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2-11-14 13:30:07 浏览量: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8篇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1 关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思考和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汇编 关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思考 关于农村信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8篇

篇一: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思考和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汇编

 关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思考

 关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思考

  风险贯穿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全过程,从风险管理的趋势看,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控制已成为信用社关注的重点之一,有效防范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自然成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当务之急。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实践看,风险防范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引发的经济案件和不安全责任事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还是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风险防范乏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因此,有效防范操作风险,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必须找准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高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强化制度执行力。

 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表现由于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一些历史渊源,农村信用社在日常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操作风险,但最为普遍、影响较大的还是会计和贷款操作风险。

 1、会计操作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机构分散,办理的业务额小、量大,且工作人员偏紧,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人多岗等现象,因而在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内部规章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内部制衡监督体系不健全、内控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人为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有意无意地弱化和降低了内控机制的效能和作用,因而容易诱发各类风险。现象一:信用社人员编制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对一些岗位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有些内部短期交接不规范,从登记的书面交接记录看,交接内容笼统简单不具体,缺少监交人,交接责任不清;一些信用社、分社内勤人员执行会计制度不到位,对业务凭证、账表不换人复核,重要空白凭证购入、出

  2

 库、使用、销号一人经手,在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人员配备不尽合理,业务交接频繁的状态下,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潜在一定的风险。现象二:现场稽核检查发现, 部分临柜人员对操作系统知识了解甚少,只能应付一般性操作,对于主动预防高科技犯罪未能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临柜操作人员制度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不能做到人走机退,人离章收,计算机操作密码不能定期更换,个别员工使用简单密码甚至直接将密码交付他人使用,将个人感情和对同志的信任无限扩张,凌驾于制度之上。由此可能引发经济案件。现象三:综合网络上线后对存款实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个别员工不能严格按制度流程操作,违规为没有带身份证的储户编造证件号码、办理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业务时不按规定核对有效身份证件、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下办理挂失手续。某信用社在办理储户张某储蓄存款业务时,随意为其编写身份证件号码,导致真实的身份证持有者马某不能在辖内信用社办理储蓄业务,引发纠纷。现象四:一些信用社的储蓄临柜人员,不按规定流程操作,不重视凭证审核,经办的储蓄存、取款凭证要素不齐,有些没有储户签名确认,有些签名与储户姓名不符,又无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有些信用分社、储蓄所在主社调取现金时出具的凭证既无预留印鉴又无经手人签字,使会计凭证失去了其应有的证明作用和法律效力。现象五:随着柜员制运行模式在农村信用社逐步推行,原有的“双人临柜,换人复核”核算方法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单人单机单岗是柜员制的特点,在目前信用社监督机制滞后,事后监督岗位缺失的情况下,有的信用社要求会计经理兼职对柜员办理业务进行复核,由于其自身工作繁忙,复核工作力不从心,只能简单的汇总装订。因而,柜员制尚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靠的只是员工的自觉和自律能力,如若再不加强对柜员库存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单人操作形成的风险就会聚集和凸显。

 2、贷款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体制变迁中长期累积的结果,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信用社缺乏稳定的内外经营环境造成的,既有贷款操作不当引起的,也有主观因素造成的,但总的来看,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业务流程操作形成风险的居多。现象一:

  3

 在信贷检查时发现,部分信贷人员岗位职责履行不到位,贷前调查不深入细致,仅听借款人的自我介绍,对借款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资信状况、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等情况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评估,贷前调查报告内容简单,不能全面如实反映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程度,没有真正发挥贷前调查的作用;贷时审查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信贷员、农贷会计相互依赖,责任不清,柜台监督简单化,使一些违规违纪贷款在个别社屡禁不止。某信用社信贷人员对熟人郭某冒用李某的贷款证、身份证等手续办理贷款 3 万元,不坚持贷时审查制度,会计人员发放时也没有认真核对借款人的身份证件,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没有跟踪检查贷款使用情况,季度清收利息找到李某时,被告知其相关证件早已丢失,贷款一事本人根本不知情,信贷员再去找郭某时,该郭以做生意为名长期外出不归,导致此笔贷款形成风险。

 关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的思考 现象二:

 个别信贷员对到逾期贷款催收力度不够,电话催收多,上门催收次数少,有些催收通知书没有借款人签名,有些没有书面催收通知书,使贷款法律时效丧失;有些贷款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信贷人员催收不及时,使一些思想不健康的借款人信用观念发生质变,进而出现逃废信用社债务的现象。1998 年某信用社给个体户朱某发放周转性贷款 30 万元,贷款初期该贷户清息及时,信用观念良好,随后几年历任信贷员放松了检查和催收,其按季度清息也变成按年清息,后来逐渐发展到既不还本又不付息,无奈之下信用社诉至法院,由于信贷人员催收时没有下发书面催收通知书,法院审理时,朱某辩称最后一次清息行为不是自己所为,是信用社为延续法律时效垫付的利息,该贷款诉讼时效已过,法院要求双方再出示新的证据以做出判定。现象三:

 信用社办理的个别抵押贷款不合规。1997 年某信用社给私营企业主庞某办理房产抵押贷款 40 万元,其房产登记抵押及财产共有人承诺均由该庞提供,信贷人员未认真核实相关资料,未要求财产双方当面书写抵押承诺书并亲笔署名,后因其经营亏损无法还贷,经多次催收无果,信用社依法起诉,法院审理后认定,贷款事实清楚,

  4

 借款主合同合法有效,庞某应归还借款,但抵押合同不合法,信用社无权对抵押房产进行处分,理由是贷款之前该庞夫妻已协议离婚,抵押房产划归其妻所有,该庞的抵押行为属于侵权,导致信贷资金沉淀。

 现象 四:

 综合业务网络上线后,全面加强了对贷款的授信授权控制约束,超权、跨区、垒大户等违规贷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个别信用社工作人员为发放人情跨区贷款,放弃制度原则,对涂改的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地址不加核实就办理贷款,后任信贷员催收贷款时才发现借款人不是辖内居民,仅从信贷资料看手续齐全无任何瑕疵,如果不采取上门核对的办法难以发现此类跨区贷款。

 由此可见,会计、信贷工作中的种种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不容轻视。

 二、操作风险成因简析事实证明,操作风险已成为制约和影响农村信用社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成因,寻找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已刻不容缓。从客观实际看,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具有面广,居住分散,存贷款业务金额小,笔数多等特点,加之在一些信用社由于受人员配备限制,兼职兼岗现象短期内难以避免。但从主观上看,操作风险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近年来,尽管加大了员工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的学习培训力度,但由于部分员工进社后培训时间短,对业务操作流程一知半解,只能是干中学,学中干,没有真正弄清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内涵,使不规范的操作和错误观念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同时,重经营、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忽视了对全员的风险意识教育,放松了法规制度的学习,造成员工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全面,合规经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隐含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2、内控机制有效性不足,内部管理不规范。个别信用社主任不重视自身政治业务学习,政策制度观念不强,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自身带头违规违纪,没有起到模

  5

 范带头作用,对员工的违规操作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纠正。目前,对柜面业务操作的现场监督主要依赖于信用社主任及会计经理,会计财务部门进行的业务检查和稽核部门的稽核活动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检查频率有限,对风险评估和预防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激励性,不能有效调动员工做好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某种程度上放纵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使业务操作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防范与控制,使纠改难现象在个别社长期存在,最终形成风险和隐患。

 3、业务主管部门检查监督职能弱化,稽核部门势单力薄目前情况下,联社业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经营上,对自身负有的检查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全辖业务的规范化操作定期开展有效的现场检查频次不足,而稽核部门由于人员配备有限,兼职过多等原因,不能保证稽核工作的有效时间,对信用社进行稽核检查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这种状况难以适应信用社业务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抑制和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和成因看,防范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关键是落实责任和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从培育合规意识入手,通过加强操作风险教育、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实施严格的奖惩机制等举措,实现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目标。

 1、以人为本,建立合规文化,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各种操作风险是与人的意识和行为分不开的,因此,一要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和荣辱观等教育,使全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构筑严谨的道德防线;二要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风险预防教育,不断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使全员真正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加强对员工的规章制度、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构筑严肃的法制防线;三要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末尾淘汰制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能力,构筑严密的内控防线,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6

 2、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内部责任体系,实施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一方面通过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信用社的职责、权限和责任人。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各部门、各岗位履职尽责的绩效考评机制建设,形成一个分工合理、团结协作、规范高效、责任明确、相互牵制的整体,进一步完善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体系,督促各个岗位、各个风险控制环节发挥作用,使每项业务的开展都处于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监督制约之中。实行基层社主任定期交流,会计经理定期轮岗,员工适时交流,重要岗位强制休假等制度,将各种引发操作风险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强化检查监督,提高监督工作效率。一要切实加大专业检查力度,充分发挥联社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监督的整体合力和有效性,强化稽核人员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的稽核审计理念和技术,提高稽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要发挥稽核部门检查覆盖面广、连续性强的特点,加强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消除部门检查各管一行的弊端和缺憾。三要加大纠改监督力度,达到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四要落实主管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提高各部门做好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自觉性,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的整体功能和作用,促进信合事业稳健发展。二○○八年七月十五日

  7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

  ——以**省**县为例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向城市收缩、向大户集中,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正在改革和调整,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已开始发放,典当商行、民间借贷纷纷抬头,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一统天下”的局面正面临“瓜分”,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这种状况?以**省**县为例,分析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困难,提出其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和谐、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南端,是一个“七山二岭一分川”的半山区农业小县,全县 28 万人口,55 万亩耕地,年财政收入 2 亿元。县信用联社内设七股一室二部,下辖 13 个信用社、1 个营业部、1 个信用分社、7 个储蓄所,共有干部职工 240人,担负着全县 10 个乡镇、210 个行政村的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截止今年 7 月底,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 90415 万元,较年初净增 16015 万元,完成年计划 14500 万元的 1 10.4%,各项存款增幅在全县金融机构中排第一位,市场占有份额达 36%;各项贷款余额 59908 万元,当年净投放 6491 万元;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 15511 万元,占 9 5.5%,全县 90%以上的农业贷款都是农村信用社投放的;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余额为 20582 万元,占贷款总额的 3 4.8%;当年实现总收入 2679 万元,其中利息收入 2158 万元,当年实现赢余 52 9.9 万元。今年以来,在省市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县联社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规划和目标,及早谋划,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各项业务实现了稳健、和谐、持

  8

 续发展。一是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2843 万元票据于 6 月份成功兑付,目前已进入后续检测阶段;组建一级法人社的申报工作正按程序稳步进行;二是业务经营实现了规模发展、质量提升、效益增长,几项主要指标均完成计划目标;三是清收不良贷款...

篇二: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用社(银行)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人才队伍建设事关企业的兴衰, 特别是政策性、 知识性、 专业性比较强的金融企业, 显得更加重要。

 农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队伍建设是前提和保证, 因此, 农村信用社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 制定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各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只有各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 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整体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

 结合笔者对该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研, 由此而引发了对目前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的一份浅见。

 一、 信用社基本情况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社位于县最北端, 比较偏远, 为辖内九个行政村 0.9 万人提供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 该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027 万元, 贷款余额达到 2942 万元, 实现营业收入 286 万元, 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1、 人员情况:

 该社现有干部职工 11 人, 平均年龄在 37 岁,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职工 5 人, 占员工总数的 45%。

 2、 岗位设置:

 信用社现在设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 内勤主任一名, 主管会计一名, 借据岗兼立据岗一人, 柜组会计 2 人, 复核员一人, 出纳员一人, 外勤业务人员 2 人。

 由于单位业务相对较少, 地理位置偏远, 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所以单位人员情况基本保持不变, 人员相对较少, 基本保持最原始的业务操作流程, 有的员工还身兼两职, 除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外, 给业务发展也带来不便, 对提高

  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二、 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管理体制不顺, 用人机制不活。

 1996 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前, 农村信用社历年接收的新员工大多数是顶替、 照顾的内部职工子女, 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行社脱钩后, 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 加大培训力度, 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 再加上近几年来, 从大中院校引进了二十几名大学生,但是由于受体制原因的影响, 仍然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 一时还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 形成了队伍老化、 制度不活、 竞争软化的落后局面。

  (二)、 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老化, 高素质复合性人才严重匮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 又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二是缺乏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 科技应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 四是缺乏公关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强的市场开发人才。

 三、 对策及建议

  (一)、 发现人才, 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 世上有伯乐, 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确不常在。

 这说明发现和识别人才关键是各级领导要甘当新时代的伯乐。

 二是要有求才爱才之心, 善于把握人才的本质特征, 要从不同类型人才、 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特点出发,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征, 避免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煅

  炼力度, 人才不是与生俱来的, 知识在于积累, 天才来自勤奋, 人才在于培养, 要为农村信用社有知识、 有理想、 有道德、 事业心强, 爱岗敬业的年青员工创造多岗位煅炼的机会, 要有意识、 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四是要明确用人标准, 做到按需配置。

 要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 要从德、 能、 勤、 绩、 廉等方面选择各层次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要注意平衡德与才的关系, 有德无才是庸才, 有才无德是坏才, 如果一个有才能的人, 没有甘于奉献、 大公无私的敬业精神,一心只想贪图享乐的话, 那么, 才能越大破坏力越强。

 因此, 要从规避道德风险入手, 从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标准方面扼制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二)、 提高一线窗口人员操作水平。

 营业人员服务质量的优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信用社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和形象,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人员紧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线缺少各类熟练操作业务的营业人员, 因此, 农村信用社建设一支业务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线操作人才队伍尤其重要更是农村信用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强业务岗位人才队伍的岗位轮换, 把一线人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业务能手, 逐步实行按职务、 职称、 岗位取酬的激励机制,能者多劳多得, 劣者少劳少得, 视员工的能力可以低职高聘, 也可以高职低聘, 这样既有利于人才在本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也有利于促进人员分流, 优化全系统员工队伍。

 二是加强培训, 加快一线人才队伍新业务、 新知识的更新速度。

  要改变农信社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落后面貌, 短期内单靠外部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 还必须坚持抓好后续教育, 积极创造“学习型” 人才培养机制。

 为先天文化知识水平不足业绩优秀的员工加油充电, 提高文化知识, 业务理论水平, 适应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可以从现有用工中通过考试的方式, 选拔一批优秀人才输送到专业院校脱产学习, 通过单位、 个人双方负担教育投入的办法, 毕业后给与相应的待遇。

 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与现有人员盘活的双重战略。

 三是实行岗位等级管理, 严格员工绩效考核。

 建立激励和教育机制, 正确引导员工自觉加强业务知识、 业务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实行调整与发掘现有人力资源潜能双重战略一是要推行全员聘用制, 把职务和职称评聘全面纳入结构比例控制, 真正引入竞争机制, 全方位推进优化组合。

 根据公平、 公开、 公正的原则, 各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实行双向选择, 不分地域, 竞争上岗, 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 以绩取酬。

篇三: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省农村信用社调查报告

 简介•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HeNan Rural Credit Union)是由河南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成立于1951年,先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进行管辖, 后由河南省委省政府直接管理。• 目前, 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143家县级法人机构, 其中28目前, 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143家县级法人机构, 其中28家农村商业银行、 115家县级联社, 5268个营业网点, 8万多名干部员工。

 截止到2012年末, 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143家县级法人机构, 其中19家农村商业银行、 124家县级联社, 5326个营业网点, 8万多名干部员工。

 此徽标体现了欣欣向荣、 蓬勃发展的中国农 村信用合作事业。

 机构设置•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由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

 ,纪检监察室(纪委办)

 , 合规审查部,发展规划部,风险管理部, 信贷业务部, 财务会计部 , 稽核审计部 , 安全保卫部,党群工作部(直属党委)

 , 资产管理部, 后勤服务中心,资金清算中心, 信息科技中心 , 银行卡中心构成。资清算中信科技中行卡中构成• • 办公室办公室负责省联社综合文秘、 行政事务和新闻外宣、 机关财务、 机要等工作, 保障省联社运行。

 人力资源部省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 承担省联社党委组织部工作。

 纪检检查室检检查室负责省联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承担省联社纪委办公室、 机关纪委工作。人力资源部负责全纪

 资金及股东来源• 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 、 存款 、 金融市场筹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 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 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 是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批准设立的合法金融机构银行依法批准设立的合法金融机构。

 换言之, 农村信用社的股东就是广大农民。•换言之, 农村信用社

 金燕卡金燕卡是由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接受辖内各县(市、 区)农信联社自愿委托申请统一品牌、已加入中国银联的人民币磁条借记卡。

 经营状况• 截至2014年6月末, 全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9330.95亿元;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7799.87亿元, 较年初增加1068.64亿元; 各项贷款4617.01亿元, 较年初增加451.74亿元。

 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4228.54亿元, 较年初增加397.09亿元,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1.59%; 全省农信社共支持中小企业77386个, 贷款余额1981.96亿元, 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近四成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近四成。• 此外, 全省农村信用社还发行了自己的银行卡——金燕卡,开发了具有河南农信特色的惠民卡、 青年卡、 翔通卡等产品, 截至2014年6月末, 累计发行金燕卡2768.85万张, 受理农民工银行卡取款业务105.36万笔, 交易金额18.76亿元,交易金额位居全国第一名; POS机、 ATM机等现代化结算机具相继布放, 极大方便了城乡 客户。

 当前面临问题• 1, 管理体制不顺畅, 作为市场主体的县级统一法人联社达137家之多, 不少县级联社, 分散规模小、 服务能力弱,小法人与金融大市场难以对接的矛盾突出。• 2, 历史包袱沉重。

 目前, 我省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约占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的十分之一, 在全国倒数第二;不良贷款占比近30%, 大大高于全国15.9%的平均水平, 在贷款占大大高全国倒数第一。

 全省约一半的县级联社亏损挂账, 历年亏损挂账56.7亿元, 在有亏损挂账的20个省份中居第六位,占全国挂亏总额的8.9%。• .经营管理粗放。

 由于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尚未到位, 管理制度不健全、 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仍较突出, 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 执行、 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 风险问题突出。

 全省农信社贷款损失专项准备缺口较大,是全国贷款损失专项准备缺口在100亿元以上的8个省份之一。平均水平在

篇四: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关于农信社科技竞争力薄弱的调研报告和关于农村信用社购建营业及办公用房的可行性报告汇编

 关于农信社科技竞争力薄弱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信社科技竞争力薄弱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信息科技的投入,使得网络信息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身为信用社科技工作者,我欣喜地看到了当前农村信用社科技工作日新月异的变化,亲历了科技创新为信合事业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在科技工作上,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设备运行比较正常,软件管理比较规范,资料保管比较好。然而就我省农村信用社科技现状而言,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提升同业竞争实力,带动信合事业全面发展的很多方面,与专业银行还有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其原因来自方方面面,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外部原因。

 1、管理原因。农村信用社管理团队变化频繁,使得对科技工作方面的管理缺乏连贯性。不论是农业银行、人民银行还是银监会,他们各自都有其独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模式的不同使得信用社在各方面的管理上都存在着脱节,无法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于科技方面的管理更是无从下手,一味地沿用原来的方法,因此造成了信用社科技工作一直没有多大起色。我省农村信用社直到 20**年 6 月29 日省联社挂牌开业后才统一了管理模式,管理逐步趋于统一和规范。

 2、历史原因。我省信用社建立之初是由辖内农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等联合入股组成的合作制金融企业,主要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以及各类结算业务。五十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逐步

  2

 发展成为省内存款贷款规模最大、营业网点最多、服务区域最广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主营业务决定了科技工作的地位,农村信用社的科技工作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其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停顿。

 3、环境影响。由于信用社的客户主要建立在“三农”基础上,而且主要服务于“三农”,营业网点也是围绕在农村周围,这就影响了信用社科技和信息建设的发展,信用社新科技产品的推广必然要受到更大的阻碍。拿**联社来说,大多数网点都位于乡镇地区,面临的客户群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素质不高,因此信用社员工开展工作不是很顺利,特别是在推广新的科技产品上更是阻碍重重。

 二、内部原因。

 1、管理模式。在信用社建立之初,管理团队频繁变动之际,各地信用社科技管理都呈现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他们都有各自的模式,因此在新旧管理模式交替的情况下,信用社科技工作就显得盲目混乱。我省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建立之前,各地市的管理都是各自为政,每一地市都有每一地市的管理特点,但浅层次里也反映了管理模式的混乱。

 2、人员问题。科技岗位编制过少,人员配备不到位。主要是专职人员少,技术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有的联社科技部门人员配备较少,但信用社网点多,现在一个联社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信用社,而现在信贷、会计等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上级省联社上线使用的程序越来越多,大小程序均在十几个,任务特别重,人员配备根本不到位。

 3、素质问题。素质不高,岗位培训不到位。信用社目前科技人才匮乏,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在人才少、基础差的情况下,系统的培训也很少,从专业管理员到一线的操作员,基本都是干中学,学中干,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时代的要求尚有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他们很难承担日益繁重的科技任务。

  3

 二、提高农村信用社科技竞争力对策建议在信用社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外部原因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只能从自身完善,抓住内部原因这一关键,加大力度推动科技工作发展。具体结合我省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科技思想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技工作的发展就要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在工作中要不断发掘新思想,在大的管理环境下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鼓励计算机管理员创新思想,不断开发新的科技产品和科技工具。不断提高信用社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2、要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科技工作发展规划,以巩固综合业务系统为基础,努力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协调意识、学习意识,实现科技职能从“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变,科技队伍从“技术型”向“全能型”转变,提高科技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科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3、统一组织,加快系统研发。业务要发展,科技要先行。信用社要针对“三农”的金融服务需求和自身业务特点,广泛吸收其他商业银行业务网络系统的优势,整合资源,开发新系统,拓展原系统的服务功能,彻底解决困扰信用社多年的业务处理不快、结算渠道不畅、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填补多项业务空白,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4、创造环境,提高素质。要从计算机专业技术和农村

 关于农信社科技竞争力薄弱的调研报告 信用社业务技能两方面着手,尽可能多为农村信用社信息电脑人员创造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计算机管理员综合素质。一方面,在加大系统内集中培训力度的同时要支持鼓励他们参加一些高水平的社会培训,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前沿技术,不断地更新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另一方面要让计算机管理员在多个业务部门实行轮岗。全面接触会计、贷款等各种不同的业务工作,积累更多有用的业务知识,使两种技能在实际运用中互相促进,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全面技术的计算机管理队伍。

  4

 5、强化管理,加大考核。经过几年努力计算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已基本健全,渐成体系,当前应从两个方面重点抓好落实:

 一是各部门密切配合。计算机已涉及到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方方面面,指望一个兼职计算机管理员完成对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的严格管理显然不太现实,要把计算机管理渗透到全社各项工作中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计算机管理工作纳入对农村信用社全年工作的总体考核指标,由科技部门将指标细化分解,年终考核奖惩,提高计算机管理工作在全社工作中的分量。

 6、充实队伍,调整人才结构。各联社在增加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人员,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20**年,我省农村信用社在信息化建设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利用后发优势,彻底打破了结算不畅的“瓶颈”,实现了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全面推广和反洗钱、客户身份联网核查系统的成功上线,完成了“信通卡”发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和综合前置系统平台的搭建及中间业务等系统的研发,迈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一步。但数据大集中后,信息风险正在被成倍放大,任何局部风险,如不及时发现,妥善解决,都有可能迅速向全局转移,引发恶性事故。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筑牢科技基石,提高竞争力,推动我省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更好更快发展。

  5

 关于农村信用社购建营业及办公用房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购建营业及办公用房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购建营业及办公用房的可行性报告____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我县城关农村信用社始建于 1986 年,位于南漳县城关水镜路 152 号。因营业楼房严重损坏和业务发展需要,该社急需购建营业及办公用房,现将其可行性情况报告如下:

 一、购建理由该社位于我县城区,根据城关信用社现营业及办公用房整体损坏,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营业面积小、安全隐患大、布局极不合理、外部形象落后、不利业务发展等实际情况,经县联社理事会研究同意城关信用社在县城水镜路西段的“新时代房产开发公司”购置四间两层楼房,面积 392 ㎡。其中:一楼 163 ㎡用作营业室,二楼 229 ㎡用作办公室及档案室。其主要理由是:

 1、业务量位居全县同业之首。该社下设 7 个营业网点,现有员工 112 人,承担着城关地区 31 个村、18000 多个农户和城区 1000 多家工商个体户、50 家民营企业、3 万个城镇居民的存贷款及资金结算业务。截止 20**年 9 月底,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是该社组建初期(1986 年末)的 10.3 倍;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是 1986 年末的 11.2 倍;日均承办资金汇兑结算业务 400 多笔,金额达 300 万元以上。其经营规模及业务量,均占全县信用社的三分之一。

 2、房屋整体损坏,办公条件落后,整体形象太差。该社现营业及办公用房属县联社搬迁后的旧房:

 一是房屋整体损坏,危及生命安全。经我县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所现场勘察鉴定:

  6

 由于该房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房屋整体已出现明显不均匀沉降,承重墙体有裂缝,房屋内抹灰严重空鼓、裂缝、剥落,被鉴定为 C 级房屋,已危及到该社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外观极不协调。该社办公楼东与一栋 11 间 6 层的新近居民楼毗邻,西与 8 间 5 层的城关商业公司大楼相接,对面是装修豪华的城关农行营业所,向东前行 50 米即为县信用联社营业及办公大楼,且因年久失修,墙面外观起砂、剥落,饰材早已风化脱落;三是室内拥挤不堪。信用社营业用房区域共计 3 间,其中:进出门道一间,值班室及守库室各半间,信用社营业室仅剩两个半间,可使用面积仅35 ㎡。其中:客户活动区仅 10 ㎡,客户如果在 10 人以上,室内就没有立足之处,特别是实行行政人员工资代发、农户粮补、林补后,日均业务量陡增,狭小的营业室内更显拥挤不堪,客户在门外等候办理业务成为常事;营业室内除去档案柜、办公桌椅占地,营业人员人均活动区域不到 2 ㎡。由于没有办公场地,信用社只好将厨房改造成主任及信贷办公室;四是安全隐患较大。受面积及采光局限,营业室只能侧面布设,过往行人对营业室的情况一目了然。由于室内面积太小,客户与营业室之间用一般玻璃和金属网隔断,防盗掩体是一道 5 米长、0.8 米宽、1.2 米高的单砖墙,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该房已成为危房,不能进行大的改造,公安部门多次检查、确认为安全不达标单位,如果年前安全检查还不能达标,公安部门将勒令其停业整改;五是网点布局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该社虽处于县城关水境路的中段,但向东走 50 米,是县联社营业大楼,向西100 米是邮政储蓄所,正对面是农行城关分理处。因网点布局不当,多年来我社一直在众多金融机构的夹缝中求生存,既不附和行业主管部门关于信用社网点的设置的要求,又严重干扰和制约着该社业务的发展。信用社营业室自身存款仅为万元,贷款余额万元。虽然每年都有所增长,但与位置优越的县农行营业部、县联社营业部等金融网点相比,均差之甚远。

 3、改善办公及营业条件,提升该社形象,促进业务发展。基于该社营业、办公条件恶劣、安全隐患较大的实际,经县联社理事会研究同意该社向新时代房产开发公

  7

 司承建的“新时代广场”购买四间两层房屋用作营业、办公用房,以从根本上改变营业、办公条件,而且这里位置优越,商贾云集,资金流量大,存款具有良好的基础,信贷需求也将十分旺盛,是信用社实现效益经营的最佳经营场所,同时在社会上能够提升其地位和形象。

 二、符合固定资产购建条件据初步洽谈,购买四间两层房屋约需资金 148 万元。根据鄂农信发 20 号“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固定资产及大宗物品购建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

 一是符合“购建条件”的第十条之规定。该社现有固定资产 245 万元,累计折旧76 万元,固定资产净值 169 万元,新增固定资产 148 万元,二项合计 317 万元,占所有者权益 3556 万元(其中:股本金 3412 万元、实收资本 137 万元、资本公积金 7 万元)的 9,固定资产占比未超过控制比例。二是符合“购建条件”的第十二条第二款之规定。该社地处城区,营业室的使用面积仅 35 ㎡,远低于使用面积 80 ㎡的标准;三是符合“购建条件”的第十二条第四款之规定。该社二 0**年亏损万元,二 0**年亏损万元,比上年减亏万元;二 0**年帐面亏损万元,其中:处理历史遗留万元,补提应付利息、折旧万元,实际亏损万元,比上年减亏万元,今年底可实

 关于农村信用社购建营业及办公用房的可行性报告 现盈余 100 万元;四是符合“购建条件”的第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该社的营业用房经我县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所现场勘察,鉴定为危房(C 级),已危及到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近三年的业务经营状况前些年,受地方行政干预、参与高息揽储竞争、自身管理缺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社一直采取审慎的信贷投放政策,致使资金运用率低,转存利率倒挂,形成了经营亏损。近二年来,行政干预信用社经营的少了,信用环境得到了改善,该社在积极参与城区信用环境整顿的同时,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存贷比逐年递增且趋于合理,20**年以来不仅实现了逐年减亏,今年更是实现了扭亏

  8

 增盈的目标。若该社的营业及办公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今后的经营效益将会大幅度提高。经营状况略…… 四、新增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新增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设立明细账、登记簿、管理卡,正确、全面、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建立健全专人负责和维修保养制度。

篇五: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员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典型事迹材料 乡镇农业技术员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典型事迹材料 他,一名普通的农业工作者,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将广大农户深深装在自己心中,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宗旨,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践中做了一枚小小的石子。他,就是 xx 乡农业技术员 xx。

 XX 年 6 月,xx 被 xx 乡政府聘请为农业技术员,重点负责指导日光温室产业发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感责任重大,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在**县金融市场份额占到 42%,较年初增加 2 个百分点  ,当年净增额占全县金融机 悃 构净增额的 50%,较去年 茫 同期增长 4 个百分点。各项 缘 贷款余额达 92772 万元 与 ,较年初净投放 20213 妆 万元,同比增长 4667 万 痒 元;各项贷款占**县市场 无 份额的 90.62%,较年  初增长 5.77 个百分点,  新增贷款市场份额占 120  %,同比增长 6 个百分点。

 张

 贷款结构状况:截止 XX 肢 年 10 月底,**县农村信 飚 用社各项农业贷款 5079 蛞 户,9811 笔,金额 9.  3 亿元。农业贷款中:农户 ニ 及农业经济组织贷款 422 悃 4 户,8384 笔,余额 6  .9 亿元,占比分别为 83 朔 .17%、85.46%、 枳 7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籼 855户,1427 笔,余 蒎 额 2.3 亿元,占比分别为 锕 16.83%、14.54 隈 %、25%。

 信用工程建 军 设指标完成情况:截止 XX 舱 年 10 月底,全县农村信用 Ξ 社累放支农贷款 5.5 亿元 宅 ,完成全年任务 12 亿元的 踣 46%;创建省级信用村 6 蛞 个,完成全年创建 10 个的 赢 60%;支持县域优质龙头 莶 企业20个,完成全年任务 锰 数10个的200%;支持  农民专业合作社 9 个,完成 榱 全年任务数 10 个的 90% ぢ ;创建信用市场 1 个,完成 蝥 全年任务数 10 个的 10% 臃 ;支持农户总数达到 2.2 〉 万户,完成年任务数 1 万户 启 的 220%。

 二、**县 钤 “信用工程建设”呈现的主 岘 要特点:

 以支持涉农企业  为龙头,带动“三农”发展 ㄡ

 截止 XX 年 10 月底,全 衄 县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贷款 粕 11.4亿元,支持优质涉 糇 农企业 20 个。在开展该项 崂 工作的过程中,他们首先坚 亘 持把资金优先向有特色的产 票 业、公司及项目倾斜,努力 鲍 为广大农民群众搭建致富平 啉 台。如麻田顺康天然农产品 滩有限公司就是他们大力支持 觅 的一家集收购、加工、销售 蕃 核桃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 扪 业。到目前为止,他们共向 论 该公司提供贷款 1200 万 寐 元,公司生产的核桃油、花  椒油等产品畅销10 多个省 墙 市,经济效益良好,被省、 す 市农业产业化领导组评定为 霄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 坝 全市十大农副产品加工重点 扶持企业。公司总投资 51 笨 20 万元的核桃深加工项目 锖 已立入全省“两区开发”项 ⑼ 目、“三千三百惠农工程” · 和晋中市双百项目。项目建 鄂 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1 罩 0365 万元,利税

 258 铹 3 万元,安置 300 多名劳 坩 动力,带动六个核桃生产乡 僦 镇7100 余户农民的核桃 皙 种植。其次,他们还将大量 衮 资金优先投向技术含量高、 侮 市场前景好的新兴、新型产 傧 业项目。如**县太行野山 珧 果饮品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我 ⒌ 们重点扶持的一家实力强、 贽 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企业。

 槟 该公司实施的“太行山沙棘 砗 产业综合加工项目”,总投 们 资 10180 万元,年设计 塌 生产原果 3 万吨,原汁 6 万 窕 吨,果肉 900 吨,籽油 4 囟 8.75 吨,胶囊48.7 膏 5 吨。公司开发建设马家沟 :

 下交村、赵家庄、高家庄等 鲴三十个自然村区域内 500 娅 00 亩荒山、荒坡、荒地基 霪 地,人工种植“中国杂交” ◎ 50000 亩无刺大果沙棘 垲 良种,同时对基地内原有野 掌 生沙棘资源进行科学管护。

 羸 目前他们已向该项目发放贷 夭 款 300 万元,项目全部完 舫 工后,可拉动 4000 余名 蹊 农民增收,解决 500 余个 哜 就业岗位。第三,他们还把 珠 资金向自身实力强、对县域 胲 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的优势 抑 企业倾斜。近几年,该社一 悛 直把**县委、县政府重点 蕉 监控的二十户重点企业和三 懂 十户中小企业作为优先扶持  对象。先后投放贷款 500 剽 万元扶持通宝煤化有限公司 馇 ,该公司利用**县丰富的 酗 煤炭资源优势,从事洗煤行 薮 业,现公司已拥有职工 80 枷 多人,总资产达到了 200 溅 0 万元,年洗煤 40 万吨, 奠 年实现销售收入 2 个亿,上 拯 交税款 2000 余万元,为 丽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 洱 重要贡献。

 以创建信用村 プ 为依托,营造信用环境

 在 ╈ 巩固 XX 年 5 个信用村的基 樽 础上,今年他们重点提升了 勉 寒王乡平王村 1 个省级信用  村。一是在宣传工作上,平 摞 王村省级信用村工程创建开 垡 展以来,寒王信用社深入该 撬 村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在平 梳 王村村口显著位置刷写宣传 暄 “信用工程”墙体标语两条 悫 ,并开辟“信用工程”宣传 题 专栏,指定专人,定期更换 檬 宣传内容,让村民熟知信用 评 工程开展评定情况。成立了 骆 “信用村管理委员会”,有 挖 固定的活动场所,建立了明 膪 确的书面制度,“信用村管 阴 理委员会”有定期活动记录 暖 。二是在评定程序上,**  县联社以及县、乡两级政府 克 高度重视省级信用村及信用 烃 工程建设工作,均以文件形 俯 式下发“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滏 领导组”,明确了具体职责 Ω ,寒王信用社以文件形式成 篡 立了领导组,具体职责明确 忘 。通过走访农户,实地查看 帼 ,审查调查表反映,寒王信  用社初评工作做到了逐户走 剀 访,调查表填制齐全,并对 暴 平王村信用户评定结果做了 馆 张榜公布,提出了初评意见 ┒ 。县联社组织人员按照省级 愉 信用村的标准层层做了认定 泣 。三在评定标准上,验收小 吊 组通过实地查看有关资料, 鳍 与当地农户、村委会进行座 朱 谈了解,平王村两委班子健 局 全,村两委制定有协助农村 澄 信用社组织资金和收贷收息 潜 制度。全村符合评定条件户 蓼 数 110 户,其中,评定信 髋 用户 90户,达到总户数的 惘 81%,全村贷款余额 17 辗 .5 万元,无不良贷款。全 七 村农民人均纯收入 6400 榭 元,所在乡镇农民人均纯收 咔 入为 3100 元,高于所在 孜 乡镇平均水平。四是在经营 叶 规模

 上,根据寒王信用社有 酆 关报表资料计算显示,平王 惘 村全村贷款余额为 17.5 裙 万元,所在乡镇所辖村平均 岖 贷款余额为 274万元。该 鸠 村存款余额为 450 万元, 授 所在乡镇存款平均余额为3 袱 97 万元,存款比例高于其 爹 他村。近两年来,平王村存 ǎ 款增幅为 10%、12%, 害 贷款增幅为 1%、2%,均 橛 依次递增。五是在优惠政策  上,自信用工程开展以来, 仅 寒王信用社坚持利率优惠、 脘 资金优先,确保农户小额信 ⒆ 用贷款的足额发放。目前, 蚶 平王村有贷款需求的信用户 尕 10 户,全部满足其资金需 冷 求。该村利率水平为 9.8 ゎ 7%,所在乡镇信用社平均  利率水平为12.06%, 鼙 充分体现利率优惠。寒王信 扣 用社确定的平王村贷款限额  为 3 万元,高于其他信用村 俯 2 万元的贷款限额。六是在 阉 改善程度上,平王村是** 相 县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推进村 鄣 之一,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 葛 、管理民主,干群关系和谐 去 。平王村土地肥沃,矿产资  源丰富,粮食种植连年丰产 稆 ,近几年来,在村两委带领  下,大力发展运输业,并以 鹋 种养业为其主导产业,占到 村 全村总产值的 60%以上。

 以评级授信为载体,引领农 黠 民参与 信用户评定工作具 溜 有覆盖面广、层次性多的特 序 点,因此决定了该项工作是 年 “惠农工程”整体工作中难 ℃ 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年初他  们制定了评定 10000 个 曰 信用户的目标,截止 10月 沥 底,全县共完成评定信用户 镆 2000 余户,比二季度末 ┐ 有大幅

 度的提高。在开展评 梭 定工作的工作中,他们着重 匀 把好两道关口。一是把好评 晕 级关。按照《**县农村信 劂 用社信用等级评定办法》, 帖 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 岑 、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 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 晾 ,深入到全县各个自然村, 浒 进行评级授信,为了尽快完 × 成这项工程,年初制定了聘  用农民客户经理的办法,从 徕 村里以及企业选择威信高、  文化水平高的“两高”人员 墒 担任农民客户经理,具体在 蚝 本辖内信用社的指导下,对 溽 本村农户及本企业进行评级 碳 。二是把好授信关。在认真 履 评级的基础上,根据农户的 锥 经济状况、经济收入和资信 ┠ 程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户 珙 的小额贷款额度,进行授信 缍 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 褓 信用农户。农户授信额度分 抬 别5万、3万、1万,商户 濞 授信额度分别为 10 万、8 璁 万、6万。目前已建档 32 昝 90 户,评级 2466 户, 彝 发证 2466 户,授信 70 畅 00万元元,贷款 342 万 淦 元 已评定 57 户信用商户 G ,其中:一级信用户 27 户 啬 ,二级信用户 17 户,三级  信用户 13 户。贷款金额 1 咿 10 万元,执行利率为 9.  27%,其他商户平均利率 绾 水平为 12.06%,充分  体现利率优惠政策。

 以支 驽 持专业合作社为手段,打造 鼓 合作意识 截止 10 月底, 坫 全县信用社共支持 8 个农民 庆 专业合作社,分别是桐峪信 虫 用社支持的恒盛养殖农民专 尔 业合作社,该合作

 社由 5 个 豺 农户成员组成,能带动周边  500 户农民增收,桐峪信  用社累计对其发放贷款 40  万元;芹泉信用社支持的芹 蓼 泉镇西黄漳蔬菜开发合作社 牲 ,该合作社由 10 个农户成 堇 员组成,能带动周边 500 マ 户农民增收,芹泉信用社累 距 计对其发放贷款20 万元, 缠 扶持其健康发展;羊角信用  社支持的永盛百灵菇专业合 沱 作社,该合作社由 5 个农户 搁 成员组成,羊角信用社累计 籁对其投放贷款 30 万元;联 牛 社营业部支持的**益民核 鳌 桃产业发展合作社,是由1 洼 500户农户组成的大型农  民专业合作社,它的发展带 菇 动了周边乡镇 5000 余户 酿 农民的核桃种植,为农村经 睨 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醯 作用,营业部已累计发放 5 紫40 万元贷款用于支持该合 布 作社的发展壮大,到目前为 咏 止其贷款余额为 390 万元 丌 ;城关信用社支持的**双 牦 丰农资专业合作社,由 10 衫 0 户农户成员和 6 个团体成 槛 员组建而成,自 1997年 穸 其成立以来,一直是**县 莜 农村信用社大力扶持的对象 舯 ,累计对其发放贷款350  万元,截止目前该合作社的 戴 款余额为290万元,其中 ∴ 部分成员也得到了 170 万 椅 元的贷款支持,**县茂丰 帜 生态经济开发专业合作社是 铴 城关信用社支持的又一农民 荔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 5  户农户成员和 1 户团体成员 笄 组成,当前贷款余额为 36  0 万元;麻田信用社支持的 蕨 麻田农业综合服务社,由 2 扉 31 户农户成员与 1 户团体 埭 成员组成,麻田信用社累计 黧 发放贷款 120 万元,当前 ① 贷款余额为 80 万元,麻田 都 信用社还支持了麻田镇康恩 狴 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 谜 作社由

 87 户农户成员组成 篁 ,能带动周边 1000 余户 青 农民增收,麻田信用社累计 痫 发放贷款 230 万元支持其 谊 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在组织宣传方面 部分乡镇 ① 党政机关重视不够。“信用  工程建设”开展以后,当地  党政部门积极支持配合,随 挲 后召开动员会并成立了领导 鹈 组,为推动此项工作起到了 嗉 一定作用。但是作为组织部 卡门的部分乡镇、村委重视不 崔 够,宣传不力,使老百姓对 滠 “信用工程建设”认识不到  位,理解不深入,积极参与 囱 的主动性不强。

 在具体实 颦 施方面 信用社作为“信用 啧 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者, 疾 在具体实施工程中,存在许  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泻 点:

 1、在省级信用村 8 滠 0%农户达到信用户评定比 叶 例难以实现。经调查主要原 舳 因是当地住户多为年老体弱 苟 者,基本没有十分充裕和稳 霜 定的经济来源。

 2、按信 灿 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全村 ‰ 不良贷款率低于 5%,无欠 转 息难以保证。由于过去贷款 闭 大部分没有实行责任制,债 ⒕务难以落实。现在村里没有  收入来源,难以消化贷款沉 禳 淀。

 3、农户贷款需求少 冁 。主要原因是村里没有优势 铋 项目,主导产业不突出。农 褶 田所需资金,大多数靠自身 鹋 积累就能解决,对小额贷款 来 需求越来越少。加之目前农 拊 村普遍存在:有知识的考学 尝 了,身体好的当兵了,年纪 鸡 轻的打工了,年老体弱守村 氪 子。据统计,抽查的五个信 踟 用村,上学,打工占到全村 孔 人口的51%,面临“空壳 馇 村”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 乜 协调方面:

 这项工作主要 膦 靠村委负责,但大部分村委 啭 班子成员在外务工,承包工 勒 程常年不在家。村里的情况  不能及时反馈到信用社,加 褓 之信用社信贷人员少,而服 抽 务范围却较广,难以做到走  村串户,使农户认识不足,  配合不力,严重影响了“信 用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

 在受益方面:

 在信用工程 粽 建设上农户是直接的受益者 窦 ,但由于信用村服务不到位 巳 、农户认识不到位、当地党 橘 政部门配合不到位,因而工  作开展难度较大。自去年以 问 来,省联社开展“三千三百  惠农工程”活动在全省形成 ] 了浓厚氛围。农户认识普遍 挛 提高,在有一定规模和项目  的村镇能够及时响应,逐步 口 推开,然而在比较贫穷落后 堵 、土地贫瘠,无任何矿产资  源的乡村,工作受阻,推进 痄 难度较大。被评为信用户的 吩 农户,无致富项目,没有经 Л 济头脑,即使贷上款,也无 谮 法产生效益。

 在贷款发放 嗫 ...

篇六: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和关于农村信用社购建营业及办公用房的可行性报告汇编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

  ——以**省**县为例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向城市收缩、向大户集中,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正在改革和调整,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已开始发放,典当商行、民间借贷纷纷抬头,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一统天下”的局面正面临“瓜分”,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这种状况?以**省**县为例,分析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困难,提出其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和谐、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南端,是一个“七山二岭一分川”的半山区农业小县,全县 28 万人口,55 万亩耕地,年财政收入 2 亿元。县信用联社内设七股一室二部,下辖 13 个信用社、1 个营业部、1 个信用分社、7 个储蓄所,共有干部职工 240人,担负着全县 10 个乡镇、210 个行政村的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截止今年 7 月底,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 90415 万元,较年初净增 16015 万元,完成年计划 14500 万元的 1 10.4%,各项存款增幅在全县金融机构中排第一位,市场占有份额达 36%;各项贷款余额 59908 万元,当年净投放 6491 万元;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 15511 万元,占 9 5.5%,全县 90%以上的农业贷款都是农村信用社投放的;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余额为 20582 万元,占贷款总额的 3 4.8%;当年实现总收入 2679 万元,其中利息收入 2158 万元,当年实现赢余 52

  2

 9.9 万元。今年以来,在省市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县联社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规划和目标,及早谋划,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各项业务实现了稳健、和谐、持续发展。一是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2843 万元票据于 6 月份成功兑付,目前已进入后续检测阶段;组建一级法人社的申报工作正按程序稳步进行;二是业务经营实现了规模发展、质量提升、效益增长,几项主要指标均完成计划目标;三是清收不良贷款和清理借冒名贷款“攻坚战”取得一定成效,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四是合规文化建设逐步深入,内部管理趋于规范;五是“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不断推进,服务“三农”工作得到了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六是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长期深入开展,没有发生一起经济案件和责任事故;七是扎实开展“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主题竞赛活动,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了业务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困难多,效果差,前清后增是信用社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是余额大,占比高。7 月底,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计算余额为20582 万元,占比 3 4.8%。另外,还有部分形态不实贷款没有向不良贷款调整,调整后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还会更高;还有一些“隐形”不良贷款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二是清收难度大。很多不良贷款都是由于行政干预造成,有的企业借改制之名逃废信用社贷款;有的企业人去楼空,找不见原借款人,致使不良贷款清收难,进展慢。三是反弹压力大。

 (1)

 借新还旧贷款居高不下。7 月末,全县信用社借新还旧贷款余额达 5620 万元,较年初减少 913 万元; (2)受国家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政策影响,全县化工、金属镁、铸造等行业贷款余额 852 万元,占到贷款总额的 1.4%,如处置不当会形成新的信贷风险,潜在的风险隐患较大;

 (3)20**年新放贷款到期仍有 3800 万元未能及时收回,可能形成新的不良;

  3

  (4)关联企业、社团贷款集中度高,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大量不良贷款。7 月末,全县信用社发放的关联企业、社团贷款余额达 1000 万元。

 2、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如所在地的农业、林业、建筑、水利、畜牧、教育资金以及预算资金和国家投入的农业专项资金等没有存到所在地信用社,而是存在其他专业银行或邮政储蓄,造成农村资金外流。

 3、有些职能部门对信用社的检查和罚款过于频繁,信用社不得不频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搞好支农服务。政府应统一协调所属行政执法单位,规范对农村信用社的多头重复检查,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帮助、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4、人员队伍有待优化,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目前,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业务品种的推陈出新,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主力军地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国外银行的进入、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村镇银行的设立等等,给信用社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关帝银联卡的发行、通存通兑业务的延伸、票据业务及中间业务的开办、网络系统的建立等对信用社员工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员工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员工优质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健全员工进出机制,拓宽进入渠道,优化人员配置,以达到提高素质、优化队伍的目的。

 5、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当前,农村信用社受结算渠道限制,邮政储蓄、各国有专业银行吸走了大量社会闲余资金,他们将

 关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调研报告 吸收到的资金大部分上存上级行,造成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承担着县域 85%以上的信贷压力。随着“三农”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支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三农”资金需求日益扩大,农村信用社在上级行、社控制的存贷比例之内,将信贷资金全部向“三农”倾斜,仍无法满足当地急剧膨胀的信贷需求。

 6、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执法环境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企业悬空债务、个别赖债者逃废贷款债权的现象上。一方面是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存在着“敢借、敢用、

  4

 敢不还”的赖债思想。有的企业借改制破产之机,想方设法逃废、悬空信用社债务;有的企业利用金融业不规范竞争之机,多头开户,隐瞒经营成果,恶意拖欠贷款利息;有的企业破产后,有效资产所剩无几,信用社得到的补偿十分有限,资产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制止打击不力,在这种信用环境下,无疑增大了信用社的经营难度。

 三、形成风险的原因分析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形成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政策性原因,造成经营风险。1996 年,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国务院作出了关停年产 5000 吨以下小纸厂的决定,**县有 36 家小纸厂宣布关停,贷款 360 余万元形成呆帐损失;去年,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对一些企业又采取了限制措施,导致信用社 852 万元贷款形成不良。

 2、行政干预造成信用社经营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增加。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急功近利,不顾自身条件、产品销路、还贷能力,热衷于上项目、增产值、创业绩,超能力地盲目新上或扩建项目,以行政手段代替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信用社大量风险资产。截止目前,由于行政干预造成风险贷款达 1031 万元,占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总额的 5%。

 亿元,全县信用社因之形成逾期贷款 800 多万元,少收利息 100余万元。

 5、由于前几年信用社职工素质低下,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内部管理偏松,导致信用社经营风险增加。一些信贷人员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差,违章拆借、违规放款、违纪担保、违法办事,结果使不少的信用贷款不讲信用、抵押贷款不具法律效力、保证贷款没有保证实力,给信用社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还有些信贷人员不认真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只讲人情、不顾三性(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凭个人好恶主观臆断,贷前调查不深入、贷中审查不严格、贷后检查不落实,使许多不该放的放了,该及时回收的未能及时收回来。甚至一些社,有钱抢着放,没

  5

 钱借着放,重放轻收,只放不收,使信用社存贷比例严重超计划、不良资产逐年增长,经营陷入困境。还有一些单位和信贷人员随意发放跨区贷款、借、冒名贷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等形形色色的违章违规贷款。

 6、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难。一是债务落实难。如上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贷款,由于合作社解散、人员变更、体制转换,造成部分集体贷款债务落实难。二是由于个别企业关闭、破产、企业主外出不归,造成部分贷款落实难。三是法院执行不力。如联社营业部与盐业公司贷款纠纷一案,20**年法院已判令赔偿,但至今仍未归还,法院也未采取有效措施等等。

 7、邮政储蓄、各类保险机构、民间借贷和高利贷以高利息、高手续费等手段与信用社搞无序竞争,为信用社经营带来风险。他们普遍采用高利息、高手续费,向储户暗里滥发实物等手段,拉站干,拉存款,使大量农村资金流向城市,信用社储源受阻。

 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建议

 (一)对省、市联社的建议:

 1、搞好协调,促进信用社业务经营。省联社要积极向省人民政府请示、汇报农村信用社工作,促使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政策,促进信用社工作开展。同时,要协调省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土地等涉农部门,向下垂直出台政策,如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基本帐户,款项往来通过信用社划拨等等,促使农村信用社扩张规模,健康发展。

 2、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打造全省先进典型。特别是县联社实行一级法人管理模式后,联社由服务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省联社要集中力量,采取倾斜政策,在某些方面(如业务创新、防范化解不良贷款、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推出典型,在全省推广,造成轰动效应,推动工作开展。

  6

 3、协调有关部门,减少信用社经营压力。一是因政策性原因造成的不良贷款逐步剥离;二是减少信用社不必要的地方摊派、罚没款、税费等费用。国有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农村信用社既要讲求经营效益,又承担着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重任,80%以上的贷款用于农业,周期长、风险大、利率低、效益差,再加上地方摊派,有关部门的罚没款、各种集资、助等,加大了信用社的经营负担;三是采取措施制止邮政储蓄,各类保险公司业务下伸,打击高利贷和民间借贷等,使农村信用社轻装上阵,担负起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重任。

 4、制定办法,创新考核奖罚措施。出台新增不良贷款考核办法,对新增不良贷款进行细化考核,对考核结果居末位的信用社主任,实行末位淘汰制。继续跟踪分账管理情况,不断完善不良贷款管理机制。对原不良贷款清收按收回比例制定奖励办法。

 (二)对地方政府的建议:

 1、政府支持,帮助信用社壮大资金实力。目前,**县联社已全面开通综合业务网络,并顺利发行“关帝银行卡”,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结算渠道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希望政府部门能动员、要求有关部门将涉农资金账户转开到农村信用社,帮助信用社壮大资金实力。

 2、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讲诚信氛围。要将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信用村、乡(镇)的创建工作,在全县营造“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宽松经营环境。一是继续降低信用社税收,减少或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增加信用社自身积累和经营效益水平。二是人行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应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加大投放力度,要适应农产品生产周期,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以一年以上为宜,并允许跨年度使用。且当农村遭受自然灾害时,允许延期归还,从实质上体现中央银行对信用社的扶持。三是支

  7

 持信用社进一步拓展业务功能,完善结算渠道,方便信用社灵活调剂资金,增加融资通道,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4、积极支持配合,狠抓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和待变现资产的处置力度。首先,加大法院执行力度,对已有判决结果的历年欠贷对象,帮助信用社依法追回贷款,切实维护信用社利益。其次,搞好部门协作,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对信用社的待处理变现的土地、房产等资产制定处置优惠政策,加大处置力度,有效改善信用社的信贷质量,壮大资金实力。第三,抓住清贷重点,对国家公职人员本人贷款或为他人担保、介绍的贷款,以及有钱不还的逃、废、赖信用社债务的钉子户,建议政府采取停职停薪、组织谈话、行政处分、依法清收等措施进行清收; 第四,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组织公检法司等部门人员,成立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小组,多策并举进行清收;第五,将清贷工作列入各级行政部门领导的业绩考核中,确保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大幅下降。

 (三)对县级联社的建议:

 1、抓教育,建设强有力的队伍。一是营造浓厚工作氛围。要求全体员工“工作主动到位,配合及时到位,补台自觉到位,提醒预防到位”,努力将职工队伍建成工作的队伍、团结的队伍、正派的队伍、高效的队伍。二是打造学习型组织。在全年工作中要将学习贯穿始终,引导全体人员,树立学习观念,形成学习习惯,逐步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氛围。如每月可确定一个主题或省联社提出的主要任务(主要措施、主要文件),抽出一天时间,不分岗位,进行全员讨论、全员学习、全员建议并及时将好的建议转化到工作决策中。三是联社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创造一流的团队精神。

 2、转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凡是安保检查或财务、信贷等经营活动的审计之前,需做好内部培训工作。二是安保工作要适当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一些

  8

 环节进行突击检查。三是审计工作,要树立“以我为主”和“小范围大举动”的观念,立足联社现有人员,加强审计之前的培训准备工作,由联社组织带头,做好分工,重点对特定的信用社展开“解剖麻雀式”的检查,重拳出击,坚持做到“违规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有效树立联社审计权威。...

篇七: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  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  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  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梏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 卵 发展。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 蟀 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 泖 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 蝥 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 椋 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农村信用社的 ヲ 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 朦 ,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 は 解的思路和对策。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 叁 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 轮 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 诚 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 埔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  大类。

 、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 桤 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主  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 勤 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  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  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或者在借款 攵 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 靡 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贷 扇 款用于

 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 佛 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  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  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  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 痤 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 积 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 淮 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2、贷款管 橐 理机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有:在贷前 噩 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 觎 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  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 羔 ,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 杂 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 鲵 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 喹 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  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 达 ,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  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 挫 能力而无力偿还。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 仂 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 肘 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 竖 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 刁 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 獬 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 咱 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 付 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 痈 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3、信贷  人员素质的制约。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 ǐ 素之一。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 疆 融理论、法律制度等业

 务知识外,还必须  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信贷工 霖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 捻 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 犷 、约束不力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 ⒗ 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 奖 ,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 J 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 P 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  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  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  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 荒 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 骝 ,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 袭 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 佗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 缝 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 у 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 栲 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 雨 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 颥 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仵

 4、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益与风险 禅 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 狃 ,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 轸 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

 、借款 灶 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 借款人欺诈。借款人欺诈可分为普通欺诈 В 和严重欺诈。所谓普通欺诈行为,指借款 捶 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 噤 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 费 生产

 经营活动的贷款。这种欺诈的特征有 蹲 :1)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虚  假;2)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 站 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 ぬ 任;3)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  环节。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 嫡 愿意拖欠贷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记录, 糖 即使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 夹 还贷款,但通常愿意与信用社合作。严重 胛 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  获得贷款并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  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 驼 利益。这种欺诈的主要特征有:1)为了 驾 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2)借 ト 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并不真正关心,甚至 通 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或者从事的行 呤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贷款;3 谜 )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 谧 是以转移、投资、奢侈消费等方式,鲸吞 橼 贷款。这类欺诈行为主要以骗取信用社贷 萧 款为最终目的,且通常利用、拉拢或腐蚀 详 信贷人员,因这种恶意欺诈希望而造成的 瞵 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2、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信用社的贷 湘 款“一改了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屯 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兼 勇 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诅 ,有的企业通过上述行为盘活了资产、扭 盈 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与此同时,部分 L 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 芄 、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 窈 ”信用社债权。大量的信贷资产

 在企业改 纹 制中打了水飘,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3、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  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各种自然灾害,如地 硗 震的出现,山洪的暴发,飓风的骤起,久 符 旱无雨、农作物遭病虫害侵袭等。由于我 缵 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 睨 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 ρ 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 闭 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  贷款的风险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 铀 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 綦影响贷款的归还。

 、其它方面的原因主 鞑 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因素。

 涂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  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 夥 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 刹 ,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2、行政干  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 阖 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 皿 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 偾 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 ヅ 的基础。特别是 1999 年关闭农村合作 跷 基金会,政府为保社会稳定,将农村合作 跄 基金会的借款划转给农村信用社,其中有 攻 90%以上的借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 ν 款。据了解,各地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 铞 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贷业务,部分政府借 缥 款虽已逾期多年,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信 克 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 筘 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

 农村信用社  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 耀 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不 攻 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 逡 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 欲 展。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  体制是相当松散的,基层信用社都是独立 荭 法人,拥有独立经营权,上级信用联社很 趴 难进行有效管理。单个信用社由于规模小 蹄 ,抗风险能力弱,有些信用社对单户企业 斓 的贷款比重很高,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 桩 ,深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信用  联社的权力,要在人事、财务、决策、监  督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基层信用社的规范管 楞 理;在业务上要充分发挥农信社贴近农民 懈 、熟悉农业、扎根农村的优势,大力拓展 娃 小额农户贷款市场,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结 普 构调整,规范贷款程序。只有在制度上建 丞 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才能减少决策失误 恳 ,杜绝暗箱操作,从而将新增贷款的风险 羼 控制在最低水平。各级农信联社应该发挥 傲主导作用,在科学分析属地经济状况的前 猃 提下,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与政府 戌 联动,并强化呆账核销机制、司法催收机 侪 制、贷款重组机制、抵债物资综合经营机 膝 制等,对不良贷款进行集中处理,形成有 萝 效的化解机制。

 论文联盟编辑。

 二、  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当前,农信系统 榨 亟须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实现风险化解机制 雨 的再造:

 、在政策层面上,要与各级政 呖 府联动,确立“共担风险,

 共同发展”的 凰 理念。

 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涉及地方经济 旃 的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因此要顺利推进 况 不良贷款的化解,离不开各级政府,尤其 利 是区县、乡镇政府的参与和配合。各级政 茼 府的支持,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有  利于在地方政府、地方经济和农村信用社 篚 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各级政府应首 亍 先本着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问题的态度, 逄 规范自身行为,防止逃废债务。对于因政 瞒 府行政指令、经济政策形成的不良贷款, ⅳ 政府应该直接承担起还款责任,或者通过 惘 地方财政,或者采取其它有效的政策切实 髓 加以落实。对于企业改制后原在镇村管理 踝 部门的债务、区县物资局、供销社及其下 庭 属企业的不良贷款,尤其是其中金额巨大 淦 的不良贷款,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 粒 盘考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办法逐步 进 加以解决。对于企业逃废债务的行为,政  府应当通过行政力量坚决予以制止。同时 扦 ,各级政府应该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要 苑 再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农信社的正常经营活 柜 动和信贷资金投向。

 其次,各级政府应 { 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来支持  和保护农信社的债权。比如,由于农信社 贳 风险资产对应的单位大多是乡镇、村两级 瞒 农村经济组织,这些企业关的关、破的破 ⒂ ,土地是他们手里唯一的资源。乡镇政府 衄 应支持企业以其所有的已经开发利用的集 尔 体土地使用权或对应投资收益来抵偿债务 舂 ;同时,政府也可以作为保证人,划定某 L 一范

 围的土地,约定在该土地开发时,将 娣 土地开发收益权的全部或部分直接用于清 冈 偿债务。

 第三,各级政府应通过税收政 N 策,增加农信社的收入。比如,减免农信 帏 社的营业税或根据贷款分类选择性地减免 x 营业税;所得税以县(市)联社为单位统 溆 一核算缴纳,并在一定时间内全部或部分 羔 减免;信用社当年实现的利润可在税前直 唣接抵补挂账亏损。

 第四,各级政府应建  立适当的担保机制,以抗衡自然灾害的影 洲 响。以区县为单位,由政府牵头设立农户 榨 贷款担保基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  抗力,使农户的生产经营遭受破坏,无法 孝 偿还债务时,由担保基金承担贷款的全部 鹇 或部分本金,由农信社负责剩余本金和全 腰 部利息的核销。

 、在操作层面上,要加  强制度建设,加大化解不良贷款的力度。

 镌

 首先,要强化信贷管理,既要注重化解 娆 过去的风险,更要防止现在和未来的失误 五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权限远远高于商 苌 业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而内控水平却相 蔺 对落后,这就形成了权力与控制的不对称 镍 。因此,农信社必须加强贷款的制度建设 钊 ,主要包括:对基层信用分社实行授权授 日 信制度,一定金额以上的贷款必须经上级 溪 信用联社审查;建立与完善包括贷审会制 单 度在内的一整套贷款调查、审查和批准的 抹 工作程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贷款 瓜 公示制度。

 其次,要加强会计、稽核工 Y 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要从根本上防范 ^ 金融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 与监督体系,这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事前 圆 规范,即针对具体业务设计、制定合理的 畸 操作流程与会计制度;二是事中控制,即 犭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依托,对业务的关键控  制点和重要事项进行实时监控;三是事后  检查,即通过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 诌 合,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业务的真实 描 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风险控制点进 费 行检查、监督。

 第三,要落实清收不良  贷款责任制。农信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 墨 ;化解不良资产,第一位的因素也是人。

 霸 农信系统的各级经营管理者要教育员工正 雷 确面对困难,既不要埋怨,也不要畏惧, R 同时采用一些制度性的运作,激励员工通 稃 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攻克难关。比如,有些 渍 地方的农信社实施“3+1”工程,即将 ┯ 每一笔不良贷款“确立一个项目,落实一 算 位清收责任人,制定一套清收方案,再加 む 一名分管领导”,限时完成并结合清收结 省 果进行考核奖惩。这种工作模式将责任、 缉 权利和利益统一到清收责任人,极大地提  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不良资  产要我清收”到“我要清收不良资产”的 鬣 转变。

 第四,要善于借助中介机构的力 苴 量。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  也是一个分工细化且日益专业化的社会, 翔单枪匹马是很难取胜的,农信社必须学会 麋 依靠社会中介力量

 来解决自己的困难。比 蹴 如,有些地方的农信社与律师...

篇八: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信用社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 才 才队伍建设事关企业的兴衰 , ,特别是政策性、知识性、 专 专业性比较强的金融企业, 显 显得更加重要。农村信用社 能 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 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 败 败之地,人才队伍建设是前 提 提和保证,因此,农村信用 社 社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 制 制定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 各 各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

 。只有各层次人才队伍的整 体 体素质提高了,农村信用社 工 工作的整体效率才能最大地 提 提高。结合笔者对该单位实 际 际情况进行调研,由此而引 发 发了对目前农村信用社队伍 建 建设的一份浅见。

 一、信 用 用社基本情况 蒙阴县农村 信 信用合作联社贾庄信用社位 于 于蒙阴县最北端,比较偏远 , ,为辖内九个行政村万人提 供 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 社 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 602 7 7 万元,贷款余额达到 29 4 42万元,实现营业收入 2 8 86 万元,各项业务稳步发 展 展。

 1、人员情况:该社 现 现有干部职工 11 人,平均 年 年龄在 37岁,具有大专以 上 上学历的干部职工 5 人,占 员 员工总数的 45%。

 2、 岗 岗位设置:贾庄信用社现在 设 设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内 勤 勤主任一名,主管会计一名 , ,借据岗兼立据岗一人,柜 组 组会计 2 人,复核员一人, 出 出纳员一人,外勤业务人员 2 2 人。由于单位业务相对较 少 少,地理位置偏远,给工作 和 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所以 单 单位人员情况基本保持不变 , ,人员相对较少,

 基本保持 最 最原始的业务操作流程,有 的 的员工还身兼两职,除存在 较 较大风险隐患外,给业务发 展 展也带来不便,对提高工作 效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了一定 的 的阻力,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

 。

 二、存在的问题 (一 )

 )、内部管理体制不顺,用 人 人机制不活。1996 年与 农 农业银行脱钩前,农村信用 社 社历年接收的新员工大多数 是 是顶替、照顾的内部职工子 女 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 社 社脱钩后,尽管采取了很多 措 措施,加大培训力度,鼓励 员 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 各 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学 历 历教育,再加上近几年来, 从 从大中院校引进了二十几名 大 大学生,但是由于受体制原 因 因的影响,仍然满足不了现 在 在的需求,一时还不能改变 现 现在的状况,形成了队伍老 化 化、制度不活、竞争软化的 落 落后局面。

 (二)、知识 结 结构和年龄结构老化,高素 质 质复合性人才严重匮乏。一 是 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 , ,又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素质 经 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 通 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科技应 用 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三是 缺 缺乏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 四四是缺乏公关能力和市场营 销 销能力强的市场开发人才。

  三、对策及建议 (一)

 、 、发现人才,是加强人才队 伍 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人才 队 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一是 要 要善于发现人才,世上有

 伯 乐 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 马 马常有而伯乐确不常在。这 说 说明发现和识别人才关键是 各 各级领导要甘当新时代的伯 乐 乐。二是要有求才爱才之心 , ,善于把握人才的本质特征 , ,要从不同类型人才、不同 层 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特点出发 , ,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征, 避 避免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不 同 同类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长 避 避其所短,发挥人才的最大 潜 潜能。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 煅 煅炼力度,人才不是与生俱 来 来的,知识在于积累,天才 来 来自勤奋,人才在于培养, 要 要为农村信用社有知识、有 理 理想、有道德、事业心强, 爱 爱岗敬业的年青员工创造多 岗 岗位煅炼的机会,要有意识 、 、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

 。四是要明确用人标准,做 到 到按需配置。要明确人才队 伍 伍建设的内涵,要从德、能 、 、勤、绩、廉等方面选择各 层 层次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 ,要注意平衡德与才的关系 , ,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 德 德是坏才,如果一个有才能 的 的人,没有甘于奉献、大公 无 无私的敬业精神,一心只想 贪 贪图享乐的话,那么,才能 越 越大破坏力越强。因此,要 从 从规避道德风险入手,从制 定 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标准 方 方面扼制可能出现的道德风 险 险。

 (二)、提高一线窗 口 口人员操作水平。营业人员 服 服务质量的优劣,操作水平 的 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信用社 在 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和形象 ,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人员紧 缺 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线 缺 缺少各类熟练操作业务的营 业 业人员,因此,农村信用社 建 建设一支业务操作水平精湛 的 的一线操作人才队伍尤

 其重 要 要更是农村信用社提升综合 竞 竞争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 加 加强业务岗位人才队伍的岗 位 位轮换,把一线人员培养成 一 一专多能的业务能手,逐步 实 实行按职务、职称、岗位取 酬 酬的激励机制,能者多劳多 得 得,劣者少劳少得,视员工 的 的能力可以低职高聘,也可 以 以高职低聘,这样既有利于 人 人才在本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 ,也有利于促进人员分流, 优 优化全系统员工队伍。

 二 是 是加强培训,加快一线人才 队 队伍新业务、新知识的更新 速 速度。要改变农信社管理人 员 员知识结构的落后面貌,短 期 期内单靠外部高等院校输送 人 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还 还必须坚持抓好后续教育, 积 积极创造“学习型”人才培 养 养机制。为先天文化知识水 平 平不足业绩优秀的员工加油 充 充电,提高文化知识,业务 理 理论水平,适应信用社改革 与 与发展的需要。可以从现有 用 用工中通过考试的方式,选 拔 拔一批优秀人才输送到专业 院 院校脱产学习,通过单位、 个 个人双方负担教育投入的办 法 法,毕业后给与相应的待遇 。

 。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与现有 人 人员盘活的双重战略。

 三 是 是实行岗位等级管理,严格 员 员工绩效考核。建立激励和 教 教育机制,正确引导员工自 觉 觉加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 的 的学习和提高。实行调整与 发 发掘现有人力资源潜能双重 战 战略一是要推行全员聘用制 , ,把职务和职称评聘全面纳 入 入结构比例控制,真正引入 竞 竞争机制,全方位推进优化 组 组合。根据公平、

 公开、公 正 正的原则,各用人单位和应 聘 聘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不分 地 地域,竞争上岗,按劳分配 , ,多劳多得,以绩取酬。

推荐访问:农村信用社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