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经费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4篇

时间:2022-11-14 15:05:07 浏览量:

公安经费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4篇公安经费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00年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4月第2期JOURNALOFJIANGXIPUBLICSECURITYCOLLEGE总第58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安经费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4篇,供大家参考。

公安经费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4篇

篇一:公安经费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00年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年 4 月第 2期 JOU RNAL OF JIANGXI PUBLIC SECU RIT Y COLLEGE 总第 58 期收稿日期 :1999 -11-17我国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思路陈曙光提 要 文章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在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警力机制、经费保障 、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弊端 ,剖析了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在“有利于理顺关系 ,有利于警力合理配置 , 有利于落实责任制 ,有利于增强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原则下 ,针对性地对公安体制、运行机制 、警务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 。关键词 公安机关管理体制 弊端 改革思路作 者 江西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治安系讲师(330043)公安机关管理体制 ,是指公安系统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称。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级公安机关的管理机构如何设立;二是各级公安机关的相互关系如何确立;三是体制存在的问题 , 探求公安工作协调发展的对策, 是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笔者就这一课题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 并发表如下看法, 供有关领导和学者深入研究时参考。当前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体制本身、运行机制 、警力配置 、经费保障、激励机制等几个主要方面。具体表现在:1.“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存在问题 , 实践中往往是“条条”的功能弱化 ,“块块”的权力过大 ,关系不顺 。执法中地方政府干预过多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使当地公安机关无所适从。我国政府机关过去和现在一直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 , 地方公安机关是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 对下只有业务指导权, 没有直线指挥权 , 人权、财权 、公安工作的决策权均由所在地地方党委和政府掌管。而公安机关不仅具有行政性质 , 还具有执法和军事性质, 不同于政府机关的其他部门, 因此 ,采用其他部门相同的领导体制, 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 ,地方公安机关不掌握人事权, 不仅市县等操作层公安领导干部往往被派外行人员充任, 一些不适合做公安工作的人也被招收、调进公安机关 , 各地公安人员遵纪执法的要求及对违法违纪的惩处标准的掌握也不可能一致 ,难免出现畸轻畸重现象 ,严重影响“从严治警”方针的贯彻执行 。又如,地方公安机关不掌握财权 , 公安工作要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 特别是一些县公安局 , 不仅民警住房困难无法解决, 公费医疗没有保证 ,甚至连出差费也拿不出来,出现了“破案难 、追捕更难”的现象 。办案中涉及“当权的” 、“管钱的”及其亲友, 公安部门难免受到种种牵制而有所顾忌 。再如,地方公安工作的决策权由当地党政机关掌握 ,则难免出现区 、乡、镇、街道领导者命令民警参与计划生育 、催交公

 ·48·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年粮、拆迁房屋 、管理集市等非公安职能的活动, 造成警民关系紧张 ,并影响公安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2.公安机关运行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内部分工过细, 造成机构臃肿、 重叠、 警种过多过杂, 相互交叉, 工作不协调,互相推诿扯皮,政出多门, 效率低下 ,极大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公安机关是国家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力量, 其工作效率的高低 , 事关整个管理和执法的成败 。由于现行市 、地、县公安机关的内部机构是根据传统方式按专业设置的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需要, 基层公安机关的职权范围在逐步扩大, 新建机构日益增多, 业务分工愈细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 ,极易出现块与块 、条与条、以及条与块之间的不协调 、不配合, 制约了一些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 ,行政管理上“真空”日趋突出, 执法上造成新的打击不力 。有的甚至导致整个公安机关低效运转 ,如在业务指导上, 一些业务部门互相封锁 、互不通气、时常出现政出多门的现象, 使分(县)局 、派出所感到无所适从, 穷于应付 ,效率自然无从谈起 。另外 ,专业分工过细, 极易导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推诿 。导致单能型警员越来越多, 管治安的不知刑事措施,甚至有的身在同一科室,因分工不同而不知他人的工作 ,警员素质相对低下 。再加上警种分割 ,职能互相交叉 、重叠, 导致重复劳动, 窝工误效 。如街面道路上,交警定岗执勤 ,治安巡逻队昼夜巡视 , 武警巡逻, 各司其职 , 似乎顺理成章 , 交警管路不管治安, 治安巡逻只管治安不管交通是否阻塞 ,影响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3.警力配置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基层警力明显不足 , 特别是派出所 、刑侦、治安警力不足而机关庞大, 人员偏多, 呈现大机关、小基层的“倒金字塔”状况 。领导机关庙多僧多 ,地以上公安机关都是 20多个处 、科, 而且处内又设处, 局内又设局, 导致效率低下和警力的严重浪费 。而基层则警力严重不足 ,与所担负的繁重任务严重不相适应。在许多地方, 若只论基层警力 , 还达不到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五, 基层警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公安机关整体效能提高的严重障碍 。基层所负担的除正常的业务工作以外 ,还需要承担每年的中心工作 。而这些中心工作实际上是连年不断的, 一般要包括春节安全保卫工作 , 春季稳定工作 , 夏季社会治安整顿、国庆节安全保卫 、冬季严打行动等等。基层民警长年累月超负荷工作 , 没有时间组织学习, 而工作也是顾此失彼 ,被动应付。虽终日劳累 ,但事倍功半 。4.经费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办案经费不足 , 一方面影响了公安机关基层建设 , 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警令不通,队伍涣散, 战斗力下降的不良倾向。据有关调查资料反映, 现实中的公安经费保障情况不容乐观, 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 ,尽管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作出很大努力,可公安经费的保障水平并不高 。通过综合分析 ,这些地区财政部门每年核拨公安机关的经费仅占全年实际支出的 70%左右 , 有的甚至只达到50%。对于经费不足部门, 公安机关特别是县以下公安机关只能在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允许下,通过罚没返还 、社会集资 、行政性收费 、行政性摊派等非财政渠道自行解决 。由于公安经费保障困难 ,一方面影响公安机关基层建设 ,有的地方派出所因经费紧张取消电话, 回到战争年代的通讯方式, 有情况报告, 请人带信 。有一县级市公安机关因拖欠邮电费较多,该市邮电局停掉市公安局电话达两个月之久 , 许多基层单位用车更属奢望, 如此等等。由于经费紧张 , 极易造成公安机关内部管理松懈 , 各自为政, 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影响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 超越警务工作范围 ,偏离执法的严肃性 、公正性, 长此以往势必造成警令不通 ,队伍涣散, 战斗力下降的不良倾向 。1997年山西境内 309 国道交警对往来车辆乱拦乱罚 ,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其

 第 2期 · 49· 陈曙光:我国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的思路深层原因之一就是财政部门对公安经费预算实行以罚代拨 。5.公安机关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 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的制度和方法,影响了公安队伍的整合力 、向心力的提高 。旧的队伍管理体制未能充分分辨人的价值大小和才智高低 。人有智力高低、能力大小之别,先进与后进之分,也必然的表现在其自身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也有大小和多少区别 。而旧的队伍管理体制恰恰在这方面不好区分 。在队伍管理上程度不同的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单位或部门在干部任用决策上领导划圈 , 内部议定, 范围上视野狭窄 , 近亲繁殖, 矮子里面拨将军, 条件上的不凭政绩凭感情, 不凭实绩凭关系 , 不凭德才凭文凭, 论资排辈, 平衡照顾, 求全责备, 求稳怕乱;程序上的神秘化, 制度上的终身制 、铁交椅、太平官;结果上的四平八稳, 不思进取, 碌碌无为等靠要,其恶果是把干警排除在干部任用决策之外, 把一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拒之于提拨任用大门之外。在评选先进、表彰奖励上不论贡献大小 ,先进与落后 ,搞平均主义、人人有份 ,领导点名, 轮流坐庄 。不干事的, 人缘好的受照顾 ,能干事 、会干事, 有棱角的受冷落、遭嫉妒 ,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效应。同时现行的工资、福利制度 、警衔制度仍基本沿用了计划经费时期的传统做法 。从理论上讲, 是建立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之上, 从形式上看 , 似乎公平合理, 但从本质看现行的工资福利 、警衔制度是按资历和参加工作的时间长短来作为依据, 而不是按岗位 、按能力、按贡献大小来确定的, 形成工资、警衔制度上的“倒挂失衡”现象 :能力强、贡献大的低工资、低警衔 , 能力弱、贡献小的高工资 、高警衔;下级比上级的工资 、警衔高,不带长的比带长的工资、警衔高 。客观上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干与不干一个样 , 挫伤了干警的积极性 、创造性 , 使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 ,贤良俊士无用武之地, 进而造成了整个干警队伍的惰性。针对上述公安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 , 我们认为应该按照“有利于理顺关系 ;有利于警力合理配置 ;有利于落实责任制;有利于增强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 “四个有利于” 的原则,在公安体制、运行机制、警务模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具体来说 :1.建立由中央到地方明确的管理体制, 即“条块双重领导, 以条为主” , 省以上维持“条块”关系, 省以下以条条领导为主的公安管理体制 。为了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 从根本上避免公安机关凌驾于党和政之上等现象, 公安部仍应作为国务院的职能部门, 公安部与地方公安机关仍维持目前的“条块”关系,即基本上只负责公安业务指导。但我国是一个有十二亿多人口的大国, 一个省的人口往往比英、法那样的欧洲大国的人口还要多 , 因此地方公安机关不一定要与公安部采取完全相同的领导体制。公安部与地方公安机关处于不同层次 ,因此 ,职能作用不完全相同。公安部的主要职能是掌握全国社会治安的发展动向, 研究制定全国公安工作的战略 、策略、法规等, 进行宏观指导 , 因此维持现行的领导体制就可以;而地方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能是对本地区社会治安进行宏观控制和微观操作, 因此有必要建立怎样相对独立的指挥系统, 才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提高战斗力呢?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地方公安机关的宏观控制层对下宜实行条块双重领导 ,以条为主”, 微观操作层对下应实行垂直领导。也就是说在省、市政府的职能部门 ,对地、市、县公安机关实行直接领导;地、市 、县公安机关既是上级公安机关的下属单位 ,又是所在地政府的职能部门,但人权、财权和公安工作的决策权, 主要由上一级公安机关控制 ,所在地党委和政府必须协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相对独立的指挥系统,提高战斗力 。2.精简机构 ,裁减机关人员 ,撤并一部分机构 ,建立一套科学 、统一 、高效的机构 。

 ·50·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年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应本着理顺内部机构设置, 充分发挥现有警力最大功能的原则, 精简上层, 充实基层。目前 ,要大力精简中上层管理机构人员 。市局、分局、县局和支队、处室都要合并职能相近、交叉的机构 ,同时定编定岗。按照市局少而精 ,分局少而强, 基层所队多而实的原则, 要求机关干警一人担负目前二至三人的岗位职责 。力争通过下放权力和合并机构 ,使机关干警减力四分之一左右;使有限的警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同时 ,要采取设级别侦察员 、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措施, 妥善地解决基层公安机关由于人员多, 领导职位少而存在的严重压职压级现象 , 提高广大干警的政治生活待遇 。为了避免在机构的数量 、级别甚至称谓上的“炒作风” ,应当尽快制定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规定 ,使各级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有章可循 。3.进行合理的警力资源配置。警力资源配置 ,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 。当前警力配置的途径和方法可从以下的几点进行 。①优先配置公安机关的智囊 ,指挥部门警力。这是公安机关的司令部, 应将公安机关最优秀的警察配置到这些部门 。②合理调配专门业务部门警力。专门业务部门是公安机关专门业务研究和作战单位 ,在警力配置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调配。③充足的配置公安机关基层警力 。要充实基层公安机关警力时 ,一要注意分清事权 。要警惕上级公安机关把警力充分实给基层的同时, 把本该上级公安机关的事权交给基层 , 加大基层工作量的情形 ;二要注意民警质量。要注意上级公安机关把一些能力差、能力弱的干部甩给基层公安机关 ,只充实警力数量 ,不顾警力质量的现象;三要注意结构合理 。基层公安机关警力 ,特别是派出所警力的配置过程中 , 一定要使各方面人才合理配置, 防止单一的警力配置结构 , 以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基层单位的综合作战力。4.公安经费应由省统一划拨,中央补贴不足部分。根据公安工作的特点以及目前国家现行的财政体制, 公安经费应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 ,即各级公安机关公安经费, 应由同级财政来提供 ,这是公安经费保障的最基本框架 。但对于直接关系到全局, 关系到国家政权巩固 ,建设大事的经费 ,应由国家财政预算统一安排解决 , 对于由公安部或当地公安厅(局)委托地方基层公安机关办理的工作任务, 应由中央财政或省(市)财政对地方基层公安机关给予专项经费补贴;对于特困地区的公安工作, 上级财政部门也应适当给予专项经费补贴。从而逐步形成中央 、省(市)对下级公安经费实行统一管理或部分统一管理 ,使公安经费的保障纳入制度化 、规范化的轨道。这种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 , 不仅能够切实加强公安经费整体的保障力度, 同时也促使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特别是能增强中央和省(市)一级公安机关的宏观调控能力 ,使公安事业得以顺利发展。(责任编辑:章 剑)

篇二:公安经费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要]公安文化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软实力具有价值导向、思想凝聚、精神激励和行为约束等功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着力打造现代警务运行机制,推进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和建设法制公安,应充分发挥公安文化的助推作用,坚持文化育警、文化励警、文化律警、文化悦警和文化强警,为公安工作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关键词]公安文化;助推;公安改革[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38(2016)02-0067-04收稿日期:2015-11-16网络出版: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5.1333.D.20160405.0940.028.html作者简介:张海龙(1992-),男,湖北襄阳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4 级公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安全理论及公安思想政治与公安文化研究。朱 玫(1957-),女,江苏常州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部教授,全国公安文联公安文化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公安文化及汉语言文学研究。公安文化助推公安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张海龙,朱 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广西警官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Police Academy2016 年第 29 卷第 2 期2016 Vol.29 No.2一、公安文化的功能文化是民族延续的血脉,是族群传承的载体。从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的讲话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都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有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公安文化是公安民警特有的思想、精神、行为、气质、品格的总和,反映着公安民警特有的品质形象和文化积淀,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它能够帮助公安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提高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并推动公安队伍的职业化发展。(一)价值导向功能公安文化具有其特定的价值属性和思想内涵。它能够引导公安民警去追寻正确的行为目标和价值取向,从而符合公安组织的规范。公安文化能够在公安组织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公安民警在比较认知中能够选择最合适、最恰当,最正确的理想信念,确保公安队伍能够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公安工作中,确保公安民警“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本色,使其真正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捍卫者、 “三个代表”的坚定拥护者、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实践者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促进者。(二)思想凝聚功能思想凝聚功能,是指公安文化对公安民警的黏合、凝聚和团结作用。公安文化通过积淀共同的理想、信念、愿景和追求,培育公安民警的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相互合作能力,并最终形成对公安组织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1] 。通过公安文化的感染熏陶,公安民警会对自己的组织进行正确的研判,形成对公安队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并自觉向组织靠拢,维护组织形象,积极参与组织任务,在公安队伍中发挥各自的潜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公安文化能够使公安民警在公安队伍中找到自己的职业荣誉感,使领导和下属之间能够患难与共、共担责任,同事之间能够彼此理解、共享喜悦。公安文化能够使公安民警在组织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最终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境界。(三)精神激励功能公安文化能够调整公安民警的精神状态,激发公安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引导公安管理者尊重民警、信任民警和关心民警,在公安队伍中确保公安民警的基本权利能够得到保障和实现 [2] 。让公安民警在公安队伍中感知到自我的被尊重、被67

 公安文化助推公安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张海龙,等重视、被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公安文化的精神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感染和内部熏陶两个方面。外部感染主要指通过外部的警察职业荣誉仪式体现出来,例如入警宣誓、表彰嘉奖、警衔授予晋升等等;内部熏陶则是通过价值观念弘扬和思想意识传播,使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理念植根到每个民警的大脑深处。最终形成对队伍的忠诚,对职业的信仰、对组织的认同,以此激发强大的精神动力,并形成持久的动机驱动力和行为执行力 ① 。(四)行为约束功能行为约束功能是指公安民警在公安文化的熏陶、引导下,能够保持与组织思想意识形态相一致的观念,并自觉摒弃不合组织的观念,进一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进行执法工作,公安民警必须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一方面,这需要从法律法规、制度规章和纪律规范等层面把握,从外部制约民警的思想行为;另一方面,公安文化的培育会使民警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通过公安文化的传播,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培育文化精神,进行文化舆论监督,使公安民警能够把好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于心,不断调节、控制和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二、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部署公安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② 和相关改革方案经历了出台、审议、表决通过等一系列的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公安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公安队伍的关心厚爱。这次公安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部署,共有四个方面的总体目标、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一百多项改革措施,不仅赋予了公安工作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破解公安工作发展中的难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 。这次公安改革的重大部署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着力打造现代警务运行机制着力打造现代警务运行机制,是为了提高社会治安治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公安队伍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主要力量,必须要积极地适应社会治安的新形势、新特点,完善治理方式,创新治理模式,提高治理能力。这次公安改革从完善治安治理防控机制、健全情报主导警务机制、完善国际警务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社会治安治理水平。通过现代的警务管理模式、现代的治安防控体系和现代的社会治理机制来推动社会的综合化治理,从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提升的重要保证。(二)着力推进公安行政管理改革着力推进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是为了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公安的行政管理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2014 年,公安部相继出台了 18 项车检改革措施和 16 项便民利民措施,受到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公安机关也一直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管理工作,创新服务管理模式,为了能更好地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研究并推出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这次的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方面,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再到完善交通管理制度改革等,每一个层面都严格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所有的改革措施都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便民利民惠民的实质性措施。实践证明,在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方面,只要采取一点改进措施,就能惠及上亿的群众,公安行政管理改革迈进一小步,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三)着力建设法制公安着力建设法制公安,是为了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水平,提高公安队伍执法公信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完善司法权利运行机制的重要部署,建设法制公安也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补充。公安机关是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这次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提出了要规范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打造一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①张晓青.关于规范民警职业荣誉仪式的思考,载《公安政治工作》2015 年第 4 期,第 50-52 页。②《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 2014 年 12 月 30 日研究审议,2015 年 1 月 9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2 月 16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68

 广西警官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Police Academy2016 年第 29 卷第 2 期2016 Vol.29 No.2制体系相适应的公安队伍,公安队伍要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在当前,执法环境恶化,警察执法权威受到挑战,面对这些公安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次改革也提出了完善执法办案制度、完善司法衔接制度、完善执法责任制度等多方面的具体措施。所有的这些改革措施都是为了公安执法能够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使公安工作的开展能够依法进行,从而为建设法制公安、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公安文化助推公安改革公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取得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素质,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大批带有顶层设计的综合改革方案,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也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一时间,公安改革风起云涌,成为了引领公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时期,如何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提高公安机关的文化“软实力”,做好公安文化与公安改革的良性互动,不断助推公安改革全面深化发展是公安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公安文化对公安改革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文化育警,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也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没有这个保证,改革就无法深入,公安工作就会偏离方向。而文化的功能就是培育人、教育人、感化人。文化育警,就是要利用蕴含了先进思想的公安文化以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标准规范,来关心民警、尊重民警和发展民警,引导广大公安民警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政绩观,并形成强烈的文化舆论氛围,培育公安民警忠诚的职业信仰,铸就公安民警的忠诚警魂,确保公安民警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忠诚本色。换言之,就是要用公安文化的教育、养成功能,使忠诚理念和公安精神成为公安民警的共同信仰,并植根到每一个公安民警的内心深处,确保公安队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公安改革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二)坚持文化励警,激发公安改革内部活力文化励警就是要发挥公安文化的激励功能,建立公安文化动力激励机制,不断地激励公安队伍,激发公安改革的活力。激励机制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是精神激励,另一方面是物质激励。精神激励通过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形式表现出来,物质激励则通过从优待警、经费保障等途径表现出来。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遵循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确保民警的投入和回报能够形成对等关系。任何改革都需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和上下求索的创新精神,公安改革也是如此,它需要公安队伍内部的创新活力和改革动力,而公安文化就正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通过文化励警,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双管齐下,不断驱动公安队伍内部的改革动力,激励公安民警的创新意识,推动公安改革高速高效进行。这次改革提出的增强人民警察自身职业荣誉感,完善人民警察职业待遇制度和贯彻落实人民警察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都是基于文化励警的功能提出来的。通过文化励警,提高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既增强了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又激发了公安改革的内部活力。(三)坚持文化律警,做好公安改革纪律保证公安队伍的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文化律警就是要通过优秀的公安文化,营造出公安队伍的整体文化氛围,借助组织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社会舆论、风俗习惯以及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公安队伍的管理,约束民警的行为。通过先进的文化自律意识和强制性的制度规范,把公安队伍的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方面,通过优秀的公安文化培养民警的自律意识,利用公安文化的无形力量来约束、规范民警的言谈举止、执法态度、工作方式、纪律作风等。另一方面,要规范管理制度,通过公安队伍内部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来管理好公安民警。坚持从严治警,树立风清气正的警营文化氛围,建立客观公正、优劣有别的考核制度,从而完善监督机制,规范约束民警行为,做到高效科学管理。目前,公安改革快速推进,公安工作高速发展,公安事业不断提升,在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公安工作和公安改革变得日益复杂。优秀的公安文化能让民警在复杂的环境下经受住情与法、权与法、钱与法的考验,做好公安改革的纪律保证。(四)坚持文化悦警,营造公安改革的良好环境警营文化是公安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悦69

 [Abstract] As the soft power of police team construction, public security culture functions as value orientation,thinking agglomeration, spiritual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constraint.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reform ofpublic security, strive to develop the modern policing mechanism,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public securityadministration and construct the rule-by-law public security, efforts need to be mad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of public security culture, stick to culture-based education of police...

篇三:公安经费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机关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安管理体制就是指我国的公安机关为实现相关权利而设置的各种机构以及相应的组织领导制度。

 当前, 公安管理体制是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较为传统的模式,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 日益凸显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改革公安管理体制已是势在必行。

 针对公安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基于对公安机关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和其他多方面的了解, 笔者将从提升执法水平、 严把警员的引进录用制度、 合理分配警员的工作岗位、 灵活的管理和培养工作、 经费保障改革、 自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探讨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行性措施。

 一、 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公安机关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实行同级党政和上级业务部门双重领导“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 的管理体制。

 这一体制是党和国家根据建国初期的历史条件所制定的, 其基本精神是, 必须把公安工作置于党的直接领导和监督之下, 反对脱离党的领导, “独立王国”、“垂直领导” 的倾向。

 这种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落实地方党委政府作为社会治安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但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日显突出, 逐渐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和缺陷, 严重制约着公安机关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和国家法律的严格执行。

 几十年来, 党政机关实行的是单一的委任制, , 形成干部能上

 不能下, 能进不能出, 职务终身制, 干好干坏一个样等弊端。

 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人不思进取, 不谙业务, 不干实事等懒惰虚浮习气, 成为公安队伍建设的严重障碍。

 由于管理体制不理顺, 在执法、 经费保障、 警力配置、队伍建设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安工作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损害了警民关系。

  二、 解决策略

 中央政法委早在 1991 年就曾提出“要建立国家统一的警察体制”

 的设想。

 党的“十四大” 以来, 社会各界对“加快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大公安机关改革力度”

 的呼声越来越高。

 笔者基于对公安机关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和其他多方面的了解, 结合本人的长期思考, 就目前公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改革的基本思路谈谈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1. 加强公安队伍自身建设, 提升执法水平

 加强公安队伍自身建设, 应该在提升执法水平上下功夫。

 随着公安警务改革的深化, 提升执法质量、 打造全能警察, 对公安队伍建设提出了 新的要求。

 进一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 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 要战斗力的思想, 大力开展科技练兵活动, 加强科技建设、 科技应用、 科技队伍、 科技保障建设, 强化干警科技素质, 推动公安警务工作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进一步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 广辟选人用人渠道, 提升全体公安民警的知识结构, 形成“以点带面, 整体提升” 的强警格局。

  2. 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 重抓经费保障

 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 还应该在经费保障上进行改革。

 各县区级公安局的经费统一由省级财政保障, 作为一级预算单位, 独立设置账户, 直

 接对口省财政, 自主管理财务, 各市局对县区局财务管理行使监督权。

 这样有利于减少因地域之间经济条件不同而影响基层公安机关基础工作建设的差别, 使公安机关内部的各项建设得以均衡发展, 各种技术装备统筹配置, 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整体管理水平。

  3. 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自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改革, 还应该从自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入手。

 目前公安机关的警力、 警种布置不合理, 把相当多的一部分警力配置在机关,而最需要警力的基层一线警力却严重的不足。

 管理体制改革, 最先进行的应是机构内部改革, 将警力下沉到一线, 保证三分之二以上的警力在基层一线。

  公安机关是国家改革开放稳定大局和未来前进发展的捍卫者, 其管理体制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局面, 虽然我国公安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 但其思路与模式更多的是立足于简单的“裁、 并、 撤”, 而没有非常明确的改革理念和真正有效的改革措施, 并应用强有力的监督部门加以监管和巩固改革效果。

 有些改革措施, 提高了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管理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改进了公安行政土作, 提高厂社会服务质量。

 但是, 从整体上看, 这些改革也还仅仅是对现行体制的修修补补, 并没有触及“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 的现行公安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

 而对现行体制是否需要改以及朝什么方向改的深层次问题, 由于主观上受各种传统思维的束缚, 客观上又有各方面条条框框的限制, 因此在理论研究乃至实践探索上,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还不强烈,改革的力度还非常有限。

 三、 结语

 当前, 研究和解决公安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整个公安工作改节大局的关键所在。

 只有从根本上改革体制, 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其他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 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

 而现有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要求社会运行体制要以能力为本位, 牢固树立德为先行、 能力为本的思想, 这也决定了我国公安管理体制改革要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 以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干警积极性, 增强凝聚力, 提高战斗力, 以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 就必须正视并改革传统公安体制中的弊端, 作为各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 要按照党中央、 国务院统一部署, 做好自身的改革工作, 逐步建立起一直真正让党和国家放心, 让人民满意的精英警队。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系)

篇四:公安经费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形势下高校公安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姓名:于景成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治学理论指导教师:赵连章20040401

 中文摘要自从我国对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了高校公安机构以后,其在加强校园保卫组织管理体制建设和保卫校园治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公安机构管理体制在其运行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有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本文拟对新形势下高校公安机构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论述我国建立高校公安机构的历史必然性,把握高校保卫组织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存在的弊端,从而引出高校公安机构的出现是对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必然结果。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我国建立高校公安机构的现实可行性,对建立高校公安机构后的实践成果进行重点论述。第三部分:简要论述我国高校公安机构管理体制仍需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强调我国高校公安机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未来我国高校公安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建议。结束语:简要强调新形势下高校公安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关键词:高校公安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AbstractIn the adm i ni strati ve structuralcol l eges and uni versi ti es,ourO rgani zati onofCol l egeandUni versi ti es(Psocu),w hi chhas beenpl ayi ngagreatrol e i nstrengtheni ngthe constructi on ofcam pus publ i c securi ty.how ever, theseare som e defects i rl thefuncti oni ngof our adm i ni strati vestructure of PSoCUi n newsi tuati ons.SO i t i S i nevi tabl e andnecessary toreformi t.the arti cl e i sgoi ngtoprobei nto theprobl em s ari si ngw i thi n theadm inistrative structural refom of PSO CUi n newsi tuati ons.The arti cl e consi sts of fourparts.I.In the fi rstpart.i ti S di scussedbri efl ythat our nati on m ust set upPSO CUaccordi nghi story, w ei ncol l egeanduni versi ty securi ty organi zati on and thei rcorrespondi ng draw backs.And then reachesreform i ngtl l e adm i ni strati ve structureofsecuri ty organi zati on.II.In the secondpart.therei S the di scussi on ofthepracti cal feasi bi l i tyto establ i sh PSO CU i n O ur nati on.It i s focused to di SCuaS thepracti calresul tsofestabl i shi ngPSO CU .III.In the tl 血dpart, i ti S di scussedbri efl ythat there i S therecessi tytoreformO ur nati ons a adm i ni strati ve structure of PSoCU .Stress i Sput onthe current si tuati on andexi sti ng probl emi n our nati on’ S PSO CU .IV.In the fourthpart,i tpl ansandsuggesti ons aboutnati on’ S PSO CUi n the future.reform of securi ty organi zati on i nnati on establ i shed thePubl i cSecuri tytom ustbecl earofthestagesofdevel opm enttheconcl usi onthatofi Sm ai nl ydi scussed w hat are the tentati vethe adm i ni strati ve structuralreformof O urConcl usi on:It i Sem phasi zedon the adm i ni strati ve structuraI reformof PSO CUi Ssi gni fi cantandhas a farreadi ngi nfl uence i n newsi tuati on.Keyw ords:Publ i c Securi ty O rgani zati onofCol l egesand U ni versi ti esrPsosu)Adm i ni strati vestructural refori l l .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士f}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虹日期:丝竺!丝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一:垃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日期:么冱弘竖指导教嗽:日规电话:邮编:箍

 引言1988年秋冬,在部分高校内部设置了具有法律地位和执法权的公安机构,在我国出现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校园警察队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次尝试,是高校保卫工作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是人们思想观的一次大解放,不仅给高等学校公安保卫工作带来生机,而且对高校的稳定工作也是大有益处。为了深入探讨高校的公安保卫工作,加强理论研究,总结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全国有22个省、市先后成立了高校保卫学会和全国高校保卫学会,使高校的公安保卫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高校设立公安机构在国内外都有先河,相比较而言,我国起步较晚,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在国外,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在高校设立公安( 警察) 机构,到现在已有近三十几年的历史,并在立法和校园保安实践经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总体说来,至目前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特点表现为:1.国外学者的研究方向侧重于高校公安机构的立法问题;2.国内大多数学者都是只对高校保卫组织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3.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设立高校公安机构的必然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从改革的角度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寥寥无几。本文重点从改革的角度,详细阐述我国建立高校公安机构的现实可行性及对未来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建议,选择了一些理论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的应用价值,这些问题都是我国高校公安机构在未来发展中不可回避并且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因此,它具有创新意义。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总结了我国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性成果,即建立了高校公安机构,它的出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与此同时,又看到了我国高校公安机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认为我国高校公安机构仍然存在需要改革的必要f

 性,并对我国高校公安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大胆地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借鉴我国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第一次改革的经验,把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的第二次改革即高校公安机构的改革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掀起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

 一、我国建立高校公安机构的历史必然性( 一) 高校公安机构是高校保卫组织历史发展的产物1988年秋冬,在部分高校内部设置了具有法律地位和执法权的公安机构,在我国出现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校园警察队伍,这支队伍在维护高校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次尝试,是高校保卫工作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一次大解放。高校公安机构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高校公安机构是高校保卫组织历史发展的产物。回顾高校保卫组织40余年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立阶段。我国的内部保卫工作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始的,文化保卫工作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全面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全国“ 镇反” 斗争的胜利.阶级敌人开始向文化教育领域渗透,1953年8月,党中央及时召开了“ 全国第一届文化保卫工作会议” ,确定了文化保卫工作的方针和在文化单位建立保卫组织,此后在全国的大专院校开始进入了积极而又慎重地秘密建立保卫组织的阶段,其主要职责是以阶级斗争和秘密斗争为主,斗争对象主要是对党和人民抱有敌意的反革命分子。1956年8月,党的八大召开,我国的主要矛盾有了转变,高校保卫组织的工作主要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958年,全国第九次公安会议做出了《关于文化保卫工作的决议》,根据当时大专院校的发展状态及其保卫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公开文化系统的保卫组织。在这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又多次召开全国性的经文保工作方面的有关专业会议。1961年,公安部在十年经济文化保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厂矿、企业、机关、学校保卫处、科、股工作条例》( 草案) ,规定了其性质、任务、职权、领导关系、工作方法等。这一阶段保卫组织在维护大专院校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

 第二阶段:停滞阶段。十年浩劫中,高校保卫组织也同政法系统一样,由于其特殊地位,而成为高校的重灾部门之一,组织被砸烂,干部遭迫害,业务受破坏,给工作带来了重大损失,给教学、科研、生产造成了严重后果,整个高校保卫工作遭到了灾难性的破坏,其发展陷于停顿瘫痪的状态。这一阶段高校保卫组织的作用处于停滞阶段。第三阶段:恢复阶段。粉碎“ 四人帮”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校保卫工作开始恢复。1980年,公安部召开了“ 全国经济文化保卫工作会议” ,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保卫工作发展的路线、方针和任务,调整了领导体制,指出了新时期的方向,推动和促进了高校保卫工作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历史任务的要求和客观形势的实际需要,及时总结“ 严打” 以来的经验,研究保卫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1983年,公安部召开了全国保卫工作会议。这一阶段高校保卫组织的作用逐渐发挥出来。第四阶段:发展阶段。早在“ 文革” 前,我国就有一些高校设立了公安派出所,1984年以后,广州、浙江、福建、上海等一些沿海省市的高校相继设立了公安机构。1953年公安部发布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保卫组织工作细则》( 试行) :1986年国家教委、公安部联合下发了( 86) 教政字15号文件《关于进~步加强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1987年12月,李鹏总理在一个文件上批示:“ 高校设立公安派出所势在必行” ,⋯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 88) 公发9号文件《关于高校设立公安派出所实施办法的通知》,椐此,全国先后有近400所高校设立了公安机构,得到广大保卫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热烈拥护,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1990年公安部召开了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同年国家教委、公安部下发了( 90) 9号文件《关于高等学校保卫工作座谈会议纪要的通知》,1991年,有下发了( 91) 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的通知》;1991年,召开了全国十八次公安工作会议。这一阶段是高校公安保卫部门发展的鼎盛时期。4

 ( 二) 高校公安机构是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影响了高校公安保卫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1.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的弊端( 1) 高校保卫组织没有确定的法律地位公安部有关文件中规定,高校保卫组织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从语义上分析,公安机关与基层组织在序列上是一致的,然而在执法实践中却与语义上的划分存在质的差异。它按公安部印发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保卫组织细则( 试行) 规定》,担负着执法任务。但《中国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 ⋯ 。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有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3条规定:“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 ” 关于搜查权一项,没有授予高校保卫组织这一权力,不论是保卫组织或者保卫干部个人,对公民身体进行搜查或者检查都有非法的。又如,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主体所具备的条件,并由法定的执法机构和人员执行,否则就是非法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关于讯问被告人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l 条规定:“ 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 。1按照上述规定,高校保卫组织根本无权查处校园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更无权查处刑事案件。因此高校保卫组织所从事的一些活动名为执法,而实为违法。高校保卫组织体制如果不从法制上完善,它的工作就会受到司法、检察机关的干预,遭到公民的抵制。( 2) 高校保卫组织管理体制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的治安状况不相适应,执法权极为有限

 高校保卫组织形式上是公安机关的“ 基层组织” 或“ 派出机构” ,然而执法权却极为有限,实际上只是学校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近几年来,高校治安情况很复杂,所发生的案件社会性特点日益突出。作案分子多为外来流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就涉及到需要运用法律手段的问题,也涉及到同外校保卫组织和当地公安机关的协调问题。但由于无执法权和明确的法律地位,许多问题往往是事半功倍或不了了之,使违法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及时的打击,有的甚至逍遥法外,致使高校保卫工作时常处于被动的局面。( 3) 高校保卫组织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没有裁决权,对治安问题的处理难度较大近几年来,高校内部打架斗殴、流氓滋扰、赌博等治安问题大量增多,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高校保...

推荐访问:公安经费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体制改革 经费 实践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