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一些、少一些,供大家参考。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学习内容】
教材第 33-34 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 100 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用语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到,这为本课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运用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使数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等。
【预习设计】
1.填空:
(1)写出 3 个十位上是 4 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
)<(
)<(
)
(2)比 38 大比 44 小的数有 。
2.在○里填上“>”、“<”“=”。
25○50
70○79
67○66+1
100-10○90+10 49○50
3○30
52○2+50
62-2○73-3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1.交流预习作业。2.明确学习内容,认定学习目标。
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当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板书课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看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活动一:
小组合作说说 预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或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
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说说: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
师: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追问:还可以怎样说? 师板书: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或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 师: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瞧,小兔折了 74 个呢!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板书小结:小猴做的比小兔少得多。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学生根据“试一试”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然后独立练习。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追问:怎么改就选 48 呢?怎么说就选 54 呢? 师总结:看来说法不一样,选择也就不同了。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进一步理解四个词的意思。
2.第 2、3 题选择正确的答案,从不同角度理解词意。
3.交流时说说估计的方法。
4.让学生选好数后比较。
五、回顾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检测反馈】
《补充习题》第 19 页中第 2、3、4 题。
【教学反思】
活动二:
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选 18,如果选 48 应该怎么说?如果选 54 又应该怎么说? 活动二: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独立练习。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3 题 独立练习后集体交流。同样如第 1 题说说怎么说就选别的数了。
3、完成“想想做做”第 4、5 题 4.完成第 6 题. 活动方法:两人各拿一张卡片,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两个数比一比。
练习六 【学习内容】
教材第 35-36 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单数、什么样的数是双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难点:区分单数和双数,理解“差不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百数表,会比较数的大小不一,对于单数和双数在生活中已接触到,这些都为本课的练习顺利展开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等。
【预习设计】
1.问问爸爸、妈妈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是如何进行区别的?有什么好办法快速判断? 2.练习顺着,倒着数 100 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回顾这两天学习了哪些知识?2.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把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活动一:
1.完成第 1 题。填一填、说一说、想一想。
(1)学生独立填数, 齐读这些数。
(2)学生对照数列,看一看、比一比,说说结果和原因。
2.练习数数。
3.第 3 题,从给出的 7 个数中分别找出比 50 大和 50 小的数,
1.97 接近 100 还是接近 90?93 呢? 2.关注学生顺着数“几十九到几十”和倒着数“几十到几十九”的情况。
3.指名说说比较方法。
1.让学生说说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应该先看哪一位,再看哪一位。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在比较几个两位数的大小时,可以按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如先看十位上的数字,十位上的数大的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字,个位上的数大的两位数就大。
2.集体校对,指名读一读。
3.认识单数、双数 小结:当个位上的数是 0、2、4、6、8 时,这个数是双数;当个位上的数是 1、3、5、7、9 时,这个数是单数。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图意。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门牌号排列的秘密。那你们能猜出:53 的门牌号在哪边呢?68 号呢?
2.完成第 7 题后校对。
3.完成第 8 题。
追问:第二个小女孩话怎么改就选其余的答案了。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许多问题,希望大家能更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有困难的孩子的作业,随时加以指点和帮扶。
活动二:
1.完成第 4 题。比一比、填一填 2.自主完成第 5 题。
3.认识单数、双数 交流课前预习情况,说说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怎样快速进行判断? (1)让学生独立圈一圈。
(2)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哪些单数和双数 ? 活动三:
1.完成第 6 题 (1)从图中的门牌号,说说发现了什么? (2)一生任意说一个门牌号,让其余学生说说在哪边? 2.根据单数、双数的特点完成第 7 题 3.完成第 8 题 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练习。
三、回顾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检测反馈】
《补充习题》第 20 页中第 2 题。
整体练习,全班校对,反馈错题,细致分析,追问错因,及时纠正,即时巩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帮助。
【教学反思】
复习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
教材第 37-39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100 以内数的认识,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熟练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已比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本课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依据目标,自主整理 1、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师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复习。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引导学生加深对数位的理解,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 1 表示 1 个百。
2、引导学生填空,读一读,根据数轴填空。
3、引导学生说出几个十看十位上的数,几个一看个位上的数。
4、提问: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 每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组成? 总结:钟面上一共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有 5 个小格,5 个 5 个地数,一共有60 个小格。
1、根据要求找出数,注意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找,再读一读。
2、关注有错误的学生。
3、让学生独立完成,问:你是怎么比较的呢?说说你的方法。
1、第 8 题(1)如改成一班有 45 人呢?改成 20 人呢? 活动一:
1、完成第 1 题。写一写,读一读。
2、第 2 题学生独立填数。
3、独立练习第 3 题,说说是怎么想的? 4、完成第 4 题。
学生看着钟面数大、小格数。思考:钟面的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怎么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方法。
学生根据好的办法数数,然后填写在书本上,最后交流结果。
活动二:
1、练习第 5 题 在 1-100 的范围内找出个位上是 5 的数,个位上是 0 的数和十位上是 5 的数,读一读。
2、完成第 6 题 独立完成,说说思考过程。
3、完成第 7 题 先尝试按顺序排列,说说比较的方法和排列顺序。
活动三:
1、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第 8、9 题 说说每一题的思考过程,尤其是第 9 题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2、猜数游戏 指名一生把想的数轻轻地告诉老师,然后让同学猜,用太小了,太大了,大了、小了,再小一些等词语逐步猜出正确的结果。
3、完成 11 题,按规律填数,说说数的排列规律。
4、思考题:同桌讨论交流。
第 9 题如果改成比 65 大比 70 小的单数呢?双数呢? 2、组织学生游戏。
3、小结规律:第 1 题都是单数,一次多 2,第 2 题都是双数,一次少 2。
4、小结答案:21、12、30,最大是 30,最小是 12。
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学生反思。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检测反馈】
《补充习题》第 21 页中第 1、2、6 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有困难的孩子的作业,随时加以指点和帮扶。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整十数 【学习内容】
教材第 42-43 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进一步理解整十数的含义,并能熟练的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通过简单的整十数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相应的数学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难点:通过简单的整十数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学生已经学会了 20 以内的加减法,已经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知识、方法的迁移。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1.谈话:小朋友春暖花开了,学校组织小朋友去旅游,(出示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会列式吗?40+30 3、揭示课题:40、30 都是整十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1、师:你是怎么算的?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
2、集体交流。
3、看我们的好朋友是怎么算的?出示两种算法。
4、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比较方便?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试一试:填一填,汇报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1、引导学生把例题中学到的算法迁移过来。
2、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谁来说说你的想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集体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2、要求学生比较每组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学生边计算边连线,教师巡视,指点有困难的学生。
活动一:
1.独立思考,根据情境提问题,列式。
2.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二: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独立列出算式,说说每道算式的具体意思,再说说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时比较一下每组题,说说自己的发现。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4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反馈。
4、先理解题目的意思,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选择其中几道题说说是怎么算的? 4、开展比赛,谁先做完谁就先举手,奖励做的又对又快的学生。
5、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小兔说的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完整地叙述题目的意思。列式计算。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检测反馈】
《补充练习》P22 第 3、4、5 题。
【教学反思】
推荐访问:多一些、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