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建设讨论(完整文档)

时间:2022-09-14 16:1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讨论(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医院信息化建设讨论(完整文档)

 

 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我院信息化建设近几年取得了 显著地成绩, 投资 4000 余万元, 先后建成了 医院骨干网络收费管理系统, 并在此基础上, 逐步建成了 影像 PACS 系统, 检验 LIS 系统, 随着医院发展 2010 年以来, 又先后实施了 临床电子病历、 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护理的 PDA 电子护理巡回系统, 实现了 临床静脉药物集中配送、 门诊、 住院装备了 自 动发药系统等, 实施了 人事、 财务、 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 完成了 医院人、 财、物流的信息化管理, 打造出了 医院数字化管理的平台, 随着今年门诊诊疗系统的实施, 我院数字化建设步伐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医院投入巨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到底给医院带来什么变化, 有什么变化呢?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观察, 我们感到:

 一、 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

 1、 在医院没有实施信息化的时期, 医院的一切工作和管理可以说是最原始的纯手工劳动。

 例如最常见的病例书写, 一个病患的病例,光查房后的病程记录就要构思半天, 书写过程中如有不妥修改是相当的麻烦, 一两个错别字还可以划两道杠继续写, 如果要补充的内容过多, 就要废掉一页重新写过, 费时费力, 而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的优点则是永远不会出现墨水点, 如果在书写过程中要修改只需要点点鼠标, 打几个字就完成; 再例如基本的放射拍片检查, 过去拍一个普通的胸片, 至少要经过拍照、 洗片( 显影、 定影)、 晾干, 诊断出报告

 等环节, 没有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拿不到结果, 就算急诊省略了 若干步骤, 也最少要半个小时, 现在影像 PACS 系统装备后, 患者拍片后,数据直接传到服务器, 在诊断室终端就可以对影像可以处理、 诊断胶片和诊断报告直接打印, 且在需要时可以随时重复调阅打印, 平均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效率最少比急诊要求提高了 两倍, 比平诊提高了 十多倍。

 2、 第二个效率提高就是患者接诊人数变化, 医院现在的接诊人数从 2000 年的不足 1 万到 2010 年 3. 5 万, 出院病人提高了 大约 3. 5倍, 床位更是翻了 一番, 门诊病人同期从 17 万提高 50 万, 提高了 3倍。

 可以说, 没有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撑, 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二、 医院信息化建设带来了 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变化。

 1、 信息化管理要求管理要按照程序进行, 按照标准进行, 这就从管理模式上要求要流程化, 标准化、 精细化。

 而适应这些变化就是要我们事事树立遵循“按程序、 按规则标准化办事” 思想理念, 给医院带来的就是管理上的规范化和高效率。

 医院近十年来每年收住病人数和业务收入呈现两位数字比率增长就是明显例证。

 2、 信息化减少了 人为的失误和漏洞。

 医院药品品种上千种, 医用物资不计其数, 费用时时变化, 其中物流、 人流、 现金账目 等数据流庞大繁杂, 仅仅靠人脑记忆难免误差, 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就是把人从繁杂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 做到账物、 数量、 品种管理, 达到快速精确。

 三、 积极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局。

 医院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带来了 新的变化, 那么 如何适应这一变化?

 1、 树立规范化操作的理念。

 信息化就是标准化、 规范化、 精细化、 科学 化的产物, 容不得随意性, 适应信息化就是要有对工作进益求精的苛求, 遵从程序, 流程工作, 不出纰漏。

 只有熟悉了 信息化系统, 掌握了 系统, 才能在工作上带来效率的飞速提升。

 2、 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信息化建设不是目 的, 它给我们提供的就是平台, 是工具, 是条件, 是人本身能力的延伸。

 工作如何干, 怎么干, 还要靠我们自 身, 所以我们不能寄期望信息化把我们的劳动全部代替, 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平台, 不断挖掘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工作潜力, 进一步把我们从传统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实现高效率工作, 轻松工作。

 3、 克服信息化应用的畏惧心理。

 信息化及其产品是属于高科技,但它的最终应用却是为了 人们使用方便。

 所以信息化系统只是高科技的产物, 只有克服了 陌生感、 神秘感, 才能更有利我们尽快掌握它、利用它、 借助它, 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 为医院改革添力鼓劲, 为把我院建成西部名 院做出贡献。

 监察室

 督办科

  2012 年 2 月 29 日

推荐访问:医院信息化建设讨论 信息化建设 完整 文档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