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生平事迹【精选推荐】

时间:2022-09-08 14:35:1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公生平事迹【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周公生平事迹【精选推荐】

 

 周公生平事迹

 周公姓姬名旦, 亦称叔旦, 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 ,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思想家, 被儒家尊为“元圣” , 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关于周公出生的具体年份。

 由于殷周之际尚无确切的纪年, 因此, 我们难以搞清周公出生的具体年份。

 然而,由于周公事迹的确定性, 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推断周公出生的年代。

 根据武王克殷之后曾对周公说过"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的话, 可知克殷之时武王尚不到六十岁。

 作为武王之弟的周公, 至少比武王年岁小。

 那么, 周公的生年大约在克殷之前五十八年。

 由于学术界对周克殷的具体年份的介定尚有争议, 因此我们对周公生年的研究, 就只能得出这样一个较模糊的时间概念。

 纵观周公的一生,可以说他是周朝第一大功臣, 他在政治、 军事、 文化、 思想等方面均有建树,武王死后, 其子成王年幼, 由他摄政当国。

 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 叛乱, 大行封建, 营建东都, 制礼作乐, 还政成王, 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辅助武王

 在罚纣灭商过程中, 他协助二哥武王姬发伐纣灭商, 一举剪灭了残暴的殷商王朝。

 在这期间, 他先后参加了开战二年前观兵于孟津的诸侯盟会。

 在周王朝一举剪灭殷商王朝的决定性战争——牧野之战中, 周公为武王撰写了一篇慷慨激昂、 振奋人心的誓词《牧誓》, 这篇誓词极大地鼓舞了军心, 对牧野之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殷商王朝被灭掉后, 周武王面临的第一大

 难题就是怎样处置商朝的遗留臣民, 这些臣民对周王朝十分仇视, 大有一触即发的可怕局面。

 当时姜太公认为必须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而召公认为只杀掉不臣服的臣民就可以了, 但周公洞察全局后, 提出了给饭吃、 有事干、 团结争取、说服教育、 武力监督的怀揉政策。

 结果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使绝大部分殷商臣民归服了周王朝, 稳定了周初的奴隶制政权。

 二、 摄政成王

 灭掉商朝后, 在建立周朝的第二年, 武王便因病去逝了, 武王的儿子姬诵继位, 这便是周成王, 因为成王当时年纪幼小, 还不能执掌国家大事, 周公从社稷安危方面着想, 便代成王处理朝政, 史称“周公摄政” 。

 周公在摄政期间明德慎罚, 勤慎国事, 求贤若渴, 有时候正在沐浴, 突然有公务要办, 他就赶快拧干头发去处理事务; 有时候正在吃饭, 有贤士来求见拜望, 他就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吐出口中的食物去接见,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周公“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 的历史典故。

 所以, 三国的曹操在其招贤榜——《短歌行》 一文中以“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来作结尾, 以表明他的勤政和对天下贤士的仰慕之心。

 周公在摄政期间, 他的三哥管叔鲜和五弟蔡叔度, 八弟霍叔处三人心术不正, 想借周成王年幼之机, 发动叛乱, 以达到他的谋篡王位之心。

 因为此三人被周武王曾派到殷地去监视商王朝遗臣遗民, 所以史称“三监” 。

 他们三人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和徐戎、 淮夷及长江流域熊盈族的几十个小国, 发动了一场暴乱, 史称“三监之乱” 。

 眼看着刚刚建立的西周王朝即将面临灭亡之危机,周公大义凛然, 以成王的名义调动大军。

 亲自前去平叛, 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 诛杀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和他的三哥管叔鲜, 流放了五弟

 蔡叔度和八弟霍叔处。

 三、 营建洛邑

 周公东征胜利后, 他感到, 殷商的残留势力仍然对周的江山有着不可忽视的威胁, 必须把这些“殷顽民” 迁移到一定的地方看管起来, 切断他们同外界的联系, 于是, 周公便在洛邑(即现在的河南洛阳), 修筑了宫室和房屋, 称之为“王城” , 让周王朝贵族及官员住在那里管辖这些顽民, 在距“王城” 很远的地方修筑了一座城, 起名“成周” , 用来关押那些殷顽民, 再在那里驻扎一支周人的部队, 叫做“成周八师” , 用来监视那些“殷顽民” 。

 这样便彻底地解决了“殷顽民” 叛乱的问题, 从此东方广大领土便安定了下来。

  四、 分封诸侯

 完成营建洛邑和迁殷顽民之后, 周公又在武王分封诸侯的基础上进行了诸侯大分封, 其目的是为了保卫周王室, 让被封者代理天子去治理四方, 形成了以周天子为中心势力, 以姬姓诸侯为周边势力的血缘宗族关系网。

 五、 归政成王

 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 随着周成王的年龄增长, 周成王已能独立处理朝政,于是周公便把王位交还给了周成王。

 而且对成王毕恭毕敬, 奏事时对答特别谨慎, 显得十分敬畏, 这样, 使成王的威信在文武百官面前很快树立了起来, 这样, 在王权交接的过程中, 始终使朝廷内外保持稳定的局势。

 六、 制礼作乐

 周公还政于成王之后, 天下已趋于太平, 为了使西周的江山更加稳固, 周

 公便考虑从政治、 思想、 文化、 道德、 礼仪诸方面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典章制度,来维护周的统治。

 周公所制的礼仪, 具体说来就是法制、 法度, 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官制、 宗法、 等级方面的君臣、 上下、 父子、 兄弟、 宗疏、 尊卑、贵贱等方面的礼仪和制度。

 “乐” 就是音乐歌舞。

 正是这一整套周礼, 他不但巩固了周的江山, 而且影响了我国儒家思想长达三千多年之久, 晚于周公之后五百年的孔子曾经说过“周鉴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 就是说, 周的礼制借鉴了夏商两朝之后而制定出来的。

 所以我尊从周的礼制。

 因而, 孔子的思想延续的是周公的思想体系, 儒家尊孔子为至圣, 而称周公为元圣, 即第一圣人。

推荐访问:周公生平事迹 生平事迹 周公 精选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