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校培训机制建设(全文)

时间:2022-09-10 19:2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党校培训机制建设(全文),供大家参考。

高校党校培训机制建设(全文)

 

 高校党校培训的机制建设

  【摘 要】

 高校党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主阵地。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需要, 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推动高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确保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完成, 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党校培训 教育 机制建设

 高校党校的培训教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开展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是实现育人目 标的需要, 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育人目标。

  一 高校党校培训的重要性

 1. 开展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 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是高职高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2. 开展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这个伟大组织中的一员, 是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的最高政治追求。

 大学生还处在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也处于对精神资源摄取的最强烈时期, 这一时期是教育培养人的最佳时期。

 这就需要从组织发展和党的建设考虑, 也要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考虑, 使他们成为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开展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当代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未来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人才,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未来, 决定着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

 所以, 全面加强对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 特别是要加强大学新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并坚定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显得尤为重要。

 而开展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及时了 解党的奋斗目标和路线、 方针政策, 明确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努力方向, 从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开展。

  二 高校党校培训的现状

 1. 大学生参加党校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后, 虽然在学校的领导下填写入党申请书, 但大部分学生对党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朴素的感性阶段, 并未对党的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也未形成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因此自动自觉参加学习的要求不高。

 而传统的理论学习往往采取专题讲座或集体讨论、 撰写培训心得等形式进行, 形式比较单一, 内容比较枯燥, 学生往往参与学习的积

 极性不高。

  2.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薄弱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扩招,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人数增加较多,党员生师比逐步增大。

 特别是在学生党支部组建上, 由于学生党员人数较少, 入党后在校的时间短, 往往都是预备党员, 所以学生党支部书记、 委员基本上都是教师兼任。

 这些人员日常工作头绪多、 工作量大, 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和做细致思想政治工作, 有的甚至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3. 师资力量有限, 教学内容空洞

 一般党校的教师主要由专职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担任, 但是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成为培训教师的主体, 辅导员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和理论修养水平有限, 使党校培训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党校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学生不能即时的用课堂上的所学和收获来指导自己解决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学生看来党校培训的内容距离自己的生活遥远, 很难产生认同感。

  三 党校培训建设的举措

 1. 提高党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大学新生刚刚入校时, 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的启发式教育。

 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其政治地位和新生大学生的入党要求, 主要包含“三讲清”, 即:

 讲清党性、 历史地位, 讲清入党意义, 讲清入党条件。要养成热爱党的思想, 积极入党的党风和学习党章的热情氛围。

 即随时培

 养学生学习党的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2. 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吸收学生参加党内有关活动。

 在培养与教育期间, 党组织可以吸收他们参加接收新党员的支部大会、 预备党员宣誓大会、 优秀党员命名表彰大会以及党内其他有关活动, 使他们直接了 解和熟悉党内生活, 接受党的生活的熏陶, 增强党的观念。

  3. 优化师资力量, 完善教学内容

 高校党校要逐步建立自己的兼职教师队伍, 并为兼职教师提供教学研究、 专题研究、 参与交流的机会, 促进兼职教师专业化。

 要建设一支以学院书记、 副书记和政工干部为主体, 以“两课” 优秀教师为骨干的党校兼职教师队伍, 并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从而满足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需求。

 作为党校的组织者, 高校党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多样性、灵活性原则, 创新学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把贯彻学习党的教育方针、 政策与学校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使两者达到相互促进与推动的目的。

 要紧密结合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 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党校信息化建设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丹、 吴巧明. 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若干问题[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2)

  [2] 王昭华. 探索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途径. 新华网

 [3] 莫坷、 赵君等. 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机制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 2008(4)

推荐访问:高校党校培训机制建设 党校 机制 高校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