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自愿者(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志
愿
者 志愿者(英文 Volunteer)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简介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跨世纪事业,他致力于 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 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 [1]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社会关注、党政关心、 青年能为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式下共青团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探索。
青年志愿者标志说明: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语“青年”(YOUTH)的第一个字母 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与红色的背景构成爱心图案。标志寓意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
的人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面向世界、奔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基本情况
1993 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 月 19 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 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之后,40 余万名大中 学生利用寒假在全国主要铁路沿线和车站开展志愿者新春热心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 国展开。近八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日益壮 大。据不完全统计,至 2000 年 6 月份,全国累计已有 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 40 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中国青年志愿者 为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团中央于 1994 年 12 月 5 日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随后 ,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也逐步建立起来。到 2000年,已初步形成了由全国性协会、36 个省级协 会、和 2/3 以上的地(市)级协会及部分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网络。
1998 年 8 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负责规划、协调、指导全团的青年志 愿服务工作,承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为使志愿服务落实到基层,深入千家万 户,从 1995 年开始进行了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建设工作。现在,全国已建立社区青年志愿者 服务站 24000 多个,"一助一"服务对子达到 250 万对,各地还建立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 、服务广场。10 多万支志愿者服务队组成的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组织网络己见雏型。以 1999 年 8 月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服务条例为标志,青年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取得了突 破。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逐步发展起来的。1997 年底,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亲笔题名。2000 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杰出青年志愿者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 扶贫济困
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 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希望你们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努力、发扬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 不懈奋斗,不断创造,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本段主要领域和服务项目
近几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 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
1.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这项计划以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的离退 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特困学生、国家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团组织和青年 志愿者组织牵线搭桥,在青年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为困难群众提供 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成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 工作。
中国青年志愿者 2.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这项计划从 1996 年开始实施,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 、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医疗卫生 等方面的服务。四年多来,共动员组织了 6810 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了服务,目前有 2310 多名青 年志愿者在 160多个贫困县开展服务。从 1998 年 6 月开始,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组建 了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三年来,从全国 36 所重点高校推荐的免试研究生中招募了 394 名志愿者,赴 16 个国定贫困县从事为期一年的教育工作。
3.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 联合实施,自 1994 年以来,每年组织动员近百万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基层和受灾地区 ,发挥自身的知识智力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扫盲和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推 广农村实用技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4.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这项工作以"劳动、交流、学习"为主题, 通过组建绿色行动营、建设绿色行动基地,集中组织青年在重点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沙漠治理 、水污染整治、清除囱色垃圾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1999 年 6 月,首期项目河北丰宁营正式启 动,不到半年时间就吸引了全国 19 个省区市及英、法、德、日、土耳其等 12 个国家和地区的 1 000 多名志愿者在车宁沙化区整地造林 1500 余亩,挖土石方5 万方,回填土 3.75 万方。目前, 内蒙古达里诺尔、黄河万家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浙江楠溪江和合州、吉林延吉等项目正 陆续启动。
编辑本段共青团中国青年志愿者关爱行动
2010 年 5 月,团中央启动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简称
共青团关爱行动相关图片(20 张) :“共青团关爱行动”)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作为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内容的志愿服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切实有效帮助。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以来,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广泛建立“结对+接力”的机制,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切实有效帮助。根据中国志愿者网 2011 年 11 月信息统计系统数据,自 2010 年“五四”青年节启动以来,在全国 2786 个县市区旗所实施“关爱行动”,已结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 3.2 万所。全国436000 名志愿者在 17000 多个活动基地,通过学业辅导、感受城市、自护教育、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形式,帮扶了 7300000 农民工子女。目前,全国已经有 10200 名项目专员致力于“关爱行动”。
2011 年 11 月共青团中央还将在全国推行的“七彩课堂”活动,对已结对的志愿服务团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的时间、次数和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已结对的城市随迁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年将接受不低于 25 次累计 50 小时以
上的志愿服务,已结对的农村留守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年接受不低于 15 次累计 30 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目前整个活动正在进行之中。
同期开展的“七彩小屋”项目,为农民工子女们配备电脑、电视、书籍及各类文体用品等。让他们在此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在青年志愿者的辅导下做功课、学弹电子琴,还可与心理辅导志愿者聊天、谈心、做游戏。同时还将建立农民工子女档案和志愿服务档案,每个农民工子女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志愿服务团队每次开展活动的情况都将被记录下来。
编辑本段志愿者精神
遵循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志愿者行动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
1.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这项计划以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特困学生、国家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牵线搭桥,在青年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为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成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2.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这项计划从 1996 年开始实施,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农业科技推广、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四年多来,共动员组织了 6810 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了服务,目前有 2310 多名青年志愿者在160 多个贫困县开展服务。从 1998 年 6 月开始,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组建了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三年来,从全国 36 所重点高校推荐的免试研究生中招募了 394 名志愿者,赴 16 个国定贫困县从事为期一年的教育工作。
3.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实施,自 1994 年以来,每年组织动员近百万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基层和受灾地区,发挥自身的知识智力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扫盲和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4.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这项工作以"劳动、交流、学习"为主题,通过组建绿色行动营、建设绿色行动基地,集中组织青年在重点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沙漠治理、水污染整治、清除囱色垃圾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1999 年 6 月,首期项目河北丰宁营正式启动,不到半年时间就吸引了全国 19 个省区市及英、法、德、日、土耳其等 12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0 多名志愿者在车宁沙化区整地造林 1500 余亩,挖土石方 5万方,回填土 3.75 万方。目前,内蒙古达里诺尔、黄河万家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浙江楠溪江和合州、吉林延吉等项目正陆续启动。
5.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这是青年志愿者行动与 18 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成功实践,它抓住 16 一 18 岁中学生向成年公民成长这个关键时期,把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动员起来,把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履行公民义务统一起来,在成人预备期号召青少年开展每年不少于 48 小时的志愿服务,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已在全国普遍展开,成为新时期中学生实践教育的有效载体。
6.在大型活动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
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第三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财富》论坛年会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组织青年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已逐步成为全国通行的做法。同时,在几次大的洪涝和地震灾害面前,几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发挥了突击队作用。特别是在 1998 年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水面前,广大青年志愿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为夺取杭洪抢险斗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7.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社会公益事业开展的特色志愿服务。如共青团维权部门开展的为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保护明天"青年志愿名·文化市场监督活动,学校战线开展的大中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行动,青工战线开展的为下岗青工再就业服务,青农战线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植绿护绿""活动,科技部开展的科技扶贫青年知识分子促进行动,以及北京的"为老科学家、老教育家、老干部献爱心"活动,浙江的"天天青年志愿者行动"、吉林为受灾群众褡建临时房屋的"温暖工程",湖北的为三峡工程综合志愿服务,河南的为见义勇为英雄及其家属志愿服务,江苏江阴、福建漳州的青年志愿者"110 联动",青岛的"周日志愿者行动",铁道系统的青年志愿者"清除白色垃圾"行动,煤炭行业的青年志愿者"阳光工程"等等,都是从战线、地方和行业实际出发,选择党政关注、群众急需、青年能为的项目,持之阶恒,创造性地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 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以跨世纪的精神风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热情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本标志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统一标志,将制成胸章、纪念章(徽章)、旗帜及其他宣传品,供青年志愿者开展活动和宣传之用。本标志版权归共青团中央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