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朝鲜战争(2022年),供大家参考。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 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 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1950 年 6 月 25 日, 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 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7 月 7 日,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84 号决议, 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 月中旬, 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 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 月 15 日, 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 开始大规模反攻。
10 月 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 与朝鲜并肩作战, 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 38 线一带。
1951 年 7 月 1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 终于在 1953 年 7 月 27 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
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 50 万余人次, 阵亡、 病故 171, 687 人, 负伤 22 万人 (扣除多次负伤人次)
, 合计伤亡 39 万人, 中朝军队伤亡总人数约 63 万人。
详细资料可见中朝边境城市丹东建立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根据中国官方的《解放军报》 2000 年 10 月 16 日第11 版文章所提供的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 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共伤亡 36 万余人, 阵亡 171,687 人。
另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 ,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人员损失为:
阵亡和事故死亡 11. 14 万人、 伤重不治 2. 16 万人、 负伤 23. 00 万人、 病亡 1. 30 万人、 生病 43. 70万人、 被俘 2. 17 万人、 失踪 0. 40 万人, 伤亡总计 38. 2 万人。
朝鲜人民军 朝鲜人民军 1948 年 2 月起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军队。
武器装备:
苏联向朝鲜人民军提供了以 T-34 坦克为代表的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
人员培训和配备:
从 1946 年起苏联就培训了几千名朝鲜军官, 每个师还配备了约 15名苏军顾问。
值得提出的是 1949 年 2 月金日成命朴一禹 (长期参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赴刚刚和平解放的北京找毛泽东“借” 原被称为“朝鲜义勇军” 的两个解放军朝鲜族师(164、 166 师)
, 获得毛泽东首肯后。
大批曾在中国东北与关内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与内战、 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官兵被充实到朝鲜军队中, 这其中就包括令美军闻风丧胆的方虎山将军。
故至 1949 年朝鲜人民军的实力确实是韩国军队所无法匹敌的。
同时, 为保证军队的政治向心力, 朝鲜人民军军官均由抗日老兵或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未与日本合作的人担任。
朝鲜 10 个师, 前六个师, 每师 1. 1 万人, 第 7 师 1. 2 万人, 超出 1000 人, 第 10 师和第 13 师不足满员, 每师只有 6000 人。
第 15 师也是 1. 1 万人。
2 个独立团:
约 8000 人. 5 个警备旅共 18600 人。
一个 105 装甲旅:
120 辆苏制 T-34 坦克。
一个独立装甲团:
30 辆苏制 T-34。
火炮:
600 门。
飞机:
180 架。
战斗机:
40 架。
轰炸机:
70 架。
侦察机:
10 架。
总兵力:
约 13. 7 万人 1949 年 7 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164师” 改称“朝鲜人民军第 5 师” 。“166师” 改称为“第 6 师” , “156 师” 改称为“第 7 师” 。
朝鲜人民军的第 2 师师长崔贤, 参谋长许波, 第 4 师师长李权武, 第 6 师师长方虎山, 第 7 师师长崔仁, 第 3 师参谋长张平山, 第 3 师 16 团团长崔仁德等人。
多是在华担任解放军干部的朝鲜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军先后入朝作战的有出自一野的有 1 军, 出自二野的有 12 军、 13 军一万余人组成补训师参战, 1954 年随 15 军回国、 15 军、 16 军出自三野的有 20 军、 21 军、 23 军、 24 军、26 军、 27 军。
出自四野的有 38 军、 39 军、 40 军、 42 军、 46 军、 47 军、 50 军、 54 军。
出自十八兵团的 60 军。
出自华北野战军的 63 军、 64 军、 65 军、 66 军、 67 军、 68 军。
这些部队先后入朝作战, 包括空军和炮兵在内, 总共先后投入的总兵力达近 190 万。
苏联的秘密介入 1950 年 6 月 25 日, 朝鲜不宣而战入侵韩国, 掀起了为期 3 年的朝鲜战争。
不久, 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朝鲜战场。
1950 年 11 月初, 即志愿军入朝一周后, 苏联空军参战。
1951年中期以后, 中国与苏联空军 MiG-15 多次与联军战机交战, 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 , 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绝大多数空战的区域。
为避免因苏联参战而扩大战事, 当时美国国防部长范登堡在发布会上解释道:
“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空军强国。
”
米格走廊中最神秘而精锐的力量是苏联与东欧地区的飞行员, 斯大林命令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向中国派遣航空兵师, 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并严格限制其飞行员作战区域。
其指挥官为空战英雄阔日杜布, 许多飞行员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 作战经验极为丰富。
实际上, 他们的指挥系统独立于中国军队, 但是主要
机场仍在中国境内位于安东附近。
那里距离鸭绿江很近, 在航程上比起从日本起飞的美军战机占上许多便宜。
此外, 美军明文禁止空军单位进入中国境内, 绝大多数的时间, 这些机场的飞机可以自由起降与集结。
美军飞行员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他们在鸭绿江附近空域巡逻时能够远远看到机场的飞机循序起飞, 集节编队完毕之后以高度优势进行空战。
尽管斯大林要求严格保密, 但联军其实自苏联加入空战的行列之后, 很快自监听无线电通讯当中知道苏联的介入, 不过整个朝鲜战争期间, 联军方面也选择缄默的态度, 以免战事扩大。
米格走廊的有限区域以及大多数空战都集中在这个范围之外, 显示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并没有失去对制空权的掌握, 苏联与中国对于南下建立前进机场的意愿也不高, 也造成双方都会到这个区域进行空战。
以双方需要飞行的距离来看, 美军的 F-86 平均停留时间在 20分钟左右, 从战果上来看, 美军的确压制住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使用空权的能力。
然而经过长时间交锋, 美军试图以轰炸切断中国军队运输线的战略企图, 却最终未能实现。
韩国国军 韩国国军虽然数量不多, 却在 1948 年前后不断骚扰北方。
武器装备:
韩国军队武器匮乏, 没有重炮、 坦克以及空军。
人员培训和配备:
军官多为二战时期日本或满洲国军事学校出身, 如后任总统的朴正熙, 历任师长、 军长、 参谋总长的白善烨等。
韩国 9 个师, 每个师的兵力都不一样, 其中以第 1 师和 7 师为最多每个师约 9600 余人,其次是第 6 师 9112 人, 第 2 师约 8000 人, 其余的 3、 5 首都师均为 7000 人左右。
而第 8师不足 7000 人, 只有 6866 人。
装甲车:
27 辆。
火炮:
129 门,
火箭筒:
1900 具。
飞机 30 架:
10 架战斗机, 10 架联络机, 10 架教练机, 无轰炸机。
总兵力:
约 9. 8 万人。
在战争爆发前, 朝鲜和韩国方面的军事力量对比为:
兵力 2—1, 火炮 2—1, 机枪 7—1,半自动步枪 13—1, 坦克 6. 5—1, 飞机 6—1。
两方对比, 朝鲜人民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联合国军 由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 荷兰、 新西兰、 加拿大、 法国、 菲律宾、 土耳其、 泰国、南非、 希腊、 比利时、 卢森堡、 哥伦比亚、 埃塞俄比亚共 16 个国家的作战部队及瑞典、 印度、 丹麦、 挪威、 意大利 5 个国家的医疗队组成。
值得指出的是, 韩国军队也受“联合国军” 指挥。
朝鲜战争期间, “联合国军” 侵朝部队最多时达到 93. 26 万人, 受“联合国军” 指挥的韩国部队达 59 万多人, 共计 152 万多人。
其中美国出兵居第一位, 兵力达 30 多万人;英国居第二位, 兵力达 1. 40 万多人; 加拿大居第三位, 兵力达 6100 多人; 土耳其居第四位, 兵力达 5400 多人; 其余出兵数量的排列顺序是澳大利亚、 菲律宾、 新西兰、 泰国、 埃塞俄比亚、 法国、 希腊、 哥伦比亚、 比利时、 荷兰、 卢森堡、 南非。
朝鲜战争美国动用了其陆军兵力的三分之一, 战场兵力最多时达到 302483 人; 海军兵力的二分之一, 出动各种舰艇 210 艘, 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 383 架; 空军兵力的五分之一, 先后出动各种飞机数万架, 战场上飞机最多时达 1700 多架。
美军动用大量的精锐部队, 有“开国元勋师” ——骑兵第一师, “美利坚之剑” ——陆战第一师, “滴漏器师” ——美军第七师, “王牌飞行队” ——航空兵第四联队等大量“王牌” 。
美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 许多战役、 战斗的炮火密度、 战场兵力密度、 空袭轰炸密度, 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水平。
整个朝鲜战争期间, 美军损失兵力 162708 人, 其中 36, 574 人死亡, 伤病 103284 人, 失踪、 被俘 5178 人。
其死亡人数占侵朝“联合国军” 死亡总数的 94. 16%。
联合国在《纽约公报》 上公布的数字是美军伤亡 14万多人, 日平均伤亡数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影响:
中国大陆 由于朝鲜战争, 苏联打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顾虑, 从 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 这些援建项目以及 1954 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 156 个重点项目, 为中国打下了冶
金、 石油、 矿山采掘、 煤炭、 发电、 电力装备、 机械制造、 纺织、 造纸、 制糖、 航空、 航天、 交通铁路、 国防兵器制造等全面的科研生产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 借助苏联的技术成功制造出核武。
中国官方观点认为: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在与西方列强(包括日本)
的战争中屡次陷入惨败或极其被动的局面, 朝鲜战争的结果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获得巨大威望, 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就此形容: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 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 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 一去不复返了。
”
中国的海军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外购英舰的希望破灭, 于是不得已出天价购买苏联旧舰。
沈志华认为毛泽东从战争时期的国内政治运动中发现大规模群众运动对实现各种目标很有用, 从此在之后的施政中屡屡能见到这种模式。
其后的影响是, 首先中共参战直接导致中美关系破裂, 此后中国被长期孤立; 美国从而保护台湾, 使中共失去了攻占台湾的机会; 其次也间接让日本经济重新崛起, 使日本免于二战的惩罚; 虽然蒋介石在开罗会议愿意中美共管琉球(冲绳)
, 美国基于战略目的将其交予日本, 同时钓鱼岛也一并移交, 形成今日的主权争议; 中印战争, 中国得不到国际社会支持; 在南韩眼中, 北韩在战争后, 金氏实行世袭专制统治, 使人民贫穷封闭落后,中国阻碍了韩国统一, 因此对中国相当仇视; 中国威胁论在周边国家蔓延。
中国台湾 对当时迁移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而言, 朝鲜战争的爆发延迟或阻碍了人民解放军攻台。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战使得美国认识到台湾对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
日后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即是基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美国也因此改变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态度, 继续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唯一合法的中国政府, 及支持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国民党政权因为朝鲜战争获得美援, 帮助了台湾当时的经济发展, 也提升了国军的战力。
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第七舰队巡逻台湾海峡, 吓阻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台澎金马。
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兵的战俘在遣返目的地中选择台湾后, 则大大鼓舞了国军士气, 因此朝鲜战争也被称为“台湾的西安事变” 。
此外, 国民党政权曾有意派遣军队参与朝鲜战争, 帮
助韩国击退朝鲜人民军, 而麦克阿瑟也有意将战事扩张至中国本土, 希望能让中华民国得以反攻大陆, 但是被美国杜鲁门、 韩国李承晚以及部分国家反对, 所以国民党政权改为以提供物质帮助美韩等国, 击退北朝鲜的南下进攻。
此外, 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大量士兵投入朝鲜, 联合国军内缺乏熟知汉语及中共军队的人才, 因此国民党政权提供了国军及驻韩大使馆部分人员协助情报战、 心战喊话、 中文宣传单制作、 审问志愿军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