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业批改点滴体会,供大家参考。
作业批改中的点滴体会
市西湖小学:
付思琴 内容提要:
本论文主要从我教数学 15 年来在作业批改中的几点体会来交流:
一、 适当加以评语。
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 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1、 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 分项评价。
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 暂不评判。
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 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 将作业重做之后, 再进行评判。四、 适当一题多评。
调动沉重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 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
关键词:
作业批改
评语
评价
评判 正文: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 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
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 检查教学效果, 调整教学方案,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 我们习惯于用“√ ”“×” 来评判正误, 采用百分制量分。
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判断解题正误, 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枯燥乏味、 缺乏激励性, 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 学习潜力。
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 学生的解题思路、 方法、 过程、习惯、 能力、 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 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
此外, 单纯的用“√ ” 和“×” 来评价
学习思维、 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 情感交流,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 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思:
一、 适当加以评语
评语, 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 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 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 指出其不足, 肯定其成绩,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 计算、 观察、 分析、 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 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 让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 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思考的路线。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 改正。根据指导, 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 而且知道为什么错、 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 可要细心呀!”、“解得巧, 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
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 相反, 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 你的进步很大, 因为你付出劳动。“” 看到你在进步, 我万分高兴, 希望你更上一层楼。
“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 充满了希望。
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 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 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 不同方向去分析、 思考问题,克服了 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 开拓思路, 运用知识的迁移, 使学生能正确、 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
如解 “幼儿园买了一批玩具, 买小汽车用去 64. 96 元, 比买积木多用了 22. 76 元, 比买积木与拼图玩具所用钱的总数少 3. 92 元。
买拼图玩具用了多少钱? ”
一般解法都是 64. 96+3. 92-(64. 96-22. 76) =26. 68(元) 。
而有一个同学除了这种还写了解法二 :3. 92+22. 76=26. 68(元) 。
我在这道题边打了大大的“☆", 并写道:
“解得巧, 真聪明!” 肯定其独特见解。
利用评语:“解得巧、 方法妙” 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
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 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
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 驰骋想象,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 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 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尝试; 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 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
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
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 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
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 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 但格式正确吗? ”、“聪明的你, 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 等。
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 首先要肯定其长处, 增强自信, 再提出殷励希望, 改正缺点。
如, “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 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
写得可真漂亮, 要是能提高正确率, 那肯定是最棒的!” 或者 “再细心一些, 准行!” 这样, 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 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志治学态度。
二、 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
原有的优、 良、 及格等级制,千篇一律, 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 难以分清学生作业完成状况, 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分级。
例如, 可用 A、 B、 C 等来表示。
每一个级别可以赋以特殊的意义:“A”
主要看解题过程依据是否合理, 步骤是否完整, 结果是否正确; “B” 主要看所用文字、 符号、图形是否正确, 书写是否整洁, 作业格式是否规范; “C” 主要看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有自己特有的见解。
三、 暂不评判
学生的知识基础, 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 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
当学生的作业错误 过多, 过严重时, 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 心理压力太大, 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可以采取 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
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 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 将作业重做之后, 再进行评判。
如:
在比较大小时, 有一个学生所有填“ 〈”“〉” 的比较大小的题目都是错的, 而且都是跟正确答案相反, 显然, 这不是由于单 纯的粗心所致, 而是没有弄清算理。
这时, 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
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 如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 等学生弄懂了算理, 把错题纠正以后, 再进行评判。
四、 适当一题多评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
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 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
为了调动沉重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 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
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 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 弥补不足, 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 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 调动他的积极性。
在评语中就可以加一些鼓励引导性质的话, 例如:“得数正确, 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在想一想!”、“好, 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实践证明, 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 不仅可以弥补“√ ”“×”判断方法的不足, 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 能力、 习惯、 情感、 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 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 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批改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