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期中试卷B(全文)

时间:2022-09-12 17:40:0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革命史期中试卷B(全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革命史期中试卷B(全文)

 

 《中国革命史》 期中试卷

 得分_______ 一、 名词解释(15 分, 每题 3 分)

 1.

 《天朝田亩制度》

 2.

 维新运动 3.

 公车上书 4.

 百日维新 5.

 武昌起义 二、 填空(30 分, 每空 1 分)

 1.

 1840 年 6 月, 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_________战争。

 1842 年 8 月 29 日,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即中英《________________》。

 2.

 1900 年 6 月, 帝国主义列强看到义和团对他们的威胁, 决定直接出兵镇压。

 由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组成了八国联军。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4. 1851 年 1 月 11 日, __________率领拜上帝会成员,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国号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___。

 5. “戊戌六君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 世纪初,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

 其中最具有影响的杰出革命宣传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7. 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 民族主义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权主义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民生主义就是______________。

 8. 1919 年的五四运动, 标志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即资产阶级领导的____________革命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_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9 .五 四 运 动 爆 发 后 , 北 京 游 行 示 威 的 学 生 强 烈 要 求 惩 办 的 亲 日 派 卖 国 贼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选择题 1.

 鸦片战争中, 清军遭到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英国侵略军船坚炮利

 B 清军“兵心不固”

 C 有汉奸帮助英国侵略者

 D 清政府的腐败昏庸和投降主义的妥协破坏 2. 1860 年 10 月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的侵略者是 A 英军

 B 法军,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3. 1899 年 9 月, 提出了“门户开放” 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日本 4.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的描述 , 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展经济,

 B 资产阶级的改良,

 C 建立中华民国,

  D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5. 孙中山于 1894 年 11 月 24 日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即 A 华兴会,

 B 兴中会,

  C 中国革命党,

 D 国民党 6.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革命党,

 D 国民党 7. 1911 年 6 月, 保路风潮规模最大、 斗争最激烈的是 A 湖北省

 B 湖南省

 C 广东省

 D 四川省 8. 清帝溥仪宣布退位的时间是 A1912 年 2 月 12 日

 B1912 年 1 月 1 日

 C1912 年 3 月 10 日

  D1911 年 9 月 10 日 9. 袁世凯死后, 北洋军阀分裂成几个主要派系, 它们是 A 直系,

 B 晋系,

 C 皖系,

 D 桂系,

  E 奉系 10. “府院之争” 的双方是 A 以袁世凯为首的国务院和以孙中山为首的总统府 B 以宋教仁为首的国务院和以袁世凯为首的总统府 C 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和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 D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清朝的皇帝溥仪 11. 《新青年》 杂志的创办者是 A 胡适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讯 12. 在《新青年》 上最早提出了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主张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的是 A 胡适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讯 13.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讯在 1918 年 5 月以表在《新青年》 上的 A《阿 Q 正传》

  B《狂人日记》

 C《孔乙已》

 D《药》

 14.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 中国,

 B 苏联

  C 俄罗斯

 D 朝鲜 15. 标志着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革命新时代的开始的是 A 新文化运动,

 B 十月革命,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辛亥革命 16.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 李大钊在 1918 年连续发表了几篇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它们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庶民的胜利》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E《再论问题与主义》

 17. 新文化运动的左翼,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 A 胡适,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讯,

 E 毛泽东 18.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 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B 北洋军阀对内残暴统治,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C 中国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的加深

 D1919 年“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的失败 19. 五四运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从 5 月 4 日到 6 月 3 日为第一阶段, 其主力是 A 学生

 B 工人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农民 20. 五四运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从 6 月 3 日后为第二阶段, 此阶段运动的中心是在 A 广东,

 B 北京,

  C 上海,

 D 南京 21. 五四运动的理论武器是 A 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B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

  D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22. 关于五四运动, 叙述正确的是 A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C 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文化思想运动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E 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3.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 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 其实质是 A 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

  B 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C 要不要共产党的领导 D 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以上均不正确 24.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 A 毛泽东,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孙中山 25. 1920 年 3 月, 组织和指导建立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的是 A 毛泽东,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周恩来 26. 和蔡和森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并主编《湘江评论》 的是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李大钊

 D 陈独秀 27. 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客观规律是 A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 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 28.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国民党一大,

 D 中共三大 29. 从 1922 年 1 月到 1923 年 2 月, 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其顶点是 A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 广州反对“新警律” 的政治大罢工 C 香港海员工人大罢工

  D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30.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中共三大的召开,

  D 中共二大的召开 四、 问答题(选做 5 题, 每题 5 分, 共 25 分)

 1. 试述《南京条约》 的内容。

 2. 试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3.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有哪些?

 4. 试述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及经验教训。

 5. 试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评价。

 6.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

 7. 试述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中国革命史答案(B)

 一、 名词解释 1.

 《天朝田亩制度》

 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其基本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它宣布“凡天下之田, 天下人同耕”, 其目的是实现“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

 还勾画出了洪秀全理想社会的结构。

 它具有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意义和动员农民参加革命的强大作用,

 但是它的内容是不科学的, 具有浓厚的空想色彩。

 2.

 维新运动 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发动的一次以救亡图存、 发展民族经济为中心目标的政治改革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3.

 公车上书 1895 年 5 月, 康有为在北京参加会试, 为了反对清政府向日本投降和割让台湾, 他联合在北京的举人上书请愿, 连夜起草了一封长达一万多字的上皇帝书, 响亮地提出了“拒和, 迁都、变法” 的主张。

 当时有 1000 多个举人在上奏的呈文上签名。

 这就是公车上书。

 使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得到了广泛传播, 成为维新运动的起点。

 4.

 百日维新 1898 年 6 月 11 日, 光绪皇帝采纳了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的变法主张, 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变法, 并连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来推行新政。

 9 月 21 日慈喜太后发动政变, 变法失败。

 这次变法前后历时 103 天, 史称“百日维新”。

 5.

 武昌起义 1911 年 9 月, 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成立了以蒋翊武为总指挥的军事指挥部, 准备在中秋节(10 月 6 日)

 起义, 后因准备不足, 推迟了起义日期, 10 日晚, 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 金兆龙率兵打死镇压革命士兵的反动军官, 迅速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血战一夜, 占领了湖北总督衙门, 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12 日汉口、 汉阳亦告光复。

 起义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武昌起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二、 填空 1.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2. 英、 法、 德、 意、 日、 俄、 奥、 美 3.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太平军 5. 谭嗣同、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康广仁、 杨深秀 6.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7.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8.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9. 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三、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C D B B D A ACE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B B BCD ABCDD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BCDE ABCD C C B C B A A 四、 问答题 1. 答:

 主要内容有:

 割香港; 赔款 2100 万银元; 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2. 答:

 1)

 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2)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力量很软弱。

 3)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首先是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4)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

 5)

 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3. 答:

 历史意义是 1)

 它对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发猛烈的冲击, 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2)

 它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英勇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3)

 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对后来的人民群众斗争具有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经验教训: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 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 单靠农民阶级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地主阶级的胜利的。

 4。

 答:

 历史地位:

 1)

 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

 它是一次以改革内政, 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政治面目改良运动。

 3)

 它是一次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运动。

 经验教训:

 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5 答:

 内容:

 1)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2)

 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 3)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评价:

 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和彻底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内容, 它又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纲领。

 6。

 答:

 历史意义:

 1)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3)

 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4)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也在被帝国主义奴役的其他亚洲国家中产生深刻的影晌。

 经验教训: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独立自主地走资本主义道路, 封建主义也决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7。

 答:

 十月革命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得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

  十月革命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逐渐演变为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推荐访问:中国革命史期中试卷B 革命史 期中 中国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