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3篇

时间:2022-11-03 18:20:07 浏览量: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3篇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 家乡巨变 家乡巨变 广东省深圳宝安石岩深圳宝安石岩中心小学六(1) 班谢世杰 我在我的家乡——潮州读过了幸福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3篇,供大家参考。

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3篇

篇一: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

巨变

  家乡 巨变

 广东省深圳宝安石岩 深圳宝安石岩中心小学六(1)

 班 谢世杰

  我在我的家乡 ——潮州读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

 我清楚地记得, 那里原本是个美好的地方:

 大大小小的树多得树不清, 令人看得眼花缭乱。

 那一排排的树, 棵棵把腰挺得直直的, 有的像坚强的战士那着枪一样, 有的像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还有的像军人似的, 一动也不动。

 。

 。

 。

 。

 。

 它们日日夜夜“守护”着整个村庄, 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 它们就摩拳擦掌, 准备迎战; 一条条清澈的小溪里,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一棵棵大树倒映在清凌凌的溪水里, 显得更绿了; 一片片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溪水里, 显得更白了; 无边无际的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溪水里, 显得更蓝了。

 那里的环境如此之好, 谁不希望居住在那儿呢?

 可是, 我发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家乡 的景色完全不同了:

 居民们随意砍伐树木, 使绿色渐渐减少, 它们再也不像坚强的战士, 不像一动不动的军人, 而是像奄奄一息的病人, 像生命垂危的老人!

 变了, 变了, 一切都变了!

 那蔚蓝的天空不再蓝了, 那清澈的小溪不再清了, 那牛奶般的云朵也像被黑水淋了的被子, 不再白了。

 。

 。

 。

 。

 。

 罪魁祸首就是居民们!

 是愚昧的居民们!

 居民们随意砍伐树木, 随意把污水倒进小溪里, 随地丢垃圾, 随地吐痰。

 。

 。

 。

 。

 。

 是居民们的所作所为才造成家乡 灾害的!

 啊, 家乡 !

 你变了, 变得不再美丽, 变得面目全非。

 。

 。

 。

 。

 。

 我多么希望这个重大的发现能引起居民们的注意, 使他们重振自己美丽的家园啊!

 !

 !

 变了, 变了, 都变了

  变了, 变了, 都变了

 浙江省绍兴县 华舍街道张溇小学四(1)班 董民

  随着时间的流逝, 祖国面貌焕然一新, 家乡 的一切变了, 变了, 都变了。

 这变化让人们赞叹不已。

 瞧!

 我家门前的路变宽了, 不再像以前那么窄了。马路上, 汽车来回奔驰, 人来人往, 川流不息。

 马路两边种着各种花草, 两排居民楼房争相比美。

 看!

 那又臭又脏的污水河不见了。

 想以前, 人们在河里倒垃圾、 放污水、 洗拖把, 把河水弄得混浊不清。

 河里再也见不到小鱼小虾, 路过河边就可以闻到臭味。

 现在那污水变清了, 河里小鱼游来游去, 河岸上又建起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公园。

 公园里, 每天清晨都有老人来这里锻练身体,走近公园就能闻到花的香味。

 望!

 一座座厂房鳞次栉比, 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 有的还造起了别墅。

 变了, 变了, 都变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未来的几年里, 我的家乡 , 我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强大, 更富裕。

 指导教师:

 谭林文

  家乡 变了

  家乡 变了

 福建省莆田市 麟峰小学五年(2)

 班 张瑜

  秋姑娘一走, 冬姑娘又来了。

 前两年, 由于气候变化, 燕妈妈和小燕子都只飞到了杭州, 就突遇冷空气南下, 它们只好留在那儿。

 今年, 燕子妈妈决定带着可爱的小燕子从北方飞回莆田。

 他们飞呀飞呀, 一路长途跋涉, 终于来到了莆田。小燕子说:

 “妈妈, 我飞不动了, 咱们到前边那棵大树上歇歇吧。

 ”于是, 她们飞到一棵大树上。

 小燕子看到了金灿灿的田野, 宽阔的柏油马路, 高大漂亮的楼房……“呀, 妈妈, 这儿的麦子怎么长得这么好呀? ”妈妈说:

 “孩子, 农田里的麦子之所以长得这么好, 都是科学种田的结果。

 ”正心血来潮的小燕子又飞到楼房的窗台上, 看见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 电话、 电视, 用上了冰箱、空调、 微波炉等现代化生活用具, 有的家里还买了小汽车。

 小燕子看到这一切, 激动地对妈妈说:“现在的农村变化真大呀!

 我记得上次来这儿的时候, 哪里有什么柏油马路呀!

 到处都是泥泞的土路。

 如今, 高大漂亮的楼房代替了以前低矮的瓦房。

 ”

  她们就这样说呀, 飞呀!

 飞过了农村, 又来到了城市的上空, 来寻找以前的家。

 只见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看到这, 小燕子忙飞到妈妈身边问:

 “妈妈, 这是哪儿呀? ”“这就是莆田呀, 你看那不是荔城区政府吗? ”“那我们以前的小巢哪里去了呢? ”“我们的小巢所在的地方已被拆除了, 如今, 你看那边公园、 步行街、 超市……好一片繁华景象, 现在城市里的人们过得多幸福呀!

 ”

  天色渐渐暗下来, 她们停在了一座高楼大厦顶部向下俯望, 看见城市上空到处都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灯光, 工作了一天的人们, 来到了城市广场, 有的散步、 有的购物、 有的在欣赏美丽的喷泉,城市人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啊!

 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又建好了舒适温暖的家。

 看着家乡 周围的变化。

 她们真是高兴。

 小燕子对妈妈说:

 “妈妈, 我喜欢我们的家, 我喜欢新莆田。

 ”

  指导教师:

 许丽群 别出心裁利用童话的形式来表现家乡 变化!

 是一篇佳作!

  (责任编

 辑:精品教学)[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版本]

 家乡 变了

  家乡 变了

 福建省建阳市 实验小学六(1)班 李悦微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我的家乡 建阳市只不过是小小的一个点, 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城市。

 但它却美丽、干净、 纯朴、 可爱, 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镶嵌在中原大地上。

 曾几何时, 我的家乡 被他人称作:

 脏、 乱、 差的县城。

 狭窄的道路坑坑洼洼, 每当天气晴朗时, 路上尘土飞扬, 黄黄的一片, 像站在一片黄色的雾中; 每当下雨时, 路上积满了污水, 积水起码有两公分深。

 如今,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也吹绿了建阳这块古老的土地。

 它唤起了建阳人民追求美、 创造美的极大热情, 也为建阳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家乡 这几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阳市经济繁荣, 人民富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这不, 几年才回家乡 的姑婆差点儿都认不出自己的家乡 了!

 去年的一天, 在上海工作的姑婆回家乡 探亲, 在迎接姑婆回家的路上, 我一直给姑婆当向导:

 “现在的家乡 , 道路都是用水泥铺的, 很平坦。

 条条大道从高处向下望, 宛如一条条银灰色的巨龙,盘绕在麟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

 花花绿绿的车辆从道路上飞驰而过, 像巨龙背上的闪闪鳞甲,又如同一条条纽带, 把整个城市与各地联系起来。

 路边的花坛、 绿化带里, 百花齐放, 争奇斗艳。电话进入了千家万户, 部分家庭还购买了私家汽车, 建起别墅。

 人们的穿着也跟上时代潮流了,特别是女孩子的打扮极有个性, 充分地展现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听了我的介绍, 姑婆将信将疑:

 “几年的时间, 家乡 人民就建起了小康生活, 变化竟如此之大? ”

  刚一下车, 姑婆就迫不及待地四处张望。

 她看到了熟悉而亲切的面孔, 听到了熟悉的乡 音, 呼吸了熟悉的空气; 这里似乎仍是她所熟悉的家乡 , 但似乎又不敢相信是她所熟悉的家乡 。

 下午, 我

 又带姑婆去逛西市街。

 姑婆边走边说:

 “以前这儿就是一座座低矮、 破旧的砖瓦房, 这条街也一段宽, 一段窄, 最宽处也不过 3、 4 米。

 前面的农贸菜市场, 昔日也不过是露天菜市场, 菜的品种不多, 购买者廖廖无几。

 怎么……”姑婆看到:

 路旁一座座高楼挺拔而起, 繁华热闹的市场里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奏出了改革的新声。

 市场里设有固定摊位 100 多个, 零散摊位不计其数。

 除此以外, 还有物交咨询处、 治安室等配套设施。

 卖主们舔着拇指清点着钞票, 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 。姑婆看了, 含笑点了点头。

  我又领着姑婆来到了我市最繁华的地段——步行街。

 我指着步行街旁的百姓超市介绍:

 “这可是建阳最大, 货物最齐全, 人流量最多的超市。

 ”“这条步行街也是才修建的, 地面是由大理石砌成的,到了夜晚, 五颜六色的地灯照亮了整个步行街, 美丽极了!

 您一定想不到原先此地只是平平常常的中山路吧? ”我又开始介绍起步行街来了。

 我还带姑婆参观了家乡 三星级的花圆酒店, 笔直的朱熹大道, 让人尽情歌唱的“同一首歌”卡拉 OK,和图书馆、 文化馆、 室内体育馆等。

 姑婆要回上海时, 还说道:

 “真没想到家乡 的变化如此之大啊,建阳、 建阳, 真是越建越‘洋’了呀!

 ” 此时, 我仿佛听到了家乡 经济建设发展跳动着的脉博, 仿佛听到了祖国建设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前进的步伐, 仿佛看到了全国人民正在建设小康生活, 仿佛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在腾飞!让我们小学生继续发扬拼搏进取的精神, 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托起祖国灿烂的明天!

 指导教师:

 黄桂美 简析:

 小作者以回乡 探亲的姑婆为线索, 用介绍式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家乡 ——建阳发展的变化,歌颂了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 人民建小康生活。

 文中不仅写了建阳景物的变化:

 前几年坑坑洼洼的街道, 成了平坦的大道, 连路边的花坛、 绿化带也“百花齐放”, “争奇斗艳”, 更写了 建阳人生活的变化:

 电话进入千家万户, 购买了私家小汽车, 盖起了别墅; 还写了城市娱乐、 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巨变, 结尾用一段议论点题, 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古板”三叔变了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天刚蒙蒙亮, 是谁在唱歌呢? 我到乡 下外婆家玩, 第一天就听到这优美的歌声。

 我翻身下床, 跑出去一看, 啊, 真是石头开了花, “古板”三叔唱起歌来了。

  人说我三叔古板, 一点也不错。

 过去年年缺粮, 他整天愁眉苦脸, 板着个脸孔不说话,甚至听到我们笑出点声, 他都嫌烦。

 因此我们都暗地里叫他“老古板”。

  “古板”三叔竟然唱起歌来。

 真想不到他不但会唱歌, 而且唱得这么动听。

 他一边唱, 一边修补一个烂囤箩。

 我壮着胆子问:

 “三叔, 您在烂囤箩里找什么金元宝吧, 怎么这么高兴? ”

 三叔一边修补囤箩, 一边笑着说:

 “个把金元宝算得了什么? 你三叔要用囤箩装珍珠呢。

 ”

 “珍珠? ”我感到莫名其妙。

  “嘿, 傻姑娘, 你看!

 ”三叔指着屋里说, “三叔这满屋珍珠, 好囤箩装不下, 能不叫这烂囤箩立点新功? ”

 哈, 可不是, 我往三叔的屋里一看, 好呀, 包谷都顶着屋瓦了, 囤箩里的谷子、 大米、 高粱都冒尖了!

  三叔装了一袋烟, 皱起眉头说:

 “昨天你三叔我到街上去买囤箩, 卖的人多, 买的人更多, 去晚了, 没有买到手。

 家里能装的都装满了,我只好把这烂囤箩补一补对付着使了, 也给篾匠师傅们减轻点压力。

 ”说着又咧开嘴“嘿嘿”地笑起来。

 他笑得那样开心, 那样甜蜜。

 我想了想说:

 “三叔, 这个破玩意儿肯定装不了多少, 记得我家屋里还有两个空着的呢, 你拿来装吧!

 ”

 我话音刚落, 三叔又哈哈大笑起来。

 我以为三叔不相信:

 “真的, 不信你问我爸爸。

 ”

 “哈哈……”三叔指着我的额头说, “你呀你呀, 人说出门十年不忘家乡 路, 你倒是离家一年忘了自家的门了。

 你爸爸还在为囤箩打转转呢!

 ” 三叔说完以后, 又咧开大嘴唱起歌来了。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听着歌声, 我想, 今年不但家乡 与往年不一般, 我这“古板”三叔也与往年不一般了!

篇二: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三: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

改革开放 0 40 周年征文精选(2 12 篇)

 (篇一)

 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斗历程,不禁感慨万千。**年前,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好一点的能铺上石子砂石就很不错了,记得小时候,家住**农村,那是一片山区,人们出行是很不方便的,出门办事或到镇上赶集,都要翻越一座座大山。而所谓的路,也就是那一条条羊肠小道。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有的地方就靠近岩石边上,不小心就可能滑落,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为了及时办好事就必须得赶时间,人们很早就得起床,趁得月色匆匆而行,再匆忙而回,一般来回都要花费一天时间。如果是买卖东西,还必须得肩挑背扛才行。因为不方便和不能远行,记得年幼时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和父亲去集市上热闹一回,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里想着外面的天空。

 到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了。那时对于路,已经有了变化,人们也有了一些认识,知道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修好路,路通才能发展,路好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不是农忙的时节,村里会有组织地安排劳动力进行修路,将一些小路拓宽,将弯路拉直,有条件地铺上石子砂石等,这样在雨天出行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就方便多了。而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们小孩子可以随时和家人去赶集,到集市上看看逛逛,不用掐指盼日到年关。

 再后来,有些路慢慢铺上了沥青、三合土等,路也平整了不少。

 现如今回到家乡,发现家乡的路有了更大的变化。随着国家农村路路通工程,道路到处都硬化了,出门就更方便了,家里的经济作物、特色水果等都可及时快

 捷送到远方。而那一条条国道、省道将各个城镇相互联系在一起,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二)车的更替 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徒步,跋山涉水,顶风烈日,辛苦可想而知。记得开放最初几年,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那时,看到别人买回一辆自行车,都要好奇地看个够,摸个透,真是羡煞不已。而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有了长足进步。很多农村家庭大多有摩托车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有的还买了农用车跑起了运输,用机械做农活等。相信再过时日,家家户户包括农村有轿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毕竟时代不同,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成果会进一步得以体现。

 (三)房的变换 记忆中的老屋,古朴而纯真。那一排排青土垒成的墙面,麦秸铺成的屋脊,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和儿时对生活的憧憬。父辈的那代人,劳作了一日,回到了冬暖夏凉的土屋,抽一袋旱烟,洒去了一天的疲乏。在那个淳朴的年代,在他们的灵魂里,对土地的依恋宛如婴儿对母亲一般的难舍难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在大集体的日子里,生活仅仅是解决了温饱而已,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改变自己的居住条件。那个简朴的土屋迎接着我们的出生。现在这所有的一切便成了永恒的思念。

 改革开发的一声春雷,惊醒了中国沉睡的土地。我们接过曾经是儿时当玩具的那把锄头,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始了火热的耕劳生活,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建房是农民的首选。于是,一排排青砖红瓦的房屋取代了昔日的土墙,抹上了水泥地,让潮湿的泥土换作干燥舒适的新空气。

 随着抗震安居工程的开展,现在农村有些农户盖起了二层小楼或下了两层地基的房,住的宽敞明亮,真正有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味道。

 **年,弹指一挥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变化,感受了太多的惊喜,我们生活由贫穷变富裕,由单纯追求温饱到安逸享受生活,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取得的进步成果。记得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呀,正因为有了人们的不断奋斗和摸索,前进的道路才变得通畅,因为有了人们的相互协作,才有了今天的可喜变化,因为聚合,所以成功。但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深入,我们的生活更得以锦上添花!

 (篇二)

 改革开放**年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列强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雄狮开始慢慢苏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年,风雨兼程;**年,阔步前行;**年,见证辉煌。

 **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年的沧桑巨变, **年的光辉历程见证了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 **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 **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1978~ **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 60 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中国的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改革开放的 **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 **年。自粉碎“四人帮”后,中

 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97 年香港回归; 99 年澳门回归; 1999年面对南方的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 2003 年面对令人闻风丧担的非典疫情; **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汶川 8.0 级特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又一个磨难阻击在脚下。中华民族的博大精神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得以体现与凝结、升华。

 改革开放的 **年,是教育科技事业稳定发展的 **年,自邓小平爷爷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后,我国的科技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先后实行,从 1979 年远程火箭发射成功到 2003 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再到 **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机的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搜索中让中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到 **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经济的腾飞,没有科技的迅速发展,没有国家的强盛,就不会实现高新技术集成的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更不会有中国人的飞天圆梦。

 改革开放的 **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 **年, 19**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国奥运健儿奋勇争先。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 28 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

 04 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 32 枚,位列金牌榜第 2 位。

 而 08 年奥运在中国举行,同样战绩辉煌。

 在改革开放 **周年之际举办北京奥运会,让人惊叹历史如此巧合又意味深长。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厚的物质基础,让我们有能力举办奥运会;也正是由于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使我们在首次申奥失利之时,继续坚定不移地“走

 向世界”,最终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可以说,奥运的申办、筹办、举办,见证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历程,记录了一个古老的民族融入浩荡世界潮流的坚实足迹。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将走过一个又一个辉煌的 **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而自豪。

 (篇三)

 我家的变化

 我家位于**老城西**多里。上世纪 70 年代,我们是一个 7 口之家,奶奶**多岁,妈妈长年身体不好,我们弟兄 3 个年龄很小,全家人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当时农村都靠挣工分吃饭,由于我们家劳动力少,每到年终决算时,总是扣除夏秋分的口粮外,还欠生产队里款。就算是这样,一年下来还要差两三个月的口粮。为弥补全家的口粮缺口,妈妈每次回姥姥家总要带一些地瓜干回来,有时也带几个馒头回家,在每天靠吃粗粮为主的我们眼里,能吃上一顿馒头就好像过年一样。由于那时候粗粮多,过年的时候我们真不知该怎么做着吃,母亲就弄点榆皮面,把它同高粱面掺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做红面条吃了,或者和一小块白面,一大块高粱面,先把白面擀开,再把高粱面团包在擀开的白面中,吃包皮面,这样,就觉得很好吃了。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我们家分到了 6 亩责任田。身体逐步好转的妈妈便把主要精力投向了责任田。我们放学后放下书包也主动帮妈妈下地干活。这样一年下来,不仅口粮问题解决了,还有了存粮。上世纪**年代初期,我们这里都种棉花,一车一车的棉花,换回大把大把钞票,那时最大面额的钱是 10 元的,所以,几千块钱就很显眼。

  1982 年,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于是妈妈拿出多年的积蓄买了第一台家用电器——14 寸的黑白电视机,也是全村第一台,村上的男女老少都来我家一起看。当时的电视节目虽然不多,但已经感觉到幸福的滋味了。到了上个世纪**年代,电话、电冰箱、空调,都逐步用上了。数一数我家与电有关的东西,足足有 20 样之多。

 19**年,爸爸托熟人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代步,自行车推回家的那天,我和哥哥们都乐疯了,抢着爬上车后座,让爸爸在门前的小路上骑上一大圈。这辆自行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现在看看家里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交通工具一应俱全。

 1982 年前,我们全家一直居住在 3 间半土墙瓦顶的平房里。1982 年哥哥结婚,我家盖起了 5 间砖瓦房。一个大院,很是宽敞。19**年二哥结婚时又盖了一个大院,近年来,左邻右舍有的盖起了楼房,我们家也重新进行了翻盖。我还在县城买上了 3 室 2 厅的楼房,进行了装修,条件是越来越好了 (篇四)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 我出生在内蒙古**,生在草原、长在草原使我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家乡的变化发展同时也牵动着我的心。**盟位于祖国首都北京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 1098 公里;东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西接乌兰察布盟,南与河北省承德、张家口毗邻,总面积 20.3 万 平方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着 18 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个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会议,拉开了草原改革开放的大幕。

 **改革开放**年来,全盟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初的 2.16 亿元增加到 291.18亿元,增长 22 倍;工业增加值由 0.35 亿元增加到 141 亿元,增长 47.3 倍;固定资产投资由 6503 万元增加到 331.3 亿元,增长 509 倍;财政总收入由 1193 万元增加到 42.8 亿元,增长 35.6 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 273 元增加到 10325 元,增长 36.8 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 143 元增加到 4051 元,增长 27.3 倍。这五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名列自治区前列。

 然而,在世纪之交因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方式而导致的草原生态危机集中爆发。草原退化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牧草生产能力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屏障功能削弱,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急剧扩展,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和部分典型草原约 5 万平方公里几乎寸草不生,生态系统濒临崩溃,农业、畜牧业受到了灾难性损失,全盟贫困人口由原来的 13%猛增至 42%。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始料未及的雪灾更是让千里草原雪上加霜。

 记得我第一次经历沙尘暴时还是在初中二年级,下午在班里上课,突然刮起了大风,漫天黄沙骤然使天空变得成了黄颜色,教室里不得不开灯上课。接下来的几年沙尘暴频频光顾草原,尤其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草原上还没来得及长出新草来,风沙就非常肆虐,每当到春天我就会默默祈祷今年的沙尘暴能减少一些。但是,仅仅祈祷是没有用的!面对草原生态严峻的形式,草原上的人们开始觉悟起来,并开始了拯救草原,保护家园的行动。

 首先,针对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压力,盟里有关机关毅然决定实行减少牲畜数量的决定。要知道到 19**年全盟大小畜首次突破 1000 万头只,而到了 1999年牲畜头数已经超过 1**0 万头只。记得我小时候草原上有五六千只羊的大户人家还是很多的。实行限制牲畜数量之后现在草原上的每户最多会有一千左右,初

 步解决了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破坏。

 其次,面对那些已经破坏相当严重,已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盟委、行署经研究决定人和畜都从该草场退出来,将原来的草场保护起来,不受外界的破坏。草场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可是那些退出来的牧民的生活该怎么办?一直在草原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们该怎么养活自己呢?经过反复研究,政府决定在城市周围建奶牛村,政府出钱盖房子,并补助牧民买奶牛,并与一些公司合作使这些牧民的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

 第三,实行退耕还草。自从改革开放实行草场承包制以后草原上有了很多外来人开垦土地,种田。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农耕是草原有着致命的危害,必然破坏原本就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自从实行退耕还草政策之后全盟动员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由盟领导、党员带头发起了一场植树造林热。

 经过近八年的努力,草原生态危机基本得到缓解,整个草原再一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面孔。

 对于草原的未来,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草原生态的保护,避免这一次的生态危机再次降临草原。**盟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风能也很丰富,要想发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不可回避的,而怎样开发、怎样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去开发是摆在全盟、乃至全国面前的问题。作为草原上走出来的孩子我希望家乡能永远美丽富饶,草原上的人民能安居乐业。

 祝草原平安,和谐!

 (篇五)

 改革开放**年征文 早上 6 点多,我添上水,插上电饭锅,不到 10 分钟,炝过锅的香喷喷的面

 条就熟了,我上学也不至于来不及吃饭了,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家里烧火的灶头的变迁。

 泥墩灶 听奶奶说,以前烧饭时用的是泥墩灶。用水和土,加上麦秸和成泥累成。天长日久,它浑身一身黑,特别古怪。那时还没有风箱,奶奶坐近灶膛,鼓起腮帮,呼呼地吹风,火筒就发出低沉的呻吟。如果倒烟,会呛得你直流眼泪。早晨用它来烧火,更是慢腾腾的,结果是,我等不及,就连饭也不吃,就上学了。

 瓷砖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用砖累灶,用瓷砖铺面,烧火也用上了风箱。随着呱嗒呱嗒的风箱声,烧火的速度有了提高,可要吃上饭,少说也得半个小时...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巨变 巨变 改革开放 家乡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