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供大家参考。
八鱼中学创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2008—2009)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精神为指导, 以系 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内容, 以各类活动为载体, 充分突出 学校教育特点,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 学习 和生活习 惯,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二、 目 标与 要求 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不断克服学生的人格缺陷, 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孝亲爱国、 立志勤学、自 强不息、 勤劳节俭、 严己宽人” 的合格初中生。
三、 途径和方法 ( 一)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准, 尤其是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影响更大。
围绕 “师德生规” 学教活动, 我们在教师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大学习、 大讨论。
通过学习讨论, 努力使教师们明确师德的核心是“爱心、 责任、敬业、 博学” , 优秀的教师应该用良好的个人品质来塑造 “诚实、 自 信、 勤奋、 感恩” 的合格中学生。
( 二)
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 优良民族精神、 崇高民族气节、 高尚民族情感、 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用传统美德精神来营造校园文化, 无疑会对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
1、 开展“你知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 调研活动 在全体教师学生中开展“你知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 调研活动, 在每位教师、 学生问卷答案的基础上加以汇总合并完善, 对照栾传大教授的德目 体系 , 形成西一中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集萃” , 以此使全体师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一个初步感受。
2、 设立美德文化墙 在教室、 走廊等布置上, 我们采用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图片、 古往今来的名 人名 言等加以系列化装点, 既美化了 环境, 又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 三)
用 丰富多彩的美德教育活动实现育人目 标 1、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系 列主题班会, 使学生从思想上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精髓, 在感悟中不断完善自 身人格。
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班会上, 把传统美德教育分主题、 按阶段、 循序渐进实施, 加强了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交流, 促进了 学生
认识自 我、 教育自 我、 挑战自 我, 树立了 学生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了 学生处理协调人际关系 的能力。
第一阶段主题, 弘扬孝道教育。
百善孝为先。
开学初, 同学们刚离开家庭、 离开家长、离开亲友, 浓浓的家庭氛围历历在目 , 浓浓的亲情依依不舍。
此时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 是对亲情的怀念, 是亲情的延续, 更是对亲情的感恩, 学生们更为容易接受。
第二阶段主题, 立志勤学教育。
从古到今, 炎黄子孙立志勤学的言论、 事迹比比皆是。从孔子的韦编三绝、 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 黄生借书、 匡衡隔壁偷光到今人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学等, 其精神感人至深。
立志勤学是一种民族责任感, 是人才成长必须具有的品格, 也是事业成功、 国运昌 盛必须具有的精神。
开展立志勤学主题教育活动, 把家长的希望、 亲友的关怀、 老师的期望、 民族的未来, 通过古今名 人成才故事内化成学生的自 觉的学习动力。
第三阶段主题, 自 强不息教育。
自 强不息、 奋发进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精神支柱, 他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战斗力因而历经艰辛却不衰亡。
以此为主题, 充分利用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左丘失明而作《左传》 , 孙膑双脚被膑而作《 孙膑兵法》 , 司马迁被处宫刑而发愤十五年著述成《史记》 等感人肺腑、 催
人奋进的生动事例, 来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 进而塑造学生自 强不息的优秀品格。
第四阶段主题, 勤劳节俭教育。
勤劳俭朴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颂扬的美德, 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 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
马钧发明翻车、 李春建赵州 桥、 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等等都是劳动创造世界的生动事例。
历史上有不少勤劳节俭方面的格言警句, 如“一生之计在于勤” 、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等。
墨翟、 隋文帝、 王安石、 范仲淹、明成祖、 曾国藩等, 均可谓节俭的名 人, 而周 恩来、 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节俭的模范。
这一主题意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克服轻视劳动、 铺张浪费的不良品格。
第五阶段主题, 严己宽人教育。
孔子的“仁者爱人” 思想, 对于当时协调整个社会人际关系起到了 重要作用。
如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更需要创建社会主义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
通过这一主题的教育, 使中学生懂得尊重人、 关心人、理解人、 帮助人, 做到“与 人为善” 、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当然, 以上各主题会随着学期的不同以及德育内容的变化而改变, 也会随着传统美德教育的成果越来越多而发生改
变, 各班级也会根据自 己班级的情况调整或加入一些其他传统美德教育主题。
2、 开展美德精神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并不断内化成自 身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伴随着传统美德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 各个阶段学校都组织开展了 丰富多彩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既丰富了 学生在校的文化生活, 又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美德、 内化传统美德, 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 1)
五个一活动 读一本传统美德故事书, 使学生们在“读” 中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髓;
讲一则 传统美德故事, 在“讲” 中传承并弘扬传统美德;
写一篇学习 传统美德故事体会, 在“写” 中把传统美德内化成自 身的优良品德;
唱一首传统美德有关的歌, 在“唱” 中抒发情怀;
做一件发扬传统美德的事, 在“做” 中实现人格的升华;
( 2)
自 下而上筛选组织一台歌舞晚会, 在“筛选组织”中培养人际协调能力。
( 3)
敬老爱老活动月
通过对家中老人以及敬老院老人的爱心奉献, 实现孝道的延伸。
( 4)
革命传统教育周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感受宿迁变迁” 系列教育活动; 通过县、 乡 关公委, 组织老干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革命的英雄主义教育。
( 5)
法制安全教育 请法制校长、 乡 派出所长到校进行法制安全教育, 强化学生们的法制意识, 教育学生善待生命。
( 6)
爱心捐款 积极组织学生为地震灾区、 病困儿童、 困难群体捐款,养成学生仁爱之心。
( 四)
通过学科渗透,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教育 中学各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不断挖掘可教育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择机渗透。
( 五)
家校联手、 社会参与 , 共同构筑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网络 在学生品德教育上建立家校联系 手册, 及时与家长沟通、 交流, 并经常与乡 关工委、 团委、 派出 所等部门取得联系, 共商学生道德建设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