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训练方案7篇赛前训练方案 怎样合理安排赛前训练计划一、摸底(做到知己知彼) 首先,要了解对手的情况,包括全区有多少成绩好的选手,现在是什么成绩,去年运动会成绩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赛前训练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赛前训练方案
合理安排赛前训练计划 一、 摸底(做到知己知彼)首先,要了解对手的情况,包括全区有多少成绩好的选手,现在是什么成绩,去年运动会成绩如何,现在提高了多少。
二、 制定目标(正确定位)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给自己的队员一个正确的定位,自己的成绩如何,到运动会时能拿什么名次,教练员心中应该有数,确定运动会应拿的名次,朝这个目标努力。
三、 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1.赛前训练时间的界定,一般以四周为一周期进行系统训练。
2. 赛前训练具体安排: 倒数第四周:中上量和强度。
倒数第三周:中量和中上强度(比前一周略高)。
倒数第二周:小量和大强度 (突出强度)。
倒数第一周:小量和中— 中上强度,赛前 5~7天,是力量训练的发挥与调整阶段,此时的力量训练安排,对竞技状态的发挥和运动成绩有直接作用,因此,应根据运动员的赛前状态做灵活安排 。
3. 赛前训练时间、课次:
田赛每天一次训练课,每次 1 .5一 2 小时,有些径赛 2 次课。
4. 赛前训练量和强度的变化:
a.总负荷量的下降,主要是数量下降,但不要下得太快、太多。b.强度的提高可能会使负荷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上强度不是越大越好,注意突出强度,而不
是平均强度。c.不能每个练习都大强度,不能连续大强度。
5.训练内容 :专项训练为主,适当辅以一般身体练习。
四、调整好竞技状态 由于比赛成了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训练负荷的组成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来看,训练中的变化,特别是训练负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训练强度上,而不是训练量上。
1. 长期低强度的训练容易造成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疲劳,大运动量的训练,往往是运动员在失控的情况下训练的,训练成了程序,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机械的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训练潜能。但比赛是大强度的,这样学生很难及时适应比赛。
2. 低强度的训练对专项成绩无益,专项成绩是随专项素质的提高而提高的,而成绩的提高是在出现新的刺激后;低负荷低强度的训练不会提高我们项目所需要的专项技能和专项能力,更不会满足比赛的需要。
3. 低强度大负荷训练对肌肉和神经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专项水平的提高。
4.训练中要对运动员有强度规定,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发挥出好的水平,避免预赛优秀而决赛不行的现象,也就是培养运动员大强度连续工作的能力。
5.训练负荷安排系统化,训练不能大起大落,要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当然我们不能完全丢弃超量恢复的原理,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就有效应。另外在负荷安排上,要错次排列,这样可以连续上强度。
五、心理训练
教练员平时训练队员,不能只在体能和技战术上下功夫,还应培养运动员的竞技品质、训练意识,提醒学生“练什么,想什么”,用心去练。我感觉作为一个教练员,应该把心理训练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贯穿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当中,而不要把心理训练脱离开训练单独来进行。如果是这样,也不会收到好效果,特别是在大赛前,搞不好会产生负作用。教练员应该把心理训练融合到平时的训练手段安排里面,日常一点一滴的积累,这样才能培养出运动员在大赛当中稳定的心理素质,效果才能好。
心理训练的关键还在教练员,教练员要在这方面多动脑子、多想办法。教练可以通过察言观色来把握队员的心理状况,再采取相应的对策,用简单的话语去引导。我认为教练员在平时日常的训练和比赛里就要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不要比赛之前临时抱佛脚。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
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
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
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老爷”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
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到为官一任,作为一方。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最大可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事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从政,效率为先。
四是接受监督。联系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加强民主更要多听民声。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考虑到群众利益,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工作开展得更有人气和活力。
(三)艰苦奋斗
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要结合“治治病”的要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边学边查边整改,对照镜子,深挖思想根源,净化心灵,摒弃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面貌赢取人民群众信任。
(四)廉洁自律 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增强党性、明确航向。在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锻造健全和谐的心理状态、
篇二:赛前训练方案
战队比赛训练方案CF 战队比赛训练方案 2011/08/13 1705 一、关于比赛 比赛不同于野战比赛需要配合需要意识尤其是 cf 中 5V5 的比赛。它不光是枪与枪的较量也是 人与人的竞争是一门艺术 1.关于比赛人员的配置 从总体上我们可以将比赛的队员分为两种即机枪手和狙击手。详细划分起来可以大致分为四种 机枪手分为突击手、拦截手 狙击手分为战术狙击手、区域狙击手 对以上名词分别做下解释 ①.突击手顾名思义冲锋陷阵的勇者与敌人正面交锋常面对中短距离的敌人是主要的杀 伤力来源。(可以参见圣灵的愤怒打法。) 良好的突击手需要掌握以下技能 中短距离犀利的杀伤力中短距离上最短时间解决尽可能多的杀人 拉枪掩护进行强攻时走在队伍最前方通过敌人布防区域时短时间吸引住多名敌人的火力减 少身后队员的伤亡 快速抢点根据战术需要在开局时最快速度到达争夺区域(如黑城 A 入口拐角B 房小门A 小路前
点等) 突击手要面对很大几率的伤亡但他们是正面战场胜利的关键。
②.拦截手可以将他们理解为是侦察兵或者是特种兵。侦查敌方布置与估计对方战术意图是他们 存在的意义。他们极少出现在正面战场中。当作为潜伏者时拦截手的战术意义在于佯攻、牵制和协攻 为正面战场分担压力当作为保卫者时拦截手的战术意义在于阻挡对方攻击速度给队友争取补防 与包抄时间甚至强迫对手进行战略转移。他们需要良好的个人意识和生存能力。(可以参见 Sic 龙族. 救赎(本人)的打法) 良好的拦截手需要以下技能 中远距离精确的杀伤经常活动在敌人密集或重要战略位置附近视野广阔所以中远距离容易发 现到敌人 背身击杀进行迂回或协攻时需要在短时间内从敌人背后击杀他们减少主攻部队的伤亡。
寻找掩体隐藏行踪减少被敌人侦察到的几率最大限度的延长自己在场上的生存时间为指挥 者提供情报或进行战术卡位(即阴人) ③.战术狙击手一般来说一个队伍的指挥者都是战术狙击手他们有优越的侦查能力通过频繁
的走位与侦查和拦截手提供的情报判断对方的战术意图并估计敌人的位置。他们是队伍内的灵魂。他 们的存在会对敌人的机枪手造成压力。战术--良好的大局意识和指挥能力以及风骚的走位~~他们存 在的意义不是对敌人进行毁灭性的杀伤而是作为整个队伍的眼睛与大脑。(参见黑子即 AoK.Blood.J) ④.区域狙击手区域狙击手具有可怕的杀伤力在有人协防的情况下可以完全主宰防守区域对 敌人进行毁灭性的杀伤。
他们不惜要频繁的走位去侦察敌情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消灭敌人 (一般来说战术狙击手不承担指挥任务的情况下可以扮演区域狙击手的角色)(打法参见天使→ 队员们应该在赛前根据自己的情况作针对性的练习比赛永远是多人的它需要配合需要跟队友 做到优势互补在战斗中做好本职工作从而达到"五个一相加大于五"的效果。
装备说明 突击手全套 AC、C4 工具钳、弹夹 拦截手AC 不要求但有是最好、手雷包、C4 工具钳 战术狙击手手雷包、AC 不要求但有是最好、C4 工具钳 区域狙击手全套 AC、C4 工具钳、其他装备选配。
二.黑色城镇战术浅谈
保卫者 首先讲下就近原则即每个队员不确定防守的位置(除特殊情况外)根据自己出生的地点与指挥 者的战术安排自由选择防守地点。
总论此图保卫者有轻微优势AB 两点之间距离短回防速度很快当保卫者时如果能占据优势 拿下较多分数对之后的比赛的影响很重要。
常规战术 311 站位 A 区 3 位防守队员(二个突击手 1 个拦截手或区域狙击手) 中门 1 位防守队员(拦截手或战术狙击手) B 区 1 位防守队员(突击手或拦截手有时也可根据需要换位为战术狙击手) A 区站位小道 2 位队员需要同时兼顾 A 大道与 A 小道甚至脚下中门的敌人这 2 名队员任务重压 力大。A 平台一位防守队员(打协攻或狙击卡点) 中门区域中门区域是比赛时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中门防守队员侦查 A小道入口以及中门远点的情 况他的防守位置直接关系到整个在 A 区建立的防御体系。另外也可以对队友进行调度和补防。
B 区域根据战术需要进行前压或战术卡位若该队员时战术狙击手则应该前压至 B 桥水下位置对 A 小道、B1 通道进行封锁替换中门防守队员。中门队员此时可以补防其他区域或从中门压上对 A 大道敌人
进行包抄。若 B 区前压的时机枪手则可以对 B1 通道或潜伏者老家进行试探收集对手战术情报。
灵活战术 221 A 区 2 位防守队员(1 区域狙击手+1 机枪手或 2 机枪手) 中门 2 位防守队员(1 战术狙击手+1 机枪手或 2 机枪手) B 区 1 位防守队员(1 机枪手) 对于喜欢慢打或频繁改变主攻方向的对手灵活战术的效果要比常规战术好些因为中门有 2 位队员 可以迅速补防以及利用视野优势进行战术判断。
补充一点进行此战术站位时A 区最好有一名拦截手 压制战术 212 或 23、32 这 3 个战术因为战术意图都是压制所以统称压制战术。
212 在三者中比较稳健后两种战术比较奔放(23 还是 32 取决于开局时的就近原则或队伍个人习惯) 但是一旦前压失败局势就会失控。
补充说明212 时中门的安排是 1 战术狙击手或 1 名拦截手。
压制战术适用于己方枪法和气势完全占优时或己方队伍多局陷入被动局面需要重新改变比赛节奏的 情况。
压制战术特例 131 A 区 1 狙击手 A 小路或中门前压 3 名机枪手 B 区 1 拦截手
潜伏者 总论A 区是此图绝对的主攻点 B 区时副攻点。因为 B 区通路只有一个且十分狭窄进攻队形不易展 开B 区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残局转攻点。
(潜伏开局的烟雾弹非常重要至少需要 3 颗烟雾分别投掷在匪家狙击点、中门和中门远点烟雾 可以隐藏主攻方向) 1.强攻战术即 RUSH集中力量攻打一个区域不顾牺牲也不隐藏战术目的的战术。
强攻 A 区 需要注意断后和从 A 大攻上平台的拐角。A 大和 A 小可以同时攻击提高效率。在强攻 A 平台时需要 突击手做好拉枪掩护最快速度通过最危险的区域。另外A 平台窗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潜伏可以 利用其防守 C4(1V1 残局时推荐)保卫者也常常在这里进行战术卡位所以请记得搜点 强攻 B 区 强攻 B 区时从 B 桥强攻的潜伏不要少于 3 人3 个人在压至 B 桥入口时向 B房小门投掷手雷如果 B 区的保 卫开局前压(通常情况下都会前压)那么他就会被炸死或重伤。3 人攻进 B房向中门投掷 2 颗高闪争 取时间安放 C4。A 门或中门配合 B 区潜伏进行包抄的骚扰延缓保卫补防速度并进行人员的杀伤从而扩
大胜利可能。
慢摸战术 首先明确一点"摸"和"攻"是两个概念。"攻"是大大方方堂堂正正的攻击而"摸"就是带 又点偷鸡摸狗的性质。"摸"是慢速、无声的移动在进行总攻之前主攻部队要隐藏行踪干扰敌指 挥官的判断。
慢摸 A 区战术 开局2 个人无声运动到 A 入口处进行卡点C4 不要让这 2 人携带。
其他 3 人同 RUSHB 区一样手雷、烟雾要投掷到位然后留下一个拦截手大步在 B 区门口徘徊扔高闪 并进行间歇性透点其他二人(携带 C4)从 B 区撤离路线根据实际情况(B1 转 A 或匪家转 A)无论如何 这 2 个人要与 A 入口的 2 个人配合进攻 A 点才能在短时间内占领 A 区并安放 C4。
慢摸 B 区战术 开局二人或三人在 B 桥入口布防不要被前压的保卫发现。狙击手在 B 坡进行卡点A 入口一个拦截手 进行佯攻透点、烟雾、高闪要到位可以在 A 拐角的踩碎步勾引保卫透点并转移防守重心若开局时 狙击将前压的保卫击杀B 区外的人便可以直接 RUSHB 区若没有击杀B埋伏的潜伏在等待 A 入口的拦截
手做好佯攻后RUSH 进入 B 区安放 C4狙击回到匪家狙击点对中门进行封锁此时若 A 区的拦截手仍旧 存活便可以攻上 A 区偷袭回防 B 点的保卫者。
灵活战术 122 枪法犀利的队伍可以选用(C4 由中路机枪手携带)B 区是这种战术的主攻点需要一名枪法极为犀利 的机枪手 RUSH 进入 B 区并第一时间击杀 B 区保卫中门 2 个潜伏徘徊在B1 入口处对中门小道进行压制A 区 2 个潜伏也按 RUSHA 区的套路做准备(烟雾、透点等)一旦 B 区攻入那么中门、A 区多点一起突破向 B 靠拢安放 C4。若 B 区无法攻入则中门 2 个潜伏转攻小道与 A 大协同攻击 A 区。B 区潜伏若没有牺牲则转移 后进行包抄。
潜伏者战术总结 灵活的转移进攻地点时有必要的强攻 B 区受到压制或很难攻入就要果断的进行转移潜伏的战术 切勿犹豫不决被保卫者包夹。"转移"不是单纯的指从 A 转 B 或是从 B 转A也包括改变进攻路线如从 中门突破或从 A 小道突破等。一切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下己方指挥者的判断。
关于保卫者拦截手与潜伏者慢摸战术注意事项 击杀敌方人员后他有 3 秒的时间是有视角的也就是说他可以侦查该地区 3 秒。一定注意不要因
此暴露战术(如携带 C4 的潜伏者被敌人发现或多人的转移等)。良好的拦截手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伪 造自己的移动方向从而迷惑敌人隐藏自己的战术转移方向或包抄路线。
战争总会有牺牲队员们要互相信任、听从指挥不要怕死。3 分钟后又是一条好汉~但不要做无谓 的牺牲要死得其所。个人有特别的行动(与指挥安排的不一致)请先向指挥者汇报提醒队友自己离 开某点。不要因为你一个人的缺失使整个战术系统瘫痪。
具体各战术的站位可以通过个人经验、看比赛录像或向其他队员询问等方式自己寻找此处不 在赘述。
篇三:赛前训练方案
球运动员一周营养食谱营养是指人体从外部环境摄取、消化、吸收与利用食物和养料的综合过程。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和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与机体功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以及防治运动性疾病的关系,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合理营养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营养支持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健康和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适应、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和伤病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合理营养为运动员提供适宜的能量;合理营养有助于剧烈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营养可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合理营养有利于解决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不同体育项目、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期的特殊医学要求);合理的营养可保障肌纤维中能源物质(糖原)的水平稳定,减少运动性创伤的发生率。
其中篮球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比较受人青睐的一个项目。并且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比赛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越来越高的技术、战术水平,同时比赛和训练也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篮球运动的实践表明, 要想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没有优良的体能作保证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好的体能呢?这是当代篮球指导教师和教练员必须面对的问题。除了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高强度对抗的比赛中具备优良的体能优势之外,合理营养供给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员身体需要哪些营养成分,需要多少,这些营养成分具体在哪些食物中存在,所占比例是多少。也就是所谓的“应该吃什么,量是多少,具体应该在什么时间吃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教练员、运动员对营养补给标准把握的不好。很多营养学研究者调查报道,伙食标准提高以后,其营养结构比低伙食标准时还要不合理,菜肴类食品中偏食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各种主食蔬菜的摄取量不足。由此可知,长期的营养补给不合理,会导致运动员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提高缓慢,达不到训练的预期效果,因此说运动员合理营养补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饮用合理饮食营养对运动员良好的身体机能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营养因素几乎影响到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每一个环节。从运动员训练后的营养补充内容看,糖类属于主要能量物质,运动时和运动后必须随时予以补充。
糖是维持人体生命及运动能力的主要能源物质,体内糖类物质在有氧及无氧状态下,均能分解,产生出能量,供人体运动之用。运动中糖代谢分解产物的转化或排出也比其他能源物质
来得更加容易, 且利用速率快。因此,糖是运动中常用的也是必要的营养补充。蛋白质属于运动过程中的高消耗物质,身体部分能量消耗,各种器官系统及运动中受损肌肉的修复等,无一不与之有联系。人体骨骼肌中存在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氨基酸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和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极限运动中,氨基酸还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之一。脂肪是人体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比糖和蛋白质更高的能量源泉。
除三大营养素之外,还有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等营养素。在体育运动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仅靠苦练是不够的,必须与各个学科相联系,采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营养在这其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营养补充是运动员保持竞技状态和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每个运动项目都应关注营养调节补充问题。营养调节补充不应仅仅局限在比赛那几天。只有重视整个训练与竞赛期的营养补充问题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跑、跳、投于一体的运动,现代篮球比赛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对抗,其节奏快、对抗激烈、持续时间长;队员们在训练与比赛中会大量消耗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膳食是保障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保持运动能力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1.日常训练营养补充 对于篮球运动员日常训练来说,主要分为耐力、力量以及速度三个方面的训练。
对于耐力训练来说,其营养特点是热能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大,能量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耐力运动时,肌糖原消耗增加,蛋白质的分解加强,氨基酸转变成葡萄糖的速度加快,主要靠脂肪供能,因而耐力运动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较高。为了使运动员血红蛋白和呼吸酶处于较高水平,需供给较多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2 与维生素 C。由于热能代谢较高,需较多的糖、维生素 C 与磷。为了保证食物热量又要缩小食物体积以减轻胃肠负担,食物中的脂肪量可适当提高,热量比可达总热量的 30%-35%。
力量性运动要求肌肉有较大力量和爆发力,因此热量消耗较大。为了发展肌肉,对蛋白质与维生素 B2 的需要较高,特别在训练初期,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为了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钠、钾、钙、镁的补充也很重要,同时对糖的需要也较多。
速度性训练主要特点是活动中高度缺氧,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由糖原无氧酵解供应。速度性运动靠快肌纤维收缩,而快肌纤维主要利用糖供能。此外,短时间形成的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因此,膳食中应含较多易吸收的糖、维生素 B1 和 VC,为了肌肉活动和神经的需要,还应含较多蛋白质和磷。
2.比赛期的营养补充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强度较大,能量消耗较多,研究表明,篮球运动员一场激烈的比赛至少要消耗 900 千卡能量。所以,篮球运动员必须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以及在赛前、赛中、赛后及时的补糖、补液,补充碱性物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篮球运动员延缓疲劳的产生及加快恢复,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为 7 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其中蛋白质、脂肪、糖是人体三大能源物质,其余的营养素则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合理膳食中三大能源物质的比例应符合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要保证运动员消耗能量的补充。运动营养学家建议,篮球运动员在每餐中要含有以下比例的营养成分:60 %~65 %的碳水化合物、15 %~20 %的蛋白质、20 %~25 %的脂肪。在正常运动中,人体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源,所以篮球运动员必须先吃足够主食,再自由摄入其他食物。由于各种食物中糖含量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比赛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食品并且篮球运动员膳食中补充的糖应该是丰富和易消化的。以下是一些主要食品中的含糖量:
类型血糖指数(mg/ dl) 主要食品
高血糖 85~100 面包 土豆 玉米片
中血糖 65~85 面条
低血糖 60~65 苹果 桃子 烤土豆
膳食中补充的蛋白质应选用优质蛋白质,侧重补充动物蛋白质,因为动物蛋白质促进肌肉生长和组织修复。但是,动物蛋白质要多吃白肉,少吃红肉,因为红肉中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同时,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能过多。研究表明,运动员即使在进行力量训练期间,也只要保证每天(112~2) g/ kg 体重的蛋白质摄入量就足够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篮球运动员的饮食习惯,导致蛋白质与脂肪摄入过多,而糖的摄入量不足。虽然蛋白质与肌肉力量有关,但摄入过多,会通过肝、肾进行分解,从而加重肝、肾的负担。对于篮球运动员,目前比较公认的进食原则是:每人一日“五个一”(即:一斤粮食、一斤蔬菜、一斤水果、一斤奶、一斤豆制品) ,但可根据篮球运动员所受运动负荷和体重的大小,做出适当的调整。另外,要多吃新鲜蔬菜(特
橘子 麦片
别是深色蔬菜) 、水果以缓冲代谢产物的影响,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 C 以及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
除了在主食中要摄取足够的糖(碳水化合物) 外,在比赛前、中、后都要及时摄入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饮料,所以糖(碳水化合物) 是运动员最应该重视、最需补充而最容易忽视的营养物质。
赛前补糖可在临近比赛前数小时进行 ,糖刚好转变为血糖,还没有通过肝脏被贮存起来 ,可即时供能;同时以免胃受伤或产生不适症状。所以要特别重视比赛前的一餐,选择体积小、易消化、高糖、低脂肪、低蛋白、低盐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
比赛中的补糖,主要采用低聚糖饮料的补充 ,15 %的低聚糖饮料在比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饮料的温度对胃排空影响不大,但温度较低的饮料口感稍好。较低的渗透压有助于水的快速吸收,低聚糖的吸收速度快于淀粉 ,采用低聚糖饮料,既可以快速补充能量又避免了一次大量吸收后血糖急剧升高而引起的胰岛素反应,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持续运动能力。通过比赛中及时补糖,在比赛后期,运动员的体能和精神面貌显示出明显的改观 ,并且对改善脑力和心理情绪等也有一定帮助。
比赛刚结束,血液主要还在运动器官、肌肉中,所以赛后不能马上进食,要在 40min 之后再进食。此外,二磷酸果糖和低聚糖的补充,对于运动中乳酸堆积的消散、PH 值升高、肌肉酸痛现象会有明显改善。
3.一周营养方案 日期 第一天,第一餐 时间 上午7:00
菜谱 一杯牛奶,2-3个鸡蛋,一块面包,一个苹果 第二餐
中午12:00
面食,蔬菜,猪肝(数量自定)
第三餐
晚上18:00
一杯豆浆,油条,蔬菜(数量自定)
第二天,第一餐
早上7:00
一杯牛奶,1-2个鸡蛋,一杯蜂蜜水,三个小馒头
第二餐 中午12:30
面食,蔬菜,鸡腿,(数量自定)
第三餐
晚上18:00
一块面包,土豆和水果,
蜂蜜水(数量自定)
第三天,第一餐
早上7:00
一杯牛奶,1-2个鸡蛋,小馒头(数量自定),一个苹果 第二餐
第三餐
中午12:30
晚上18:00
米饭,鱼,蔬菜(数量自定)
一块面包,一杯豆浆,香蕉(数量自定)
第四天,第一餐
早上7:00
一杯豆浆,油条蔬菜,(数量不限)一个橘子 第二餐
中午12:30
面食,蔬菜,鸡块,1-2个鸡蛋 第三餐
晚上18:00
小馒头,小米稀饭,蔬菜,一个猕猴桃 第五天,第一餐
早上7:00
一杯牛奶,1-2个鸡蛋,面包,橘子(数量自定)
第二餐
中午12:30
米饭,蔬菜,猪肝(数量自定)
第三餐
晚上18:00
一杯麦片,小馒头,蔬菜,苹果(数量自定)
第六天,第一餐
早上7:00
一杯豆浆,面包,蔬菜,一个苹果 第二餐
中午12:30
面食,蔬菜,鱼,香蕉(数量自定)
第三餐
晚上18:00
一杯蜂蜜水,小馒头,1-2个鸡蛋,蔬菜,一个橘子 第七天 第一餐
早上7:00
一杯牛奶,面包,蔬菜,一个苹果 第二餐
第三餐
中午12:30
晚上18:00
米饭,鸡腿,蔬菜(数量自定) 一杯豆浆,小馒头,蔬菜,1-2个鸡蛋,香蕉(数量自定)
篮球运动员运动场上的竞技能力主要取决于场上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与意志品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在比赛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是,体能是基础,是保证,是激烈比赛的物质基础,是运动员技能、智能和心理意志能力得以发挥的保证。所以,体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合理的营养供给,是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应该掌握的知识,针对篮球运动员体能恢复及提高的运动营养措施,需要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在实行科学配餐的基础上,定期检查运动员的营养状况,研究营养与训练、恢复与体能的关系。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保证篮球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时的需要。随着人们对篮球运动营养特点研究的深入,相信运动营养措施会更加结合篮球专项的实际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公共选修课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 食品营养与卫生
题目 《篮球运动员一周营养食谱》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专业 英语(科技)
学号 3114007985
姓名 黄骏
联络方式 13590074770
指导教师 熊开容
(2015 年 10 月)
篇四:赛前训练方案
一周的训练计划学号:20052704824 姓名:黄景灼 班级:运训 8 班。
200 米专项1 赛前一周的训练阶段【 1】
训练要求1:以专项训练内容与手段为主,和逐项密切相关的项目素质训练-赛前大力量或快速力量等等,要求强度控制,次数少,主要刺激和保持力量水平。2 技术训练的重点是结合个人特点,改进主项全程跑的技术与控制强度和密度。3 心理训练。与营养合理安排。4 训练结束牵拉肌肉,动静要结合。2 训练内容星期一热身活动:慢跑 800 米,牵拉肌肉,正踢腿,侧踢腿,高抬腿 30 米 X2. 后蹬跑 30 米 X2。4X300 米跑 【85%- 95%】速度,间休息 10-12 分钟,要点:跑步动作放松自然伸展。放松:主要用静止拉伸肌肉,两个人,对抗拉伸,一松一紧的,把肌肉和肌块收缩中拉伸开来,有利肌肉和身体的快速恢复。星期二热身活动:慢跑 800 米,牵拉肌肉,正踢腿,侧踢腿,高抬腿 30 米 X2. 后蹬跑 30 米 X2。速度练习,速度训练, 2X100 米【 85%- 95%】速度, 2X120 米速度耐力跑。要点:跑步动作放松自然伸展。放松:主要用静止拉伸肌肉,两个人,对抗拉伸,一松一紧的,把肌肉和肌块收缩中拉伸开来,有利肌肉和身体的快速恢复。星期三热身活动:慢跑 800 米,牵拉肌肉,正踢腿,侧踢腿,高抬腿 30 米 X2. 后蹬跑 30 米 X2。拉开肩关节和髋关节部位练习。力量训练:
深蹲转快速挺蹲 需要两个人帮助, 深蹲重量 80KGX3 个转轻的快速挺蹲两个帮助的人一人一边减掉 25KG 重量,接着做 7 次快速的挺蹲。深蹲转快速挺蹲:
80KGX3 转30KGX7 为一组做两到三组。
【主要要点:不能做疲累,重量因个人来调,重和轻结合,刺激肌肉,保持力量负荷是主要,按这样思路来调整。
】卧推:
60KGX3 放松:主要用静止拉伸肌肉,两个人,对抗拉伸,一松一紧的,把肌肉和肌块收缩中拉伸开来,有利肌肉和身体的快速恢复。星期四热身活动:慢跑 800 米,牵拉肌肉,正踢腿,侧踢腿,高抬腿 30 米 X2. 后蹬跑 30 米 X2。速度练习,技术练习【强调跑的动作连贯性】
,2- 3X30 米起跑, 1X150 米 跑【 100%强度跑】,注意全程的节奏与动作。
放松:主要用静止拉伸肌肉,两个人,对抗拉伸,一松一紧的,把肌肉和肌块收缩中拉伸开来,有利肌肉和身体的快速恢复星期五只做热身活动慢跑 1200 米。牵拉韧带。正踢腿,侧踢腿,高抬腿 30 米 X2. 后蹬跑 30 米 X2。心理训练:
自己就用一句话来暗示自己心理的:
【不要去想结果和名次, 只要发挥平时水平,当它是一场训练课来对待。
】晚上可以听下歌,来调节赛前的心情,等神经等到调整。星期六热身活动,准备比赛。
篇五:赛前训练方案
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引用注明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有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新疆师范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新疆师范大学。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允许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年,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
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 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同意提交后可在校园网上发布, 共校内师生浏览。
本人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I
中文摘要 赛前训练是整个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运动训练过程中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所在。
海米提是新疆师范大学男子 200 米运动员, 多次参加省内外大型比赛, 并且取得过优异的成绩。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 访谈法、 逻辑分析法、 数理统计方法等方法, 对新疆师范大学男子 200 米运动员海米提备战全国第九届大运会赛前训练时间安排、 训练内容、 方法、 手段、 训练负荷强度、 量的安排等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从而建立一套合理的男子 200 米项目的赛前训练方案, 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新疆师范大学男子 200 米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研究能得出以下的结论:
1. 新疆师范大学男子 200 米运动员海米提的赛前训练时间安排为 7 周。
此训练周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赛前第一训练周期、 第二训练周期为海米提过渡调整训练阶段; 第三训练周期为海米提调整训练阶段; 第四训练周期、 第五训练周期为海米提适应训练阶段; 第六训练周期、 第七训练周期为海米提临赛调整训练阶段。
2. 新疆师范大学男子 200 米运动员海米提的赛前训练主要内容有:
专项技术训练、 速度训练、 力量素质训练。
主要采用的训练方法有: 变换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比赛模内训练法。
主要采用的手段有:
200 米技术跑 3 种、 200 米节奏跑 3 种、 绝对速度 5 种、 速度耐力14 种、 绝对量 6 种、 一般力量 18 种、 专项力量 17 种。
3. 新疆师范大学男子 200 米运动员海米提整个赛前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针对海米提身体素质与身体状态来安排的, 负荷量呈波浪形式, 采用的训练负荷量的节奏一般为中大、 中、 中大、 小、 中、 中小。
全部赛前训练负荷量和训练负荷强度的最高值都体现在第一周。
训练负荷强度节奏为中大、 中、 中大、大、 中大、 小。
4. 海米提血红蛋白分析 在备战全国第九届大运会赛前训练期间, 海米提的血红蛋白质在每一个训练阶段基本上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训练安排是合理的、 系统的和科学的。
关键词:
新疆师范大学; 200 米运动员; 赛前训练安排
III
Abstract The training program was prepared for the upcoming major competition and it was specifically arranged and well prepared for the competition. Hamid is the main players of the Xinjiang Normal 200-meter run sprint team. Many times participated in lots of major competitions and obtained significant results, this also includes the competitions that held inside and outside of Xinjiang. This study used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logical analysi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for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en"s 200 meters sprint team of excellent athletes Ha mid, train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9th National University Games , advance
training time arrangement, training content, methods, means, Intensity of training load, the amount of arrangements detaile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 make the best scheme to establish a set of scientific, perfect
men"s 200 meters run sport strategy,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en"s 200 meters project. This research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The training schedule of pre – competition training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en"s 200 meters athletes Ha mid is for 7 weeks, This training cy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Before the first and two cycles is the stage of adjusting the training phase transition, The third period is adjusting the training stage , the first and two cycles before the competition is for adjusting the training phase transition。The third period is adjusting the training stage, Fourth and fifth period is the adaptation training stage, Sixth and seventh period before match is the adjust training stage;
2.The advance training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en"s 200 meters athletes Ha mid includes special technical training, speed training, strength training,The main method are, Transform training method, circuit training, continuous training, repetition training method, the intermittent training method, game simulation training method. There are mainly taking some measure which 200 m technology run of three kinds,200 meters rhythm run of three kinds, absolute speed of five kinds, speed endurance fourteen kinds, the absolute amount of six kinds, General power of eighteen kinds, special forces of seventeen kinds. 3. 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load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rack and field team sprint male 200 meters athletes Hamid is wave form. The pre-competition
IV training load peak value appeared in the first week, Intensity of training load peak value appeared in the fourth week, 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load rhythm,medium-large、 large、 medium-large、 small、 medium、 medium-small; Intensity of training load for the rhythm, medium-large、 medium、 medium-large、 large、medium-large、 small;
4.Measure the highest index of hemoglobin of Hamid Ti and compared it to the hemoglobin index of other athletes and Exercise intensity and The change trend of training volume are the same; during the whole training period , Athletes biochemical index basically are maintained in the normal range, There were no abnormal,
science shows that the rationality of training load arrangement;
Key word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 meters running athletes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schedule
V
目 录 1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选题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 研究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3 研究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文献综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1 赛前训练研究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2 200 米项目训练研究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3. 1 研究对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3. 2 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4 结果与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4. 1 海米提及其父母基本情况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4. 2 海米提历届比赛成绩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4. 3 海米提赛前训练周期安排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4. 4 海米提赛前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4. 5 海米提赛前训练负荷控制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4. 6 海米提血红蛋白变化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5 结论与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5. 1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5. 2 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绪论
第 1 页 共 31 页
1 绪论 短跑是田径竞赛项目中典型的速度项目 。
田径运动是所有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 一切体育运动离开了速度, 就失去了竞技的意义, 也失去了存在价值。一个国家体育运动中短跑成绩的好坏, 往往影响着这个国家各项体育运动发展的水平[1]。
随着世界男子 200 米记录的不断创新, 我国大学生男子 200 米纪录也在不断刷新, 但是我区大学生男子 200 米运动员成绩以及技术水平相对于内地大学男子 200 米运动员产生了一定的差距。
目前, 我区体育理论研究者对男子 200 米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的力度不够深入。
我区的许多体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 对我区男子 200 米项目成绩与内地男子 200 米项目成绩拉大的原因, 进行详细地分析, 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怎样提高男子 200 米运动员成绩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措施。
这些研究出来的结果对运动员进行科学、 系统地训练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依据。
但是从我区的 200 米运动员成绩来看, 男子 200 米运动员成绩在省内大学生短跑比赛中排名在前, 但是这些成绩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始终徘徊不前, 因此与内地大学男子 200 米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来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011 年海南三亚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二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2] 运动员 学校名称 比赛名次 成绩(秒)
张培萌 北京师范大学 1 20. 99 张耀荣 内蒙科技大学 2 21. 28 管健 清华大学 3 21. 31 海米提 新疆师范大学
22. 76 通过表格中成绩看出: 我区大学生男子 200 米项目与内地高校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
我区 200 米运动员海米提曾获得过很多优异的成绩。
2004 年在伊利州田径赛中获得第一名, 成绩(23. 1 秒)。
2005 年在伊犁州举行的田径赛中获得第二名, 成绩(23. 4 秒)。
2007 年中、 哈青少年国际田径成绩是第三名, 成绩(22. 56秒)。
2008 年新疆建设兵团田径赛第一名, 成绩(23. 10 秒)。
2009 年新疆建设兵团田径赛第二名, 成绩(22. 34 秒)。
2011 年在新疆红山体育场第一名, 成绩(22. 04 秒)
破记录。
2012 年新疆大学生田径赛及全国大运会选拔赛第一名,成绩(22. 06 秒)。
2011 年海南三亚市举行的全国大运会时(22. 76 秒)。
2012年参...
篇六:赛前训练方案
专项运动员 赛前一周营养食谱及训练方案1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篮球专项运动员赛前一周营养食谱及训练方案
引言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比赛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越来越高的技术、 战术水平, 同时比赛和训练也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篮球运动的实践表明,
要想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没有优良的体能作保证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好的体能呢? 这是当代篮球指导教师和教练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大量的运动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
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制定系统、 科学、持续的体能训练计划, 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 高强度对抗的比赛中具备优良的体能优势。
合理营养供给是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员身体需要哪些营养成分, 需要多少, 这些营养成分具体在哪些食物中存在, 所占比例是多少。
也就是所谓的“应该吃什么, 量是多少, 具体应该在什么时间吃的问题。
”
现在有很多教练员、 运动员对营养补给标准把握的不好。
很多营养学研究者调查报道,伙食标准提高以后, 其营养结构比低伙食标准时还要不合理, 菜肴类食品中偏食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品, 各种主食蔬菜的摄取量不足。
由此可知, 长期的营养补给不合理, 会导致运动员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提高缓慢, 达不到训练的预期效果, 因此说运动员合理营养补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饮用合理饮食营养对运动员良好的身体机能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营养因素几乎影响到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每一个环节。
从运动员训练后的营养补充内容看, 糖类属于主要能量物质, 运动时和运动后必须随时予以补充。
糖是维持人体生命及运动能力的主要能源物质, 体内糖类物质在有氧及无氧状态下, 均能分解, 产生出能量, 供人体运动之用。
运动中糖代谢分解产物的转化或排出也比其他能源物质来得更加容易,
且利用速率快。
因此, 糖是运动中常用的也是必要的营养补充。
蛋白质属于运动过程中的高消耗物质, 身体部分能量消耗, 各种器官系统及运动中受损肌肉的修复等, 无一不与之有联系。
人体骨骼肌中存在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氨基酸, 氨基酸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和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极限运动中, 氨基酸还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之一。
脂肪是人体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也是比糖和蛋白质更高的能量源泉。
除三大营养素之外, 还有维生素、 无机盐、 矿物质等营养素。
在体育运动高速发展的今天, 要取得优异的成绩, 仅靠苦练是不够的, 必须与各个学科相联系, 采用多种多样的科学 12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方法。
营养在这其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营养补充是运动员保持竞技状态和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每个运动项目都应关注营养调节补充问题。
营养调节补充不
应仅仅局限在比赛那几天。
只有重视整个训练与竞赛期的营养补充问题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第一节 针对篮球运动员制定的训练方案
研究对象
1. 前期调查
1. 1 病史及健康状况
姓名:
王强
既往病史:
无
现有疾病:
无
家族史:
无
身高:
180cm
体重:
74kg
目前健康状况:
良好
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
无
1. 2 运动史
小学 6 年级开始参加业余篮球的训练, 初中开始参加业余足球训练, 上高中后继续参加业余篮球训练, 至今, 篮球是主要训练方式, 一直未间断。
在高中的时候, 脚踝韧带及膝盖有损伤, 后养好。
大学期间, 以篮球为专业在训练, 有一定的运动量, 运动后各项都正常, 大学期间无运动损伤。
1. 3 运动目的
运动目的主要是通过篮球训练来达到保持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虽然受试者体型正常, 但是受试者膳食方面不规律, 导致训练时常常感觉无力感, 希望通过此次篮球营养功能的实施, 来解决自身训练方面的无力感, 加强运动能力。
1. 4 社会环境条件
受试者在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就读, 平时课程较松, 运动时间富裕, 可利用学校田径场,篮球场, 进行体育活动, 训练课时有教练指导。
2. 基本资料 2
3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2. 1 身体形态
2. 1. 1 身体形态的测量(单位:
cm, kg)
表 1
2. 1. 2 评价:
BMI 指数=体重㎏/ 身高㎡, 体重指数 BMI 在 18. 5~23. 9 为正常范围; BMI在
24. 0~27. 9 为超重; BMI 大于 28 为肥胖。
由表一可得, 受试者 BMI 值为 22. 84, 属于正常范围。
2. 2 皮褶厚度
2. 2. 1 皮褶测量(单位:
㎜)
:
上臂皮褶:
19 背部皮褶:
23 2. 2. 2 结果(单位:
㎏)
通过以上的测量, 可得出结果:
体脂含量:
24. 13%, 瘦体重:
61. 45。
2. 3 肺活量
2. 3. 1 五次肺活量:
表 2
2. 3. 2 评价:
五次肺活量实验中, 若每次数值基本相同或逐渐增加者为机能良好, 若逐渐下降, 特别
是后两次明显下降者, 为功能不良。
由表二可知, 受试者第五次肺活量值有所下降, 前四次呈上升状态, 机能尚算正常, 但有待提高。
2. 4 心血管机能
2. 4. 1 心血管机能指数的测量(布兰奇心功指数[1])
:
表 3
2. 4. 2 评价:
3
4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布兰奇心功指数在 110~160 范围为心血管机能正常, 平均数为 140; 如果超过 200 应进行心血管机能检查。
由表三, 可得心功指数为 136. 8, 说明受试者的心血管机能正常。
3.
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篮球运动中, 快速多变是灵魂, 技术对抗是手段, 身体对抗是基础, 速度力量是保障, 投篮
得分是目的。
据此, 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可归纳为一句话: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
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 对抗性体能技能类项目。
这就告诉教练员篮球运动不单纯是技能类运动项目,
而是对体能有很高要求的一个运动项目。
体能训练要以速度力量型, 对抗性身体练习为主,
旨在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合理运用攻守技术并准确地投篮得分。
4.
篮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
篮球运动有其自身的运动特点, 即“高耗能” 、 “高耗神” 和“高排水” 的三高特性。首先, 对抗激烈, 在对抗中完成各种跑、 跳、 抢、 断、 运、 投等各种动作, 要求队员积极主动、 勇敢顽强、 技术全面, 这一切都需要有充沛的体能作保证。
其次, 在比赛中注意力还必须高度集中, 反应敏捷。
它是一种高脑力劳动运动, 所以必须充分保证大脑所需的能量供应。
另外, 由于运动中体温的升高, 过量的排汗, 会引起脱水及体内电解质的丢失,充分地补液也是非常必要的。
骨骼肌的供能体系包括三个彼此关联的供能系统, 即磷酸原系统、 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2] 。
根据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体系, 可把竞技体育
项目分属为五种代谢系统, 即磷酸原代谢类型、 磷酸原—糖酵解代谢类型、 糖酵解代谢类型、 糖酵解—有氧代谢类型、 有氧代谢类型。
篮球运动具有高空争夺的强对抗特征, 运动强度大, 技术多变而复杂, 比赛时间相对较长(10 分钟×4 或者 12 分钟×4)
, 在运动中, 伴有爆发式的跳跃和投掷, 间歇的冲刺式的无氧运动, 机体无氧代谢水平高。
然而,大强度运动后, CP 恢复和乳酸消除的快慢以取决于肌肉的有氧代谢水平。
因此, 篮球运动即包括无氧代谢供能, 又包括有氧代谢供能, 且以磷酸原—糖酵解的无氧代谢供能为主[3]。
5.
篮球运动员训练特点
5. 1 力量素质
5. 1. 1 作用
力量素质[4] 是篮球运动中的首要素质, 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力量素质的提高, 有助于提高其他素质的水平, 同时, 对于提高篮球技术、 战术水平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5. 1. 2 种类
5. 1. 2. 1 最大力量 4
5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也称绝对力量, 是指无论体重大小, 身体或身体一部分肌肉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15]。
5. 1. 2. 2 速度力量
是指肌肉在运动时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
速度力量是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
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通常所说的爆发力。
肌肉在运动时克服阻力的过程中, 阻力越大, 速度越慢[6] 。
5. 1. 2. 3 力量耐力
是指运动时肌肉长时间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
阻力越大, 运动的时间越短[7]。
5. 2 肌肉收缩形式
如果按肌肉在克服阻力时的收缩形式分类, 可分为静力性用力(等长收缩)
和动力性用力(等张收缩)
两种[8]。
5. 3 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特征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具有全面发展的特点。
不仅要求上肢、 下肢、 腰背部肌群均衡发展, 而且要求肌肉的爆发力、 耐久力、 最大力量在整场时间内跑跳、 对抗的比赛中都具有很强的能力。
在训练中不能单一发展某种力量能力而忽视其他。
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要求比较精细, 不仅要求运动员有敏锐的时空判断能力, 而且对用力的大小、 方向也有很高的要求。
5. 4 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要求
5. 4. 1 最大负荷
在篮球力量素质训练中采用的负荷与强度及在完成每一组和每一次所承受的力量负荷时都要力求使运动员发挥出最大的机能潜力, 使参加运动的肌肉, 在收缩过程中精疲力竭[9]。
5. 4. 2 重复性
篮球运动员在承受大负荷的力量训练中, 必须多次数、 多组数反复进行, 以增加对肌肉刺激的深度。
发展力量素质最根本目的是使运动员承受大负荷, 在数量上不断积累, 由增加次数或组数的不适应到适应, 再增加重量由不适应到适应, 使运动员力量素质逐步发展。
5. 4. 3 符合篮球运动专项特点
篮球力量训练过程中要力求选择与篮球运动技术、 结构相一致的动作方法。
要把运动员的一般运动素质转化为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能力, 即跑跳能力和对抗能力。
5. 5 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
5. 5. 1 最大力量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
发展最大力量的训练, 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通过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 增加肌肉收缩 56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力量; 二是改善肌肉的内协调能力, 提高神经系统指挥肌肉工作的能力[10] 。
5. 5. 2 增大肌肉生理横截面的最大力量训练
负荷强度[11], 以负重量为标准, 要采用本人最大极限负重量的 60%~85%的强度进行训练, 100%的极限负荷强度应慎用和少用, 一周可进行 1~2 次。
练习重复的次数与组数, 每组 4~8 次, 可做 5~8 组。
最后几组和次数必须坚持完成, 这样肌肉的能量才能得到充分改善, 才能造成肌肉横断面增大。
练习的持续时间, 每次练习的动作速度要稍许慢一些, 并使动作作的流畅, 不停滞, 通常在 4 秒钟左右完成一次动
作。
组间的间歇时间, 在上一组练习肌肉所产生的疲劳得到基本消除之后, 再进行下一组练习, 高水平的运动员一般 2~3 分钟即可, 间歇期间可做一些放松练习加快恢复。
5. 5. 3 改善肌肉内协调能力的最大力量训练
负荷强度, 用本人最大极限负重量的 85%以上强度, 这种强度刺激能加速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冲动的频率及增加强烈程度, 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 每组 1~3 次, 5~8 组, 组数以完成既定强度的次数为准, 高水平运动员可适当增加组数。
练习持续的时间, 每次练习的动作要适当加快, 带一点“冲劲” , 通常在两秒钟左右完成一次动作。
组间的间歇时间, 一般在 3 分钟左右, 或再长一些。
如果是局部肌肉参与工作, 间歇时间可短一些, 反之长一些。
总之, 要使负荷的肌肉得到恢复, 再进行下一组练习。
在训练中, 应先做增加肌肉生理横截面的训练, 有了一定的力量基础, 再进行肌肉内协调能力的训练, 防止受伤。
发展最大力量还可以采用静力性等长练习和等动性练习。
5. 5. 4 速度力量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
一是负重练习, 二是不负重练习
5. 5. 5 负重练习发展速度力量是方法
不负重练习发展速度力量是方法
5. 5. 6 力量耐力训练的主要方法
最大力量与力量耐力有关, 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同一负重时的重复次数取决于其最大力量的大小。
最大力量大的运动员练习中重复次数多, 表现出的力量耐力好。
所以力量耐力水平的提高, 也依赖于最大力量的发展。
基本方法:
6
7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a)
练习的强度
b)
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
c)
练习的持续时间
d)
组间的间歇时间
5. 6 综合性力量训练法
综合性力量训练法是指不单纯对某一种训练因素起作用, 而是具有多种训练目的的训练方法。
它常常采用两种以上训练方法[12]。
5. 6. 1 塔式训练法
是进行次极限和极限的肌肉收缩, 逐渐提高负荷重量, 最后采用的练习重量仅仅只能完成一次, 然后再减少负荷重量, 增加重复练习次数的训练方法。
5. 6. 2 混合训练法
采用两种以上力量能力的训练方法。
如先做肌肉增粗法 3~4 组, 再做快速力量法 4~8组。
5. 6. 3 循环训练法
是设立若干个力量练习点, 综合安排不同训练内容, 多维的影响不同肌肉群的力量能力。
5. 6. 4 结合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法
利用专门器材进行技术训练, 如用加重的篮球投篮、 传球。
结合球的爆发力训练, 如中场三级跳上篮。
提高身体对抗能力的训练, 如以少打多、 辅助阻力训练、 模拟比赛训练。
5. 7 速度素质
5. 7. 1 定义
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快速行进移位的能力[13]。
5. 7. 2 种类
反应速度:
是指...
篇七:赛前训练方案
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优秀举重运动员杨哲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个案研究
I 目录 摘 要 ..............................................................II 关键词:
...........................................................II ABSTRACT ..........................................................III 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问题的提出 ..................................................2 1.3 研究目的 ....................................................3 2 文献综述 ..........................................................4 2.1 有关赛前训练概念的研究 ......................................4 2.2 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的研究 .......................5 2.3 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 .................................7 2.4 举重运动员心理负荷训练的研究 ................................8 2.5 举重运动员生化机能监测的研究 ................................9 2.6 文献述评 ....................................................10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0 3.1 研究对象 ....................................................10 3.2 研究方法 ....................................................11 3.2.1 文献资料法 ............................................11 3.2.2 数理统计法 ............................................11 3.2.3 观察法 ................................................11 3.2.4 访谈法 ................................................11 3.2.5 分析法 ................................................12 3.2.6 个案研究法法 ..........................................12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3 4.1 备战里约奥运会赛前杨哲训练安排分析 ..........................13 4.1.1 赛前总体备战方案的分析 ................................13 4.1.2 赛前训练周期安排的分析 ................................15 4.1.3 赛前训练周计划的分析 ..................................17 4.2 备战里约奥运会赛前杨哲训练负荷特征的分析 ...................19 4.2.2 赛前训练内容百分比的分析 ..............................20 4.2.3 赛前训练强度分布特点的分析 ............................21 4.2.4 赛前训练负荷变化的分析 ................................25 4.2.5 赛前身体生化指标的分析 ................................27 4.2.6 赛前心理负荷训练的分析 ................................30 4.3 备战里约奥运会赛前杨哲训练效果的综合评价 ...................30 5 结论与建议 .......................................................31 5.1 结论 .......................................................31 5.2 建议 .......................................................32 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32 参考文献 ...........................................................33 致 谢 ..............................................................37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优秀举重运动员杨哲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个案研究
II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杨哲在备战 2016 年里约奥运会期间,所采用的赛前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等组织与控制,赛前训练周期节奏的安排,赛前训练负荷强度的变化,赛前身体机能的恢复状况等进行全面统计,结合比赛过程中的运动表现及比赛成绩,分析探讨赛前训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针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杨哲的赛前训练提供真实有效的训练数据,同时能够为我国男子大级别举重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指导提供参考。
本文综合使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采用杨哲大赛前的训练负荷各项指标信息的数据真实有效,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论如下:
1.杨哲在备战 2016 年里约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负荷安排是比较系统的、基本成功的,从而使得杨哲在奥运赛场上接近竞技状态和竞技水平的高峰。
2.杨哲在备战里约奥运会的整个赛前训练过程中体现出“快节奏、高强度、短周期”的现代举重运动训练的发展特点,训练的负荷以强度为主旋律,训练节奏转化快,训练手段详细丰富,基本训练期的节奏为“两大一小”,即两个大量周,一个恢复调整周。
3.杨哲赛前训练计划安排注重训练节奏的把握,充分研究了奥运会比赛特点,相应的增加了训练课次。并且在训练强度上敢于创新、大胆突破,做足文章。
4、杨哲 2016 年里约奥运会赛前的训练计划在安排上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仍有瑕疵,主要表现在对体能和心理训练方面认识不足,相关的训练内容偏于薄弱。充分总结其中的经验能够为杨哲本人今后训练提供指导帮助,对中国大级别举重运动员大赛前的训练安排亦可以提供了有效的经验作为参考。
关键词:
举重;赛前训练;运动负荷;训练计划;杨哲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优秀举重运动员杨哲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个案研究
III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evaluated the training contents,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ns, the organiz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raining pla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rhythm of the training cycle, the change of training load intensity and the recovery of pre-competition body function of Yang Zhe, an outstanding weightlifter of our country, in preparation for the 2016 Rio Olympic Games. and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ports performance in the course of the competition and the results of the competiti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view of some shortcomings. It provides true and effective training data for Yang Zhe"s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in the future, 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guidance of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of Chinese men"s weightlifting.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observ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arrangement of Yang Zhe before the contest.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Yang Zhe"s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2016 Rio Olympics are reasonable, systematic, rigorous and basically successful, thus making Yang Zhe in the Olympic Games in the competitive state and competitive level of the peak.
2. Yang Zhe reflec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weightlifting training "fast rhythm, high intensity, short cycle" in the whol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process of preparing for the Rio Olympic Games. The load of sports training was based on intensity, and the training rhythm changed rapidly. The rhythm of the basic training period is "two big and one small," that is, two large weeks, one recovery adjustment week.
3. In the pre-match training of preparing for the Rio Olympics, Yang Zhe has achieved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body fatigue and preventing injury and disease by using various training measures, especially by resuming stretching training and persevering.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优秀举重运动员杨哲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个案研究
IV 4. Yang Zhe paid attention to the grasp of the training rhythm in 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Rio Olympic Gam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ympic Games, he increased the training courses, made an article on the training intensity, made bold breakthroughs, and dared to innovate; The training cycle and stage training plan before Rio 2016 Olympic Games are designed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Keywords: Weightlifting;Pre-competitiontraining;Amountof exercise;training plan;Yang Zhe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优秀举重运动员杨哲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个案研究
1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举重项目是一项以发展绝对力量与爆发力为主的竞技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其最大特征是运动员能够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肌肉力量 [1] 。举重的这种特征决定了举重的竞技能力结构、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训练周期安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心理能力和恢复等内容的独特性。举重运动是现代竞技体育重要竞技项目之一,其以超级的爆发力,震撼的视觉感深受世人喜欢,特别是在西方社会更是最受群众欢迎的项目。在众多以速度、力量为主要竞技手段的体育项目中,举重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体现力量的优势项目之一,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梦想的主要支撑项目,因此下大力气继续研究举重项目的内在规律,创新训练手段,保持举重的优势夺金地位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举重是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优势项目,从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至今,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和大量汗水的付出,中国男、女举重队共为我国获得 35 枚奥运金牌,是我国奥运军团名副其实的金牌大户。
里约奥运会中国举重队获得奥运金牌总数的 1/6,其优势项目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谱写了中国男、女举重大力士为国争光的新篇章,其光辉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国奥运会历史史册。作为欧美国家人民最喜欢的传统的优势项目,其自然想用尽一切方法从我国夺回他们的传统领地。目前欧亚各国都在全力备战,准备全力争夺举重金牌,这就使我们的优势地位面临严重的挑战,促使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应该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创新训练理念,运用科学地训练手段,迎难而上,力争我国举重项目在 2020 年东京奥运会上实现金牌新的突破,与欧美各国一较高下。
杨哲是中国男子举重队近年来培养出来的优秀的大级别运动员。在 2009 年举行的第十一届济南全运会上杨哲获得男子举重 105 公斤级冠军(抓举 185 公斤、挺举 217 公斤、总成绩 402 公斤),其总成绩打破了全国青年纪录。2010年再次获得亚运会 105 公斤级冠军。2011 年杨哲取得亚洲举重锦标赛抓举冠军,
[1].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16-19.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优秀举重运动员杨哲赛前训练负荷安排的个案研究
2 挺举亚军,总成绩冠军,(抓举 187 公斤、挺举 216 公斤)并破亚洲青年纪录。2016 年 7 月 18 日,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举重赛场上,参赛的最后一名中国选手杨哲亮相。在男子 105 公斤级的角逐中,杨哲获得第四名(抓举 190 公斤、挺举 225 公斤,总成绩 415 公斤)。虽然无缘奖牌,但却为中国男子举重队刷新了由崔文华保持的第 5 名的最佳成绩。目前,杨哲依旧处于竞技状态的巅峰年龄,国家举重队也希望对其训练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帮助他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以实现我国举重运动在男子大级别取得奥运成绩新的突破,促进中国举重运动的整体发展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根据项目备战需要和研究重点,将对里约奥运会杨哲的赛前训练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期能找出最适合他的训练负荷,帮助他取得成绩突破,在 2020 奥运赛场上为我国夺取奖牌。
1. 2 问题的提出
举重运动员需要通过制定复杂的,完整的训练计划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大赛前的训练,更加需要突出专项化、强调高效能的体能和恢复训练体系,突出竞技需要原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日益进步,越来越能清晰的认识自身的身体结构和生化功能,并能根据研究结果对人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竞技成绩也随之日益取得显著提高。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西方国家的研究人员依然稍微领先于我国,近年来我国的体育科研工作者也在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需要我们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去学习这些科学理论,并在日常训练中实践,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挖掘运动员的竞技潜力,提高其竞赛水平,获得更多的优异成绩。
根据控制论原理“对事件过程的监督越勤,反馈越及时准确,控制的效果就越好” [2] 。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