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7篇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 00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营造探究——以凤溪玫瑰教育研学基地为例摘要:2018年“乡村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营造探究——以凤溪玫瑰教育研学基地为例摘要:2018 年“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指出,将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为中国的三农发展探索出一套稳定的、可推广复制的生产生活方式,助推乡村振兴。本文以桐庐县三鑫村凤溪玫瑰教育研学基地为例,深入分析其发生发展机制,归纳并提出符合当地语境的设计方式,为田园综合体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
田园综合体
凤溪玫瑰编者按寒来暑往,四季轮回,乡村以其独特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散发着各自独特的韵味。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更因其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在历史的长河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审美意识。北方村落的朴实无华,南方小镇的婉约灵秀,都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居环境的传统。而乡村以其宜人的自然景观和宜居的空间尺度、和谐的人居格局成为和城市文化截然不同的人居空间和文化空间。让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将艺术与乡村环境融合,将现代家居设施融入乡村建筑的设计,乡村将会变成我们理想中的家园。在当下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我们作为设计师有责任从专业的视角为营建美丽乡村景观、复兴乡村经济、发展乡村多种经营业态、承续乡村邻里和谐人居精神,实现宜居、宜游的乡村生活环境做出努力。本刊将连续发表国家艺术基金 2019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
李洋 郭晓阳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村振兴战略,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向的反思。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完成从高速增长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在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对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将农村与城市摆在同等的地位,使发展更充分地立足于农村生态、工业和文化资源。发挥村民积极性,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工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 的农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产业繁荣是从单一的农业中跳出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业成为一个富裕、盈利的产业,从而带动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依托当地环境,提高生态质量。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建设新时期的美丽乡村。中央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习近平同志 2003 年在浙江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是“美丽乡村”的发端。2013 年由农业部率先将其推向全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形势下,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而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自此,我国新时代的“三农”发展架构已经基本形成。二、田园综合体概念阐述与特征分析(一)概念解读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鑫村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出资比例就业岗位创业机会增收来源副产收入职业培训资产收益经营管理劳务收入观光收入资产收益除保底加分红外农户增收除项目公司分红外村级合作社增收保底浙江凤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桐庐凤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公司土地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货币分红分红保底+分红浙江凤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75%25%图 1、资金比例| 艺术设计研究 | Design Study 郭晓阳
003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2](二)特征分析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按照土地现状不变,生态风貌不变,农民主体地位不变的“三个不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享共生、资源内生、产融联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五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2]三、实证案例——凤溪玫瑰项目(一)发展缘起 美丽乡村建设的发端是在浙江省。在“田园综合体”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浙江省又被列为首批田园综合体发展试点之一。杭州桐庐县三鑫村响应中央政策号召,以当地的千亩玫瑰园为依托,与企业联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股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以此为试点,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提升第一产业。同时吸引投资,积极推进二、三产业的开发建设,探索三产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二)项目特色1. 农民入股、村企合作三鑫村通过建立村企联合的发展机制,进行股份制合作。一方面流转集中土地,地方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协助村里修编了总体规划,建设农田喷滴灌设施等基础设施及环村绿道,并对入村口的形象节点进行了提升,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企业作为发起平台和投资主体,主导项目的开发。同时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依托农民合作社,将土地经营权授权开发公司使用,开发公司通过项目的开发运营获得的利润定期向农民分红。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营造也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反哺当地农户,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通过对贫困农户的重点帮扶,可以辅助精准扶贫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充分参与和受益,使投资者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投资者和农民的共同富裕。截至 2018 年 10 月,三鑫村集中流转土地1058 亩,高标准建成了玫瑰花种植基地,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格局。此外,通过股份合作,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 100 万元。初步实现了“三生”(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环境好,产业支撑集体强,乡风文明农民富的目标。[3](图 1、图 2)2. 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现代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和有效手段。农业生产方面当地推广建设智慧农场,每个农场约有十亩地,结合当地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旅游服务,每个智慧农场都是包含着一二三产业的小单元,每个农场聘请一位专门的管理员,以基本收入加绩效提成的方式,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农场之间也分为不同的主题,整个园区不同主题农场达 50个,各具特色。同时农场也作为实践教育课堂使用。智慧农场的建设与推广,使土地趋于集中,更有利于农业种植的规模化,科学化。每个农场相对独立,有利于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当地传统的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等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并且引导农户发展林农、林药、林菌等多种间作模式。当地政府大力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以外来投资为引导,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形成生产,加工,运输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3. 发展特色产业、三产结合当地依托千亩玫瑰园,结合旅游业建立当地特色产业,从玫瑰种植到后期加工,实现种类丰富的特色体验。游客可以亲临玫瑰种植园,欣赏千亩玫农户发起平台村级合作社三鑫村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就业岗位创业机会增收来源副产收入职业培训资产收益经营管理劳务收入观光收入资产收益除保底加分红外农户增收除项目公司分红外村级合作社增收保底浙江凤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桐庐凤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公司土地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货币分红分红保底+分红图 2、合作模式示意图 图 3 、基地位置Design Study | 艺术设计研究 |
004瑰的宜人风光,了解玫瑰的相关知识,参与体验玫瑰种植和加工过程。当地的智慧农场,种植蓝莓、大马士革玫瑰,出产水稻、红薯、玉米和各类蔬菜,作为当地的第一产业;玫瑰种植延伸出园艺活动,花朵可以生产果酱,花瓣可以生产精油等,这些后期加工作为第二产业;创意生活的营造与体验,休闲旅游,特色民宿,集成了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三产发展的基础上三鑫村还建设了石舍学校,带动当地教育的发展。4. 引入人才、创新驱动产业提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地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应用大数据移动互联平台实现集约化模块化,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并且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创新的首要条件是人才的引入,通过当地玫瑰产业的发展,许多外来人才被吸引回乡村,成为“新农人”。高素质人才的引入进一步支援了乡村建设。他们不断探索现代城市文明与自然村落相结合的生活体验,依托当地资源,引入了一系列诸如度假民宿、学习实践基地和老年疗养等项目。并且导入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体系,产生的新项目进一步吸引人才,推动创新,形成一套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三)凤溪玫瑰教育研学基地设计该项目的发展思路,是依托凤溪玫瑰,发展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的实践教育。选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凤川街道南部三鑫村,基地南侧依山,西北侧与小源溪相邻,东北侧是柴雅线公路。地处三山夹谷、两溪交汇的小河谷平原。交通便捷,毗邻G25 高速,距离即将建成的桐庐高铁站 8 公里,距杭州市区 70 公里。(图 3)1. 玫瑰教育研学基地一期一期项目,从外部看像三个巨型的温室,十分吸引眼球。功能分别作为接待中心、创意中心和美食中心,分别命名为爱壳、美壳和谷壳。建筑内部的空间也十分新颖,建筑中央是一座盘旋而上的木质楼梯,连接着可供停留休憩的平台,正上方是圆形天窗,光线顺着弧形屋顶洒下,既美观又节能。爬藤植物沿着支撑平台和楼梯的木架缠绕生长,加上周围种植的花木,使人如同置身原始树林,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一期周围有零星几栋民俗,但未成规模,其建造依然延续了原始自然的风格。以木质材料为主,内部空间温馨而又舒适。(图 4、图 5)2. 玫瑰教育研学基地二期二期定位主要是以研学为主,结合玫瑰的栽培、加工产业、酒店住宿,形成整体性的玫瑰主题体验区。具体布局是将创意中心(红色区域)与种植体验单元(绿色区域)结合,让游客体验玫瑰种植过程,之后了解玫瑰的后期加工,自己进行创意制作,包括制作玫瑰鲜花饼、玫瑰酒、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护手霜等项目。同时这些作为参观和研学的项目,也可以形成文创产业,通过品牌的营造,将产品对外销售。蓝色部分是教学部分,家长和孩子将有机会在这里了解关于田园耕作的趣味知识,是进行教学和亲子互动的主要场所。临近小源溪的部分是住宿部分(黄色区域),面向小源溪,有最佳的景观朝向,游客亦可以枕溪而眠。部分房间底层架空,更有利于自然通风。(图 6、图 7)方案提取三鑫村古村落的形成肌理,以巷道为脉络串联整体建筑。街巷作为村落的主要交通结构,是人与人发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我们在组织建筑空间的同时,在形式上和设计上对巷加以强调,意在创造人与人之间的不期而遇,实现更多的交往可能。“相遇”的概念同时也呼应了当地的玫瑰产业,作为浪漫象征的玫瑰,通过建筑内交错连接的巷道和穿插其间的景观节点,意在创造浪漫的邂逅。同时巷道也是节能技术的依托。通过形成遮阳通风的窄通道、使用蓄冷墙,并借鉴“江南坎儿井”的概念,在巷道下引入水系,从而形成“冷巷”。建筑内形成热压差,促进建筑的自然通风,实现太阳能的被动利用。建筑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可以为建筑提供热水和电力,以实现太阳能的主动利用。同时建筑采用屋顶种植,建立雨水收集系统,进一步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一系列技术的采用,符合当地所处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建筑材料上,使用当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如夯土墙、杭灰石墙、抹泥墙等等,就地取材,保持当地特色。(图8、图 9)项目在功能上,将玫瑰及农产品的种植,玫瑰相关产品的深加工,结合实践教育、特色体验,实现三产融合,有机共生。形式和建造上尊重当地的地域性。建筑节能策略的采用,期望能探索出适合当地的绿色可持续的建筑营造模式,从而提高村民的居住质量。四、乡村振兴导向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策略(一)发掘农家院落价值,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农家院落是乡村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乡村社图 4、基地一期内部效果 图 5、住宿区域内部 图 6、设计效果图| 艺术设计研究 | Design Study
005会的重要结构要素,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具有适应长期农业生产过程的生产价值;体现农民日常生活模式、文化习俗得以传承的生活价值;体现房屋“天人合一”的建设理念和农民生产与生活之间有机循环的生态价值。无论是乡村的产业兴旺,还是乡风文明,或生态宜居,这些发展立足于乡村院落才会事半功倍。因此,建设田园综合体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农家院落或宅基地的基本情况,不能盲目地改建、拆除。应当结合当地风貌、建造材料、建造技术等进行建设。对于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要予以保留修缮。从而避免建筑层面的同质化,防止当地特色的流失。
(二)建设“文化 +”的发展模式文化的振兴对于乡村振兴尤为重要。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底蕴深厚,保存与复兴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脉是振兴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园综合体是乡村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模式,在将新的产业融入乡村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特色,打造与当地契合的具有文化创意的表达方式。“文化 +”的发展模式,即是以文化为核心,将其融入建筑、旅游、信息、生态建设、养生康体等附加产业,兼顾文化的保存与创新、兼顾乡村文化传承与现代产业发展,依托村域人文资源、乡村建筑群落、文化遗址遗迹、非物质文化遗珍等载体弘扬乡村文化。通过再创新,让广大村民意识到、了解到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文化 ...
篇二: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田园综合体政策定位、运营模式及案例导读: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刚刚召开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此处我们在分析田园综合体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要意义及成功田园综合体案例的基础上,探讨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建设的运营、融资、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相关政策与产业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于一个村域或者几个村域范围来讲,报告里面提到的五点总体要求也都是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合适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中同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
. . 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田园综合体是经济、社会、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美丽新城镇建设的创新载体,作为一种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在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下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它能够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新常态条件下,满足城乡居民对高端生活、旅游和消费的各种新型需要,与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相吻相合,也得到了国家多方政策鼓励和支持。
(二)田园综合体与美好生活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些聚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市病”。当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城市居民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田园综合体作为“逆城市化”的典范,将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较
. . 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蓝城理想小镇就是“逆城市化”建造的,生活内容、生活场景、生活品质和人文内涵接近于天堂的理想小镇。
(三)田园综合体政策沿革 1.2012 年--田园东方开启地方实践。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在“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落地。
2.2016 年--田园综合体从地方上升到中央高度。2016 年 9 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无锡田园东方项目,中央农办领导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3.2017 年 2 月--田园综合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2017 年 2 月 5 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此次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4.2017 年 5 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 号),明确重点建设内容、立项条件及扶持政策,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 18 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5.2017 年 6 月 5 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 1 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多策并举,集中施策,推进乡村联动,政策下沉到村,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切实尊重基层干
. . 部群众主体地位、首创精神,积极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释放改革政策的综合效应,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从国家对田园综合体的政策演变可以看出,第一,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件大事; 其次,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旨在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新业态。第三,田园综合体是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的重要形态结构和产业组成部分。第四,田园综合体应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第五,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点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第六,国家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渠道和方式是“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并有序开展试点示范。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特点 1.田园综合体是一个环境优美宜人的地方 只有优美宜人的环境,才能吸引人、留住人。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就是要让人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点,应在规划的有效指导和管控下,通过原汁原味的自然环境、富有个性的景观布局、别具一格的建筑式样、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去进行设计、建设和展现。
2.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文化根脉突出的地方 一个只有自然风光而缺乏人文气息的地方,是难以吸引人的灵魂的。所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要最大限度呈现所在区域的自然之美,也要深度挖掘所在区域的人文之美,从而形成兼具表里之美、给人双重享受的地方。为此,要在文化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对地方物质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在田园综合体予以展示。
3.田园综合体是一个休闲旅游度假的地方
. . 从田园综合体的服务功能来讲,最直接、最基本的应当是观光旅游。所以,必须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来打造田园综合体,统筹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需求,让消费者到田园综合体,有特色美食可吃、有乡村民宿可住、有便捷交通可行、有优美景致去游、有土特产品可购、有好的项目去娱。而且,要从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出发,增加体验性、休闲性的旅游设计,让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新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4.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多业融合支撑的地方 旅游只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切入点和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要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含金量,保持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持续性,还需要在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就是按照资源整合的理念,采用“旅游+”的思维和模式,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为基本依托,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开发、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进行融合,使一二三产业在田园综合体相互关联、形成链条、融合发展,构建起一个多业并举、有效增值的产业综合体。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及示范案例 1.重建美丽乡村--幸福公社田园康养度假模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及我国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乡村田园养老度假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乡村田园养老以农业休闲为主体,利用乡村特殊的自然养生条件及富有乡韵、利于康复身心的人文环境,与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森林度假等相结合,开创出一种集田园生态休闲、乡村健康饮食养生、农耕劳作体验、乡村社区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成都幸福公社就是乐享田园度假养老的成功案例。
幸福公社 田园享乐度假养老 具体运营创新模式:
幸福公社把家庭度假、老年人养老、中年人养生、儿童亲自然教育、全国旅居、运动休闲、有机农业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旅游养老地产。幸福公社通过营造生态绿色的田园生活,健
. . 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实践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健康生活。“农耕生活,手工村落”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打造健康养老生活的创新。
1)项目选址:都市半小时经济圈,自然人文环境优越。
幸福公社位于川西旅游环线的核心位置——成都大邑青霞镇的烟霞湖风景区,烟霞湖风景区位于大邑县东北边缘,距成都市 50 公里,30 分钟车程,属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北邻街子古镇、青城山、都江堰,南至新场古镇、花水湾、西岭雪山。
2)艺术生活--创意之美 幸福公社引进五十多个手工艺匠人,包括活字印刷、酿酒、织布、皮影、蜡染、剪纸 豆制品、酿酒、木雕、制茶、制纸„„用传统的手工智慧让老人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
3)幸福农业--田园养生 幸福公社的农业模式,是尝试从从中国城市食品的现状出发去现状去改变农村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由城人群的食品安全的痛处着手,回归到食品源头,改变思想,进而改变生活。亲手生产,亲手种植,亲手收获。社员们共同遵守《绿色公约》,几百亩的农田,经过五年的净化,没有化肥农药,每家的土地里可以长出干净的蔬菜。
自然的生态中,没有大规模的单一品种的种植形态,人的欲望、无节制的生产、浪费性的消费、对匮乏的恐惧,必须去大面积的单品栽种和耕种,这样就破坏了原始的平衡,所谓的美好的就是彼此的协调融合,永恒的平衡体。
4)幸福健康--田园养老 幸福公社与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团队。利用云计算快速传输,监控业主身体信息;二期规划了一万方的失能老人管理中心,将幸福公社四位一体的养老管理模式完善。幸福公社一期距离中心城市六十公里,更多的考虑是健康型老人的问题。目前二期开工建设在即规划了失能型老人养老机构。社区配置了护士团队,解决常规的入户看护问题。
幸福公社对养老市场做出了一个细分,更多关注城市型中老年的健康型养生需求,主要
. . 年龄段在五十到七十五,他们对邻里,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多,不是城市型重度养老的概念,带有比较强烈的旅游观光特征。其实是用乡村田园模式来承载养老的细分市场。
2.清境农场--休闲观光农业模式 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台湾农业的成功转型,“三产”融合促进了台湾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已经走红国际市场,来自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地的游客不断增多。
清境农场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经典项目之一,创建于 1961 年,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临近合欢山,面积 700 公顷,海拔 1748 米,有“雾上桃源”的美名,是台湾最优质的高山度假胜地。
清境乡村农场利用优质的草场和山地景观资源,打造特色农场和风情民宿,吸引游客远离城市,体验独特的山地田园风光。
清境乡村花园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花草草所交织成的百花风貌,让人不禁有错觉仿佛置身于欧洲,也因此素有“小瑞士”之美名,登高远眺破晓的清境云雾,山岚正徐徐弥漫开来,如梦如幻的盛景,让这小瑞士花国又有“雾上桃源”一称。
此外,完善的园区规划有“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位于中央的“天鹅湖”而建,欧洲花园般的景...
篇三: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
de Angle | 广角MODERNBUSINESS 现代商业 170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布局理念的探索严思龙
陕西省大荔县财政局
715100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三产融合。而“田园综合体”这种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恰恰为其提供了支撑和设施性平台。本文通过分析田园综合体的5种布局理念,为中国乡村发展建设探索新的方向。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产业经济;布局理念从2004年到2018年,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到“三农”问题。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十七大和十八大先后提出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一脉相承,这些战略不断立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这些规划不仅指向乡村产业的振兴,而且要求乡村社会全方位的提升和振兴;既包含制度层面的不断革新,也包括设施建设的持续调整。2017年,财政部实施的《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深刻展现了党中央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实践,以及乡村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设施性的政策创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而在农村地区以城促乡、以工带农、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必须寻找新的平台,田园综合体科学的为实现这大目标提供了平台。即:田园综合体将是实现乡村的现代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联动的一种全新模式。一、田园综合体的基本内涵田园综合体"是指对农村资产综合化和跨越化的发展利用,是当前以创新为突破的乡村发展新模式。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对该模式给予高度认可;2017年由田园东方的基层实践,源于阳山的"田园综合体"一词被正式提出。紧接着,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有关"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让有基础的部分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实体,获得政策支持,积极带动农民接受和参与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等业态于一体的田园综合试点模式,试点示范内容具体包括: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村综合财政支付改革等。田园综合体是融合了现代农业,保持农村基本产业不变;又附带田园社区,促进社区间的更加快速有效交流;又发展休闲旅游,作为农业的补充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对接农村供给侧的结构改革、促进新型业态发展,制度层面有农村产权改革,来实现一种可持续的美丽乡村现代化、城镇化、经济化的全面发展。
二、“田园综合体”的布局理念(一)特色理念:田园综合体落地于任何一个地方,都必须要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或依托优美自然环境,或挖掘地域特色文化,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育特色产业,促进要素集聚,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陕西大荔特色田园综合体整体规划以“水润”特色,形成八百里秦川上独一无二的水润田园特色旅游;顺应大荔全域农业公园、关中水乡建设,引洛水入城,并依托长安屯当地果香、花香、酒香的特色,开展亲亲菜园、丰收乐园、人人田庄、水上花田等极具本土原乡文化的特色项目,以体验大荔戎国的远古场景,提供各种有趣的同州酒令道具、融合大荔特色酒令为文化展示,集多种休闲业态于一体,进行“果然有味”文化品牌的提炼和衍生,形成关中地区特色的水润田园综合体,成为人们追寻乡思的地方。所以,田园综合体在布局时需要注重定位、强调特色,为城镇建设和发展注入创新动力,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田园。(二)主题理念:主题体现着定位,定位反应出差异化,对于田园综合体也是一样的其规划要考虑布局的主题性。可以从地域文化、历史人文、特色小吃、民俗风情、地方节庆、生态环境中寻找主题。比如上海金山区渔嘴村,紧紧围绕“渔”的主题发展文旅。在码头上,渔民在船上收货的同时,在社交网络上发布“渔船满载而归”的信息,新老客户们立刻根据码头位置早早排队买货或者提前预定。而游客们也不远千里来此“候之于渔”,除了美味的渔家菜,还可以去清净的老街上或是小湖边一饱眼福,文艺青年可以去咖啡馆、酒吧一条街、文化工作室里陶冶情操,傍晚时分在早已预定好的“海景民宿”体验一次渔家之夜。所以,在主题理念引领下的规划布局,更能迎合市场及时代的需求,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三)生态理念:生态是田园综合体的根本立足点,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要求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保护好农村的生态风光,维护好绿水青山,留得住乡愁,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实践成功的像意大利托斯卡纳等地的农业旅游区,利用乡村特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创造出多种功能的“绿色农业旅游”生活空间,使乡村成为一个教耕结合的“生态教育农业基地”,人们不仅可以在此健身,也能体验原始农耕时工作,甚至还可以手持猎枪结队打猎,或是在手工艺人的指导下亲手制作陶瓷等。在近几年,意大利的生态农业发展迅速,生态农耕面积不断扩大。因此,田园布局要始终保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筹发展,使之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四)创新理念: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建立在各地实际探索雏形基础之上的新生事物,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它可以包含多种业态,因此要以满足各个业态间的功能要求去做好前期设计,尽量避免业态间的相互排斥现象。比如发展观赏农业和经济作物,就可以很完美的将两种业态从相互排斥变为相得益彰,这一点陕西咸阳的张裕瑞那城堡酒庄的规划可以提供借鉴。酒庄采用托斯卡纳式的意氏风格建造,是一个集多稀有种类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储存和销售、葡萄酒文化学习展示和旅游休闲摄影于一体的国际定位的葡萄酒庄园,酒庄将四种业态最大程度地互补,促进了西咸新区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再者,要以市场为中心,坚持在政策支持、投融资金、土地规划、管理创新上探索举措,鼓励农业新业态,创意新模式,从而激发田园综合体的创新活力。万方数据
Wide Angle 广角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171探索国内“共享经济”的新模式——实体共享经济区苏筱雪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共享经济是最具时代意义下的新经济模式,打破传统经济模式,给消费者带来全新消费体验,不再束缚于对物的所有权使用,而是一种按需体验式的消费,追求对物的使用权享受。然而现今共享经济在国内发展处于初期阶段,需要研究新模式顺应共享经济的市场发展规律。关键词:共享经济;新模式;使用权最近几年最炙手可热的话题无疑是“共享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扩大,规模经济的壮大,形成经济剩余导致资源闲置,人们再把闲置的资源创造新的价值,形成共享经济新经济模式颠覆传统经济模式,当然这一切离不开互联网迅猛发展,智能支付深入千家万户,就是在这样的市场规律运作下必然性地衍生出共享经济这一新生态的经济模式,这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人类必将走向“共产主义”,也许共享经济的出现就是它的雏形。2014年至2015年共享经济在国内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领域涌现出来,例如服务,金融,医疗,教育,出行等,其中出行共享占比较高,可以说是共享经济的“独角兽”。但是2016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共享经济的发展可谓出现“过山车”式的波动,大量企业退出共享经济市场圈,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共享单车各公司累计投入超过600亿元,但几乎全军覆没,造成巨大商业损失。我们把现今国内市场共享经济主要分为这两类模式:模式 企业/机构C2B2C 滴滴出行,58到家,宜人贷,人人车,私厨……B2C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衣橱……根据以上分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共享经济无论在哪个模式下,都有一个基因就是:明显带着互联网基因,强调所有供需者人人参与交易,即P2P。如今,参与共享经济的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O2O运作自己的业务,对平台APP的依赖度几乎是全部,当然平台的开发又与智能支付发展密不可分。现今C2B2C,B2C共享经济模式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盈利模式,并占据主流引导力。C2B2C这个模式原本是由C2C演变而来,这里在强调了企业级平台的重要性,这个模式是最具传统共享概念的商业模式,利用社会闲置资源集合起来再利用,企业的形式主要以平台的形式为主打破传统企业的市场形式。这个模式初期同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出现同质化较高的企业,经过一段时(五)融合理念:田园综合体体现的是各种资源要素的融合,核心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仓储、金融、旅游、康养等各行业的产业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江苏无锡阳山的“田园东方”,综合农业、文旅和居住,以及内在的复合业态。其农业是依赖本地优质的水蜜桃资源,通过公司化、规范化、科技化的运作,形成产业园,作为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文旅是生态自然、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的组合,以此作为产业的根本。田园社区属于居住的一部分,服务于原住民和新移民,以及旅居的客群,最终形成新的社区和新的小镇。田园东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三产”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复合功能。
所以,综合体在布局时要通过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带动田园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使得城与乡、农与工、传统与现代在田园综合体中相得益彰。三、结语著名投资人罗杰斯指出:“中国未来最为乐观的就是农业”。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国英也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下,很多地方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有机农业等,预计这个趋势还会延续一个时期”。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之下,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通过“创新+主题+生态+特色+融合”的综合布局理念,坚持以农为本,益农益田,保持好农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真正让农民参与和受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更有获得感。我国悠久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乡村,农耕文化的根永远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实施,就是要通过政府支持,全社会合力把农村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美丽家园,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创造出“新时代田园”。利用好“田园综合体”的创新平台,让现代农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和农村旅游、乡村地产等“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升级有了新的前景。作者简介:严思龙 (1992-),男,汉族,陕西渭南人,现供职于陕西省大荔县财政局,目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万方数据
篇四: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
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经济 2019/11-
24
-乡村振兴战略下构建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丁 元 摘 要:发端于中国农村的改革在过去四十年间为工业化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8 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但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得到完全破解,实现当前城乡关系根本性转变需要科学的战略指引,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正是对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的明确指向。在此背景下,构建田园综合体是植根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土壤、顺应城乡关系由分离走向融合的新趋势,是城乡一体化的理想结合点和重要标志,反映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内外部客观要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伴随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城乡一体化应运而生的田园综合体,不仅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和增长点,是区域经济社会和农业农村发展到较发达阶段的产物,还是我国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新跨越的创新型载体。如今,乡村发展迎来新时代,为田园综合体在理论研究层面和实践探索层面提供了有利契机——一方面要从顶层设计上加强科学指引,另一方面要从实践经验上加快试点示范,只有科学把握和利用好各地乡村的差异性,才能有的放矢、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出个性化、特色化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一、田园综合体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析(一)基本概念无锡阳山“田园东方”是田园综合体最早的探索之一,该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2017 年中央农办对此项探索给予认可,并确定河北、山西等 18 个试点省份,每个省份确定试点项目为一至两个。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可归纳为:依托广阔的乡村自然及田园资源,政府、企业、农民及村民共同形成合力,将社会生产、商业行为和人的关联性活动等集聚在一起,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等多功能、多业态综合运营的乡村社会系统。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新抓手,具备与环境共得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其实现的基本目标是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环境优良、村庄美丽。(二)特征分析乡村振兴要立足于乡村,田园综合体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乡村的巨大发展潜力,对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由点连线、以线带面,对乡村整体建设、县域经济的向好发展均产生正向拉动作用。1. 田园综合体发展核心是“以农为本”。“以农为本”除了要面对农业,还涉及基础设施、土地整理、产业培育、新老社区开发与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第一条线是农业,农业需要规模化、长期化、现代化,重点在于以土地制度改革来实现土地流转合并和土地使用权长期稳定。第二条线是农民,需要提高其从业技能来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和现代科技农业,在就业和创业上创造更多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第三条线是农村产业,“农村产业的发展往往受技术、管理等限制,难以与城市工商资本竞争,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本地居民在产业发展和利益分享中被‘挤出’,停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实现农村产业良性发展”[1] 。第四条线是人才和创新,田园综合体需要创造新业态、提供新产品,引来消费者、吸引新居民,要创造条件将那些有志于推动乡村发展的各类创新性人才“引进来”,才能迸发出更大的活力。2. 田园综合体目标是实现“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与传统乡村的农业园区有所不同,它改变了过去以单一产业或农作物为主要支撑的局面,在具备一定资源条件的城乡地区,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各种分散资源进行进一步融合。第一产业能实现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综合利用各种废弃物,形成对生态环境友好的循环系统。第二产业打破过去规模化加工规律,使农产品经过私人定制和精深加工后,更有特点、更富特色。第三产业主要以“文化 +”、“旅游 +”为主要形式,如增加多样化的文化创意类产品及服务,以及提供多元化的餐饮、住宿、交通、文娱服务业,还可与第一产业相结合产生新业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田园综合体将传统农业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上下游产业,形成“农业+”复合型产业链,聚焦凝练出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三产融合”。3. 田园综合体是生态综合涵养系统。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提供绿色安全的生态农业产品。田园综合体遵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在规划和设计田园综合体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学原理,既要保护好、利用好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又要符合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如“田园东方”项目在雨水收集系统、水体净化系统、河塘系统和生态循环系统上做了很多创新和尝试,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涵养系统。4. 田园综合体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发源于乡村,田园综合体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提供了契机,它可以为乡村文化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良好的传承平台。
【农业与农村发展】
农业经济 2019/11-
25
-田园综合体在特定的农业生产、乡村民俗、农家生活环境空间基础上,在乡村这个大舞台上,汇集乡村民俗和地域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播种收割、手工制作、主题民宿、民俗传承等,促进农业农村和乡村文化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利用农、林、牧、渔等自然生态资源,建设休闲体验设施,营造优美独特的田园、山水、农耕文化景观,可将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向泛休闲农业产业化方向转变。注重对优秀乡村文化的深度挖掘,并突出文化体验,实现“农文旅”一体化。二、构建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主要制约因素(一)产业内部动能不足部分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持续性的产业带动能力不足。一是产业技术短缺。体现在如何依托农业科学技术产业支撑,将信息化、机械化等新技术革新与农业融合,打好“技术组合拳”是田园综合体的一大难题;二是产业带动力不足。农民只能以劳动力的形式参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还不能分享其三次产业融合所带来的价值链收益,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三是产业融合度不足。如休闲农业一般以观光和采摘为主要形式,与文化、康养、教育、体育等产业融合度低,导致产业聚合带动能力较弱。(二)社会服务供给不足农业生产系统全过程需要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作为支撑,依靠利用现代生产要素,包括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来有效保障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目前,田园综合体相关的社会服务供给不足成为制约因素,相关配套设施不成熟、软件服务水平仍需提升,各类附加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消费群体有待开发。(三)文化特色挖掘不足有些田园综合体在建设中忽视历史传承与创新,矮化和削弱乡村文化功能,为了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地域文化特征没有足够的挖掘,失去了乡村独特文化特色。在实践探索中,处在不同地域的田园综合体,缺乏对自身自然和地理因素的充分认识,未充分考虑当地农业产业、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差异,出现了简单同质化模仿现象。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天然不同,田园综合体在开发模式、主体参与模式、产业融合和发展动力上都应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案和模式。三、构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实现路径的几点思考(一)多主体参与的组织管理模式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主体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开发企业等组成,以产业链条为主线,形成有政策、资金、技术优势的多主体参与的组织管理模式。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及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在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直接参与收益分配,有效集合土地、农村及农业资源要素上能够发挥较强带动作用;开发企业在市场分析和指导上优势明显,能够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运营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及相关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健康有续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应加强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财政及金融税务等领域的协同合作,承担公共服务供给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二)多方合作的运营维护模式田园综合体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营维护模式,即“管运分离、运营前置、品鉴评级”。管运分离指以项目区域为主的市场化运营,可以由政府负责在前期规划、政策支持、建设管理运营中的一系列问题,负责管理和监督财政拨付的专项发展资金,组建市场化建设的运营主体。运营前置指在前期选址、先招后建、科学设计方面,做好顶层设计,联合潜在的建设运营主体进行合作,降低运营风险。品鉴升级指对已建成或者未来有潜力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实行平台化管理,成立专家委员会给予评级,专家委员会由各级行业专家、政府领导、行业协会及消费者代表组成,以此来对项目区发展水平作以整体把控,给予科学建设参考,协助项目区及时调整及改进提升。(三)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模式从已公布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来看,各省情况不一,各试点的范围、规模都比传统农业园区更广,要求成片开发、整体开发、投资力度较大,投资资金范围从 2 亿元到 40 亿元不等。综合有关领域专家意见,具体来看,可通过财政撬动、贴息贷款等,引入金融和社会资本模式,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国内各试点省市在投融资机制上,可采取“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手段形成合力” [2] 。具体来看,“在合作模式方面,田园综合体作为经营性项目,可采用 BOT、TOT 等投资合作方式,灵活引入投资;在利益补偿方面,政府应提供适当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授予企业部分设施收费专营权及部分商业经营权,保障企业通过适当合理的商业开发获益” [3] 。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股权融资、借贷融资、众筹和预售等创新融资、产业基金等方式,以及采取 PPP 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当地地方特色的投融资模式。如田园东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无锡阳山田园综合体、南昌田园综合体等,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投融资效果,根本原因也在于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合力,并且采取了多样化的投融资方式。参考文献[1]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卢贵敏.田园综合体大构想[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7(07):20-24.[3]陈德好,徐志平.打造新业态 培育新动能——田园综合体综述[J].福建农业,2017(06):4-7.[4]孔俊婷,杨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发展机制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01):31-33.●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 吉林 长春 130051
篇五: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
类 号:A 密 级:
无学校代码:
10414 学 号:201501006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e The t development f of l Rural x complex r under thel Rural a Area n Revitalization background王笑容院 所:马克思主义学院 导师姓名:郭凌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 国 化二○ 一八 年 五月
独 独 创 创 性 性 声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I摘 要农业农村的发展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突出短板。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将“田园综合体”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强调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保障农民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此后,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与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标志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思路有了新的突破。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进行研究,对于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作为切入点,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及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田园综合体模式发展背景。同时,将田园综合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载体,对田园综合体模式的理论来源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括,详细阐述了在我国发展田园综合体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分析当前田园综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建设田园综合体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田园综合体;重要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II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support for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it is also a key factoraffec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China"s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s still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it has become aprominent short-boar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With the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ing a new normal, the No. 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Committe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UrbanComplex” as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in 2017. It emphasizedthat supporting rural construction with conditions as the main carrier of ruralcooperatives and building a recycling and creative agriculture The pastoral complexintegrating farming experience with oneness ensures that farmers fully participate inand benefit from it.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y"s Nineteenth Congress proposed to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fully implement the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 The proposal of this strategy coincides with the conceptof development of the pastoral complex,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has been a new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mplex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for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and realizing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hasdeeply analyzed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the pastoral complex model based on theinterpretation of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revit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proposal and development o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IIIthe pastoral complex model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is, the connotation and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storal complex model were briefly summarized, and thedevelopment of pastoral complexes in China was elaborated to implement ruralregenerati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strategy. Finally, a simple consideration was givento the measures taken to build a pastoral complex.Key words: Rural Area Revitalization; Rural complex; Important role
硕士学位论文IV目 录摘 要 要..................................................................................................................IAbstract..............................................................................................................II1 1 导 论 论................................................................................................................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2 研究综述.................................................................................................21.2.1 国内研究现状.............................................................................21.2.2 国外研究现状.............................................................................41.3 研究内容和方法....................................................................................61.3.1 研究内容....................................................................................61.3.2 研究方法....................................................................................61.4 文章特色与创新之处.............................................................................71.4.1 研究的特色.................................................................................71.4.2 创新之处.....................................................................................72 2 乡村振兴战略 的提出及主要内容....................................................................82.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82.1.1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82.1.2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102.2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122.2.1 产业兴旺..................................................................................122.2.2 生态宜居..................................................................................132.2.3 乡风文明..................................................................................142.2.4 治理有效..................................................................................152.2.5 生活富裕..................................................................................153 3 田园综合体述 基本概述......................................................................................173.1 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提出及理论来源..................................................173.1.1 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提出..........................................................1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V3.1.2 田园综合体模式的理论来源..................................................183.2 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基本内容..............................................................203.2.1 现代农业产业..........................................................................203.2.2 乡村休闲旅游..........................................................................213.2.3 人居环境建设..........................................................................223.3 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基本特征...............................................................233.3.1 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农业特征...................................243.3.2 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的生态特征......................................253.3.3 以综合性产业开发为主要途径的商业特征..........................263.4 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283.4.1 韩国“周末农场”发展模式..................................................283.4.2 日本创意农业发展模式..........................................................283.4.3 台湾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293.4.4 江西南昌绿都生态谷建设......................................................294 4 用 田园综合体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314.1 发展田园综合体,促进农业产业振兴..............................................314.1.1 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314.1.2 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交叉融合..........................................324.2 发展田园综合体,促进乡村绿色发展..............................................334.2.1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334.2.2 提高农村居住条件..................................................................344.3 发展田园综合体,促进乡村文化复兴..............................................354.3.1 促进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54.3.2 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364.3.3 促进乡村传统道德的回归......................................................374.3.4 促进新乡贤文化建设..............................................................374.4 发展田园综合体,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394.4.1 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394.4.2 统筹城乡发展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0
硕士学位论文VI5 5 议 田园综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425.1 田园综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425.1.1 劳动力资源匮乏......................................................................425.1.2 农业产业链整合不完善.....................................
篇六: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
第 24 卷第 1 期2022 年 2 月安顺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SHUN UNIVERSITYVol.24 No.1Feb.2022收稿日期:2021-12-10基金项目:安顺学院校级项目乡村振兴专项 “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省安顺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研究”( Asxyxczx202002 )。作者简介:蒋潞 ( 1994 — ),女,贵州安顺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李芮 ( 1989 — ),女,贵州安顺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建设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蒋 潞 李 芮(安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贵州 安顺561000 )摘 要:田园综合体作为农村经济领域发展的高频词汇,是整合产业资源、加快城镇现代化进程、带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可持续新模式,并且通过实践证明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贵州省安顺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和特色经济,田园综合体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整体科学规划、脱离田园土地本质、与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脱节、产业融合程度差等问题不断凸显。因此,要通过科学规划、回归田园本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贵州省安顺市田园综合体科学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关键词:乡村振兴;贵州省安顺市;田园综合体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 - 9507 (2022 )
01 - 0028 - 05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我国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其作为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我国重要战略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农村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要实现乡村振兴,其关键是产业兴旺。田园综合体作为整合乡村资源、提高农民参与度、侧重打造一村一品的新型田园综合产业,能够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 [1 ] 。一、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和发展现状(一)内涵田园综合体从外延上看是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延伸,但从业态上看,其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丰富。田园综合体是以乡村地理环境和空间为发展基础、以现代特色产业融合为支撑、以有条件的合作社或农民为主体、以实现 “三产融合” “三生同步”“三业并举”为目的的新型农村农业综合体。相较于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而言,在发展基础上,田园综合体为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的 “两山论”,立足农村自然生态、保持乡村生态景观,以土地为发展依托,回归 “田园”“田圃”。在产业支撑上,田园综合体注重打造 “文旅 + 体验综合体”,不局限于塑造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而是追求 “三产融合”,在乡村旅游中融入农事体验、拓展乡村文化、延伸产业链条。田园综合的建设更加注重农民参与程度的高低、更加注重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更加强调农民主体的满意度。在建设目标上,其内涵尤为丰富。首先,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拓展农业产业链、产业价值的的新业态,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乡村旅游、聚焦乡村文化打造相关农副产品,深度挖掘农村产业潜能,实现产业链延长 [2 ] ;其次,田园综合体依托产业优势、农民参与及生态优势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产系统及居住生活系统的 “三生同步”;依托乡村发展为基础,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立足生态优势实现 “三生同步”;第三,农业、旅游、社区 “三位一体”作为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农业是社区规划的基础、为旅游提供创意条件,社区建设能促进农业转型,旅游又能为农业的再发展带来收益 [2 ] 。·8 2·
(二)发展现状我国田园综合体第一批试点在18个省份展开建设,从建设数量上看,国家级的有20余个;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如四川都江堰市、山西临汾市、广西南宁市、海南海口市等;从地域分布上看,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规划上,东南沿海城市最多,西南城市较次之,而中部和西部最少;从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上看,多数均在十亿元以内,其中粮食主产区省份中央基于财政支持5000万元、非粮食主产区中央基于财政支持40万元;从建设基础来看,田园综合体项目一般占地面积在10km2 ~30km 2之间,多建于土地资源丰富、乡村景色宜人、农耕条件较好的地区。我国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是无锡 “田园东方”,于 2012 年田园东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乡村发展新模式的探索。自 “田园东方”项目拉开我国田园综合体项目筹建的序幕后,从发展建设模式上来看,目前我国无统一分类,国内学者主要从功能类型、产业主导、资源优势、空间布局等诸多方面进行划分 [2 ] 。本文主要从产业、文化、资源、市场四个方面,将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划分为以下几大类:1.农业主导型“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立足点是田园,追求的是回归田野,农业主导型是当下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即在农业基础资源较好的区域,深度挖掘农业产业经济价值,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推动三产融合为目标,以 “农业生产”为主导、以 “农产品深加工”为辅助的新型乡村农业发展综合体。要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文化延绵发展的主旨所在、是实现乡村内在振兴的灵魂所在 [3 ] 。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地域文化和乡村民俗,以推动特色民宿、农事体验、民俗文化馆、乡村创意工坊相互融合互动发展为目标,打造农旅综合体。2.资源引领型发挥优势主导资源竞争力,以极具竞争力的资源为引领,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自然地况地貌等农村社会经济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例如广西资源“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该项目以红提产业为核心,运用全自动滴灌、大棚栽培、黄板除虫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实行保护性开发,与当地资源和人文资源不谋而合。3. 市场导向型人们对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乡村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乡野、亲近自然的需求。该模式正是在此种情形下应运而生,该模式以满足一定区域的消费者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建设导向,满足消费者诸如农事体验、旅游观光、娱乐度假等。此种综合体项目选址大都位于交通便利的近郊地区,或位于城镇往返中间地带,路程花费时间大约在3小时左右,满足周末或日常的家庭式短途旅游。我国首个田园综合体 “田园东方”就为此种模式,位于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上海市交通闭环线路上,交通便利,当天即可往返 [3 ] 。二、安顺市建设田园综合体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一)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核心,只有积极丰富产业业态、延长产业链,才能为农民实现增收,才能落实农民富的目标导向。贵州省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占地约9267 平方公里,拥有富集的旅游资源,景区占幅面积约为 12% ,有两个 5A 级、两个 4A 级、两个3A 级风景区。安顺市地处贵州高原苗岭山脉,是世界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山地旅游优势突出。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其核心产业依然是农业,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延长二三产业,对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发展第二产业;然后在一二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文旅第三产业,以乡村旅游为核心,打造观光、休闲、文化、餐饮等多功能区域。注重产业业态融合与发展上 “综合体”建设模式。因此,建设田园综合体可以整合安顺市旅游资源、合理分布人力资源、科学利用大数据资源,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二)生态宜居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生态基础和关键,宜居的生态环境对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乡村百姓生存居住、发展文旅综合体至关重要。要想整合乡村自然资源田园综合体建设,更要注重乡村自然资源建设,因此发展体验式文旅项目。要想整合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一站式安顺市牢守生态底线,要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安顺市于2017年荣获 “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三)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首先,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强调农民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要实现农民的有效、规范参与,就需要村规民约的存在来打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其次,乡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直强调要注重乡土、乡愁、乡味·9 2·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
的保护,而在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中,乡土文化作为乡村建设发展的内核,能够吸引城市居民回归田园,感受乡村精神文化活动的魅力;最后,乡风文明水平的提升与农民的参与是一个互相作用、良性循环的过程,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让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提升后,农民又会反向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四)治理有效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归根到底要由人来落实、落地和落细。田园综合体建设中 “综合模式”的建立,不仅需要政府积极引导,还需要农民广泛参与、村集体整合资源、合作社科学管理、相关企业融资建设。从建设主体上看,村民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有助于田园综合体实现 “自治、法制、德治”三者相统一,增强综合体管理效率;从人才培育上看,田园综合体要求以人为核心、强调规划先行, “内培+ 外引”模式,能够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五)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而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农民实现生活富裕。田园综合体建设强调 “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自然资源,强调绿色农业产业,将生产生态融入循环经济;田园综合体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着力点,其自身就是三产融合的代表性产物,第一产业是其基础,要在农业的基础上,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作为契机,丰富林下养鸡、中药材加工、刺梨加工等产业业态;第二产业是其保障,在农业基础上满足市场需求,利用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区域性产业品牌,区别于农产品深加工业;第三产业是其关键,实现三产产业深度融合,能够延伸价值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打造现代农业经济新增长点。三、从个案看贵州省安顺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建设现状安顺市 “轿子山百亩花田”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项目于 2018 年 9 月面向市民正式开园,项目建设周期为 4 年。项目建设启动时间为 2017 年 9 月,项目占地 24 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 30 亿元。于2018 年 9 月 18 日正式开园,是贵州省内首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体七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实地调查走访, “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项目”截止至2021年5月,园区内可见的建设规划主体部分主要如表1 :表 1 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园内项目表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 建设规划主体内容高山行景植物园 250 余亩 以观叶、赏花乔木和多种水生、旱生植物为主体,具有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园区内设有观光小径、休闲凉亭。种植有乔木树种红枫、海花、玉兰、紫荆以及 40 余种水生、旱生观草、观花植物东方植物迷宫22,000m2 该园区由 30,000 余株植物构成,迷宫内部曲折多变,极具挑战性和娱乐性四季沙滩乐园 ——— 乐园由水上沙滩乐园、旱地沙滩乐园、温泉游泳池组成,集城市亲水、生态、运动、文化于一体七彩梯田 ——— 立足贵州喀斯特独特地貌,科学规划,实行坡地改建,以多层次、多色彩为观赏点百药园 30余亩 园区内种植药材50余种,是高山行景 “生命树田园综合体”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点,是康养中心分支服务点,能够弘扬中医、中药材知识黔中草原800 余亩 提供马术表演、自由骑行、野外烧烤、自由滑草等服务,并设有自由滑草场、蒙古包、跑马场、烧烤场、游客服务中心,能够为游客提供草原体验式旅游台湾百果园10,000m2 园区内种植由台湾引进的热带水果,是高山行景 “生命树田园综合体”千亩热带水果示范点,是融观赏、休闲、订购、认购于一体的特色水果园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未实现科学规划,资源严重闲置浪费“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项目”由贵州高山行景集团公司承建,虽然于2020年9月正式开园,但并未收取门票,入院仅需缴纳30元的管理费,节假日如五一期间一天接待游客量仅二三百人。目前园区内项目建设进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园区内开放景点仅有七彩梯田,驾车游览整个园区所花费时间为二三十分钟,园区内基础设施陈旧,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缺乏日常修缮保养。项目规划建设与当地发展实际情况衔接度不高,未实现 “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的一体化发展, “世界花都”位于西秀区轿子山镇,镇域内人口约为6万人,距离安顺市区大约10公里,但在规划上未发·0 3·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
挥区域优势,对周边区域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对安顺市近郊乡村旅游吸引能力弱、重游率低。2.未立足基础农业,丧失田园土地本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本质与基础是回归农村田园生活,保障农村生产生态。贵州省生态发展与经济建设发展形势趋于同质化,未凸显地域特色、未弘扬地域文化、未立足地域发展实际。
“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区域内未体现农业、农田生产生活特征,土地闲置、农田荒废现象严重,出现了农田 “改姓”的情况。通过游览、观光整个园区,未发现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痕迹,土地利用率较低,少许面积土地种植有经济作物桃子、李子等果树,由于缺乏专人打理,果树长得旺却结果少,导致无法开展采摘体验类农事活动。3. 未确保主体地位,缺乏农民广泛参与在乡村建设当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农民利益的保护、生产生活发展的参与性保障一直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农民的参与性仍然体现以土地、房屋、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为主,“世界花都”园区内虽然设有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导游处、花都零售商店等基础服务设施,但并未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就地再就业,对周围农民经济效益辐射能力较差。同时,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加大且农耕地占比重,这将导致土地复耕率低、可行性差,加之土地流转后农民耕地意愿降低,田园综合体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将面临高昂的纠...
篇七: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
6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研究Research on Rural Complex Planning Path Based on Rural Revitalization文 / 郑 国 刘 卉Zheng Guo Liu Hui作者简介郑 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刘 卉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硕 士ABSTRACT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新时代下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的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阐述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与建设意义,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田园综合体的功能构成和总体建设思路,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导向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plex is a major policy innov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 It is a concrete practice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has great exploration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irstlyexpounds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of Rural Complex, after that summarizes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the rural complex and the general idea of its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proposesthe Rural Complex planning pathsbased on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Complex;Planning Path引言经过近四十年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乡村地区却面临产业层次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城乡二元矛盾逐渐凸显。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响应和创新实践,成为当前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对田园综合体的相关概念、功能构成、建设的总体思路等的分析,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具体规划路径,为今后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以加快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1 田园综合体概念认知与建设意义1.1 田园综合体概念认知十多年来,中央和地方政策文件一直指引着我国“三农”问题的改革与发展。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从中可知,田园综合体是新时期伴随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经济新常态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 + 文创产业 + 美丽乡村 + 民风新俗”的新型综合开发模式。1.2田园综合体建设意义田园综合体建设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其核心是为农村提供一个机制创新和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新模式和新动力。(1)为推进农村产业变革发展搭建新平台农村产业通常以农业生产为主,二、三产业很难得到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倾斜。在农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田园综合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乡村产业优化和链条延伸,实现现有产业和发展载体的更新换代,有助于建成承载产业、集聚项目、融合要素的新平台。(2)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新载体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城乡差异最为突出。田园综合体以综合为特色,强化要素空间聚集,通过多元功能的有效整合,建立起承载力强、包容性大的新型乡村发展空间,是城乡一体化的理想结合点,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3)为塑造农村生产生活构建新模式田园综合体建设在联动城乡要素流动、发展壮大农村产业的同时,通过积极反哺方式,将城市中更加经济现代的都市文明和生活方式传播到农村地区,实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有机融合,为农村现代化生产生活构建新模式。(4)为传承保护乡土文明提供新动力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够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治理等领域产生全方位影响,有助于发掘、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同时,在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群策群力的调研、思考与讨论,有助于加速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民风民俗在传承变革中创新。2田园综合体功能构成和建设思路2.1田园综合体的功能构成田园综合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建设或单纯的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建设,而是以农民为主体,以有机生态农业为引领,形成集“生态农业+文化旅游 + 田园社区”三大板块融合发展的乡村空间发展载体,其最终目标是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并以生态、低碳和和绿色为科学发展理念。结合田园综合体的主体框架——生态农业 + 文化旅游 + 田园社区,以及具体规划建设实践,田园综合体可以划分为农业生产区、农业景观区、生活居住区、休闲聚集区、综合服务区五大功能片区。各片区之间融合互动,形成一个联系紧密、功能多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体。(1)农业生产区农业生产区是田园综合体承担生产性功能的部分,主要包含种植养殖、加工生产、储藏保鲜、流通运输等功能,为综合体良性发展和日常运行提供产业支撑和保障,同时也是综合体的核心区域。(2)农业景观区文化景观区是以农村传统文化、田园景观、万方数据
067171 | 2018 | 06 理论研究特色农产品销售展示以及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开展以农村、农业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区域。它使游客在参与农事体验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农村的田园风光、传统文化和风俗。(3)休闲聚集区休闲聚集区是为满足城乡居民和游客需求而设置的旅游休闲产品体系,主要包括民宿体验、农业活动、登山、玩水等休闲体验项目,使城乡居民和游客能够深入体验富有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感知农业农村文化。(4)生活居住区生活居住区是综合体迈向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产业和文化旅游为支撑的综合产业平台,这一片区逐渐形成本地农民社区化生活、产业工人集聚化生活以及外来游客体验化生活彼此相互融合的居住生活区域。(5)综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是指为确保综合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行而提供日常服务和保障的功能区域,包括为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提供的技术、金融、商品流通、保险、培训等功能,也包括为城乡居民和游客提供的医疗、教育、康养、餐饮、购物等功能。这些功能并非机械式地叠加,而是通过各功能间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一体化的现代居住社区服务体系。2.2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思路田园综合体规划归根结底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生活需求,为当地居民提供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基于此,本文从生态景观特色化、职能空间明晰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田园建设创新化四个方面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总体思路(图1)。(1)生态景观特色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观塑造是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的重点。田园区和林木区往往都是乡村地区的常见的地理景观。田园综合体应该结合不同地理空间进行特色化利用:比如,在田园区,对于经济价值不高的农用地进行多遍犁耕和土壤改良,种植不同季节农作物,构建随不同季节动态变化的大地景观;在林木区,利用木材等建造素材,并可结合地形高差建设“林中乐园”。(2)职能空间明晰化在深入分析综合体基地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利用基地水陆交错、临河而居、田地环绕的乡村特征,将农田、水域、村庄、道路四大乡村要素,与未来发展需要的生产、生活、生态等空间加以融合布局,探索出城市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向乡村空间渗透的田园空间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农业产业生产和销售、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度假、文化博览、田园社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空间体系。(3)产业发展融合化以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指导,加速推动农业价值化、文创商业化,努力构建起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在农业价值化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地方产业资源优势,以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辅助,推动农业商业化进程,将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成为企业化服务型的农业平台,并将农业发展为综合体的基础性产业。在文化旅游方面,强化文化创意与现代旅游相融合,以生态自然型和多样的旅游度假产品为组合,可以创立文化博览、田园主题乐园、休闲农庄、民宿酒店等不同类型的度假产品。(4)田园建设创新化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打破传统封闭式社区建设开发模式,结合自然环境与地方产业特色,将乡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孕育于场地营建中,强化社区参与性、空间开敞性、环境互融性,为社区居民提供归园田居、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方式。同时,可以结合社区居民属性不同分类建立不同而包容的空间单位:对原住民社区,以宅改、土改为重点,以集体建设用地为基础进行开发;对新移民和旅游者则利用国有建设用地为基础进行开发,形成包容互动的田园小镇和新型居住社区。3乡村振兴导向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3.1思想交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乡村振兴不仅是居民个人发展的结果,也是地区整体发展的需要。在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的乡村振兴实践中,需要积极吸收每个人的实干努力与聪明才智,融合社会、政府与企业等多方资源,建立起统一的乡村振兴思想、奋斗目标和建设路径。在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中,地方居民认同规划建设团队的指引,积极参与到乡村特色化改造中,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沟通机制加速建设田园综合体。3.2要素联动:内生发展+外延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不是简单的“白纸速写”,而是在原有地形地貌、产业基础和传统风俗上进行的综合提升。首先,需要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提高本地居民的认同感、荣誉感,让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中,使地方经济社会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自发组织等地方社会机构,通过“PPP”等新型建设模式吸收更高层次的外部资源,进一步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水平,加速其高质量发展。3.3多元统筹:五位一体+三生融合乡村振兴需要摆脱传统乡村建设只关注房屋设施、公共设施等建设的狭隘视角,而应该是在“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融合生态、文化、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多元要素,坚持走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路径。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优化田园综合体空间结构,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社区管理服务,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深化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田园生产、生活和生态有机统一的乡村振兴目标。结论新时代下,田园综合体建设是解决城乡不均衡不充分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创新和具体实践,需要认真把握其内涵、意义,结合地方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建设。同时,田园综合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延伸,需要在保留传统乡村风貌与生态本底的基础上,拓展农业功能、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塑造特色田园风光、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推动乡村地区产业、生态、田园、人文等要素的有机融合。图 1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思路(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参考文献:[1]卢贵敏.田园综合体试点:理念、模式与推进思路[J].地方财政研究,2017(7):8-13.[2] 赵晨 . 要素流动环境的重塑与乡村积极复兴——“国际慢城”高淳县大山村的实证 [J]. 城市规划学刊,2013(3):28-34.[3] 张京祥,申明锐,赵晨 . 乡村振兴 : 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 [J]. 国际城市规划,2014,29(5):1-7.[4] 赵晨 . 超越线性转型的乡村振兴 [D]. 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黄瑛,杨贵庆等 .“后乡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当代德国乡村规划探索及对中国的启示 [J]. 国际城市规划,2017,41(11):111-119.[6] 杨希 . 日本乡村振兴中价值观层面的突破:以能登里山里海地区为例 [J]. 国际城市规划,2017,31(5):115-120.[7]杨柳.田园综合体理论探索及发展实践[J].中外建筑,2017(6):128-131.[8] 颜文涛,卢江林 . 乡村社区复兴的两种模式:韧性视角下的启示与思考 [J]. 国际城市规划,2017,32(4):22-28.[9] 张尚武 . 城镇化与规划体系转型——基于乡村视角的认 [J]. 城市规划学刊,2013(6):19-25.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田园综合体的思考(乡村振兴) 综合体 田园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