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6篇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管理世界【摘要】随着公共行政改革的开展,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公共部门绩效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世界【摘要】随着公共行政改革的开展,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在西方各国达到鼎盛。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部门缋效评估体系。但是绩效评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借鉴西方固家的先进经验,对促进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动力机制“ 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中,无论采用何种标准,绩效评估都是欠缺的,这种情况对个人绩效或组织绩效都是如此” 。随着政府成本意识的强化和公民监督意识的加强,当代西方各国为了应对科技发展变化、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的挑战,解决财政赤字和社会公众对政府有效的、有回应力的和高质量供给服务失去信心的问题,普遍采取了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绩效评估措施,并且都致力于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体制。在我国,促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的发展无疑将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巨大动力。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涵义及其兴起受凯恩斯主义的深刻影响,西方国家一度采用了对国家事务的积极干预主义,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都有所扩大和加强,政府行政权力日益强化。然而却在另一方面导致了政府权力的过度扩张以及“ 万能政府” 的产生。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经济衰退、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公共财政持续出现赤字,传统官僚政治体制导致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新右派理论体系的诞生,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国家得到全面推行并且于20世纪9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1、l“ 绩效” 一般是指成绩和效益,在这里包含了效率和效益的含义。“ 绩效” 一词最初产生于社会经济管理方面,被广泛用于注重“ 投入一产出” 比的私营部门中。把绩效用于对政府行为效果的衡量,反映政府的绩效,包含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业绩、效果和效率,这是政府能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绩效是指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政府在管理和服务等行为中体现出的程度和效果。关于绩效评估,目前学界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但是从政府自身内部管理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双方的互动和关52《当代经济}2007年第10期( 下)万方数据系来看,可以认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为:以一定的时段为界限,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对其管理过程中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以期改善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的活动。政府绩效评估的目的是对政府运作过程中所投入的大量资源与产生的效果和运作过程的测评与促进,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依据。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绩效评估对公共部门起着重大的激励和监督作用,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公共部门及其全体职员改进绩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为社会公众对不同的部门及其所提供的服务进行选择提供了依据。在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实践中,政府绩效管理被证明在减轻财政压力、回应民众民主诉求和提高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是富有成效的管理方式,并且使得社会危机和矛盾得以缓和,因此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绩效评估是加快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绩效评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作为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工具。首先,严格的绩效评估有助于建立责任政府。政府部门对公众应付的主要责任包括:政府的支出必须按正当程序支出;政府冰须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其达到预期的结果;决策制定者应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建立起的官员问责制正在于此。可见,落实政府责任必须对政府部门的绩效做出严格评价。其次,严格的绩效评估有助于建立透明政府。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政府把各部门工作情况全面科学地向公众公开,从而使外部对政府行为进行评估,使纳税人及时了解到政府的政策执行状况、政府运行成本、财政结果等。这正是建立透明政府所不可或缺的内容。第三,严格的绩效评估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前提之一。绩效评估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公众作为顾客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评估,在当前我国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绩效评估有利于政府对自身角色和职能的重新定位,以实现公共利益和主动为社会公众谋福利为己任,这对政府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具有重要意义。2、绩效评估有助于社会公众从外部监督政府行为,是约束行政权力、有效控制政府行为的手段之一行政权力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必须受到限制与监督。政府
行为在受到约束和制约的同时也必须受到来自整个社会的监督和评判。客观、科学地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就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标准与体系,通过该体系获得的绩效评估结果黜政窳来说将起到重大的监督作用,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激府各部门及’全体公职人员改进绩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翔反馈。社会公众通过这种选择来监督公共部门正是绩效评估体系的作用之一,同时也使行政权力和政府行为得到有效控制。3、绩效评估有助于随时纠正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保证政府行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政府公共政策出台前都会经过一系列的论证过程,也进行一定的政策结果预测工作。但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可预测的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相反的结果而导致政策最终走偏和扭曲。因此,经常性的、严格有效的绩效评估工作,可以尽快地发现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问题,便于公共部门对偏差的尽快纠正并且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做出调整和修正,从而避免由于政策偏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保证政策执行的正确性。三、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实践环节中存在许多问题。1、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缺乏客观、科学的价值选择和导向政府绩效评估的首要问题是一个价值选择和导向问题,即在政府绩效评估中要促进哪些价值,要将政府公共管理活动引导向什么方向。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并未完全同评估的价值选择一致,存在一些偏差。政府绩效的根本衡量标准应该是看政府行为是否充分满足了公众利益。然而在绩效评估实践中,由于我国传统“ 官本位” 思想的影响,许多部门上级领导充当着制定绩效标准和评估结果的角色,导致公共部门公职人员以领导标准为导向提供公共服务,实际上忽略了满足公众利益的根本导向。价值选择导向错位所导致的另一个现象就是盲目追求“ 政绩” 。为了追求政绩,有的政府大搞“ 形象工程” 、“ 民心工程” ,实际上是不顾具体情况盲目建工程,结果导致地方财政严重负担,阻碍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的“ 政绩” 是决不符合公共利益的。解决以上问题的首要一点是要培育健康的行政文化。要从提高公职人员的行政道德素养,让他们自觉树立公共利益本位的观念,自觉抵制“ 官本位” 思想的消极影响,同时培养政府公职人员正确的价值观:政府绩效不等同于政绩。鼓励政府公职人员通过正确的途径追求同公共利益一致的自身利益;其次要促进评估主体多元化,在政府内部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构,在不忽视社会公众的评估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培育权威的研究机构或非政府组织实施政府绩效评估,从而促进政府管理的公益本位,监督政府行为。2、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缺乏良性动力机制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起源于政府面临的公共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可以说解决自身面临的管理难题是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之一。然而,目前在我国初步建立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尚缺乏良性的动力机制。政府作为“ 经济人”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了政府内部绩效评估的动力不管理世界足。政府的自身利益不可否认与公共利益具有一致性,但是同时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差异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出于“ 经济人” 的本质必然会倾向于自身利益韵最大化,从而缺乏绩效评估的动力,阻碍公共利益最大化;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垄断优势使得许多资源由行政权力进行配置,缺乏竞争必然导致缺乏绩效评估的动力。建立公共部门的良性动力机制的关键要建立公共部门合理的奖惩制度。绩效评估本身是上种诱因机制。公共部门的诱因机制最重要的是将绩效与奖惩相联系,建立在绩效评估基础上的奖惩,可以强化公共部门的激励机制,使公共部门内部产生绩效评估的良性动力机制;同时可以考虑将绩效评估结果与有关政府官员的任免相挂钩,从而明确政府公职人员的权力与责任,提高公共部门绩效。另一方面,作为政府,应当将那些可以由私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供给职能交由第三部门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下来担任,尽快从全能政府的角色中转换过来,专注于政府的有限职能,这无疑会利于政府效率的提高。3、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的技术问题有待改善由于我国尚处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也带有盲目性并且缺乏主动性。往往是当某一社会问题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应时才被动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将绩效评估作为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水平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对绩效评估的概念认识不一,开展绩效评估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另外,评估内容不全面,缺乏统一的规划,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程序和方法不一致,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评估方法也多为定性,较少采用定量分析。矫正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立法保障是进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目前应当在借鉴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在完善政策的同时通过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其次,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在评估过程中应清楚界定绩效评估的内容范围,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信息的审核与评价制度;在评估方法上应当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建立操作性强的评估模型,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另外,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行即时的信息收集、分析。【参考文献】[1】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二版)【M 】,中国人民大学|b_版社,2005.【2】欧文· E·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闰丙金: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Ⅱ】,’ 行政论坛,2006( 2) .’【4】李鹏: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绩效管理机制的建立Ⅱ】,行政论坛.2004(9).【5]江易华: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初探U】,行政论坛,2005(1).[6】易承志: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价值扭曲及其矫正U 】,行政论坛,2004(7).《当代经济) 2007年第10期( 下) 53
万方数据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研究作者:景姗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6刊名:当代经济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S年,卷(期):2007(20)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6条)参考文献(6条)2次 1.易承志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价值扭曲及其矫正[期刊论文]-行政论坛 2004(07)2.江易华 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初探[期刊论文]-行政论坛 2005(01)3.李鹏 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绩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期刊论文]-行政论坛 2004(09)4.闰丙金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期刊论文]-行政论坛 2006(02)5.欧文·E·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 20016.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 2005 引证文献(2条)引证文献(2条)1.张明 政府绩效评估的多元主体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李梦瑶.郑丽丝 公共行政学定量研究方法近五年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10(3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djj200720026.aspx
篇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二章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一、单项选择题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并将答案前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公共管理绩效质的标准的核心是指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是否满足了 A.公众精神需求
B.公众物质需求 C.公众享受需求
D.公众物质和精神需求 答案D 2.对于西方国家绩效评估经验我们应该 A.照搬
B.排斥 C.原则性参考学习
D.参考 答案C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作为公共管理制度和措施的组成部分 与其他部分的关系是 A.孤立存在
B.相互联系 C.是核心
D.没有关系 答案B 4.就公共部门整体而言 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绩效评估属于
A.外部评估
B.权力评估 C.内部评估
D.舆论评估 答案C 5.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制中公共部门对消费者负责形成了
A.雇佣关系
B.委托代理关系 C.合作关系
D.利用关系 答案B 6.现代信息技术在绩效评估中的运用 说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特征是 A.互联网的运用
B.信息交流与沟通
C.信息反馈
D.信息发布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并将答案前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在下列各项描述中能揭示绩效评估概念含义的是 A.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从单纯强调数量到强调质量再到强调满足顾客的需要 C.从强调“即期绩效”到强调“未来绩效” D.综合考虑绩效产生的过程、方式、时间以及结果 答案ABCD
2.根据评估主体的不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可分为 A.内部评估
B.渐进评估 C.外部评估
D.问卷评估 答案AC 3.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具有的特征包括 A.复杂性
B.多层次性
C.难量化性
D.利益性 E.评估主体的多元性和客观性 答案ABCDE 4.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类型有 A.财政预算
B.绩效采购
C.人力资源管理
D.开拓市场 答案ABC 5.当代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类型有 A.普适性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B.资源绩效评估 C.行业绩效评估
D.专项绩效评估 答案ACD 6.根据绩效评估的内容绩效评估指标的内容包括
A.业绩评估
B.反馈评估
C.能力评估
D.工作态度评估 答案ACD 三、名词解释与辨析 1.政府绩效与政府绩效评估 参考答案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投入所获得的初期和最终结果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根据管理的效率、 能力、 服务质量、 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
2.绩效评估指标与绩效标准 参考答案绩效评估指标就是评估因子或评估项目。绩效评估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被评估对象的工作绩效进行衡量或评估 解决的是评估什么的问题。
绩效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的是要求被评估者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在各个指标上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绩效要求。
3.绩效评估结果的公布与运用 参考答案绩效评估结果的公布就是评估者通过制作评估报告客观地再现整个评估过程、再现被评估者的绩效等级根据评估的任务与要求得出结论。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包括改善财政预算、改善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改善公共政策、改善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两者都是
绩效评估活动及其评估结果具有权威性的表现 也反映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对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导向性作用。
四、简述题 1.简述构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与依据。
参考答案1绩效评估指标确立的原则一是综合、全面性原则二是系统性原则三是 “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可操作性原则五是与职能行使保持一致的原则六是导向性原则七是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
2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有 一是职能依据。评估指标必须直接指向公共部门所具有的职能从而检测公共部门是否完全履行、部分履行、错误履行职能。
二是绩效目标。要进行绩效评估就必须首先建立明确的、可以量化的绩效目标根据绩效目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三是评估的目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目的包括公众信任度评估公共部门责任评估服务质量、满意程度和公共管理效率评估绩效预算公共政策评估等。
四是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还应当依据社会发展的整体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依据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的实际。
总之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公共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要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统一性指标与部门和岗位等特殊性指标相结合的
多层次的绩效评估体系要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要避免绩效评估指标对被评估者产生逆向激励效应 要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统一性评估指标与专业性、 特殊性评估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2.如何正确理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参考答案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要贯彻“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公共部门绩效具有多维性绩效评估指标应既有“硬”指标 又有“软”指标 既要定量评估 又要定性评估。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量的标准量作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表明的是公共管理绩效的效率大小即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或是指公共部门在单位时间、单位物质投入中所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的数量。因此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量的标准一是效率比例二是频率大小三是环节多少。
量的标准的确定应当符合1产出大于投入原则。从一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提供最多的服务。2职能原则。公共部门所取得的服务绩效必须是要在其职能范围之内。
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质的标准。公共管理绩效质的标准是指公共部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 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过程中的态度、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管理能力以及公众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的总称。
核心是指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是否满足了公众精神的和物质的需求。质的标准一是态度二是使用的方
法和手段三是管理结果。
3评估指标的相对性与公众的满足度。绩效评估指标所包含的量的标准与质的标准是对立统一的。
虽然也有许多质的标准无法用量来描述和衡量 但量可以作为衡量质的指数 在量中也体现了质的积累量是相对的质也是相对的。公共管理对公众需求的满足也只能是相对的满足而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满足。所以有许多公共部门都向他们的顾客做出这样的服务承诺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是“世界级服务”而不是“最好的服务”或“一流的服务”他们的努力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在当代中国推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具体措施与途径。
参考答案在当代中国推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具体措施为 1促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研究科学化。具体包括 第一注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企业绩效评估的差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不仅包含了公共管理中民主价值与效率价值的冲突 也包含了公共部门、公众、企业在价值目标上的冲突。
第二注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的差异 必然导致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的差异必然引起公共部门职能定位、绩效目标、绩效标准、评估指标、绩
效评估目的与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甚至包括公共部门实施途径的差异。
第三清晰界定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价值。明确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结合中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围绕我国开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历史使命来探索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具体功能、实现途径及其价值从而构建我国特色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
2促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施的科学化。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施的科学化就是要尊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施行的发展规律不能一刀切不能一哄而起要注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施的现实条件、具体进程与方法科学地推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第一 要按照立法程序构建公共部门绩效目标和通过工作分析确定岗位工作职责。没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就失去了方向绩效等级就无法确定。
第二要建立与完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沟通机制。
第三要根据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按照“积极试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来推进和实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包括选择若干专业性强、业务水平高的行政行业开始进行试点在总结各行业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3积极营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有效施行的环境条件具体包括
第一创新公共管理观念树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理念第二根据社会的需要科学界定公共部门职能第三打破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施行的体制性障碍营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有效施行的体制环境。
2.论述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针对当代西方国家普遍面临的公共管理问题而采取的公共管理改革措施 形成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逐步向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扩展。
总的来说 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由注重经济与效率、 追求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向注重综合考虑效益、顾客满意程度和政府服务质量方面发展注重多层次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由经济、效率和效益“3E”评估向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4E”评估发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更加注重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科学运用数学模型更加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充分运用注重评估策略和评估工具的选择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更加注重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和民主化呈现出法制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更加趋向公民导向强化绩效指标设计上的外向特征和多样化的满意度调查 强化民间组织对公共部门进行独立评价和审视等。具体来说 1强调结果导向。传统公共管理由于受官僚制的影响多注重过程和规则而很少衡量结果。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强调了结果导向的课
责方式强调建立一种新的公共责任实现机制。如 1983 年英国在 721 个评估指标中 效益性和服务质量评估指标分别是 7 个和 15 个到 1989 年在 2327 个指标中分别是 556 个和 110 个大大提高了效益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评估比重。
2主题更加趋向公民导向。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指标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大幅度增长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焦点逐渐转向了效益和“顾客满意”方面质量被提到了重要地位。加拿大等国家还进行大范围的顾客满意度调查 将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作为公共部门绩效的重要目标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
3评估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中广泛吸收公众和服务对象参与公众成为了重要的绩效评估主体。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正在由单纯的公共部门内部评估发展到由社会机构对公共部门绩效进行评估绩效评估的主体趋向多元化促使绩效指标设计更具外向性。多样化的公民满意度调查以及民间组织对政府绩效的独立评价和审视促进了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健全绩效评估机构。
除各公共部门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自我评估外多数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人员及固定的程序一方面对各部门的绩效评估结果进行整合汇总以便公众比较评价另一方面有选择地独立对一些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 避免部门自我评估可能导致的失准现象。二是健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法制使绩效评估成为公共部门的法定要求。立法支持是绩效评估推进的法制基础
也是绩效评估制度化的重要形式。
5评估技术与方法不断成熟科学化程度提高。包括信息技术、量化技术、针对不同部门的不同评估方式和方法技术。绩效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关键 而信息技术在此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信息化成为可能为建立科学、便捷、实用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政务信息化等电子政务手段实现公共部门绩效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这有助于绩效评估更加高效、公正、顺利地进行。
篇三: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章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第七章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第一节 公共部门的绩效概述 第二节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 方法和技术 第三节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第四节 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第一节 公共部门的绩效概述 一、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兴起 二、 绩效、 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 三、 绩效评估的类型 四、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一、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兴起 克莱伦斯·雷德和赫伯特·西蒙:
《市政工作衡量:行政管理评估标准的调查》 1 973年尼克松政府颁布《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方案 1 979年撒切尔政府开展了著名的“雷纳评审” 1 982年, 英国财政部颁发了《财务管理新方案》 1 99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 全国绩效审查委员会并公布《从繁文缛节到以结果为本——创造一个效果更好花费更少的政府》
兴起原因: 社会科学的发展:
政治学、 经济学、 社会学、 管理学、 计算机技术, 特别是政策科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创立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 新的管理理念 竞争的挑战 政府政策的推动和支持
二、 绩效、 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 (一)
公共管理中的绩效概念(1 60-1 61 ) 所谓绩效, 是效率(efficiency)
和效能(effectiveness)
总和, 其中效率是对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进行测量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进行测量, 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 前者适用于一切能将投入和产出量化或货币化的场合, 后者则可用于那些收益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场合。效能则是将
公共管理的绩效 公共管理的绩效概念包含3方面内容 : 1 .公共管理的成本或目标 2. 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效益 3. 公共管理成本(或目标)
与收益(或后果)
的比较
尤晓云:
绩效是指“从过程、 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 并能用来进行评估和与目标、 标准、 过去结果以及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绩效有三种类型情况进行比较。
绩效有三种类型:
1 .以顾客为中心的绩效; (2)
财务与市场绩效; (3)
运作绩效。1 以 政府绩效:
(1 )
政治绩效; (2)
经济绩效; (3)
社会绩效; (4)
文化绩效。
(二)
绩效评估 史密斯·穆飞:
绩效评估是组织对雇员价值秩序的决定。 朗格斯纳:
绩效评估是基于事实, 有组织地客观地评估组织内每个人的特征地、 客观地评估组织内每个人的特征、 资格、 习惯和态度的相对价值, 确定其能力、业务状态和工作适应性的过程。资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一个适用于为评价政府活动、增强为进展和结果负责的一切有由系统的努力的术语。
Silver & Luster 胡宁生:
绩效评估指政府体系的产出产品 胡宁生:
绩效评估指政府体系的产出产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美国审计总署:
是便于公共决策者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方法, 比如关于某一问题,关于为解决或缓解该问题所采用策略的相对有效性, 关于特定方案的实际有效性。
(三)
公共服务中的绩效管理 (1 61 ) 1 .绩效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罗伯特·巴克沃认为,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交流的过程, 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 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 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 管理者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
”并在协议
所谓绩效管理(Perform ance Managem ent)
是在设定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 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 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并作出系统的绩
绩效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过程一般包括3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1 )
绩效指标化(Perform ance m easurem ent)
。 (2)
绩效监控(perform ance m onitoring)
。 (2)
绩效监控(perform ance m onitoring)
。 (3)
绩效评估(perform ance evaluation)
。 总之,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是由收集绩效信息,确定评估目标、 划分评估项目、 进行绩效测定,使用评估结果的行为体系, 是持续提高管理绩效、不断促进有效管理的过程。
2.绩效管理的作用 (1 )
使公共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 (2)
能较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不同要求。 (3)
体现了 公共管理的结果导向的精神。 (4)
满足了 评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双重要 (4)
满足了 评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双重要求。 从实践的角度看, 绩效管理对当代公共管理具有如下意义:(1 )
建立了一种诱因机制(incentive m echanism )
, 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动力。(2)
提供了一种管理工具。
三、 绩效评估的类型 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个人绩效评估与组织绩效评估 管理与改进型评估、 责任与控制型评估和节约开支型评估
四、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 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 有利于政府信誉和形象的提高 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绩效评估的目的:
提高组织绩效、 明确责任、 增收节支
第二节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一、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 二、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三、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四、 公共管理绩效的改进
一、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 确定目标 实施评估方案 审查评估结果 目标和实施方案进行修订。
1 . 绩效评估的整体规划 确定决策者的需要 明确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制定评估的有效目标 制定全面的考核方法
2.绩效评估的技术准备 确定有效评估指标:
有效性、 可理解、 时效性、 可控性、 广博性、 惟一性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估技术方法的选择 评估人员的培训
3.评估的数据和信息的收集 官方记录中的资料使用 训练有素的观察者的评价 工作标准法 公民或顾客意见调查 特殊法
4.评估的实施 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 建立评估研究小组, 建立联系渠道 选用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估 5.分析结果, 提出绩效改进方案
二、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63) 常见的是用反映公共部门绩效的价值取向的“4E”(Econom ic, Efficiency,Effectiveness, Equity)
概念来构建指标体系标体系。
1 . 经济(Economic) 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 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2. 效率(Efficiency) 效率简单地可以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方式体现。效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效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生产效率(Productive efficiency)
, 另一类效率是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
,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的不同偏好。类是生产效率
3. 效能(Effectiveness) 效率作为衡量指标, 仅适用于可以量化或货币化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而许多公共服务性质上很难界定, 更难量化, 不能适用于效率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 效能便成为于效率指标在种情况下衡量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
效能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 通常以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效能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为现状的改变程度; 另一类为行为的改变幅度。效能便成为
4. 公平(Equity) 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指标, 它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都受到公平的待遇吗? 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社会照顾了吗? ” 但公平作为得到更多的社会照顾了吗?一个绩效评估指标, 存在的具体困难是在市场机制中难以界定, 在现实中也比较难以测量。但公平作为
在确定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时, 还应满足以下5个要求。1 . 客观性。2. 可比性。3. 时效性。4. 易操作性。5.
综合性。
三、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1 65) 建立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 应包括3方面的内容:
(1 )
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 包括目标任务的确定, 考核指标的计算分析评估的计算, 分析评估, 奖惩措施以及监督工作的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2)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3)
把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奖惩措施以及监督工
(一)
政府绩效的测评标准和方法 1 .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标准。
主要体现在4方面。(1 )
数量标准。(2)
质量标准。(3)
时效标准。
速度与时限(4)
费用标准。
时间、 物力财力
(一)
政府绩效的测评标准和方法 2.公共部门绩效的测评方法。
主要有4种方式。 (1 )
职能测定法。 (2)
费用测定法。
单位费用、 计件费用和人均费用 (3)
标准比较法。 (4)
要素分析法。
(二)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1 . 业绩 2. 效率 3. 效能:
对公共部门的效能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1 )
行为合理化水平(2)
政府机关效能。 4. 管理成本
公共管理成本是指公共部门管理行为所占用和耗费的资源及其程度,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了维持政府机构运转所产生的费用,二是为了履行其职能所产生的投入二是为了履行其职能所产生的投入, 如发展教育、 科技等的投入。
一般而言, 人们所说的公共管理成本指的是第一种含义。如发
四、 公共管理绩效的改进(1 68) (一)
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1 . 外部因素(1 )
政治因素。(2)
经济因素。(3)
社会因素。(4)
科学技术因素。
(一)
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 2.内部因素 (1 )
组织因素。
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组织因素主要有3个。
第一, 机构设置。
第二职位的设置第三二, 职位的设置。
第三, 管理各环节的衔接。管理各环节的衔 (2)
人员因素。
(二)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困难 1 . 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据此进行绩效衡量。
但大多数公共服务的品质好坏很难用客观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很难用客观具体的数据来衡量。2. 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规模大小的不同, 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其绩效并进行比较, 并不公平。
(二)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困难 3. 绩效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否周全、 合理、 客观, 是否能涵盖该组织的重要绩效。 4. 绩效管理的结果有赖于可靠的信息。 4. 绩效管理的结果有赖于可靠的信息。 5.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利益机制的复杂性, 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利益取向定位和价值取向定位具有更多的争议性和主观性, 这种争议和主观性也阻碍着公共部门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困难 陈振明的观点: 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 公共部门目标缺乏准确性 公共部门绩效标准指标的难确定性 评估信息系统的不健全 管理者与评估者的对立
(三)
改进公共部门绩效的策略 具体地说, 绩效改革表现在管理实践创新和管理理论创新这两个方面。1 . 改进公共部门绩效的实践创新2
改进绩效的理论创新2. 改进绩效的理论创新 近十几年来, 管理学研究者在寻找绩效改进方面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并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论,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组织修炼和知识联盟这两种理论。(1 )
组织修炼论(Organization discipline)(2)
知识联盟论(Knowledge linkage)
(四)
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 1 .引入公民参与机制 2.高层的支持和承诺 3.建立绩效信息系统, 保证评估准确和有效 4.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评估
第三节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一、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现状 二、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实践成效 三、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改进策略
一、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现状 根据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对象和内容, 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政府各机关的综合绩效评估。
如南京、珠海等地的“万人评议政府” , 深圳市的“企业评政府”甘肃省的“非公有制企业评议政府”评政府” ,甘肃省的“非公有制企业评议政府”等政府绩效评估活动; 另一类是针对具体行业、 部门的组织绩效评估。如北京市的“国家机关网站政务公开检查评议” ,科技部制定的“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 , 教育部门为各级各类学校设立的绩效评估体系, 卫生部为医院设立的绩效评估体系等。
在实践中,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多种形式。
一、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现状 政府内部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具体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普遍性的政府机关绩效评价。
其特征是将绩效评估作为特定管理机制中的一个环节,随着这种管理机制的普及而普遍应用于多种公共组织,例如目标责任制、 社会服务承诺制、 效能监察、 效能建设等; 第二 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价。
组织绩效评价应用于某个 第二,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价。
组织绩效评价应用于某个行业内部,一般为自上而下的评价,即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对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组织绩效的定期评价,例如卫生部为医院设立的绩效评估体系、 教育部为各级各类学校设立的绩效评估体系等; 第三,专项绩效评估。
专项绩效评估针对某一专项活动或政府工作的某一方面,例如科技部制定的“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 、 山西运城“办公室机关工作效率标准” 等; 第四,公务员考核制度。
主要是现有的一些干部考核制度,通常涉及“德、 能、 勤、 绩、 廉” 五个方面,这些方面的考核指标往往难以量化,不便操作,现实中易流于形式
一、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现状 自下而上的有组织的评价活动,包括公众评议机关或政府、 行风评议等。
评议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监督形式,也是测量公民对政府绩效满意程度的手段府绩效满意程度的手段。 监察部门的纠风办往往也选择特定行业进行行风评议。
一、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现状 1 .在绩效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 2.在评估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经验 3.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二、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实践成效 (1 )
开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氛围初步形成。 (2)
...
篇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管理中的绩效评估 摘要:西方国家绩效评估实践表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强力催生的结 果,反过来它又有助于后者 偿目标的实现;但囿于后者以 膦 管理主义为理论指南,从而 使前者打上了管理主义的烙 扮 印。因此,借鉴新公共管理 陵 运动时期绩效评估的经验, ⅶ 克服其现实局限,构建当代 啥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理论框架 卑 ,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镐 。关键词:公共管理;新 蛾 公共管理运动;绩效评估; 窟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 中田分 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
舨 A 文章编号:1004-1 堡494(XX)05-00 胖 50-03 尽管公共部门 重 绩效评估理论肇始于第二次 尚 世界大战时期,最初的公共 魄 部门绩效评估实践也发端于 涓 20世纪60年代,但有关 皿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的丰 富,尤其是大规模绩效评估 赊 实践的开展却是公共管理模 试 式阶段的一大显著特色。可 冂 以说,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之 惋 日,也就是公共部门绩效评 条 估日益发展普及之时。
一 泡 、新公共管理运动与绩效评 尊 估实践 随着后工业时期的 来临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 仿 起,产生于机器大生产阶段 呵 的官僚制模式,不但渐次失 谍 去其昔日光环与辉煌,而且 解 问题丛生,弊端凸显,从而 踹 导致政府管理困难重重,危 坶 机四伏。为了摆脱管理困境 瘳 和治理危机,西方各国
不得 蒴 不认真审视政府管理理念, 反思政府管理行为和结果, 烛以寻找解决政府实际问题的 洄 有效途径,创建旨在指导政 擀 府进行良好治理的科学理论 煽 。正是在此政府环境下,西 方许多国家于上个世纪中后 期发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后,以 玄 英国、美国两国为代表的西 啬方国家率先进行了以政府绩 凼 效管理和绩效评估为主要内 柰 容的新型管理实践。20 世 燮 纪 70 年代初开始,美国在 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推进 蝗 绩效评估实践活动。197 澜 3 年,尼克松政府颁布了《 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 垠 ,力图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裰 系统化、规范化、经常化。
傩 1974 年,福特总统要求 馀 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所有 龈 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进行成 稔 本收益分析。克林顿政府时 糊 期,成立了由副总统戈尔负 改 责的“国家绩效评审委员会 照 ”,专门负责绩效评估的调 飘 查和研究,为绩效评估提供 龄 技术支持。2001 年小布 镡 什接任总统后,尽管联邦政 槐 府行政改革的具体措施花样 眄 翻新,但改革关注的重点依 蜚 然是政府绩效。布什曾明确 反 指出,政府应该是结果导向 羚 的,它不由过程而由绩效引 导。
作为西方行政改革的 先驱,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 荭 动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最早 覆 提出绩效评估理念的国家。
比照美国,英国的政府绩效 伏 评估更广泛、更成熟、更具 赌 有延续性。无论是撒切尔政 以 府,还是布莱尔政府,在推 绋 行以新公共管理为主题的行 政改革活动中,始终关注着 睁 政府绩效评估。以 1979 年
的“雷纳评审”为标志, 鼋 英国开始政府绩效评估实践 锰 。此后,保守党政府曾先后 茫 通过“部长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新方案”、《 箦 改善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 瞽 方案》(简称《伊布斯报告 獾 》)、“公民宪章运动”、 酲 《竞争以求质量白皮书》等 镯 改革措施加强绩效评估,提 腺 高公共部门绩效,改善公共 汀 服务的水平和质量。199 椴 7 年布莱尔上台,以布莱尔 b 为首相的工党政府继承了保 筑 守党政府的改革方针和基本 匪 思路,并于 1999年出台 鹎 了《现代化政府白皮书》, 铃 提出了未来政府管理的 10 年规划,旨在打造一个更加 灭 关注结果、重视顾客、合作 揆 与有效的信息时代政府。这 位 种政府模式要求,政府组织 返 绩效评估必须与对公务员个 奸 人评估结合起来,政府必须 ┟ 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和高回应 的公共服务。
在美国和英 圩 国的影响下,世界诸国纷纷 牟 表现出对绩效评估的浓厚兴 Ъ 趣。新西兰、澳大利亚、荷 蛘 兰、丹麦、芬兰、挪威、加 球 拿大等国家在各自的政府改 魂 革行动中,都开始实施绩效 鹎 管理和绩效评估,最终导致 肮 了“评估国家”现象的出现 亘 ,使世界各国政府管理模式 骊 发展呈现出向“绩效评估政 庭 府”迈进的趋势。
二、新 沔 公共管理时期绩效评估评析 捍
新公共管理时期以英美为 代表的西方国家绩效评估实 枞践,在积累了一些经验的同 蜍 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 的不足和缺陷。
首先,它 ǖ 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催生的结 果,反过来,它又促进了新 袄 公共管理运动的成功推进和 丬 目标实现。西方国家当代行 曷 政改革的背景表明,如果没 驴 有旨在解决政府所面临的财 级政危机、管理危机、信任危 连 机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没有将绩效评估理念和实 畎 践贯穿始终的行政改革活动 房 ,在企业领域倍受青睐的绩 效评估观念和技术要想吸引 台 西方国家执政当局和公共部 鹎 门的管理者,并被他们加以 珥 引进和实施恐怕尚需时日。
幕 正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 棂 ,使西方各国执政当局开始 艟 重视绩效评估;正是新公共 歇 管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催生 锑 了政府绩效评估。而西方政 府行政改革过程中所注入的 诸如责任机制、顾客导向、 帼 结果为本等新公共管理理念 均可以借助绩效评估的框架 Д 予以具体化和操作化,并通 过绩效评估标准来实施检验 槎 和衡量。政府绩效评估通过 设立和实施“服务质量和顾 甸 客满意”评价标准,承继和 铛 拓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以 毡 顾客为导向”的思想,体现 拜 了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 尻 念;以降低运行和管理成本 畀 ,提高效率和公众满意度, 竦 提升公共责任等为目标的政 诰 府绩效评估有利于缓解政府 头 财政危机和管理危机,进而 啉 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改善政 府公共形象,唤回公民对政 荣 府的信任,重建政府与公民 裁 的良好信任、合作、互动关 獗 系,使政府摆脱信任危机的 屹 困境,最终促使新公共管理 铱 运动目标的实现。
其次, 爹 它是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和大 独 力支持的产物。作为
应然意 掷 义卜的全体人民公共利益的 蓉 代表——总统不能坐视日益 掐 严重的政府危机而无动于衷 í ,他有义务和责任采取措施 节约行政开支,精简政府机 烃 构和人员,提高政府绩效和 对选民的回应性,等等。推 进行政改革,发动绩效评估 醌 ,一方面,可以消泯政府危 机;另一方面,可以使总统 获取更多的政治支持。因此 蹲 ,西方国家绩效评估都得到 坨 了高层领导的极力支持和密 冕 切关注。尽管当代西方国家 荬 公共部门管理现状提出了开 拱 展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紧迫 蝉 性,但囿于公共机构及其人 く 员如同私人领域中的个体一 诩 样具有不能完全跨越“理性 殉 经济人”特性的局限,使公 共部门绩效评估可能时时刻 ㄖ 刻面临着来自公共部门和公 琚 职人员的不配合,甚至故意 曼 阻拦。而高层领导的大力提 温 倡和承诺有利于向那些反对 或试图阻碍绩效评估的部门 赓 及人员施加压力,使其从政 琢 治上端正对绩效评估的态度 ⌒ ,减少对绩效评估的本能抵 抗,更好地配合评估工作的 睨 开展。
再次,它是其它政 涩 府改革措施通力合作和强力 买 推动的成果。当代西方行政 ⑥ 改革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 工程,绩效评估仅是应对政 吴 府管理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宴 。作为一个系统,行政改革 垤 的各项措施是相互依赖,相 庋 互补充,无一例外地以解决 政府管理实践问题为导向。
蒉 因此,欲使绩效评估发挥最 己大的功效,定然需要其它改 徒 革措施和制度的通力合作, 遵 以便形成一股“制度合力” 参 ,推动绩效评估活动的有效 韭 开展。充
当绩效评估配套措 帜 施的其它改革制度主要有分 命 权化、责任机制、公民(顾 筒 客)导向、结果导向、竞争 蒸 机制和激励机制、电子化政 滂 府。上述这些改革措施无疑 卩 为绩效评估活动的顺利进行 诽 、公共部门绩效的日益改善
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 耪 度保障。
毋庸质疑,西方 齐 国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菲 檠 的成效,并形成了一套相对 骁 成熟的评估理论与方法,但 坌 这并不表明公共部门绩效评 み 估已臻于至善,无可挑剔。
亮 一方面,在实践中,由于公 瞪 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其绩效 杉 评估依然面临着科学评估的 重重障碍,至今仍未找到妥 善解决上述诸多困难的良策 折 。另外,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纱 具有鲜明的管理主义倾向。
锍 众所周知,新公共管理运动 贮 以管理主义为理论基础,而 穿 在新公共管理环境下发展起 お 来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不可 绲 避免地深深打上了管理主义 飒 的烙印。管理主义的立论以 辟 两个假设为逻辑前提:其一 篌 ,认定管理具有“相通性” 饨 ,私人部门的管理与公共部 门的管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鳓 ;其二,私人部门管理优越 于公共部门管理。因此,管 禾 理主义者极力主张将私人部 引 门的管理理论、模式、原则 灞 、方法和技术移植到公共部 郓 门,运用私人部门的绩效管 η 理方法和绩效评估技术来评 畴 估公共部门的工作,从而达 ─ 到改善公共部门管理水平和 蹯提高公共部门效率的目的。
墒 尽管公私部门管理本质趋同 峡 还是相异一直是公共管理学 耦 争论的话题,但公私部门之 摘 间是否存
在本质区别,学界 囊 至今尚未达成共识,而且许 多学者通过潜心研究得出的 读 是与管理主义所持观点相反 飚 的结论。阿里森的经典研究 匀 推演出的结论是:“公共事 凄 业管理和私营企业管理的不 操 同之处比相同之处同样的多 详 ,并且不同之处比相同之处 穆更为重要。”英格拉姆则指 藻 出,效率不是公共组织所追 牲 求的唯一目标,公共组织“ 锾 正是通过不把效率置于至高 朊 无上的地位来立足于社会的 锕 。”管理主义强调政府施政 镱 的简单可量化价值取向,既 珲 经济(economy)、 卓 效率(efficienc 齄 y)与效益(effecU veness),而公共管 理追求的价值日标是多元的 ,甚至主要不是经济、效率 和效益,而是以人民主权、 ほ 公民权利、社会公平和正义 醮 、公共利益、公共责任等具 敬 有鲜明公共性的价值目标为 归 导向。管理主义对效率和工 具理性的过分强调和追求, 硬 使公共管理无力反省公共行 穑 政及公共服务的根本价值、 限 目的,将其变为执行与管理 虔 的工具,不但无力担负起公 共管理捍卫民主政治价值的 挚 责任,也无法实现提升公民 道德水平的使命。行政学家 褥 邓哈特(RobertsD 灯 enhardt)指出,“ 咬 以效率为导向的工具理性只 痢 会引导人们关注达成既定目 綮 标的手段,而忽视对目的本 乃 身的关切。也就是在工具理 黹 性下的种种行动,将使行政 篓 工作越来越远离社会价值的 孰 体现,只是斤斤计较地减少 よ 行政成本,从而沦为公务产 栩 生过程中的工具,以致完全 觇 丧失作为行政体系行动本身 忙 的‘道德系络”,等等。诸 Я 如此类的不同声音表明,管 ǚ 理主义的立论基础是一个伪 ⑤ 命
题(至少不能全部证实) 翁 。据此可以推断,在管理主 唼 义指导下的公共部门绩效评 劐 估无疑会面临着巨大的障碍 数 ,西方国家绩效评估活动如 火如荼、理论研究也渐次热 夥 烈的态势并不能淹没和消除 浼 绩效评估所遭遇的挑战。从 阶 本身不太完善的私人部门绩 效评估理论中嫁接而来的公 筑 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面目稚 忝 嫩,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 践对其所提出的要求仍遥遥 遥 有距,诚如有学者所指出的 督 ,“尽管人们对完善绩效评 ﹀ 估越来越重视,但从目前的 带 结果来看,绩效测量仍处在 何 襁褓时期。”因此,加强公 囗 共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构建 布 吻合公共部门自身特点的当 耽 代绩效评估理论框架,更好 璇 地指导绩效评估实践,应是 轨 公共管理学领域的核心课题 Ё 和时代使命。
三、公共管 梅 理绩效评估理论的当代架构 当代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尽 擒 管尚存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 锐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公共 部门改善绩效水平、提高管 寝 理能力注人了新的活力与动 蒯 力,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评 估经验。因此,公共管理绩 嫠 效评估理论的当代架构无疑 蹀 应以历史为基础,井积极回 翘 应现今绩效评估实践对绩效 处 理论的要求,创造性地构建 竟 一套严密、科学、来源于实 韪 践又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的绩 效评估理论体系。
其一, 督 应理性廓清公共管理绩效评 咣 估的功能。绩效评估作为现 磉 代公共管理的一项必要和有 潍 效的工具,它对公共管理会 瘟 产生强大的功能作用。仔细 此 发掘和归纳绩效评估的功能 估 ,
一方面,可以引起公共管 お 理高层领导持续地关注和重 闩 视,甚至改变一些组织和人 翼 员过去对绩效评估所抱的反 虹 感态度,由不愿意接受评估 军 到主动要求成为评估对象; 饨 另一方面,有利于激起一般 邾 民众对绩效评估的乐观预期 剐 ,调动他们参与评估的积极 陴 性。
其二,应重新确定公 踽 共管理绩效的价值取向。公 共管理绩效的价值取向是指 饭 导具体的操作指标体系设计 和绩效评估实践的原则性指 赞 南,是整个绩效评估设计的 洪 基石。一方面,要打破私人 部门绩效评估框定的“3E 拐 s”价值目标的窠臼,根据 公共管理的本质设定反映和 宁 维护公共管理公共性的价值 映 取向;另一方面,要确立与 冂 公共管理...
篇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探索 ——以陕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以陕西省实施的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完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进行了 研究, 认为应该以科学发展为导向, 突出动态管理、 公民参与和投入产出收益,加强制度研究, 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在促进公共部门转变作风, 促进发展中的作用。
【关 键 词】
公共部门
绩效评估
目标责任考核
一、 陕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的总体评价 随着公共行政改革的蓬勃开展, 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用的管理工具在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陕西省从2007 年开始实行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探索。
该制度实施三年多来, 受到了广泛关注, 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推动了 发展 由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各市、 各部门主要领导考核相挂钩, 与年度奖惩相挂钩, 所以从领导到普通干部对考核工作都非常重视, 也极大地激发了 全省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实施考核以来, 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从生产总值
来看, 2007 年生产总值为 5369 亿元, 增长 14. 4%, 2008 年为 6800 亿元, 增长 15%, 2009 年为 8186. 65 亿元, 增长 13. 6%, 排到了全国第 17 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7年的 10763 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14600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645 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3500 元, 平均每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
(二)
改进了 作风 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不单纯采用上级考核下级的做法, 而是以社会评价和民意调查为补充; 也不只是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而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党风廉政建设“三位一体” 进行考核。
尤其是各市民意调查、 社会治安满意度调查结果, 各部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议、 服务对象评价结果在考核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倒逼机制”, 要求各市、 各部门更加注重作风转变, 更加注重适应社会公众和服务对象的要求。
(三)
形成了 制度 目标考核工作实施以来, 不断根据实际情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对考核制度进行修订, 形成了科学发展,引领方向, 转变作风, 推动落实;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分类实施, 综合评价;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民主公开, 群众
公认; 注重实效, 简便易行, 考用结合, 奖优罚劣为特点的《年度目标责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党风廉政建设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及相关配套制度, 保证了指标设置、 半年督查、年终评判、 奖惩兑现、 纪律监督等各个环节有据可依。
二、 陕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对绩效评估与管理的重视, 早在20 世纪初便已开始。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实施绩效评估,追求高绩效的公共部门成为公民和政府一致的目标。
然而,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估的确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西方学者林奇和戴伊研究美国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时, 认为“绩效不易衡量为公共组织之特征。
政府绩效评估在实际中常常存在多种限制, 如内部无能的反功能、 政府绩效的因果关系难以确认、 公共部门很少能控制环境因素等”。
陕西省实施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虽然不只是政府部门, 而是覆盖各市、 党群系统、 政府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 但是依然也存在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普遍面临的问题和自身一些特殊的困难。
(一)
考核指标难以量化 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 再据此进行绩效评估。
公共部门与企业不同,作为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 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些“非商品性” 的东西, 如法规、 文件、 制度等, 很难确定其货币价格。
而且由于缺乏竞争, 也无法比较其成本和
收益高低。
比如, 在对各市的考核中, 虽然可以在生产总值、财政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城乡 居民收入、 节能减排等方面规定量化的考核指标, 但是领导班子建设、 依法行政、 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就无法进行量化。
即使对各市规定了不同的经济增长率要求, 但是由于各市资源禀赋、 干部水平、 群众基础的差异, 也很难说发展相对慢的市绩效就比较差, 发展相对快的市, 其工作就一定十分努力。
在政府经济部门,固然可以规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招商引资数额、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劳动力转移和新增就业岗位等量化指标, 但是大多数党群部门和政府综合部门, 如监察厅、 省委和省政府办公厅等部门却很难以用处理多少突发事件、 协调多少重大事项、 发了 多少文件、 查办了多少腐败案件来作为衡量指标。
(二)
考核体系过于繁琐 公共部门目 标缺乏准确性是绩效评估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公共部门服务产生的效果与影响既有长期的、 又有短期的, 有些是无形的、 有些是有形的, 甚至可能还存在矛盾和冲突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很难找到一种比较准确的考核方法。
因此, 往往绩效评估覆盖面就比较宽泛。
尤其是陕西省实施的领导和领导班子、 目标任务、 党风廉政建设“三位一体” 的考核, 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多头考核、 重复考核的问题, 但是, 也正因为考核内容的增加, 使得考核体系显得很繁琐。
以对各市的考核为例, 2007 年的考核中, 各
市分为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六大类别和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 20 个主要指标。
2009 年, 将班子和队伍建设共性指标提取出来, 专门设立了领导班子建设、 依法行政、基层党组织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 精神文明创建 5 个指标,各市依然还有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人民生活 5 个类别 16个指标。
2010 年进一步作了 削减, 仍然过于繁杂。
(三)
考核过程有待完善 绩效评估活动的过程,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 是个信息的筛选、 加工、 输出、 反馈的过程, 评估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系统本身以及传输的质量。
由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一方面信息收集比较困难,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另一方面, 信息沟通也存在障碍, 政府不了解民众的需要, 民众也不知道政府的活动及其成效。
因而使得整个考核过程存在“忙两头、 闲中间” 和民意反馈时间短、 效果差的问题。
从制定指标来看, 主要是集中在每年年初, 限于时间关系, 很难对各个部门上报的指标进行有效核实, 容易出现部门故意压低任务的情况。
从考核来看, 虽然也有年中考核, 但是其结果并不计入年底考核分值。
所以实际上考核主要集中在年终考核, 尽管实施了分类考核, 但是各个考核组对每个单位的考核也就几天时间, 很难深入了解各部门绩效的真实情况。
在考核中设置了民意调查、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价、 服务对象打分等环节, 但是由于社会公众包括
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和服务对象对各市、 各部门的工作了 解并不很充分, 只能是依据各部门自我报告和平时印象打分。这样, 就导致考核组、 社会公众对各市、 各部门的绩效评估主观色彩就相对多一些, 尤其是在党群系统和政府部门、 直属事业单位的考核中, 往往一些大的综合厅局这方面得分就比较高, 一些专门厅局虽然也很努力, 但是由于社会影响力、公众知晓度等原因得分就相对靠后, 影响了 最终结果的评定。
从 2007 年、 2008、 2009 年三年的考核结果来看, 发展改革、 财政、 交通等大厅局得考核优秀的比较多, 而宗教局、法制办、 研究室、 编办、 作协等单位要获得优秀就十分困难。
三、 陕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改进方向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重重困难, 其中有些困难是无法通过努力所能改变的, 如产生的特殊性和目标的多重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进行改进。
陕西从 2007 年探索建立的目标责任考核, 在推动科学发展, 建设西部强省, 富裕三秦百姓的宏伟事业中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也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
突出科学发展, 凝炼考核体系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突出重点指标。
目 标任务的制定, 要充分体现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的发展功能与特点, 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呼声。
要既注重考核经济发展的速
度, 更注重考核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 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 更注重考核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履行和维护社会稳定第一责任等实际成效。
首先, 要突出经济发展指标, 各市和各综合部门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确定目 标任务, 夯实考核指标, 防止不切实际确定发展目 标的倾向, 也要杜绝为考核而故意压低指标的问题。
其次, 要突出人民生活改善。
陕西的城乡 居民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70%, 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加明显。
在考核中要进一步突出城乡 居民收入的权重, 引导各地、 各部门更加关注人民生活改善。
第三, 要突出社会安全。
当前, 人民群众对黑恶势力抬头、 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非常不满, 因此在考核中要更加关注社会稳定指标, 引导各地、 各部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 打造“平安陕西”、“和谐陕西”。
对除了 发展指标、 民生指标和安全指标之外的其他考核内容, 适当进行合并和削减, 以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突出绩效考核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
突出动态管理, 重视过程控制 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由于目标责任考核覆盖面宽, 设计指标多, 牵扯部门多,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目标考核的动态管理, 要重视考核过程的控制。
首先, 要营造良好氛围, 要发挥考核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 要发挥各市各部门抓考核的主动性, 避免考核
办单打独斗, 形成抓考核的合力。
其次, 要加强平时督促检查。
要采取“月查季通报”、“重要事项督办” 等形式, 对全省重大项目建设、 节能减排等工作进行抽查和专项督查。
建立专项指标档案、 信息库和门户台账, 收集积累好专项指标管理、 巡视组巡视、 督查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 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述效、 个别谈话询访、 廉政建设、 突发事件处理等重要信息和基础性资料, 尤其注意对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事件、 完成重大任务和涉及个人利益时干部的表现等情况的收集积累, 为年终考核全面评价分析提供依据。
第三, 在年终考核的综合分析环节, 一定要对被考核单位全面履行职能、完成重点目标任务的状况, 对工作创新、 创业、 创优和打基础、 利长远的潜绩状况, 对存在问题与过失状况以及各方面评价、 征求意见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防止简单地以分定考。
(三)
突出公民参与, 加强信息沟通 改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
对公共部门绩效评判的最好选择是付于公众, 付于公共服务对象, 以“人民满意不满意, 人民答应不答应, 人民赞成不赞成” 为最高准则。
虽然公众的评判有种种缺陷,如缺乏评估的专门技术、 知识, 缺乏必要、 准确的信息或本身存在短视、 自利动机。
但公共部门本身就是为民众而存在,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本身 就蕴涵着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
念, 因此, 在现有公民参与目标责任考核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突出公民的参与, 树立公民取向的绩效观。
首先, 增加公民评分的权重。
增加民意调查、 服务对象评判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市、 各部门考核分值得权重, 引导各市、 各部门进一步改进作风, 关注老百姓的需求。
其次, 要加强信息的沟通, 使公众对公共部门的工作更加了 解, 通过网络、 报纸等载体, 定期收集公共部门的工作动态和成绩, 为公众广泛、 深入、 普遍参与考核开辟道路。
第三, 要进一步严格服务对象的选择。
建立服务对象库, 由考核组随机抽取, 避免各市和部门自我选取服务对象。
要加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宣传和引导, 防止“印象评价” 、 “趋利评判, 对明显矛盾的评判结果要有剔除机制。
(四)
突出绩效原则, 关注投入产出 研究表明, 绩效评估有管理与改进、 责任与控制、 节约开支三大目标, 也由此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考核类型:
管理和改进型评估、 责任和控制型评估、 节约开支型评估。
这三种类型的绩效评估各有优劣, 往往在实际操作中, 采取复合型评估具有强化绩效评估的潜力。
对于陕西来讲, 在当前仍处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下, 要注意通过绩效评估, 缩减公共组织开支, 实现增收节支的目标。
对各市、 各部门的目标考核中, 既要看完成情况, 看达到的效果和产生的效力, 也要看投入情况, 评判为得到这个有价值的结果付出了 多大的代
价。
虽然, 大多数的公共部门产出并不能完全转化为有意义的货币价值, 比如良好空气天数、 社会安全感等,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公共部门预算及实施情况来对此进行把握。
首先, 要控制公共部门预算, 要按照多年工作平均情况, 来确定公共部门的合理预算, 并且将预算予以公开, 接受社会的监督; 其次, 要对预算支出的投向和过程进行引导, 减少公务接待、 公车消费、 公款出国等支出, 使预算尽可能地投向公共事业; 第三, 探索公共部门预算共享节余等制度, 允许组织保留财政年度完成既定任务所节约的部分资金, 增加公共组织节约预算的动机。
另外, 对考核工作本身而言, 也要讲究成本。
比如, 优化考核过程和环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资料收集的成本, 缩减考核工作实施的时间, 严格纪律杜绝考核过程中的腐败行为等, 以...
篇六: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管理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2、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 3、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 4、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5、 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 6、 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7、 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8、 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10、 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11、 危机管理中政府职能重塑 12、 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13、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和内容研究 14、 腐败治理过程中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 15、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16、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 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18、 体制转型与腐败滋长的相关性分析 19、 论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 20、 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21、 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2、 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23、 完善中国公共权力的路径分析 2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 25、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 26、 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7、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8、 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30、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方式转换探析 3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讨 32、 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 33、 我国当前权力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34、 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35、 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 36、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37、 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38、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39、 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40、 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 41、 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42、 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3、 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4、 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5、 论述行政法制化 46、 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7、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48、 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 49、 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 50、 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 51、 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 52、 WTO 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 53、 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腐败的产生及其遏制 54、 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 55、 加入 WTO 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 56、 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 57、 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 58、 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 59、 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60、 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61、 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管理变革 62、 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63、 论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 64、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65、 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 66、 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67、 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68、 政策环境和政策系统的关系 69、 论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 70、 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80、 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 81、 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82、 论中美公共政策构成的差异及原因 83、 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84、 试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85、 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 86、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87、 网络经济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88、 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89、 政府实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90、 试析行政责任的缺失 91、 依法行政的政治环境研究 92、 当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新标准 93、 如何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94、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95、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96、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
97、 我国改革后社会流动的合理化趋势的表现 98、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发展研究 99、 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101、 试析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102、 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 103、 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 104、 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105、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106、 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107、 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108、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109、 试析建国后中国社会分层的演化 110、 德治与法治比较研究
说明:
上述选题仅供参考, 考生可以自行拟定题目。
推荐访问: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绩效评估 理念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