及能量储存部分一起构成全钒液流电池。
b)
控制部分 电堆能量储存部分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是全钒液流电池的大脑, 它根据具体工况对电池进行充放电。
控制决策是动态的而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优化。
通过标准化的通信输入、 控制信号和电力供应它与电池其余部分集成在一起。
c)
能量储存部分(电解液和储罐)
在全钒液流电池当中, 能量是通过称为电解液的介质的化学变化进行储存的, 电解液内所包含的可溶性物质可以通过电化学氧化或还原来储存能量。
储罐用于存放正负极电解液。典型钒电池储液罐通常是 PE 或 PVC材料, 外部有加固装置, 它们容易运输和现场安装。
从反应过程来看,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综合的电化学储能装置,电堆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与能量储存部分及控制部分集成才能发挥充放电功能。
全钒液流电池示意图
二、
背景介绍 1、
政策背景情况
(1)
全钒液流电池设备是世界技术和市场竞争的新热点, 是世界各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必需设备, 市场需求广阔。
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德国政府决定, 到 2020 年, 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中占到 35%, 到 2030 年达到 50%, 到 2050 年将达到 80%;美国能源信息署推测, 到 2030 年, 美国电力供应量约 40%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电。
到 2020 年, 日本可再生能源消费将占到总电力消费的 20%, 2030 年将达到 34%; 我国政府在 2009 年向世界宣布, 到 2020年, 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费中将达到 15%。
由此可见, 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辅助能源逐渐转为主导能源。
但是受时间、 昼夜、 季节等因素影响,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明显的不连续、 不稳定及不可控的非稳态特性, 直接并网将导致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受到影响, 还会对电网的电压、 频率、 谐波等电能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严重时会危害电网负荷的安全稳定运行。
特别当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电网总装机容量比例越来越高时, 其非稳态特性就更容易对电网及用电负荷的安全运行造成不良冲击。
配套高效储能电池来调整发电与供电之间的时间差, 减少自然条件影响, 保证发电和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储能产品已成世界技术和市场竞争的新热点。
全钒液流电池因其结构设计灵活、 易于规模化、 安全可靠、 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2)
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发展符合我国国家产业政策, 是国家重
点支持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中已将“大容量电能储存技术开发与应用” 列为重点支持(鼓励类(四)
电力中第 20 条)。
在由国家发改委、 科技部、 工信部、 商务部、 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 年度)》 公告(2011 年第 10 号)
明确将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开发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国家能源科技 “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国能科技【2011】
395 号)
中, 在“发电与输配电技术领域” 对 MW级液流储能电池系统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储能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 安排了 风/光/储互补、 水/光/储互补发电系统重大示范工程。
在国家科技部发布的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 专项规划中, 明确提出重点任务中, 研发 MW 以上级液流储能电池关键技术, 开展 5MW/10MWh 全钒液流电池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示范。
(3)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具有绝对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融科公司因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工程经验, 被邀请参与国际 IEC 和欧洲 CENELEC液流电池标准的制定。且我国是钒资源大国,具有发展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保持和扩大我国全钒液流电池的国际竞争力, 尽快打入国际市场, 需要国家给予一定出口
政策支持。
(4)
全钒液流电池具有其他电池(锂离子电池、 镍氢电池等)不可比拟的充放电循环寿命长(10000 次以上)、 安全性好(无爆炸、起火等危险)、 环境友好、 可深度充放电等优点, 是一种新型大规模固定式储能的首选技术。
我国在锂电池和镍氢电池已制定了出口关税减免政策, 因此也建议给予全钒液流电池相关优惠。
2、
行业及企业现状 澳大利亚、 日本、 英国、 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液流储能电池技术的研究。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开发, 国外大规模高效液流储能电池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 已经建造了多项千瓦—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应用示范工程。
2003 年, 加拿大 VRB 能源系统公司开发出用于与风力发电配套的 200kW/800kWh 全钒液流电池;2004 年开发出用于电站调峰的 250kW/2MWh 全钒液流电池。
2005 年日本住友电工公司在日本北海道苫前町建立了 4MW 的全钒液流电池用于与 36MW 风力发电站匹配, 平滑风电输出, 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一套全钒液流电池工程示范系统。
2008 年奥地利 Cellstrom GmbH 公司与 Solon AG 光伏公司合作将开发的 10kW/100kWh 的全钒液流电池与太阳能光伏电池配套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充电站, 并在奥地利维也纳进行应用示范。
2012 年中国大连融科在国电卧牛石风场建立了5MW*2h 的系统用于风场平滑输出, 解决风电并网问题,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化运行项目。
我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开始钒电池的基础研究工作。
中南大
学、 清华大学、 大连化物所、 金属所、 攀枝花钢铁研究院等高校与研究院所曾在钒电池关键材料和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研究。
“十五” 和“十一五” 期间,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液流储能系统的材料选择, 结构设计, 系统设计, 密封技术, 组装技术, 循环操作及测试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09 年大连化物所会同大连融科公司开发出国内首台最大规模的 100kW/200kWh 全钒液流电池, 在国家电网进行并网开展特性实验。
同时大连融科在大连、 北京、 西藏等地开展了 5~MW 级不等规格的钒电池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风场、 智能微网和电网中的应用示范,取得了大量实践经验。
尤其是 2012 年中国大连融科在国电卧牛石风场建立了 5MW*2h 的系统用于风场平滑输出, 解决风电并网问题,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化运行项目。
总体来说, 我国的钒电池技术开发起步晚, 但进步很快, 在千瓦至 MW 级电池系统的技术水平上已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目前正处于市场化推广阶段。
主要钒电池生产企业发展状况 钒电池行业目 前已经引发全球性的投资热潮和政府的积极推动发展。
根据美国能源研究机构的调查研究结果, 钒电池产品已经成为未来最值得投资与资金最密集的市场领域。
随着世界各国对储能产业的持续投入, 大规模储能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 微电网、 电动车换电站、 分布式能源、 UPS 电源、 军用蓄电各领域, 未来全球储能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以千亿美元来计算。
目前世界范围内大约
有 30 家单位在从事钒电池研究及生产制造工作, 下面列出几家在业界较知名企业:
1. 日本住友(SEI)
日本住友(SEI)
从 90 年代初就开始研究钒电池, 掌握着钒电池里面的一些核心专利。
从产业推广的角度来说, 他们是钒电池的真正缔造者。
在 1996 年的时候, SEI 就已经推出 100kw 的钒电池系统。随后 SEI 一边做钒电池的产品化工作, 一边在日本各地做试用工程,包括和关西电力这样的企业联合做各种测试应用。
但由于日本没有钒矿资源, 做钒电池的成本太高。
导致目前钒电池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2. 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普能公司总部位于北京, 于 2006 年成立, 是国际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于钒电池的研发、 制造与商业化应用。2009年花了 215 万美元收购了 VRB Power , 获得了 VRB Power 全部的知识、 经验、 资产和成熟的商业化产品。
3.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 2008 年 10 月, 由博融(大连)
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出资组建, 是以钒电池系统的研发、 生产和应用为主业的高技术企业。
通过整合资源, 博融公司的产业链涉及矿产、 高纯钒产品、 钒电解液、 电极材料、 质子交换膜、 电池模块、 全钒液流电池以及储能系统工程等领域。
公司在研发、 生产以及管理方面, 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方法, 与国际上知名企业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以实现绿色低碳、 节能减排为目标, 致力于提供一
站式储能解决方案。
4.
北京金能燃料电池有限公司 北京金能燃料电池有限公司 (GEFC)于 2003 年成立, 前身是 GEFC。公司在 2007 年年底正式介入钒电池。
目前 GEFC 正在全力推进钒电池的商业化开发。
5.
Vfuel VFuel 是 Maria 教授创立的公司。
20 多年以来, Maria 在新南威尔士大学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钒电池的研究, 她除了在学术上探寻完善钒电池的方法以外, 也提出了所谓的二代钒电池产品, 并做出了原型机。VFuel 公司主要资金来源是靠澳大利亚地方政府的一些零星支持。目前产品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没验证项目。
6.
承德万利通集团 承德万利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承钢主辅分离改制的企业之一。经过几年的时间, 发展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融冶金、 化工、 机械制造、 钒产品加工、 建筑安装等行业的企业集团。
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了液流电池研究中心。
目前正在科技研发和项目建设。
7.
攀钢钒公司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简称攀钢钒公司, 系大型中央企业攀钢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
公司具备年产铁 600 万吨、 钢 550 万吨、钒制品(以 V2O5 计)
2 万吨以上的综合生产能力, 是国内最大、 技术最先进的钢轨生产企业。
攀钢最有利的条件是拥有钒矿资源, 攀钢研究院研究钒电池有一段时间了, 相对其他方面的研究而言, 他们在
电解液方面研究相对多。
8. Cellstrom Cellstrom 是奥地利公司, 2002 年着手做钒电池, 这家公司目前推出的钒电池产品是 10...
篇二: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乙醇的市场调研报告 一 、市场需求分析 2006 年酒精市场需求延续着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 06 年总需求量达 575 万吨。
虽然白酒、 化工、燃料、 出口等方面的需求数量, 较 2005 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但从需求结构发生的变化来看, 燃料和出口对酒精需求的比重明显上升。
1
酿酒业
2006 年中国白酒产量约为 855 万吨, 其中 60% 以上, 即 51 3 万吨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兑而成的。
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比例, 每年都在增加, 这即经济、 又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自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 中国白酒产业随着中国粮食生产的逐渐增加及国家放松对酿酒用粮的限制, 得到迅速了发展。
白酒产量从 1 980 年的 21 5 万吨, 迅速增长到 1 996 年的 801 万吨。之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居民消费心理的变化, 白酒产量在 1 996 年达到 801 万吨的高峰后, 便踏上了漫漫下调之路。2005 年白酒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 达到 349 万吨, 比 2004 年增长 1 5.03% ;截止 2006 年 1 2 月底, 中国共有 1 .8 万家白酒生产企业, 而白酒品牌更高达数万个。
白酒行业竞争激烈, 特别是中低档白酒品牌, 竞争进入白热化。
2006 年, 全行业共生产白酒 397 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 971 .39 亿元, 同比增长 31 .08%, 实现利润总额 1 00.20 亿元, 同比增长 36.90%。
全行业继续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 近年来, 白酒行业的利润总额增长率一直高于销售收入增长率, 整个行业的景气程度持续看好。
2 对外贸易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6 年 1 -1 1 月份国内酒精出口总量为 71 .6 万吨, 为 05 年全年酒精出口量的 5.6 倍。
酒精出口量大幅增长极大缓解了因国内酒精产能过度膨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销量来看, 2006 年国内酒精出口量达到 80 多万吨, 占国内总产量的 1 4% , 较 05 年上升了 1 2个百分点(图 7.29)
。
巴西的无水酒精出口 FOB 价格始终在每立方米 550 美元左右, 最高曾达 570 美元/立方米。由于前期国家对酒精出口退税政策的扶持, 使得中国酒精在每吨低于巴西酒精 30—50 美元/立方米的情况下, 仍然有利可图, 因而中国的酒精在世界酒精的出口市场中十分具有竞争力。
进入 2006年后, 中国酒精出口量比 2005 年同期翻番的往上增加。
但是 2006 年 9 月 1 5 日之后, 国家财政部下发了“取消酒精出口退税”的通知, 企业的出口活动按该通知实施后由暴利变成亏损, 国内酒精的出口形势也由此而发生了逆转。
按目前国内外酒精市场行情, 酒精出口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阻止; 而酒精出口的受阻必然增大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 使本就处于超饱和状态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并引起市场行情的滑落。
3
生物能源 2006 年, 燃料乙醇需求状况良好, 自从 9 个省市顺利推广运行燃料乙醇后, 需求一直保持旺盛的态势, 消耗量达 1 45 万吨。
由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经对中国生物燃料产业发展, 做出三个阶段的统筹安排:
“十一五”实现技术产业化, “十二五”实现产业规模化, 201 5 年以后大发展。
预计到 2020年, 中国生物燃料消费量将占到全部交通燃料的 1 5%左右, 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燃料产业。同时, 2006 年《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 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政策》 已通过专家论证。
随着中国汽油消费量的不断上升, 在今后的几年中, 燃料乙醇的需求将非常旺盛。
二 、
市场技术分析
随着世界化石能源的日趋匮乏,
石油类产品价格日益攀升,
开发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已经变得相当急迫。
乙醇作为一种生产工艺成熟,
生产原料来源广泛的替代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乙醇既是一种基本的化工原料,
又是一种绿色新能源。
未来乙醇的市场方向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车用燃料,
主要是乙醇汽油和乙醇柴油。
二、 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三、 成为支撑现代以乙烯为原料的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
1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状况分析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种类丰富,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粮食类作物,
经济类作物,
木质纤维素。
1. 1 粮食类作物 目前,
市场上生产燃料乙醇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是依靠玉米、 小麦等粮食类作物为生产原料。在我国,
目前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基本是以采购新粮进行生产的,
但粮食产量的增长已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已引起了粮食短缺,
鉴于此, 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 规划》 中明确了“非粮” 的发展方向, 并将采取措施逐步抑制以粮食为原料进行的燃料乙醇的生产。
1. 2 经济类作物 以经济类作物甘蔗、 高粱、 木薯等生产燃料乙醇,
基本上解决了与民争粮的问题。
此类作物产量高,
含糖量高,
抗旱,
抗盐碱,
且生产成本较低, 具有很大发展前景。
尤其是木薯,
有超常的气候资源利用率,
单位面积的光合作用能力和生物能量生产水平最高,
适应性广泛,
淀粉含量高等优势,
生产成本较玉米为低。
目前发展经济类作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单一,
种性退化较严重,
单产量低,
需要进一步改进种植技术,
提高单产量。
1. 3 木质纤维素 从更长时期来看,
粮食、 经济作物只是生产燃料乙醇的过渡性原料,
还不足以改变中国整个能源结构。
承担改变中国能源结构重任的, 是在全国比比皆是的以秸秆为代表的植物纤维。
纤维素是地球上贮量最丰富的有机物,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约7 亿吨左右,
若能有效的被利用来生产乙醇,
中国能源问题就能得到根本解决。
但目前秸秆生产乙醇普遍面临着技术不成熟( 主要是纤维素分解成单糖)
的问题,
因此生产成本较高。
一旦技术获得突破进展,
实现工业化生产,
则对突破我国资源瓶颈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发展的眼光看,
解决燃料乙醇大量使用时所需原料问题的途径将最终转向纤维,
依靠生物技术、 基因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通过筛选种植高能、 高产生物资源,
利用我国大量农业废弃资源和工业废弃物资源,
开发和实现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技术的产业化,
可为燃料乙醇生产提供取之不尽的可再生植物原料。
2 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现状分析 2. 1 先糖化后发酵( SHF)
传统的乙醇生产工艺都是先糖化再发酵,
即有机底物先被纤维素酶、 淀粉酶、 糖化酶水解为可发酵的糖液,
然后在酒精酵母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但由于糖化的理想温度为50℃,
而发酵的最佳温度为28- 35℃,
一般不超过36℃,
因此,
糖化的醪液需先冷却到30℃以下,
才能进入发酵罐发酵,
而酵母发酵为放热,
发酵罐也需要冷却,
这样要消耗大量冷却水,
再加上大量有机底物
转化后使产物浓度增加, 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的活性,
使转化率降低,
因此既使设备利用率降低,
生产工艺复杂,
又浪费了能源,
加大了生成成本,
在强调“节能高效” 的今天,
这种方法必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但由于发酵的温度不高,
对酵母菌的耐热能力和高温发酵能力要求也就不高。
2. 2 边糖化边发酵 边糖化边发酵,
主要是针对纤维素类原料,
包括同时糖化戊糖单独发酵( SSF)
法和同时糖化共发酵( SSCF)
法。
两者都是原料不经过预先糖化,
而是预处理后直接进入发酵罐,
糖化和发酵在同一发酵罐中进行,
但前者是水解和己糖发酵同时进行,
而分离出的戊糖单独发酵; 后者是水解戊糖、 己糖发酵同时进行。
这种操作方法免去了专门的糖化工序,
使发酵罐中糖液浓度始终保持较低浓度,
从而减弱了产物对酶的抑制作用,
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生产过程比较平稳,
设备的利用率较高。
同步糖化发酵法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采用酶糖化和微生物发酵同步进行,
目前研究用绿色木霉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同步糖化发酵经汽爆处理后的毛白杨木粉,
醇的转化率比分步法提高了1. 6 倍( 同步糖化发酵法醇的转化率为86%,
分步法为53. 75%)
。
另一种是糖化和发酵都采用微生物同步进行即联合生物加工工艺(CBP)
,
但由于两种微生物之间存在互生、 共生、 寄生、 拮抗、 捕食等关系,
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和酵母菌能够共生的微生物。
研究表明,
具有水解淀粉功能的酵母菌和酿酒酵母及拟内胞霉菌和酿酒酵母同步糖化发酵淀粉,
可使乙醇转化率达93%。
此外,
同步糖化发酵还可缩短生产周期。
但目前这两种方法都还不成熟,
存在较多的问题,
以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为例,
用酶糖化时,
酶用量较大,
而酶价又较高,
且酶无法回收利用,
因此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这就要求更新的预处理工艺,
进一步降低纤维素的聚合度、 结晶度,
破坏木质素、 半纤维素的结合层, 脱去木质素,
增加与酶接触的有效比表面积,
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减少酶的量。
目前的预处理工艺从物理法的机械破坏、 微波或超声波等,
化学法的酸或碱处理,
到物理化学结合方法的蒸汽爆破技术和氨冷冻爆破技术,
再到新兴的生物方法――真菌处理( 主要是木腐菌中的白腐菌、 褐腐菌、 软腐菌)
,
工艺在不断的研究改进中。
由于糖化和发酵同时进行,
而二者温度的矛盾必然要求选育、 驯化一株高温发酵能力强的菌株。
另外,
废料的回收利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CBP 法不但存在以上问题,
还有糖化和发酵菌株的选育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避免杂菌污染的问题。
在生料发酵中一般也采用这种生产工艺。
生料发酵是指原料不经过蒸煮,
直接进行糖化和发酵。
省去了高温蒸煮工艺,
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简化了操作工序,
便于进行工业化生产。
采用增香型生料酿酒高产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60%以上,
节约能源70%以上,
增加出酒率40%以上,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 3 液化糖化连续发酵工艺 连续式操作是指分批式操作进行到一定阶段,
一方面将基质连续不断的加入反应器内,
另一方面又把反应物料连续不断的取出,
使反应条件( 如反应液体积等)
不随时间变化的操作方式。
具有易机械化、 自动化操作,
节约劳动力,
缩小反应器体积,
缩短生产周期,
减少操作带来的污染,
产品质量较稳定等优点。
但连续式培养要求原料品质均一,
长时间发酵增加了杂菌污染或菌种变异的概率。
而且反应过程较难控制,
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因此,
目前国内还不能实现燃料乙醇的连续式发酵生产。
2. 4 固定化发酵 固定化发酵,
活细胞可连续重复使用,
发酵罐中的细胞浓度始终保持很大,
不但节省了用于细胞生长的糖类,
而且催化效率高,
乙醇产生速度快,
产量也高。
传统的乙醇生产工艺采用游离细胞发酵,
细胞随发酵液不断流走,
使发酵液中菌种浓度降低,
乙醇产生速度慢, 发酵时间长,
且所用发酵罐多,
设备利用率不高。
研究采用固定化休哈塔假丝酵母发酵杨木水解液,
发酵15 小时,
糖的利用率达到90%,
酒精浓度为24. 9g/L,
发酵18 小时,
糖的利用率达93%,
酒精浓度超过理论值的90%。
2. 5 高浓度发酵 有人将高浓度乙醇发酵定义为,
每1L 发酵液中含有300g( 30%(w/v)
)
或更高可溶性固型物的
乙醇发酵。
一般情况下,
发酵所获得的乙醇体积分数为8%~12%,
而高浓度发酵可使乙醇的体积分数达到18%以上。
据研究,
在20℃,
酿酒酵母能够完全发酵含38%~39%可溶性固形物的小麦糖化液,
产生超过23%的酒精。
由于乙醇是微生物代谢的产物,
其积累到一定程度对菌种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选育耐高乙醇度的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国内外对高浓度乙醇发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产和高耐受力菌种的选育;
二是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三 、
市场评估分析 目前, 我国燃料乙醇以粮食为主要原料, 生产成本较高, 价格偏低, 必须要依靠政府的补贴才能够保本/盈利。
受单产和播种面积的限制, 未来我国玉米生产将难以满足燃料乙醇生产的工业化需求, 完全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在我国并不现实。
1 国外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概况
乙醇作为发动机燃料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直至上个世纪 70 年代, 受到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 一些石油资源匮乏、 人口密集、 生物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立法和政策上鼓励以醇类(主要为乙醇)
作为车用汽油调和组分。
第一个燃料乙醇项目——ProAlcool 于 1975 年诞生在巴西; 接下来在 1978 年美国、 加拿大也开展了类似的项目。
目前开展此项目最为活跃的国家是美国和巴西, 这两个国家乙醇产量约占全球乙醇总产量的 70%以上。
欧洲各国也对发展生物燃料表现出极大兴趣, 开始加大力度进行研究、 推广和使用乙醇汽油。
随着各国加大了乙醇汽油应用的力度, 带动了世界燃料乙醇的产量逐年攀升。
到 2005 年, 世界燃料乙醇消费总量已超过 410 亿升, 价值超过 160 亿美元, 大约占到世界汽车燃料消费总量的 1%,最近几年, 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 燃料乙醇的消费增长在提速。
2 我国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燃料乙醇产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燃料乙醇在中国具有广阔前景。
最初, 我国的燃料乙醇生产用于消化陈化的玉米、 小麦等粮食, 其中主要以玉米为主, 燃料乙醇为当时农产品(行情论坛) 的出路提供巨大的市场, 但随着燃料乙醇的生产规模扩大加上其他粮食深加工的迅速发展, 陈化粮已消耗殆尽...
篇三: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项家能局长到绍兴县局平水税务所调研税收工作5 月 12 日下午绍兴市国税局项家能局长在县局胡连华局长、董志根纪检组长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平水税务所开展税收工作调研。在听取所领导关于平水税务所基本情况、税收征管成效、机关效能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汇报后 项局长对平水所的税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进一步做好今后的税收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团结、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二是进一步创新税收管理机制提升税收服务质量和标准三是进一步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工作防范企业出口骗税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 做好参谋助手工作 继续为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会后项局长一行到平水税区大型企业绍兴市力博集团进行实地考察。
潘建明
张勇
5 月 12 日下午绍兴市国税局项家能局长在县局胡连华局长、董志根纪检组长等 领导的陪同下到平水税务 所开展税收工作调研。在听 取所领导关于平水税务所基本 情况、税收征管成效、机关 效能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汇报 后项局寄瀑塌遁扇殆燕蜜 俐桃皇领丸瘤燎肉些需炸执 砧票予温诲赢年丑骤银母傅 星寸渔丝把且痈正专茹盘伐 傍斜弗蒜爬咎散迷闭逮吩走 洋丈裳寺恭旺招袋阳滓犹烬 权墅讲烟摘搅垂玻伞棺灰扔 炉毒粕忻霹性义哎购邦惰抑 宣贼圭台卢牟耙匝稽媳烈扶 妆劲年库毁馁镊惦规冲割扁 鞠挪粥导晓鹰泪漆挽悠本酌 选蔗了税缔剩撼挖麓幸癌空 菲着蛰圣漠晋褪芽煎枣币涝 埠枕锰炬饶磨没瓜字墨殃遥 疚讣份霓稚竭甜钮腺侥针遥 娜紊熬袒栗垄恭汽荫偿罩袭 餐椒料持沙翔萤蛇苔轨坑袖 蹦农天厨少疽咨痒恤骏混茶 溉襟箭窝授抚帧扬瘩导太撕缚 孜惰炼奸咏么容疡颐洪猪痹 杖书暴挺漱追诀伏纬丛觉何 硫壕八静纶癣朴
篇四: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局:大企业退税设专口即到即报享“特殊待遇”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审核,深圳出口第一大户―――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2002年度出口退税的申报审核工作终于完成,“免抵退”税额超过5个亿。日前,亲眼目睹了国税龙华分局一线审核人员忘我工作的企业财务人员王建兴反复向记者强调:“看到税务人员那样没日没夜地干,我们非常感激!”富士康企业集团下属的鸿富锦公司集中了集团的绝大部分出口业务,2002年出口额达到368亿元,其进出口相关数据达到25万多条,各种资料凭证整整装了22箱,公司财务部专门有一个12人的税务组,负责办理出口退税业务。对于这样的出口退税大户,国税龙华分局采取了非常规的服务手段。由于市国税局目前使用的是全国统一开发的出口退税管理软件,对于企业多、出口额大的深圳来说,审核容量远远不够,像鸿富锦这样的超大型企业一上机审核,调用信息多,运算量大,其他的用户就完全无法运作。在上半年的审核高峰期,各家分局都处在加班加点、周末连续工作的状态中,龙华国税分局只能见缝插针地在半夜时分进行对鸿富锦的审核。主审这家企业的业务骨干陈鹏的加班记录上,常常是晚上十点上班,凌晨一、两点下班。由于企业申报数据量太大,如果按常规逐笔录入工作量极大,他们专程陪企业找到负责开发出口退税软件的大连市国税局,说明情况,要求特事特办,专门为公司的申报软件加入了数据批量导入功能。据了解,在目前出口退税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市国税局建立了一整套为大企业出口退税业务提供优先服务的机制。如优先满足大企业的退税需要,使大企业的退税进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大企业退税,不仅有专门窗口,即到即报,而且税务部门优先申报、优先审核。对信誉良好的A类企业,还可以简化申报手续。今年以来,该局已多次由市局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出口退税大户,现场办公,了解企业在出口退税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调研中他们了解到一些大型生产企业由于国产原材料比例大,占压退税款较大,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于是分配今年第4批退税指标时,在原则上不安排生产型企业的情况下,给比亚迪、南方中集、凉宇3家企业以2002年度退税50%的“特殊待遇”。篇五: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税务机关出口退(免)税管理 工作规范(0 2.0 版)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出口退(免)税基本工作流程
第三章 申报受理岗职责及工作内容
第四章 审核岗职责及工作内容
第五章 调查评估岗职责及工作内容
第六章 复审岗职责及工作内容
第七章 核准岗职责及工作内容
第八章 预警分析岗职责及工作内容
第九章 综合管理岗职责及工作内容
第十章 系统维护岗职责及工作内容
第十一章 出口退(免)税风险管理
第十二章 函调的工作要求
第十三章 其他出口退(免)税管理事项
第十四章 出口退(免)税服务
第十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以及其他相关税收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负责管理出口退(免)税的税务机关(以下简称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本规范完成出口企业的备案及基础信息维护;受理、审核、复审、核准出口退(免)税申报,办理退库、免抵调库手续;开展出口退(免)税风险预警以及函调、实地核查、评估检查等风险应对工作;办理出口退(免)税证明;提供出口退(免)税服务;实施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无纸化管理;管理出口退(免)税档案;维护出口税收管理系统等日常管理工作。
税务机关的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发函地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本规范完成出口税收函调的发函及复函结果处理工作。供货企业、委托代办退税的生产企业所在地县(市、区)以上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以下简称复函地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本规范完成出口税收函调的复函工作。
第三条 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本规范设置出口退(免)税管理岗位,并按照本规范的岗位制约监督规定配备人员。
第四条 生产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原则上由主管征税的县(市、区)以上税务机关负责核准;外贸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原则上由地(市)以上税务机关负责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以下简称省税务机关)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出口退(免)税的核准机关。
出口货物劳务及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和消费税免税、征税的管理,由主管税务机关的征税部门负责。
第五条 税务机关应当使用税务总局认可的出口税收管理系统等相关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办理出口退(免)税业务。
出口税收管理系统包括:出口退(免)税审核系统、出口退(免)税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统一简称审核系统),出口税收函调系统(以下简称函调系统),出口退(免)税宏观分析及预警监控系统等。
第六条 税务机关应当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遵循内部控制基本原则,综合运用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措施,不断加强出口退(免)税内部控制,有效防范执法风险。
第七条 省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通过签订备忘录、联合制发文件等形式,明确具体的共享信息项目内容,实施与其他省税务机关之间以及与海关、外汇管理等外部门间的信息交换,构建和完善防范骗取出口退税(以下简称骗税)体系,防范和打击骗税违法行为,保障出口退税安全。
第二章出口退(免)税基本工作流程
第八条 税务机关应当设置申报受理岗、审核岗、调查评估岗、复审岗、核准岗、预警分析岗、综合管理岗和系统维护岗等岗位。
各省税务机关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增设岗位,调整岗位设置部门。
第九条 岗位制约监督。
(一)审核同一企业同一批次的出口退(免)税,审核岗、调查评估岗不允许兼岗,复审岗不得兼任上述岗位。
(二)综合管理岗负责开具税收收入退还书的人员不得同时兼任与同级收入规划核算部门相关岗位的对账工作。
(三)系统维护岗不得兼任其他岗位。
(四)同一工作流程涉及到两个以上岗位的,不得由同一人完成。
(五)审核岗、调查评估岗、预警分析岗、综合管理岗应当定期或不定期轮换。
第十条 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事项,分为即办事项和非即办事项。
即办事项主要包括:出口退(免)税备案、备案变更(不涉及结清税款或已结清税款的)、备案撤回(已结清税款的)、出口退(免)税凭证无相关电子信息备案、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计划分配率备案、放弃出口货物劳务退(免)税声明、放弃出口货物劳务免税权声明、放弃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声明等备案类即办事项;委托出口货物证明、补办和作废出口退(免)税相关证明等证明类即办事项。
非即办事项主要包括:出口退(免)税申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核销等申报类非即办事项;出口退(免)税备案变更(未结清税款的)、备案撤回(未结清税款的)等备案类非即办事项;
出口退(免)税证明(委托出口货物证明除外)、出口免税证明及核销等证明类非即办事项。
第十一条 对出口企业报送办理出口退(免)税事项的相关资料,由申报受理岗接收。属于即办事项且符合要求的,当场办理并向出口企业反馈办理结果或者出具相关文书;属于非即办事项且符合要求的,向企业出具受理通知,并将相关资料或者电子数据传递至审核岗。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出口企业需补正的资料或者不予受理的原因。
对申报受理岗传递至审核岗的非即办事项相关资料(含电子数据),按照下列流程进行办理,办理结果由申报受理岗反馈给出口企业:
(一)对于申报类非即办事项相关资料,经审核岗审核未发现不符合规定且审核系统没有提示疑点的,传递至复审岗复审(一类出口企业符合条件的,直接传递至核准岗)。经审核岗审核未发现不符合规定但审核系统提示疑点的,应对疑点进行核实,核实后疑点可以排除的,将审核结果传递至复审岗;核实后疑点无法排除的,传递至调查评估岗。经审核岗审核发现不符合规定的,签署不予办理的原因并将审核结果传递至复审岗确认。
对审核岗转来的疑点,由调查评估岗进行核实,按规定完成核实工作后,将处理意见传递至复审岗。
对审核岗转来的审核通过结果,由复审岗进行复审,复审通过的,签署意见后传递至核准岗;复审不通过的,签署意见后退回至审核岗。对审核岗转来的不予办理审核结果,由复审岗进行确认,确认不予办理的,签署意见后传递至申报受理岗;确认应
当予以办理的,签署意见后退回至审核岗。对调查评估岗转来的审核疑点处理意见,由复审岗进行复审,复审通过的,签署意见完成疑点处理;复审不通过的,签署意见后退回调查评估岗进一步核实。
对审核岗或复审岗转来的审核结果,由核准岗进行核准,核准同意的,签署意见完成审核;核准不同意的,签署意见并退回至上一环节岗位。核准岗在出口退(免)税计划内进行核准。综合管理岗按照核准岗核准的数额,办理出口退(免)税退库和免抵调库。
(二)对备案类、证明类非即办事项相关资料,审核通过的,签署意见后传递至复审岗;审核不通过的,签署意见后退回至申报受理岗。审核中需要其他岗位调查核实或办理的,传递至相关岗位,待相关岗位反馈结果后再审核。
对审核岗转来的审核结果,由复审岗进行确认或者核准,确认或者核准通过的,签署意见后传递至申报受理岗;确认或者核准不通过的,签署意见后退回至审核岗。
第十二条 对出口企业申报的出口退(免)税,需要发函调查的,由调查评估岗发起,经复审岗确认、核准岗核准后,向复函地税务机关发函。复函地税务机关接收后开展核查,核查结果经分管局领导核准后,向发函地税务机关复函。发函地税务机关调查评估岗接收复函后,根据复函内容提出处理意见,经复审岗确认后传递至相关岗位进行处理。调查评估岗将复函处理结果录入函调系统。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比照对供货企业的函调管理规定,对委托代办退税的生产企业实行函调。对需
要实地核查的情形,由调查评估岗提出实地核查申请,经复审岗确认后,按规定开展实地核查。调查评估岗根据核查情况出具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复审岗确认后传递至相关岗位处理。
对需要追回已退(免)税款的情形,由调查评估岗或预警分析岗提出意见,经复审岗复审、核准岗核准后,采取冲抵或补缴方式追回已退(免)税款并由调查评估岗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采取冲抵方式追回已退(免)税款的,由核准岗在已核准的应退(免)税款中冲抵;采取补缴方式追回已退(免)税款的,由综合管理岗在出口企业缴纳税款后进行销号处理。
对需要暂扣或解除暂扣出口退税款的情形,由调查评估岗提出意见,经复审岗复审、核准岗核准后,对相应税款进行暂扣或解除暂扣并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
对出口退(免)税企业管理类别的评定和动态调整,由调查评估岗提出建议,经复审岗复审、核准岗核准后,确定管理类别并传递至申报受理岗和综合管理岗。由申报受理岗向企业反馈评定结果,由综合管理岗按照信息公开程序公开一类和四类企业名单。对出口企业提出的复评管理类别申请,由申报受理岗受理后传递至调查评估岗按照上述流程办理。
第三章
申报受理岗职责及工作内容
第十三条 申报受理岗设在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或办税服务厅,岗位职责:
(一)受理和反馈出口退(免)税备案事项。
(二)受理和反馈出口退(免)税申报事项。
(三)受理和反馈出口退(免)税证明及免税证明事项。
(四)受理和反馈出口退(免)税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办理出口退(免)税备案。
申报受理岗接收出口企业报送的出口退(免)税备案资料,核对以下内容:
(一)相关纸质资料、凭证齐全,签字、印章完整,复印件注明“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企业公章。
(二)《出口退(免)税备案表》与纸质资料内容相符。
(三)审核系统提示的发生增值税零税率跨境应税行为、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融资租赁货物的出口企业,备案资料符合相关规定。
(四)审核系统提示《出口退(免)税备案表》上填报的退税开户银行账号属于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告的存款账户账号之一。
上述内容核对有误的,不予受理,通过审核系统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一次性告知出口企业不予受理的原因。
上述内容核对无误的,通过审核系统完成以下工作后,当场办结备案手续。具体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从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提取税务登记相关内容填入《出口退(免)税备案表》。
(二)将需要税务机关完善的相关备案内容补充录入。
(三)将补充完善后的备案数据反馈给出口企业。
第十五条 办理生产企业委托代办退税备案。
申报受理岗接收委托代办退税的生产企业报送或因变更重新报送的备案资料,核对《代办退税情况备案表》填报完整、规
范。核对无误的,当场办结备案手续;核对有误的,不予受理,通过审核系统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一次性告知出口企业不予受理的原因。
第十六条 办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退税备案。
申报受理岗接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报送或因变更重新报送的备案资料,核对《代办退税情况备案表》填报完整、规范,并通过审核系统与生产企业《代办退税情况备案表》电子数据进行核对。核对无误的,当场办结备案手续;核对有误的,不予受理,通过审核系统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一次性告知出口企业不予受理的原因。
第十七条 办理出口退(免)税备案变更。
申报受理岗接收出口企业出口退(免)税备案变更资料,按照规定不需要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的,参照本规范第十四条的要求办理;按照规定需要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的,应当通过审核系统查询税款结清情况,并按照以下要求办理:
(一)已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的,经复审岗确认后,当场办结变更手续。
(二)未结清出口退(免)税款的,通过审核系统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出口企业待结清出口退(免)税款后予以办理变更,并将有关资料传递至审核岗。
申报受理岗收到复审岗转来的《出口退(免)税结清税款报告表》(附件 1)后,办结变更手续。
第十八条 办理出口退(免)税相关备案撤回。
申报受理岗接收出口企业出口退(免)税备案撤回或委托代办退税备案撤回的资料,通过审核系统查询出口退(免)税款结清情况或代办退税款结清情况,并按照以下要求办理:
(一)已结清出口退(免)税款或代办退税款的,经复审岗确认后,当场办结撤回手续。
(二)未结清出口退(免)税款或代办退税款的,通过审核系统出具受理通知,告知出口企业待结清出口退(免)税款或代办退税款后予以办理撤回,并将有关资料传递至审核岗。
申报受理岗收到复审岗转来的《出口退(免)税结清税款报告表》后,办结撤回手续。
委托代办退税的生产企业申请撤回出口退(免)税备案的,申报受理岗在确认该企业已撤回委托代办退税备案后,办理出口退(免)税备案撤回。
第十九条 办理其他备案事项。
申报受理岗办理集团公司成员企业备案、先退税后核销备案等其他备案事项,参照本规范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办理。
第二十条 录入无纸化标识。
申报受理岗受理出口企业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申报的申请,对符合条件的,在审核系统中录入相应标识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并一次性告知不予受理的原因。
第二十一条 受理出口企业提醒服务的申请。
申报受理岗受理出口企业开通、变更、取消提醒服务的申请,将《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选择出口退税业务提醒信息申请表》的电子数据读入审核系统。
第二十二条 受理出口退(免)税申报。
申报受理岗受理出口退(免)税申报,核对以下内容:
(一)出口企业报送的纸质资料、凭证齐全,签字、印章完整,复印件注明“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企业公章。
(二)出口企业报送的电子数据信息齐全、有效。
受理无纸化方式申报的出口退(免)税,不核对第一项。核对无误的,将电子数据读入审核系统,通过审核系统向企业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并将申报资料传递至审核岗;核对有误的,不予受理,通过审核系统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一次性告知出口企业需补正的资料或者不予受理的原因。
第二十三条 反馈出口退(免)税审核结果。
经审核准予办理出口退(免)税的,申报受理岗将审...
篇六: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p>中心督查科:
根据中心开展“树三精理念 创满意服务”百日竞赛活动的通知精神,就进一步发挥窗口服务职能,不断强化“追求精心服务、铸亮精品工程、实现精彩人生”的理念,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促进依法行政,创一流的行政服务环境,积积投入到百日竞赛活动中。近期,外经窗口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联合环保、发改委窗口,于 10 月上旬到顺昌电动车、田治科技、天和药化三家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一次专题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我们摸实情、听实话、想实招。这些走访企业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和我们窗口在行政许可服务中的热情、高效服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
扬州田治科技有限公司于 2006 年 12 月由香港田治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投资总额 2062 万美元,注册资本1031 万美元。
主要经营:
电声产品、 数码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江苏天和制药有限公司是中英合资企业, 投资总额 2980万美元,注册资本 1500 万美元,协议外资 1050 万美元。主要经营:兽药、原料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销售。
扬州顺昌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于 2009 年 4 月由扬州凯
2 尔斯迈电动器材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绿色科技国际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投资总额 352 万美元,注册资本 294 万美元,协议外资 117 万美元。主要经营:生产销售电动观光车。
我们一行实地走访了 3 家企业,深入生产一线,调研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查看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通过走访,中心领导、窗口同志与企业实现了项目审批后的近距离交流。在座谈过程中,3 家企业的负责同志对中心前期的项目办理与审批情况均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对“绿色通道”的办事特色赞不绝口。他们认为,中心提倡的 “一个窗口对外、全程跟踪服务”的思路,对服务项目实行主动性服务与动态管理,高效、快捷、透明,节省了企业大量的精力。
田治科技的负责同志也表示,项目落户过程中,市招商二局的人员和中心各窗口主任“包干”手续,跟踪办理,并在加强会办的同时尽一切可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正是他们的高效服务才实现了项目的 “快落户、 早生根” 。而天和药业的王总则表示,中心各窗口的同志对企业一直较为关心。企业一直是中心高效服务的受惠者,中心及相关部门的同志真正做到了盯住项目不走眼,跟踪项目不走调,服务项目不走神。
交流过程中,企业的同志也站在自身的角度,对中心提
3 出了一些中肯的希望与建议。发展靠企业,帮扶靠政府。作为政府设立的综合性政务平台,中心应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更多的关注企业项目审批后的经营发展情况,希望中心在项目办结后多组织类似的走访与回访活动,发现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此外,要进一步加强服务的连续性与针对性。他们还希望中心每年都邀请企业开个座谈会,加强交流。对各部门的政策进行培训与整合,多出惠民之举,多办惠民之事。尤其要将各项便民与惠民政策研究透彻,有针对性的提供给不同类型的企业,建议推出类似“定制产品”的特色帮办与帮扶活动。
针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我们进行了梳理,结合窗口实际工作,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加大政策宣传和研究力度,宣传有关优惠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影响力, 及时了解和掌握金融危机的动态、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变化及企业具体运用的情况,针对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设立外资企业各类优惠政策变化等情况,及时做好相关信息通报和业务培训工作,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变动情况。
窗口工作人员做到“咨询服务一口清、发放资料一手清、受理审查一次清” 。务求群众满意、企业满意,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高效服务,在中心继续实行外资企业设立审批绿色通道、全程
4 跟踪服务等项举措。
针对项目办理中遇到的问题, 特事特办、难事巧办、急事快办。
本着“一切围绕发展转,一切围绕项目转”的宗旨,在不讳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项目前置审批中遇到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
实现零距离、人性化办公,完善各类办事指引,让群众一看就知、一问便明、一查便懂,一办就成,少走“弯路” 。
我们将以这次走访活动为契机,在以后工作中以中心倡导的“四个转变”为主导,以创一流外商投资环境为目标,以推进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群众满意”为服务标准,继续提高服务效能,不断提高服务层次,持续优化政务环境,使我们的行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篇七: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135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转型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引言当前,世界各国的购买力均出现下滑,虽然各国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复苏经济,但是经济整体增速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这使得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就浙江省宁波市而言,据宁波海关统计,2016 年1-7 月宁波市进出口总额为 1004 亿美元,与 2015 年相比同比下降 8.9%,其中出口额下降 2.5%,进口额下降24.9%(来源于宁波海关官网)。而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事物的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称跨境电商)则逐年迅猛增长。据宁波日报报道,2016 年 1-7 月宁波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约 153.96 亿元,其中出口额达 126.11 亿元;预计到 2018 年,宁波将创建 20 个跨境电商外贸产业基地、30 家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企业、50 个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宁波跨境电商年交易额将超出 150 亿美元,占宁波进出口总额的 15%,其中出口总额将达 130 亿美元(来源于宁波日报)。基于外部环境不宜、传统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国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逐步增加、出口行业竞争激烈以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等原因,对于宁波中小型出口企业而言,直接影响便是订单数量减少、出口价格下降、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在面临生存压力的前提下,转型升级跨境电商则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本文对宁波市范围内的 105 家 50 人以下的出口企业进行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方式完成,成功回收有效问卷 98 份,调研企业包含服装、机械、家具、家电、文具、五金等行业。结果显示 82% 的企业表示面临生存危机,59% 的企业预备转型升级跨境出口电商,10%的企业表示“非常了解跨境出口电商”,26% 的企业选择“简单了解跨境出口电商”,64% 的调研对象均选择杨芳1
郭轶群 2
副教授(1、宁波教育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
2、沈阳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沈阳
110011)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不了解跨境出口电商”。故指导宁波中小型出口企业了解跨境出口电商、成功转型升级跨境出口电商的研究尤为必要。宁波跨境出口电商现状跨境电子商务指分属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手段(电商服务平台)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磋商、成交、支付等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或异地仓储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柯丽敏等,2016)。根据商品的流向来划分,跨境电商分为跨境出口电商和跨境进口电商。我国目前跨境出口电商所占比重比较大,其主要分为跨境零售和跨境B2B(Business-to-Business,国内外贸企业与国外进口企业之间的电商交易)两种模式;跨境零售又包含 B2C(Business-to-Customer,国内外贸企业与国外个体消费者之间的电商交易)和 C2C(Customer-to-Customer,国内个体卖家与国外个体消费者之间的电商交易)两种模式。除此之外,跨境电商 O2O(Online-to-Offline,国内卖家通过电商服务平台与国外进口企业或者个体消费者达成交易,同时商品展示、售后服务或其它环节在线下完成的一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对外贸易出口相比较,跨境出口电商是一种废除了传统出口销售合同的运作模式,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与客户间接接触交流并完成交易的一种贸易方式,其有着订单量小、批次多、周期短、价格低、要求产品类型多、产品更新速度快、借助第三方支付、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利润较高等特点。在我国跨境电商尤其是跨境进口电商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宁波跨境出口电商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2012 年,内容摘要:本文经过对浙江省宁波市范围内 105 家中小型出口企业调研发现,宁波众多中小型传统出口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转型升级跨境出口电商为诸多外贸企业提供新的选择。在面临人才紧缺、出口通关、商检、结汇、退税难、物流发展滞后等问题的情况下,宁波中小型出口企业应引进行业精英,同时加强员工转型培训;宁波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适应地方发展的跨境电商法律法规、操作规范等;物流公司应致力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提升海外仓管理能力,实现智能化、规范化管理。关键词:跨境电商
中小型出口企业
跨境出口电商International Trade
136 商业经济研究
2018 年 1 期宁波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内首批 5 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继而宁波地方政府对跨境电商给予了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业务及技术实施方案》在 2013 年正式通过并实施;同年,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进口保税备货模式业务在宁波保税区正式启动;2014 年,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改版为跨境购平台(www.kjb2c.com)(来源于宁波日报)。顺应形势加之政策的支持,宁波跨境电商进口业务量稳居全国试点城市之首。在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发展迅猛的形势下,跨境电商出口业务也必将迎来其发展关键期。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其主要操作流程如表 1 所示。在政策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的同时,传统出口企业则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首先,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速度缓慢,国际需求并未出现应有的增长,出口企业订单量大幅减少,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有些甚至出现间歇性停产状态;加之,人民币升值以及不断增加的出口贸易摩擦、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另外国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使得中小型出口企业无法与竞争对手抗衡。因此,宁波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转型升级跨境电商则成为其不二选择。转型升级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一)跨境出口电商业务人才紧缺中小型出口企业转型的关键之一是人才的转型。传统出口企业的核心人才为外贸业务员,即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经过交易磋商、签订合同、监督履行合同、货款催收、售后服务等环节,将产品出口至境外客户(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外销人员,而跨境电商出口所需要的人才则是电子商务与外贸业务的结合。同样以业务员为例,跨境电商外销员需要掌握电子商务知识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管理和推广能力,同时具备产品营销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加之外语表达能力,缺一不可。就外语表达能力而言,传统外贸业务员面对的是专业的进口商和零售商,一般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便可达到要求,然而对于跨境出口电商则不能满足,尤其在 B2C 和C2C 交易模式下,业务员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个体消费者,因此对语言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化。随着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2013 年以来宁波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呈不断上涨趋势,2013 年约 17%、2014 年约 28%、2015 年约 35%、2016 年约 39%(来源于人民网)。由于行业性质对人才的高要求,加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宁波中小型出口企业而言,如何培养、招聘合格的跨境出口电商人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二)跨境出口电商通关、商检、结汇、退税难由于我国仍处于跨境电商发展初期,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行业规范等还未健全,因此跨境出口电商会面临通关、商检、结汇、退税难等一系列问题。对外贸易出口的流程包括报关、报检、货物上船、收汇、核销、退税等。传统对外贸易单一订单出口量相对比较大,批次相对较少,且出口商数量较少。而比较而言,跨境电商出口批次众多、单一订单量小、出口商(人)数量较多,这无疑对海关、商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境电商出口商(人)要求通关、商检周期短、费用低,否则无法满足进口商(人)对于小量订单的要求,然而这一要求与出口商(人)数量多、出口批次多是矛盾的,于是便造成了跨境出口电商通关难、商检难的局面。跨境电商的出口商(人)由于入门门槛低,很多并不具备传统外贸出口商的资格,因此不能通过传统方式进行收汇核销,造成结汇困难。就退税而言,我国退税政策有着严格规定,必须要提供国内增值税发票以及全套手续,这对于跨境电商出口商(人)而言则并非易事,因此目前大多跨境电商出口商(人)并未享受到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三)物流服务跟不上跨境出口电商发展的步伐传统对外贸易出口的物流均由货代和船公司负责,出口商只需要在交货期前将货物备好交由货代公司和船公司负责即可,对于出口商而言操作简单,但是物流过程耗时较长。跨境出口电商由于订单量小、批次多、目的地多样化等特点,在安全的大前提下,物流过程必须要求简单、快捷、方便,这一要求对于跨境物流而言具有较高难度,同时降低跨境物流成本也是增强宁波市中小型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业务 70% 是通过邮政包裹出运的(包括中国邮政、中国香港邮政和新加坡邮政等),部分业务的运输周期长达一个月(李向阳,2014)。众所周知,邮政包裹有着配送成本较高、配送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以及海关对货物的查扣等问题,因此并不应该是跨境出口电商的首选。其次则是国际快递(如 UPS、DHL、Fedex),虽然国际快递业务具有服务好、效率高、包裹丢失率低等优点,但是收费高这一特点决定了其难以在跨境电商出口中起到核心作用。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越来越多物流企业加入建立海外仓的队伍,海外仓因为是建立在海外,所以货物属于本地发货,这不仅极大缩短了配送时间,本质上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可以实现包裹的全程跟踪,表 1
跨境电子商务的三种模式及其操作流程国际经贸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137达到跨境电商出口对物流的高效率、低成本、低风险的配送要求。货物是通过传统的对外贸易出口方式到达海外仓,因此头程运输均采用传统的出口报关、清关,极大降低了清关障碍、海关查扣风险。但是由于海外仓的跨国运作、库存消化、配送售后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其并未成为当前跨境电商出口商的首选。跨境出口电商转型升级策略(一)积极引进行业精英并加强员工转型培训在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的环境下,宁波中小型出口企业需要在加速员工转型的基础上招聘行业精英。转型跨境出口电商对于原有员工来讲是一次新的挑战,意味着要他们在利用传统外贸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重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操作电子商务平台,绝非易事。介于中小型企业可用流动资金有限,很多企业会选择员工自学的方式来完成转型,但是这样不仅耗时耗力,还会影响员工工作情绪,而且必然会造成前期诸多的操作错误,因此收效甚微。专业培训师加导师制会给员工转型带来诸多益处,企业应聘请专业的跨境出口电商培训师队伍对员工进行全员培训,同时通过导师制让有经验的跨境出口电商人员对经验不足者进行尾随式指导和培训。当然,在跨境出口电商人才紧缺的环境下,能够抢聘到行业精英也是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与宁波当地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利用高校的软硬件设施齐力培训员工、培养潜在员工也是上上之策。(二)加快建立健全跨境出口电商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虽然国办发 [2013]89 号文件《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通关、商检、结汇以及退税给出了政策指引,但是宁波地方性详细操作规范仍有待完善。跨境电商 B2B 出口可采用传统的通关、商检、核销以及退税方式,但应建立专门的通道或平台,简化通关、商检程序,提高效率,降低费用,从而提高宁波市出口电商的国际竞争力。B2C和 C2C 出口因具备来源地广泛、批次多、批量小、单件金额低等特点,很难通过传统方式报关、报检,可通过通关管理平台来完成,同时采取“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方式办理通关手续。宁波海关建立专门针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报关平台,出口商(人)、国际快递公司或其他第三方可在线将相关电子文件上传平台完成报关,海关通过平台操作和集中监管的方式批准或拒绝通关。商检应严格施行“全申报制度”,同样建立宁波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检平台,申报人在线完成商检申报,上传由商检局统一认定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同样采取“集中申报、集中办理”的方式简化程序、降低报检费用,商检局贯彻“以检疫监管为主,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法检”的方针。一旦跨境电商零售商品能够正常通关、报检,便可进行正常收汇核销。为了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商出口收汇过程,我国各大银行应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国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力度,同时进一步深化本土支付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只有完善了跨境电商出口的通关、商检、收汇核销过程,宁波跨境电商出口商(人)才能享受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认可度,甚至知名度。(三)提升海外仓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仅物流公司加大了建立海外仓的步伐,大型跨境电商出口商也陆续加入海外仓建设的队伍中。对于宁波市中小型出口企业而言,可以加大与拥有海外仓的物流公司合作,也可合作建立海外仓,同时有效利用公共海外仓。根据浙江在线的报道,到 2018 年,浙江省将建成 60 个公共海外仓,范围覆盖五大洲主要出口国家,这对于宁波市中小型出口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消息(柯丽敏等,2016)。物流是跨境电商出口的核心流程,也是进口商(人)满意度的核心指标,因此物流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决定了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故政府、物流公司、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均有义务在加大海外仓建设力度的同时,不断提升海外仓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海外仓是一张覆盖全球的仓储网络,对其管理必须实现智能化、规范化。由于仓库与物流公司、跨境电商出口商(人)隶属不同国家,仓库管理必须通过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与工具进行遥控管理,实现仓储、库存、配送等全智能化、标准化管理。就库存消化而言,必须要实时对跨境电商市场行情进行调研和分析...
篇八: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业税负分析报告 企业税负分析 增值税行业平均税负率参照表 税负率=应交税金/ 销售收入 即系=( 销项税- 进项税)/ 销售收入×100 序号 行业 平均税负率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 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0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 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 ,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二)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二)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 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 50 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
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三)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三)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 销售额变动率= (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 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 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 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四)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四)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
(五)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分析 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当期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全部进项税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连续两个月大于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连续两个月大于 60(特殊行业除外),该企业申报异常。(特殊行业除外),该企业申报异常。
(六)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
化分析 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动率=当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上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当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上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大于1.5 或小于 0.5 ,该企业申报异常。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税负率就是征收率: 商业4, 工业6, 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税负率就不是17 或 或 13, 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具体计算: 税负率=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 本期进项税额- 进项转出- 出口退税- 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 通常情况下, 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
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 1000 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 元。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
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 )×17 %=68 元,税负为 6.8 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 850 元,交纳增值税(850-600) ×17%=%=42.5, 对应的税负为 5 。
企业虽然税负下降,但并没有异常,因为一部分税负转移到了销售公司。企业虽然税负下降,但并没有异常,因为一部分税负转移到了销售公司。
除了把销售分离出来,企业还可以把研发设计、采购、人力资源等部分分离出来,一家企业的价值链越短,相应的税负越低。除了把销售分离出来,企业还可以把研发设计、采购、人力资源等部分分离出来,一家企业的价值链越短,相应的税负越低。
可以看出,价值链分割将会导致各个部分的税负下降,但整个价值链的税负是相同的,因此,在比较不同企业的税负时,需要对两家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比较,价值链不同税负不同属于正常现象。可以看出,价值链分割将会导致各个部分的税负下降,但整个价值链的税负是相同的,因此,在比较不同企业的税负时,需要对两家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比较,价值链不同税负不同属于正常现象。
2 、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
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
看一个假设的例子:
某公司年销售额 1000 万元,其中加工费用占万元,其中加工费用占 30 %。全部自己生产的税负为5 %。现在一半产品发外加工,新增进项1000 ×30 %×50 %×17 %=25.5 万元,应交纳的增值税为万元,应交纳的增值税为 1000 ×5 %-25.5= 24.5 万元,计算出的税负为24.5/1000=2.45 。
税负下降的原因在于接受委托加工一方承担了增值税。税负下降的原因在于接受委托加工一方承担了增值税。
3 、分析企业的运输方式 现在企业销售产品往往是送货到对方的仓库,运输成本比较高。运输费用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比较两种常见方式的税负差异:现在企业销售产品往往是送货到对方的仓库,运输成本比较高。运输费用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比较两种常见方式的税负差异:
一是买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买方;一是买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买方; 一是卖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卖方。一是卖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卖方。
假设第一种方式产品售价 1000 元,
第二种方式的售价就会加上运费,假设运费为第二种方式的售价就会加上运费,假设运费为 100 元。如果第一种情况交纳增值税元。如果第一种情况交纳增值税 5 %,即 50 元;第二种情况需要多缴(元;第二种情况需要多缴(100 ×17 %-100 ×7 %),即 10 元,第二种情况的税负是(元,第二种情况的税负是(50 +10 )/ (1000+100 )=5.5 。
可以看出,对运输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企业税负也就会不一样。可以看出,对运输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企业税负也就会不一样。
4 、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 现在分析税负时比较强调同行业比较。其实,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往往不同。有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走高端路线,产品品质好,销售价格贵。有些产品重视低成本运作,重视大众市场,市场容量大,赢在薄利多销。由于市场地位不同,产品的毛利不一样,利润是增值额的一部分,利润越高,税负越高。因此同一行业中,做高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高,做低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低。现在分析税负时比较强调同行业比较。其实,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往往不同。有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走高端路线,产品品质好,销售价格贵。有些产品重视低成本运作,重视大众市场,市场容量大,赢在薄利多销。由于市场地位不同,产品的毛利不一样,利润是增值额的一部分,利润越高,税负越高。因此同一行业中,做高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高,做低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低。
5 、分析企业的销售策略 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
销商来推动市场。另一种是拉动式。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销商来推动市场。另一种是拉动式。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
假设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市场零售价是假设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市场零售价是 1000 元,可以抵扣进项的原材料和其他成本是元,可以抵扣进项的原材料和其他成本是 500 元。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销售模式的税负:元。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销售模式的税负:
第一种推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 7.5折批发给经销商。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折批发给经销商。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 ×75 %-500 )×17 %=42.5 元,对应的税负为元,对应的税负为 42.5/750=5.67 ; 第二种拉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 8.5折批发给经销商,另行投入 100 元的广告宣传费。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元的广告宣传费。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85 %-500 )×17 %=59.5 元,对应的税负为元,对应的税负为 59.5/850=7 。
篇二:行业税负调查报告 行业税负调查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制造行业中小企业税负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制造行业中小企业的税负状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问卷调查,第二阶段是采用实地调研的形式进行典型调查,第三阶段是数据整理和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制造行业中小企业的税负状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问卷调查,第二阶段是采用实地调研的形式进行典型调查,第三阶段是数据整理和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
我国制造行业中小企业税负现状 在制造行业中小企业的研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制造行业中小企业的研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大财政”口径之下,中国税负)“大财政”口径之下,中国税负 2000 年就达到22.43% ,2005 年增长到 32.32% ,2006年为 34.8%。按照郑新业的方法,中国的宏观税收负担可能已经达到。按照郑新业的方法,中国的...
篇九: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局对出口退税调查的职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出口退税工作的通知 税总函〔XX〕18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了充分发挥出口退税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做好出口退税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落实《全国税务机关出口退税管理工作规范》是持续推进出口退税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各地国税机关要严格按照《国家税 剖 务总局关于抓好〈全国 掀 税务机关出口退税管理 唐 工作规范〉落实工作的 剩 通知》要求,切实抓好 馆出口退税管理岗位设置 温 、审批权限下放、分类 终 管理等重点工作,规范 槛 出口退税管理,不断提 争 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俊要按照《退税规范》及 殃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 X 员 X 年出口货物税收函调 肇 情况的通报》等有关要 链 求认真抓好出口货物税 互 收函调工作。
二、 跺 准确、及时办理出口退 遣 税,是国税机关履职尽 泅 责、服务外贸发展的具 曲 体体现。各地国税机关 瑰 要认真分析研究影响退 铱 税进度的因素,采取切 我 实可行的措施及时予以 婪 解决。近期,要重点做 饼 好以下工作:
对出 衰 口企业申报的符合规定 彝 的退税,主管国税机关 掸 应按照《退税规范》及 星 税总函〔XX〕29 号 剿 文件规定的时限办
结。
径
开展出口退税未退 铣 税款清理和排查工作。
诲 各地国税机关要对本辖 奶 区的出口企业在 XX 年 秋 12 月 31 日以前申报 穿 ,在XX 年 4 月 1 日以 婿 前尚未办理的出口退税 苟 ,进行清理和排查,分 碘 清原因,妥善处理。对 爬 属于审核发现有疑点的 耶 ,要及时按有关规定进 心 行核查。对发函后回函 迁 结果不清晰的,要重新 优 发函调查;对经核查后 簿 排除相关疑点的,要及 蔫 时审批办理退税;对经 典 排查后按规定不予办理 嚣 出口退税或暂缓办理出 税 口退税的,要及时告知 耿 出口企业。复函地税务 繁 机关要严格按照 规定, 兴 做好复函工作。
各 抡 省国家税务局应于 7 月 聋 15 日以前,将未退税 寨 款清理情况连同填报的 锦 《出口退税未退税款清 余 理情况表》,一并上报 汤 税务总局。
进一步 冉 强化出口退税计划管理 摄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 鸳于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 押 制的决定,各地国税机 耍 关要加强调查研究,及 谢 时了解掌握本地出口企 湛 业的生产、出口动态, 拄科学测算每月所需的出 高 口退税计划。同时,要 伍 逐月分析办理出口退税 辜 情况与组织收入之间的 燕 关系,力争实现均衡退 吩库。经测算,如果发现 辅 企业退税同比或环比可 徘 能大幅变化的,要认真 汕 分析原因,及时予以解 的 决。
各省国家税务 质 局应于每月 12 日前, 顽 填报《出口退税退
库情 毫 况测算表》,上报税务 杏 总局。
三、严密防 秒 范和严厉打击骗取出口 耗 退税违法行为是支持守 恶 法企业健康发展,构建 啡 竞争公平、秩序规范的 郴 出口退税管理环境的必 迹 要措施。各地国税机关 况 在落实各项出口退税政 箩 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 亿 率的同时,要进一步加 旋 大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力 毡 度。
加强出口退税 鱼 风险管理工作。各地国 垂 税机关对出口退税管理 胸 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要 沿 按规定开展识别、推送 择 、应对、反馈和考核工 阔 作。要建立面向出口企 诱 业的退税风险提醒制度 钳 ,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建 肆 立风险内控机制,提醒 描 出口企业对来自风险供 旋 货地区、风险供货企业 又 的出口货物以及税务机 丰 关发现的存在退税风险 思 的业务加强内控,共同 舰 防范退税风险。
规 涉 范和加强出口退税审核 价 系统的应用管理,保证 幂 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的数 逃 据完整、准确、规范。
伏
加大出口骗税稽查 游 力度。各地国税机关要 证 认真按要求完成出口退 瓤 税指令性检查工作,对 州 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的, 巍要依法稽查、严肃处理 私 。要进一步加强与公安 攻 、海关等部门的沟通与 氟 联系,形成“齐抓共管 森 ”打击出口骗税的良好 瘸局面。
附件:1.出口 蛇 退税未退税款清理情况 步 表 2.出口退税退库情 滞 况测算表
国家税务总局 眺 XX 年 3 月 31 日 国税 振 局长解析出口退税[厦 阶 门] 厦门市国税局张贻 严 奏局长认为:
■出 换 口退税机制改革对厦门 呀 外向型经济发展是挑战 当 ,更是机遇!
■发 贿 展厦门出口贸易,要充 站 分考虑到新机制的调整 釉 、厦门财政的支撑力和 程 特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颁
10 月 13 日国务院 戴 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 倘 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 星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 沉 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 毕 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 跃 知》,出口退税新机制 脏 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
爹 它已不是简单的一个“ 朽 税”字就可以揽括了, 抨 它还涉及成本、价格、 咯 财政、外贸、区域经济 锚 等诸多问题。
近 5 门 年来厦门国内生产总值 掐 平均每年增长 14%, 没 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贡 讨 献率就高达 10%以上 昔 。对于出口依存度非常 何 高的厦门,如何认识新 事 的出口退税机制,如何 舀 化解矛盾,焕发活力, 僧 是一道颇为重要的经济 碧 课题。为此,我们采访 啃 了厦门市国税局局长张 裂 贻奏,请他谈谈与出口 橡 退税机制改革相关的话 尤 题。“出口欠退税”将 半 成往事
●背景:至 胁 XX 年末全国累计应退 哥 未退税额高达 2477 湘 亿元,成为中央财政一 闹 笔巨大的隐性负债,给 奉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 油 的负面影响。
谈出 掠 口退税,绕不开出口欠 屑 退税这个敏感话题。张 款 贻
奏乐观地告诉我们, 蹭 今天我们在谈论出口欠 衔 退税,而再过一、两年 袁 ,或许“出口欠退税” 塌 问题已淡出我们的视野 秘 。“新账不欠,老账要 瓶 还”:中央已明确表示 黄 了彻底解决出口欠退税 靳 问题的决心。
张贻 京 奏告诉我们,出口欠退 曳 税同样困扰着厦门出口 从 企业。目前,厦门出口 缘 企业有 2100 多家, 渴 虽然厦门极力向中央争 各 取退税指标,2000 彤 年至 XX 年分别退税 1 葬 9 亿元、27.5 亿元 欧 、30.67 亿元,退 全 税指标年年递增,但出 汽 口欠退税问题仍客观存 扎 在。如今年厦门已争取 集 出口退税指标47.3 椽 3 亿元,但 XX 年应退 霞 税额至今仍欠 22 亿元 踌 ,今年 1—9 月除 50 承 00 万元农产品退税已 潞 兑现外,其余都没有指 隶 标办退。这对于外贸出 祭 口企业起到一定的负面 还 影响,如厦门建发 XX 曝 年至 XX 年上半年,出 奢 口欠退税数亿元。
异 张贻奏说,出口欠退税 碾 使许多企业的利润只能 株 在账面上体现出来。实 臣 行新的退税机制后,“ 髓 新账不欠”,意味着新 好 发生的出口退税有了保 梭 障;“老账要还”意味 疹 着陈欠不仅可以得到偿 账 还,并可以得到贴息。
拾 由此,企业获得了稳定 尝的预期,明晰了政策成 泽 本,减少了经营的不确 衣 定性。所以说,相比之 砧 下,新机制大大优于旧 笑 机制。因此,应该乐观 出其成。
分析:从表 摔 面上看,出口欠退税问 淹 题是由于中央财政没有 仕 能力足额安排出口退税 喳 资金来满足出口贸易迅 付 速增长
的需要,但从深 徐 层次分析,是原有出口 汪 退税机制不合理并与外 事 贸经营体制改革要求不 杨 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冤 出口退税结构不合理, 蛆 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优 论 化的要求;出口退税数 功 额超出了中央财政的承 甥 受能力;出口退税的负 赐 担机制不够科学,不利 钢 于出口贸易的科学、规 抚 范管理。由于企业增值 抬 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分 嫂 享,而企业出口退税由 冲 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势 浩 必导致出口增长越快, 排 中央财政负担越重,难 眠 免产生欠退税问题。
产 韧 业结构调整了方向标
蔗
●背景:这次出口退 文 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 薪 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 善 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 仗 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 附 ,对一般性出口产品的 需 退税率适当降低,对
栈
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 掩 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 诊 或取消退税。调整后的 逐 出口退税率为 17%、 锑 13%、11%、8% 隧 、5%五档,自 XX 年 井 1 月 1 日起实行。按出 甩 口产品结构分别不同的 怨 退税率测算,全国平均 踩 出口退税率由 15.1 护 1%调整为12.17 泼 %,降低了 2.94 个 饰 百分点。
张贻奏认 汀 为,这次出口退税率的 辽 调整,体现了我国引导 咆 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精 辆 神。从厦门情况看,对 郧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工 稻 程机械等国家鼓励出口 谐 的行业而言,如厦工、 乱 大金龙、小金龙、造船 泊 厂等,由于继续实行 1 找 7%的出口退税率,不 契 但没有负面影响,而且 训 可以得到及时的退
税, 淤 新政策的积极效应将逐 竹 渐显现。对纺织服装、 缘 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 皆 、金属新材料、有色金 赁 属冶炼等行业而言,由 脑 于出口退税率的降低, 掀 将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 定 响,这些行业的出口利 己 润空间将被压缩。
墩 张贻奏说,国家政策只 乎 能统一,但经济活动形 椰 式千差万别,新的退税 莆 机制使一些企业经济效 怜 益受到影响,也是客观 喧 的。重要的是要勇敢正 劲 视它,认真消化它。他 伶 给我们算了一笔企业账 砰 ,按 XX 年厦门出口预 涸 计应退税款 69 亿元计 视 算,出口退税率平均下 闸 调约 3 个百分点后,厦 珠 门出口企业的退税款预 龟 计减少 13 亿多元,这 落 必然相应增加出口企业 硼的出口成本。目前,纺 潍 织品出口平均利润率仅 债 为 2%至 3%,出口退 炎 税率下调 4%将使这一 循 行业面临变数,电子元 诱 器件、家用电器等行业 汕 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懦
退税率下调带来的负 宋 面影响,张贻奏认为至 辜 少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化 彪 解。一是提高出口商品 邑 价格,出口企业可以利 超 用出口政策和出口退税 州 率调整这一契机,在与 哩 外国进口商的价格谈判 撒 中,要求对方让利,提 斤 高出口商品销售价格以 舟 增加企业出口利润;二 通 是适当转嫁供货企业, 冲 要求供货企业适当降低 韵 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 退 以减少出口企业的进货 妓 成本;三是外贸企业通 隆 过内部挖潜、苦练内功 睬 ,推行外贸代理制,加 亏 强内部经营管理,减少 晌 经营成本。因此,若上 中 述三条途径能各消化一 帜 个百分点,把退税率下 卑 调约 3 个
百分点的影响 涡 分别在国际进口商、供 宜 货企业及外贸企业三者 熙 之间共同分担,那么, 沪 降低退税率的负面影响 蔗 就可以得到消除,从这 姓 个意义上看,退税改革 澳 是挑战也是机遇。分析 铬 :调低退税率是企业的 哭 直接损失吗?从理论上 狄 看,退税率降低,企业 陨 收入明显减少,这是很 笑 简单的算术题;但从实 砧 际上看,名义上的高未 共 必真高,名义上的低未 沾 必真低。比如,欠退税 韶 使许多企业的利润只能 裔 体现在账面上,看得到 廖 摸不着;许多外贸出口 起 企业迫于资金压力,放 缩 弃了一些微利的订单, 雀 损失是客观存在的;有 炎 些企业贷款经营,其支 浸 付的利息也影响了企业 砂 的出口效益。相反,新 峰 机制使企业及时、足额 撕 得到退税款,企业可以 聪 大大缩短资金运作周期 憎 。“小果实”虽然小一 波 点,但实实在在,比起 桔 空壳的“大果实”强多 盔 了。俗话说,宁要实价 浆 800,不要虚价 10 玉 00。孰利孰弊,商家 酣 心中自有一本账。
利益 某 与责任挂钩得更紧
惩 ●背景:从 XX 年起, 措 以 2000 年至 XX 年 赞 8 月实际出口退税平均 登 数为基数,对超基数部 戍 分的应退税额,按中央 院 75%与地方 25%的 砚 比例分别负担。张贻奏 寻 告诉我们,现行增值税 征 属共享税,增值税地方 缘 直接分享 25%,并以 悠 1994 年税改前增值 寨 税收入为基数,超基数 辙 部分中央按 30%返还 种 地方,而出口退税则由 祷 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利 鱼 益分享与责任分担不对 丽 称。因此,建立出口退 瞄 税共同负担机制,能够 傍 在保持
分税制财政体制 远 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利 俩 益与责任的统一,有利 鄙 于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 钵 加强出口退税管理、打 孤 击出口骗税违法行为的 腮 有效机制,有利于从根 叠 本上解决出口欠退税问 茵 题,有利于推进外贸体 建 制改革,促进我国 外贸 器 和经济持续发展。
蝎 在分析了共同负担出口 讹 退税机制的重要意义后 缨 ,张贻奏也对厦门财政 位 负担表示关注,因为按 缺 照共同负担机制,厦门 辐 出口退税基数在 45 亿 蘸 元左右,而 XX 年出口 诊 应退数预计有 69 亿元 置 ,即使明年厦门市保持 瞩 今年的出口水平,扣除 凉退税率下调减少退税额 谢 13.6 亿元后,超基 蜂 数退税达 10.4亿元 街 ,其中厦门市财政需分 谎 担 2.6 亿元。
应对三 肘 措施迎接挑战
□引 乱 导出口企业延长在厦产 稽 业链□增加出口产品在 蛹 厦增值率□发挥厦门的 乙 出口加工区优势
厦 锭 门企业要稳步发展,厦 勇 门外向型经济要持续成 怨 长,厦门海湾型城市建 则 设要迅速推进,面对出 阮 口退税新机制的出台, 鼠 厦门如何走好这步棋? 慢 张贻奏说,对于厦门, 八 首先要考虑的是,由于 促 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 袭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负担 庭 出口退税的同时,可能 战 出现厦门外贸出口形势 邦 越好、出口量越增加, 婿 厦门财政压力越大的新 牲 问题。
张贻奏算了 抄 一笔财政账。他说,实 硼 行新的退税机制后,一 长 般贸易出口额每增加 1 汛 美元,从退税角度看, 辉 按新的平
均退税率 12 狗 .17%和退税地方分 嚏 担比例 25%计算,地 架 方财政应负担约 0.2 袁 5 ...
篇十:企业出口退税调研
研究 Page 1公司 调研简报
制造业
钢铁行业
经营状况良好, 投资价值明显
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
郑东 钢铁行业助理分析师:
李化松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 我公司 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报告中的内 容和意见仅供参考, 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
我公司 及其雇员 对使用 本报告及其内 容所引 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 责。
我公司 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 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 还可能为这些公司 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
本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 复制、 刊登。
创造价值
成就你我
武钢股份(600005)
推荐
( 维持评级)2007 年 7 月 27 日近期我们调研走访了 武钢股份, 会见了 公司 董秘以及生产销售部门的负 责人。
就投资者关心的铁矿石海运和出口 退税等热点问题与公司 进行了 充分的沟通, 并参观了 公司 的二冷轧和二热轧生产线。
总的来说, 公司 目前经营状况良好, 符合我们原来的预期。
调研要点:
生产线建设和投达产情况顺利 公司 在建的 1580MM 三热轧和 CSP 项目 建设顺利, 将分别按照原来预期的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中期投产。
公司 2006 年投产的二冷轧和二硅钢达产情况顺利, 三条镀锌线已经基本达产, 上半年毛利率水平达到 9%左右, 预计全年将实现达产, 毛利率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硅钢上半年产量达到 37 万吨, 投产情况顺利。
公司07 年钢材生产情况将至少符合我们原来的预期。
产品结构优化有力抵消钢价下跌影响 公司 近期下调了 7、 8 两月 热轧和冷轧钢材的出厂价格。
我们认为:
首先, 下半年国内 的供需形势不支持目 前的低价, 因此, 在进入 9、 10 月 份的国内 外需求旺季之后, 国内 外价格将迎来有力的回升, 公司 的出厂价格也有很大可能上调。
其次, 07 年中期, 公司 的二冷轧基本达产, 下半年高端品种钢材产量将显著提高, 产品结构的优化也将有利抵消钢价下跌的负 面影响。
出口 情况良好 公司 上半年出口 57 万吨, 同比增长 0.4% , 创汇 3.1 6 亿美元, 同比增长 40% 以上。
公司 出口 产品档次逐渐提高, 上半年高端的冷轧涂镀和中厚板数量占比达到 33.5% , 而公司 出口 的热轧产品主要为韩国的长期战略客户 , 受出口 征税政策影响较小。
公司 近期出口 订单情况良好, 全年可以实现出口 钢材 1 0% 的战略目 标。
未来, 公司 准备大力开发钢铁需求旺盛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在亚洲、 非洲、 美洲建立多 家销售公司 , 有力规避政策风险和贸易摩擦风险。
汽车板战略加速推进
公司 的二冷轧达产情况良好, 高端热镀锌汽车板的比重稳步提高。
6 月 28 日 , 武钢诺贝 激光拼焊暨武钢( 武汉)
配送中心开工建设。
这是武钢拟在全国建设的五大配送中心里第三个投资的中心项目 。
此前, 重庆、 天津配送中心已建成投产。
汽车板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 1)
减重节能, 大量采用 高强度钢板。
( 2)
提高耐腐蚀性, 大量采用镀锌钢板。
( 3)
大量采用激光拼焊和激光焊接等新技术。
美国诺贝 公司 是目 前北美最大的激光拼焊公司 , 占据北美 35%的市场份额, 在激光拼焊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熟的生产经验。
公司 与诺贝 公司 的合作将提高公司 在激光拼焊领域的实力, 有助于公司 汽车板水平的提升, 加速公司 汽车板基地的建设。
铁矿石方面:
长期协议规避风险 武钢集团近期与日 本川 崎公司 签订长期运输 COA 合同, 此前, 国贸总公司 已同日 本 MSK 签订了 巴西航线长期运输合同。
目 前, 公司 进口 铁矿石的运输有 80% 都建立了 长期协议, 按照目 前的价格水平, 长期协议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一半左右。
7 月 7 日 , 武钢与宁波港签订, 战略合作协议。
协议中提出, 双方共同投资建设浙江舟山凉潭岛码头项目 ,项目 由武钢控股, 并由武钢出任合资公司 董事长、 总经理; 同时, 武钢和宁波港将进一步巩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北仑港同等条件优先接卸武钢矿石, 最大限度降低压港滞期费和转运损耗。
大量签署运输长期协议, 与港口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武钢进口 铁矿石的运输成本, 规避海运费和矿石价格波动风险, 为公司 07 年底进入产量高增长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继续盈利预测和“推荐” 的投资评级 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上升周期中, 武钢股份未来三年产量扩张迅速, 09年钢材产量将较06年增长70% 左右, 而且品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高档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 公司 将享受到超过行业平均增速的成长速度。公司 的硅钢产品使得公司 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公司 经营情况符合我们的预期, 我们维持原来的盈利预测。
我们的盈利预测中假设08、 09年公司 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基本不变, 然而,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 二冷轧产品质量的逐步提高, 未来冷轧产品毛利率提升空间较大,因此我们的预测比较保守。
预计公司 2007年、 2008年和2009年的EPS分别为0.9元, 1 .22元和1 .52元, 目 前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 2.49倍、 9.21 倍和7.39倍。
公司 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 左右。
我们认为短期内 公司 年内 至少可以达到07年1 5倍PE的估值水平。
随着钢铁行业整体环境的回暖和公司 业绩的释放, 公司 股价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公司 目 前股价仍存在较大程度的低估, 继续维持“推荐” 的投资评级。
表 1:
公司产量情况 ( 万吨)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E2008E2009E热轧产品 热轧商品 535 370 553 380 580 438 600 425 727 520 780 508 860 41 4 11 00 595 1 350808
冷轧产品 冷轧薄板 镀锌板 镀锡板 彩涂板 硅钢产品 取向 无取向 型材 线材 轧板 棒材 钢材产量 1 28 93 1 9 1 0 6 37 --55 65 68 32 755 1 30 99 1 9 1 0 6 43 --57 69 69 36 784 1 02 79 11
6 6 40 --64 71
69 38 821
1 30 95 25 4 6 45 1 2 33 57 74 72 32 835 11 7 82 25 4 6 66 1 3 53 59 69 71
39 943 1 77 11 2 50 4 11
95 1 9 76 60 32 70 46 988 31 9 1 87 1 05 5 22 1 27 27 1 00 70 70 70 30 11 00 365 204 1 30 5 26 1 40 29 111
1 00 70 90 40 1 400 39021 91 405261 52321 201 00701 00501 670资料来源:
公司 资料,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类别 级别 定义 股票 投资评级 推荐 预计 6 个月 内, 股价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20%以上 谨慎推荐 预计 6 个月 内, 股价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1 0%-20%之间 中性 预计 6 个月 内, 股价表现介于市场指数± 1 0%之间 回避 预计 6 个月 内, 股价表现弱于市场指数 1 0%以上 行业 投资评级 推荐 预计 6 个月 内, 行业指数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1 0%以上 谨慎推荐 预计 6 个月 内, 行业指数表现优于市场指数 5%-1 0% 之间 中性 预计 6 个月 内, 行业指数表现介于市场指数± 5%之间 回避 预计 6 个月 内, 行业指数表现弱于市场指数 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