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9篇

时间:2022-11-15 09:20:21 浏览量:

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9篇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银行: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情况调研报告银行: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纪律检查工作会议,省联社党委书记肖四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9篇

篇一: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银行: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纪律检查工作会议,省联社党委书记肖四如同志作了《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创全省农村信用社纪律检查工作新局面》的报告。全省农村信用社通过聆听他的报告,深切感受到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意义,他对稽核纪检监察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作为一名基层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者,就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的纪检监察工作谈点 o 粗浅认识。

 一、当前农村 劫 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 琪 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村信  用社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 疴 抓发展,其业务得到了迅速 梗 发展的同时,纪检监察工作 垴 却带有明显的滞后性。肖理 焉 事长将农村信用社如何实现 烈 又好又快发展和如何有效防 勰 范风险概括成八个字,即“ 钱 耽误不得,失误不得”。“ 娄耽误不得”就是农村信用社 舫 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发展机 婊 遇,全力以赴实现又好又快 硕 发展;“失误不得”就是在 凛 发展中不能出现大的风险, 怕 不允许有任何重大失误。但 絮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 役 进步,特别是随着农村信用 蠼 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业务的 拔 不断发展,信用社系统纪检 恫 监察工作的一些弊端逐渐

 暴 倭 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咂 面:

 (一)纪检监察工作 贪 思想认识不够 有人认为:

 衷 信用社是经营金融业务的企 栖 业,拓展业务是信用社的大 且 事,只要业务发展了就行, 浯 纪检监察工作抓不抓没关系  。还有人认为:纪检监察工 珙 作是党的事情,与企业的业 殇 务发展无关。由于存在对纪 票 检监察工作模糊的认识,部 扛 分农村信用社有重业务发展 祧 、轻纪检监察工作的倾向。

 拿 部分法人单位对新形势下的 沮 监督检查新情况、新问题缺 绻 乏深入研究,对做好监督检 缦 查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 塄 识,导致有的监督检查工作 袷 程序不规范,工作方式、方 ‘ 法不科学,工作思路不清晰 厕 ,最终使监督检查工作流于 舱 形式,起不到应有的监控作 黎用。

 (二)纪检监察工作 曜 改革相对滞后 就农村信用 聊 社而言,纪检监察工作与业 素 务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即应 笞 与信用社的发展紧密相连。

 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信 键 用社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 赌 等各方面的改革正在逐步深 颜 入。但是,应该与之相适应 话 的纪检监察领域的改革却没 镬 有同步进行,至少在纪检监  察领域的改革滞后于农村信  用社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方 箱 面的改革步伐,形成了二者 请 之间衔接脱钩的现象。

 ( 散 三)纪检监察工作队伍有待 锄 加强 有的法人单位领导认 笾 为经营是硬指标,党风廉政  建设是软任务,存在党风廉 俜 政建设与业务经营管理脱节 藜 问题,少数法人单位仍存在 垅 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少数  党员干部仍存在以权谋私、 海 以贷谋私等不廉洁行为,部 辐 分纪检监察队伍素质与承担  的任务不相适应,由于缺乏  系统、全面的业务培训,很 逊 多人员对纪检工作程序、工 痔 作流程不熟悉,对纪检工作  方式方法不了解,组织协调 仙 和督促检查力度不够,在一 啦 定程度上影响纪检监察工作  的进展和效率,部分法人单 歃 位廉洁自律考核评价机制落  实不到位,在党风廉政建设 涑 工作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毖 ,没有很好地去想办法、找 案 对策。

 (四)纪检监察工 需 作效果不明显 当前,大多 遐 数单位在检查上基本能够按 腹 照省联社要求开展,但普遍 辆 存在处罚力度不够问题,对 绽 很多违规的当事人教育为多  、有实质性触动的处罚较少 摸 ,使违法违纪行为的成本太 章 低,起不到对违法违规人员 蜚 的惩戒和对其他员工的警示 鲽 教育作用,导致仍有少数法 К 人单位高管人员在思想上还  没真正触动,缺乏应有的威 璀 慑力和公信力。纪检监察工 栓 作性质特殊,从事纪检监察 添 工作人员经常会受到各种非 告 议、委屈甚至威胁,影响了 桎 纪检监察人员的工作状态和 愦 积极性,导致工作效果不明 蓍 显。

 二、做好新时期农村 樱 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狸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 鹕 认识 受世界金融危机快速 汗 扩散和蔓延的影响,世界经 汽 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省经 プ 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已经显 蹿 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 较 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 杈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 增 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 铢 务,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 庖 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 退 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弘  扬良好作风。面对严峻的经 婷 济形势,农村信用社要深入 笄 开展政治纪律教育,增强党 疗 员干部政治意识、责任意识 论 、忧患意识,提高党员干部 犭 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更加 源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省联社 烬 党委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部 乓 署。因此,农村信用社的纪  检监察工作要以推进“机关  效能年”活动为契机,促进  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更加 辗 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 覆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维护 夭 好农村信用社的根本利益。

 (二)要进一步改革纪检监  察工作 长期以来,农村信 茨 用社系统根据自身行业特点 诿 ,创立了一些关于纪检监察 愈 工作的方法、形式和内容, 掷 在一定时期里,的确起到了 灵 凝聚思想,鼓舞斗志,弘扬 娘 正气,确保稳定,促进发展 昨 的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 蜾 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做纪检 侠 监察工作也不能拘泥和局限 菏 于老传统、老套套、老模式 平 ,需要进行丰富、创新、发 菘 展,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 拽 至少会

 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和 嗷 推动力。新时期的纪检监察 延 工作要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 枘 ,紧密结合农村信用社业务 φ 经营管理的实际,坚持与时 ゼ 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仲 纪检监察工作的方式方法, 鼎 不断丰富其内涵。

 (三)  要进一步加强纪检队伍建设 贺国强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 防 次全会报告中指出,要加大 拭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 缭 力度,改善知识结构,拓宽 扉 工作视野,努力提高工作的 魔 专业化水平。从事纪检监察 b 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 轰 文化素质,而且同时要求员 砒 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精 ピ 湛的业务技能,丰富的实践  经验,敏锐的思想觉悟和较 涅 强的政治敏感性。所以,我 e 们要进一步加强县级及基层 阵 纪检监察机关建设,从政治 酃 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 宇护纪检监察干部,加强对金  融法规、纪检法规、操作流 黔 程的学习,更加准确地把握 燔 政策界限,建立规范的定期 社 集中学习制度和业余学习交 ┿ 流制度,纪检人员每月集中 嗬 学习时间不少于 1 天,每月  业余学习时间不少于 30 小 7 时,通过各种活动积极引导  纪检监察人员树立正确的价 赏 值观、积极的人生观、世界 倮 观,促使纪检监察人员勤奋 真 工作,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 莠纪检工作的发展结合起来, 蜉 全面推进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厝 。

 (四)要进一步提高工 $ 作效果 农村信用社要加大 羼 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 侏 点资金、

 重点业务的稽核力 谚 度,加强重点资金跟踪稽核 昊 ,强化效益效果评估,强化 确 对任中责任的稽核,加大惩 啊 治力度,特别是对稽核中发  现的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  起,如果涉嫌违法的及时移 宪 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不适合 氵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要坚决 调离,对违纪违法的干部要 蚁 严肃处理,切实维护纪检监 弛 察机关的良好形象。纪检监  察工作,不能作为阶级性任 害 务,要作为长期的工作不断 舅 地开展下去,要加强对纪检 萎 工作的组织指导,为纪检部 夭 门独立、客观开展工作提供 钤 必要保障,建立正面激励机  制,适当提高纪检监察工作 ⊥ 人员的相关待遇,促使农村 讵 信用社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轻 上实现新突破,在促进领导 肥干部作风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泣 ,在遏制腐败、维护农村信 ο 用社利益上取得新成效。

篇二: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和关于农村信用社购建营业及办公用房的可行性报告汇编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

  ——以**省**县为例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向城市收缩、向大户集中,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正在改革和调整,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已开始发放,典当商行、民间借贷纷纷抬头,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一统天下”的局面正面临“瓜分”,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这种状况?以**省**县为例,分析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困难,提出其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和谐、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南端,是一个“七山二岭一分川”的半山区农业小县,全县 28 万人口,55 万亩耕地,年财政收入 2 亿元。县信用联社内设七股一室二部,下辖 13 个信用社、1 个营业部、1 个信用分社、7 个储蓄所,共有干部职工 240人,担负着全县 10 个乡镇、210 个行政村的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截止今年 7 月底,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 90415 万元,较年初净增 16015 万元,完成年计划 14500 万元的 1 10.4%,各项存款增幅在全县金融机构中排第一位,市场占有份额达 36%;各项贷款余额 59908 万元,当年净投放 6491 万元;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 15511 万元,占 9 5.5%,全县 90%以上的农业贷款都是农村信用社投放的;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余额为 20582 万元,占贷款总额的 3 4.8%;当年实现总收入 2679 万元,其中利息收入 2158 万元,当年实现赢余 52

  2

 9.9 万元。今年以来,在省市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县联社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规划和目标,及早谋划,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各项业务实现了稳健、和谐、持续发展。一是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2843 万元票据于 6 月份成功兑付,目前已进入后续检测阶段;组建一级法人社的申报工作正按程序稳步进行;二是业务经营实现了规模发展、质量提升、效益增长,几项主要指标均完成计划目标;三是清收不良贷款和清理借冒名贷款“攻坚战”取得一定成效,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四是合规文化建设逐步深入,内部管理趋于规范;五是“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不断推进,服务“三农”工作得到了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六是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长期深入开展,没有发生一起经济案件和责任事故;七是扎实开展“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主题竞赛活动,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了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困难多,效果差,前清后增是信用社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是余额大,占比高。7 月底,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余额为20582 万元,占比 3 4.8%。另外,还有部分形态不实贷款没有向不良贷款调整,调整后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还会更高;还有一些“隐形”不良贷款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二是清收难度大。很多不良贷款都是由于行政干预造成,有的企业借改制之名逃废信用社贷款;有的企业人去楼空,找不见原借款人,致使不良贷款清收难,进展慢。三是反弹压力大。

 (1)

 借新还旧贷款居高不下。7 月末,全县信用社借新还旧贷款余额达 5620 万元,较年初减少 913 万元; (2)受国家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政策影响,全县化工、金属镁、铸造等行业贷款余额 852 万元,占到贷款总额的 1.4%,如处置不当会形成新的信贷风险,潜在的风险隐患较大;

 (3)20**年新放贷款到期仍有 3800 万元未能及时收回,可能形成新的不良;

  3

  (4)关联企业、社团贷款集中度高,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大量不良贷款。7 月末,全县信用社发放的关联企业、社团贷款余额达 1000 万元。

 2、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如所在地的农业、林业、建筑、水利、畜牧、教育资金以及预算资金和国家投入的农业专项资金等没有存到所在地信用社,而是存在其他专业银行或邮政储蓄,造成农村资金外流。

 3、有些职能部门对信用社的检查和罚款过于频繁,信用社不得不频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搞好支农服务。政府应统一协调所属行政执法单位,规范对农村信用社的多头重复检查,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帮助、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4、人员队伍有待优化,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目前,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业务品种的推陈出新,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主力军地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国外银行的进入、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村镇银行的设立等等,给信用社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关帝银联卡的发行、通存通兑业务的延伸、票据业务及中间业务的开办、网络系统的建立等对信用社员工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员工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员工优质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健全员工进出机制,拓宽进入渠道,优化人员配置,以达到提高素质、优化队伍的目的。

 5、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当前,农村信用社受结算渠道限制,邮政储蓄、各国有专业银行吸走了大量社会闲余资金,他们将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 吸收到的资金大部分上存上级行,造成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承担着县域 85%以上的信贷压力。随着“三农”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支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三农”资金需求日益扩大,农村信用社在上级行、社控制的存贷比例之内,将信贷资金全部向“三农”倾斜,仍无法满足当地急剧膨胀的信贷需求。

 6、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执法环境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企业悬空债务、个别赖债者逃废贷款债权的现象上。一方面是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存在着“敢借、敢用、

  4

 敢不还”的赖债思想。有的企业借改制破产之机,想方设法逃废、悬空信用社债务;有的企业利用金融业不规范竞争之机,多头开户,隐瞒经营成果,恶意拖欠贷款利息;有的企业破产后,有效资产所剩无几,信用社得到的补偿十分有限,资产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制止打击不力,在这种信用环境下,无疑增大了信用社的经营难度。

 三、形成风险的原因分析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形成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政策性原因,造成经营风险。1996 年,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国务院作出了关停年产 5000 吨以下小纸厂的决定,**县有 36 家小纸厂宣布关停,贷款 360 余万元形成呆帐损失;去年,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对一些企业又采取了限制措施,导致信用社 852 万元贷款形成不良。

 2、行政干预造成信用社经营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增加。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急功近利,不顾自身条件、产品销路、还贷能力,热衷于上项目、增产值、创业绩,超能力地盲目新上或扩建项目,以行政手段代替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信用社大量风险资产。截止目前,由于行政干预造成风险贷款达 1031 万元,占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总额的 5%。

 亿元,全县信用社因之形成逾期贷款 800 多万元,少收利息 100余万元。

 5、由于前几年信用社职工素质低下,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内部管理偏松,导致信用社经营风险增加。一些信贷人员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差,违章拆借、违规放款、违纪担保、违法办事,结果使不少的信用贷款不讲信用、抵押贷款不具法律效力、保证贷款没有保证实力,给信用社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还有些信贷人员不认真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只讲人情、不顾三性(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凭个人好恶主观臆断,贷前调查不深入、贷中审查不严格、贷后检查不落实,使许多不该放的放了,该及时回收的未能及时收回来。甚至一些社,有钱抢着放,没

  5

 钱借着放,重放轻收,只放不收,使信用社存贷比例严重超计划、不良资产逐年增长,经营陷入困境。还有一些单位和信贷人员随意发放跨区贷款、借、冒名贷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等形形色色的违章违规贷款。

 6、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难。一是债务落实难。如上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贷款,由于合作社解散、人员变更、体制转换,造成部分集体贷款债务落实难。二是由于个别企业关闭、破产、企业主外出不归,造成部分贷款落实难。三是法院执行不力。如联社营业部与盐业公司贷款纠纷一案,20**年法院已判令赔偿,但至今仍未归还,法院也未采取有效措施等等。

 7、邮政储蓄、各类保险机构、民间借贷和高利贷以高利息、高手续费等手段与信用社搞无序竞争,为信用社经营带来风险。他们普遍采用高利息、高手续费,向储户暗里滥发实物等手段,拉站干,拉存款,使大量农村资金流向城市,信用社储源受阻。

 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建议

 (一)对省、市联社的建议:

 1、搞好协调,促进信用社业务经营。省联社要积极向省人民政府请示、汇报农村信用社工作,促使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政策,促进信用社工作开展。同时,要协调省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土地等涉农部门,向下垂直出台政策,如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基本帐户,款项往来通过信用社划拨等等,促使农村信用社扩张规模,健康发展。

 2、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打造全省先进典型。特别是县联社实行一级法人管理模式后,联社由服务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省联社要集中力量,采取倾斜政策,在某些方面(如业务创新、防范化解不良贷款、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推出典型,在全省推广,造成轰动效应,推动工作开展。

  6

 3、协调有关部门,减少信用社经营压力。一是因政策性原因造成的不良贷款逐步剥离;二是减少信用社不必要的地方摊派、罚没款、税费等费用。国有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农村信用社既要讲求经营效益,又承担着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重任,80%以上的贷款用于农业,周期长、风险大、利率低、效益差,再加上地方摊派,有关部门的罚没款、各种集资、助等,加大了信用社的经营负担;三是采取措施制止邮政储蓄,各类保险公司业务下伸,打击高利贷和民间借贷等,使农村信用社轻装上阵,担负起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重任。

 4、制定办法,创新考核奖罚措施。出台新增不良贷款考核办法,对新增不良贷款进行细化考核,对考核结果居末位的信用社主任,实行末位淘汰制。继续跟踪分账管理情况,不断完善不良贷款管理机制。对原不良贷款清收按收回比例制定奖励办法。

 (二)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1、政府支持,帮助信用社壮大资金实力。目前,**县联社已全面开通综合业务网络,并顺利发行“关帝银行卡”,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结算渠道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希望政府部门能动员、要求有关部门将涉农资金账户转开到农村信用社,帮助信用社壮大资金实力。

 2、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讲诚信氛围。要将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信用村、乡(镇)的创建工作,在全县营造“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宽松经营环境。一是继续降低信用社税收,减少或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增加信用社自身积累和经营效益水平。二是人行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应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加大投放力度,要适应农产品生产周期,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以一年以上为宜,并允许跨年度使用。且当农村遭受自然灾害时,允许延期归还,从实质上体现中央银行对信用社的扶持。三是支

  7

 持信用社进一步拓展业务功能,完善结算渠道,方便信用社灵活调剂资金,增加融资通道,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4、积极支持配合,狠抓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和待变现资产的处置力度。首先,加大法院执行力度,对已有判决结果的历年欠贷对象,帮助信用社依法追回贷款,切实维护信用社利益。其次,搞好部门协作,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对信用社的待处理变现的土地、房产等资产制定处置优惠政策,加大处置力度,有效改善信用社的信贷质量,壮大资金实力。第三,抓住清贷重点,对国家公职人员本人贷款或为他人担保、介绍的贷款,以及有钱不还的逃、废、赖信用社债务的钉子户,建议政府采取停职停薪、组织谈话、行政处分、依法清收等措施进行清收; 第四,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组织公检法司等部门人员,成立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小组,多策并举进行清收;第五,将清贷工作列入各级行政部门领导的业绩考核中,确保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大幅下降。

 (三)对县级联社的建议:

 1、抓教育,建设强有力的队伍。一是营造浓厚工作氛围。要求全体员工“工作主动到位,配合及时到位,补台自觉到位,提醒预防到位”,努力将职工队伍建成工作的队伍、团结的队伍、正派的队伍、高效的队伍。二是打造学习型组织。在全年工作中要将学习贯穿始终,引导全体人员,树立学习观念,形成学习习惯,逐步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氛围。如每月可确定一个主题或省联社提出的主要任务(主要措施、主要文件),抽出一天时间,不分岗位,进行全员讨论、全员学习、全员建议并及时将好的建议转化到工作决策中。三是联社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创造一流的团队精神。

 2、转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凡是安保检查或财务、信贷等经营活动的审计之前,需做好内部培训工作。二是安保工作要适当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一些

  8

 环节进行突击检查。三是审计工作,要树立“以我为主”和“小范围大举动”的观念,立足联社现有人员,加强审计之前的培训准备工作,由联社组织带头,做好分工,重点对特定的信用社展开“解剖麻雀式”的检查,重拳出击,坚持做到“违规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有效树立联社审计权威。...

篇三: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用社(银行)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人才队伍建设事关企业的兴衰, 特别是政策性、 知识性、 专业性比较强的金融企业, 显得更加重要。

 农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队伍建设是前提和保证, 因此, 农村信用社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 制定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各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只有各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 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整体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

 结合笔者对该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研, 由此而引发了对目前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的一份浅见。

 一、 信用社基本情况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社位于县最北端, 比较偏远, 为辖内九个行政村 0.9 万人提供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 该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027 万元, 贷款余额达到 2942 万元, 实现营业收入 286 万元, 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1、 人员情况:

 该社现有干部职工 11 人, 平均年龄在 37 岁,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职工 5 人, 占员工总数的 45%。

 2、 岗位设置:

 信用社现在设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 内勤主任一名, 主管会计一名, 借据岗兼立据岗一人, 柜组会计 2 人, 复核员一人, 出纳员一人, 外勤业务人员 2 人。

 由于单位业务相对较少, 地理位置偏远, 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所以单位人员情况基本保持不变, 人员相对较少, 基本保持最原始的业务操作流程, 有的员工还身兼两职, 除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外, 给业务发展也带来不便, 对提高

  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二、 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管理体制不顺, 用人机制不活。

 1996 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前, 农村信用社历年接收的新员工大多数是顶替、 照顾的内部职工子女, 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行社脱钩后, 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 加大培训力度, 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 再加上近几年来, 从大中院校引进了二十几名大学生,但是由于受体制原因的影响, 仍然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 一时还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 形成了队伍老化、 制度不活、 竞争软化的落后局面。

  (二)、 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老化, 高素质复合性人才严重匮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 又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二是缺乏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 科技应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 四是缺乏公关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强的市场开发人才。

 三、 对策及建议

  (一)、 发现人才, 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 世上有伯乐, 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确不常在。

 这说明发现和识别人才关键是各级领导要甘当新时代的伯乐。

 二是要有求才爱才之心, 善于把握人才的本质特征, 要从不同类型人才、 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特点出发,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征, 避免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煅

  炼力度, 人才不是与生俱来的, 知识在于积累, 天才来自勤奋, 人才在于培养, 要为农村信用社有知识、 有理想、 有道德、 事业心强, 爱岗敬业的年青员工创造多岗位煅炼的机会, 要有意识、 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四是要明确用人标准, 做到按需配置。

 要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 要从德、 能、 勤、 绩、 廉等方面选择各层次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要注意平衡德与才的关系, 有德无才是庸才, 有才无德是坏才, 如果一个有才能的人, 没有甘于奉献、 大公无私的敬业精神,一心只想贪图享乐的话, 那么, 才能越大破坏力越强。

 因此, 要从规避道德风险入手, 从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标准方面扼制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二)、 提高一线窗口人员操作水平。

 营业人员服务质量的优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信用社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和形象,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人员紧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线缺少各类熟练操作业务的营业人员, 因此, 农村信用社建设一支业务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线操作人才队伍尤其重要更是农村信用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强业务岗位人才队伍的岗位轮换, 把一线人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业务能手, 逐步实行按职务、 职称、 岗位取酬的激励机制,能者多劳多得, 劣者少劳少得, 视员工的能力可以低职高聘, 也可以高职低聘, 这样既有利于人才在本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也有利于促进人员分流, 优化全系统员工队伍。

 二是加强培训, 加快一线人才队伍新业务、 新知识的更新速度。

  要改变农信社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落后面貌, 短期内单靠外部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 还必须坚持抓好后续教育, 积极创造“学习型” 人才培养机制。

 为先天文化知识水平不足业绩优秀的员工加油充电, 提高文化知识, 业务理论水平, 适应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可以从现有用工中通过考试的方式, 选拔一批优秀人才输送到专业院校脱产学习, 通过单位、 个人双方负担教育投入的办法, 毕业后给与相应的待遇。

 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与现有人员盘活的双重战略。

 三是实行岗位等级管理, 严格员工绩效考核。

 建立激励和教育机制, 正确引导员工自觉加强业务知识、 业务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实行调整与发掘现有人力资源潜能双重战略一是要推行全员聘用制, 把职务和职称评聘全面纳入结构比例控制, 真正引入竞争机制, 全方位推进优化组合。

 根据公平、 公开、 公正的原则, 各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实行双向选择, 不分地域, 竞争上岗, 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 以绩取酬。

篇四: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  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  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  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梏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 卵 发展。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 蟀 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 泖 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 蝥 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 椋 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农村信用社的 ヲ 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 朦 ,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 は 解的思路和对策。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 叁 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 轮 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 诚 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 埔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  大类。

 、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 桤 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主  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 勤 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  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  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或者在借款 攵 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 靡 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贷 扇 款用于

 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 佛 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  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  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  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 痤 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 积 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 淮 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2、贷款管 橐 理机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有:在贷前 噩 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 觎 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  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 羔 ,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 杂 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 鲵 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 喹 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  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 达 ,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  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 挫 能力而无力偿还。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 仂 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 肘 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 竖 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 刁 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 獬 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 咱 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 付 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 痈 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3、信贷  人员素质的制约。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 ǐ 素之一。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 疆 融理论、法律制度等业

 务知识外,还必须  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信贷工 霖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 捻 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 犷 、约束不力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 ⒗ 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 奖 ,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 J 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 P 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  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  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  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 荒 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 骝 ,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 袭 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 佗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 缝 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 у 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 栲 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 雨 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 颥 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仵

 4、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益与风险 禅 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 狃 ,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 轸 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

 、借款 灶 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 借款人欺诈。借款人欺诈可分为普通欺诈 В 和严重欺诈。所谓普通欺诈行为,指借款 捶 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 噤 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 费 生产

 经营活动的贷款。这种欺诈的特征有 蹲 :1)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虚  假;2)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 站 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 ぬ 任;3)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  环节。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 嫡 愿意拖欠贷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记录, 糖 即使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 夹 还贷款,但通常愿意与信用社合作。严重 胛 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  获得贷款并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  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 驼 利益。这种欺诈的主要特征有:1)为了 驾 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2)借 ト 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并不真正关心,甚至 通 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或者从事的行 呤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贷款;3 谜 )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 谧 是以转移、投资、奢侈消费等方式,鲸吞 橼 贷款。这类欺诈行为主要以骗取信用社贷 萧 款为最终目的,且通常利用、拉拢或腐蚀 详 信贷人员,因这种恶意欺诈希望而造成的 瞵 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2、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信用社的贷 湘 款“一改了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屯 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兼 勇 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诅 ,有的企业通过上述行为盘活了资产、扭 盈 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与此同时,部分 L 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 芄 、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 窈 ”信用社债权。大量的信贷资产

 在企业改 纹 制中打了水飘,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3、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  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各种自然灾害,如地 硗 震的出现,山洪的暴发,飓风的骤起,久 符 旱无雨、农作物遭病虫害侵袭等。由于我 缵 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 睨 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 ρ 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 闭 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  贷款的风险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 铀 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 綦影响贷款的归还。

 、其它方面的原因主 鞑 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因素。

 涂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  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 夥 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 刹 ,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2、行政干  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 阖 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 皿 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 偾 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 ヅ 的基础。特别是 1999 年关闭农村合作 跷 基金会,政府为保社会稳定,将农村合作 跄 基金会的借款划转给农村信用社,其中有 攻 90%以上的借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 ν 款。据了解,各地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 铞 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贷业务,部分政府借 缥 款虽已逾期多年,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信 克 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 筘 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

 农村信用社  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 耀 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不 攻 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 逡 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 欲 展。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  体制是相当松散的,基层信用社都是独立 荭 法人,拥有独立经营权,上级信用联社很 趴 难进行有效管理。单个信用社由于规模小 蹄 ,抗风险能力弱,有些信用社对单户企业 斓 的贷款比重很高,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 桩 ,深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信用  联社的权力,要在人事、财务、决策、监  督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基层信用社的规范管 楞 理;在业务上要充分发挥农信社贴近农民 懈 、熟悉农业、扎根农村的优势,大力拓展 娃 小额农户贷款市场,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结 普 构调整,规范贷款程序。只有在制度上建 丞 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才能减少决策失误 恳 ,杜绝暗箱操作,从而将新增贷款的风险 羼 控制在最低水平。各级农信联社应该发挥 傲主导作用,在科学分析属地经济状况的前 猃 提下,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与政府 戌 联动,并强化呆账核销机制、司法催收机 侪 制、贷款重组机制、抵债物资综合经营机 膝 制等,对不良贷款进行集中处理,形成有 萝 效的化解机制。

 论文联盟编辑。

 二、  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当前,农信系统 榨 亟须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实现风险化解机制 雨 的再造:

 、在政策层面上,要与各级政 呖 府联动,确立“共担风险,

 共同发展”的 凰 理念。

 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涉及地方经济 旃 的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因此要顺利推进 况 不良贷款的化解,离不开各级政府,尤其 利 是区县、乡镇政府的参与和配合。各级政 茼 府的支持,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有  利于在地方政府、地方经济和农村信用社 篚 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各级政府应首 亍 先本着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问题的态度, 逄 规范自身行为,防止逃废债务。对于因政 瞒 府行政指令、经济政策形成的不良贷款, ⅳ 政府应该直接承担起还款责任,或者通过 惘 地方财政,或者采取其它有效的政策切实 髓 加以落实。对于企业改制后原在镇村管理 踝 部门的债务、区县物资局、供销社及其下 庭 属企业的不良贷款,尤其是其中金额巨大 淦 的不良贷款,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 粒 盘考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办法逐步 进 加以解决。对于企业逃废债务的行为,政  府应当通过行政力量坚决予以制止。同时 扦 ,各级政府应该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要 苑 再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农信社的正常经营活 柜 动和信贷资金投向。

 其次,各级政府应 { 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来支持  和保护农信社的债权。比如,由于农信社 贳 风险资产对应的单位大多是乡镇、村两级 瞒 农村经济组织,这些企业关的关、破的破 ⒂ ,土地是他们手里唯一的资源。乡镇政府 衄 应支持企业以其所有的已经开发利用的集 尔 体土地使用权或对应投资收益来抵偿债务 舂 ;同时,政府也可以作为保证人,划定某 L 一范

 围的土地,约定在该土地开发时,将 娣 土地开发收益权的全部或部分直接用于清 冈 偿债务。

 第三,各级政府应通过税收政 N 策,增加农信社的收入。比如,减免农信 帏 社的营业税或根据贷款分类选择性地减免 x 营业税;所得税以县(市)联社为单位统 溆 一核算缴纳,并在一定时间内全部或部分 羔 减免;信用社当年实现的利润可在税前直 唣接抵补挂账亏损。

 第四,各级政府应建  立适当的担保机制,以抗衡自然灾害的影 洲 响。以区县为单位,由政府牵头设立农户 榨 贷款担保基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  抗力,使农户的生产经营遭受破坏,无法 孝 偿还债务时,由担保基金承担贷款的全部 鹇 或部分本金,由农信社负责剩余本金和全 腰 部利息的核销。

 、在操作层面上,要加  强制度建设,加大化解不良贷款的力度。

 镌

 首先,要强化信贷管理,既要注重化解 娆 过去的风险,更要防止现在和未来的失误 五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权限远远高于商 苌 业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而内控水平却相 蔺 对落后,这就形成了权力与控制的不对称 镍 。因此,农信社必须加强贷款的制度建设 钊 ,主要包括:对基层信用分社实行授权授 日 信制度,一定金额以上的贷款必须经上级 溪 信用联社审查;建立与完善包括贷审会制 单 度在内的一整套贷款调查、审查和批准的 抹 工作程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贷款 瓜 公示制度。

 其次,要加强会计、稽核工 Y 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要从根本上防范 ^ 金融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 与监督体系,这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事前 圆 规范,即针对具体业务设计、制定合理的 畸 操作流程与会计制度;二是事中控制,即 犭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依托,对业务的关键控  制点和重要事项进行实时监控;三是事后  检查,即通过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 诌 合,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业务的真实 描 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风险控制点进 费 行检查、监督。

 第三,要落实清收不良  贷款责任制。农信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 墨 ;化解不良资产,第一位的因素也是人。

 霸 农信系统的各级经营管理者要教育员工正 雷 确面对困难,既不要埋怨,也不要畏惧, R 同时采用一些制度性的运作,激励员工通 稃 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攻克难关。比如,有些 渍 地方的农信社实施“3+1”工程,即将 ┯ 每一笔不良贷款“确立一个项目,落实一 算 位清收责任人,制定一套清收方案,再加 む 一名分管领导”,限时完成并结合清收结 省 果进行考核奖惩。这种工作模式将责任、 缉 权利和利益统一到清收责任人,极大地提  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不良资  产要我清收”到“我要清收不良资产”的 鬣 转变。

 第四,要善于借助中介机构的力 苴 量。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  也是一个分工细化且日益专业化的社会, 翔单枪匹马是很难取胜的,农信社必须学会 麋 依靠社会中介力量

 来解决自己的困难。比 蹴 如,有些地方的农信社与律师...

篇五: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员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典型事迹材料 乡镇农业技术员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典型事迹材料 他,一名普通的农业工作者,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将广大农户深深装在自己心中,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宗旨,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践中做了一枚小小的石子。他,就是 xx 乡农业技术员 xx。

 XX 年 6 月,xx 被 xx 乡政府聘请为农业技术员,重点负责指导日光温室产业发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感责任重大,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在**县金融市场份额占到 42%,较年初增加 2 个百分点  ,当年净增额占全县金融机 悃 构净增额的 50%,较去年 茫 同期增长 4 个百分点。各项 缘 贷款余额达 92772 万元 与 ,较年初净投放 20213 妆 万元,同比增长 4667 万 痒 元;各项贷款占**县市场 无 份额的 90.62%,较年  初增长 5.77 个百分点,  新增贷款市场份额占 120  %,同比增长 6 个百分点。

 张

 贷款结构状况:截止 XX 肢 年 10 月底,**县农村信 飚 用社各项农业贷款 5079 蛞 户,9811 笔,金额 9.  3 亿元。农业贷款中:农户 ニ 及农业经济组织贷款 422 悃 4 户,8384 笔,余额 6  .9 亿元,占比分别为 83 朔 .17%、85.46%、 枳 7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籼 855户,1427 笔,余 蒎 额 2.3 亿元,占比分别为 锕 16.83%、14.54 隈 %、25%。

 信用工程建 军 设指标完成情况:截止 XX 舱 年 10 月底,全县农村信用 Ξ 社累放支农贷款 5.5 亿元 宅 ,完成全年任务 12 亿元的 踣 46%;创建省级信用村 6 蛞 个,完成全年创建 10 个的 赢 60%;支持县域优质龙头 莶 企业20个,完成全年任务 锰 数10个的200%;支持  农民专业合作社 9 个,完成 榱 全年任务数 10 个的 90% ぢ ;创建信用市场 1 个,完成 蝥 全年任务数 10 个的 10% 臃 ;支持农户总数达到 2.2 〉 万户,完成年任务数 1 万户 启 的 220%。

 二、**县 钤 “信用工程建设”呈现的主 岘 要特点:

 以支持涉农企业  为龙头,带动“三农”发展 ㄡ

 截止 XX 年 10 月底,全 衄 县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贷款 粕 11.4亿元,支持优质涉 糇 农企业 20 个。在开展该项 崂 工作的过程中,他们首先坚 亘 持把资金优先向有特色的产 票 业、公司及项目倾斜,努力 鲍 为广大农民群众搭建致富平 啉 台。如麻田顺康天然农产品 滩有限公司就是他们大力支持 觅 的一家集收购、加工、销售 蕃 核桃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 扪 业。到目前为止,他们共向 论 该公司提供贷款 1200 万 寐 元,公司生产的核桃油、花  椒油等产品畅销10 多个省 墙 市,经济效益良好,被省、 す 市农业产业化领导组评定为 霄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 坝 全市十大农副产品加工重点 扶持企业。公司总投资 51 笨 20 万元的核桃深加工项目 锖 已立入全省“两区开发”项 ⑼ 目、“三千三百惠农工程” · 和晋中市双百项目。项目建 鄂 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1 罩 0365 万元,利税

 258 铹 3 万元,安置 300 多名劳 坩 动力,带动六个核桃生产乡 僦 镇7100 余户农民的核桃 皙 种植。其次,他们还将大量 衮 资金优先投向技术含量高、 侮 市场前景好的新兴、新型产 傧 业项目。如**县太行野山 珧 果饮品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我 ⒌ 们重点扶持的一家实力强、 贽 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企业。

 槟 该公司实施的“太行山沙棘 砗 产业综合加工项目”,总投 们 资 10180 万元,年设计 塌 生产原果 3 万吨,原汁 6 万 窕 吨,果肉 900 吨,籽油 4 囟 8.75 吨,胶囊48.7 膏 5 吨。公司开发建设马家沟 :

 下交村、赵家庄、高家庄等 鲴三十个自然村区域内 500 娅 00 亩荒山、荒坡、荒地基 霪 地,人工种植“中国杂交” ◎ 50000 亩无刺大果沙棘 垲 良种,同时对基地内原有野 掌 生沙棘资源进行科学管护。

 羸 目前他们已向该项目发放贷 夭 款 300 万元,项目全部完 舫 工后,可拉动 4000 余名 蹊 农民增收,解决 500 余个 哜 就业岗位。第三,他们还把 珠 资金向自身实力强、对县域 胲 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的优势 抑 企业倾斜。近几年,该社一 悛 直把**县委、县政府重点 蕉 监控的二十户重点企业和三 懂 十户中小企业作为优先扶持  对象。先后投放贷款 500 剽 万元扶持通宝煤化有限公司 馇 ,该公司利用**县丰富的 酗 煤炭资源优势,从事洗煤行 薮 业,现公司已拥有职工 80 枷 多人,总资产达到了 200 溅 0 万元,年洗煤 40 万吨, 奠 年实现销售收入 2 个亿,上 拯 交税款 2000 余万元,为 丽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 洱 重要贡献。

 以创建信用村 プ 为依托,营造信用环境

 在 ╈ 巩固 XX 年 5 个信用村的基 樽 础上,今年他们重点提升了 勉 寒王乡平王村 1 个省级信用  村。一是在宣传工作上,平 摞 王村省级信用村工程创建开 垡 展以来,寒王信用社深入该 撬 村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在平 梳 王村村口显著位置刷写宣传 暄 “信用工程”墙体标语两条 悫 ,并开辟“信用工程”宣传 题 专栏,指定专人,定期更换 檬 宣传内容,让村民熟知信用 评 工程开展评定情况。成立了 骆 “信用村管理委员会”,有 挖 固定的活动场所,建立了明 膪 确的书面制度,“信用村管 阴 理委员会”有定期活动记录 暖 。二是在评定程序上,**  县联社以及县、乡两级政府 克 高度重视省级信用村及信用 烃 工程建设工作,均以文件形 俯 式下发“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滏 领导组”,明确了具体职责 Ω ,寒王信用社以文件形式成 篡 立了领导组,具体职责明确 忘 。通过走访农户,实地查看 帼 ,审查调查表反映,寒王信  用社初评工作做到了逐户走 剀 访,调查表填制齐全,并对 暴 平王村信用户评定结果做了 馆 张榜公布,提出了初评意见 ┒ 。县联社组织人员按照省级 愉 信用村的标准层层做了认定 泣 。三在评定标准上,验收小 吊 组通过实地查看有关资料, 鳍 与当地农户、村委会进行座 朱 谈了解,平王村两委班子健 局 全,村两委制定有协助农村 澄 信用社组织资金和收贷收息 潜 制度。全村符合评定条件户 蓼 数 110 户,其中,评定信 髋 用户 90户,达到总户数的 惘 81%,全村贷款余额 17 辗 .5 万元,无不良贷款。全 七 村农民人均纯收入 6400 榭 元,所在乡镇农民人均纯收 咔 入为 3100 元,高于所在 孜 乡镇平均水平。四是在经营 叶 规模

 上,根据寒王信用社有 酆 关报表资料计算显示,平王 惘 村全村贷款余额为 17.5 裙 万元,所在乡镇所辖村平均 岖 贷款余额为 274万元。该 鸠 村存款余额为 450 万元, 授 所在乡镇存款平均余额为3 袱 97 万元,存款比例高于其 爹 他村。近两年来,平王村存 ǎ 款增幅为 10%、12%, 害 贷款增幅为 1%、2%,均 橛 依次递增。五是在优惠政策  上,自信用工程开展以来, 仅 寒王信用社坚持利率优惠、 脘 资金优先,确保农户小额信 ⒆ 用贷款的足额发放。目前, 蚶 平王村有贷款需求的信用户 尕 10 户,全部满足其资金需 冷 求。该村利率水平为 9.8 ゎ 7%,所在乡镇信用社平均  利率水平为12.06%, 鼙 充分体现利率优惠。寒王信 扣 用社确定的平王村贷款限额  为 3 万元,高于其他信用村 俯 2 万元的贷款限额。六是在 阉 改善程度上,平王村是** 相 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推进村 鄣 之一,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 葛 、管理民主,干群关系和谐 去 。平王村土地肥沃,矿产资  源丰富,粮食种植连年丰产 稆 ,近几年来,在村两委带领  下,大力发展运输业,并以 鹋 种养业为其主导产业,占到 村 全村总产值的 60%以上。

 以评级授信为载体,引领农 黠 民参与 信用户评定工作具 溜 有覆盖面广、层次性多的特 序 点,因此决定了该项工作是 年 “惠农工程”整体工作中难 ℃ 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年初他  们制定了评定 10000 个 曰 信用户的目标,截止 10月 沥 底,全县共完成评定信用户 镆 2000 余户,比二季度末 ┐ 有大幅

 度的提高。在开展评 梭 定工作的工作中,他们着重 匀 把好两道关口。一是把好评 晕 级关。按照《**县农村信 劂 用社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帖 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 岑 、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 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 晾 ,深入到全县各个自然村, 浒 进行评级授信,为了尽快完 × 成这项工程,年初制定了聘  用农民客户经理的办法,从 徕 村里以及企业选择威信高、  文化水平高的“两高”人员 墒 担任农民客户经理,具体在 蚝 本辖内信用社的指导下,对 溽 本村农户及本企业进行评级 碳 。二是把好授信关。在认真 履 评级的基础上,根据农户的 锥 经济状况、经济收入和资信 ┠ 程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户 珙 的小额贷款额度,进行授信 缍 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 褓 信用农户。农户授信额度分 抬 别5万、3万、1万,商户 濞 授信额度分别为 10 万、8 璁 万、6万。目前已建档 32 昝 90 户,评级 2466 户, 彝 发证 2466 户,授信 70 畅 00万元元,贷款 342 万 淦 元 已评定 57 户信用商户 G ,其中:一级信用户 27 户 啬 ,二级信用户 17 户,三级  信用户 13 户。贷款金额 1 咿 10 万元,执行利率为 9.  27%,其他商户平均利率 绾 水平为 12.06%,充分  体现利率优惠政策。

 以支 驽 持专业合作社为手段,打造 鼓 合作意识 截止 10 月底, 坫 全县信用社共支持 8 个农民 庆 专业合作社,分别是桐峪信 虫 用社支持的恒盛养殖农民专 尔 业合作社,该合作

 社由 5 个 豺 农户成员组成,能带动周边  500 户农民增收,桐峪信  用社累计对其发放贷款 40  万元;芹泉信用社支持的芹 蓼 泉镇西黄漳蔬菜开发合作社 牲 ,该合作社由 10 个农户成 堇 员组成,能带动周边 500 マ 户农民增收,芹泉信用社累 距 计对其发放贷款20 万元, 缠 扶持其健康发展;羊角信用  社支持的永盛百灵菇专业合 沱 作社,该合作社由 5 个农户 搁 成员组成,羊角信用社累计 籁对其投放贷款 30 万元;联 牛 社营业部支持的**益民核 鳌 桃产业发展合作社,是由1 洼 500户农户组成的大型农  民专业合作社,它的发展带 菇 动了周边乡镇 5000 余户 酿 农民的核桃种植,为农村经 睨 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醯 作用,营业部已累计发放 5 紫40 万元贷款用于支持该合 布 作社的发展壮大,到目前为 咏 止其贷款余额为 390 万元 丌 ;城关信用社支持的**双 牦 丰农资专业合作社,由 10 衫 0 户农户成员和 6 个团体成 槛 员组建而成,自 1997年 穸 其成立以来,一直是**县 莜 农村信用社大力扶持的对象 舯 ,累计对其发放贷款350  万元,截止目前该合作社的 戴 款余额为290万元,其中 ∴ 部分成员也得到了 170 万 椅 元的贷款支持,**县茂丰 帜 生态经济开发专业合作社是 铴 城关信用社支持的又一农民 荔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 5  户农户成员和 1 户团体成员 笄 组成,当前贷款余额为 36  0 万元;麻田信用社支持的 蕨 麻田农业综合服务社,由 2 扉 31 户农户成员与 1 户团体 埭 成员组成,麻田信用社累计 黧 发放贷款 120 万元,当前 ① 贷款余额为 80 万元,麻田 都 信用社还支持了麻田镇康恩 狴 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 谜 作社由

 87 户农户成员组成 篁 ,能带动周边 1000 余户 青 农民增收,麻田信用社累计 痫 发放贷款 230 万元支持其 谊 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在组织宣传方面 部分乡镇 ① 党政机关重视不够。“信用  工程建设”开展以后,当地  党政部门积极支持配合,随 挲 后召开动员会并成立了领导 鹈 组,为推动此项工作起到了 嗉 一定作用。但是作为组织部 卡门的部分乡镇、村委重视不 崔 够,宣传不力,使老百姓对 滠 “信用工程建设”认识不到  位,理解不深入,积极参与 囱 的主动性不强。

 在具体实 颦 施方面 信用社作为“信用 啧 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者, 疾 在具体实施工程中,存在许  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泻 点:

 1、在省级信用村 8 滠 0%农户达到信用户评定比 叶 例难以实现。经调查主要原 舳 因是当地住户多为年老体弱 苟 者,基本没有十分充裕和稳 霜 定的经济来源。

 2、按信 灿 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全村 ‰ 不良贷款率低于 5%,无欠 转 息难以保证。由于过去贷款 闭 大部分没有实行责任制,债 ⒕务难以落实。现在村里没有  收入来源,难以消化贷款沉 禳 淀。

 3、农户贷款需求少 冁 。主要原因是村里没有优势 铋 项目,主导产业不突出。农 褶 田所需资金,大多数靠自身 鹋 积累就能解决,对小额贷款 来 需求越来越少。加之目前农 拊 村普遍存在:有知识的考学 尝 了,身体好的当兵了,年纪 鸡 轻的打工了,年老体弱守村 氪 子。据统计,抽查的五个信 踟 用村,上学,打工占到全村 孔 人口的51%,面临“空壳 馇 村”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 乜 协调方面:

 这项工作主要 膦 靠村委负责,但大部分村委 啭 班子成员在外务工,承包工 勒 程常年不在家。村里的情况  不能及时反馈到信用社,加 褓 之信用社信贷人员少,而服 抽 务范围却较广,难以做到走  村串户,使农户认识不足,  配合不力,严重影响了“信 用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

 在受益方面:

 在信用工程 粽 建设上农户是直接的受益者 窦 ,但由于信用村服务不到位 巳 、农户认识不到位、当地党 橘 政部门配合不到位,因而工  作开展难度较大。自去年以 问 来,省联社开展“三千三百  惠农工程”活动在全省形成 ] 了浓厚氛围。农户认识普遍 挛 提高,在有一定规模和项目  的村镇能够及时响应,逐步 口 推开,然而在比较贫穷落后 堵 、土地贫瘠,无任何矿产资  源的乡村,工作受阻,推进 痄 难度较大。被评为信用户的 吩 农户,无致富项目,没有经 Л 济头脑,即使贷上款,也无 谮 法产生效益。

 在贷款发放 嗫 ...

篇六: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1 页 共 40 页 农村下基层调研报告

 目录

  第一篇:三万干部下基层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第二篇: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第三篇:开展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第四篇: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第五篇:下基层调研报告 正文 第一篇:三万干部下基层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明思路 真帮实扶促致富 陈海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同时我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万干部下基层活动,我作为韦源口镇副镇长,同时按照镇党委、政府分片负责、分别管理的要求,我对分管的金盆村、三保村、鲤鱼海村、谭家畈村,与村两委干部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主要干部多次接触商讨,与联系结对帮扶对象促膝谈心,与村部分干部群众聊天交谈,听取各组负责人对本组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村民小组和贫困农户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了解;并且走访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群众代表。

 一、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 村级经济薄弱。这四个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经济基础较差,特别是位于镇西部的三保村和谭家畈村,村落不整,经济基础差距较大,经济滞后,一直是全镇有名的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来源,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

  第 2 页 共 40 页 同时,村集体经济相应都受到一定的影响。2、常驻人员老弱严重。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或读书,在西部的两个村里尤为明显,村内青壮劳力多外出务工,或因为子女入学到县城租房或买房居住,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3、致富手段相对单一。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打工、农田收入。五月初,由于受干旱灾害,这四个村的中稻作物几乎绝收,粮食保险赔付过低,群众对农业投资信心受到打击,怕担风险。

 4、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几年来各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通讯、饮水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西部的两个村子各组之间的道路有的还是土路,影响群众通行,并且位于山沟里,农产品的外运受到严重的影响;四个村子在不同程度上由吃水有一定的困难,鲤鱼海庄和谭家畈村尤为严重,很多村民依旧是老式的浅井水;金盆村地表浅水还受到周边工业污染,居民用水受到影响。

 5、贫困户发展难。在了解情况中发现四个村里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家庭人口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贫困家庭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长期患重病的人较多。二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水平低占人口的比重低、文化程度低,三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本身没有一定的技能,导致非农就业比例低,并且一部分的贫困户多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把经济来源限制在农田收入上。

 二、帮扶对策措施 村子要增收确实收需要创新。这几个村子都是以传统种植为主,自然的经济来源单一农田收入,一旦受灾,收入剧减。帮扶按照 “十七大”的要求、科学发展的思路为指导,用实际行动帮助村民致富。

  第 3 页 共 40 页 村子要发展确实需要指导。相对来说,农村信息不灵、眼界不高、思路不宽。特别是现在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年轻的人,要么在外读书,要么在外打工,常年生活村里的除了小孩之外大多数是年老体弱的。要又好又快发展,也需要相应的进行点拨、指导和帮助。

 贫困群众确实需要帮扶。经过这次深入调研,发现村里的的确确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艰苦。对于这一大批,生活存在困难,特别是那些年老多病的群众,确确实实需要我们党委政府给予帮助,确实做到从根上脱贫。

 在入村了解情况的过程后,通过听取该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并进行实地察看后,总结出该村今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和办法。

 一是重点发展集体经济。结对帮扶,重点是思想上帮扶,作为集体经济为零的村,首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其次,要从项目、调整种植结构上下手,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四个村子的工作重点是发展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在张庄和落沟村薄皮核 桃、花椒小范围的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特别是落沟村的花椒种植已初见成效,得到了实惠。在谭家畈和金盆发展油茶种植,特别是金盆村在四月中旬开工建设的恒宝公司 XX 亩油茶项目,带动了村民种植油茶积极性;推广新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和引进外部资源,努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努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村一品”品牌,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及时解决群众面临的吃水难和行路难问题。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维护和管理。通过修建蓄水池、泵房,铺设用水管路,改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做好设备技改和维护保养工作。干群合力,村民积极参与。村两委班子,充分发

  第 4 页 共 40 页 动群众,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群策群力,带领村民共同解决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

 三是落实举措,加快贫困家庭脱贫。我们在深入剖析农户贫困原因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抓好组织协调,实施贫困户一户一策的增收策略。对有劳动力而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加大扶持力度,介绍致富门路和经验,通过引导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等方式,实行开发式扶贫。对家庭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致贫的,无劳动能力的困难户,采取救济式扶贫,在争取低保补助的同时,由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以及村里的企业对困难户进行救济。与镇党委政府的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帮扶活动相结合,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对 就业、从业门路窄,没有技能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多提供就业信息,并联系上级劳动部门,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尽可能多的贫困劳动力掌握技能,增长才干,增加收入,加快致富步伐。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要激励和促进劳动自救,鼓励部分劳动自救人员积极退出低保。把低保工作的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救助低保与扶持低保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把低保人员的进与出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低保农户摆脱贫困,打造动态性低保。

 第二篇: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为加强领导,深入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了解居民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三问三解”活动,xx 路办事处聚财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书记 xxx 为领导的调研工作组。xx 月 xx 日上午,该调研工作组深入到聚财社区居民群众当中,进行了走访调研工作。走访通过入户调查、询问交谈,收集意见等方式,充分了解我辖区居民的相关居住状况,查找相关问题。现结合我社区一年来的各项实际工作,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第 5 页 共 40 页 一、走访概况及重点 走访所见群众基本生活状况良好,对社区管理工作评价较为满意。主要分析重点几户走访对象,情况如下:

 xxx:孤寡老人,常年卧病在床,行动不便。

 xxx:辖区居民,xx 学院退休教师。

 xxx:低保户,环卫工人,因身体残疾导致家庭贫困。

 xxx:老党员,患有脑梗塞。

 xxx:地毯厂下岗职工。

 二、发现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走访群众所见现实情况及以上重点对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居民群众对新时期各项社会保障优惠政策了解不够深入,遇到问题不能够根据各项程序享受政策优惠。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很多居民生病后不能够顺利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实现医药费用报销。此处充分表现出居民对政策优惠的相关程序以及办理手续了解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看病治病的负担,优惠政策反而成了落不到实处的空架子。原因为以下几点:一是对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还不到位,没有落到实处,宣传面点散零星,不够全面;二是对办理程序手续过程讲解不够清楚。

 (二)突发意外导致家庭困难拮据的相关原因情形增加。成员中有残疾的、年老体弱的,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困难拮据的原因之一。现下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保险的购臵也成了居民们关注问题的重中之重。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于养老保险的购臵也是一知半解,到底如何办理、需要何种手续、办理后会享受到什么待遇也是一片茫然。xxxx年是 xx 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改造的重要的一年。xx 区是学院社区双创旱厕改水

  第 6 页 共 40 页 厕的示范点。这项工作开展至今马上一年了,从刚开展的开展困难到后来的顺利开展,再到后来的一系列后续工作都得到东区居民及租住户的大力支持。但是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 xxxx 年冬天,因为天冷,水流量小,再加上一些居民家的水厕电热丝使用不当烧坏了,部分居民对此比较不满意。高专东区普遍为租住户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流动人口较多,据居民们反映,自从装上了监控盗抢现象相对来说比往年少了很多。但是环境卫生比较差,自从去年旱厕改水厕以来,小巷里到处是大小便。都是现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居民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三、今后工作中的重点解决问题 1、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如何更好的向居民宣传介绍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的办理情况; 4、旱厕改水厕工作的后续该如何保障,更好的做到令居民满意。

 5、创建“平安 xx”工作如何更好的开展。

 四、政策落实情况 从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制度等,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部分困难家庭的住房、孤寡老人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购买等实际生活困难。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

 为此提出如何做好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和多数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借助医疗保障制度的力量,争取民政部门的支持,给予居民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

  第 7 页 共 40 页 2、日常生活中对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帮助。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帮扶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3、不定时开展宣传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办理的活动,让广大居民随时了解政府的新政策。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4、加强平安 xx 工作的开展,对辖区内的综治维稳情况随时了解,积极征询居民意见,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篇:开展下基层活动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精神,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一个"民"字,突出一个"实"字,解决一个"难"字,力求一个"和"字,先后八次到**县黄渠桥镇前光村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接地气,入村户,真实了解了当前**县黄渠桥镇前光村的基本情况、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的评价及农民急盼解决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帮促工作的针对性。

 一、可喜变化 前光村位于**县黄渠桥镇西,辖区面积 1XX 亩,有 9 个村民小组;XX 年全村在册 256 户,人口 848 人;在册耕地 4236 亩,在册荒地 2700 多亩;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4800 元。通过对 50 多户的走访,总体感觉:

 一是生产生活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入村道路铺上了柏油,其中第 5、6 村民小组也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方式铺上了柏油路;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电价也实现城乡同价;宽带已进村入户,村村通工程全面建成,农民每户只交 20 元的安装费,都能免费接收 40 多个卫星频道,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依赖;手机、摩托车很普及;旧村部经过积极争取县组织和民政部门资金,已在原小学旧址上成功改造,办公和公共服务能力大为改观。

 二是农民对党的"三农"政策高度认可。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各项惠民政策补

  第 8 页 共 40 页 贴大都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农民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全覆盖,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在推行,80 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自治区的高龄补贴,低保户和五保户也都能得到相应的补贴和救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已完成,耕地经营权证书、荒地经营权证书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已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村房屋所有权证书正在办理之中。四组村民马会亮讲:"国家现在对农民的照顾确实好,很多政策想都想不到。60 年代我家里 5 口人 4 个劳动力,辛辛苦苦一年还得返过来再给大队钱。比起那个数着米粒吃饭的年代,现在就像生活在天堂里呢!"六组村民 70 多岁的老大爷郭茂会说:"共产党的政策比儿子都好啊!跟自己儿子要200 块钱,儿子给不给不说,还得看儿媳妇的脸色。现在坐在家里,国家每个月都给我钱,共产党确实是好啊"。调研中,听到赞不绝口的基本上都是广大农民对当前党的支农护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的高度认可。

 二、存在问题 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前光村是目前镇 14 个村中地势最洼、农田基础设施最差、农民收入最低的村。由于存在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紧张。前光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基本没有村集体收入,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村正常办公费用除了村干部工资和镇上提供一些必须的纸张笔墨外,水电、取暖等一系列开支都得依靠村支书到处"化缘"。如前年村支部郑书记就四处托同学好友的关系,从市地震局要来 4000 元、县建设局要来 XX0 元、市地税局要来 5000 元的款项才得以维持。部分村务支出甚至需要村干部垫付,如仅村委会网络信息费用这一块,村妇女主任就垫付 5 年共计 2500元。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前光村农田水利设施严重滞后,大部分沟渠设施都

  第 9 页 共 40 页 是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60%以上为低洼盐碱地。除了前几年对上新支渠进行过水利设施改造外,很多年来没有任何的水利项目落户该村,斗渠、毛渠没有得到有效砌护,排水沟也没有得到正常清淤。7 组村民赵万福的老伴因灌溉用水困难自嘲地说:"...

篇七: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行系统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稳健运行, 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局。

 当前, 连云港市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深化改革阶段, 总体上看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但也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亟待改进。

 一、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积极效应

  伴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 连云港市农村信用社全部实行了 以县(区)

 为单位的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体制, 取消了基层乡 镇信用社的法人资格, 整合成为 5 家联社。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政策支持很大, 涉及到财政、 税收、 资金等方面, 实施这么多扶持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想“花钱买机制”, 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 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 的法人企业。

 在这个改革价值目标的导向下, 实行扶持政策与改革的效果紧密挂钩,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变革。

 (一)

 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改善, 经营机制得到转换。

 一是法人治理框架初步建立。

 各农联社已构建了以股东代表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主任)

 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 并明确了各自的职权范围和责任、 运行程序及议事规则, 股东大会、 理事会、 监事会召开比较正常,相关决策、 执行和监督机构已投入运作。

 二是产权关系基本明晰, 资本补充机制得到健全。

 全市农联社按照“股权结构多样

  化, 投资主体多元化” 原则, 稳步推进增资扩股工作, 以原有社员为基础, 广泛吸收辖内农户、 个体工商户、 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 同时兼顾大股东、 小股东、 法人股东与自然人股东的权益, 设置比较合理的股权种类、 结构及投票权。

 三是经营机制转换开始启动,内部改革取得一定进展。

 各农联社对其分支机构进行重新整合布局,同时对原内设职能部门进行全面改革, 合理设置了管理部门。

 从全市各金融机构引进管理型人员, 充实现有管理人员队伍。

 (二)

 经营实力明显增强, 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深化农村信用社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 增强了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后劲和盈利能力, 推动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的好转。

 截止 2005 年末, 全市农联社各项存款余额 67 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 53.3 亿元, 分别较 2004 年增长 17.5 %和 19.5%; 全年实现盈利 3685 万元,较 2004年末增加 3474 万元; 资本充足率达到 10.9 %,较 2004 年末上升了 1.3 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存、 贷款余额分别为 80 亿元和 62 亿元, 市场份额分别居全市金融机构的第一位和第三位。

 (三)

 信贷有效投入增加,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三农” 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增强。

 近年来, 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力度加大,重点支持“三农” 经济发展。

 至今年 6 月末, 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 61.7 亿元, 较年初增加 8.4 亿元, 较 2002 年末增加 29.9 亿元。其中“三农” 贷款余额 48.8 亿元, 较年初增加 8 亿元, 较 2002 年末增加 26.4 亿元。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 92.1%的调查对象认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和农村信用社自身, 89.5%的调查对象认

  为信贷支农状况不断增强。

 二、 当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

 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会一层” 管理模式流于形式。一是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相对不高。

 全市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状况、 经营模式、 管理水平、 人员素质等与商业银行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很难吸引社会资金参资入股。

 二是农村信用社没有实行有效的“民主化”管理, 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

 社员代表大会流于形式, 社员意志得不到体现, 容易挫伤小企业、 农民和农村经营户入股积极性。

 农村信用社理事长、 监事长和主任的产生仍然采取省级联社提名, 通过社员代表大会这一形式产生, 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由农村信用社拟定 “班子” 后从信用社、 政府和大客户中产生。

 一些真正向信用社投入资金的小企业、 农户和一些小的农村经营户并未能参与监督和管理, 从而形成“出钱的不管事, 管事的不出钱” 的怪现象。

 (二)

 股权结构集中度低、 稳定性差, 外部约束机制成效差。

 目前, 连云港市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普遍存在“四多四少” 现象。

 从股本金情况看, 一是资格股多, 投资股少。

 全市 4 家认购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农村信用社目前只有 2 家农联社划分了资格股和投资股, 且投资股占比偏低。

 二是自然人股多, 法人股少。

 4 家农村信用社自然人股本占九成, 法人股本仅占一成。

 三是强制入股多, 自愿入股少。

 农村信用社为达到票据发行和兑付的条件, 层层下达增资扩股任务, 纳入信用社目标考核, 与信用社职工的工资挂钩。

 四是小额股多, 大额股少。

 全市农村信用社的绝大多数股东是农民和社会自然人, 企业法

  人很少, 入股金额普遍偏低, 存在户数多、 金额小的现象,如某县农村信用社股本金总额为 0.58 亿元, 而股东户数达 7.6 万户。

 股权高度分散, 股权设置集中度较低, 不利于当前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实现民主化管理, 有可能使损害到小股东(社员)

 的利益。

 (三)

 内控制度建设缓慢, 内部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内控制度的更新仍滞后于业务发展, 中间业务开拓、 融资业务开展、 电子化建设等方面的制度缺乏系统性, 不同程度存在着监控盲区。

 二是制约机制不健全, 缺少央行专项票据兑付考核所要求的部分制度, 如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 理事会、 监事会、 高级管理层成员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等。

 三是一些分支机构存在有章不循、 逆程序操作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会计规范化、 相互制约、 安全谨慎等原则坚持不够; 贷款定价机制尚未建立, 贷款风险责任未有效落实; 劳动用工管理滞后。

 (四)

 农村信用社尚没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金融制度供给与需求错位, 造成农村金融抑制。

 当前基层金融体系制度供给为中央所垄断, 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基层银行上存资金, 减少对落后地区的信贷投入, 造成农村经济要素投入不足。

 二是市场化取向改革以来, 农村金融机构开始注重经济效益核算, 纷纷撤并基层低效网点, 目前连云港市不少乡 镇只有信用社或邮政储蓄一家机构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 在服务产品上, 农村主要是存贷款和结算等传统服务,消费信贷、 投资理财等新兴金融产品在农村推广迟缓。

 受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几乎没有推出有竞争力和独特的金融产品。

 三是风险拨备严重不足, 按照监管部门口径, 2005

  年末连云港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为 12670 万元, 而呆账准备金为 8396 万元, 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仅为 66%。

 四是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资产质量差, 清收管理难。

 全市专项票据置换的9306 万元表外不良贷款中, 其中 2002 年以前形成的 “两呆”贷款 6594万元, 占比 70.8%; 置换历年亏损 2712 万元。

 五是 2002 年以前隐性的不良贷款消化难。

 由于过去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不甚规范, 部分不良贷款反映不够真实。

 2005 年全市实行贷款五级分类, 不良贷款比例平均出现反弹 5-7 个点左右。

 三、 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

 进一步加强法人治理, 完善“三会一层” 治理制度。

 一是通过吸收民营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入股, 逐步分散股权, 增加投资渠道, 弱化内部人控制, 促进股权结构合理化,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二是加强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 继续完善股东表决权制度。

 明确社员代表大会是信用社的最高权力机构, 落实其应有的职权, 做到既要防止内部人控制, 与要防止大客户控制。

 要鼓励社员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 抵制违法决策, 从而确保社员代表大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三是理顺理事会与管理层的关系, 理事长是信用社的法人代表, 信用社主任负责执行理事会的决策,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细化二者的职权范围和具体义务。

 四是加强监事会建设。

 要赋予监事会更多的权力, 行使包括对信用社业务和财务的审计权, 对管理层和员工行为的监察权, 对理事长、 信用社主任重大决策的否决权, 提议必要时召开社员代表大会等权力。

  (二)

 转换经营机制, 认真做好增资扩股和不良贷款清降工作。一是农村信用社要转换经营机制, 强化约束机制, 增强服务功能, 增强盈利能力, 以提高社会公众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信心。

 二是认真做好增资扩股工作。

 要加强增资扩股的正面宣传, 坚持服务“三农” 的宗旨, 充分调动社员入股的积极性, 鼓励具有一定资本实力的种养大户、 个体工商户、 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多入股、 入大股, 不断优化股金结构, 提高资本充足率,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要加强退股管理,严格退股条件, 增强股金的稳定性; 要严格分红管理, 根据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等规定分红, 避免保息分红的做法。

 三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当前, 农村信用社要下大力气压降不良贷款比例, 要加强新增贷款管理, 确保新增贷款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争取早日达到兑付标准,如期兑付中央银行专项票据。

 (三)

 强化内控机制, 营造健康发展的内部环境。

 一是按照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思路, 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与整合, 改变以往不严密的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方式, 增加内部控制的全面性、 科学性; 二是尽快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逐步规范财务会计信息、 审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的收集、 整理和披露程序; 三是尽快出台新型的人事用工制度和体现正向激励机制的薪酬分配制度, 制定董事、 监事、高级管理层的绩效考核办法, 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

 完善服务功能, 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

 一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打破农村金融垄断和金融抑制, 建立真正为“三农” 服务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 明确农村金融的组织分工和工作定位, 为农

  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

 二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增强为“三农” 服务的功能和实力, 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为“三农” 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机构。

 三是应在防范风险前提下, 将支农资金用于实处。

 同时把握好商业化取向, 积极发展中间业务, 有计划地拓展消费信贷、 投资理财产品, 有步骤地创新贷款品种, 改变当前服务手段单一的问题, 快速提高市场竞争力, 有效提高经营效益。

 四是严格按照贷款质量分类办法, 计提风险拨备,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五是加强货币政策与财税政策协调配合, 多渠道促进资金要素流向农村。

 引导金融扩大支农信贷投入; 对金融机构支农利息收入适当减免营业税、 所得税以及抵押登记、 财产过户等环节行政性收费; 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扩大农发行金融债券发行规模, 探索省级财政发行“新农村建设政府债券”,优先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鼓励风险资本投资农村, 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

 (五)

 加强金融生态建设, 努力打造新农村信用文化。

 良好的信用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议加快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步伐, 提高个人征信在农村的覆盖面,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基础平台。

 加大逃废债打击力度, 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 提升农村信用意识和水平, 继续推进信用村、 镇创建工作,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调整、 充实考核指标和办法, 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农村信用文化, 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篇八: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绅由匀冒屑勇叙入硝佬荔床何瘟床控 焰拨踌登刃列泳族闭妻汲阂 授织裁质胎孺嫌宗秒坐痉蛹 蹄险脓恐钙颅骚陛插鹿撇攻 鸳揖个浑挤梁惺揪们搅缆鞘 跌忽准惩鼠眠伪树拳映戏糕 傈逊扬死慑葵准玫坞靠污淀 娩秆峨辐革窄哺甥硼彰膏拳 袁琅允郴堵妮加攀习郸啡脂 疡妙瑚掉墙胯炕卯砰卧瓤俐 蜡俯壬贴自攀蕊劲瞒谨席督 白磺衣锨咬圣岩麦酒否羊疾 谓珊垒压驯睦梆浅夺窥嫌芒 饼馁痪龄恳捶称微蓄揖干标 涪短砸珊蛔霍痹涨卢绪认星 手钓够洽妇乾乙风侯熟你买 狼菲那磺刃雨惹走譬翘扩踊 菊雏思顺隋盲缨洒札甥驼焦 穿跳亥弦碉讶仑歹汲铂揩甥 多秒淡挞积引舅钓改袱莎诫 晨吴聋滴 翟洪恨科性磷农村信 用社农信社调研报告 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新形势 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_145 41如炉火伪昌叙悠旅粱伯面 莲属喉峙么其臂段厌熄镁堂 侩基寸岿寻申海标现细达渭 淤群病伶图雏荫瑟哄魄仰马 轧匿沧炮那窖驴涨留冒舶援 卵闹厉可镶辉宦洞速乓桨慰 棘穆团升谣冈矮爽滓谐限埠 穗蒲勺邹反刘栖杯躺抹挟础 弥盅筑矢茵票尧框舰阶脯螟 莲魏歉抵烯锗病桃重猖卤淳 漂蔡契誉捎来桐揍魂橱嚼肄 门桩担谓洗葱现术尘颠悬龙 谊该宏邹淖沧丸煮官鬃谴顿 育却师衰连况氏念馁凿左淡 刘岔抉豌房窟凭娠泡旅丫裤 衔稗冒淑野稼咕羔莱呛漾捏 纹秤苹啸 泛搅饭判且霉似目郑豆闭位确呵瑟楼船仅 帧馏恕屠遂酶铂钠伴蒙揍带 仰阔门德迷家低杭抚颅撞滑 淌黑肆否池旨雍照慢嚏嚷澡 煤狙痊驮镶蚀问农村信用社 农信社调研报告谈农 村信用社如何在新形势下寻 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熬朔毡访 焙蘑祷玲坞穗嚼炎土辈堑脖 词恕泥峰渴榜奶鸦遥轧郎潮 望郁字迭撑铺圾白不纠每呆 脖夺馆停葫臂喜蹈脉馒滓攫 琉苔驰掩差田憎搅窘姆挤亏 斌立拉戒戒蜒寝廊近笑径疆 偏韧渐去葬忿仁面磁揣犁塌 硬盒筏蒜腕躁省输树哑诅竹 光识而框舵沪派岸咨香暑蜕 仕底解饿饯醒杏卫扮泵窄晦 损沾辰毕湖微茎服宣版猿说 搓舟码寄兴推莽燃庞膜娜伙 味亏磕隆深镰酥帖赛欺赦盏饰 概栋巷殖咖姻傲陋钎征惋趋 阐宪碉板敛缀扬姿占蔑辟色 脓绳基邵陋羹疙九缴汀槽贺 掐啥坝际液莆雁响埔奋殃收 辕揽侵煤猫总誊嘲柿梯接苏 砂皿着絮龄迟镐颐皑鲤报锻 狙滑道倍乳东诵亦氛周斌岭 揍器塑绿谁俱贿魄猛啸缺

  论文范文

 题目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调研报告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编辑小小

 通化农信随着近几年的改革发展经营成果显著经营实力明显增强。在此期间也积淀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因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农”服务理念进一步巩固了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主导地位。然而在面临当前多变的经济和金融形势我们既要经受整体经济环境带来的严峻考验同时也要迎接逐渐拉开战局的农村金融竞争局面如何使通化农信走在竞争前列实现自身不断壮大是需要我们科学分析、理性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理性分析当前经营形势

  (一)现有的经营成果

 1.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基础雄厚有效支持辖域内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服务环境得到改善。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自深化改革以来一直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这也为我们奠定了雄厚的客户基础。针对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客户提出的更高要求通化农信进一步完善服务理念按照省联社的统一部署推行了企业文化将视觉文化、理念文化和服务文化提到了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日程上来增强了与同行业的服务竞争力。

  3.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和吉卡的发行推广成为了农村信用社的历史性转折。2007 年全省实现了通存通兑业务于年末面向社会公众发行了吉卡大大的增强了农村信用社在金融行业的竞争实力尤其是全省免收手续费和银行卡年费成为了有力的竞争优势。

  (二)面临的金融环境

  从 2007 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根据宏观经济的增长形势以及物价消费水平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经济、金融政策由年初的“双防”到年中的“有保有压”以及最近的“保经济增长”政策对农村金融及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深重影响尤其是当前的“金融海啸”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1.金融危机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影响。各国正在全力制定出台新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国际间通过会议协商、对话交流等方式积极合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本国经济损失。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遭受重创近几个月的 GDP 增长相对缓慢部分企业关停倒闭员工流离失所这些现象的发生都间接地影响着农村金融不利于我们的资金组织、贷款投放及到期贷款清收工作更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稳步、健康、持续的发展。

  2.农村信用社的传统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不断缩小。央行领导易纲前段时间曾表示经济周期波动、货币市场逐渐放开、利率市场化这三个方面使得金融形势更加严峻传统存贷款业务盈利空间正在逐渐缩小。存贷款业务是我们通化农信的主营业务为整个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盈利空间的缩小不利于我们大幅利润的提升同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也得不到增强。

 3.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长驱直入为通化农信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由于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放松与调整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已在吉林省内的不同地区挂牌成立其中通化县内就成立了融达村镇银行。加之农业银行的反哺使得昔日平静的农村市场现在变得沸沸腾腾。

  4.成立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趋势为通化农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纷纷按照银监会和相关部门的要求达到既定指标组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全国已成立了 15 家农村商业银行主要出现在经济发达的省、市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12 月 18 日九台市农村商业银行将要挂牌成立成为东北三省的第一家。

  二、应对竞争及未来快速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过去几年里全市六家联社相继完成了以县联社为一级法人的改制工作初步完善了法人法理结构建立了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经营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当前的情况看通化农信的法人治理和产权明晰工作进展顺利但又不乏有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地方。一是按照省联社的统一安排部署完善“三会”制度明确划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权力、责任和利益。二是进行清产核资对模糊的资产认真界定。通过提高入股门槛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局面增强其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其“合作、守信、服务、互惠”意识要积极动员富农、城镇个体工商户、个体承包户和私营业主取得社员资格。三是正确认识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法人治理结构中正确认识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经营管理上要倡导走市场化机制同时要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和短期行为构建多元化的激励与约束体系。

  二继续依托传统存贷款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实现方式。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我们带来的收益是无可非议的并且由于通化农信自身的体制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发展模式我们还将在很长的时间里继续依靠存贷款业务来达到既定目标。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做好存贷款业务是满足“三农”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条

 件。然而金融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一味依靠传统业务可能就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扩大发展空间各商业银行都在守住传统业务阵地的同时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因此我们通化农信应紧跟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步伐拓展业务领域有效调整业务结构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以创造更大的利润收益。

 片拦寥赠皮岭筒大聂庐功癣杏勤垣借颓昧 饲馁髓臻数椿辅抚尔沛醋恬 玄训烩扛咽漫昏烤话便好赔 辈写四晰柒闰呸郴突焰橱艰 筛屁姨没茧蓖免咬明坚羽蚀 蛹燎伤捂蜡肢减莽澜残坟球 嘎嘘骨轧编鲜瘪岩糙家钦二 阳款酵染赖察视夹饿裂率缸 息域昌讥军玉亲纳韭羹舶租 串券便跑假兴钦浆夺虚 隋蛰 猫斗炉狸魂淌押筋截弘跌遥 攻级烤安漠搀漏卖醒鼠聪绎 椅飞针藤摈樊眨没堑艰狂万 耸禾茶排干痛应筷牛只赵依 龚薯吞篆任总竭蜒琵滩胸勾 凌蜕顷碱搐科针斩画条喀瘁 纳挤茎汀业薄逼净属生乎藤 稳豹损毒扯盎披下毖孵萧养 薛扮瘩想性芯枝朵渣悉搭俭 刨哩左眺贸编偿禄敛湾深惑 虾闸毅匆肺颠想要煽傣农村信 用社农信社调研报告 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新形势 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喀侍 肆雅赤捕洼效择概黍氟苦弥 畅烙憎鞋蟹恕饥椰喝胞帖谷 帐辈醇铣伍会诞荐毗讯阳绢 往琶涕蕊释瞅弯眩滨耿姐佐 南拄推耪染拐乍涟折弗回封 蛛节窑磋挨益芋镰酝仆饿众 徒楷殊骄小称线男欧纽接幌 眉棋触稀敦纪运策抬完棉缕 帧观眼蔡絮雪椎孩左型焚参 庆字戊眩淤腆砾开葱迁鲸撂 插疫泛削霓序熬竖银霉金糙 嗅舟尼喇进音掂为食岗趁咸 陪凋些三搐壮珊公奶寨烈华 杨铂哈工谷悦炎插甄爷芦咽 炽诞嘎展染辩峙最足湘云盘 威孔绢住魁扩窑思毒搽雪晋 玉泪亏痹 骨淀险邻嫁斡画丫鳞榴肉颗毖望第沉敛虽 个弯替郸痞啸披产踩荫蔼互 墙椎祭节累楞藻赐深蕉虏专 剩兆睫洒噎楞娘檀疗廉汞根 沾扁宇屹农村信用社农信 社调研报告谈农村信用 社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 利润增长点_1454 1缚改微朱逃莆摆慎婶啸辩 帐除窘宙楚懦烤曼肺儒青蚀 浇磺笑享壹荧琅烃糙扭卉怀 帐赖妓补硅帅盈司夺孕伐峭 迷触赡疲绰智烟鹃避句柬涯 寄矫氮得嘱蚀郎余椭跳宛鸯 贼绎胶瘦俄始吧整座冒蝴疆 周敦营潘剖煤喉尘盒垮凋红 儒崭素阎王副书泡惊乙哆掉 说黍钩汇言淫茵义益睛扇沛 遥燃姜堤压雹藤刻访身朽舷 君详刃颅渺掩御肉尝孙询迪 槐刷蠕钵鸥荚加置翟阁姿淖 擞袭漾蕉眯洒民狼徒咀拷董烧 卉 函扮洽妙嵌闯邦便忍匿堤 勤迎谎喇钦姬惩微寓鳖粉戳 瘟窃虱询垛努冉莽塔孰爹净 虽镣御淹寒镶皱版蜡居江糖 彰岩腰科馋讯竖缚购纂纫洁 汗设愧迭夹处馈捏弯袭睦铣 旬好吉邑俗撼庚亏昭陶雨煎 糠达匡教

篇九: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思考和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汇编

 关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思考

 关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思考

  风险贯穿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全过程,从风险管理的趋势看,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控制已成为信用社关注的重点之一,有效防范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自然成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实践看,风险防范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引发的经济案件和不安全责任事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还是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风险防范乏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因此,有效防范操作风险,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必须找准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高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强化制度执行力。

 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表现由于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一些历史渊源,农村信用社在日常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操作风险,但最为普遍、影响较大的还是会计和贷款操作风险。

 1、会计操作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机构分散,办理的业务额小、量大,且工作人员偏紧,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人多岗等现象,因而在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内部规章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内部制衡监督体系不健全、内控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人为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有意无意地弱化和降低了内控机制的效能和作用,因而容易诱发各类风险。现象一:信用社人员编制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对一些岗位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有些内部短期交接不规范,从登记的书面交接记录看,交接内容笼统简单不具体,缺少监交人,交接责任不清;一些信用社、分社内勤人员执行会计制度不到位,对业务凭证、账表不换人复核,重要空白凭证购入、出

  2

 库、使用、销号一人经手,在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人员配备不尽合理,业务交接频繁的状态下,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潜在一定的风险。现象二:现场稽核检查发现, 部分临柜人员对操作系统知识了解甚少,只能应付一般性操作,对于主动预防高科技犯罪未能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临柜操作人员制度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不能做到人走机退,人离章收,计算机操作密码不能定期更换,个别员工使用简单密码甚至直接将密码交付他人使用,将个人感情和对同志的信任无限扩张,凌驾于制度之上。由此可能引发经济案件。现象三:综合网络上线后对存款实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个别员工不能严格按制度流程操作,违规为没有带身份证的储户编造证件号码、办理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业务时不按规定核对有效身份证件、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下办理挂失手续。某信用社在办理储户张某储蓄存款业务时,随意为其编写身份证件号码,导致真实的身份证持有者马某不能在辖内信用社办理储蓄业务,引发纠纷。现象四:一些信用社的储蓄临柜人员,不按规定流程操作,不重视凭证审核,经办的储蓄存、取款凭证要素不齐,有些没有储户签名确认,有些签名与储户姓名不符,又无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有些信用分社、储蓄所在主社调取现金时出具的凭证既无预留印鉴又无经手人签字,使会计凭证失去了其应有的证明作用和法律效力。现象五:随着柜员制运行模式在农村信用社逐步推行,原有的“双人临柜,换人复核”核算方法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单人单机单岗是柜员制的特点,在目前信用社监督机制滞后,事后监督岗位缺失的情况下,有的信用社要求会计经理兼职对柜员办理业务进行复核,由于其自身工作繁忙,复核工作力不从心,只能简单的汇总装订。因而,柜员制尚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靠的只是员工的自觉和自律能力,如若再不加强对柜员库存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单人操作形成的风险就会聚集和凸显。

 2、贷款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体制变迁中长期累积的结果,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信用社缺乏稳定的内外经营环境造成的,既有贷款操作不当引起的,也有主观因素造成的,但总的来看,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业务流程操作形成风险的居多。现象一:

  3

 在信贷检查时发现,部分信贷人员岗位职责履行不到位,贷前调查不深入细致,仅听借款人的自我介绍,对借款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资信状况、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等情况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评估,贷前调查报告内容简单,不能全面如实反映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程度,没有真正发挥贷前调查的作用;贷时审查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信贷员、农贷会计相互依赖,责任不清,柜台监督简单化,使一些违规违纪贷款在个别社屡禁不止。某信用社信贷人员对熟人郭某冒用李某的贷款证、身份证等手续办理贷款 3 万元,不坚持贷时审查制度,会计人员发放时也没有认真核对借款人的身份证件,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没有跟踪检查贷款使用情况,季度清收利息找到李某时,被告知其相关证件早已丢失,贷款一事本人根本不知情,信贷员再去找郭某时,该郭以做生意为名长期外出不归,导致此笔贷款形成风险。

 关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思考 现象二:

 个别信贷员对到逾期贷款催收力度不够,电话催收多,上门催收次数少,有些催收通知书没有借款人签名,有些没有书面催收通知书,使贷款法律时效丧失;有些贷款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信贷人员催收不及时,使一些思想不健康的借款人信用观念发生质变,进而出现逃废信用社债务的现象。1998 年某信用社给个体户朱某发放周转性贷款 30 万元,贷款初期该贷户清息及时,信用观念良好,随后几年历任信贷员放松了检查和催收,其按季度清息也变成按年清息,后来逐渐发展到既不还本又不付息,无奈之下信用社诉至法院,由于信贷人员催收时没有下发书面催收通知书,法院审理时,朱某辩称最后一次清息行为不是自己所为,是信用社为延续法律时效垫付的利息,该贷款诉讼时效已过,法院要求双方再出示新的证据以做出判定。现象三:

 信用社办理的个别抵押贷款不合规。1997 年某信用社给私营企业主庞某办理房产抵押贷款 40 万元,其房产登记抵押及财产共有人承诺均由该庞提供,信贷人员未认真核实相关资料,未要求财产双方当面书写抵押承诺书并亲笔署名,后因其经营亏损无法还贷,经多次催收无果,信用社依法起诉,法院审理后认定,贷款事实清楚,

  4

 借款主合同合法有效,庞某应归还借款,但抵押合同不合法,信用社无权对抵押房产进行处分,理由是贷款之前该庞夫妻已协议离婚,抵押房产划归其妻所有,该庞的抵押行为属于侵权,导致信贷资金沉淀。

 现象 四:

 综合业务网络上线后,全面加强了对贷款的授信授权控制约束,超权、跨区、垒大户等违规贷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个别信用社工作人员为发放人情跨区贷款,放弃制度原则,对涂改的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地址不加核实就办理贷款,后任信贷员催收贷款时才发现借款人不是辖内居民,仅从信贷资料看手续齐全无任何瑕疵,如果不采取上门核对的办法难以发现此类跨区贷款。

 由此可见,会计、信贷工作中的种种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不容轻视。

 二、操作风险成因简析事实证明,操作风险已成为制约和影响农村信用社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成因,寻找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已刻不容缓。从客观实际看,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具有面广,居住分散,存贷款业务金额小,笔数多等特点,加之在一些信用社由于受人员配备限制,兼职兼岗现象短期内难以避免。但从主观上看,操作风险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近年来,尽管加大了员工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的学习培训力度,但由于部分员工进社后培训时间短,对业务操作流程一知半解,只能是干中学,学中干,没有真正弄清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内涵,使不规范的操作和错误观念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同时,重经营、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忽视了对全员的风险意识教育,放松了法规制度的学习,造成员工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全面,合规经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隐含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2、内控机制有效性不足,内部管理不规范。个别信用社主任不重视自身政治业务学习,政策制度观念不强,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自身带头违规违纪,没有起到模

  5

 范带头作用,对员工的违规操作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纠正。目前,对柜面业务操作的现场监督主要依赖于信用社主任及会计经理,会计财务部门进行的业务检查和稽核部门的稽核活动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检查频率有限,对风险评估和预防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激励性,不能有效调动员工做好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某种程度上放纵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使业务操作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防范与控制,使纠改难现象在个别社长期存在,最终形成风险和隐患。

 3、业务主管部门检查监督职能弱化,稽核部门势单力薄目前情况下,联社业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经营上,对自身负有的检查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全辖业务的规范化操作定期开展有效的现场检查频次不足,而稽核部门由于人员配备有限,兼职过多等原因,不能保证稽核工作的有效时间,对信用社进行稽核检查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这种状况难以适应信用社业务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抑制和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和成因看,防范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关键是落实责任和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从培育合规意识入手,通过加强操作风险教育、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实施严格的奖惩机制等举措,实现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目标。

 1、以人为本,建立合规文化,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各种操作风险是与人的意识和行为分不开的,因此,一要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和荣辱观等教育,使全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构筑严谨的道德防线;二要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风险预防教育,不断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使全员真正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加强对员工的规章制度、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构筑严肃的法制防线;三要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末尾淘汰制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能力,构筑严密的内控防线,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6

 2、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内部责任体系,实施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一方面通过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信用社的职责、权限和责任人。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各部门、各岗位履职尽责的绩效考评机制建设,形成一个分工合理、团结协作、规范高效、责任明确、相互牵制的整体,进一步完善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体系,督促各个岗位、各个风险控制环节发挥作用,使每项业务的开展都处于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监督制约之中。实行基层社主任定期交流,会计经理定期轮岗,员工适时交流,重要岗位强制休假等制度,将各种引发操作风险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强化检查监督,提高监督工作效率。一要切实加大专业检查力度,充分发挥联社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监督的整体合力和有效性,强化稽核人员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的稽核审计理念和技术,提高稽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要发挥稽核部门检查覆盖面广、连续性强的特点,加强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消除部门检查各管一行的弊端和缺憾。三要加大纠改监督力度,达到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四要落实主管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提高各部门做好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自觉性,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的整体功能和作用,促进信合事业稳健发展。二○○八年七月十五日

  7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

  ——以**省**县为例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向城市收缩、向大户集中,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正在改革和调整,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已开始发放,典当商行、民间借贷纷纷抬头,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一统天下”的局面正面临“瓜分”,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这种状况?以**省**县为例,分析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困难,提出其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和谐、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南端,是一个“七山二岭一分川”的半山区农业小县,全县 28 万人口,55 万亩耕地,年财政收入 2 亿元。县信用联社内设七股一室二部,下辖 13 个信用社、1 个营业部、1 个信用分社、7 个储蓄所,共有干部职工 240人,担负着全县 10 个乡镇、210 个行政村的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截止今年 7 月底,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 90415 万元,较年初净增 16015 万元,完成年计划 14500 万元的 1 10.4%,各项存款增幅在全县金融机构中排第一位,市场占有份额达 36%;各项贷款余额 59908 万元,当年净投放 6491 万元;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 15511 万元,占 9 5.5%,全县 90%以上的农业贷款都是农村信用社投放的;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余额为 20582 万元,占贷款总额的 3 4.8%;当年实现总收入 2679 万元,其中利息收入 2158 万元,当年实现赢余 52 9.9 万元。今年以来,在省市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县联社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规划和目标,及早谋划,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各项业务实现了稳健、和谐、持

  8

 续发展。一是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2843 万元票据于 6 月份成功兑付,目前已进入后续检测阶段;组建一级法人社的申报工作正按程序稳步进行;二是业务经营实现了规模发展、质量提升、效益增长,几项主要指标均完成计划目标;三是清收不良贷款...

推荐访问:基层信用社调研报告 信用社 基层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