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通讯稿3篇现代学徒制通讯稿 第19卷第2期职业技术Vol.19No.22020年2月VocationalTechnologyFebruary,2020DOI:1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学徒制通讯稿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现代学徒制通讯稿
19 卷 第 2 期 职 业 技 术 Vol.19 No.22020 年 2 月Vocational Technology February,2020DOI:10. 19552/j. cnki. issn1672 -0601. 2020. 02. 006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李 辉1 ,尹英杰 2(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222;2.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石家庄 050041)摘 要:文章讨论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校企签订合作协议,践行了“上课即上岗、上学即上班、入校即入厂”的校企一体化育人理念;创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联合培养;制定制度标准,规范了学徒培养;校企共建“双师型”协同教学团队,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了大批企业急需的“工匠”,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双导师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1672 -0601(2020)02 -0022 -04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 - enterprise Integration EducationMechanism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LI Hui 1 ,YIN Yingjie 2(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2.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Shijiazhuang 050041,China)Abstract: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 - enterprise integratio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atschool and enterprise signs a cooperation agreement practices the education idea of“attending classes means going to work,goingto school means going to work,and entering schools means entering factories”. The integration has innovated the modernapprenticeship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realized the school - 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formulated the system standard,standardized the apprentice training. School - enterprise joint construction of“double - qualified”collaborative teaching team,school - enterprise joint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sources,joint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oriented to the rail transit industry,has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craftsmen urgently needed by enterprises and achievedremarkable results in personnel training.Key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talent training mode;teaching team;double tutor收稿日期:2019 -09 -04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规划项目(GH161082)作者简介:李辉(1968—)。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0 引言2014 年 8 月,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精准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一种由政府引导、社会支持,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校企联合招生,校企协同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推进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协同就业[1 -4]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不断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同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 2 2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 第 2 期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创新了“轮岗实习、真岗实练”的育人途径,紧密对接轨道交通行业和企业信号设备的制造、检修、运营与维护岗位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开展情境教学,使学生的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得到了锤炼,增强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5,6] 。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了社会适用的、具有“大国工匠”能力和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1 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的做法与特色《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名列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和铁道信号自动控制等 2 个专业成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育人机制,共同创新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以全要素对接产业需求侧的专业建设为核心,精准产教融合的契合点、校企合作的发力点,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创新与实践,构建了产学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面向铁道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与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培养企业急需的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 1 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培养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要学校、行业企业和学生紧密配合,因此,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职责,要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制定,通过《校企合作协议》《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书》和《学徒合同书》等三个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和学生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因此,学校与两个合作企业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电务段分别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了《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书》,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学徒合同书》,形成了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1. 2 校企紧密对接,实现联合招生坚持“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学院根据合作企业用工需求和岗位要求制定招生计划,根据合作培养企业的岗位要求和用工需求,确定用工专业和用工人数。与合作企业共同编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深化以“招生数量与用工需求对接,考试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考生素质与岗位要求对接,录用方法与职工考核对接”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招生招工改革,企业参与考试方案制定、专业技能命题和招生录取工作,完成了“准学生→学生”的选拔,校企联合完成招生工作后,学校负责组建学徒班。做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现了校企招生与招工一体化。1. 3 创新培养模式,实现联合培养秉承“上课即上岗、上学即上班、入校即入厂”协同育人模式,校企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参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共同制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制定了《学徒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徒班学生岗位轮训方案》《顶岗实习大纲》等教学方案类文件,规范人才培养的标准,合作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对学徒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学校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合作企业锤炼学生的岗位技能。针对现代学徒班学生,推行“一条主线、二元课程、三段教育、四元管理、五项融合”的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以现代企业学徒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学校、企业二元融通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践行“初级工 + 中级工 + 高级工”的学徒技能进阶三段推进的教学途径,探索“政府、企业、家长、学校”四元合一的学生管理模式,推行“校管企管融合、教标技标融合、技能岗位融合、课堂车间融合、校考企评融合”五项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现代学徒的培养质量。1. 4 制定制度标准,规范学徒培养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标准,规范现代学徒的培养,因此,校企共同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 3 2 —
第 19 卷 职 业 技 术系,以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校企双方按照“合作共赢、协同培养”原则,校企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岗位轮训方案、师傅选拔标准、教学标准等教学管理文件,共同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学徒培养。为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标准,完善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制度和标准:(1)方案类。制定了《学徒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徒班学生岗位轮训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大纲》《职业标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技能考核标准》等教学方案类文件,规范人才培养的标准。(2)管理制度类。制定了《学徒班管理办法》《学徒班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学徒班学生轮岗实习管理办法》《学徒班师徒制实施意见》《学徒班校企定期例会制度》《学徒班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办法》等多项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学徒班管理,保障学徒班教学质量。(3)职责类。制定了《校内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企业指导师傅工作职责》等职责类规章制度,规范专兼教师教学工作。(4)考评类。制定了《学徒班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办法》《学徒班学生轮岗实实训考核办法》《准员工顶岗实习考核方法》《准员工转为员工(毕业)制度》等多项办法,确保学徒班学生培养质量。1. 5 建设两支队伍,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协同教学团队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必须首先明确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现代学徒的培养需要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协同进行,实施双导师育人,遴选职业道德素养高、技术技能高的“双高”技能操作师傅,负责学徒在企业的岗位技能训练、指导释疑、考核考评等。因此,我院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互兼互聘制度,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横向技术研发,推行校企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机制,打破了现有用工制度和教师编制的羁绊,建设了一支“双师型”优秀协同教学团队,根据现代学徒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了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提高了学徒培养质量。(1)企业对每一批现代学徒班的师傅都要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企业师傅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师傅们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确保师傅们既有高超的技术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言传身教传授技术技能和为人处世、立身行事的职业素养。(2)依托学院行业优势,联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铁道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师资培训基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使一大批教师成长为各个专业的骨干教师,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6 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学徒质量强化课程资源建设,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徒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5 门,编写特色校本教材,积极进行微课建设、实践翻转课堂改革,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涵盖全部教学内容的 MOOC 课程、课程宣传片、课程大纲、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及答案、相关教学资源素材(如录像、图片、动画等)。1. 7 共建实训基地,强化学徒技能为加强学徒岗位技能训练,提高现代学徒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共建了 4 个共享共用的实训基地。学院投入实训基地建设资金622. 5 万元。建设了 HXD3 电力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室、机车车辆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道岔信号实训室、高速铁路信号控制实训室等 4 个校内实训室,购置了城轨屏蔽门(PSD)等实训设备,强化了学徒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两个合作企业共投入 60 万元,购置了学徒班学生轮岗和顶岗实习设施,改善实训环境,满足了学生轮岗和顶岗实习的需要。1. 8 健全评价机制,保障学徒质量根据现代学徒培养要求,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制订专业诊断方案,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 4 2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 第 2 期有限公司石家庄电务段、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探索专业层面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价,校企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第三方评价考核办法》《员工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学徒班学生轮岗实习(实训)考核办法》《准员工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质量内控系列文件,实施学徒制订单班学员资格动态调整机制同时积极引进麦可思评价机构,采用调查问卷、企业岗前培训考核、学徒轮岗考核等方式,从生源与招生的特点、就业质量、往届毕业生培养质量、师资发展与保障、学生成长发展、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等六个方面对学徒制培养进行全面的第三方评价,形成了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全面保证了铁道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 结论面向企业、面向一线,服务铁道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方式,与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效显著。依托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现了在多院系、多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企业精准培养技艺精湛的应用型人才。2013 年与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订单培养 327名学生、2014 年订单培养 140 名学生、2016 年订单培养 51 名学生、2017 年订单培养 309 名学生;与北京铁路局“2 +1”联合培养 2014 届 501 名学生、2015 届 329 名学生、2016 届 385 名学生、2017届 436 名学生;2016 年与太原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订单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 70 名学生、2017 ...
篇二:现代学徒制通讯稿
21 年第 21 期韩建清 李秀丽 陆玉梅: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构建研究*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民营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影响因素与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2020/03/0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JYD003);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ZLT32)阶段性研究成果。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构建研究*韩建清 李秀丽 (通讯作者)陆玉梅(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摘要:在新经济形势下,共享会计模式得到不断的充实与完善,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在现有的职教框架中,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着人才培养难以满足智能时代的需求、师资水平难以适应“共享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职业岗位难以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等现实困境。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进需要进行系统构建和机制设计,文章通过总体实践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再设计,确立“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基于“三项管理”的机制设计和“四共目标”的实施模式等完成会计专业现代学徒的系统构建,形成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运行机制。关键词:职业教育 会计专业 现代学徒制 系统构建 共享会计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有机结合,集中了学校、行业、企业和政府多元主体,注重企业在技术技能积累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了“校企联合、学练并重”的教育模式。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是以服务现代会计发展、提高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框架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企联合、共建共享为落脚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问题解析(一)人才培养难以适应智慧时代的需求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共享会计将成为会计职业岗位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这种趋势促使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需要在掌握扎实财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银行结算、企业报税及会计实务操作等实际工作经验,熟练运用最新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具有会计信息技术分析处理、成本费用统筹综合分析等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管理沟通、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企业人才标准的升级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局限于会计基础与实务的基本理论,存在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分离,实训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职业素养教育缺少真实的企业职业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而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政策、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制度化的双赢机制,企业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和热情,使得当下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智慧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二)师资水平难以适应“共享会计”职业岗位要求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简单机械的会计做账、核算等工作将被智能机器人替代,大多数基础会计工作都可以在机器化流程中完成,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共享会计”将成为主流趋势,企业已不再需要大量的基层会计,而管理型会计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管理型会计首先需要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成为管理型会计,这就需要职业院校的会计师资不仅会教学和做账,更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掌握计算机和智能软件操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Word、PPT、Excel等日常办公软件的使用,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技术;不仅要具备财务管理者的职责分析能力,还要根据经济大环境判断竞争对手的营销、财务状况;不仅具有全统筹成本费用,轻松应对财税的能力,还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合理推算出最佳资产负债比、项目回报率,具备为企业的短期、长期项目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企业锻炼,更没有经过多职业岗位的历练,难以适应“共享会计”环境下现代学徒制的要求。(三)职业岗位难以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鉴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每家企业或单位一次接收学生实习的名额有限,容易造成“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同时因为会计信息涉及到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一般企业因岗位、工种等因素,不愿意接收会计专业的实习生,168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21.21.036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2021 年第 21 期即使接收也较少让实习学生接触会计业务,从而使实习流于形式,学生无法得到真实的工作体验。会计职业岗位的特殊性为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增添了障碍。如何突破职业岗位“瓶颈”,促成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多样化落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创办形式上看,职业院校依托会计专业优势,以校企合作的模式成立会计工作室或创办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既可以为学生搭建提升业务能力、掌握财务管理技能的平台,又可以为企业发现和吸收合格人才拓宽渠道。从效果分析与评估看,这一形式一方面向本地区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咨询、代理记账、纳税申报等专业服务,协助企业完善内控管理;另一方面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业务环境,以达到快速熟悉各项财务、税收政策与提升处理会计、税务和审计等综合业务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不断丰富的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可以实现多方共赢,校外指导老师(企业师傅)通过合法的劳动获得回报,在校学生通过多途径获得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企业能够全面考察可用之才、及时补充新生力量,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得到提高,学校亦可创造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系统构建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多方参与,多元协同,[1] 从培养理念、机制设计、实施模式等方面加强系统构建,更好地发挥政府引领保障、行业指导规范、校企协同主体的作用。(一)确立“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就现代学徒制而言,校企协同应确立并坚持“观念决定高度、体系决定广度、素养决定厚度、能力决定深度”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使每一位受教者都能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积累相适应的经验,实现学校、企业、行业的共建共赢。(1)观念决定高度。坚持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决定了现代学徒制下会计人员成长的高度。在日新月异的新经济形势背景下,会计人员良好的观念需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要实现智能时代的新技术和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会计人员必须拥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和不断创新的观念,进而大大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提升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2] ;第二,全方位的团队协作意识。未来的财务将日益与业务紧密结合,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将形成财务团队的建设主体,团队建设的完备才能有效地提供成本管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第三,建立财务价值创造理念。财务通过提供决策支持、风险防范等方式间接创造价值;通过资金管理和税务管理的系统建设,实现资金和税务管理创效;通过管理方式的创新,拓宽企业资金需求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开源节流创造更多的价值。(2)体系决定广度。完善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决定了现代学徒制下会计人员成长的广度。为了应对智慧社会的新要求,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的能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训:一是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积极与外界沟通,集众人之合力与智慧,打破疆域界限、行业界限、部门界限、分工界限,利用大数据互联的优势,实现互惠共赢;二是提升学生在大数据筛选运用方面的能力,熟练掌握将内部和外部数据、关联和非关联数据、当前与历史数据的筛选、提炼和转化的技能,为最终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三是重视学生跨领域协同知识体系的建设,依托人工智能辅助强化专业知识深度,不断加强系统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完善多领域多方位的知识体系。(3)素养决定厚度。深厚的职业素养决定了现代学徒制下会计人员成长的可持续性。一是专业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锤炼和提升各种实操能力,为学生专业发展夯实基础。二是创新精神的养成,即融合新时代会计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三是分析决策能力的提升,即积极探索大数据与管理会计工具在业财融合方面的应用,提高依靠大数据与战略地图、滚动预算、平衡记分卡等管理会计工具进行风险管控、预测和资源配置以及经营分析和决策的综合能力。(4)能力决定深度。专业扎实的职业能力决定了现代学徒制下会计人员创业执业的深度。专业技能培养和特有技能训练组成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共享会计”时代,尤其要高度重视特有技能的训练。一是大数据挖掘和运用能力。智能时代财务核算已经发展到云计算,会有大量的业务数据、记录凭证、发票等传统的协作化信息,因此,要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运用能力的培训,为学生将来参与企业经营提供的条件。二是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是经营活动的主体,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是团队合作的润滑剂,工作效率必然事半功倍,加强沟通协作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融入团体发挥作用。(二)基于“三项管理”的机制设计基于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机制主要包括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价管理三个方面。校企双方结合实际资源和需要共同制定《校企联合专才培养实施方案》,内容涵盖“人才培养的目标管理” “教学培训的过程管理”以及“教学实效的评价管理”等内容,校企双方秉持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和良性沟通理念,参与方案实施的全过程。(1)人才培养的目标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管理是构169
2021 年第 21 期韩建清 李秀丽 陆玉梅: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构建研究表1 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表评价维度Ⅰ职业素质养成考评Ⅱ会计基本技能考评Ⅲ会计岗位技能考评Ⅳ学徒职业发展考评评价指标Ⅰ-1 社会调查Ⅰ-1.1 会计部门的岗位设置、职责、工作制度等Ⅰ-1.2 专业法律法规制度、热点问题、形势展望Ⅰ-2 认知实践Ⅰ-2.1 企业环境与会计行业认知、职业适应能力Ⅰ-2.2 企业经营与流程项目认知、共同协调能力Ⅰ-3 培养兴趣Ⅰ-3.1 树立对会计专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Ⅰ-3.2 锻炼会计胆识和赏识,诚信做人,踏实做事Ⅱ-1 基础实训Ⅱ-1.1 珠算、点钞、传票翻打技术、软件应用等Ⅱ-1.2 数字书写、票据填写、信息技术处理能力Ⅱ-2 单项实践Ⅱ-2.1 凭证填制审核、账簿设置登记、报表编制Ⅱ-2.2 银行薪资核算、成本费用分析、跨境结算Ⅲ-1 岗位实训Ⅲ-1.1 录入、审核、报税、咨询等服务岗位流程Ⅲ-1.2 资金结算、系统维护等不同岗位职责技巧Ⅲ-2 项目实践Ⅲ-2.1 企业云平台、运营、财税、金融共享服务Ⅲ-2.2 Python 财务数据挖掘与分析、内控管理等Ⅳ-1 顶岗实习Ⅳ-1.1 出勤情况、工作态度、遵守操作规范流程Ⅳ-1.2 遵守实习单位的保密制度,注意工作安全Ⅳ-1.3 对实习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职业认同Ⅳ-2 综合实践Ⅳ-2.1 听从安排,安心本职工作做到学以致用Ⅳ-2.2 理论技能融会贯通,校企双方共同认可Ⅳ-2.3 取得会计初级职称“出师”入行业门槛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校企双方制定的《校企联合专才培养实施方案》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教”与企业的“需”相结合,老师的“传”与师傅的“带”相结合,理论的“学”与技能的“练”相结合,从编纂职业特色鲜明的教材着手,采取工学交替的授课方式,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创新目标管理机制。(2)教学培训的过程管理。教学培训的过程管理是现代学徒制专才培养模式的重点。过程管理需贯穿专才培养的全过程,内容涵盖教育教学、培训实操、综合评价等多方面,围绕专才培养主线设置多岗位目标任务,坚持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一体化授课模式,以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纽带,完善教学管理机制。(3)教学实效的评价管理。教学实效的评价管理是检验专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的考核标准。评价管理主要涵盖“职业素质养成考评” “会计基本技能考评” “会计岗位技能考评”和“学徒职业发展考评”四个维度,如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表(表1)所示,可以设置社会调查、认知实践、兴趣培养、基础实训、单项实践、岗位实训、项目实践、顶岗实习以及综合实践等九大指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基于“四共目标”的实施模式基于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模式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造的人才成长载体,校企共商的一体办学模式,校企共建的双导师团队。(1)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职业院校所在区域,结合会计行业和企业的岗位标准,以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拓展学生就业空间为基本任务,建立以政府引领、行业规范、校企共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政府引领。政府引领是现代学徒制得以实施的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加以引领,并在实施过程中在法律、财税、政策、舆论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促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顺利进行。行业规范。行业规范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的前提。通过整合行业资源,系统研究会计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形成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类教学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以规范会计行业内职业教育的行为。成立会...
篇三:现代学徒制通讯稿
18 年第 7 期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校企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实现校企双赢是现代学徒制成功开展的内生动力。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双主体”协同育人、推进“双身份”招生招工一体化、“职前 - 职后”全程培养、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和“双模式”进行探讨,对高职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8.07.063(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Taizhou,Jiangsu 225300,China)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hot spot i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 China,and the dual main body is the core of the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Realizing the win-win situation is the internal impetus for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modernapprenticeship system.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of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researchobject, from the“ dual subject” synergistic education, promoting“ dual identity” recruitment recruitment integration,“pre-service”full training,school-enterprise mutual hiring“dual mentor”teaching team and“dual mode”operation andmanagement system were carried in-depth analysis,agricultural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mplementing modernapprenticeships have reference value.modern apprenticeship;dual subject;dual identity;dual mentor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行业企业深入参与准员工的培训全过程,实现“四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一种新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2015 年教育部遴选首批 165 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单位,开始在全国相关领域推进“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然而,由于传统偏理论轻实践、与实际生产脱节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使得校企合作无法真正融合。因此,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成为各职业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2-3] 。1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成立由地方政府和行业参加的校企联盟,形成政行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新格局。与校企联盟中大型国营民营企业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4] 。在企业筛选中,企业要有人才储备的规划要求,在行业中要有一定的知名度,要求管理规范,有自己的人力资源部门,能开展专业方面的培训,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 70%以上。学校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合作模式,建设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功能的专业化实训基地 [5-7] 。例如,学校实训基地江苏中药科技园与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泰兴市政府)
资本合作,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现了学校、企业、社会等多赢。在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领导小组,校企双方签订“双主体”协同育人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学校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技术技能,企业主要负责培养学徒的企业文化等企业素养、企业高职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研究—— —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施 帅,徐海祥,瞿桂香(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收稿日期:2018-01-23基金项目:江苏牧院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研究” (JYYB201707)。作者简介:施 帅 (1980— ),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教学科研、高职教育研究。文章编号:1671-9646 (2018)
07b-0097-02第 7 期 (总第 460 期)
农产品加工 No.72018 年 7 月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Jul.
农产品加工 2018 年第 7 期经营管理、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等,这样能形成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效果。2 推进“双身份”招生招工一体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确定联合培养计划,制定相应的招生招工简章和委托教育合同 (协议),按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明确每个学徒“学校学生”与“企业学徒”的“双身份”。设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依据企业招工计划,学校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的单独招生计划。学生入学后,企业通过遴选,选择部分学生加入“现代学徒班”。学生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学徒在企业实习期间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工资待遇,并按时、按质地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最终实现“三个衔接”,即“招生与招工、毕业与就业、企业用工与人才培养” [8]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前 - 职后”全程培养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专业具体岗位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选拨条件,创设学徒岗位的学习环境和统筹好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来源工作内容,教学过程贴近工作过程,最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并规定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 50%。校企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必须重视校企协同育人要求。在校期间,学徒的课程体系要体现学徒的成长逻辑。在课程实施方式上,要兼顾校企轮转,避免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完全分离。4 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专业师资队伍是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一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为此,应该完善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制,完善“双导师”数据库的采集,包括“双导师”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和激励机制,并以相关制度文件的形式确保有效运行。企业成立以技术骨干组成的“技师工作室”,主要负责学徒工的培养与学校教师技能的培训,技师可以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学校在企业成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工作站”,主要负责学徒的选拔、管理,以及员工的培训与教师技能的提升。对导师实行动态管理,形成校企互通互聘共用的“双导师”管理机制,实现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企业兼职教师执教能力同步提升。利用企业生产车间,学生与企业生产一线师傅结对“师徒”关系,在“师徒同岗”的现代学徒制度下,以“传、帮、代”的教学方式,在企业骨干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企业课程学习。5 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双模式”运行管理制度为保障校企合作顺利运行,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利益着力点”,需要配套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建立在规章制度之上。建立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班班级管理制度,按照学生成长规律,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开放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每个现代学徒制班开放网上学习中心,将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课件、企业文化、学生与教师互动等信息上网,随时更新及维护,形成产教融合、校企互通的开放教学模式,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要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相结合“双模式”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监控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预就业实习校企双重管理体系,建成远程监控管理网站,邀请第三方、行业企业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相衔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平稳运行,保障试点班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发布第 3 方评价的 《高职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制度》、 《企业岗位与岗位能力需求与供给报告管理办法》 等制度,参与专业诊断与改进,为现代学徒制质量提供保障。参考文献:贾文胜,潘建峰,梁宁森.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制度瓶颈及实践探索 [J]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7 (5):47-53.潘建峰,刘瑛,魏宏玲. 高职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研究与实践 [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2):74-81.肖学华.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J] .职教通讯,2017 (8):38-41.周家领. 深化校企合作,双元主体育人模式研究 [J] . 教育教学论坛,2017 (2):261-263.吕银德,赵俊芳. 高职高专食品专业校企合作下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初探 [J] . 农产品加工,2016(5):82-83,86.李传伟,王燕妮,姜义.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研究 [J] .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 (1):36-41.濮德锁,林红明. 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课程对接的实践研究 [J] . 职业教育研究,2017 (2):50-54.冯新广.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J] . 现代企业教育,2017 (22):138-142. 殷[1][2][3][4][5][6][7][8]98 窑 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