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6篇

时间:2022-10-30 20:15:05 浏览量:

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6篇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 制造业减税降费的效应、问题及建议─以B市为例 1摘摘 要 制造业不仅事关国家建设,社会繁荣,同时和老百姓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同时,制造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6篇,供大家参考。

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6篇

篇一: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

业减税降费的效应、问题及建议─以 B 市为例

 1 摘 摘

 要

 制造业不仅事关国家建设,社会繁荣,同时和老百姓的生活也息息相关。同时,制造业的发展能充分展现一个国家的实力。我国始终重视发展制造业,十八大之后,我国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然而,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摩擦日益激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制造业首当其冲,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国外纷纷出台税收减免方案来复苏本国经济的做法也不可避免的对中国造成了影响。为了提振我国经济,一揽子税费减免方案也应运而生。以 2019年兼具普惠性和结构性调整的减税降费措施力度最大。从具体的政策内容上看,制造业是政策最直接的受益方。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措施,对制造业来说,无疑是降低了税费负担。减负后的制造业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力争转型升级。

 本文以减税降费相关理论为基础,以 B 市为例,运用大量税收数据分析了制造业在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发展情况、税收负担以及减税降费效应。在分析效应的同时,对制造业减税降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并进行了分析。在分析问题之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文章第一部分提出了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来展开的此次研究,分别从理论意义以及实际意义上介绍了此文的研究意义。回顾性地介绍了国内以及国外与此文主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的第二部分,对文章涉及的两个重要概念,即减税降费和制造业进行了分别阐述,介绍了减税降费的相关理论依据以及减税降费对制造业的作用机理。第三部分,分析了 B 市制造业发展及税收概况,其中分别介绍了 B 市制造业实现税收情况,制造业现行相关减税降费政策。第四部分,分析了 B 市制造业减税降费的效应以及制造业减税降费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通过 G 公司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减税降费政策的效应,同时分析了该公司在减税降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六部分,通过文章前几部分的阐述和分析,得出看相关结论,即减税降费政策实实在在地促进了 B 市制造业发展,但是减税降费并非完美,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求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制造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文在减税理论研究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对减税降费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效用进行分析,旨在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以求更好地运用税收政策服务制造业发展,为其他同样研究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朋友提供参考和借鉴。

 “营改增”背景下增值税税收筹划研究——以交通运输业 A公司为例

  2 关键词:减税降费;制造业;税收负担

 制造业减税降费的效应、问题及建议─以 B 市为例

 I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prosperity,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n fully show the strength of a country.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fter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hina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complex and changeable, Sino US trade friction is increasingly fierce, domestic 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 is increasing,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first to bear the brunt,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oreign countries have introduced tax relief programs to revive their own economy, which inevitably has an impact on China. In order to boost China"s economy, a package of tax and fee reduction programs also came into being. In 2019, tax and fee reduction measures with both inclusive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will be the strongest. From the specific policy cont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most direct beneficiary of the policy. For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 series of tax and fee reduction measures have undoubtedly reduced the tax burden. After lightening the burde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n better seize the opportunity, accelerate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strive f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taking B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ax burden and tax reduction effec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by using a large number of tax data.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ducing taxes and fees. 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and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is topic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of this paper are clarifi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th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involved in the article, namely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respectively elaborated, a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introduced.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tax situation of

 ABSTRACT

 II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B City, which introduces the tax situ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B City and the current relevant tax reduction policie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B Ci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fifth part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ax and fee reduction policy through the specific case of G company,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ax and fee reduction. The sixth part, through the elab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parts of the article, draws the relevant conclusion, that is, the tax and fee reduction policy has real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B"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the tax and fee reduction is not perfect, and needs to be further optimized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ax re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own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ax red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iming to improve the tax reduction policy, in order to better use the tax policy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friends who also study the tax policy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Cut Taxes and Administrative Fees

 Manufacturing

 The tax burden

 制造业减税降费的效应、问题及建议─以 B 市为例

 1 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 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 4 一、国内研究现状 ............................................ 4 二、国外研究现状 ............................................ 5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6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7 一、研究思路 ................................................ 7 二、研究方法 ................................................ 8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8 一、创新之处 ................................................ 8 二、不足之处 ................................................ 9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 ..................................................... 10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10 一、减税降费 ............................................... 10 二、制造业 ................................................. 10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12 一、最优税制理论 ........................................... 12 二、凯恩斯主义理论 ......................................... 13 三、供给学派理论 ........................................... 13 第三节 减税降费对制造业的作用机理 ............................ 14 一、减税降费降低了制造业成本、提高了利润水平 ............... 14 二、减税降费促进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 14 三、减税降费降低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风险 ..................... 14 第三章

 B 市制造业发展及税收概况 .................................................. 15

 目

 录

 2 第一节

 B 市制造业发展基本情况................................ 15 一、B 市制造业发展总体情况 .................................. 15 二、制造业区域布局情况 ..................................... 16 三、不同类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差异 ............................. 19 四、先进制造业盈利能力 ..................................... 20 第二节

 B 市制造业税费收入概况及减税降费政策.................. 21 一、B 市制造业实现税收情况 .................................. 21 二、制造业相关的减税降费政策 ............................... 25 第四章

 B 市制造业减税降费效应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28 第一节

 B 市制造业减税降费效应分析............................ 28 一、 税费负担明显降低 ...................................... 28 二、经营效益显著提升 ....................................... 30 三、产业结构逐步调整 ....................................... 30 四、制造业外贸风险有效抵御 ................................. 31 五、就业民生稳步改善 ....................................... 31 六、经营信心逐渐增强 ....................................... 32 第二节

 B 市制造业减税降费中存在的问题........................ 32 一、制造业税制上的问题 ..................................... 33 二、制造业优惠政策上的问题 ................................. 34 三、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 36 第五章

 B 市 G 制造业企业减税降费案例分析 .............................. 38 第一节

 G 制造业企业基本情况.................................. 38 一、G 企业基本情况 .......................................... 38 二、G 企业所属行业情况 ...................................... 40 第二节

 G 企业税收情况及减税降费效应.......................... 41 一、G 企业税收情况 .......................................... 41 二、G 企业减税降费效应 ...................................... 42 第三节

 G 企业减税降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2 一、G 企业减税降费中存在的问题 .............................. 42 二、问题的解决对策 ......................................... 43

 制造业减税降费的效应、问题及建议─以 B 市为例

 3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44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篇二: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

7《税务研究》2020年第10期 研究探索 Taxation Research减税降费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约束(杨灿明,2017),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重要举措和抓手。近年来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主体产生了深远影响。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一方面,个别地方政府收入下降、民生支出刚性等造成财政支出压力增加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一些职工收入下降等民生保障问题显现。这意味着,减税降费政策作为降低市场主体成本、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重要手段的作用愈发凸显,尤为需要处理好在宏观层面保持适度的政府收支规模与在微观层面增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获得感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各国国情和体制机制不同,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政府与市场最优规模的判定标准,但可通过分析比较政府收支规模和结构,调整、完善和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实现政府财政能力和微观主体获得感的平衡。一、减税降费的作用机制与理论依据(一)不同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作用机制分析减税降费的本质是调整市场主体与政府二者之间的资源分配方式和占有格局,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旨在解决国家特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特定问题。需要解释的是,需求侧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政策的作用机制明显不同。从需求侧看,减税降费政策是应对经济下行阶段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实际生产的社会产品低于潜在需求,社会产品存在“缺口”,政府通过减少税收让渡部分社会资源,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加市场主体需求。减税同时,也不能大幅度降低政府的支出规模,可通过政府的财政赤字实现临时性的预算平衡,确保社会产品的实际产出提高。可见,需求侧的减税降费政策是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临时性工具。从供给侧看,减税降费政策是通过调整市场与政府间的资源分配格局,让市场主体占有更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的效率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供给,达到提高社会总产出的目的。短期看,减税降费带来的收入下降将会减少政府的支出 ;长期看,减税降费会扩大税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可见,供给侧的减税降费政策倾向于从根本上调整市场与政府的资源占比,优化资源配置,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宏观约束和微观主体感受

  李水军内容提要:减税降费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市场微观主体对减税降费政策的获得感除了受宏观税负水平影响外,还与财政收支结构、税制结构、政府债务余额等因素相关。建议在保持适度宏观税负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政府收入来源、深化税费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并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教育、社保、卫生等民生领域投入,提升市场主体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获得感。关键词:减税降费

 宏观税负

 获得感

 地方税DOI:10.19376/j.cnki.cn11-1011/f.2020.10.015

 108《税务研究》2020年第10期 研究探索 Taxation Research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是长久性的税收体制改革。(二)提高政府和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减税降费改革的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是“转结构”“提效率”,达到“降成本”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政策通过降低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规模、优化政府收支结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以降低生产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因此,政府和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对比选择,就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理论分析的重要依据。假设在没有储蓄和债务情况下,全社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就是社会的总财富,且全部用来满足社会公民的需求。其中,公共产品和服务由政府提供或者组织生产,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是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补偿,相当于公民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付 ;私人物品由社会提供,由个人支付提供补偿。由此,全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就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通过税收(收费)转化成政府收入,用来支付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 ;一部分是私人收入,用来支付私人产品和服务。因为社会生产的总价值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在收入与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既定条件下,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就可以简化为一条等效用曲线,即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不同消费数量的组合,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完全相同效用的曲线。理论上看,政府组织收入(如税收)的最优值应落在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用等于私人产品(居民收入)的边际效用的均衡点上,该均衡点对应的政府、居民收入分配是能够带来最大效用满足,且是体现宏观税负最优水平的点。然而,由于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如果政府宏观税收规模的增加,通过政府组织生产的公共产品支出也将增加,但是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一旦低于相同支付的私人产品,也就意味着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低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需要减税降费以减少政府收入、增加市场配置资源规模,进而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在私人产品市场上,上述理论上的均衡值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考虑到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其供给数量和价格较难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例如,政府可能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效用估价过高,从而要求获得更大程度的成本补偿,具有推高宏观税负的倾向 ;民众可能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估价过低,发出降低宏观税负的诉求(武彦民 等,2018)。二、减税降费的宏观约束:以“宏观税负”指标为例事实上,无论需求侧还是供给侧的减税降费政策,都深受政府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影响。那么,如何考察和衡量政府收入总量和结构呢?一般而言,常用宏观税负指标反映。由于各国经济规模和收入水平差距,宏观税负适用相对指标,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税收或政府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反映该国或地区政府占用全社会资源的规模。(一)宏观税负水平的不同口径大部分研究从小、中、大三个口径比较分析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其中,小口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占 GDP 的比重(也可认为是狭义的宏观税负)。2018 年,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为 17.01%。中口径宏观税负是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加上非税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占 GDP 的比重。2018 年,我国中口径宏观税负为 19.95%。大口径宏观税负是指广义政府收入占 GDP 的比重。广义政府收入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的广义政府运行数据,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不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剔除重复计算部分)的合并数据。2018 年,我国大口径宏观税负为 27.46%。部分学者(朱青,2017)认为,把税收以外的政府收入纳进来是不妥的。因为与政府其他收

 109《税务研究》2020年第10期 研究探索 Taxation Research入相比,税收具有强制、无偿、固定的特点,且缴纳税款时,缴款人不会从政府部门得到任何“直接的”经济利益返还和回报。但使用全口径政府收入作为衡量宏观税负水平的客观标准,有利于全面反映政府筹集、占有、使用社会资源,有利于不同税制国家间的相互比较,也有利于更加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各国真实的宏观税负水平。(二)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国际比较首先,按照 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口径,计算出我国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剔除了重复计算部分)的广义政府收入,这与 OECD 国家的政府收入口径基本相同。其次,选择 7 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税负,与我国宏观税负进行比较(见表 1)。从表 1 可以看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宏观税负水平均高于我国,其宏观税负的算术平均值也明显高出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例如,主要发达国家中宏观税负水平最低的美国,2013 ~ 2018 年,其宏观税负算术平均值为 32.91%,同期我国宏观税负算术平均值为 28.24%。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进一步分析 OECD 国家,2018 年,除智利暂无数据外,其余国家中只有爱尔兰(25.4%)、墨西哥(22.65%)的宏观税负水平低于我国(27.46%)。其中,13 个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在 30% ~ 40% 之间,15 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在 40% 至 50% 之间。与 OECD 国家相比,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与 OECD 国家相比,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相对不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在计算广义政府运行收入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当中剔除的,没有计算在内。按照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规定,只有增加政府权益或资产净值的交易才是政府收入,国有土地出让的收入只是资产形式转换而不是资产的交易行为,不算在政府收入当中。按照会计制度权责发生制核算政府收支,对政府主体来说只是货币资金的增加和政府土地资产的减少,政府权益并没有增加,只是政府的资产形式转移,净资产也没有变化。因此,理论上,土地出让收入不宜作为政府收入统计。但考虑我国政府土地出让收入规模较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占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 70% 以上(见表 2),地方政府这部分“卖地的钱”是否构成政府收入,社会各界持有不同意见。从收入端看,由于土地出让金收支全额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现行土地出让收入为“毛收入”,包含成本补偿性费用。从支出端看,土地出让支出分为成本性支出和非成本性支出。其中,成本性支出是政府在取得国有土地之前支出的费用,包括征地拆迁补偿、达到土地出让标准的前资料来源:根据财政部网站与OECD网站发布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出,下同。表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宏观税负(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变化 单位:%国别年份算术平均值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美国 33.19 33.15 33.31 32.87 33.72 31.23 32.91日本 33.12 34.82 35.78 35.83 35.73 36.54 35.30德国 44.98 44.88 44.99 45.49 45.66 46.43 45.41法国 53.14 53.31 53.17 53.05 53.55 53.4 53.27英国 38.34 37.53 37.72 38.18 38.71 38.7 38.20加拿大 39.28 39.33 40.77 41.11 41.22 41.42 40.52意大利 48.1 47.9 47.76 46.67 46.32 46.34 47.18中国 28.66 28.78 29.06 28.14 27.35 27.46 28.24

 110《税务研究》2020年第10期 研究探索 Taxation Research期开发、被征地农民补助、社保、就业安置支出等,上述支出通过土地出让收入予以回收,是政府在征收、储备、整理土地等环节先期垫付的成本,故成本性支出不能算作政府收入 ;非成本性支出是扣除成本性支出的土地出让收益,由政府按照政府基金支出规划,安排使用于城市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农村等方面的支出。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出让收支情况,2014 年、2015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成本性支出占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82.4%、79.6% ;土地出让金的非成本性支出分别占 17.6%、20.4%,据此计算上述两年的非成本性支出占比平均值为 19.0%。一些学者(蔡潇,2016)认为,土地出让金当中的非成本性支出是政府可支配收入,可视为政府的收益。通过表 2 计算结果可知,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的非成本性支出占当年 GDP 的 1% 左右,把这部分收入计到政府基金预算收入当中,对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大约在 1 个百分点左右。与 OECD 国家相比,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从表 2 还可以看出,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最高是 2015 年的 29.06%,增加土地出让金的非成本性(收益性)支出后为 30.06%(29.06%+1%),这一数值仍然低于同期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宏观税负最低的美国(33.31%)。还有学者(武彦民 等,2018)在计算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时,将土地出让金全部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没有区分土地出让金的成本性支出和非成本性支出,造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提高 4 ~ 7 个百分点,这点需引起注意。三、影响减税降费政策获得感的因素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我国是世界上宏观税负较低的国家,加上近年连续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宏观税负水平进一步走低。表 1 显示,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在 2015 年达到最大值,为29.06%,后续年度呈下降趋势,与我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时间节点基本吻合,如 2015 年11 月提出以“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减免”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行营改增、2019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2020 年预计新增减负超过 2.5 万亿元。然而,减税降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为什么部分市场主体和民众减税降费获得感不明显呢?通常而言,获得感是市场主体判断税负轻重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人们对国民收入、社会公平、政府效率、公共产品和服务等财税制度的综合评价和感受,受政府收入总量和财政收支结构的双重影响。尽管全口径政府收入可以衡量一国税负水平的高低,但税负轻重感受不是以宏观税负作为唯一判定依据,更多的是通过微观主体缴纳税款支付和获得公共产品的比价得出的感受,即微资料来源:根据财政部网站相关数据整理得出。注:土地出让金的非成本性支出除2014年、2015年用的是实际支出外,其他年度按19%估算土地出让金的非成本性支出。表2

 土地出让收入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重

 单位:亿元、%年份 政府性基金收入 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出让收入占政府基金收入比重土地出让收入非成本性支出土地出让非成本性支出占GDP比重2013 52 2...

篇三: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

观察 2021.9 (中)减税降费政策有序落地,小微企业“获得感”如何?—— — 西安市小微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感受的调查分析冯茜,刘懿懿,陈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收稿 日期 :

 2021-08-11作者 简介 :冯 茜( 1990 —),女 ,讲师 ,硕士 ,研 究 方向 :财 税政 策 研究 。获得感是一个较新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2015 年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此后, “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逐渐成为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然而,目前对于“获得感”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极为匮乏。与此同时,近 10 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小微企业异军突起,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涉及经营范围广泛。根据《人民日报》2020 年7 月公布的数据,小微企业在市场规模占比中高达 95.6%,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解决了我国80%以上的就业问题,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受益者。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国家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在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城市。因此,研究西安市小微企业对大规模实施普遍性减税降费政策的评价及对政策红利的获得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基本概念界定及政策现状分析(一)基 本 概念 界定1.小微企业目前,世界各国对小微企业尚未有统一的认定标准,不同国家因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时代对小微企业的界定也大不相同。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规定,我国从“年应纳税所得额” “从业人数”及“资产总额”三个方面确定了小微企业的判定标准,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表 1 我 国 小 微 企 业 的 判 定 标 准摘 要 :减税 降 费 是国家 逆 周 期调节 的 重要 工 具,也 是 有 力促 进小 微 企 业 发 展的 重 要 手段 。

 为应 对 经济 下 行 压 力 ,近 年来,中国 政 府 制 定 实施 了多 项 减 税 降费 政 策,力 图 为小 微 企 业“减 负 ”。

 这 类 减 税 降费政 策 的效 果 怎样 ,小 微 企业 对相关 政策的 获 得感 如 何 ,是目 前的 研 究 热点,也 是 今年 两 会重 点 关 注的 问 题。

 文 章立 足企业 自 身 主 观 评 价视 角 ,并 结 合 问 卷 调 查获 取 的 一 手 数 据 ,基 于 企 业 获 得 感 ,分 析 小 微 企 业 对 减 税 降 费 改 革 的 总 体 评 价 。

 结 果 显 示 :减 税 降 费 政 策 落 实 到 位 ,小 微企 业活 力增 强 ,但 部分 企业 表 示 对 相 关政 策的 了 解程 度 较 低 等。

 基 于 分 析 结果 ,提 出 加 强政策 宣 传力 度 、多 维 设 计 减 负 政策 及 全 力保障 政 策稳 定的建 议 。关 键 词 :减 税 降费 ;小 微 企 业;获 得感财经观察 Financial observation指标名称 判定标准年应纳税所得额 ≤300 万元从业人数 ≤300 人资产总额 ≤5000 万元62

 资料来源: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2.获得感2015 年 2 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此后,多次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由于“获得感”是一个较新的提法,目前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没有达成统一。黄冬霞等认为,获得感是一个组合词, “获得”侧重客观层面的收获, “感”侧重主观层面的感受和触动,二者是因果递进的关系。杨伟荣等认为获得感指向物质获得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包括意义获得感与实在获得感两个方面。苏岚岚等分析了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区别,认为获得感是将幸福感落到实处,更强调获得感是一种实在获得。文章认为,获得感是在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背景下,自然人及各类组织对改革客观红利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以客观收益为基础,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二、实证研究—— — 基于西安市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一)数据 来源 及变 量 选择1.数据来源为分析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小微企业的获得感,笔者基于获得感视角设计“减税降费调查问卷”,并对西安市小微企业对近 3 年减税降费政策的获得感进行调查分析,发放调查问卷 30 份,回收问卷 25 份,有效问卷 20份。在有效问卷中,零售企业、批发企业及服务企业占比分别为 25%、45%、30%。2.变量选择文章构建了具有三级指标体系的企业获得感指数模型,并采用熵权法测度权重。熵权法在测度权重上考虑了信息熵概念,尽可能地保留数据中的信息含量。这使得文章的指标体系更为科学,所测算的企业获得感指数也更具有说服力和信度,各变量具体指标选取情况如表 2 所示。(二)研究 方法1.熵权法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值方法。具体来讲,熵权法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再通过熵权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正,从而得到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通常在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相反,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少,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小,其权重也就越小。熵权法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将各指标数据正向标准化;第二步,求出各指标的信息熵。公式如下:E j =-ln(n)-1*ni = 1Σ p ij lnp ijp ij =Y ij∑ m j=1 Y ijΣΣΣΣΣΣΣΣΣΣΣ(1)其中,Y ij 为标准化数值,E j 为各指标信息熵,n 为企业的个数。W j =1-E j∑ m j=1 (1-E j )(2)其中,W j 为各指标所对应的权重,m 为指标的个数。文章运用熵权法测量获得感评价体系指标,结果如表3 所示。表 3 小 微 企 业 获 得 感 二 、三 级 评 价 指 标 权 重2.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图形以及计算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于描述测量样本的各种特征及其所代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赋值企业获得感经营情况规模变化 是 =1;否 =0发展信心显著增强 =5;有所增强 =4;维持现状=3;有所下降,但不明显 =2;显著下降=1政策评价政策落实力度很大 =4;力度较大 =3;力度一般=2;力度不大 =1政策宣传非常了解 =5;比较了解 =4;一般 =3;不太了解 =2;不了解 =1政策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3;作用一般,并不明=2;几乎没有作用 =1一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企业获得感规模变化 0.3971发展信心 0.6029政策落实 0.2013政策宣传 0.2753政策效果 0.5234二级指标经营情况政策评价权重0.56890.4311表 2 企 业 获 得 感 指 标 体 系 (熵 权 法 )63

 商业观察 2021.9 (中)企业类型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零售 2.14 0.27 1.75 2.42批发 2.65 0.42 1.88 3.23服务 2.26 0.29 1.80 2.54总计 2.40 0.41 1.75 3.23编号公司类别1 零售 4 02 零售 3 03 零售 4 1233企业获得感4 2 2.003 2 1.752 3 2.424 零售 4 0 3 3 3 2.205 批发 4 0 2 3 2 1.886 服务 4 1 3 3 3 2.547 批发 3 1 3 4 3 2.438 服务 3 1 1 4 2 2.039 服务 4 1 3 3 3 2.5410 服务 4 0 3 4 3 2.3211 服务 3 1 1 2 2 1.8012 批发 5 1 3 4 3 2.8813 批发 5 1 3 4 3 2.8814 批发 5 1 3 5 4 3.2315 批发 4 0 3 5 3 2.4316 零售 4 0 3 4 3 2.3217 批发 3 1 3 3 3 2.3118 批发 4 1 2 4 4 2.8019 批发 4 1 3 5 4 3.0020 服务 4 0 3 4 3 2.32政策评价对企业发展是否有利宣传力度执行效果经营情况发展信心指数规模是否扩大的总体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的项目很多,常用的如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频数分布、正态或偏态程度等。该统计分析法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分析结果直观可靠。因此,在众多学术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文章运用此方法对调查问卷的整体结果及熵权法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三 )实 证分析1.问卷结果分析政策红利稳步释放。调查结果显示,75.19%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较好,85.7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税收负担下降明显,该调查结果基本与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及普华永道《2020 年世界纳税报告》的分析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流动资产与可支配资金的份额,为企业开展更多的投资活动、获取更高收益提供保障。企业活力显著增强。调查结果显示,61.9%的被调查企业表明此次减税降费政策增强了企业活力,体现了西安市政府“六稳六保”的决心。企业税费成本明显降低,能够大幅提升小微企业的盈利水平,让更多小微企业轻装上阵,激发企业经营热情,释放实体经济活力。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33.33%的小微企业表示减税降费政策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发展信心提升明显。调查结果显示,71.23%的企业表示对未来企业的经营充满信心,23.81%的企业表示将会把此次减税降费的红利更多地用以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通过对企业自身各类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经营能力,增强资产变现能力,提高资产的安全性,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最终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宣传力度有待提高。分别有 14.29%及 42.85%的企业表示对减税降费政策非常了解及比较了解,33.33%的企业表示对减税降费政策的了解程度一般,对优惠政策的理解把握不准,无法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导致企业无法全面享受政策红利;有 9.52%的企业表示仍对减税降费政策理解不到位,认为政府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多家企业表示建议政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并对政策进行精准解读,进一步明晰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和标准,使得政策受惠面更加广泛。2.获得感评价分析根据前文介绍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 20 家西安市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获得感进行测量,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形式,具体分析结果如表 4 及表 5 所示。根据表 4 及表 5 可以看出,批发类企业的获得感均值最高,服务业次之,零售业最次,结果表明在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批发类企业整体获得感较高。此外,服务类企业及零售类企业的获得感指数的标准差较低,表明此类企业对降费政策的获得感评价较为一致。财经观察 Financial observation表 4 西 安 市 小 微 企 业 对 减 税 降 费 政 策 获 得 感 评 价 结 果表 5 不 同 类 别 企 业 获 得 感 得 分 比 较64

 图 1 西 安 市 小 微 企 业 获 得 感 的 概 率 拟 合 分 布 图由图 1 可知,被调查企业获得感的分布趋向均值为2.4 的正态分布,获得感最大值为 3.23,最小值为 1.75。总体而言,企业获得感的分布偏向于最大值,即企业获得感的整体水平是较高的,这表明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政策效果良好。此结果与前文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整体结果基本一致。三、完善减税降费政策的建议(一 )加强 政 策 宣传力 度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对小微企业进行优惠政策专题培训辅导,让纳税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特别对于新出台的重大优惠政策,应着力提升优惠政策享受精准度,让小微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更加熟悉,确保纳税人懂政策、会操作。利用网络、涉税服务 APP、宣传海报、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及时、全方位及多维度的政策宣传,精准落实优惠政策,让纳税人切实享受国家的政策红利,推动减税降费红利稳步释放。(二 )多维 设 计 减负政 策第一,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持续实施并落实好各项税收减免政策,延长困难行业的增值税、所得税减免政策时限。第二,探索设立增加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专门贷款,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投放力度。第三,完善企业减租减息减支等优惠政策,适当延长时间,并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倾斜。(三 )全力 保 障 政策稳 定尽快建立科学、统一、长效的减税降费政策体系,减少政策的多变性,为小微企业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产生的经济效应。稳定的政策更有利于小微企业加大投资,增强投资信心,有效制订企业经营计划,使纳税人对纳税流程更加熟悉,提高纳税人自主纳税意识,进而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参考 文 献:[1] 黄 冬 霞 , 吴 满 意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获 得 感 : 内 涵 、构 成 和形 成机 理 [J]. 思 想教育 研究 ,2017(6):28-32.[2] 杨 伟 荣 , 张 方 玉 . “获 得 感 ”的 价 值 彰 显 [J]. 重 庆 社 会科 学 ,2016(11):69-74.[3] 苏 岚 岚 , 彭 艳 玲 , 孔 荣 . 农 民 创 业 能 力 对 创 业 获 得 感的 影 响研 究 : 基 于创 业绩效 中 介 效应 与创 业 动 机 调 节 效 应的 分析 [J]. 农业 技 术经 济 ,2016(12):63-75.Kernel density estimatekernel = epanechnikov,bandwidth = 0.2010CSRDensity1.5 2.5 3.5 2 3.8.6.4.2065

篇四: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

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评估———对政府收支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马海涛 王紫薇 黄 然摘 要:2008年提出的减税降费政策,虽然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积极影响,但也对我国的财税制度提出了挑战,财税系统承压。本文通过梳理历年结构性减税、“营改增”及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文本,回顾减税降费发展历程,基于现有政府收入支出数据,主要评估了减税降费带来的综合财政影响,在分析一般公共预算的基础上,探讨了与其余 “三本账”之间的统筹协调与安排,厘清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减税降费 财政影响 效果评估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51(2020)13-0005-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助人口优势带来的巨大红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依赖于第一、第二产业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未来经济增长更需要通过增加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以寻求新的增长点,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为了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从事研发活动、进行科技创新,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期通过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强整个社会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在 2008年 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减税降费政策被首次提出,这一政策包含 “税收减免”和 “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两部分,此后十余年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我国减税降费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行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经济影响,但我们也需要注意这场改革对我国的财税制度提出了挑战:政府收入格局变动、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倒逼各级政府对收入及支出结构进行反思。基于此,有必要从财政效应的角度,梳理历年的减税降费政策,结合具体实证分析,整体评估过去十多年间减税降费政策对政府收支的影响,分析其中潜藏的财政风险,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梳理通过梳理历年的政府公告,可以将减税降费政策大体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08~2012年,该阶段政府出台了各类结构性减税的政策。第二阶段是 2012年至今,该阶段政府开始在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试点,推行 “营改增”试点工作,而后将 “营改增”从部分地区扩展到全国范围内,随后又将 “营改增”针对的行业拓展到全部行业,2016年开始正式进入全面 “营改增”阶段。· 5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实质性减税降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No19ZDA070)。

 我国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评估(一)结构性减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充当导火索,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保护国内经济,于 2008年 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结构性减税政策,结构性减税更集中于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其主要措施是 “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并不是一味追求减税,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增税政策,注重于税制结构的内部优化,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保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方面,政府的主要措施包括:实行全面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给予研发机构采购国内生产设备的优惠,来降低企业税负、改善企业投资环境、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在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方面,政府调高了出口退税率,推行区域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关税,给予部分软件行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税收优惠;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征税试点范围,以此来鼓励企业积极进行研发生产和创新活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保护环境与资源节约方面,政府在为企业 (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针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的产品实行了增税政策,推进资源税和燃油税费改革。在改善民生方面,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调整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在完善税制与经济结构方面,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房产税改革试点,促进国家税制结构更加完善;同时,下调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给予个人购房优惠政策。具体结构性减税政策总结如表 1所示。 表 1 结构性减税政策政策目标 政策内容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1)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自 2009年初开始,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放宽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下调至 3%。(2)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研发机构采购国内生产设备在退税上给予一定的优惠。(3)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自 2008年 4月 24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由原来的 03%下调至 01%。并且自 2008年 9月 19日起,将证券 (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由买卖双方征收改为只向卖方征收。(4)个人购房税收政策调整:自 2008年 11月起,对于个人购买、转让或销售普通住房,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1)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自 2008年下半年开始,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将科技含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作为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重点,坚持对 “两高一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出口增长方式转变。(2)区域税收优惠政策:自 2011年起至 2020年,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西部地区内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3)进出口关税调整:自 2012年初起调整进出口关税,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以鼓励稀缺产品和基础设备的进口;继续以暂定税率的形式对 “两高一资”产品征收出口关税。(4)促进科技进步:从 2011年初起,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售其自行开发和生产的软件产品,按 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对于增值税的实际税负超过 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软件行业以及有关集成电路产业,给予企业所得税税收减免。(5)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征税试点范围:出台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6 ·

 2020年第 13期/总第 2957期续表政策目标 政策内容保护环境与资源节约(1)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适用增值税政策:自 2011年起,调整完善农林剩余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并增加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适用增值税优惠政策。(2)推进资源税改革:自2011年1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办法,税率暂定为 5%。同时还较大幅度提高部分资源税税额标准。(3)实施燃油税费改革:自 2009年 1月 1日起,国家对成品油的消费税实行改革,调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的标准,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4)出台车船税法:自 2012年 1月 1日起,对乘用车改用排气量作为计税依据,根据排气量实行七级累进税额,同时增加了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减征或免征车船税的内容。(5)调整乘用车消费税税率:自 2008年 9月 1日起,将排气量在 10升以下的乘用车,消费税税率由 3%下调至 1%;排气量在 30升以上至 40升的乘用车,消费税税率由 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 40升以上的乘用车,消费税税率由 20%上调至 40%。(6)调整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税率:从 2009年初到 2013年末,对排气量不超过 16升的乘用车,将其车辆购置税税率由 10%下调至 5%,其中对于 2010年购置的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税率下调至 75%改善民生(1)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2011年 11月 1日起,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2)调整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至 2010年 12月 31日。同时,对就业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将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放在个体经营者,鼓励和支持个人自主创业。政策对象从失业人员和城镇少数特困人群扩大到纳入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体系的人员。(3)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自 2010年起,对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额按 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免征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印花税,实行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4)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税前扣除标准:从 2011年 9月初,提高工资薪金的税前扣除标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结构,将超额累进税率减少至七级,并对级距做了相应的调整,扩大了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5)蔬菜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从 2012年初起,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蔬菜的环节免征增值税。(6)支持农村金融的税收政策:自 2009年 1月 1日至 2013年 12月 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 90%计入收入总额;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含县级市、区、旗)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 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完善税制与经济结构(1)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自 2008年起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率、税前扣除和税收优惠,法定税率由 33%下调至 25%。(2)税收制度实现内外统一:自2010年12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开始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实现了税收制度内外的完全统一。(3)实行房产税改革试点:自2011年1月28日起,上海、重庆开展了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件总结。· 7 ·

 我国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评估(二)“营改增”时期“营改增”是指将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变更为缴纳增值税,这一政策的推出有效减少了重复征税的现象,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要求。2012年,国家选择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率先进行 “营改增”试点工作,而后又将试点地点从上海分批扩大至北京等 8个省、直辖市和宁波、深圳、厦门 3个计划单列市,再扩展至全国试行。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 “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所有行业都纳入 “营改增”范围内。至此,减税降费政策进入全面 “营改增”时期。此后三年,国家致力于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三档,不断调低税率,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轻装上阵,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而且有助于国家进行监管,打击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激发经济活力,稳定经济预期。关于 “营改增”过程和具体措施见表 2。虽然本文在本部分将 “营改增”政策划分为一个单独的阶段,但本质上来说,“营改增”政策属于结构性减税的一部分,是减税的一种表现。 表 2 “营改增”政策阶段 政策内容试点阶段(1)2012年 1月 1日,率先在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试点。(2)2012年 8月 1日起至年底,将营改增试点由上海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 8个省、直辖市和宁波、厦门、深圳 3个计划单列市。(3)2013年 8月 1日,营改增推广为全国试行,广播影视服务业被纳入试点范围。(4)2014年 1月 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全面 “营改增”时期(1)2016年 5月 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所有营业税纳税人都改为缴纳增值税。(2)2017年 7月 1日起,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三档;将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 13%降至 11%。(3)2018年 5月 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 17%降至 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 11%降至 10%;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4)2019年 4月 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 16%增值税税率降至 13%、交通运输和建筑等行业 10%增值税税率降至 9%;进一步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对纳税人取得不动产支付的进项税由分两年抵扣改为一次性全额抵扣,增加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主营业务为邮政、电信、现代服务和生活服务等服务业的纳税人,按进项税额加计 10%抵减应纳税额;对政策实施后纳税人新增的留抵税额,符合有关规定的可申请退还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件总结。(三)行政事业性收费除了来自税收方面的负担,企业的压力还主要来自行政事业性收费。过去,政府收费项目繁多且极不规范,企业负担重,因此在落实 “减税降费”中 “减税”部分的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取消、停征和免征 “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措施,深化简政放权,加强法制化管理进程,切实减轻社会负担。关于取消、停征和免征 “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见表 3。· 8 ·

 2020年第 13期/总第 2957期 表 3 取消、停征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实施时间 政策内容2009年 1月 1日起取消或停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暂住证 (卡)工本费、新资源食品申请审评费等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2年 2月 1日起取消 253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此前,按照规定取消的运营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收费、运营车辆综合性能技术等级评定 (检测)收费,有关地方仍作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收取的,应一律取消2013年 1月 1日起 取消和免征 3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3年 5月 15日取消电子工程概预算人员培训费、烟草制品及原辅材料检验费、保密证表包装材料费等 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3年 8月 1日起全国统一取消 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免征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等 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13年 10月 1日起 降低 14个部门 20个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2013年 11月 1日起 取消 314项各省 (区、市)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2015年 1月 1日起取消或暂停征收 12项中央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2015年 11月 1日起 全国统一取消和暂停征收 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6年 1月 1日起取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收取的人才集体户口管理服务费 (包括经营服务性质的收费)2016年 5月 1日起 将现行对小微企业免征的 18项行政事业...

篇五: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就业的主渠道,小微企业的未来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但是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低、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多种减税降费措施,本文主要分析近年来相关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推行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效应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就业的主渠道,截至2017 年末,我国有小微企业法人约 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 6200 万户,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 GDP 的比例约 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例约 50%,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促进作用至关重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政府通过减税降费政策,在促进企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综合来看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负担正在大幅减轻,近两年更有着跨越式的改变。相关政策推出后对小微企业产生的影响(一)大幅减轻小微企业经营负担据不完全统计,2013 年以来,中央我国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

 历晓君

  谭

  敏

  毕纪光 /

 文

 40实施的各项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收费项目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超过 1500 亿元;2016 年阶段性降低社保公积金费率,每年为企业减负 1000 亿元;电价下调,每年减轻企业负担 470 亿元;2016年 5 月至 2017 年末,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适用营改增政策的小规模纳税人有934 万户,占全部试点纳税人的 87%,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负平均下降26.7%,累计减税 14075 亿元,综合平均税负降低约 15%。2018 年前三个季度,小微企业共减税 1437 亿元,同比增长41.3%;截至 2018 年末,全年减税降费总规模达 1.35 万亿元。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近五年来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3 万多亿元。(二)小微企业营商环境总体向好近年来,国家从国务院、财政部、税务总局到各级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多种措施,极大优化了我国的税收营商环境,具体包括优化税制,将现行的税收条例上升为法律,实施国地税机构改革,推行数字化纳税申报,开展“互联网 +税务”行动,全国范围全面运行优化后的金税三期系统,为纳税人提供大量涉税培训,从“一厅通办”到“一窗通办”,压缩办理时间和办理环节,进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等等,极大提高了小微企业纳税便利性。世界银行《2019 年营商环境报告》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营商环境名列第46 位,相较上年进步了 32 位,纳税改革表现亮眼,纳税时间从 2004 年的 832小时压缩至 2017 年的 142 小时,同比上年降低 31%,“营改增”全面推行以及印花税全面在线申报,使“纳税次数”从 9 次缩短为 7 次,企业办税便利水平持续提升,税收数字化正在颠覆取代传统的办税模式,中国成为本期《报告》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唯一入列十大最佳改革者名单的经济体。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真切地看到国家为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打出各种减税降费“组合拳”,2018 年连续出台的“超 1.3 万亿”减税降费措施支持了小微企业发展,成果已经日益显现,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小微企业税负降低同时,还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部分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减税效应尚未充分显现。(一)税负仍然较重1. 社保缴费负担较重。2017 年我国五项社会保险缴费合计达到企业工资总额的 39.25%。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2016 年中国的“总税率”为 68%,社保缴费占 48.8 个百分点,是占比最高的一项,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也显著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不得不给在职人群制定较高的费率标准,导致养老金费率难以下调。虽然近两年国家出台了针对困难行业和小微企业的调减政策,但面对沉重的员工社保缴费负担,采取各种方式逃避或减少缴税是一种大概率事件。2. 留抵税额退还不及时。增值税留抵税额不退实质就是财政从企业借款支出,提高了企业的杠杆率和融资成本。但是退税会在短期内对财政现金流带来压力。营改增后,增值税留抵税额退还不及时对重资产企业的影响尤为严重。这对于处于初创期企业,在没有实现销售收入时就要为设备和原材料缴税,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制约创业企业发展。虽然 2018 年我国采取了部分退还政策,但大部分企业的压力依然巨大。3. 退税时间较长。对于出口退税企业来说,大部分是外向型劳动密集企业,利润微薄。之所以能够生存,出口退税是企业得以弥补成本、勉强生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增值税税率较高,更为依赖增值税退税。企业所在地的增值税退税与缴税之间通常有时间差异,造成由于出口退税到账时间较晚而占压企业资金的问题,尤其是在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4. 以票定税问题长期存在。企业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在实际业务中,发票几乎成为扣除税款的唯一凭证,税务执法人员站在规避自身风险的情况下通常采取税负从高原则方式进行征税。而在向小微企业和初级资源产品的采购过程中,难以取得发票仍是常见情况。比如餐饮行业及企业食堂采购农副产品、建筑企业采购砂石及支付农民工劳务费用等都很难取得发票或合规纳税证明。还有一些因为产品周期长,大量的支出无法及时取得发票而被提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因此,企业所得税负担就会远超过名义税率。(二)尚未建立真实、诚信的交易市场环境

 41税收作为企业的成本,左右着企业盈利的变化。因此,企业有偷逃税费的意愿。比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低,“五险一金”等负担重,企业则采取压低雇员工资,变相增加用人数量,以补贴等形式作为变相工资,减少纳税金额。以票定税以票管税的模式,也让企业对发票有大量冲账需求,为了降低税负成本,虚开发票成为一种解决办法。高额的残保金增加企业对残疾人员的需求,残疾人不用劳动就获得社保和工资,公司仅凭社保金和低廉的工资就可以免交大量的残保金。看起来皆大欢喜的交易,却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性,毁掉了社会经济的诚信基础,并且涉嫌违法,此类情况难以杜绝。思考和建议(一)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转型时期,面对当前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以及可能出现的国际“税收竞争”, 我国只有持续推进更大规模和更加细化的减税降费政策,才能助力小微企业茁壮成长。2019 年小微企业已迎来新一轮减税降费红包,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 3 万元提高到 10 万元;放宽小微企业标准至企业资产总额 5000万元以下、从业人数 300 人以下、应纳税所得额 300 万元以下并加大优惠力度,应纳税所得额 100 万以下所得税率5%,100-300 万之间 10%;已有 31 个省(区、市)明确小微企业“六税两费”按 50% 幅度顶格减征;扩展初创科技型企业优惠政策适用范围至从业人数不超过 300 人,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不超过 5000 万元。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在降低 10%。(二)深入推进税制改革1. 增值税的流转税属性需要进一步凸显。减税并档的改革还在路上,2019年两会提出新的增值税下调政策,将制造业等行业从 16% 降至 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 10% 降至 9%。从长期来看,应推动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加强征收管理制度的完善,更为注重保障纳税人的权益,减少税制中存在的扭曲效益,真正实现增值税的流转作用。2. 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这将有效快速缓解企业压力。从长期来看,一方面应将养老金筹资模式从现收现付制转为与基金积累制相结合,做实个人养老账户,使账户产权更为清晰,调动个人参加社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国有资本划转社保的力度,弥补养老金历史欠账,保证社保基金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可持续性。3. 税制改革需进行长远规划。我国当前是“流转税为主”的税制模式,应尽快研究简化税种,结合企业增值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实现从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向直接税为主的税制模式转变,从长远上、根本上有效实现生产和流通环节减轻税负。4. 推进各税种立法进程。应加快建立更加清晰稳定的主体税种和地方税种立法时间表,积极推进现行税种和地方税的立法进程,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税种的改革和培育,使各项税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确保有法可依,建立公平诚信市场环境。5. 推行长期稳定的低税低费模式。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实际效果毋庸置疑,但存在时效阶段性和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远上来看,推行长期稳定的低税模式,逐渐取代运动式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但可以为小微企业减轻实际上的成本压力,还有助于给予企业更稳定、更长期的预期,更能促进企业的投资和创新积极性。(三)推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传导路径短、见效快、力度较强,能有效支撑经济增长。应进一步细化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盘活国库资金,助力我国小微企业蓬勃发展。1. 降低非税负担。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企业非税负担、不断优化、调整支出方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降低企业从生产到终端各环节的经营成本。2. 尝试创新方式解决税收负担。现行的税收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将长期存在部分企业实际税收负担增加的实际情况,财政部门可尝试将企业未来可流转、可抵扣、可退回税款部分提前补贴给企业,或为小微企业提供保证担保以便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缩短税款对企业的资金占用周期,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流转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责任编辑:高 原

篇六: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

代号

 10532

  学

 号

 F1725W1426

 分 类 号

 密

 级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研究 -来自浙江省 C 市小微企业的调研

 学位申请人姓名

 李敏根 培

 养

 单

 位

 经济与贸易学院 导师姓名及职称

 张艳纯 副教授

  张立球 研究员 学

 科

 专

 业

 税务专业 研

 究

 方

 向

  税收理论与政策 论文提交日期

 2020 年 5 月 20 日 万方数据

  学校代号:10532 学 号:F1725W1426 密 级:

  湖南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研究 -来自浙江省 C 市小微企业的调研

  学位申请人姓名:

  李敏根

 导师姓名及职称:

  张艳纯

 副教授

  张立球

 研究员

 培 养 单 位:

  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 业 名 称:

  税务专业

  论文提交日期:

  2020 年 5 月 20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20 年 6 月 15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郭平 教授

  万方数据

  Research on the policy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Research from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by Li Min gen E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2017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conomics in

 Taxation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Supervisors Associate Professor ZHANG Yanchun Researcher ZHANG Liqiu May,2020 万方数据

  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湖 南 大 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万方数据

 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研究-来自浙江省 C 市小微企业的调研 II 摘

 要 小微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融资难、用工成本高、税费负担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2017 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到 2019 年,每年的减税降费规模超 2 万亿元,其中与小微企业相关的一系列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帮助小微企业缓解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上述困难。

 本文以浙江省 C 市小微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调研该市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建言献策。文章主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理论分析,揭示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二是调研分析, 在对浙江省 C 市小微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融资情况、社保费用等在不同年份的变化情况,分析 C 市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情况,剖析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三是政策建议,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纳税信用共享,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小微企业认定动态化管理等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小微企业认定管理

 万方数据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re an essential force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However,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financing difficulties, high labor costs and heavy tax burden. Since 2017, China has begun to implement a large-scale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policy. By 2019, the scale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will exceed 2 trillion yuan per year. Among them, a series of inclusive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policies related to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will help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o alleviate the above difficulties in market competi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sample, investigat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polici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this city,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policy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main body of the paper includes three parts: first,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econd, research 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by comparing the changes of tax burden, financing situ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cos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policy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C City,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policy; thirdly,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we should improve tax credit sharing, optimiz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implement dynamic manage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Key words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ax reduction and fee reduction policy;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万方数据

 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研究-来自浙江省 C 市小微企业的调研 IV 目

 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I

 摘

 要 ........................................................................................................................ II

 Abstract ....................................................................................................................III

 插图索引 ................................................................................................................. VII

 附表索引 ................................................................................................................ VIII

 第 1 章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2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4

 1.2.3 文献评述 ...................................................................................................5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5

 1.3.1 研究思路 ...................................................................................................5

 1.3.2 研究方法 ...................................................................................................6

 1.3.3 创新之处 ...................................................................................................7

 第 2 章 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 8

 2.1 小微企业的界定 ..............................................................................................8

 2.1.1 小微企业界定标准 ...................................................................................8

 2.1.2 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 ...............................................................................9

 2.2 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的作用机理 ............................................................. 10

 2.2.1 所得税影响税后利润 ............................................................................. 11

 2.2.2 流转税影响产品价格 ............................................................................. 11

 2.2.3 社保费影响用工成本 ............................................................................. 11

 第 3 章 浙江省 C 市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实施 情况调研 ................................. 12

 3.1 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梳理 ......................................................................... 12

 3.2 浙江省 C 市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 13

 3.2.1 调查区域 ................................................................................................. 13

 3.2.2 调查方法 ................................................................................................. 14

 3.2.3 问卷设计 ................................................................................................. 14

 万方数据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V 3.2.4 数据分析 ................................................................................................. 15

 3.2.5 小结 ........................................................................................................ 23

 3.3 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新政执行中的突出问题 .................................................. 23

 3.3.1 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不完善 .............................................................. 23

 3.3.2 税收征管体制不够优化 .......................................................................... 24

 3.3.3 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 .............................................................. 25

 第 4 章 国际经验借鉴 .............................................................................................. 26

 4.1 日本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经验借鉴 ......................................................... 26

 4.1.1 建立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相关的法律体系 ............................................... 26

 4.1.2 支持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 ...................................................................... 26

 4.1.3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

推荐访问: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调研 减税 调研 效应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