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8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 现代农业当代农村财经2021年第3期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经营种类较广,品牌意识渐强,发展成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
农业当代农村财经2021年第3期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经营种类较广,品牌意识渐强,发展成效明显。为深入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发展情况,鼎城区组成了由区供销社和经管局、农业局、发展改革办公室参与的调研组,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鼎城区前河片区的草坪、黄土店、谢家铺,许家桥、尧天坪等乡镇,以及后河片区的蒿子港、蔡家岗、十美堂、周家店、双桥坪等乡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一、鼎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一)合作社经营种类广,注册数量多随着 2007 年国家专项立法的颁布实施,鼎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迅猛发展,2015 年开始进入平稳增长阶段。鼎城区 农 民 合 作 社 主 要 从 事 水 稻 、农 机 、 蔬 菜 、 水 果 种 植 、 家禽 、 牲 畜 、 水 产 养 殖 以 及 加工 、 销 售 、 服 务 等 经 营 活 动 ,基本涵盖了农、林、牧、渔等各个农业门类,还涉及农机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贮藏等诸多环节,合作社经 营 种 类 与 范 围 正 在 不 断 扩展。截至 2020 年 9 月,全区共注册登记合作社 912 个,其中种植业 513 个、林业 90 个、畜牧业74 个、渔业 72 个、服务业 131个、其他 32 个。鼎城区合作社户数占到了常德市总量的 15%左右。(二)
合 作 社 品 牌 意 识 渐强,经营模式有创新鼎城区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开始 重 视 市 场 营 销 、 质 量 标 准 、品牌包装、基地认证等。如中河 口 天 富 藠 头 加 工 专 业 合 作社 , 注 重 为 农 户 提 供 统 一 服务,具体包括统一供苗、统一农 资 、 统 一 培 训 、 统 一 收 购 、统一销售等,同时积极注册商标 并 进 行 无 公 害 基 地 的 认 证 ;供 港 蔬 菜 等 龙 头 企 业 建 立 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创新经营模式,把一家一户 分 散 经 营 转 向 适 度 规 模 经营,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三)
合作社发展有成效,经营规模初现鼎城区合作社获得国家级示范社称号 5 个、省级示范社 1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 *□ □ 左光曦 左光曦 孙长坪摘要: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合作社经营种类较广,品牌意识渐强,发展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发展困境,如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业务能力较弱、管理水平不高、规模效益有限,发展环境欠优等。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重新修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为更好地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发展的规章制度,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加强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加大合作社互联网平台交易,多途径促进合作社发展提质增效。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现状 提升对策*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营商环境优化研究》(课题编号:XSP20YBC106);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研究》(课题编号:20C1063)。52
现代农业当代农村财经2021年第3期个,实行村社合一 58 家、其中示范社 10 家。鼎城区成立的合作 社 户 均 出 资 规 模 不 断 壮 大 ,户均出资额达 1.8 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初具规模。截至2020 年 9 月底,全区合作社总收入 13.12 亿元,实现盈余 1.23 亿元。二、鼎城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措施(一)
加强政府领导,推进依法建社鼎城区成立了由区政府牵头的综合领导机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把发展合作社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和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合作社工作,依托供销社基层社开展村社共建和示范点建设等,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强化宣传培训,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部门牵头,组织全区镇村两级干部进行业务培训 90 余 场 次 , 逐 级 开 展 大 范围、长时间、多形式的优惠政策宣传动员,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建社、入社的积极性,仅 2020 年1—9 月全区就新增合作社 80 余家。为加强农技指导,区乡两级派出 200 多名农技干部,开展农业专家服务活动,通过科技培训、测土配方、动物疫病防控、农业安全生产等,帮助合作社解决技术应用、农产品提质等问题。(二)
做强优势产业,打造鼎城农业品牌鼎城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百万亩 工 程 , 包 括 30 万 亩 优 质 水稻 、 8500 亩 生 态 鱼 、 3 万 亩 甲鱼、100 万亩茶油林等,打造了如鼎城茶油、河洲甲鱼、天地农耕茶油、精为天米业、供港蔬菜等品牌;加大扶持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如小蜜蜂农场、黄土店竹荪种植、花岩溪榨笋;重视养殖业,发展养鸡 370 万羽,全年各类家禽达 1000 万羽以上;整合鼎城区农业局、供销社和电商平台,构建合作社多层次产销对接渠道,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三)
开展村社共建,创建示范合作社鼎城区制定了全区村社共建方案,按照党建引领、政府落实、村社共建、规范运行的要求,通过组织引领、能人带动和加强经营管理,因地制宜地培育发展合作社;安排合作社发展补贴资金 300 万元,推动村合作社发展,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形成了“村+合作社+供销社”的发展模式。2019 年,通过“村社共建”合作社 53 家,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12 家。三、鼎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
合 作 社 发 展 资 金 不足,人才缺乏资金和人才是推动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鼎城区合作社 78%以上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合作社大多自有资产少且自身积累有限,缺乏可供担保的抵押物,合作社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虽然有些合作社可以获得部分财政扶持资金,但受益面十分有限。同时,合作社的人才也比较缺乏,社员大多是文化水平偏低、年龄较大的农民,而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端人才很少。资金与人才匮乏的瓶颈,严重制约了鼎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朝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二)
业务能力较弱,管理水平不高鼎城区部分合作社自身定位不精准,缺乏明确的办社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合作社缺乏市场意识,主导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总量及市场占有率有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在信息搜集、技术引进、社员培训、农产品质量检与产品商标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意识不强;部分合作社经营决策不科学,理事会、监事会运行不畅,财务管理不规范,管理水平有限,仅把生产、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局限于产前农资统一采购和产后农副产品销售,缺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的意识,发展理念陈旧,大局观念不强。脆弱的业务能力和有限的管理水平,制约了鼎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三)
规模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鼎城区大多数合作社是由农村致富带头人组织几个或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型联合,服务范围仅限于本乡镇或本村、本组的几户、几十户农户;由于缺乏资金支撑和经营实体支持,导致部分合作社服务范围窄、项目少、形式单一,合作社不能形成规模,没有深层次的加工,附加值低;多数合作社的主要经营模式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少有涉及53
现代农业当代农村财经2021年第3期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营销网点建设等环节,从事系列产品和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经营的就更少了,大多数合作社经营规模小,创收能力差,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特别是与从事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相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四)
发展环境欠优,基础设施薄弱鼎城区部分合作社外联通道不畅,目前供应体系和物流问题是制约鼎城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具体体现在:交通设施和物流体系落后,致使对外通道单一、农副产品物流成本较高;信息渠道较窄,销售渠道不宽,处于销售链条底端,难以实现高价和较高利润。四、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一)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当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务之急就是要促进合作社的规范发展。要建立健全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从合作社内 部 治 理 结 构 、 利 益 联 接 机制、财务管理制度、分配和权益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管理,促进其正常运行、规范运作,有效发挥其功能。要出台激励合作社长 期 规 范 化 发 展 的 具 体 措 施 ,可以根据农民合作社对带动周边农户数量、增加入社农民收入、提高产品市场交易额等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分级奖励办法,并按合作社的规范程度和发展质量来进行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等方面的奖励。而对那些“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的空壳合作社要及时劝其申请注销退出。(二)
拓宽资金融资渠道,提高合作社资金使用效率鼎城区应该通过多途径促进金融机构与合作社的合作,拓宽合作社的资金融资渠道。在合作金融方面,以实体经济发展申请银行贷款的方法值得借鉴。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合作银行签订合作协议,银行向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并为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提供 业 务 指 导 、 风 险 预 警 等 服务,这不仅避免了利用合作社进行非法集资,还可以使合作社得到银行专业指导。(三)
加强合作社联合社建设,优化合作社发展资源组合单个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着规模 小 、 产 业 链 短 、 经 营 层 次低 、 竞 争 能 力 弱 等 系 列 问 题 ,对此,鼎城区可以积极探索加大合作社联合社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性的联合社是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鼎城区可以发挥联合社的功能,整合政策、社会、市场等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有效解决单个合作社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问题,弥补弱势小农在农业生产领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四)
利 用 互 联 网 平 台 交易,实现合作社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这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为农业专业合作社带来了实现农产品产销直接对接的可能性,而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给合作社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利用互联网营销的电子商务模式,农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而且这种营销模式也十 分 有 利 于 合 作 社 品 牌 的 推广。因此,鼎城区要加大对农民 使 用 互 联 网 交 易 平 台 的 培训 , 促 进 农 产 品 电 子 商 务 交易,实现合作社线上线下共同发展。(五)
加大政府领导和组织协调,共助合作社持续发展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行政指导与合作社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农民专 业 合 作 社 是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以农民为主体的互助合作经济组 织 , 政 府 应 当 尊 重 农 民 意愿 , 因 地 制 宜 地 发 展 合 作 社 ;合 作 社 也 应 将 广 大 社 员 的 愿望、呼声与意见等及时反馈给政府,合理争取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领导和组织协调,及时处理和解决好合作社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切实支持合作社合法规范发展,真正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规范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应瑞瑶;朱哲毅;徐志刚.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什么选择“不规范”[J]. 农业经济问题. 2017(11):4-13.[2]杨皖宁.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业务风险的软法治理[J]. 甘肃社会科学. 2020(03): 170-176.[3]李婵,刘小春.电子商务农村扶贫模式的运作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 2020(10):135-136.54
现代农业当代农村财经2021年第3期Abstract: Dingcheng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 of Hunan Provinc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Cooperatives have a wide range of operations, strong brand awareness, and obviousdevelopment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mainly including insufficient funds for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s, lack of talents, weak business capabilities, low management level, limited scale efficiency,and poo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 2018, the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Law" was revised and put forwardnew requirement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broaden cooperative financing channel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operatives unions,increase cooperative Internet platform transactions, and promot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toim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Keywords: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 status; promotion countermeasures(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供销合作社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责任编辑:欣文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motion Countermeasures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Zuo Guangxi Sun Changping(上接第34页)安置点搬迁群众的迁出地村民和安置点社区居民的双重身份,还形成了迁出地集体经济和迁入地安置点“共有经济”两种 并 行 的 经 济 形 态 和 经 济 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也需要顶层设计。安置点搬迁群众属于迁出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承包地、宅基地等生产生活资料和集体经济组织权利。在安置点,他们的产业扶贫资金集中投入到了某一产业 项 目 , 在 动 态 管 理 意 义 上 ,形成了一个新的“共有...
篇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
18年第07期中旬刊时代金融NO.07,2018(总第702期)TimesFinance(CumulativetyNO.70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以及建议王佳月(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摘要】近年来,我国倡导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合作社逐渐成为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长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现阶段将供给侧改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结合起来的文献也较少。本文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再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合作社质量良莠不齐、金融支持贷款存在风险以及法律法规缺乏具体条目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建议。【关键词】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供给侧改革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针对“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再一次强调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推进供给侧改革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截止到201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合作社在成长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我们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找到适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成长的模式。现阶段文献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社研究至2015年的颇多,本文找到2016、2017年的数据并结合合作社的现状提出问题以及对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直至今年,在国家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的情况下,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16年,全国纳入统计调查的农民合作社已有179.4万家,是2007年年底的68倍,入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量的44.4%。据国家工商总局2017年9月的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了193万户,已有超过1亿户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约占我国全部农户数量的的47%。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成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二)各类合作社数量保持涨幅。积极推动产业融合截止到2016年年底,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合作社数量较上一年增长18.7%,畜牧业、服务业、林业、渔业合作社数量较上一年增长14.3%、13.4%、15.8%、12%,各类合作社数量涨幅明显【l】。2017年中央新出台的“一号文件”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旨在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动力。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再一次强调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推进供给侧改革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现在各级政府支持农民合作社从事加工流通,引导农民合作社向加工流通领域拓展,同时,农业部遵从“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构想,积极扶持可以让农民在二三产业增值受益的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逐渐成为合作社的一个主要趋势。2016年,约53%的合作社转变为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许多合作社开发的创新型产业化模式,是推动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部门也开始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新的重点培育对象并给予大力支持。(三)经营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对于农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原有的模式,2015年起我国将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作为重点任务并且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伫】。依据各区域不同情况,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下,逐步发展出与之适应88 Times Finance的创新经营模式,如安远县的“党建+合作社”的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利津县的生产经营模式是依托“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有效使产业化经营链条拉长。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曩(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问题有待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在我国政策、财政资金的鼓励和支持下大量上涨,规模迅速扩张,产业融合也在发展,但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国外的相比较,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农村专业合作社内部结构仍存在一定缺陷,由于领办人教育水平和知识素养较低,他们在经营、管理、领导等方面上可能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3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一直属于先谈发展后说规范、在发展中逐步规范的模式,我国一部分农业社仍然是属于松散型组织,缺乏组织和纪律【4】。(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存在风险由于农村住户密度低、交通网络稀疏、农户贷款需求小、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等原因,对于金融机构持续盈利的要求满足程度不够,因此许多金融机构对于是否进入农村依然采取观望态度,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并不丰富,很难满足当前农村逐渐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正规诚信评估体系的缺乏或者信贷手续不全也会导致信贷风险的出现。由于我国对农业合作社“重数量轻质量”,存在部分合作社有不正确的办社动机(套取国家各种优惠政策、补贴、贷款扶持等),是一种投机行为。(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合作社法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会直接影响合作社的运营与发展。一是合作社法中允许“来去自由”的准入准出制度为农民对合作社前景不确定提供了一份保障、一份尊重,但同时也会有损合作社的稳定性,更造就了质量不达标的合作社出现,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来把控合作社质量。二是(侬民专业合作社稆勤中对于合作社的设立有统一的标准,但各个地区对此法规定理解不同,当地行政部门又可能出现只要求合作社数量,不重视质量的情况,也有部分存在钻法律漏洞的现象,上述两种情况导致很多合作社的成立标准并不相同。四.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一)努力提高合作社质量要将狠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效益作为首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来努力加强合作社规范建设提升内部质量。第一是要重视合作社的人才培养,对有潜力的领办人重点培养,可以积极与当地高校合作,帮助领办人提升管理水平、教育水平和知识素养,加强对领办人经营、管理、财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对合作社的办社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第二要将合作社的运作规范问题重视起来,可以根据万方数据合作社的内部情况,由领办人带领社员共同讨论确定,依法制定社内纪律,从源头拒绝松散,从内部提升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第三是工商局要对申请成立的合作社严格把关,从合作社地点、经营理念、规模、领办人背景等方面均进行严格的实地考察,要求合作社必须有实体。后期也要建立定期回访机制以及定期审查合作社的财务账簿,将不合格的空壳社注销并公开予以严重批评和处罚,对全体合作社起到警示作用。(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体系通过以往出现贷款损失的案例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都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在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扶持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以防发生贷款风险,第一要认真做好贷款前一系列的调查工作,着重观察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可以有效运作,包括是否合法成立、运作是否属于合规经营、有无发展前景、合作社的信用情况等进行详尽的贷前调查,出示详细的贷前调查报告,谨防贷款给毫无发展前景、不合规经营的合作社,杜绝“空壳社”在信贷资金发放对象中出现。第二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征信评级体系,根据合作社的资产负债情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成员的信用状况等开展信用评估试点工作。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合作社,金融机构可以实施增扩大贷款额度、给予优惠利率等政策,为实施合作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保障,重点扶持信用评级较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三J完善农民专业合作杜法律法规1.完善农民合作社对成员的相关规定。以“宽进严出”的标准来约束合作社社员的自由准入准出。农民入社的条件设置不宜太过于苛刻,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把大多数农民拒之在外,不利于合作社对于潜在人才的吸引。成为社员后,全体社员都享有公平一致的社员权利,也要履行属于社员的责任与义务,但是,任何社员都不可以在损害其他社员利益的情况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来去自由”正是违反了这个规定。因此,有必要将合作社社员的准入准出制度予以修正,确保合作社及大多数社员的利益不因为某些个人行为受到影响。2.合作社设立标准必须与其发展相适应。合适的合作社设立标准从其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是有益的,而且设立标准需要与合作社的地域、办社理念等情况相适应。农民作为合作社成员的主体,以经营农产品为主,而且农产品经营的种类在不同村县和不同农户之间都存在差异,所以,合作社的设立标准不应该过于严格,若该标准相对过严格,由于差异性的存在,会将部分农民过滤出去,反而会阻碍各地成立农民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的主要目的是普通农户联合对抗强大的市场,如果农户们在保证办社动机端正的前提下,能联合起来参加到市场竞争中,达到为合作社农民创造收益的目的,就不需要在合作社设立标准中有太多的要求。参考文献f112016,“2016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农村经营管理》,第45页.『21杨兆廷,孟维福.2017.“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会计之友》,第11期绨38—42页.[3]方艺达,鲍新元,徐玉妹.2017.“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第23期.第44—45页.【4]王俊峰.2017.“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三农论坛》.第34期.第199页.(上接第84页)[2]姜昱庄园.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碳会计核算问题研究U】商业经济。2017(09):131-133.【3]杨小平,李明.低碳经济下我国碳会计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U]会计之友,2017(17):35—40.【4】陶莉娜.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卟财政监督,2017(16):92—96.【5】宋晓翠,碳交易视角下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碳会计核算探讨[『】.会计师.2017(15):69—70.【6】张玉娇.低碳经济下碳会计体系构建U】辽宁经济,2017(07):84-85.[7]方静碳会计实施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影响[D].阜阳师范学院,2017.【8】迟颖颖,涂建明,杨书婷,石羽珊.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会计核算与披露商榷U】.新会计,2017(06).(上接第85页)化符号标志的形象,提高铁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瑰宝的地位。其次,通过官方视频的宣传提高民众对铁画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为铁画的复兴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再次,公司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适当投入广告、营销等手段,使铁画走人大众的视野并且引起大众对贴画的购买欲望,从而实现铁画的营销目标。四,结语芜湖铁画作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是中国文化中的文化瑰宝之一,要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芜湖铁画在现代社会中积极健康的发展,将民族文化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与发扬,通过积极创新,政策支持及积极的营销手段,使芜湖铁画重燃生命,提升文化实力与文化自信。基金项目: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中国传统文化项目探究项目资金资助项目:芜湖铁画传统工艺研究。项目编号:2017CTWH023。(上接第86页)长期适应敦煌市铁路客运需求。(1)方案短期可适应客流需求,但受兰新客专柳园南站停车情况影响,考虑到柳园南站发展潜力较小,该方案建设必要性不足。综合比选,在短期敦煌市客流尚未剧烈增长的客流培育阶段,采取(3)方案,从柳敦线向兰新客专柳沟南建设疏解线,实现客专动车组经柳敦线到达敦煌;待客流增长较大时,采取(2)方案,从兰新客专的柳沟南站至敦煌市并行柳敦线建设客专,其中柳敦线与柳沟南的疏解线接拨后作为客专的一部分。四.结柬语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由愿景转变为现实,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极大机遇,敦煌市旅游业已从中受益。为了适应敦煌市旅游业发展,结合敦煌市交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一带一路”倡议下适应敦煌市发展的客运铁路规划进行研究,认为从长远看,建设兰新客专的柳沟南站至敦煌客专较为适宜,但在短期客流尚未剧烈增长阶段,可先期从柳敦线向柳沟南建设疏解线,实现动车组经柳敦线到达敦煌,待客流增长较大时,进行客专建设,疏解线接拨后作为客专的组成部分。Times Fmance89万方数据
篇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汇报(精选四篇)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
—— XX 乡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汇报 (一)
近年来, XX 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立足乡情,着眼市场,按照“调结构、突特色、抓产业、创品牌”的思路,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合作社成为 XX 乡特色产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乡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 4 家,会员达 38 人,入社农户 126 户,带动农民 13000 人,年产值达 5400 万元以上。
一、主要做法
齐抓共管,强力扶持。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各专业合作社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调研、现场办公, 指导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督促落实合作社生产用地、用电、融资、质押等问题。农技、畜牧、供销社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引导和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牵头创办、组建专业合作社;工商、税务、金融、国土、建设等部门主动上门为合作社办理各项审批手续,有 关部门还特别注意加强后续扶持,努力争取给予经济支持, XX 年来 XX 乡有 3 个合作社获得上级专项补助资金 40 余万元。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 XX 乡及时组织各有关部门宣传学习,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读本 200 多册、编发宣传提纲 500 多份分发到各村、种养殖 户。专门邀请省农科院、重庆西南大学的专家到 XX 作专题辅导报告,并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展板等形式宣传推广合作社发展情况、典型社运作情况。
规范管理,有效运作。乡党委政府从抓规范建设入手,着重把好七个关:坚持依法设立,规范登记注册,把好准入关;体现生产利益,规范股权设置,把好产权关;维护社员权益,规范决策方式,把好民主关;发挥组织功能,规范生产行为,把好服务关;增强市场意识,规范法人活动,把好经营关;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运行水平,把好管理关;反映农民意愿,规范盈余分配,把好利益关。每家合作社基本实现“产权明晰 、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服务全面”的办社方向。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围绕农民增收、特色产业、生态农业目标,依托 XX 乡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塘星 罗棋布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养鸭为主的水禽养殖。对 XX 乡鸿发养鸭专业合作社、 XX 县御临河畔鸭业专业合作社等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运行质量高的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加强农民技术员培训,提高成员的整体素质,进而辐射带动全乡合作社发展,为打造 XX 市水禽养殖第一乡夯实了基础。利用 XX 乡农民有传统种植花生的习惯,积极引进中国农科院开发研制的富硒黑花生良种,发展 富硒黑
花生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了 XX 县益寿黑花生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纽带带动全乡 300 户农民种植黑花生。目前全乡种植黑花生面积达 3000 亩,年产值达 1500 万元,人均产值近 1000 元,农民年均增收 400 元。通过典型示范,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参加合作社的优越性,以点带面不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深化服务,全程引导。采取乡领导和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挂钩、联系制度,做好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各项配套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合作社解决标准化生产、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认证、市场开拓以及政策解读等发展问题。
乡农业服务中心还安排人员到合作社帮助建立健全各项章程制度,组织对合作社负责人和财会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为其规范运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主要成效
带动了生产集约化。积极引入股份合作机制,由农户自愿联合,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组建合作社,有效地把分散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通过建立合作社内部公共信息渠道,实现社员的小规模需求和小批量供给转变为合作社规模需求和批量供给,用内部组织交易替代外部市场交易,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提升了经营市场化。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达到量大的优势以降低 生产成本,通过共同销售找市场提高组织化程度,在取得价格优势的同时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了单个农户想办办不
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事,实现农民增产增效增收。如鸿发养鸭专业合作社和御临鸭业,由 23 户养鸭大户自愿联合组成合作社,统一购买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加工、统一市场销售,有效对接了省内外市场销售渠道,所生产的“老衙门”牌风味咸蛋、飘香彩蛋、水晶皮蛋等系列绿鸭蛋产品畅销省内外各大超市,年产值达 600 万元,农民直接增收 150 多万元。
XX 年,在四川公众最喜爱的十大农业产品评选活动中排名前十强,目前“ 老衙门”正在申报 XX 市知名商标。
( 三 ) 加快了农业产业化。通过加入合作社,突破 产销脱节和地域界限,让农民有机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如益寿黑花生专业合作社通过注册“益寿专家”商标,从黑色产业上下功夫,在大力推广发展黑花生种植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黑大豆、黑玉米、黑大米、紫马铃薯、紫红薯、紫山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完善育苗、收购、加工等配套制度,并与周边大中城市直接开展销售合作,形成了“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运行机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合作社在争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方面的意 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正在申报产品认证。
推进了服务社会化。合作社服务范围从刚起步的技术、信息服务不断拓展到产前联合进原料、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销售等环节,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多项服务内
容。乡有关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合作社,及时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
乡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汇报 (二)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发言的题目是:“因势利导,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
杨村镇水系发达,土地肥沃,有粮田万亩,养殖水面万亩,粮油高产,水产品种类多、产量大,捕捞业作业范围在高邮湖就有 17 万亩,是天长农业和渔业比较发达的乡镇。近几年,在中央的政策引导和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扶持下,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如雨后春笋,成为我镇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截止目前,全镇已成立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25 家,
涉及水产、农机植保、花木、水禽、林业五个领域,合计注册农户 232 户,注册资金 1546 万元,其中注册资金在百万以上的有 7 家, 25 家合作社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 800 多万元,固定资产在 80-250 万元之间的有 4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我镇特色产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逐步发挥积极作用。下面,就我镇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的有关情况、主要做法作一汇报。
1 、多种措施抓培训。一是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施行的有利时机,引导全镇各类产业特色大户同业合作;二是邀请市新农村办公室、市 农委专家经常到合作社走访和集中授课,解答怎样发展合作社的课题,定方向、增信心;三是抓业务培
训和“一对一”辅导,开办合 作社理事长、会计培训班,农经站全力以赴帮助合作社逐一建账,印制各项制度指南、建档指南供合作社学习,镇里所有农经、农机和农技干部定位为合作社辅导员,搞一对一辅导;四是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安排生产技术人员、农产品经纪人、合作社牵头人同台切磋,积累经验。五是组织合作社理事长组团到江苏、浙江等地考察学习,了解市场,找它山之玉,
找发展的标杆,找前进的动力。
2 、不拘一格抓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生 事物,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很重要。我们一是做到逢会必讲。凡是村干部参加的会议,就大张旗鼓地宣传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放大农渔业生产效益,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流转方面的积极意义,要求包村镇干、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倍加呵护,大开绿灯。二是做到遇到困难有求必应。镇农经站和农业分管协管同志分片包干,帮助合作社解决问题,特别是租地、融资、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三是积极与金融、工商等部门对接。去年先后多次与农村合作银行接触,就金融扶持问题进行了多轮磋商。四是行政推动。针对村两委班子实际上已经承担农事指 导和农事协作的实际,要求各村成立农事合作社,以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为班底,在村组干部、种植大户中率先展开农事合作,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
3 、立足长远抓推进。我们认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最大的意义在于给给农民灌输集约经营的一种理念,坚持下去,稳粮、增收将会出现新的可喜局面。我们首先做到财政有奖扶。去年就安
排了农民合作社奖扶资金3万元,制定了我镇合作社百分制考评标准,合作社法人、辅导员、分管领导到各合作社进行实地调查观摩,然后进行集体公开打分,对前六名合作社给予资金奖扶;我们还将9个运作规范、实力较强的合 作社推荐到市里参加优秀合作社评选,在合作社和群众中反响强烈。其次对农事、花木合作社实行市场保护。凡是镇里的水利工程、绿化工程,同等条件下合作社优先,扩大他们的地方知名度,增加他们的合作收益。三是创办合作社论坛。让市内外专家、优秀合作社来我镇传经送宝,论坛方案已经出台,与上级的衔接工作正在进行。
4 、面向市场抓整合。合作社不在做多,而在做精做强。如芡实合作社我镇就有 8 家,相互之间有恶心竞争。为此,我们积极呼应市农委的大整合,动员 8 个芡实合作社理事长全部加入天长芡实协会,在创品牌、闯市场、造产业方面与市内同 行展开协作。最近,我们还召集了8家芡实合作社座谈研讨,探索镇内小联合问题,已有4家芡实合作社有强强联合的意向,准备联手组建集种植、管理、捕捞、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的合作组织。针对我镇合作社特别是水产类合作社布点分散、难以集中形成有形市场的实际,我们开始建设虚拟水产品市场,开辟高邮湖水产品市场网站,让各类经销实体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和营销,网站的域民已经抢注,目前已经着手收集素材和相关资料。
各位领导,我镇农民专业社处于起步阶段,为进一步提高我镇合作社发展水平,今年我们将在推广农事合作、整合水产合作、创
建示范 合作社、建设网上水产品市场等4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二)
强化扶持深化服务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落实扶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状
截止 20XX 年底,全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102 个,农民成员总数3500多人,带动农户7000多户。综观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依法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培育典型,抓好示范,激励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的20XX-20XX年四个年度中,我区分别成立合作社 2 家、10 家、18 家和 72 家。
二是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合作社立足于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组建,与特色产业互相促进,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纽带。我区
专业化生产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蔬菜、果茶、生猪、禽类、水产等本地主要特色产业都有一定数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发展形式多种多样。我区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类型除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外,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业病虫害防治服务、农业旅游等多个方面。从创办类型看,大体有农户自发创办型、村级组织牵头创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最主要的是农村能人领办型。在区农业局的协调、指导下,由几个示范社牵头,召集 20 多家合作社联合创办了以销售成员单位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产销联合社,提高了合作社群体发展资源利用率和产品统一销售率,增大与超市对接口径。
四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多或少兴办了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多数合作社由成立初期单纯向成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逐步延伸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解决了成员“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的实际难题。一些合作社建设了育苗基地,一些合作社建设了产品保鲜冷藏或加工包装项目,还有一些合作社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二、主要做法
强扶持,重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加快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发展中不断提升。
(一)强化扶持,推动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突破点来抓。建立“一村一品”以奖代补扶持基金,每年由区财政拿出 100万元,对承担“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村一品”项目的村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对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民成员规模每家给予补助1-3万元启动资金;对注册商标并统一产品包装销售的,给予奖励补助 2 万元;承担示范项目、获得“三品”认证和参加省级以上展销推介的,都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农业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扶持,支持合作社在基地建设、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20XX 年以来,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500 多万元,用于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专门召开学习贯彻座谈会,区电视台等新闻...
篇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
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现状及展望惠肇祥
云南省专家协会
昆明 650034
摘要:本文概述了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特征:即发展速度快,登记注册比例高;兴办主体以农民和企业法人为主;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合作社占绝对优势;服务内容以产加销一体化和技术信息为主;多数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未按交易量进行分配。根据昆明市 2009 年至 2012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笔者提出普及合作专业知识,培养合作社企业家;严格管理制度,规范合作社章程;强化互利合作,明确权利义务;发挥合作联合优势,实施产业化经营;重视标准化生产,创建名优农产品牌等 5 条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广 和社外农民 6.1 万户;执行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的合大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组织起来兴办 作社 14 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施 15 个,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 16 个,通过农产品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 量认证的合作社 22 个。合作社实现总收入 2.58 亿元,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作用日益显现。通 盈余 1966 万元,盈余返回总额 591 万元,红利总额过发展合作与联合,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 74 万元,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与竞争,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做 1 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及运行机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合作经 制 济组织的新形式,是新时期中国农民群众的创造和 与全省情况相比,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具有发展速度快,登记注册比例高;兴办主体以农自 2005 年云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 民和企业法人为主;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专业合业合作组织的意见》以来,昆明市各县(市)区及 作社占绝对优势;服务内容以产加销一体化和技术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推动了本市农民 信息为主;多数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未按交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2007 年 7 月 1 日具有中 易量进行分配等特点。
国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标志着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快,登记注册比例较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各类 高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得到规范和有序发
表 1
云南省、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比较 展,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纷纷登记注册。据昆明市农业局初步统计, 截止 2008 年 12
单位:个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月,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37 个(与 2005年的 98 个相比,增加 239 个,增长 2.43 倍)。其中,省(市)专业合作社
专业协会
专业联合社
专业联合会
合计
规范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 207 个,已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
范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 172 个;专业协会 126 个;云南省
1699
2279
32
30
4040
831 专业联合社 2 个;专业联合会 2 个。专业合作社成昆明市
207
126
2
2
337
172
员 4.7 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 10.3 万户。通过合作
(12.2)
(5.5)
(6.3)
(6.7)
(8.3)
(20.7)
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 3.58 亿元,统一组织购
注:括号内数字为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联合社、专业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 0.53 亿元;培训合作社成员联合会等)占全省相关组织数的百分率( %)。
1
从表 1 可以看出,与云南省相比,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仅为全省总数的 8.3%,专业协会总数仅为全省总数的 5.5%;但专业合作社总数为全省总数的 12.2%,经规范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总数为全省总数的 20.7%。特别是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比例,昆明市高达83.1%,云南省仅为 48.9%。说明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和按规范登记注册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2 兴办主体多元化,但以农民和企业法人为主
农民是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特别是那些有威信、有专长的农村种养大户、技术能人、经纪人对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到了关键作用;供销社、科协、基层农技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是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力量。
别产品的生产、销售,逐步扩大到种植、养殖、运销、加工、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但仍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畜牧业。按行业划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从事种植业的 123 个,林业 5 个,畜牧业 67 个,渔业 2 个,服务业 3 个,其他行业 7 个。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 91.8 %。
1.4 服务内容有所变化,但仍以产加销一体化和技术信息服务为主
表 3 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服务内容的变迁
单位:个
年份
产加销一体化
技术信息
购买
仓储
运销
加工
农机
其他
合计
2005
21
27
—
2
3
2
—
43
98 2008
138
33
3
0
6
5
0
22
207 (66.7)
(15.9)
(1.5)
(0)
(2.9)
(2.4)
(0)
(10.6)
— 表 2 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主体变化情况
单位:个
年份
农民
企业代表
基层供销社代表
事业单位代表
社会团体代表
其他
合计
2005
72
7
1
8
8
2
98 2008
180
10
7
3
5
2
207 (87)
(4.8)
(3.4)
(1.5)
(2.4)
(1)
—
注:括号内数字为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兴办主体(农民、企业代表、基层供销社代表、
事业单位代表、社会团体代表等)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百分率( %)。
注:括号内数字为昆明市从事不同经营服务内容(产加销一体化、技术信息、购买、仓储、
运销、加工、农机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百分率( %)。
从表 2 可以看出,截至 2008 年 12 月,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按负责人身份划分,由农民设立的占87 %,企业代表设立的占 4.8%,基层供销社代表设立的占 3.4%,事业单位代表设立的占 1.5%,社会团体代表设立的占 2.4%,其他方面设立的占 1%。说明近年由依法享有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以及涉农企业、供销社等企业法人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明显增加,事业法人和社团法人逐步退出。其原因是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农技部门将回归公共服务领域;作为社团法人的基层科协不具备市场主体地位,无法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故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公布实施以来,由事业法人和社团法人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目,不升反降。
1.3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专业合作社占绝对优势 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已从洋葱等个 从表 3 可以看出,2008 年与 2005 年比较,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内容有所变化,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迅速增加,并占合作社总数的三分之二;提供技术信息、购买、仓储、运销、加工等单项服务的合作社有升有降。其中,提供产加销一体化和技术信息服务的比例高达 82.6%,占绝对优势。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产加销一体化的水平还很低。特别在农产品加工环节,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加工设备简陋,工艺技术落后,仅能进行一般性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罕见。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多数未按交易量进行分配 2008 年昆明市按《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规范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有 172 个,其中,有 27个专业合作社提取了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 20个专业合作社按交易量的 60%进行了盈余返还。以上两项 分别 占已 登记 注册 的专 业合 作社 总数 的15.7%和 11.6%(表 4)。
由此可见,昆明市各县(市)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多数未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也未按交易量进行盈余返还,仅有禄劝、宜良、石林、寻甸等县的少数专业合作社有“三金”提留和利润惠顾返还。说
2
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同样包含这些原则,并结
合本国国情,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当前应广泛宣县(市)区
按《管理条例》规范
提留公积金、公益金和
可分配余额按交易量 传这部与国际接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普及合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个数
风险金的合作社个数
60%返还专业合作社个数 作专业知识。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拥
有的合作专业知识,以及现代组织管理、法律等方合计
172
27
20 面的知识越多,合作社就越容易得到健康的发育。
—
(15.7)
(11.6)
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合作社企业家。目前昆明市五华
6
0
0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多为种养大户、技术盘龙
0
0
0 能手、农村经纪人、村委会干部,以及符合入社条官渡
0
0
0 件的涉农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代表。这些西山
5
0
0 农村能人和企业家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市场开东川
13
0
0 拓能力,但普遍缺乏合作知识,不知道如何管理合呈贡
0
0
0 作社,如何设计利益分配机制,以致在合作社设立晋宁
8
0
0 和运行的过程中,忽视惠顾返还,会员资格股金,安宁
30
0
0 股金分红受限等基本原则,违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富民
13
0
0 社的初衷。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在现有农民专业合宜良
55
6
3 作社负责人、普通社员,以致大学生“村官”中物石林
8
1
1 色合适人选,有计划、有步骤加以重点培养,逐步嵩明
3
0
0 建立起具有合作精神和相关知识的合作社企业家队禄劝
16
16
16 伍。
寻甸
15
1
0 2.2 严格管理制度,规范合作社章程
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坚持入社自愿,民主管注:括号内数字为提留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的合作社以及可分配余额按交易量 60% 理,服务社员,利润返还等原则,但目前昆明市已返还的专业合作社,占按《管理条例》规范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个数的百分率( %)。
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 172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真正按照以上原则规范运行的还很少。例如,没有明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连结机制薄弱,相关 建立社员所有的产权制度,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和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供销社牵头兴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产权不清2 昆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前景展望及相关建议
的问题,社员的主体地位...
篇五: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发展现状及分析摘要:
近年来,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 在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从总体上看,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着经营规模小、 服务层次低、 规范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迫切需要提升金融服务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加大税费减免和项目支持力度, 进一步明确合作联社的法律地位, 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由数量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组织化; 规模化
一、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 特别是 2007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正式实施以来,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1. 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 整体实力逐步增强。
2. 合作社行业分布广泛, 以种养殖业为主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逐步拓展到种植、 养殖、 农机、 植保、技术信息等多个行业, 其中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和畜牧业。
3. 合作社服务领域拓宽, 以产品销售和生产服务为主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的领域已由过去主要开展信息服务延伸到农资供应、 农技推广、 加工、 仓储和销售等多个环节。
4. 合作社运作模式多元化, 大致有四种类型
一是“合作社 + 农户”, 这类合作社一般由农户自发组织成立, 主要通过合作社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市场; 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 该类合作社通常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 合作社通过生产基地, 指导农户生产,并按标准收购或代销社员产品; 三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这类合作社一般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起, 企业占合作社的绝大部分股份, 农户以劳动或产品入股, 合作社搭建了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 成为企业的生产车间。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的作用
1. 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从交易成本理论来看, 农业生产经营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于单个分散的农户具有更高的市场开拓能力, 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 获得规模收益。
近年来, 各地通过积极发展合作社, 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 市场竞争力弱的局限性, 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 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合作社通过将科技推广、 品种改良覆盖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等各个环节, 推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化。
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3. 有利于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 各地不断探索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 一方面,按市场价或保护价收购社员农产品, 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另一方面, 提取
一定比例的经营利润按社员的交易额进行分红, 促进农民既增产又增收。
4.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 这就要求农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都需要符合质量标准, 进入最终消费环节的产品具备可追溯性。
各地通过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了 农业生产、 加工、营销全过程的专业化、 标准化、 规范化, 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市场竞争力。
三、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 整体实力仍显薄弱。
很难形成产品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等, 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产业化经营、 提高规模效益的主要障碍。
2. 合作社服务层次偏低, 市场竞争力不强。
服务面不广、 层次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 农民合作社组织优势的发挥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 合作社融资难, 高素质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组织加工、 开拓市场的开展及合作社的发展与创新。
4. 合作社制度尚不健全, 管理运行有待规范。
5. 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有待配套完善。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税收减免等政策主要给予重点龙头企业, 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还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四、 政策建议
1. 促进各类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法律地位, 鼓励和扶持合作联社的发展壮大。
完善合作社的民主管理、 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 加大理事会、监事会权力的行使。
规范和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的组织形式,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委托生产、 入股分红、 盈余返还等方式, 与合作社建立自愿平等、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
2. 改进对合作社的金融服务
创新合作社金融服务的监管方式, 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合作社的资金需求特点, 切实改进金融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 加大信贷投入。
与此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同类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 扶持合作社之间开展金融联合与合作。
积极组织产销对接、 科技对接、 银农对接等活动, 为合作社机制创新搭建平台。
3. 加强合作社专业人才的培养
引导和鼓励农技人员到合作社任职, 进一步加强合作社带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除此之外, 应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 组织开展合作社各类人才培训, 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4. 强化对合作社的项目支持力度
在农产品优势主产区, 项目实施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导产业, 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 农业标准化、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财政专项基本建设项目优先委托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5. 加大对合作社的税费减免
严格落实合作社从事农业种植、 养殖及农产品初加工、 仓储、 冷藏等生产经营活动用水用电的价格优惠。
此外, 建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
生产提供技术咨询、 农资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减免营业税, 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减免增值税。
篇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
号 F324. 6U D C
334
学校代码 10129
学
号
2011208030
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Inner Mongolia Farmers’ Cooperatives
申 请 人:
冯岁刚 学位名称:
农业推广硕士 领
域:
农村与区域发展 指导教师:
刘秀梅
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
二○一三年六月
摘
要
自从 200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颁布实施以后,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领域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收入的提高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在内蒙古自治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更加迅猛, 数量和规模都不断的扩大, 不同的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特色发展之路。
然而在过快的发展过程中, 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合作社数量虽然逐渐增多, 但是质量好的却很少。
有很大一部分发展不起来,或者经营失败了。
本文通过访谈、 案例分析和典型调查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成立到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分析, 得出了影响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情况的六个影响因素:
准入门槛、 资金问题、 经营管理人才、 领导的个人素质和合作社背后的营销网络。
最后结合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影响因素; 规范管理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the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Inner Mongolia Farmers’ Cooperatives
Abstract With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Law of P. R. China in 2007, farmers’ cooperatives have a better development and turn up a good momentum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come enhances farmers’ enthusias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farmers’ cooperatives develop more rapidly and vigorously, enlarge the quantities and scales, and gradually form self-developed unique path.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faster development, it appears a series of problems. Farmers’ cooperatives have an increasing number in quantities while have a decreasing number in quality. Most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develop so slowly, or go bankrupt. By means of interview, case analysis and typical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conducts a whole process of analysis o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farmers’ cooperatives from establishment to development, then we obtain six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Inner Mongolia farmers’ cooperatives: admittance threshold, capital problem,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alents, individual quality of leader, marketing network attached to farmers’ cooperatives. Finally combining foreign situations with domestic situations of cooperatives, I come up with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farmers’ cooperatives and government perspective.
Key Words:
Farmers’ Cooperatives;
influencing factors; normalized management
Di rected by:
Prof.
LI U Xi umei
(Ph. D)
Appl i cant for Doctor Degree:
FENG Sui gang
(Rur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8, China)
目
录
1. 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选题目 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2 选题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文献综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 1 国内研究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 2 国外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3 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3. 1 典型调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3. 2 访谈调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3. 3 案例分析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4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4. 1 农民自身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4. 2 政府管理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4. 3 当前农业体制改革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 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2. 1 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的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2. 1. 1 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 1.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2. 1. 3 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效果的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 2 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中出现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2. 2. 1 合作社组织结构被架空, 其作用难以发挥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2. 2. 2 对身兼多职的人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2. 2. 3 合作社经营项目评估困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2. 2. 4 筹措资金渠道有限, 融资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3. 影响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的因素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3. 1 准入门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3. 2 资金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3. 3 经营管理人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3. 4 组织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3. 5 领导的个人素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3. 6 合作社背后的营销网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4. 国内外合作社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4. 1 国内合作社经验对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 . . . . . . . . . . . . .
24 4. 1. 1 上个世纪 50 年代我国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24 4. 1. 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4. 1. 3 山东省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的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4. 1. 4 浙江省新昌县华兴桑业合作社的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4. 1. 5 重庆市江津市牌坊村柑橘专业合作社的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
31 4. 2 国外合作社经验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 . . . . . . . . . . . . . . .
32 4. 2. 1 德国经验对内蒙古自治区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 . . . . . . . . . . . . . . . . . . .
32 4. 2. 2 日本经验对内蒙古自治区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 . . . . . . . . . . . . . . . . . . .
34 5. 促进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运营的对策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5. 1 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5. 1. 1 合作社的事务要向社员及时公开透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5. 1. 2 寻找有利于合作社的经营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5. 2 政府方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5. 2. 1 成立合作社前要进行注册资本审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5. 2. 2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 扶持力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5. 2. 3 规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体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5. 2. 4 加强对以合作社为载体的政府支农项目 立项的审查 . . . . . . . . . . . . . .
36 5. 2. 5 提高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服务的效率 . . . . . . . . . . . . . . . . . . . .
37 6. 未来展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参
考
文
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作
者
简
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图 1
分散农户进入市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 图 2
政府、 农户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机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3. 图 3
合作社规模变化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4. 图 4
蒙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社和农户的联系机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5. 表 1
内蒙古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构成明细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6. 表 2
合作社分类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7. 表 3
典型调查部分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统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8. 表 4
绿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一农户入社前后收入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9. 表 5
抽样盟市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基本统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10. 表 6
挂靠龙头企业的合作社负责人职务身份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11. 表 7
目 前德国合作社各部门的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内蒙古农业大学...
篇七: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
专业合作社经营情况报告 水城县新绿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 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非常感谢你们百忙之中来对水城县新绿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作评审,同时,也真心希望你们常来我们合作社做客,今天,我受理事长吴长敏的委托,向在座的领导,专家汇报我合作社的情况,望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水城县新绿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水城县发耳镇木角寨村箐口组,是经水城县工商局 羚 批准注册登记,报经水 煮 城县农业局备案的农民 蘸 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 矗 由成员12 人发起注册 狭 ,注册资金 30 万元, 殉 设有理事会、理事、监 琶事;下设种植产业部、 婪 养殖产业部、培训部、 钮 各部门对各同类种养殖 兔 基地进行专业化技术管 疟 理。各部由合作社统一 末部署,直接与厂方、市 窥 场对接,基本达到管理 泪 较为规范的互助性经济 援 组织。
合作社现有 鼓 固定的办公场所一栋, 辛 面积 200 平方余米。
则 合作社基地选择在水城 粪 县发耳镇木角寨村箐口 枝 组,基地周围环境无污 奔 染源,土壤、质地较好 锰 、灌溉水源均符合无公 斜 害蔬菜产地的环境要求 共 。交通便利,合作社基 摈 地距离
六盘水市市中心 绎 60 公里,二级公路从 暑 合作社门前经过,距发 猿 耳农产品交易中心 3 公 敖 里、发耳火车站 2 公里 液 ,距水盘高速发耳互通 权
出口公里。合作社 尔 现有成员 22 人,其中 贞 ,农民成员 18名,占 恩 成员总数的%以上;非 韩 农民成员 4 名。非农民 碗 成员及部分农民成员中 灿 ,高中文化 7 名,大、 梗 中专文化 5 名,初中文 早 化 10 名。XX 年,合 尹 作社成员平均实现利润 鼎 60000 元,带动周 恼 边农户 186 余户,户 荔 均多增收 800 元。
二 引 、合作社产生的背景
朽
发耳镇的基本情况: 右 水城县发耳镇位于水城 擎 县南部,地势四周高, 饱 中间低,东接杨梅乡和 训 玉舍镇,西连鸡场镇, 数南抵新街乡,北邻都格 省 乡,距市中心区 76 公 铭 里;辖 15 个行政村, 钦 154 个村民组,11 话 237 户,38141 袜 人;境内主要居住有汉 辑 族、布依族、苗族、彝 宽 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 蹲 全镇总人口的 45%, 角 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乡 蚊 镇;全镇总面积 104 溉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 嘛 1210 亩,其中水田 剁 9810 亩,旱地11 忧 400 亩;北盘江自北 套 向南成为发耳镇、鸡场 缚 镇分界线;平均海拔 1 爽 200 米,平均温度℃ 刃 ,平均降雨量 1100 懈 -1200mm,气候 能 温热,雨量偏低,干湿 嘲 季节明显,属典型亚热 刮 带河谷气候,素有“天 柔 然温室”之称;省道、 珊 水柏铁路和水盘高速公 煌 路从发耳镇境内穿过, 哑 交通十分便利;农作物 志 主要以水稻、玉米、生 茨 姜、甘蔗、花生、水果 扛 、早熟蔬菜、反
季节蔬 瑶 菜为主,养殖以牛、羊 讫 、猪、鸡为主。
合 敖 作社紧邻水盘高速公路 醛 发耳出口,天然水源富 挨 足;冬无严寒,夏无酷 佬 暑,气候温和,雨量充 份 沛,昼夜温差大,无霜 蔫
期长达 310 天, 招 年日照时数 1560 小 锰 时,年总积温4970 忧 ℃,年均温 17℃,≥ 宫 10℃有效积温 450 第 0~5500℃,年平 奄 均降水量 1100~1 抖 200 毫米,平均海拔 弹 1200 米,小气候特 厂 征明显,属亚热带高原 漠 湿润季风气候区,可发 卜 展种植的土地资源 70 惟 00 亩以上,土壤疏松 虚 肥沃,酸碱度适中,是 淡发展种植业的理想区域 出 。
但是,发耳的种 寅 养殖业在 XX 年前都是 念 各为其主,随心所欲, 符 虽然有了几家合作社, 咙 但也不成规模,这家种 扑 一小点,那家养一小窝 浆 ,品种单一,缺乏创新 锻 ,不成规模,销售都是 檬 坐地销售,等待商贩上 玉 门收购,造成种养殖户 躬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 堑 低,任上门商贩宰割。
鉴 看到这种情况,合作社 殉 发起人之一吴长敏组织 羔 了 12 户农民,把发耳 膏 的现状分析给大家听, 择 希望大家组织起来成立 垒 一个比较规范的种养殖 栈 合作社,聘请农业经纪 胆 人,农业技术顾问,把 魄 产品推出去,把新东西 玲 引进来,从而提高抵御 竖 市场风险的能力。这种 芝 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可, 宰 同意组建种养殖专业合 愧 作社。考虑到今后人们 哲 对消费需求的提高,对 库 健康食品的认可,合作 杯 社取名“新绿叶”,代 斤 表着新鲜、无公害,这 钝 样,水城
县新绿叶专业 暗 合作社就诞生了。
三、 拣 合作社种、养殖情况
喜
水城县新绿叶农民专 捧 业合作社现有猕猴桃 3 亮 00 亩、杨梅 200 亩 免 、梨 100 亩、现在都 酵 全部挂果,XX 年蔬菜 荐
种植 300 亩,中 鞋 药材 80 亩,XX 年到 毋 9 月 15 日止合作社实 夹 现销售收入 98 万元。
爸 合作社有黑山羊养殖基 木 地一个,有黑山羊 35 亮 0 余只。XX 年合作社 强 实现猕猴桃销售收入万 甩 元,杨梅销售收入万元 唤 ,蔬菜销售收入 68 万 僵 元,全年实现利润万元 匈 ,合作社成员平均实现 妄 利润万元。
四、农业技 讶 术培训情况
210 瓢 2 年,合作社受水城县 粗 阳光办委托,共培训农 欧 民农业技术人员 500 益 人,涉及的乡镇有水城 闯 县滥坝镇、发耳镇、董 瞧 地乡、杨梅乡、龙场乡 颐 ;培训的专业有:村级 焰 动物防疫员、精品水果 敞 、沼气工、茶叶园艺工 侵 、玉米栽培技术。本次 览 培训得到各界的好评, 喷 水城电视台、水城报都 效 作了报道。XX 年,合 榜 作社与水城百花苑合作 剑 办学,计划在培训农业 余 技术人员 600 人,现 续 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已 悔 完成。
五、合作社未来 泽 规划
合作社计划在 妓 XX 年至 XX 年五年中 崭 ,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 虫 主的主导发展产业。到 真 XX 年新绿叶种养殖农 裳 民合作社将组织种植中 眺 药材 1000 亩,养殖 旋 黑山羊达到 1000 余 里 只,对现有的猕猴桃、 竿 杨梅进行科学合理的规 争 范管理,新种植精
品水 摆 果李子 100 亩、樱桃 病 100 亩。准备试种红 鹿 梨、橄榄、蓝莓、人参 撩 果 60 亩。到 XX 年实 逊 现
合作社销售年收 抵 入达到 1000 万元以 瑟 上,实现利润 500万 滦 元以上。发展合作社成 赢 员 100 名以上。
谓 合作社未来发展目标:
痞 重点接收种养殖大户及 陡 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 灭 、民营科技组织和人员 臂 加入我社,建成科学种 乙 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工 杰 、销售一体化的链条式 秩 发展。
重点对合作 轩 社成员及农民进行技能 户 培训,形成一支具有一 健 定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 挂 水平的农民队伍,使我 兢 社发展的农产品生产成 烁 本低、质量优,具有较 肃 好的市场竞争力,从而 允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怨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 旁 增收起到桥梁和纽带作 歼 用,为新农村建设作出 熊 应有的贡献,全力打造 壹 贵州西部的中国农业品 育 牌,从而成为创建“四 靴 在农家”的农村又一新 缉 亮点。
争取在两年 友 内被选定为国家?农超 观 对接试点单位,共同实 攻 施农超对接试点项目, 淖 实现售卖、采集、物流 莫 、信息等优势,架设水 址 城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 腰 农产品与各地大型超市 吓 之间的对接桥梁,铺设 淹 优质农产品与市场终端 趾 的快速通道。最终实现 增 水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 胆 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产 拧 品直供基地,使农产品 勇 进入进出口贸易市场, 疹 早日实现中国梦。
水城 撑 县新绿叶种养殖农民专 智 业合作社
XX 年 9 月 7 纸 日 强化扶持深化服务 推 丢 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 氮 发展
《农民专业合 锰 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 球 ,我区把发展农民专业 场 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 磷 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 厌 容,按照“加快培育一 胺 批、努力规范一批、着 昔 力提升一批”的思路, 贴 落实扶持措施,加强引 落 导服务,促进其健康发 漳 展。
一、发展现状
磁 截止 XX 年底,全区成 掖 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10 勇 2 个,农民成员总数 3 哗 500 多人,带动农户 法 7000 多户。综观我 墅 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颅 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区 :
一是发展步伐逐 知 步加快。依法加大对农 鸿 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 撼 服务力度,培育典型, 寅 抓好示范,激励全区农 渣 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 瘤 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 旨 社法实施以来的 XX- 歹 XX 年四个年度中,我 市 区分别成立合作社 2 家 犬 、10 家、18 家和 7 剥 2 家。
二是专业特 古 色十分明显。绝大多数 疫 合作社立足于本地优势 局 特色产业组建,与特色 冉 产业互相促进,真正成 涌 为农民增收的纽带。我 便 区专业化生产程度和商 箕 品率较高的蔬菜、果茶 哇 、生猪、禽类、水产等 亭 本地主要特色产业都有 申 一定数量的农民专业合 茸 作社。
三是发展形 淫 式多种多样。我区专业 拜 合作社生产经营类
型除 躲 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傈 外,还包括农产品加工 移 、农业病虫害防治服务 质 、农业旅游等多个方面 浪 。从创办类型看,大体 柔 有农户自发创办
型 流 、村级组织牵头创办型 层 、龙头企业带动型等, 占 最主要的是农村能人领 歉 办型。在区农业局的协 靶 调、指导下,由几个示 牛 范社牵头,召集 20 多 又 家合作社联合创办了以 曰 销售成员单位产品为主 懈 营业务的产销联合社, 唯 提高了合作社群体发展 解 资源利用率和产品统一 写 销售率,增大与超市对 懈 接口径。
四是服务 瞬 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 础 业合作社或多或少兴办 钞 了成员急需的服务项目 要 ,多数合作社由成立初 屑 期单纯向成员提供技术 起 、信息服务,逐步延伸 尤 到储运、加工、销售等 眶 各个环节,解决了成员 灶 “想的是致富,盼的是 环 服务,缺的是技术,愁 圭 的是销路”的实际难题 滤 。一些合作社建设了育 倔 苗基地,一些合作社建 剖 设了产品保鲜冷藏或加 满 工包装项目,还有一些 博 合作社利用财政扶持资 赵 金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 也 设,为持续稳定发展打 禾 下基础。
二、主要做法 廓
强扶持,重服务, 干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 险 加快发展中不断规范, 肄 在规范发展中不断提升 跪 。
强化扶持,推动 滥 发展。区委、区政府高 冀 度重视,把发展农民专 簇 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社会 角 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 屡 举措,作为统筹城乡发 怂 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枕 、构建农民增
收长效机 冤 制的突破点来抓。建立 焉 “一村一品”以奖代补 秃 扶持基金,每年由区财 酪 政拿出 100 万元,对 芹 承担“一村一品”项目 试 的村委会和农民专业合 赣 作社给予奖励。对新成 矮 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公 根据农民成员规模每家 南 给予补助 1-3 万元启 野 动资金;对注册商标并 妖 统一产品包装 销售的, 爱 给予奖
励补助 2 万 亩 元;承担示范项目、获 坟 得“三品”认证和参加 什 省级以上展销推介的, 濒 都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 斤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 晕 报的农业项目优先给予 嘲 立项扶持,支持合作社 忠 在基地建设、新技术应 助 用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示 借 范作用。XX 年以来, 雁 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渝 500 多万元,用于扶 椒 持专业合作社发展。
绿
加强宣传,引导发展 锹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烬 》颁布后,区政府组织 卸 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 斗 ,专门召开学习贯彻座 蚤谈会,区电视台等新闻 赃 媒体集中开展了法律精 蕴 神和专业合作典型的宣 眨 传报道。XX 年 3 月份 压 ,区政府配合市有关部 武 门在我区召开农民专业 蔽 合作组织现场会。XX 译 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 狗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熏 宣传月活动,通过悬挂 莆 横幅、张贴法律宣传标 襄 语、发放宣传资料、开 绦 展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 鹰 ,大力宣传《农民专业 肛 合作社法》,形成关心 佰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 库 展的良好氛围。
培 邢 育典型,带动发展。培 撅 育典型,靠典型引路, 严 是引
导农民专业合作社 糠 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深 们 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诡 分类指导,选择一些产 就 业特色明显、有一定工 悦 作基础的合作社开展试 韵 点示范,突出规范章程 盔 、完善运行机制、强化 邢 民主管理,指导办好合 孪 作社成员急需的服务项 沼 目。有 4家合作组织承 荧 担全国示范项目,6 家 妮 合作组织被确定为省、 本市级示范单位。通过总 估 结示范单位的典型经验 驳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 硬 范化发展提供样板。我 悬 们从抓好示范社民主管 殷理入手,通过典型样板 亏 ,示范带动更多的合作 耳 社规范内部管理。重点 撤 抓好“四个一”的落实 渝 :一是建立一套
内 恿 部管理制度,强化以财 倚 务管理为核心的合作社 托 内部规范化管理;二是 慧 健全一个权力机构,社 吼 内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 恕 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配 三是健全一个财务审核 颜 监督机制,由监事会负 篙 责实施对合作社发生的 画 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 蛰 事项进行逐项审查;四 贰 是设臵一个社务公务栏 拘 ,及时公布合作社重要 靛 事项,按季公开财务收 弄 支明细情况,接受社员 翰 监督。
深化服务, 釜 促进发展。相关部门依 胸 法履行好指导、扶持和 腥 服务的工作职能,积极 龚 主动开展工作,进一步 褂 提高指导农民专业合作 旗 社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宋 区农业局组织数十个合 瞻 作社参加市首届和第二 酉 届特色农产品展销会, 厕 并会同工商局等部门多 题 次组织开展“农超对接 同 现场会”,帮助合作社 格 拓展销售渠道。区农业 护 局组织实施“绿色证书 躬 培训”、
“跨世纪青年 涪 农民培训”、“农村实 迎 用人才培训”工程,培 早养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 塘 亟需...
篇八: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
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OF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论文题目: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 英 文 ):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作
者:
朱愉娜
指导教师:
苏汝劼
2007 年 5 月 1 日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论文题目 :
( 中文)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 外文)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作 者 姓 名 :
朱 愉 娜
所 在 单 位 :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专 业 名 称 :
公 共 管 理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
国 民 经 济 管 理
导 师 姓 名 :
苏 汝 劼
论文提交日期 :
2007年5月 论文主题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状; 发展; 研究
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地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
朱愉娜
日 期:
2007.5.16
2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 :
苏 汝 劼
导师签名 :
苏 汝 劼
日 期:
2007.5.2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摘
要
近年来,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成为人们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社会各方面普遍意识到, 高度分散的生产经营活动, 是影响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可以较好地解决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高农民组织化的问题, 对于实现农业标准化、 专业化、 区域化, 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成功经验。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既受到 50 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影响, 又面临着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加速发展等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何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完善、 充分发挥作用, 是政府必须予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以及公共政策分析和法学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着重于通过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外制度, 指出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如何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本文首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 回顾, 总结了 其发展的特点和所具有的功能,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 预测。
文中指出, 目前在我国,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 领办主体多元化、 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等特点。
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在制度、 外部制度进行了分析。
文中指出,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权制度上存在产权结构异化、产权不明晰等问题; 在组织机构上存在组织机构不完善、 组织机构异化等问题;在决策机制上存在重大决策时实行按股投票或一人多票等问题; 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完全按股份分红或者股份分红的比例偏大等问题。
在外部制度分析中, 本文简单比较了 中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的异同、 总结了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管理制度、 分析了政府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本文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的制度导向进行了分析:该法体现了 党中央有关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明确了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改变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强调了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3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 坚持农民自愿; 进一步明确了 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中的责任等。
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了 思考:
人们普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够; 资金、 技术、 人才缺乏; 多头参与, 支持效果不尽如人意; 运行机制不健全; 制度供给存在缺陷等。
本文最后对政府应如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建议:
强化监督, 规范引导,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清理文件, 抓紧制定相关实施办法; 大力宣传, 搞好合作经济组织理念与知识的普及工作;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正确定位, 切实遵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即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原则、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 坚持“民办、 民管、 民受益” 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坚持边发展、 边规范的原则; 应当采取的其他有效措施:
落实各项政策、抓好典型示范引导、 构建良好服务平台、 方便登记注册、 坚决禁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乱罚款、 乱收费、 乱摊派等。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状; 发展; 研究
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ow to develop the modern agriculture, how to enhanc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agriculture and how to promote the farmer to stably continue to additionally incomes, have become the hot topic that the people to study with .The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begin to realize that the highly dispersibl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s hardly affects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competitive ability. Development of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may well solve how to enhances the farmer organization in the base of household undertaking management, as how to achieve the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the specialization, enhances the agricultural scale benefit and the agricultu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trength, thus realizes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it all have significant and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This also is a success experience which the farmer receive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y and the loc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increases. Our country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not only receive the 50"s cooperativization of agriculture mo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but also facing many new situations such as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ccelerates. How positively guides the farmer
cooperatives gradually to consummate, the full display function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is the question that government must study and get the solution This article take the western economic (specially the system economic theory) as well as the community policy analysis and the legal science theory as the research rationale, emphatically to pointed out how the public superintendent"s government promptly effectively to play the rol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
cooperatives through analyzes the farmer
cooperatives inside and outside system. This article first review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summarized the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it has, and forecast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the articl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
cooperative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rea development are not balance, multiplic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undertak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in close integration with industry. In this found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is intrinsic system and exterior system of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Author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farmer
cooperatives problems such as the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dissimilation, the property right in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and so on; In the organizations and agencies also have the questions such as organizations and agencies not to be imperfect and so on; Has the significant decision-making when the policy-making mechanism implements according to question and so on stock voting or person of multi- tickets; Completely presses the question such as the stock in the
5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benefit assignment mechanism to draw bonus the proportion which or the stock draws bonus to be big and so on. In exterior system analysis, this article simply compared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control syste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ummarized our country related control system of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has analyzed the government policy positively to affect to the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with the negative effect. This article key to analyze the system guidance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Law": This law has manifested the Central Party Committee related agriculture,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decisions-making of the countryside and farmer question; It was clear about has developed the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not to change the countryside household undertak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was allowed to be further rich and perfectly take the household undertaking management as the foundation, the series minute union two-tier management system; It emphasized tha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the government must persist the market economy the principle, persisted the farmers’ voluntary; It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government in the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responsibilit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carried on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and pondered that the most of people insufficiently know the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The lack of fund, technology and the talented person; Too many participation, supporting of the effect not entirely as desired; The movement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System supplies have flaws ,and so on. This article finally proposed suggestion tha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to strengthen surveillance , to standard guidance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to clean up document, to grasp to formulate the correlation implementation means; to vigorously propagandize, to do well the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idea and the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work; to unify thought, to enhances understanding,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The correct localization, practically follows develop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armer specialty cooperatives
: Namely persist take the household undertaking management as the foundation principle, persist the farmer voluntary principle, persist "managed by the people, the people manage, the people profits" the principle, persist acts as circumstances permit the principle, persist develops as well as the standard principle; also should adopt other effective actions: Carries out each policy,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model demonstration to guide, to construct the good service platform, the convenience registration, the...
推荐访问: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状 合作社 现状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