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2-11-06 11:45:05 浏览量:

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8篇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 联合研究丨行业深度[Table_Title]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研究系列:配网篇——分布式清洁能源消纳的必由之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8篇

篇一: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

研究丨行业深度 [Table_Title]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研究系列:配网篇——分布式清洁能源消纳的必由之路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4 / 35 联合研究 | 行业深度 目录 引言 .............................................................................................................................................. 6

 配网是什么?——连接用户的电力桥梁 ........................................................................................ 6

 现状怎么样?——建设发展相对滞后 .......................................................................................... 10

 未来变化几何?——智能化数字化是升级主方向 ........................................................................ 13

 分布式清洁能源发展带来配网新挑战 ........................................................................................................... 13 软件:数字化改造提升配网感知响应能力 .................................................................................................... 15 硬件:未来可能存扩容需求,节能改造趋势明确 ......................................................................................... 30 投资建议 ..................................................................................................................................... 34

  图表目录 图 1:过去电网投资中输变电网投资占比超过一半 ...................................................................................................... 6

 图 2:220KV 及以上电网主要构成供电网,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电网 ..................................................................... 7

 图 3:城市电网简单框架示意图 ................................................................................................................................... 7

 图 4:配电网主要节点情况 .......................................................................................................................................... 9

 图 5:配网投资在电网总投资中的占比十三五加速提升 ............................................................................................. 10

 图 6:国网配网变压器招标量(万台/套)

 .................................................................................................................. 11

 图 7:国网接地故障指示器招标量(万台)

 ............................................................................................................... 12

 图 8:国网配电自动化终端招标量(万台)

 ............................................................................................................... 12

 图 9:目前国内停电时间较海外部分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分钟/户)................................................................... 13

 图 10:国内分布式光伏呈现快速发展 ........................................................................................................................ 14

 图 11:国网配电网停电原因分析 ............................................................................................................................... 15

 图 12:电网数字化简单架构 ...................................................................................................................................... 16

 图 13:杭州柯林相关配网监测产品............................................................................................................................ 16

 图 14:科汇股份相关配网监测产品............................................................................................................................ 16

 图 15:智洋创新的配电网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 17

 图 16:宏力达一二次融合智能柱上开关 .................................................................................................................... 17

 图 17:智能柱上开关物联网络示意图 ........................................................................................................................ 17

 图 18:一二次融合智能柱上开关与传统产品对比 ...................................................................................................... 18

 图 19:配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 18

 图 20:带电作业机器人 .............................................................................................................................................. 18

 图 21:新一代物联表的外观 ...................................................................................................................................... 19

 图 22:新一代物联表的优势 ...................................................................................................................................... 19

 图 23:正泰电器智能配电台区解决方案 .................................................................................................................... 20

 图 24:良信股份智能数字化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 21

 图 25:国网配网自动化终端招标量(万台/套)

 ........................................................................................................ 22

 图 26:国网柱上断路器招标量(万台/套)

 ................................................................................................................ 22

 图 27:国网智能电表表计产品中标金额(亿元)

 ...................................................................................................... 22

 图 28:2020 年国内电网行业低压电器需求情况(亿元)

 ......................................................................................... 22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5 / 35 联合研究 | 行业深度 图 29:我国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构 ............................................................................................................. 23

 图 30:国网智能电表招标量回升,进入新一轮智能电表升级替换期 ......................................................................... 24

 图 31:国网 HPLC(包括电表、采集器、集中器等)中标数量回升 ......................................................................... 25

 图 32:随技术复杂度增加,载波模块单价提升(2019 年数据)

 .............................................................................. 25

 图 33:5G 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范围 ........................................................................................................... 26

 图 34:移动巡检类业务应用场景 ............................................................................................................................... 27

 图 35:基于 5G 网络的多站融合应用场景架构图 ...................................................................................................... 27

 图 36:2021 年国网数字化服务中标情况 ................................................................................................................... 28

 图 37:内网安全监测装置应用场景............................................................................................................................ 30

 图 38: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应用场景图 ................................................................................................................. 30

 图 39:国内户用光伏快速增长 ................................................................................................................................... 31

 图 40:国内户用光伏市场分布较为集中(万千瓦)

 .................................................................................................. 31

 图 41:户用光伏单套装机规模不断增加 .................................................................................................................... 32

 图 42:国网配网变压器季度集招情况(数量,万台)............................................................................................... 33

  表 1:架空线、地下线缆、GIL 对比 ............................................................................................................................ 8

 表 2:配电网涉及的主要产品情况................................................................................................................................ 9

 表 3:《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 年)》中对配网多个指标进行目标制定 .............................................. 10

 表 4:国网、南网配网主要指标十三五期间不断改善................................................................................................. 12

 表 5:光伏整县推进试点方案主要要求 ...................................................................................................................... 13

 表 6:分布式光伏单点接入系统典型方案,主要接入的是配网 .................................................................................. 14

 表 7:目前智能电表招标中物联表招标量仍较小 ........................................................................................................ 19

 表 8:三种主要的用电信息本地采集通信技术对比 .................................................................................................... 23

 表 9:国内电网用电信息采集本地通信技术演进及发展 ............................................................................................. 23

 表 10:中央政策加速推进 5G 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 25

 表 11:5G 电力行业四大应用场景 ............................................................................................................................ 26

 表 12:2020-2021 年国网数字化服务中与配网存在一定程度关联的项目梳理 .......................................................... 27

 表 13: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29

 表 14:部分省份农村电网户均配电容量情况梳理 ...................................................................................................... 32

 表 15:非晶变压器与硅钢变压器对比 ........................................................................................................................ 33

 表 16:配网未来发展趋势方向梳理............................................................................................................................ 34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6 / 35 联合研究 | 行业深度 引言 电网作为将电力从发电侧传输至用户侧的基础设施,根据电压等级以及作用一般分为输变电网和配电网。一般情况下,输变电网包括 220KV ...

篇二: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

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

  单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实验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验 时

 间 :

  四川大学教学周第 17 周星期四上午 学

 院 :

  电气信息学院 专

 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9 班

  学

 号 :

  1143092012

  姓

 名 :

  陈宝平

  手

 机 :

  18215627891

 单机—无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对称值变化范围;

 2. 了解和掌握输电系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的影二、 原理与说明 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些重要的“数值概念”。用相对值表示的电压损耗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掌握此类“数值概念” 外的手段之一。

 实验用一次本实验系统是一种物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的电枢电压来调节。

 实验发电机, 虽然其参数不能的电力系统的发电机。

 发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用实验室的交流电源, 因穷大” 母线的条件。

 为了进行测量, 实验率、 频率)。

 为了测量发装设了闪光测角装置。

 此 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实称稳定情况下, 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与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的条件; 不对称对运行影响等。

 和不对称运行分析, 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为一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 在典型耗, 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 是用于判断运确的参数依据。

 因此, 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外, 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 更为直观、 易于次系统接线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一次系统接线图

 物理模型。

 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相似的。

 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 可通过给验系统用标准小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 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机励磁调节器来实现自动调节。

 实验台的输来模拟, 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无穷大因为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的, 因此, 它基验台设置了测量系统, 以测量各种电量(电电机转子与系统的相对位置角(功率角),此外, 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设验 与运行参数的数行参数的影响;念之外, 还有一型运行方式下,运行报表或监视的问题, 让学生于形成深刻记忆 当然, 它们的给定直流电动机电力系统的同步种具有特殊参数过手动来调节,输电线路是用多大” 母线就直接基本上符合 “无电流、 电压、 功在发电机轴上设备。

 三、 实验项目和方法 1. 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实验 1.1 实验操作步骤 (1) 检查与运行状态的调整 ①合上电源前, 先检查各模拟仪表仪器的指针是否归零。

 ②合上状态开关QF2、 QF6、 QF4、 QFS, 使系统运行在单回路状态下; 并检查个数字仪器仪表是否正常。

  (2) 进行同步发电机的并网 ①发出开机命令, 让直流电机转起来, 带动同步电机。

 ②调节同步机的转速使其频率与电网的频率非常接近, 并且使同步发电机的频率略高于电网频率, 以利于并网。

 ③调节励磁使同步发电机的机端电压 与无穷大母线电压相等。

 ④然后观察同期系统, 当红色光点接近0时(亦即发电机电压与电网电压相位差为0), 力气进行手动并网, 最后并网成功。

  (3) 模拟小干扰稳定 ①通过调速器中的 “加速” “减速” 按钮改变原动机功率, 通过励磁调节器中“增磁” 、 “减磁” 调节无功功率的输出。

 ②在稳定运行点, 调节“加速” “减速” 按钮使发电机输出功率在小范围内上下浮动, 我们发现仪器仪表并没有出现不稳定状态, 可见在此运行点系统是静态稳定的。

  (4)

 实验数据记录 按钮改变发电机功率, 使输电系统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输送功率的大小,线路首、 末端电压的差别等)

 , 观察并记录线路首端电压值、 线路末端电压值、线路开关站的电压值。

  (5) 进行解列操作、 灭磁操作和停机操作。

  1.2 实验数据要求 计算、 分析、 比较运行状态不同时, 运行参数变化的特点及数值范围, 即电压损耗、 电压降落、 沿线电压变化、 两端无功功率的方向(根据沿线电压大小比较判断)

 等。

  2. 双回路对称运行与单回路对称运行比较实验 2.1 实验操作步骤 按实验1的方法进行实验2的操作, 只是将原来的单回线路改成双回路运行(将EAL-02 上的继电器QF1、 QF3、 QF5 合上)

 。

 2.2 实验数据要求 将实验1的结果与实验2进行比较和分析。

 表 3-1

 P/kW Q/kvar I/A UF/V0.8 0.2 1.0 0.1 1.2 0.2 1.4 0.4 0.8 0 1.0 0 1.2 0 1.4 0 UZ/V371 370 350 328 380 372 370 370 Uα/V385 385 385 381 381 382 382 385 ΔU/V -9 -14 -25 -41 -1 -10 -12 -15 △ U/V -9 -14 -25 -41 -1 -10 -12 -15 单回路 2.1 2.1 2.1 2.1 2.0 2.0 2.0 2.0 376 371 360 340 380 372 370 370 双回路 注:

 UZ —中间开关站电压;

 U —输电线路的电压损耗;

  ΔU—

  输电线路的电压降落

 四、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台上能进行的操作, 在实验界面上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按钮来实现;

 2. 当EAL-01、 EAL-04 或EAL-05 过流指示灯亮时, 不能进行其他操作, 要进行相应的复位后, 重新做实验。

  五、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为了方便在 matlab 中对实验原始数据的使用与处理, 我们将实验原始数据写在 Excel 表中, 然后在 matlab 中载入实验数据, 并进行相关处理。

  由于发电机的机端电压与无穷大容量母线电压相位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近似认为, 电压损耗等于电压降落。

  1. 整理实验数据, 说明单回路送电和双回路送电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从图中可以发现, 输出相同的有功功率下, 双回线路的电压损耗较单回线路的小,而且随着有功输出地增加, 发电机输出电压降低。

 功率极限 PEVX , 当 E 与 V 一定时, X 越小, P 越大, 静态稳定储 备系数KPP PP 100% P PP 100%

 , KP也就越大, 静态稳定性 也就越好 。

 而事实上双回输电线路的电抗小于单回输电线路的电抗, 因此双回路送电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更有利。

  2. 根据不同运行状态的线路首、 末端和中间开关站的实验数据、 分析、 比较运行状态不同时, 运行参数变化的特点和变化范围。

  电压降落的公式 

 ∆V PR  QXV

 δV PX  QRV

 忽略网络电阻, 可以简化为

  

 ∆V QXV

  δV PXV

  为了分析的方便, 我们只考虑电压降落的纵分量∆V。

  (1)

 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实验的数据分析

 ∆VFZQXVN

 ;

  ∆VZQXVN

 单回输电实验, 不同有功功率下, 三个节点的电压变化呈现了 相似的规律,亦即电压先略微下降, 然后上升, 由此可以判断同步发电机和无穷大系统都向线路的中间点输送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的方向由两端供电节点流向中间节点。

 而且大致有这样的趋势---无功功率Q越大, 电压损耗越大。

 由实验数据我们推测, 在发电机无功功率不足下, 输电线路沿线的电压会先下降然后上升。

 事实上, 在发电机不输出无功功率时, 发电机节点到中间开关节点, 电压是几乎没有损耗的, 这一点可以从双回路对称运行实验的数据中得到证实。

 理论上也很显然, 在Q  0时, ∆V  QX/V  0 。

 由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可以知道, 首末段的电压降落在-9~-41 之间。

 (2)

 双回路稳态对称运行实验的数据分析

 同样我们可以发现

 ∆VFZQXVN 0 ;

  ∆VZQXVN

  0 ; 在双回输电实验中,不同有功功率下, 三个节点的电压也变化呈现了相似的规律, 亦即电压先持平,然后上升, 这一现象也符合理论公式的推导结果。

 六、 思考题 1. 影响简单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因素是哪些?

 答: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后, 不发生非周期性的失步, 自动恢复到起始运行状态的能力。

 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稳定性,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基本性质说明, 静态储备越大则静态稳定性越高。影响简单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指来自各个方面的小干扰; 还有就是发电机的电势、 系统电压、 系统元件电抗。

 小干扰通常指的是正常的负荷波动和系统操作、 少量负荷的投入和切除以及系统接线的切换等。

  2. 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有哪些措施?

 答: 电力系统具有静态稳定性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要提高系统的静态稳定性, 主要是提高输送公驴的极限。

 从简单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表达式 PM =EV/X来看, 可以从提高发电机的电势 E、 提高系统电压 V 和减小系统元件电抗 X 这三方面入手。

 具体措施如下:

  (1)

 提高发电机的电势 E 调节空载电动势, 主要可以通过采用自动励磁装置, 根据运行状态变量的偏移改变励磁, 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 以调节空载电动势。

  (2)

 减小系统元件的电抗 X 线路电抗在系统总电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所以减小输电线路的电抗是有效措施, 可采用分裂导线、 串联电容器补偿、 增多输电线路的回路数等方法来减小电抗。

 (3)

 提高系统的电压等级, 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电压越高, 电压损耗越小,且增加了输送功率。

 (4)

 提高系统的运行电压, 通过备有足够的无功功率来完成, 如装设调相机、静止补偿器等。

 (5)

 改善系统的结构, 加强系统联系, 缩小电气距离, 例如增加回路数等。

 (6)

 采用直流输电。

  3. 何为电压损耗、 电压降落?

 答:

 电压损耗是指始末端电压的数值差(U1 –

 U2 )

 ; 电压降落是指始末端电压的向量差 (U1 –

 U2 ) 。

 当两点电压的相角差相差不大时, 可近似的认为电压损耗就等于电压降落。

  4. “两表法” 测量三相功率的原理是什么? 它有什么前提条件?

 答:

 ①两表法测量原理:

 两表法是表 1 的电流接 A 相, 电压接U; 表 2 的电流接 C 相, 电压接U。

 则有 P  P P UIcos30°  φ  UIcos30°  φ  3UIcos φ。

 ②两表法前提条件:

 三相三系统可以用两表法测量, 但是三相四线系统只有在三相平衡时才可以采用两表法, 所以一般电能计量过程中, 三相三线系统采用两表法, 三相四线系统采用三表法。

  七、 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 电力系统分析的实验是模拟真实电力系统的实验, 实验刚开始, 老师就给我们普及了一下关于电力系统中开关红绿灯状态的知识, 红灯是危险, 接通, 有电;绿灯是安全, 断开, 接通。

 在听完老师讲解后, 我们开始了实验, 由于只有一台实验设备, 同学们分工合作, 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知识, 比如同步机的开机操作。

 实验中, 我们演示了系统的小干扰稳定, 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和感性的认识。

 通过实验, 我对提高静态稳定性的一些措施有了更深的理解, 也锻炼自己遇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像老师所说的, 在实验课学习的效率比课堂上高得多, 记忆也深刻得多, 最主要的是从抽象的理解到感性的理解与认知, 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这次实验我印象最深的是同步电机的并网。

 开始先让直流电机转起来, 带动同步电机, 调节同步机的转速使其频率与电网的频率非常接近, 调节励磁使两者的电压相等, 然后观察同期系统, 当指针指可以并网的位置时并网, 最后并网成功。

 总之, 我们从简单的模拟实验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实际知识, 相信经过此次的总结能给自己带来进步。

 八、 Matlab 源程序 function powersys()

 labdata=xlsread(" C: \Users\toshiba\Desktop\labdata. xls" , " sheet2" , " a2: f9" ) ; P1=labdata(1: 4, 1) ; Q1=labdata(1: 4, 2) ; If1=labdata(1: 4, 3) ; UF1=labdata(1: 4, 4) ; UZ1=labdata(1: 4, 5) ; Ua1=labdata(1: 4, 6) ; deltaU1=UF1-Ua1

  P2=labdata(5: 8, 1) ; Q2=labdata(5: 8, 2) ; If2=labdata(5: 8, 3) ; UF2=labdata(5: 8, 4) ; UZ2=labdata(5: 8, 5) ; Ua2=labdata(5: 8, 6) ; deltaU2=UF2-Ua2

  Pone1=[UF1(1)

 UZ1(1)

 Ua1(1) ] ; Pone2=[UF1(2)

 UZ1(2)

 Ua1(2) ] ; Pone3=[UF1(3)

 UZ1(3)

 Ua1(3) ] ; Pone4=[UF1(4)

 UZ1(4)

 Ua1(4) ] ; Ptwo1=[UF2(1)

 UZ2(1)

 Ua2(1) ] ; Ptwo2=[UF2(2)

 UZ2(2)

 Ua2(2) ] ; Ptwo3=[UF2(3)

 UZ2(3)

 Ua2(3) ] ; Ptwo4=[UF2(4)

 UZ2(4)

 Ua2(4) ] ;

  figure(1)

 plot(P1, deltaU1, P1, deltaU1, " ob" , P2, deltaU2, P2, deltaU2, " o" )

 title(" 功率相同下单回输电与双回输电重要节点电压的比较" ) ; xlabel(" 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P / kW" ) ; ylabel(" 电压损耗/ V(伏)

 " ) ; legend(" 单回输电P-deltaU实验曲线" , " 单回输电P-deltaU实验散点图" , " 双回输电P-deltaU实验曲线" , " 双回输电P-deltaU实验散点图" ) ;

  figure(2)

 x=[1 2 3] ; subplot(2, 2, 1) ; plot(x, Pone1, " b" ,

 x, Pone1, " ob" ,

  x, Ptwo1, " b" ,

 x, Ptwo1, " *b" ) ; title("

 P=0. 8kW时单回输电与双回输电重要节点电压的比较" ) ;

 xlabel(" 节点" ) ; ylabel(" 节点电压/ V(伏)

 " ) ; legend(" 单回输电P-deltaU实验曲线" , " 单回输电P-deltaU实验散点图" , " 双回输电P-deltaU实验曲线" , " 双回输电P-deltaU实验散点图" ) ;

  subplot(2, 2, 2) ; plot(x, Pone2, " k" ,

 x, Pone2, " ok" ,

  x, Ptwo2, " k" ,

 x, Ptwo2, " *k" ) ; title(" P=1. 0kW时单回输电与双回输电重要节点电压的比较" ) ; xlabel(" 节点" ) ; ylabel(" 节点电压/ V(...

篇三: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行业研究 新型电力系统:能源革命的必选项——新型电力系统行业深度研究系列一

  投资要点:

 电力作为能源革命的重点对象,将迎来行业体制变革与技术进步。与其他大宗商品不同的是,电网作为电力的物流环节,不仅体量巨大,而且决定了电能的商品质量,是现代文明最为复杂的体系工程之一。鉴于未来40年中国将构建适应新能源的电力系统,我们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投资机遇:

  电网结构加强以特高压直流、交流电网加强与互联为代表的结构建设是未来电网工程的主要建设方向。尤其与直流相关的设备,如换流阀、直流断路器、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等,将更加受益。 柔性/ / 灵活输电技术柔性直流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基于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先进输电技术,通过半控型或全控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可以灵活调节系统参数,实现精准、大范围、连续控制,提高电能质量,适应双随机系统运行。柔性输电设备及上游晶闸管、IGB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将逐渐上升。

  电力物联网感知层台区是电网的终端区域,绝大部分用电设备都接入台区。台区可感知及智能化是数字电网的基础。以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和智能物联电表为代表的台区智能设备有望加速部署。

  新型电网运营商与抽水蓄能电网运营商和抽水蓄能运营主体充分受益于电力市场化改革。运营商具备设备聚合和配售电功能,未来作为电力现货市场的参与主体,将是灵活性资源价值变现的重要渠道。

  节能电网与地下电网电价作为碳中和成本的重要传导路径,面临较大上涨压力。节能行业将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非晶合金与铝合金等节能输变电材料有望被更多应用,超高压地下电网将被更多部署。

  投资建议2022年推荐重点关注:

 ,思源电气、四方股份等。

 代码

 公司

 收盘价

 2022- - 02- - 21

 EPS

 PE

 2021E

 2022E

 2023E

 2021E

 202 2 2E

 2023E

 600406

 33.86 1.08 1.26 1.43 31 27 24 002028 思源电气 46.14 1.61 2.04 2.51 29 23 18 601222 四方股份 16.28 0.61 0.85 1.10 27 19 15 来源:同花顺iFind一致预期,国联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1)电网投资增速不及预期;2)电力市场改革进展缓慢;3)能源需求降低;4)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5)技术发展面临困难。2022 年 02 月 21 日 一年内行业相对大盘走势 相关报告 1、《将成长进行到底》一 2021.12.27 2、《氢燃料电池汽车篇氢风已至,蓄势待发》一2021.10.10 3、《逆变器行业:储能加持的广阔赛道》一2021.09.13 -20%4%28%52%2021-02 2021-06 2021-10 2022-02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2

 行业深度研究

 投资聚焦

 研究背景:

 为实现“双碳”国际承诺,2021 年 3 月 15 日, 主席在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上指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能源革命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新型电力系统从体制机制、物理结构、主流技术等方面均面临重大边际变化。按照“3060”时间要求,我国将在未来 40 年内实现欧洲 70年能源革命所获成效。综上,新型电力系统将是一项任务重、时间紧的系统性工程。

 不同于市场观点:

 市场认为新型电力系统约等于特高压+配电网,受制于国南网投资总额,体制僵硬臃肿,行业增速不可能很快。

 我们认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次从体制机制到物理基础的重大变革。特高压和配电网只是本次系统性工程的组成部分,其主流技术和运行基础均面临改变,各细分领域机会较多。配电网将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运行,而不应只关注国南网投资总额。

 核心结论:

 我们认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转型不断深入,电力的量、价格、波动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明显投资机遇。

 量:受政策推动影响明显的上游新能源装机将首先带动高电压等级电网建设需求,如特高压交直流领域;而电能替代驱动下游用电需求上升,带动部分配电网扩容改造、直流配电技术落地应用、城市地下电网建设等。

 价:碳中和成本压力将不断通过电力价格疏导,由于价格上升,节能需求得到提振,包括非晶变压器、铝合金线材料、建筑电气节能、甚至超导输电都可以加速发展。同时平均价格上升也会提升国内电力投资建设的意愿和能力,使相关主体进一步获益。

 波动: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和现货市场的开放,电力价格波动即将加大,灵活性资源的价值获得兑现渠道,包括各种形式的储能、电网运营商聚合商会大量呈现,催动电网互联、柔性化改造、直流配电等高成本项目加速发展。

 2022 年推荐重点关注 、思源电气、四方股份。

 代码

 公司

 收盘价

 2022.2.21

 EPS

 PE

 2021E E

 2022E

 2023 3E E

 2021E

 20 22E E

 2023E

 600406.SH

 33.86 1.08 1.26 1.43 31 27 24 002028.SZ 思源电气 46.14 1.61 2.04 2.51 29 23 18 601222.SH 四方股份 16.28 0.61 0.85 1.10 27 19 15

 来源:同花顺 iFind 一致预期,国联证券研究所

      

 3

 行业深度研究

 正文目录

 投资聚焦

 ............................................................. 2 2

 1.

 电力系统的定义与现状

 .......................................... 5 5

 1.1. 电力系统的基本要素 ................................................................................... 5 1.2. 电力系统产业链 .......................................................................................... 6 1.3. 交直流输电技术方案对比 ........................................................................... 8 1.4. 我国电网物理结构现状:分层分区供电 ..................................................... 9 2.

 国际电力能源结构变迁与启示

 ................................... 10

 2.1. 中国是全球发电量增长的最大来源 ........................................................... 10 2.2. 全球各地区能源结构差异较大 .................................................................. 11 2.3. 启示:欧洲如何实现较高新能源占比 ....................................................... 15 3.

 中国能源革命与新型电力系统转型

 ............................... 17

 3.1. “双碳”引发能源结构革命........................................................................... 17 3.2. 电能替代奠定长周期发展基础 .................................................................. 19 3.3. 2010 年和 2015 年是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节点 ................................ 21 3.4. 2021 年起:电力系统亟待转型 ................................................................ 26 4.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要受益方向

 ............................... 29

 4.1. 电网结构升级促进投资总量上升 .............................................................. 29 4.2. 未来输电技术以柔性输电为主 .................................................................. 31 4.3. 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是可控型电网的基础 ................................................... 33 4.4. 新型电网运营商深度受益于体制改革 ....................................................... 35 4.5. 主要的灵活性资源:抽水储能 .................................................................. 36 4.6. 节能电网与城市高压地下电网有效降低损耗 ............................................ 37 5.

 投资建议

 ..................................................... 39

 5.1.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 39 5.2. 重点推荐标的............................................................................................ 40 6.

 风险提示

 ..................................................... 41

 图表目录

 图表 1 1 :电力系统的简单结构

 ........................................................................................... 5 图表 2 2 :电力系统产业链浅析

 ........................................................................................... 6 图表 3 3 :变电一次设备梳理

 .............................................................................................. 6 图表 4 4 :变电二次设备梳理

 .............................................................................................. 7 图表 5 5 :输电线路材料梳理

 .............................................................................................. 7 图表 6 6 :电网服务业梳理

 .................................................................................................. 8 图表 7 7 :交直流输电技术对比

 ........................................................................................... 9 图表 8 8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示意图

 ................................................................................. 10 图表 9 9 :全球发电量 35 年增量来源占比( TWh )

 ........................................................... 10 图表 10 :全球发电量变化历史 (1985-2020) ................................................................... 11 图表 11 :全球发电量结构变迁 (1985-2020) ................................................................... 12 图表 12 :全球各地区发电量增量结构对比 (TWh)(1985-2020)

 ....................................... 13

      

 4

 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13 :全球各地区发电能源结构变化 (1985-2020)

 .................................................... 14 图表 14 :

 2020 年欧洲各国风光发电量占比排名

 ............................................................ 15 图表 15 :丹麦配电网发电量逐年提升

 ............................................................................ 16 图表 16 :我国发电装机量与发电量增速对比 (1993-2021)

 ............................................. 18 图表 17 :我国发电装机占比 (2011-2021)

 ...................................................................... 19 图表 18 :我国发电量结构 (2021)

 ................................................................................... 19 图表 19 :电能替代潜力分析

 .......................................................................................... 20 图表 20 :能源消费与社会用电增速对比

 ........................................................................ 20 图表 21 :

 110kV-500kV 交流电网规模 (1993-2020)

 ........................................................ 21 图表 22 :电网工程投资历年变化 (2009-2021)( 亿元) )

 .................................................... 22 图表 23 :前三次改革形成的电力体制

 ............................................................................ 23 图表 24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节点

 ............................................................................ 23 图表 25 :电力市场化改革至目前的电力体制

 ................................................................. 26 图表 26 :新型电力系统新在何处

 ................................................................................... 27 图表 27 :新型电力系统的物理基础

 ............................................................................... 27 图表 28 :电力市场化改革至目前的电力体制

 ................................................................. 28 图表 29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要受益方向

 ................................................................. 29 图表 30 :全国火电、用电、风光发电省份排名

 ............................................................. 29 图表 31 :国网特高压直流工程一览表

 ............................................................................ 30 图表 32 :柔直换流阀与 IGBT 模块

 ................................................................................. 31 图表 33 :主要的柔性交流输电设备

 ............................................................................... 32 图表 34 :功率半导体种类与应用场合

 ............................................................................ 33 图表 35 :我国 IGBT 公司部分产品一览表

 ...................................................................... 33 图表 36 :台区智能化应用架构

 ........................

篇四: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

系统分析学习报告作者:陈静时间:2010 年 10 月 15 日一. 电力系统概述1.几个概念:(1)电力系统: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整体(2)

 定义: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电力网:(包括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相关变电设备以及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

  分类

 按供电范围的大小和电压等级的高低:地区、区域、超高压远距离电网

  按功能分:传输网、配电网(3)发电厂:电力系统的电源,把不同种类的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4)

 作用:汇集电源、升降电压、分配电能 变电所

 按功能分:升压、降压变电所

  分类

 按设备布置的地点:户外、户内、箱式、地下

  按容量和重要性:枢纽、中间、终端(5)电力系统的负荷: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消耗功率的总和,也称电力系统综合用电负荷

  供电负荷: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电力网的功率损耗

  发电负荷:供电负荷加上发电厂的厂用电消耗的功率(6)负荷曲线

  定义:以曲线描述某一时间段内负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分类

 按负荷种类: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负荷曲线

 按时间长短: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

 负荷率:

 , 为平均负荷avmmaxPk =PavP

 两者相近时表明负荷波动小最小负荷系数:minmaxPP (7)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在负荷始终等于最大值 ,经过 小时消耗的电能恰maxTmaxPmaxT好等于全年的实际耗电量

  8760maxmax max 01 WT PdtP P 2.系统中额定电压的规定(1)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为同一等级时,发电机的额定电压规定比网络的额定电压高 5%,但在高于 13.8V 时两者相等(2)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与网络额定电压相等,但直接与发电机联接时,则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等

  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比网络的额定电压高 10%,但若变压器的短路电压小于 7%或直接与用户联接时,则规定比网络的额定电压高 5%3.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1)无备用接线(开式电力网)方式:任一负荷和电源之间只有一条途径,结构简单、经

 济、运行方便,供电可靠性差(2)有备用接线(闭式电力网)方式:任一负荷和电源间有多个途径,供电可靠、电压质量高,但是开关设备和保护电器数量增加4.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入系统星形联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绕组的中性点(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正常情况

 C 相接地短路情况一相短路接地时,故障点相电压为 0,中性点对地电压升高为相电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但三相之间线电压不变,且仍对称接地点的电容电流是正常运行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 3 倍。(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带气隙铁心的线性电感线圈,其电阻很小,感抗很大单相接地时,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流过接地点的电流为接地电容电流 与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 之和。

 C IL I注意点:虽然 = 时短路电流理论上为 0,但此时为产生谐振的条件,可能有过电压 C IL I(3)中性点直接接地

  非故障相电压不变,但短路电流过大,容易发生供电中断“保护接零”的原理:当设备故障带电后通过零线与相线形成回路,产生较大电流,通过熔断器切除电源形成保护A VB V C V. CO A I. CO B I. CO C IA VB VC V. C A I. C B IC IA VB VC VOOC IC VC IL I

 5.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电能不易贮存、暂态过程十分短暂、电能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6.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为用户提供充足的电能;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保证电能质量;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环保问题。二. 电力系统的元件模型与参数计算1.电力系统的元件:构成电力系统的各组成部件

 包括各种一次设备元件、二次设备元件及各种控制元件2.数学模型:元件或系统物理模型(物理特性)的数学描述可分为:描述静态(或稳态)问题的代数方程;描述动态(或暂态)问题的微分方程;

 描述线性系统的线性方程和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方程

 定常系数方程和时变系数方程;描述非确定性过程的模糊数学方程及利用人工智能和神经元技术的网络方程等3.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的一般过程抽象出等效电路 确定其数学模型 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 4.输电线路的几个概念(1)架空输电线路:由导线、避雷线(架空地线)、杆塔、绝缘子和金具组成

  横距:架空线路相邻杆塔之间的水平距离

  弧垂:在档距中,导线的最低点和悬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对导线的要求: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有相当高的机械强度;有耐化学腐蚀的能力;经济性(2)电缆线路:由导体、绝缘层和保护层三部分组成5.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 r:反映线路通过电流时产生的有功功率损失效应 L:反映载流导线周围产生磁场效应 g:反映线路带电时绝缘介质中产生泄漏电流及导线附近空气游离而产生的有功功率损失 C:反映带电导线周围的电场效应(1)短输电线路:只考虑 r 和 L(长度不超过 100Km 的架空输电线路,线路额定电压为 60KV 及以下以及不长的电缆线路)阻抗:

 Z R jX rl jxl    ( 2)中 等 长 度 的 输 电 线 路:线 路 电 压 为110KV~220KV,架空输电线路长度为100Km~300Km,电缆线路长度不超过 100Km的线路形等值电路

 T 形等值电路 Z R jX rl jxl    rjwLg jwCRXI1 I2V1 V2ZY/2 Y/2V1 V2I1 I2Z/2YV1 V2I1 I2Z/2

 Y jB jbl  (3)长距离输电线路:长度超过 100~300Km 的架空线路和长度超过 100Km 的电缆线路形等值电路

 T 形等值电路 准确参数:

 近似分布参数r xbZ k rl jk xlY jk bl  

  2 ( /2),CCCCZ Z shrlth rl z rYZ r yZ Z thrlshrlYZ     Cz其中Z =y22 2211311 ( )61112rxbk xblbk xb r lxk xbl    近似分布参数同准确参数的误差随线路长度的增加而增大6.输电线路的参数计算(1)电阻:

 , 为导线的电阻率,s 为导线载流部分的标称截面积 rs 在 t°C 精确计算时:20 [1( 20)]tr r t    为电阻的温度系数,铜取 0.00382,铝取 0.0036 (2)电抗a.单导线线路每相单位长度的电感和电抗

 为三相输电线路的一相的等值电感02eqasDuL InD aL

 为导线单位长度的电抗 2 0.1445 ( / )eqNsDx f L Ig KmD    x为导线材料的真空导磁系数, 为额定频率 50Hz0uNf为导线的几何均距 , 为三相导线的几何平均距离sD14sD reeqD3eq ab bc caD D D D b.分裂导线线路每相单位长度的电感和电抗,02eqasbDuL InD  2 0.1445 ( / )eqNsbDx f L Ig KmD   为分裂导线每相的自几何均距,当分裂根数为 2 时,sbDsb sD D d Z’Y"/2 Y"/2V1 V2I1 I2Z""/2Y""V1 V2I1 I2Z""/2

  当分裂根数为 3 时,32sb sD D d 

  当分裂根数为 4 时,431.09sb sD D d (3)电纳:三相导线单位长度的电容及电纳分别相等a.单导线:

 ,当 ,60.024110 ( / )eqC F KmDIgr  50 z f H 6eq7.58b= 10 ( / )DIgrS Kmb.分裂导线:用一相导线组的等值半径 代替导线半径eqr r二分裂导线:

 ,三分裂导线:

 ,四分裂导线:eqr rd 32eqr rd 431.09eqr rd (4)电导一般认为线路的电导为零7.变压器的等值电路由短路试验得到短路损耗 ,短路电压 ( )SP KW ,用以确定 和 %SVTRTX由空载试验得到空载损耗 ,空载电流

  0 () P KW ,用以确定 和0 %ITGTB(1)双绕组参数计算2 20 0 02 2 2 2 2% % 3 %, , ,3 1000 100 1000 1000 100 100S S N S N Fe N NT T T T TN N N N N N NP PV V V P P I I I SR R X G BI S S V V V V           或变比(两侧绕组实际抽头的空载线电压之比):对于 Y/Y 及 D/D 接法的变压器1 12 2NTNVkV 

  对于 Y/D 接法的变压器1 12 23NTNVkV (2)三绕组参数计算各绕组的短路损耗

  1 (1 2) (3 1) (2 3)2 (1 2) (2 3) (3 1)3 (2 3) (3 1) (1 2)1( )21( )21( )2S S S SS S S SS S S SP P P PP P P PP P P P                     RTjXTGT -jBT

 ,当三个绕组的额定容量不同时,应先折算试验数据22( 1,2,3)1000Si NiNP VR iS 2 2 2(1 2) (1 2) (2 3) (2 3) (3 1) (3 1)2 2 3 3( ) , ( ) , ( )min{ , }N N NS S S S S SN N N NS S SP P P P P PS S S S                各绕组的短路电压

 1 (1 2) (3 1) (2 3)2 (1 2) (2 3) (3 1)3 (2 3) (3 1) (1 2)1% ( % % %)21% ( % % %)21% ( % % %)2S S S SS S S SS S S SV V V VV V V VV V V V            各绕组的等值电抗2%( 1,2,3)100Si NiNV VX iS  (3)自耦变压器短路电压试验值的折算(2 3) (2 3) (3 1) (3 1)3 3% %( ), % %( )N NS S S SN NS SV V V VS S      8.理想变压器的特点:无损耗、无漏磁、无需励磁电流的变压器变压器的等值电路

 9.发电机的等值电路(单相)10.综合负荷:

 电 力 系 统 中每一个变电所的众多用户常用一个等值负荷表示时称之负荷特性:反映综合负荷的功率随系统的运行参数(电压、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分类:RTjXTI1I2V1 V2 V2"k:1ZT/kZT/(1-k) ZT/(K(1-K))V1 V2I1 I2KYT(1-K)YT K(K-1)YTV1 V2I1 I2jXGEGVGIGjXGEG/(jXG) VGIG

  动态特性:反映电压和频率急剧变化的负荷功率随时间的变化

  静态特性:稳态下负荷功率与电压和频率的关系11.常用的负荷静态模型(1)恒功率负荷模型(2)恒定阻抗负荷模型(3)用电压静态特性表示的综合负荷模型(4)用电压及频率静态特性表示的综合模型12.多电压等级参数归算的依据:归算前后功率保持不变

 注意点:变压器的变比为靠近基本级一侧的电压与靠近需归算一侧的电压之比

 精确计算时,各变压器用实际电压比;

 简化计算时,用各变压器平均额定电压之比13. ,没有量纲 实际的值(任意单位)标幺值基准值(与有名值同单位)基准值的选择原则:(1)全系统只能有一套基准值

  (2)一般取额定值为基准值

  (3)电压、电流、阻抗(导纳)和功率的基准值必须满足电路定理不同基准值和标幺值之间的换算:(1)发电机、变压器标幺电抗2B(B) (N)2BX *=X *NNV SS V(2)限制短路电流的电抗器BR(B) R(N)2BX *=X *3INNV SV标幺值的特点:(1)易于比较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及参数

  (2)采用标幺值,可以简化计算公式(三相电路中的计算和单相相同)

  (3)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计算工作(变压器各侧的电气量标幺值相同)

  (4)没有量纲,物理概念不明确工程上规定:各个电压等级都以其平均额定电压 Vav 作为基准值电压三. 电力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1.电压降落:元件首末端两点电压的相量差(以 为参考时)

  (以 为参考时)

 2 V1 V首末端电压相量的相位差

 22 2VarctanV V  11 1VarctanV V 电压降落的纵分量

 2 222VP R Q XV 1 111VPR Q XV 1 V2 V2 jXIABC D22 I R

 电压降落的横分量

 2 222VP X Q RV1 111VPX Q RV纵分量决定电压幅值差,因传送无功功率而产生;横分量决定电压相角差,因传送有功功率而产生。交流电网中功率传送的重要概念:(1)感性无功功率从电压较高的一端流向电压较低的一端(2)有功功率从电压相位超前的一端流向电压相位滞后的一端2.电压损耗:始末端电压的数值差( )1 2V V 

 常以百分值表示1 2V% 100%NV VV  3.电压偏移:网络中某节点的实际电压同网络该处的额定电压之间的数值差

 直接反映供电电压的质量NN%= 100%V VV 电压偏移4.网络元件的功率损耗(1)电流通过元件串联等值阻抗产生的规律功率损耗2 2222S I (R+j ) ( ) ( )SX R jXV   , 为线路末端有功功率, 为线路首端输送的有功功率21P100%P 输电效率=2P1P(2)电压施加于元件对地等值导纳时产生的功率损耗变压器的励磁损耗00 0 0 0%S P j Q P100NIj S        5.同级电压的开式电力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步骤(1)用 求得各点的运算负荷NV(2)从末段线路开始,用 依次计算各段功率损耗NV(3)用 和功率分布,从 A 点开始依次求出电压降落,进而求出各点电压AV(4)用求得的各点电压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相邻两次的误差在一定范围内a.若含有负荷变压器,则首先计算出对应高压侧的负荷功率,再求相应的运算功率b.当线路中包含理想变压器时,经过变压器功率保持不变,两侧电压之比等于实际变比K,或者将参数归算到同一个等级后计算6.两级电压的开式电力网法一:由末端向首端逐步算出各点的功率,然后用首端功率和电压算出线路的电压损耗和节点电压,并依次向后推算法二:将线路的参数按变比进行归算7.简单环形网的功率分布

 流经阻抗 的功率:12Z* * *23 31 2 31 3* * *12 23 31( )aZ Z S Z SSZ Z Z  流经阻抗 的功率:31Z* * *32 21 3 21 2* * *12 23 31( )bZ Z S Z SSZ Z Z  此时的功率分布是不计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的初始功率分布8.带两个负荷的两端供电网络求解步骤(1)* * * * *1 2 1 2* * * * * *( ) ( )II III II A A NI ILD ICI II III I II IIIZ Z S Z S V V VS S SZ Z Z Z Z Z        * * * * *2 1 2 1* * * * * *( ) ( )I III I A A NII IILD IICI II III I II IIIZ Z S Z S V V VS S SZ Z Z Z Z Z        1 III IS S S  每个电源点送出的功率包含两个部分:a.由负荷功率和网络参数确定:每个负荷的功率都是以该负荷点到两个电源点间的阻抗共轭...

篇五: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

科 生 实 验 报 告

 本 科 生 实 验 报 告

  析 实验课程电力系统分析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顾民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顾民

 实验地点

 6C901

 实验地点

 6C901 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月

 二〇一五年月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摘要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电力系统专业的主要向导和桥梁。而 MATLAB 仿真中的 Simulink 建模是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

 关键词:电力系统;MATALB;建模

 实验一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 Matlab 软件编程计算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方法. 2. 通过对不同长度的电力线路的三种模型进行建模比较,学会选取根据电路要求选取模型。

 3. 掌握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方法。

 4. 理解有名制和标幺制。

 二、实验内容 1.电力线路建模 有一回 220kV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型号为 LGJ-120,导线计算外径为 15.2mm,三相导线水平排列,两相邻导线之间的距离为 4m。试计算该电力线路的参数,假设该线路长度分别为 60km,200km,500km,作出三种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计算值。

  电阻 (欧) 电抗 (欧) 电纳 (S) 电阻 (欧) 电抗 (欧) 电纳 (S) 电阻 (欧) 电抗 (欧) 电纳 (S) 电阻 (欧) 电抗 (欧) 电纳 (S) 电阻 (欧) 电抗 (欧) 电纳 (S) 电阻 (欧) 电抗 (欧) 电纳 (S)

 60

  km

 200km

 500km

 模型 1 15.75 22.8 1.8e- 52.5 76 欧 6e-4 131.2 190 欧 1.5e-

 欧 欧 4 欧 欧 欧 5 欧 3 欧

  2.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 部分多级电力网络结线图如图 1-1 所示,变压器均为主分接头,作出它的等值电路模型,并列表给出用有名制表示的各参数值和用标幺制表示的各参数值。

 图 1-1

 多级电力网络结线图

 线路 额定电压 电阻 (欧/km) 电抗 (欧/km) 电纳 (S/km) 线路长度 (km) 线路 额定电压 电阻 (欧/km) 电抗 (欧/km) 电纳 (S/km) 线路长度 (km) L1(架空线)

 220kv 0.08 0.406 2.81*10-6 200 L2(架空线)

 110kV 0.105 0.383 2.81*10-6 60 L3(架空线)

 10kV 0.17 0.38 忽略 15

 变压器 额定容量 P k k (kw) U k k % I o o % P o o (kW) T1 180MVA 893 13 0.5 175 T2 63MVA 280 10.5 0.61 60

  2.作出等值电路仿真模型,线路采用中等长度模型,用字母标出相应的参数

  以 220KV 为基本级,SB=100MVA 按精确求解要求,求出有名制和标幺制表示的各参数值。(注意有些量要归算)。按下表填入计算数据。用下标标示相应的线路和变压器。

 参数名称 Z1 Y1 Z2 Y2 Z3 有名制 16+j81.2Ω j5.62e-4S 25.2+j91.2Ω j0.4215e-4S 1234.2+j2758.8Ω 标幺制 0.033+j0.1677 j2.72e-1 0.052+j0.188 2.04e-2 2.55+j5.7 参数名称 ZT1 YT1 ZT2 YT2

 有名制 1.3+j34.95Ω 3.6e-6+j1.8e-5S 3.4+j80.66Ω 1.2e-6+j7.9e-6S

 标幺制 2.6e-3+j0.072 1.742e-3+j8.712e-3 7.024e-3+j0.1667 5.808e-4+j3.823e-3

 3、回答思考题

 三、思考题 1.比较计算数据,讨论模型的适用条件。

 答:一,对于长度不超过 100KM 的架空电力线路,线路额定电压为 60KV 以下者;以及不长的电缆电力线路,电纳的影响不大时,可认为是短电力线路。只能应用短电力线路模型。二,线路电压为 110 到 220KV,架空电力线路长为 100-300km,电缆电力线路长度不超过 100km 的电力线路,可以认为中等长度的电力线路。三,一般长度超过 300km 的架空电力线路和长度超过 100km的电缆电力线路称为长线路,对于这种电力线路,需要考虑他们的分布参数特性。

 2.什么是有名制?什么是标幺制?电力系统元件的有名值和标幺值有什么关系?

 有名制:采用有单位的阻抗,导纳,电压,电流,功率等进行计算的。

 标幺制:

 采用没有单位的阻抗,导纳,电压,电流,功率等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

 标幺值=有名值/相应的基准值。

 实验二

 电力系统简单电网潮流计算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 Matlab 仿真方法。

 2.

 初步掌握电力系统时域分析工具。

 3.

 电力系统简单电网潮流计算仿真分析。

 二、实验内容 在如图 2-1 所示的电力系统中,已知条件如下:

 变压器 T:SFT-40000/110,0 0200 , 10.5%, 42 , 0.7%,s s T NP kW V P kW I k k        , 线路 AC 段:1 150 , 0.27 / , 0.42 / l km r km x km      ; 线路 BC 段:1 150 , 0.45 / , 0.41 / l km r km x km      ; 线路 AB 段:1 140 , 0.27 / , 0.42 / l km r km x km      ;各段线路的导纳均可略去不计;负荷功率:

 (25 18) , (30 20)LDB LDDS j MV A S j MV A       ;母线 D 的额定电压为 10kV。节点 A 为平衡节点,其余为 PQ 节点。计算系统的潮流分布。

 GABC DS LDBS LDD 图 2-1 简单电力系统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参考教材《MATLAB/Simulink 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第四章

 四、实验设备 1.

 PC 一台 2.

 Matlab 软件

 五、实验过程

  图 2-2 负载 1 参数

  图 2-3 负载 2 参数

 图 2-4 线路参数

 图 2-5 线路 1 参数

 图 2-6 线路 2 参数

  图 2-7 同步发电机参数

 图 2-8 仿真系统

 图 2-9 仿真电流结果

  图 2-10 仿真电流结果 六、思考题 1、为什么会有线损?线损的构成主要有哪些成分? 答:线路有阻抗、导纳。电阻、电导会消耗有功,电抗、电纳会消耗无功

  实验三、复杂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 Matlab 仿真方法。

 2.

 掌握电力系统时域分析工具。

 3.

 电力系统复杂电网潮流计算仿真分析。

 二、实验内容 如图 3-1 所示的电力系统中,变压器两侧电压等级分别为 10kV 和 110kV,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示于图中。(S B =100MVA,V B =Vav),计算系统的潮流分布。

 图 3-1

 复杂电力系统网络图 ZZ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参考教材《MATLAB/Simulink 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第四章

 四、实验设备 1.

 PC 一台 2.

 Matlab 软件 五、实验报告要求 1、Simulink 仿真模型如下。

 2、说明建模步骤和仿真过程

  3、系统的潮流分析

 分析系统各节点电压大小是否满足系统要求,若不满足如何进行调整?

 4、保持负荷有功功率不变,改变无功负荷,观察记录各母线电压。保持无功负荷不变,改变有功负荷,观察记录各发电机母线功角。保持负荷不变,改变变压器变比,观察记录各母线电压。

 5、回答思考题 六、思考题 1、谈谈你对线路损耗的认识。

 答:线损是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而产生的能量损耗产生的。电力网络中除输送电能的线路外,还有变压器等其他输变电设备,也会产生电能的损耗,这些电能损耗的总和称为网损。

 线损是由电力传输中有功功率的损耗造成的,主要由以下 3 个部分组成。

 = 1 \* GB3①于电流流经有电阻的导线,造成的有功功率的损耗,它是线损的最主要部分②由于线路有电压,而线间和线对接之间的绝缘有漏电,造成的有功功率损耗③电晕损耗:架空输电线路带电部分的电晕放电造成的有功功率损耗。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后两部分只占极小的份量。

 2、如果各 110kV 线路承担的输送功率长期满负荷运行,有何方法可较好地解决线损过高问题? 答:为了降低网络功率损耗,可以采取改变系统运行方式,调整运行参数和负荷率等措施使网络的功率分布接近经济分布,使网络运行更经济,功率损耗为最小。在有功功率合理分配的同时,还应做到无功功率的合理分布。按照就近的原则安排补偿,减少无功远距离 输送。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并合理配置,以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改变无功潮流分布,可以减少有功损耗和电压损耗,可以减少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使线损大为降低,而且还可以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线路和变压器的输送能力。

 实验四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故障仿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 Matlab 仿真方法。

 2.

 掌握电力系统时域分析工具。

 3.

 对三相接地短路故障进行仿真分析。

 二、实验内容 设某部分电力线路的简化等值电路如图所示。用 Matlab 仿真工具建立模型,并仿真线路出现三相接地短路时短路点的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

 图 4-1 简单三相接地短路电路图模型 1.交流电压源元件参数 电压峰值/V 相位/rad 频率/Hz 采样时间/S 测量值 110 0 50 0 0

 2.串联 RLC 参数

 电阻 R/欧姆 电感 L/H 电容 C/F 测量值 RLC1 5 35e-3 1e-6 Branch current RLC 15 105e-3 1e-6 Branch current 3.仿真参数 Start time Stop time Type Relative tolerance

 其它 0 0.1 Variable-step,ode15s(stiff/NDF) 1e-3 auto 4.三相电路短路故障发生器(有对地故障)

 Ron Tran status Tran times 测量值 Rp Cp Rg 0.001 [1 0]

 [0.02 0.05] none 1e6 inf 0.001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参考教材《MATLAB/Simulink 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第五章

 四、实验设备 1.

 PC 一台 2.

 Matlab 软件

 五、实验步骤

  图 4-2 三相交流电压源参数

 图 4-3 电力线路参数

 图 4-4 电力线路 1 参数

 图 4-5 Simulink 仿真系统图

  图 4-6 短路点三相电压波形

 图 4-7 短路点三相电流波形

  图 4-8 电力线路 1 电流

 图 4-9 电力线路 1 电压 实验思考 1. 什么叫冲击电流? 答:短路冲击电流是短路全电流中的最大值,在短路后半个周期t=0.01s,i k 达到最大,此时的短路全电流即为短路冲击电流。

 2. 什么叫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

 答:由短路点的电流波形可知,在短路后第一个周期的短路电流的有效值最大。

 3. 某一线路,首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和末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引起的系统反应一样吗?请说说理由 答:两者不一样,短路后之路中的电力原件发生了变化,且首段短路时短路电流最大,造成影响也最大。

 实验五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 Matlab 仿真方法。

 2.掌握电力系统时域分析工具。

 3. 熟悉不同类型短路故障的特点及其影响,对电力系统出现的不对称故障进行仿真分析。

 二、实验内容 设无穷大电源的电力系统电路如图 5-1,仿真分析在 K 点出现各种短路故障时电流电压的变化。

 图 5-1 电力系统各种短路故障仿真图

 1.三相电压源元件参数 电压有效值 A 相相位(正序)

 频率 连接方式 内阻抗 10.5KV 0 50 Y 0.312+j6.63e-3

 2.输电线路参数

 长度 电阻 R(正,零序) 电感 L(正,零序) 电容 C(正,零序) 测量值 RLC1 100km [0.01273 0.3864] [0.937e-3

 4.12e-3] [12.7e-9

 7.75e-3] none RLC2 60km [0.01273 0.3864] [0.937e-3

 4.12e-3] [12.7e-9

 7.75e-3] none 3.三相电路短路故障发生器 Ron Rg Tran status Tran times Sample time Rp C 0.001 0.001 [1 0]

 [0.01 0.04] 0 1e-6 inf 4.三相序分量分析元件 Fundamental frequence Harmomic n

 Sequence

 50 1 Positive Negative Zero5.仿真参数 Start time Stop time Type Relative tolerance

 其它

 0 0.1 Variable-step,ode15s(stiff/NDF) 1e-3 auto 三、实验原理及步骤 参考教材《MATLAB/Simulink 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第五章

 四、实验设备 1.

 PC 一台 2.

 Matlab 软件 五、实验步骤

  图 5-2 三相电压源参数

  图 5-3 三相变压器参数

  图 5-4 分布线路参数

  图 5-5 分布线路 1 参数

 图 5-6 Simulink 仿真系统图

  图 5-7 三相故障时电流波形

 图 5-8 两相故障时电压波形

 图 5-9 A 相接地短路时电流波形

 三相短路分析 在三相电路短路故障发生器参数中将三相故障全选中,并选择故障相接地选项。进行电路仿真,用 M1 观察故障点电流波形,并记录三相电流的最大幅值,填入表中。

 A 相 B 相 C 相 0.38 0.4 0.5 六、思考题 1 理论上推导在两相短接时三个序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答:正序电流等于负的负序电流、零序电流为零。

 2 单相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与三个序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答:单相接地短路时正序电流等于负序电流等于零序电流。

 3、有人认为发生不对称故障时,故障相电流是由各序电流合成的,因此相电流一定比序电流要大,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合成是相量合成,有可能总电流比序电流小。

 实验六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故障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故障的特点,使学生通过系统进行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对系统配电线路进行单相接地短

 路故障仿真实验,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对电力系统仿真过程的分析能力。

 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 Simulink 中电力系统常用元件的模型及使用方法,并了解建模的基本过程,以及完成模型的仿真,结合短路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仿真结果加以分析。

 二、实验内容

 搭建如图 6-1 所示的系统模型并仿真,该系统有 1 个电源,3 条配电线路,4个负荷,在 Line3 的末端设置单相接地短路故障,观察示波器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形,记录下故障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1.三相电压源元件参数 电压有效值 A 相相位(正序...

篇六: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

/p>

 一、实习总则、实习内容及要求 1.实习总则电气运行实习是培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在同学们学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

 希望通过本次实习使同学们对发电厂的生产运行过程、主要动力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气设备及一次、二次系统建立现场认识能在电厂技术老师的指导下上岗操作 能够了解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了解发电厂的整体布置观察并能掌握主要设备安装或检修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以及生产组织与管理情况 能全面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判断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问题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并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收集资料作准备为今后走向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便毕业后能够尽快地熟悉工作现场进行生产。

 2.实习内容及要求 内容 1 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跟班实习地点为陆水水力发电厂 时间为一周 2 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检修与调试实习时间为一周。

 实习方式 以教师及现场技术人员的讲解和在现场实际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留出一定时间给同学们阅读资料和写实习报告。实习的基本流程

 2 1 分班组织同学进厂听电厂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讲解进行全厂介绍并学习安全规程进行安规培训 2 跟班实习学习运行规范查看现场原理图了解内部结构 3 按时下班回宿舍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我总结并与同班讨论交流心得体会 4 撰写实习报告及心得体会。

 要求 1注意安全上、下班和电厂运行实习都应特别小心谨慎精力应高度集中 预防安全事故 参观设备和控制操作都必须在警戒线以外不得伸手触摸设备衣着端正上班得穿长裤、平底鞋最好为防滑运动鞋严禁穿鞋凉上班 女生长发必须扎好不得披发上班严禁损坏实习场所设备 224 小时请假制度有事必须向指导老师请假报告不得私自离开实习队伍不得无故旷课 3严禁到江边游泳严禁私自到周边游玩、购物、外出上网 4尊敬电厂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服从他们的工作安排遵守其各项制度 5 须带的实习教材资料 每个宿舍至少一套  电气运行、 电气设备、水轮机及辅助设备、水电站概论、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电机学 6非上班组别的同学须在宿舍休息或查资料写报告不得擅自外出。

 3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单位介绍 地处鄂东南的长江水利委员委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水力发电厂作为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的试验电厂在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曾留下了辉煌的一页。1969 年 12 月 26 日电站第一台 8800千瓦机组发电1970 年 4 月正式并入湖北电网机组容量相同的其它三台机组分别于 1971 年 4 月、1973 年 8 月、1974 年 12 月投产发电。

 陆水水力发电厂处于湖北电网的末端由于该地区无大、中型电厂该厂是湖北电网鄂东南地区的一个支撑点是湖北电网主要调峰电厂之一。

 从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至 2001 年 12 月 31 日累计发有功电量 33.35 亿千瓦时其中为解决系统电压偏低参加调相发无功电量20.12 亿千乏时为湖北省及陆水流域内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陆水水力发电厂作为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的试验电厂在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曾留下了辉煌的一页。1969 年 12 月 26 日电站第一台 8800 千瓦机组发电1970 年 4 月正式并入湖北电网机组容量相同的其它三台机组随后陆续投产发电 现在每台机组已经增容到 10.1MW。

  陆水水力发电厂处于湖北电网的末端 该厂是湖北电网鄂东南地区的一个支撑点是湖北电网主要调峰电厂之一。从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至 2001 年 12 月 31 日累计发有功电量 33.35 亿千瓦时其中

 4 为解决系统电压偏低参加调相发无功电量 20.12 亿千乏时为湖北省及陆水流域内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与电厂签订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协定 在电厂设立了实习教学基地我校的多名毕业生在该厂工作且已成为该厂的骨干力量。建校以来我院水电站电力设备专业、水电站机电设备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机电设备安装、 运行、 检修实习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安装、整定与调试实习等均在厂内进行。仅近五

 三、实习安排 通知 运行各值 即日起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来我厂实习的学生将在运行值进行跟班实习请各值认真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指导工作督促学生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程和我厂各项规章制度 使实习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本次学生实习按照五班四倒的方式排班上班时间为 800至 2400每个班实习时间为 4 个小时具体排班安排如下 日期 9 月 14 日 周二 8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9 月 16 日 周四 2000—2400 时间 班次 中班 晚班 夜班 早班 中班 晚班 夜班 早班 中班 晚班 夜班 小组 1 2 3 4 5 1 2 3 4 5 1 组长 赵

 丹 宁

 望 王红升 庞

 呈 杨

 杰 赵

 丹 宁

 望 王红升 庞

 呈 杨

 杰 赵

 丹 当值值长 庹民红四值 邵刚波六值 庹民红四值 邵刚波六值 谢银华三值 庹民红四值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9 月 15 日 周三 8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5 9 月 17 日 周五 8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8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8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8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8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8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8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800—1200 1200—1600 早班 中班 晚班 夜班 早班 中班 晚班 夜班 早班 中班 晚班 夜班 早班 中班 晚班 夜班 早班 中班 晚班 夜班 早班 中班 晚班 夜班 早班 中班 晚班 夜班 早班 中班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宁

 望 王红升 庞

 呈 杨

 杰 赵

 丹 宁

 望 王红升 庞

 呈 杨

 杰 赵

 丹 宁

 望 王红升 庞

 呈 杨

 杰 赵

 丹 宁

 望 王红升 庞

 呈 杨

 杰 赵

 丹 宁

 望 王红升 庞

 呈 杨

 杰 赵

 丹 宁

 望 王红升 庞

 呈 杨

 杰 赵

 丹 谢银华三值 庹民红四值 陈永权二值 谢银华三值 陈永权二值 谢银华三值 王

 强一值 陈永权二值 王

 强一值 陈永权二值 邵刚波六值 王

 强一值 邵刚波六值 王

 强一值 庹民红四值 9 月 18 日 周六 9 月 19 日 周日 9 月 20 日 周一 9 月 21 日 周二

 9 月 22 日 周三

 9 月 23 日 周四 9 月 23 日 周五

  生技科 2010 年 9 月 13 日 -

 6

 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1、安全规程教育

  9月14日我们全体同学聚集在电厂的大会议室内进行了安全规程教育为我们进行教育的是电厂生技科科长赖和平工程师主要讲座内容包括电力安全生产的倒闸操作、事故分类、事故伤害、防触电措施、 安全用具及国网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方面给实习学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报告后在电厂多名经验丰富工程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电厂主控室、动力部分、主接线、二次部分及变配电房对全厂有了整体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本次实习的任务。

 2、水轮机动力部分介绍

  水轮机是一种以水为介质的动力机械其作用是将水体的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 通过主轴传递过去。

 水从压力引水管进入水轮机水轮机有导水机构和固定在轴上的转轮 导水机构和转轮都各有一组叶片。水流通过导水机构和导叶后水流转向为转轮提供了合适的出流条件最后水流通过尾水管流向下游。经过这一过程流经水轮机的水流的水流把力作用到叶片上 就以机械功的形式把能量传递给了主轴主轴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在定子内感应出电势带上外负荷后便有电流输出。

 水轮机一般具有 6 个基本部件它们是引水部件、导水部件、工作部件、泄水部件、能量传递部件和承载部件对水轮机的能量转换及能量的传递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引水部件、 导水部件、 工作部件、

 7 泄水部件是基本的过流部件。

 引水部件是水流进入水轮机所经过的第一个部件 又称引水室通过它将水引向导水部件。

 导水部件又称导水机构导水机构课引导水流按一定的方向进入转轮 并通过改变导叶的位置来改进入转轮水流的方向和流量的大小达到调整水轮机出力的目的。一般反击式水轮机当采用蜗壳式引水室时都采用多导叶式导水机构它是在转轮外围的圆周上布置有一系列均匀分布的导叶每一个导叶都可以绕其自身的轴旋转。通过导水机构的传动机构来控制导叶 达到改变导叶位置来改变水流的方向和大小的目的。

  水轮机的工作部件就是转轮 它是直接将水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流部件。一般指水轮机的型号实质上就是指水轮机转轮的型号。水轮机的主要性能如过水能力、效率、工作的稳定性及检修工作量的大小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轮机转轮的性能。

  反击式水轮机的泄水部件采用尾水管 它的作用是将水流平顺地引向下游并回收转轮出口的动能和位能增加水轮机的利用水头提高水轮机的工作效率。

  水轮机是由转轴作为能量的传递部件的 轴将机械能以旋转力矩的形式向外输出。

  承受水轮机轴上的径向力和振摆力 并把这些离传给基础的部件是水轮机导轴承。它是水轮机的重要部件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水轮机的运行它是日常运行维护及检修的主要项目。

 8 3、电气设备及主接线 1 、什么是电器设备

  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高压电气设备。它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自动开关、接触器、刀开关、母线、输电线路、电力电缆、电抗器、电动机等。

 陆水发电厂近几年来更新的电气一次设备有110KV 和 35KV所有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避雷器、2#主变压器、400V 配电柜、所有 6KV 线路出线电缆等并新增了35KV 变压器一台、10KV 成套开关柜 9 台。

 2 、 变压器的运行监视

  (1).安装在发电厂和变电站内的变压器 以及无人值班变电站内有远方监测装置的变压器应经常监视仪表的指示及时掌握变压器运行情况。监视仪表的抄表次数由现场规程规定。当变压器超过额定电流运行时应作好记录。

  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变压器进行特殊巡视检查增加巡视检查次数

  a.新设备或经过检修、改造的变压器在投运 72h 内

  b.有严重缺陷时

  c.气象突变(如大风、大雾、大雪、冰雹、寒潮等)时

  d.雷雨季节特别是雷雨后

  e.高温季节、高峰负载期间

  f.变压器急救负载运行时。

 9

  (2)变压器日常巡视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变压器的油温和温度计应正常储油柜的油位应与温度相对应各部位无渗油、漏油

  b.套管油位应正常套管外部无破损裂纹、无严重油污、无放电痕迹及其它异常现象

  c.变压器音响正常

  d.各冷却器手感温度应相近风扇、油泵、水泵运转正常油流继电器工作正常

  e.水冷却器的油压应大于水压(制造厂另有规定者除外)

  f.吸湿器完好吸附剂干燥

  g.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发热迹象

  h.压力释放器或安全气道及防爆膜应完好无损

  i.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位置及电源指示应正常

  j.气体继电器内应无气体

  k.各控制箱和二次端子箱应关严无受潮

  l.干式变压器的外部表面应无积污

  m.变压器室的门、窗、照明应完好房屋不漏水温度正常

  n.现场规程中根据变压器的结构特点补充检查的其他项目。

 (3) 下述维护项目的周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现场规程中规定

  a.清除储油柜集污器内的积水和污物

  b.冲洗被污物堵塞影响散热的冷却器

  c.更换吸湿器和净油器内的吸附剂

 10

  d.变压器的外部(包括套管)清扫

  e.各种控制箱和二次回路的检查和清扫。

 3)、 变压器的投运和停运 1 在投运变压器之前值班人员应仔细检查确认变压器及其保护装置在良好状态具备带电运行条件。并注意外部有无异物临时接地线是否已拆除分接开关位置是否正确各阀门开闭是否正确。变压器在低温投运时应防止呼吸器因结冰被堵。

 2 运用中的备用变压器应随时可以投入运行。长期停运者应定期充电同时投入冷却装置。如系强油循环变压器充电后不带负载运行时应轮流投入部分冷却器其数量不超过制造厂规定空载时的运行台数。

 3 变压器投运和停运的操作程序应在现场规程中规定并须遵守下列各项

  a.强油循环...

篇七: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

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潮流分析实验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潮流分析实验

 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

  姓名:

 xxxxxxxx

 验 实验 1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潮流分析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电力系统主接线电路的建立方法 2、掌握辐射形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 3、比较计算机潮流计算与手算潮流的差异; 4、掌握不同运行方式下潮流分布的特点。

 二、 实验内容 1、辐射形网络的潮流计算; 2、不同运行方式下潮流分布的比较分析 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辐射形网络主接线系统的建立 输入参数(系统图如下):

 G1:300+j180MVA(平衡节点)

 变压器 B1:变比=18/121,Uk%=14.3%,Pk=230KW,P0=150KW,I0/In=1%; 变压器 B2、B3:Sn=15MVA,变比=110/11 KV,Uk%=10.5%,Pk=128KW,P0=40.5KW,I0/In=3.5%; 负荷 F1:20+j15MVA;负荷 F2:30+j12MVA; 线路 L1、L2:长度:80km,电阻:0.21Ω/km,电抗:0.416Ω/km,电纳:2.74×10 -6 S/km。

 2.辐射形网络的潮流计(1)调节发电机输出电潮流计算,在监控图页上项目 变压器 B2 输入变压器 B2 输出变压器 B3 输入变压器 B3 输出线路 L1 输入功线路 L1 输出功线路 L2 输入功线路 L2 输出功辐射形网络主接线图 计算 电压,使母线 A 的电压为 115KV,运行 DD上观察计算结果,并填入下表:

 DDRTS 潮流计算结果 入功率 10.09+j9.00 出功率 9.99+j7.49 入功率 10.09+j9.00 出功率 9.99+j7.49 功率 32.96+j14.21 功率 24.08+j13.98 功率 32.96+j14.21 功率 24.08+j13.98

  DRTS 进行系统

 实验结果截图:

 (2)手算潮流:

  变压器 B2 (B3 )潮流计算:

 1) 画出等值电路如下图所示:

  V A =115kV

 R L = 0.5 80 0.21 8.4 × × = Ω

  X L = 0.5 80 0.416 16.64 × × = Ω

 B C =6 42 80 2.74 10 4.384 10 S− −× × × = ×

  4 214.384 10 110 2.6522ABQ MVar−= − × × × = − ?

 R T =2 32110 3.442KNNPVS× × = Ω ?

 231% 10 42.352NT KNVX US= × × = Ω ?

 00 0 0 02( ) 2( ) (0.081 1.05)T NNIS P jQ P j S j MVAI= + = + = +

 S F1 S F2 E

 R T1 +jX T1 R L +jX L ?? (R T2 +jX T2 )

 0(28.081 8.398)B B AB TS S j Q S j MVA′ =+ + = + ?

  (20 15)C CS S j MVA′ == +

 2) 2 22( ) (0.1777 2.1875)C CT T TNP QS R jX j MVAV′ ′+= + = + ? ?

 每个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112FS =(10+j7.5)MVA 每个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2 3( )B I B IS S =01( )2BC TS S′× + =( 10.1294 +j9.1188 )MVA 路 线路 L1 (L2 )潮流计算:

 2 22( ) (2.0712 4.1030)(50.3299 29.6885)(50.3299 27.0365)AB ABL L LNAB L ABA AB ABP QS R X j MVAVS S S j MVAS S j Q j MVA′′ ′′+= + = +′ ′′= + = +′= + = +ΔΔΔΔΔΔ 每条输电线路 L1(L2)的输入功率为12ABS′ =(25.1650+j13.5183)MVA 每条输电线路 L1(L2)的输出功率为1( )2AB ABS j Q′′ +Δ Δ =(24.1294+j11.4668)MVA 7.972AB L AB LLAP R Q XV kVV′ ′+= = Δ Δ

 5.114LV kV δ =

 2 2( ) ( ) 107.15B A L LV V V V kV δ = − + = Δ Δ

 7.441BC T BC TTBP R Q XV kVV′ ′+= = Δ Δ

 7.423TV kV δ =

 2 2( ) ( ) 99.985C B T TV V V V kV δ′ =− + = Δ Δ

 119.9985110c cV V ′ = × =

 电压损耗为 115-99.985=15.015kV ( 3 )计算比较误差分析

 经分析比较,手算出来的潮流中的功率容量比软件算出来的要稍大一点,而B 、 C 两点的电压要比软件算出来的小一些,总体上两者结果相差不大。产生误差的原因:手工算潮流是通过已知首段电压和末端功率进行的,通常只是算完第一轮就为止了,如果想要提高精度,要根据前一轮算出的电压和功率在算几轮。

 而软件则进行了迭代计算了好几轮直到满足给定的精度为止。所以手算潮流肯定和软件有一定的差异。

  3 .不同运行方式下潮流比较分析

 ( 1 )实验网络结构图如上。由线路上的断路器切换以下实验运行方式:

 ①

 双回线运行( L1 、 L2 均投入运行)

 ②

 单回线运行( L1 投入运行, L2 退出)

 对上述两种运行方式分别运行潮流计算功能,将潮流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双回线运行

 单回线运行

 变压器 B2 输入功率

 10.09+j9.00 10.13+j9.59 变压器 B2 输出功率

 9.99+j7.49 9.99+j7.49 变压器 B3 输入功率

 10.09+j9.00 10.13+j9.59 变压器 B3 输出功率

 9.99+j7.49 9.99+j7.49 线路 L1 输入功率

 32.96+j14.21 62.02+j41.07 线路 L1 输出功率

 24.08+13.98 48.25+j29.15 线路 L2 输入功率

 32.96+j14.21 -0.00-j0.00 线路 L2 输出功率

 24.08+13.98 -0.00+j0.00 母线 A 电压

 115.272kV 114.627kV 母线 B 电压

 101.31kV 88.5337kV 母线 C 电压

 9.35818kV 7.92605kV

  运行方式 潮流

 实验结果截图:

  ( 2 )比较分析两种运行方式下线路损耗、母线电压情况

 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单回路运行与双回路运行相比线路总损耗、变压器损耗都大,尤其是无功损耗,最终导致无功补偿不足,电网电压下降。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双回路运行方式有两个回路构成,线路总阻抗为单回路运行方式下的一半,静电功率(电纳)为单回路运行方式下的两倍。

 四、 思考题 1 、辐射型网络的潮流计算的步骤是什么?

 :

 答:(1)已知首端电压和首端功率的潮流计算:

 已知首端电压1V 和首端功率1S ,要求末端电压和2V 末端功率2S ,以及线路上 的 功 率 损 耗 S Δ 。

 电 压 降 落 的 横 分 量 和 纵 分 量 为2" "12" "1R Q - X PV ,Q PVV VX R=+= Δ δ ,则末端电压为:2 1 1 1V V V V δ = −Δ −   ,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和线路末端的输出功率为:

 ""2 ""2"1 B2 L L 2 B122P QS S j Q S R j S S S S S j QVX+′ ′′ ′ = − Δ Δ = + = −Δ = − Δ , ( ), ,

 (2)已知末端电压和末端功率的潮流计算:

 已知末端电压2V 和末端功率2S ,要求首端电压和1V 首端功率1S ,以及线路上 的 功 率 损 耗 S Δ 。

 电 压 降 落 的 横 分 量 和 纵 分 量 为2" "22" "2R Q - X PV ,Q PVV VX R=+= Δ δ ,则首端电压为:2 21 2 2 2V (V V ) ( V ) δ = +Δ + ,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和线路首端的输入功率为:

 B1"1 L" "222"2"L B2 2"Q j S S S S S j RVQ PS Q j S S Δ + = Δ + = ++= Δ Δ + = , ), ( , X

 (3)已知首端电压和末端功率的潮流计算:

 思路是,将该问题转化为已知同侧电压和功率的潮流计算问题。假设所有未知节点电压均为额定电压,首先从线路末端开始,按照已知末端电压和末端功率的潮流计算的方法,逐段向前计算功率损耗和功率分布,直至线路首端。然后利用已知的首端电压和计算得到的首端功率,从线路首端开始,按照已知首端电压和首端功率的潮流计算的方法,逐段向后计算电压降落,得到各节点的电压。为了提高精度,可以反复进行几次计算,每次计算功率损耗时可以利用上一轮所求得的节点电压。

 2 、试分析比较手动潮流计算方法与计算机潮流计算方法的误差,并分析其根源。

 答:产生误差原因:手算时是已知首端电压、末端功率的潮流计算,计算过程中要将输电线路对地电容吸收的功率以及变压器励磁回路吸收的功率归算到运算

 负荷中,并且在每一轮的潮流计算中都用上一轮的电压或功率的值(第一轮电压用额定电压)。手动计算只是进行一轮计算而已,而计算机潮流计算方法要算好几轮直到满足所要求的精度为止。

 3 、电力系统的节点类型有那些?试比较分析其特点。

 :

 答:(1)PQ 节点:有功功率 P 和无功功率 Q 是给定的,节点电压( θ , V )是待求量,其发电功率一般为 0 或某一固定值。通常变电所、在一定时间内发送功率为固定值时的发电厂和浮游节点属于这一类节点。

 (2)PV 节点:有功功率 Q 和电压幅值 V 是给定的,节点无功功率 Q 和节点电压相位 θ 是待求量,这些节点有足够的可调无功量。在电力系统中,这一类节点数量很少。一般选择有一定无功储备的发电厂和具有可调无功电源设备的变电所作为 PV 节点。

 (3)平衡节点:只有一个,节点电压( θ , V )已知,有功功率 P 和无功功率 Q 未知。一般,。0 = θ 。一般选主调频发电厂或出线最多的发电厂为平衡节点。

 4 、对潮流进行控制一般都有哪些措施?

 :

 答:(1)合理分配各发电厂的负荷

 (2)根据负荷引起的变化,相应的频率调整有三种:分别为一次调整、二次调整和三次调整 (3)调节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以改变发电机的端电压GV

 (4)通过适当选择变压器的变比 k 进行调压 (5)通过改变电力网络的无功功率 Q 分布进行调压,如静电电容器、同步调相机 (6)改变输电线路参数 X 进行调压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

 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

篇八: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 背景:

 引入竞争机制, 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 配置资源, 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是 2002 年国家开展电力系统改革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发电企业的竞争大幕由此拉开, 原本不管盈亏只是电力产业链条中生产单元的发电企业, 开始对外面对电网企业、 电监会、 政府部门及强势煤企, 为盈利生存奔波不停; 对内全面实施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打造成本领先的战略, 推行一系列先进管理手段, 如点检定修、 NOSA 五星安全管理系统、 数字化电厂建设等。

 7 年来, 发电企业的竞争使新建机组千瓦造价由改革前的 5000 余元降到了如今的 3000 余元。

 供电煤耗7 年下降 34 克/千瓦时, 尽管电力体制改革在08 年表现的差强人意----发电企业巨亏 400 余亿, 电价不断上调, 消费者也没有从改革中受益, 但发电企业竞争力大幅提高已是业界共识。

 这其间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勇于创新的一批发电企业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

 众所周知, 发电企业的产品是高度同质的, 这意味着发电企业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 采用产品差异化竞争战略。

 电能是国家基础能源和公共产品, 其准入、 价格环保等方面受到政府管制, 严重制约了发电企业的经营过程。

 这就意味着发电企业将主要采用成本领先和管理创新战略才能打造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此, 在公司总经理的带领下, 7 人调研组对南方4 家发电企业从生产管理、基建创优管理、 安全管理、 企业文化、 经营管理、 燃料管理、 外务接待管理进行了全方位调研学习。

 为企业下一步的永续健康发展、 打造最具竞争实力的发电企业开方把脉。

 二、 四家火电厂基本情况:

 珠海发电厂:

 隶属于广东粤电集团, 一期两台日本三菱公司 700MW 亚临界火力发电机组, 分别于 2000 年 4 月和 2001 年 2 月移交并投入商业运行, 全厂

 员工人数 345 人, 能耗指标、 安全性指标等多项指标均列居全国 600MW 机组先进水平。

 经营以成本管理为核心, 生产经营系统量化数字管理为载体, 生产以点检定修、 NOSA 五星安全管理系统为体系, 该厂目前是粤电集团的明星企业。

 宁德发电厂、 乌沙山电厂:

 隶属于大唐国际发电公司, 前者一期 2 台600MW 国产燃煤超临界发电机组, 全部投产, 二期建设 2 台 600MW 国产燃煤超临界发电机组, 一台投产, 一台建设中, 全厂员工 240 余人。

 后者是全国第一个公开招标确定业主的项目, 工程于 2003 年 10 月开工, 1 号机组工程建设用时 21个月 16 天。

 2006 年, 工程创造了一年投产 4 台 600MW 超临界机组的国内纪录,“大唐速度” 由此而生。

 两者突出特点:

 生产基建一体化管理, 真正实现了电厂从设计、 设备选型、 安装管理、 调试管理全过程控制, 为电厂生产运营、 点检定修打下坚实基础。

 北仑港发电厂:

 隶属于国电集团, 装机 5000MW, 其中一期、 二期工程共安装 5 台 600MW 亚临界燃煤机组。

 三期工程 2 台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 #6 机组于2008 年 12 月份投产, #7 机组试运中, 全厂员工 1000 余人, 是国内较早实行点检定修的明星企业。

 因在 2008 年煤价高涨情况下仍盈利2 亿元而倍受瞩目。

 三、 调研情况汇报

  1、 设备管理:

 四家企业均位于沿海开放城市, 全部采用点检定修管理模式, 因地理因素, 高素质人员外聘能动性差, 反吸引其它发电企业高素质人才加盟。

 使点检员整体素质较高、 实战经验丰富, 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软件, 对点检设备的工作原理、 性能特点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大小修验收标准等掌握理解到位; 北仑、 珠海电厂点修定修软件应用开发较深, 尤其珠海电厂与我公司一样使用 MAXIMO, 但该厂自 2004 年实施数字化电厂建设战略以来, 对 MAXIMO 进行了深度开发, 为点检定修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平台; 四家发电厂点检工具配备齐全,有完备的在线检测手段和精密检测工具诊断系统, 通过列表或曲线形式直观反映设备参数, 根据其变化趋势对相关的设备实行完善的劣化分析, 为深入开展点检

 分析创造了条件。

 四家发电公司外委检修队伍人数均少于我公司。

 四家电厂共同的亮点是现场设备看不到任何漏点, 异常清洁, 尤其北仑电厂 08 年 12 月新投的 1000MW 机组投产即达到此标准, 其基建施工管理水平立等可见。

 另外, 四家发电企业现场的地砖、 保温、 楼梯的瓷砖几乎没有破损, 值得深思。

 企业这些的亮点得益于有一只高素质、 高效率的点检队伍、 合理适用的软、 硬件投入以及外委检修队伍的清晰定位与管理。

 2、 安全管理:

 安全是发电企业的基石, 四家发电企业都极为重视安全管理, 配备了精干的安全监察力量, 各企业对两票的管理理念虽有不同, 但都实行严格奖惩并持续完善标准票库建设。

 珠海电厂、 北仑电厂均引进了南非 NOSA(五星级管理)

 系统。

 NOSA 安全五星管理系统是以风险管理为灵魂和基础的, 该系统目前在国华、 粤电、 浙能集团应用较成熟, NOSA 主要侧重于未遂事件, 强调人性化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理念,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安全, 规避人为原因导致的风险。

 目标是实现安全、 健康和环保的综合风险管理。

 其核心理念是:

 所有意外事故均可避免, 所有危险均可控制, 每项工作都要考虑安全、 健康和环保问题, 通过评估查找隐患, 制定防范措施及预案, 落实整改直至消除, 实现闭环管理和持续改善, 把风险切实、 有效、 可行地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这一点深入现场会感触深刻, 现场各项警示牌内容全面丰富, 极具实效。如在汽机和锅炉厂房均悬挂了必须佩戴护耳塞的标示,在进入现场通道明显位置展示出所有种类安全警示牌, 增强进入现场人员安全保护意识。

 悬挂锅炉系统粉尘测量记录牌以及噪音测量记录牌给员工明确提示。

 各项消防器材摆放整齐, 各灭火器摆放位置牌上清晰写明存放灭火器名称、 种类、适用范围、 使用方法, 使每个人能在最短时间正确使用。

 3、 燃料管理:

 四家发电企业均有自己的煤码头, 从秦皇岛或海外买煤,燃料管理共同点是都由上级公司或集团公司统一采购、 调运和结算; 全部燃用下海煤, 煤质均匀且热值达到 5300 大卡/千克以上; 入厂采用水尺计量, 验收简单,

 卸船皮带上完成机械化采样, 产生偏差和商务纠纷的情况极少。

 这与我公司必须面对的鱼龙混杂燃料市场不可在同一平台衡量。

 但在燃料采购战略仍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一是四家公司采购入厂煤质均在 5300 大卡以上, 为生产的节能降耗奠定了良好基础, 炉效均在 93%以上, 其中珠海电厂更是达到了 94-95%左右, 制粉系统、 风烟系统、 除灰系统磨损减轻, 检修工作量大幅降低, 点检及检修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成本去专心进行设备点检分析。

 二是虽然去年受煤价上涨因素影响各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但沿海电厂的燃料海运单价成本低、 电价高、 煤耗低的竞争优势必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得到体现。

 4、 外务接待及用车管理:

 在发电企业中, 外务接待管理虽不能直接创造利润或降低成本, 但因它是企业的软实力和形象的表现, 其重要性是其它工作无法替代的。

 四家发电企业在接待上各有特色, 大唐两家为我们系统内, 考察有种到家的感觉, 彼此都很随意。

 整体接待最好的是珠海电厂, 唯一摆放了桌签、接待指南、 记录本和笔的电厂, 在双方不是很了解和熟悉的情况下, 相应的桌签或提示, 既方便双方的交流, 也避免坐错“位置” 的尴尬。

 其总经理虽因接待省内检查没有出席, 但因其摆放了桌牌, 也使来访者心生暖意。

 如果在交流期间其总经理过来解释一下, 会为企业增色不少。

 外务接待管理是门大学问, 既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程序化接待礼仪, 也要有灵活丰富的方式应对不同层次的来访者。和蔼可亲、 不卑不亢、 博知厂史、 协调各方是对外事接待工作人员的最高要求。

 珠海电厂的公务用车管理别有特色:

 在每个车上安装了车载 GPS 系统,对超速行驶实施考核, 正式员工超速每次扣 200 元钱, 临时用工累计两次超速辞退, 行车安全保障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5、 企业文化:

 每到一家企业, 我们都认真观看了企业文化宣传片, 并到生产现场、 管理办公场所进行参观。

 四家企业各有特色, 核心亮点是:

 以人为本, 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参与和认知; 充分体现发电企业的能源特征; 关注社会、股东、 员工需求。

 在这一点上以珠海电厂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6、 基建及创优管理:

 目前我公司的二期建设已全部完成, 基建管理水平与上述四家电厂差距悬殊, 个中原因涉及基建队伍的选择、 设计优化工作的开展, 设备选型、 安装调试管理等多方面, 但其核心是人和体制因素使然。

 大唐国际有着一只水平极高、 事业心极强的基建管理队伍, 十多年的基建集团化管理为他们创造辉煌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比之下我们基本全是由生产向基建转型的新学员。

 也正因如此, 我们也看清了下一步创优工作面临的困难:

 内业资料不完善,虽已要求整理完毕, 但内容和国家创优工作要求差距甚远; 21 项合法性证明文件材料合格不多等等不一而足, 需要我们投放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去整改才能完成今年的全年任务。

 7、 粉煤灰综合利用:

 四家发电企业均处在粉煤灰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带, 宁德电厂粉煤灰独特的营销方式值得研究探讨。

 宁德电厂一期投产时并不承担粉煤灰的销售, 而是交由本地一家粉煤灰开发公司, 由该公司对分选设备进行维护和运营, 并将粉煤灰销售到各搅拌站和大型工程。

 在市场开发过程中, 地方民营企业的攻关能力和对市场的敏锐意识是电力机构无法比拟的。同时,宁德电厂聘请了福建大学在国内粉煤灰利用领域的知名退休教授对宁德电厂、 地方民营企业销售人员和用灰单位人员进行培训, 宣讲使用粉煤灰的经济利益和掺拌技术, 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 也增加用灰单位的信心。

 市场打开后, 宁德电厂二期工程的粉煤灰销售完全自主进行, 目前每吨粗灰售价 40 元, 细灰 90元。

 当前我公司应对粉煤灰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利用近两年省内大上高速公路机会, 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市场的营销模式,提高公司粉煤灰综合利用率。

 四、 其它方面感想:

 1、 战略和执行同等重要。

 近几年新建沿海电厂从其筹建开始就有明确的战略定位, 低成本的海运费用, 高热值的煤炭供应, 低能耗的先进机组, 相对

 高价的销售电价。

 这些均为其后执行层面的生产基建一体化管理、 优化设计、 设备选型、 安装管理、 调试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使其从投产之日就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

 战略和执行就象鸟的双翼, 既不可或缺又同等重要, 不能厚此薄彼。

 执行不可能代替战略, 战略代替不了 执行。

 就如同我公司的燃料管理部对于煤炭采购相当于战略制定部门, 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采购战略。

 生产燃料部则是验收执行部门, 两者都很重要, 无孰重孰轻之分,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2、 人才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调研过程中, 感受最深的是他们都有一支素质高、 相对稳定、 高效务实、 有着超强学习能力和事业心的员工队伍。

 正是这样的队伍才创造了他们辉煌业绩。

 这一点在乌沙山电厂感觉最为强烈, 所有的员工几乎全是两地分居, 几年来以厂为家、 钻研业务,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这在精神普遍匮乏的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3、 目标锁定, 持续跟进:

 10 年前, 没有人预想出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程度。

 现在同样没有人怀疑信息技术必将在电力行业发挥更重要作用, SIS、 MIS、 EAM、 ERP 等等这些缩写的软件系统已覆盖各个发电企业, 但如何让信息技术完成电厂数据流、 资金流的整合、 分析工作, 为每一个工作岗位人员提供必要、 合理的数据支持, 真正减少员工的工作量, 为企业的低成本竞争战略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目前国内的还没有一家发电企业信息化进程做到这点。

 但此行我们看到这项工作的前行者珠海电厂已经开始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

 珠海发电厂在 2004 年提出建设“数字化电厂”, 以 Maximo 为核心, 先后建成了运行管理、 采购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SIS 厂级监控、 燃料管理、 财务管理系统。

 07 年, 珠海电厂信息系统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厂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数据较分散、 关键信息数据来源多样化、 业务层与决策层接口不完善, 业务活动的有效追溯和深度分析不易实现, 关键指标得不到有效控制。

 珠海电厂开发了发电企业生产经营量化管理系统, 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 进一步提高原有系统的利用价值, 系统以目标预测为龙头、 计划(定性)

 和预算(定量)

 为主线,

 通过对现有 RCAM 管理、 运行管理、 项目管理、 燃料管理等已建成应用系统的改造、 补充、 优化和集成, 全面支持辅助决策和绩效评估, 遵循“策划-程序-修正-提升” 的 PDCA 管理理念, 实现生产经营活动过程闭环控制。

 目前系统已经上线运行, 虽然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还存在缺陷, 但珠电人对数字化电厂建设与规划的执着投入, 必将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完善提升的崭新阶段。

 五、 花絮:

 1 、 民间高手:

 考察途中, 聊到电视访谈一个千术高超的赌博高手, 主持人说:

 “你一定是这个行当中顶尖高手, 无人能敌”。

 赌博高...

推荐访问:电力系统考察调研报告 电力系统 调研报告 考察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