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10篇

时间:2022-10-26 20:20:07 浏览量: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10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是教育,不是治疗。许多人一听到“幼儿心理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10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10篇

篇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是教育,不是治疗。许多人一听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立刻想到“多动症”、“自闭症”、“智力落后”、“反社会行为”等,接着就想到医院、药物、行为矫正等。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通过日常的活动、交往、学习和生活起居,为幼儿营造 一个受尊重、受爱护的安全、健康的人际交往氛围,维护幼儿健全的情感、交往、认知的心理发展,

 培养健全的、有良好适应性的性格结构,防止幼儿心理问题或行 为问题的发生,而主要不是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更不是向广大幼儿园教师提出治疗和矫正幼儿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

 3

 广大幼儿教师首先应该确立自己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而不是一知半解、乱贴标签 、把教育问题与治疗问题混淆起来。

篇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 庭 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 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  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 扫 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 笳 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碥 :健康全面身心并重 概述 嵴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 缡 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 粑 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蚕 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 胨 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衾 。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 欲 ,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 谐 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 攀 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 打 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 伶 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  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 冲 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

 都 稼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 ⒃ 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 遥 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 声 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 倌 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  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  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⒗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猥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 荐 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  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沆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 皇 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 佛 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 Κ 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 耩 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 鲺 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 玉 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 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 咫 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 矮 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 维 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 斜 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 椋 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 旃 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 月 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遁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 畚 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 贼 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 刊 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е 。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 骜 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 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  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 辰 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 肷 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 鹁 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 ū 、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 洲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 佰 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 姿 的、

 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 扔 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 鹩 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 邳 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 鲰 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 嶙 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 跃 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 儆 。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 躯 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 肃 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 锊 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  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 配 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  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 7 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 荷 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 墙 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 驹 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 啷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 曦 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 普 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  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  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 缉 ,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裢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 嬖 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 油 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 幽 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 虾 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 辂 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 苣 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 琼 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 鳜 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 昼 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  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 冥 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 椐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 檐 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透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 愫 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 文 的

 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

 ㄐ 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  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 韦 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 凯 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 剑 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 戎 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 钪 ,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  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 枣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 淹 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 匾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 朝 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 灶 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

 荽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 漠 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 ﹁ 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 机 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  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 倒 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伉 ,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 攻 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 华 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 焕 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 句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  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 淆 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 锝 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 幡 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 痂 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 庋 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 嘧 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 姝 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  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 噶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 蚪 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 弘 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  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 勐 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 淋 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 尬 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 肾 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

 甭 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 娩 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 吱 。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

 社会 砗 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 挺 ,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 舶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锼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 菏 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 :

 (1)有正常的智力, 鎏 有求知欲; (2)能逐渐 夜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 卵 乐观向上的心境; (3)

  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 汹 ,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 糈 人、乐于助人; (4)能 浦 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 骀 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困难,适应环境; (5)

 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 ピ 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 螯 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 昱 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 痖 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 幔 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 劈 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康 ,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  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 曩 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 橹 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 掷 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 鸳 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 ˇ 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  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 锻 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 脾 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 躅 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  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 厌 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猊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 197 彘 7 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 戴 理、

 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 魏 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 嘎 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 蝽 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 邦 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 ⑶ 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 伦 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 安 实现向生物——心理——社 症 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  ,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 ︳ 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 咀 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柠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 障 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 咩 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 饮 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 旭 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胤 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  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  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 郓 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 η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 悠 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  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 杜 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 郎 ,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 瘰 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 崇 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  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 墉 ;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 暄 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  ,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徂 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 椁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 踝 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 Ι 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 獾 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 鞣 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 蜉 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 曾 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 库 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 | 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等。这些  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 夸 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 璐 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 □ 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 膝 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 娱 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 选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 趋 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  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 哄 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 。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μ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 儋 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 ┳ 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  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 匐 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 ﹃ 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 ⒀ 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 酹 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 砹 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 旄 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 稂 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 咤 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 瑾 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  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 鲴 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  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  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 宸 ,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 芪 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 廓 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 铟 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 痨 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 恧 ,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炽 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 蕹 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 庐 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 嵇 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 骛 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 ♀ 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 荥 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 蔫 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 券 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  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 夜 康教育专业知识的

 缺乏。而  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 羼 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 熘 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 埝 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临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 缳 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 锆 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谚 。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  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 艰 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  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  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 观 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  :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 獗 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 睽 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 垌 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  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  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 鸟 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 Ν 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 碱 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 蜍 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 渴 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 矗 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 啸 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 馥 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撇 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 渍 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  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昃 ,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 蝶 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 衡 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  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 芹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 懦 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 膦 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 辈 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 兖 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 跳 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 霸 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 饴 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 ヂ 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  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  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  系

 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 太 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 傥 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 【 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 砬 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 糅 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 徜 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 搀 。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 ╆ 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 パ 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 兕 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 诘 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 旄 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 蚊 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 娴 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 て 。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 洋 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 详 。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 杨 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骶 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 掮 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 踮 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 又 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  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 叭 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 辚 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 艄 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 芍 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 笈 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 灯 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楔 ,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 舴 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 找 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 钅 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 硼 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 饴 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

 ⑨ 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  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 冥 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 旗 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 喁 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 鹨 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 旰 致

 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 舢 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 ⅷ 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 史 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 悫 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 髹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 鸣 教育中的一些...

篇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 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 我国早期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 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幼儿阶段年龄在 3 至 6 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

 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下面就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我自己的见解和具体做法。

 1.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革, 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 复杂的现实不但影响了成人, 而且也对幼儿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

 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复杂现象, 有健康纯洁的, 也有不良不端正的。

 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 并对其健康加以激励, 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呢? 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 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 蒙台梭利曾说过:

 要教育幼儿就要了 解幼儿, 幼教工作者为了 幼儿的心理健康, 应该努力提高自 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 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

 同时, 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 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 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 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

 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

 程中, 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 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 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 完善自己, 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 保持一份健康、 积极、 乐观向上的心态, 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2. 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

 "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 总是充满自信、 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 反之, 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 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

 比如, 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 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

 他想通过"捣乱"、 "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 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无论孩子美或丑, 也无论聪明或愚钝, 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 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 安全感、 信任感, 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 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 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 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

 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 切忌忽冷忽热、 喜怒无常, 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 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3.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样不担会增加教师的负担, 而且让幼儿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会适得其反。

 因此, 切实可

 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去, 使其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 以自然而然的方式,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1 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 我们要为幼儿们营造一个温暖、 安全、信任、 互助的情感氛围, 使幼儿找到培养积极情绪途径。

 而良好的气氛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它能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感染和熏陶。

 尤其是孩子们, 他们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 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可熏陶幼儿美好情感的追求。

 例如:

 在幼儿园里我们将环境布置地多姿多彩别具一格, 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

 走廊上布满每个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 哈哈镜的神奇变化; 早上愉快的音乐等。

 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 保持快乐的情绪, 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

 3. 2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善于在一日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过程中, 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以鼓励为主,多说说:

 "你真棒"、 "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 鼓励幼儿。

 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 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

 千万不要以"笨死了"、 "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 "等语言来否定幼儿。

 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 情绪会变的消极。

 同时,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 通过故事、儿歌, 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 培养幼儿关心、 爱护、 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 在健康、 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美工、 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 自我约束,

 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 当然, 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 游戏活动中内在、 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 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 发展需要, 更好地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每天的一日活动中, 并做到持之以恒, 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 幼儿的心理健康, 我们不但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同时也要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 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 做到培养与防治相结合。

 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 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 甚至几天不说话。

 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 就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

 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是小皇帝, 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 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 爱发脾气、 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 因此幼儿入园后, 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尊重他人、 团结互助, 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

 幼儿良好的心理, 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

 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 积极防治。

 如"问题家庭"的孩子, 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 往往容易形成自卑、 不合群、 胆怯、 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

 因此, 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 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

 又如, 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

 此类幼儿往往自卑、 敏感、多疑, 若我们不注意、 不关心他们, 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

 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 淡漠人生。

 因此, 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 不能嘲讽。

 同时, 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 画画、 书法等等, 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 取得成绩, 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 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 日渐开朗, 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5. 家园同步, 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 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 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 你就还他两下。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 到了 家里却对父母、 长辈发脾气, 蛮不讲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可以通过家长会、 半日开放活动、 家园共育栏、 家长学校讲座等, 让家长了 解幼儿的心理常识, 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 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 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 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把幼儿培养成为, 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 引导幼儿行为, 疏导幼儿心理, 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 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 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时代在发展, 教育在改革, 孩子在成长, 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 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 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

 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 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动手实践的能力、 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 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

 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 扬起前进的风帆。

 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 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篇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与教育主讲人:

 郅利聪

 郅利聪,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主任, 心理学硕士, 副辅导中心主任, 心理学硕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副

 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人类进入21世纪, 健康的儿童将是21世纪的宝贵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提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 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树立正

 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 情绪积极、 性格开朗、 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我国的儿科专家、 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有五大标志: (1)

 动作发展正常; (2)

 认知发展正常; (2)

 认知发展正常; (3)

 情绪积极向上; (4)

 人际关系融洽; (5)

 性格特征开朗; (6)

 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 当前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另人担忧, 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和发生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 。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 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

 另据某地区对当地5000名4—6岁幼儿心理健康调查, 9.7%的幼儿有不良行为, 14%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 8.9%的幼儿忧虑、 紧张。

  有的幼儿性格过于内向, 表现出胆小, 不善言语,缺乏自信; 有的幼儿由于长期受家长的溺爱而任性、 霸道、 受不了 挫折, 唯我独尊与人格格不入。个别幼儿甚至带有问题行为, 或蛮横无理, 或依赖退缩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赖退缩……等等。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还给家庭、 学校、 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联合国专家曾经预言: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 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不仅

 心理学研究表明, 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 最易稳固的阶段。

 俗语说: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 抵御挫折有密切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对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与5岁以下的幼儿期。

 ” 所以, 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案例分析】 有位老师刚接一个新班, 班上一名幼儿是有名的“淘气包” 。

 班上组织集体活动时, 他或是满屋子乱跑, 或是在地上乱爬, 或是钻到桌子底下, 或是跑到小朋友的座位旁边, 使老师十分头疼。

 在一次音乐活动中, 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节奏感非常强。

 在学习一段较难的按节奏谱拍都有拍拍手时, 别人都没有拍对, 惟独他拍得好。

 老师请他带小朋友拍, 这时, 他脸上立即表现出诧异, 当确认是请他时, 他激动得站起来, 把椅子都踢翻了。

 他紧张地看一看老师, 见老师没有批评他的意思, 于是走到老师身旁, 认真地完成了 任务。

 老师当众表扬了他, 他高兴极了。

 从此, 这个孩子突然地转变了 , 立即转变为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惟他拍得老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

 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关注和欣赏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幼儿建立深厚的情感, 对幼儿的发展和幼儿活动的开展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活动的开展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幼儿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从3岁到6岁, 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 称为学前期, 又因为这是进入幼儿园的时期,又称为幼儿期。

 (一)

 3~4岁幼儿的心理特征1、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1)

 情绪的冲动性(2)

 情绪的不稳定性 婴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情境性。

 婴幼儿的情绪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 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 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易感性所谓受感染性是指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易感性。

 所谓受感染性是指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3)

 情绪情感的外显性2、 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 爱模仿别人。3、 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依靠动作进行, 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

 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 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 或者边做边想。

 案例回放: 案例1:当妈妈离开时, 某3岁幼儿哭着要妈妈, 这时,阿姨给他一颗糖, 孩子拿着糖高兴地笑了。 案例2:一个孩子因为某件事高兴地拍起桌子来, 周围的孩子也会跟着拍, 而且情绪也和第一个拍桌子的孩子也会跟着拍, 而且情绪也和第的孩子一样兴高采烈。

 一个小朋友喊:

 “叔权好” 、 “阿姨好” , 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喊; 一个小朋友拉着叔叔的手, 亲眼地表示要和叔叔一块玩, 其他小朋友也会围上来, 做同样的表示。个拍桌子

 (二)

 4~5岁幼儿的心理特征 1、 爱玩、 会玩幼儿都喜欢游戏。

 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

 大班儿童虽然爱玩, 也会玩, 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

 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 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 会自己安排角色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排角色。

 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2、 思维具体形象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 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 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

 (三)

 5—6岁幼儿的心理特征 1、 好学、 好问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 中班有所不同。

 小、 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

 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 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 、 “那是什么”上。

 大班儿童不同, 他们不光问“是什么” , 还要问“为什么” 。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 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

 例如, 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 右概念)

 , 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3、 个性初具雏形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 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 , 显得比较有“主见” 。

 对人、 对己、 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三、 幼儿期不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一)

 小班幼儿入学适应教育良好情绪的养成

 案例陈述: 方方离开自己的座位向门口跑, 随即方方又退回了自己的座位, 一副瘪着嘴欲哭的表情。 妈妈推门进来, 抱起方方。 “奶奶呢? 奶奶” “奶奶在家呢。

 ” “不要不要, 我要奶奶接!

 ” 方方哭了。 “奶奶的脚扭了, 不能走路, 妈妈带你回家。

 ” “没有, 没有, 我要奶奶来带我!

 !

 ” 边哭闹边推妈妈。 妈妈耐心地讲着。 方方越哭越厉害。 面对越来越多的家长, 妈妈一脸尴尬。

 终于, 妈妈失去了耐心。

 “你不想跟妈妈回家就一个人呆着, 我走了。

 ” 妈妈生气地放下方方, 装着要离开。 方方哭得更厉害了。 束手无策的妈妈满脸祈求地望着站在活动室门口的班教师。

 1、 如果你是方方的老师, 你该怎么做?2、 教师如何消除幼儿消极的情感,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

  教师的做法: 老师走到方方身边, 轻轻地拍着方方, 拥抱到怀里, 边给方方擦眼泪边说:

 “方方乖, 方方不哭, 让老师来帮助你, 好不好? ” “好”方方抽抽搭搭地说。 “方方现在很伤心吧, 你告诉老师, 是什么事情让方方这么伤心呢? ” 这话问到了伤心处, 还没等老师说完, 方方又大声地哭了起来, “我不要妈妈带我回家, 我要奶奶带我回家。

 ” “噢, 老师知道了, 方方每天跟着奶奶, 最喜欢奶奶, 幼儿园里呆了一天, 最想见到奶奶, 是不是? ” 这可说道了心坎儿了。

 “是” “妈妈说, 奶奶的脚扭了, 不能来带方方了, 我们先跟妈妈回家,快点见到奶奶, 好吗? ”快点见到奶奶, 好吗? “不要不要, 奶奶脚没扭, 早上是奶奶送我来的, 我要奶奶来带。

 ” “噢, 是这样。

 那我们先给奶奶打个电话, 老师也想知道奶奶的脚到底怎么样了, 好吗? ” 方方在老师说出“打电话” 开始, 嘴巴里就不停地答着“好, 好” ,同时, 哭声停止了, 情绪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 老师带着方方打电话。

 方方对着电话说着, 脸上阴转多云。 来到妈妈身边, 脸上竟有了笑容, “快回家看奶奶!

 ” 妈妈如释重负。

 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一)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保持和谐的气氛1、 保持和谐的气氛2、 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二)

 成人的情绪自控1

 (三)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1. 肯定为主, 多鼓励进步2. 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确暗3. 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四)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的方法 1、 转移法 二三岁孩子在商店柜台前哭着要买玩具, 大人常常用转移注意的方法, 说“等一会儿, 我给你找一个好玩的” , 孩子会跟着走了。

 可是有时此法不奏效, 往往是由于大人只是为了哄孩子, 回家后忘记了自己的许诺, 以后孩子就不再“受骗” 了对4岁以后的幼儿再“受骗” 了。

 对4岁以后的幼儿, 当他处于情绪困扰之中时, 可以用精神的而非物质的转移方法。 例如, 孩子哭时, 对他说:

 “看这里这么多的泪水, 我们正缺水呢, 快来接住吧。

 ” 这时爸爸真的拿来一个杯子,孩子就破涕为笑。

 有个幼儿总是爱哭, 大人对他说:

 “你眼睛里大概有小哭虫吧, 他让你总哭, 来, 咱们一起捉小虫吧!

 ” 孩子的情绪也就转移了。当他处于情绪困扰之

  2、 冷却法 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 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 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

 所谓“没有观众看戏, 演员也没劲儿了。

 ” 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 成人切忌激动起来!比如, 对孩子大声喊叫:

 “你再哭, 我打你” 或“你哭什么, 不准哭, 赶快闭上嘴” 之类。

 这样做会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 无异火上加油。 有位母亲使用了以下方法:

 一天 有位母亲使用了以下方法:糖不可, 妈妈说“没有糖了” , 孩子便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

 妈妈冷静地打开录音机, 录下孩子的尖叫声, 然后放出来。

 孩子听见声音, 停止哭闹, 问:

 “谁哭呢? ” 妈妈说:

 “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他大哭大闹, 吵得别人睡不好觉。

 他有出息吗? ” 孩子答:

 “没出息。

 ” 妈妈说:“你愿意和他一样吗? ” 孩子回答“不愿意。

 ” 妈妈又说:“那你就不要大嚷了, 睡觉时吃糖, 牙齿要痛的。

 等明天买了糖, 给你吃, 好不好? ” 孩子安静地答应了。孩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天, 孩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

  3、 消退法 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比如, 有个孩子上床睡觉要母亲陪伴, 否则哭闹。母亲只好每晚陪伴, 有时长达一个小时。

 后来父母亲商量好, 采用消退法, 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母亲商量好, 采用消退法, 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孩子第一天晚上哭了整整50分钟, 哭累了也就睡着了。

 第二天只哭了15分钟。

 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 最后不哭也安然入睡了。

 (二)

 中班幼儿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引导角色游戏, 促使孩子社会化

 案例分析 【案例1】

 一天喝豆浆时, 幼儿发现所发的饼干与往常不一样, 有说饼干的形状像银钱, 有的说饼干有桔子味……他们边吃饼干, 边议纷纷, 一时间教室失去了 往日的宁静。

 老师不耐烦地说:“跟你们说,不该讲话的时候不要讲, 谁再讲就不给他吃!

 ”给他吃! 【案例2】

 午餐前, 活动室的门不知怎么打不开了, 好几个孩子围上来说:

 “老师, 怎么了? ” “老师, 我帮你开门!

 ” 情急之下, 老师更生气:

 “去去去, 谁叫你们过来的? 赶快回到座位上去准备吃饭!

 ”

  【案例3】

 一天排队做操时, 孩子们发现操场上有个阴沟洞。

 “老师, 那个洞洞里面是什么? ”一向敏感的伟伟大声地问。

 “大概是臭水吧!

 ”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

 回来时, 伟伟和几个孩子不见了。

 一会儿后, 孩子们兴奋地告诉老师:“那个洞洞里面没有臭水, 是个机关。

 我们看见门房爷爷打开洞里的机关, 喷泉就冒水门房爷爷打开洞里的机关, 喷泉就冒水了 !

 ” “谁叫你们乱跑的, 以后没有老师的同意,不准乱跑。

 ” 【评析】

 该批评的应该是老师, 而不是孩子。

 孩子有了发现, 为什么不带孩子去看看?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保护孩子好奇心的教育契机吗?

 (三)

 大班幼儿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1、 幼儿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 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 增强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 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 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 理解他人的感受。使他们能够

 新生儿的气质类型活泼型:

 典型新生儿是名副其实地“连哭带闹” 地来到人间的。安静型:这类新生儿出生时就不活跃。

 出生后就安安静静地躺在小床上, 很少哭。动作柔和、 缓慢 。一般型:

 这类新生儿介于两者之间。

 大多数新生儿都属于这一类。

  案例1: 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

 在实验中, 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 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

 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 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 喜欢一个人玩。

 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 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 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 受到表扬时, 也没有什么表示。

 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 可以毫无表情, 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 可以毫无表情, 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 总是一个姿势坐着。

 ...

篇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篇一: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001 年 7 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点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已把幼儿教育提到一个很高的议事日程,它不仅和基础教育同等重要,同时还承担着"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

 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幼儿园该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确立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确立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二、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

 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

 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4.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统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作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设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3、家访,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活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项教育内容将会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容忽视的教育关键,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紧跟形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篇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

 导读:养成性教育模式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这种矛盾从婴幼儿期就已开始,并对成人时期产生影响。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得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因此,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养成性教育模式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这种矛盾从婴幼儿期就已开始,并对成人时期产生影响。因此,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对他们未来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

 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2、补偿性教育模式由于家庭、托幼机构等的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不少幼儿表现出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对于这些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还应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这种补偿性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而且比等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二、模式实施的原则模式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1、发展性原则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品质为主要任务;其次,有些心理问题只是某一时期、阶段的一些特殊情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这些问题可能自然减轻甚至消失,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会涉及到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价问题。有时,对幼儿实施一些心理测量、诊断是必要的。但对这些测量、诊断的运用应特别慎重,因为运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3、主体性原则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意志及人格,任何轻视他们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抗。因此,在操作中,应尊重

 幼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4、协同性原则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结合、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同发展;对自己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还应特别注意养成性教育和补偿性教育的协同进行。

 5、游戏性原则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游戏、学习和劳动。而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游戏之中,可以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6、成功性原则由于幼儿的主动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让幼儿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以使他们能较长时间专注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模式的具体实施从养成性教育模式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教育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

 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补偿性教育模式主要在以下两种:

 1、行为问题的矫治运用奖罚的原则,改变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给其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这类方法简单易行,不要求寻找行为问题的根源或提高...

篇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明确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明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原则,能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

 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与幼儿老师沟通、听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等,让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

 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页.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页.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页.

篇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7 年 10 月

 ·37·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卫媛媛 河南省三门峡实验幼儿园,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的途径,所以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个照搬照套,而需结合实际培养。

 关键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7)10-0037-01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但是,我从事幼儿教育这么多年,看到的往往大家都比较重视幼儿身体的教育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我们幼儿工作者有必要强调重视、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抓好做好。

 所谓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是指幼儿身体健康,而且还包括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素质的过程中,必须从幼儿年龄特点入手,把握情绪、自信心、合作意识作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融入幼儿的教育目标进行。

 我认为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下几个重要途径:

 1 构建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的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基石和前提。教师应“以关、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教师离幼儿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幼儿,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就会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的情绪就会增加;如果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会没有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体察他们的童心需要。同时,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互助的师幼关系,如:创设新生入园区、聊天区、娱乐区、给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的空间。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2 建立同伴关系,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视为“小皇帝、小公主”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孩子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随之而来的就是孤僻、任性、依赖、为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一个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

 3 以教育活动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需要,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1)不同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各个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如:幼儿在体验游戏中,一起和老师去超市购物,每个小朋友带两元钱,只能挑选一样物品,孩子们显得无比兴奋。活动培养了孩子主动参与性和独立性,锻炼了幼儿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起到很大的作用。

 (2)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对个别幼儿的教育。活动中,总有个别孩子胆子很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往往不敢与其他幼儿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到游戏中。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可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们:“你为什么不玩”?“你看他们玩的多开心”。“老师和你一起玩吧”!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与表扬。让他慢慢的投入到同伴与集体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幼儿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培养。

 (3)感受规则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我们也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换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

 4 家庭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幼儿对周围环境辨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幼儿在园在家受到同样的教育,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幼儿园教育合力,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增强家长家园配合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非问题性教育活动”和“问题性教育活动”,综合活动“我能做到”,教孩子各种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让家长参与,如针对“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好,等长大了再说”。这一观点,与家长展开讨论,让他们在主题活动设计中受到启发,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并要求教师注意家园反馈。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半日开放日等信息收集,及时反馈和调整双方的教育行为,更好保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的途径,所以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个照搬照套,而需结合实际培养。我深深感到,作为幼教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健康具有身心并重的整体性,并将此项工作放在首位,以此推动幼儿园全面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戈非,王文静.学前儿童视唱练耳训练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5(07):74+77.

篇八: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李 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提升幼儿综合素养,满足现代幼儿成长需求。在学前教育实践中,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寻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路线,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要结合现代信息设备,同时也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与路径。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心理健康知识具有较强的体系性和逻辑性,创新开展心理教育,可以触动幼儿最深层的需求,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节点要更好地掌握,进而提升对整个教育流程的高效把握。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是学前教育重中之重的问题,关注照顾幼儿心理健康的情绪,是幼儿园健康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当前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格局1.信息多元化,教育难度大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处理信息的质量与速度,过量的信息摄取也让幼儿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学习的时候变得盲目,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系统化学习。此外,在心理健康学习中缺乏信息筛选也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这些都是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畅达的原因所在。在常规教育中要有针对性进行加工与处理,而非我们常见的全盘接受,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2.缺乏时代性,理念待创新现代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创新性体现在理念的创新与方式的前瞻上,也就是在发展中审时度势,将社会需求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相结合,让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成为沟通幼儿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桥梁,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亦是如此,但是就目前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而言,缺少办学理念先进性的不在少数,难以用理念来指导学科的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办学思想陈旧造成的,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常规教育不规范上,所以对于一些老牌学前教育机构来说改变固有的思想理念是当务之急。3.沟通不畅达,心灵沟通少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预备力量,可以说占据着重要的教育位置,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的过程中要重视沟通。但是在学前教育机构教育中,教师常常因为幼儿人数多、自身实务繁忙而忽略与幼儿的沟通,这就导致心理健康的幼儿在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难以摆正自身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降低了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有效度。在教育中缺乏沟通还会导致知识与能力发展的断裂,忽视教育的系统性,无法实现高效教育的发展,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来说缺乏沟通也是导致幼儿方向不清、发展盲目的原因,因此,无论在常规教育还是教育指导中都要加强教师与幼儿和家长间的沟通。4.指导力缺失,能力需提升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在幼儿的成长在幼儿园教育中并非教授知识这么简单,幼儿能力的获取与教育选择的准确多元都和教师的指导息息相关。但在现今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素质的有待提升都会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尤其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还缺乏一定的计划性与科学性,投入少产出自然就少。学前教育机构的不重视是其次,最主要是教师个人在提升的过程中缺乏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意识,难免会给工作带来阻碍,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科研水平,把好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基础关。学前教育阶段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层次的路径1.优化教育结构,丰富心理健康内涵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原则在于提升幼儿的心理认知能力水平,尤其在幼儿心理健康的学习中更要重视幼儿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需要在教育中优化教育结构,从知识、实践、活动、研修等方面合理规划比重,让幼儿在综合发展的同时,关注自身的问题与优势,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发展。为了更好地优化教育结构,我们需要在满足教育需求同时,提高教师与幼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理解,明确教育不是单纯的传授与吸收,应有个人意志存在其中,并能够在深化教育内涵的同时,提高自身对于教育的认识,对教育工作进行重现解读,在理念层面把握教育的基本原则,拓展教育范围,为今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说,德育教育、亲情教育、社会认知教育,都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2.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心理人才幼儿心理健康的优势在于满足幼儿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幼儿在心理健康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楚地找到自身的定位,并为一定的目标不断学习。因此,在教育中我们需要发挥这样的优势,利用课内外的知识让幼儿进一步开拓思维,提升认识,并借助一定的活动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人才培养中我们要重视幼儿的引流与指导,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让每个幼儿都能实现自身价值。为此,学前教育机构可以针对某一时段的某些问题进学前教育探索 XUEQIANJIAOYUTANSUO94万方数据

 XUEQIANJIAOYUTANSUO 学前教育探索行专题性研讨,帮助教师和幼儿找准方向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幼儿心理健康的学习中既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做到提质培优,增强幼儿个人发展的竞争力。提高竞争力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施加重力。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理论认识,明确个人教育的风格与风向,明确学科未来发展的道路,其次,就是将这种理论融入实践之中,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竞争力,让幼儿在课堂上学知识、学方法、学能力,跟上教师的节奏与步伐,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自身的主人,人生发展的掌舵者。3.以活动吸引幼儿,强化幼儿心理感知幼儿心理健康理论的延伸在于实践的应用,对于幼儿心理健康而言实践的意义大于理论的掌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教育中要充分重视活动给幼儿带来的积极意义,结合学科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将幼儿分成不同的组别,进行园内活动,也可以让活动的范围有所延伸,拓展到省市、国家,让幼儿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成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严密性与组织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有限的学前教育教育时间内,达到教育的基本目标,并进行有效的提升,让知识能够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心理塑造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向前进一步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组织的严密性,也就是能够畅通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渠道,达到一种共赢的目标。虽然我们常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忽视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的指导与实践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更为有效的教育程序模式,让教师能够在教育与培训当中增强自身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把控能力,提高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严密性。4.激发自主能动,引导孩子成长在常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常常以教师的标准、教师的讲授来衡量课程的质量和达成的高度,这对于教育现实的衡量,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表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激活,能够让幼儿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致力于对学习内容的钻研与自身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与此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教育的生成性,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获得更快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与能力。在杂芜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当中,我们很难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尤其在较短时间内需要向幼儿灌输大量知识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为了便于幼儿对于不同阶段与层次知识的掌握,我们可以在教育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总结与反思能力,从而形成自身的对于学科知识的认识体系,让思维能够有效地促发幼儿的顿悟。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幼儿有效地梳理所学的知识,并能将思维按照导图的形式进行排布,让某一个知识点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分支,在幼儿需要汲取的时候,及时感知与互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5.注重教育互动,营造活力课堂良性的学前教育环境应是教师与幼儿达成和谐互动的一种学习状态,教师能够按部就班地将知识传授于幼儿,并在必要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拓展,而幼儿则是在教师的传授过程当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索和回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能够有效地激发二者的互动,让心理健康教育呈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是提高幼儿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措施,真正做到将课堂本身还给幼儿,让幼儿能够高效地驾驭课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白自己的劣势,通过学习补充不足,提高自身的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活力。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课程,必然能够集中幼儿的全部注意力,同时促进幼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思考之中。这一教育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课堂教育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并能够在这种乐趣的驱使下,有意识地进入深层次的思索,进一步释放幼儿的活力,让课堂教育呈现更加突出、更加新颖的发展形式。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在合作中继续做好合理科学的部署,同时又要留给幼儿充足的合作时间,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得获得更多的知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大沥河东幼儿园95万方数据

篇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采烈的状态。

 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 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 父母要做到:

 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 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I:

 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 默契的关系, 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问关系的晴雨表”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

 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 要使孩子心理健康, 父母要作应的“精神投资” 。

 深情地注视孩子, 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 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要对孩子宽严并济。

 父母既小能为了赢得孩子的开心和笑容, 就对孩子的缺点、 错误熟视无睹、 听之任之, 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 也不能苟求孩子, 把孩子与同伴进行横向比较, 甚至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同伴的长处, 要注意纵向比较, 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处和点滴进步, 要及时加以表扬。二、 以礼相待——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 。

 调杏表明,民主协商型父母与独断专制型父母相比, 前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受同伴欢迎, 能与人友好相处, 乐于助人。

 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做的是:1. 尊重孩子, 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放下做家长的架子, 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 以减少“威严感” , 使孩子觉行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2. 父母要礼待孩子, 对孩子讲文人类进入21世纪, 健康的儿童将是2 l世纪的宝贵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提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卣‘要位置,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狂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IJ时, 要重视幼明礼貌, 不打骂孩子。

 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 父母都要表示祝贺, 绝不吝凿赞赏。3.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 做错了事之后, 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 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可敬。三、 循循善诱一让孩子认识自我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估价自己的能力, 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 发展孩子的自尊心, 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 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 。

 “我” 是独特的, 有动听的名字、 短短的黑发、 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

 “我” 很能干, 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 穿衣、 剪纸、 绘画、 弹琴, 能用自己的双脚行、 奔跑、 跳跃、 攀登, 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吲的味道, 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

 “我” 有许多优点, 当然也有一砦缺点, 不过, 经过努力,“我” 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做个好孩子。为此, 父母可采用各种形式来进行:

 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 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 身材如何;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 绘m 自己的形象, 比如躺在地上, 请父母帮忙描m 身体的轮廓, 然后自 己进行剪贴, 也可自己画自皿j像; 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 作品进行分类、 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 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 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 把各种折纸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 使孩子能经常翻阅、 观赏, 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此外, 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t。

 分重要。

 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慨在培养孩子克制力的时候,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订规章制度, 鼓励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队长” , 带头遵守家规家法。为使孩子能适应集体生活, 从而得到较好的生存和发展, 父母还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 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 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

 要使孩子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 可通过游戏来进行。

 例如, 父母和孩子玩“扶盲人过马路” 的游戏, 先让孩子扮成“盲人” , 由父母扶其过马路;再由父母扮作“盲人” , 让孩子扶着过马路。孩子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欠败、消除恐惧的技能, 磨炼孩子的意志, 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例如孩子怕黑, 不敢独自一入睡觉, 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 而对4 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 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

 研究表明, 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 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本文荣获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辽宁省锦州1市古塔—囟张红梅儿的心理健康。

 ”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 情绪积极、 性格开朗、 无心理障碍, 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廊能力。

 我国的儿科专家、 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有五大标志:

 ( 1)动作发展正常; ( 2)认知发展正常; ( 3)情绪积极向上; ( 4 )人际关系融洽; ( 5)性格特征开朗:

 ( 6 )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 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 最易稳固的阶段。

 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 与其长大后能否w w w . 嘶ik . com E - m a il:

 V o u iia o ca nk a o @ 163. co rn e

 适应社会、 抵御挫折有密切关系。

 所以, 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凶此,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通过探索和实践, 我总结出一些粗浅的体会,一、 在和谐情境中营造心育氛围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和发展的。

 《纲要》 指出:

 “环境是霾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灞利用, 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 因此, 教帅必须为幼JL O 'l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活动环境, t}:

 他们在丰富、 自由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 生活, 既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 又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首先, 是物质环境的创设。

 物质环境应该具有安全、 舒适、 卫生、 实用等特点, 班级内的活动材料应该丰富多彩, 能满足小同幼儿的/f i同需要和多种需要。

 墙面布置要体现儿童化、 趣味化和教育化, 内容要随季节和主题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优美、 整洁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 陶冶幼儿的性情,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让他们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其次, 是心理环境的创设。

 《纲要》 指出: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言行举止应该行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教师应以关怀、 接纳、 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 因此, 教师还要积极为幼儿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

 心理环境主要是指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一种平等、 尊垂、 亲密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及时的与幼儿进行沟通, 这种师生间的沟通, 能缩短老师和孩子间的距离, 加深师生问的了解,在沟通中, 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 尊重, 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 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 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 喜爱, 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

 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有助十幼儿保持活泼、 开朗的情绪, 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弓J导和帮助。

 另外,还需要教。

 ij71c7,…能接纳幼儿的个性,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不以同一眼光看待幼儿, 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 使幼儿个体的才能舟集体中充分得到表现, 逐步产和树立自信心; 同时, 教师还应该树立起幼儿为主体的思想, 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感官体验, 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二、 在领域教学中渗透心育理念《纲要》 明确要求: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 相巨渗透, 注重综合性、 趣味性、 活动性, 寓教育与生活、 游戏中。

 ” 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把维护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凶此,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渗透与其他领域的教学中。

 首先, 目标中的融合。

 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13标融合与某一领域的目标中。

 例如, 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 , 教师首要目标便是让在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培养了对自己的认同感;其次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去探索, 发现可以使物体转动的不同方法。

 其次,内容中的融合。

 教学内容的融合要以目标为前提, 以幼儿原有的经验为基础, 抓住各领域教学内容中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的结合点, 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

 如语言领域中, 教师在弓l导幼儿欣赏、 理解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 还要让幼儿体验关爱、 亲情分享等良好的情感; 将这些线索扩展, 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 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 形成良好的态一度和健康的行为。

 最后, 评价中的融合。

 在活动实施后的评价中, 首先教师应该以尊重孩子为原则, 对孩子的活动给予较多的肯定, 帮助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 形成对学习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态度:

 其次教师要善于反思,捕捉和发现幼JL 7 7 为所反映的新线索与新内容, 由此生成新的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 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式教育走向生成式、 持续发展式、 整体性的教育。三、 在成长档案中记录心理教育过程未来社会需要富有个性特色的创新人才, 《幼儿同教育指导纲要》 特别强调:

 “要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 为能把对每个幼儿的教育落到个性化实处, 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幼儿成长档案” 应运而生了, 它是对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整体评估, 依据幼儿现阶段发展现状提}}; 预期发展目标, 有针对性的开展弓1导和帮助, 促进其发展等过程为轨迹而形成的资料, 这是教育日趋个性化的产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个体取向,主要是培养“健康的自我” 。

 但由于幼儿的发展存在差异, 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速度也有着较大的不同, 常常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倾向性, 而且在对个别孩子的观察中我们经常发现, 幼儿经常出现的问题, 并不是智力问题, 也不是道德品质l’ “J题, 更多的是其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碰剑的一些心理问题, 比如:

 退缩、 自卑; 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交往能力差等等。

 因此,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关注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稃评价。

 “成长档案” 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很好的平台。

 教师可以借助“成长档案” , 对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整体的评估, 依据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预期发展目标, 有针对性的开展引导和帮助,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具体的说, 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在某一特殊时期出现的情绪或行为问题, 采用表格和文字的方式记录。

 分析寻找原阗, 并依此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在记录时也町以有重点的将某一心理素质的优化过程以幼JL 7 _ f 为的变化的过程记录出来, 这既是教育过程和效果的记录, 也是幼儿富有个性的成长轨迹的记录。“成长档案” 详细记录了教师对不同孩子的心理教育过程,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首先, 可以t卜教师更多的了解孩子, 获得孩子认知发展的相关信息和兴趣爱好的信息, 为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 制定心理教育对策和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提供依据。

 其次, 可以提高教师开艘心理教育的水平, 教帅在一

 次次记录、 分析与反思中获得更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以更好的对幼儿进行心理弓I导和教育。

 第三, 为幼小衔接,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当幼儿在小学中遇剑学习凼难等心理问题时, 可以让小学教师参阅“成长档案” ,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历程, 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促进教师与幼儿, 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计家长了解相关信息, 使家庭教育不会偏离大方向, 有助于形成家同教育合力, 为幼儿身心发展产生一致的影响。四、 在问题教育中完善心育方法问题教育是指教师抓住实际正在发生的冲突事例进行更加具体、 直接的方法指导, 并让幼儿实践、 运用这些方式。

 问题教育要求教师转变对幼儿身上发生问题的价值的认识, 对幼儿交往中各种性质的行为保持敏感, 善于从幼儿具体的行为和幼儿间发生的事件中选择出恰当而重要的教育点, 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精心设计有关教育活动。通过对不同幼儿行为问题进行的问题教育, 教师可以探索获得更多教育的方法。案例:

 饭后活动的时间, 因为还有一些孩子还为吃完, 所以老师让先吃完的孩子把椅子搬到边上看书, 大家都很高兴, 因为他们都喜欢看书。

 过了一会儿, 只听见“嘶——” 的一声,随后是一声大喊“老师——” , 我朝声音的方向望过去, 只见七宝和洋洋手里各拿着半本书, 还凶吧吧的对视着。看着这一情景, 我又好气又好笑, 迅速走了过去。

 问:

 发生了什么事?七宝:

 他抢我的书!

 洋洋抢着说:

 是我先拿的!

 师:

 噢, 书是抢来抢去的吗!

 ( 他们两人都低下了头, 老师的一句反问式的话, 已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师:

 小管谁先拿到的书, 一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指}“:

 “必须把保护幼儿牛命促进幼儿书, 大家都想看的时候怎么办?( 我把阀题抛给孩子, 我相信存两人都静下心来之后, 一定知道这样才是正确的行为, 从他们自己的嘴罩说出来,比老师的教诲效果要好的多, 果然一一)七宝:

 轮流看。

 洋洋:

 可以商量一起看!

 师:

 你们说的都对, 但是。

 现在书已经破了, 怎么办?洋洋:

 把它补好。

 师:

 好, 那你们一起补吧!

 ( 他们很开心的合作补图书去了)存案例中,老师而对孩子问H { 现的矛盾, 采用了启发诱导的方法, 通过简筒的谈话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所在, 引导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存对自己错误行...

篇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

 题 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开放教育试点本科/专科

  姓 名 梁沙沙 教育层次

  成 人 教 育专科

  学 号 133040074 省级电大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专 业 幼儿艺术教育 分 校 安顺电大

  指导教师 张 嫒 教 学 点 安顺市民族师范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教师指导记录表

  贵州电大 安顺市 分校 安顺市民族师范 教学点

  指导教师姓名:

 张 嫒 职称:

 所学专业:

 英语

  指导教师现从事专业:

 工作单位:

 安顺市民族师范

  论文目录

  一、 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1

  二、 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分析„„„„„„„„„„„„„„„„„„„„„„„„2

  三、 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2

  四、 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3

  (一)

 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3

  (二)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缺乏严密的系统性„„„„„3

  (三)

 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4

  (四)

 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4 论文提纲

  一、 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 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分析

  三、 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四、 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摘 要】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 对于什么是健康, 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在许多人脑子里, 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 体格健壮, 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幼儿身体保持健康教育中, 偏重幼儿身体保持健康教育, 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内容, 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因此, 如何克服传统观的片面性, 对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 工作的管理范围, 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重视、 关注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 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 而且影响了 对社会的贡献及具劳动效率, 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 则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从古到今, 每个人都希望孩子能健康的成长, 并着孩子, 长大后在社会中是否有生存的能力, 与此同时。

 还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 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 我们不可回避的则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要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 一般指人的智力正常、 情绪良好、 个性健全、 能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协调良好,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符合特征的标准心理状态。

 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 短处、 自己的个性特点, 都会有一个观念的、 正确的评价和认识。

 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合适干什么。

 对于办不到的事, 也不会苛求自己, 做到就事论事, 顺其自然。

 ②有自信自立的精神, 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 一般都有明确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能力。

 因此, 在困难和逆境面前, 能自我整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 谈定冷静的处理和对待各种复杂的问题, 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 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 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谐相处、 友善对待的方式来克制自己的态度。

 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能采 1 取友好的宽容的公开的方式处理, 容易与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人, 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适应自己, 而是自己适应环境。

 在复杂的环境中, 一方面保持着自己的价格、 个

 性上的特点。

 另一方面, 也要扬长避短, 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

 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 还是有顺利的环境中都能够很好的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 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

 所以, 一般学者认为, 应以整个行为适应情况为基准, 而不是要过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的状况, 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 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 , 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进行关照。

 老师在关心与爱护照看孩子的同时, 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

 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 孩子虽小, 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种来自老师、 母亲的关照。

 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 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 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

 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同孩子交流, 孩子虽小, 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种来自老师的“母爱” 般的关照, 只有这样, 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下健康的成长。

 三 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价格完整的必要条件, 是幼儿的精神和发展的内在基础。

 有了心理的健康, 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限制。

 在其以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出现价格障碍和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心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挫折容忍力低, 经不起磕磕碰碰。

 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 发脾气; 第二、 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 对于不多数孩子来说, 在家庭中凡事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

 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人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

 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据说:

 “人类心理教育主要的就是对耸关系的适应, 所以, 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耸关系而事的” 。

 所以,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从孩子抓起,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 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 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 对正常人来说, 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几个人的生活、 质量。

 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 2 率及对社会的贡献。

 而如果一个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的人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

 古今中外,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

 关注孩子长大后是否能适应环境。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是否具有存在能力的家长, 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几条。

 (1)

 有宾智力, 有求知欲;

 (2)

 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

 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 懂得分享与合作。

 尊重别人, 乐于助人;

 (4)

 能自我接纳, 有自制力。

 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困难, 适应环境;

 (5)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价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靠大人的培养。

 如何培养呢? 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方面。

 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

 把学会认识,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

 点点滴滴, 持之以恒。

 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 1977 年就提出了 健康“应是心理、 生理、 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 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健康的基本要素。

 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 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 还没有现实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

 因此, 明显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认识的匮乏。

 在于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 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 不去加以关注。

 (二)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迄今为止, 中国除了 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 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

 ②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 3 高校中没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

 ③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

 ④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 提出了 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 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中, 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

 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

 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教育的内容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这导致我们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数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 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 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 他们实践中了许多有效的经验而高校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但是, 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一方面, 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 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开展此项工作时, 又只能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 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

 因此, 在很多时候基本工作的最终结果。

 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 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 主题难以深化, 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三)

 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

 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

 然而, 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 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

 求。

 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

 而现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与此同时, 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

 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 在不小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在不小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所出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四)

 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 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

 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 本属于品行障碍, 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确面教育, 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 减少刺激的方法。

 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

 为提供愤怒的情绪。

 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

 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

 因此采用宣泄违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采用体罚的方法, 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因为, 体罚本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4

  2、 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

 在幼儿园中,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

 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 则可以使幼儿园几年来一起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

 分享与合作,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但具体操作中, 他们忽略了家庭的联系与合作。

 而有此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 放任的教育方式。

 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中所教的冲突。

 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 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

 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 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识发展水平较低。

 在思维、 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说谎。

 另一方面, 是由于幼儿做错了 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 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

 因此, 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 区别对待, 如因认识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如因过于严厉方面的问题, 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

 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 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 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淡的现象, 并不少见。

 4、 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

 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 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 这导致了 教育的过程中, 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

 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矫正时, 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

 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 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 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 又正规了 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 我们反反复复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而这些问题的...

推荐访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