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4篇

时间:2022-11-12 10:35:06 浏览量:

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4篇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 农村贫困妇女生产发展情况抽样调研报告年初,中央、省、市相继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各级妇联组织根据上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4篇

篇一: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

贫困妇女生产发展情况抽样调研报告 年初,中央、省、市相继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各级妇联组织根据上级扶贫会议精神提出和制定了相应的巾帼脱贫行动意见、方案,强力推动贫困妇女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妇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深入了解农村贫困妇女的基本情况,掌握妇女贫困的根本原因,把握巾帼脱贫行动的方向,突出扶贫救助的重点,**市妇联组织妇联干部深入 6 个基层区县、走访 30 个贫困农户、对话 150 多个妇女群众代表,对农村贫困妇女的生产发展情况进行抽样调研。

 一、农村贫困妇女生产发展基本状况

 我市农村贫困妇女生产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家庭劳动力不足

 走访中发现贫困妇女家庭成员中劳动力严重不足,以丧偶和伤病居多,独立承担家庭负担的占 90%以上。三代同居的老人大都少有积蓄,并常年支付医药费用,孩子上学也只能满足基本需求;两代同居的多数配偶常年伴有慢性疾病或自身劳动收入较低,女性个人承受的劳动量较大且收入微薄,家庭人均生活水平太低。

 (二)基本生产资料匮乏

 调查发现由于劳动力缺少的问题贫困妇女家庭实际耕用土地极少甚至没有,有地的大多进行转租,且租金微薄;务农器械多数闲置,少有机械农具,都是靠临时租用完成收种,农业生产收入勉强支撑家庭成员温饱。

 (三)财产被动转移造成负债

  目前,农村娶妻成家,财礼重、置办多,婚后财产独立并转移到子女头上,晚辈绝大多数收礼不还账,父辈毕生积蓄基本用光,许多家庭负担严重欠债累累;婚丧嫁娶、办寿升学等人情往事礼金沉重,如此恶性循环也成为一种负担;家庭成员大病或天灾人祸降临,支出骤增使本来不富裕的家庭一下陷入困境。

 (四)就业出路少技能水平低

 农村贫困妇女大多学历低,放弃农业生产务工就业的渠道窄收入低;文化水平低也造成劳动技能弱,就业竞争没有优势,工作岗位以劳苦繁重居多;自主的也受时间、精力和资金的限制,经营不善、欠账亏本。

 二、农村贫困妇女生产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农村贫困妇女生产发展方面的落后是制约农村女性脱贫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生产发展落后的原因有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主观方面的限制以及环境、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以下几个导致生产发展落后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对农村贫困妇女影响有长期的也有临时的,妇女个人和家庭的力量是很难扭转和改变的,是导致妇女生产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1.自然环境约束造成基础薄弱生产发展受限

 农村贫困妇女分布区域 80%以上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造成了生活成本较高,信息相对闭塞,对妇女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耕地资源利用率低,第一产业相对比较集中,贫困妇女家庭收入微薄;历史遗留的无地或少地情况造成了基本生产资料缺失,使部分贫困妇女丧失了基本的生活来源;外来及本地投资经商的较少甚至没有,致使贫困妇女就业务工的机会太少。

  2.天灾人祸等意外因素影响导致家庭经济压力过大

 农村贫困妇女多以农耕为主,农业经营基本是靠天吃饭,贫困家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三年收成不抵一场风雨;农村贫困妇女绝大多数家庭有病人或是自己长期患病,看病就医成为最大的家庭负担,政府或好心人的帮助一般都是杯水车薪,救一时而救不了一世;婚丧嫁娶、办寿升学的人世常情的份子钱,也是农村家庭目前一个很大的负担;就业务工的贫困妇女,劳务费不能及时拿到手或是收入与劳动付出失衡的现象存在。

 3.市场竞争激烈致使贫困妇女生产发展无力落差太大

 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农村贫困妇女在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优势,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外界信息交流快,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对于相对闭塞的农村根本跟不上节奏,一步落后、事事落后;资金和收入来源、经历和时间的投入等条件的约束,使本来竞争力就不强的农村贫困妇女经营不顺畅与市场脱轨严重。

 (二)主观原因

 农村贫困妇女自身的不足是造成贫困加剧、落差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中多数的贫困妇女对自身的发展没有信心、认命服输、不抱希望,甚至部分妇女自甘堕落、不求上进。

 1.等靠要、懒赖散等自甘落后不求进步的思想存在

 现在的贫困妇女不同于几年前的情况,温饱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国家和地方对这些妇女家庭有一些补助和优惠政策,这使得部分贫困妇女安于现状、不思改变;部分贫困妇女长期不劳作、不务工,拿仅有的收入和政府补贴吃喝玩赌,

 对家庭和家人也疏于照顾,常年处于有则过、没有就混的状态,甚至最后抛弃家庭独自单飞;还有部分农村贫困妇女不想自己挣只想伸手要,好吃懒做、穷吃急耍、自暴自弃;贫困的压力也使得有个别妇女误入歧途、不务正业、自甘堕落。

 2.文化低、技能差、身体弱等自身缺陷不可忽视

 农村贫困妇女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占有比例还不到 15%,学习和接受能力比较弱,提高发展的空间小;贫困妇女外出务工的本身大多做的都是服务型劳力大、技能低的职业,几乎没有竞争力,很容易被淘汰;部分妇女自身长期伴有慢性病或是伤残情况,劳动能力弱或丧失。

 3.生活、精神双重压力造成的自信心不足是不利因素

 农村贫困妇女生活经济压力大,伤病、家庭、社会给于的精神压力也不容忽视,绝大部分妇女抬不起头、挺不直腰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贫穷使妇女不愿与外界交往,不愿与他人交流,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心理;现实生活中贫困妇女群体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视,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排斥,让她们感到孤立无助,看不到希望;多数贫困妇女由于贫困造成的心理失衡、苦闷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

 三、帮扶救助农村贫困妇女发展生产的建议对策

 农村贫困妇女生产发展落后是影响女性脱贫的重要问题,脱贫致富的关键也在于生产,在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农村贫困妇女生产发展方面的救助帮扶是改变贫困现状最直接、有效、长久的办法,我们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加大政府帮扶力度改善基础发展环境为贫困妇女生产创造条件

  帮扶农村贫困妇女脱贫解困,改善生产发展的基础环境和基本生活状态是首要的也是长期的。政府扶持要在修路建屋方面向女性扶困集中区域倾斜,改善生产发展的大环境,增强贫困妇女基本生活状况和生产方面与外界的来往交流;发展扶植符合区域和农村特色的产业,为贫困妇女发展生产引方向指路子;引导本地企业和外来商家到农村贫困地区投资经商,拉动当地经济,同时为贫困女性就业务工提供机遇;增加互联网铺设以及村淘建设,为农村贫困妇女增加生产信息传输渠道;为农村贫困妇女建档立案,让贫困妇女的信息数据详实准确,为帮扶政策的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二)加强社会宣传引导破除旧风俗念为贫困妇女发展缓压建信

 在农村贫困区域加大性别平等宣传力度,消除个别区域对贫困妇女的歧视,从性别角度推进帮扶工作的开展;发挥民间组织力量改俗立制倡导文明新风,逐渐改变破除婚丧嫁娶旧俗陋风,厉行节约、减少浪费,减轻农村贫困家庭负担,缓解妇女经济压力;宣传新观念、新经验、好典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扶贫济困光荣的舆论氛围;发挥村妇女干部作用,加强农村贫困妇女的思想观念转化,宣传勤劳持家,穷则思变的理念,消除坐等靠要、懒庸怠弃的思想;增加贫困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让群众接纳包容贫困女性,避免贫困妇女溜边靠角,逐渐树立她们参与生产建设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动员多方力量拓宽生产发展渠道为贫困女性脱贫搭桥铺路

 动员各企业对农村贫困妇女进行爱心救助,帮助妇女度过基本的生活难关,帮助她们走出生活的困境;为贫困妇女提供一定的就业工作岗位,让丧失农业生产资料有一定技能的妇女有工可做、有岗可为。动员部分社会团体为贫困妇女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或手工编织等项目的引进,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和贫困妇女

 闲置劳动力;发动各女性团体和企业与贫困妇女结对子,一对一帮扶;动员学校为农村贫困女性子女上学受教育开启便捷通道,再受平等教育的同时减轻贫困家庭压力;动员医疗机构为农村贫困妇女进行定期检查和医疗救助,为家庭成员就医提供便利,减轻医疗负担。

 (四)发挥妇联纽带作用积极协调服务为贫困妇女排忧解困

 当好农村贫困妇女的“娘家人”,让她们有所依靠感受组织集体的温暖;大力开展思想教育,提升妇女自我发展的意识,转变贫困边缘化的观念,摆脱依赖思想,树立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谋发展的观念;为贫困妇女搭建脱贫的社会平台,借鉴外地的经验、加强本地巾帼组织的带动作用引领农村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发挥妇女干部、女性企业家和巾帼志愿者的作用,建立长期帮扶机制;为农村贫困女性搭建心理疏导解压的平台,缓解因家庭生活贫困带来的心理压力,引领鼓励妇女多参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及时沟通和交流增强心理承受和防护能力。

篇二: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

016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男富余劳动力也逐年增多,随之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留守妇女儿童。为了全面摸清全县留守妇女儿童现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切实做好关爱工作,为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今年 5 月初,xxxx 县妇联抽调专人对全县留守妇女及儿童进行了调查,形成了如下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经调查,全县共有留守妇女 164 名(分布在 7 个镇 37 个村)、留守儿童 307 名(分布在 7 个镇 48 个村)。留守妇女中年龄在 36-50 岁的 106 名,占总数的 64.6%;20-35 岁的 54名,占 32.9%;50 岁以上的 4 名,占 2.5%。留守儿童中 6 岁以下的 177 名,占 57.7%;7-12 岁的 81 名,占 26.3%;13-16 岁的 49 名,占 16%。父母双方均外出的 188 名,占 61%。经调查,需要特别关爱的留守妇女 3 名(其中:患重大疾病 1 名、严重智障 1 名、肢体残疾 1 名),留守儿童 25 名(其中单亲 20 名、监护人 75 岁以上的 4 名、严重智障的 1 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存在问题

 一是劳动强度大。我县属山区县也是国列贫困县,群众居住分散,交通相对闭塞,农耕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由于丈夫常年外出打工或经商,留守在家的妇女一般情况下上有老下有小,在家既要照顾子女,又要赡养老人,还要负责一年四季的农业生产,家里家外均由一人操劳,沉重的家务及生产任务压的她们身心疲惫。二是家庭经济基础薄弱。一些家庭男性之所以外出务工,绝大部分是因为人口多、负担重、收入单一,家庭困难,外出务工是为了改变贫困面貌。他们普遍没有一技之长,大多数靠在建筑工地务工赚取劳动报酬,收入不高,妇女一般在家主要是照顾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农业收入微薄,导致家庭仍然在贫困

  线上挣扎。三是缺乏安全感。一些留守妇女与丈夫长年分居两地,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他们的沟通交流逐渐变少,更有一些男士外出后受灯红酒绿的影响,对妻子的关心减少,感情逐渐淡化,家庭矛盾日益凸显,导致留守妇女情绪低落、安全感缺失,自卑感等油然而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一是感情上缺乏抚慰。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占 61%,她们由于长期不与父母见面,沟通交流少,孩子对父母产生距离感,偶尔电话或者网络聊天,父母仅仅局限于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缺乏了解,导致孩子缺乏亲情抚慰。另外,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善于与同龄人交往,更不愿意向其他监护人倾诉。二是学习上缺乏指导。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其祖父母监护,由于监护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学习在监管上力不从心,更谈不上辅导、批改家庭作业等。他们普遍存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够重视,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很少与代课老师沟通交流,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是一无所知,在孩子的生活上仅限吃饱穿暖,导致家庭教育方面产生缺失。三是行为上缺乏约束。监护人由于隔代监护,对孩子普遍比较溺爱,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不及时纠正甚至听之任之,常习惯于物质鼓励、用钱财刺激,使孩子在钱物上寻找心理平衡。加之既要照顾孩子还要从事农业生产,农忙时无暇照看孩子,与孩子沟通少,对孩子约束少。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说慌、打架等不良现象,甚至沉迷于看电视、打游戏等,更有甚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建议及对策

 1、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关爱好留守妇女儿童,使他们共享美好生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视和支持。因此,要把关爱好留守妇女儿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由各级党委牵头,成立关爱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把关爱工作纳入全县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构建党委牵头、政府落实,教育、卫生、计生、农业、财政、扶贫、人社、民政、综治、公、检、法、司、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通过制定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评,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不断使关爱机制规范化、常态化。

 2、落实政策,提供保障。一要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为留守妇女儿童提升基本保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政策要求,努力推进农村医疗、农村养老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改善留守妇女儿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切实有效地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重点解决好留守妇女看病难、留守儿童上学远、上学难等问题,避免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要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投资的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计划地进行扶贫异地搬迁,加快乡村道路、生态能源、农田水利等方面投资建设进程,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大社区,提升服务功能,减少农民特别是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使她们出行方便、住所宽畅、饮食安全、生活舒心。三是提高家庭收入,促进家庭和谐稳定。抓住我县煤田开发的黄金期,鼓励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就业创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在服务业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就业渠道,使男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带动贫困妇女就地务工,不断提高家庭收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的生活困难和家庭负担,实现人回家乡,情投故里,福满家园的美好愿望。

 3、部门联动,开展关爱。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关爱留守妇女儿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专人对辖区内留守妇女儿童进行摸底,并逐人造册登记,实行动态管理,要将关爱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发挥互联网资

  源优势,组织留守妇女儿童定期到村社区服务中心,与亲属进行视频聊天,增进彼此的感情。各涉农部门要针对留守妇女的不同现状,制定合理的科技培训计划,定期深入基层开展科技知识、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她们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及创业技巧。劳动保障部门要支持留守妇女创业再就业,为符合条件的创业妇女发放必要的小额担保贷款,为她们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教育部门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就学状况动态监测机制,加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力度,减少和消除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现象。要针对留守儿童学习心理问题,进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上门走访,师生一对一结对子,定期开展教育、帮扶等各类关爱活动,进行课外辅导和谈心等。民政部门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特别困难的留守妇女儿童家庭给予重点倾斜,纳入城乡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从而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司法部门要为广大妇女儿童宣传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咨询,为权益被侵害的留守妇女儿童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教育留守妇女儿童争当学法、守法、用法的公民。文广等部门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开通专栏,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手段,传播正能量,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妇女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医疗卫生部门要定期免费为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和咨询,关爱她们的身心健康;各级妇联组织要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及爱心妈妈小组,定期上门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谈心交流,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求所盼,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对需要特别关爱的留守妇女儿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使留守妇女儿童得到关爱和尊重。

篇三: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

局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社局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目前,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使我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xx 县地处渝东南,总面积 5173 平方公里,人口总数84.48 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户籍人口总数 61.36 万人,占总人口的 72.6%,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 38.8 抑 7 万人,占总人口的 46% 并 。

 耕地面积 171 万亩, 邸 人均耕地面积 2.02 公顷 倦 。xx 县属于农村劳动力资  源大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谤 。XX 年地方财政收入 16 铴 .2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  支配收入 15293 元,农 癖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347 ┐ 元。

 二、我县农村劳动力  转移就业现状 我县农村劳 芊 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截 咫 止 XX 年 6 月,我县新增农 逖 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208 诠 人,其中男性 2514 人, 铿女性 2694 人;20 岁以 蒌 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5  47 人,21-30

 岁转移 胆 就业 2161 人,31-4 杰 5 岁转移就业 915 人,4 脾 5 岁以上转移就业 585 人 撒 ;文化层次分布以初高中文 竺 化程度为主,其中拥有初中 偿 以下文化程度有 2383 人  ,拥有高中或中职文化程度 蛙 有 2257 人,大专以上文 履 化程度的只有 568 人;我 种 县农村转移就业主要分布在 蜃 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 厨 从事第二产业的有 2891 濮 人,第一产业有 1258 人 纺 ,第三产业有 1059人; 传 转移就业地域分布趋向市外 珑 、县外市内,其中向市外转 晖移就业 3949 人,向市内 坦 转移 1279 人。

 我县农 陌 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特 厩 征。

 1.我县农村劳动力 趟 转移总数呈持续上升趋势。

 涮 XX 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觳 总数 248000 人;XX  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26 玫 4520 人;XX 年农村劳 丹 动力转移总数 268049 骛 人;XX 年农村劳动力转移  总数 269846 人。

 图 诶 1:XX—XX 年 xx 县农 透 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单位:人 寝

 2.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 地域分布由以市外为主逐步 冀 转为以市内为主。XX 年我 褂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 酤 172572人转移到市外 蒋 ,占总转移人数的 70%; 柰 XX 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⑾ 总数中有 180305 转移 兑 到市外,占总转移人数的 6  8%;XX 年我县农村劳动 祠 力转移总数中有 13694 菱 5 转移到市外,占总转移人 Ы 数的 51%;XX 年我县农 挛 村劳动力转移总数中有 10 诒7109 转移到市外,占总 拚 转移人数的 40%,至 XX  年 6 月,我

 县农村劳动力有  110195人转移至市内 坪 就业,有106537人转 金 移至市外就业,市内就业人 乐 数首超市外就业人数。

 图 蛟 2:XX—XX 年 xx 县市 杜 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及比 坊 重 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 豳 西部经济的崛起加上 XX 市 俞 大力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 迮 业,转移到市外的农村劳动 镔 力比率年年下降。

 3.工 粑 业是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殿 第一选择。工业是我县农村 灸 劳动力跨省转移的主要选择  ,其次是建筑业和服务业。

 鞠XX 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级 到第二产业 178801 人 嵴 ,占转移总数的 72%;X  X 年为 186479 人,占 桅 转移总数的 70%;XX 年 始 为179017 人,占转移 惝 总数的 66%;XX 年为 1 氰 79983 人,占转移总数 愫 的 67%。

 4.我县农村  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季节 镢 性。目前,我县农村转移出 饱 去的绝大多数劳动力还保留 袤 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 镣 了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 铥 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务农 ぼ 务工兼具。一般而言,家庭 蛋 劳动力较多,从事劳务收入 湮 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 璩 长,反之则短。农忙季节主 芩 要在 9、10 月份,一方面 街 回家安排孩子读书事宜,一 鞒 方面务农。

 5.我县农村 广 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 湟 。当前,我县农民劳动力转 集 移就业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 蚣 地区,以长三角、珠

 三角、 ň 京津唐为主,主要是沿海地 妄 区工作机会多,工资高,经 忠 济效益好。近年来市上鼓励 烹 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并且 涮 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各区 搁 县也陆续建立起很多返乡创 呱 业园区。小部分农民工因为 帼 回家照顾家里方便、当地工 流 资呈上升趋势,选择回家创  业或者是就近就业,农民工  形成了就近就业、返乡创业 膘 、多渠道就业的格局。

 当 蛇 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璃 的问题。

 1.我县农村劳 蕤 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就业竞  争能力较弱。我县农村劳动  力文化程度以初高中文化程  度为主,年龄集中在 31- 润 45 岁之间。XX 年在外出  务工的 26.98 万人中, 宦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 76 莽 204 人,占外出务工人员 呷 的比重为 28%,初中及以 卞 下文化程度的有 19.36 趋 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 攒重为 72%,同时,外出务  工人员中,接受过专业技能 贵 培训和教育的不足 18%, 缪 大多只能靠体力劳动务工, 擂 致使务工收入低下,年人均 屙 收入不足 3000 元。对技 ⑿ 能要求高、劳动报酬高的行  业或企业望而止步,同时我 魔 县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又供大 划 于求,随时有下岗的危险。

 2.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环  境不宽松,影响就业稳定性 m 。部分企业还存在歧视性用 扃 工行为,一般只选择招用 4 旁 0 岁以下的人员,导致我县 赳 年轻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  40 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群 甚 体多被排除在用工范围之外 宽 。再加之农民工在

 户籍、社 萄 会保障、住房、子女上学以 扫 及养老等方面农民工无法得 眵 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和  待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 同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 竭 民工缺乏长期安心在某一城  镇就业的信心,就业稳定性  差。

 3.输出模式单一, 痂 我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率 苏 低。我县外出务工从 90 年 榍 代开始至现今,85%以上 脏 的务工人员都是一种自发的 杆 ,依赖亲带亲、戚带戚的外 ┿ 出模式,表现出某个村寨甚 窃 至某个乡镇的劳动力外出后 !

 都集中分布在一个地点或一  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务工。

 菝 工作经费紧张,农村劳动力 铀 组织转移推进较难,结果是 矿 组织松散,随意性大。这样 n 的信息不对等,造成农民工 轼 寻求的工作有很大的不确定 右 性,不稳定性。大部分农民 俄 工依然是靠血缘、地缘、人 侣 缘“三缘”关系的自谋输出 黝 ,加上很多农民工缺乏技能 病 ,有的盲目外出找不到合适  的工作,增加了务工成本。

 盏

 三、推进我县农村劳动力 邬 转移就业工作的措施 拓展 朦 转移新途径,以旅游产业带 讣 动县内转移。近年来,我县 ヅ 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一 鹏 主四辅”特色景区:伏羲洞 痄全线开放,酉州 XX 开街迎 莓 客,二酉山旅游文化创意园 扩 区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龙 棉 潭古镇,龚滩、酉水河、阿 胁 蓬江景区,龚滩古镇入选首 氪 批“中国最美小镇”,酉水 叁 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 3A 级 闷 景区。“世界上有两个桃花 屹 源,一个在您心中,一

 个在 嫣 xx”旅游宣传口号叫响全 撙 国,成功获批“xx 国家地 塬 质公园”,获得“中国十佳 鲔 城市慢游地”殊荣。16 个 鹅 驻外营销集团共签约旅行社  1302 家,组织旅游团队  1080 批次,重点景区门  票收入增长 78%。全年共 懒 接待游客 465 万人次,实  现旅游综合收入 15 亿元, 莞 同比分别增长 78.5%和 鼯 79.9%。由此形成了旅 纾 游商贸集镇,依托旅游业, 戛 增加了我县农村 xx 余劳动 分 力就业途径,实现农村劳动 瞍 力有效转移。

 建立健全农 税 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显 。

 1.注重信息服务。通 理 过建立就业信息发布平台, 锐 确保寻求就业者了解情况,  及时了解政策和市场信息, 蜴 有针对性的实现转移就业。

 择

 2.注重人才服务。要以 串 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采取 茨 宣传引导、政策优惠、税收 罾 减免等措施,吸引有技术、 汞 有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本 墩 县创业就业,兼顾本县的产 抑 业发展同时提高本地区的有  效转移就业率。

 进一步加 榔 强转移培训,实现就近就业  。

 依托人力资源培训中心 砍 、职业中学、成人夜校,就 谑 业培训,岗前培训等各个部 疖 门和学校,采取长期培训和 笠 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  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转移培 琛 训机制,着重培养农村劳动 皲 力的职业技能、就业观念、 烙 法律法规等方面。

 通过培训 戈 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 蕴 素质,解决农民工就业技能 ② 不强,缺乏竞争力的实际问 甏 题,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 正有效转移。

 优化返乡创业 伽 就业环境。

 我县本身处于 吒 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刚刚 魇 起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  业发展的规模都不及经济发 妨 达地区,当也要借助市上大 轭 力回引政策,优化我们的就  业创业环境,实现农村xx  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以及返 怼 乡创业。为此县政府创建了 嘭 市级“返乡创业园区”—小 漤 坝全民创业园区,为农民工 叔 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 赕 境,引导创业人员走规模发 ¤ 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  路,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 否 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檗 此外,板溪工业园区、龙江 黩 工业园区、麻旺物流园区都 倬 为返乡创业就业提高了很多 吓 机会和政策优惠,有利于农  民工就近就业。XX 年各个 钴 园区实现吸纳就业人数 11 特 117人。同时建立孵化基 帘 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放 嗔 低微企扶持门槛,为返乡创 ⅶ 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篇四: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的调研报告

 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家庭中丈夫外出,留妻子在农村进行生产劳动、抚育子女、赡养老人 —— “留守妇女”,为了关心她们生存发展、维护其合法权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我们通过调查表、访谈、入户了解进行了调到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留守妇女的总人数 4 53994 人,多为中年妇女,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为初中和小学毕业,家庭收入主要靠丈

 夫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留守妇女需要赡养老人的占留守妇女总数的 75% ,婆媳 关系好的占有一席之地 16% ,从事农业生产和养殖业的占 95% ,从事加工业、营销业和其它行业的占 5% ,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发展经济、维系家庭、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单亲化”、“女耕男工”、“体制性寡妇”的留守农村妇女模式,新的三座大山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压在她们的头上,她们既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却又身心疲惫。在养老和子女教育行等方面出现了新问题,将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二、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

 1 1 、生产劳动强度大,普遍感到生活压力重 。男女外出

 打工,作为家中的妇女便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顶

 柱,而并不只是半边天、留守妇女跨了,那么这个家也跨了?没了女人,天就没了。除了生产劳动耕田种地外,还要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养育孩子,里里外外一把手,所有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几乎全压在“留守妇女”肩上,体力大幅度透支,缺乏劳动,状况堪忧。

 2 2 、身心健康受损。由于劳动强度大,体力透支,农产品价格低,农业收入少,多数人不得不勤俭持家,辛苦劳作,使留守妇女的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留守妇女与同龄的农村妇女相比,付出的更多,长期的、强制性的、 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以及女性生理特征的影响,加上农村妇女卫生保健的落后,导致身体上或多或少患上疾病,再加上经济上的困窘,她们舍不得到医院医治,能拖则拖,身体上的健康加重了她们心理上的负担,身体健康状况下的低下为其心进健康埋下了隐患,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妇女调研报告》。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界定了科学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科学的健康定义告诉我们,农村的身体地使人产生健康的心理,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

 农村留守妇女 的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烦恼、多疑、抑郁、焦虑、狂燥等不良情绪在显现。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

 们的交往较少,文化素质的不高、法律意识的缺乏,也使她们不会排解苦闷。当他们内心烦恼、痛苦和不

 时,无法找一合适情感倾诉对象来倾诉和渲泄,无法调自己的情绪,对心理问题一无所知,很多农村人不知道隐私权,爱捕风捉影,家长里短,留守妇女很怕流言蜚语。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会选择极偏颇、极端的行为,这样的结果势必会既毁了自己又害了他人。

 3 3 、没有善待老人的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而子女教育状况呈现下滑趋势。疲于养家奔波,留守妇女因丈夫 外出打工,她们要比当地非留守妇女付出的艰辛更多,没时间、没精力,加之总体素质不高,使她们未能较好的善待老人,对孩子的教育、监护力不从心,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无人看管,在农村,祖辈只要身体还能行动的都要进行劳动,妇女要进行生产劳动,幼小孩子要么锁在家里,要么随母亲到生产劳动场所,而无法对其很好的教育、监管,在乡镇上偶有一个学前班供学龄前儿童就读,没有幼儿园,很多离乡镇学校办的学前班较远的孩子都无法入学就读,距离学前班较近的孩子,在整个乡镇来说并不多,他们也因无幼儿园,无托管之处,而未受到较好的管教或很小就读学前的 班,有的 4 4 ——5 5 岁便读小学一年级了,子女教育状况呈现下滑趋势,还表现在已入学的高年级的孩子中,受单亲化的影响,较其他孩子性格更孤僻,行为方式更过激,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良好生

 活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很难改变的影响。由于受父亲外出打工的影响,孩子易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学习缺乏热情,成绩普遍较差,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行为习惯出现偏差。

 4 4 、文化娱乐单调,精神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多数除了看电视、家长里短聊天便没有其后娱乐方式了。在农村各 种文化娱乐设施严重缺乏,常常会由于精神空虚而从事赌博活动、不参与建设活动等。而农村较于城市,农村人的生活是单调的、枯燥的、劳累的,大多数人爱凑在一起谈一些家长里短,而谈这些家长里短的时候,难免会涉及一些隐私问题,也导致近些年来农村离婚率较原来呈上升趋势。

推荐访问: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 劳动力 调研报告 农村妇女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