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调研3篇

时间:2022-11-12 12:55:03 浏览量:

地方金融调研3篇地方金融调研 XX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调研报告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自8月以来,区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在常委会主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方金融调研3篇,供大家参考。

地方金融调研3篇

篇一:地方金融调研

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建议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自 8 月以来,区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在常委会主要领导的指导和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就本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组织委员、人大代表和咨询专家开展了专项监督调研。一是先后赴区金融局、法院、公安分局经侦支队等区相关部门调研,了解其在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二是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自贸试验区保税区、XX 等区域管理局和区信访办在落实属地责任、强化风险监测、做好风险预案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三是走访 XX 银监局等国家相关金融监管部门驻沪机构,听取其对地方政府加强对类金融机构监管、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征询经济、金融、法律等领域部分专家和学者的专业意见;五是学习借鉴本市其他区和外省市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成效

 近年来,本区集聚了一大批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金融业增加值已占全市一半以上,新兴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尤为迅猛,为浦东加快推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本区金融(尤其是新兴金融)体量巨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任重道远。

 按照目前的金融监管工作格局,对于持牌类金融机构的监管,由“一行三会”依法进行分业监管;而对于非持牌类金融机构(主要是类金融机构)的监管,现行法律法规未明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区政府积极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属地责任,协同国家和市相关部门,在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已有良好起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各方努力下,目前本区的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一)加强领导,建立金融风险 防范工作机制 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本区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多次牵头部署谋划,并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作为一条重要的工作底线。一是及时成立相关领导小组。本区成立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两个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专班,明确四位区领导负责协调推进

 全区面上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二是初步形成工作联动格局。在风险排摸和预案阶段,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以及与街镇和开发区之间形成合力,全面排摸潜在风险,提早做好应对预案;在风险化解和处置阶段,政府部门加强与司法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依法处置案件,稳妥解决矛盾,着力控制风险。三是探索建设金融监管平台。在地方事权范围内,抓紧推进区金融综合监管平台建设。针对区内类金融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信息收集、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协同处置等工作。

 (二)聚焦重点,认真推进各类专项整治工作 按照国家和本市的统一部署,区政府针对互联网金融、交易场所、非法集资三个重点领域,开展了排摸、清理、整治等工作,逐步缓释潜在风险。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方面,已完成近全市三分之一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摸底排查工作,确定了需要整改的重点机构,逐一检查,敦促其落实整改;同时,对非重点机构的自查和整改情况,进行随机抽查,促使其依法依规经营。在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方面,对于辖区内的交易场所,全部进行排摸,并根据排摸结果,进行分类处置;对于异地交易场所但其实际经营地或有下属机构涉及本区的,组织开展走访排摸,尽力不留监管盲区。在非法集资的打击和处置方面,在前端环节,对高风险企业建立

 “一企一档”;在中间环节,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和动态跟踪;在终端环节,加强协同、集中警力,全力追赃挽损,确保依法、妥善、有效处置,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明确任务,落实金融风险防范属地责任 区政府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压实各开发区和街镇以及相关招商主体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工作责任。一方面,XX、保税区等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协同基层市场监管、公安等执法部门,借助相关楼宇业主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对区域内的潜在风险开展深入调查,努力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另一方面,相关街镇根据相关部门的风险提示和舆情反馈,加强上下联动和条块协作,落实好辖区内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相关预案,着力确保风险不扩散且始终可控。

 二、存在问题 对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压实地方监管责任”的新要求和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本区属地化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十分艰巨。调研发现,以下几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予以研究解决。

 (一)地方监管责任的落实尚未实现“ 破题” 随着金融业不断发展,传统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金融创新形势。目前,持牌类金融机构由“一行三会”监管,而大量非持牌类金融机构处于监管“真空地带”,需要地方政府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属地责任,给予监管上的“补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江苏、山东、广东深圳等地的金融办(局)相继增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牌子。然而,浦东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可以统一、有效履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的专业部门。在现有的政府部门中,区金融局的职责是服务金融业发展,尚没有监管和执法的职能;区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部门的监管和执法职权,又难以适用于专业的地方金融领域。故对非持牌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一些缺位,需要加快“破题”。

 (二)属地金融风险的监管仍缺乏有效抓手 在企业市场准入总体日趋宽松的大背景下,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类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有效抓手还比较少。主要表现在:在准入环节上,因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在类金融机构产生之初,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其市场准入的源头把关不够严格,造成一段时间内类金融机构“无序生长”。在监管环节上,一些类金融机构为了规避监管,将经营范围登记为从事中介咨询、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业务,却又实际经

 营着类金融业务,致使相关监管部门难以甄别,也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在执法环节上,主要依靠公安的经侦警力对非法金融活动进行打击,然而本区的经侦警力占全市约 8%,办理了全市超过 18%的经侦案件。由于经侦力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有效力度。

 (三)金融风险防范急需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金融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部门多,面广量大,需要各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具体来说:在跨部门信息共享方面,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有一定难度,信息渠道的不通畅,使得相关部门难以及时发现、识别、干预和处置潜在风险。在跨部门协作方面,区不同部门之间、区相关部门与国家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地区相关部门之间,在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处置上,尚未建立起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工作协同的效率还待提升。在投资者宣传教育方面,工作力度仍显不够,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方式方法也待改进,目前尚未形成区级层面与基层单位上下联动的宣教工作机制。

 三、若干建议

 为着力促进区域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的属地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力度,确保地方监管责任落实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中央统一规则,落实地方监管责任,进一步统一思想、前瞻谋划,借鉴外省市的经验,注重市区联动,积极探索对区金融局增设地方金融监管职能,力争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上走在全市前列。二是要着力整合和发挥政府现有监管资源的作用,在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明确之前,通过市场监管、税务等政府相关部门,对类金融机构是否依法经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采取加强专业培训、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增强相关部门的专业力量,使其监管能力能够与新形势下的监管新要求相适配。三是要积极为地方监管责任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用好市人大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特别授权,通过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等方式,来支持和保障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对类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地方监管责任。

 (二)多措并举,筑牢属地风险监管防线 一是要严格把好类金融机构的准入关,借鉴 XX 等区的做法,在准入源头上,联合区政府相关部门及第三方力量,

 对拟新设的类金融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核查,必要时可要求其说明业务模式,前移监管关口,并及时将已准入的类金融机构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确保对辖区内的类金融机构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要坚持鼓励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重并举,把握和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支持金融创新发展,强化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和穿透监管,跟踪关注金融新业态的发展情况,及时作出风险研判,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三是要切实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优化经侦警力结构,统筹安排经侦警力,着力形成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有效震慑,积极做好追赃挽损工作,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三)整合力量,强化风险防范工作协同 一是要切实增强跨部门、跨区域、跨条块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联动,进一步加强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区级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的协作,加强本区与本市其他区和外省市之间、与国家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及其驻沪机构之间的配合,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形成跨界监管合力。二是要充分调动行业协会、楼宇业主、物业等相关方的积极性,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引导、楼宇业主的招租甄选、楼宇物业的协助收集信息,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属地风险防范的良好氛围,努力筑牢风险防范的社会防线。三是要大

 力做好对广大投资者的宣传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金融文化节等新媒体和新载体,推广普及金融知识,总结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广大投资者正确看待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增强广大投资者的风险识别意识和防范能力。

篇二:地方金融调研

ECONOMIC & TRADE UPDATE金融天地普惠金融推广程度的调查研究——以贵州省安龙县为例陈 铃 陈 源 韦坤州【摘 要】普惠金融是在传统金融模式基础上创新的金融模式,它更关注于在效率的基础上兼顾公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本文以贵州省龙安县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的方式考察普惠金融在当地的推广情况。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安龙县目前仍存在金融资源在城乡分配不均、金融服务受众群体差异化严重、农村地区宣传乏力等问题。对此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增加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提高农户金融知识教育,扩大金融知识宣传、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需求;城乡差距

 12 ECONOMIC & TRADE UPDATE金融天地前言普惠金融是在传统金融模式基础上创新的金融模式,它更关注于在效率的基础上兼顾公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在全球后工业时代的进程中,普惠金融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国民消费理念转变,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高经济活力,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对普惠金融推行现状的调研有助于对普惠金融推广速度做出基本评估,对普惠金融工程的进一步推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惠金融政策。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发展普惠金融列入“十三五规划”。贵州省人民政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5〕74号),详细制定《贵州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推进贵州省普惠金融的发展。一、安龙县概况安龙县位于黔西南,曾经是贵州省的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安龙县经济发展迅速,至2018年底,完成生产总产值129.5亿元,人均GDP达35648元,并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普惠金融的推广对安龙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安龙县的普惠金融推广的深度、居民实际情况对于金融服务的认知程度与满意程度,以及安龙县的发展可否作为范例推广向全国贫困县,这些都是本文探讨的方面。二、调研分析(一)调查方法与对象选择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经济流动方向、金融服务需求程度、当地居民对于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等。通过走访当地居民,从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满意程度、金融服务效益方面对居民进行问询,从而能够站在贷款人的角度,更直观地感受当地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满足程度。本次调查对象均为贵州省安龙县居民,共计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68份,回收率93.6%。通过问卷调查法,力求从样本推断普惠金融在贵州省安龙县居民中的推广情况。我们再按照56%和44%的比例随机选取8名农村居民和3名城市居民进行深入访谈,以便深入了解普惠金融在居民中的推广程度,同时选择这样的方式,避免了调查对象都是集中在一个地方、都集中在同一民族等问题。(二)问卷调研分析图表1 样本基本特征调查问卷充分考虑到了填写者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收入结构和职业结构。其中,性别方面:男性49.1%,女性50.9%;年龄方面:

 25岁以下24.6%,25-40岁26.7%,40-50岁25%,50岁以上23.7%;收入方面:一年收入在一万以下,占比最大为33.3%;在一万到五万之间为26%,在五万到十万之间为17.7%,在十万以上占比22.9%;职业方面:外出打工25.2%,农副业36.3%,做生意12%,其他26.5%。1.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分析影响居民增加金融服务的因素,政府政策占比42.7%,居住区域网点密集程度占比21.6%,收入占比12.4%,其他占比23.3%;根据目前经济状况,认为需要贷款的比例占34.2%,其中71.2%是男性,62.5%是年龄40岁以下,81.25%职业是做生意或者农副业,75%收入超过5万;在借款方式中,从金融机构借款占比61.25%,其中17.43%是男性,61.22%年龄40岁以下,49%职业是做生意或者农副业,51.02%收入在5万以上,剩下38.75%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在办理贷款的主要用途中,用于购买农业用品占比28.75%,用于建房占比31.25%,用于创办乡镇企业占比14.375%,用于教育贷款占比18.75%,其他选项占比6.875%。图表2 金融服务需求分析图图表3 贷款资金用途图表4 影响居民增加金融服务的因素2.普惠金融了解程度分析 在对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两项占比24.60%,其中77.30%是男性,70%是年龄40岁以

 13 ECONOMIC & TRADE UPDATE金融天地下,87%职业是做生意或者农副业,68.20%收入在5万以上。在是否知道当地有过关于普惠金融政策的宣传问题中,有高达73.08%的比例表示不知道,而在剩下26.92%选择知道的选项中,在了解途径方面,有61.62%的比例选择电视或网络,有14.84%的比例选择实体金融机构,有16.20%的比例选择相关人员宣传,7.34%的比例选择其他。3.访谈分析安龙县地区的农业人口主要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其中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我们访谈的8名农村居民中没有儿童和超过60岁的老人,然而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还是很低的,大多数人都集中在初中及以下的水平。表格1 11人中各阶段受教育程度人数

 单位:人人口类型 小学 初中 高中 高中以上 合计农村居民城市居民3040120183(1) 农村居民当问及他们更倾向于把钱留在手上还是存入银行时,其中有4人更倾向于把钱留在身边,他们一致认为钱在手中才踏实;而另外的4人虽然他们把钱存到了银行,但实际操作中也难以熟练掌握银行卡和其他自助设备的使用,并且在山区的地方城镇是没有健全的银行网点和自助设备,因此他们大部分只能到安龙县县城人工柜台存取现金。此外,安龙县地区农业人口与城镇人口的分布以及工作也是不同的,农业群体主要以小农生产的农户为主,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通过售卖农作物和牲畜,如大米、玉米、烤烟叶以及家里的牲畜,并且他们对于金融机构融资方式的使用和权利的应用几乎不了解。当问及他们如果需要一笔小额资金时会怎样获取时,8人中有5人都是通过亲朋好友借贷、变卖家中的固定资产,而剩下的3人则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获取,他们认为亲人朋友也没有多少流动资金,而且是否愿意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当我们深入询问时发现,他们对当地政府小额贷款的一些政策根本不了解,甚至其中2人对贷款更是谈虎色变,归纳他们对贷款的担心无外乎:害怕承担不起利息费用、不懂怎样信贷流程、担心误入非法贷款陷阱。他们需要资金的目的及特点为:资金需求主要为小额信贷、借贷期限以中短期为主、资金用途以生活消费为主以及供应家里的小孩上学。(2)城市居民当问及他们更倾向于把钱留在手上还是存入银行时,他们一致认同把钱存入银行才是经济的行为,他们认为银行既是一个保险钱财的地方,也是一个制造财富的地方。当问及他们是否了解居住地附近的金融营业网点时,他们都能说出居住地附近金融机构的位置。城市居民中显然思想上没有农村居民保守,并且对于政府设置或是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也是相对了解,对于资金的贷款渠道相对于农村居民也是多方面,更不会存在不知道从何获取资金的问题。城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都是集中在高中以上,而且他们3人中都有过信贷的经历,虽然他们当中也会有像农村居民一样担心还款问题,但是他们的担心点在于负债,而非落入非法贷款陷阱。并且他们的贷款额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2.5万元和240万元,其中有1人有三次以上的贷款,并且都是长期贷款。他们的贷款目的主要是:购买房屋、轿车、用于投资、用于创办城乡企业。他们熟悉贷款流程,也了解当地政府对贷款创业的政策,也会时常关注金融政策。三、安龙县的普惠金融推广存在的问题(一)金融资源在城乡分配不均通过抽样问卷的调研方法,我们进一步了解当地人均收入分别对安龙县地区城乡的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金融服务机构效果、当地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我们发现“普惠金融”是引进不久的一个概念,而且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差别,在安龙县部分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安龙地区的农村和城镇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完善程度相差较大,如交通、收入不同、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当地部分居民文化素质低等原因,这导致了金融资源在安龙县城乡间分配的不均衡、不平衡,造成了普惠金融的发展集中在安龙县的县城,而对于农村农业人口则缺乏金融工具以及对普惠金融以及小额信贷的了解过少,同时这将会再次在教育、卫生、医疗、农业生产等方面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城乡收入对于消费的影响较大,这也导致了收入较低的消费人群比收入较高的消费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少。(二)受众群体差异化严重相对于女性,男性对普惠金融的了解程度更深。安龙县普惠金融在妇女中的推广有待加强。年龄与普惠金融的了解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收入与普惠金融了解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安龙县的四种主要职业中,做生意和农副业两种职业对金融服务的了解和需求最高。影响安龙县居民选择金融服务的因素中,政府政策影响最大。在四种主要贷款用途中,建房占比最高,创办乡镇企业比重相对最低。(三)农村地区宣传乏力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在进行金融政策知识宣传时,由于安龙县部分农村地区偏远、交通不便,加上农村地区的人口的信用程度无法确定以及宣传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宣传存在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通过我们的访谈可以看出他们完全没有利用普惠金融的小额信贷这一政策,这说明了普惠金融体系相比于农村,在安龙县城市地区宣传的比较广,认知度也比较高。上述问题

 14 ECONOMIC & TRADE UPDATE金融天地得原因,一方面是政府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没能有效地鼓励农村居民利用小额信贷来发展农业;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较低,没有合适的传播手段。四、相关政策建议(一)增加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安龙县地区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有限,农村人均拥有量极少,这很难满足农村地区的需要,且不足以有效提升村镇居民的普惠金融消费水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合理地扩增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网点设施,让金融机构延伸到村镇地区。在村镇地区也可以设立24小时自助银行以及金融服务网点,而不只是集中在县城。其次,政府可以放宽政策,让一些新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像安龙农商银行、贵州银行以及贵阳银行就是很好的示范。同时安龙县政府也应该鼓励这些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小型的服务网点,在村镇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开办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

 (二)提高农户金融知识教育,扩大金融知识宣传目前安龙县农村地区主要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教育水平低下,并且居住比较分散。因此,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就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在乡间城镇和偏远山区充分的宣传金融知识,让农户获得金融消费、投资、风险防范及创新的金融产品等相关知识。由于安龙县地区的交通不便以及农户之间居住比较分散,挨家挨户的宣传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地点。一是选择每个乡或镇的赶集时间,在居民相对比较集中的地点宣传,宣传方式宜采用发放宣传页、横幅展示、滚动字幕等;二是到每个村宣传,安龙县地区少数民族居多,他们都有着传统的聚会节日,每年都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这样的传统节日,而且几乎都是全村或者全组的人参加,节日时间是1-3天不等。这样就可以先让每个组的组长了解金融知识,再让他向农户讲解以及宣传相关的金融知识,或者宣传人员当天直接到村里讲解。(三)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在安龙县地区城乡消费水平差别巨大,这使得提升农村信贷供给成为解决城乡政策问题的必经之路。并且农村地区的农户居住比较分散,想要全方位地帮助到每一位农户的发展及生活问题就比较困难,因此对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农户进行易地搬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安龙县人民政府也正在对偏远的贫困户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在安龙县地区比较典型的就是五福小镇、双龙小镇、蘑菇小镇、九龙社区4个新市民居住区。在这些小镇地区设有产业园、加工车间、新市民服务中心、讲习所、社区管理中心、警务中心等完善政务服务功能,这不仅能满足农民的衣食住行,同时还能解决他们的就业和小孩的教育等问题。这样一来小镇人口就相对集中,政府及普惠金融机构就更方便宣传和推行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以及能更方便地加强金融监管,提高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居民信息不对称差异。五、总结本次调查显示,贵州省安龙县虽然近年来经济上突飞猛进,并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但普惠金融的推广深度还未到达理想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安龙县还存在金融资源在城乡分配不均、金融服务受众群体差异化严重、农村地区宣传乏力等问题有待解决,安龙县的金融惠民政策还应从增加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量、提高农户金融知识教育,扩大金融知识宣传、实行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重点入手。只有解决了大多数居民受自然条件和风俗、知识普及等社会条件的切割和约束,普惠金融服务才能惠及每家每户。(上海海洋大学经管学院,上海 

 201306)参考文献:[1]张正平,石红玲.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学报),2019(1).[2]刘磊.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评估与分析[J].金融理论探索,2016(6).[3]梁双陆,刘培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1).[4]Xiao Shan Du.Inclusive Finance’s Intern...

篇三:地方金融调研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发展对资金融通的需求越来越大,金融行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金融发展日益快速的情况下中国在金融监管方面还不成熟,还存在许多漏洞,尤其是地方金融监管的范畴。本文是一篇关于江西省地方监管的调研报告,基于上述背景,立足于江西省并进行实地调研,对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

 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漏洞,完整系统的地方金融监管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金融行业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会波及影响到实体经济,金融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想通过对江西地方金融监管的研究来提高社会大众对地方金融监管的认识,提高社会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呼吁政府完善相关监管法律以建立起系统有效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规范地方金融的发展。

 本文主要采用阅读参考文献、借鉴经验教训、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阅读参考文献主要是初期的工作,通过互联网、期刊、报刊、书籍等途径收集大量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并仔细研读,归纳总结参考文献中有用的相关的信息。然后综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经验,结合研究当地的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相关研究的结论,理解相关的建议措施。最后,通过谈话、访问、邮寄等方式与江西省金融办公室取得联系,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了与调研报告相关的信息,再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得出与本调研课题相关的政策建议供相关部门作为参考。

 全文分成五章,第一章是全文的一个引言,主要是交代本文在调研中所涉及的各方面,包括调研背景、方法、内容,以及意义和目的。第二章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等工具手段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以及银监、证监、金融办等监管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相关的数据整理、总结分析,为第三章的问题分析做准备工作。第三章是在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先对江西地方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再提出江西省金融办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则是以美国和上海市的监管为例,希望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能够对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有所启示。第五章是对前文以及调研的一个总结,并就上文所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希望社会大众以及政府对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这个问题有更多的了解,更大的关注以及更深的思考。

 关键词:

 地方金融监管

  调研报告

  江西省金融办

  美国地方金融监管

 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ushing forward of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is increasing the need of financing, which makes financial industry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ever, financial regulation is not mature in China, and there still exist a lot of loophole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local financial regul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above and the on-site investig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this thesis, as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local regulation, not only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nancial regul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but also draws some conclusions and makes suggestions in the end.

 At the moment, China"s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is far from perfect and the system of local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established.

 Finance is a high-risk industry, once going wrong, bo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e and the real economic will be seriously affected. Through studying on local financial regul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thesis makes an attempt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local financial regulation, improve social awareness in guarding against financial risk, and call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local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by improving relevant laws .

 This article gets information by reading literature, summarizing experienc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review is early work in writing this paper, through the way such as Internet, journals, newspapers, books, col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information, to study and sum up useful information. And then I integrate the regulation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of local information to get conclusions and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policy. Finally, by the conversation, access, post, I get in touch with financial office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Investigate on the spot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per for getting conclusion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research topic.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aspects related to the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the content, the method, the meaning and the objective of the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Jiangxi finance office know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local financial regul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specifical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main duties, and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he local financial regulation. The third chapter expounds the univers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ocal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particular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gulation of Jiangxi finance office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s. The fourth chapter takes the regulation of United States and Shanghai as example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m hoping to obtain enlightenment to establish the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in China. As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the fifth chapt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end, through this thesis, I hope that both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societies can get more knowledge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pay more attentions on it and

 carry on thorough ponders on it.

 Keywords:

 local financial regulation; investigation; Jiangxi finance office; the local financial regulation of United States

 第 1 章 引言

  1 第 1 章 引言 1.1 调研背景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过:“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发展,加快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健全现代金融体系。”这些话都深刻揭示了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社会建设中都需要金融来支持,现代金融业变得越来越重要。金融市场具有货币资金融通功能,可以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为能供社会再生产使用的大额资金的集合,发挥着资金蓄水池的作用。同时,金融市场起着资源配置的功能,资源从低效率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使全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地发展。金融市场中有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可供投资者选择,可使投资风险分散化,在金融市场中可以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金融市场还具有定价功能,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变化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买卖双方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发现企业资产的内在价值,从而为企业债券和股票定价,金融市场的定价功能有助于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货币当局还可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使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来使货币资金供应总量变化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又可借助货币资金的流动和配置来影响经济结构和布局,以达到对宏观经济调节控制的目的。

 随着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许多地方的私营企业渐渐发展和壮大,民间资本积聚,地方金融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地方金融,顾名思义是指一定地域内兴起发展的金融业,包括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狭义的地方金融仅仅只包括为促进地方经济,地方政府扶持发展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业。与国有金融主要向资本密集型的大企业提供大规模信贷资金、促进维持国民经济增长不同的是地方金融兴起主要是地方政府为扶持非国有、小规模的地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虽然在经济体制改革后国有金融不再像昔日那样绝对垄断,金融市场也日趋自由竞争,但是由于国有控股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垄断地位,无论是金融资源占有还是交易成本上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此时,只有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以及资源进入金融市场,才不会面临被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挤出的窘境。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国际贸易合作加深,各国的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开放,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使银行业、证券业以及保险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中国地方金融应紧跟国际金融趋势,打破金融各行业的界线实行混业经营。在中国,银行、证券以及保险业主要是各行业中全国性大型金融机构占市场主要

 关于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管的调研报告 份额,地方性机构的竞争力比较小,所以地方金融应该着重发展信托、融资性担保行业、小额贷款公司等较新型金融行业,一来是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融资;二来这些市场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系统网络,地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可以让地方处于有利位置,无论是在规则制定还是在资源利用方面。另外,地方金融的发展主要是服务地方中小企业,所以地方金融业应该着力于推动当地中小企业上市,提高当地企业质量。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是由“一行三会”为代表的中央垂直监管和以地方金融办为代表的地方金融监管组成。地方金融监管的对象即是指不受“一行三会”的监管,主要由地方政府进行监管,主要分为两类:一、由地方政府负责审批监管的金融机构;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无论是在地方金融运行中还是国家宏观金融发展中都会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金融市场的危机会使人们对未来市场预期悲观从而抛售货币使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市场需求急剧减小,进一步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和失业率增加,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社会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会导致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所以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不仅金融行业会受到打击还会波及到实体经济甚至会影响到区域以及全球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行业不仅高风险而且监管复杂困难,随着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用来逃避监管,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变得越来越困难。比如,美国次级危机就是相关金融产品创新超出金融部门的监管能力,从而出现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倒闭等诱发的金融风暴,甚至带来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的危机,其影响甚至延续至今。因此,对金融业的监管显得十分重要。首先,金融行业监管的重要性是由金融的地位决定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其次,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成份复杂,为了维护公平、公正、公开、健康的金融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进而提高国民经济运转的效率。另外,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这样就需要进行监督和管理,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干预和调控。同时,金融监管又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是政府调节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全国各地地方性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行业兴起。其中地方银行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但是风险控制能力普遍偏低。虽然由人民银行和银监分局负责行业指导和监管,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容易诱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地方银行业中像地方城市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或企业参与发起设立,但是地方政府却没有监管职能,这不利于及时掌握其经营管理情况,

 第 1 章 引言

  3 发现和处置经营中的问题,提前化解各类风险。而地方证券业、保险业则整体规模偏小,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发展缓慢,导致证券业规模明显偏小,融资主要集中在银行业,使银行业融资负担较重,同时也增加了银行业的风险,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当地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管理,引导证券业和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维护当地金融市场的稳定。各地小额贷款公司和 P2P 等互联网金融也不断兴起,但是这些新兴金融行业不仅行业准入门槛低,各个公司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存在欺诈行为。由于它们行业归属的不确定性,这些新兴行业在监管主体、监管依据、监管方法等方面面临着难题。所以,目前地方金融市场存在着诸多监管问题,而地方政府却对金融行业监管缺失,还存在着地方金融办职能缺失等问题,使得地方金融监管愈...

推荐访问:地方金融调研 调研 地方 金融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