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观社会评论8篇

时间:2022-11-14 19:55:04 浏览量:

婚姻观社会评论8篇婚姻观社会评论 “价值观是一定社会时期群体中的人们所具有的对于区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符合与违背人们愿望的观念,是人们基于自己生存、享受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婚姻观社会评论8篇,供大家参考。

婚姻观社会评论8篇

篇一:婚姻观社会评论

dquo;价值观是一定社会时期群体中的人们所具有的对于区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符合与违背人们愿望的观念,是人们基于自己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对于什么是好的和什么是不好的看法。”[1] 对于20 世纪沿长城带作家群来说,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走向富强,实现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优秀作家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毕生彰显的主题。路遥,作为 20 世纪沿长城带陕西作家群最优秀的一员,不仅用他的正直、勇敢与生命,书写了 20 世纪中华民族的苦难史,而且也用他的爱国、拼搏与韧性,展示了 20世纪沿长城带作家群的价值关怀。基于这一价值取向,深究路遥《平凡的世界》所反映的改革开放初期,青年男女的婚恋追求,对于研究当下的婚恋现象不无裨益。一、现实妥协的理性婚恋孙少安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虽然与田润叶从小一起长大,可谓青梅竹马,但严酷的现实却不允许他与亲爱的润叶在一起生活。正如他自己所想“一个满身臭汗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在一块生活呢?”[2](P68) 他是不忍心让润叶陪他一起到农田里干繁重的庄稼活,那样只会让自己痛苦。所以他选择躲避润叶来表示他的拒绝,同时掩盖自己的矛盾与痛苦。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合理和美好都会如愿实现。正是因为少安对他与润叶之间鲜明差距的认知,才使他对自己所处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最终明智地选择了秀莲。[3] 当然,也秀莲满足他心中理想婆姨的基本条件,即“身材好、人样不错”、“门里门外的活都能干”[2](P97) ,心甘情愿地跟着他,到他烂包的家过日子。少安基于生活的需要和共同的奋斗观而选定自己的爱情,而且在他之后创业的艰难历程中,是秀莲与他风雨同舟,做着最苦最累的活,任劳任怨,在他创业失败的时候,也是秀莲给了他精神的安抚和慰藉。经过生活的洗礼,少安与秀莲不仅是肉体上的融合,而是整个生命和灵魂都相融在了一起。这种爱是他们共同的劳作和苦难建立起来的坚实的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一点一滴汇聚成了这深情的海洋”。[2](P496) 生活的大剪刀是无情的,它按照社会的眼光来进行裁剪,即便当时不能尽如人意,但这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爱恋,尽管是对现实妥协的理性婚恋,但却被时间证明是多么的可靠踏实。二、现实与理想悖论下的畸恋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随着“伤痕文学”的发轫,刘心武的《班主任》在重构新时期文学的同时,也掀起了“社会问题”创作的浪潮,该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不管篇幅多小,都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共鸣。《平凡的世界》中县文化局干部杜正贤的女儿杜丽丽,是一个极富浪漫主义情调的诗人,有着那个火热年代特有的浪漫气质和浪漫色彩。杜丽丽这样一个女性诗人,自认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丈夫武惠良虽然知识面宽,但和她谈论的都是她不感兴趣的政治话题,她有自己的爱好和感情要求。而作为同行且是收稿日期:201愿-园怨-园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 世纪沿长城带作家群研究”(12YJA751068)作者简介:薛文礼(1964-),山西朔州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民俗文化。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婚恋观薛文礼(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摘 要: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时代价值的再现,以路遥《平凡的世界》婚恋观为例,探究特定年代的婚恋观,不仅是对那个纯真年代丰富遗产的挖掘,也是对 20 世纪沿长城带作家群研究的再探索,对反思当代社会婚姻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关键词: 沿长城带作家群;婚恋观;路遥;《平凡的世界》;价值中图分类号: I206.7; I207.425 文献标识码: A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允燥怎则灶葬造 燥枣 杂澡葬灶曾蚤 阅葬贼燥灶早 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杂燥糟蚤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第 猿圆 卷第 远 期圆园1愿 年 员圆 月灾燥造郾猿圆 晕韵郾远阅藻糟 圆园1愿文章编号: 1674-0882(201愿)0远-00猿缘-0猿·35·

 前辈的诗人古风铃恰好满足她的要求,于是她背着丈夫,和古风铃在一起。对丈夫武惠良的指责,她认为丈夫是粗鲁地评论她的感情,认为他的思想陈旧而且闭塞,甚至觉得他“也能找到一个他满心热爱的女人”。[2](P466) 杜丽丽爱着她的丈夫,爱他现实中的理解与疼爱,另外也爱着古风铃,爱他精神上的慰藉。在她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她期待着所有的美好,却不去想这是与现实相违背的,没有一个丈夫愿意自己的妻子除却他之外心里还想着别的男人,更何况像武惠良这样对爱情忠贞专一的人。作为少平秀莲恋爱观的反衬,杜丽丽这种恋爱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相违背,她那大胆、热烈、率性,缺乏现实思考的恋爱观,不仅给自己生活的造成了不幸,而且也给爱她的人带来了痛苦,更为理想的爱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者描写这种现实与理想悖论下的畸恋,表达对那个时代另一种恋爱观的复杂态度。三、拯救担当型的恋爱突围田福堂的儿子润生目睹姐姐润叶和姐夫李向前不幸的婚姻,使这个本身就在女生面前腼腆而胆怯的男孩,对爱情又多了些许害怕的心理,然而他又渴望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所以他总是处在回避女性,却又渴望与女性接触的煎熬之中。但“这个身体瘦弱,不善言语的青年”[2](P342) 在遇到郝红梅之后,却像个真正的男子汉,勇敢地担负起了照顾这个落难同学的责任。慷慨帮助的同情在经历一段时间后自然变成了爱恋,他爱上了这个苦命的寡妇。但是“从田润生的家境来说,虽然不可能找个端公家饭碗的城里姑娘,但要在农村找个对象,那的确不必发愁,甚至可以有挑有拣”。“毕竟东拉河一道沟的村庄,谁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赫赫有名的田福堂家的儿子呢”?[2](P342) 而郝红梅不仅成分不好(地主出身),更是一个带着前夫孩子的寡妇,无论是在旧时的农村,还是现时的农村,传统观念决定了娶个寡妇,夫家面子上无论如何是过不去的,更何况极爱面子的田福堂,儿子的坚持让他感到羞辱,在他看来这是家门不幸。由此,润生的恋爱遭到了家人坚决的反对,遭到了村里人的刻薄舆论,“这个可怜的人又一次陷入到了苦苦的挣扎之中”。多灾多难的郝红梅因为润生的出现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为了她和润生的爱情,无视那些闲言碎语,在等待心爱的人回来的日子里,坚强地抵制着村里那些光棍的骚扰,对彼此爱情的坚持让他们突破了世俗观念最终生活在一起,唱出了一曲动人的敢于担当的反封建习俗的赞歌。四、夫唱妇随型的传统坚守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国人影响很大,特别是妇女。[4] 路遥笔下的贺秀莲就是这类传统妇女,她夫唱妇随,吃苦耐劳,里里外外一把手;她尊敬长辈,爱护弟妹,对丈夫无微不至,百依百顺。孙兰花亦是如此,她不仅贤良,而且对丈夫从一而终,即使丈夫王满银是个逛鬼,她也不抱怨, “不管别人对她丈夫怎么看,这个忠厚善良的农家姑娘,始终在心里热爱着被这个世人嫌弃的人”。

 [3] 她们没有自己独立的事业,也从不追求她们自己的事业,照顾家人,管理家中的柴米油盐,是她们的最高职责。她们坚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传统婚姻观,她们贤惠从夫、恪守妇道的传统美德处处得到路遥的称赞,特别是被路遥神化了的孙兰花,更是成为传统美德的化身,她用自己无私的爱,最终感化揪回了“逛鬼”丈夫王满银的心。王满银的浪子回头和孙少安的兴旺事业都与他们的妻子孙兰花和贺秀莲的坚持与支持分不开。田润叶也是如此,青梅竹马的孙少安选择了难以和她相比的贺秀莲,润叶一度苦闷至极,甚至选择上吊、喝老鼠药自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即使与李向前结婚之后,她依然保持着对少安的“从一而终”,仍坚守着自己的情感家园,直到丈夫发生车祸时,才回到丈夫身边。从润叶不爱向前,到回归丈夫身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润叶依旧遵循着儒家传统的婚恋观。路遥笔下的这些女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坚守者。五、夫妻创业型的和谐之美改革开放使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农民的吃饭问题虽已解决,但贫困依然纠缠着刚刚觉醒的农民。《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夫妻为了真正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率先投入到艰苦的创业中。少安四处奔波,在刘根民的介绍下,克服一切困难,用自己的劳动赚了几千块钱。面对这笔不菲的收入,他并未听从妻子箍新窑的意见,而是思谋开一个烧砖窑,这个意志坚定、永不服输的细心农民,在拉砖时趁机学习了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就此拉开了他与妻子创业的序幕。尽管上级“冒尖户”的选定带有虚假性,但为了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冒尖户”,也谋算着怎样绘制实现这一目标的宏图,夫妻俩想到做到,立刻筹备买一台中型制砖机,加快制砖窑建设的步伐。对初涉制砖行业的孙少安来说,创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当他再一次扩建专场时,因为技术环节的失误,他的事业遇到了挫折。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员愿 年窑36窑

 但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并没有放弃,并没有倒下,而是带着农民固有的倔强,顽强地从头再来,因为他有不服输的性格在支撑。“像少安这样被后来称为‘农民企业家’的人,在创业的初期是十分脆弱的。一个偶然的因素,就可能使他们处于垮台的境地”。[2](P445) 但这样一些人却是不容易就此消沉的,他们有自己的骄傲与自尊。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后,少安重拾希望,“精神抖擞地再次跳上生活的马车,继续走向前去”。[2](P461) 像孙少安夫妻靠勤劳双手致富的典型还有很多,如金家湾“金俊武既养奶羊,还喂了两头大奶牛;金光亮养意大利蜂,弟媳妇在公路上卖茶饭; ‘粮食大王’金俊武和县林业局签定合同,开始育树苗”。

 [2](P521) 田海民夫妇一心扑在鱼塘上,这些朴实的村民都在用在自己的双手谋划着新生活。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既有孙少安们百折不挠的创业梦想,又有时代给予的创业政策,是孙少安们身上朴实爱恋观的升华。这种夫妻创业型的和谐之美,不仅仅是孙少安们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经典诠释,更是对如何面对待劳动,如何面对财富这一人生重大课题的巧妙回答。结语恋爱观在不同时代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传统伦理习俗的影响,总是呈现着迥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平凡的世界》通过孙少安与秀莲、少平与晓霞、兰香与吴仲平、润生与郝红梅,以及孙兰花、杜丽丽等的爱情婚姻故事,给我们展现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年青人不同的爱情观、婚恋观。21 世纪的今天,青年男女的恋爱观,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变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选择恋人的标准更趋现实,既考虑长相,又考虑品质,既顾及经济条件,又关注权势地位,尽管恋爱对象的善良朴实、孝敬父母的品质,仍然是首选,但随着恋爱与婚姻的商品化现象蔓延,动辄百万的婚礼支出,已经背离了少安、少平们那样朴实纯真的恋爱观,背离了那个纯真年代的纯真追求。复杂多变的婚恋观念,自然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路遥《平凡的世界》所彰显的婚恋观,既是那个纯真年代每一个中国人的真实婚恋写照,又与那个纯真年代的唯美价值吻合。如果比对当今中国的婚恋观,值得思考的东西很多,笔者以为如何重塑 20世纪沿长城带作家群立志为国为民的价值取向,如何展现与探索当下的婚恋困境,路遥《平凡的世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员]袁贵仁援 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酝]援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援[圆]路 遥援 平凡的世界[酝]援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援[猿]丁增武援 传统情感和现代理性之间的平衡与倾斜冥冥试论路遥的文化心态[允]援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 (04): 41-44援[源]罗良金援 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儒家文化意识[允]援 剑南文学,2011(03): 9-11.View of Marriage and Love in Lu Yao"sXUE Wen-li(School of Literature,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Shanxi 037009)Abstract:Literary works are a reflection of social life and a reproduc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times. Taking Lu Yao"sas an example, 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love in a particular age is not only an exploration of the rich heritage ofthat innocent age, but also a re-exploration of the study of the writers along the Great Wall in the 20th century, which is of greatsoci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reflection of marriage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Key words: writers along the great wall; view of marriage and love; Lu yao; ; value〔责任编辑 裴兴荣〕薛文礼: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婚恋观 圆园员愿 年·37·

篇二:婚姻观社会评论

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课题性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学号 职称

  课题来源 专业班级 单

 位

 外语系 设计□

  论文■ 科研□

  教学□

  生产□

 其它■ 对比《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与当代婚姻观

 Analyse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Marriage betwee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Modern Sociaty 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长时期以来 ,简·奥斯汀被誉为地位 “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 ”的作家。她的作品介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运动的抒情主义之间 ,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虽然终身未嫁 ,但婚恋却是她小说创作中的一贯主题。

 18 世纪的英国,影响婚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产, 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另一主要因素是地位,这是由社会传统价值观所决定的。

 而在现在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特别是中国 当代的年轻人,他们开放而且能够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

 如今,80 后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婚姻观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长久以来对于《傲慢与偏见》 评论家们一直都在探索作者本人的生活对婚姻及女权主义的看法,以及其极具魅力,生动的语言的研究 ,而无论在哪个社会,婚姻观一直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特别是中国 当代的年轻人,他们开放而且能够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如今, 80 后作为社会的主体,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1 引言 2 3

  4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四、研究方案

  1

 文献资料 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图书馆资源, 查找与论文相关材料,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

 运用所学的知识将这些材料融入自己的论文作品中。

 2

 现实’分析

 举例,对比分析当代与《傲慢与偏见》书中的爱情婚姻观。

 五 研究进度安排

  1

 2010 年 10 月——2010 年 11 月 15 日之前

  查阅资料,确定论文方向

  2

 2010 年 11 月 15 日——2010 年 12 月 1 日

  报论文选题

  3

 2010 年 12 月 1 日

  确定论文题目

  4

 2010 年 12 月 1 日——2011 年 1 月 1 日

  整理资料,填写开题报告与开题任务书

 5

 2011 年1月 1日——2011 年 3月初

 开题报告与任务书上交后 开始写论文第一稿,完成后交与导师指导

 6

 2011 年 3 月初—— 2011 年 4 月 1 日

 修改论文 完成论文第二稿

 7

 2011 年 4 月 1 日—5 月 10 日

 修改论文,完成论文第二三稿,并交指导教师。

  8

 2011 年 5 月 10 日前

  修改后,论文定稿

  9

 2011 年 5 月 15 日

  论文答辨

  六 预期结果

 通过对当代和《傲慢与偏见》作品中的爱情婚姻观分析,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不管是现代还是以前,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 ,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七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参考资料:

 1.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M]. by Shanghai World Books Press, 2007

  2 颉敬东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 J ].镇江师专学报 .2000

  3 扬琴 评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 J ]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4 年 02 期

  4 马金海 爱情与金钱的博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剖析 [ J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 03 期

  5 徐苞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6 李万均

 外国小说名著鉴赏 [M]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6

  7 赵振寰 《真正幸福的婚姻——谈 <傲慢与偏见 >中的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 [ J ]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8

 Copeland,Edward ·”Money”,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neAusten[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9 桂扬清,吴翔林. 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审 查 结 果:

 同 意□

  不 同 意□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篇三:婚姻观社会评论

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018 年 11 月第 47 期Nov. 2018NO.47简·奥斯汀的幸福婚姻观收稿日期:2018-03-28项目内容:从女性视角简析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项目编号:HYSQ201620)作者简介:杨娜(1984-),女(汉族),内蒙古人,中央民族大学硕士,河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一、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而《傲慢与偏见》被英国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名著。18世纪末是英国小说的繁荣时期,也是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发展时期,而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又在英国文坛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傲慢与偏见》出版于1796年,正处于一个这样的社会转型期,英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科技方面都处于上升期,各种新兴的生产模式都在催生能与之相应的法规、伦理道德、等级制度、人际关系以及文化内涵。奥斯汀既是这种环境的产物,也是在这种环境下大胆的革新者。她作品中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傲慢与偏见》中主人公参加舞会时乘坐马车的路线,历史学家甚至借此可以勾勒出当地郡县、村庄的线路图,标出他们的往返时间。然而,她又是浪漫主义思潮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因此,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简·奥斯汀理性与浪漫的平衡时代,在这个时代,她所信仰和展示的婚姻观,既尊重女性的自由、罗曼蒂克的爱情观,又谨慎关注、理性看待婚姻的婚配方式。二、幸福婚姻的基础是爱情简·奥斯汀于1775年12月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一个还算体面的教区牧师家,没有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但是她天资聪慧,年龄很小就创作了很多部经典的爱情小说。她真正的情感经历是在她27岁时,被一位小她六岁的曼尼唐继承人哈里斯求婚,按世俗的眼光来看,绝对是出嫁的好机会,简·奥斯汀一开始同意了,后来经过深思熟虑,第二天还是回绝了,原因大概是她认为对那位男士缺乏心动的感觉。她也遇到过其他的追求者,比如根据乔恩·斯彭斯的传记改编的《成为简·奥斯汀》中记录她曾经与一位爱尔兰律师汤姆·勒弗罗伊谈恋爱,只可惜没有终成眷属,在其未婚的背后,有一部分是社会家庭原因,而更重要的则是她没有找到与之情投意合、完全匹配的知心爱人。而这位爱尔兰律师汤姆·勒弗罗伊在晚年向其侄子承认爱过简·奥斯汀,不过他说那种爱情只是“孩子气的爱情”。因此,这种经历反映在了简·奥斯汀的作品中,如《傲慢与偏见》中她写道“没有爱情千万别结婚”,她对于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予以肯定。爱情是人与人从相识到开始注意、彼此袒露心扉、表达感情逐渐发展而成的,它本身是一种社会建构,它不仅是私人的事情,而且也是人类在心灵和精神上参与的共同事务。人类学博士海伦·费舍尔在其演讲中说:“爱情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感情,这种带激素的感情也是最让人成瘾的东西,我的结论是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寻求配对的冲动!爱情让您同时只对一个人产生配对的冲动,并且有节制限度地利用它,开始与她/他恋爱。”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便是如此,伊丽莎白开始以为达西是傲慢、冷酷的富二代,尽管达西对她暗生情愫,却生性腼腆不善表达,表现出了不知所措。由于误解,伊丽莎白逐渐疏远了达西,而达西对于伊丽莎白的感情却更加执着,他不顾伊丽莎白的误解,只身前往向伊丽莎白表白心意。但是由于威克姆的谎言,对于达西的表白伊丽莎白不放在心上,而达西对她用情至深,不惜抛弃自己的面子、傲慢、冷酷,又一次鼓起勇气重新表白。伊丽莎白终于被打动,才发现一直恶意中伤达西的却是威克姆,自己对于达西的大度宽容产生了爱慕,之后自己的妹妹丽迪亚夫妇由于挥霍无度、欠人钱款、生活窘迫,达西得知情况之后,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还清了欠款。这一事件,促使伊丽莎白明白了达西对自己的情感,也杨 娜(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摘要: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几对年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诠释了幸福的婚姻是以感性的爱情为基础,与理性的各种条件达成平衡的结果。关键词: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080-02—— — 解读《傲慢与偏见》80 - -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018 年 11 月第 47 期Nov. 2018NO.47An Analysis on Jane Austin"s View of Marriage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YANG Na(Hetao College,Bayannur,Inner Mongolia 015000,China)Abstract: Pride and Prejudice is one of Jane Austin"s masterpieces,which describes four couples" love storiesexquisitely from feminine angle.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happy marriage should be based on sense and sensibilitybalanecdly.Key words:Jane Austin;Pride and Prejudice;view of marriage促使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更深的情感,两人就这样在相处中,日久生情逐渐坠入爱河,最终,双方幸福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三、理性的婚姻1.幸福的婚姻要有物质基础。简·奥斯汀为了阐述幸福婚姻要有物质基础这一观点,在《傲慢与偏见》的开头这样写道: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一位太太,这已经是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文中,每一对情侣间最现实的问题便是金钱,在提到宾格利和达西先生的出场时,无论是地位还是家境上都要比威克姆和柯林斯要优越得多。从他们各自的婚姻生活来看,宾格利和达西先生不为“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而困扰,与各自的伴侣生活相对幸福。而柯林斯,因为是牧师相对有稳定的收入,为了结婚要找位太太来继承庄园和财产,恰巧碰到了夏绿特,她也希望通过婚姻可以为家庭带来经济利益,两人之间没有相爱的过程经历,一拍即合组建了家庭。作者对于这一对伴侣婚后的生活没有过多描述,持观望态度。另外,威克姆的婚姻是最脆弱和不幸的,他们因一时的冲动而结婚,当激情退去,两人面对了现实的生活,由于经济原因,生活入不敷出,相当窘迫,导致两人的婚姻支离破碎,岌岌可危。2.幸福的婚姻要靠理智的头脑和智慧。理性的幸福,是一种幸福的折中,是极端之间一个完美的趋于平衡的中间点,它既不是一味地追求激情、相互吸引的鲁莽爱情,又不是对照模板按需索取的现实爱情。这种完美平衡不是某种静止的状态,或是对立面一种不冷不热的平均状态,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他们运用理智的头脑和智慧相互激励,抛弃自己的片面观点而获得的,它们是那种能够给爱情增加真正权重和重要性的努力和奋斗。在《傲慢与偏见》中,丽迪亚注重个人享乐,性格开放,择偶的标准就是男人是否有好看的外表,当威克姆出现后,立即被其外表所吸引,不顾一切地与他私奔,没有用理智的头脑和智慧去分析、磨合彼此之间的爱情,鲁莽得直接结婚,直至婚后才发现威克姆生性放浪、挥霍无度,因此他们两人的婚姻不是幸福的。相反,在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他们两人的性格存在差异,造成了刚开始伊丽莎白误以为生性羞涩、相貌俊朗的达西是一位傲慢冷漠的家财万贯的继承者,反而被外表潇洒、能言善语的威克姆所吸引。而达西却为伊丽莎白的“漂亮眼睛”所着迷,直到第一次向她求婚,伊丽莎白的斥责和拒绝才使他在震惊中醒悟,他重新开始审视自己,也开始拥有了对她真正的理性的关心,认识到伊丽莎白不会自动成为他的囊中之物,他必须放下自己的骄傲和自满,来达到她的要求。与此同时,伊丽莎白也进入了理性思维中,她在达西的表白之后,理智让她重新判断达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摒弃自己的偏见与武断,她应用了自己的智慧和理智,渐渐分析出威克姆的虚伪本质,而达西才是真正对她好的人,与达西的爱情婚姻生活才逐渐展开。四、对现实生活的启示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快速发展,而如何正确处理关于社会婚恋中的新现象仍然会是我们的重要议题。在2005年,英国BBC4台在读者中评选对女性爱情婚姻观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位列第一。那么我们不妨以《傲慢与偏见》为蓝本来解释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热点现象,如“闪婚”、 “裸婚”、“闪离”等,在文中就可以找到类似的情景,例如威克姆和丽迪亚的爱情婚姻,就是为了一时的激情就步入婚姻,最后却导致了悲惨的婚姻结局,对于现代社会这些类似的婚恋现象,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故事中吸取教训,不能一味地感情用事,要用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对于现代社会中一些青年男女的结婚目标非得是“高富帅”和“白富美”,在《傲慢与偏见》中就与夏绿特的故事相似。夏绿特的爱情就是以物质条件为主,她选择与柯林斯结婚,就是因为他有看起来体面的工作和继承的财产,但是他们的婚姻生活没有爱情的因素,所以也是岌岌可危、没有幸福可言的,正如夏绿特说:

 “只要不想起柯林斯先生,整个房子似乎非常舒适宜人。”所以,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是我们不能相信错误的爱情观,要认认真真地对待爱情,理智地处理问题,善于经营感情。也不能被浪漫的爱情冲昏了头,稳定长久的婚姻生活,是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不能本末倒置,把“高富帅”和“白富美”的“富”作为首要条件,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也不会长久幸福。参考文献:[1]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译林出版社,2000.[2]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3]詹姆斯·爱德华,奥斯汀-利.简·奥斯汀传[M].研究出版社,2016.[4]吴鹏. 《傲慢与偏见》对英国女性影响巨大[J].东方早报,2005,(01).[5]刘念兹.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6]余荣妹.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与戏剧性[J].时代文学,2009,(6).81 - -

篇四:婚姻观社会评论

《傲慢与偏见》 中的社会等级观念及对婚姻观念的影响

  摘要:

 本文分析了 小说《傲慢与偏见》 中的社会等级观念及对婚姻观念的影响。

 认为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清晰的等级意识, 对自己和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有明确的认识, 并对社会等级持不同的态度; 而不同的等级观念又对婚姻观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社会等级观念 婚姻观念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所著的《傲慢与偏见》 是一部传世名作。

 它以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为题材, 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 共描写了四起婚姻, 背景是简?奥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在这部作品中, 奥斯丁批评了 英国上层阶级的自恃与偏见。

 她既辛辣地讽刺那些势利的上流人物, 也同样对下层人物的粗俗无礼持鲜明的否定态度。

 作品中的英国, 是一个保守、 缺少灵活性, 而存在严明的等级观念的社会。

 这种普遍性的等级观念也对婚姻观念产生了 实质性的影响。

 本文拟分析《傲慢与偏见》 中的等级观念, 并试图阐明它对婚姻观念的影响。

  一、 社会等级观念

 作为一部女性作家写的女性小说, 《傲慢与偏见》 体现了 女性意识,也折射了 各种不同的婚姻观。

 除了深刻的内涵, 小说的语言也很有特色,风趣幽默、 笔锋犀利, 常常成为研究的对象。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有明确的社会等级意识。

 尽管社会等级是个看不

 见摸不着的东西, 但它绝不是虚无缥缈的, 而是实实在在地在那里的, 小说中的人物能切切实实地意识到它的存在。

 不管人物角色身处哪个社会阶层, 也不管他们对自己的社会阶层有何看法, 他们都很清楚, 在他们的社会里, 人是分三六九等的。

 他们对社会等级非常敏感, 人的品性道德他们可以一无所知甚至不屑于去了 解, 但他所处的社会阶层他们却一定清楚。他们用阶层的眼光去打量别人, 也自觉不自觉地拿社会等级的尺度来衡量自己。

 他们的衣着打扮、 言行举止无不处处遵循并表露出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等级的强烈意识。

  上流社会的等级意识可由贵族凯瑟琳夫人来代表。

 她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 她不希望来罗新斯庄园做客的伊丽莎白和柯林斯夫人等穿着华丽,因为“只有她自己和她的女儿才适合这样打扮”,“她喜欢大家都注意身份上的差异”。

 她虽然邀请伊丽莎白和威廉爵士等教区牧师家的客人来庄园做客, 却完全是出于平日里实在闲得无聊, 想找人说说话, 顺便满足一下在下等人面前炫耀自己优越出身的虚荣心。

 所以, “她的神态并不是很客气, 接待客人的态度也不能使对方忘却自己的低微身份。”“一说起话来,总是带着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 表明了 她的自命不凡。” 而等自己的两个外甥一来, 她就不大请牧师宅子里的一帮人来做客了, 即使请了也不大搭理他们, 只顾着跟自己的两个侄子说话。

 为了表示自己的慷慨大方, 她“欢迎” 柯林斯夫人到罗新斯庄园来练琴, 却也仅仅是安排她使用佣人的钢琴,并且指明在下人的房间里她不会妨碍主人什么事。

 她那毫无才貌可言的女儿也像她一般傲慢, 就算偶尔在牧师宅子前停下马车说几句话, 也不肯屈尊俯就下车来拜访一下。

 对于这一大帮粗俗的下等人造访罗新斯庄园, 她

 更是理都不理。

 因此, 当伊丽莎白和玛利亚离开肯特郡前到凯瑟琳夫人府上辞行, 德布尔小姐居然肯纡尊降贵向他们行了个屈膝礼, 伸出手来跟她俩握别, 伊丽莎白颇感意外, 简直受宠若惊。

  趋炎附势的柯林斯先生把小说中的等级观念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

 他自己出身卑微, 没什么可倚仗的资本, 就攀附上了 高贵的凯瑟琳夫人, 在她面前时时处处溜须拍马, 极尽谄媚逢迎之能事。

 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跟自己同等地位的人, 对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物却百般奉承巴结, 即使是受到冷落自取其辱也甘之如饴。

 所以, 当他在内瑟菲尔德的舞会上偶然得知达西先生与凯瑟琳夫人的近亲关系后, 就一心要去问候他。

 虽然他完全是多此一举, 并且照当时的礼数他应该有人引见, 或者是由地位较高的达西先生来找她, 他还是不顾伊丽莎白的极力反对, 巴巴地跑去问候达西。

 而达西对此并不领情, 态度冷漠傲慢, 可是柯林斯先生仍然感到很满意。

 他对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极为看重, 对罗新斯庄园的奢华津津乐道艳羡不已。

 凯瑟琳夫人始终对他居高临下傲慢以对, 他却并不认为有何不妥, 反而非常配合地竭力低声下气、 点头哈腰地逢迎, 生怕凯瑟琳夫人看不出自己有多么谦卑。

 他好心奉劝伊丽莎白最好把自己打扮得卑下一点, 好讨凯瑟琳夫人开心。

 柯林斯先生如此趋炎附势, 恰恰是他对自己身份地位不满所致。

 他既不满自己的社会等级, 也瞧不起同在这个社会等级上的其他人。他尽管曾向伊丽莎白求婚, 却藐视她那点可怜的财产。

 在权贵面前他点头哈腰谦卑谄媚, 而对同处一个社会等级的伊丽莎白, 他却表现得傲慢自恃,优越感十足。

 柯林斯先生是个既自负又自卑的势利小人, 是小说体现社会等级意识的极端角色。

 作品中的其他大小人物也无不表现出社会等级意识。

 达西太看重自己高贵的出身, 只肯跟自己阶层的人来往, 不屑于结识梅里顿的那群下里巴人, 也不屑于跟那帮低贱的小女子跳舞。

 卢卡斯爵士做买卖发了点财得了个爵士的称号, 就把这荣誉看得过重, 心里便讨厌做买卖了, 也讨厌住在小集镇上。

 于是放弃买卖离开了小镇, 成天“乐滋滋地寻思自己的显赫地位”。

 他还觉得女儿有凯瑟琳夫人这个邻居“难能可贵”。

 宾利姐妹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家族, 又爱结交有地位的人, 因而在各方面自视甚高, 瞧不起别人。

 她们尤其鄙视贝内特小姐那些低贱的亲戚, 瞧不起她当律师的姨父和经商的舅舅, 对她们兄弟和她们自 己的财产全是靠做生意赚来的这件事, 她们则在脑海里选择性地屏蔽掉。

 就连聪明理智的夏洛特, 也认为出身高是傲慢的资本。

  小说中有些人物甚至以社会等级为依据来评判人的品性道德。

 宾利小姐评论威克姆时说:

 “他是老达西先生的管家老威克姆的儿子。

 ……就凭着他那个出身, 你也不能指望他会干出什么好事来。” 而伊丽莎白则对以出身 判断品行的标准很不认可, 她并不认为出身 高贵的人品行就一定高贵, 出身卑微的人品行就一定恶劣。

 所以她反驳宾利小姐, 人的过错和人的出身是两回事。

 而第一次到罗新斯庄园做客时, 尽管玛利亚和威廉爵士惶恐不安难以镇定自若, 伊丽莎白却毫不畏缩, 因为“她没听说凯瑟琳夫人在德才上有什么出类拔萃、 令人敬畏的地方, 光凭着有钱有势, 还不至于叫她见了 就惊慌失措。” 伊丽莎白尽管对自己所处的中产阶级中普遍具有的粗俗和无知非常 厌恶, 却并不在阶级和品 性道德之间 划等号。

  总而言之, 小说中的人物无不具有强烈的社会等级意识, 而这种等级意识

 也左右他们各方面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年轻人的婚恋问题。

  二、 等级观念对婚姻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 所描写的时代, 婚姻受到无处不在的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

 年轻人婚恋不只考虑感情因素, 还要考虑对方的出身和地位, 有时对身份地位的考量甚至会完全取代感情因素。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达西和凯瑟琳夫人。

  达西从一开始就毫不掩饰自己计较门楣低贱的问题。

 对贝内特家那些漂亮的女儿, 他认为她们“有这么多低贱的亲戚, 要嫁给有地位的男人,机会就大大减少了 。” 而他自己的爱情也深受门楣高低的困扰。

 起初达西对小中产阶级出身的伊丽莎白很不屑, 但伊丽莎白的个人魅力慢慢吸引了他, 他不由自主地爱上了伊丽莎白。

 然而他始终不忘自己高贵的地位, 不愿和低自己一等的人家结亲, 因而极力压制对伊丽莎白的爱情, 情愿忍受单相思的折磨。

 当炽热的感情再也压制不住了, 他不得不向伊丽莎白求婚时, 他也放不下身段, 除了倾诉爱情, 还不忘细数这桩婚事的种种弊端。他既爱伊丽莎白, 又觉得伊丽莎白出身低微, 他自己是降格以求。

 他傲慢地指出伊丽莎白娘家不够体面, 她那些亲戚“微贱”, 社会地位远远不如他。

 虽然后来求婚被拒, 他也遭到伊丽莎白不留情面的谴责, 最终经历了痛苦而脱胎换骨的转变, 但达西无疑是作品用来表现等级观念对婚姻影响的重要人物。

  另一个人物凯瑟琳夫人对婚姻等级观念的揭露更露骨。

 她在阻止伊丽莎白和达西结合时这样说:

 “我女儿和我外甥是天生的一对。

 他们的母亲

 出身于同一贵族世家。

 他们的父亲家虽然没有爵位, 可都是很有地位的名门世家。

 他们两家都有巨额资产。

 ……你这个小妮子, 一无门第, 二无贵亲, 三无财产……你要是有点自知之明, 就不会想要背弃自己的出身。”提到伊丽莎白那不争气的妹妹和妹夫时, 她说:

 “这样一个臭丫 头, 也配做我外甥的小姨子吗? 她的丈夫是他先父管家的儿子, 也配做他的连襟吗? ……彭伯利的祖荫能给人这样糟蹋吗? ” 她指责伊丽莎白以低贱的身份跟达西攀亲是“不讲体统”、“不知廉耻”, 这样的联姻是“一桩耻辱”,而达西一旦跟她结了 婚, “大家都要看不起他”, 天下人都要耻笑他。

 上层社会在婚姻问题上对等级的看重, 通过凯瑟琳夫人的一席话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也有些人物并非没有对家境出身的考虑, 但反对把门楣高低作为评判一门婚事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

 伊丽莎白认为就因为自己等级地位低就不能和达西结婚的观点“荒唐可笑, 不值一驳”, 而简则表示“没有爱情可不能结婚”。

 贝内特先生也生怕女儿仅仅因为达西有钱就跟他结婚。

 他不愿女儿嫁个与她不“相配” 的人。

 他所谓的不相配, 不是指门第, 而是指品质智力等方面, 跟凯瑟琳夫人对婚姻是否相配的标准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

  三、 结语

 《傲慢与偏见》 描绘了一个等级严明的社会, 这个社会里的人物不论身处哪个等级都具有清晰的等级意识, 这种等级意识也影响了 他们在婚恋问题上的态度。

 作品中的多数人以门第高低作为择偶的主要标准, 也有一些人虽有对门第的考虑, 却并不让等级观念左右自己的婚姻。

 语

 参考文献

 [1] 黄静.《傲慢与偏见》 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 兰州大学学报,

 2002(6)

 .

  [2] 吴卫华. 试析《傲慢与偏见》 的女性写作立场[J]. 外国文学研究,2000(3)

 .

  [3] 于丽锦.《傲慢与偏见》 中婚姻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J]. 小说评论,2010(2)

 .

  [4] 张留梅. 婚姻与幸福[J]. 语文建设, 2013(1)

 .

  [5] 纪晓斌, 申迎丽. 对话翻译与小说人物形象的再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5)

 .

篇五:婚姻观社会评论

21 年第 4 期第 21 卷(总第 100 期)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OFHUAINANVOCATIONAL & TECHNICALCOLLEGENO. 4 , 2021VOL. 21 , SerialNo. 100

推荐访问:婚姻观社会评论 社会 评论 婚姻观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