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地位演变过程

时间:2022-09-16 10:4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儒家思想”地位演变过程,供大家参考。

“儒家思想”地位演变过程

 

 “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过程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学说奠定基础(老子创立道家思想)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原因: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

 ①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②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原因: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原因:三教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

 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1)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原因:①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 ②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③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与探索

  ④理学在宋朝兴起的深层次原因:政治上,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痹。

  ⑤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思想活跃。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2)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原因:

 ①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不满。

 ②明中期,程朱理学已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

 原因:①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另一方面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②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腐化,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③思想因素:一方面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们个性,摧残了人们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④社会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原因: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故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

 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位代表的激进的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道德、新文化,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结合,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思想要素。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不少国家也有很大影响。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已经劲吹,如何激发崇德向善、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怎样更好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正在举行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将这一精神落到实处,推进改革就有了凝神聚力的主心骨,社会发展就会有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

 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正确的价值理念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保证社会系统和谐运转,是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导航定向,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在沧海横流中标定历史方位,在风云际会时坚定信念理想。

 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决定于文化力量。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重在发挥文化的作用,理直气壮地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俱进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为风尚。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价值体系的建设才有制度支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才能有的放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才会指日可待。

 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如果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者们,能创造更多优秀作品彰善惩恶、激浊扬清;如果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进程中,能用法律扶起“跌倒”的道德,用政策推动正确价值观的弘扬;如果党员干部主动率先垂范,公众人物自觉成为社会风向标,何愁驱散不了社会生活中的“价值雾霾”?何愁没有众人拾柴推进改革的心劲儿?

 价值观决定改革观。踏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沿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目标推进改革,以“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的社会理想凝聚共识,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准则检视行为,我们就一定能为改革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引领、凝聚不竭的精神动力。

推荐访问:“儒家思想”地位演变过程 演变 地位 儒家思想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