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6篇

时间:2022-10-30 15:05:06 浏览量:

“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6篇“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ICS67.060B22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3109—2017中国好粮油 小麦Thegrainandoilp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6篇

篇一:“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S67. 060B22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 T3109 — 2017中国好粮油

 小麦ThegrainandoilproductsofChina — Wheat2017-09-08 发布 2017-09-15 实施国

 家

 粮

 食

 局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 T1. 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 TC270 )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豫粮集团濮阳专用面粉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中粮集团中粮粮谷、山东龙凤面粉有限公司、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有限公司、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广东白燕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新乡市新良加工有限公司、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辉、许为钢、赵振东、段晓亮、王晓伟、陆成彬、陈瑶、欧阳姝虹、王鹏林、阚翠姝、张秀岩、程国明、徐山元、田纪春、何中虎、魏永杰、周小玲、刘建军、郑学玲、胡学旭、李巍、刘益洲、朱连良、张志军、周桂英、常柳、方秀利、王松雪、张炜、商博、洪宇、高德荣、张宜强、左社林、孟庆凤、程国富、张瑶、邓正军、吴凯星、黄庭辉、张天赐、赵成礼、陈希凯、魏秀静。ⅠLS / T3109 — 2017

 中国好粮油

 小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好粮油小麦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与安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储存和运输以及追溯信息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好粮油的国产食用单品种商品小麦。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 T317 白砂糖GB1351 小麦GB / T1355 小麦粉GB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GB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5009.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 T5490 粮油检验

 一般规则GB / T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GB / T5492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 / T5494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 / T5498 粮油检验

 容重测定GB / T5506. 2 小麦和小麦粉

 面筋含量

 第 2 部分:仪器法测定湿面筋GB / 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 T10220 感观分析

 方法学

 总论GB / T10361 小麦、黑麦及其面粉,杜仑麦及其粗粒粉

 降落数值的测定 HagbergPerten 法GB / T14611 粮油检验

 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试验

 直接发酵法GB / T14614 小麦粉

 面团的物理特性

 吸水量和流变学特性的测定

 粉质仪法GB / T14614. 4 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测定

 吹泡仪法GB / T14615 小麦粉

 面团的物理特性

 流变学特性的测定

 拉伸仪法GB / T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 / T20886 食品加工用酵母GB / T21304 小麦硬度测定

 硬度指数法GB / T24303 粮油检验

 小麦粉蛋糕烘焙品质试验

 海绵蛋糕法GB / T24853 小麦、黑麦及其粉类和淀粉糊化特性测定

 快速粘度仪法GB / T24904 粮食包装

 麻袋LS / T1218 中国好粮油

 生产质量控制规范1LS / T3109 — 2017

 LS / T6102 小麦粉湿面筋质量测定法

 面筋指数法3 术语和定义GB135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品种

 cultivar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上的一致性的栽培植物群体。3. 2 食品评分值

 end-usequality小麦对某种或几种面制食品加工的适用程度。3. 3 声称指标 statedfactor不参与定等,但需要提供给用户参考的重要指标。3. 4 面片光泽稳定性

 lightnessdiscolorationofdoughsheet小麦粉按照规定的程序制成面片以后,在恒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光泽度变化前后的差值,以 Δ L *表示。3. 5 安全指数

 grainsafetyindex用于综合反映粮食安全情况,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等限量为基础计算获得。用内梅罗指数(P N )表示。3. 6 一致性

 consistency表征小麦品种纯度特性的指标。4 分类按照品质特性和加工用途分为:优质强筋硬麦、优质中筋小麦(面条小麦、硬式馒头小麦、软式馒头小麦)、优质低筋软麦。5 质量与安全要求5. 1 质量指标5. 1. 1 基本质量指标小麦在符合 GB1351 的基础上,应达到的质量指标见表 1 。表 1 基本质量指标要求项目杂质含量/ %≤不完善粒含量/ %≤水分含量/ %≤降落数值/ s≥色泽气味一致性/ %≥指标要求1. 0 6. 0 12. 5 200正常952LS / T3109 — 2017

 5. 1. 2 定等指标和声称指标小麦定等指标和声称指标见表 2 。表 2 定等指标和声称指标要求项目类别等级强筋硬麦一等 二等中筋小麦面条小麦硬式馒头小麦软式馒头小麦一等 二等 — —低筋软麦一等 二等定等指标食品评分值 a ≥90 80 90 80 80 80 90 80硬度指数≥65— — —≤35 ≤45湿面筋含量/ %≥30 ≥25 ≥26 24~28 ≤22 ≤25面筋指数≥90 ≥85—≥60— — —容重/(g / L ) ≥790 ≥750 ≥770 ≥750 ≥770 ≥750 ≥750 ≥730声称指标面片光泽稳定性 — —+ +— — — —粉质吸水率/ %+ + + +—粉质形成时间/ min+ + + +—粉质稳定时间/ min+ + + + +—最大拉伸阻力/ EU+ +— — — — —延展性/ mm+ + + +— — —吹泡 P 值/ mm H 2 O — — — —+吹泡 L 值/ mm — — — —+

 注:“ + ”须标注检验结果;“—”不作要求。

 a 优质强筋硬麦和优质低筋软麦分别用面包和海绵蛋糕做食品评分。5. 2 食品安全要求5. 2. 1 感官要求、有毒有害菌类、植物种子指标按 GB2715 规定执行。5. 2. 2 安全指数( P N )以 GB2761 、 GB2762 和 GB2763 的限量为基础计算,安全指数要求见表 3 。表 3 安全指数要求项目 指数P N 真菌毒素 ≤ 0. 7P N 污染物 ≤ 0. 7P N 农药残留 ≤ 0. 75. 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按 LS / T1218 相关条款执行。3LS / T3109 — 2017

 5. 4 追溯信息供应方提供的追溯信息见表 4 。表 4 追溯信息信息分类 追溯信息生产信息品种名称产地收获时间种植面积及区域分布化肥和农药使用记录产量/可供交易量原产地证书(可填)收储信息收割方式干燥方式储存方式储存地址虫霉防控记录其他信息 (可填)

 注:示例参见附录 E 。6 检验方法6. 1 扦样、分样:按 GB / T5491 执行。6. 2 色泽、气味检验:按 GB / T5492 执行。6. 3 水分含量检验:按 GB5009. 3 执行。6. 4 小麦硬度检验:按 GB / T21304 执行。6. 5 杂质、不完善粒含量检验:按 GB / T5494 执行。6. 6 容重检验:按 GB / T5498 执行。6. 7 降落数值检验:按 GB / T10361 全麦粉检验方法执行。6. 8 湿面筋含量检验:按 GB / T5506. 2 执行。6. 9 面筋指数检验:按 LS / T6102 执行。6. 10 制粉试验:按 GB / T20571 附录 A 执行。6. 11 面包品质检验:按 GB / T14611 执行。6. 12 硬式馒头品质检验:见附录 A 。6. 13 软式馒头品质检验:见附录 B 。6. 14 面条品质检验:见附录 C 。6. 15 海绵蛋糕品质检验:按 GB / T24303 执行。6. 16 面片光泽稳定性检验:见附录 D 。4LS / T3109 — 2017

 6. 17 安全指数检验: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农药残留含量,按式( 1 )分别计算每种物质的单项安全指标指数:P i =实测值标准限量值……………………( 1 )

 式中:P i ———每种物质的单项安全指标指数。根据式(2 ) ~ 式( 4 )分别计算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的内梅罗指数 P N :P N 真菌毒素 =P i 均 2 + P i 最大 22……………………( 2 )P N 污染物 =P i 均 2 + P i 最大 22……………………( 3 )P N 农药残留 =P i 均 2 + P i 最大 22……………………( 4 )

 式中:P i 均

 ———平均单项安全指标指数,为某类安全指标的所有单项安全指标指数的平均值;P i 最大———最大单项安全指标指数,为某类安全指标的所有单项安全指标指数的最大值。6. 18 一致性检验:从用分样器分样并剔除不完善粒的小麦样品中,取 100 粒小麦,按照籽粒的大小、形状和角质状况,与相应品种的实物对照样品比较,挑出与对照不同的籽粒个数,计为 n ,按式( 5 )计算一致性 c 。双试验差值不超过 1% 。c = 100- n100×100 ……………………(5 )6. 19 粉质参数检验:按 GB / T14614 执行。6. 20 拉伸参数检验:按 GB / T14615 执行。6. 21 吹泡参数检验:按 GB / T14614. 4 执行。7 检验规则7. 1 一般规则检验的一般规则按 GB / T5490 执行,并标明代表数量和货位。7. 2 检验批次同品种、同产地、同收获年度、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小麦为一个批次,样品代表数量一般不超过 2000t 。7. 3 判定规则符合 5.1 、 5. 2 和 5. 3 要求,且提供 5. 4 追溯信息的小麦,可列为“中国好粮油”产品。8 标签标识8. 1 应在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品种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声称指标、安全指数等,并附检验报告。8. 2 标注二维码,其内容包括 5. 1 、 5. 2 中相应指标的检验值和 5. 4 的追溯信息。5LS / T3109 — 2017

 9 包装、储存和运输按 GB1351 执行。麻袋包装还应符合 GB / T24904 的规定。6LS / T3109 — 2017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硬式馒头品质试验方法A. 1 原理以小麦粉和水为原料,以酵母菌为发酵剂混合制成面团,经过发酵成型和二次醒发后蒸制 20min 。对馒头成品进行质量、宽高比及体积测定,并对外部和内部特征指标进行感官评定,作出馒头加工品质评分。A. 2 原料A. 2. 1 小麦粉符合 GB / T1355 的规定。A. 2. 2 即发干酵母符合 GB / T20886 的规定。A. 2. 3 蒸馏水符合 GB / T6682 的规定。A. 3 设备与用具A. 3. 1 实验磨粉机:布勒试验磨或其他实验磨。A. 3. 2 搅拌机:针式搅拌机。A. 3. 3 发酵钵:容量为 0. 5L~1L 的有盖容器( 100g 小麦粉)或 1L~2L 的有盖容器( 200g 小麦粉)。A. 3. 4 恒温恒湿醒发箱:能够使温度保持在 30℃±1℃ ,相对湿度保持在 80%~90% 。A. 3. 5 压片机:面辊间距可以调节。A. 3. 6 蒸锅:直径 26cm~28cm ,单层。A. 3. 7 电磁炉: 1600W 。A. 3. 8 天平: 1000g ,感量 0. 01g 。A. 3. 9 电子式游标卡尺:感量 0. 01mm 。A. 3. 10 体积测定仪:菜籽置换型,测量范围 400mL~1050mL ,最小刻度单位为 5mL 。A. 3. 11 其他:量筒( 50mL , 100mL ,分度值为 1mL );移液管( 5mL ,或移液枪量程 1mL );秒表;刮板。A. 4 操作步骤A. 4. 1 称样称取 2g 即发干酵母溶于 50mL 、 38 ℃ 的蒸馏水中,备用。参照附录 B ,称取 200g 小麦粉样品。倒入搅拌机中,加入备用的酵母溶液,并补加适量的蒸馏水,即粉质吸水率的 70%~80% (一般补加水7LS / T3109 — 2017

 量为 40mL~60mL ,并根据面团的实际吸水状况进行调整)。A. 4. 2 和面启动搅拌机,搅拌至面团形成,取出,记录和面时间。和好的面团温度应为 30℃±1℃ 。注:面团温度主要通过调整和面的水温和室内温度来调整和控制。A. 4. 3 压片、成型将和好的面团在压片机面辊间距为 0.5cm 处由上至下辊压 10 次赶气,然后平均分割成两块,分别手揉 20 次 ~30 次,至面团滋润成型,制成馒头胚,成型高度约为 6cm 。A. 4. 4 醒发将成型的馒头胚置于恒温恒湿醒发箱中醒发,醒发箱温度为 30℃±1℃ ,湿度为 80%~90% ,醒发时间为 40min 。A. 4. 5 蒸制向不锈钢蒸锅内加入 1.5L 自来水,用电磁炉加热至沸腾后调整功率为 1600W 。将醒好的馒头坯放在锅屉上汽蒸 20min 。取出馒头,盖上纱布冷却 60min 后测量。A. 4. 6 测量用天平称量馒头质量,用电子式游标卡尺测定馒头的直径和高度,按式( A.1 )计算宽高比 R :R = DH……………………( A.1 )

 式中:D ———馒头直径,单位为厘米( cm );H ———馒头高度,单位为厘米( cm )。用体积测定仪( A.3. 10 )测量馒头体积,按式( A. 2 )计算比容 λ ,单位为毫升每克( mL / g ):λ = Vm……………………( A.2 )

 式中:λ ———比容,单位为毫升每克( mL / g );V ———馒头体积,单位为毫升( mL );m ———馒头质量,单位为克( g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超过0. 1mL / g 。A. 5 样品编号和感官评价条件样品编号和感官评价条件符合 GB / T10220 的规定。A. 6 评价指标与评分方法馒头评价指标与评分方法如下。8LS / T3109 — 2017

 A. 6. 1 馒头品质评分项目构成馒头品质评分项目包括:比容、宽高比、弹性、表面色泽、表面结构、内部结构、韧性、黏性、食味。A. 6. 2 比容( mL / g )( 20 分)比容大于或等于 2.8 得满分 20 分;比容小于或等于 1. 8 得最低分 5 分;比容在 2. 8~1. 8 之间,每下降 0.1 扣 1. 5 分。A. 6. 3 宽高比( 5 分)宽高比小于或等于 1.40 得最高分 5 分;大于 1. 60 得最低分 0 分;在 1. 40~1. 60 之间每增加 0. 05 扣1 分。A. 6. 4 弹性( 10 分)A. 6. 4. 1 手指按压回弹性好: 8 分 ~10 分。A. 6. 4. 2 手指按压回弹弱: 6 分 ~7 分。A. 6. 4. 3 手指按压不回弹或按压困难: 4 分 ~5 分。A. 6. 5 表面色泽( 10 分)A. 6....

篇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A.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国好粮油

 粟、小米

 ( 征求意见 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20 年 年 08 月 月

  2

 1.4 标 标 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根据起草工作的需要,成立了工作小组,并进行了分工。

 2 2 .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的 论 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应列出与原标准的主要差异和水平对比 2.1 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和表述规则按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规定的表述方法及要求编写。质量指标的确定综合考虑粟和小米的营养特性及其食用品质。

 2.2 确定 标准 主要内容 的论据

 2.2.1 适 适 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好粮油 粟、小米的术语和定义、质量和安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好粮油的国产食用或食品工业用商品粟(谷子)和商品小米。

 2.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 5009.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 B1 的测定 GB/T 5490 粮油检验 一般规则

  4

 其中粟的容重应符合 GB/T 8232 质量要求中规定的 3 级的要求;不完善粒应符合 GB/T 8232 规定的 1 等~3 等的质量要求;粟的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应符合 GB/T 8232 的质量要求。

 小米的加工精度应符合 GB/T 11766 质量要求中规定的 3 级的要求;不完善粒和杂质含量应符合 GB/T 11766 规定的 1 等的质量要求;碎米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应符合 GB/T 11766 的质量要求。

 ( (2)

 )

 定等指标 和声称指标 粟和小米的定等指标的确定同时考虑营养特性及其食用品质,其中营养指标选取粗蛋白和粗脂肪为定等指标;由于小米的食用方式以煮粥为主,故其食用品质以粥用品质评分进行定等。

 声称指标重点突出粟和小米中主要功能成分的含量,粟和小米的维生素 B 1含量丰富,故将其定为声称指标。

 粟、小米的定等指标和声称指标要求见表3:

 表 表 3 定等指标和声称指标要求 指标类型 项目 等级 一级 二级 定等指标 粗蛋白含量/(g/100g干基)

  ≥ 11.0 10.0 粗脂肪含量(g/100g干基)

 ≥ 4.0 3.5 粥用品质评分/(分)

  ≥ 85 80 声称指标 维生素B 1 含量/(mg/100g) + + 注:“+”为声称指标,须标注检验结果。

 2.2.4.2 食品安全要求 沿用好粮油系列标准的要求。

 2.2.5 检验方法 检测方法主要以现行国标为主。其中粥用品质评分按即将发布的“LS/T XXXX 粮油检验 小米 粥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2.2.6 标签标识 强调了标签标识中对收获年度、声称指标检验值及安全指数的标注。

  6

 (二)粗脂肪含量 表 表 5 小米粗脂肪含量占比 粗脂肪含量/(g/100g 干基) 2019 年(49 份)

 2018 年(53 份)

 两年平均 样品个数 占比/% 样品个数 占比/% 样品个数 占比/% ≥4.5 10 20.4 13 24.5 23 22.5 ≥4.0 20 40.8 19 35.8 39 38.2 ≥3.5 24 49.0 26 49.1 50 49.0 ≥3.0 29 59.2 34 64.2 63 61.8 结果显示,2018~2019 年共 102 个商品小米中,粗脂肪含量≥4.5 g/100g 干基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 22.5%;粗脂肪含量≥4.0 g/100g 干基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38.2%;粗脂肪含量≥3.5 g/100g 干基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 49.0%;粗脂肪含量≥3.0 g/100g 干基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 61.8%(表 5)。因此,将粗脂肪含量一级定为≥4.0 g/100g 干基,二级定为≥3.5 g/100g 干基。

 (三)粥用品质评分 表 表 6 三次品鉴小米样品的粥用品质评分占比 粥用品质评分/分 2019 年 12 月(49份)

 2020 年 5 月(49份)

 2018 年 5 月(53份)

 三次平均 样品个数 占比/% 样品个数 占比/% 样品个数 占比/% 样品个数 占比/% ≥90 10 20.4 1 2.0 2 3.8 13 8.6 ≥85 29 59.2 22 44.9 33 62.3 84 55.6 ≥80 41 83.7 36 73.5 53 100.0 130 86.1 2018 年 5 月,全国 53 份商品小米样品的品鉴结果显示,粥用品质评分≥90分的样品数占总样品的 3.8%;粥用品质评分≥85 分的占 62.3%;粥用品质评分≥80分的占 100%(表 6)。

 2019 年 12 月,全国 49 份当年新收获的商品小米样品品鉴结果显示,粥用品质评分≥90 分的样品数占总样品的 20.4%;≥85 分的占59.2%;≥80 分的占83.7%(表 6)。

  8

 小米中维生素 B 1 的含量不作为定等指标,仅作为声称指标。

 综合分析 2018~2019 年三次小米品鉴及营养成分含量分析的结果,确定了本标准的定等指标和声称指标的要求,并对这两批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表 表 8 三次样品营养成分及粥用品质符合本标准定等指标的样品占比 等级 2019年12月(49份)

 2019 年 5 月(49份)

 2018 年 5 月(53份)

 三次平均 样品个数 占比/% 样品个数 占比/% 样品个数 占比/% 样品个数 占比/% 一级 2 4.1 0 0.0 7 13.2 9 6.0 二级 14 28.6 10 20.4 18 34.0 42 27.8 小计 16 32.7 10 20.4 25 47.2 51 33.8 结果显示,2018~2019 年共 102 个商品小米中,满足本标准一级指标的样品平均占比为 6.0%,满足本标准二级指标的样品平均占比为 27.8%(表 8)。

 本标准质量指标的确定综合考虑粟和小米的营养特性及其食用品质。研究表明,小米的粥用品质评分和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小米加工精度较低时,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较高,但粥的口感较粗糙,使其粥用品质评分较低。因此,综合考虑粟和小米的营养及食用品质确定了本标准的质量指标及其定值。

 4 4 . 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等)

 尚未查找到国外类似标准。

 5 5 .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 的关系(简要说明标准与法律、法规、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无抵触。

 6 6 .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主要适用于矛盾、分歧较大的意见,处理结果与处理依据的说明。如没有,写“无”)

 无重大分歧意见。

篇三:“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S 67.060 B 22

 L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粮 食 行 业 标 准 LS/T 3108—2017 中国好粮油 稻谷 The Grain & Oil Products of China - Paddy

 2017 - 09 - 15 发布 2017 -09 - 15 实施国 家 粮 食 局

 发 布

 LS/T 3108—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0)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粮集团中粮粮谷、江苏省农垦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松原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华润五丰米业(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盘锦鼎翔米业有限公司、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中心、吉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山信粮业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晓亮、孙辉、赵志超、欧阳姝虹、朱智伟、陈瑶、张凤鸣、徐得泽、马青、宗兆勤、宝蒙权、汪涛、肖建文、关世礼、彭永洪、宋秀娟、郭晓君、王云光、王布林、卢其松、任晓战、冯儒、苗凤祥、曹学林、李金有、陈明德、史玮、季澜洋、常柳、商博、周桂英、王松雪、方秀利、洪宇、张炜、黄文浩。

 LS/T 3108—2017

 1 中国好粮油 稻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好粮油 稻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与安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储存和运输以及追溯信息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好粮油的国产单品种商品稻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0 稻谷 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 5490 粮油检验 一般规则 GB/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 5493 粮油检验 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 5494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 5495 粮油检验 稻谷出糙率检验 GB/T 5496 粮食、油料检验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15682 粮油检验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683 大米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891 优质稻谷 GB/T 21719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 GB/T 24904 粮食包装 麻袋 LS/T 1218 中国好粮油 生产质量控制规范 LS/T 1534 粳米品尝评分参考样品 LS/T 1535 籼米品尝评分参考样品 LS/T 6118 粮油检验 稻谷新鲜度测定和判别 NY/T 2334 稻米整精米率、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及透明度的测定 图像法 3 术语和定义

 LS/T 3108—2017

 2 除GB 1350、GB/T 17891规定的术语和定义外,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品种 cultivar 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上的一致性的栽培植物群体。

 3.2

 食味品质 eating quality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制成的米饭的气味、色泽、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因素评分值的总和,用食味值表示。

 3.3

 新鲜度 fresh degree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测得的稻谷的新鲜度值,表示被测样品的新鲜程度,新鲜度值越高,稻谷越新鲜;反之则稻谷越不新鲜。

 3.4

 声称指标 stated factor 不参与定等,但需要提供给用户参考的重要指标。

  3.5

 安全指数 grain safety index 用于综合反映粮食安全情况,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等限量为基础计算获得。用内梅罗指数(P N )表示。

 3.6

 一致性 consistency 表征稻谷品种纯度特性的指标。

 4 分类 按品种类型分为粳稻和籼稻。

 5 质量与安全要求

 5.1 质量指标 5.1.1 基本质量指标 在符合GB 1350 的基础上,应满足的基本质量指标见表1。

 LS/T 3108—2017

 3 表1 基本质量指标 指标 杂质含量/%≤ 不完善粒含量/%≤ 黄粒米含量/%≤ 一致性/%≥ 指标要求 1.0 3.0 0.5 95 注:各相关方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此限量的基础上确定在一定期限内安全保质的水分含量最大限量。

 5.1.2 定等指标与声称指标 定等指标和声称指标要求见表2。

 表2 定等指标和声称指标 指标类型 品种 粳稻 籼稻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定等指标 食味值/分

  ≥ 90 85 80 90 85 80 垩白度/%

  ≤ 4 6 8 4 6 8 垩白粒率1 /%

 ≤ 3 5 7 4 6 8 出糙率/%

  ≥ 80 78 77 75 整精米率/%

 ≥ 68 66 62 60 声称指标2

 直链淀粉含量(干基)/% + + 蛋白质含量(干基)/% + + 新鲜度/分 + + 注1: 计算垩白面积大于等于二分之一米粒投影面积的垩白粒的比例; 注2: “+”须标注检验结果。

 5.2 食品安全指标 5.2.1 感官要求、有毒有害菌类、植物种子指标按 GB 2715 规定执行。

 5.2.2 安全指数(PN)以 GB 2761、GB 2762、GB 2763 的限量为基础计算,安全指数要求见表 3。

 表3 安全指数要求 项目 指数

 P

 N 真菌毒素

 ≤ 0.7 P N 污染物

  ≤ 0.7 P

 N 农药残留

 ≤ 0.7 5.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按照LS/T 1218 相关条款执行。

 5.4 追溯信息 供应方提供的追溯信息,见表 4。

 LS/T 3108—2017

 4 表4 追溯信息 信息分类 追溯信息 生产信息 品种名称

  产地

  收获时间

  种植面积及区域分布

  化肥和农药使用记录

  产量/可供交易量

  原产地证书(可填)

  收储信息 收获水分

  干燥方式

  储存方式

  储存地址

 虫霉防控记录

 其他信息 (可填)

  注:示例参见附录E。

 6 检验方法 6.1 色泽、气味检验:按 GB/T 5492 执行。

 6.2 互混检验:按 GB/T 5493 执行。

 6.3 杂质、不完善粒含量检验:按 GB/T 5494 执行。

 6.4 水分含量检验:按 GB 5009.3 执行。

 6.5 黄粒米含量检验:按 GB/T 5496 执行。

 6.6 食味值检验:按照 GB/T 15682 执行,评价员选拔培训见附录 A,需使用 LS/T 1534 和 LS/T 1535规定的参考样品;仪器检测见附录 B 或附录 C;其中,GB/T 15682 为基础检验法。

 6.7 垩白度检验:按 NY/T 2334 执行。

 6.8 垩白粒率检验:见附录 D。

 6.9 出糙率检验:按 GB/T 5495 执行。

 6.10 整精米率检验:按 GB/T 21719 执行。

 6.11 直链淀粉含量检验:按 GB/T 15683 执行。

 6.12 蛋白质含量检验:按 GB 5009.5 执行。

 6.13 新鲜度检验:按 LS/T 6118 执行。

 LS/T 3108—2017

 5 6.14 安全指数检验: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农药残留含量,按照式(1)分别计算每种物质的单项安全指标指数:

 标准限量值实测值=iP ……………………………………………(1) 式中: P i ——每种物质的单项安全指标指数。

 根据公式(2)~(4)分别计算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的内梅罗指数 P N :

 22 2最大 均真菌毒素PI PIP N+= ………………………………(2) 22 2最大 均污染物PI PIP N+= …………………………………(3) 22 2最大 均农药残留PI PIP N+= ………………………………(4) 式中:

 PI 均 ——平均单项安全指标指数,为某类安全指标的所有单项安全指标指数的平均值。

 PI 最大 ——最大单项安全指标指数,为某类安全指标的所有单项安全指标指数的最大值。

 6.15 一致性检验:按 GB/T 3543.5 中规定的执行,结果表示以“一致性”替代“品种纯度”。

 7 检验规则 7.1 一般规则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GB/T 5490 执行,并标明代表数量和货位。

 7.2 扦样、分样 按GB/T 5491 执行。

 7.3 检验批次 同品种、同产地、同收获年度、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稻谷为一个批次,样品代表数量一般不超过2000吨。

 7.4 判定规则 符合5.1、5.2和5.3要求,且提供5.4追溯信息的稻谷,可列为“中国好粮油”产品。

 8 标签标识 8.1 应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名称、类别、等级、产地、收获年度、声称指标、安全指数等,并附检验报告。

 8.2 标注二维码,其内容包括 5.1、5.2 中相应指标的检验值和 5.4 的追溯信息。

 LS/T 3108—2017

 6

 9 包装、储存和运输 按 GB 1350 执行。麻袋包装还须符合 GB/T 24904 的规定。

 LS/T 3108—2017

 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大米食味品质评价员选拔和培训规范 A.1 总体要求 评价员需按照要求,由专业机构,通过味觉识别能力、气味辨别能力、颜色识别能力、米饭食味判断能力、以及米饭评分尺度等方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经规范性培训获得米饭品尝评价能力后方可作为评价员参加大米食味品质评价。评价员应由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档次的人员组成。

 A.2 选拔 选拔内容:通过对候选评价员进行包括味觉识别能力、气味辨别能力、识别能力、排位能力、食味判断能力、以及米饭评分尺度等方面测试,考核评价员是否具有米饭食味品质评价的基本条件。

 选拔标准:通过味觉识别能力、气味辨别能力、识别能力、排位能力、食味判断能力、以及米饭评分尺度等所有方面的测试,记为合格。

 A.2.1 味觉能力测试 测试内容:设置包含酸、甜、苦、咸、鲜等在内的不同味道溶液,参试候选评价员品尝不同溶液并判断溶液味道,测试候选评价员的味觉判断能力。

 考核标准:答错1个以下(包含1个)记为味觉判断能力测试合格。

 A.2.2 气味判别能力测试 测试内容:选择五种嗅觉灵敏度测试常用溶液,纸签分别浸泡到5种溶液中,候选评价员分别对每根蘸有不同溶液的气味纸签进行气味识别,判断有无气味,测试候选评价员的气味判别能力。

 考核标准:答错1个以下(包含1个)记为气味判别能力测试合格。

 A.2.3 米饭差别识别能力测试 测试内容:配制不同比例的优质米与糯米、优质米与劣质米,分两组进行测试,每组中其中两个编号的米饭相同,要求选出不同于另两个的米饭编号,测试候选评价员对不同食味米饭的敏感程度和识别能力。

 考核标准:全部回答正确为米饭差别识别能力测试合格。

 A.2.4 味觉排位测试 测试内容:分别配制至少5个浓度梯度的一水柠檬酸溶液,参试者按浓度从低到高正确排序,测试候选评价员味觉灵敏度。

 考核标准:答错1组以下(含1组)记为味觉排位测试合格。

 A.2.5 颜色排位测试

 LS/T 3108—2017

 8 测试内容:提供4种颜色从浅到深的色差测试纸,要求参试者按颜色由浅到深正确判别,测试候选评价员对颜色深浅的识别能力。

 考核标准:答错1组以下(含1组)记为颜色排位能力测试合格。

 A.2.6 米饭适口性排位测试 测试内容:提供同一大米样品,加水量分别为1.2倍、1.3倍、1.4倍、1.5倍的4个不同硬度的米饭样品,参试者按照从软到硬的顺序正确排序,测试候选评价员米饭适口性排位能力。

 考核标准:答错1组以下(含1组)记为米饭适口性排位能力测试合格。

 A.2.7 米饭食味配对能力测试 测试内容:选用3中不同的米饭(优质米100%、优质米50%+劣质米50%、劣质米50%)。A组3中不同的米饭分别编号,B组3中不同的米饭分别编号,测试者先品尝A组所有米饭,再品尝B组所有米饭,将A、B两组食味相同的米饭试样进行配对,测试候选评价员能否正确判断米饭食味。

 考核标准:全部答对记为米饭食味配对能力测试合格。

 A.2.8 米饭评分尺度能力测试 测试内容:设置 4 种不同米饭样品(优质米 100%;劣质米 100%;优质米 50%、劣质米 50%; 优质米 20%、劣质米 80%),并告知参试者食味最好的为 7 分,食味最差的为 2 分,要求参试者根据已知分数找出食味最好和最差的样品并打出另外 2 个米饭样品的食味分值。

 考核标准: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在 1.5 之内记为米饭评分尺度能力测试合格。

 随机更换 4 个样品的顺序,重复测试一次,并统计评定。

 A.3 培训 对选拔合格的候选评价员进行培训,掌握米饭的食味品质评价方法,训练并提升评价员米饭食味品质评价的能力。

 A.3.1 培训内容 准备食味品质好的大米样品和食味品质较差的大米样品,按照不同比例配置,进行4次难度不同的培训。培训米饭气味、外观、硬度、粘度、弹性、味道、综合评分等指标的评价方法。

 试验一:设置4个样品,食味品质差的大米样品所占比例分别为100%、0%、60%、40%,以食味品质差的大米比例为100%的米饭作为对照,对其余3个米饭样品的气味、外观、硬度、粘度、弹性、味道、综合评分等进行打分训练。

 试验二:设置4个样品,食味品质差的大米样品所占比例分别为100%、0%、60%、40%,以食味品质差的大米比例为0%的米饭作为对照,对其余3个米饭样品的气味、外观、硬度、粘度、弹性、味道、综合评分等进行打分训练。

 试验三:设置4个样品,食味品质差的大米样品所占比例分别为50%、0%、80%、100%,以食味质差的大米比例为50%的米饭作为对照,对其余3个米饭样品的气味、外观、硬度、粘度、弹性、味道、综合评分等进行打分训练。

 试验四:重复试验三,确认评价员评价结果的重现性。

 A.3.2 培训方法

 LS/T 3108—2017

 9 将对照设为0分,±3的7阶段评价其他样品。评价表格见表A.1。

 表A.1 米饭食味品质评价表 样品编号 评分 -3 -2 -1 0 1 2 3 气味

  外观

  味道

  ...

篇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臼 67.200.10X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9-2017 中国好粮油 食用植物油Th e grain and oil products of China-Edible vegetable oil 2017-09-08 发布 2017-09-15 实施国家粮食局 发布

 LS/T 3249-2017 前吉目本标准按照 GB/T 1. 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270) 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z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 g 武双轻工大学、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洞商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合肥燕庄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粮福临门食品营销有限公司、香驰控股有限公司、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遭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康奕达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普再健源油脂有限公司、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邦泯制油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中粮蕾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长清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湖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湖北天星粮油股份有限公司、锦林郭勒盟红井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z 薛雅琳、何东平、段章群、张理博、张戴新、毕艳兰、王兴国、刘元法、孙东伟、刘燕、陈刚、崔超、王月华、高冠勇、熊巍林、富旭洲、徐峰、刘晓辉、余祖斌、马传国、张世宏、张维农、罗淑年、方晓臻、张杰、王照飞、徐彦辉、张榴弹、惠菊、盛海婴、倪小英、宋立礼、李琦、姚行权、王松雪、朱琳、杨削舟、王艳梅、贺功礼.I

 I..S /T 3249-2017 中国好粮油 食用植物油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好粮油食用植物油的术语和定义、质量与安全要求 、 检验方法 、 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和运输以及追溯信息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好粮油的国产油料加工的商品食用植物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T 1535 大豆油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霉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巢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1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2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2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环芳短的测定GB/ 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GB/ T 5524 动植物油脂抨样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T 25223 动植物油脂 幽静组成和国障总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T 26635 动植物油脂生育酷及生育三烯酣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蕾养标签通则GB/ T 31579 粮油检验 芝麻泊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LS/ T 1218 中国好粮油 生产质量控制规范LS/ T 6119 粮油检验植物油中多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LS/ T 6120 粮油检验植物油中角窒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LS/ T 612 1. 1 粮油检验植物泊中谷维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LS/ T 612 1. 2 粮油栓验植物泊中谷维素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3 术语和定义GB/ T 1535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育酣及生育三蜡酣 t 悦。

 pberol and tocotrienol 色满环的衍生物,即 r 生育醋、伊生青酣、 γ· 生育醋、 ð- 生育酷和相应的四种生育三烯酷等脂溶性维生素.1

 LS/ T 3249-2017 3.2 多酣 polyphenol 分子结构中有若干个酷性控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苯酣酸和黄嗣类化合物.3.3 角董蜡 sqoal 阻 e三黯类开环化合物 .2.6 .1 0.15 .19.2 3- 六甲基 -2.6. 10.14 , 18 , 22- 三十碳六烯 的脂质不皂化物.3.4 芝廊章 优姐 min是 2 , 6- 二 (3 , 4- 二次甲氧基苯基 )-3.7- 二氧杂双环 (3 , 3 , 0) 辛烧的脂质不皂化物.3.5 芝麻林章 础 amolln是 5-[ (l S , 3AR , 4R , 6AR)-4- 口, 3- 苯并二嗯茂 -5- 氧基〉四氢 -lH , 3 日-吱喃并 [3 , 4-C] 峡喃 -1- 基 }1 ,3- 苯井二曙茂的脂质不皂化物.3.6 芝廓酣 sωmol 是 3 , 4- 亚甲二氧基苯酷的脂质不皂化物.3.7 多环芳姬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 悦 arbons囱两个或两个以上芳香环组成的碳氢化合物.为苯井〈 α 〉苗、苯并〈 α 〉赢、苯井 (13) 荧惠和菌的总和.3.8 安全指触 grain 皿 fety index 用于综合反映粮食安全情况,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真菌毒素、 市~ 物和农药残留等限 量为基础计算获得.用内梅罗指数 (P N ) 表示.3.9 声称指标 stated factor 不参与定等,但需要提供给用户参考的重要指标.4 质量与安全要求4.1 质量要求应符合各种食用植物油产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4.2 基本组成范围食用植物油基本组成范围见表 1 .褒 1 食用植物油基本组成范圄不同双键位置产品名称 町 3 脂肪醺/Yo 町 6 腑../Yo 旷 9 1 旨肪戴 /YoIiÞi醺分类的产品I 麻籽汹 39 . 0-62. 。

 12.0-30.0 1 3.0-39. 。富含旷 3 脂 肪酸产品 牡丹籽汹 二 ~38.0 二 ~25.0 ;;?;2 1. 0 核桃汹 6.5-18.0 50.0-69.0 1 1. 0 -32.0 2

 LS/T 3249-2017 "医 1 (续〉不同双键位置产品名称 旷 3 脑肪酸/Yo 旷 6 胧肪醺/% 町 9. 肪醺/Yo"旨肪戴分类的产品红花籽汹 ND-0.2 67.0-84.0 8.0-24.0 葡萄籽汹 ND- 1. 0 58.0-78.0 1 2.0-29.0 葵花籽汹 ND-0.3 48.0-74.0 14.0-40.0 富含旷 6 脑肪醺产品 玉米泊 ND-2.0 34.0-66.。

 20.0-43.。大豆汹 4.0-1 1. 0 48.0-59.。

 17.0-30. 。锦籽汹 ND -0. 4 46.0-59.。

 14.0-22.0 芝麻油 ND- 1. 0 37.0-48. 。

 34.0-46.。汹荼籽汹 ND-2.0 3.0-14.0 68.0-87. 。徽槐汹 ND- 1. 0 3.0-2 1. 0 55.0-83. 。花生汹 ND -0 .3 12.0-43. 。

 35.0-70. 。富含旷 9 .8旨肪酸产品 茶叶籽汹 ND -3.0 14.0-36. 。

 50.0-75.0 低芥醺菜籽汹 5.0-14.0 15.0-30. 。

 5 1. 0-70.0 菜籽汹 5.0-13.0 1 l. 0-23. 。

 8.0-60.0 米"康汹ND -3.0 2 1. 0-42. 。

 38.0-49.0 4.3 声称指标声称指标见表 2.褒 2 食用植物油"都指标产品名称 营养伴随物声称指标 危害物声称指标 | 大豆泊、莱籽汹、花生泊、棉籽汹、葵花籽泊、玉米油、红花籽汹、汹荼 国国鄙总量及组成、生育盼籽泊、茶叶籽汹、核桃汹、徽槐泊、葡萄籽泊、牡丹籽汹、米糠池、芝麻 及生育 三 "曾酣、角It饰、反式脑防霞、多环 (汹、 I 麻籽汹等 多 11 等劳经注 1. 米.泊中的谷维素可作为声称指标.注 2: 芝麻泊中的芝麻索、芝麻林索、芝麻盼可作为声称指标 .4.4 食晶安全要求4.4.1 食用植物油食品安全指标应符合 GB 2716 的规定.4.4.2 安全指数 (P N ) 以 GB 2761 、 GB 2762 、 GB 2763 的限量为基础计算,安全指数要求见表 3.3

 LS / T 3249-2017 "是 3 安全指戴要求项目 指数p".... 司三 0.7 P" I"J.. 骂王 0.7 P". 宵..骂王 0.7 -4.5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按 LS/T 1 218 相关条款 执行 .4.6 遣翻倍息供应方应提供的追溯信息,见衰 4.褒 4 追溯倍息信息分类 追溯信息品种名称产地收获时间种植面织及区粮分布汹料生产信息 化胞和农药使用记录产量/可供交易量原产地证书〈可选旗〉干燥方式储存方式原料来源 供应商管理 s 来自三年以上泊料供应商的比例原油制取时间毛油储存方式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其他倍息 〈可 选填 〉注 g 示倒多见 附蒙 B .5 撞撞方法5.1 脂肪酸组成检验 g 按 GB 5009 .1 68 执行 .旷 3 脂 肪酸、旷 6 脂肪酸、 旷 9 脂肪 酸计算见附录 A .5.2 生育 酣及生育 三 烯酣栓验 z 按 GB /T 26635 执行 .

 LS/T 3249-2017 5.3 隘蹲组成及面蹲总量的检验 g 按 GB / T 25223 执行.5 .4 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检验 z 按 GB/T 31579 执行.5.5 多酣栓验 z 按 LS/T 6119 执行.5.6 角窒烯检验 z 按 LS/T 6120 执行.5.7 谷维素栓验 z 按 LS/T 612 1. 1 、 LS/T 612 1. 2 执行.5.8 反式脂肪酸检验 z 按 GB 5009.257 执行.5.9 多环芳短栓验:按 GB 5009.265 执行.5.10 安全指数检验 z 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农药残留含量,按照式(1)分别计算每种物质的单项安全指标指数 z实测值单项安全指数= ••• ••• ••• ••• ...…... ••• ( 1 ) 标准限量值根据式 (2)- 式〈的分别计算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农药费留的内梅罗指数 P N :一一.. • • a N P .-…. ... ... ... ... ... ( 2 ) PNtoi..... =. J!:_ 旷气 PiN 帽... -,, 1 ^ PN""".. = .I!:_ 旷十 P 旷一,N 袋宵". - ,, 1 ^ …. ( 3 ) ••• ••• ••• ( 4 ) 式中 zp鸣 一一 平均单项安全指标指数,为某类安全指标的所有单项安全指标指数的平均值.P . 矗大 一一 最大单项安全指标指数,为某类安全指标的所有单项安全指标指数的最大值.6 幢幢规则6.1 -.规则按 GB /T 5490 执行,并注明代表数量和货位.6.2 撞验批次同原料、同工艺、同设备、同班次加工的食用植物油产品为一个批次.6.3 抨样按 GB/T 5524 执行.6 .4 判定规则符合 4.1 、 4.2 、 4.3 、 4 .4和 4.5 要求,且提供 4.6 追溯信息的食用植物油,可列入"中国好粮油"产品.7 标签标识7.1 除应符合 GB7718 和 GB 28050 的规定外,产品名称按照各种食用植物油产品名称或分类名称标注,标签标识内容示例参见附录 C.7.2 标注产品二维码,其内容包括 4.1 , 4.2 , 4.3 , 4 .4相应指标的检验值和 4.6 追测信息.5

 LS/T 3249-2017 8 包装、储存和运输按 GB / T 1535 的规定执行.6

 LS/T 3249-2017 附最 A〈规范性附亵〉不同双锺位置脑肪障组成总量的计篝方法A. 1 不同双键位置脂肪酸组成总量的计算方法为:不同双键位置脂肪酸组成总量=不同碳链数脂肪酸组成的加和.. ••. •.• ... ... ( A.l ) A. 2 旷 3 脂肪酸组成包括 2顺 -9.12.15- 十八碳三烯酸 (C18.3n3c) 、顺 -11.14.17- 二十碳三烯酸 (C20.3n3c) 、顺 -5.8.11.14.17-二 十碳五烯酸 (C20.5n3c) 、顺 -4 , 7 , 10 , 13 , 16.19- 二 十 二 碳六烯酸 (C22 • 6n3c) • A.3 旷 6 脂肪酸组成包括:顺 -9 .12- 十八碳二烯酸 (C18:2n6c) 、顺 -6 , 9 , 12- 十八碳 三 烯酸 (C18:3n6c) 、顺 - 11.14- 二十碳二烯酸(C20.2n6c) 、顺 -8 , 11 , 14- 二十碳三烯酸 (C20:3n6c) 、顺 -5 , 8 , 11 , 14- 二十碳四烯酸 (C20.4n6c) 、顺 -13 ,16 - 二十二 碳 二 烯酸 (C22 .2n6c). A .4 旷 9 脂肪酸组成包括 z顺 -9- 十八碳一烯酸 (CI8: ln9c) 、顺 -11- 二十碳一烯酸 (C20.1n9c) 、顺 -13- 二十二碳一烯酸 (C22.ln9c) 和顺 - 15 - 二十 四碳一烯酸 (C24. 1n9c). A.5 不同双键位置脂肪酸组成总量的计算示例见表 A.l.• A.1 不同双撞位置脂肪醺组成总量的计算序号 脂肪. 不同双键位置脑肪.分类 脑肪酸组成总量/%1 颁布, 12 , 1 5 - 十八碳三"暗自量 (C18 :3 n3 c) 旷 32 顺 -11 , 14 , 17 - 二十 碳三烯醺 (C20.3n3c) 旷 3"首肪醺组成测定结果3 顺 -5 , 8 , 11 , 14 , 17 - 二 十破五矫酸 (C20.5n3c) 町 3加和为旷 3 脑肪酸4 顺 -4 汀, 10 , 13 , 16 , 19 - 二十二 碳六烯. (C22. 6n3c) 旷 35 顺。, 12 - 十八碳二烯醺 (C18.2n6c) 旷 66 顺 -6 , 9 , 12 - 十八破三"除醺 (CI8:3n6c) 旷 67 顺 -11 , 14 - 二十 碳二"常酸 (C20:2n6c) 旷 6脑肪醺组成测定结果8 顺毡, 11 , 14 - 二 十碳三倚醺 (C20 , 3n6c) .....6 加利为旷 6 脂肪醺9 顺 -5 , 8 , 11 , 14 - 二 十碳四姆 .(C20 , 4n6c) 旷 610 顺 - 13 , 16- 二十 二 破二 ..(C22 , 2n6c) 旷 611 顺 -9- 十八破 一 "睛 .(CI8.1n9c) 旷 912 顺 -11 - 二 十破一烯醺 (C20.1n9c) 旷 9脑肪醺组成测定结果13 顺 -13- 二十二破一烯醺 (C22 , ln9c)旷 9加利为旷 9 脑肪醺14 顺 -15- 二十 四破一娜. (C24.1n9c) 旷 97

 I.S /T 3249-2017 倍息分类汹料生产信息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控制其他信息8 品种名称产地收获时间种植面织及区域分布化艇和农药使用情况产量/可供交易量原产地证书〈可选填〉干燥方式储存方式附景 B(资料性附最〉追翻偏息褒 B.1 遣翻倍息示倒追溯信息以品种审定名为准某省、市、县就农场XX 年 XX 月收获XX 万亩,分布在某个乡镇或农场XX 年 XX 月,使用 XX 农药 XX 千克 /盲 ;X X 年 XX 月使用 XX 肥料 XX 千克 / 育共 XX 吨 / 可供交易 XX 吨证书编号 XX晾醺或烘干(包括烘干方式〉XX 仓型,储存条件(常温、低温、准低温〉供应商管理 2 来自 三 年以上汹料占总量 40%供应商的比例原汹制取时间 XX 年 XX 月毛汹储存方式 真空密闭罐生产工艺 压糖、搜出、水代法、水爵法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9000 认证〈可选模〉 反映汹料质量的其他信息,如 z 获得有机、绿色食品认证等

 产 品名称 〈分类 名称 ) I 大豆 汹加 工工艺 g 压 榨质量 等级 g 二级... ... 项目能量蛋白质脂肪一 - .....3 脂肪酸一一旷 6 腑肪酸一一旷 9 脂肪 酸碳水化合 物销声称指标一- ~ 画 蹲 总 量酣最 C〈 资料性附最 〉标签标识表 c. 1 食用植物油标签标识示倒营 养 成 分表每 100 克 (g)子焦("1)克 (g)克 ( g )克 (g)克 (g)克 (g)克 (g)毫克 (mg)"医 克 (mg)一一维生 意 E( 生育 ...

篇五:“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ldquo;中国好粮油”产品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

 所属省(区、市):

 申报日期:

  国家粮食局 2017 年 8 月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 业 信 息 企 业 名 称

 注 册 地 址

 企业代码

 通讯地址及邮编

 企业网址

 法 人 代 表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最高学历 固 话 手

 机

  联 系 人 姓名 性 别 固话 手

 机 传真 电子邮箱

  企 业 开 户 银 行

 企 业 信 用 等 级

 年 加 工 能 力 吨 年 销 售 量 吨 网 上 销 售 量 吨 年 销 售 额 万元 网 上 销 售 额 万元 年 总 产 值

 万元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万元 利 润 总 额 万元 资 产 负 债 率 % 企 业 品 牌

 主 营 产 品 大米小麦 食用植物油杂粮挂面 产 品 品 牌

 商标类型(注 1)

 近三年抽检情况 均合格 不合格

 生 产 过 程 管 理 认 证 ( 注 2 )

  申 报 产 品 信 息 产品名称

 年申报加工量

 产品质量等级

 品牌

 原 料 产 地

 注 1: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商标。

 注 2:ISO09001 质量管理体系、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认证(HACC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认证(SSOP)、 良好生产规范认证(GMP)、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China GAP)、其他或者没有认证(具体注明)。

 二、“中国好粮油”产品标签标识要求 项 目

 申 报

 信 息

 执 行

 标 准

 注 释

 审 核

 食 品 名 称

  GB 7718

  配 料

  GB 7718

  质 量 等 级

  LS/T 3247 LS/T 3248 根据检测判定结果填写。

  执 行 标 准

  LS/T 3247 LS/T 3248

  净 含 量

  GB 7718

  原 料 产 地

  LS/T 3247 LS/T 3248 XX 县或 XX 农场。

  原料收获时间

  LS/T 3247 LS/T 3248 具体到年。

  生 产 日 期

  GB 7718

  加 工 日 期

  LS/T 3247 LS/T 3248 具体到年月日。

  保 质 期

  GB 7718

  贮 存 条 件

  GB 7718

  食品生产许可证 号

  GB 7718

  生 产 企 业

  GB 7718

  生 产 地 址

  GB 7718

  邮 编

  GB 7718

  联 系 电 话

  GB 7718

  食味值(大米)/食品评分值(小麦 粉 )

  LS/T 3247 LS/T 3248 例:≥85

  最佳食味期限及 贮 存 条 件

  LS/T 3247 LS/T 3248 指在该期限内,食味值保持在申报分值或分值范围内。须注明 XX 季节 XX 条件下 X个月。

  安 全 指 数

  P N 真 菌 毒 素

  LS/T 3247 LS/T 3248 例:≤0.6

  P N 污 染 物

  LS/T 3247 LS/T 3248 例:≤0.5

  P N 农 药 残 留

  LS/T 3247 LS/T 3248 例:≤0.1

  能 量

  GB 28050

  蛋 白 质

  GB 28050

  脂 肪

  GB 28050

 碳 水 化 合 物

  GB 28050

  钠

  GB 28050

  维 生 素 B 1

  GB 28050 可选择性标示。

  硒

  GB 28050 可选择性标示。

  铁

  GB 28050 可选择性标示。

  其他特征指标

 可选择性标示。

 注:安全指数可不作为标签标注,相关信息通过 “中国好粮油”产品二维码查询。

 三、 “中国好粮油”产品检验项目要求

 1 1 、大米(粳米、籼米)检验项目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

 结果

 标准要求

 检验依据

 备注

 感官

 GB/T 5492

  1 色泽

  正常 GB/T 5492

  2 气味

  正常 GB/T 5492

  3 水分含量/(%)

  粳米≤15.5 籼米≤14.5 GB 5009.3

  4 不完善粒含量/(%)

  ≤1 GB/T 5494

  5 杂质含量/(%)

  ≤0.1 GB/T 5494

  6 黄粒米含量/(%)

  ≤0.1 GB/T 5496

  7 互混/(%)

  0 GB/T 5493

  8 食味值/分

  一级≥90 二级≥85 三级≥80 GB/T 15682

  9 碎米总量/(%)

  粳米≤7.5 籼米≤15 GB/T 5503

  10 小碎米/(%)

  粳米≤0.5 籼米≤1 GB/T 5503

  11 垩白度/(%)

  一级≤6 二级≤8 三级≤10 NY/T 2334

  12 垩白粒率/(%)

  粳米:一级≤2,二级≤4,三级≤6 籼米:一级≤3,二级≤5,三级≤7 NY/T 2334

  N PN 真菌毒素

 ≤0.7 LS/T 3247

  13

 黄曲霉毒素 B1/(ug/kg)

  ≤10 GB 5009.22

 14

 赭曲霉毒素 A/(ug/kg)

  ≤5 GB 5009.96

  N PN 污染物

 ≤0.7 LS/T 3247

  15

 铅/(mg/kg)

  ≤0.2 GB 5009.12

  16

 镉/(mg/kg)

  ≤0.2 GB 5009.15

  17

 汞/(mg/kg)

  ≤0.02 GB 5009.17

  18

 无机砷/(mg/kg)

  ≤0.2 GB 5009.11

  19

 铬/(mg/kg)

  ≤1 GB 5009.123-2014

  20

 苯并[a]芘(mg/kg)

  ≤5 GB 5009.67-2016

 N PN 农药残留

 ≤0.7 LS/T 3247

  21

 苄嘧磺隆/(mg/kg)

  ≤0.05 SN/T 2212、SN/T 2325

  22

 丙草胺/(mg/kg)

  ≤0.1 GB 23200.24

  23 稻丰散/(mg/kg)

  ≤0.05 GB/T 5009.20

  24 稻瘟灵/(mg/kg)

  ≤1 GB/T 5009.155

  25 敌稗/(mg/kg)

  ≤2 GB/T 5009.177

  26 敌瘟磷/(mg/kg)

  ≤0.1 GB/T 20770、SN/T 2324

  27 丁草胺/(mg/kg)

  ≤0.5 GB 23200.9、GB/T 5009.164、GB/T 20770

  28 多菌灵/(mg/kg)

  ≤2 GB/T 20770

  29 氟酰胺/(mg/kg)

  ≤1 GB 23200.9

  30 甲基毒死蜱/(mg/kg)

  ≤5 GB 23200.9

  31 甲基嘧啶磷/(mg/kg)

  ≤1 GB/T 5009.145

  32 甲萘威/(mg/kg)

  ≤1 GB/T 5009.21

  33 喹硫磷/(mg/kg)

  ≤0.2 GB/T 5009.20

  34 磷化铝/(mg/kg)

  ≤0.05 GB/T 5009.36、GB/T 25222

  35 马拉硫磷/(mg/kg)

  ≤0.1 GB 23200.9、GB/T 5009.20、GB/T 5009.145

  36 杀虫环/(mg/kg)

  ≤0.2 GB/T 5009.113

  37 杀虫双/(mg/kg)

  ≤0.2 GB/T 5009.114

  38 杀螟丹/(mg/kg)

  ≤0.1 GB/T 20770

  39 杀螟硫磷/(mg/kg)

  ≤1 GB/T 5009.20、GB/T 14553

  40 异丙威/(mg/kg)

  ≤0.2 GB/T 5009.104

  41 莠去津/(mg/kg)

  ≤0.05 GB/T 5009.132

  42 艾氏剂/(mg/kg)

  ≤0.02 GB/T 5009.19

 43 滴滴涕/(mg/kg)

  ≤0.05 GB/T 5009.19

  44 狄氏剂/(mg/kg)

  ≤0.02 GB/T 5009.19

  45 六六六/(mg/kg)

  ≤0.05 GB/T 5009.19

  46 七氯/(mg/kg)

  ≤0.02 GB/T 5009.19

  营养成分

 47 能量/(kJ)

  GB/Z 21922

  48 蛋白质/(g)

  GB 5009.5

  49 脂肪/(g)

  GB 5009.6

  50 碳水化合物/(g)

  GB/Z 21922

  51 钠/(mg)

  GB 5009.91

  52 维生素 B1/(mg)

  可选择性测定 53 硒/(mg)

  可选择性测定 54 铁/(μg)

  可选择性测定

  其他特征指标

 可选择性测定

 2 2 、“中国好粮油”小麦粉检验项目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

 结果

 标准要求

 检验依据

 备注

 感官

 GB/T 5492

  1

 色泽

  正常 GB/T 5492

  2

 气味

  正常 GB/T 5492

  3 水分/(%)

  ≤14.5 GB 5009.3

 4 灰分/(%)

  声称指标 GB 5009.4

  5 含砂量/(%)

 ≤0.01 GB/T 5508

  6 磁性金属物/(g/kg)

  ≤0.002 GB/T 5509

  7 降落数值/(s)

  ≥200 GB/T 10361

  8 湿面筋含量/(%)

  优质强筋小麦粉:一级≥35;二级≥30 优质中筋小麦粉:≥26 优质低筋小麦粉:一级≤22;二级≤25 GB/T 5506.2

  9 面筋指数/(%)

  优质强筋小麦粉:一级≥90;二级≥85 优质中筋小麦粉:≥70 优质低筋小麦粉:不作要求。

 LS/T 6102

 10 面包品质/(分)

  优质强筋小麦粉用面包做食品评分。

 GB/T 14611

  11 饺子品质/(分)

  优质中筋小麦粉用饺子做食品评分。

 LS/T 3203 中附录 A

  12 海绵蛋糕品质/(分)

  优质低筋小麦粉用海绵蛋糕做食品评分。

 GB/T 24303

  13 面片光泽稳定性

  声称指标,针对优质中筋小麦粉 LS/T 3248 中附录 A

  粉质参数

 GB/T 14614

  14

 粉质吸水率/(%)

  声称指标 GB/T 14614

  15

 粉质稳定时间/(min)

  声称指标,针对优质强筋和优质中筋小麦粉 GB/T 14614

  拉伸参数

 GB/T 14615

  16

 最大拉伸阻力/(EU)

  声称指标,针对优质强筋和优质中筋小麦粉 GB/T 14615

  17

 延展性/(mm)

  声称指标,针对优质强筋和优质中筋小麦粉 GB/T 14615

  吹泡参数

 GB/T 14614.4

  18

 吹 泡 P 值 /(mm H2O)

  声称指标,针对优质低筋小麦粉 GB/T 14614.4

  19

 吹泡 L 值/(mm)

  声称指标,针对优质低筋 GB/T 14614.4

 小麦粉

  N PN 真菌毒素

 ≤0.7 LS/T 3248

  20

 黄曲霉毒素 B1/(μg/kg)

  ≤5 GB 5009.22

  2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μg/kg)

  ≤1000 GB5009.111

  22

 赭曲霉毒素 A/(μg/kg)

  ≤5 GB5009.96

  23

 玉米赤霉烯酮/(μg/kg)

  ≤60 GB5009.209

  N PN 污染物

 ≤0.7 LS/T 3248

  24

 铅/(mg/kg)

  ≤0.2 GB 5009.12

  25

 镉/(mg/kg)

  ≤0.1 GB 5009.15

  26

 汞/(mg/kg)

  ≤0.02 GB 5009.17

  27

  总砷/(mg/kg)

  ≤0.5 GB 5009.11

  28

 铬/(mg/kg)

  ≤1 GB 5009.123-2014

  29

 苯 并 [a] 芘 /(mg/kg)

  ≤5 GB 5009.67-2016

 N PN 农药残留

 ≤0.7 LS/T 3248

  31

 草甘膦/(mg/kg)

  ≤0.5 GB/T 23750

 32

 敌草快/(mg/kg)

  ≤0.5 GB/T 5009.221

  33 甲 基 嘧 啶 磷 /(mg/kg)

  ≤2 GB/T 5009.145

  34 磷化铝(成品粮)/(mg/kg)

  ≤0.05 GB/T 5009.36

  35 氯菊酯/(mg/kg)

  ≤0.5 GB/T 5009.146、SN/T 2151

  36 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mg/kg)

  ≤0.2 GB/T 5009.110

  37 杀螟硫磷/(mg/kg)

  ≤1 GB/T 5009.20、GB/T 14553

  38 生 物 苄 呋 菊 酯 /(mg/kg)

  ≤1 GB/T 20770 、 SN/T 2151

  39 增效醚/(mg/kg)

  ≤10 GB 23200.34

  40 艾氏剂/(mg/kg)

  ≤0.02 GB/T 5009.19

  41 滴滴涕/(mg/kg)

  ≤0.05 GB/T 5009.19

  42 狄氏剂/(mg/kg)

  ≤0.02 GB/T 5009.19

  43 六六六/(mg/kg)

  ≤0.05 GB/T 5009.19

  44 七氯/(mg/kg)

  ≤0.02 GB/T 5009.19

  营养 成分

 45 能量/(kJ)

  GB/Z 21922

  46 蛋白质/(g)

  GB 5009.5

  47 脂肪/(g)

  GB 5009.6

  48 碳水化合物/(g)

  GB/Z 21922

  49 膳食纤维/(g)

  可选择性测定 50 钠/(mg)

 GB 5009.91

  51 硒/(μg)

  可选择性测定 52 铁/(mg)

  可选择性测定 53

 钾/(mg)

  可选择性测定

  其他特征指标

 可选择性测定

 四、过程控制情况 信息

 分类

 项目

 申报

 情况

 标准要求

 执行标准

 备注

 审核

 原料产地环境空气质量

  符合二级(含)及以上。

 GB 3095 县级(含)及以上环境监管部门提供的当地

 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

  符合二级(含)及以上。

 GB 15618 产地环境质量报告 农田灌溉用水

  符合水作和旱作的水质要求。

 GB 5084 原料

 生产

 品种适用性

  在当地试验、示范成功的品种,以品种审定名为准。

 LS/T 1218 由企业提供相关材料

  原料品种、产地及在产品中的占比

  XX 品种,XX 县(农场),XX% LS/T 1218

  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施用量比例

  推荐不低于施肥总量的 50% LS/T 1218 由企业提供相关材料

  收获年份

  具体到年。

 LS/T 1218

  收获水分

  稻谷推荐 20%-25%,小麦推荐≤22%。

 LS/T 1218

  干燥方式 稻谷

  受 热 温 度 不 高 于35℃,一次降水幅度不超过 3.0%,裂纹粒 增 加 值 不 超 过3.0%。

 GB/T 21015 由企业提供相关材料

 小麦

  受 热 温 度 不 高 于45℃。

 GB/T 21016 由企业提供相关材料

  由企业提供相关材料

  储存地点、条件及数量

  xx 县,xx 粮库(企业),常温、低温、准低温储存,XX 吨 GB/T 29890 由企业提供相关材料

  虫霉防控记录

  xx时间采用xx方式熏蒸或防虫等。

 GB/T 22497、LS 1212 、GB/T 22498 由企业提供相关材料

  生产

 信息

 管理制度

  按 照 按 照 GB/T 26433、GB/T 26630、《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药总局16 号令)等建立相关加工管理制度或指标控制体系。

 LS/T 1218 由企业提供相关材料

  产品储运信息

 包装及储存方式

  注明包装方式及常温、低温或准低温和温度范围。

 GB/T 29890

  运输方式及运输天数

  注明铁路或公路,常温或冷链,成品粮运LS/T 1218

 输过程中经受连续高温(≥30℃)的时间不得超过 5 天。

 五、推荐意见 质检机构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省级主管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六、填报说明 申报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近三年度企业财务报表。

 (4)由企业基本账户开户银行出具的企业信用等级证明。

 (5)ISO9000 族或 HACCP 管理体系等认证证书复印件。

 (6)加盖公章的产品检验检测报告复印件。

 (7)提供近三年产品抽检情况相关资料。

篇六:“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p>

 《 中国 好粮油 》 系列 标准总体 编制说明- - 工作 简况 与编制原则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我国粮食生产经过十几年的稳步增长,已经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粮食供给也开始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转变。为此,中央政府在 2016 年底提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落实该意见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粮食行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国家粮食局于 2017 年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的通知》,提出要“聚焦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发挥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通过标准引领、质量测评、品牌培育、健康宣传和试点示范,促进优质粮油基地建设,提高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的供给水平,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为此,在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制定“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包括:小麦系列(小麦、小麦粉和挂面 花色挂面),稻米系列(稻谷和大米),玉米系列(食用玉米和饲用玉米),大豆,食用植物油和杂粮系列(杂粮和杂豆),作为粮食行业标准发布。

 (二)标准 研讨

 起草组完成了工作组讨论稿之后,于 2017 年 4 月 10~4

 2

 月 13 日,在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的领导下,邀请了包括育种和质检专家以及相关的加工企业,对标准进行了专题研讨。

 (三)

 意见 征集

 会后起草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并又一次征求了专家的意见,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17 年 5月,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过互联网,再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对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二、编制原则 除了标准的一般编制原则以外,“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提出了以下几个编制原则:

 一是安全是底限,应高于现行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引入了“安全指数”的概念; 二是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定等,定等指标在满足达到目的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简化,提出了“声称指标”的定义; 三是强调原粮的品质一致性,提出了不同原粮的“一致性”的定义和要求; 四是注重营养,重点体现在挂面、植物油和杂粮系列标准中; 五是体现“适度加工、节粮减损”的原则,尤其是在稻米系列标准中; 六是标准中应有质量追溯信息。

 3

 三、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该系列标准适用于参加“中国好粮油行动”的食用/饲用/食品工业用国产商品粮油。尤其强调原粮的国产属性,对于成品粮,也强调以国产粮食为主要加工原料。

 (二)术语 和定义

 系列标准中通用的术语和定义如下:

 基本指标:各类和各级产品都必须满足的质量指标。

 定等指标:用于对粮食进行分类和判别等级、并由第三方进行检验的质量指标。

 声称指标:虽不用于定等,但须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或提供可证明其声称的文件,并做交易时进行声称的指标。

 内梅罗指数:一种兼顾极值或突出最大值的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安全指数:用于综合反映粮食安全情况,通过检测粮食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等安全指标的含量并与标准规定的限量值计算获得。用内梅罗指数(PN)表示。

 (三)食品安全指标要求

 规定真菌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卫生指标在符合GB2761、GB2762 和 GB2763 及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安全指数应≤0.7。

 (四)检验 方法

 1. 安全指数检验: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重金属、

 4

 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含量,并根据下式分别计算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内梅罗指数 PN:

 式中:

 PI 均 和 PI 最大 分别是平均单项安全指标指数和最大单项安全指标指数。其中, 。

 2. 一致性检验 根据粮种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一致性检验的方法。

 (四)标签 标识

 强调了标签标识中对收获年度、声称指标检验值及安全指数的标注。

 其他 内容见各 标 准 的编制说明。

推荐访问:“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粮油 中国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