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课送研下乡活动总结(全文)

时间:2022-09-10 11:5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课送研下乡活动总结(全文),供大家参考。

送课送研下乡活动总结(全文)

 

 送“真经”

 献技艺 同研讨 获双赢 ——会同县教研室“送课送研下乡 ” 活动小结

 2014 年上期“送课送研下乡” 活动掠影 ( 摄影:

 教研室向宥福、 唐邦玉老师)

 烟雨迷蒙的四月, 会同县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在室主任领导下, 以服务的心态踏上了视导之路, 以研究的心态行进在课改路上。

 通过调查访问、 看课评课、 送课下乡 、 互动研讨等系列活动, 从课堂出发, 把课堂教学作为探讨交流的聚焦点,为一线老师传道、 解惑, 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 促进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课改有精髓却无固定模式, 走在课改路上的一线教师有激情、 有迷茫、 有困惑……他们迫切需要有人能“现身说法”, 于是我们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

 从 4 月 23 日开始, 集结以教研员为主的语、 数、 英、 理、 化

 五门学科的骨干教师送教下乡 , 从课堂上、 学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突破口, 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为课改一线的老师引航。通过为期一周的活动, 我们初步达成了送“真经”, 同研讨,

 获双赢之目的。

  一、 现身说法, 让新课改理念不再抽象 本次活动为三所乡 镇学校(地灵中学、 洒溪中学、 金龙学校)

 送了 九堂优质示范课(语文 1 节、 数学 2 节、 英语 2 节、 物理 2 节、 化学 2 节)。

 三个乡 镇及周边学校近两百名教师参加了此次观摩与研讨活动。

 课上, 送课教师精彩的示范引领; 课后, 教研员精当的剖析点评, 切实改变了以往研讨活动“一言堂” 的局面, 观摩者们积极参与研讨, 送课教师与学科教研员针对一线老师们的所困所惑, 做以具体指导、 热情解答, 多角度、 全方位地为教师们充电。

  这次“送课送研下乡 ” 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 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 现身说法, 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 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技巧、 教学语言的同时, 逐步意识到:

 作为一名教师, 要不断地、 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 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 以促进自 身 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实践证明,“送课送研下乡 ” 活动是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便捷、 最迅速、 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语文科梁博光老师在洒溪中学执教《短文两篇》, 让听课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在“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的过程中, 给予学生方法指导, 当堂背诵,扎实有效。

 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 感受得到的教学行为。

 谭喜凤老师在洒溪中学新授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整堂课采用了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 教者时时刻刻把学生推向主人翁的地位,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用数学”

 的机会。

 真实地诠释了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为广大山区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 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

 二、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示范课的实用性 以往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许多教师对示范课有所质疑, 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

 为此, 我们要求示范课的教学设计必须有真实性、 科学性、 可操作性, 送

 课教师必须不受条件的限制,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 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 让参与观摩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

 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优化教学设计, 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 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中的林琼老师有着多次送教经验, 且教学效果明显, 她在金龙学校展示的是八年级的新授课——新单元的第一课时“听说训练课”, 其创新使用教材的能力及任务的设计很有推广价值。

 来自肖家学校的数学科唐清生老师则为我们展示了《锐角三角函数》, 他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 幽默的课堂语言、得体的肢体语言, 引领学生, 通过猜想、 质疑、 验证, 如剥笋般层层深入, 再综合归纳、 梳理知识, 这是一堂数学复习课, 更是一堂生动的新课改理念展示课。林城镇中学的闫波老师在地灵中学上了九年级数学《一次函数》 的复习课, 他逐条复习一次函数的知识点, 结合考点, 呈现常见考题, 老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做对应题的练习。

 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教学, 让学生能听懂会做, 这样的复习效果是很扎实有效的。

 三、 做教学践行者, 更要做教学研究者 送教下乡 活动, 搭设了 校际间交流的桥梁, 促进了校际联动,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 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三中的蒋小兰老师在地灵中学上了一节化学专题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后反思道:

 “一节好课, 在学生思维停顿时, 需要老师在前面召唤一下, 在学生思维启动时, 需要老师再推他们一下, 他们就活跃起来了。” 通过教学实践,她深刻地体会到:

 给不熟悉的学生上课, 要能带动学生, 正确的引导是关键。

 在乡 镇学校, 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 而且效果不错!

 这无疑坚定了她本人的课改信心。

 课后, 教研员向宥福老师还从课堂教学模式、 课标的体现、 动态教学的生成、 课堂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 启迪了教师的思维, 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 实现了送课者与观摩者的双赢

 “送课送研下乡 ” 活动旨在为乡 镇学校送去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课改

 信息、 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 事实证明, 广大一线老师在相互研讨、交流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获得双赢。

 通过这次“送课送研下乡 ” 活动, 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

 送课者深有感悟, 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 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 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来自炮团学校的英语科吴喜花老师是第一次接受送课任务, 她通过反复推敲、 精心准备, 在地灵中学执教的九年级英语任务型阅读复习教学, 打破了传统的语法式复习模式和套路, 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复习模式, 挑战了观摩老师的思维,让老师们耳目一新, 其复习课上所使用的激趣方法简单易学, 很有实效性。

 但毕竟走上工作岗位才一年多, 不能准确掌握受教学校的学情, 导致教学设计与学情不相符, 所授课没能呈现出最好的课堂效果。

 但通过自身教学实践以及课后老师们推心置腹的探讨交流, 送课者与观摩者的专业素养均得以提升、 共获双赢。

 五、 后期活动努力方向:

 回顾本次 “送课送研下乡 ” 活动, 感受收获的同时, 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就送教下乡 活动的时间来说, 一般是很短暂的, 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为发挥送教下乡 活动的最大效益, 在下阶段我们还应努力着手以下工作:

 1、 建立我们自己的送课送研人才库, 确保送教质量。

 各学科教研员要尽快熟悉自己科目的任课教师, 选拔处德馨艺精的老师送课。

 农村老师送课的做法值得坚持(这次肖家学校唐清生老师送的课反响很好)

 以后可按一定比例推送农村优秀教师。

 2、 教研员应加强与送教、 受教学校科任老师的交流, 明确一线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掌握学校的实情与想法, 这样活动才有针对性。组织研讨座谈会前要多给自己充充电, 这样下去才不至于泛泛而谈。

 3、 有条件的情况下, 邀请兄弟学校经验丰富、 教学效果特别突出的老师参加研讨会, 提高研讨会的实效。

 4、 受教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 必须在送教到校前两天上传受教活动方案到教研室 QQ 群, 学科负责教研员要跟踪受教学校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 及时反馈、 交流, 确保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5、 搞好总结, 推广经验。

 受教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可组织有关教师尝试上一些创新课, 把学到的、 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 应用, 真正达到送教下乡 “送去一堂课, 带动一个面” 的目的。

推荐访问:送课送研下乡活动总结 下乡 活动总结 全文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