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8篇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 I论文题目: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和原因分析 ——以珠海市某幼儿园为例 上幼儿园,应该是大多数孩子第一次离开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
论文题目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 问题和原因分析
—— 以珠海市某幼儿园为例
上幼儿园,应该是大多数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接触社会的开始。对于毫无社会经验的两三岁的幼儿来说,入园适应问题就成为摆在孩子和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初入园时,幼儿表现出焦虑、哭闹等行为都是正常的,但是若这些行为长期存在,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孩子入园适应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融入幼儿园生活,还有利于幼儿园正常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幼儿入园适应问题进行观察,并进行综合分析,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这对幼儿教师尤其是缺乏经验的新教师有一定的帮助。笔者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对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着重选取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帮助幼儿提高入园适应的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 THE ADAPTIVE PROBLEMS OF KINDERGARTEN SMALL CHILDREN WHEN THEY GO TO NURSER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BSTRACT
Attending kindergarten, for most children, it’s the first time to leave their parents and the beginning to co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society. The admission adaptability has witnessed its importance for 2 or 3 years old children without social experience and their parents. When infants go to kindergarten for the first time, most of them will feel anxiety and will cry. Such behaviors are normal. However, they are harmful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if these behaviors persist. Solving children’s adaptive problems can not only help them a better life in nursery but also beneficial for the normal work of kindergarten. Besides, parents can ease their anxiety. This study aims to summarize the children’s adaptive problems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he causes. It may be useful for preschool teachers, especially inexperienced new teachers. The autho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young children’s adaptive problems through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other forms with the emphasis on prominent issues among them. Then find the causes for these problems and help infants improve their adaptability.
Key words:
kindergarten small children; attend kindergarten; adaptive problems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II 目录
绪论 .................................................................................................................................... 1
1
研究意义 ................................................................................................................... 2
1.1
理论意义 ........................................................................................................ 2
1.2
实践意义 ........................................................................................................ 2
2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3
2.1
概念界定 ........................................................................................................ 3
2.2
幼儿新入园不适应的具体表现 .................................................................... 3
2.3
幼儿新入园不适应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 3
2.4
缓解幼儿新入园不适应的措施 .................................................................... 4
3
问题提出 ................................................................................................................... 5
4
研究方法 ................................................................................................................... 6
4.1
研究对象 ........................................................................................................ 6
4.2
研究方法 ........................................................................................................ 6
5
观察结果 ................................................................................................................... 6
5.1
入园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 6
5.1.1
哭闹 .......................................................................................................... 7
5.1.2
午睡困难 .................................................................................................. 7
5.1.3
互动少 ...................................................................................................... 8
5.1.4
进食困难 .................................................................................................. 8
5.1.5
过度依恋 .................................................................................................. 9
5.2
影响幼儿入园适应的因素 .......................................................................... 12
5.2.1
入托经验 ................................................................................................ 12
5.2.2
教师能力 ................................................................................................ 12
5.2.3
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 12
5.2.4
家长的态度 ............................................................................................ 12
5.2.5
幼儿在家的习惯 .................................................................................... 13
6
研究结论与思考 ..................................................................................................... 13
参考文献 .......................................................................................................................... 14
致谢 .................................................................................................................................. 15
1 绪论
笔者于 2013 年 9 月初开始在珠海市某幼儿园实习,正好被分配在一个新入园班级。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入园表现,发现很多孩子在入园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入园适应问题,甚至有些孩子存在入园困难。于是,便萌生了研究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想法。
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对幼儿、家长、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幼儿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情况下,第一次走进社会,开始集体生活,难免存在一些障碍;作为家长,要将自己的孩子送离身边,交给幼儿园老师照顾,也会心存顾虑;而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成长,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很多幼儿在刚入园时由于不适应,会表现出哭闹行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这种哭闹的情况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说明孩子的适应出现了问题,这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如果孩子入园适应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对孩子今后成长将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孩子在入园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适应问题?这些问题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该如何配合?教师有什么办法帮助孩子缓解入园不适?家长可以怎样帮助孩子更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很多专家、教师都在这些问题上做了大量研究,并给出了很多良好有效的对策。笔者希望在前人的基础上,针对该园的具体情况,探讨幼儿入园不适的表现和原因,对教师、家长起到一定帮助。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2 1 研究意义 1.1 理论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领域中的“内容与要求”的第一、五条分别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内容体现了对幼儿健康发展的更为全面和深层的解读,尤其体现了对初入园小班幼儿安定情绪、适应环境的关注 1 。
“弗洛伊德认为成年后的很多行为都与童年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后续的研究也证明一些重大事件会对个体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婴幼儿在最初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将会长期保持,影响一生;如社会化一开始能得到顺利发展将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发展自我意识,促使情绪情感!品德意志的良性发展;反之,如果童年早期的适应出现问题,则会给以后的社会化进程埋下隐患” 2
进行幼儿入园适应行为和心理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为有关幼儿入园适应方面的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材料,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入园适应问题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发挥其有利的方面,减少其不利的影响。
1.2 实践意义 对于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还不够,不能自如地应对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面对哭闹不止的婴幼儿他们常常不能肯定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会发生作用,面对家长他们又担心不能得到信任和支持,一旦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会怀疑自己的教育能力,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自然很难发挥全部的教育才能” 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幼儿适应问题进行归纳并给予相应评价,通过评价得出的结果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对幼儿教师尤其是缺乏经验的新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孩子入园适应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融入幼儿园生活,适应新的环境,还有利于幼儿园正常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
1
黄志敏.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2
邹卓伶.婴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同 2.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3 2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入园适应:本研究中采用吴海霞(2009)对入园适应所下的定义。指的是新入园的幼儿在从家庭到幼儿园这个转折过程中,能够逐渐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要求,从而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出调整以达到接纳幼儿园生活的过程,具体标准包括情绪稳定;生活上能够进行初步的自我料理;乐意与教师和同伴沟通和交往;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遵守班级的基本规则。
入园适应困难:自六十年代起,香港的学者便这样描述入园适应困难:适应困难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他们常在家庭、学校或其他的公众场合表现出不能适应,产生情绪困扰或行为问题。也有学者认为入园适应困难是指,年幼的孩子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来到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会出现情绪的不稳定,如哭闹、不吃饭、不睡觉、跟人,或沉默不语。
2.2 幼儿新入园不适应的具体表现 罗增让指出,3-5 岁儿童在成长中经历着最强烈的分离焦虑 4 。而 3 岁儿童恰好是进入幼儿园的年龄。很多幼儿刚入园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我国一线的幼儿教师对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进行了观察记录研究。对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观察总结,概括起来包括:哭闹不止、独立孤坐、单独活动、情绪紧张、念叨回家等 5 。
2.3 幼儿新入园不适应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对于造成幼儿新入园不适的影响因素和原因,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综合来看,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点:
① 年龄 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幼儿产生入园不适应表现的因素之一。于曼认为“幼儿是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比较依恋成年人,害怕与家长分开。而上幼儿园则使一直生活在家人关爱中的幼儿第一次与家长分离,这种‘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会使幼儿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形成入园不适应症” 6 。王京(2011)认为,年龄是导致幼儿新入园不适应的直接因素。
②环境变化 这里的环境变化主要指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活场所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幼儿园有一日常规,吃饭、睡觉、活动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这与幼儿在家的生活模式有所差异。另一方面是人际交往环境的改变。幼儿之前一直处在家庭的环境之中,所接触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亲人。刚进入幼儿园,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社会化刚刚开始,自然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对于环境变化这一影响因素,研究者们达成了普遍的意见,都认为对幼儿不适应行为...
篇二: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
幼儿入园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摘 要】本次研究主要对绍兴市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性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家长为孩子做的入园准备不足,家长过度焦虑,教师对新入园幼儿家访的认识不足,教师在幼儿入园后的引导措施不当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主要包括家长需提前为孩子做好充分准备,家长消除自身的焦虑,教师要提高新入园幼儿家访的认识,对幼儿要有正确的引导措施。
【关键词】入园适应 小班幼儿 调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90
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幼儿刚入园时,大多数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会产生哭、憋尿、吃饭难、拒绝交朋友等不适应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幼儿身心健康,而且对家长造成了困扰。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为其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如何使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获得安全感成为幼儿教师的难题,因此,研究幼儿入园适应
是有价值的。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绍兴市幼儿家长与带过小班的教师。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向绍兴市幼儿家长发放问卷,共发放了 200 份问卷,回收 150 份问卷,回收率 75%。
向绍兴市带过小班的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了200 份问卷,回收 160 份问卷,回收率 80%。
2.访谈法
通过访问一些幼儿教师、幼儿家长获取第一手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入园孩子家长调查
表 1 家长为幼儿做入园准备的情况统计(%)
从表 1 显示,幼儿入园前,46.0%的家长有为幼儿做入园准备意识,同时也有相应行为,40.7%的家长有为幼儿做入园准备意识,但缺乏相应行为,13.3%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与家庭无关。这说明一半左右的家长为孩子做入园准备,并有相应行为,这种做法对幼儿入园适应是有利的。但也有一半以上
的家长缺乏为幼儿做入园准备的行为甚至连为幼儿做入园准备的意识都没有,导致延长入园适应期时间,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访谈得知,小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与家庭无关,他们觉得教育孩子是教师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将近一半的家长能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没有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多数家长对幼儿入园要做的准备感到困惑。
表 2 新入园孩子哭闹,家长的做法统计(%)
从表 2 显示,孩子哭闹,72.9%的家长送完孩子立即离开,17.1%的家长偷偷离开,
在室外观望,10.0%的家长坐在那儿和孩子说说话,玩玩具。这说明大部分家长能理性地对待幼儿的哭闹行为,不让孩子的情绪影响自己。小部分家长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在室外观望,一旦孩子发现,会引起幼儿情绪波动。家长坐在那里陪着孩子,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也影响着幼儿的学习。
访谈得知,小部分家长认为陪着孩子能安抚他们的情绪,怕孩子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有带入园班经验的教师调查
表 3 教师对幼儿家访的重要性认识统计(%)
从表 3 显示,幼儿入园前,60.3%的教师认为家访是重要的,39.7%的教师认为家访是不重要的。这说明五分之三的教师对家访的认识,有助于教师更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但将近五分之二的教师不重视家访,不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访谈得知,三分之一的教师表示只要家长把孩子在家的基本情况表格填下,说明孩子的特殊情况,不必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双方都好。
表 4 幼儿不参与集体活动,教师采取的措施统计(%)
从表 5 显示,69.0%的教师认为在活动中增加有趣的环节,邀请幼儿参加,31.0%的教师认为还是顺其自然为好。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在活动中会增加有趣的环节,邀请幼儿参加。小部分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忽略幼儿不参与活动的情况,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
访谈得知,小部分教师认为幼儿不参与集体活动,是因为对这个集体不熟悉,时间一长,幼儿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
表 5 幼儿不爱跟小朋友玩,教师采取的措施统计(%)
从表 5 显示,58.7%的教师以游戏的形式教幼儿
交朋友,27.5%的教师让幼儿顺其自然,13.8%的教师拿他与其他幼儿相比,激发幼儿交朋友的兴趣,这说明大部分教师知道幼儿出现不适应,是因为幼儿对园里的小朋友不熟悉。小部分教师的做法有欠妥当,若让幼儿顺其自然或让其与其他幼儿比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利。
访谈得知,小部分教师认为新入园的幼儿不爱跟小朋友玩是正常的,是因为幼儿之间不熟悉,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然和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形式,发现小班入园适应现状不够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长和教师在入园适应主要存在的问题
1.家长为孩子做的入园准备不足。
调查发现,13.3%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与家庭无关。这些家长的认识是不准确的。教育好孩子不只是教师的事,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40.7%的家长有做准备的意识,但缺乏相应的行为,这会加深孩子入园的不适与焦虑感。
调查发现,35.2%的家长偶尔带孩子和小朋友玩,15.8%的家长从不带孩子和小朋友玩。这些家长的做
法不正确,孩子很少与外界接触,会使幼儿的适应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范围就变得狭窄。幼儿入园后,对幼儿园环境难以适应,导致幼儿入园适应期的延长。
2.家长过度焦虑。
调查发现,17.1%的家长偷偷离开,在室外观望,这些家长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一旦被孩子发现,便会哭喊出教室找家长,这会增加孩子入园适应难度;10.0%的家长坐在那儿和孩子说说话,玩玩具。这些家长的做法会使孩子的焦虑时间延长,不利于教师课堂上的教学。
3.教师对幼儿入园前的家访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39.7%的教师认为幼儿入园前家访是不重要的,这些教师对家访的认识是不准确的。这会让教师没法仔细地分析新入园幼儿难以适应环境的原因,更没法帮助新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4.教师在幼儿入园后的引导措施不当。
调查发现,关于幼儿不参与集体活动,有 31.0 %的教师认为让幼儿顺其自然为好。这些教师的做法是有误的,这种做法对幼儿身心的发展造成影响,甚至对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有负面影响。
调查发现,对于幼儿不跟其他小朋友玩,13.8%的教师将幼儿与其他幼儿相比,激
发幼儿交朋友的兴趣,教师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而且还影响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27.5%的教师让幼儿顺其自然,这些教师的做法是不准确的,对幼儿身心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还会延迟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时间。
(二)幼儿入园适应中的改进措施
1.家长需提前为孩子做好充分准备。
家长要知道:幼儿入园前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而要消除这些不适应,家长需提前为孩子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家长要正确看待幼儿的分离焦虑;相信老师会照顾好孩子;做好孩子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生活用品、学习用具);能力准备(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身体运动能力)此外,家长还要有意识地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如带孩子去亲戚家串门、到集体场所玩等,让幼儿初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
2.家长消除自身的焦虑。
家长离园时,孩子哭闹其实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时候家长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猜测,也不要舍不得离开孩子,更不要去观望。要相信幼儿园,相信教师有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还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幼儿园
的喜欢,这样孩子慢慢也会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的。同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还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3.教师要提高入园前幼儿家访的认识。
入园前家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家访能更详细地了解幼儿的各方面表现,也能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情感交流,更能增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近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家访,要提早进行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具体做到:了解新幼儿的具体资料(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根据家访了解到的情况给家长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
4.教师对幼儿要有正确的引导措施。
幼儿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有两种原因:一是幼儿不常与人接触;二是对其他幼儿不熟悉。当幼儿不愿参与集体活动,教师采取引导策略,通过亲切的话语,有趣的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不要置之不理,要是多次邀请幼儿,都不肯参加,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平时想方设法地引导幼儿参加。
四、结论
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本身的需要。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小班新幼儿
入园时会出现种种不适应,对于不适应现象,家长与教师要根据这一时期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增强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11
[2] 梁志??. 学前教育学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06~109
[3] 姜红英. 父母如何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J]. 今日科苑,2010,2:178
[4] 王微. 新生入园适应性问题策略探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7:202
[5] 于曼.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篇三: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
动态摘 要:小班幼儿初入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现象,是幼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非常关注的教育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小班幼儿在园期间存在的各类适应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幼儿园、教师、家长等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具体对策。希望在理论上能进一步丰富该研究的内容体系,在实践上能给广大幼教工作者提供更具体的教育指导。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对策有研究表明,在小班新入园的幼儿中,有2/3的幼儿在某些方面表现异常,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是家长和幼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有效解决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情绪负担、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更有利于有效地帮助幼儿快速适应新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一、小班幼儿入园的适应过程(一)极力抗拒阶段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一周为极力抗拒阶段。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人群、不熟悉的相处模式,幼儿是好奇和畏惧并存的,极度没有安全感。所以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小班幼儿会出现抗拒入园的情绪表现。在家长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准备离开时,他们便开始哭闹,抵触进园,拉住父母的手不愿松开,不让父母离开,吵着要回家。一部分孩子可能会长时间哭闹,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抵触教师,不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甚至一天都处在情绪低落的状态中。这一阶段是幼儿反应最为激烈的时期,需要教师和家长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安抚和稳定幼儿的情绪,保证幼儿入园的顺利进行。(二)初步接受阶段小班幼儿入园的第二周到四周是初步接受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初步接受幼儿园生活。一部分适应能力强的幼儿在早晨入园时会哭闹,当父母离开时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开始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会对新环境好奇,与新伙伴交流、做游戏,并慢慢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接受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活动。但仍有一部分幼儿不能完全接受新环境、新同伴,不能尽快地克服和适应,依旧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情绪不稳定,不能尽快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来。(三)基本适应阶段小班幼儿入园后的第八周到第十周是基本适应阶段。这个阶段的小班幼儿基本能够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对于身边的人更加了解和信任,愿意与小朋友们分享玩具,主动与小伙伴交流沟通,一起做游戏,与幼儿教师也建立了友爱的师幼关系。他们在幼儿园逐渐养成了独立穿衣脱鞋的好习惯,能够自己上厕所、自己进餐,自觉午休,父母离园时会主动跟父母再见,见到其他小朋友父母也会主动打招呼等等。这个时期幼儿的情绪也趋于稳定,大多数的幼儿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基本生活,教师可以正常开展各项教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李 静83。。. .。
。
管理动态学活动。二、小班幼儿入园不适的主要表现(一)学习环境的不适应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的,并且这种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小班幼儿在初入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会非常没有安全感,会让他们感到不自在,会想逃离这个陌生的环境。大声哭闹,一般是小班幼儿初入园的第一天,在家长把幼儿送进幼儿园时,幼儿就开始哭闹,抵触上幼儿园。特别是当父母离开时,幼儿会拉住父母的手不愿放开,或者用尽全身的力气拖住自己的爸爸妈妈,想让家长带他离开这个让他没有安全感的地方。有的幼儿甚至是在地上打滚,坐在地上双腿蹬地,大哭大叫,双手胡乱挥舞。而有的幼儿可能会依顺老师,但是因为对于环境的不适应仍然会哭泣。(二)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人际交往上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状态。通常表现为不合群,不愿意跟其他小伙伴交流,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座位上沉默或者玩耍,与教师的交流也是少之又少。这些在人际交往中不适应的幼儿,会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愿表达内心的想法,做任何事情都会察言观色、小心翼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不打扰别人,也拒绝别人的邀请。具体导致的后果就可能是如果老师要求他做事情,通常会不情愿、拖拖拉拉。有的人际交往不适的幼儿会特别依恋老师,紧跟着老师,就像老师的“小尾巴”一样,有的还需要老师抱着、拉手或者坐在老师身边,会要求老师陪伴睡午觉,让老师喂饭。(三)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小班幼儿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进食的不适应。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有的家长没有培养幼儿自主吃饭的习惯,需要保育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进餐;有的幼儿由于对陌生情境的恐惧,不愿意吃饭,他们通过对某种事物的拒绝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二是午休的不适应。有的幼儿在家没有养成午休的习惯,在园期间会拒绝午休,在床上辗转反侧,哭泣吵闹;有的幼儿虽然有午睡习惯,但不适应集体午休,往往会与其他幼儿交头接耳,打闹嬉戏,不仅影响了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人的休息。三、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教育对策(一)幼儿园方面首先,幼儿园要重视园所的整体设计,幼儿园的装饰、园内主题、色彩的运用要反映出幼儿的天真童趣、活泼可爱,体现幼儿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状态。其次,幼儿园应为小班幼儿创设与其年龄特征相适应的环境,在进行环境创设时要尽量把班级布置成幼儿感兴趣的样式。例如:把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做成装饰墙;把小班幼儿活动场所布置成家的样式,让幼儿倍感温馨、熟悉;在区角墙壁上张贴每个幼儿的“全家福”,当他们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可以看一看照片,使不安的情绪得到缓解。幼儿在这种环境下就会降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能够较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最后,幼儿园要创设一个欢快、轻松的精神氛围。幼儿园教职员工应注重言传身教,规范自身言行,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人际空间。(二)教师方面小班幼儿入园后,教师要帮助幼儿尽快了解和熟悉幼儿园的基本设施和一日活动要求。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游戏活动的方式,逐步向幼儿介绍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场所,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与家庭相比,幼儿园的玩具品种丰富多样:有大型的室外玩具、滑梯、秋千、攀登墙、沙坑,还有室内活动室、娃娃家、美工区、自然角等,多种多样的材料和玩具给幼儿提供了更多有趣好玩的活动方式。幼儿对于新环境是好奇的,他们会自主探索新环境里的新奇事物,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表达需要。(三)家长方面家长要正确引导幼儿,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平时多向幼儿介绍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个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一定的兴趣。家长可以多用鼓励性的言语,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期待,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长要让小班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就要上幼儿园,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幼儿园里可以和老师以及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本领。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让幼儿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懂得幼儿园的概念,从而提前消除幼儿对待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四、结语本研究通过分析小班幼儿入园不适的主要表现,认为造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主要原因由三种。对此研究指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问题:一是幼儿园要创设良好温馨的校园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做好家访调查,健全新入园幼儿个人档案。二是教师要帮助幼儿尽快了解和熟悉幼儿园,加强师幼互动。三是家长要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与人际准备。参考文献[1]李言华 .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2]李生兰.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理解与运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74[3]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石湖幼儿园邵昂分园)84。
。. .。
。
篇四: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
生问卷调查分析一、家访目的 1、互相认识:老师、孩子及其家人,缩短彼此的距离,缩小生疏感。缓解新生的入园焦虑情绪。
2、简单的了解孩子的特点、兴趣及教养方式,为以后的个性化教育奠定基础。
二、调查对象 锦苑幼儿园星星 C 班幼儿全体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 40 份,收回 40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 100%)。
三、调查时间 2015. 8. 24——2015. 8. 26 四、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拟定了关于孩子的基本情况、家长基本情况、孩子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日常行为表现、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对孩子入园的希望等几名方面的家长问卷,要求家长根据自己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作出真实的填写。
五、结果与分析 1、孩子的基本情况:
男生 女生 平 均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20 50% 20 50% % 入托情况 15 75% 8 40% 57. 5% 独立进餐 20 50% 20 50% 100% 调查显示,本班男女人数各占一半,有部分幼儿有入托经验,大部分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好。
2、家长基本情况:
从家长的问卷填写情况来看,有26名家庭父母文化程度都在大专以上,占总数的 65%,中专及高中文化的有 13 名家庭,占总数的 32. 5%。现在的
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能够知道一些新的家长教育理念。由于孩子的父母都工作比较忙,所以孩子平时还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能够晚上回家陪同教育孩子。也存在个别幼儿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不愿意自己动手的情况。家长对孩子入园的初期适应有些心理准备,都希望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3、孩子生活习惯
\
调查显示,孩子的生活习惯较好,大部分幼儿能较好的午睡的,并能独立进餐,同时也发现很多幼儿都存在挑食习惯,很多幼儿不爱吃绿叶青菜,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注意幼儿存在的问题,使幼儿能有更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成长。
4、孩子的个性特点:
个性倾向 男生 女生 平均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外向 10 50% 9 42. 86% 46. 43% 内向 8 40% 8 34. 1% 37. 05% 调查发现,本班有 18名幼儿性格比较外向,活泼好动,能大胆与人交流,对老师的家访不陌生,能一起游戏。17 名幼儿有较明显的胆怯、内向行为特征,在家访过程中,一直搂着妈妈,不爱说话。另外一些幼儿则表 好 较好 较差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入睡质量 6 14. 63 25 60. 97 5 12. 19 独立进餐 25 60. 97 5 12. 19 7 17. 07 不挑食 7 17. 07 23 56. 09 6 14. 63 平均值% 30. 89 43. 08 14. 63
现的性格比较沉稳,不能主动与人交流,但是别人的提问能大胆回答。
5、家长教养方式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都能够耐心与孩子交流,遇到问题大部分家长都能有用简单易懂的道理耐心解答;平时生活中,大多使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对于孩子的错误,大多数家长采用批评、说理的方式进行引导、纠正。说明家长的教育理念都比较好,理解幼儿的心理,能够采用正面的教育方式。
6、家长对孩子入园的希望 (1)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穿衣吃饭,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2)能与同伴和睦相处,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
(3)能够系统的学习新知识,较好的全面发展。
六、结论和启示 1、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常常处在独自一人孤独游戏、学习的状态中。即使他有再多的玩具,在家中也无人跟他分享,共同游戏,所以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征明显,不喜欢与人分享。
2、大多数的家长文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早期教育经验,对孩子的言行能进行及时正面的引导教育,所以多数孩子性格开朗,懂礼貌,讲道理。
3、大部分家长工作 ,白天孩子都是交给老人,爷爷奶奶比较溺爱,所以很多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差,动手能力不强。
幼儿家庭生活情况的调查,只是从一名侧面反映孩子的一些特点,希望通过将来的家园合作,让老师更了解孩子和家长、家长更了解老师和幼儿园,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的教育工作一定会开展的更好,孩子的发展也一定会更全面。
XXX班
二 0一五年九月
篇五: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
科 毕 业 论 文题目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情况的调查
院 系
人文学院
年 级
09
专 业
学前教育
班 级
0804091
学 号
080409123
学生姓名
邵鸣
指导教师
何东亮
职 称
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
2013 年 5 月 29 日
I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本人签名:
邵鸣
日期:
2013.5.29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有关收集、保留和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期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常熟理工学院。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毕业设计(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毕业设计(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人签名:
邵鸣
日期:
2013.5.29导师签名:
何东亮
日期:
2013.5.29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I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情况的调查内容摘要:幼儿早期是适应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期,是各种适应能力建立和巩固的阶段。幼儿教育要促进个性的发展,促使幼儿心理的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孩子长远的发展要求,向我们提出了重视幼儿入园适应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究入园适应能力教育方法和手段,利用幼儿园这个有利的教育环境,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幼儿学会与他人沟通,与他人交流,自如地生活在幼儿园之中。因此本文结合轶事记录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状况。结果显示,大多数幼儿在入园后一周至一个月内,能够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个别幼儿在教师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下,也可以逐步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幼儿园应该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创设有利的环境,幼儿园也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故笔者针对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帮助促进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II关键字:幼儿园 入园适应 建议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VStudy on the problem of children born to classAbstract :
Early stage of children is critical period of forming adaptability gradually, and it is also stage of consolidating various kinds of adaptabilit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to promote the perfection of child psychology, so as t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social needs to talents. Children long-term development request, proposed to u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ability to adapt in the park, and actively explore in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adaptability education methods and means, make use of kindergarten this favorable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rough conscious guide, make the children learn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 comfortable life in the kindergarten. Therefore this paper anecdotes recording, observation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the small class of young children to adapt to the situation in the park.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children in the YuanHou one weeks to a month, able to adapt to kindergarten life a day, individual child under the teacher"s patience and the right guidance, also can gradually adapt to life in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should to meet children"s needs as the starting point, cre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the kindergarten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ake children through adaptation in the park. Therefore, the author in view of the small children to adapt to the situation in the park, analysis the reaso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help promote children to adapt to the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Key words :
Kindergarten
Admission to adapt
Proposal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I目录一、引言………………………………………………………………………1二、国内外研究概括…………………………………………………………2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II(一)概念界定………………………………………………………………2(二)国内外研究概括………………………………………………………2三、研究过程…………………………………………………………………3(一)研究目的………………………………………………………………3(二)研究意义………………………………………………………………4(三)研究对象………………………………………………………………5(四)研究方法………………………………………………………………5四、幼儿入园适应的现状……………………………………………………5(一)幼儿入园适应的情况…………………………………………………5(二)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61.分离焦虑……………………………………………………………………62.作息时间不适应……………………………………………………………73.交往能力差…………………………………………………………………8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III五、影响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因素…………………………………………9(一)家庭因素的影响………………………………………………………9(二)幼儿园因素的影响……………………………………………………9(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9(四)幼儿自身气质因素的影响……………………………………………10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对策………………………………………………10(一)缩小家园差距…………………………………………………………10(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心态………………………………11(三)增强群体意识,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12结语……………………………………………………………………………13参考文献………………………………………………………………………14附录……………………………………………………………………………15致谢……………………………………………………………………………17
1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情况的调查一、引言幼儿入园适应是指: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规则规范的过程。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家庭中,幼儿往往是中心,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十分突出。他们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对于群体生活感到陌生,这是幼儿入园不适应的重要因素。我国多数地区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很少,不习惯集体生活,易于形成孤僻、自私等不良性格。入园后,幼儿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内心的安全感被打破,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其次,现在的"工作型"、"享乐型"父母越来越多,有的家长迫不及待地想让孩子提前入园,幼儿入园的年龄从 3 周岁变为 2 周岁,幼儿入园适应也变得愈加困难。幼儿入园的适应期让家长们更加烦心,于是好多家长使尽了一切"战术":物质引诱、精神恐吓,软硬兼施。有的家长常常骗着孩子去幼儿园或送到幼儿园后乘孩子不备,偷偷溜走。这样孩子只会大哭大闹,加剧他们内心的恐惧。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幼儿入园时过分焦虑,孩子哭了没有?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分离时,父母的难舍难分、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幼儿。在陌生的情景中,幼儿对环境的判断更多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就导致了家长和幼儿的分离焦虑及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互相强化,造成恶性循环。然而入园适应的现状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并不怎么哭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由妈妈带大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参加很多小朋友组成的游戏组,一周有好几次社会活动,适应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她们的入园准备很充分1 。出于对目前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现状的初步了解以及笔者在见习实习以及假期的社会实践中,观察到小班幼儿入园时存在哭闹、依恋、焦虑等问题。希望能了解其原因,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故选择了1 耿薇. 美国幼儿的入园过渡:幼儿园和家长可以做些什么[J]. 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4,(Z6) .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 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本课题。二、国内外研究概括(一)概念界定适应是生物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定特征和性状的现象。它包括两重意义:一是指过程,即生物不断改变自己,使其能适合于某一环境中生活的过程。二是指结果,即有利于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种种特征。适应是一种生存能力,是生存的基本条件。所谓幼儿入园适应是指: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规则规范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从一个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一下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需要有一段时间来适应幼儿园的一切。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 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3(二)国内外研究概括西方对适应性的研究历史比我国长。婴幼儿入园适应是其整个适应性的一个小分支。进化心理学强调人类的适应性对动物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但人类的社会适应性结构有自己的独特性;人在应激条件下,适应性发展良好的人会通过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调节自身潜藏的自愿,改编自我与压力环境的关系,减少情感上的痛苦和紧张,从而恢复自我心理平衡,达到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社会适应是社会智能的一个方面,而社会智能又是全面智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其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适应性,国外对幼儿依恋、分离焦虑也有一定的研究。三岁孩子离开家人去幼儿园会产生不适,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倾向,国外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依恋现象了。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1969)认为孩子的依恋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前依恋阶段(出生~6 周)、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 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4产生依恋阶段(6 周~8 个月)、明确依恋阶段(8 个月左右~2 岁左右)、互惠关系形成(18 个月~2 岁后)。在明确依恋阶段孩子对熟悉的照料着的依恋已十分强烈,这时当其所依靠的成人离开时,他们会非常不安,表现出一种离别焦虑(separation anxiety)。进入幼儿园,孩子面对全新的人际环境,突然间出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孩子也会产生焦虑。大概在第一年的下半年婴儿就会产生恐惧,而对陌生人的恐惧是最常见的恐惧,称其为“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孩子的陌生人焦虑表现与其气质、过去遇到陌生人的经历、陌生人和孩子相遇时的环境相关。国内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幼儿早期的适应能力的强弱,将影响他将来对任何社会新环境的适应。中山大学广州北校区幼儿园教研组曾经研究并撰写了《3-6 岁幼儿适应行为分析》,他们为了解幼儿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制订适合
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常 熟 理 工 学 院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5不同年龄组别幼儿的教学活动,进而为下一步开展幼儿挫折教育作理论与数据上的准备,对本园部分 3-6 岁幼儿的适应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采用我国"八、五"期间制定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根据本园幼儿实际情况而自行编制的《幼儿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3-5 岁组与 6 岁组的适应行为商数 ADQ(“adaptive behavior...
篇六: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
园入园前基本情况调查表填表人:xx 时间:xx幼儿姓名 x 出生年月 xx性别 x 籍贯 x父亲姓名 x 文化程度 xx 职业xx母亲姓名 x 文化程度 xx 职业xx生活状况是否会使用餐具独立进餐 进餐所需时间进餐情绪(愉快、一般、讨厌)是否喜欢自己做事饮食方面的特殊要求是否独睡 是否尿床 是否赖床能否控制大小便能否表达需要大小便能否自理(脱穿裤、用纸)是否自己洗手 是否自己洗脸是否爱发脾气 是否过份活跃或安静健康状况有否进行预防接种 曾患病症(水痘、白喉、百日咳、麻疹)常患病症(感冒、扁桃腺炎、腹泻、发烧抽筋、过敏症、其他)是否需要特殊照顾(请具体写明)家庭教养状况孩子有否入读过亲子班(早教班) 入读总时间孩子出生后主要由谁教养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大约有多少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哪些方面家长对幼儿园的要求或期望
篇七: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
儿园入园情况调查表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们好!欢迎您和您的宝宝来到幼儿园 ,为了更好的了解宝宝入园之前在家中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及您的教育方法等,我们做如下调查,以便教师针对宝宝展开教育,预祝可爱的宝宝们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您们好!欢迎您和您的宝宝来到幼儿园 ,为了更好的了解宝宝入园之前在家中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及您的教育方法等,我们做如下调查,以便教师针对宝宝展开教育,预祝可爱的宝宝们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幼儿姓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入园时间
母亲姓名
工作单位
单位电话
父亲姓名
工作单位
单位电话
家庭地址
家庭电话
入园时间
编入班级
接送方式 自行接送
乘坐校车
饮 食 方 面 每日就餐
次,其中主餐
次,辅餐
次 饮 食 方 面 每日就餐
次,其中主餐
次,辅餐
次 是否喜欢吃零食:○,主要有:
○否 是否喜欢吃蔬菜:○,主要有:
○否 是否喜欢吃肉类:○,主要有:
○否 是否喜欢吃水果:○,主要有:
○否 是否喜欢吃鱼类:○,主要有:
○否 通常每天饮水
次,喜欢喝:○温开水 ○凉开水 ○热开水 ○矿泉水 是否喜欢喝鲜奶:○是,每天平均喝
次:品牌为:
○否 是否有偏食习惯:○有
○无
对食物是否过敏:○是,主要有
○无 睡 觉 方 面 早晨通常
点起床, 是否自已穿衣服:○是
○否
○有需家长帮助 睡 觉 方 面 早晨通常
点起床, 是否自已穿衣服:○是
○否
○有需家长帮助 是否有午睡习惯:○有
○无
午睡时间:
个钟头 晚上通常
点睡觉,睡觉前有什么习惯:
夜里是否尿床:
○有
○否
○有时候,是否需用家长叫醒:○需要○不需要 午睡是否尿床:
○有
○否
○有时候,是否需用家长叫醒:○需要○不需要 娱 东 方 面 是否喜欢户外活动:○有
○否
○一般 娱 东 方 面 是否喜欢户外活动:○有
○否
○一般 最喜欢的玩具是:
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是:
幼儿具备的特长项目是:
希望幼儿园在哪方面重点培养:
大 小 便 大小便能否自理:○能
○否 大 小 便 大小便能否自理:○能
○否 每日大便
次,通常在什么时候:
每日小便
次,通常在什么时候:
幼儿要大小便时,有无告诉家长的习惯:○有
○无
○有时候不告诉 幼儿有无随地大小便的习惯:○有
○无 性格方面 性格特征:○外向
○内向 性格方面 性格特征:○外向
○内向 是否喜欢和别的幼儿交朋友:○是
○否
○其他 其 他 方 面 有无病史:○有,于
年
月曾患
病,于
年
月治愈
○无 其 他 方 面 有无病史:○有,于
年
月曾患
病,于
年
月治愈
○无 入园初期希望老师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
希望老师帮助纠正的不良习惯有:
入园前由何人看护,是否上过幼儿园:
需补充其他情况有:
家长签名:
需补充其他情况有:
家长签名:
篇八:幼儿园入园分析调查
海 激 育 科 拼 2的1年第3期 ( 总 第 巧9期·幼J L教 育·小 班新入 园 幼 儿适 应 性 情 况的调 查 研 究`范 秀 娟一、问 题 的 提 出在 生 物 学 研 究范畴 中,常常把 生 物 体随外界 环境条件 的 变化而 改 变 自 身 的 特 性 或 生活 方式 以 求 更好 生 存 的 能 力 称 为适 应 性。小 班 新 人 园 幼 儿在 与幼儿 园 环 境 相互 作 用 中,必 须 学 习 新的 人 际 交 往,形成有 关 的 基 本 生 活 自理能 力,遵 守 集体 生 活必需 的初 步 的 规则规 范,这 一过程 成 为小 班新人 园幼 儿 的适应 过程,也形成 了 其社会化 发 展的 转 折 时 期。大 量 研究资料 表 明,儿 童在最 初 的 集体 生 活环境 中形 成 的 社 会 态 度 和 社会 行为 保 持 长久,影 响 一生;如果 这 一时 期 的 社 会 化 得 以 顺利发展,将 有 助于 儿 童增 强 自 信 心,发 展 自我意识,促使 儿童情 绪情感、品 德 意志 朝着 良 好方 向发 展 ; 相 反,假 如这一 时 期 的社会 化 遇 到 障 碍,则 会 引 起儿 童 的 焦虑、退缩、逃学、违法、品 行 障 碍 等 问 题,对 其 社会化进程埋 下 隐 患。因 此,小班幼 儿初 次 离开 家 庭进 人幼 儿 园 集 体 生 活,其 适 应过程的 顺 利与 否 将 为 以 后的 社会性 发 展 奠 定基 础。为 此,不少幼 儿 园 十 分 重视 新 生 人 园 工 作,摸索 出 了 许 多 可 贵 的 经 验。但 由 于 目 前 尚 未 形 成 全面、系 统 的 理 论 实 践体 系,在引导 小班 幼 儿人 园 适应 对策 上还 存在 一些 倾 向:如 一 味从 尽 快恢 复 教 养工 作 正 常 秩 序 出 发,急 于 求成、一涌而 上,往 往 把“无 哭 闹”视 为 唯 一 适 应 标 准,缺 乏 对 其 他 现象 更深人细致 地 观察、引 导;或 只 重 视 园 方对 小 班幼 儿人 园适应的 单 向引 导,忽视对 每 一 个 体身 心 发展 需要 的 研 究,这些 倾 向往 往 成为新入 园幼 儿社 会 性 发展 的 不利 因 素,一 定 程 度 上 加 剧 了 小班 幼 儿 人 园 适应 困 难。本 研究 试 图 从“幼 儿发展 为本”的观念 出 发,在了解、分 析 目 前有 关 小 班 新人 园 幼 儿 适 应性 情 况*参 加本 课题 研 究 的 成 员 还 有:陈 洁、夏 秀珍、董 磊、潘慧 芳、王 正 可 等。57DOI: 10.16194 /j.cnki . 31 -1059 /g4.2001.03.023的 基 础 上,重 新 思 考 人 园对 策 上的 成功与 失 误,为摸 索 出培 养 小 班 新 人 园 幼儿 良 好适 应 能力 的 方 法 与措施 提 供 依 据。二、研究方法集体 生 活 中遵 守 基 本 规 则 的 要 求,也 形 成 了 幼儿入园适 应压 力,再次是 建 立 新 人 际 关 系 以 及 学 习 自 我料理方 面 表 现 的 问 题。表3入 园 适 应 困 难 儿 童行 为 态 度 表 现集 中 度 及 持 续时 间1.调 查 对 象:在 沿 江、农 村、城 乡 结 合 地 区及搬 迁 地 区 各 随 机选 一 个 小 班,调 查 样 本 为 1 2 0 名幼儿。2.调 查 方 法:问卷 法、观 察 法、访 谈 法 相 结合。3.调查 内 容:新人 园 小 班 幼 儿 基本 情况 调查、新人 园 小班幼儿 人 园 适 应 性情 况调 查、家 园 对 人 园适 应性情 况 分 析 调 查。排 列 序 号表现 占 项 人 数 持续 时间 人 数项 数 人 数时间 人 数l l l l l 2 2 2 2 9 9 9一 月 或 一 月 以 上 2 8 8 82 2 2 2 2 3 3 32 4 4 4一 周左 右2 2 2 23 3 3 3 3 l l l 1 6 6 6二 周 左 右1 8 8 84 4 4 4 4 4 4 4 7 7 7三周左 右7 7 75 5 5 5 5 5 5 5 3 3 3二、三 天4 4 4三、调 查 结果 与分析调 查 资料 显 示,小班新 人 园 幼 儿在 人 园 第 一 天及 最初阶 段,就 在适 应 性 方 面出 现 不 同情况,具 体见 下列 各表:表1入 园 适 应 顺 利 儿 童 与 入 园 适 应困 难 儿 童 的 人 数%3 4 一 肠人 数4 1 一 7 9人 园 适应 顺 利 儿 童人 园适 应 困 难 儿童由 表 1 显示,在 小 班新 人 园幼 儿 总 人 数 中,有三 分之 一左右的幼 儿,从进 人 幼 儿 园 的最初 几 天 各方 面 表现 正 常,能 适 应新 的幼 儿 园 集体 生 活;而近三 分之二 的幼 儿在 某方 面 或 某 几 方 面 表 现 异 常,难以 适应 幼 儿 园 集 体 生活。表 2 入 园 适 应 困 难 儿 童 态 度 行 为 表 现项 目 出 现 总 频 数 排 列 序 号( ( ( ( ( 人次 ) ) ) ) )新人 际 关系 方面 问 题 2 4 4 44 4 4遵守基 本规则方 面 问 题2 8 8 83 3 3进行 自 我 料 理 方 面 问 题l 6 6 6 5 5 5情绪 情 感 方 面问 题 7 0 0 01 1 1人 园抵 触方 面 问 题5 l l l 2 2 2总 数:1 8 9次平 均:2.3 9 次由表 2 可 知,小班幼 儿 态 度 行 为 表现 直 接、外在,一 旦 发 生 人 园 适应 困 难时,幼 儿 最 先 就 会在情绪 情 感 上 表 现 出 来,其 次是 人 园 抵触 问 题,而 对 于5 8由 表 3 可 知,幼 儿 在 人 园 适 应 困 难 中,发 生 两方 面问 题 表 现 的 人 次最多,以 发 生五 方 面 问 题 表现的 人 次 最 为 个 别;同时 人 园 适 应 困 难 时 间 持 续在一、二周 左 右的人数最多,少 部分 幼 儿在 三 周左 右才 适 应幼儿 园 生 活,其他 幼 儿 将会在 一月 或 一 月 以上延续着适应 困 难 现 象。由此 看 出,幼儿 人 园 适应问 题 表 现往 往是 几 方 面 的、综 合 的 ; 在时 间 延 续上,以 一、二周为 幼 儿人 园 适 应 中 一 个 关 键 时间 界限。同 时,调 查 资 料 又 显示,人 园 适 应顺 利 幼儿 与人 园 适应 困 难幼儿 的 行 为态度表现集中 体 现在 以 下几方 面不 同:1.建立新 人 际 关 系 方 面人 园 适应顺利幼 儿表现 出 接受老 师 和 新 伙伴 的亲近,愿 意 和 老 师、同伴 一 起 游戏、学 习 和 简单交谈 ; 人 园 适 应 困 难幼 儿 抵触、回 避 或 不 会 和 教 师 同伴 亲近而常 常 独处。2.遵 守 集 体 生 活 初步规则方面人 园 适 应 顺 利幼 儿 能在 较 短时 间 里 习 惯 并遵 守集 体 生 活 初步 的 规 则 规范,乐 意 参 加 各类 活 动;人园 适 应 困 难 幼 儿在 较 长 时间内不 习 惯 或不 遵守集 体生活 基本规则,往往游 离 于活动 之外。3.学 习 基 本 的 自 我 料理 方面入 园 顺 利 幼 儿 学 着 自 己 独立 完 成进 餐、盆洗、人 厕、睡 眠、穿脱 衣服 等 最 基本 的 个人 自我 料理;人 园 适 应 困 难 幼 儿 不 会或 不愿学 着 自 己 独立 完成 基本 的 自我料 理。4.情 绪 情 感 表现 方 面人 园 顺 利 幼 儿 情 绪 情 感 上 常常 平 静、轻 松、愉快;入 园 适 应 困 难 幼 儿情 绪 情 感 上 常 常 紧 张、不
安、过 分 沮 丧或 焦 虑及 不 明 原 因 的情 绪 波 动与 哭闹。5.人 园 抵 触方 面人 园 顺 利 幼 儿 喜 欢 来幼儿园,不 无 故 缺席;人园 适应 困 难 幼 儿 人 园 抵触 情 绪 强 烈,与家 人 分 离 时大哭大 闹,常 常 借 故 不来 幼 儿园。四、讨 论小班 幼 儿入 园 适应 的过 程,正 是 其 从 已 熟悉 的环 境进人 陌生 的 集体 环 境 的 临 界 转换 时 期。调 查 结果显 示,物质 环 境,人 际环 境,活 动环 境 是 影 响幼儿人 园适应 的 重 要 因 素。1.影 响幼 儿人 园 适 应 的 因 素之 一 — 物 质 环境 的 差 异家 园 物质 环境 的 差 异 一 方 面 使新人 园 幼儿 感 到新 奇、激动、兴 奋,因 为“幼 儿 园 漂 亮” 、 “好 玩” 、“玩 具 多”… … 即 使 部分 适 应 困 难幼 儿在最 初也 对上 幼 儿 园 兴奋 不 已。但 新 奇 感消失 后,他 们 就 逐 步对这差 异产 生 抵触情绪。因 为相 对来 说,幼 儿 园 空 间、物 品 方 位 布 置、使 用 方法 是新 人 园幼 儿所 陌 生 的,并且 由 于 集 体 生活需 要,幼儿在 使 用 物 品 时也 不能 随 心 所 欲 独用,必 须 与 更 多 的同 伴共享,这在客 观 上对 新 人 园 幼儿的 社 会 性 提 出 了 挑 战。2.影 响 幼 儿人 园 适 应 的 因 素之 二 — 人 际环境 的差异幼 儿人 园后,其人 际 交 往也从 主要 与小 范 围内亲 人交 往 转 向 与 老 师、同 伴 交 往,交 往方 式 也 往 往从独 生 子 女 特 殊的“小 太 阳 中 心”转 向 以 教 育 者 与受教育 者 关 系 维 系 的 师 生 关 系 和 必须 以 平等 相 处为前 提建 立 的 同 伴 关 系。心 理 学 研 究 成果 显 示,3、4岁儿 童 伴 随 着运动 机能 的 发展,与成 人 间 的 交 往 正 处 于 第 一反 抗期,常常 任 性、逞强,如果 此 时 成 人 对 其 内 在需 要了 解 不够,不 及 时予 以 满 足,甚 至 加 以 种种 限 制 的话,极 易造成 儿 童 与 成人 的对 立;在 同 伴 交往 方面,他 们 借 助 游戏 为手段,交往越来越 多,但此 时儿童 又 往往对 游戏 的 方 法、规则 还 不十分 了 解,并且 不 会 巧 妙 地表达 自 己 的 主 张,因 而他们之 间 又 经常会 发 生 冲 突。小 班 幼 儿入 园 初 期,遇 到 的 人 际环境变更,使 此阶段 儿 童在 人 际 交 往 方 面 的 特 点 显 得尤为突 出。正 如 马 森 与艾森 伯 格 共著 的 《 同情 心 理的发展 》 一 书 所述:亲 社 会行为 的 形成 以 某 种 程 度的认 识 能 力 的 发 展 和对 他 人 情感 的 共鸣 反 映 的 发 展为前 提,当 前 一些 家 庭 不 恰 当的养育方 式,或过 分娇 宠 或 放任不 管,造 成 幼 儿依赖 性 强 或 情 感 冷漠,在 独 自 面 对新 人 际环 境 时不知所 措 或 采用 对 立、回避的 行 为 态度。3.影响幼 儿 人 园 适 应 的 因 素 之三 — 活 动 环境的 差 异幼 儿从家 庭进 人 幼 儿园,活 动范 围 一 下 扩 大,活动 内容从单 一 性转 向丰 富 多 采,活动 方 式 也 从 以随 意、自 由为 主 转 向 需 遵循一定 规则 要 求,这对 新人园 幼 儿 提 出 了 多 方 面 的要 求:其 一,语 言 听 讲 方 面 的 要 求幼 儿 必 须会 听 懂 教 师 或 同伴 的 语言,调整 自 己的 行 为态度,或者能 较 清楚地表达 自 己 的要 求 和 意愿,以 使 自 己 和 集 体保 持 协 调 一 致。这些对处 于 语言发展 初步时期 的 三岁龄儿 童 是 比 较 困 难 的,他 们往 往辞 不 达意,或 不理解 老 师、同 伴 的 话 而在 活 动中产 生 障 碍,不 能 顺 利 活 动。其 二,初 步 的 基本 自理能力要求初 步 的 基 本 自 理 能力要 求 不 仅 仅 是要 求 新 人 园的幼 儿学 着 自 己 完成 吃、睡、洗 等 最 初 步 的 自 我料理,更 重 要 的 是 让 其 在家 里 备受 呵 护、照 顾 的方 式转 向“自 己 的事 情 学着 自 己 做” ,这 无 疑 给 幼 儿 心灵 上 以 震 撼,迫 使他 独立 性 进 程 跨 出 一 大步。这对有 些幼 儿来 说,一下也难 以 习 惯 和 接 受。其 三,遵 守初 步 的 规 则 规 范 的要 求幼 儿 园 正 规 的 作 息 制度,有 规 律 的 活 动 内 容交替,以 及各 类集体活 动、小组 活 动 的 形 式,无 不要求幼儿从 以 前 的 自 由散漫 转 向 遵 守 初 步 的 规 则 规范,学 习 在 集体 中 与 人 平 等 相处、定 时 作 息,和 老师 同伴 一 起参 加 相应 的活 动,以 使 自 己 为新 的 集 体生 活 所接 纳,这 对 于 社会化 进程处 于 初 步阶 段、自控 能 力 尚 未发展 的三岁龄 儿童 来 说 是 很难 的。4.影 响幼 儿 入 园 适 应 的 因 素 之 四 — 家 园对入 园 适 应 上 的不 同 认 识 和 引导方 式心 理 学 研 究 提 示我 们,三 岁龄 儿 童 无论 在家 和幼 儿 园,由 于 其 生 活 与 成 人 密 切联 系,因 而 成 人 的观 念、言 行、价 值 取 向等 都 会 给 幼儿 带 来 重 大 影响。因此,研 究家园 对人 园 适 应上 的 认识 和 引导 方式也不 无 必要。其 一,家 长、教 师对入 园 适 应 障 碍 的 认 识家 长、教师 都 十 分 重 视幼儿 人园适 应对 其身 心发展的影响 作 用,力 争 群策 群 力,帮助 孩 子顺 利度5 9
过 适 应 关。但 在对 具体人 园 适 应 障 碍 分 析 上,二者有 一 定 的出 人:教师认为,让新 人 园 幼儿 学 习 新 的人 际 交 往 和 学 习 初步 的 自 我 料 理 是 克 服幼 儿 人 园 适应 困 难 的 首选方式 ; 而 家 长 们认为集 体 生 活 中 要 求儿 童遵守 基本规则对幼儿入 园 适应影 响 占首位,他们 以 切 身体会感受 到 规 则 要 求 对孩 子形 成 的压力,孩子人 园 抵触 强 烈是 因 为“幼 儿 园不 自 由” 、“规 定一 定 要 和 小 朋 友 一 起午 睡”… … 而对 学 习 初步 的 自我 料 理 有 助 于 形成 幼 儿 人 园 适 应 的 说 法 不 以 为 然,也 许 他们 更 习 惯 于 自 己 一贯 的 教 养 方 式,并 不认 为它 会 对适应 集 体 生活 造成影 响。其 二,在 人 园 适应 引 导 方 面幼 儿 园 在孩 子未 正 式人 园 之前 就着手人 园适应的准 备 工 作:开放 活动、亲 子 活 动、“哥 哥 姐 姐 带我一 起 玩”活动· ·一 所 有这 些都 将 有助 于 幼 儿 尽 快适 应 新 环 境,减 缓适 应 坡度;在 幼 儿 人 园初 期 就 以良好 的 环境 条件 ( 有趣 的物 质 环 境,丰富 生 动 的 活动 环 境,亲 切 宽 松 的 人 际 关 系 环 境 等 ) 来 吸 引 幼儿,转移或减 缓 焦虑情绪,让 幼 儿 喜 欢 新环 境。大部 分 家 长 在幼儿 未入 园 以 前,就激 发 对 幼 儿 园生 活的向 往,人 园 初 就 鼓 励 或 强 制 幼 儿 坚 持来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