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施方案5篇

时间:2022-11-10 17:40:04 浏览量:

工程实施方案5篇工程实施方案 第一章 前 言1.1任务由来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2,在该范围内拟建居民楼17栋,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实施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工程实施方案5篇

篇一:工程实施方案

 前

 言 1. 1 任务由来 xx 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 6134m2, 在该范围内拟建居民楼 17 栋, 项目 总投资 2000 余万元, 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

 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是附近的危岩体。

 危岩体位于工程拟建场地西侧, 靠近拟建场地, 且节理发育好,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遭受危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受 xx 有限公司的委托, xx 开展对 xx 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 可行性研究。

 查明了 危岩体所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 分析了 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 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 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 。

 1. 2 可研性研究的目 的与 任务 1. 2. 1 主要目 的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要求、 规定、 规范对 xx 危岩体所在边坡进行可行性研究 (代初步设计) 。

 为该危岩体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 并对治理经费进行概算。

 1. 2. 2 主要任务 1、 论证 xx 危岩体的危害和治理的必要性;

 2、 根据《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提出初步治理方案, 并进行论证;

 3、 对治理所需要的经费进行概算。

 1. 3 编制依据及标准

 ( 1)《xx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2001-2001)。

 (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 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物设计规范》( TB10025—2001)。

 ( 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 SL212—98)。

 (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 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DJ22—79)。

 (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 GB50086—2001)。

 ( 1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97)。

 ( 11)《水利工程设计概( 估)

 算编制规定》, 水利部水总【2002】

 116 号文。

 ( 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2002 年修订本)》, 国家发改委计价字【2002】

 10 号文。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 2. 1 工程概况

 xx 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 6134m2, 范围内拟建有居民楼17 栋, 楼层为 7. 5—7+(-3) 层, 其中, (-3) 为地下室有 1—3 层, 项目总投资 2000 余万元, 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

 该工程建设用地工程建设用地征地地点位于 xxx 思唐镇小岩关社区。

 场地总体方向南北向, 南北长约 350 米, 东西约 30~ 80 米, 该征地范围位于东城区, 中心点地理坐标:

 东经 108° 14′ 41″ , 北纬 27° 56′

 13″ , 规划征地面积 18530m2。

 场地位于 xx 城区, 交通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 1)。

  图 1

  xx 工程建设用地地理位置图 2. 2 地质环境条件 2. 2. 1 气象、 水文 xx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据县气象局多 年统计:

 该县年平均降雨量 1162. 1mm, 平均月 降雨量96. 84mm。

 4- 8 月 为丰水期, 降雨量累计达 795. 57mm 左右; 9- 10 月

 为平水期, 降雨量累计 192. 56mm 左右; 11- 12 月 及次年 1- 3 月 为枯水期, 降雨量累计 173. 97mm。

 降雨特点是雨量充沛、 夏雨集中, 经统计:

 24 小时最大降雨量 175. 0mm, 1 小时最大降雨强度为 70. 8mm/ h 时保证率为 P= 90%( 相当于 10 年一遇); 暴雨强度为 82. 0mm/ h 时保证率 P= 95%( 相当于 20 年一遇); 暴雨强度为 95. 10mm/h 时保证率 P=96% ( 相当于 25 年一遇)。

 工作区位于长江一级支流 xx 江东岸, 区域内水系较发育, 总体呈树枝状分布, 滑坡区无常流性水体, 仅雨季坡面流汇聚形成溪流, 溪水从东至西汇入 xx 江。

 xx 江枯季水位 354. 3m, 历年最高洪水位 375m,水位枯、 雨季涨幅较大。

 2. 2. 2 地形地貌 工程拟建场区属构造侵蚀低山河谷斜坡地貌, 建设用地处于 xx 江西岸, 陡崖脚下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 其斜坡脚为 xx 江河床。

 西测陡崖山顶最高海拔 588m, 东界最低海拔 440m, 高差达 148m。

 但在建筑用地内采用实测相对标高西测最高相对海拔 465m, 最低( 东界)

 相对海拔 413m, 相对高差 52m, 坡度角在 35° 左右, 为一缓冲斜坡地形, 总体地形西高东低。

 区内地形地貌环境较复杂。

 2. 2. 3 地层岩性 工程拟建场区地层缺失上志留系( S3)、 泥盆系( D)、 石炭系( C)地层沉积。

 该区内及其用 地区出 露分布的地层有中志留统、 下二叠统及第四系地层, 下二叠统直接浮盖在中志留统地层之上, 它们各自 的岩性特征为:

 第四系( Q4):

 斜坡上广布残坡积粉质粘土, 含泥岩碎块及灰岩碎屑。

 厚 1~ 5m。

 二叠系下统栖霞- 茅口 组( P1q+m):

 深灰色、 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 含燧石团块或条带。

 厚 100~ 400m, 分布于斜坡顶部。

 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 Sx):

 广泛分布于斜坡中下部, 为灰绿、 黄绿色泥岩、 页岩、 粉砂质泥岩, 厚 50~ 300m。

 2. 2. 4 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工程拟建场区地质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 x 北台隆凤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中 xx 北北东向背斜南段西翼, 评估区内未发现断层构造和突变的褶皱构造, 岩层倾向 260° ~ 329° , 倾角 30° ~ 6° , 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

 二叠系下统( P1)

 地层超覆于志留系中统( S2)

 之上,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层序正常, 建设区主要为中志留统( S2)

 的泥岩,

 节理不发育, 西侧陡崖上的石灰岩岩层中, 发育有倾向 95° 倾角 85°( 密度 2~ 3 条/m)

 和倾向 84° 倾 80° ( 密度 2~ 3/m)

 两组节理, 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 受地表水等因素的影响, 多形成张口( 1~ 5cm)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 从而破坏了 岩体的稳定性。

 另 一组节理发育程度较差, 对岩体的稳定性破坏不大。

 但在建设用 地内出露的是泥质岩, 属软弱岩地层, 紧临西侧的是石灰岩, 属硬质岩层组成的高陡崖, 这样在硬质岩层和软质岩层之间组成一个软弱结构面, 这种结构面组合, 常常容易失稳, 是引 发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据史料记载, 评估区属微震多发区历史上记载最大震级为 5 级,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 18306- 2001)》, 评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评估区靠近塘头活动断层带, 塘头在历史上有发生 3、 4 级地震的现象。

 2. 2. 5 水文地质特征 ( 一)

 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移特征, 评估区可划分出三种地下水类型。

 1、 松散岩类孔隙水:

 赋存于松散岩类的孔隙中, 多沿孔隙垂直下渗后汇集于岩土界面, 然后向地势低处运移。

 区内为见地下水露头。

 2、 基岩裂隙水:

 赋存于碎屑岩类地层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节理裂隙中 为 评估区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

 区内常见地下水露头, 流量在0. 02~0. 6 l/s。

 3、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

 赋存于可溶性碳酸盐岩的溶蚀裂隙、溶洞和地下岩溶管道中。

 该类型地下水分布于斜坡上部、 顶部, 远离拟建工程场地, 对场地不发生直接影响。

 ( 二)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第四系松散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区内该岩组含水贫乏。志留系 中下统秀山组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

 该岩组广布于斜坡上,风化、 节理裂隙发育, 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 含水性中等, 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 1~ 3 l/s. km2。

 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 组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

 该岩组岩溶发育, 地下水赋存条件好, 含水丰富,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大于 6 l/s. km2。

 ( 三)

 地下水的补给、 迳流、 排泄条件 区内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各类型地下水沿各自 的赋存空间自 高处向低处运移。

 受评估区河谷斜坡地形影响, 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 迅速向 斜坡下部运移。

 基岩裂隙水多以分散形成汇

 于冲沟底, 排向 xx 江。

 松散层孔隙水多以沿岩土界面运移, 一部分进入风化裂隙补给基岩裂隙水。

 裂隙溶洞水则 沿溶隙、 溶洞运移, 以岩溶大泉形式在 xx 江岸边出露, 注入 xx 江, 评估区内无该类型地下水排泄点。

 3. 危岩体基本特征 3. 1 形态特征 危岩体位于西侧陡崖上, 共有两群, 发育有倾向 42° 倾角 75° (密度 2~ 3 条/m)

 和倾向 80° 倾角 84° ( 密度 2~ 3/m)

 两组节理, 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 受地表水等因素及风化的影响, 多形成张口( 1~5cm)

 长度为( 5~ 30m)

 的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 且在大部分区域已沿层面产生了 横向裂隙, 裂隙宽多为 1~ 3cm, 多为 1~ 2m3小型危岩体, 其中在 BT1 处有的长、 宽、 高分别为 8m、 3m、 30m 左右, 近 700m3左右较大的危岩体, 其稳定性差, 仅距拟建场地 20~ 30m, 对拟建场地危害大 3. 2 危岩体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勘察危岩体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 茅口 组( P1q+m)

 深灰色、 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 含燧石团块或条带。

 厚 100~ 400m,

 分布于斜坡中上部。

 4.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结论 在本次勘察中可见危岩体所在边坡由层面和两组结构面切割而形成的大裂缝, 局部可见掉块现象, 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带来了安全隐患。经过现场调查分析, 危岩体可能的破坏形式有主要有以下二种:

 ( 1)

 块体塌落, 这些部位位于斜坡的中上部, 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不同形态大小的块体, 在重力、 雨水冲刷等作用下容易塌落, 块体体积大小不等, 一般约 0. 1~ 10m3不等, 对工程建设拟建场地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 2)

 小型崩滑

 这些部位位于斜坡中 下部, 岩体沿层面下滑, 崩塌物质堆积往往在坡下形成崩滑堆积体。

 根据野外调查与类比可知, 其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边坡岩体结构面组合及其与 边坡面的关系, 以浅表层岩土体滑移或节理切割的块体崩滑和风化剥落与掉块为主。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3. 1 边坡安全等级及设计标准 3. 1. 1 边坡安全等级 该工程建设项目 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 拟建场区内地形较复杂, 地

 貌呈多台阶, 地质构造较复杂, 岩性单一,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故地质环境条件属中等类型, 根据《技术要求》, 该切坡以岩质斜交坡为主, 部分为岩质顺向坡。

 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3. 1. 2 设计标准 设计工况:

 自 重+暴雨作用。

 安全系数:

 边坡安全系数为 1. 25。

 3. 2 稳定性计算 3. 2. 1 计算方法 (1) 平面滑动法 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高切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

 平面滑动法的安全系数通用计算公式为:

 ()αϕαsintancosWFcUWK′+′−= 式中:

 W——垂直荷载, 包括土条自 重和其上部的建筑荷载 U——作用于滑面上的孔隙水压力 ϕ′′、c——滑面抗剪强度( 有效应力指标)

 F——滑面面积 α——滑面倾角 (2) 折线滑动法

 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高切坡应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其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

 ()()iii′iiiiiii′iiiiiPKUQWLcQWPψ⋅ϕαααα+−−+−+=−1tansincoscossin (α)(α)Ki′iiiiiϕα−α−ψ−=−−tansincos11 求解安全系数K的条件是0=nP; 式中:

 各符号定义同上。

 3. 2. 2 计算工况 考虑高切坡区域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况, 特别是最危险的情况, 由于区内基本地震烈度为 6 度, 可不考虑地震的影响, 故综合确定以下两种计算工况:

 工况一:

 天然状况( 坡体自 重)

 工况二:

 天然状况+暴雨( 坡体自 重+暴雨)

 3. 2. 3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根据试验数据、 结合邻近地区的经验类比数据和参数反演分析结果, 综合确定本危岩体各类结构面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如表 3-1。

 表 3-1

  稳定性计算参数表

 容重 饱和容重 粘聚力 摩擦角 KN/m3 KN/m3 kPa (° )

 栖霞- 茅口 组灰岩层面 —— —— 67 30 栖霞- 茅口 组灰岩节理 25 26 75 31

 3. 2. 4 潜在滑动面的确定 对于岩质边坡而言, 优势结构面是对边坡变形和破坏起控制作用的结构面, 包括岩层面和节理面。

 通过对优势结构面的分析和判断, 可以初步确定边坡最可能的滑动面。

 根据现场调查与分析, 构成边坡潜在滑动面的结构面有灰岩层面、节理面。

 据此分析可得如下两类潜在滑动面:

 ①层面构成的潜在滑动面; ②层面与 节理面组合面和节理面与节理面的组合面。

 本边坡岩体中层面、 节理面发育, 主要有两组节理, 它们的组合面是构成本边坡最主要的潜在滑动面。

 根据以上原则建立本边坡计算模型(见工程地质 1—1 至 3—3 剖面图) 。

 其中 Pm1 为层面构成的潜在滑动面; Pm2 为层面与节理面、 节理面与节理面组合构成的潜在滑动面。

 每一滑面的形态都是根据立面素描图中 结构面的具体位置和平均迹长划上的, 它反应各剖面所代表的

 边坡的滑动模式和边界条件。

 3. 3 稳定性分析结果及评价 利用前述的边坡计算模型、 计算参数和计算工况, 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得 1-1′ 、 2-2′ 、 3-3′ 三个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如表 3-2。

 表 3—2

 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剖面 潜在滑动面 稳定性系 数 天然状况 天然状况+暴雨 1-1 Pm1 1. 576532 1. 392839 2-2 Pm1 1. 334545 1. 159826 3-3 Pm1 1. 297307 1. 098098 根据野外工程地质调查及上表稳定性计算结果, 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如下:

 1)

 该边坡自 形成以来, 坡顶时有崩塌掉块现象, 边坡中上部可见明显被切割的大块体, 拉裂缝在 4~ 5cm 之间, 对拟建场地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拟建场地的安全, 需要采取一定的锚固措施, 并进行坡面喷浆支护。

 2)

 天然工况下, 该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大部分地段稳定性系数均大于 1. 25。

 但工程地质调查表明, 边坡中上部曾多处出现岩体移滑及

 局部崩塌掉块现象。

 3)

 天然 +暴雨工况下, 该边坡稳定性有所降低, 其中 1-1′ 剖面的稳定性系数大于 1. 25, 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而 2-2′ 和 3-3′ 剖面稳定性系数小于安全贮备, 经现场勘察该部位崩 塌掉块发生频率较多, 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支挡措施。

 4)

 从稳定性分析...

篇二:工程实施方案

总承包 (EPC) 实施方案 2021 年 11 月 目录

 第一章 建设项目管理组织 ........................................................ 1 1、 工程概况 ................................................................ 1 2、 招标范围及内容 .......................................................... 1 3、 建设期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 ................................................ 3 4、 项目建设管理原则 ........................................................ 3 5、 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工作内容 ........................................ 4 6、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 5 7 、

 工程重难点及针对措施 ................................................... 18 第二章项目进度控制 ............................................................ 19 1、 进度目标及工程项目里程碑 ............................................... 19 2、 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工作内容)

 ....................................... 20 3、 项目进度控制方法及措施 ................................................. 22 4、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措施 ................................................... 23 5、 施匸阶段进度控制措施 ................................................... 24 第三章项目的质量控制 .......................................................... 27 1、 质量目标 ............................................................... 27 2、 项目质量控制原则 ....................................................... 27 3、 项目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 ................................................. 27 4、 质量管理体系 ........................................................... 28 5、 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 31 6、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 32 7 、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 34 第四章项目的投资控制 .......................................................... 42 1. 投资目标 ............................................................... 42

 2.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原则 ................................................. 42 3. 项目总投资目标分解 ..................................................... 42 4. 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内容 ................................................. 43 5. 施匸阶段工程投资控制措施及控制流程 ..................................... 44 6. 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 ................................................. 46 7. 施匸图预算的审査 ....................................................... 47 8. 工程结算的管理 ......................................................... 48 9. 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 ................................................. 50 第四章项目施工管理 ............................................................ 52 1、 一般规定 ............................................................... 52 2、 施工计划 ............................................................... 52 3、 施工分包管理 ........................................................... 53 4、 施工进度控制 ........................................................... 53 5、 施工费用控制 ........................................................... 54 6、 施工质量控制 ........................................................... 54 7、 施工安全管理 ........................................................... 56 8、 现场管理 ............................................................... 57 9、 技术管理 ............................................................... 58 10、施 工 变 更 管 理 59 第五章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的总体接口关系与协调 ........................ 59 1、 设计、采购和施工之间的逻辑关系 ......................................... 59 2、 公司与项目部接口 ....................................................... 61 3、 设计与采购工作接口关系 ................................................. 61

 4、 设计与施工工作接口关系 ................................................. 62 5. ........................................................................................................................................ 釆购和施工工作接口关系 .......................................................... 62 第六章项目关系协调措施 ........................................................ 62 1. 组织协调的原则 ......................................................... 62 2、 项目经理部内部的协调 ................................................... 64 3、 项目经理部外部的协调 ................................................... 67 4. 项目建设管理组织协调的方法 ............................................. 77 第七章安全及文明施工控制措施 .................................................. 78 1、 项目安全控制措施 ....................................................... 78 2、 项目文明施工控制措施 ................................................... 84 3、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 91 第八章职业健康管理 ........................................................... 102 1、 健康管理内容 .......................................................... 102 2、 职业健康管理原则 ...................................................... 103 3、 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 103 第九章环境管理 ............................................................... 109 1、 环境因素的内容 ........................................................ 109 2、 环境因素清单 .......................................................... 110 3、 环境管理原则 .......................................................... 110 4、 环境保护方法及措施 .................................................... 111 5、 扰民问题管理 .......................................................... 113 第十章项目的风险管理 ......................................................... 114 1、 项目风险的识别 ........................................................ 114

 2、 项目风险的监控 ........................................................ 115 3、 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 .................................................... 122 工程施工总承包施工方案 项目管理宗旨:工程总承包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和项目管理方 法,进行工程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等方面的综合控制,实行项目经 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 0 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实施 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关键;项目管 理人员按照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要求,用系统工程 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系 统性的、科学的管理,根据己签订的工程项目管理合同和其他合同性文 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业主现己完成的各项前期工作,调动各 方而资源,代表或协助业主对项目前期管理、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竣 工移交阶段进行全过程的工程项目总控制。

 为保证项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合同及相关方的要求,公司建 立覆盖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项目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 系、HSE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

 1 、 工程概况 闵行区莘庄镇淀浦河(小深港一沪闵路)河道完善工程,位于闵行 区莘庄镇,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整治河道 4.8 公里,改造防汛墙 5.65 公 里,新建护岸 1.26 公里、防汛通道 2.37 万平方米、泵闸(双向、水泵 流量 3*10 立方米/秒、闸孔净宽 12 米)1 座、桥梁 1 座,改造桥梁 1 座,绿化种植 2.76 万平方米及景观工程等。

 2 、 招标范围及内容 完成闵行区莘庄镇淀浦河(小涕港一沪闵路)河道完善工程的设 计、勘察、采购、施工,乃至技术图纸审批、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移 交,完成并配合相关部门结(决)算、审计、工程保修等工作。工程总 承包企业应当按照工程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工程范围内的工程 设计、施工质量、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等负总责。配合发包人 在项目实施过程完成各项涉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

 具体招标范围为:基本工程(含护岸工程、防汛通道工程、绿化工 程、桥梁、泵闸工程、防汛墙内退改造);景观工程(含景观、防汛墙 改造、水文化宣传科普工程)。

 2.1 设计:

 (1)完成方案设计及方案深化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提 供全貌和局部效果图。

 (2)

 限额投资内足额完成设计任务,设计需满足相应的国家规范 和第一章 建设项目管理组织

 行业标准要求。

 (3)

 完成初设报审、施工图送审、设计服务、备案等。

 2.2 勘察:

 本项目的全部勘察工作,包括详勘及设计要求的补勘等工作。

 2.3 施工:

 (1)

 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及规范要求组织施工; (2)

 施工承包范围内的施工总体协调和管理; (3)

 施工过程中因承包人原因,所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由承包人 负责:

 (4)

 以上施工还包含竣工验收、竣工备案、移交,还包括负责建 设报建服务、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办理、竣工备案、建设档案存档 备案移交等。

 2.4 工期要求:

 总工期 510日历天,其中设计周期 20 日历天,勘察周期 20 日历 天,施工工期 470 日历天)<, 2.5 工程地点: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

 2.6、建设项目管理服务方案编制依据 本项目的建设管理服务方案主要依据以下文件、资料进行编制:

 (1)闵行区莘庄镇淀浦河(小涕港一沪闵路)河道完善工程招标 公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06 o

 (3)国家和上海市市有关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

 3 、建设期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 3.1 质量标准:设计、勘察符合国家、市相关规定的深度、质量和 规范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施工一次性验收合格率 100%。质量违 约的经济处罚要求:质量达不到要求,罚合同金额的 2%。

 3.2 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施工现场做到(二通、三无、五必须)的基本标准。工地分隔围护 和生活设施布置中,严格执行《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2009)规定。

 4 、项目建设管理原则 4.1 将依据有关政府部门批准的工程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 律、法规以及与业主签订的项目建设委托管理服务合同和与本项目有关 的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本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

 4.2 本项目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将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有关工程建设 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对项目实施工程建设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 制。

 4.3 自觉接受业主的指令、指导和监督,并对其负责,积极协调参 建各方和建设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关系,协助业主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及 时联络、沟通,并办理相关管理手续。

  5.1 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完成项目前期报建手续(由业主提供相关资料),进行工程项目的合 同管理,负责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负责本工程项目的信息管 理以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协助拆迁及搬迁工作,负责在建设过程中对 零星拆迁工作的督促、检査、协调;负责办理开工前的相关手续及协调 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内外关系:组织竣工验收并在工程竣工后向招标人提 交完整的工程各阶段的档案、资料等。

 5.2 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在业主授权范围之内代表业主对合同项目行使建 设管理的权力,做好项目的各项协调组织工作,确保项目按合同要求完 成。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完成闵行区莘庄镇淀浦河(小涼;巷一沪闵路)河道完善工程 的设计、勘察、采购、施工,乃至技术图纸审批、工程竣工验收、备 案、移交,完成并配合相关部门结(决)算、审计、工程保修等工作。

 协助业主办理施工、监理及设备、材料的招标,并起草招标 文件,上报业主批准,在招标工作完成后,协助业主签订施工或监理合 同。

 对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 质量保证体系等技术文件,进行监督、检查、落实。

 督促检查承包人在履行项目施工合同中所采用的技术规范、 试验、检测及标准是否满足项目工程施工的要...

篇三:工程实施方案

EPC 总承包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1、项目目标 作为工程的总承包,在实施总包管理过程中,将以建设单位的利益为中心,对招标围的所有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质量、总进度、协凋组织、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等面进行总体管理,具体目标为:

 (1)工程造价管理目标 对工程造价进行格管理和控制,达到合理低价,审批支付及时,无扯皮。即:充分发挥总承包工程造价管理职能,对各专业分包和专项发包工程造价进行格管理和控制。

 工程造价管理由总承包项目商务部具体负责。

 (2)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1)设计质量标准:达到现行规程规; 2)施工质量标准:达到现行验收标准。

 (3)工程进度管理目标 工期150天,按合同约定工期完成设计施工任务。工程进度管理由总承包项目工程部具体负责。

 (4)工程协调管理目标 缜密有序,确保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杜绝因组织协调不力或各施工单位间相互配合不够,而产生的停工窝工现象,使整个施工现场忙而不乱。工程协调由总承包项目工程部具体负责。

 (5)工程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目标 杜绝重大责任伤亡事故,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月轻伤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5‰以。对项目进行综合统筹管理,创建一流的施工现场,树立一流的工程形象。

 工程协调由总承包项目工程部和安全环境部具体负责。

 2、总承包服务目标 在总承包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将本着业主至上、工程全局为重的宗旨,切实认真地履行总包服务的职责,为包括各专项发包和专业分包在的全体施工单位提供全面、细致、到的服务。具体目标如下:

 (1)施工准备服务目标 保证各专业(项)分包工程顺利开工。在各专业分包工程开工2天以前,根据总包配合协议的要求按时足量地提供施工场地、道路、作业面、临时堆场、水源、电源等临时设施给各分包单位,为各专业分包工程顺利开工创造完备的现场条件。

 (2)施工配合服务目标 紧密配合、积极服务,使业主、监理和各分包单位满意;确保各专业图纸无缝衔接,各专业施工紧密呼应。即我单位将从工程整体出发,以合同要求和工程综合总施工进度计划为依据,全力、及时地为各专业分包单位提供施工配合服务。

 另外,我单位还将以各种手段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绝不

 出现因各专业施工图纸或各专业施工法之间考虑不或互相矛盾,而需进行事后处理的情况。并在工程中开展重点、难点部位的联合科技攻关活动,将技术配合服务工作做得具体到。

 (3)质量服务目标 旁站监督、联合攻坚。即我单位将凭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施工总承包经验及高层施工经验对各专业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旁站监督,如发现有不妥时,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纠正。

 (4)安全服务目标 建立整体安全防护屏障和安全信息网络,确保在高强度的交叉作业中互通讯息,以保障安全。

 (5)文明施工服务目标 统一部署、文明有序。即对施工现场进行综合统筹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的同时,将我单位一整套的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措施与各分包单位进行交流,以便让他们也能以同样的标准进行文明施工管理,以期提高工程整体形象。

 (6)对外协调服务目标 我单位将全面负责对外协调,为各专业分包单位与外界的联系铺平道路。

 3、项目实施组织形式 (1)总承包管理服务组织机构 为提高工程的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建

 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其管理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和管理人员完全独立并授权管理包括我单位自行施工的以及各专项发包和专业分包单位。在此模式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可集中精力进行各项总体管理和目标控制,并为各单位做好服务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组织机构岗位设置 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的决策层由一名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和商务经理组成,管理层由专业职能部门组成。

 技术质量部 1)负责技术部日常技术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工作。

 2)负责组织项目科技工作规划和年度科技工作计划的编制、并指导实施。

 3)负责项目科技创新与推广运用工作。

 4)负责贯彻执行及上级有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管理制度。

 5)负责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特殊分部分项工程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网络计划管理等先进管理法,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措施地实施。

 6)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并向项目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7)具体负责指导按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施工组织设计、

 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并上报。

 8)参加隐蔽验收、质量评定、质量事故的处理等工作。

 9)负责组织与复查工程测量工作,组织原材料、半成品地鉴定、检验工作,以及配合焊接等的技术控制和计量工作。

 10)协助项目领导贯彻实施IS09001-2008标准。

 11)配合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竣工图的绘制及工程档案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主持工程项目的技术总结、工法编制以及其它技术管理工作。

 工程部 1)协助项目领导班子对项目施工生产进行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2)具体参与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组织建立各部门的管理体系并维持其正常有效地进行。

 3)具体参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案的编制,并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组织好施工生产前的准备活动。

 4)深入施工现场,掌握、了解结构施工的进度、质量及其它情况,作好现场施工目标的过程控制,现场各部门,各工种、工序间的接口和交叉作业。

 5)合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格控制成本。

 6)参加项目生产调度会、质量分析会,汇报施工生产情况,并解决施工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和具体问题,布置生产任务,落实会议决定事宜。

 7)负责对指定分包单位的各项协调、配合、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商务部 1)贯彻执行公司质量针和项目规划,熟悉合同中业主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并传达至项目相关职能部门。

 2)负责组织项目人员对项目学习和交底工作。

 3)主持项目各类经济合同的起草、确定、评审。

 4)负责项目经营报价、进度款结算及工程决算,负责专业队伍的结算。

 5)负责专业施工队伍、材料供应商的报价审核。

 材料设备部 1)负责现场的材料改备的计划、采购、收发、库存、文明施工的管理。

 2)制定物资设备管理制度,组织制度的评审,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收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并不断完善。

 3)组织大宗物资设备的采购招投标工作。

 4)监督检查在施工生产中的物资设备消耗情况,做好物资设备的消耗统计工作,收集整理物资设备消耗资料,统计分析各类物资设备的消耗定额。

 5)加强计算机在物资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推动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综合办公室

 1)负责项目经理部的后勤供应、来访接待工作。

 2)负责项目经理部的公文管理、印信管理、会务管理、日常行政事务管理、现场企业形象管理工作、宣传工作、消防保卫工作等。

 3)负责与卫生防疫站、定点医院等单位联系与沟通,预防和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4)负责项目联合工会的建立和日常管理,牵头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理联动机制。

 5)负责协调解决施工现场扰民问题,保持与四居民联系,做好沟通工作。

 安全环境部 1)在主管副经理的领导下,全面控制整个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确保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2)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3)坚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健全安全预控措施。

 4)定期组织各分包商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5)督促各分包商按总承包管理要求执行安全文明施工的奖罚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专业工程师 1)负责向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审核专业施工班

 组的交底,且各项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手续齐全。

 2)参与技术案的编制,加强预控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把关,格按照项目质量计划和质量评定标准、规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落实各施工部位责任人,进行现场达标管理。

 4)负责现场劳动力、材料、机具协调工作。

 5)格工序的检查,组织专业施工工单位做好工序、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

 6)对工程进展情况实施动念管理、分析预测可能影响工程进度的质量、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或纠正意见。

 7)协助安全部门对现场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并随时对现场的安全设施及防护进行检查,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的管理。

 8)协助材料设备部对进场材料及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及保护。

 9)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负责配合部门经理具体落实对指定分包工程及其它分包单位的各项协调、配合工作。

篇四:工程实施方案

合布线系统工程 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技术方案 ........................................................................................................................... 41 前 言 ..................................................................................................................................... 42.

 需求分析 ............................................................................................................................. 42. 1 工程概况 ................................................................................................................... 42. 2 应用需求分析 ........................................................................................................... 52. 3 信息点需求 ............................................................................................................... 62. 4 配线间的划分及设置 ............................................................................................... 62. 5 系统的设计目标\ ..................................................................................................... 73.

 系统方案设计 ..................................................................................................................... 83. 1 设计标准及规范 ....................................................................................................... 83. 2 设计原则 ................................................................................................................... 83. 3 系统概述 ................................................................................................................... 93. 4 优化说明 ................................................................................................................... 93. 5 系统结构详述 ........................................................................................................... 93. 5. 1 工作区子系统 .............................................................................................. 103. 5. 2 水平区子系统 .............................................................................................. 103. 5. 3 垂直干线子系统 ......................................................................................... 113. 5. 4 管理间子系统 ............................................................................................. 113. 5. 5 设备间子系统 ............................................................................................. 133. 5. 6 建筑群子系统 ............................................................................................. 143. 6 系统升级的考虑 ..................................................................................................... 153. 7 系统设计的特点 ..................................................................................................... 154.

 管线设计及相关要求 ....................................................................................................... 154. 1 水平区子系统的布线 ............................................................................................. 154. 2 弱电竖井的布线 ..................................................................................................... 174. 3 设备间的布线 ......................................................................................................... 174. 4 设备间电源线布放 ................................................................................................. 185.

 综合布线工程实施及验收 ............................................................................................... 185. 1 工程实施步骤 ......................................................................................................... 185. 2 工程实施进度管理 ................................................................................................. 185. 3 施工工期计划表:

 ................................................................................................. 195. 4 验收标准 ................................................................................................................. 205. 5 竣工验收条例 ......................................................................................................... 215. 5. 1 工程交接验收 .............................................................................................. 215. 5. 2 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验收项目及内容 ...................................................... 216.

 质量保证及培训 ............................................................................................................... 246. 1 工程质量保证 .......................................................................................................... 246. 2 培 训 ....................................................................................................................... 247.

 综合布线系统设备清单 ................................................................................................... 25第二章、 防雷接地 ......................................................................................................................... 271.

 设计依据及原则 ............................................................................................................... 27

 1. 1 设计依据 ................................................................................................................. 271. 2 设计原则 ................................................................................................................. 272.

 雷电的入侵和危害 ........................................................................................................... 283.

 防雷防浪涌及接地系统 ................................................................................................... 283. 1 电源系统防雷 .......................................................................................................... 293. 2 通讯线路雷电防护 ................................................................................................. 303. 3 机房内部防雷辅助措施 ......................................................................................... 303. 4 接地系统 ................................................................................................................. 303. 4. 1 机房独立接地要求 ...................................................................................... 303. 4. 2 机房接地系统 .............................................................................................. 314.

 产品性能介绍 ................................................................................................................... 315.

 验收标准 ........................................................................................................................... 32第三章、 施工组织设计 ................................................................................................................. 331.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 331. 1 岗位素质要求、 分工及职责 ................................................................................. 341. 2 工作流程 .................................................................................................................. 352.

 人员、 工具配备情况 ....................................................................................................... 362. 1 项目组人员 ............................................................................................................. 372. 2 施工机械设备 ......................................................................................................... 373.

 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 ....................................................................................................... 373. 1 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 .............................................................................................. 373. 2 主要施工工序及方法 ............................................................................................. 383. 2. 1 剔槽预埋施工部分 ..................................................................................... 383. 2. 2 穿接校线施工部份 ..................................................................................... 393. 2. 3 设备安装部分 ............................................................................................. 393. 2. 4 调试初验部分 .............................................................................................. 403. 3 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安排 ...................................................................................... 404.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 414. 1 质量检验评定的依据 .............................................................................................. 414. 1. 1 材料和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 ..................................................................... 424. 1. 2 工序质量的控制依据 ................................................................................. 424. 2 质量控制中的工具、 技术和方法 ......................................................................... 424. 3 施工准备工作质量管理 ......................................................................................... 434. 4 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 435.

 安全生产, 文明施工 ....................................................................................................... 435. 1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 435. 2 安全防范重点 ......................................................................................................... 445. 3 安全措施 ................................................................................................................. 445. 3. 1 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 445. 3. 2 保证施工安全实施 .............................................

篇五:工程实施方案

兰县“五大工程”实施方案

  中共东兰县委员会

 东兰县人民政府

  中共东兰县委员会

 东兰县人民政府

 二 0 一二年三月一日

 二 0 一二年三月一日

 目

 录

 目

 录

  一、产业增量提质工程总体实施方案…………………………2

 二、东兰县城乡新貌新风工程实施方案………………………20

 三、东兰县民生保障提升工程实施方案…………………………31

 四、东兰县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行动方案 一、产业增量提质工程总体实施方案…………………………2

 二、东兰县城乡新貌新风工程实施方案………………………20

 三、东兰县民生保障提升工程实施方案…………………………31

 四、东兰县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行动方案…………………… 40

 五、东兰县开展执行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五、东兰县开展执行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66

  66

  东兰县“产业增量提质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东兰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东兰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五大工程”(产业增量提质工程、城乡新貌新风工程、民生保障提升工程、新十年扶贫攻坚工程、执行力提升工程)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东兰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各项指标“上档进位”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为目标;坚持扩充总量与提质增效相结合,以特色产业为着力点,以科技发展为支撑,坚持不懈地增投入,上规模,调结构,上水平。通过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以空间换时间,推动东兰产业增量提质,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县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确保“产业增量提质工程”顺利实施,成立东兰县产业增量提质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韦绍仕

 县委书记

 黄贤昌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常务副组长:黄永红

 县委副书记

 梁孟益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 组 长:罗国照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罗荣辉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杨胜涛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覃爱梅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索邦理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陈洪韬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韦明德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吴艳华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韦杏立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明红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杨承勇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韦海元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

  员:

 黄英程

 县委办副主任

 韦恢汉

 县政府办副主任

 黄

 河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韦忠朝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韦海生

 县发改局局长

 陆建农

 县经贸局局长 韦明山

 县财政局局长

  韦旭英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陆

 柏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黄大志

 县农业局局长

 韦明生

 县林业局局长 唐

 伟

 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 徐景灵

 县商务局局长

 黄福军

 县旅游局局长

 周华强

 县文体局局长

 韦礼根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段国忠

 县工商局局长

 牙启明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黄华忠

 县教育局局长

 韦经众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覃

 杰

 县科技局局长

 韦善选

 县粮食局局长 梁源岸

 县公安局局长

 韦金堂

 县水利局局长

 施

 宏

 县地方税务局局长

 韦

 宁

 县国税局局长

 韦儒科

 县统计局局长

 韦文武

 县招商促进局局长

 韦继强

 人民银行东兰支行行长

 黄

 端

 东兰供电公司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办公室主任由杨承勇副县长兼任,副主任由韦恢汉、韦海生、陆建农、韦明山、韦旭英同志兼任,专职副主任由覃卫担任。办公室人员从成员单位中抽调,集中办公。

 (一)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

 统一组织、协调和实施“产业增量提质工程”;指导全县产业发展工作;研究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能 负责推动东兰县“产业增量提质工程”的实施,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对重点产业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协调,提出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对信贷、税收、土地、科技、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建立推进产业发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三、目标任务 到 2015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 32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14亿元,按歉年价格计算(下同),年均增长 13%;其中第一产业 5.44亿元、第二产业 13.12 亿元、第三产业 13.44 亿元,分别比 2011年增加 0.28 亿元、7.12 亿元、6.44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1年的 28.4:33.0:38.6 调整为 20:38:42。

 2012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 20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1.84

  亿元,增长 9%,力争在全市的增速排位由 2011 年的第 8 名上升到第 7 名、总量排位保持在第 10 名;其中第一产业 5.2 亿元、第二产业 6.8 亿元、第三产业 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6%、13%、14%。财政收入 14110 万元,比 2011 年增加 1044 万元,增长 8%,力争在全市的增速排位由 2011 年的第 8 名上升到第 7 名、总量排位保持在第 10 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 70000 万元,比 2011 年增加 12615 万元,增长 22%,力争在全市的增速排位保持在 2011年的第 4 名、总量排位由第 11 名上升到第 10 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0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4.9998 亿元,增长 20%,力争在全市的增速排位由 2011 年的第 10 名上升到第 9 名、总量排位保持在第 10 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3593 万元,比 2011年增加 12909 万元,增长 16%,力争在全市的增速排位和总量排位均保持在 2011 年的第 4 名、第 8 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4300元,比 2011 年增加 1304 元,增长 10%,力争在全市的增速排位由2011 年的第 1 名上升到第 10 名、总量排位由第 10 名上升到第 9名。农民人均纯收入 3740 元,比 2011 年增加 373 万元,增长 11%,力争在全市的增速排位保持在 2011 年的第 10 名,总量由第 11 名上升到第 10 名。

 四、工作重点 (一)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推动第一产业增量提质 围绕特色做文章,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增产有新亮点、农民增收有新突破、农业经济有新发展。2015

  年,全县农林畜渔业总产值达 9.5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0.95 亿元,增长 11.1%,年均增长 2.67%;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700元,增长 69.3%,年均增长 14%。其中:2012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9 亿元,比 2011 年增加 0.6 亿元,增长 7.5%;农民人均纯收入 3740元,比 2011 年增加 373 元,增长 11%。

 1、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1)板栗生产。2012 年,扩种 0.2 万亩,实施低产改造 1.5万亩,全县板栗产量达 9000 吨,产值达 3500 万元。2013 年至 2015年,年实施低产改造 1 万亩,稳定全县 25 万亩的板栗生产基地,确保板栗产量达 1 万吨以上,产值达 4000 万元以上。

 (2)桑蚕生产。2012 年计划扩种 3000 亩,全县桑园发展到2.8 万亩,比 2011 年增加 12%;产鲜茧 0.12 万吨,比 2011 年增加 9%;农民种桑养蚕收入 4440 万元,比 2011 年增加 9 %。2013年扩种 4000 亩,全县桑园发展到 3.2 万亩,鲜茧产量达 0.14 万吨,农民种桑养蚕收入达 5180 万元。2014 年计划扩种 1000 亩,全县桑园发展到 3.3 万亩,鲜茧产量达 0.22 万吨,农民种桑养蚕收入达 8140 万元。2015 年扩种 2000 亩,全县桑园发展到 3.5 万亩,鲜茧产量达 0.25 万吨,农民种桑养蚕收入达 9250 万元。

 (3)油茶生产。2012 年计划新种 1.3 万亩,全县油茶面积达 9.3 万亩,产量达 3086 吨,产值达 1851 万元,分别比 2011 年增长 16 %、15 %、 16%。2013 年计划新种 1 万亩,全县油茶面积达 10.3 万亩,产量达 3096 吨,产值达 1857 万元;2014 计划新种

  5000 亩,全县种植油茶面积达 10.8 万亩,产量达 3097 吨,产值达 1858万元;2015年计划新种5000亩,全县种植油茶面积达11.3万亩,产量达 3099 吨,产值达 1859 万元。

 (4)中药材生产。大力发展岩黄连、猫豆、肿节枫、萝夫木、金银花、喜树等中药材种植项目。2012 年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 400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9.95 万亩,年产值达 5000 万元;2013年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 400 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10 万亩以上,年产值达 5500 万元;2014 年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 700 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10.5 万亩以上,年产值达 6000 万元;至 2015年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 1000 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 11万亩,年产值达 65000 万元。

 (5)墨米生产。建立以东兰墨米、兰木红香粳为主要品种的东兰墨米生产基地,2012 年全县墨米种植面积达 1.4 万亩,产量达 4900 吨,分别比 2011 年增加 7.7%、7.6%,实现年产值 2000万元;2013 年全县墨米种植面积达 2.0 万亩,产量达 7000 吨,实现年产值达 3000 万元;2014 年全县墨米种植面积达 2.5 万亩,产量达 8750 吨;2015 年全县墨米种植面积达 3 万亩,产量达 1.05万吨,实现年产值达 4000 万元以上。

 (6)旱藕生产。2012 年扩种 2000 亩,全县旱藕种植面积达1.2 万亩,产量达 1.08 万吨,产值达 1500 万元;2013 年扩种 1.5万亩,产量达 1.7 万吨以上,产值达 2400 万元;到 2015 年全县

  旱藕种植面积发展到 2 万亩,产量达 2.2 万吨以上,产值达 3000万元。

 (7)反季节无公害番茄生产。按照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建设,2012 年建立反季节无公害番茄生产基地 1400 亩,产量达2300 吨,产值达 345 万元,分别比 2011 年增长 16.7 %、27.7%、25 %;2013 年全县反季节无公害番茄生产面积达 1600 亩,产量达3200 吨,产值达 360 万元;2014 年全县反季节无公害番茄生产面积达 1800 亩,产量达 2700 吨,产值达 540 万元;2015 年全县反季节无公害番茄生产面积达 2000 亩,产量达 3800 吨,产值达 600万元。

 2、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1)东兰黑山猪生态养殖。重点建设泗孟、兰木、巴畴等林下养殖黑山猪示范带,2012 年黑山猪出栏 2 万头,产值 2 亿元;2013 年出栏 2.4 万头,产值 2.4 亿元;至 2015 年,黑山猪出栏 3万头,年均增长 10%,产值 3 亿元。

 (2)东兰乌鸡生态养殖。以国道公路沿线的隘洞、长乐、三石的板栗园、果园、林地、草地为林下养殖东兰乌鸡示范带,2012年东兰乌鸡出笼 70 万羽,产值 0.35 亿元;2013 年出笼 100 万羽,产值 0.5 亿元;至 2015 年,东兰乌鸡出笼 200 万羽,翻 4 番,产值 1 亿元。

 (3)东兰鸭生态养殖。以长江、巴畴等东兰鸭主产地为示范,加快推进全县东兰鸭养殖规模。2012 年东兰鸭出栏 6 万只,产值

  360 万元; 2013 年出栏 7 万只,产值 420 万元;至 2015 年东兰鸭出栏 10 万只,产值 600 万元。

 (4)无公害水产生态养殖。以巴畴乡鲟鱼网箱养殖示范点为代表,依托现有水产品种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库区渔业名特优品种养殖业,大力发展休闲渔业。2012 年,名特优品种养殖面积 200 亩,产量 80 吨,产值 80 万元;大水面渔业产量 0.4 万吨,产值 0.4 亿元。2013 年名特优品种养殖面积 220 亩,产量 90吨,产值 90 万元;大水面渔业产量 0.43 万吨,产值 0.43 亿元。至 2015 年,名特优品种养殖面积 300 亩,产量 120 吨,产值 120万元,大水面渔业产量达 0.5 万吨,产值 0.5 亿元。

 3、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 (1)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加大水稻免耕抛秧、玉米免耕栽培、水果及蔬菜“三避”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技术、生态种养循环、钱粮双增模式等新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抗旱防寒育秧技术、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争一年比一年有所突破。2012-2013 年,水稻、玉米良种覆盖率到 92%以上,比 2011 年提升 5-10 个百分点,蔬菜良种覆盖率 80%以上,比 2011年提升 2-5 个百分点;2013-2015 年每年提升 2-3 个百分点。同时,做好水稻、玉米品种推广展示试验,2013-2015 年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 75-92 万亩,年同比增提升 2-3 个百分点;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2012 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 5.35 万吨,比 2011 年增长 1.1%;2013-2015 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 5.4-5.6 万

  吨,同比增长 1-3 个百分点; (2)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2012 年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基地1.3 万亩,比 2011 年多 6000 亩;建立蔬菜示范基地 400 亩,比 2011年多 200 亩;2013 年全县创建各类粮食高产示范基地 2 万亩、蔬菜示范基地 1000 亩。超级稻推广示范年增加 5000 亩,其他示范基地 1 万亩。2012-2015 年同时配套实施东兰县粮食高产基地建设项目、东兰县中低产耕地改良培育项目、东兰县基本口粮田改造项目、1 万亩免耕玉米推广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续建)等,通过项目建设量的提升达到全县粮食高产基地面积年扩大 0.3-0.6万亩,其他高产基地面积年提升 3-5 个百分点,实现全县年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提升。

 4、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加快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基地和林下经济产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

推荐访问: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工程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