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30分钟

时间:2022-09-19 08:45:0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林30分钟,供大家参考。

园林30分钟

 

 上次课内容:

 什么是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中的发展演变, 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 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第 6 章 园林 第 2 节 私家园林的作用和创作思想 一、 作用 1. 物质作用

  提供一个建筑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 “园居” 生活的场所。

 起居、 游乐、 聚友、 宴饮、 听戏、 琴棋书画、 品茗、 参禅、 供佛、 养生等等。

 我们所熟知的《红楼梦》 中的人物, 生活在“大观园” 中, 就是典型的这种园居生活, 著名的一些桥段, 如黛玉葬花, 海棠诗社, 等等。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贾母, 一个非常有情调有品味会享受的老太太, 听曲子,要隔着水面, 远远的吹来, 听着水音儿听。

 妙玉喝茶要用收梅花上落上的雪, 储存起来。

 大观园水面大, 可以划船采荷等。

 2. 精神功能

  利用人工改造的自然, 自然美与建筑美相结合, 满足各方面的精神需求。

  寄情山水, 满足隐逸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 欣赏诗情画意的景观。

  追求奢侈, 炫耀财富, 附庸风雅。

 如扬州的盐商。(三代贵族,爆发户)

 二、 创作思想

  文士园——文人——士, 学而优则仕。

 儒道互补:

  儒:

 解决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基调:

 追求、 进取。

 积极入世的。

  道:

 解决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基调:

 追求自然情趣、 田园之乐。

 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积

 极入世, 仕途顺利。

 如仕途失意落魄潦倒, 就逍遥自在, 返朴归真。“亦官亦隐, 半官半隐”。

  道家的思想最终表现为“无为”, 什么是无为, 李约瑟(英国汉学家)

 说“无为, 就是抑制违反自然的行为”, 就是我们所说的“顺其自然”。

  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 形成的园林, 反映的不是礼仪纲常(与四合院, 严格的长幼尊卑嫡庶男女内外远近关系不同)

 而是自然情趣, 是道家的思想。

  所以,

 园林追求虚静、 恬淡、 寂寞无为、 自然天成、 大巧若拙的情趣和情调。

 在城市中设计和建造园林, 面临两大矛盾:

 1.

 密集的建筑环境与自然情趣的矛盾 2.

 有限的占地面积与访求自然山水的矛盾

  解决的对策:

 1.

 在人工环境中追求自然情趣 2.

 在有限空间中追求无限意境 三、《园冶》 中的造园理论  《园冶》, 明计成 著, 1631 年成书, 1634 年刊行。

 是我国最完整的一部造园著作, 对造园的理论和技术都有详细的阐述。

  计成, 字无否, 自号否道人, 明代杰出的造园家。

  全书分三卷:

 卷一:

 兴造论、 园说、 相地、 立基、 屋宇、 装折 卷二:

 栏杆 卷三:

 门窗、 墙垣、 铺地、 掇山、 选石、 借景

 • 造园的基本原则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顺乎自然情理, 切忌矫揉造作, 崇尚自然。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上学期的外建史, 互动):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凡尔赛宫, 突出人为特点, 强调轴线, 几何形态, 完全欣赏人工美。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追求纯自然, 完全欣赏天然美。

 甚至不用围

 墙, 用河水隔断。

 中国古典园林, 介于两者之间, 在人工环境下追求自然形态。

 布正伟说过:“品格比风格更重要”,

 不区分风格间的优劣, 而区分品格的高下。

 比如国际象棋和围棋, 大师和不入流, 几段。三派风格之间各有千秋, 品格分上、 中、 下, 中国建筑要走向世界, 在于品格, 而不在于风格。

 • 重视规划构思

 “妙于得体合宜, 未可拘率”

  体——章法, 规矩、 体式、 格局

  宜——灵活机动、 因地制宜

  拘——拘谨——得体不合宜

  率——率野——合宜不得体

  妙在两者之间恰当的平衡点, 既有章法, 又灵活。

 • 强调从实际出发

 “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因——依据,

 依据地形地段具体条件

  借——利用环境中有利的条件。

 “因高筑山, 就低凿水, 俗则屏之, 嘉则收之。

 ”

 “得影随行”

 • 体现创作步骤

  “目寄心期, 意在笔先”

 目寄——实地考察, 摸清情况

  心期——琢磨、 构思, 边看边想

  意——立意, 表现景观的主题。

  (联系现在学生课程设计, 别墅设计, 中国古典风格“庭院深深深几许” ,

 立方椎 , 流动空间, 眼高手低, 才能眼高手高)

 • 突出园主品味 “三分匠, 七分主人” , 主人“尤须什九, 而匠用什一”

 品味很重要。

 尤其是主人的品味, 因为这是园主的家, 是日常生活的地方,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家庭装修, ——没有室外空间。

 可以理解著名的园林不是最奢华的园林, “文士园”, 而盐商附庸风雅的园林则格调低下。

 • 重视赏鉴指引和景观指导 “文士园”,

 讲求格调, 画龙点睛, 文学与建筑的“焊接”(硕士论文)

 有人说:

 建筑是实实在在的, 分量最重的, 耗费工料的, 而诗歌是最轻的, 没有物理分量的。

  中国古代园林, 十分重视利用匾额命名, 对联点题等文学手法, 来提升建筑的意境。

  央视正在重拍《红楼梦》, 搞了声势浩大的选秀活动, 因为有个吉林省选手, 听说有学生参与了投票活动, 大家都热爱《红楼梦》, 知道大观园建成后的第一件事是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命名题诗 (经元春亲自修改, 可见重视)。

 潇湘馆、 蘅芜苑、 怡红院、 稻香村等等。

 稻香村的匾额是李纨“一畦春韭绿, 十里稻花香”

  我看《红楼》 宝玉与其父关于稻香村有过一场争论, 宝玉喜欢怡红院,贾政说他“蠢物, 只知道朱梁画栋, 恶俗。” 宝玉却说“此处置一田庄, 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

 远无邻村, 近不负郭, 背山无脉, 临水无源, 高无隐寺之塔, 下无通市之桥, 峭然孤出, 似非大观。

 ——不天然, 宝玉深得造园之妙。

 所谓画龙点睛,《红楼梦》 开篇, 写贾雨村郊游, 看见一所坍塌朽败的破庙, 本来很不在意, 突然看见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立刻蓬荜生辉, 觉得此地藏龙卧虎, 刮目相看, 看着庙里的痴嗫道人, 怎么看都是隐而不露的高人。

 《红楼梦》 也许是小说家言, 我们来看看实例, 如何体现意境。

  拙政园(世界文化遗产)

 梧竹幽居对联, 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  与谁同坐轩。

 拙政园。

 小小一个扇形亭子, 并不起眼, 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 屋面、 轩门、 窗洞、 石桌、 石凳及轩顶、 灯罩、 墙上匾额、 鹅颈椅、 半栏均成扇面状, 故又称作“扇亭”。

 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杜甫的诗句联“江山如有待, 花柳自无私。

 ”扇亭地处山麓水边, 地理位置甚佳, 树高而雄, 石幢静立, 人在轩中, 无论是倚门而望, 凭栏远眺, 还是依窗近视, 小坐歇息, 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表现出孤寂、 超脱、 平静、 冷漠的意境。

 很清高。

  沧浪亭是苏州古典大型园林之一, 具有宋代造园风格, 景色自然, 建筑朴实简雅, 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山水林木布局巧妙。

  得名——2000 多年前, 《孟子·离娄章》 记载了“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的龙阳歌谣, 并在楚国大地上广为传唱。

 屈原曾在沧浪水流入沅水的出口沧港遇渔夫, 相与问答, 而沧浪歌

 的前一句“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浊)

 我缨” , 则很明显是劝人积极进取的, 认为“君子处世, 遇治则仕, 遇乱则隐。

 这也就是“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的另一种说法。

 从立意到, 追求的意境,都表达了这种儒道互补的思想境界。

  个园位于扬州。

 李白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唐、 宋时期的扬州, 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 也是最奢靡的地方。

 古人言“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清代大才子、 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 物象鲜明, 情辞优美, 格调高雅, 意境空灵, 可谓深得竹景观的神韵 园主又爱竹, 于是乃取“竹” 中之“个” , 且形似竹叶, 故名。

 可见苏轼人的品味低下是不可救药的, 比生理疾病更为可怕。

  下次课, 我们将接着向大家讲述有关私家园林的景观构成要素、 平面布局,和设计要点。

 并将以拙政园、 留园、 退思园等为具体案例, 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

推荐访问:园林30分钟 园林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