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赵春涛课改论文,供大家参考。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作者:
新密市岳村镇第一初级中学九三班
刘玉凤
辅导教师:
新密市岳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赵春涛
“ 我的课改生活” 小论文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吱嘎, 吱嘎……。” 课改列车驶到了新密市岳村镇一初中, 回首课改前后的日子, 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课改前画面一 “同学们, 这个公式记住了吗? 这个概念会背了吗? ” 数学老师极不放心的问。
“嗯……” 死气沉沉的课堂上上一片稀落的应答声。
“那么, 现在开始做练习吧。” 老师有留了一手, 趁老师转过去面向黑板的一刹那, 顺手抄起同桌的练习册,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记下答案, 然后以放射状向四周传播。
哎, 一人做完, 全班无忧。
可怜的数学老师似乎还不知情, 认为所有人都掌握了, 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课改后画面一 “不对, 我觉得吧, 这道题这样做起来会更简便。”
“你看这样做比你的还简便呀!” 某小组正激烈地讨论着一道数学题的解法,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 “好了 , 同学们, 谁解出来这道题, 请写在黑板上。” 老师的话还未落音, 几个同学已经争先恐后地跑上讲台上, 抓起粉笔在黑板上笔走游龙般地奋笔疾书。
不一会, 三四种解题方法被同学们一一破解,并一一地讲述给讲堂下兴致勃勃的求知者们, 这才是真正的掌握。
课改前画面二 “咱俩好不好? ” 某同学一脸诧异的笑。
“呃, 当然好了, ” 可怜而单纯的小 A 还不知情。
“那好, 你的数学作业让我借鉴一下, 谢谢了” 正说着, 迅速抓起小 A 面前的作业, 逃之夭夭, 让人望尘莫及。
“唉, ” 小 A 无奈地叹了口气。
“交语文作业了” 语文课代表尖细的声音能刺穿耳膜。
“先把物理作业交了 。” 物理课代表阴沉的怒吼把我吓趴在了 地上。
上课铃响了“是生物, 生物老师好欺负, ”“这节课把英语作业补了再说, ”“语文还有一页练习呢”“不管了, 写一样算一样吧。”“喂,同桌, 帮个忙, 语文课代表那儿给我找张卷子。”
各科老师挑灯批改作业, 看着全班的作业, 正确率极高, 不由得提起精神, 打个呵欠之后, 继续准备明天的新课。
课改后画面二 “同学们, 本节课后会剩余十五分钟做作业, 下面先看一下这道题。” 数学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 让同学们受宠若惊。
“好!
”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
这节是生物课, 老师说:“这节课我们带到实验室进行生物实验”“好” 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因为原来都是在教室讲生物实验。
课改前画面三 “今天我们讲测量旗杆的高度, 大家看黑板……。” 老师在教室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
面对这种填鸭式的教学, 学生在下边听得迷迷糊糊, 似懂非懂, 所有的同学都无力的摇摇头。
课改后画面三
“这节课我们研究如何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下边大家先预习课本, 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部分。
然后我们到校园里旗杆前进行实地测量……”
这样的课堂我们喜欢, 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引领指导, 认真的完成了导学案上的任务,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旗杆前, 同学们分工明确合作完成各项测量任务, 然后进行计算, 很快测出了旗杆的高度, 并且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一节课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结束了。
课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所有懵懂的人, 我们生活的春天来了。
看!
课改让我们看到了生机!
同学们手中多了一份导学案, 那是老师智慧的结晶, 是我们课堂上最初、 最耀眼的绿。
那抹绿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向上, 令我们振奋不已。
我们拿着手中的学案, 心中就有了学习的目标, 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 我们学会了合作和探究, 渐渐地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阵地, 而是我们自我展示的舞台; 老师不再唱着独角戏, 而是一起合作分享成果。
课堂上打瞌睡的人少了, 积极思考、 争着发言的人多了。
这抹绿打破了冬的沉寂, 孕育了春的活跃和希望。
课改让我们充满热情和干劲。
在老师和组长的带领和号召下, 我们的课堂学习更加活跃主动, 讨论的氛围更加热烈, 小组长正带领着组员学习, 老师在各组之间转悠, 不时地指点, 大家学习检测之后,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共同的交流后得到解答, 不仅缩短了做题的时间, 还提高了答案的正确率, 不仅提高了 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大幅的提高了学习成绩。
我们在进步的喜悦中更加充满学习兴趣
和干劲, 我们相信我们的课堂学习会愈发的红红火火蒸蒸向上。
课改让我们百花争艳。
我们在课改中收获了快乐, 在快乐中收获了成果。
老师在拔尖培优的基础上, 更加侧重补差和激励中等; 为了激励我们更好地合作学习, 老师想出了很多的方法, 竞赛、 抢答等,可谓“花招百出”, 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 利用各种优势, 不仅增强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也在帮助他人中收获了友谊,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来争艳, 来点缀春天。
课堂因课改而蓬勃, 收获因不同而精彩, 课改我爱你!
教师评语:
本文小作者通过对课改前后不同的具体场景对比, 写出了同学们痛恨课改前的日子喜欢课改后的生活。
特别是最后几段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课改描绘的有声有色。
读完此文, 我深切地感受到课改给同学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开放的课堂, 可以让思维开花。
值得欣慰的是,这篇小论文的作者已经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用自己的心去体味、去分析、 去思考, 且能形成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