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交流6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交流 第18卷第3期2015年9月成都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OFCHENGDUTECHNOLOGICALUNIVERSITYVol.18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交流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交流
8 卷 第3期2015 年 9 月成都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Vol.18,No.3Sep.,2015 �DOI:10.13542/j.cnki.51 -1747/tn.2015.03.010收稿日期:2015 -04 -08作者简介:
潘传辉(1972— ),女(汉族),四川达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马睿(1982— ),女(汉族),四川乐山人,主任科员,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通信作者邮箱:
13261476@qq.com。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创新潘传辉1 ,马 睿 2 倡(1.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部,成都 610071;2.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宣传教育处,成都 610031)摘要:
以 4· 20 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做法为例,探讨四川省地方主体在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创新探索的体现,并提出进一步发挥好灾后重建工作中地方主体作用的对策。关键词:
灾后恢复重建;地方主体新路子;自建自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图分类号:
TU984畅11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5383(2015)03 -0034 -04The Innovation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Work of Lushan EarthquakePAN Chuanhui1 , MA Rui 2 倡 (1.History Building Department,Sichu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Chengdu 610071,China;2.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fice,The Publicity andEducation,Chengdu 610031,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practice in the Lushan earthquake as an example, discussing the innovationexploration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Lushan earthquake by Sichuan provincial local body, hence further purposing local body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that can improve in developing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work.Key words: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local body new means; sel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 organization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灾后恢复重建体系,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20 芦山强烈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更是首次确立了以地方主体负主责的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新机制,这标志着我国灾后恢复重建体制机制的重大转变和创新。一、四川地方政府应对地震灾害及灾后重建的历史四川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地震活动水平仅次于台湾、新疆、西藏和云南。
20 世纪以来,四川地区多次发生7 级以上地震。
1900 年以来四川及邻区强震呈现活跃—平静交替现象,以 5· 12 汶川特大地震为标志,四川地震活动进入了又一个新的活跃时期。
回望百年历史,面对强烈地震灾害,不同的执政党和政府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1)清末时期1904 年8 月30 日,道孚一带发生 7 级地震,民房、寺庙、官寨多被震倒,死亡汉藏居民、喇嘛 400 余人。
地震发生后,四川总督等即派官员携款赶往灾区,共赏给省银600 元,每户给常平仓青稞 2 石。
明正土司所属百姓免征赋税,赏道孚三大部落头人藏银75 两。2)民国时期1923 年 3 月24 日,炉霍、道孚发生7.3 级地震,炉霍县城至道孚县城间城墙、教堂、庙宇、官署、民房倒成废墟,伤亡 3 000 余人。
1933 年 8 月 25 日,茂县叠溪发生7.5 级地震,当地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死亡6 865 人,受伤和受灾难民 8 277 人,之后叠溪海子溃缺,茂县、汶川、灌县三县共死亡 2 500 余人。1948 年5 月 25 日,四川理塘发生 7.3 级地震,寺庙、民房、军营房屋倒塌,伤亡军民 1 000 余名。国民政府应对地震灾情几无作为。
尤其是叠溪地震和水灾发生后,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没有任何应对措施。
地震半月后,四川省政府才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恳速颁巨款,俾资急赈。”南京国民政府没有回应。
其后国民革命军第 28 军军长兼松、理、茂、懋、汶屯殖督办邓锡侯再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恳祈核拨棉麦借款一百万元,储作疏积、修堰、赈灾三项之用”,仍无下文。
特别是理塘地震,直到全国解放后新地方政权建立前,灾区都未得到任何救助。3)新中国时期1949—2007 年间四川发生多次强震:1955 年 4月14 日,康定折多塘一带发生 7.5 级地震;1973 年— 4 3 —
2015 年第3 期 潘传辉,马 睿: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创新2 月6 日,炉霍发生 7.6 级地震;1976 年 8 月 16 日,松潘、平武发生7.2 级地震,8 月22 日又发生 6.7 级地震,8 月23 日再次发生 7.2 级地震,3 次强震震害叠加,综合震中烈度 IX 度;1981 年 1 月 24 日,道孚发生6.9 级地震。
这几次地震发生后,中央、省、州各级均组织领导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并派出慰问团到灾区对广大干部和民众进行慰问。
灾区各级政府组织民众开展自救、互救、重建。
人民解放军成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主力军。2008 年5 月 12 日,汶川县境内发生 8.0 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记载以来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最为惨重的一次灾难,给全省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面对艰巨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兄弟省区市及社会各界倾力支援、倾情相助,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全省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伟大奇迹。史料表明,相较于国民政府应对震灾的少作为、不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应对地震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办法,并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得以检验和修正。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执政党能力不断提升,党和国家对于防灾救灾、灾后重建的反应越来越快速,投入越来越充足,决策越来越科学,效果越来越显著。二、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创新2013 年4 月20 日,芦山 7.0 级地震发生后,按照中央的统筹安排,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勇于担当、主体负责,依法组织实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在5· 12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伟大实践基础上,作出了“中央统筹、地方为主”新路子的历史性创新探索。(一)抗震救灾反应迅速,科学有序,刷新了中国救灾史上的新纪录芦山地震发生后,震中消防官兵立即投入抢险救援,震后10 分钟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20 分钟武警四川总队紧急奔赴灾区,32 分钟四川省地震救灾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灾区,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指挥。
震后 3 小时,四川省委政府召开首场地震情况通报会。
中央和地方配合协调,形成大力协同、密切合作机制,迅速动员一切力量投入救灾。
从汶川到芦山,抗震救灾响应更迅速,组织更有序,救援更有效,沟通更主动。(二)第一次形成地方为主的国家救灾理念,确立灾后重建地方主体的新路径2013 年7 月,国务院出台枟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枠[1]和枟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枠[2],明确提出在“中央统筹”“地方为主”的原则下,根据芦山地震灾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完善政策,努力争取灾后恢复重建的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2014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总结性地提出:“这次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带领灾区干部群众强化主体意识,弘扬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坚持以地方为主,扎实推进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央有关部门要系统总结这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内在规律,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性政策法规,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的新路子”。
这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机制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向“地方主体负责”转变确立的重要标志。(三)首次探索建立地方为主、主体重建,省内对口、辅助援建,自建自管、群众自建的工作新模式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灾后迅速成立了省灾后重建委员会,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指挥体系,为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科学有序、高效统一的组织保障[3]。
以灾区地方为重建主体,采取省内对口的辅助援建办法[4]。
援建方除为灾区提供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产业等多方面支持外,还充分尊重灾区主体地位,实行辅助式援建,做到守住援助边界,把好工作尺度,立好行为规矩,进一步摆正了双方位置。
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建自管新模式,引导聚居点群众推选代表组建自建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并逐步向“自管委”过渡,带动群众发挥主体和主力作用,实现由“政府单方”向“群众主体”的转变。
工作形式由“代民做主”向“助民当家”转变,加强了灾区群众工作,汇聚起推进重建的强大正能量。(四)首次提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芦山震区是我国四大地理文化过渡区,拥有独— 5 3 —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http://paper.cdtu.edu.cn/ 第18卷特的地域特征。
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围绕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下,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的枟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旅游专项规划枠创新性地提出了“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概念,以试验区为载体,实施灾区生态、文态、业态、形态 “四态合一”,实现灾后恢复重建产业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试验区的建设使地震灾区在产业融合机制、融合发展路径等方面先试先行,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绿色融合发展之路。(五)首次提出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与同步小康目标的结合,确保全省实现整体跨越、全面小康按照中央提出的“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对芦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制定了“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首次提出了灾后重建与同步小康的结合。
灾后重建发展规划立足灾区实际,科学评估,优化布局、科学规划,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时间节点与“十三五”规划重叠,确保地震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生态等民生和公共设施领域大力提升,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六)首次将以群团组织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纳入党政救灾和重建工作体系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下增设了社会管理服务组,社会管理服务方式也首次打破行政层级限制,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筹使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
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激发受灾群众参与热情,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有序、有效、有力参与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社会管理服务方式也首次打破行政层级限制,搭建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应对灾害的跨界平台;首次探索用法律法规界定、规范和协调党政部门、社会力量在重大灾害中的关系;首次将社会管理服务项目纳入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实现长效开展。三、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给执政党的启示(一)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从汶川到芦山,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其他各项工作,得到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地的关心和支持,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
汶川地震后,政府举全国之力帮助重建,是极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家力量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统筹各级党委政府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有力组织抗震救灾,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进一步发挥了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的先进性。(二)党委领导是核心在应对地震灾害的过程中,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有力指挥,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充分发扬了全省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事实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是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的根本保证。(三)地方主体是关键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四川地震灾害的特点及灾后重建工作实际,建立起上下衔接、左右互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机制。
在中央的统筹安排下,省委省政府部署建立了省、市、县(区)三级联动体系,从决策主体、实施主体、监督主体和评估主体各方面发挥主体主责,自主安排项目与资金,自主建设和管理项目,充分发挥地方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实施,实现了地震灾区的科学性、全面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四)执政为民是根本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无论是城乡居民住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还是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的政策扶持与项目帮扶,党和政府都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同时充分尊重民愿、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怀着深厚感情开展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突出群众主体,激发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怀感恩之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四、有效应对地震灾害,做好灾后重建的对策地方主体责任还在探索阶段,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政策配套衔接的一些问题,如中央统筹范围、立法和制度层面的缺失、防震救灾重建的体系研究等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综合四川地区的地震规律及应对工作,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加大地方主体主责制度和法律保障的研究地方主体主责的必要前提是中央统筹指导,不仅要体现在资金项目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的建立。
一些需要国家制度层面甚至从国家立法程序上来提供的制度、法律保障还没有得到落实和规范。
要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系列地方主体主责政策的研究,制定完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政策法规,逐步上升为法治要求,保证灾后恢— 6 3 —
2015 年第3 期 潘传辉,马 睿: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创新复重建政策的统一性和一贯性。
比如建材等建设物资价格的保障问题。
以标砖为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价格达到了 1.50 元/匹,而此次芦山灾后重建基本都控制在0.50 元/匹以内。
建议在发...
篇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交流
县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XX 县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XX 县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副县长 XXX (XX 年 3 月 6 日)尊敬的吴副州长及各位领导:
正当全县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抗灾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及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吴副州长及各位领导不辞辛劳深入我县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及恢复生产工作,这是对我县抓好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工作的极大鼓励。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吴副州长及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就砚山抗 邓 灾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及 编 恢复生产情况作如下汇报 聘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 直 正。
一、受灾基本情况
叁
自 XX 年 1 月 29 日以 狗 来,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 迎 ,全县大部分地区均出现 啥 寒冷天气,发生大面积低 眼 温冷冻灾害,截止 2 月 2 瞩 6 日,全县共有 11 个乡 效 (镇)、两个华侨农场、 颁100 个村民委(社区)
需 、1014 个自然村、4 葵 43725 人受灾,共造 规 成农作物受灾 28301 卸 9.1 亩(18867. 迫 94 公顷),绝收177 钢 422 亩(11828. 勇 13 公顷)。造成房屋倒 屿 塌 83 户 498 间,损坏 裁 178 户 445 间。森林 阜 资源受灾面积 62826 判 .59 亩,成灾2061 报 5.15 亩,成灾株数 2 泵 083909 株。造成牛 雄 死亡 193 头、
马 3 匹、 烟 猪 846 头、山羊 144 耘 3 只、家禽 9847 只。
豪 造成 2个乡(镇)、29 们 2 个村寨停电,共造成直 辕 接经济损失达17557 潭 .62 万元(其中:农业 黔 经济损失 13362.4 躬 3 万元)。
(一)农 文 作物受灾情况。全县共造 主 成冬农作物受灾2830 旺 19.1 亩(18867 剪 .94 公顷),绝收 17 局 7422 亩(11828 坪 .13 公顷),损失粮食 絮 2158.9 万公斤。其 弘 中:小麦受灾 16371 减 0 亩,绝收 106092 仇 亩,蔬菜受灾 51458 捐 亩,绝收 23554 亩, 炕 冬玉米受灾 11671. 虚 1 亩,绝收 9920 亩, 迎 辣椒受灾 2373 亩,绝 仰 收 1524 亩,蚕豆受灾 沤 11182 亩,绝收 97 胜24 亩,豌豆受灾 281 液 40 亩,绝收 21153 牛 亩,大豆受灾 4200亩 佑 ,绝收 3993 亩,薯类 捷 受灾 9219 亩,绝收 9 瓮 70 亩,西瓜受灾 672 次 亩,绝收 378 亩,三七 胯 受灾 394 亩,绝收 11 阉 4 亩,共造成农业经济损 牟 失 13362.43 万元 嘘 。
(二)民房倒损情 够 况。房屋倒塌 83 户 49 攀 8 间,损坏房屋 178 户 催 445 间,造成经济损失 何 288.2 万元。
( 咽 三)森林受灾情况。全县 逐 森林资源受灾 62826 疙 .59 亩,成灾 2061 奸 5.15 亩,成灾株数 2 签 083909 株,成灾林 噎 木蓄积量 6896.2 立 妊 方米。主要受灾林木包括 仁 :桉树、云南松等。受害 揖 最为严重的是金光公司, 炔 受灾面积 24486.0 弦 7 亩,成灾面积达 814 继 8.35 亩,受害林木主 钩 要为巨尾桉,直接经济损 栅失达 529.64 万元, 云 全县森林经济损失达 28 挡 36.45 万元。
( 枣 四)畜牧业受灾情况。长 锅 时间的低温冷冻天气,造 欧
成牛死亡 193 头、马 3 早 匹、猪 846 头、山羊 1 刽 443 只、家禽9847 瘤 只,共造成经济损失 23 淫 3.15 万元。
(五 固 )电力设施受灾情况。造 酉 成两个乡(镇)、292 囤 个村寨停电。从 2 月 1 日 镶 起,阿猛、维摩等乡(镇 责 )共计 14条线路因冻雨 拳 发生接地、断线、倒杆的 儒 电网事故,造成阿猛镇 1 鹏 66 个村寨、维摩乡 12 羌 6 个村寨停电,全县电力 垣 设施经济损失达 128. 葬 89 万元。
(六)城 鸭 市基础设施损失情况。受 愧 降温影响,造成砚山县一 肠 中供水管管网损坏,冻漏 今 4 处,管道损坏 700 米 奋 ,受灾损失达 58 万元; 瓦 居民住宅供水系统受损水 郑 表 400 个,经济损失 2 淘 .5 万元;城区行道树受 充 灾 20 棵,园林绿化受灾 羽 面积达 1800 平方米, 京 造成经济损失 12 万元; 国 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受损 只 ,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7 稗 8.5 万元。
(七)
生 公路受灾情况。因冰冻造 洲 成部分公路设施损坏,经 职 济损失达 145 万元。
凤
(八)通信设施损失情 鼠 况。(1)中国联通砚山 隆 分公司通信基站共发生停 斜 电 396 站次,通信光缆 囤 中断 3 次,影响通信光缆 潍 5 公里,共掉站(退服)
荧 195 站次,累计退服 7 碌 86小时,共投入抢修人 签 员 598 人次,动用发电 男 油机 276 台次,发电总 扳 时长为 1568 小时,动 厘 用机动车 289 车次,购 寇 买 10台小型油机发电机 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5 咏 万元。(2)中国移动通 宁 信砚山分公司三个乡(镇 域 )27 个基站通信中断, 耗 电
力设备损坏 17 处,传 药 输光缆损坏 20 杆公里, 浙 摩托罗拉主设备损坏 3 个 湛 基站,铁塔倾斜 2 座,房 氖 屋出现裂痕 5 栋。造成直 婿 接经济损失 360 万元。
苟 (3)砚山县电信分公司 拯 通信线路砚山至广南、富 呐 宁方向的阿猛段 20 芯二 哪 千光缆倒杆断线达 10 杆 巾 公里;砚山至丘北方向的 原 铳卡段 12 芯二千光缆倒 绸 杆断线达 5 杆公里。造成 障 经济损失 90 万元。三项 晓 共造成经济损失 485 万 怨 元。经电力、通讯部门已 恳 组织 400 多名技术人员 厅 加紧对受损的电力、通讯 螟 设施进行抢修,所有受损 震电力、通讯设施均已全部 燕 恢复正常供电和通迅正常 况 。
二、抗灾救灾、恢复重 选 建及恢复生产工作情况
诊
一是加强领导,靠前指 琐 挥。灾情发生后,引起了 杠 省、州各级领导的高度重 汐 视,省人大副主任晏友琼 果 、省政府副省长曹建方、 窥 州委书记李培、州委副书 闭 记李小平等领导先后深入 袁 我县灾区察看灾情,慰问 臻 灾民,并对如何做好目前 胸的抗灾救灾工作作出了重 烛 要指示。砚山县委、县人 寻 民政府高度重视,把抗灾 锌 救灾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 央 要任务来抓,于 2 月 3 日 谱 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 夹 ,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及 迄 时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 咯 ,县委副书记为常务副指 沥 挥长,副县长为副指挥长 佯 ,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耻 的防冻减灾应急指挥中心 盂 。并及时召开全县防冻减 重 灾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州 歹 委、州政府《关于切实抓 重 好全州防冻减灾工作的紧 趣 急通知》(文电〔XX〕 稗 13 号)文件精神,成立 昭 了由县委、县人
民政府主 猪 要领导任组长、几套班子 埠 成员、各有关部门负责人 崭 为成员的防冻减灾工作领 宙 导小组,层层落实抗灾救 认 灾工作,确保责任上肩, 零 工作到位。于 2 月 3 日下 碘 午下发《中共砚山县委办 蛊 公室、砚山县人民政府办 前 公室关于切实抓好全县防 困 冻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 伙 (砚办通〔XX〕2 号文 排 件),将工作细化到各乡 伊 (镇)、场及各部门,要 绒 求各乡(镇)、场、各有 玻 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精 搜 力,迅速组织抗灾救灾工 腔 作队,进村入户,搞好灾 挟 情调查分析,明确责任, 仰 全力抓好抗灾救灾工作, 太 并成立了督办检查小组, 舟 全面督查抗灾救灾情况。
悬 同时,各乡(镇)、场、 叔 各部门也抽调人员深入受 诈 灾一线,指导农户做好防 朋 冻减灾工作,组织农户搞 涉 好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 晤 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整
二是及时掌握动态,确 雁 保信息畅通。全县各级各 漳 部门都按照县委、县人民 悉 政府的要求及时组织人员 谴 深入一线调查灾情,对受 鸟 灾的范围、类型、程度做 五 出准确判断,为科学抗灾 衫 提供依据,并及时报送灾 肢 情信息。同时严格执行 2 贞 4小时值班制度、灾情日 眷 报制度,准确掌握灾情发 烹 展动态,及时捕捉天气预 得 报信息,及时向全县发出 绑 生产救灾预警信息,及时 涎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下一 苞 页
三是强化宣传发动 央 ,号召群众共同参与抗灾 肪 救灾。全
县各级各部门根 闯 据灾情实际,及时组织人 泪 员深入到基层开展宣传指 瘩 导。并充分利用广播、电 汉 视等宣传媒体,发动群众 汤 积极参与到抗灾救灾行动 帅 中来。
四是抓紧灾后 翁 重建,及时恢复生产。通 淘 过广泛号召灾区群众对因 狰 灾导致蔬菜死苗、瓜菜死 圆 秧死苗以及绝收的冬玉米 勇 ,在不影响大春作物栽种 珍 的前提下,组织群众在原 延 覆膜的基础上改种一些生 睡 育期短的蔬菜品种、杂豆 般 或其它作物,尽量减少群 鞭 众损失。同时,认真组织 啸 协调好各类生产生活资料 袄 的调运、配送、销售,做 锈 到数量充足、供应及时、 驹 质量可靠,以满足需要, 穴 平抑物价。目前,全县已 聋 组成 11 支工作队 120 琶 0 余人分赴各个灾区进行 贞 抗灾救灾,组织了 150 鳃 余人的技术指导组深入灾 筹 区开展抗灾生产指导服务 袋 ,并于 2 月份组织农户改 凛 种近 1 万亩的杂豆及蔬菜 宅 。目前,已发放支农贷款 谣 3.32 亿元,发放畜牧 快 业贷款 300 余万元,投 讫 入抗灾救灾资金 100 余 现 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县 睫 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 矣 得到妥善安排,全县社会 可 稳定,各乡(镇)正有条 酣 不紊地开展灾后恢复生产 尧 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 颊 问题
一是据气象预报 臻 ,3 月 9 日左右全县仍将 既 有低温冷冻天气,将给农 晶 作物造成进一步的冻害, 狱 但县级物资、资金有限, 鳞 难于应对即将到来的灾害 臣 气候。
二是小春播种 痔 后,前期干旱,中期又遭 市 受冷冻灾害,
加之农户生 绎 产自救能力低,导致有效 启 的补救措施难于全面完成 中 。
三是恢复生产任务 钒 重。由于受冰冻灾害影响 寝 ,畜牧业受灾面广,灾后 撤 恢复生产还需大量资金投 胸 入。
四是由于此次低 杖 温冷漠害导致冬农作物受 柱 灾面积广,涉及群众多, 昌 灾后需要更多的救济粮款 藉 用于安排群众生产生活, 屈 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致 已 使部分受灾群众尚未得到 赛及时救助。
四、下步工作 栈 打算
一是精心组织, 幼 认真开展好抗灾自救工作 源 。继续组织各级各部门领 狰 导干部深入各乡(镇)、 拄 村靠前指挥,进村入户, 串 发动群众开展抗灾救灾工 魂 作,搞好生产自救。
起 二是突出重点,狠抓救灾 眼 资金、物资落实。力争救 瓣 灾物资供应及时,确保灾 吵 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 搞 有房住、有病能医,使灾 涩 区的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 透 常。
三是抽调人员, 犊 继续深入一线指导农户及 抢 时补种其它农作物。认真 期 做好小春作物病虫害预防 边 、防治工作,针对不同地 瘴 区、不同作物、不同苗情 侧 、不同墒情,提出技术管 宾理方案,并帮助农户根据 断 苗情加强肥水管理工作; 嫂 同时,加强动物疫病监测 稼 ,加大对重点养殖场、养 蛹 殖大户的技术服务指导工 爸 作。
四是统筹兼顾, 居 做好救灾物资调运工作。
琐 认真做好救
灾种子、种苗 鉴 、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 痉 和物资的调剂和调运,为 孵 灾后恢复生产提供物资保 氧 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 肢最低限度。
五是发动 尚 群众,组织好灾后恢复生 渠 产工作。积极应对不利气 售 候,加大技术指导力度, 莉 认真做好以病虫害防治为 嚏重点的田间作物管理工作 襟 ,及时补种其它作物,确 占 保小春损失大春被。
祟 六是加大投入,认真做好 挚 支农资金筹措工作。积极 李 发挥农村信贷、支农资金 颐 及小额信贷的作用,保证 卢 粮食生产物资供应,缓解 呸 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困难 磨 的实际问题。同时,争取 和 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基础 阳 设施建设,更好地为受灾 翌 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五、 服 恳请上级帮助解决的困难 蜒
1.救济受灾群众需 耶 资金补助 403.09 万 庙 元。全县共有2711 户 睁 、13200 人受灾,共 列 需救助大米 223965 曙 0 斤(折合资金 403. 买 09 万元)。
2.房 把 屋恢复重建需补助 172 预 万元。此次受灾房屋倒塌 臻83 户 498 间,损坏房 井 屋 178 户 445 间,需 雕 上级部门给予房屋倒塌户 稍 每户补助 10000 元, 肇 需补助 83 万元。给予房 涵 屋损坏户每户补助 500 硒 0 元,需补助 89 万元。
远
3.恢复农业生产需 旦 资金 680.4 万元。其 辊 中:生产用化肥、农膜, 困 需投入资金 240 万元; 棘 生产用种,需投入资金
6 孪 7.6 万元;建设蔬菜、 右 辣椒育苗中心及冬早辣椒 烘 套种杂交玉米补助 253 谰 .4 万元;恢复生产培训 秤 及其它需投入资金119 浙 .4 万元。
4.畜牧 殆 业受损需补助资金 76. 喻 33 万元。其中:死亡大 段牲畜 196 头,每头补助 簧 1000 元,猪死亡 84 谭 6 头,每头补助500 元 镍 ,羊死亡 1443 只,每 绑 只补助 100 元。
5 赋 .森林资源恢复重建需资 校 金共计 418.37 万元 绥 ,其中:苗圃受灾资金需 贬 要补助 16.87 万元, 熏 林木受灾需要补助270 扔 .5 万元,金光公司林木 东 受灾需要补助 122 万元 淖 。以上所需资金县林业局 圈 自筹 10 万元,请求上级 弯 帮助解决 408.37万 玄 元。
6.城市建设设 盈 施受损需补助 78.5 万 陕 元,用于城市管网、损水 睫 表、园林绿化等市政基础 狐 设施建设补助。
7. 燃 公路、道路设施受损需补 旋 助 145 万元,用于公路 泽 、道路设施修补。
目 龋 前,全县抗灾救灾虽已取 懒 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 奖多的工作要做,我们坚信 这 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 摇 导下,有各级领导的关心 携 、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一 入 定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 芥 民,同舟共济,共同战胜 恤 冰冻灾害,全力抗灾救灾 狸 ,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 基 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人民 圾 群众生产生活正常,全力 拉 以赴夺取抗灾救灾和恢复 声 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
篇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交流
· 经验交流 甘肃陇南 ●●
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经验与创新 ◎张俭陈荣富李京耀 “5 · l2” 特 大地震后 ,一场持续 三年、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 审计 ,使陇南审计工作进入科学发展 的新 阶段。全市审 计机关 积极 探索、
科学实践,实施 审计管理 、技术、方 法的战略创新 。在保障灾后恢 复重建 顺利进行,实现 国家灾后重建政策 目
标 的前提 下,构建 了突发性 自然灾害 下规范、健全 、高效的救灾和灾后 重 建审计管理和方法体 系,坚实地走出 了科学应对重大 灾害恢复重建的审计 创新之路 。
坚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审 计主题 陇 南是 “5 · l2” 地 震 甘肃 受 灾 最严重的地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审 计工作 ,促进灾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
成为近三年陇南审计工作的重心 ,具 有非常重要的政治 、 社会、经济意义。
围绕民生主题 ,居 民住房恢复重 建审计覆盖全部受灾群众。2009 年上 半年,陇南市审计局根据市、县 ( 区) 灾后 恢复重 建进 展,把 握审计 重点 ,
统筹全市审计力量,集 中精力开展城 乡居 民住房恢复重建审计 。审计查出 资金缺 口较大、建设进度较慢和建设 项 目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提 出审计建 议 90 多条 ,引起 市、县 ( 区 ) 党委、
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 了有力措施进 行整改和纠正。如武都 区审计局对发 现的以重建和维修 资金抵顶计划生育 社会抚养费 ,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账面 现金结余较大 ,以重建花名册做列支、
大额现金支付、超资金使用范围垫付 集 中重建点建设款 等各种 问题 ,及时 督促有关部门及 乡镇 纠正和整改 ,做 到 了 “边审计、边促进整改、边规范 和提高” ,并把三起问题严重的违纪案 件移送纪检部门。
强化审计的公共服务责任和 “免 疫 系统” 功能 ,重 点关注灾区公共服 务能 力建设、均等化社会保障和经济 社会长远发展。一是开展 了对全市八 县一 区和市直灾后 公共服务重建资金 的管理 、使用和项 目建设情况的审计 调查 。审计调查涉及资金 72. 6 亿元 ,
查 出项 目计划批复较慢 、社会捐赠资 金未纳入专户管理 、 滞留资金等问题 。
二是开展 了对礼县 、宕 昌、武都 区教 育和卫生项 目实施情况的审计调查 。
涉及资金 1. 42亿元 , 查出项 目进度慢 、
管理 工作不到位、环境评估不够等问 题 。三是开展了全 市捐赠资金的管理 和使用的审计调查。涉及资金 14. 5 亿 元,针对没有纳入 财政专 户管理的资 金清理不够 、拨款进度慢 等问题 ,提 出了五条审计建议。四是开展 了全市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审计。涉及资 金 2. 48 亿元,审计查出滞留资金、专 项 费用落实不够等问题。五是开展 了 对市卫校 、礼县医院和宕 昌避难场等 22 个项 目的审前调查。涉及项 目总投 资 4 . 48 亿元, 审计查出资金到位率低 ,
截至审计时 ,到位资金仅 占总投资的 9. 6%。六是开展了陇南市区避难场及 地震主题展览园等 21个项 目的跟踪审 计 。涉及资金 3. 95 亿元 ,审计发现部 分项 目存在前期准备不足 、未执行建 设程序及进度缓慢 等问题 。七是对武 都城 区灾后重建电子宣传 系统建设项 目进行 了竣工决算审计。西和县 、徽 县等七县审计机关采取不 同的审计形 式和方法 ,合理安排时 间和审计力量 ,
选 择代表性 公共服 务项 目开 展审计 ,
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 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审计 ,保 证重点项 目如期建成。陇南市审计机 关在全市统一部署下,重 点开展灾后 恢 复重 建农村道 路交通 、供水 设施 、
文化设施 、城镇 农村垃圾处理和排污 设施 、乡村政权、党 员活动室等基础 设施项 目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 。
2011年 1至 3 月,对市直重建项 目进 行了摸底排查,并对 22 个重建项 目开 展了审计调查。通过分析 灾后重建项 目建设进度较慢的主要原因 ,集 中力 量解决 灾后恢复重建审计 存在 的困难 和问题 。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 重点项 目审计不仅规范了建设项 目管 理,加快 了建设进度 ,提高 了项 目建 设质量 ,而且有效防止 了灾后恢 复重 建项 目建设 中违 法违规 问题 的发 生,
减少了重建资金的损失浪费现象。据 统计 ,全市截至 2011 年 6 月底共完成 竣工决算审计 392 项,审减工程造价 2431. 38 万元 。
7 2
C H lNA A U D IT
2 0 1 1 . 2 0
突出重点 优化审计方式 陇南市灾后重建审计工作始终坚 持 “分头实施 、分级负责 、把握总体、
突 出重 点” 的原则 ,结合灾后恢复重 建实 际,采取计划和协调相结合的方 式 ,各种审计 方式和 方法 灵活 运用 ,
使审计工作整体有序推进。
农村居 民和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 建审计分步实施。陇南市审计局依据 审计 署、审计厅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 计 工作方案 ,指导各县 ( 区) 统一采 取以资金分配为主线的恢复重建项 目
跟踪审计方式 , 实施审计和审计调查。
同时 ,适时指导各县 (区 ) 开展城镇 居 民恢复重建和重点恢复重建项 目的 审计 工作 。各县 ( 区) 针对审计 中发 现的重建维修标准确定不 当,拆迂征 地补偿 、建设费用较高等情况向当地 党委 、政府提出了整改建议 ,得到了 整改纠正。仅城镇居民恢复重建审计 ,
市、县审计机关共提交审计建 议书 31
份 ,提 出审计建议 126 项 ,使城镇居 民纳入 了依法重建的轨道。
灾后恢复重建项 目审计工作与预 算执行审计、专项 资金 、民生项 目审 计有机结合、 统筹兼顾 。陇南各县 (区) 审计机关努力克服审计任务与审计 力 量矛盾突出的困难 ,采取法定审计项 目和恢复重建项 目审计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开展恢 复重建项 目审计。如康县 结合财政预算执行 审计 ,对预 算执行 部门、单位 及乡镇实施的灾后恢 复重 建 项 目重 点 审 计,完 成 了 国:
上、 民 政、司法、人 口委 、卫生局 5 个单位 的灾后重建 审计调查 ,调查资金总额 1 0927. 91 万元 ,占投资总额 21070. 88 万元的 5 1. 86%。这种在预算执行审计 的中将预算执行部 门灾后恢复重建作 为审计重点,分别提交报告的作法收 到了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受到党委 、
政府的高度评价 ,也得到预算、建设 单位的普遍赞赏。
采取在建项 目以跟踪审计为主 ,竣工项 目 ‘以决算审计为主 ,两种审计结合 运用的方式。陇南市审计局 201
1年 6 月初召开专门会议统一安排,灾后恢复重 建审计重点适时 由跟踪审计 向竣工决算审计整体转移 ,全 力做好恢复重建项 目
竣工决算审计 。如成县审计局对卫生、教育 、旅游 、扶贫 、残联等部 门实施的 灾后恢复重建项 目进行 了工程结算审核和竣工决算审计,发现部分项 目工程竣 工决算价格不实,存在 多计工程量 、高套工程定额的问题 ,核减工程造价 34. 62 万元。宕 昌县审计局灾后恢复重建审计采取 “三核六严把” (即核准工程量 ,核 实所套定额 , 核减超预算 ; 严把合同履行关 , 严把工程量计算关 , 严把材料费用关 ,
严把现场签证关 ,严把取费标准关,严把审计结果复核关) 方式 ,确保 了灾后 重建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 。
实施灾后重建审计管理创新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一是市委 、市政府定期召开审计工作协调会 ,专题 听取恢 复重建阶段性审计结果报告,讨论研究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审计建议 ,
部署全市恢复重建审计工作。二是陇南市审计局定期召开灾后重建审计专题会 议 ,听取县 (区) 审计工作进展汇报 。如督 察县 (区 ) 认真执行审计 署、省审 计厅有关恢复重建审计 工作会议精神和文件安排 ,了解恢复重建审计动态 ,检 查审计程序和审计纪律的规范和执行情况 ,纠正和解决 审计工作中不符合法律 规定和审计准则的问题 ,保证恢复重建审计正常高效开展。三是加 强组织领导 ,
落实工作责任和职责分工 。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确定 了分管 领导和责任科室 ,专 门负责对灾后重建资金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安排部署工 20 1 1. 20 C H INA A U D IT
73
实务· 经验交流 作。四是市、县 ( 区) 成立以党委政 府领导为组长的恢复重建审计 工作领 导小组 ,设立 办公室专 门办理恢复重 建审计工作 Et 常事务。五是加 强灾后 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统计工作。建立恢 复重建审计 台账 ,市、县 ( 区) 审计 机关按月向省、市汇总上报审计进程 及其 发 现 问题 和 整 改落 实 的统 计情 况。成县仅 2011年 5 月,县委 、县政 府主要领导批示的恢复重建审计报告 就有 6 件 之多,充分体现 了灾后恢复 重建审计不断融入党委、政府 管理控 制活动 。六是党委、政府通过 灾后恢 复重建审计工作 ,增强了运用 审计手 段 实现战 略管 理的意 识,从政治 上、
组织上 、经费上加强审计能力建设。
据统计 ,三年 间全市县区政府共拨付 审计机关恢复重建审计专项经费和设 备购 置费 410 多万元 ,审计机 关建 设 得到长足发展。
2010 年 5 月,制订 了 陇南市灾后恢 复重建项 目跟踪审计 (试行 ) 办法)),
对跟踪审计项 目的立项、现场实施及 审计报告等方面作了具体规范 。在制 定和完善全市灾后 恢复重建制度的基 础 上,陇南 市审计局指导 各县 ( 区 ) 结合实际 ,制订灾后恢复重建具 体审 计办法和审计实施方案等规章 23 件 。
由此 ,在全 市形成 了比较完备的灾后 恢复重建规章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的 制定对规范灾后恢 复重建竣工结算审 核市场秩序 ,严格市场 准入标 准,促 进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有序进行起到 了
良好效果。
各级联动,科学分工。审计署灾后 恢复重建审计采取分头实施、分级负责 的办法,在陇南审计实践增加了创新的 内涵和实质内容 , 具有现实特点和地区 特色。陇南市审计局针对灾后恢复重建 审计内容和范围广泛,工作任务艰 巨,
加强制度建设 ,为灾后恢复重建 审计提供保障。陇南市审计局贯彻执 行审计署办公厅 《 关于进一步加强汶 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 目竣工决算审 计的通 知 ,结 合陇南 实际 ,2009 年 4 月,制订 了 陇南市审计局 地震灾 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实施方案 ,市政 府下发各县 ( 区 ) 及市直 相关单 位。
署、 省 、 市、
县 (区) 四 级审计机关 和社会中介 审计机构均 参与审计情 况,实施审 计管理战略 创新。
整合 优 化 审 计 资 源,
导 社 会 审 引 计参与。一 是审计计划压缩一般 项 目,重点安排 灾后重建项 目,保证灾后恢复重建审 计优先实施。二是抓 住审计署派往灾 区挂职干部的机遇,发挥挂职干部大 型项 目审计经验丰富、精通专业技术 、
理论知识深厚的特长 ,多层次培训灾 后恢 复重建 审计 骨干 力量 ,开展传 、
帮、带、学活 动,实现优势 互补。三 是利用审计署特派办 、审计 厅在 灾区 开展灾后恢复重建 工作 ,市 、县 (区) 配合的机会 ,组织恢复重建审计人员 ,
开展现场 交流学 习,掌握计 算机 审计 技术、方法和吸取审计专家经验。特 别是对工程审计 中工程预算 、定额 套 算、费用计价 、工程 造价审 核方面存 在的技术和困难 问题 ,专家们给予指 导帮助和技术 支持。四是建立社会 中 介机构参与灾后重建审计的机制。按 照审计署 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的规 定 ,建 立中介机构准人制度 。对参与 审计的中介机 构资质进行审核 ,对具 审计署聘请外部机构人 员
备资质、技 术力量 强、执业信誉 良好 的社会审计机构建立 准入档案 ,严把 准入关。
目前 全市共 吸收具有准入资 格的社会中介机构 22 家 ,参与灾后恢 复重 建审计 ,完成竣工 决算审计 201
项 ,对加快灾后恢 复重建竣 工决算审 计工作进展起到积极作用 。
强化恢复重建审计能力建设 ,综 合提高审核技术水平。一是 以计算机 A O 现场 审计 系统资格认 证和 中级 审 计 资格考试为突破 口,举办计算机 和 灾后重建培训班 7 期 ,各县 ( 区 ) 采 取不同形式举办培训班 24 期 ,提高审 计骨干力量计算机审计应用水平 ,强 化灾后恢 复重建审计能 力。二是向省 审计厅争取培训指标 ,参加与灾后重 建紧密相 关的绩效审计 、固定资产投 资、灾后重建审计培训 20 多期 ,培训 审计骨干力量 60 多人次。三是认真贯 彻审计署 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
着力加 强审计设施建设 ,从改善审计 手 段着手 ,多方 筹集资 金购 置设备 ,
大力支持县 ( 区) 灾后恢复重建审计 手段建设。全市恢复重建应用计算机 辅助审计 ,大大提高 了工作效率和审 计 质量 ,使灾后恢 复重建审计效率得 到新的提高 。回 (作者单位 :
甘肃省 陇南市审计局) 74 C HIN从UD IT 2011. 20
篇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交流
关于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自进入汛期以来,****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防洪救灾预案,保持防汛救灾工作一直保持临战状态。自**月**日至**月**日期间,****县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尤其是**月**日的持续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地质灾害频发,**次灾害共造成****县累计**个乡镇受灾,农作物、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暴雨成灾后,各防洪救灾小组立即组织人员下乡验灾,指导全县各乡镇、企业、村屯等进行生产自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防汛救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救灾工作。会议决定按照“逐户调查、逐村统计、逐乡上报”的原则,进一步做好灾情统计,准确掌握灾情,迅速拿出救灾方案,积极组织救灾工作。
一、****县受灾情况
据统计,****县**次灾害共造成**个乡镇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经过相关科局、乡镇统计:
具体如下
二、具体工作措施
灾情发生后,在县防总的统一调度指挥下,个乡镇及相关部门,快速反应,全力以赴,积极抓好灾后重建各项相关工作。
一是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狠抓抗灾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建立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根据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分别成立了县灾民生活安置住房重建、水利交通修复、救灾保学保医等三个专项工作小组和相应办公室。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灾区农业生产第一线,组织指导农民及时开展抗灾自救。根据灾情,帮助灾区研究抗灾减灾技术措施,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田间大量积水地块,要求及时进行挖沟排水,积水严重的地块要组织强排;洪水冲击致使农作物倒伏地块,及时组织农民扶正;旱田和水田抓紧筹备叶面肥等生产资料,加强追施叶面肥等工作。二是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根据县级领导分工确定了县级联系点,做到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县级领导联系,并安排相关单位对口支持。同时,各乡镇主要领导也都明确了各自联系点,全县建立联系点**多个。洪灾发生后发改局及时成立了抗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灾后重建项目争取组、抗灾自救工作组。
(一)市区防指发出《关于封闭市区第三、第五防洪区外围河道口门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和工程管理所组织力量封闭辖区内第三、第五防洪区外围防洪闸门外所有河道敞口,关闭沿线除串场河闸站、串场河防洪闸、x 河防洪闸所
有涵闸,并做好启动排涝泵站的准备。
(二)市区防指发出《关于 xx 河市区段封闭断航的预备通知》指令,决定在水位上涨至 x.xm 时,关闭市区第三防洪区(x 港以南,x 河以西,x、x 以北,x 以东)外围所有口门,实行大封闭,x 河、x 河进入防洪区内的河道实行断航。
(三)市区防指发出《关于做好 x 市区防洪排涝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出第三、第五防洪区 xx 年将实行大联坪封闭排涝,要迅速做好沿线口门涝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近x 年来,全市先后出现了 xx 年、xx 年,xx 年、xx 年、xx 年、xx 年、xx 年、xx 年暴雨灾害,这 x 年的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xx.x 毫米、xx.x 毫米、xx.x 毫米 jxx 毫米、xx.x 毫米、xx.x 毫米,xx.x 毫米、xx.x 毫米。以上这些年中,由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其中 xx 年、xx 年、xx 年三次大水,全市经济封闭和泵站开机准备工作;
同时根据因地制宜、局部自保的原则,对辖区内低洼坪区按原有小坪区提前封闭自保,适时开机排涝。在遭遇特别强降雨,内河水位迅速上涨时,低洼地区和易淹小区要适时实行二级排水。第一、第二、第四防洪区按原防洪排涝坪区实施分埒防洪排涝。各区按照分级负责、分区自保的原则,根据自身实际及水位情况,适时封闭排涝,并合理控制内、
外河水位差,保证闸站工程安全。
(四)x 月 x 日 x 时 x 分,x 港 x 站水位达到 x.xm 并呈继续上涨趋势。市防指发出佚于调度第三防洪区防洪排涝站开机翻水的通知》,调度 x 河防洪闸、串场河防洪闸、串场河闸站关闭防洪闸门,并调度串场河闸站开机 x 台、小洋河东支闸站开机 x 台、大新河闸站开机 x 台开机翻水,总排涝流量 low/s。其他小洋河闸站、小马沟闸站、东干渠闸站、西干渠闸站、第一沟闸站等 x 座泵站做好开机准备,随时投入运行。开机后内外河水位迅速被控制在 x.x~x.xm 之间。
(五)台风过后外河水位逐步下损失达 x 亿元。
一、暴雨灾害的特点
1.暴雨灾害多集中于主汛期。x 月下旬至 x 月上旬,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时段,其中 x 月降雨量最大,暴雨日数最多,其次为 x 月。如 xx 年 x 月 x~x 日连续 x 次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 xx 毫米,埔桥区大 x.营镇达 xx.x 毫米。
2.暴雨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据资料分析,该市年均暴雨日数多在 x 天左右,暴雨日大于 x 天的年份有 xx 年、xx 年降,x 月 x 日 x 时,市区内外河水位在 x.xm 左右基本持平,市区防指发出指令,开启各防洪闸门,解除莫拉克台风皿级应急响应相关工作,恢复通航。
二、暴雨灾害预防与科学调控措施
1.切实落实防范暴雨工作责任制。该市防指严格按照防
汛职责和防洪预案的要求,上岗到位,切实履行职责,增强防范意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各项防范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
2.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认真落实该市政府批准实施的《x 市防汛应急预案》、《x 市城市防洪预案》、《x 河防淇调度预案》、《x 湖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并在汛前根据上年度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完善优化防洪调度预案,逐步解决延长预见期和提高准确度问题。
3.加强预测预报。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大监测密度,及时会商分析,提高暴雨预报精度,特别是加强对突发性暴雨洪水灾害的监测预报。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等各种途径,及时向市防指成员和受洪水威胁区域群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做好暴雨洪水防范工作。
4.全力抓好重点部位的防范工作。及时制订和完善防范暴雨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对山区水库和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和淹没等灾害的区域进行排查,组建应急抢险队伍,补充防汛所需物资、器材。对 x 座中小型水库、x 条河道险工险段,特别是 x 条主要防洪河道要加强值守和巡查,排除隐患。对危旧房屋、病险水库的安全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并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对正在施工的病险水库及其他在建工程,落实安全施工措施。对城市易积水路段、重点防洪排涝区域等,
安排城管部门专人负责、分段包干,保证道路、排水畅通。
以人为本,科学调控。各级防指认真履行防汛职责,坚持科学调控,蓄泄统筹。
5.上下游左右岸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同时,针对雨情、汛情、工情的变化,统筹考虑防洪工程的运用时机和运用方案,合理安排“拦、分、蓄、滞、排”措施,提前开闸预泄腾空库容,顺势而为地疏导洪水,既有效控制洪水又给洪水以出路,给工程以保护,给水环境以健康,给自然生态以空间,科学有效地管理洪水,实现人、水与自然相和谐,确保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6.坚持统一指挥,发挥防洪工程作用。各级防指统筹部署防御暴雨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防汛抗洪措施,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和汛情,为防洪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按照洪水调度方案,科学调度水库、涵闸等防洪工程,合理控制水库、河道水位,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减灾效益,逐步形成反应灵敏、配合有力、有效应对、运转高效的防灾减灾机制。
7.加强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和防办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防汛决策支持系统、防汛异地会商系统和涵闸监控系统建设和运用,充分发挥防汛机构作用,加强防汛值班,在第一时间掌握区域气象、水情、雨情等信息,提高对水利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对突发性暴雨洪水汛情的果断处置、
快速报告能力,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逐步完善建成的全市 x 个县区防汛抗旱视频会商系统,完成全市第一批 x 座涵闸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暴雨灾害,不断提升全市各级防办综合能力。
三、洪涝灾后恢复与重建
1.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全面恢复水毁工程。该市按照有关政策,广泛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和灾后重建。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分轻重缓急,先急后缓,急用先修,先恢复后加固,应急修复与冬春加固提高相结合,全面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堤防、涵闸、水库、桥涵、渠道和损坏的灌溉设施及机电井,确保灌溉需要和度汛安全。
2.加大河道治理工作力度。目前,全市 x 条排洪河道除x 河等少数河道排洪能力达到 x 年一遇、除涝能力达 x 年一遇标准外,x 河、x 河、x 河等河道除涝标准不足 x 年一遇,防洪标准不到 x 年一遇,有的仅达 x 年一遇,甚至更低。近年来,该市利用国债资金进行了治淮 x 项骨干工程之一的 x河近期治理工程,该工程的竣工使 x 河防洪除涝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目前,该市将对境内 x 河及沿淮洼地治理 x 河、x河、x 河、x 河、x 等 x 条河道项目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加固堤防,堵复缺口,恢复扩大河道泄洪能力,提高主要河道防洪排涝标准。
3.加大对重点病险水库、涵闸的除险加固力度。采取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开展水毁基础设施修复和重建。近年来,该市紧紧抓住国家 x 年内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机遇,对 x、x、x、x、x、x 等 x 座中小型水库分期分批进行除险加固,目前已有 x 座水库完工,并对 x 河团结闸、x 闸、x 河进水闸等涵闸进行除险加固和重建,提高了调控洪水的能力,使该市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得到了加强。
四、效果分析
x 市防指及早研究部署,通过科学调度运用城市防洪工程,x 市区成功抗御了第 x 号台风“xx”,当 x 外河水位 x.xm(超警戒水位 x.xm)时,而内河水位只有 x.xm,内外河落差 x.xm,xxkmx 的防洪区内没有一个居民小区受淹,没有一个企业生产受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秩序安定,受到市民的普遍赞誉。
因 xx 年是 x 市第一次全面启用城市防洪大包围体系,在运行调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启用的北、东线的泵站,西南地区与之距离远,水位下降不明显;
部分泵站进水河道桥涵束水,不能充分发挥泵站效益等,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的运行调度中加以调整完善,以更好地运用城市防洪工程,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暴雨年际变化差异非常大,最多的年份 xx 年 x月 x 日~x 月 x 日 x 次暴雨 j 甬桥区蒿沟乡降雨量高达 xx.x 毫
米;
最少的年份甚至没有出现暴雨,如 xx 年和 xx 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年平均暴雨日数开始增多,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严重。
暴雨集中,强度大。该市属 x 平原.地势平坦,落差小,汛期大范围连续性 x.暴雨,局部大暴雨、特大暴雨,再加上间隔时间短,范围大,雨量集中,这是引发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如 xx 年 x 月 x 日 x 时~x 时,萧县龙城镇 x 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 xx.x 毫米,为建国以来第一位。近几年短时强降雨发生频率较高,特别是 xx 年 x 月 x 日 x 时~x 日 x 时,x个小时就降雨 xx.x 毫米.其中晚上 x~x 时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 x.x 毫米,造成 x 城区大面积短时积水深达 x.x-x.x 米,实为历史同期罕见。
篇五: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交流
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_报告总结2008 年 1 月 13 日以来xx 市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阴雨冷冻天气全市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一、受灾基本情况 据我市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至 3 月 20 日止种植业经济损失××亿元受灾县市、区×××个受灾乡镇×××个受灾农业人口×××万人其中果树受灾经济损失×××万元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香蕉经济损失是×××万元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果蔗经济损失是×××万元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糖蔗经济损失是×××万元受灾面积×××万亩成灾面积×××万亩。全市水稻制种×××亩经济损失×××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广西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新春寄语的精神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元月 11 日开始xx 市×××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个指导员派出单位的领导陆续到各县市、区驻点村开展深入挂点村调研、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全力做好搞灾救灾工作做好无自救能力灾民的吃、穿、住、医、行等生活救助各级各部门及时采购捐赠救灾物品送到基层。
切实加强灾后恢复生产的组织领导工作。为了加快我市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 xx 市灾后恢复重建知生产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各有关部门成立灾后恢复重建和生产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摸清、核查受灾具体情况搞好灾情评估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工作方案细化、实化各项技术和工作措施。实行包片、包村、包户的方式充分发挥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作用强化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积极采取自建为主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
加强技术服务实施分类指导。切实转变作风深入生产一线做好农技培训工作指导农民开展春耕生产推动春耕生产的全面开展。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派出下乡服务工作组组织有关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班发放田间管理技术资料提高农民生产自救水平。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灾情和农民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指导科学开展抗灾和恢复生产工作。切实把各项恢复生产的措施逐项加以落实。
三、主要典型材料
一、x 区全力抓好改种扩种增加农民收入。
灾情发生后玉 x 区迅速组织农业局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各项工作。具体做法一是组织农业技术骨干根据玉州区受灾情况制定了科学的灾后重建方案并明确目标任务。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分成八个工作队进村入户指导灾区农民加强作物灾后管护对成熟作物进行及时抢收。发动和指导帮助灾区群众做好补种改种工作弥补受灾损失。突出抓好发展速生高效蔬菜保增收计划的实施坚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把受灾损失夺回来三是亲自与干部职工一道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果木受灾情况面对面指导农户采取相应防冻技术措施帮助农户抗灾自救积极发动群众补种改种扩种速生蔬菜等作物全力弥补受灾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截至目前共组织派出下乡工作队×××个次、×××多人次出动群众×××多万人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次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24 期印发农作物低温寒冻害防御措施等宣传技术资料×××万多份。全玉州区共投入抗灾减灾资金×××多万元组织调运种苗×××万株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抗灾救灾物资×××多吨免费发放蔬菜等农作物种苗×××多万株救灾农药、肥料、农膜等物资 130吨抢收受灾农作物×××万亩管护农作物×××万亩补种改种作物×××万亩新种扩种速生蔬菜等作物×××万亩。
二、x 县驻村指导员张 xx 灾后重建中显党员先进性。
在这次灾后重建中张 xx 总是忙着帮村里找信息跑项目。博白县江宁镇太平村的养鱼业在这次阴冷天气中受到了重创死亡×××万公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万元张 xx 为了帮助太平村渔民恢复生产亲自为太平村向上级扶贫部门起草了报告争取到资金×××万元修建好在这次阴冷天气中被损毁的村鱼苗场让村委会育起鱼苗重新带领村民搞起网箱养鱼致富奔小康同时引导村民种植糖蔗改变过去单一产业结构张 xx 和镇分管农业的领导一起多次到太平村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亲自和县有关部门联系县糖办领导到现场考察后答应免费将蔗种送到太平村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和补贴经过努力让村民消除了顾虑转变了观念村民纷纷响应政府的号召种上了几百亩糖蔗为今年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村里群众都由衷地说“张 xx 是个好同志总是想我们之所想起急我们之所急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也干了不少实事” 三、陆川县驻村指导员引导农民以科技促春插。
陆川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结合恢复灾后生产以科技促春插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全力投入春耕生产之中。目前全县掀起了春插的高潮部分已经进入田间管理阶段。截至 3 月 26 日全县已完成早稻移植面积×××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67其中种植以超级水稻为代表的杂交水
稻面积×××万亩占已插植早稻面积的 80。
为了克服今年早稻播种期间干旱缺水和气温不稳定的影响该县指导员在帮助农民落实高产耐寒的早稻优良种子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节水防寒育秧技术全县×××万亩秧田 100 采用塑料秧盘节水防寒育秧技术同时因地制宜引导农民推广应用水稻抛秧和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全县落实早稻抛秧计划面积×××万亩占早稻种植计划面积的 100落实早稻免耕抛秧计划面积×××万亩占保水田面积的 80现已完成早稻抛秧面积×××万亩其中完成早稻免耕抛秧面积×××万亩占已插植早稻面积的××4。
四、xx 市×××名建设指导员深入各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协助民政、土管、城建、粮食部门干部重点做好口粮接济、住房修复以及重建、生活救助资金的发放工作。二是组织人员进村入户了解农民受灾情况在核准灾害损失的基础上做好灾情上报和争取国家补助工作力争尽早落实补助资金。三是联系协助市各职能部门开展动物疫病免疫监测指导种养殖户进行无害化外理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四是帮助困难群众筹集春耕备耕的资金及农用物资。五是协助抓好畜禽养殖业恢复生产和疫病防控组织人员帮助养殖户尽快修复损毁栏舍和水电设施添置有关设施设备。六是全面部署粮食生产。落实中央、自治区、xx 市、北流市有关支农政策将上级补助资金下发到群众手中。七是协助抓好农业生产资料调配和质量、价格监管做好种子、种苗、农用薄膜、大棚架、化肥、农药、疫苗、小型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调配供应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篇六: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交流
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区中部,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辖*镇*乡*个村民委员会、*个居民委员会。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温度 15℃,多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境内水系众多,共有大小河流*条,其中**在**境内全长*千米,徽水河境内全长*千米。沿江主要有大(一)型水库 1 座(陈村水库),枢纽闸口 2 座,其中陈村水库库容*亿立方米。共建成小型水库*座,其中小(一)型水库 6 座、小(二)型水库*座,万方大塘*座。**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形特征、复杂的水系水网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水旱灾害频发的基本县情。同时雷雨大风、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较多,极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
雨情:6 月 10 日入梅以来,梅雨期长达*天,是历史平均值*天的 2 倍,全县平均梅雨量*毫米,超过历史平均梅雨量*倍。
水情:主汛期受持续强降雨及徽水河上游旌德、绩溪县等地区来水影响,**县段 2 次超警戒水位,其中城区段于 7 月 7 日达洪峰,水位达*米,超警戒水位*米,**镇金水大桥水位*米,超警戒水位*米。
工情:全县*座水库中*座超汛限,*座溢洪。特别是陈村水库溢洪道及中孔全开、*台机组满发泄洪,最大下泄流量*m3/s,同时,黄村闸最大下泄流量达到*m3/s。7 月 7 日,陈村水库水位达*米,超汛限水位*米。
灾情:持续强降雨,给我县各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全县有*个乡镇受灾,农作物受损严重,部分住房倒塌或损坏。据统计,洪涝已造成全县*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人,受灾面积*公顷,绝收*公顷,房屋倒塌重建*户*间,损坏房屋维修*户*间,直接总损失*万元。其中:农业损失*万,工矿企业损失*万,基础设施损失*万元,公益损失*万元,家庭损失*万元。
二、加强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开展情况 一是思想到位,超前谋划。6 月 25 日 8 时,县防指启动Ⅳ级防汛应急响应;7 月 4 日 10 时,提升至Ⅲ级防汛应急响应; 7 月 6 日20 时,在全市率先启动Ⅱ级防汛应急响应,7 月 7 日,再次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 I 级。自 I 级应急响应启动以来,指挥部政委、指挥长每日坚持指挥部坐镇指挥,并到基层一线察看雨情水情工情灾情,指导各地的抗灾救灾工作。其他副指挥长和联系乡镇领导均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深入一线指导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险情,确保安全度汛。7 月 13 日针对新一轮强降雨,县防指召开防范强降雨会商会,对确保中考安全作出明确部署。同时,组建县级*人防汛抢险队伍、乡镇*支防汛队伍,共开展县级演练*次、乡镇演练*次,确保发生险情、灾情队伍“拉的出、用的上” 灾情发生后,7 月 8 日 21 时,县减灾委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Ⅱ级。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指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认识当前救灾减灾工作
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把应急救灾工作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指导,落实抗灾救灾工作责任,科学有序应对自然灾害,确保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是精心部署,落实落细。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进行细致巡查,全面落实防灾措施。加强江河堤防巡护,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度汛责任和防范措施,发现并整改侵占河道、乱采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处,确保了河道行洪安全。紧盯强降雨区域、城镇低洼地段、危旧房屋,及时清理城区易涝点路面*处,开挖排水渠*公里,清理堰井*余个,对沿江路口实行封闭管理。抓实地灾隐患动态监测和综合防治,发布预警*次,出动巡查人员*人次。邀请省地矿局*地质队专家完成全县地灾点进行排查,完成整改*处。
三是加强调度,迅速救援。强化多部门即时会商调度,精准分析研判形势变化,加强对江河库水情掌控,积极与大唐电站、**灌区管理处等部门沟通衔接,及时做好工程调度。7 月 6 日,通过向省市水利部门汇报,有效对**实行错峰调洪,减缓了**县段的行洪压力和水位上涨时间,为下游群众转移争取了时间。坚持“增加提前量、扩大转移面”,全力做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累计转移安置群众*人,做到了“应转尽转、应避尽避”。7 月 6 日晚成功紧急转移琴溪镇受困群众*人,获得央视报道。
四是 准确核灾,抢修自救 。为第一时间精准上报灾情,加强与县直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了灾情上报联动机制,积极开展灾
情评估和会商核定工作,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市应急局报告会商结果,为救灾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灾情发生后,按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内容,要求各乡镇及时商定灾情初报情况,遇有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等重大灾情,则迅速报告灾情信息。同时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全面了解核实受灾情况、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情况,与受灾乡镇的干部群众一道开展抗灾自救工作。为**县**镇、**镇**村、**镇**村*户受灾家庭提供*桶 5L 装食用油,45200kg 大米,物资总价值*元。向**镇、**镇、**镇灾区群众捐赠价值*万余元的赈灾大米*袋。通过及时发放食品、饮用水等各类救灾物资,确保灾民的正常生活。
对水毁工程,我县不等不靠,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受损毁的水利工程、交通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进行应急性修复。已投入抢险救灾资金*余万元,投入抢险救灾*人次,投入挖机、铲车等机械设备*余台次,排涝水泵*台套*千瓦。临时性修复损毁河道堤防*处*千米,护岸*处*千米,水毁排洪沟*处*千米。修复损毁道路*条次,清理路面*处,抢修供电线路*处。
五是压实责任,灾后重建。灾情稳定后,及时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因灾倒塌重建损坏维修农房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核查所有倒塌、严重损坏农房,对受灾地区开展逐村逐户核查,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填写相关统计报表,收集完整的灾情统计信息。核查结束后,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村务)公开栏、网站及时公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各乡镇确保上报的倒房重建损
房维修户能够在 9 月 10 日之前开工,10 月底完成损房维修任务,11月 20 日之前完成倒房重建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
一是当前我县防汛抗旱体制未完全理顺。根据机构改革人员转隶的实际情况,我局工作人员严重匮乏,更缺乏水利相关专业技术力量,且防汛抗旱大量基础工作由县水利局、乡镇水利水保站承担,针对这一现状,我局按照县防指统一部署,积极适应职责调整变化,深度介入,主动配合,汛期安排两位同志到县水利局工作,主动承担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但因防汛抗旱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并非临时性工作,急需探索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工作新体制等一系列问题。
二、“防大汛、抢大险”思想准备不足。**县多年来未发生过超20 年一遇的洪水,各乡镇、各部门多多少少存在麻痹松懈思想,忧患意识不强,缺乏真抓实干的精神,在隐患排查、巡查预警、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防汛准备工作不充分,如遇到超标准洪水,青弋江、徽水河沿线防洪压力巨大,县重点防洪工程青弋江金水大桥防洪标准低,对沿线乡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三是救灾资金总量与实际需求缺口较大。近年来,我县自然灾害频发,受灾地区抗灾能力较差,常年需救助的人数多,每年需救济人口数和救济款数量大,上级拨款与实际需求之间有较大缺口,上级实际下拨救济资金数量与我县实际需救济存在较大缺口,资金困难矛盾十分突出。救济资金不足,影响和制约受灾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
。
四是社区和农村减灾基础薄弱。社区和农村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相对滞后,公众对减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患意识浅薄,存在侥幸心理,缺乏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基础建设较为脆弱。
五是乡镇信息员队伍建设需加强。部分乡、村灾害信息员队伍频繁换动,特别是村级灾害信息员主要由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因村级事务繁杂,时间、精力有限,导致灾害信息员队伍无法保持相对稳定。部分乡镇信息工作员忙于具体工作,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无法胜任灾害救助工作。
六是应急保障措施还不力。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短时间内难以筹备到足够的应急救助物资,除了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外,缺乏其他通信系统,一旦遭遇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无法保障应急指挥通讯畅通。应急队伍装备配备不足,面对灾难往往无法开展有效的抢险救援工作。乡镇减灾救灾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救灾工作经费,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灾救灾精细化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
四、下阶段工作重点
一是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深入村委会、社区等基层单位和灾害易发地区,广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以“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各自实际,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应急演练,着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
活动的重要意义,面向城乡社区,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切实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是加强乡镇信息工作员教育培训力度。要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灾害信息员在灾害基础知识、灾害信息管理、职业安全基础知识、相关法律与法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着力提高乡村灾害信息员的灾情信息报送工作质量。以乡镇政府为枢纽,明确责任人,由分管领导负责灾情信息管理工作,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灾害信息员,负责灾情收集和传递工作。以村级组织为终端,村村选配信息员。灾害信息员要认真把握,及时完成灾前、灾中、灾后工作任务。强化工作纪律,严格执行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速报、2 小时初报和灾情稳定前零报告制度以及主汛期 24 小时值班制度,保证通讯联络渠道畅通和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切实提高其履行职责的能力。
三是加强应急装备的物资储备。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健全减灾救灾资金分担机制,落实每年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工作经费。多方筹措资金,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基本设施和储备功能,购置必要的、符合地方实际的救灾物资,确保灾后各类救灾物资及时供应;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机构自身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摄影摄像工具和办公设备,预算必要工作经费,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参考决策能力和灾害应对工作能力。
推荐访问: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经验交流 工作经验 重建 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