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病调研9篇

时间:2022-10-27 11:25:09 浏览量:

企业职业病调研9篇企业职业病调研 职业与健康2008年3月第24卷第5期OccupandHealthVo1.24No.5Mar2008419表2某大型铝厂职工一般健康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职业病调研9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职业病调研9篇

篇一:企业职业病调研

与健康2008 年 3月 第 24 卷第 5 期O ccup and Health Vo1. 24 No. 5 Mar 2008 4 19 表 2某大型铝厂职工一般健康知识问卷合格情况 注:

 与各相应组别比较 ,

 P <O. 05。

 2. 4理膳食 、 疾病防治 、 现场救护) 需求率均高于 90%, 各组间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

 职业健康促进的需求情况, 各种卫生知识 ( 职业卫生、 合 3讨论 调查中发现, 职工有害因素知晓率、 有关法律法规知晓率、

 职业健康检查参检率、 操作规程执行率、 职工一般健康知识合格 率, 均随工龄的增加而提高, 说明工龄越长受到职业健康教育的 机会越多, 掌握职业健康知识越丰富。女性在职工有害因素知 晓率、 有关法律法规知晓率、 操作规程执行率均高于男性, 可能 与女性学习认真、 做事心细有关。在职工有害因素知晓率、 有关 法律法规知晓率方面, 高学历高于低学历, 正式工高于劳务工,

 正式工的学历比劳务工学历高。可见学历越高知识面越广, 接 受能力越强。顾清等 研究表明, 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接 触有毒物质的职工通过健康知识的学习能够观察和了解工作场 所、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 增强 自我保健意识, 促 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因此, 在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中, 授课 内容、

 授课形式应简单明了, 深入浅出, 持之以恒, 宣传职业健康知识。

 教育有毒有害作业的从业人员, 使他们认识职业有害因素的危 害是可以预防的, 结合实际向他们宣传职业卫生知识、 劳动保护 技能,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不 良卫生习惯与职业危害的互增作 用 [ 。

 鉴于企业职工对于职业健康促进需求的认同率较高, 我们 认为可以通过岗前培训、 在岗培训等手段大力宣传职业卫生、 个 人卫生知识、 合理膳食知识教育, 慢性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的 教育, 提高企业职工维护自身健康的自觉性, 使其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 提高企业职工的健康知识水平 , 坚定职业健康信念, 并 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促进企业职工健康行为的改变 , 使职 工健康水平得以明显提高。

 4[ 1] 米光明. 医院健康教育.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

 9.

 [ 2] 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 . 2005 - 2010.

 [3] 顾清, 王延让, 刘静, 等. 职业健康促进对职业危害防治效果的调查 中华 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2005, 23(4 ) :

 312 —313.

 [ 4] 陈慈珊 . 加强职 业人群 的健 康教 育. 中国职 业医学 , 2005, 32 ( 3) 参考文 献 62 —6 3.

 ( 收稿 :

 2007 —06 —28 ) (本 文编辑 :

 方弘) 某开发区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 upational

 H azard s in a F oundry E n terprise of a D evelopment Z on e 沈航 , 张欣 , 董楠 , 刘勇

 , 赵梁 SH E N

 H ang , Z HA N G X in ,D ON G N an ,L I U

 y 0 , Z HA O L iang 关键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135 铸造; 职业病危害; 粉尘; 噪声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1257(2008)05 — 0419 ~ 02 我们于 2006- - 2007 年对沈阳市某开发区 5 家铸造企业进 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和现场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职业病 危害防护设施 、 个人防护 、 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现 报告如下 。

 11. 11852人, 其中男性 1 603 人, 女性 249 人; 年龄21 — 53 岁, 平均年 龄 33. 5 岁 ; 工龄 1—35 a。

 1. 2方法深入现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及其分布、 卫生工程防护设施使用情况、 个人防护情况、 职业病 对象与方法 对象选择某开发区 5 家铸造生产企业, 共有生产人员 作者简介 :

 沈航 , 女, 副 主任医师 , 主要从事职业卫生工作。

 作者单位 :

 1.辽宁省沈 阳市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 , 110031;2.沈 阳市预防 医学会 【 卫 生 学调查 】

 发病情况等。粉尘测定依据《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 GB 5748 — 85) , 甲醛浓度测定依据《 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醛 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 GBZ/ T 160. 54 —2004) , 一氧化碳浓度 测定依据《 工 作场所空气 中无 机含碳化合 物的测定方 法》

 (GBZ/ T 160. 28 — 2004) , 噪声测定依据《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 范》 ( GBJ 1 22 — 88) , 职业健康检查依据《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 法》 (卫生部(2002)第 23号) 进行。

 22. 1

 基本相同, 为树脂砂铸造工艺。工艺流程为:

 砂处理一造型、 制 芯一熔化一清理。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矽尘、 噪声、 高温、 一 氧化碳、 局部振动等⋯ 。其中3 家大型铸造企业在造型、 清理等 岗位设置了布袋除尘器、 滤筒式除尘器等局部机械除尘装置, 铸 件修整前进行喷砂清理, 消除过量的噪声和粉尘; 各企业生产车 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情况5 家铸造企业生产工艺流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0 职业与健康2008 年3 月第24 卷第5 期Occup and Health Vo1 . 24 No. 5 Mar2008 间设置屋顶轴流风机; 针对产生噪声较大的冲天炉采取了密闭 消声措施 ; 在高温区域上方加装屋顶风机, 排出余热。生产工人 配备安全帽、 防护服、 防尘口罩、 耳塞、 防护眼镜等。上述5 家铸 造企业作业现场检测结果如下见表 1、 表2。

 表 l 沈阳市某 开发 区 5 家铸造企业工作场所 空气中的粉尘和毒物浓度(mg/ m

 ) 矽尘 矽尘 矽尘 矽尘 矽尘 矽尘 矽 尘 矽 尘 甲醛 甲醛 甲醛 造型 制芯 合箱 砂再生 熔化 落砂 清理 天车 浇注 壳芯 覆膜砂 一氧化碳 冲天炉 氧化碳 壳芯 氧化碳 熔化浇注 一一O. 1 一O. 7 O. 2 一1. 6 O. 1 一O. 7 O. 5 一1. 3 O. 3 ~1. 2 O. 2 —2 . O O. 3 —3. 4 1. O 一7 . 7 1. 8 —3. 5 1. 1 —6 . 7 1. 2 —2. 3 1. 8 —4 . 3 3 . 5 — 10. 9 6. 8 一l 4 . 4 O. 2 —2. O 0. 09 0 . 5 0. 43 0 . 5 O. 33 O. 5 243 . 0 6 . 3 36 . O 3O 3O 30 注 :

 矽尘的职业接触限值应用呼吸性粉尘的卫生标准 。

 表 2沈阳市某开发区 5 家铸造企业工作场所噪声 测试 结果 注 :

 LAeq 8 h dB( A) 为 8 h 等效连续 A 声级。

 现场检测结果表明, 5 家铸造企业多数生产岗位矽尘的浓 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超标, 其中粉尘浓度 以清理岗位为最高, 其次是合箱 、 熔化、 落砂、 造型等岗位; 甲醛 的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 冲天炉 、 熔化、 浇注岗位一氧化碳的 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上述铸造企业多数岗位噪声检测结果 超标, 其 中清理工段的砂轮打磨、 风铲清理的噪声危 害最为 严重。

 2. 2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对上述5 家企业的 1442 名作业人员 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 l3 人为尘肺 I 期, 平均发病工龄为 19. 5 a, 最短发病工龄为 8 a( 落砂工) , 最长发病工龄为 32 a( 造型 工) 。206 人为无尘肺 0 改变, 84 人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害。

 3讨论和建议 铸造工艺职业病危害特点为粉尘污染严重 2

 J 。

 同时存在高 温、 多种低浓度毒物及高强度噪声。从上述企业现场调查情况 可见 , 各产尘岗位通风除尘系统根据工艺设备配置、 生产流程等 条件来确定。

 除尘系统运行正常。分析粉尘危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首先是铸造工艺本身的特点所致; ②其次是工艺布局不合理:

 粉尘危害严重的清理工部没有间隔开。

 砂轮打磨装置不带除尘 装置; ③防尘管理措施不健全 、 不到位, 二次扬尘现象严重, 部分 作业人员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 车间内没有采取有效的湿法消 尘措施。故针对铸造企业粉尘危害严重的特点, 仅依靠通风除 尘设施还不足以控制粉尘危害, 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卫生工 程措施是控制粉尘危害的前提条件, 管理措施则是控制粉尘危 害的必要条件, 只有二者紧密配合, 才能使除尘设施充分发挥效 能, 真正起到防治粉尘危害, 保护劳动者健康的作用。铸造行业 虽然存在多种有毒物质, 但是发生量相对较小 。

 对作业人员健康 影响也相对较小。分析上述企业噪声超标主要是由于铸造车间 大型机械设备较多, 运转时产生噪声叠加及噪声的控制较为复 杂。

 不能完全达到控制效果所致。

 为了改善铸造企业作业环境条件。

 现提出如下建议:

 ①铸造 企业粉尘和噪声污染严重, 对防尘设施的维护保养十分重要, 企 业应严格管理,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对防尘系统必须编制一整套 管理制度 , 专人负责进行维护管理。②采用湿法消尘的措施来 达到防尘的目的 。③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避免 违规操作。消除二次扬尘时不易采用一般的清扫方法。④工艺 允许条件下应使用水爆清砂或水力清砂。⑤工艺要求必须手工 清理时, 对于大、 中、 小铸件建议分别治理。⑥个人防护是减少 噪声对听觉及人体危害的有效措施, 对噪声强度超标严重的清 理等岗位单独使用一种护听器是难以达到 35 dB 以上的隔声值 的, 可将耳塞和耳罩组合使用 J 。⑦作业人员应掌握相关的职 业卫生知识、 严格遵守职业卫生相关法律、 法规、 规章和操作规 程, 正确使用、 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防护用品。⑧企 业应设专人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 法规 、 规章和操作 规程, 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 病防护用品 , 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

 4[ 1] 杨乐华 , 何滔 , 张贻瑞, 等. 建设项 目职业病危 害因素识别. 北 京 :

 化 学工业出版社 , 2006 :

 228 —332.

 [ 2] 徐旭东 , 周永 田, 侯 强, 等. 铸造粉尘职业危害调查. 中国工业医学杂 志 , 2002 , 15( 1) :

 37 —38.

 [ 3] 路 乘风 , 崔 政 斌. 防 尘 防毒 技 术. 北 京 :

 化学 工 业 出 版社 , 2004 :

 参考文献 63 —65 .

 [ 4] 赵 良省.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北京 :

 化学工业 出版社 , 2004 :

 l l 1.

 ( 收稿 :

 2007 —07 — 26 J ( 本文编辑 :

 方弘) 3 3 3 3 3 3 3 3 O

 O

 O

 O

 O

 O

 O

 O

 2

 2

 2

 2

 2

 2 2

 2

 O

 O

 O

 O

 O

 O

 O

 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二:企业职业病调研

城乡企业卫生 2015 年 10 月第 5 期(总第 169 期)天津某啤酒企业占地面积 1 3 .3 万平方米,坐落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规划产能为年产啤酒 4 0 万千升,总投资额 1 亿美元,首期建设规模为年产啤酒 2 0 万千升,于 2 0 0 6 年 3 月正式投产,目前共有生产车间 5 座(原料立仓车间、酿造车间、压盖车间、包装车间、设备动力车间)。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某啤酒企业。1 .2 方法 2 0 1 4 年 7 - 8 月对该啤酒企业生产过程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2] 的要求,针对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4] 判定该企业危害因素是否符合要求。2 结 果2 .1 生产工艺流程 倒料→ 接料→ 两级筛选→ 计量→ 粉碎→ 酿造→ 过滤→ 检验→ 压盖→ 包装。2 .2 主要原辅料 该啤酒企业使用的主要原辅料,见表 1 。2 .3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该啤酒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见表 2 。2 .4 职业卫生防护2 .4 .1 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该企业原料立仓车间、酿造车间、包装车间、设备动力车间、压盖车间均设有全面通风设施。该企业产生噪声的设备在购·专题报道·某啤酒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卢玉川北京铁路局天津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办公室,天津 3 0 0 1 4 0作者简介:卢玉川,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预防医学领域研究通讯作者:卢玉川,E-mail:tjfbtl@126.com摘要:目的 对啤酒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为制订其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啤酒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 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和高温(夏季),其中个别点位粉尘的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粉尘为该企业最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点防护。关键词:啤酒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中图分类号:R1 5 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3 - 5 0 5 2(2 0 1 5)0 5 - 0 8 3 - 0 2 DOI:1 0 .1 6 2 8 6 /j.1 0 0 3 - 5 0 5 2 .2 0 1 5 .0 5 .0 3 4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 in a beer enterpriseLU Yu-chuanBeijing Railway Bureau in Tianjin Railway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fice of the Director,TianJin 30014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Beer companies to identify occupational hazards,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development of its occupational hazards protective measures. Methods Beer enterprise occupationalhealth field investigation,Detection major occupational hazards. Results The main occupational hazardsin the company of dust,noise and high temperatures (summer),Individual test results point where the dustdoes not meet the national occupational health standards. Conclusions Dust for the most importantoccupational hazards,should focus on protection.Key words: Beer business;Occupational hazards;Investigation表 1 啤酒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辅料名称麦芽糖浆酒花硅藻土液碱规格1 ×5 0 kg罐装1 ×1 0 kg1 ×1 0 kg罐装序号12345消耗量吨/年1 0 6 5 62 2 7 923 71 6 03 6 0 08 3 - -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 年 10 月第 5 期(总第 169 期)买过程中,均装了消声装置,设计上实现了在噪声源头上进行控制。2 .4 .2 个人卫生防护用品 公司制定了《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执行规定》,规定了相关的使用规则。根据该企业的特点,建设单位为作业人员配备了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手套、安全帽、防砸鞋、口罩、护目镜、安全鞋、防静电鞋等,为粉尘作业人员配备阻尘效率> 9 5 % 的防尘口罩,噪声作业人员配备防噪声耳塞,定期更换,出现损耗时还可随时更换。2 .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各作业点的噪声和高温(夏季)等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规定,化学有害因素除投料、倒料工序谷物粉尘检测结果超标外,其余作业点化学有害因素的强度均符合规定。3 讨 论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夏季)、谷物粉尘、硅藻土粉尘、硅胶粉尘、硫酸和盐酸,其中投料和接料工序由于未设置局部通风设施,从而导致谷物粉尘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应引起企业高度的重视,完善上述工序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啤酒企业属于酿造工业,生产工人劳动强度大,温湿度高,操作工人处于躯体前倾、腰背屈曲体位,出汗多,衣服潮湿紧贴皮肤,容易受凉,腰背痛常常是酿造工人的主诉,故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应即时更换和烘干潮湿的工作服,避免外出时受凉。此外,酿造是利用霉菌的有益作用,但由于原料的霉菌污染和繁殖,可能造成感染和潜在危害,故为了防止霉菌污染和繁殖,应及时翻晒酿造原料,并保持原料房和曲房的通风。参考文献[1 ] G B Z 1 5 9 - 2 0 0 4 .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2 ] G B Z /T 1 9 2 .1 - 2 0 0 7 .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S ].[3 ] G B Z 2 .1 - 2 0 0 7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4 ] G B Z 2 .2 - 2 0 0 7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S ].责任编辑:陈清海,校对:陈奇表 2 啤酒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地点原料立仓车间原料立仓车间酿造车间酿造车间酿造车间酿造车间酿造车间包装车间检验室设备动力车间压盖车间工序倒料接料两级筛选计量称粉碎酿造过滤包装检验空压机压瓶盖序号1234567891 01 1工种投料工接料工巡检工巡检工操作工操作工操作工巡检工操作工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谷物粉尘谷物粉尘噪声噪声、高温(夏季)硅藻土粉尘、硅胶粉尘噪声、高温(夏季)硫酸、盐酸噪声噪声·专题报道·试析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杜益平1 ,夏水银 2 ,刘海新 31. 东莞市樟木头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广东 东莞 523620; 2. 东莞市樟木头医院中医科;3. 东莞市茶山医院骨科作者简介:杜益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通讯作者:杜益平,E-mail:173660758@qq.com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现在医院里面的中医 内科并不是单纯的传统中医,而是运用了现代先进的西医技术,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中医逐渐被西医摘要:目的 中医内科临床主要由中医,中医与西医的结合以及中医药学组成。在这基础上,了解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现状,为医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法探讨中国从古至今的中医内科临床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结果 中国的中医内科临床医学还处在发展阶段,许多理论知识还不完备,缺少可行可靠的实验研究。结论 中国的中医学将会与先进的科技结合,不断发展,治疗更多的疑难杂症。关键词: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医内科的历史和未来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3 - 5 0 5 2(2 0 1 5)0 5 - 0 84 - 0 3 DOI:1 0 .1 62 86/j.1 0 0 3 - 5 0 5 2 .2 0 1 5 .0 5 .0 3 584 - -

篇三:企业职业病调研

与健康 2016 年 10 月第 32 卷第 19 期 Occup and Health,Oct. 2016,Vol. 32,No.19·论 著·为了解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确定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和关键。2015 年 7 月 9 日,我们对北京市某制药企业进行了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2015 年 8 月 5—6 日对该企业作业现场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北京市某制药企业。该企业始建于 1983 年,厂区占地面积 54 711.5 m 2 。该企业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蔗糖、糊精、甘油、对乙醯氨基酚、愈创木酚甘油醚、中药饮片和乙醇,主要产品有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口服溶液剂、合剂 6 个剂型。员工人数 199 人(其中生产人员 148 人),实行一班制或二班制,每班工作均为 8 h。1.2 职业卫生调查 在初步了解该企业的基本情况下,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劳动者的工作状况等,确定生产过程从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等。1.3 检测方法 粉尘浓度检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和《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2] ,噪声强度的检测按照《工作场所屋里因素检测 第 8 部分:噪声》[3] 进行,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的检测分别按照《工作场所空气北京市某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与评价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resent statu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of Beijing刘倩1 ,叶研 2 ,杨虎 1 ,刘冰冰 1 ,张艳娜 1 ,杨琳 1 ,苏希鹏 1LIU Qian 1 ,YE Yan 2 ,YANG Hu 1 ,LIU Bing-bing 1 ,ZHANG Yan-na 1 ,YANG Lin 1 ,SU Xi-peng 11.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检测部,北京 100070;2.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北京 100020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制药企业需要重点预防和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 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 该企业合格的因素有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高温;不合格的因素有粉尘、噪声和电焊弧光。9 个接触粉尘的主要操作区中,合格的检测点有 3 个;13 个接触生产性噪声主要操作区中,合格的检测点有 9 个;3 个接触电焊弧光的部位,检测合格的部位有 2 个。结论 该企业应重点控制和预防粉尘、噪声和电焊弧光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检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34 +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57 (2016)19-2610-04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resent statu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in a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of BeijingLIU Qian 1 ,YE Yan 2 ,YANG Hu 1 ,LIU Bing-bing 1 ,ZHANG Yan-na 1 ,YANG Lin 1 ,SU Xi-peng 11.Testing Department,Beijing Academy of safety prod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100070,China;2.Institute ofoccupational Health,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 vention, Beijing,10002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of Beijing. [Methods]Bythe field occupational hygiene survey,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workplace were detected,to analyze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is enterprise. [Results]The qualified factors included ozone,carbon monoxide,nitrogenoxides,manganese and its compound and high temperature,while the unqualified factors included dust,noise and electricwelding arc. 3 detection points were qualified among 9 positions exposed to dust. 9 detection points were qualified among 13positions exposed to production noise. 2 detection points were qualified among 3 positions exposed to electric welding arc.[Conclusion]The enterpris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ntrol and prevent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of dust,noise,andelectric welding arc.Key words:Occupational disease;Hazard factors;Dust;Noise;Detection作者简介:刘倩,女,工程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工作。通讯作者:叶研,E-mail:liuqiannihao2006@126.com2610 · ·DOI:10.13329/j.cnki.zyyjk.2016.0823

 职业与健康 2016 年 10 月第 32 卷第 19 期 Occup and Health,Oct. 2016,Vol. 32,No.19注:①C TWA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②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中规定该项目中涉及的生产性粉尘职业接触限值:其他粉尘和电焊烟尘的最大超限倍数均为 2,其他粉尘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 8mg/m 3 ,电焊烟尘 PC-TWA 为 4mg/m 3 。A 表示 8h 个体采样。工种 粉尘类型 主要操作区 样品数 接触时间(h)

 C TWA (mg/m 3 )

 判定 超限倍数 判定固剂车间制粒工 其他粉尘 制粒三室制粒机上料口 3 6 95.6a 超标 9.9 超标制粒三室摇摆机操作位 1 6 95.6a 超标 1.1 合格制粒三室干燥机出料口 1 6 95.6a 超标 4.5 超标制粒三室筛分机操作位 1 6 95.6a 超标 14.3 超标总混一室混合机出料口 2 6 95.6a 超标 15.9 超标固剂车间压片工 其他粉尘 压片一室压片机操作位 2 6 2.6 合格 0.4 合格提取车间提取工 其他粉尘 四层投料口 2 2 1.0 合格 0.5 合格综合车间粉碎工 其他粉尘 粉碎一室粉碎机 2 6 47.6 超标 6.0 超标动力部维修工 电焊烟尘 室外电焊操作位 2 1 0.2 合格 0.2 合格表2 北京市某制药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生产性粉尘检测结果及评价注:①“-”表示此项指标本岗位不涉及。②C MAC —最高浓度;C TWA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 —短时间接触浓度。③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中涉及的有毒物质职业接触限值:一氧化碳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 20 mg/m 3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 30mg/m 3 ;氮氧化物 PC-TWA 为5 mg/m 3 ,PC-STEL 为 10mg/m 3 ;臭氧 MAC(最高容许浓度)为 0.3mg/m 3 ;锰及其化合物 PC-TWA 为 0.15mg/m 3 ,最大超限倍数为 3。表3 北京市某制药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结果及评价工种 有毒物质名称 主要操作区接触时间(h)C MAC(mg/m 3 )判定C TWA(mg/m 3 )判定C STEL(mg/m 3 )判定 超限倍数 判定动力部维修工 臭氧 室外电焊作业操作位 1 0.02 合格 - - - - - -氮氧化物 室外电焊作业操作位 1 - - 0.01 合格 0.1 合格 - -一氧化碳 室外电焊作业操作位 1 - - 1.8 合格 14.2 合格 -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室外电焊作业操作位 1 - - 0.002 合格 - - 0.01 合格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氧化物》[5]《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7 部分:高温》[7] ,锰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8] 进行。1.4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9] 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10] 。2 结 果2.1 生产工艺流程 经现场调查,该企业具有工艺流程的车间主要有固体制剂车间、口服液体制剂车间和提取车间,其工艺流程分别为:领料→称量→制粒→总混→颗粒包装;称量→制浆→过滤→洗盖→洗瓶→灌封→灯检;称量→煮提→浓缩→收膏。2.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识别 该企业有固体制剂车间、口服液体制剂车间、提取车间、包装车间、综合车间、锅炉房、维修车间和泵房。根据工程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环节见表 1。2.3 检测结果2.3.1 粉尘检测与评价 9 个接触粉尘的主要操作区中,合格的检测点有 3 个,检测结果及评价见表 2。现场检测固剂车间制粒工、综合车间粉碎工接触生产性粉尘的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各工种接触生产性粉尘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3.2 有毒物质检测与评价 4 个接触有毒物质的主要操作区的检测全部合格。检测结果及评价见表3。本企业动力部维修工进行电焊作业时,接触有毒物质的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价单元 存在环节设备/工序提取车间 提取上料包装车间 包装机综合车间 原料粉碎动力部 机泵房巡检高温 固剂车间 制粒提取车间 提取上料动力部 锅炉巡检紫外辐射 动力部 电焊作业生产性粉尘其他粉尘 固剂车间 制粒上料、干燥下料、振动筛下料、总混下料、压片提取车间 中药提取上料综合车间 原料粉碎电焊烟尘 动力部 电焊作业有毒物质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动力部 电焊作业氮氧化物 动力部 电焊作业一氧化碳 动力部 电焊作业臭氧 动力部 电焊作业物理因素噪声 固剂车间 制粒、压片口服液车间 灌装表1 北京市某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2611 · ·

 职业与健康 2016 年 10 月第 32 卷第 19 期 Occup and Health,Oct. 2016,Vol. 32,No.19注: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中涉及的生产性噪声中规定:每周工作 5d,每天工作 8h,稳态噪声限值为 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 85dB(A);每周工作 5d,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 8h,需计算 8h 等效声级,限值为 85dB(A);每周工作不是 5d,需计算 40h 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

 a 为 8h个体采样。表4 北京市某制药企业现场噪声检测结果及评价工种 检测地点 日总接触时间(h)

 检测声级[dB(A)] 8 h 等效声级[dB(A)] 判定固剂车间制粒工 制粒三室 3 84.5 81.7 合格总混一室 3 80.5 81.7 合格固剂车间颗粒分装工 颗粒包装三室 6 77.1 75.9 合格固剂车间铝塑工 铝塑包装三室 6 83.1 81.9 合格固剂车间压片工 压片一室 6 80.6 79.4 合格固剂车间包衣工 包衣一室 6 74.1 72.9 合格固剂车间滴丸工 固剂车间滴丸室 6 74.1 72.9 合格口服液车间灌装工 口服液车间配制室 1 68.4 超标口服液车间灌装三室 3 85.0 超标口服液车间洗盖室 2 86.5 超标提取车间提取工 提取车间四层投料口 2 76.6 70.6 合格综合车间粉碎工 粉碎一室粉碎机操作位 6 94.3 93.1 超标综合车间粉碎工 粉碎二室粗粉碎上料操作位 1.5 99.2 108.3 超标粉碎二室粗粉碎下料操作位 1.5 115.3 108.3 超标粉碎二室细粉碎上料操作位 1.5 86.7 108.3 超标粉碎二室细粉碎下料操作位 1.5 99.6 108.3 超标动力部泵巡检工 空调机房(口服液车间)

 0.5 71.8 86.7 a 超标空调机房一(固剂车间)

 0.5 85.7 86.7 a 超标空调机房二(固剂车间)

 0.5 77.5 86.7 a 超标泵房 0.5 89.5 86.7 a 超标包装车间包装工(机械)

 包装机操作位 6 81.7 80.5 合格包装车间包装工(手工)

 手工包装操作位 6 73.3 72.1 合格89.2 a89.2 a89.2 a注:①WBGT—湿球黑球温度指数。②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中涉及的高温规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 WBGT 指数≥25℃的作业为高温作业。工种 检测地点接触时间(h/d)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WBGT检测值(℃)判定固剂车间制粒工 固剂车间制粒三室 3 100 Ⅱ 25.1 合格固剂车间总混一室 3 100 Ⅱ 22.7 合格提取车间提取工 提取车间 6 100 Ⅱ 26.6 合格动力部司炉工 锅炉房锅炉间 1 100 Ⅰ 29.9 合格锅炉房放水间 1 100 Ⅰ 28.2 合格锅炉房操作间 6 100 Ⅰ 28.0 合格表5 北京市某制药企业高温检测结果及评价注: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中涉及的电焊弧光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为 0.24 μW/cm 2 ,最高接触限值为 0.9 μW/cm 2 。检测地点检测部位时间加权平均接触值(μW/cm 2 )最高接触值(μW/cm 2 )判定厂区西大门电焊作业操作位眼部 0.008 0.065 合格面部 0.008 0.065 合格手部 5.46 43.69 超标表6 北京市某制药企业工作地点电焊弧光强度检测结果及评价2.3.3 生产性噪声检测与评价 13 个接触生产性噪声主要操作区中,合格的检测点有 9 个,检测合格率为69.2%。检测结果及评价见表 4。现场检测口服液车间灌装工、综合车间粉碎工、动力部泵巡检工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强度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他各工种接触噪声的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2.3.4 高温检测与评价 6 个接触高温的操作区中,合格的检测点有 6 个。检测结果及评价见表 5。高温检测值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制的要求。2.3.5 电焊弧光检测与评价 检测 3 个部位,电焊弧光强度检测合格的部位有 2 个,检测结果及评价见表6。手部接触电焊弧光的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制的要求。3 讨 论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电焊弧光、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高温。检测结果显示,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噪声和电焊弧光。粉尘主要来自现场检测固剂工制粒室和综合车间粉碎工;噪声主要来自口服液车间灌装工、综合车间粉碎工和动力部泵巡检工;电焊弧光的超标部位主要为手部。现场调查发现,超标粉尘方面:固剂车间制粒室、综合车间粉碎室均没有设置局部排风装置,是造成粉尘超标的主要原因,企业应配备相应的局部排风装置或移动式排风除尘装置,并保证局部排风罩的控制风2612 · ·

 职业与健康 2016 年 10 月第 32 卷第 19 期 Occup and Health,Oct. 2016,Vol. 32,No.19速不小于 0.5 m/s。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纱布口罩,不符合接触非油性颗粒物应佩戴的...

篇四:企业职业病调研

与健康2013 年 3 月第 29 卷第5 期Oeeup and Health,Mar.2013,Vo1.29 ,No.5 · 55 5 · ·职业 卫 生 现场 调查 · 某 日用化妆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其治理措施 Investigation on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in a daily cosmetics enterprise 凌伟洁 ,梁嘉斌 ,戎伟丰 ,张海 ,刘移民 ,杜伟佳 LING Wei-jie,LIANG J ia—bin,RONG Wei-feng ,ZHANG Hai , Yi—min,DU Wei-j ia 1.广东省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评价检测中心,510620;2.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摘要:目的识别、分析该建设项 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对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制定 相应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为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持。方法运用职业卫 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l 1 个点的 噪声检测结果中有3 个点的噪声强度超标,3 个点的噪声强度位于85 ~90 dB(A ) 之间,噪声作业分级为轻度危害。其余的 8 个点的噪声强度虽然低于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但均超过 80dB( A ) 。5 个点的高温三球温度(WBGT) 指数均超过WBGT 限 值,高温作业分级均为重度危害。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不能有效地将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控 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因此 ,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和防护设施存在的不足 ,制定了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整改 方案,以指导该企业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合理的改造。

 关键词 :职业病危 害;化妆品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4 —1257(2013)05 —0555 —03 In vestigation on oc c u pational h az ard s and its co ntrol m easu res in a dal ly co sm etics en terp rise LING Wei-j ie ,LIANG J ia—bin,RONG Wei-feng ,ZHANG Hai, Yi-min。DU Wei-j ia Evaluation and Testing Center,Guangzhou Hospital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Guangdong 。510620-China Abstract:[ o bj ective]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occupational hazards an d its extent of harm in this construction project- to analyze the adopted occupati onal haz ards prevention facilities,to develop appropriat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haz- ards。an d pro vide viable technical support for occupati onal haz ards contro l and occupational heal th management.[ Methods] Survey of occupational heal th ,occupational heal th detection and other methods were 印plied for identifi cation ,detection and an al ysis. [R esults] The main oc cupati onal haz ards in this enterpri se were noise an d heat I noise intensity at 3 out of 1 1 detection spots was over standard l the intensity ran ged between 85-90 dB (A )which was clas sifi ed as mild hazard.Alth ough the noise intensity at the rest 8 spots was within the limit,but all over 80 dB (A ) .The WBGT index at 5 spots was al l over WBGT limt which was classifi ed as sever hazar d.[ Conclusion】The occupational haz ard pro tecti on meas ures taken by th e enterp ri se can not ef ectively control the noise ,heat and oth er occupati onal hazards within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 mits.T here fore ,i t i s necessary to develop occupati on- al haz ards pro tection measures an d rectifi c ation program ag ai nst excessive occupational hazar ds an d protection facil ities shortcomi ngs SO as to gui de th e reas onable r ectificati on of oc cupational hazards pro tection facil ities. K ey wor ds :Occupational haz ards ;C osmeti cs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数以亿计的潜在消 费人群 和 日益增长的人均购买力 ,促进 了化妆 品工业 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大批 日用化妆品生产企业,因化 妆 品种类繁多 ,其生产过程 中产生 的职业 病危害 因素 存在较大的差异¨ 。2011 年 6 月某 日用化妆 品委 托我院对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我 们通过对该企业设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检测 结果的分析,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和防护设施存在 的不足,制定了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整改方案, 以指导该企业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合理的改造。

 1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选 择某 日用 化 妆 品企 业 生产 线 为 研 究对象。

 1.2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 收集资料和数据,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原因,利 用现代职业病危害工程控制技术对其超标岗位的职业 病危害防护设施提出整改方案。

 作者简介:凌伟洁,女,公卫医师,主要从事评价检测工作。

 通信作者:刘移民,Email:ymliu61@163.coin 2 结 果

 ·556 · 职业与健康2013 年 3 月第29 卷第 5 期Occup and Health,Mar.2013,Vo1.29 ,No.5 2.1 生产工艺及现场作业情 况调查 主要生产工艺 流程:①洗发水:搅拌溶解一搅拌均匀一出料、灌装 纸箱包装。②膏霜:水锅/油锅加热一搅拌均匀- ÷乳 化 、匀质 出料、灌装-÷纸箱包装。

 主要生产设备有真空乳化锅、水锅、油锅、灌装机、 理瓶机、检测机、喷码机、整形机、装箱机、封箱机、机械 手、包装机 、开箱机、储料缸等 。

 主要使用的原辅材料有硫醚硫酸铵、十二烷基硫 酸铵 、椰油酸二乙醇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十八烷 酸三醇酯 、棕榈酸异丙酯、十八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甘 油、透明质酸钠、硅油、瓜尔胶、香精、防腐剂等。

 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对该企业作业场所 职业卫生调查和对其使用的原辅材料进行分析,该企 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和高温。

 2.3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①防噪声设施:在真 空乳化主锅、搅拌副锅和水锅/油锅 的基础底座安装减 振装置 ,同时为独立设室。管道与基 础、支架、建筑物 及其他设备之间采用柔性连接 ( 如防振垫 ) 或支承等。

 ②防高温设施:在搅拌副锅、水锅/油锅和真空乳化主 锅内设有隔热层,设备表面温度低于5O ℃,此外车间 内设有轴流风机,使全室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 能有效降低生产性热源对作业环境的影响。

 2.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作业场所中噪声检 测点的设置和检测结果见表 1,高温检测点的设置和检 测结果见表 2。

 噪声检测结果显示 ,除洗液 车间真空乳化主锅操 作位 、膏霜车间水锅/油锅加热操作位 和出料、灌装操 作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值 第2 部分:物理因素》( GBZ 2.2 —2007) 中规定的职 业接触限值外,其余各个检测岗位的噪声强度均在职 业接触限值以内,但均超过80 dB(A) 。

 高温检测结果显示,所检测工作岗位的 WBGT 指 数均超过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 分:物理因素》( GBZ 2.2 —2007) 中的职业接触限值。

 表 1某 日用化妆品企业噪声检测结果 注:接触限值为85 dB( A) [ 。

 3讨论 3.1超标原 因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 在的职业 病危害 因素主要有 噪声 和高 温。噪声检测 结果显示 ( 表 1) ,27%的作业 岗位噪声强度超标 ,超标点 的噪声 作业分级为轻度危害 ,100%的作业岗位噪声强度超过 80 dB(A) ,说明该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噪声危害。高 温检测结果显示,100%的作业岗位高温 WBGT 指数超 过 WBGT 限值 ,超标点的高温危害分级为重度危害,说 明该企业高温危害较突出。

 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有:①风管和蒸气管道产生 的空气动力性噪声;②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机械性噪声; ③排风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上述噪声的叠加作用可 导致作业场所噪声超标 。

 高温超标的主要原因有:①蒸气管道和阀门隔热 效果差;②生产过程中各种锅体释放的高温蒸汽较多; ③各种锅体布局密集;④排风扇排风量小,气流组织不 合理 ,存在短路现象。上述原因协同作用可导致作业 场所高温超标。

 3.2职业病危 害防护措施整改方案 表2某日用化妆品企业高温检测结果 注 :wBGT一 三球温度 。

 职业与腱康 2013 年 3 月第29 卷第5 期Occup and Health,Mar.2013 ,Vo1.29 ,No.5 · 557 · 3.2.1管理措施的改进 ( 1) 噪声的分级管理措施。11个点的噪声检测结 果中有 3 个点的噪声强度位于 85 ~9O dB(A) ,噪声作 业分级为轻度危害。其余的8 个点的噪声强度虽然低 于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但均超过 80 dB(A) 。建议项目 单位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管理:①对于8 h/d 或40 h/周 噪声暴露等效声级I> 80 dB 但≤85 dB 的作业人员,在 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设施不变的情况下,应进行健 康监护,一旦作业方式或控制效果发生变化,应重新分 级;②轻度危害:在 目前的作业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 的听力产生不 良影响。应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者 实际接触水平 ,设置噪声危害及防护标识,佩戴噪声防 护用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采取职业健康监 护,定期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等措施。

 (2)高温的分级管理措施。所检的5 个点的高温 WBGT 指数均超过 WBGT 限值 ,高温作业分级均为重 度危害。建议项目单位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管理:

 重度危害 :在 目前的劳动条件下 ,很可能 引起劳动 者的健康危害,产生热损伤。应改善工作环境,对劳动 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强化职业健康监护和防暑降温 等防护措施,强调进行热应激监测,通过调整高温作业 劳动 一休息制度,进一步降低劳动者接触热环境的单 位时间 比率。

 3.2.2工程措施的改进 (1) 噪声的工程整改方案。①对产生高空气动力 性噪声的管道安装消声器,以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② 增强高振动设备的基础底座,以减小因振动而导致的 噪声;③选用低噪声的风机设备;④在工程技术可操作 的范围内,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密闭隔声;⑤提高生产工 艺的机械化和 自动化程度。

 (2)高温的的工程整改方案。①对蒸气管道和阀 门进行隔热处理;②在生产过程中释放的较多高温蒸 汽锅体上方设置局部排风罩及时收集高温高湿气体; ③加大排风扇的功率;④合理组织车间气流,避免短路 现象的发生;⑤ 可设 置空调系统 向高温岗位送冷 风降温。

 3.3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整改效果预测 噪声防护 措施整改效果预测 :通过工程整改,可进一步降低生产 环境中的噪声强度,通过管理措施的强化,如佩戴噪声 防护用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 卫生培训等措施 可进一 步降低作业工人的噪声接触水平。

 高温防护措施整改效果预测:通过加大车间换气 次数,设置局部的抽拍设施,对高温热源的阻隔,合理 组织车间气流、岗位送冷风等措施,可使车间高温环境 得到大大改善。通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强 化职业健康监护,强调进行热应激监测,通过调整高温 作业劳动 一休息制度等措施进一步高温对作业工人的 危害。

 综上所述,本文制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整改 方案是在该企业现有防护设施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和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整改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1] 刘建烽,刘仁平.某化妆品公司新建项 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J ]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1,24( 6) :462 —465. [ 2] 杨金德,傅清楚,徐建.某 日用化工厂建设项 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 别与预评价[ J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 ,24(3) :155 —157. [ 3] GBZ 2.2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 素[ s] . [ 4] GBZ/T 229.4 —2012.工 作场所职业 病危害作 业分级第 4 部 分 :噪声[ s] . [ 5] GBZ/T 229.3 —2010.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 3 部 分:高温[ s] . 收稿 日期 :2012 —08 —28修 回 日期 :2012 一10 —25责任编辑 :方 弘 ☆ ☆ ☆ ☆ ☆ ☆ ☆ ☆

篇五:企业职业病调研

iddot;论著·重庆市某中型印染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防护建议Survey of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in a medium-sized printing and dyeing enterprisesof Chongqing City and protection suggestions陈华磊,汤娟,梁道康CHEN Hua-lei,TANG Juan,LIANG Dao-kang重庆朕尔职业医学研究院,400000摘要: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某中型印染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检测与分析,提出该类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建议及关键控制环节。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法。结果 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或产生高温、高湿、噪声、工频电场、紫外辐射、棉尘、煤尘、矽尘(煤渣尘)、电焊烟尘、苯、甲苯、二甲苯、苯胺、氯苯、氨、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锰及其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甲醛、乙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氯气、铅、铬重金属染料、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噪声 30 个操作岗位有 1 个岗位超标,高温指数检测 11 个岗位均超标,粉尘检测 6 个岗位,2 个点的棉尘超标。化学毒物检测 15 个岗位,1 个点苯超标。结论 印染企业使用原辅料多,成分复杂,企业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自身识别和管理,更应管控生产中粉尘、化学毒物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点,建议企业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加强管理和防护;加强应急救援措施及演练;夏季时加强防暑、降温、除湿措施。关键词:印染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1257(2014)23 -3336 -06Survey of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in a medium-sized printing and dyeing enterprisesof Chongqing City and protection suggestionsCHEN Hua-lei,TANG Juan,LIANG Dao-kangZhener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Medicine,Chongqing,40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detect and analyze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in a medium-sized printing and dyeing en-terprises of Chongqing City,put forward an advice for occupational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Methods]Theoccupational hygiene investigation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detection were adopted.[Results]The main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d high temperature,high humidity,noise,frequency electric field,ultraviolet radiation,cottondust,coal dust,silica dust,welding fumes,benzene,toluene,xylene,aniline,chlorobenzene,ammonia,hydrogen sulfide,sulfurdioxide,sulfuric acid,sodium hydroxide,sodium carbonate,manganese and its compounds,ozone,carbon monoxide,formalde-hyde,acetic acid,nitric oxide,nitrogen dioxide,chlorine,lead,chromium,heavy metal dye,and pyrethroids. The 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1 of 30 operating posts exceeded the standard for noise,all of 11 operating posts exceeded the standard for hightemperature index,2 of 6 dust-exposed posts exceeded the standard for cotton dust,and 1 of 15 chemical toxicant-exposed posts ex-ceeded the standard for benzene.[Conclusion]Due to the large quantity of raw materials with complex components using in dyeingand printing industry,the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s,and control thecritical control points of dust and chemical toxica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nterprises should carry out the effective comprehensivemeasures,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reinforce emergency rescue measures and practice,and improve the heat-stroke preven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 in summer.Key words: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Protection作者简介:陈华磊,男,主要从事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通讯作者:梁道康,Email:1421026269@ qq. com纺织印染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中属第 17 大类,包括棉、麻、毛、丝、化纤的纺织及印染等,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约有 800 万的职工队伍,其中女性职工约占 2/3 [1] 。一线职工常年工作在高温高湿、噪声的环境中,尤其是印染行业,被称为“纺织行业中的化工行业”,接触的染料及印染辅助化学材料和印染助剂中许多是有毒有害化学品,但现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都未明确归类,使这些工种的工人一直无法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为此,卫生部颁布了 GBZ/T212 -2008《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为控制职业危害提供政策依据。目前针对纺织印染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调查有见报道[2] ,但其存在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防护措施及职业卫生管理等综合定量评估未见报道,尤其对中小企业。我们选择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某中型印染企业,进行了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和分析。并于2013 年 5 月该企业委托我院对其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我市某中型印染 400 多名企业员工· 6 3 3 3 · 职业与健康 2014 年 12 月第 30 卷第 23 期 Occup and Health,Dec. 2014,Vol. 30,No. 23

 为调查对象。该企业装备了从德国、意大利、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及国产的设备,主要从事军队、武警被装材料定点生产,梭织布印染能力为 6 000 万m/a、针织染色能力为 3 000 t/a。调查范围包括:①主体生产工程:扎染车间、溢染车间、印花车间;②辅助生产工程:锅炉房、污水处理站、维修车间、河边水厂、空压站、变电站等。1. 2 方法1. 2. 1 卫生学调查 通过对该厂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过程等的调查,识别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 2.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①检测依据和方法:毒物和粉尘定点采样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进行,检验方法参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4] 进行。粉尘采样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进行,实验室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5] 。噪声的检测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8 部分:噪声 》[6] 进行检测。高温的检测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7 部分:高温》[7] 进行检测,②检测频次: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和有毒物质的接触浓度检测采用定点短时间采样,在操作岗位旁设置的粉尘和毒物检测点,要求设在工人呼吸带内;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上下午各 1 次。噪声、工频测定每个测点测定 3 次,记录 3 个读数,计算均值,连续检测 3 个工作日。高温每个测点测定 1 次,连续检测 3 个工作日。2 结 果2. 1 印染企业主要生产工艺 本次调查对象生产项目为纺织品的印染,根据工艺特点,可以划分为前处理、印染和后整理 3 个主要阶段。见图 1。同时,印染过程为湿态加工,水洗 、汽蒸 、煮漂 、焙烘、热溶染色等温度参数在 100 ~200 ℃。图 1 印染工艺流程图2.2 主要原辅材料、能源及用量 该企业印染生产以各类坯布为原料,同时消耗水、电、气、煤等能源。印染车间2013 年上半年主要化学原辅料及用量见表 1。布匹及能源每年消耗量:坯布为 1 400 ×10 4 m,煤为2 ×10 4 t,水为75 ×10 4 m 3 ,电为332 ×10 4 kWh,气为360 ×10 4 m 3 。表 1 重庆市某印染企业印染车间 2013 年上半年主要化学原辅料及用量原辅料名称用量(kg/月)主要化学成分 物态储存方式染料 3 044. 20 还原染料、士林染料、偶氮染料等 粉状 箱装液碱 99 526. 74 NaOH 液态 桶装保险粉 16 984. 00Na 2 S 2 O 4粉状 桶装纯碱 359. 00Na 2 CO 3粉状 袋装硫化碱 2 877. 00Na 2 S固态 袋装拉开粉BX(和硫化碱配用) 88. 00 丁基萘磺酸钠粉状 桶装双氧水 11 542. 00H 2 O 2液态 桶装渗透剂 JFM-S(JFC) 1 385. 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液态 桶装焦亚硫酸钠 460. 00Na 2 S 2 O 5粉状 袋装螯合剂(DME) 382. 00亚硝基三乙酸钠 液体 桶装氧漂稳定剂(DM-1408) 250. 00 多羟基羧酸钠液体 桶装消泡剂 220. 00 聚醚型脂肪酸酯 液体 桶装煮炼剂 975. 00 表面活性剂复配 液体 桶装退浆精练酶、精练酶 2 472. 00 活性酶、聚醇醚衍生物 液体 桶装ZS -99皂洗剂(代替三合一) 384. 00 硬脂酸钠 液体 桶装枧油剂 DK-808 48. 00芳香族化合物 液体 桶装防水剂607、608、607A 1 395. 60 有机氟碳聚合物液体 桶装防蚊剂 SPA -01 273. 60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 液体 桶装柔软剂 HC、COS、1630 778. 80 二甲基十八叔胺、硬酯酸、石蜡液体 桶装涂层胶1# 6 190. 00氯苯乳胶、海藻酸钠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液体 桶装洗涤剂209 150. 00表面活性剂 粉状 桶装冰醋酸 HAC 602. 00乙酸 液态 桶装元明粉 649. 00Na 2 SO 4粉状 袋装高温匀染剂(SAK) 126. 00 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液体 桶装尿素 425. 00 碳酰胺 CO(NH2)2 液态 桶装淀粉 452. 00 葡萄糖的高聚体(C 6 H 10 O 5 )n 粉状 袋装氨基硅(柔软剂) 2 052. 2聚有机硅氧烷 液体 桶装HEF 增稠剂80F 2 818. 20 多羟基高分子聚合物 液体 桶装苯系物溶剂 20. 00 苯、甲苯、二甲苯 液体 桶装2. 3 印染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分布 通过对该印染企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和辅助工程的调查和资料查询,经分析,其生产过程主要存在或产生高温、高湿、噪声、工频电场、紫外辐射、棉尘、煤尘、矽尘(煤渣尘)、电焊烟尘、苯、甲苯、二甲苯、苯胺、氯苯、氨、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锰及其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甲醛、乙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氯气、铅、铬重金属染料、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种类和分布状况见表2。· 7 3 3 3 · 职业与健康 2014 年 12 月第 30 卷第 23 期 Occup and Health,Dec. 2014,Vol. 30,No. 23

 表 2 重庆市某印染企业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情况评价单元 子单元 主要工序 危害因素 接触机会缝头室 缝头 棉尘 操作接触扎染车间 前处理 烧毛 棉尘、一氧化碳、高温 操作接触退浆、煮练、丝光 氢氧化钠、碳酸钠、高温、高湿、噪声 操作接触漂白 双氧水、高温、高湿 操作接触染色 配料 苯胺、氯苯、氮氧化物、氨、甲醛、硫化氢、苯系物、铅、铬等重金属染料 配料时接触悬浮 高温、高湿、苯系物、苯胺、氯苯、氮氧化物、氨、硫酸、甲醛、硫化氢、二氧化硫、重金属、有毒有害染料操作接触热熔 高温、高湿、苯系物、苯胺、氯苯、氮氧化物、氨、硫酸、甲醛、硫化氢、二氧化硫、铅、铬等重金属染料操作接触后整理 预缩 甲醛 操作接触拉幅 高温、高湿、硫酸、甲醛、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锰化合物、棉尘、噪声 操作接触检验溢流车间 前处理 溢流、水洗 氢氧化钠、碳酸钠、噪声 操作接触染色 染色、脱水 高温、高湿、苯系物、苯胺、氮氧化物、氨、硫酸、甲醛、乙酸、硫化氢、二氧化硫、铅、铬等重金属染料操作接触后整理 开幅、烘干、定型、蒸呢 高温、甲醛、硫酸、锰化合物 操作接触印花车间 染色 配料 苯胺、苯系物、氮氧化物、氨、甲醛、有毒有害染料 配料时接触花筒雕刻 苯系物、丙酮 操作接触印花 苯系物、苯胺、氮氧化物、氨、甲醛、苯系物、铅、铬等重金属染料 操作接触焙烘、皂洗 高温、高湿、苯系物、苯胺、氯苯、氮氧化物、氨、硫酸、甲醛、硫化氢、二氧化硫、铅、铬等重金属染料操作接触后整理 防水整理 甲醛、硫酸、锰化合物 操作接触辅助工程 污水处理站 苯胺、氮氧化物、氨、硫酸、甲醛、硫化氢、二氧化硫、噪声、铅、铬等重金属染料巡检接触锅炉系统 煤仓 煤尘 操作接触煤渣场 矽尘(煤渣尘) 操作接触锅炉 一氧化碳、高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 操作接触配电站 噪声、工频电场 巡检接触机修车间 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紫外线 操作接触河边水站 噪声、氯气 巡检接触空压站 噪声 路过接触2.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监测结果与分析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确定对该印染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进行检测,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于2013 年 7、8 月完成,检测项目包括噪声、工频电场、高温、棉尘、煤尘、矽尘(煤渣尘)、一氧化碳、甲醛、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甲苯、二甲苯、苯胺、氨、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酸、氢氧化钠。2. 4. 1 物理因素 噪声、高温检测结果见表 3、4。除扎染车间前处理操作岗位有 1 个点 8 h 等效声级[dB(A)]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部分:物理因素》[8] 标准外,其他30 个操作岗位均符合标准要求。表 3 重庆市某印染企业各车间噪声检测结果车间名称 检测点数 8 h 等效声级[dB(A)] 接触限值[dB(A)] 不合格点数扎染车间 8 61. 8 ~86. 3 85. 0 1溢流车间 4 64. 6 ~82. 7 85. 0 0印花车间 12 65. 5 ~85. 0 85. 0 0空压机 1 78. 5 ~80. 5 85. 0 0锅炉房 3 71. 3 ~83. 4 85. 0 0污水站 1 77. 0 ~78. 1 85. 0 0配电站 1 69. 0 ~69. 7 85. 0 0供水站 1 74. 9 ~76. 1 85. 0 0表 4 重庆市某印染企业各车间高温检测结果车间名称 检测点数 WBGT(℃) WBGT 限值(℃)不合格点数扎染车间 5 32. 5 ~33. 8 29....

篇六:企业职业病调研

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 在岗期间、 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企业存在临时性、 季节性的工作, 作业人员随市场需求的变化经常加班加点, 应落实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包括生产旺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参考文献:[1]宋晋, 马娟. 苯和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损伤的影响 [J]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3, 21 ( 1)

 :

 50.[2]盛侃, 王旭初, 虞爱旭, 等. 某民营企业苯污染的职业卫生学调查 [J] .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9, 26 ( 1)

 :

 84- 86.收稿日期:

 2012 - 11 - 30; 修回日 期:

 2013 - 01 - 16作者简介:

 李雪飞 ( 1970—)

 , 女, 副主任医师, 博士在读, 研究方向:

 职业卫生和化学品毒性鉴定。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分析Survey and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n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manufacturers李雪飞, 李晓然, 张秋玲, 李焕焕, 高青, 李刚LI Xue-fei, LI Xiao-ran, ZHANG Qiu-ling, LI Huan-huan, GAO Qing, LI Gang( 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 辽宁 沈阳110005)摘要:

 对某光缆生产企业室外光缆车间 和室内 光缆车间的生产工艺、 原材料以及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调查、 检测与分析。

 结果显示, 采用 原有生产线的室外光缆车间挤塑机噪声超标, 采用 新生产线的室内 光缆车间 挤塑机旁石蜡烟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

 提示光缆生产职业病危害因 素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防噪和局部排风, 关键防护岗 位是主机手岗 位。关键词:

 光缆;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中图分类号:

 R1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2 - 221X( 2013)

 03 - 0212 - 02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1 ~ 3], 新兴技术[4 ]应用导致的职业病危害问题亦日 趋引 起关注。

 目 前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的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但有关光纤光缆生产过程的职业病危害研究国内外尚少见报道。

 本文通过典型调查, 识别分析光纤光缆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 为加强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内容与方法选择沈阳某光通信有限公司作为典型调查企业, 通过识别、 检测和对比该企业新 ( 室内)

 、 老式 ( 室外)

 光缆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水平, 确定两种光缆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存在的关键部位, 并提出控制关键点。2结果与分析2. 1概况室外光缆生产线和室内光缆生产线分别于 2002 年和 2009年购进, 二者分布在同一厂房不同车间, 通过彩钢板和通透玻璃分隔。

 两个车间生产工艺、 使用护套料、 防护设施均有不同, 基本情况见表 1。2. 2生产工艺室外光缆和室内光缆生产均采用全自 动生产线。

 具体生产工艺见图 1 和图 2。表 1两个车间生产概况车间生产线数量 开启生产线/挤塑机型号产品类型主要原辅料种类主要成分室外光缆车间44单螺杆SJ- 90X25C( Ⅲ)室外用光缆PE 护套料中密度聚乙烯印字墨丁酮缆膏合成油和加氢白 油、少量高分子聚合物、气相白碳黑、 抗氧化剂和稳定剂室内光缆车间621# ~6#SL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低烟无卤阻燃护套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聚乙烯,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助剂印字墨丁酮放线→充油→包金属带→挤上护套 →冷却↓收线← 印字图 1室外光缆车间生产工艺示意图放线→挤上护套 →冷却→印字→收线图 2室内光缆车间生产工艺示意图2.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室外光缆所充油膏为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 性状稳定,无挥发性; 包金属带过程依靠机器挤压, 不产生危害因素;挤上护套过程使用 PE 护套料, 主要产生甲醛、 乙醛、 一氧化碳、 石蜡烟、 丁酮、 噪声等。

 室内光缆挤上护套过程使用低烟无卤阻燃护套料, 主要产生甲醛、 一氧化碳、 石蜡烟、 丁酮、 噪声等。

 两个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2。2. 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分析两个车间每条生产线噪声声级和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检测结果见表 3 ~ 5。2. 5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两车间厂房顶部都安装了无动力全面通风系统, 参数相同。

 在室外光缆车间挤塑机上方安装了 局部排风系统, 每个机箱和挤出 口上各安装1 个排风罩, 由1 台风机带动。

 该系·21 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3 年 6 月 第 26 卷第 3 期Chinese J Ind MedJune 2013, Vol. 26 No. 3

 表 2两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具体分布情况车间检测地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产生途径日接触时间( h)室外光缆车间挤塑机甲醛、 乙醛、 一氧化碳、 石蜡烟护套料加热至 250℃后释放出噪声挤塑机电机运转8计米印字机丁酮印字油墨主要成分噪声印字机和吹干机运转8放线机导轮 噪声放线机运转8龙门收线机 噪声龙门收线机运转8室内光缆车间挤塑机甲醛、 一氧化碳、 石蜡烟护套料加热至 250℃后释放出噪声挤塑机电机运转2计米印字机丁酮印字油墨主要成分噪声印字机和吹干机运转0. 5放线机导轮 噪声放线机运转0. 5龙门收线机 噪声龙门收线机运转3表 3两车间噪声声级检测结果dB( A)车间检测地点检测点数( 个)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结果判定室外光缆车间挤塑机487. 3 ~ 88. 585超标计米印字机483. 6 ~ 84. 185不超标放线机导轮482. 4 ~ 83. 385不超标龙门收线机482. 1 ~ 82. 785不超标室内光缆车间挤塑机368. 7 ~ 73. 285不超标计米印字机367. 7 ~ 72. 585不超标放线机导轮367. 9 ~ 70. 685不超标龙门收线机367. 2 ~ 73. 285不超标mg/m3表 4两车间化学有害因素及检测结果车间化学物质种类检测点数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STELTWASTELTWA结果判定室外光缆车间一氧化碳41. 0 ~2. 0 1. 0 ~1. 53020不超标石蜡烟40. 27 ~1. 55< 0. 010. 16 ~1. 18< 0. 0142不超标丁酮4600300不超标室内光缆车间一氧化碳31. 0 ~2. 0 0. 3 ~0. 43020不超标石蜡烟34. 27 ~5. 87 0. 8 ~1. 142STEL 超标,TWA 不超标丁酮321 ~ 110 2. 4 ~ 12600300不超标表 5两个车间 MAC 浓度检测结果mg/m3车间化学物质种类检测点数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结果判定室外光缆车间甲醛40. 037 ~ 0. 1280. 5不超标乙醛4< 0. 345不超标室内光缆车间统设计通风量为8491 m3/h, 计算后实际通风量为3485 m3/h,甲醛30. 18 ~ 0. 340. 5不超标为设计通风量的 41% , 数据见表 6。

 室内光缆车间没有安装局部排风系统。表 6室外光缆车间局部排风系统检测结果检测地点数量罩口形状罩口面积( m2)罩口平均风速( m/s)计算通风量( m3/h)挤塑机上方4矩形0. 60. 2781083挤出口上方4矩形0. 120. 62724022. 6其他两个车间在同一厂房内, 在建筑卫生学方面相同, 使用同一套辅助用室, 在职业卫生管理、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由公司统一管理, 无差别。3讨论通过对两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对比分析, 发现两个光缆生产线噪声相差 10 dB ( A)

 以上, 究其原因, 室外光缆生产线挤塑机、 放线机和龙门收线机等设备较陈旧,挤塑机的电机裸露在外, 未安装防噪声设施。

 两车间均存在甲醛、 一氧化碳、 石蜡烟、 丁酮和噪声的危害, 室外光缆车间还存在乙醛危害。通过对比分析, 挤塑机的噪声和石蜡烟为主要控制因素,防噪声措施和局部排风系统是其关键控制点。参考文献:[1]胡平. 中国光纤光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DB /OL] . 中国知网,2002, 02.[2]潘春晖.光纤光缆产业国 内 外发展状况 [J] .新材料产业,2002, ( 3)

 :

 24- 29.[3]华继平. 光纤光缆制造业全面突破, 开发高端技术产品是方向[N] . 中国电子报, 2007- 12- 20 ( C04)

 .[4]谢松明. 室内软光缆生产线的结构及生产工艺 [A] . 中国通信学会 2007 年光纤光缆学术年会论文集 [C] . 南京:

 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 ( 光盘版)

 》 电子杂志社, 2007,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224- 226.欢迎订阅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主要内容:

 职业病、 工作相关疾病、 劳动卫生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科研论著、 综述、 讲座、 调查报道, 职业病及职业因素所致疾病、 生活中毒、 农药中毒、 药物中毒的预防、 急救、 诊断、 治疗、 护理的临床病例报道、 经验总结等。主要栏目 :

 论著、 专题交流、 临床实践、 调查报告、 综述、 讲座、 专家论坛、 病例报告、 监测与检验、 劳动卫生管理、 卫生评价、 尘毒防治等。订阅方式:

 邮发代号 8 -215,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为双月 刊, 每期定价 6. 00 元, 全年定价 36. 00 元 ( 含邮费)

 。

 订阅者可随时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款到即寄发票。

 本刊现存少量过刊期刊, 需要者也可随时联系订阅。邮局汇款收 款 人: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编辑部地址:

 沈阳市铁西区南十一西路 18 号 ( 邮编:

 110024)电话:

 024 - 25731414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银行汇款账开 户 行:

 交通银行沈阳分行铁西办事处 ( 邮编:

 110021)账号:

 211111203012015204308户: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编辑部·31 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3 年 6 月 第 26 卷第 3 期Chinese J Ind MedJune 2013, Vol. 26 No. 3

篇七:企业职业病调研

卫生调查报告 职业卫生调查报告(一):职业病调研报告

 职业病调研报告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

 职业病调研报告(2011 年 2 月)

 报告执笔人:

 叶明欣、黄乐平、毛素梅、袁阳阳、邓矜婷、李晓亮

 报告数据分析:

 陈淑静

 调研培训师:

 叶明欣

  alexandra grey

 调研员:

 曾凌星

 吴凡枝 黄腾 钟新玉 孙林 孙雪妮 李戈 薛倩 席毛毛 李龙涛 吕迅

 吴倩 杜莎 王? 刘毅晨 王昕息 黄世哲 周传猛 邵陈荻 刁明英 梁广俊 袁浩鸿

 高菲

 徐仙萍 毛素梅 李晓亮 叶明欣 陈淑静

 感谢所有参加调研访谈的职业病工友!

 感谢重庆利民劳动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市忠县自强残疾人服务站、中国社会救助基金会周玲女士、何晓波先生、彭炎兵先生、黄小红女士的支持!

 目录

 【前言】

 【调查方法】

 【调查结论】

 一、

 职业病患者基本生存状况

 (一)

 职业病及生产行业

 (二)

 职业病患者基本信息

  二、

 职业病存在重大预防漏洞??对于职业病的认知和预防情况

 (一)

 职业病工人对于职业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1.

  对职业病的了解

 2.

  对于职业病的相关法律的了解

 (二)

 劳动合同签订及其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

 1.

  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2.

  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

 (三)

 社会保险情况

 1.

  工伤保险情况

 2.

  养老保险情况

 3.

  医疗保险情况

 (四)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五)

 劳动防护情况

 1.

  公告栏设置情况

 2.

  防护设施设置情况

 3.

  政府对企业劳动防护的检查情况

 三、

 职业病诊断难

 (一)

 材料之难

 (二)

 等待时间过长

 (三)

 职业病诊断的监管主体未在法律上明确

 四、

 求偿路艰 待遇微薄

 ??患职业病后的处理和待遇

 (一)

 程序繁多

  (二)

 赔偿过低

 (三)

 “非自愿”的一次性待遇赔付滥用

 (四)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 5-10 级伤残患者每月待遇无法保障

 五、

 患病后的待遇和影响

 (一)

 家庭有返贫的风险

 (二)

 患病后难以继续工作

 (三)

 地方政府的救助不利

 (四)

 认识和意识变化

 目前,职业病防治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劳动保护力度薄弱积累下来的职业病隐患进入了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根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我国现有约 1600 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约 2

 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和紧迫。由于劳动保护水平普遍较低,处于煤矿、加工制造业、建筑业等低产业链的职业伤害比比皆是,这意味着大量劳动者承受了极大的病患痛苦,甚至失去生命,政府和社会则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

 2010 年以来,全国人大连续两年将《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列为一类立法计划。2010年 8 月,国务院法制办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修改草案的立法建议。与此同时,不断在媒体上曝光的职业病案件,如苹果公司供应商员工职业中毒事件等,也屡屡牵动着社会神经。由于涉及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保护义务、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和力度、经济发展产业格局、全球化经济供应链等问题,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已经被推到舆论的风头浪尖、制度变革的前台。

 2010 年 12 月至 2011 年 2 月,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开展职业病调研,力求了解职业病患者群体的生存状况,寻找职业病防治制度的顽疾和解决之道。

 本次调查的目标群体为全国的职业病工人。开展有关职业病工人的实证研究,我们所做的是首创性工作。由于缺乏系统的相关统计信息,我们的样本选取面临着很大困难。考虑

 到职业病的种类分布情况(尘肺、矽肺发病最多)、患者从事行业的分布情况(中小煤矿、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以及群体性发病特点,我们构筑了由以下重点人群构成的调查总体(抽样框):1、媒体报道的典型案例,如在深圳患尘肺病的 79 名湖南耒阳、张家界工人;2、我们机构直接接触的职业病人 646 人;3、其他民间组织掌握的职业病案例,涉及在广东、浙江、重庆等地中小型企业务工的共 301 名职业病案例。我们的抽样框兼顾了全国劳动力的

 区域分布情况,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地区及北京周边等重点区域。

 通过前期处理职业病案例及访谈职业病工人掌握的情况,我们编制了具有较高信效度和针对性的“全国职业病工人劳动保护现状调查问卷”。为保证问卷完成质量,我们对调查员(包括中心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了培训。然后,在 2010 年 12 月至 2011 年 2 月期间,我们在抽样框 1026 名职业病工人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通过单独面谈或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完成每份访谈约需 1 个小时。我们共完成有效访谈问卷 172 份。回收问卷后,我们使用 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未成为样本的职业病案件,也将在本报告的描述性分析中体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次调查报告所采集的样本均为已经经过法律程序确诊为职业病的劳动者(也就是在法律上已经解决了职业病诊断难题的个案),不包括只是在临床医学诊断上确诊为职业病人的个案,因此调查报告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与社会大众及媒体关注的案例有些出入。特此说明!

 一、

  职业病患者基本生存状况

 (一)职业病及生产行业

 调查显示,职业病患者中最大的群体为尘肺病患者(70.2%)。其次为职业中毒群体(19.1%),主要为苯中毒、镉中毒、铅中毒。这些职业病多具有不可逆的特点,无法根治。例如,尘肺患者已经发生纤维化的肺部,无法再复原,只能采取治疗措施延缓病情进展。而慢性苯中毒会对脊髓产生不可逆的损害,严重时将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其他

 职业卫生调查报告(二):职业卫生评价报告范文)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范文

 1、封页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评价机构(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2、封二

 评价机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封三

 项目名称:××××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承担单位:评价机构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1、前言

 2、企业概况

 3、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

 3.1 主要评价标准

 3.2 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

 b.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试运行情况;

 c.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

 d..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3.3 现场调查

 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3.1 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

 b.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c.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职业卫生调查报告】

 3.3.2 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3.3 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

 3.3.4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b.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

 c.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

 d.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职业卫生调查报告】

 3.4 现场监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3.4.1 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2 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

 3.4.3 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

 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3.4.4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见附件 4。

 3.5 职业性健康检查

 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确定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

 3.6 评价结果

 a.评价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b.工程防护设施及其效果;

 c.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每个测试点浓度(或强度)的均值,其中粉尘浓度的测试数据计算几何平均数,毒物浓度计算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其测试数据如为正态分布计算算术平均数,如为偏态分布则计算几何平均数),噪声测试数据不计算均值;每个测试点职业病

 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未超过标准的为合格,超过标准的为不合格;

 d.依据上述计算结果,评价各项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评价因生产工艺或设备技术水平限制,对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岗位所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效果;

  e.评价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配置情况;

 f.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3.7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和内容;

 b.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

 c.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其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

 d.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e.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f.评价结论及建议。

 1、化学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职业卫生调查报告】

 1.1 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1.1.1 测试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毒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1.1.2 选择的测试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作为重点测试点。

 1.1.3 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 1.5 米。

 1.2 工作场所测尘点选择原则

 1.2.1 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地点。

 1.2.2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

 气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2、物理因素的测试点设置原则

 2.1 车间内噪声测试点选择原则

 2.1.1 若车间内各处 a 声级差别不大(小于 3 分贝),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 1-3 个测点。

 2.1.2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大(大于 3 分贝),则需按声级大小,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应大于或等于 3 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必须小于 3 分贝,每个区域取 1-3 个测点。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

 2.1.3 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人离开)。

 2.2 微波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2.1 为测得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所受辐射强度,必须在各操作岗位分别予以测定,应以头和胸部为代表。

 2.2.2 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以加测。如需眼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腹部辐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或下腹部。

 2.2.3 当需要探索其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时,可紧靠设备测试,其所测值仅

 供防护时参考。

 2.3 超高频辐射测试点的选择原则

 2.3.1 工作场所场强测量时,应分别测量操作点的头、胸、腹各部位。

 2.3.2 对设备泄漏场强测量时,可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 50mm 处测量,其所测数值仅供防护时参考。

 2.4 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职业卫生调查报告(三):2016 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我国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

 1.现状分析

 1.1 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1.1 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 115 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1.1.2 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 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 2002 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 581377 例,其中累计死亡 139177 例,病死率 22.22%。尘肺现患病人 442200 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 71%,中毒占 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 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1.1.3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

篇八:企业职业病调研

职业病防治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1.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为:

 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从传统工业, 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 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 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 法定职业病名 单达 115 种。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 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 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 都居世界首位。

 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

 发病人数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逐年下降, 1997 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 率显着回升。

 截至 2002 年, 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 581377例, 其中累计死亡 139177 例, 病死率 22.22%。

 尘肺现患病人 442200 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 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 占全部职业病的71 %, 中毒 占 20%, 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 90%。

 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 硅肺最为严重, 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根据有关部门 的粗略估算, 每年我国因职业病、 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亿元, 间接经济损失 2000 亿元。

 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 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 技术服务网络, 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 质量不高;

 文化素质偏低, 现场技术服务人员 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 各级政府自 1999 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 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 与 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 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自 《职业病防治法》 分布以来, 用 人单位、 政府、 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 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我国以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为核心, 《尘肺病防治条例》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和《使用 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三条例、 12 项配套规章和 159 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 支撑的法律、 标准体系框架。根据统计分析, 可以推测, 如果不加以干预, 到 2005 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 60 万人, 2015 年将达到 72 万人;随着我国入世, 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工作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 以及《经济、 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等国际人权公约、 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 ilo 全球消除硅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 日 本、 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 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 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作业方式、 噪声、 职业性生物因素引 起的疾病得到了 足够的重视。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 70 万个点次, 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下降了 近 40%, 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 75 %。

 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 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 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逐年下降, 1997 年降至最低,2000 年起回升, 职业病检出率在 0.4%以上, 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一些乡镇企业、 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 设备简陋, 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 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 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 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 劳动者特别 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

 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 其社会保障、 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 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 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在我国对外开放、 引 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 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 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

 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 配置不平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 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 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 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

 在一个部门内部, 也往往有职能交叉, 职业卫生决策、 协调、 指挥不够充分, 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 新的职业危害不断

 产生, 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 恶性事件有增无减, 社会影响大,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疾病信息监测系 统不健全。

  2.需求分析

  提出 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 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 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 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 参与世界贸易竞争、 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 标

  总体目 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 舒适、 健康的作业环境, 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

 阶段性目 标是在 2005 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 2010 年煤炭、 冶金、 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 汞、 锰、 苯中毒)。

 2015 年基本消除硅肺。

 要坚持企业负责、 政府监察、 中介服务、 社会监督的方针, 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 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 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 实现上述目 标, 应针对当 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

 1 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 包括:

 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 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 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 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2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 的调整对象, 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 通过等同采用 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 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 性, 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 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 整体规划、 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 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 并与 国际接轨及互认。

 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 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 , 通过科学分析信息, 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 预警, 及时、 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 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 科学的依据, 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4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 职业中毒检测检验、 诊断、 救治、 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 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 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 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5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 要求, 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 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 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6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 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用 人单位遵法、 守法的法律意识, 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 舒适、 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 人单位的积极性, 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 时, 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 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

  1 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继续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2 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 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3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 , 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 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促进经济发展与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4 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建立一支既精通业务, 又熟谙法律的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5 通过各种渠道, 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 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让更多的劳动者了 解职业病防治常识, 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自 我防范意识。

篇九:企业职业病调研

iddot; 调查研究·无纺布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涂旭东1,杨感深2,向宇1. 仙桃市职业学院,湖北 仙桃1, 陈普成3, 周佑国2, 江桃桃1,王明勇433000; 2. 湖北省仙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李涛1, 徐芳1, 田秀琼1, 舒勇43. 湖北省仙桃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 4. 湖北脑血管医院中图分类号:

 R1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6- 2483( 2013)

 03- 0086- 03仙桃市是我国主要的无纺布制品生产基地之一, 拥有无纺布及其制品生产法人资格企业 109 家, 个体工商户 415家。

 其中无纺布生产企业 6 家, 其余为无纺布制品生产企业,共有生产工人 4 万多人。

 通过对无纺布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为今后该行业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仙桃市彭场镇某企业是一家无纺布加工企业, 有 20 多年生产历史,现有职工 482 人,生产工人 463 人,其中男工 22人,女工 441 人,年龄 18 ~ 60 岁,工龄 1 ~ 20 年。1. 2方法1. 2. 1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采用访问、 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的方法,调查企业生产布局、 工艺流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和接触方式、劳动组织与劳动制度、设备防护和个人防护以及工人健康状况调查。1. 2. 2作 业 场 所职 业 病危害 因 素 浓 (强)

 度测 定按GBZ159- 2004《工 作 场 所空 气 中 有 害 物 质 监 测 的 采 样 规范》〔1〕、GBZ/T192. 1-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 部分:

 总粉尘浓度》〔2〕和 GBZ/T189. 8- 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8 部分:

 噪声》〔3〕的要求,各车间每种岗位分别设置 2~ 4 个检查点位, 分上下午不同时段进行, 于 2012 年 11 月16 ~ 18 日连续检测 3 天进行聚丙烯粉尘和噪声现场采样。1. 2. 3检测结果评定①聚丙烯粉尘:

 根据不同日 期、不同时段的各点位检测结果计算出某岗位某时段聚丙烯粉尘的平均浓度,再结合工时,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mg/M3)

 ,然后与 GBZ2. 1-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4〕的 PC-TWA( mg/M3)

 比较判定是否合格;②噪声:根据不同日 期、不同时段的各点位检测结果计算出某岗位某时段噪声的平均值( 强度)〔3 〕〔 5 〕〔 6〕;结合工时,计算出全天的等效声级( dB[A])

 ; 再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标化到工作 8 小时的等效声〔7〕;然后与 GBZ2. 2- 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5〕的职业接触限值比较判定是否合格。级2结果2.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该厂以无纺布为原料,缝制一次性衣服、帽子、鞋套、口罩基金项目 :

 仙桃市 2012 年科技攻关课题项目等制品;主要加工工具为缝纫机和裁剪机。

 该企业具有 20多年生产历史,建厂之初和投产时均未进行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效果评价。

 主要工艺流程包括:

 牵布—画板—裁剪—缝制—整理打包—成品等 6 个部分。

 生产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和粉尘,即:

 裁剪岗位的裁剪机与缝制岗位的缝纫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稳态)

 和聚丙烯粉尘, 整理岗位衣服等制品上的聚丙烯粉尘。

 该企业共有 6 个标准化生产车间,每个车间为 56 m( 长)

 × 10 m( 宽)

 × 3. 8 m( 高)

 , 除裁剪车间外,其余 5 个车间分为缝制区和整理区。2. 2劳动组织、制度和劳动保护企业生产工人绝大部分是雇用农民工,多数为相对固定的农民工, 部分为季节性农民工。

 实行一班制,工作时间为 12 ~ 14 小时/天,平均 13 小时/天,每星期工作 7 天。

 工人主要操作缝纫设备,整理加工好的无纺布制品。

 车间无通风换气设施, 工作时只开整理区的进入门,并且还挂上门帘, 生产工人没有佩戴任何个人防护设施。2.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2. 3. 1设备运行状况和工作场所微小气候各生产车间的设备运行状况与工作场所微小气候检测结果( 表 1)

 。2. 3. 2所空气中聚丙烯粉尘浓度标准( PC-TWA 5 mg/M3)

 ( 表 2)

 。聚丙烯粉尘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均符合工作场2. 3. 3噪声检测结果检测的噪声均为稳态性噪声, 各检测结果表明:

 除综合车间、圆帽车间、衣服车间与小件车间的三线机岗位外,其余岗位均符合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85dB[A] )

 ( 表 3)

 。2. 4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该企业至今未按要求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2012 年课题组对该企业 324 名工人进行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调查,除极少部分作业工人反映有双耳听阈值提高外,未发现其他异常。3讨论在本次常规生产条件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中,现场检测结果虽都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聚丙烯职业接触限〔2〕, 但聚丙烯粉尘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 对值的规定人体带来多种危害,除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炎症( 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 还可引 起“合成纤维尘肺”等较为严重的〔8 〕〔 9〕。疾患综合车间、圆帽车间、衣服车间与小件车间的三线机岗位的噪声结果均未符合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68·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 年第 24 卷第 3 期J of Pub Health and Prev Med,Jun. 2013,Vol. 24 No. 3

 表 1车间微小气候检测结果和设备运行情况车间名称设备名称及型号微小气候实际工作台数/总台数综合车间三线机 YONGGONG8730干球温度 15. 0 ~ 16. 5℃湿度 75. 0 ~ 81. 0%50 ~ 52 /78平机车间三线机 YONGGONG8730二线机 YONGGONG GC9000M-D3干球温度 15. 5 ~ 17. 0℃湿度 76. 0 ~ 80. 0%15 ~ 18 /4023 ~ 26 /40裁剪车间裁剪岗位 DAYANG( 大洋)

 CZD- 3干球温度 15. 5 ~ 16. 5℃湿度 75. 5 ~ 82. 0%2 /4圆帽车间三线机 YONGGONG8730干球温度 16. 0 ~ 17. 0℃湿度 69. 0 ~ 78. 0%39 ~ 42 /54衣服车间二线机 YONGGONG GC9000MD3三线机 YONGGONG8730四线机双工牌 GN6 /5干球温度 15. 5 ~ 17. 0℃湿度 72. 0 ~ 84. 0%12 ~ 14 /2018 ~ 21 /388 - 10 /12小件车间二线机 YONGGONG GC9000MD3三线机 YONGGONG8730干球温度 16. 0 ~ 18. 0℃湿度 65. 0 ~ 78. 0%14 - 16 /2428 - 32 /48表 2粉尘检测结果车间名称岗位名称结果( mg/M3)工时( h)TWA( mg/M3)是否合格综合车间平机车间裁剪车间圆帽车间衣服车间小件车间三线机0. 60 ~ 1. 13131. 43合格整理0. 67 ~ 0. 91131. 34合格三线机0. 25 ~ 1. 30131. 46合格二线机0. 03 ~ 0. 22130. 26合格整理0. 96 ~ 1. 12131. 74合格裁剪0. 85 ~ 1. 14131. 76合格三线机0. 93 ~ 1. 18131. 70合格整理0. 60 ~ 0. 76131. 13合格三线机0. 97 ~ 1. 13131. 71合格二线机0. 57 ~ 0. 87131. 14合格整理0. 47 ~ 0. 70130. 73合格二线机0. 67 ~ 0. 80131. 20合格三线机0. 17 ~ 0. 37130. 42合格整理0. 35 ~ 0. 63130. 78合格表 3噪声检测结果车间名称岗位名称检测结果( dB[A] )工时( h)全天的等效声级( dB[A] )8 h 等效声级( dB[A] )是否合格综合车间平机车间裁剪车间圆帽车间衣服车间小件车间三线机82. 9 ~ 84. 51385. 087. 1不合格整理60. 5 ~ 67. 01364. 866. 9合格三线机79. 4 ~ 82. 01381. 183. 2合格二线机70. 0 ~ 72. 61371. 673. 7合格整理59. 3 ~ 61. 51361. 163. 2合格裁剪机68. 3 ~ 71. 71370. 472. 5合格三线机89. 6 ~ 92. 01391. 193. 2不合格整理南线69. 8 ~ 72. 01371. 273. 3合格二线机61. 8 ~ 67. 81366. 168. 2合格三线机80. 0 ~ 86. 51383. 085. 1不合格四线机74. 5 ~ 76. 11375. 677. 7合格整理53. 5 ~ 61. 21358. 560. 6合格二线机77. 5 ~ 78. 71378. 480. 5合格三线机82. 4 ~ 86. 71385. 087. 1不合格整理62. 5 ~ 64. 81364. 066. 1合格·78·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 年第 24 卷第 3 期J of Pub Health and Prev Med,Jun. 2013,Vol. 24 No. 3

 最高值为园帽车间的三线机岗位,8 h 等效连续 A 声级 93. 2dB[A] ,超标岗位占三线机岗位的 80% , 而且三线机台数占全部缝纫机的 72. 8% ;对该企业 324 名在岗期间工人的职业健康调查发现极少部分作业工人反映有双耳听阈值提高现象。

 噪声除造成听力损伤外,还能引起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系统、头昏等中枢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异常〔10 〕〔 11〕。

 因此认为无纺布及其加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反应害因素是噪声和聚丙烯粉尘, 而不是一般认为的聚丙烯毒物,需要重点加强对噪声危害的监控和防护。为减轻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普及企业主和作业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 提高企业主和作业工人自我防护意识,自觉配戴个人防护用品;( 2)

 重点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的监控和防护。

 如改善工作环境, 对噪声超标岗位的缝纫机进行维护和检修, 保证设备的运行良好,或更换为噪声达标的新产品;给超标岗位工人发放适宜的防护耳塞,工人工作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 3)

 开展职业健康检查,防止工人上岗时带“病”入岗, 在岗期间发现听力检查结果异常后, 立即调离现有岗位, 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4)

 企业在今后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 和技术改造中要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参考文献〔 1 〕GBZ1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 采样规范〔S〕 .〔 2 〕GBZ/T192. 1- 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 部分:

 总粉尘浓度 〔S〕 .〔 3 〕GBZ/T189. 8- 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 素测量第 8 部分:

 噪声〔S〕 .〔 4 〕GBZ2. 1- 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S〕 .〔 5 〕GBZ2. 2- 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

 物理因素 〔S〕 .〔 6 〕GBJ122- 1998.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 〔S〕 .〔 7 〕何社吉, 张桂宝, 李庆棠, 等. 应用 Excel 设计噪声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 〔J〕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 3)

 :83 - 84.〔 8 〕左厚生. 有机粉尘对人体的影响〔J〕 . 职业与健康, 1993, 9( 5)

 :46.〔 9 〕王频,黄强,郑建翔, 等. 有机粉尘及其对健康的危害〔J〕 .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 11)

 :568 - 569.〔10〕胡晶,郭润正,吴春江,等. 某旅游船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影响的调查 〔J〕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 4)

 :89 - 90.( 收稿日期:2013- 03- 27)( 本文编辑:

 赵珣)· 调查研究·湖北赤壁市 2012 年乡镇集中式供水隐孢子虫污染现状付立新, 程定泽, 田炳秋, 程姣, 彭珍湖北省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咸宁437300中图分类号:

 R1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6- 2483( 2013)

 03- 0088- 02隐孢子虫是一类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肠道原虫, 饮用含有其原虫卵囊的水可引 起消化道感染, 导致腹痛腹泻表〔1〕。

 隐孢子虫呈世界性分布, 人群普遍易感, 特别是老年现人、儿童、吸毒人员、慢性乙肝患者以及 HIV/AIDS 等免疫功〔2 - 4〕,其暴发流行多见于气候温暖与多雨〔5〕。

 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2006)能低下者更易感染季节在微生物学指标中增加了隐孢子虫指标, 在监测过程中, 由于水样量大,富集较困难, 检测回收率低, 检测费用比较高,在农村地区难以实施。

 赤壁市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和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费和技术支持下,于 2012 年 9 月 开展了乡镇集中式供水企业调查和水质监测工作,了解了饮水中隐孢子虫污染现状, 为预防原虫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根据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湖泊、水库水域面积广,流速慢,易污染等特点, 选择赤壁市乡镇以湖泊、 水库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企业 6 家。1. 2内容1. 2. 1采用统一设计调查表对赤壁市乡镇集中式供水企业基本情况和水处理工艺进行调查。1. 2. 2对赤壁市乡镇集中式供水企业的水源水和末梢水开展隐孢子虫检测,并对末梢水开展浑浊度、色度、PH 值、总大肠菌群、氨氮、硝酸盐等指标的检测。1. 3检测方法1. 3. 1( GB/T 5750- 2006)〔6〕中的“水样采集与保存方法”执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 3. 2隐孢子虫检测方法:

 按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GB/T 5750. 12- 2006)

 中 Filta - - Max 方法检测〔7〕, 其他指标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隐孢子虫卵囊( GB/T5750- 2006)

 执行。1. 4评价方法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源水处理工艺:

 依据《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8〕( 卫法监发〔2001〕 161 号)

 进行评价;·88·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 年第 24 卷第 3 期J of Pub Health and Prev Med,Jun. 2013,Vol. 24 No. 3

推荐访问:企业职业病调研 职业病 调研 企业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