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10篇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同志们: 坚持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传统,也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们:坚持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传统,也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从“从严治党”的传统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也是党建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干部队伍,成为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干部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带领人民去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干部队伍建设,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在革命性锻造中戮力锤炼“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队伍,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各项建设事业硕果累累。实践再次证明,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严管出来的。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上,就是坚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把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
必须看到,目前干部队伍出现的新情况,归根结底是人的新变化;干部队伍产生的新问题,都是人的问题的新表现。困扰干部队伍建设诸多问题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管理思想错位所致。只有从根本上确
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才能找到解决干部队伍存在问题的总开关。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和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既是一种体现现代管理的先导理念,又是一种实施现代管理的有效措施。
牢固确立全面提高的管理质量观念,实现全面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管理质量反映国家长远建设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是管理活动的生命线。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一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动态性工程,因而管理质量评估不能拘限于偶发式、应急式、突击式的成果,更不能以“领导满意”“是否出事”为标准,必须着眼于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稳固的人才基础。传统的管理质量评估方式,通常以管理对象工作勤奋度高低以及是否听招呼、守规矩为标准,而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则强调以实现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为目标,坚持全面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质量意识,主要是衡量干部队伍的德、才、学、识、体全面提高的状况和质量,要求干部管理监督要由以管住人为中心转向以培育人为中心上来。就是说,它不以简单地约束人的行为为唯一目的,而以提高人的素质能力为最高追求和宗旨。它在考察干部素质时,注重立足于干部队伍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干部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提高。
牢固确立整体优化的大管理观念,实现组织管理与社会管理、家庭管理的统一。在传统管理中,容易出现组织管理与社会、家庭的影响“撞车”现象。特别是在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矛盾日益凸显。社会上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观念相
互碰撞,家庭里矛盾和实际困难不断、家属“吹枕头风”、亲朋好友隔三差五来“拔气门芯”等等,无时无刻不冲击着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就是要树立整体优化的大管理意识,构建起单位组织管理、社会管理、家庭管理三位一体联管共育的格局。经验教训表明,家庭既是干部生活休闲的基地和港湾,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庇护所,家庭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补充和完善,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能够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社会管理是干部管理不可忽视的资源力量,必须充分重视。组织管理在三位一体的联管共育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应成为指导家庭管理、社会管理的枢纽。单位组织应积极而广泛地争取社会和家庭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利用一切积极有益的管理因素,不断延伸管理领域,对干部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注重协调好组织管理、家庭管理、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努力使三者做到目标一致,时空衔接,过程同步,功能互补,工作相融,效益倍出,形成整体优化的管理监督环境,这也是实施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的基础。
牢固确立规范和谐的管理过程观念,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发展的统一。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主张从干部管理监督的整体上协调各种工作要素的关系,使各项管理监督活动在纵向排列与横向联系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克服和防止随意性。首先是做到治身与治心的统一。既要依托制度、纪律、法规等刚性约束,又要运用激励、启发、沟通等方法进行软管理,唱好情、理、纪三部曲。其次是做到德、才、学、识、体协调发展。既要重视德、才、学、识、体因人制宜,又要注意
五者齐抓并举,促进干部素质的综合提高。再次是做到管与服和谐统一。管理者的“管”与管理对象的“服”统一于连续不断的管理活动之中。严格管理、科学管理要求管理者树立起“管”服务于“服”的思想,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发展的统一,理性原则与情感因素的统一,在实现整体利益和组织目标过程中,积极维护和满足干部个人发展需求,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制造有利条件。实践中,要注意克服和解决片面强调集体利益和组织目标而忽视干部自身利益的倾向,以及误将敢抓敢管与命令主义、惩办主义等同起来,简单粗暴、滥施惩罚的问题。切记管理者管理的基本依据应该是干部现有的自身素质状况和工作特点,管理过程应该是管理者引导下的管理对象主动参与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做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发展的统一,约束行为与传授知识的统一,理性原则与情感因素的统一,全面素质提高与个性特点发展的统一。
牢固确立能动发展的管理对象观念,实现集中领导与全员参与的统一。新时代干部整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独生子女干部已经步入领导岗位、“80 后”和“90 后”领导干部比例逐年增加、干部任职资格日臻完备等新的形势下,如何针对干部的成才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的特点,积极探索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的新办法,不容小觑。严格管理、科学管理适应了干部队伍结构成分的新变化,强调重视和尊重干部在管理中的整体地位,把干部民主参与和集中管理统一结合起来,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在价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进行管理监督。必须明确,
每个干部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他们不会被动地接受管理监督,而是凭借各自的主体意识,有选择地接受管理者的影响。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干部的自身潜能。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就是要改变那种“我是官,你是兵,我管你,你得听”的以权逼人、以势压人的集权型管理模式,主张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应是:“你有缺点,我帮你改;你不想改,我让你自觉改”,在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中营造和谐的民主监督气氛。
牢固确立民主融洽的管理环境观念,实现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
统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干部管理监督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双方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交互作用,影响着管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建立在民主平等、理解尊重、通力合作的新型干部队伍关系基础之上,内部关系和谐融洽是必要条件。好的环境,令人心情舒畅,奋发向上,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差的环境,使人人自危,处处设防,人心涣散,斗志衰退。特别是长官意志下的唯令是从,常常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合作的沟通,使人口服心不服,情绪对立,严重影响管理监督效果。实践证明,干部管理监督的重点在“育”字之中。干部的思想品格、人格精神是在健康的人际交往环境中耳濡目染熏陶出来的,身先垂范、以上率下至关重要。因此,管理者与管理对象要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努力使管理对象的人格受到充分尊重,个性潜能得以全面展示。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干部。以渊博的
知识、丰富的管理才能去创造民主融洽的管理氛围,引导管理对象齐心协力实现奋斗的目标。
牢固确立接力建设的素质变量观念,实现“先进性”与“适应性”的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干部的“先进性”是通过其较强的“适应性”不断表现出来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仅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国家现代化建设现实提出的十分紧迫的要求。解决干部素质结构的不合理性和不适应性,必须注意人的素质是一个变量的综合体,高素质是一个相对的阶段性概念,保持高素质状态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素质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一个干部的素质是依据一定的条件、环境、阶段、时期、任务而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同一个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素质的要求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就要求各级领导一定要树立变量的观念,抓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要适应形势、环境的变化,常抓不懈,使干部队伍建设永远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
同志们,干部管理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新时代,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必须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更新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改革,实施更加规范严格、科学合理的管理,努力将干部队伍培养成为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科学绘制未来
五年广东发展蓝图,提出了“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以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引领基层治理”等目标要求,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大局大势,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县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嵌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推动党建、服务、治理贯通融合,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释放基层治理“红色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下好“一盘棋”,建强牵引有力、运转有序的治理堡垒。党的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要大力推进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破解基层治理“谁来抓”“抓不实”等问题。
一要条块结合提升执行力。树牢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从县级层面“一盘棋”统筹谋划,压实县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责任链条。打破区块和条线界限,把区域内各类分散治理主体集聚起来,推动行业系统部门和其他领域党组织主动融入驻地中心任务和党建工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协同、各司其职的运转体系,使组织联系更紧密、社会动员更有力、工作推进更顺畅。二要规范建设提升引领力。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巩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果,深化支部建设“网格化+清单式”管理模式,通过“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全面落实“一台账四清单”各项任务,构建“空间+时间”网格化管理格局,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完善“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
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延伸组织链条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以党组织引领做实做细治理最小单元,确保基层治理全覆盖、无死角。
三要联建共创提升协同力。全面建立县、镇、社区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统筹整合驻社区单位、“双报到”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各类力量,“契约化”建立定期会商、交流沟通等机制,细化责任清单。构建社区、“双报到”单位、行业领域党组织党建互联互动机制,将党建、文化、教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等资源投入到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领域党组织在创优基层治理、推动社会发展的优势作用。
二、筑牢“主阵地”,构建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治理体系。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构建起以实体化、功能化、便民化为导向的层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服务提质、治理增效。
一要打造共建服务“暖港湾”。突出区域统筹和资源融合,逐步建立起以县镇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为支撑,自然村、园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站)为补充的“1+12+N”党群服务矩阵。结合不同群体需要,创新设置党群连心室、党建公园(长廊)、红色公益影院等阵地,制定涵盖党务、政务、便民、特色四大类服务的党群服务清单,推行基层点单、组织派单、单位接单、群众评单“四单制”,前移精细化多元化基层治理服务窗口,实现群众少跑路、服务多上门。
二要画好共享服务“邻里圈”。以开放式、共享型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整合步行 15 分钟路程半径内的公共机构、服务空间、服务队伍、活动阵地等,完善全方位、
立体式、多功能的“15 分钟党群服务圈”建设,深化“三联系”“双报到”机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下沉资源、力量,与“两新”组织等党组织联动起来,优化服务供给。推广“1+4+N”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模式,由物业管理人员、业主党员、离退休老党员等组建“红色管家”服务队,推行“红色管家”担任楼长工作机制,做实小区治理服务,加快推进 500 户以上住宅小区党组织和党建工作“两个覆盖”,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
三要织密共治服务“综合网”。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把党建、政法综治、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多类网格统一整合成“综合网格”,同步统筹党建指导员、综合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等“十个一”工作...
篇二: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分类号:D422.61论 文 编 号 :10006MP0511240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新时期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研究 —以烟台市为例
作 者 姓 名
陈 督 军 学 科 专 业
公 共 管 理 指 导 教 师
曹 庆 萍 副 教 授 培 养 院 系
公共管理学院
Sector organizations in the new era supervision of cadres study --- Yantai City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 :Chen
Dujun
Supervisor :Prof. Cao Qingp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中图分类号:D422.61 论文编号:10006MP0511240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新时期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研究 —以烟台市为例
作者姓名:
陈督军
申请学位级别:公共管理硕士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
研
究 方 向:
非营利组织 导师姓名:曹庆萍
职
称:
副教授
学习时间自 2006 年 3 月 10 日
起 至 2008 年 11 月 10 日止 论文提交日期:2008 年 11 月 10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有关资料和数据是实事求是的。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和致谢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说明。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同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电子版),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
摘
要
干部监督是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古今中外,在任何一个政治系统中,对干部的监督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监督工作,在多年来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组织部门是党委主管干部的职能部门,担负着干部监督的重要职责。
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监督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新的变化。本文就是要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回顾总结,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实践,在占有全面的、权威的、一手的文件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新时期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本文要共计五章。文中系统论述了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理论特性,回顾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干部监督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阐述了古代官吏监督的主要特征和启示。同时,以烟台市为例,对当前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了新时期组织部门开展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为当前和今后的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组织部门
干部监督
烟台市
iiAbstract
Supervision of cadres is a common political phenomenon. All times in any political system, the supervision of cadres are very important. Our party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supervision of cadres in the years of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has created a lot of success. Sector organizations is the party cadres in charge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supervision of cadres in important duties.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supervision of cadres are faced with many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nges. This article is to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through the review and sum up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point of view, targete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departments and cadres in the new era of ideas and supervision measures.
In this paper, a total of six chapter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ystem on the supervision of cadres and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as well as the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ory, an analysis of our supervision of official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and contemporary inspiration, reviewed and summed up our party cadres to carry out supervis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at the same time, to Yantai to Cases,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current cadre supervision work, the status qu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described in this basis, the practice of this artic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a new era sector organizations to carry out supervision of cadres of the ideas and measures In particular,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adres of the current reality, put forward the need for further study and explore a few of the key and difficult problems.
Key words: Supervision of cadres,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Yantai City
iii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1.2 文献综述.......................................................................................................................3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4
第二章 干部监督的理论概述..................................................................................................6 2.1 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基本内涵...................................................................................6 2.2 干部监督的思想基础..................................................................................................7 2.2.1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干部监督思想 ..................................... 7
2.2.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干部监督思想 ................................... 8
2.3 中国共产党干部监督的发展阶段............................................................................10 2.3.1 执政前的干部监督工作 .................................................. 11
2.3.2 执政后的干部监督工作 .................................................. 11 2.4 经验教训....................................................................................................................14 第三章
我国古代官吏监督的主要特征和启示..................................................................17 3.1 我国古代官吏监督的主要特征.................................................................................17
3.2 古代官吏监督对当代干部监督工作的启示.............................................................19
第四章
当前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以烟台市为例..................................22 4.1 烟台市委组织部简介.................................................................................................22
4.2 烟台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23
4.2.1 基本做法.............................................................................................................................. 23 4.2.2 取得成效.............................................................................................................................. 30 4.2.3 问题和不足.......................................................................................................................... 32 第五章
新时期开展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思路、措施......................................................34 5.1 新时期开展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思路.....................................................................34 5.1.1 指导思想.............................................................................................................................. 34 5.1.2 主要内容.............................................................................................................................. 34 5.1.3 新时期对干部监督的新要求.............................................................................................. 35 5.2 新时期开展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措施.....................................................................36 5.2.1 强化干部监督意识.............................................................................................................. 36 5.2.2 完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 37
5.2.3 加强干部监督的制度体系建设.......................................................................................... 45
iv结
论......................................................................................................................................48 参考文献..................................................................................................................................49 致
谢..................................................................................................................................5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1] 干部监督是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古今中外,在任何一个政治系统中,对干部的监督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政治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关系到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完善、巩固和发展。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监督工作,把它作为从严治党、从严治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手段,并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加拒腐防变能力这两个课题,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干部监督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的干部监督体系,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在的干部监督工作仍然存在观念不新、制度不全、体制不顺、手段落后等若干问题。从这些年揭露出来的涉及领导干部的大案要案来看,一些领导干部的权钱交易之所以能够得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干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权力腐败成为我们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并极大影响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加强干部监督,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组织部门是党委主管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干部监督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2005年 9 月,中组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组织部门干部...
篇三: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组织 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印发的通知中组发[2000]19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各人民团体党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 试行)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报告我们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 党委)军委总政治部现将们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党组( 党委) 印发给你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及遇到的
2000. 12. 25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试行)
加强干部监督是改革开放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足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于建设一支能够忠诚实践三个代表从总体上看领导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常侵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和干部工作相当严重 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损害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证明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监督组织部门的于部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对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组织部门干部监督丁作的指导思想是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 以下简称部和干部工作的要求为依据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我们党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健康的一些消极的甚至腐朽的东西经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关键当前同时也要有的还必须坚决克服很重要的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不力越要加强干部监督一些党组织对干部特别是领实践越是领导机关保证中国社会主为了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以马列主义以条例) 等党内法规以及党中央对领导干坚持以下面教育为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党政领导中国共产党章程预防为
主管理的各个环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2 组织部门干部监督丁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重点是对县( 处) 级以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结合实际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观能否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会议决定的仁作方针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群众路线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能否正确运用人民赋广的权力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对各级党委( 党组) 和组织( 人事) 部门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入针政策的监督重点足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要是监督党委( 党组) 和组织( 人事) 部门能否全面正确地贯彻执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能否严格执行条例任用干部白觉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工作的法规和政策能否严肃查处违反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选拔任用干部的行为
二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3认真监督检查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各级组织 ( 人事) 部门要结合干部考察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 对下级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深入厂解主要看在重大问题的决策特别是干部任免使用等方面是否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存在个人专断或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现苗头性问题对问题比较突出的要及时向党委( 党组) 报告组织部门要按照一级抓一级的原则督促下级党委认真执行会工作条例( 试行)在每届领导班子任期内至少进行一次检查 并将检查情况报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
4 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广民主生活会的指导 各级组织( 人事) 部门要按照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切实履行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管理中教育的经验重点督促和帮助他们找准党性党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不符合要求的民主生活会范围内通报批评
5 强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实行省部级领导干部家庭财产报告制度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干部谈话和诫勉制度回复组织函询制度等要引导和鼓励领导班子成员从对党的事业负责和关心爱护同志出发经常性的监督和帮助对那些坚持党的原则表杨和鼓励对搞庸俗关系好人主义的则纠纷损害班子团结经批评教育不改的事前监督为主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促进干部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防上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高素质 主要址监督能否全面正确地贯彻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能否人生观和价值个别酝酿经常深入基层遵纪守法深主干部队伍标准和程序选拔四化按照规定的原则能否严格执行中央和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不按条例规定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事要及时提醒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大额度资金的督促纠正各级党委指导的职责借鉴三讲集切实增强民主生活会的原则要责令重开必要时可在一定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防微杜渐加强相互之间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要进行必要的组织处理要给予闹尤原对拨弄是非
6 突出抓好对领导班子正职的监督理范围内领导班子正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白律抓班子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情况织( 人事) 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利分管领导一次谈心谈话组织( 人事) 部门在对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察时的考察要经常分析研究通过干部考察 民主评议 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信息信访等渠道所反映的一级领导班子正职的情况对干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要认真分析见建立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牛度总结报告制度作风廉沾自律执行党风廉政建没责任制以及抓班子自身建设的情况党委( 党组) 写出报告
7加大对领导干部问题的查核力度建立领导于部问题分级凋查核实和督办制度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对确有问题的纪违法的及时移交执纪执法机关查处方式予以澄清各地调查处理的重点案件导厂部的案件要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报告
8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 小央组织部与小央纪委联合派出巡视组 重点对省( 部)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对中央批示项工作落实情况和坚持民主集中制选人用人
9 把加强刘领导干部的监督与鼓励干部大胆探索 开拓创新结合起来
要严格掌握政策既依据有关法规和要求规范和约束领导千部行使权力的行为凋动和保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充分体现党组织对干部的信任和关怀- 注意发现和丧彰优秀干部并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
三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
10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要严格把关质好政绩突出廉洁自律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想品质不好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得到提拔或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荐的质量 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要求 全面考察其德 能勤绩和廉洁自律情况不仅了解工作方面的情况活社交等方而的情况还应注意了解其配偶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 党组) 集体研究作出任免决定 或者决定提出推荐 提名意见
11严格禁止违反规定突击提拔干部将变动时 不得提拔调整干部 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于部的事) 部门沟通说明提拔调整的人员数量理由意后方可研究决定
12 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的检查 中央组织部每两年对各省自治区自辖市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派出巡视组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党组织每年要对本地本部门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自在和检查并向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专题报告各级党委( 党组) 和组织( 人事) 部门理论学习要进行全面监督要与下一级领导班广正职每年至少进行对管民主作风上级党委( 党组) 及组选人用人要切实加强对止职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淡话进行诫勉必要时进{专项调查正职每年要将本人的思想提出处理意工作向上一级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来信来访和举报等反映的领导干部区别情况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对经过调查确实没有问题的特别是涉及小央管理及报中央备案的领对构成违应采取适当 交办的各廉政勤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又注意提出予以重用的意见和建议 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对思想政治素要大胆提拔使用要防止思选拔仟用党提高民主推改进民主推荐的方法而且要深入了解干部思想子女从业等方面的情况生必须按照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已经明确工作即要与上一级组织( 人涉及单位的职数没置等情况经同并不定期加强对干部双重管理
部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用干部积极探索
13严肃查处违反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为对严重违反条例免决定或撤销下级党组织的任免决定
14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用工作过程中推荐反政策 不按规定行事造成失误的弄虚作假的不管涉及什么人析总结教训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15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议制度扩大群众在干部选任上的知情权导干部人选 必须在民主推荐和民意测验得票较多的干部中产生 多数人不赞成的不能提拔任用对年度考核届中届末考察中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达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导干部应免去现职逐步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报制度推行和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加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力度
四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的作用
16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和宏观指导对领导干部和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实施监督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的制度 规定 督办和直接查办严重违反 条例受理并调查核实群众举报的领导干部的问题
17党委组织部门主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机构考察拟提拔程中应听取干部监督机构的意见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负责人参加本部门研究讨论干部任用的会议撮据工作需要调阅下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讨论任免干部的会议记录和其他有关材料员谈话了解情况
18加强与执纪执法机关的经常性联系和审计信访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会议制度时召开就群众反映和组织上调查处理的有关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研究对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
19加强干部监督信息工作党委组织部门内部各工作机构通过调查研究加民主生活会干部考察考核受理来信来访等掌握的反映领导干部和干部工作问题的信息应及时送干部监督机构以便加强对监督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分析干部监督机构应将掌握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其他干部工作机构提供监督信息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干部监督信息员及时了 解领导干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情况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反映畅通反映灵敏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 督促这些部门严格按照双重管理的有关规定选拔仟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价体系条例的行为严格执行坚决纠正违反的问题上级党组织可直接查核并依据行关规定时责仟人作出处理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考察决定等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要严肃追究责仟 对在干部任用上搞以权谋私一经发现都要坚决查处必要时可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改进和完善民主推荐参与权 关于对违反 <党政领导干部选条例规定任免干部的行责成下级党组织撤销任 明确干部选拔任对选拔任用干部违对典型案件要认真剖 民主评拟提拔的领民意测验选择权和监督权差额考察制度和考察结果通 负责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统一对研究和参与制定有关干部监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条例及组织调动干部人选过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可可约请有关人坚持和完善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机关联系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注意运用领导干部参充分发挥干部通过多种渠道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及遵纪守法等方面的逐步建立一个覆盖面广渠道
20监督机构关机构负责于部监督工作干部监督工作的同志行为作坚决斗争们的积极性
五切实加强对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导
21各级党委( 党组) 要把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同志对所在地区或部门的干部监督工作负总责单位的干部监督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凡本地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得不到及时治理的或瞒案不报执纪不严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党委( 党组) 要定期听取组织( 人事) 部门干部监督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指导意见积极支持人大政协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承担干部监督职能的各有关机关和部门的协调使之相互沟通密切协作齐抓共管
22各级组织( 人事) 部门要增强创新意识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深化厂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通过改革进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适应的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体系党委组纠部门内部各工作机构都负有重要责任要进一步理顺[ 作文系入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加强对下级党委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经常分析干部监督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施和办法重视十部监督工作的理沦和政策研究行之行效的干部监督工作的力式方法 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自身建设强化职能充实力量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干部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干部( 人事) 部门加强干部监督工作队伍建设要政治坚定刚直不阿清正廉洁对从事干部监督工作的同志既要严格要求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 应确定有改善结构敢于同违反党的原则的又要注意保护好他提高素质做摆党委( 党组) 的主要负责班子其他成员对所分管部门和联系本部门发生重大腐败案件以及用人凡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不及时调查处理追究有关领导机关重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合力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改进和加强干部加大十部制度改革的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 在干部监督方面把对厂部的监督融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措从理论利实践的结合上手段和机制 探索一套
篇四: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干部任后监督工作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
人事任免权是人大职权的组成部分,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重要形式。在认真行使人事任免权的同时,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创新任后监督方式,扩大任后监督内容,拓宽任后监督渠道,完善任后监督体系,促进地方政权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是新形势下人大工作一项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 XX 市 XX 区人大常委会以探索对区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法检两院”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开展履职评议为主要形式的加强干部任后监督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实践履职评议的主要做法
为了进一步做好被任命人员的监督履职工作,XX 区人大常委会以履职评议为抓手,严格遵循党管干部原则,依照法律规定,规范评议程序,确保了任后监督落地有声。
递进式拓宽评议对象,实行监督全覆盖。在深入调研和借鉴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逐步构建了干部任后监督网络。XX 年开始,常委会开展对区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职评议试点工作,先后完成了对 X 人次的评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对 XX 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履职评议的暂行办法》。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省、市、区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常委会将“法检两院”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也纳入履职评议范围,制定了《XX 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办法(试行)》,基本实现了人大任命干部监督全覆盖。在报告的内容上进一步规范和细化,除报告本职工作以外,还要求报告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贯彻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执法检查、视察意见,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等方面的内容。
菜单式做深会前调研,夯实监督基础。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一个月前,制定有关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责任,经主任会议通过后,及时印发通知评议对象所在单位及本人。要求报告对象根据实施方案准备履职报告,
并提交报告初稿。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对口分工成立履职评议工作小组,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深入对口部门,对评议对象工作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掌握科学、准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形成调研报告或总体评价,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审核把关,为审议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组成员配备上,既有常委会领导和相关工委参加,也有对审议议题相对熟悉的人大代表参加;调研方式上,既有常规的座谈、听汇报、个别谈话等,也有根据实际需要安排集中视察、实地查看台账、调阅案卷和民主测评等。
互动式做精会中审议,提高监督质量。区人大常委会联组审议时,增设询问环节,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与评议对象面对面询问答复,力求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今后工作建议。开展工作满意度测评时,将测评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满意票达到参评人数的 75%以上(含 75%)的为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合计得票数达到参评人数60%以上(含60%)的为基本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合计得票数低于参评人数 60%的为不满意。
闭环式做强会后监督,提升监督实效。区人大常委会会议结束后,相关工作机构及时对会前调研收集的建议意见、分组审议梳理的建议意见、联组审议发言和履职报告人员工作报告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整理,提交主任会议研究,
形成书面评议意见,连同测评结果反馈履职评议对象本人及所在单位,要求在 2 个月之内报送书面整改报告。同时报送区委,抄送区委组织部等,建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优的参考依据。
二、做好履职评议的几点思考 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内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开展履职评议就是通过制度设计,把人大对人和对事的监督结合起来,是对任命干部的一种直接的、有效的监督形式。如何将制度设计好、执行好、收效好,需要把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正确认识人大监督任命干部与坚持党管干部的关系。人大常委会的人事任命,是通过法定的程序,在党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实现党的意图。因此,开展履职评议工作,是促进被任命干部落实好党委决策部署,是党管干部与人大监督干部的紧密结合,是对党管干部具体工作有益的补充。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正确注意处理好两者关系,如对评议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常委会党组应及时向党委汇报,评议结果向党委主要领导报告;同时要坚持从法律的角度和人大工作实际要求出发,拟定好方案,避免与组织人事部门考核考察干部工作的重复和雷同。
正确认识评议干部与促进干部依法履职的关系。两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人大常委会通过评议,促进评议对象更好地依法履职,服务于人民;评议对象通过述职,对任职期间工作的总结、反思,进一步牢固树立人大意识和法律意识,主动接受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监督,更好的改进工作、履行职责,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增强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的意识。因此,评议时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查摆不足,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干部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开展好履职评议工作。
正确认识履职评议和工作评议的关系。人大工作评议是对“一府两院”专项工作的监督,可以通过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内容侧重部门专项工作完成情况;履职评议是对人大任命干部任期内履职情况的监督,监督内容侧重兑现任前承诺、依法行政执法和工作成效情况。因此,履职报告内容与部门专项工作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不同。
三、推进履职评议的几项建议 作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监督的新形式,履职评议逐渐成为基层人大加强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有效监督的热点和常态,在现有工作实践已取得一定实效的前提下,
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确保人大的人事任免监督权落到实处。
(一)始终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生命线,是人大工作的核心要义所在,有了党委的关注和支持,履职评议工作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要自觉将履职评议工作与党委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聚焦党委的关注点,将履职评议融入大监督体系中加以实施,与监察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形成合力,扩大影响和实效。履职评议的工作进展要及时向党委汇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提请党委协商解决,取得党委的支持。
(二)努力获取“一府两院”的支持与配合。要加强与“一府两院”沟通协商,评议前要与评议对象及其所在单位搞好沟通协商,讲清楚履职评议工作的目的、方法、步骤、意义和要求,与评议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形成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切实消除其心理顾虑和思想障碍,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的接受履职评议;要密切工作协同,形成协作联动,履职评议工作领导小组要经常深入评议对象所在单位给予工作指导、听取意见建议、提出具体要求;要建立常态化机制,形成履职评议各项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和制度规定,为履职评议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全面覆盖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规范化支撑。
( 三)精心组织全过程履职评议。履职评议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前期工作准备、对评议对象初评、常委会会议评议以及评议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等四个重要阶段,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因此,做好履职评议工作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每一个阶段的高质量高标准确保整体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前期准备。调研前,科学选定调研组成员,注重邀请具备专业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代表全程参与调查,可以对调研组成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熟悉调研对象的工作职责和基本情况。调研时,既要听取面上的工作汇报,也要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可以深入与报告对象具有广泛联系的服务对象、窗口单位、项目现场等地进行重点调查,把问题找准、把情况摸透、把症结查清。调研后,根据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群众的意见和看法,认真撰写概括成绩全面精练、提出问题准确深刻、建议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提供有力参考。
会前初评。常委会履职评议小组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研,既要听取述职干部所在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又要听取其下属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还要听取与其工作有关的上级领导、主管部门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特
别要注重倾听人大代表的意见。方法上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测评等形式进行。
会中审议。要严格落实监督法规定,做好报告对象履职报告的催要分发工作,确保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七日前,将履职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让他们及早阅读,开展调查研究,充分酝酿,做好充分的审议准备和发言准备;要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的人大代表合理分组,明确各组召集人,深入审议,让每一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在分组会上充分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将审议与询问有机结合起来,在分组审议中请“一府两院”负责人当场答复提问。做好满意度测评,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当场对被任命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无记名测评,测评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对被任命人员履职情况的测评结果,由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向区委报告。
跟踪整改。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是履职评议的根本目的,监督的成效要以存在问题得到整改落实作为检验标准。及时将监督结果(测评结果和评议意见)报送同级党委,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将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组织部门考核和用人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性。同时,向评议对象本人和单位部门进行反馈,要求评议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向人大常委会书面汇报整改情况,体现了人大评议动真格、一
督到底的决心,能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依法行政、执法,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在监督下阳光运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篇五: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2019年第5期·总第645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组织部门如何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工作中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加强和改进政治监督?笔者认为,可以从明确监督内容、把握工作方法、探索实施路径三个方面下功夫。一、 “五明确”:政治监督的重点内容一要明确学习贯彻维护党章的情况。加强政治监督,必须抓好党章的学习贯彻。要把党章作为政治监督的根本标尺,依据党章判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对党章意识不强、不按党章办事的,及时提醒、坚决纠正。二要明确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情况。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主要是看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是否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要明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情况。主要是看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是否认真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等情况;是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情况。四要明确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情况。主要是看是否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情况。特别是看是否突出政治标准,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上严格把关等情况。五要明确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主要是看是否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突出加强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查纠“七个有之”等行为。推动政治监督的探头向基层延伸,突出加强对三大攻坚战、扫黑除恶、深化机构改革等方面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更好地护航改革发展。二、 “五做到”:政治监督的工作方法一要做到在全面从严中突出监督重点。一方面,坚持统筹兼顾,把管政治与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统一起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全方位监督,做到干部随政治监督成长、政治监督伴干部一生。另一方面,突出监督重点,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紧盯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履行“一岗双责”、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参加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方面情况,督促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二要做到在全员覆盖中紧盯关键少数。一方面,坚持全员覆盖,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监督,贯穿到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全过程、各方面和各环节,让广大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另一方面,紧盯关键少数,着重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监督,特别是要重点突出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一把手、关键岗位干部、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和犯错误干部等重点对象的政治监督,避免干部政治监督出现“上下一般粗”“一把尺子量到底”等问题。三要做到在继承深化中创新监督举措。一方面,要充分继承我们党长期以来开展党内监督、干部监督的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也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反映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经验新举措,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加强政治监督的新观点、新途径、新举措,充分体现加强和改进组织部门政治监督职能发挥●邓承松干 部 论 坛G A N B U L U N T A N43 2019年第5期·总第645期干 部 论 坛G A N B U L U N T A N时代性、实效性、创新性。四要做到在标本兼治中强化监督实效。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党的观念淡化、“四个意识”弱化、政治立场摇摆、政治能力不强等问题,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始终做到“五个必须”。另一方面,注重建章立制,针对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归纳,出台新时代政治监督操作规范,进一步健全各项政治监督制度,完善从严政治监督体系,用制度管人管事,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进干部政治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五要做到在实事求是中把握监督尺度。一方面,要坚持严实并举,根据错误性质、主观态度、行为结果等,区分不同情况,准确把握政策,研究提出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制度规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处理意见,确保政治监督在党内政治制度、政治标准下开展。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矫枉过正甚至上纲上线、借机搞打击报复出现政治监督扩大化的现象。对于政治监督方面的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就按什么性质对待,要始终做到公道正派、严谨细致,不能随意放大或缩小,防止政治监督简单化、庸俗化。三、 “六结合”:政治监督的实施路径一要结合巡视巡察开展政治监督专项检查。目前,各地党委组织部门按照“巡视巡察到哪里,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就同步覆盖到哪里”的原则,结合开展对下一级党委(党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可以充分借鉴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的经验做法,结合巡视巡察工作,开展政治监督专项检查,具体工作由组织部门组建工作专班来承担,主要目标是解决党的观念淡化、“四个意识”弱化、政治立场摇摆、政治能力不强等问题,促进领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二要结合基层党建检查研判政治功能情况。可以结合基层党建检查,对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情况进行研判分析,对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情况进行监督考评,看党组织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是否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是否存在,“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是否常态开展,等等。三要结合履职尽责考核开展政治监督考评。将政治监督纳入履职尽责考核体系,作为政治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考核指标上紧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促进领导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务实重行、担当作为。同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强政治监督,坚持“三个必审”原则,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强化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四要结合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政治“体检”。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两项法规,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忠诚情况的“试金石”,强化制度规矩的刚性约束。完善经常性提醒教育机制,采取提醒谈话、函询、诫勉、干部“召回”等方法,加强干部日常的政治监督,发现政治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演变为大问题。加大关键敏感时期的政治监督和管理教育力度,针对干部调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特殊时期,强化提醒制度的落实,及时跟进、重点防范,让干部经常性接受“政治体检”。五要结合任前监督检查强化政治考察把关。重点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配套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任前政治考察把关,就要把是否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作为首要标尺。继续落实“凡提四必”制度,前移审核关口,动议即审、该核早核。在干部民主推荐考察过程中,注重对政治表现和政治品质的近距离、全方位考察,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下来。严格监督用人风气是否清正,深入查找是否存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 “带病提拔”、违规破格提拔、说情打招呼等问题,严厉整治不正之风,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六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政治监督载体。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科学研判政治生态特别是干部思想政治方面的动态,比如对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以及重点网站进行舆情监测分析,既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又强化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努力实现政治监督的准确、快捷、高效。同时,完善干部监督特别档案信息库,除记录信访举报、“一票否决”、违规违纪、受处理处分等干部“负面信息”之外,还要特别注重收集干部政治品质、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自律等方面的信息,专门建立台账,加强分析研判,及时预警防控。(作者系中共湖北省黄石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责任编辑/姜 圻
篇六: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县委组织部的干部监督——以湖北省C县组织部为例姓名:潘小玲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行政管理指导教师:
尤光付20070501
⑨硕士擘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S内容摘要权力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管理控制制度,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我国现在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很多, 但权力腐败现象还是很难抑制, 给经济发展、 政府管理和执政党建设带来妨碍。
所以, 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 加强权力监督成为当务之急。
干部监督工作, 不仅是政府机关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县委组织部的干部监督工作, 为发展县域经济社会, 服务基层群众,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贡献力量,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总结县域治理中于部监督的经验教训, 在民主的基础上探讨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体系运作的有效机制, 是一个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
但是学术界较少对县域干部监督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 本文试图从个案出发对此进行探索。本文的写作框架及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是导论。
主要阐明论题的缘起及其意义; 对相关文献予以述评:
对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的内涵进行界定:
确定经验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 阐明了篇章结构及创新点。第一部分主要概述马克思主义干部监督理论以及干部监督的政策依据, 并分析中共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历史进程及其带来的经验教训。第二部分以湖北省C 县县委组织部为例,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 探讨其干部监督的运作状况, 包括制度设计、 创新和成效,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第三部分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完善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的思路和举措, 认为应从体制、 人才、 管理和技术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最后的结束语对干部监督中的界域重叠、 空白和冲突, 以及干部监督与党内监督的关系等做了简要的叙述。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或特色所在主要有:一是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
本文吸取并融合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长处,对中国政治过程中的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用经验分析法予以探讨, 力求既注重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以及“文献引证” , 又不缺实证研究和“问题意识” ; 既注重了对调查资料的运用, 又能跳出样本分析的狭隘视野。二是在研究内容上有新见解。
本文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及县级政府的实际情况,对C 县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的制度内容及其运作特色、 成效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探
⑧讨, 提出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 以及加强社会主义反腐败斗争中, 完善县委组织部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S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在思路上, 从建立健全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出发, 提出了符合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即民主公开化、 明晰化、 网络化和多种力量合作化。
在举措上, 从四个方面完善县委组织部的干部监督:
一是体制举措, 完善法规体系, 创新监督机制:
二是人才举措, 引进优秀人才, 提高监督能力:
三是管理举措, 推行目标责任制, 健全监督机制; 四是技术举措, 借鉴其他部门监督方法, 探索监督新技术。关键词:
C 县; 组织部; 干部监督
⑨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SA b str a c tA s a nim p o r ta n tin stitu tio n o fg o v e r n m e n ta l m a n a g e m e n t co n tro l, a u th o ritysu p e r v isio nh a sd if f eren tc o n te n ts a n d f o r m s in d if f eren t so cia lsy stem s. W em a k e 110d o u b t o f itsim p o rta n tf u n ctio n s。
T h erea 托m a n yf o r m s o fsu p er v isio nf o rp u b f ica u th o rityin0 111"c o u n tr y n o w ,b u tit is still h a r dto co n tro l th ep h e n o m e n ao fp o w e rco m lp tio n t w h ic hb rin gim ped im entsto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ine c o n o m y ,m a n a g e m e n to fg o v e r n m e n ta n d co n stru ctio n o f th eru lin g pa rty. T herefore, streng thening a nth o ritysu p erv isio nis avita l m a tter o fim m e d ia teu rg en cyin th en e wp e r io da n dsiltation. T hew o r k o fca d r esu p erv isio nis n o to n lyth esig nif ica nt seg m en t o fg o v er n m en t o rg a n s’c a d r em a n a g e m e n tb u ta lsoth eim po rta nt c o m p o n e n to f C C P ’ s co n stru ctio n a n d in n e r—’ a n)rsu p erv isio n .It is u rg entw ith ca d l_ e a d m in istra tio nd ep a rtm en tinco u n ty p a rtyco m m ittee tol℃in f o rce th e w o r k o f c a d r esu p er v isio n ,ino rd er tod e v e lo pth eso c ie tyo fco u n tye c o n o m y ,g iv eserv ices tog ra ss- - - ro o tsm a sse s a n dsa f eg u a r dth e so cia l sta b ility . H o wtosu m n la r iz e th ee x p e r ie n c e sa n d lesso n s o fca d resu p erv isio n in co u n tyg o v ern a n cea n dex p lo re th e ef f ectiv e m e c h a n ism s o fca d resu p erv isio n sy stem ’ s o p er a tio nb a se d o nd em o cra cy,isaresea rch o f th eo retica l sig n if ica n cea n dp ra ctica l v a lu e . H o w e v e r ,a ca d e m ic circles d o littlesy stem a tic m o n o g r a p h ic stu d yo llco u n tyca d r esu p erv isio n .T h eth esis triestoex p lo reth ese f r o mth ep e裙p ectiV eo f ca se.T h ew r itin gf r a m ea n dr e se a r c hco n ten ts o f th eth esis rea d a s f o llo w s:T h e in tro d u ctio n ism a in lya b o u t th e r e a s o n f o r th isresea rch a n d itssig nifica nce.T h ef o llo w in gp o in tsa r c in clu d edinth isp a rt:
litera tu rer e v ie wo fr e la te dresea rch es,co n n o ta tio n so f b a sic id ea s su ch a s ca d resu p erv isio no f c a d r e a d m in istra tio nd e p a r tm e n tinco u n typ a rty co m m ittee,ex p erien cea n a ly sisa sm a inresea rchm e th o da n dth estr u c tu r ea n dn e w id ea s o f th ethesis.T h e firstp a r tsu m m a r iz e sth e M a rx istth eo r ya n dp o licyo fca d r esu p e r v isio n ,a n da n a ly zesth e h isto rica lp ro cess, ex p erien cesa n d lesso n s o n ca d resu p er v isio no fC C P ’ sca d rea d m in istra tio nd ep a rtm en t.T h e se c o n dp a rt g iv esca d re a d m in istra tio nd ep a r tm en to f CC o u n tyo f H u b e iP r o v in cea s a nex a m p le, a n d ex p lo resth eco n d itio no p era ted , in clu d in gsy ste md esig n ed ,n e wid ea sa n d ef f ects f r o mth ep ersp ectiv eo fc o n c r e teev id en ce. B a sedo nth ese, it p u ts
f o r w a r d th ein a d eq u a cya n da n a ly z e sth e r e a so n s.T h etllirdp a nb a se do n th en o r m a tiv ea n a ly sisa n dth eem p irica l a n a ly sis. ra isesth eth tn rd n ga n dm e a su r e s o fca d resu p er v isio n ,w h ichsh o u ldb er e f o r m e df r o mf o u ra sp e c tsin clu d in gsy ste m ,ta le n t,m a n a g e m e n ta n dtech n iq u e,T h ela stp a r tis aco n clu d in gr e m a r kw h ic h n a r r a te sbrief lyth eo v er la p p ed , b la n ka n d co n f licted b o u n d a r yo f ca d r esu p e r v isio na n d th erela tio n sh ipb e lw e c n c坷td resu p erv isio na n dim er- - - pa rtysu pervisio n.C rea tiv if iesinth isth esis a r ea s f o llo w s:T h ef irst o n elies inth e m e th o da d o p te dinth is resea rch . T h e m e th o do fex p er ien cea n a ly sisw h ic h c o m b in e s b o thth e n o r m a tiv estu d ya n d th eem p irica l stu d ya re u sed inth is th esistoa n a ly z eth esu p erv isio no fca d re a d m in istra tio nd ep a rtm en tinco u n typ a r tyco m illittee in C h in a 'sp o litica l p r o c e ss, n o t o n ly em pha sizingth eth eo r y f o u nd a tio n,po licyb a sisa n d litera tu re cita tio n s b u t a lso th eem p irica l stu d ya n d th eproblemse n se .T h is m e th o d f o cu ses o n th ea p p lica tio no fin v estig a tiv em a teria lb e y o n dth esa m p lea n a ly sis’ Sn a r r o wf ieldo f v isio n -T h e seco n d o n e lies in th eco n ten ts. S ta n d in go n C h in a ’ S co n d itio n a n dco u n tyg o v ern m en t’ S p ra ctica l cir cu m sta n ces, th e th esisex p lo resth e in stitu tio n a lc o n te n ts,o p era tio n a l ch a ra cteristics,ef f ectsa n din a d e q u a cyo fca d rea d m in istra tio nd ep a r tm en t'ssu p erv isio ninCC o u n trp a r tyco m m ittee, a n dp u tsf o r w a r dth eth in k in ga n dm e a su r e stop ed 融itstren g th en in gth e so cia listica n ti- - en rru p tio n m o v e m e m . S ta r tin gf r o mth eco u n tyca d r ein th e situ a tio n o festa blish in gth e service- - o rientedg o v er n m en ta n dsu pd rvisio n's g u id in g id eo lo g ya n dba sicp rin cip les, th is p a r t o fth in k in gr a ises th ed ev elo p in gd irectio n a n dten d en cyo fca d r e su p erv isio nsu ch a s d em ocra ticp u blicity ,clea ra n ce, n etw o rka n dm a n yk in d so f po w ers’ co o pera tio n. F o u rm e & su r e s top erf ectth eco u n ty ca d resu p erv isio n a 托罄f o llo w s:
th ef irsto n eissy ste m o f c o n su m m a tin g la w a n dreg u la tio n sa n db rin g in gf o rth n咖id ea s tosu p erv isio nm e c h a n ism ; th ese c o n d o n e ista len to f in tr o d u cin gex cellentp eo p lea n dim p r o v in gth esu p erv isio na bility ; th eth irdo n eism a na g em ento fc a n y m go u t sy ste mo fo bjective resp o m ibilitya n dperf ectingth esu p erv isio nm e ch a n ism ; th ef o u rtho n eistech n iq u e o f a d o p tin gth esu p er v isio nm e th o d so f o th e r d e p a r tm e n tsa n d e x p lo r in g n e wsu p erv isio n tech n iq u e.K e yw o r d s:
CC o u n ty ; ca d rea d m in istra tio nd ep a rtm en t; ca d resu p erv isio niv
⑨硕士晕位论文M A ¥ T E R ’ ST H E S I S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滔, 卜论日期:
弛7年‘月洋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滔/卜协指导教师签名:
锄日期:
妒力年6月l叶日日期:
知叼年‘月l丫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 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 并可按“章程”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
口半年; 口一年; 口二年发布。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浠小论日期:
籼7年‘月If日指导教师签名:
雇龟访日期:
护, 7年占月f甲日
⑨硕士擎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S(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导论盂德斯鸠说过:
“~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体止。
” o 正因为如此, 监督应运而生, 发挥作用。
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监督同样起到抑制腐败,促进民主的作用, 也是不可轻视的。
我国现有的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很多, 如人大监督、 党委监督、 纪委监督、 行政监察监督、 司法监督、 审计监督、 政协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等等, 但权力腐败现象还是很难抑制。
所以, 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 加强权力监督成为当务之急。
而干部监督工作, 不仅是政府机关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决定了改革的势在必行。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 市、 区、 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意见》( 20 0 6年)中指出, 县在国家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是我国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
县政府在当代中国的宪政架构和行政体制中,既是国家政权的基层重心所在( “基层重心” 不等于。
基层” 或“底层” ), 又是地方政府体系中省( 市)或市( 地级)政府的下级政府组织。
所以地方政府体制,特别是县级行政体制改革, 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
笔者选择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即是看到了县域治理的重要性。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且标的新形势下, 如何加强县委组织部的干部监督工作, 为发展县域经济社会, 服务基层群众, 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贡献力量,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总结县域治理中干部监督的经验教训, 在民主的基础上探讨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体系运作的有效机制, 是一个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 县级政府管理的地位及其功能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以至于从古至今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或领导人都很重视县域治理。
中国共产党尤其注重对县政府的监督。
中共十三大报告、 十四大报告、 十五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都强调并越来越详尽地阐述了权力监督机制。
专门针对县域干部监督的文件主要。
【法】
盂德斯鸩著, 张雁深译:
‘论法的精神'( 上册)。
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第154页.1
⑥是< 关于进一步加强县( 市、 区、 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意见》 ( 20 0 6年), 其他可硕士擘住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S适用的文件有几十部之多, 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 20 0 2年), <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 20 0 3年), ‘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 ( 20 0 5年)等, 就从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角度强调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指出要保证权力正确和有效地使用, 就必须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 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 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县委组织部在国家干部监督体系中处于基层, 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干部监督工作。
其职责主要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主要是乡、 局级)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如C 县组织部机构主要职责第8 条就是:
“研究加强乡、 局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 对全县选拔任用干部的检查监督工作进行综合、 协调、 研究和指导。
” o 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在县域公务员监督体系中本属外部监督, 但由于中国实行党政合一, 故可看成是内部监督。
在整个干部监督体系中, 工作的关键是要搞好县处级干部和各级班子“一把手” 的管理监督, 把县处级干部确定为重点, 这是因为县处级干部具有承上启下的职能, 既是党的方针、 政策、 路线的执行者, 又是实际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一个县处级班子建设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或单位的发展和稳定. 把各级班子“一把手” 定为重点, 这是由于“一把手” 在整个干部管理监督中处于重要位置, 具有双重作用。
“一把手” 既是主体, 又是客体;既要领导管理监督, 参与管理监督, 又要接受管理监督:
既是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领导者, 又是被管理监督工作的主要对象. 只有既管理监督好“一把手” , 又充分调动“一把手” 搞好管理监督的积极性。
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应有的成效。20 0 5年7 月 , 中组部下发的文件‘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 中指出, 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
做好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 对于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保持党的先进性,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县级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基层重心, 其组织部门监督工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分析如下:首先, 县委组织部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 巩固执政党地位和稳固地方政权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 有大批中共党员干部在县级国家机关担负着党和国家许。
资料来源:
C 县政府网站, 20 0 6 年9 月 4 日.2
⑧多部门的重要职责。
他们既是贯彻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的制定者, 同时也是执行硕士擘往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S者, 肩负着团结、 动员、 组织和带领基层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任。他们所处的地位越高, 权力越重, 肩负的责任、 所起的作用和造成的影响也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 改革开放的成败。
政权能否巩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推进, 与基层人民群众的努力建设和创造分不开, 更与县级领导干部有极大关系。
因此, 领导干部素质的优劣。
执政水平的高低, 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政权的巩固。
加强对县域领导干部的监督, 就是要对其在政治立场、党性原则、 领导决策、 廉政勤政、 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作为党委专司干部管理职能的县委组织部, 采取有效措...
篇七: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工作总结报告20xx 年,我科在部的正确领导下和其他科(室)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主题和部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在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就 2013 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 做好干部监督的基础性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1、在干部严格监督管理上,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的落实力度,重点保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在干部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执行《条例》规定,在“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干部“公开选拔”、“逢晋必考”、分类考试以及执法工作人员职务晋升考试的过程中加大监督力度,继续在领导干部民主评议环节发挥全委会的作用,突出全委会对选人用人情况的监督。
2、配合上级组织部门的安排,开展“破格提拔任用干部”、“‘带病提拔’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集中倒查活动,并将倒查结果上报;根据区干部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市委组织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拉票行为治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内容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省、市组织部门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的通知,积极配合干部科做好迎接省、市对我区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有关法规政策的准备工作。
(二)认真组织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
为依时、保质完成领导干部填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我科及时向各街道党工委、区直处以上单位和市管领导干部转发了通知,通过温馨提示、提供填写说明等形式规范填写要求,耐心解答领导干部在填表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区的 30 多名市管干部和 400 多名处级干部均已依时完成了填报工作。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我科继续加大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班子酝酿等几个方面全程监督。今年我科对全区处以上单位贯彻执行干部监督政策法规情况进行检查,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对我区的人事任命表示满意。
(四)重视理论学习。
我科积极组织开展有关改革创新和工作作风主题的文件学习,通过新闻媒体持续关注全国“两会”的相关报道,学习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为作风建设打牢基础。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知识测试,学习有关十八大报告、廉洁自律、文明行为等内容。
(五)召开区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议联席会议。
4 月 16 日,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局、区审计局、区国库支付中心联合召开了区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议联席会议,对王萍等 23 位同志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评级,均为“合格”。同时对2013 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部署,确定了2013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人选。
二、做好“一报告两评议”工作
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开展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2013年 4 月 17 日,我区召开会议对 2012 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25 名新选拔任用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参加会议的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了民主评议,总体满意度为 96.54%,全市 87 个单位排名第 18 名。
三、做好干部监督的日常工作
(一)坚持做好领导干部外出请假和休假的登记工作。今年我科共核查登记领导干部外出请假和休假共计 35 人次。
(二)做好干部因公(私)出国(境)的审批工作。今年我科加强对干部因私、因公出国(境)的审批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审批因私出国(境)672 人/次、因公出国(境)344 人/次。
(三)做好干部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和新取得学历(位)的审查认定工作。据统计,到 10 月份止,认定新取得学历(位)共 28 份;对 10 名干部的出生日期提出认定意见,对 5 名干部的参加工作时间提出认定意见,对 2名干部的入党时间提出认定意见。以上学历(位)、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和入党时间经部务会通过并及时交信息中心归档。
(四)做好干部信访的登记、调查核实和处理工作。今年我科共接到干部群众信访投诉 2 件,对信访投诉,我们非常重视,作了详细调查核实,及时上报调查结果并反馈投诉人。
四、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中心工作任务
除完成日常工作和专项任务,我科还完成多项部领导交办的工作。包括:参加市委组织部和本部的议事规则全市检查、干部考察工作;参加纪委牵头的对基层单位明查暗访工作等。
首页 12 尾页
篇八: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组织部干部监督科工作总结与组织部干部管理工作总结汇编
组织部干部监督科工作总结
今年,我科在部的正确领导下和其他科(室)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主题和部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在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就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干部监督的基础性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1、在干部严格监督管理上,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的落实力度,重点保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在干部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执行《条例》规定,在“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干部“公开选拔”、“逢晋必考”、分类考试以及执法工作人员职务晋升考试的过程中加大监督力度,继续在领导干部民主评议环节发挥全委会的作用,突出全委会对选人用人情况的监督。
2、配合上级组织部门的安排,开展“破格提拔任用干部”、“‘带病提拔’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集中倒查活动,并将倒查结果上报;根据区干部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市委组织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拉票行为治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内容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省、市组织部门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的通知,积极配合干部科做好迎接省、市对我区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有关法规政策的准备工作。
(二)认真组织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为依时、保质完成领导干部填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我科及时向各街道党工委、区直处以上单位和市管领导干部转发了通知,通过温馨提示、提供填写说明等形式规范填写要求,耐心解答领
2
导干部在填表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区的 30 多名市管干部和 400 多名处级干部均已依时完成了填报工作。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我科继续加大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班子酝酿等几个方面全程监督。今年我科对全区处以上单位贯彻执行干部监督政策法规情况进行检查,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对我区的人事任命表示满意。
(四)重视理论学习。我科积极组织开展有关改革创新和工作作风主题的文件学习,通过新闻媒体持续关注全国“两会”的相关报道,学习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为作风建设打牢基础。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知识测试,学习有关十八大报告、廉洁自律、文明行为等内容。
(五)召开区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议联席会议。4 月 16 日,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局、区审计局、区国库支付中心联合召开了区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议联席会议,对王萍等 23 位同志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评级,均为“合格”。同时对今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部署,确定了今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人选。
二、做好“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开展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今年 4 月 17 日,我区召开会议对 20**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25 名新选拔任用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参加会议的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了民主评议,总体满意度为96.54%,全市 87 个单位排名第 18 名。
三、做好干部监督的日常工作。
(一)坚持做好领导干部外出请假和休假的登记工作。今年我科共核查登记领导干部外出请假和休假共计 35 人次。
3
(二)做好干部因公(私)出国(境)的审批工作。今年我科加强对干部因私、因公出国(境)的审批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审批因私出国(境)672 人/次、因公出国(境)344 人/次。
(三)做好干部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和新取得学历(位)的审查认定工作。据统计,到 10 月份止,认定新取得学历(位)共 28 份;对 10 名干部的出生日期提出认定意见,对 5 名干部的参加工作时间提出认定意见,对 2 名干部的入党时间提出认定意见。以上学历(位)、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和入党时间经部务会通过并及时交信息中心归档。
(四)做好干部信访的登记、调查核实和处理工作。今年我科共接到干部群众信访投诉 2 件,对信访投诉,我们非常重视,作了详细调查核实,及时上报调查结果并反馈投诉人。
四、较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中心工作任务除完成日常工作和专项任务,我科还完成多项部领导交办的工作。包括:参加市委组织部和本部的议事规则全市检查、干部考察工作;参加纪委牵头的对基层单位明查暗访工作等。
4
组织部干部管理工作总结
组织部干部管理工作总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优化干部选拔流程,选人用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机制。在公开推荐选拔和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经验基础上,于 8 月开展了副处级干部公推比选,为区委配备了 41 名副处级干部,进一步丰富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机制。另外,圆满完成了罗湖外国语学校校长和罗湖人民医院院长的公开选拔工作。二是完善民主推荐机制。实行两轮推荐,在第一轮全体干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由各单位召开班子会议,进行第二轮差额推荐,既充分尊重民意,又强化了党组织和班子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有效防止以票取人和拉票现象。同时,在民主推荐环节设置专用名额,用于定向推荐任正科 10 年(或在街道任正科 8 年)以上的干部,并制定了定向推荐人选得票数须达到一定比例方为有效的推荐规则,在确保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老黄牛”式干部和基层一线干部的政策倾斜力度。三是完善履职评价机制。推行实绩评价,公示推荐对象的履职报告,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监督。在基本评价环节将街道工作经历、“双到”扶贫挂职经历以及年度考核优秀作为加分项,真正落实“实绩突出”的选人用人导向。在述职评价中,采取大评委制,评委由区领导班子成员、区中层正职、“两委”委员和基层一线代表组成,通过评委、考生“双抽签”,实现考前隔离。另外,采取扣除 15%最高分和 10%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分的计分方法,杜绝“人情分”,确保实绩评价的客观公正。四是完善干部考察机制。在差额考察环节,推行干部“德”的反向测评,对反向测评中反映问题比较突出的干部,不予提拔任用。同时,多渠道了解考察对象参与辖区扶贫帮困、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情况,将关爱民生、乐于奉献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2.创新干部培养手段,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积极树立先进典型。开展了“罗湖奉献奖”、“罗湖工兵奖”、“罗湖创新奖”评选活动,选出了 14 名立足岗位、甘于奉献的优秀干部和 2 个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先进单位,进一步发扬了“老黄牛”精神、攻坚克难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二是努力改进干部能力
5
培养方式。通过举办“优秀干部培训班”和“强化考核训练班”,树立了以“培”代奖、以“训”促干的干部培训新理念。于 3 月举行了首次职务晋升资格考试,全区共930 名处科级干部报名参加,815 人通过了考试,通过率达 87%,有效增强了干部培训结果在干部使用中的刚性约束,形成了讲学习、重学习的良好风气。三是切实加强工作考核。完成了 20**年度区管领导班子和区管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共评定10 个区属单位领导班子和 65 名处级领导干部为优秀。对 20**年以来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公务员进行了嘉奖,并给予 20**年以来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公务员记三等功,共嘉奖公务员 1174 人次、记三等功 54 人次。同时,协助区绩效办完成了区属部门“五好”领导班子创建情况的绩效评估,并报请区委区政府给予 20**年绩效考评结果为“优秀”的单位集体嘉奖。
3.全面加强干部日常管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认真做好录用、晋升等工作。全年党群系统共录用公务员 58名,招聘事业单位职员 5 名,聘用雇员 16 名,完成了公推遴选乡镇公务员有关工作。全年共任免干部 593 人次,其中处级 97 人次、科级 242 人次、警员 254 人次。二是积极开展干部挂职、交流工作。选派成立了对口扶贫开发驻汕尾**县工作组,并积极协助区扶贫办选派驻村干部。完成了街道执法队工作人员定期交流工作,共交流工作人员 11 名。三是认真做好“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组织全体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 20**年度**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25 名新选拔任用的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我区总体满意度为96.54%,在全市 87 个单位中排名第 18 位。四是扎实推进干部监督管理。按时完成了全区市管干部和处级干部填报个人有关事项工作。坚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运行,全年共委托区审计局对 4 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4 月与区纪委等单位联合召开了区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议联席会议,对 23 名区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了评级,并确定对 2 名领导干部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另外,因公(私)出国(境)审批、“三龄一历”认定等其他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五是继续加强党务信息化和干部档案标准化建设。对全区各单位档案信息员进行了登记备案,并集中开展了业务培训。完成了处级干部人事档案改版工作。全面加强党务公开网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及时优化、调整栏目设置,狠抓信
6
息报送质量,充分发挥了网站的舆论宣传和引导作用。继续做好干部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录入、动态维护工作,全年共维护数据 4000 多条,数据库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
4.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辖区人才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大力实施“人才素质工程”。制定下发了《今年**区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活动实施方案》,举办了企业高管创新能力培训班、互联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班、文化产业高管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等系列专题培训班,共培训党政人才、经济管理经营人才、支柱产业发展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共 8700 余人次。二是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年)》的目标和主要措施为指导,牵头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了罗湖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举办了两场人才政策宣讲会,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工作宣传力度。三是全面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努力整合区域人才政策和专项资金,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实施意见》,广泛发动辖区各产业单位、企业报名,并参照评选标准引进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协助区住房建设局发放我区人才安居租房补贴,为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来罗湖干事创业打下了基础。
5.坚持提供优质细致服务,老干部及关心下一代工作扎实开展。一是认真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严格按政策落实老干部离退休费、医药费、护理费等生活待遇,扎实做好慰问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动全区离退休干部参与了“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营造了“齐学中国梦、群议中国梦、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二是全面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五好”关工委创建工作顺利完成考核验收,东晓街道关工委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在股份公司成立了关工委,关工委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联合区教育局、团区委开展了“中国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篇九: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组织部健全完善制度全面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汇报
一、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20xx 年以来,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干部作风建设年”两个活动,就科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两个调研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放调查问卷 x 份,收集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 x 条,形成了x 个专题报告,为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进一步强化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制度观念。同时,把政德教育作为经常性培养教育干部的重要内容,20xx 年 x 月县委下发了《中共 xx 县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政德建设的意见》,把加强干部政德考察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环节,在行风评议中增加对参评单位主要领导政德评议内容,明确了加强政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在 xx 市首届政德模范评选中,我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xx 同志脱颖而出,被评选为市级政德模范,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待遇。xx 同志这一荣誉的取得,为发挥模范人物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和加强 xx 县新形势下全县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政德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二、强化一线跟踪考察
为加大在应对危机、解决矛盾、攻坚克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力度,及时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工作表现,研究制定了《关于强化一线跟踪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行了“三联三卡一运用”一线考察新机制(“三联”即加强与“两办”、与职能部门、与责任单位的联系沟通;“三卡”即重大事项跟踪督察卡、阶段反馈卡、综合评价卡;“一运用”即将考察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之中),强化对领导班子和干部在重点工作、重大事项中的跟踪考察力度,通过事前建账,事中对账,事后要账,全面、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干部在关键时刻和重要时期的德才表现,从而彰先策后,激励干部,推动工作。五年以来,先后对参与小塑料专项整治、两委换届、群众工作站等全县重点工作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了一线跟踪考察,发现优秀典型 x 个,通报批评 x 人,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干部活力,推动了工作落实。
三、强化干部日常巡察
为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性监督管理,组织专项巡察组,采取听汇报、列席会议、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座谈走访、巡察暗访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领导班子运行情况以及干部
思想动态、履职能力、纪律作风等方面的表现。五年以来,共组织日常巡察 x 次,同 x 名干部进行了个别座谈,随机抽查了人员在岗和遵守各项工作纪律情况,对发现的迟到早退、上班时间玩游戏、睡觉等问题,分别采取了谈话诫勉、通报批评、党纪处分,收到了较好的警示效果。
篇十:组织部干部监督创新
资源全国商情|25 如何认识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张 江 芦玲梅(中原油田采油四厂 , 河南 濮阳 457176)涯发展的挑战 ,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 从而积极投入工作 。也就说 ,内心坦然的接受这种压力比内心对抗这种压力的结果会更好 。2 . 高校应对压力的管理策略首先 , 学校的管理者应积极应对教师的工作压力 , 而不能袖手旁观 、 任其发展 。
比如明确教师的工作责任分配 :
阐明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 增加教师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 。
教师都有强烈的成就动机 , 通过培训学习可以弥补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带来的压力 。
通过各种学习不仅可以补充知识内容 、 完善知识结构 , 也会增强工作中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其次 , 降低考核的压力感 , 为教师提供晋升空间 。
目前 ,在所有压力中职称评定居于压力感之首 。
潜在压力源转化为真正压力源需要两个条件 :
一是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 ; 二是结果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 。
对青年教师来说 , 职称不仅涉及各种利益 , 而且它体现了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 因而非常重要 。
这种压力与高校的发展目标有一定的关系 。
如今各个高校将科研实力作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 , 并且不断将有限的资源与精力向科研方向倾斜 , 最终这种压力变成科研压力 , 并以量化指标的形式转移到教师身上 。第三 , 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和社团活动 , 丰富教师的课外生活 , 降低工作压力 。
丰富的文化活动既可以体现学校管理者的人文关怀 , 又可以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及责任心 。相对宽松的工作氛围与环境可以帮助教师减轻压抑 、 心情舒畅从而自信的工作 。
多元化的文化社团活动还可以为青年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信息沟通提供渠道 。
由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在办公室独立完成 , 从而限制了教师的社会交往范围 。
社交环境单调 、 交往对象单一 、 工作单调枯燥 , 这些都不利于青年教师开展教学 、 科研工作 , 更不利于青年教师排解和消除工作压力 。
因此 , 学校应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 , 鼓励他们走出校门 , 参与到各类社会实践中去 。
另一方面 , 创建丰富的社团活动以拓宽青年教师的社会交往范围 。参考文献 :[1 ]吕部 , 郜宗茂 , 陈伟 .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述评[J] . 宿州学院学报 , 2013 , (3)
.[ 2 ]程接力 . 高校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校本研究[J] . 重庆高教研究 , 2013 , (5)
.[ 3 ]陈向丽 . 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 教育心理 , 2014 , (4)
.[ 4 ]王艳梅等 . 农林院校博士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及其应对策略[J]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 (2)
.[5 ]闫泓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组织管理措施[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6 ]曾晓娟 , 齐芳 .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及其管理对策[J] . 现代教育管理 , 2013 , (8)
.[注]本文为北方工业大学 2014 年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4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1 . 刘桂春 , 北方工业大学 , 讲师 ; 研究方向 :
会计审计 。2 . 洪峰 ,北方工业大学 , 讲师 ; 研究方向 :
内部控制 , 公司治理 。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协调利益矛盾 、 持续有效发展 、 维护稳定 、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和改善人际关系中谋求和谐的论述 ,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油田建设的有机融合 。 干部监督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整个干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 也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
党内监督工作要取得一定的成效 , 必须突出干部监督工作这个重点 , 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的作用 。
组织部门要做好干部监督工作 , 就要从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 ,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惩前毖后 、 治病救人的方针 , 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中的特殊作用 , 强化干部监督意识 , 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 。一 、 充分认识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1 . 做好干部监督工作 , 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 。
组织部门开展干部监督工作 , 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 切实提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
一个企业 , 选好党政领导班子 , 特别是“一把手”意义重大 , 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同样意义重大 。
否则 , 领导干部一旦失去监督 , 就容易产生不良风气 , 滋生腐败 。
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 , 就会影响企业的党风政风 , 就会在职工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 严重破坏党的形象 。
所以 , 将干部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培养 、 选拔 、 管理 、 使用全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 , 也非常必要 。
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 实施有效的监督 , 一方面把真正德才兼备的同志选拔上来 , 让那些有真
人力资源|26 全国商情才实学的同志走上各级领导干部岗位 , 掌握职工群众赋予的权力 ; 一方面使党员干部不仅政治理论水平高 、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 、 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 还要在面对腐败时 , 具有很强的免疫力 , 不被各种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所侵蚀 , 自觉成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排头兵 。2 . 做好干部监督工作 , 是关心 、 爱护干部 , 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
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 , 是我们党加强干部监督和党内监督工作的优良传统 。
一些干部违纪违法 , 甚至走向犯罪 , 往往是从起初得不到监督和告诫开始的 。
他们在金钱方面都摆脱不了从严厉拒绝到默认笑讷 、从暗渡陈仓到恣意索取 , 最终走向犯罪深渊的规律 ; 他们在行使权力方面也都有着大同小异的“路子” , 那就是从按章办事到阳奉阴违 , 从我行我素到无法无天的堕落过程 。
这些腐败现象都有监督不利之嫌 , 否则这些干部的苗头性 、倾向性问题就会及时解决 , 就不会头脑发热 , 就不会放松要求 , 就会清醒地看到自己面前坚固的防线和防线后面可怕的深渊 , 就不至于走向犯罪的道路 。
可见要按照“加强主动监督 、前移监督关口”的方针 , 坚持以教育为主 、预防为主 、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 , 探索完善干部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 , 确保干部监督工作在各个环节 、各个关口充分发挥作用 , 从而使干部做到在政治上立场坚定 , 在经济上不伸手 , 在生活中不丢丑 , 更好地健康成长 。3 . 做好干部监督工作 , 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 。
在干部监督方面 , 组织部门起着牵头抓总的作用 , 承担监督职能的各职能部门具有不可推御的职责 , 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因此 , 加强干部监督工作 , 不仅仅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 , 也是其他协作部门的重要职责 。
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主要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实施全程监督 , 使其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在党内监督方面 , 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有两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是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工作 , 主要起到引导 、防范和矫正的作用 ; 第二道防线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党内监督工作 , 主要起到惩治 、 警示和挽救的作用 , 通过职能部门分工协作 , 认真履责 , 切实发挥好干部监督的职能作用 。二 、 党内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对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监督 , 是党内监督的重点 , 也是难点 。
要正确认识干部监督工作 , 就要充分认清党内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党内监督机构形同虚设 。
监督的主体部门与监督的工作任务之间缺乏相应的权威性 。
部分监督条款仅停留于喊在嘴上 、 写在纸上 、 贴在墙上 , 没有落到具体实际行动上 , 党内监督的质量和效果较差 。
常常事前监督少 , 事后监督多 ; 对同级部门监督少 , 对下级党组织监督多 ;对“一把手”约束少 , 对一般党员干部要求多 ; 核心内容监督少 ; 一般问题监督多 。
二是党内监督工作的执行力不够 。
目前 , 党内监督机制软弱无力 , 少数党员干部缺乏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 对党内监督存在误解和抵触情绪 ; 监督的主体部门缺乏实施监督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 名为监督却无法起到惩戒和威慑作用 。三是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 。
现行的文件及规定不少 , 但可操作性不强 , 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 、 系统性 , 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 , 实际操作困难 , 落实措施乏力 ; 有的制度只顾眼前 , 不管长远 , 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 ; 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刚性不够 , 弹性大 , 无法落实到位 , 形成不易监督的状况 。三 、 用创新的精神强化干部监督工作近年来 , 党中央先后颁布了枟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枠 、 枟纪律处分条例枠和枟关于建立健全教育 、制度 、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枠等多个规范性文件 , 提出了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措施 。
这充分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 党中央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
组织部门要站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 永葆党员先进性 , 促进企业持久有效和谐发展的高度 ,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 提升工作能力 , 强化干部监督工作 。1 .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 。
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和价值观 , 增强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
通过自律 , 发挥好党员干部主体作用 , 增强积极参与党内监督的责任感 , 提高接受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 健全监督制度 。
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制度 、 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集体议事决策 、民主评议党员 、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制度 , 进一步严肃党组织生活 , 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严格规范议事决策程序 , 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 、管理和监督 , 逐步实行党内监督工作的制度化 、 规范化 、 科学化 ,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 . 突出监督重点 。
一是突出重点对象 。
实践证明 , 一个单位风气的好坏 , “一把手”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 由此 , 抓住党政领导班子 、 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 , 就是抓住了党内监督工作的关键 。
二是突出重点领域 。
一些实权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人员直接掌管着执法权 、审批权 、行政裁量权 , 权力相对集中 , 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
由此 , 对掌管人 、财 、物部门和执纪执法部门领导干部等重点人员 、重点岗位 , 必须作为重点领域加强监督工作 。
三是突出重点事项 。
紧紧围绕群众关心 、 关注的重点 、 难点问题 , 如投资项目的立项和建设 , 大额度资金的管理使用 、 工资奖金发放等 , 设立专门监督机构 , 抓住关键环节 , 明确监督内容 , 逐步形成“全面参与 、提前介入 、 重点监督 、事后评价”的工作方法 , 确保对重点事项的监督有效 。4 . 坚持全程监督 。
把党内监督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紧密结合 , 贯穿于干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 强化事前监督 ,实行严格的干部任前审批制度 , 做好事中的调查 , 考核过程中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 , 及时调查核实 , 注重事后监督 , 通过跟踪督查 , 对违规任命的人和事 , 严肃查处 。作者简介 :1 . 张江 , 供职于中原油田采油四厂 , 政工师 。2 . 芦玲梅 , 供职于中原油田采油四厂 , 政工师 。
如何认识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张江, 芦玲梅作者单位:中原油田采油四厂,河南 濮阳,457176刊名:全国商情·理论研究英文刊名:CHINA BUSINESS (JINGJI LILUN YANJIU)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张江.芦玲梅 如何认识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32) 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