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鉴赏策略6篇小学古诗鉴赏策略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年第7期PopularScience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含蓄凝练的语言,博大精深的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古诗鉴赏策略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古诗鉴赏策略
学 大 众·科 学 教 育 2020年 第7期 Popular Science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含蓄凝练的语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为之赞叹。可以说探究这块瑰宝,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古诗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感以及审美水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知诗人,拉近人物距离孟子曰,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其世也,是尚友也”。提出了“知人论世”的古诗学习方法,这是一个很好的古诗鉴赏方法。诗人不是游离于社会的人,他们生活的时代不一样,社会背景就会不同,诗歌的主旨思想、内涵意蕴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脱离古人的写作背景妄谈诗歌的内涵。虽然说古诗内容一般含蓄多一些,但同一意象它在不同的人物生活背景下呈现不同的内容。古人云,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探寻古人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来拉近与诗人之间的距离,并通过这些东西来帮助小学生体会古诗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进而领悟古诗的深刻内涵。如学习《石灰吟》一诗,这是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于谦所写的一首托物言志诗篇。由于从字面上看是对石灰的吟诵,但诗人寄寓的是像石灰一样的情怀。所以可以引导小学生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上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加深对诗歌主旨和内涵的领会。这首诗需要小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和于谦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被杀后抄家时的清贫。从而了解于谦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像石灰一样(清白)洁身自好,像石灰一样(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坚贞不屈。二、诵诗歌,了解古诗内容古人说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可见诵读古诗对加深理解古诗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语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加强古诗的诵读,因为小学生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学习,诵读古诗也是一样,需要不断改变诵读的方法,可以范读、领读、齐读、分组读,或个人竞赛读、美读等,只要是能充分发挥小学生诵读的兴致,让他们充分朗读古诗就行。多读几遍,古诗的内容也就慢慢理解了。俗话说得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几遍,小学生对古诗的内容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对古诗的情感也能理解得比较透彻,为下面的诗歌鉴赏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如学习《宿建德江》一诗,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一句三停顿,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来诵读。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让小学生样的古诗自己先读,在诵读中读出内容,如“泊烟渚”指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野旷”是说田野空旷, “天低树”是指天比树看起来还低, “月近人”指月亮的影子想靠近诗人,实际上说的是诗人孤独寂寞,想靠近月影。这样在朗读中领悟古诗的意味,探究古诗的内涵就不难了。三、入画意,深入探究意境古诗内容含蓄蕴藉,不好理解。其实古诗善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描写的意境非常美,让人留恋忘返。这些意境有的清新自然,有的幽远寂静,有的广阔辽远,有的雄浑壮阔等,充满着诗情画意。古诗的意境美让人陶醉,我们可以引导小学生追寻着古人的脚步,引导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诗情画意绘成美丽的图画。既让小学生有了涂鸦的难得机会,又发挥了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在绘画之余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美,帮助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古诗内涵。如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诗,这首诗意象丰富,色彩斑斓,描写了春天到来的乡村风光,很有代表性,景色非常清新美丽。如“篱笆” “小径” “落花的树头” “儿童” “黄蝶” “菜花”,这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小学生一定非常喜欢,可以指导学生把它绘画出来,再填上鲜艳的颜色,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图画上表现出来的情感,这首诗的意境和内涵也就出来了。四、悟诗情,感悟古人情怀诗言志,歌咏言。这话道出了古诗的精髓,也说出了鉴赏古诗的重难点。光了解古诗的内容还只是皮毛,表面功夫而已,如果不能从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中了解古诗,那么鉴赏就只是一句空话。我们要引导小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探究他们从什么角度、什么方法来表现自己真实的情感。这样他们既可以利用感悟情感而了解古诗的艺术手法,从中学习到鉴赏的技巧;也从古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到古人的情怀,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如学习《夏日绝句》一诗,这是一首绝句,但诗人的情怀却不简单。诗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李清照。李清照善于写词,词一般也是婉约型的,但这首诗却不一样,诗人好像变成了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在诗中大赞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笔下的项羽生在人世间就是大英雄,而死了也是阴间的鬼雄。对于这样的大英雄诗人不吝赞美,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的宁可死亡也不屈服的精神盛赞。结合诗人的生活时代,南宋的历史非常屈辱,军事薄弱,朝廷不思恢复失地,一味投降赔款,诗人写此诗就是对卖国求荣的南宋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古诗鉴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通过知人论世、背诵朗读、绘画入境、感悟诗歌情感这些策略,提高了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意境,以及领悟古诗情感等这些鉴赏能力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不仅如此,学习古诗还让小学生陶冶了情操,审美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参考文献:[1]鲁华锋.小学古诗教学方法举隅[J]语文建设,2019(18):19-22[2]朱延巧.古诗教学新“四招” —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新方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18):43-45知人 诵读 入画 悟情— —小学古诗歌教学策略闫 娟(新沂市瓦窑镇中心小学,江苏省221438)摘 要:古诗阅读教学因为内容的特异性,与一般的文本阅读教学不同。文章以小学语文古诗为例,从知诗人,拉近人物距离;诵诗歌,了解古诗内容;入画意,深入探究意境;悟诗情,感悟古人情怀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古诗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以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关键词:古诗; 策略; 知人; 诵读; 入画; 悟情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076-001- - 76万方数据
篇二:小学古诗鉴赏策略
教育 2018 年 2 月64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丁惠烨(浙江省缙云县仙都小学 浙江丽水 321400)摘 要:古诗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重点之一。在古诗教学当中,需要紧扣古诗的诗眼,对其进行深入的讲解,这样才能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就探讨了小学古诗教学紧扣诗眼的积极作用,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 诗眼 教学策略古诗是一种古代文学载体,简洁凝练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需要让学生从短短几十个字中理解丰富的内涵。而诗眼是解读古诗的关键所在,突破诗眼,就可以紧紧把握古诗的内涵。因此,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就应该紧扣诗眼,对古诗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从而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1]一、紧扣诗眼教学古诗的积极作用所谓的诗眼,指的就是能够表现古诗内涵与意旨的关键词句,在《与伯修书》中袁宏道就写道:“近来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在古代就已经提出诗眼一词,对于古诗而言,诗眼的作用较多,可以翻出新意,也可以增添情趣,还可以增强形象性,也可以突出诗意。在对古诗进行赏析的时候,抓住诗眼,就等同于抓住了古诗的关键。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紧扣诗眼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能够捕捉到古诗的关键信息,不容易出现赏析偏差的问题。从小学古诗教学实情来讲,学生由于积累薄弱,尤其是在古诗方面的积累不足,在赏析古诗时容易出现偏差,导致赏析偏离古诗主题。而在教学中紧扣诗眼,引导学生从诗眼出发来赏析古诗,可以避免此类问题出现,确保学生深入古诗当中。其次,紧扣诗眼可以降低赏析难度,更加轻松把握古诗内涵。从小学生的学习实情来看,部分学生由于抓不住古诗的关键点,因此在理解上较为困难,朗读多遍之后,还是弄不清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教学中以诗眼作为引导,可以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轻松便捷。最后,紧扣诗眼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赏析古诗和理解散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都需要抓住主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诗眼,可以让学生逐步养成寻找文章关键词句的习惯,进而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更加高效地把握文章主旨,从而促进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2]二、紧扣诗眼教学古诗的有效策略在古诗教学中紧扣诗眼,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对此需要教师形成基本的认识。然后立足于此,在古诗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策略,从诗眼出发展开古诗教学。
[3]1.引导学生寻找诗眼紧扣诗眼教学,并不单纯是教师抓住诗眼进行古诗讲解,还应该引导学生寻找诗眼,只有学生把握了寻找诗眼的方法,并且能够正确找到古诗的诗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古诗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朗读,然后对古诗的诗眼进行寻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找到的诗眼,并且讲一讲自己的理解看法。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这首诗的诗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就可以得出结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句是全诗的诗眼,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全诗的诗眼。可以先让意见不同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看法意见进行归纳汇总,给出自己的看法,即“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才是全诗的诗眼,既反映了好友将要西去的现实情况,也描述了以后没有故人的状况,也凭借这一句体现出了作者对好友离去的惜别之情。2.结合诗眼赏析古诗引导学生寻找诗眼固然重要,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将时间都花在这上边,还是要以古诗的讲解为主。毕竟小学生的积累不多,单纯依靠学生自己理解,还是难以对古诗形成全面了解的。所以,在引导学生寻找诗眼之后,教师便可以从诗眼出发,对古诗进行逐字逐句的赏析,让学生有效深入古诗之中,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内涵。比如,在教学《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时候,全诗的实验就是最后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可以先把诗眼提炼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这一句就是全诗的诗眼?有的学生结合全诗可以得出:古诗的前两句写了从不同的方向看,山峰呈现出来不同的样子,原因就是作者在山里边,可以看到不同的角度。如果作者是在山外边,就只能从一个角度看这座山。部分学生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出古诗的内涵,教师在对学生理解进行完善的基础上,就需要进一步展开引申,即不仅仅是看山,在看待一些其他事情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面貌,我们在对待任何事物的时候,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对古诗进行引申之后,学生就可以理解到古诗的内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教学的有 效性。3.从不同角度理解诗眼诗眼的形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一个词或是一个字,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诗眼,不能局限在一种形式当中。比如前文所讲述的两个例子,诗眼都是一句诗,但是在其他古诗当中,则可能是一个字或是一个词。比如《嫦娥》这首诗,全诗的诗眼就是一个“悔”字,古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嫦娥在月宫上凄冷孤寂的生活,而一个悔字,就和这种生活形成了对比,也凸显了全诗的主旨。再比如《乞巧》这首诗,全诗的诗眼就是第三句中的“乞巧”二字,主要描写了乞巧节。由于诗眼的表现形式多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重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诗眼,从而深入古诗当中,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内涵与主旨。结语在小学古诗教学中,需要关注诗眼的作用。从教学实情来讲,紧扣诗眼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上,便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寻找诗眼、结合诗眼赏析古诗以及多角度理解诗眼,推动古诗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参考文献[1]邱小燕.抓住诗眼深化诗歌教学[J].广西教育,2016(37):83-83.[2]金欧.循着诗眼品诗味——抓住“诗眼”提高小学古诗教学实效[J].教育,2016(10):00190-00190.[3]钱栋彬.让诗不再是远方——小学古诗教学策略微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1):43-43.万方数据
篇三:小学古诗鉴赏策略
课堂YUWEN KETANG 教师·TEACHER 0152020 年 10 月Oct.2020古诗词是中国千百年文化孕育的璀璨瑰宝之一,因其精美凝练的语言与深邃的意境,曾一度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护照”。自 2017 年统编教材铺开以后,教材中古诗词的编排有了全新的调整,“量”上增加明显,总体占比达30%左右;“质”上有明显修订,入选的每一篇古诗文都具有一定的写作背景和特色,且内容丰富,有诗经、清诗、律诗、绝句与词曲等,涉及两汉诗文、唐宋古文与明清小说。然而,理性审视当前的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也存着诸多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钻研教材编排特点,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探析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审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的是单向解读与分析的方法,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对诗词内涵的自主理解与建构。当前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课堂教学内容繁杂,重难点不突出理性审视当前的很多诗词课堂,尤其是公开课,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容量,教师用足了 40 分钟,凡是与所教的古诗词有一点点关联的,便尽可能地塞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繁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难点的突出。从某种层面上讲,教师是为了拓展古诗词教学内容,让学生能进行群文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然而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教师以学生对新学的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来进行拓展,因重点不突出,导致学生对新学的古诗词内容一知半解。(二)课堂形式花样百出,冲淡古诗词教学主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多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原本的一张嘴一根粉笔走向了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技术。纵观当前很多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课堂,有的教师从网络上查找并下载了各种各样的素材,并没有进行适当的删减与选取就在课堂上应用,说学逗唱、音像图案轮番上阵,活生生地将一节古诗词课上成一场“大汇演”式的表演剧,各种形式的呈现让学生眼花缭乱,从而冲淡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真正理解与建构。(三)过度拔高教学要求,教学效果不佳“因材施教”一直以来是所有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古诗词教学亦然,应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过度拔高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性质和内容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不同学段学生应达成的学习目标也进行了具体要求。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漠视学段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想当然地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四)课堂突出背诵默写,忽略朗读价值长期以来,受“一卷定高低”的“唯分数论”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固执地认为“背背背,不老的方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因此,在很多的古诗词课堂常态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的课堂时间都留给学生进行背诵、默写,而往往忽略了朗读的价值,忽视了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体悟古诗词的意蕴,提升对诗意的理解力。二、追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古诗词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滋养学生的诗词情怀,渗透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一)关注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韵律古诗词作为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篇幅短小但用词精练、准确、传神。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之一。基于这样的缘由,统编教材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章绍耘摘 要:自 2017 年统编教材铺开以后,教材中古诗词的编排有了全新的调整。与此同时,教师有必要审视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并探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文章理性剖析了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并从“关注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韵律”“聚焦斟字酌句,体悟诗词蕴义”“适当拓展延伸,丰富诗词积累”三方面提出了统编教材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期待为一线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者简介:章绍耘(1978—),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教导处主任,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9-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015-02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福建 莆田 351100)语文课堂0162020 年 10 月教师不仅要关注指导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反复朗读,而且要先做好正确的示范引领,注意在语调、节奏、情感等方面指导到位,并采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学词、析句,致力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意境,感悟古诗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之美,从而能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反复朗诵,能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泊船瓜洲》这节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三个不同层次的朗诵:第一层次,读正确,扫清阅读障碍。在这首古诗中,学生常常容易读错“间”“数”“还”这三个字,因此先让学生试读,教师及时地纠正读音,并分别指出读成“jiān”“shù”“huán”的缘由。第二层次,读韵律,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根据诗意正确地进行停顿,避免将诗句读破。诸如如此停顿:“京口 / 瓜洲 / 一水间,钟山 / 只隔 / 数重山。春风 / 又绿 / 江南岸,明月 / 何时 / 照我还”。在指导诗词停顿朗读的同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到每句诗最后一字,即“间”“山”“岸”“还”的押韵,然后综合整体进行抑扬顿挫、富有节奏的再品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诗歌声律之美。第三层次,引领学生在反复品读后对古诗词的内涵进行真正的理解建构,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让学生置身于诗人当时的心境之中再次入情入境地用心再赏读。这样三个层次的朗读,可有效地实现声情并茂地吟诵经典诗文的目标。(二)聚焦斟字酌句,体悟诗词蕴意古诗词的词句虽然简短凝练,但每一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相同的文字处于不同的语境,所表达的意蕴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文字在相同的语境里,所呈现的诗意也迥然不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不但要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还要细致地斟字酌句。好的古诗词常常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与特别的心境下,诗人通过细致斟酌选用准确、精练、传神的文字创作而成的。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赏古诗词。例如,在教授《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一诗句中的“生”字展开丰富的想象。一名学生质疑“诗中为什么用到‘生’紫烟?而不说成‘升’紫烟?”于是有的学生说“用生比较生动,而用升就显得比较普通”;有的学生说“这个生字,让我仿佛看到了香炉生烟那种慢慢升腾的美妙”;有的学生说“生字可以巧妙拉近香炉与紫烟之间的联系,而用升字就没有那么明显了”;有的学生说“生字体现了紫烟是由香炉孕育而出的,而升字就没能体现这一点”;等等。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建立与生活的联系,与古诗词文本的生命灵魂对话,自然地从诗的意境去理解、去感受,能让学生在感悟古典诗文言简意丰的同时,体悟诗人用字用词之精妙。(三)适当拓展延伸,丰富诗词积累“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应成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应然取向。学“一首”而悟“一类”,课堂上尽量避免就诗学诗,而应该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通过对比教学法,巧妙引导学生借助于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古诗词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诗词教学的拓展,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要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并非每一节古诗词教学课都必须进行拓展,这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拓展也不是漫无目的,而要把握好拓展的度,避免“多此一举”与“画蛇添足”。适度的补充和拓展,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全面、更扎实。例如,教授人教版教材五年级《泊船瓜洲》这一首诗之后,可以适当拓展补充与本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李白的诗,让学生反复吟诵“乐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这一句,启发学生对比“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从而进一步体悟“绿”字的准确与精妙,丰富学生古诗词的积累。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所教学的古诗词的风格、表现手法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应的名家赏析古诗词的内容,促使学生开阔视野,从而不断增强其古诗词赏析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二要从文本向实践拓展。古诗词的显著特点就是以精练的文字表达作者的情感。教师可着重从情感角度入手,以便让学生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在教授《江雪》这首诗时,引导学生感受快要结冰的江面上有一位身披蓑笠的老者悠闲地在垂钓,呈现出一幅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画面,也渲染出一种广阔的意境。学习这首诗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可让学生以此诗为出发点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可以用手抄报的形式呈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表现手法与情感,可以开设诗词朗诵会,还可以用音乐形式自编自演等。将古诗词学习从文本走向实践拓展,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对诗词的优美、灵性与深邃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与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要从知识向育人拓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使命和宗旨,对古诗词教学而言亦然。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关注挖掘其育人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一首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悟诗人一生爱国忧民,纵然生命垂危,却仍挂念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学习诗人。又如在教授《两小儿辩日》时,要让学生细细品读诗中的“孔子不能决也”,学习其精神,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三、结语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并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能真切感受经典的独特魅力,做到关注朗读指导、聚焦斟字酌句、适当拓展延伸,从而让学生体会诗词韵律、体悟诗词蕴意与丰富诗词积累,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本质追求,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永远传承下去。参考文献:[1] 王守良 . 古诗意境教学刍议 [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4):155.[2] 黄绿鲜 . 如何教好统编本教材中的古诗文 [J]. 小学语文教学,2018(10):19-20.
篇四:小学古诗鉴赏策略
代 码| 1 0 4 4 5 学 号 2 01 9 3 0 2 0 7 7 分 类 号 G 6 2 3. 2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小 学 语 文 古 诗 词 深 度 教 学 策 略 研 宄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D e e p T e ac h i n g S t r a t e g y o f 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 P o e t r y i n P r i m a r y S c h o o l 学 位 类 别:教 育 硕 士 领 域:小 学 教 育 学 习 方 式:全 日 制 研 究 生:许 文 莉 指 导 教 师:周 海 银 教 授 吴 润 梓 高 级 教 师 提 交 时 间 :2 0 21 年6 月 单 位 代 码 10445学 号 2019302077分 类 号 G623.2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教学策略研究Research on the Deep Teaching Strategy of ChineseAncient Poetry in Primary School学 位 类 别 :
教育硕士领 域 :
小学教育学 习 方 式 :
全日制研 究 生 :
许文莉指 导 教 师 :
银 周海银 教授梓 吴润梓 高级教师提 提 交 交 时 时 间 :
:2021 年 年 6 月 月
独 创 声 明 本 人 声 明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人 在 导 师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宄 工 作 及 取 得 的 研 究 成 果 。
据 我 所 知, 除 了 文 中 特 别 加 以 标 注 和 致 谢 的 地 方 外 , 论 文 屮 不 包 含 其 他 人 已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 也不 包 含 为 获 得 ( 柱:
如 没有 其 他 需 要 特 别 声 明 的 , 本 栏 可 空 )
或 其 他 教 育 机 构 的 学 位 或 i 正 书 使 用 过 的 材 料 。
与 我一 同工 作 的 _ 志 对 本 研 宄 所 做 的 任 何 贡 献 均 已 在 论 文 中 作 了 明 确 的 说 明 并 表 示 谢 意 , 学 位论 文 作 者 签 名:@立 ^ 导 师 签 字:
i 学 位论 文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 本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完 全 了 解 学 校 有关 保 留、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有权 保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门 或 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 复 印 件 和 磁 盘, 允 许 论 文 被 查 阅 和 借 阅 ? 本 人 授 权 i t 可 以 将 学 位论文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容编入 有 关 数 据库 进 行 检 索 , 可 以 采 用 影 印 、 缩 印 或 扫 描 等 复 制 手 段保存、汇编 学 位 论 文 。( 保 密 的 学 位 论 文 在 解 密 后 适 用 本 授 权 书 )
学 位 论 文作者签 名:
导 师 签 字 :必* 签 字 曰 期 :2 0 >| 年 S月g曰 签 字 曰 期 :2 0 >丨年< 月g 曰 , ■ ' .- - -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绪论........................................................................................................................1一、选题缘由................................................................................................1(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新诉求............................................1(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现实困境........................................2(三)深度教学的提出为古诗词教学提供新视角............................2二、 研究意义..............................................................................................3(一)理论意义....................................................................................3(二)实践意义....................................................................................3三、文献综述................................................................................................4(一)深度教学研究现状....................................................................5(二)古诗词教学研究现状................................................................8(三)古诗词深度教学研究现状......................................................10(四)研究述评..................................................................................10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1(一)研究思路..................................................................................11(二)研究方法..................................................................................12章 第一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教学理论阐释....................................................15一、深度教学的内涵..................................................................................15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教学的涵义......................................................16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教学的特征......................................................17(一)教学目标的发展性..................................................................18(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18(三)教学过程的沉浸性..................................................................19(四)教学结果的深刻性..................................................................2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教学的意义......................................................20(一)提升古诗词教学品质..............................................................21(二)指向学生的成长发展..............................................................21(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1章 第二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23一、困于古诗词基础知识的浅层教学......................................................23二、缺少与学生生活的深层意义关联......................................................24三、古诗词教学内容讲解破碎浅显..........................................................25四、古诗词教学意境营造浮于表层..........................................................27五、古诗词教学缺乏深层对话互动..........................................................28章 第三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31一、教师知识观存在偏差..........................................................................31二、教师古诗词素养欠缺..........................................................................32三、古诗词鉴赏难度较大..........................................................................33四、考试评价制度不合理..........................................................................34章 第四章 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教学的策略........................................................36一、转变教师知识观念,挖掘古诗词多重价值......................................36二、结合学生已有经验,进行个性化解读..............................................37三、创设古诗词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39四、进行有效课堂对话,追求多元化理解..............................................41五、注重古诗词文化浸润,提升学生文化品味......................................42六、完善古诗词教学评价,指向学生长远发展......................................44结语......................................................................................................................46参考文献..............................................................................................................47附录......................................................................................................................50附录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50附录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访谈提纲..........................................5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三: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观察量表..................................................55致谢......................................................................................................................5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其简约凝练的语言、物我相融的意境、丰厚的精神内涵,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人代代传诵、流传至今,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情感体验。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途径。国家出台了面向传统文化的系列文件,部编版语文教材增添了许多古诗词篇目,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诉求。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仍面临许多现实困境,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仍占据着古诗词教学的中心地位,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体悟没有得到较好发展。华中师大郭元祥教授提出了深度教学理念,深度教学的提出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它不是指把知识教难教深,而是在超越表层符号教学的基础上,走向逻辑教学与意义教学的统一。本文基于深度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研究,力图发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可参考与借鉴的建议。首先是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教学的理论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深度教学的内涵、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教学的涵义进行界定,并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教学的特征及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教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征: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教学过程的沉浸性、教学结果的深刻性。其次是结合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确定本研究的现实基础,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诸多浅表化问题:困于古诗词基础知识的浅层教学、缺少与学生生活的深层意义关联、教学内容讲解破碎浅显、意境营造浮于表层、课堂缺乏深层对话互动。再次是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究其成因是教师知识观存在偏差、教师古诗词素养欠缺、古诗词鉴赏难度较大以及考试评价制度不合理。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需要冲破现实困境,由浅表走向深入,应从以下六个策略出发:一是转变教师知识观念,挖掘古诗词多重价值;二是结合学生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活经验,进行个性化解读;三是创设古诗词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四是进行有效课堂对话,追求多元化理解;五是注重古诗词文化浸润,提升学生文化品味;六是完善古诗词教学评价,指向学生长远发展。这将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提升古诗词教学品质的同时,指向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教学;古诗词深度教学;策略分类号:G623.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IAbstractChina is a country of poetry, its simple and concise language, the artisticconcep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material and self, rich spiritual connotation, become a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left to us by our ancestors,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generation, deeply affect our way of thinking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Ancientpoetr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mainway for students to learn ancient poetry. The state has issued a series of documents for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ny ancient poems have been added to the Chinese textbooks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hich has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for theteaching of ancient poems in primary school.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of ancientpoetr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s still faced with many realistic dilemmas. Theemphasis on the explanation of basic knowledge still occupies the central position in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the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and emotionalunderstanding have not been well developed. Professor Guo Yuanxiang of Huazhon...
篇五:小学古诗鉴赏策略
8神州教育谈谈小学语文古诗文的教学策略邹阅江西省丰城市荷湖乡荷湖中心小学摘要:语文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将传统文化植入学生心中,使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更好的传承。而古诗词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真实地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教师在讲授古诗文的同时渗透传统文化进去,相得益彰。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老师在教这些名诗佳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古诗文中,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还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我们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从一问一答的对话到面面俱到的讲解,从不求甚解的翻译到侃侃而谈的分析,到最后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让老师困惑,让学生厌烦,连诗文本身都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传统文化的渗透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兴趣从何而来,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尤为重要。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才能更好的走进诗文,走近诗人。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在教《望庐山瀑布》时,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二、注重诵读古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语文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读来替代我们过去教学中的讲,还原古诗词教学的原生态。由品词译句,由句入境、由境悟情,采用多种方式品读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古诗词情境,增加多种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感悟情感。学生在反复吟诵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独角戏”式讲解变成学生间相互的讨论、启迪和学习,从而由诗文入诗境进诗情。老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古诗词,借助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领悟诗人在诗中所赋予的情感。通过古诗今用,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三、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电脑网络制作的教学课件以及网络上可利用的古诗词资源,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它们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快捷”等特点,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参与活动,通过经典古诗词的配乐朗诵、歌曲、动画、课本剧录像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立足于古诗教学,使学生感受中國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儿童背诵的古诗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无不具备一定的哲理性。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王安石在《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表现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李绅在《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的意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还有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更有《墨梅》中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五、日积月累中积累传统文化作家秦牧说过:“青年人的记忆力很强,背诵名篇、名言会终生受用。”“读读背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语文素养发展,教师是不应忽略的。与此同时,班级内部设立了“古诗乐园”专栏,由学生课前写好一首古诗词或一组古诗词名句每隔 2~3 天请学生更换内容,并请每位同学做好摘记,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古诗素养,还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总之,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能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语文教师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让这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篇六:小学古诗鉴赏策略
导航2013 年第 11 期 (中)WENLII DAOHANGEmai l :83836545@163. com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六八小学姜达君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科中, 古诗占有了 一定的比例, 这些古诗不仅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蕴, 还有多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小学生读了 这些诗歌, 可以拓展视野, 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老师教好这些古诗, 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发展和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想象力和智力, 还能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因此笔者认为, 我们不能因为古典诗歌与现代文学不同, 而离开了 美的欣赏, 偏离了 情感教育, 作标签式的架空分析, 那只能是干巴巴的说教。
古诗中的审美教育有着巨大的潜力, 古诗呼唤着美育。
美感的本质就是美的事物所显现的人的本质力量。
古诗中的美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
古诗能使审美者获取直观自 身 的情感愉悦, 古诗所体现的美, 可以从知、意、情不同的心理机制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 古诗的审美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意义, 通过审美教学, 既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 又能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 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 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理结构。
那怎样来实现这美的教育呢?一、 利用古诗中的 “美语”,能激起学生的兴趣1、古诗词语凝炼, 跳跃度大, 写法夸张。
因此, 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 并使其强化 (建立)、活化 (转换)、优化 (加工)。
即在意读诗文时, 引导学生借助想象, 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
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 教者紧扣 “挂”字,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 领略其雄伟的气势。
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
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 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 启迪学生思维, 感悟其诗情画意。
如教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 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 悟出:
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 一种幻觉油然而生, 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
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 展开想象, 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 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古诗本身 就是一种最精炼、最美的语言, 如柳宗元的 《江雪》这样写道:
“千山鸟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人把自己的情趣, 人生意义倾注于所描写的雪景之中了 。
短短四句话所描写的现实的雪景, 经过诗人的心灵再创造, 赋予了 自然以再生的灵魂, 从中透露出人的理想, 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如诗中 “孤”、 “独”二字, 既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又跟 “绝”、 “灭”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 更显得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
在教学中, 可以用优美的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 尽量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
又如, 在教学 《宿新市徐公店》时, 可以这样二、指导朗读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 使学生更深入地了 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 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 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朗读教学时, 要防止三种不良倾向。
一是为读而读, 对学生的朗读不加以指导和评点, 走过场而已。
二是只放录音带而不亲自示范朗读。由于朗读带一般由艺术表演家录制而成, 其阅历和感悟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相当大的差距。
如果不顾城乡 学生的差别, 不因材施教, 不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 硬要机械模仿, 无异于拔苗助长。我们主张最好老师当面范读, 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 因材施教, 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 起到录音带无法替代的作用。
录音带的作用适合于诗歌欣赏,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一般不适用于范读。
三是朗读前缺乏感情理解的基础和忽视感情积累、酝酿的过程。三、诗歌教学中培养情感和感情列宁说过:
“缺失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 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的注意, 记忆和思考, ”诗歌的本质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 是人类某种共同的宝贵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
因而在诗歌的教学中就更应该突出教师的情绪感染和情感熏陶, 从而达到学生对诗歌的有效感之, 感悟。
要让学生通过诗意的内容表现出屈原的忧国忧民, 陶潜的悠然自得, 李白的飘逸雄放, 杜甫的沉郁顿挫……四、运用联想,理解诗歌朗读诗歌不能单从分析语言出发, 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厌烦, 必须结合作者的思想、所处的时代背景, 联系所学过的意境相似、思想感情相同的诗歌进行教学, 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在教学陆游的 《十一月 四日 风雨大作》时, 如单从字面出发, 学生很难理解这首诗为什么体现了 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 很难想象 “风吹雨”能和南宋王朝的命运相联系。
教师在讲读时, 应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向学生介绍陆游的生平, 分析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宋金隔江对峙, 陆游曾经从军, 年老时仍然要求上阵杀敌, 并且联系陆游的 《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千乃翁。
”通过这几个步骤, 诗人的爱国主义形象也就初步体现出来的, 学生也很容易理解。
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语言 “僵卧”与 “尚思”, “不自 哀”与 “戍轮台”相联系,“铁马冰河”的拳拳爱国之情。
通过作者生平的介绍, 时代背景的分析,相同主题诗歌的对比, 语言的深入品味, 诗歌的反复诵读, 诗人那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在学生的心灵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五、创设情境诗歌美, 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 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或移情于景, 得有我之境; 或景中藏情, 得无我之境。
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 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入诗歌的意境中, 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 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 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1、散文描述法。
例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 28 字的散曲极其凝练地写出羁旅之思。
但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 我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把 《天净沙?秋思》的语言描述成画面, 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这首元曲的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变成生动具体的散文语文, 使简练的语言成为联想和想象的依据,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去加油添醋, 把诗歌语言形象化、具体化。
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 教师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眼, 引导学生口述画面:
枯藤老树的形态, 秋风的萧索, 夕阳的颜色, 人物的心理活动。
最后, 教师在学生口述内容的基础上, 总结出下面的改写文字:2、音乐烘托法。
如 《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 淡泊宁静, 意境幽深寂静, 抒发了 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这样, 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 《空山鸟语》古筝曲, 让音乐走进古诗, 用音乐来诠释古诗, 烘托气氛, 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 引入意境, “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3、绘画激趣法。
除散文描述法、音乐烘托法外, 还可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 演绎古诗。
如制作 《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 在图画中, 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 配以登山远眺, 雄心勃勃的诗人, 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 使人身临其境, 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六、角色表演通过角色表演, 学生会渐渐进入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进而引起情感共鸣。
在表演时, 可进行适当的分工, 有导演、有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 有模拟场景, 通过揣摩诗人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来表达自 己的理解和情感。165
文理导航2013 年第 11 期 (中)Emai l :
83836545@163. com浅谈小学语文活动 课教学策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韦肖 玲活动课程, 又称儿童中心课程, 经验课程, 是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对的课程形态。
其主要特点是学习活动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为基础,通过学生自 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进行自 主学习 , 取得经验, 从而实现课程目 标。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
它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目 的地设置和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参与下, 通过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智力、组织协调性的训练, 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力, 以增进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它 是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高耗、低效问题的好办法。
如何让语文活动课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 创造性于一体, 发挥活动课的功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一、活动中激趣语文活动课就是围绕 “语文”开展活动的课。
既然是活动, 首先应在 “活”中做文章, 以 “活”来培养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 而兴趣又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
“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 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
”可见,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种各样的爱好, 设计关于 “ 我的爱好”的一系列的活动, 如演讲活动、表演活动、作品展示活动, 然后引导学生将自 己或别人的兴趣写下来, 既写爱好是什么, 也可以写爱好给自 己带来的好处, 也可以结合这一次活动写一写广播稿、报道稿等。
在活动中学生也可以思考,我是怎样培养自 己的兴趣爱好的, 我今后还可以怎样能做得更好等等。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 《寒号鸟》, 该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 篇幅比较长, 为了 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经过设计、 准备之后, 我在班里举行了 一次课本剧的表演活动。
把学生分成四组, 每组分别由组长安排课本中的角色人物, 根据课本中的环境和语言, 创设表演环境, 四个组进行比赛。
学生在组内积极出主意、想办法, 共同设计表演的动作、表情, 互相揣摩评议, 然后推举代表到全班表演。
经全班同学评议, 评选出最佳表演组。
这样把在教室灌输的知识转移到学生全体参与的活动中来。
通过变换课堂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活泼、热烈的活动中既学到了 知识, 又激发了 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见, 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其主要目 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因此, 活动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活动要符合儿童特点, 又有利于学生参与, 让学生在活泼、自 由、轻松的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活动设计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永远有新奇感, 引发学生去主动的探索, 寓教于乐, 乐中求学。二、活动中学知识好奇爱动是小孩子的特性, “ 活动”就是要 “ 动”, 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齐 “动起来”。
语文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
通过动眼, 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 通过动脑, 提高思维素质; 通过动口 , 提高朗读和口 头表达能力; 通过动手, 提高写字和习作的本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更是活动的主体, 因此, 活动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的机会、 更多的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
例如 “记一次难忘的活动”中的活动的设计就应该完全交给学生, 如果学生的兴趣较为广泛, 也可以在一次活动中采用抽签的方法, 以一种联欢的形式来确定活动的内 容, 尽量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
如 《成语故事擂台赛》 就可以让学生说自 己最喜欢的成语故事,《难忘的野炊》 让学生说说自 己不同的体验, 充分表现自 己的个性。
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有的活动是教师自 己确定的内容, 如课本剧的表演, 像这样的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自 主选择表演的对象, 自 主选择扮演的角色, 自 主参与表演的过程, 主动进行表演的评价, 让人人都有事可做而不是觉得自 己是一个旁观者。
如 《晏子使楚》 中小记者问题的设计,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从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同时, 活动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事物、感知事物、 了解事物、 研究事物, 从中发现问题, 进行探究, 并且通过自 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获得经验。
如在设计活动 “ 今天我洗衣服”时就可以充分体现活动的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自 己动手洗一洗, 反过来, 如果在导入新课的。
问:
“ 《咏柳》和 《游园不值》都是写什么时候的景物? ” (春天)
随着学生响亮的回答教师说:
“对, 是写春天的景物。
春天, 是花的季节, 是绿的季节, 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
历代诗人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句。
《咏柳》通过写象 “碧玉”如 “丝带”的柳叶赞美了春风。二、利用古诗中 “美图”,开拓学生的想象图画不仅是语言 (诗文)
的说明, 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 培养儿童的美感。
在教学古诗, 还应该图文结合, 驰骋想象, 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 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 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
如教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时, 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 侧面图, 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 图文结合揣摩、推敲, 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 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