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农技推广工作4篇如何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28NongJiaCanMou|农技推广 2021.02·下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张惠恩(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搞好农技推广工作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如何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Nong Jia Can Mou | 农技推广 2021.02 · 下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张惠恩(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云龙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1505)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并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理念。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过程中,一大批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和生产技术应用集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技推广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具体的推广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关键词:农技推广;存在问题;工作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1)02-0028-02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保证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很大帮助。在长时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再加上最近几年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锐减,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从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尽管一大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应用其中,但整体的生产效率低下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对此就需要我们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切实做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确保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落实和应用,转变传统生产模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1 基层农技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1.1 农业基础薄弱在边远农村地区或者信息比较闭塞的农村地区,农业基础建设普遍较为薄弱,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地处边缘或者山区地区,农田灌溉条件较差,山洪灾害不断发生,农业生产物质技术条件较差,技术体系不完善,农业生产进程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不能够为现代农业打开新的发展局面。再加上基层地区的农业服务体系管理机制不顺畅,只进行技术指导,人、财、物全部由乡镇政府管理,农业服务中心出现问题之后,政府部门不能够及时出手,进一步影响到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2 农民群众增收困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次转变,但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急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革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体系之下,农民群众采用单打独斗的方式进行经营,种什么主要由农民群众自主决定。再加上农民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普遍较差,农业生产投入较高,产量较低,整体的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增收困难,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不足。1.3 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不足在基层农技推广应用过程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科技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尤其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技术指导。在村集体内部由于没有从事农技工作的专职干部,农技推广工作主要依靠村干部代理。村干部在进行农技推广过程中只起到了传信的作用,谈不上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从而造成了农技推广存在断层现象。2 新时期做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对策2.1 转变传统理念农技推广工作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性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农技推广部门转变传统认知,更新工作理念,改正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技能。对此,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实际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就要求技术人员深入广大基层地区,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市场经济意识,要提高发展经济思想和意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和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对农业种植结构、生产结构做出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名优农产品,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2.2 创新技术服务模式为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够与农户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经营企业融为一体,需要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多种技术问题,真正做到服务于农民。结合农业技术推广法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责任,明确各项利益的技术推广机制,对农业生产实施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以技术承包、技术转让以及入股等形式,将技术推广者、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有效结合,进一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农民群众能够真正获得收益。作者简介:张惠恩(1965-),男,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万方数据29 | Nong Jia Can Mou 农技推广2021.02·下 2.3 完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农技推广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严格落实党中央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各项政策法规能够更好地普及到基层地区,保障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技购置补贴等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到位,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利益,调动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安全。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改善从事农技推广工作队伍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薪资待遇,供给稳定。2.4 加大技术培训定期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该认真探讨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将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有效结合,真正让农业走入市场,并且要将课堂上培训的内容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保障基础。3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新型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和农村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基层地区的农技推广人员,必须要全面认识到现代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开展针对性的调研,深入基层地区,了解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加快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落到实处,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转变传统生产模式,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参考文献[1] 高礼先.信息技术下如何做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224-224.…[2] 李洪辉.浅议如何开展基层农技推广工作[J].农村科学实验,2019(2):102-103.[3] 范顺云.浅谈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农技推广的机遇与挑战——以云南省巧家县为例[J].农民致富之友,2019(4):246-246.蔬菜种子贮存要点赵晓丹(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种子管理站,云南玉溪,652700)摘 要:蔬菜种子贮存是蔬菜种植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蔬菜种植的质量,对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也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针对蔬菜种子贮存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蔬菜种子贮存的作用,并对蔬菜种子贮存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蔬菜种植技术推广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关键词:蔬菜种植;种子;种子贮存中图分类号:S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1)02-0029-02前言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元素,是人体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种植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模块。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蔬菜种子的贮存,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蔬菜种植效果。本文结合具体蔬菜种植技术对蔬菜种子贮存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1] 。1 蔬菜种子贮存技术的作用蔬菜种子贮存是蔬菜种植前的种子处理工作,其主要包括种子挑选、种子干燥以及种子包装等环节。通过种子的贮存处理,提升种子的质量,对后续的蔬菜种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种子贮存处理有利于种子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在种子挑选环节,能够对质量差的种子进行挑除,从而留下优质种子,对于种子而言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次,种子贮存处理是对种子的合理保护。蔬菜种子中含有大量水分以及有机质成分,如果不对蔬菜种子进行有效的处理,很容易导致蔬菜种子出现霉变问题,所以通过有效的种子贮存处理,能够防止种子出现霉变现象,对种子进行合理的保护。最后,蔬菜种子贮存处理能够保证蔬菜种植质量,蔬菜作者简介:赵晓丹(1980-),女,研究方向:种子监管及萌发技术。万方数据
篇二:如何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iddot;138·138 综述要想从根本上带动农民脱贫,就需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应以提升新型农民积极性与参与性为目的。由于农民自身思想与技能是决定农村建设步伐的首要途径,只有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才可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有所助益,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新型农民主要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作用。本篇文章将对农民技能培训进行简要分析,整合各方面的扶贫力量及资源,从多个方面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制定力度强、效率广的积极性策略。1. 农民技能培训的必要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就需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为根本目的。由于贫困山村的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缺乏自身造血功能,这是造成山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付博军主席曾说过:“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从此句话中可看出,要想真正改变贫困现状,就需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教育力度,通过教育进行扶贫,既可让农民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又可提高农民自身智慧,还可使农民在脱贫攻坚中坚定自身意志。由此可见,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农民日后生活水平的影响尤为关键。在脱贫攻坚道路中,拔贫根是最艰难的任务,可在实际脱贫工作中,往往出现今年脱贫、来年返贫等现象,一部分贫困农民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将脱贫工作当成是党和政府的事,在脱贫过程中,极为缺乏内在动力,农民无法掌握有效的增收技能,自身缺乏良好的发展能力,仅仅依靠送钱送物,只能解决农民的当下之贫,却不能实现永久脱贫。要想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就需注重农村产业的发展,产业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技术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农村产业的发展力度,对农民进行增收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就业率,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一部分农村仍存在技能水平较低、农民综合素质偏低等现象,进而形成外出打工缺乏技术、自身创业缺乏思路、在家务农无良好出路等现状。那么在开展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就需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培训农民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几率,进一步为实现农村脱贫提供便利的条件。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让农民学习到知识技能,才可从根本上实现拔贫根的目的。2. 在脱贫攻坚中”三农问题”依然是发展的矛盾焦点问题2.1 农民整体素质低,经济收入低现如今,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一些保障性事业仍需健全与完善,虽然目前相关部门已推出市场反哺农村等完善机制,但是,城乡差距大的矛盾尤为突出,农村在卫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均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有数据统计,在 5 亿农村劳动力中,其中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占有 40%,而在高中以上占比12%,这就表明,一大部分文盲均在农村,其中接受过农技培训的劳动力仅占有 5%,而大部分农民还未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农民的技能水平普遍较低,那么要想更好的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农民素质低下则很难适应农业发展需求,进而在完善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2.2 农民思想落后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农村信息条件的影响,其农民思想仍处于守旧观念,在农业日后生产过程中缺乏长远性。这些年,城市正处于极力发展之中,对环境绿化尤为重视,在此时,一部分乡镇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种植了国槐、垂柳等树木,以此来供应市场需求,但是生产大于需求,导致树苗在2013 年很难赢得市场的高价回报,这时一部分农民依然顶风而上,进而导致一部分家庭树苗出现滞销现象,为了有效扭转这一局面,就需农民转变自身观念,应建立苗木如何加快农民培训,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李晓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墨江县分校 , 云南 墨江 654800)摘 要: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随之而来,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主。现阶段,农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技术水平较差等现象,因此,加强农民技能培训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可在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增收、增效的目的。此外,还可有效改善农民物质文化水平,从最大限度上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真正体现出农民技能培在农村脱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农民;技能培训;脱贫攻坚;作用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1-02-0138。。. .。
。
·139·139综述合作社,以此来提高市场影响力。2.3 农民教育机构不规范难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现如今,农民的培训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民间、政府等三个方面,虽然已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农民培训工作多以政府为主体。在实际培训环节中,其相应的培训机构远远落后于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这就会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综合素质的发展,那么在技能培训过程中,要想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就需加强各级政府的投资力度,进一步规范其投资行为。3. 增收技能培训初探3.1 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可充分发挥培训的整体优势,使其培训规划偏向系统方向转变,以往的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培训时间较短,其部门分级缺乏系统性,而对其部门资源进行整合,应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载体,通过对资源的统一整合,为农民制定统一的培训内容,对学员进行统一培训,从而使其培训工作发挥自身整体效益。3.2 师资配备在师资配备方面应与专家和教师相结合为主,聘请相关专家到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实践培训,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应使其趋向规范性发展,进而了解每位学员的基本情况,与此同时,还需建立相关档案,记录学员培训的具体情况,从而在提高学生自身技能的同时,为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3.3 培训对象在培训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为农民开展全面性的教育工作不可急于求成,要将所有的知识普遍传授一遍,并确保农民能够深入学习知识,保证学以致用。此外,还需将建档立卡作为扶贫的重点内容,对其进行高强度的培训,以培育一批新型农民为主要目底,进而带动整个家庭甚至整个乡村走向致富之路。3.4 内容选择在选择培训内容的过程中,应重点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以全面提升党和人民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将扶贫工作彻底落实。此外,还需做到扶贫先扶智,提高整个农村的治理能力,确保培训知识精准灌溉每一农户,使农户开展现代化种养业,进而将其培育成文化高、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3.5 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应一改以往的传统培训方式,由于传统培训多将时间花在课堂书本上,农民往往会出现听不懂、不愿听等现象,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就需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农民进行学习,突出互动式教学的优点,在各个农村内部建立脱贫攻坚示范点,加强对一些种养基地的建设,在示范过程中,引导农民学习,将培训课程进一步落实到田间地头,真正做到手把手教学,让农民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另外,还需要特聘教师的参与,这些教师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较高的技术能力水平,特聘教师可在培训过程中,更加接地气的向农民展示操作技能,从而为农民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农民真正掌握技术能力。3.6 培训成果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农民的致富能力,积极培育一些农村后备人才,其培训目标和效果相对较为单一,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叠加效应。更加注重农民培训技能的传授,在使农民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启发农民的思想,并带动农民趋向产业化发展,从而使培训班成为储备人才的摇篮,并在脱贫攻坚道路中为农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7 解决训后之忧以往的培训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往往是一训了之,培训过后对其培训效果不闻不问,因此,为了使学员更好的运用培训知识,就需将学到的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进而将培训效果逐步转化为脱贫成果,并为其搭建服务性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为其建立相应的网络课堂,通过创建微信群,为学员之间提供良好的技术性服务,并为打造流动性课堂提供便利的条件。4. 结束语总而言之,脱贫攻坚第一战已经打响,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应在脱贫攻坚道路中,加强对农民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只有带动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才可为脱贫之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农民也需在实践过程中,也应积极探索新的专业技能,为早日实现农村富强、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茶文儒,兰思琪,杜聿昊,等.脱贫攻坚背景下新型农民素质提高和技能提升培训研究--以盐源县为例[J].乡村科技,2019[2]刘玉辉,刘译锴,王 乾.精准扶贫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以金昌市永昌县为例[J].发展,2019[3]戈艳霞.职业技能培训在提升精准扶贫实效中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0[4]蒋晶容,周扬帆.高职院校技能培训"精准扶贫"实践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2019[5]许祖华.省教育厅: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助力脱贫攻坚[J].陕西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8。
。. .。
。
篇三:如何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农技推广工作方案 一、县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总的特点是春早、夏长、秋短、冬迟。年平均气温 18.8℃,年平均日照 1765.2 小时,年无霜期 284 天,年平均降雨量 1497 毫米。全县辖 14 个乡镇,131 个行政村,国土面积 15.44 万公顷。2012 年全县人口 31.22 万人,农业人口 26. 8 88 万人,农户 7222 4 4 户,农村劳动力 14. 9 99 万人;2012 年农 民 民人均年纯收入 4390 元 元。2、农业概况:县 主 主要农业产业有粮食、蔬 菜 菜、花生、脐橙、茶叶、 生 生猪、水面养殖等。常年 粮 粮食作物播面约 24万亩 , ,蔬菜播面约 6.2 万亩 , ,花生播面约 1.2 万亩 , ,果园面积约 8.3 万亩 , ,茶园面积约 7.3 万亩 , ,年生猪出栏约 18.4 万 万头,水面养殖约 4.8 万 万亩。2012 年农业总 产 产值 127886 万元, 其其中畜牧业总产值 375 2 22 万元,渔业总产值 2 3 3843 万元。
3、基 层 层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 况 况:根据省政府《关于深 化 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 推 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 》文件要求以及省农业厅 、 、市农业和粮食局的统一 部 部署,我县 2011年 9 月 月份县政府出台了《关于 深 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 术 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 见 见》文件,财政、人劳、 编 编办以及各乡
(镇)党委 、 、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 系 系改革在资金、编制等各 方 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全 县 县 14 个乡(镇)均整合 农 农技、农机、畜牧、水产 、 、茶果、经管等岗位,合 并 并成立了乡(镇)农业技 术 术推广综合站,为全额拨 款 款事业单位,至 2013 年 年 7月,全县基层农技推 广 广体系改革的各项改革取 得 得较好效果,达到了“整 合 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 协 协调、分块运作,‘三权 ’ ’归县、财政保障、双重 管 管理、以县为主”的改革 目 目标。2012 年和 20 1 13 年,我县分别实施了 “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与 与建设补助项目”,我们 按 按项目方案要求,确定了 主 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 推 推技术,遴选与确定了技 术 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 积 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 , ,建设示范基地等一系列 相相关工作,目前各项工作 已 已取得初见较好的成效。
二、年度目标 总体目标 是 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 构 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 、 、队伍精干、保障有力、 运 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 服 服务体系的目标,建立人 员 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 任 任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 度 度、农技人员工作考核考 评 评制度、多元推广制度等 基 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 完 完善“专家-农技人员- 科 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 成 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 建 建立县、乡、村三级顺畅 、 、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网 络 络。
具体要求措施是围 绕 绕主导产业,搞好主导品 种 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推 广 广,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 术 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
到 9 5 5%以上,示范户示范作 物 物单产增长 10%以上, 单 单位面积效益提高 10% 以 以上;加大对农业科技示 范 范户的培育力度,培育主 导 导产业科技示范户 100 0 0 个以上,示范带动各项 农 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 业 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 立 立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强 化 化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加 快 快知识更新步伐,每年使 农农业技术人员集中技术培 训 训一次以上,使农技推广 队 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得到 有 有效提高。
三、实施内 容 容 1、深化基层农技推 广 广体系建设 根据《国务 院 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 农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 意 意见》(国发[2006 ] ]30 号)、《农业部关 于 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 农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 建 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 [ [2009]7 号)、《 省 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 加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体系建 设 设的实施意见》(赣府发 〔 〔2007〕14 号)和 《 《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 革 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体 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上 上府发〔2011〕15 号 号)文件精神和要求,进 一 一步深化改革,根据我县 实 实际,创新管理体制,强 化 化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 机 机构,科学核定编制,保 障 障人员经费。实行人员聘 用 用制度,按照公开、公平 、 、公正、择优的原则,选 拔 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 人 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 全 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 度 度,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 区 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 容 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 要 要求;建立农技人员工作 考 考评制
度,实行农民、主 管 管部门、乡镇政府三方共 同 同考核;建立多元化推广 服 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科 研 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 、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 农 农技推广服务。
2、确 定 定主导产业,筛选、推广 主 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根 据 据实际,确定优质水稻、 无 无公害蔬菜、茶叶、脐橙 、 、生猪养殖、水产养殖为 我 我县主导产业,邀请推广 、 、科研、教学、企业等方 面 面的专家,组织开展主导 品 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 集 集成,形成优质水稻、无 公 公害蔬菜、茶叶、脐橙、 生 生猪、水产养殖等技术操 作 作规范,编印相应的技术 资 资料和明白纸,制定推广 计 计划,将任务落实到单位 和 和农技人员,有针对性地 开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并 及 及时做好主导品种和主推 技 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跟 踪 踪调查和数据收集,开展 推 推广效果评价,促进工作 的 的持续有效开展。
3、 遴 遴选与确定示范户 按照 示 示范作物种植规模较大、 种 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 、 、主劳动力有较高的科技 文 文化素质,人品好,在周 围 围农户中的影响力较强, 能 能够长期务农,具有很好 的 的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 择 择优选用示范户。由示范 户 户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 推 推荐,乡镇政府或技术指 导 导单位同意,县农粮局审 核 核批准。示范户的分布应 相 相对均匀,根据行政村和 示 示范作物(品种),每村 一
一般设示范户 3-5 户, 对 对特色产业在一个行政村 内 内适当增加示范户,以发 挥 挥其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
。
4、选聘确定技术指 导 导员 按照“公开、公正 、 、公平”的原则,从县、 乡 乡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 7 6 6 人作为技术指导员,其 中 中乡镇农技人员比例不低 于 于 2/3,原则上乡镇农 技 技人员应聘在本行政区域 内 内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
。
5、开展技术示范指 导 导与培训 实行分工负责 制 制的工作机制。一是按照 行 行业不同,由农粮局负责 优 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等 的 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县 畜畜牧水产局负责生猪养殖 、 、水产养殖等的技术指导 服 服务工作,县茶果局负责 茶 茶叶等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
。二是示范户在技术指导 单 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的指导 下 下,负责本行政村的示范 工工作,示范带动本村及周 边 边农户共同采用相应的新 技 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等 , ,扩大技术覆盖面。三是 技 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单 位 位的组织指导下,负责责 任 任区的技术指导培训工作 , ,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 户 户制,每名技术指导员对 口 口联系 1-3个村和 10 个 个科技示范户,开展对所 包 包村、示范户和农民的培 训 训与指导服务工作,指导 农 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 广 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 其 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 展 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使 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 广 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 农
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 、 、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 看 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 的 的“乡土专家”。
6、 建 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 地 地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 特 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 一 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 则 则,依托现有条件,创新 工 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 龙 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 组 组织等的作用,建立区域 性性试验示范基地,全县共 建 建立 2 个试验示范基地, 其 其中,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1 1 个,生猪养殖示范基地 1 1 个。
7、加强基层农 技 技人员的培训 建立基层 农 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 采 采取异地研修、县乡集中 办 办班和现场实训等形式, 对 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 更 更新培训,提高其业务素 质 质和工作能力,每年集中 培 培训的人数不少于 60 人 , ,主要是到农业部认定的 现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 进 进行异地培训,同时邀请 省 省内外知名专家来县内现 场 场讲授。
四、进度安排 ( (2014 年 9 月—20 1 15 年 8 月)
项目自 2 0 014 年 9 月—2015 年 年 8 月结束。
1、筹备 阶 阶段(2014 年 9 月 1 日 日起至 2014 年 10 月 3 31 日)
成立项目领导 小 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分 行 行业技术指导方案、各项 管 管理规章制度,筛选、推 介 介发布 2013 提主导品 种 种
和主推技术,制定分产 业 业技术操作规程,开展宣 传 传发动,召开有关会议, 举 举行启动仪式。
2、项 目 目实施阶段(2014 年 1 1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8 月 31日)
2015 年 年 3 月 31 日前对确定的 8 88 名技术指导员进行分 专 专业集中技术培训,并签 订 订责任状。根据农时季节 , ,全年对技术指导员的集 中 中培训不少于 2 次。20 1 15 年 3 月 31 日后技术 指 指导员分赴各自的责任区 , ,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 与 与培训服务工作。
3、 总 总结检查阶段(2015 年 年 8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8 月 20日)
2015 年 年 8 月 20 日前各项目实 施 施单位分产业对项目实施 情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向 县 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写 出 出书面总结报告,201 5 5 年 8 月 30 前县项目领 导 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单位进 行 行检查验收和绩效考核, 并 并向上级写出书面总结报 告 告,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 。
。
五、主要参与单位及 分 分工 1、县农业和粮食 局 局:负责整体方案的制定 , ,宣传发动,组织管理, 确 确定示范户、技术指导员 、 、技术指导单位,主持筛 选 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制 制定分产业技术操作规程 , ,并组
织项目的实施与工 作 作落实等,协助县政府开 展 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建设 工 工作。
2、县畜牧水产 局 局:负责筛选畜牧、水产 的 的主推品种和技术,制定 分 分产业技术操作规程,组 织 织项目的实施与工作落实 等 等,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 推 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3、县茶果局:负责筛 选 选茶叶、果树的主推品种 和 和技术,制定分产业技术 操 操作规程,组织项目的实 施 施与工作落实等,协助县 政 政府开展基层推广体系改 革 革建设工作。
4、县农 机 机局:负责筛选适合本县 的 的农业机械主推型号和技 术 术,制定农机技术操作规 程 程,组织项目的实施与工 作 作落实等,协助县政府开 展 展基层推广体系改革建设 工 工作。
5、县财政局:
负 负责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 到 到位,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情 情况,保证资金的安全有 效 效使用。
6、县人事局 :
:协助县政府开展基层农 技 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 , ,参与农技人员的绩效考 核 核。
7、县审计局:监 督 督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
六、中央财政经费使用 安 安排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 扶 扶持,其主要用途用于以 下 下 3 个方面工作:
1. 农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
主 主要用于基层农业技术人 员 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 的 的补助,占总经费的 25 % %;完成全县农业技术推 广 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 占 占总经费的 5%;技术资 料 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 考 考评等管理费,占总经费 的 的 5%;聘请技术专家的 补 补助,占总经费的 5%。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
主 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 采 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 子 子、种畜禽、水产苗种, 以 以及购买农(兽)药、化 肥 肥、饲料等补助,占总经 费 费的 15%;试验示范基 地 地购买农(兽)药、化肥 、 、饲料、试验设施装备等 物 物资,采取现代化推广方 式 式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补 助 助,占总经费的 30%。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 建 建设补助。主要用于基层 农 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 继 继续教育所需的费用;试 点 点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的农 技 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农业 科 科技网络书屋等信息化服 务 务手段推广农业技术的给 予 予适当补助,占总经费的 1 15%。
七、具体工作 措 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 县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 导 导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 长 长任副组长,农粮局、畜 牧 牧水产局、茶果局、农机 局 局、财政局、
人事局、审 计 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 参 参加的“县基层农技推广 体 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 目 目领导小组”,负责总体 方 方案的制定、综合协调、 政 政策扶持及组织领导工作 ,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 在 在农业和粮食局,负责组 织 织实施管理及日常工作。
2、成立专家组,强化 工 工作队伍 县成立专家组 队 队伍,对项目的实施提供 技 技术保障。专家组由 16 名 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 体 体成员情况如下:
3、 搞 搞好宣传发动 一是通过 广 广播、电视、手机短信、 农 农业信息网等宣传媒介和 召 召开会议、印发宣传资料 等 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 动 动;二是召开有关乡镇负 责 责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站 站负责人等同志参加的专 题 题会议,使广大干部群众 充 充分认识到实施该项目的 必 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参 与 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 项 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 的 的领导和群众基础。三是 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 总 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 , ,通过召开经验报告会、 交交流会等形式,扩大示范 效 效果和社会影响面,不断 将 将项目引向深入。
4、 实 实行多项...
篇四:如何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推广整改方案 为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机制, 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 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 〕 69 号)精神及省、 市有关部门的要求, 结合我县实际, 制定本方案。
一、 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
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为目标,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 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 加大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力度, 逐步实现农技推广机构布局合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涉农企业广泛参与、 分工协作、 服务到位、 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二)
基本原则。
坚持强化县级, 优化乡 (镇) 级, 按照产业特色合理配置机构; 坚持政府主导, 支持多元化发展, 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服务职能,指导和放活经营性服务职能, 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坚持因地制宜, 统筹兼顾, 与农村综合改革相衔接, 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二、 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
机构设置方面。
一是强化县级农技推广机构。
突出区域种植业发展
特色, 逐步建设和完善区域农技服务中心站。
县农技推广中心改为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 为副科级事业机构, 主要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 原有经营性服务职能与之脱钩。
调整后, 下设 8 个工作机构, 即:
南部(双墩)
农技综合服务分中心, 增挂县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牌子; 草莓蔬菜生产工作站, 增挂北部(水湖)
区域中心站牌子; 棉花(玉米)
生产工作站,增挂中部(杨庙)
区域中心站牌子; 粮食油料生产工作站, 增挂东部( )区域中心站牌子; 植物保护检疫站; 土壤肥料工作站; 农业生态能源(环保)
工作站; 办公室。
撤销原经作站。
二是优化乡 镇农技推广站。
将原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进一步定编定岗、 择优上岗, 明确一至两人进入乡镇为民服务代理中心,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二)
人员编制方面。
按照原县编委确定的 108 人(其中:
县农技推广中心 40 人, 乡 镇 68 人)
编制不减的原则, 根据公益性服务机构新的任务和产业特色, 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核定编制为 50 人(新增 10 人), 其中,草莓蔬菜生产工作站 7 人(含草莓合作社 2 人); 粮食油料生产工作站 5人; 棉花(玉米)
生产工作站 5 人; 植物保护检疫站 8 人; 土壤肥料工作站 6 人; 农业生态能源(环保)
工作站 5 人; 办公室 6 人; 南部农技综合服务分中心 8 人。
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新增人员, 通过考核、 考试方式从乡 镇现有农技推广人员中择优录取, 或选调部分本科以上农业专业毕业生; 乡 镇农技推广人员核定编制为 58 人, 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分别确定并调整人员, 即:
双墩、 下塘、 杜集、 义井、 岗集、 水湖、 罗塘等乡 镇农技人员分别确定为 3-4 名, 其余乡 镇分别确定为 2-3 名。
(三)
机构职能方面。
一是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职能。
制订本行业技术推广规划、 年度计划、 农业标准和技术规程, 并组织实施; 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 承担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以及农资市场管理工作;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开展科技培训和农民教育培训, 指导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机构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承担和组织实施选定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上级下达的重点推广项目 , 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 预报、 防治和处置,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 监测和强制性检验, 农业资源、 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和农作物苗情监测;承担农业新技术、 新成果的引进试验、 示范, 参与农业科研鉴定、 评审和新技术、 新成果审定; 参与指导本行业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参与指导新农村建设; 为本行业产业发展提供产前、 产中、 产后服务;参与农业发展政策调查研究, 为党委、 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履行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是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各机构和区域中心站职能。
南部(双墩)
农技综合服务分中心[县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
承担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下达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和农业新品种、 新技术、 新材料的示范、推广和科技培训; 组织实施本区域农业技术推广计划; 负责有害生物入侵预警、 控制和防治; 侧重负责南部区域的双墩、 岗集、 三十头、 双凤等乡镇(开发区)
农技推广机构、 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的业务指导工作, 为本区域产业发展提供物资、 技术、 信息、 咨询等农技综合服务。
草莓蔬菜生产工作站[北部(水湖)
区域中心站]:
拟订和组织实施草莓、蔬菜产业发展计划; 承担草莓、 蔬菜新品种、 新技术、 新材料引进、 试验、示范、 推广和科技培训任务; 为草莓、 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产前、 产中、 产后服务; 侧重负责北部区域的水湖、 庄墓、 罗塘、 左店等乡 镇以草莓、 蔬菜区域特色产业为重点的农技综合服务工作。
粮食油料生产工作站[东部( )
区域中心站]:
拟订和组织实施粮食油料产业计划; 承担粮食、 油料新品种、 新技术、 新材料的引进、 试验、 示范推广和科技培训任务; 为粮食、 油料产业发展提供产前、 产中、 产后服务;侧重负责东部区域的 、 杜集、 造甲、 下塘等乡 镇以粮食、 油料区域产业为重点的农技综合服务工作。
棉花(玉米)
生产工作站[中部(杨庙)
区域中心站]:
拟订和组织实施棉花、 玉米产业计划; 承担棉花、 玉米新品种、 新技术、 新材料引进、 试验、 示范、 推广和科技培训任务; 为棉花、 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 侧重负责中部区域的杨庙、 吴山、 陶楼、 义井等乡 镇以棉花、玉米区域产业为重点的农技综合服务工作。
植物保护检疫站:
负责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植保新技术试验、 示范、推广;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农作物病、 虫、 草害综合防治及技术指导;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与指导; 新型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植物检疫、
疫情管理、 封锁控制, 农业植物和植物产品的产地、 调运检疫、 审批等。
土壤肥料工作站:
负责编制全县土壤肥料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土肥新技术、 新方法、 新品种的试验、 示范推广和应用;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有机质提升行动, 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提高耕地地力水平; 开展土肥技术培训、 咨询和技物结合, 指导土肥推广社会化服务; 负责全县肥料的登记管理和监督工作。
农业生态能源(环保)
工作站:
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 组织生态农业建设, 提出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和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规划及措施并组织实施; 负责农业污染源普查和防治等工作。
办公室:
负责文电、 信息、 劳动工资、 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管理、 后勤服务、 文明创建、 安全保卫等内务管理及会议、 培训的组织工作; 协调处理站室(分中心)
工作和日常事务及对外联络工作。
三是乡 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职能。
宣传、 示范、 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选定推广项目和技术, 贯彻技术标准; 参与指导本乡 镇农业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新农村建设; 宣传农业法律法规知识; 为本乡 镇产业发展提供技术、 信息、 咨询等综合服务; 负责本乡 镇农民技术员和涉农服务组织的业务指导; 参与本乡 镇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为党委、 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完成上级交给的其它任务。
(四)
管理体制方面。
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及派出的南部区域农技综合服务分中心、 区域中心站, 人、 财、 物、 事权归属县农委管理; 区域分中心和区域中心站由县农委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逐步建设完善; 乡 镇农技推广机构, 人、 财、 物三权归属乡 镇管理, 业务上接受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指导。
对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及乡 镇农技站人员, 实行由服务对象与县农委共同考核的双向考评制度。
建立科学、 合理、 易操作的考评制度, 明确每一项服务的考核内容、 考核指标、 评分标准。
把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农业服务的实绩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让服务对象评定服务效果, 把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农业服务人员的评价作为续聘、 晋升、 增加工资福利的主要依据。
每一名公益性农技人员要根据专业优势, 联系科技示范户, 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到示范户进行指导和服务, 县中心、 分中心及有条件乡 镇都要开通农技 110 服务热线, 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积极指导涉农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专业协会、 中介组织等,围绕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和重点, 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
三、 总体要求
为切实保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县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
导任组长, 县农委、 人事局[编办]、 财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县农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具体负责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各乡 镇(开发区)
要高度重视, 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切实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合力推进, 确保今年底前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推荐访问:如何搞好农技推广工作 农技 搞好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