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中感受线条无穷魅力.doc,供大家参考。
在音乐中感受线条的无穷魅力
《美术课程新标准》和新教材重视艺术学科的整合,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失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教材第七册《线条的魅力》一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和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充分地感受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无穷魅力。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纵观中外美术史,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岩画、壁画,均以线造型,中国绘画中“十八描”充分体现了线条的多样性与表现力,中国书法更是把线条的魅力发挥到极至。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快乐;有的线条秀丽妩媚,婀娜多姿,线条的表现力之强由此可见。
在该课教学中,我选择了相适合的音乐曲目、舞蹈录象让学生欣赏,发挥音乐的感染作用,让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导入时,我播放了两段音乐让学生欣赏,一段是慷慨激昂的《黄河颂》,另一段是《春江花月夜》,这两段音乐非常有代表性,一段是象大海的波涛一样汹涌,一段是平缓如小溪流水,学生自然会产生心理共鸣及心理上的期待。这时提出问题:听了这两段音乐,你的脑海里展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很快地能感受黄河的气势,有的学生马上抢着说,看到了雄奇壮丽的山河,看到了英勇抗敌的战士,看到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还有的同学说看到了那醉人的明月,那滟滟的湖水,那洁净的天空……诗人用唯美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学生自然沉醉在这个虚拟的场景,沉醉于这春江花月夜。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写一篇高水平的作文,有的说画一幅绝美的图画。紧接着问:如果要你画一幅画,你怎么来表现?有的说可以用线条,有的说用圆滑的曲线,有的说用坚挺的折线,有的说用粗细不同的交叉线。此时,我进一步加以引导,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不同的线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的作用。接下来的探究学习中,让学生欣赏《绸带操》录像,观察舞蹈动作的轨迹线:老师带来了一条绸带,舞动绸带你发现了什么线?学生感觉到了线条像在跳舞,很快就找到了流动的曲线。为加深对各种线条的印象,尝试让学生跟音乐画线:线条不仅能看到,还能听到,在这些音乐中,你听出线条了吗?把它画下来。学生在播放着的爵士乐、小夜曲、圆舞曲、拉丁舞曲中画出了对不同节奏乐曲的感觉:或平稳、或强劲、或舒缓、或愉快,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线条丰富的变化和表现力,激发了创作的热情,有了线条的充分认识和感受后,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把他们看见的、知道的、听过的事物表现在画面上,经稍加点拔,一张张充满童趣的儿童画就诞生了。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科上的广泛应用,跨学科的综合欣赏已成为必然。特别是美术、音乐课的综合,两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演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