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文章4篇

时间:2022-10-30 19:15:06 浏览量:

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文章4篇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文章 第11卷第6期2018年12月博士论丛Vol.llNo.6December,2018习近顆于精准扶贫论述的撕*韦正富1,韦云菊2(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文章4篇,供大家参考。

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文章4篇

篇一: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文章

11卷 第 6 期 2018年 12月博 士 论 丛Vol.ll No.6 December, 2018习近顆于精准扶贫论述的撕*韦正富1,韦云菊2(1.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 州 贵 阳 ,550001; 2.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 要 :

 精准扶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治 国理政策略,其内涵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 是 对 “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深刻领会和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精准安排;二是公共政策制定层面要求全面、准确的把握当前中国的贫困信息; 三是政策供给层面在做好“六个精准”基础上对“五个一批”一揽子政策的精准抉择;四是在公共政策 执行中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总之,精准扶贫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得重要指导。

 关键词:

 习近平,精准扶贫,解析中图分类号:

 D 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3083 ( 2018 ) 06-0044-05国外关于贫困、反贫困问题的研究成果十 分丰富。国内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的关注和研 究始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调研扶 贫攻坚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 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目前,国内学界根据 精准扶贫政策的有关规定,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 行分析和归纳,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以沈 茂英等人为代表,认为精准扶贫是指在扶贫工作 中,应根据贫困区域以及贫困农户的具体状况, 运用科学_1^的方法,按照国家政策的有关程序 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帮扶以及管理的新型 扶贫机制,是 “私人订制”式 的 扶 贫 模 式 "二 是以汪三贵、郭子豪等人为代表,认为精准扶贫 主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有针对性 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 碍 ,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2];三是以吴雄周、 丁建军等人为代表,认为扶贫应由原来的“单维 瞄准”向 “多维瞒准”转 变 [3],等等。这些内涵主要都是围绕《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 开发工作的意见》中,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论述, 都没有完全体现理清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其实, 对习近平精准扶贫命题的理解应立足中国社会主 义本质属性,需要通过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 体针对农村、农民的一系列讲话及政策文件去全 面领会和把握。1 习近平精准扶贫命题是对社会主 义本质属性的深刻把握和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精准安排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 在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 并指出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 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发展大计。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设计之下,随收稿日期:

 2018-11-03基金项目:本 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治理法治化研宄” (编号 :

 17CZZ042)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韦正富,男,水族,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行政管理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副教授,主要研宄方向:政府改革与创新、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韦云菊,女,水族,贵州三 都水族自治县人,贵州省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宄方向:现代管理。-44-

 第 6 期韦正富,韦云菊: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论述的解析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生产力获得了一定的 发展,全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不平衡、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也十分明显。因此,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建设的本质 要求。1 . 1 精准扶贫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一 个人都 不能落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经过改革开 放四十年的努力,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 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城 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等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十分突 出。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整体进入一定阶 段后,我们必须考虑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本质目标要求纳入具体计划。因此,党 的 “十八 大”明确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定为全 党 在 “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奋斗目标。但当前中 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就是“贫 困 问 题 " 因此,针对当前中国贫困对象分布状况零散,贫 困原因复杂多样等情况,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 目标的第一任务是就是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要打牢精准扶 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 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旨在要实时、精准地 把握贫困户、贫困人口的状况,理清所有贫困人 口、贫困户、贫困区域的状况,因地制宜,拿出 与贫困问题相对应的方法,彻底扫除贫困问题, 以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人都不 能落下的目标的实现。1 . 2 精准扶贫思想要求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 务落实实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具体化就是精准 脱贫,就是要求全部贫困对象全面达到脱贫目标,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三五”期间的艰巨任务。

 因此,政策目标必须具体细化,坚 持 “做到目标 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精准发 力 ,扶真贫、真扶贫,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 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抓 手 ,通过精准扶贫工作加以落实。因此,精准扶 贫要求对当前中国的贫困现概行精准地掌握和了解,把各个地区、家庭及人口贫困的具体特征 梳理清楚,然后举全国、全党之力,在全国范围 内,从企业到政府的各级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 能特点与资源优势,分派任务。通过区域对口、 单 倾 口 、企业对口、小康工作队等,确保帮扶 范围的全面覆盖,责任具体到人,从 而 确 保 “扶 贫 事 项 替 落 实 ,, “扶贫任务人人有责,,。习近平在云南、贵州等地考察时,一再强 调 “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 工作,是 ■ 巨 的 任 务 。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待我,扶贫开 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 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其意归根结 底就是要根据目标对象,结合时间、人、财、物 等资源进行精准地安排。确保到2020年全国各 民族大家庭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彰显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产党人一直“牢记初心,继 续前行,,的本色。2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的论述 是传统扶贫模式的深化和创新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的命题并非突发奇想, 而是对198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扶贫模式的继承 和深化,是在当前中国贫困的新情况下对传统扶 贫模式的提升和完善。2 . 1 精准扶贫是传统扶贫模式的延续和深化就精准扶贫产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传统 的扶贫工作不精准,存 在 “扶贫对象识别不够准 确、底数不够清楚、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 项目和资金指向不准等问题” [6];有的认为精准 扶 贫 是 “改革扶贫1 发扶贫一 M 扶贫一定点 扶贫,,扶贫模式嬗变的必然,是扶贫工作逐步深 入发展的必然[7]。这些观点主要是围绕“精准” 和对传统扶贫模式的不足展开的分析,扶贫模式 的嬗变反映了经济繼态下传统扶贫的边际效益 獻 了 递 减 阶 段 。其实自1980年以来,我国政府持续实施了 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先后经历了 1978年改革开 放 到 1985年的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86年 到 1993年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94年到 2000年的扶贫攻坚阶段,以 及 2001年 到 2010 年 这 10年间的扶贫开发阶段,每一个阶段所采-45-

 博 士 论 丛2018年 12月取的扶贫模式都有其历史的特定性,每一种扶贫 模式的实施对贫困人口的减少都曾发挥过巨大的 作用。但正如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 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 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雛 后 脱 贫 难 度 越 大 , 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 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 域攻坚重点,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 任务,,那样,精准扶贫越到最后,其任务越艰巨, 情况越特殊,传统扶贫模式的效用就越低。精准 扶贫并没有否定传统的扶贫模式,而是针对传统 扶贫模式的瓶颈效应,结合当前中国贫困的内在 特点及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要求, 而对扶贫政策,扶 贫 工 作 任 紐 行 W

 ‘‘升 级 " 2 . 2 精准扶贫是传统扶贫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古 人 说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传统的扶 贫模式曾立下汗马功劳。但当前我国贫困存量相 对分散,贫困程度深、扶 M 度大,传统扶贫模 纖 颈 效应明显的 特点。其实扶贫工作在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有,但 真正提出扶贫并设立专门机构始于1986年国务 院成立贫困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这是中国制度化 扶贫的开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贫困面进 一步缩小、贫困人口大量下降,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减贫速度也在逐渐减缓。原因之一是过去的 扶贫措施缺乏明确的对贫困个体家庭的瞄准机 制^这使将近一半的贫困人口被排除在现行的 扶贫范围之内。此外,由于贫困人口自身接受能 力的局限,也使得现有的扶贫政策很难充分发挥 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扶贫开发推到 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 举在于精准”,備 是 要 做 到 “扶贫对象精准、 项目安#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 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这 “六个精准”是对传统扶贫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总之,扶贫工作在我国正如油漆刷墙,在 初期,由于各个地方都需要涂,只能随意涂,不 求精准只求快。而当大部分面积都涂满后,就需 要查缺补漏,力求精准,确保每个部位都涂得饱 满。精准扶贫就是典型的扶贫工作的查缺补漏阶 段。但与油漆刷墙不同的是,经过多年扶贫遗留 下来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困难、复杂,需要精准 一 46 一识别,精准施策。3 精准扶贫在政策供给方面要求基 于 “六个精准”,对 “五个一批” 进行精准决策公共政策的高效供给就是应公共需求及时、 准确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习近平在参加十二 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精 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 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 化 撕 ,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 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这是习总书记对精准扶 贫政策供给的基本要求。此外,在中国,贫困的 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针对农 村的关键政策也是当前精准扶贫政策供给内涵的 重要展示。3.1 “六个精准”是扶贫工作中实现高效决策和有效管理的基础信息是决策的第一资源, “精准扶贫,关 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 清” "这是精准扶贫工作及相关决策的前提。

 在对精准扶贫的信息把握和决策问碰行不断总 结和提炼后,中央把精准和全面把握信息的关键 归 纳 为 “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 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 (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其意涵主要 包括:扶贫对象精准就是要对贫困的数量、范围 及脱贫的要求全面掌握清楚。项 目 鎌 精 准 、资 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要求根据扶贫主体施 以最合适的扶 M 目,由于现实中资源是有限的, 扶贫项目是有限的,因此,只能是把既有的公共 资源及项目尽可能地分配给最需要、最能发挥扶 撤 用 的 贫 困 主 体 。因村派人精纖是要求根据 各国家对口帮扶政策,发挥全国、全党可以动用 的一切资源,结合贫困对象的特点,把扶贫任务 分配给合适的单位、人员。脱贫成效精准主要要 求脱贫必须是客观的、实实在在的,具有可持续 的,这个精准主要是针对传统扶贫搞的“数字脱 贫”而作出的。总之,全面而精准的掌握我国贫困情况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要务。精准掌握精准扶 贫工作开展的动态是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的基

 第 6 期韦正富,韦云菊: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论述的解析础。资金精准实用、精准安排项目、精准派人以 及 扶 贫 戯 精 准 等 “六个精准,,则是精准扶贫工 作管理的要求。3.2 “五个一批”一揽子政策与农村政策的有效协同是实现扶贫政策精准供给的基础精准扶贫政策供给就是要提高扶贫政策的 针对性、有效性。准对精准扶贫“怎么扶”的问题, 习近平就明确指出要采取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 臟 迁 脱 贫 一 批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 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 [1〇] 政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于深入推難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 业农村发 M 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农业 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 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 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11],表明当前农村存在公共 政策及服务不均等及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当前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与供给必须强调结构性的 平衡,这就要求精准扶贫不仅要加大投资力度, 还应根据当前农村供求不平衡、内在结构不平衡 等问题提供精准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和谐 发展。由于当前中国贫困问题复杂,必然要求多 元化的协同治理对策和方案。因此,实现扶贫政 策精准供给一定要基于“六个精准,,“五个一批”, 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完整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4 精准扶贫在政策执行层面要求“精 准发力”、实事求是2017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 醜 议 时 强 调 ‘‘脱贫 M 纖 后 ,难度越大,越 要压实责任、精 准 麟 、过细工作。” “要继续 选派好驻村干部,鮮 涉 农 资 金 ,改 进 脱 贫 雌 动员和帮扶方式。” _要 求 在 精 准 扶 贫 政 策 在 执行过程中,...

篇二: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文章

019 年 1 月第 41 卷   第 1 期当代经济科学ModernEconomicScienceJan. , 2019Vol.41 No.1 收稿日期: 2018 10 2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及精准扶贫效果研究”( 18ZDA0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新时代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扶智及扶志研究”( 2018CDYJSY00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67303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 16YJA79005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7CDJSK ).作者简介:姚树洁,男,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研究方向:经济增长、贫困缩减;王洁菲,通信作者,女,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贫困缩减,电子邮箱: wangjiefei1990@sina.com ;汪锋,男,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经济增长、贫困缩减.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改革开放 4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http : ∥www.stats.gov.cn / ztjc / ztfx / ggkf40n / 201809 / t20180903 _ 1620407.html ).新时代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学理机制及文献分析姚树洁 1, 2 , 3 ,王洁菲 1 ,汪   锋 1(1. 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00 ; 2.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3. 宁波诺丁汉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扶贫理论及实践在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贫困治理机制发展历程的回顾,梳理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历史条件;通过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益贫式”发展与“扶智”“扶志”、金融扶贫攻坚、贫困测算与扶贫效果评价视角的文献分析,阐释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学理机制及深刻内涵,指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难点与关键点是:如何破解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治理难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陷阱”.这也是贫困缩减研究方向当下及未来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贫困治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益贫式”发展;扶贫攻坚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848 2019 (01 ) 0007 13贫困治理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人心向背、国家政权稳固的政治问题.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消除贫困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涵 [13 ]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扶贫理论及实践在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发展和创新.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理论及实践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的许多扶贫理念及政策措施都突破了世界其他国家现有理论及实践的边界,在中国的贫困治理工作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例如,通过建档立卡,把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到村到户;以“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住房、医疗和教育”的多维贫困退出标准既涵盖了基本需求,也包含了基本能力 [3 ] ;农村贫困发生率从 2012 年的 10

推荐访问: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文章 扶贫 论述 理论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