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站改造方案7篇垃圾站改造方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m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垃圾站改造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垃圾站改造方案
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I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13环境质量状况...........................................................................................................................17评价适用标准...........................................................................................................................2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8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8环境影响分析...........................................................................................................................40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68结论与建议...............................................................................................................................70附图:附图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建设项目航拍四至图附图3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4 建设项目管综图附图5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图附图6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功能区区划图附图7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图附图8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功能区区划图附图9 广州市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图附图10 广州市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图附图11 广州市大气环境空间管控区图附图12 广州市水环境空间管控区图附图13 花都区马鞍山公园规划图附图14 花都区环境卫生总体规划(2013-2020)——中心城区垃圾收运设施布局规划图附件:附件1 环评委托书附件2 天马河、新街河水质监测数据(截图)附件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II附件4 建设项目大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附件5 专家评审意见附件6 修改清单附件7 技术评估意见附件8 用地证明附件9 公示网页截图附件10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附件11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附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花都区马鞍山生活垃圾转运(压缩)站改造提质工程建设单位 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所法人代表 汤伟彬 联系人 徐建光通讯地址 广州市花都区大华二路 20 号之一联系电话 020-86884038 传真 / 邮政编码 510030建设地点花都区新华街道凤凰北路马鞍山公园西北侧(场址中心地理坐标:N23°23"49.17",E113°13"43.38")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三十五、公共设施管理业103 城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占地面积(平方米)3812建筑面积(平方米)2923.5总投资(万元)4051.6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3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3.08%评价经费(万元)/ 计划开工日期2019 年 5月预期投产日期2019 年11 月建设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12440114455395440M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日愈提高。马鞍山垃圾转运压缩站始建于 2007 年,为 4 箱地面站(日转运能力 120 吨),为减小垃圾中转压缩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所拟实施花都区马鞍山生活垃圾转运(压缩)站改造提质工程。本次改造主要是针对现有转运站压缩设备压缩效率低、没有渗滤液处理配套设施、无配套除臭系统的问题而实施。本次改造是将现有压缩站由单层地面 4 箱站改为两层 5 箱站,设计处理规模增至150t/d,本次改造的占地面积为:3812m 2 ,改造包括工艺技术、交通流线、设施外立面以及周边绿化升级改造共四方面的内容,估算投资约 4051.6 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82 号)、国家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令第 44 号)》、生态环境部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部令第 1 号)中有关规定,一切可能
2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必须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本项目属于“三十五、公共设施管理业 103 城镇生活垃圾转运站”中“全部”,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依据《关于加强“未批先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18 号),本项目属“未批先建”项目且自建设行为终了之日起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为进一步完善环保相关手续,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所(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委托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承担花都区马鞍山生活垃圾转运(压缩)站改造提质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或“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在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后,依据国家、地方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完成了本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供建设单位提交主管部门审批。二、项目选址及四至情况本项目位于花都区新华街道凤凰北路马鞍山公园西北侧,项目北侧为马鞍山变电站,西侧与凤凰北路相接,南侧、东侧为马鞍山公园。项目中心地理坐标为N23°23"49.17",E113°13"43.38"。项目周边最近敏感点为项目厂界用地红线西侧约 65m的银星花园小区,项目进场道路红线西侧约 85m 岭南公馆小区。本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四至情况见附图 2。三、项目建设内容1 、现有项目概况现状为 4 厢位垃圾转运站,转运量为 120t/d,采用桶装垃圾运输车收集垃圾后,通过人工辅助,采用翻斗机倾倒垃圾进入压缩设备,垃圾压缩后进入垃圾转运车车厢,再由转运车运至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现有转运站为单层地面 4 箱站,没有配套的除臭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需要人工辅助倾倒垃圾,操作环境较差。2 、本项目基本概况项目名称:花都区马鞍山生活垃圾转运(压缩)站改造提质工程建设地点:花都区新华街道凤凰北路马鞍山公园西北侧建设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所建设性质:新建总投资:4051.6 万元
3建设工期:6 个月项目定员及工作制度:员工人数为 8 人(与现有员工人数相同),在项目内食堂就餐(通过外部送餐方式为员工配餐),不在项目内住宿、淋浴。压缩站日运行时间为 16h(06:00-22:00),每日两班制,每班 8 小时,各街镇垃圾收集点运输车不在本项目内清洗,年工作日为 365 天。3 、建设内容及规模(1)主要建设内容本次改造主要是针对现有转运站压缩设备压缩效率低、没有渗滤液处理配套设施、无配套除臭系统的问题而实施。改造是将现有压缩站由单层地面 4 箱站改为两层5 箱站,改造后设计处理规模 150t/d,本次改造的占地面积为:3812m 2 ,改造包括工艺技术、交通流线、设施外立面以及周边绿化升级改造共四方面的内容。表 表 1-1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类型 工程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主体工程压缩车间(新增)
增加一套压缩设备卸料平台(新增)在原压缩车间后方马鞍山边,拓建一处卸料平台,尺寸为 L×B=55.9m×14.0m转运车间(改造)拆除现有一层车间,新建二层车间,尺寸:50.7m×32.5m×14m配套工程 进场道路(改造)现状南出入口处新建一处垃圾车进出车道,宽 7.0m,双向 2 车道,供垃圾车进出卸料平台环保工程废气(新增)
除臭系统:双层负压收集+生物除臭+喷淋除臭废水(新增)
一体化污水站,处理能力 60t/d噪声(新增)所选设备均采用低噪声噪声,并采用相应的减振、消声措施。依托工程洗桶间(现有)
依托现有电气工程(现有)
依托现有配电房,不设备用柴油发电机辅助设施(现有)
依托现有门卫室等生活办公设施生活垃圾处置(现有)
依托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表 表 1-2 项目主要构筑物一览表序号 建筑物 层数 结构 单位 建筑面积 备注1 转运车间 2F 框架 m 2 2398.7改造,拆除现有 1F,新建2F(H=14m)2 管理用房 1F 框架 m 2 102 拆除,设在转运车间里面3 配电间 1F 框架 m 2 72.45 现有4 有害垃圾暂存间 1F 框架 m 2 30 本次拆除5 洗桶间 1F 临时板房 m 2 70 现有6 储物间 1F 临时板房 m 2 25 现有7 压缩间 2F 框架 m 2 1490.5 本次新增拓建表 表 1-3 主要工程量一览表序号 工程和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41 进场路 m 2 9532 卸料平台 m 2 7843 挡土墙 m 1684 挖运土方 m 3 23865 房间改造补强(含装修及外立面)
m 2 6576 新建压缩车间(含装修及外立面)
m 2 1490.57 新建渗沥液处理系统(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m 3 808 绿地 m 2 26009 乔木 棵 5010 拆除房屋 m 2 23.47(2)主要设备表 表 1-4 本次改造新增 一览表序号 设备名称 性能规格 数量1 HM40/50A 压缩机 40t/h,压缩腔 4m 3 ,电力功率 22kW5 套(现有 4 套,新增一套)2 PP40/50 上料机 料仓有效容积 40m 3 5 套3 SYB5252ZXXE4 拉臂车 总质量 25.0 t,拉臂提料能力 20 t 5 辆4 中央控制系统 在中控室内用计算机自动操控全站设备 5 套5 视频监控系统 在中控室内监视全站设备,辅助自动操控 1 套6 大屏显示系统 大屏显示站内作业情况 1 套7 通讯及交通指挥系统用于垃圾收集车卸料调度、站内各环节之间工作人员通讯1 套8 负压抽风除尘系统 风量 40000m 3 /h,37kW 2 套9 渗沥液处理系统 60t/d 1 套(3)中转站改造方案增加气体收集系统(配备双层负压装置)、加强气体处理(增加生物除臭和喷淋除臭两套系统)、增加污水处理系统、更新现有设备、配备智能监管系统、提升立体绿化。拆除现有一层压缩车间,新建二层转运车间与压缩车间,车间二楼为卸料区、废气处理区和办公区,一层为压缩作业区,建筑面积共 3889.2m 2 ,为封闭结构。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消滴漏飘洒的三轮车和不密闭的转运车;负压收集站内气体,增加生物和喷淋两套除臭系统,防止臭气扰民;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至截污管网;增加立体绿化,改善景观效果;站场及周边干净整洁,提升站场周边综合环境。4 、公用工程根据现场调查与相关资料核实,项目周边现状基础设施比较完善。(1)给水工程本项目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由凤凰北路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5(2)排水工程项目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污污分流”的体制。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现有三级化粪池,处理达标后由市政污水管网纳入新华污水处理厂处理;渗滤液、设备及场地冲洗废水等工艺废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新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体化处理采用二级A/O+内置式UF膜工艺(一体式MBR工艺),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生化剩余污泥经配套的集装箱式污泥处理系统脱水后近期运至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处置,远期运往花都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赤坭镇)内的生物质处理厂。(3)电力工程本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引独立电源进入配电房,拟采用两路10kV市电电源的供电方式,电源由凤凰北路市政电网直接引入供配电房,经变压后供给各用电设施。项目不设备用柴油发电机组。(4)绿化工程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花都区马鞍山公园,改造绿化面积约 2600m 2 。为避免影响自然环境,通过香花及抗污染植物改善环境,利用开花植物营造可持续的生态环境。①具体设计通过种植抗污染植物,利用其根系吸收污染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净化环境。A.靠近马鞍山公园的护坡:在保留现状乔木的基础上,种植白兰、金桂等。B.垃圾转运站:保留现状乔木,种植楠树、丛生四季桂等植物,同时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C.物流道路:选择金桂和九里香作为主要植物,九里香树冠伞形或近圆球形,四季常青,姿态优美,清香馥郁,同时对氯气和二氧化硫均有较强的抗性,为理想的防污 绿化园林树种。②主要树种的选择A.白兰:花洁白清香、夏秋间开放,花期长,叶色浓绿,为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多栽为行道树。B.九里香:九里香属常绿灌木,有时可长成小乔木样,株姿优美,枝叶秀丽,花香浓郁,南部地区多用作围篱材料,或作花圃及宾馆的点缀品。C.金桂:常绿小乔木,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不结实,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D.丛生四季桂:丛生灌木状,树形低矮,四季开花,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抗性。
6白兰 九里香金桂 丛生四季桂四 、施工方案1 、建筑材料项目所用钢材、水泥...
篇二:垃圾站改造方案
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濮阳市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新建及改造项目建设单位濮阳市城市管理局法人代表 蔡洪峰 联系人 杜德帅通讯地址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路中段 112-2 号联系电话 2792 传真 - 邮政编码 457000建设地点 河南省濮阳市立项审批部门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濮发改城市[2020]187 号建设性质 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N7820 环境卫生管理占地面积 10705 绿化面积 /总投资(万元)6613.58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69.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4.07%评价经费(万元)- 运营日期 2020 年 12 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濮阳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市政府在环卫方面不断投入资金,2011 年 3 月,濮阳市建成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日处理规模 600 吨,总库容 260 万 m³,有效的解决了濮阳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但目前濮阳市垃圾收运设施还没有完全与城市建设相匹配,不仅布局分布不合理,而且随着濮阳市建成区日益扩大、人口不断增长,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多,现有配套的环卫设施本已无法满足现状需求,所以积极筹建新的配套环卫设施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濮阳市城市管理局在城区新建一座处理规模为 300t/d 生活垃圾二次中转站,新建 8 座小型压缩站,改造 16 座地坑式中转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修改单等有关规定,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修改单中(三十五、公共设施管理业,103 城镇生活垃圾转运站),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二、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名称:濮阳市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新建及改造项目建设单位:濮阳市城市管理局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河南省濮阳市总投资:6613.58 万元项目规模:新建 1 座处理规模为 300 吨/天生活二次中转站及相应的生产辅助设施,位于濮工路与北园东路交叉口东南角。新建 8 座小型压缩站,改造城区 16 座地坑式中转站,配备 15t 垃圾运输车辆 5 辆及配套垃圾容器 11 个,配备 8t 垃圾运输车辆 12 辆及整体式垃圾压缩箱 36 套。表 表 1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1#濮工路与北园东路交叉口东南角(新建)类别 工程名称 工程内容 备注主体工程濮工路与北园东路交叉口东南角(新建)类别 工程名称 工程内容 备注主体工程 生活垃圾转运车间 1F ,建筑面积 2484m 2内含除臭设备间、压缩间、环卫值班室,公厕、中控室,环卫工人休息室、卸料平台辅助工程 门卫及地磅室 1F,建筑面积 37m 2 /公用工程供水 由市政管网供给排水雨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本站点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冲洗废水储于站区渗滤液污水池,定期经吸污车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区统一处理供电 由市政电网供给环保工程废气治理措施处理间产生的 H 2 S、NH 3 ,通过喷淋除臭系统+负压吸风除尘除臭系统+20m 排气筒处理废水治理措施雨水排入雨水管网;本站点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冲洗废水储于站区渗滤液污水池,定期经吸污车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区统一处理噪声治理措施 产噪设备置于室内,采取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固体废物 垃圾站压缩后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置2# 盘锦路胜利路交叉口、3# 大庆路与石化路交叉口、4#106 国道与黄河路交叉口(新建)主体工程国道与黄河路交叉口(新建)主体工程 垃圾处理间 1F ,建筑面积 341m 2 内含公厕公用工程供水 由市政管网供给排水雨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冲洗废水储于站区渗滤液污水池,定期经吸污车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区统一处理供电 由市政电网供给
3环保工程废气治理措施处理间产生的 H 2 S、NH 3 ,通过植物液喷淋除臭系统喷淋除臭废水治理措施雨水排入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冲洗废水储于站区渗滤液污水池,定期经吸污车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区统一处理噪声治理措施 产噪设备置于室内,采取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固体废物 垃圾站压缩后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置5# 濮上路与五一路交叉口西侧绿化带内、6#振兴路与五一路西北角赵楼村头(新建)主体工程振兴路与五一路西北角赵楼村头(新建)主体工程 垃圾处理间 1F ,建筑面积 341m 2 内含公厕公用工程供水 由市政管网供给排水雨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冲洗废水储于站区渗滤液污水池,定期经吸污车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区统一处理供电 由市政电网供给环保工程废气治理措施处理间产生的 H 2 S、NH 3 ,通过植物液喷淋除臭系统喷淋除臭废水治理措施雨水排入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冲洗废水储于站区渗滤液污水池,定期经吸污车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区统一处理噪声治理措施 产噪设备置于室内,采取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固体废物 垃圾站压缩后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置7#S101 油坊村、8# 创新大道后皇甫村、9#濮水路冯寨村头(新建)主体工程濮水路冯寨村头(新建)主体工程 垃圾处理间 1F ,建筑面积 341m 2 内含公厕公用工程供水 由市政管网供给排水生活污水经吸污车运往濮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冲洗废水储于站区渗滤液污水池,定期经吸污车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供电 由市政电网供给环保工程废气治理措施处理间产生的 H 2 S、NH 3 ,通过植物液喷淋除臭系统喷淋除臭废水治理措施生活污水经吸污车运往濮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冲洗废水储于站区渗滤液污水池,定期经吸污车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噪声治理措施 产噪设备置于室内,采取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固体废物 垃圾站压缩后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置10# 技术学院站、11# 豆村站、12# 义达站、13# 安庄站、14# 胡乜站、15# 裴王合站、16# 貌庄站、17# 供应处站、18# 东白仓站、19# 南里商东站、20# 里商南站、21# 长庆站、22# 绿景站、23#尧当站、尧当站、24# 辛庄站、25#孟轲站(改造)主体工程孟轲站(改造)主体工程 垃圾处理间 1F ,建筑面积 341m 2 内含公厕公用工程供水 由市政管网供给排水雨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开州路以西站点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开州路以东站点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供电 由市政电网供给环保工程 废气治理措施处理间产生的 H 2 S、NH 3 ,通过植物液喷淋除臭系统喷淋除臭
4废水治理措施雨污分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开州路以西站点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开州路以东站点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噪声治理措施 产噪设备置于室内,采取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固体废物 垃圾站压缩后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置三、垃圾收运量、收运方案及收运系统设置根据《濮阳市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新建及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人口增长以及城市长远发展规划,本工程垃圾转运站的转运规模为930t/d。参考国内同类城市的垃圾收运方式,并结合濮阳市目前的垃圾收运现状,濮阳市高铁站片区转运设计考虑采用二级转运模式,其他片区采用一级转运模式。根据拟改造垃圾转运站的尺寸和房屋高度,本工程小型转运站拟采用水平压缩工艺,垃圾直接推入垃圾集装箱内,边装边压实。其工艺成熟,操作简单,占地面积较少、维修简易、成本较低,适合本工程拟建的小型垃圾收集站。二次转运站考虑远期垃圾分类转运,并兼容餐厨垃圾转运,采用垂直压缩工艺。垂直压缩工艺设备简单,利用重力直接装箱压缩,能耗低、维护成本低、作业效率高、设备寿命长;垂直压缩工艺在卸料作业区下方无任何设备,可有效利用卸料作业区下层空间,既节省了土地面积,有降低了投资运营成本;垂直压缩工艺压缩过程密闭,压缩及运输过程中不产生垃圾压滤水,无垃圾散落现象,环境效果好,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四、主要原辅材料情况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见表 2。表 2 主要原辅材料一览表名称 消耗量 来源 备注生活垃圾 350400 吨/年 / -植物液 1000L/年 外购液体状,采用天然植物提取除臭液除臭,核心成分主要是萜烯类、直链化合物、苯的衍生物等,不具有生物危害性水 4077.1 吨/年 / -电 10 万千瓦时/年 / -五、主要生产设备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 3。
5表 3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六、公用工程1、给排水(1)给水:本项目用水主要为设备、车辆及地面冲洗用水、生活用水,垃圾转运站供水水源由市政管网供给。(2)排水:本项目排水方式采用雨污分流。站区排水系统主要为排出处理间垃圾渗滤液、公厕生活污水、冲洗废水、雨水。站区垃圾渗滤液及冲洗废水:垃圾渗滤液及冲洗废水储于站区渗滤液污水池,定期经吸污车运至濮阳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区统一处理。生活污水:开州路以西站点(除 S101 油坊村站点、创新大道后皇甫村站点、濮水路冯寨村头站点)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S101 油坊村站点、创新大道后皇甫村站点、濮水路冯寨村头站点生活污水经吸污车运往濮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开州路以东站点经市政管网进濮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最后均汇入马颊河。站点雨水经雨水管道排入市政雨水管网。(3)供电:项目用电由市政供电网统一供应。七、劳动定员该项目二次转运站员工人数 20 人,小型压缩站定员均为 2 人,故本项目总员工人数为 68 人,不提供食宿,年工作天数 365 天,一班制,日工作 8 小时。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数量 备注1移动式垃圾压缩箱/ 36 /2 专用运输车 / 12 额定载质量 8 吨3 压实器系统 / 1 /4 转运车 / 5 /5 转运容器 / 11 /
6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次新建垃圾转运站收集范围内原有垃圾由转运车定时上门收集,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本次改造垃圾转运站原为地坑式中转站,收集效率低,恶臭味较大,通过此次改造,原有污染情况将得到很大改善。1# 2#3# 4#
75# 6#7# 8#9# 10#
811# 12#13# 14#15# 16#
917# 18#19# 20#21# 22#
1023# 24#25#
1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 、地理位置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北部与山东省的聊城毗邻,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荷泽隔河相望,西南部与河南省的新乡市相倚,西部与河南省的安阳市相壤,北部与河北省的邯郸市相连。地处北纬 35°20′0″~36°12′23″,东经 114°52′0″~116°5′4″之间,东西长 125 千米,南北宽 100 千米。全市土地面积 4188 平方千米。本次项目选址位于濮阳市城区。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表 4 项目所在地坐标一览表序号 建设地址坐标东经 北纬1濮工路与北园东路交叉口东南角115.153520 35.7768092 盘锦路胜利路交叉口 115.101453 35.7536963 大庆路与石化路交叉口 115.071058 35.7466524 106 国道与黄河路交叉口 115.117321 35.7634215濮上路与五一路交叉口西侧绿化带内115.011191 35.7877876振兴路与五一路西北角赵楼村头115.031970 35.7868197 S101 油坊村 114.954158 35.7399548 创新大道后皇甫村 114.948302 35.7579739 濮水路冯寨村头 114.944410 35.73574210 技术学院站 114.960852 35.77351011 豆村站 114.990560 35.78255812 义达站 114.988881 35.76688113 安庄站 115.007147 35.78137214 胡乜站 114.997738 35.75737515 裴王合站 115.008713 35.74640316 貌庄站 115.051725 35.76289417 供应处站 115.051725 35.76289418 东白仓站 115.050405 35.77142119 南里商东站 115.060343 35.78737120 里商南站 115.057628 35.78504121 长庆站 115.063194 35.76539322 绿景站 115.072029 35.75633023 尧当站 115.071477 35.74996324 辛庄站 115.069647 35.73220025 孟轲站 115.094745 35.789555
122 、地形、地貌濮阳城区地貌类型比较简单,地表下 15m 范围内均为新近冲击的松散沉积物,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城区范围可分为三种工程地质单元,即黄河故道、古黄河漫滩、古黄河泛流平原工程地质区。3 、气候、气象濮阳市位于中纬度地带,常年直接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冬季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 13.5℃,年平均无霜期为 215 天,年平均蒸发量 1944mm,年平均日照时数 2454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 118kcal/cm 2 ,年均相对湿度 71%,年平均降水量 612.9mm,常年主导风向为南北风,年均风速 2.1m/s。4 、地表水濮阳市属河南省比较干旱的地区之一,水资源不多。地表径流靠天然降水补给,平均径流量为 1.85 亿立方米,径流深为 432mm。境内浅层地下水总量为 6.73 亿立方米,其中可供开采的 6.24 亿立方米。濮阳境内有河流 97 条,多为中小河流,分属于黄河、...
篇三:垃圾站改造方案
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环卫处 垃圾中转站,位于 ,为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594 ㎡,主要包括压缩站、公厕及附属用房。近期随着区域内生活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和垃圾收运方式的调整,原来的两个移动式垃圾压缩箱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对本站进行升级改造。本次工程招标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垃圾站进行升级改造的配套土建工程,主要包括控制室和卸料平台,改造后清运垃圾处理能力为 100 吨/日,增加建筑面积:373.38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基础形式:独立基础。
1、编制依据:
(1)根据招标文件资料。
(2)与本工程相关的最新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3)与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
(4)省地市有关质量、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政策文件等。
(5)编制方法: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的技术标书编制办法进行编制。依据设计施工图及相关的标准图集等技术文件。
(6)本工程引用规范及标准有:
地基及基础工程 GB50202-2002 砌体工程 GB50203-2002 砼工程 GB50204-2002 楼地面工程 GB50209-2002 地下防水工程 GB50208-2002 屋面工程 GB50207-2002 装饰装修工程 GB50210-2002 给排水工程 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 GB50303-2002 建筑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01 二、施工特点 1、基本概况: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设计考究,功能完善,因此我公司将调集精兵强将,组织一支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投入施工,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
2、 建筑做法:本工程投标文件未包括具体设计图纸,按照通常建筑施工做法及建筑要求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3、 结构特点:根据本地区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特点。工程设计抗震烈度为 7 度,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正常使用年限为 50 年。
4、 安装工程:本工程设备安装工程中热采暖系统、给排水卫生工程、电气设备安装、弱电系统工程等。专业要求技术性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资质。
三、施工条件 1、气候自然条件 :
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 12.8℃,绝对最高气温为 35.2℃,绝对最低气温为-13.2℃,年平均降雨量 774.8mm,每年夏季为雨季, 春冬季节降雨量少,适宜施工,本工程正值春季施工。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冬季为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南风和东南风,施工道路及施工用水电情况基本满足要求。
2、现场施工条件:场地拆迁及平整情况已完成;施工用水、电情况已满足施工要求。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及设计概况,施工组织设计要设立完善的工程技术检测系统及测量系统,施工现场配备满足施工及现场可检测的设备、仪器,并满足要求。结构施工人员及特殊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必备工程要求的相应规范,标准及通用标准图集的国标与省标。
第二章
施工准备 一、现场准备 1、拆除障碍物和“三通一平”工作。
拆除障碍物是进行施工的先期工作,在正式开工前,由施工单位协助建设单位接通施工用水、用电、管线和道路的工作。
2、测量放线 这一工作是确定工程平面位置的首要关键环节,在测量放线前,应做好检验校正仪器,校核红线桩与水准点,制定测量放线方案等工作。建筑物应通过设计图中的平面控制轴线来确定其轮廓位置,测定后提交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以保证定位的准确度。
(1)测量工具的选用 高程控制采用 DS3 水准仪及钢尺,测距和方向测定采用 J2 光学经纬仪及钢卷尺。
(2)工程定位放线 施工平面轴线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及规划部门提供的控制点,分别引测到建筑物附近,然后现场设置相互垂直的控制线,控制轴线两端控制桩用砼墩,埋置Φ25钢筋,建筑物内轴线测放,在四个转角处,设立高程引测点,以此为依据向上引测,并每层用水准仪勘测、校核闭全差,确保测量无误。
(3)沉降观测
在距建筑物约 20—50m 左右,分别设置在便于观测的部位,间距 80m,共 5 个水准基点,其埋置深度约 2m,其高程埋设 10d 后,测定,在楼房四周主要轴线柱基上及建筑物拐角两侧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采用角钢制作,并埋设在便于观测的柱子上,每升高一层都要观测一次,工程竣工后交付使用后由建设单位定期观测。
3、临时设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生产需要,本着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合理布置临时设施,并尽可能利用原有房屋。
二、技术准备 1、设计交底及图纸预审和会审 项目抽专人对每一次来的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检查,对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审并汇总,参加有设计院、甲方和监理参加,由设计院有关专业设计人员进行的设计技术交底,然后进行曲图纸会审,图纸会审应形成图纸会审记录,经各签字后与正式图纸具有同等到效力,力求通过图纸会审把图纸中的问题基本解决。
2、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 (1)工程开工前后及时收集与设计图纸相关的规范、标准、图集,并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情况及时将资料发放给各部门,由技术部门检查落实情况,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施工过程中派专人将设计变更、工程联系单及时反馈到原有施工图上,作好标注与标记。每次发生变更由技术部门监督检查图纸标记情况,保证现有施工图纸都能够反映实际施工要求。
(3)组织有关人员学习《规范》、《规程》和《标准》,对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技能考核,坚持持证上岗。
(4)根据图纸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指导施工。
(5)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确切的原始坐标)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定位放线方案。
(6)编制施工图预算。提出材料半成品计划,安排加工订货。
(7)进行脚手架、模板支撑的设计验算。
(8)根据图纸选用图集号,准备相应图集,以备施工进行查用。
3、试验检验方案 (1)现场试验项目及取样实验方法 ①土方施工 回填土的土质密实度现场取样试验检验。
②钢筋工程 a、钢筋原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进行进场复试抽样检验。
b、钢筋接头试验,焊接接头取样检验。
③混凝土工程 a、砼所使用的砂石水泥和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抽样检验。
b、砼抗压强度试验,包括 28 天强度、现场同条件养护、冬季抗冻临界强度等试验。
c、刚性防水砼的抗渗试验。
④砌筑工程 a、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试验检验。
b、砌筑砂浆的现场取样检验。
⑤窗工程 a、窗材材质取样组数试验检验。硬度、材质厚度等性能抽样检验。
b、抗风压、气密性、水密性性能试验。
⑥防水工程 a、屋面淋水试验并做好试验记录。
b、所使用的防水材料、粘接剂产品性能检验。
c、闭水试验。
⑦装修工程 墙面砖粘贴性能抽样试验检验等。
(2)试验管理 ①管理原则 a、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本单位的试验和检测工作程序进行控制。
b、试验及见证会同业主、监理共同考察,确定试验单位,确定见证取样部位,签定委托试验合同。
c、工程现场设标养室,指定专门试验员,负责现场取样和送检工作。
d、取样依据规范和本单位《建筑安装工程过程试验(检测)控制程序》。
②试验员责任 a、试验员熟悉各种材料、试验标准、取样标准,具有较强责任心。
b、取样及时、规范,试验数据、准确、真实有效。
c、有权对现场材料质量提出质疑并试验。
d、同监理一起作好见证取样。
e、及时向项目总工反馈各种试验信息。
(3)现场标养室设置 ①根据本工程总建筑面积,安排一名试验员,建立一个标养室,其面积为 18m2 ,室内要有试块存放架、喷淋水嘴。保持标养室的温度达到 20±3℃,相对温度达到 95%以上。标养室内应配备电箱一个,温度控制仪一台,振动棒一根,20kg 架盘天平秤一台,温度表一个及制作试块必备的工具。
②配备水加热棒,空气加热棒、砼标准试标模及抗渗试模、砂浆试模,坍落度桶等。
(4)计量控制 ①计量实施要点 a、由项目总工程师领导日常的计量管理,并按照本单位的工程计量工作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控制。由公司计量部门负责计量器具的检测。
b、施工所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必须有足够的测量精度,经专门的计量部门进行鉴定,以保证施工测量放线的准确度。
c、施工所用的卷尺必须经过鉴定,并测定出消除误差的标准,作为施工长度测量的标准尺。并与其他测量仪器保持测量精度的统一。
三、现场控制规划 1、工程测量控制网
(1)工程轴线控制网的测设及控制桩、控制点的保护 (2)工程轴线控制网的测设参见附图四《施工控制网》,控制点桩为钢筋混凝土桩,桩顶预埋钢板,用刻刀刻注控制点的位置,并在控制点处画一圆圈,在圆圈内标明轴线编号。
(3)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
(4)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对现场已经施工的部分进行检测验收:测设上部结构施工所需的控制网,经业主与监理复测及验收后,测设细部施工定位控制网。
(5)施工区域内地面方格网的测定。
2、施工现场水电供应规划 (1)临时用水设计 根据现场临时水源的接驳位置以及现场总平面布置,根据相关规范设计、制订本方案。
施工用水,在施工现场的西部留有给水、消防的接驳处,可分别用 DN100 铸铁管将施工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埋地 60cm 送至施工现场。
现场施工用水量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时最大用水量是浇筑混凝土,包括砼的搅拌用水,养护用水,砂、石子的冲洗用水及砖的湿润用水等,本工程按 TZB-350型搅拌机两台计算 3、现场临建规划 (1)生产设施 现场设搅拌站、钢筋堆放场地、周转材料堆放场地,结构施工期间设一个钢筋加工场、两个模板加工场、钢构件堆放场;根据需要就近设标准养护室。
(2)生活设施 按施工高峰的人员需要设置生活区,预计高峰期居住人数为 80 人,设住宿区、办公区、食堂、厕所、临时商店、浴室、卫生室、以及娱乐室等。
(3)大型设备选型及布置 塔吊布置根据该工程特点,每栋楼设置 1 台 QT25 塔吊。位置能够满足工程结构垂直运输要求。具体见附图《施工平面位置图》。
塔吊和混凝土搅拌机供电均单独引线,专设配电箱,电缆采用 35mm2 五芯橡胶电缆线,敷设在电缆沟内,并在地面设置明显标志。
四、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措施 1、组织机构 作为工程的承包方,我公司组建精明强干的项目管理班子,实施承包施工管理。
2、现场管理人员配备 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对公司负责,项目管理层、作业层对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层实行岗位职能责任制,并制定明确目标,作业层实行定额、质量、安全文明等考核指标,明确经济指标承包责任制。施工管理执行公司《项目施工管理办法》,在本工程上形成四个系统,实现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成本控制一体化目标。
(1)以计划、调度为主体的进度控制系统,推行目标管理,采用网络技术控制计划和流动计划保证,进行有计划的动态控制,实现工期目标。
(2)以技术管理与质量、安全监控为主体的质量、安全控制系统。全面贯彻公司质量管理标准及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特点,列出质量通病问题,实行 QC 循环控制与管理,建立现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质量优良、安全生产文明工地的目标。
3、基本施工队伍的确定 劳动层主要职责是接受管理层指挥与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实现进度计划,保证作业质量,落实安全措施,完成各项施工任务,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劳动组织形式,土建施工以混合施工队伍形式,可以减少人员配备,工人以本工种兼做其他工作,使工序之间搭接比较紧凑,劳动效率比较高。
五、材料设备准备 1、开工前,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需用量计划,及时组织货源,办理订购手续,安排运输和贮备,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对特殊的材料、构件、机具更应提早准备。
2、材料和构件应根据平面布置图规定位置堆放。
3、要按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进场,做好井架搭设,塔吊布置及各种机电设备的位置安排,并按平面布置图搭设操作棚,接通动力和照明线路,做好机械的试运转工作。
六、主要周转材料配备及工程材料的进场计划
工程中,需用的各工程材料将根据进度陆续进场,详见开工后编制的《主要工程材料的进场计划》。
七、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机械的进场计划
对本工程,拟采用 1 台 QT30C 塔吊以解决钢筋、模板及其他工程材料的垂直、水平运输问题。配备混凝土输送泵以解决砼浇灌工作量大的问题。
另外,配制 JZ350 砼搅拌机 2 台、SJ-3 砂浆搅拌机 2 台,开工后,各种机械设备将按进度需要分期进场,其它设备详见附录《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用量计划》。
第三章
施工方案 本施工方案是严格按照现行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同时结合施工同类建筑的成功经验编制的:
一、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制度,施工准备妥当,具备开工条件时,及时呈报开工报告,申请开工。
二、本工程施工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原则。
三、根据工程量大小,合理划分分部分项工程,确定施工段,使每一个施工过程都组织独立的施工班组,形成流水施工,确保主要施工过程连续均衡的进行。
四、根据图纸设计和建设单位需要,确定合理的施工起点和流向。
五、施工总流程 本工程的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
挖土方
基础工程施工
主体工程
围护结构
屋面
装饰(门窗)
楼地面
竣工清理验收。
六、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1、基础工程:本着“速决”二字,在劳动力组配、机具材料供应、机械设备配备方面,采用优势组合,尽快突击完基础工程; 2、主体工程:采用齐头并进的方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高速度的进行砼浇筑;同时合理划分流水施工段,各工种班组灵活穿插,避免窝工; 3、屋面工程:主体完工后,应立即进行屋面防水施工,以预防“不测风云”,为室内工作创条件; 4、装饰工程:装饰施工在保证工程的前提下,做到“细”字,坚持样板间
制度,经甲乙双方共同验收合格后,开展大面...
篇四:垃圾站改造方案
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改造实施方案为加强杏坛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管理, 全面解决生活垃圾暴露和乱倒现象, 提高环卫作业效率和质量, 改善城乡 人居环境, 根据区政府《顺德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改造实施方案》 、《顺德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改造方案的实施意见》 精神, 结合杏坛镇环卫作业实际, 现就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改造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建设宜居宜业城镇为目 标, 以完善城市功能、 保障公共服务为重心, 以提高作业效率、 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 按照政府负责、 社会参与、 市民配合、 注重实效的思路, 坚持统筹规划、 统一建设、 装备配套、 分级负责、 市场运作的原则, 进一步理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 全面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二、 目标任务
( 一)
规划和建设 5 个片区垃圾压缩收运站( 以下简称收运站)
, 分别设置中心片区、 高赞片区、 昌教片区、 光华片区、 龙潭片区五个收运站, 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就近入站。
( 二)
改革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和收运站的统筹管理, 按照“村居属地收集、 镇收运、 区处
理”的垃圾收运处理原则, 建立分级负责、 社会联动、 桶装车载、密闭运输、 高效环保的管理模式。
( 三)
优化组合收集、 收运方式,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三、 实施方法 ( 一)
建立杏坛镇生活垃圾收运模式。
生活垃圾收运模式:
生活垃圾→240L 标准桶→平板车桶装搬运→垃圾收运站→联体压缩箱压缩装箱→勾臂车收运→右滩顺能垃圾处理中心 若片区物业管理式住宅小区、 工业区厂企生活垃圾较多,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后装压缩车作为补充收运模式, 具体为:
住宅小区、 工业区厂企生活垃圾→240L 标准桶→后装压缩车现场翻桶收集→收运至右滩顺能垃圾处理中心 ( 二)
垃圾收运站规划和建设。
全镇规划建设 5 个垃圾收运站, 分别为中心片区、 高赞片区、昌教片区、 光华片区、 龙潭片区五个收运站, 每站日 规划处理能力约 20—60 吨。
每个站配套有压缩区、 勾臂车装卸区、 标准桶清洗区、 用具及备用桶放置区、 员 工厕所等, 用地面积约为150——200 平方米, 其中中心城区收运站在原杏坛镇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改造, 其他四个片区收运站用地由镇、 村居协调解决,镇出资负责站场土建。
( 三)
设备配置标准及运营模式。
1. 设备配置标准:
联体式压缩箱、 勾臂车、 平板车、 标准
桶( 240L)
、 人力保洁车( 三轮)
、 后装压缩车。
2. 运营模式:
通过招投标发包项目 , 实行项目 BOT 运营,即由中标单位负责设备的投入( 不含人力保洁车)
, 并负责具体的运营, 具体包括生活垃圾的前端收集( 从标准桶收集至片区收运站或收集至后装压缩车内)
及后端压缩收运( 压缩并收运至右滩顺能垃圾处理中心)
。
根据实际情况, 原则上每天收集清运垃圾 2 次以上, 运营标准为垃圾日 产日 清。
( 四)
垃圾收集点设置及环卫保洁。
1. 垃圾收集点设置。
由村居负责全面清理和取缔辖区内各类简易垃圾房和垃圾池, 并从新规划垃圾收集点( 按照既结合小组分布实际又尽量集中原则, 原则上每村居小组设置不多于 1 个收集点)
, 经镇环运分局审批后设置, 设置后由中标运营单位配置标准桶组( 240L 标准桶)
, 形成以桶组为收集容器的垃圾收集点。
收集点应设置在不影响居民生活、 便于收运车辆通行的位置。
生活垃圾正式实行统筹收运后, 标准桶的清洗消毒、 更新、破损、 丢失需补配的, 由中标运营单位出资补配。
对于配置后装压缩车补充收运模式的, 物业管理式住宅小区、 工业园厂企( 以下简称社会单位)
等由社会单位提出收集点规划设置及生活垃圾量申报方案, 属地村居初审上报, 镇环运分局审批。
社会单位的垃圾收集点一律设置在本单位内部, 并自 行负责日 常管理( 含标准桶的清洗消毒)
。
原则上每个单位设置 1个集中收集点。
社会单位首次配置的标准桶由中标运营单位负责配置。
生活垃圾正式实行统筹收运后, 垃圾桶的清洗消毒( 社会单位内现场清洗消毒)
、 更新、 破损、 丢失需补配的, 由社会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和质量自 行出资补配。
所有社会单位未按规定时间购置符合质量要求的标准桶的, 标准桶破损未及时补配和更新的, 或者未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将标准桶集中放置在指定位置便于清运的, 一律由各单位自 行送至就近所属片区的垃圾收运站。
造成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运、 影响环境卫生的, 由环运分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2. 环卫保洁。
村居的环卫保洁由村居属地组织实施, 社会单位的环卫保洁由社会单位自 行组织实施。
环境卫生保洁单位负责卫生保洁及垃圾收集, 并将收集到的垃圾运至标准桶内, 同时,保洁单位负责垃圾收集点( 桶组设置点)
的日 常卫生保洁工作。各环卫保洁单位要完善保洁工具配置, 统一使用人力三轮保洁车( 或手推车, 条件许可的要逐步推行使用小型电动保洁车)
, 人力保洁车要搭载垃圾收集桶或标准桶, 并推行垃圾袋式收集( 搭载垃圾收集桶模式)
, 确保垃圾密闭收集或垃圾直接收集进标准桶, 最大限度减少垃圾翻腾中转的二次污染。
此外, 保洁单位要与生活垃圾收集收运运营单位互相协调, 统筹安排好生活垃圾的收集对接安排( 收运时间、 收运次数等)
。
村居委员 会负责辖区内所有标准桶、 垃圾集中收集点位置、数量和收运方式的调查登记( 含属地社会单位)
, 建立相关工作
台账。
此外, 村居委员 会负责添置完善垃圾桶( 果皮箱)
设置,确保垃圾收集设施完好齐全。
对于非物管式的住宅楼盘, 村居委员 会要予以设置专门的垃圾桶, 统一设于楼盘内部, 由环卫保洁单位定时上门收集。
3. 垃圾收运类别对象。
运营单位负责收集收运的垃圾为生活垃圾, 一切非生活垃圾( 特别是社会单位的非生活垃圾)
不属收运对象, 若为建筑装潢垃圾, 由产生单位自 行运至填埋场地作填埋处理。
镇环运分局、 各村居委员 会要做好建筑垃圾、 装潢垃圾等的管理, 禁止混入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或私拉乱倒,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 五)
环保措施及要求。
片区垃圾收运站一律要求设置抽风系统、 水剂涤气系统等除臭设备, 防止臭味排出站外影响周边环境。
对渗滤液的处理, 站内要设置排水渠收集汇流垃圾渗滤液至地下的沉淀池, 经沉淀后排至污水收集管网。
对于暂未有污水收集管网的收运站, 垃圾渗滤液需由专用污水槽罐车收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四、 垃圾收运服务范围的划分及生活垃圾量计算办法 垃圾收运服务范围的划分由镇环运分局负责, 确保辖区新收集方式的全覆盖。
镇环运分局根据所属村居实行统筹收运前一年内的垃圾量作为该村居生活垃圾量的计算依据, 并以此( 设定年增长比例)
对全镇 30 个村居的垃圾量进行固化, 超出设定比例的部分按比例分摊至各村居。
各村居委员 会负责对辖区所有社会单位的日 产生活垃圾量采取申报制管理, 每年的 12 月 份申报一次, 统一报镇环运分局备案, 便于掌握和监控生活垃圾的增长幅度, 统筹调度收运车辆。
未向辖区村居委员 会申报日 产垃圾量的社会单位,其生活垃圾一律不予收集, 由其自 行清运。
五、 实施步骤 ( 一)
第一阶段:
2011 年 6 月 —12 月 , 完成中心片区收运压缩站的建设, 在片区范围内实行生活垃圾的统筹收运管理。
( 二)
第二阶段:
2012 年 1 月—6 月, 完成高赞片区、 昌教片区收运压缩站的建设, 在片区范围内实行生活垃圾的统筹转管理。
( 三)
第三阶段:
2012 年 7 月 —12 月 , 完成光华片区、 龙潭片区收运压缩站的建设, 在片区范围内实行生活垃圾的统筹收运管理。
在实施推进过程中, 若用地条件受限, 相关片区收运站可暂缓建设, 所属片区的生活垃圾收运调整为后装压缩车收运模式予以实施。
六、 保障措施 ( 一)
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 落实对系统改造工作的领导, 并落实工作班子,协调、 处理各种矛盾, 保证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升级改造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 二)
分工负责。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分级负责。
村居委员 会负责管理居民、 单位及社会单位的垃圾收集投放至垃圾桶( 垃圾收集点)
。
镇环运分局负责生活垃圾从垃圾收集点运输到中转站( 或右滩顺能垃圾处理中心)
以及收运站的管理、 垃圾运输招标的组织协调工作和市场化后的垃圾收运监管。
社会单位按照要求补配和管护标准垃圾桶及容器清洗设施,每日 在规定的时间将标准垃圾桶集中到指定收集点。
( 三)
广泛宣传。
利用新闻媒体, 深入基层一线, 广泛宣传发动, 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争取各社会单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引 导居民养成生活垃圾规范投放和随手关盖习惯, 形成政府和社会单位相互联动、 共同管理、 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 四)
经费保障。
镇财政局、 环运分局要认真做好生活垃圾收运、 垃圾收运站管理等经费测算, 精心组织, 并确保专项费用足额拨付。
1. 收运站场建设投入。
新建站场 4 间, 土建费用估算为 50万元/间, 改建站场 1 间, 改建费用估算为 15 万元, 即站场土建经费投入合共 215 万元。
2. 镇中心城区( 齐杏社区)
增设垃圾桶( 果皮箱)
400 只 ,约 600 元/只, 小计 24 万元; 镇中心城区( 齐杏社区)
新设人力车搭载收集桶( 含垃圾袋一批)
350 只 , 约 200 元/只 , 小计 7 万元, 两项合计约 31 万元。
3. 按照 BOT 项目 模式费用测算, 运营费用约为 85 元/吨,按目 前全镇年垃圾量约 4.7 万吨计算, 全面完成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改造并实行生活垃圾统筹收运后, 镇年负责费用约为 400万元。
附件:
1. 杏坛镇各村居日 产垃圾量概况表 2. 杏坛镇生活垃圾收运站设置分片图( 初稿)
3. 杏坛镇日 产垃圾量比例图 4. 杏坛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改造及统筹转运经 费投入估算表
5. 生活垃圾统筹收运流程示意图
附件 1 杏坛镇各村居日 产垃圾量概况表 片区 序号 村居 日产垃圾量 (吨/日)30.16 片区日产垃圾量 (吨/日)
中心片 1 齐杏 49.74 (其中, 约 20 吨为社会单位垃圾)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杏坛 马齐 吕地 雁园 罗水 桑麻 高赞 上地 西北 光辉 昌教 马宁 马东 西登 路涌 新联 海凌 光华 麦村 东村 南华 安富 右滩 龙潭 逢简 北水 4.04 4.26 3.15 3.38 2.52 2.24 7.14 1.60 1.30 2.25 5.87 2.55 1.69 1.70 0.80 1.94 0.82 7.30 4.99 6.02 2.59 6.37 3.97 8.32 3.13 3.20 高赞片 12.29 昌教片 15.36 光华片 31.24 龙潭片 24.24
28 29 30 吉佑 古朗 南朗 2.38 3.45 3.75 注:
“日产垃圾量” 为 2011 年 1-4 月每天产生垃圾量的平均值。
附件 2 杏坛镇生活垃圾收运站设置分片图( 初稿)
注:
:
佛山市顺德区顺能垃圾焚烧厂 ①中心片:
齐杏、 杏坛、 马齐、 吕地、 雁园、 罗水、 桑麻。
①中心片 ⑤龙潭片 ②高赞片 ③昌教片 ④光华片
②高赞片:
高赞、 上地、 西北、 光辉。
③昌教片:
昌教、 路涌、 西登、 马宁、 马东、 新联、 海凌。
④光华片:
光华、 麦村、 南华、 东村、 安富、 右滩。
⑤龙潭片:
龙潭、 逢简、 北水、 吉佑、 古朗、 南朗。
附件 3 杏坛镇日 产垃圾量比例图
杏坛各片区日产垃圾量比例图光华片区31. 24吨/日24%龙潭片区24. 24吨/日18%中心片区49. 74吨/日37%昌教片区15. 36吨/日12%高赞片区12. 29吨/日 9%
— 12 —附件 4
杏坛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改造 及统筹转运经费投入估算表
序号 项目
费用 ( 万元)备注 1 收运站场建设 215 一次性投入 2 镇中心城区 ( 齐杏社区)添置垃圾桶、 车载垃圾收集桶 31 首次投入, 按年折旧30%计算, 往后每年投入更新费用 约 10万元 3 垃圾收运( BOT)
年运营费 400 年投入, 具体费用按实际垃圾量计 注:
1、 按照实施步骤安排, 2011 年下半年投入的费用为:
站场改造 15 万元,镇中心城区垃圾桶、 车载垃圾收集桶添置 31 万元,BOT 运营费约 77 万元, 即 2011 年下半年合计投入约 123 万元。
2、 2012 年投入的费用为:
站场建设 200 万元, 镇中心城区垃圾桶、 车载垃圾收集桶折旧更新费用 10 万元, BOT 运营费约400 万元, 全年合计投入约 610 万元。
3、 往后每年投入的费用为:
BOT 运营费约 400 万元, 镇中心城区垃圾桶、 车载垃圾收集桶折旧更新费用 10 万元, 合计每年投入合计约 410 万元。
PyLX0dqCP$5huHU(9mzLY1dqDQ$5ivHU)amzMZ1erDQ%6ivIV)anAMZ2frER%6j wIV-bnAN#2fsFR&7jwJW-boBN#3gsFS*7kxJW+coBO!3gtGS*8lxKX+cpCO!4htGT(8lyLX0dpCP$4huHT(9myLY1dqDQ$5iuHU)9mzMY1erDQ%6ivIU)anzMZ2erER%6j wIV-anANZ2fsER&7jwJW-boAN#3fsFS&7kxJW+coBO#3gtFS* 8kxKX+cpCO!4gtGT*8lyKX0dpCP$4huHT(9lyLY0dqDP$5iuHU)9mzLY1eqDQ%5ivIU)anzMZ1erEQ%6j vIV-anANZ2frER&6jwJV-boAN#3fsFR&7kwJW+boBO#3gtFS*7kxKW+cpBO!4gtGT*8lyKX0cpCP!4huGT(9lyLY0dqCP$5huHU(9mzLY1eqDQ$5ivHU)amzMZ1erEQ%6ivIV)anAMZ2frER&6j wIV-bnAN#2fsFR&7kwJW-boBN#3gsFS*7kxKW+coBO!3gtGS*8lxKX0cpCP!4htGT(8lyLX0dqCP$5huHT(9myLY1dqDQ$5ivHU)9mzMY1erDQ%6ivIV)anzMZ2erER%6j wIV-bnANZ2fsER&7j wJW-boBN#3fsFS&7kxJW+coBO!3gtGS*8 kxKX+cpCO!4htGT(8lyKX0dpCP$4huHT(9myLY0dqDP$5iuHU)9mzMY1eqDQ%5ivIU)anzMZ2erEQ%6j vIV-anANZ2fsER&6jw...
篇五:垃圾站改造方案
市阳东区 10 个镇垃圾中转站新建或 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 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九月
目
录 第 1 章 总则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概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 指导思想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 编制目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4 编制原则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5 编制依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6 编制技术路线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7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2 章 阳东区概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1 地理位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2 行政区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3 自然环境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4 气候概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5 河流水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6 经济和社会发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3 章 现状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1 生活垃圾清运量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2 垃圾中转站现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3 运输车辆现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1 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2 存在问题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4 章 垃圾转运需求预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1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 生活垃圾分类预期减量化效果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3 生活垃圾转运量预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5 章 工艺比选及建设规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1 工艺方案比选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2 中转站工艺流程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3 中转站设备选择 ............................................................... 错误!未 未 定义书签。
5.4 中转站设计规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5 大件垃圾破碎工艺与设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6 章 中转站选址及平面布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1 中转站选址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2 平面布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7 章 项目主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1 主要工程量及设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2 项目投资估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8 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1 环境保护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8.2 节能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9 章 职业安全与卫生防疫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1 设计原则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2 设计依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3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4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9.5 劳动防护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10 章 效益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0.1 社会效益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0.2 环境效益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0.3 经济效益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11 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价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1 社会稳定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2 社会稳定风险可能性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3 社会风险防范措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12 章 项目实施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1 实施机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2 项目招标投标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12.3 工程建设进度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13 章 结论与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1 结论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2 建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1章 总则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阳江市阳东区 10 个镇垃圾中转站新建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 项目地点:阳江市 阳东区 项目范围:阳东区除东城镇外的东平、新洲、大沟、雅韶、红丰、塘坪、大八、那龙、合山、北惯等 10 个镇 业主单位:阳江市阳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制单位: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1.2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以建设美丽阳东为核心,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合理布局,构建规范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不断提高阳东区生活垃圾的收运能力,有助于推动阳东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1.3 编制目标 调研掌握阳东区 10 个镇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收集、中转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等现状情况,评估分析各镇存在的问题,根据各镇的实际情况和转运需求,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提出垃圾中转站新建或升级改造的建设方案,并测算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所需费用。
1.4 编制原则 ( (1)
)
可持续发展原则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
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活垃圾中转站布局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防治污染的有效统一。
( (2 )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协调的原则 编制内容应符合阳东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阳东区现行相关规划保持协调一致,编制内容纳入阳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确保项目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 (3)
)
区域统筹、合理布局原则 生活垃圾转运技术路线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注重区域统筹、城乡共享,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设施利用效率,扩大垃圾中转站的服务覆盖面。
( (4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与适度超前原则 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等,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适用的技术,针对阳东区的社会现实需求对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布置等做出相应的方案设计,保证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在达到项目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控制项目投资规模,使项目达到经济可行的目的。同时,应具有适度超前性和前瞻性,能够应对特殊情况下的转运负荷冲击。
1.5 编制依据 1.5.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 年 4 月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 4 月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 年 4 月修订; (4)《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101 号,2017 年 3月修订;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 年 2 月; 1.5.2 地方有关法规政策 (1)《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2015 年 9 月;
(2)《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3 年 5 月; (3)《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9 年 11 月修正; (4)《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8 年 11 月修订; (5)《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7〕63 号; 1.5.3 相关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年 3 月; (2)《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 年 8 月; (3)《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年 4月; (4)《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十三五”规划》,2017 年 4 月; (5)《广东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2017年 5 月; 1.5.4 技术标准与规范 (1)《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12; (2)《环境卫生技术规范》,GB 51260-2017; (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T 50337-2018; (4)《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19095-2019; (5)《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 106-2016; (6)《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 205-2013; (7)《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 179-2012; (8)《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16; (9)《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117-2009; (10)《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标准》,CJJ/T 156-2010; (11)《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109-2006; (12)《广东省城乡环境卫生作业综合定额(2019)》,2020 年 3 月;
(13)《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指引》,2017 年 3 月; (14)《广东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设施运营技术指引》,2019 年 5月。
1.6 编制技术路线 本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方案、垃圾运输设备的配置和运输路线设计以及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等内容。实施方案的编制过程主要包括工作方案编写、现状调研、实施方案编写 3 个阶段,具体的技术路线详见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图 1-1 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路线
1.7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7.1 响应国家和省的政策要求 近年来,国家和省对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7 年 8 月 23 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级验收的通知》(粤建村函〔2017〕2405 号),提出了:现场抽...
篇六:垃圾站改造方案
创新导报2020 NO.36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创 新 管 理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63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09-5640-3213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提升改造方案研究 ①李鹏(吉林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吉林吉林
132012)摘
要:在新时期环境下,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也在不断增大,而这也导致生活垃圾大量产生。为了实现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垃圾转运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的重要场所,但随着城市发展对垃圾转运站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对其实施改造处理。本文就主要针对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提升改造方案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关键词:城市建设
生活垃圾
转运站
提升方案
改造方案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c)-0163-03Study on Opgrading and Reconstruction Schem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ansfer StationLI
Peng(Jili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Center, Jilin, Jilin Province, 132012 China)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pac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very rapid, and the city scale is also increasing, which also leads to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wast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he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t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realize the clean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which requires its transformation and treatment. In the following, the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scheme of urban domestic waste transfer station,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work.Key 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Domestic waste; Transfer station; Upgrading scheme; Transformation scheme①作者简介:李鹏(1977—),男,汉族,吉林永吉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环卫设施(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卫休息室)规划建设与管理。现阶段,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中,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十分庞大,这些生活垃圾的成分比较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工作至关重要。转运站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工作中的重要场所,为了充分发挥它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工作中的作用,就需要根据其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案实施提升改造,这也是城市管理和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1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提升改造必要性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到城市生活,城市人口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而这也导致城市生活垃圾量的迅速增多,每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和转运量都不断增加这对城市生活垃圾的转运和清理提出严峻考验。因为生活垃圾的成分十分复杂,有时还含有很高的有机物和易腐物,很容易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所以一定要实现对其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和转运,避免垃圾物对城市环境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这就需要城市具有合理垃圾转运的系统 [1] 。转运站是城市垃圾的转运系统重要的部分,其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卫水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内生活垃圾的转运站由于比较老旧、设备较为落后等,很难满足目前城市迅速发展下的需求,所以这就做好对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提升改造,来确保它实现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转运,为绿色城市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保障。2
项目转运站案例概述2.1 项目转运站案例现状在某城市中,近年来城市规模发展十分迅速,常住
科技创新导报2020
NO.36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创 新 管 理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64人口也是不断增加,一度突破了800万,且其生活垃圾每天的产生量也达到了10000t。在对生活垃圾的转运中,主要是通过混合收运的方式,清运存在较大的压力。对城市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在主城区内生活垃圾的转运站有120个,使用的有115座,而大部分转运站都在2010年前建立;站内的压缩设备所使用的时间一般都超过了10年,根据行业要求,压缩设备一般使用的寿命在5~8年,好品质的寿命在8~10年,而现行的压缩设备所使用的年限就太长了;且这些转运站所设计处理的规模都在150
t/d内,还有部分设计处理的规模在50t/d内 [2] 。2.2 项目转运站存在的问题对此城市内诸多转运站实施现场勘察发现,很多转运站都没有设置除臭、除尘、渗沥液的收集处理等设施,在生产作业期间往往会产生很多垃圾的渗沥液,且设施设备在冲洗中所产生污水还排放到市政污水的管网内,这也就导致其存在臭味大、噪音大和环境差的问题,对周边的环境和居民造成了很大影响。对生活垃圾的运输中,往往路程比较长,运输方式较为落后,会产生较大费用以及成本,还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发生。在对转运站设计中,往往外部都是单一和简陋的装修,且转运站的周边区域存在绿化的欠缺,往往和周围环境存在交叉协调性,布局存在不合理,这也导致其总体的景观性不佳。在诸多转运站中,其使用的时间都超过了10年,很多设施设备都出现老化和技术工艺的落后情况。这些转运站的转运量设计值是25~43t/d,但实际的转运才达到18~33t/d,它们转运的能力都呈现下降趋势,且规模也都是一些小型的转运站,这就导致它们不能满足所要求对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这些转运站的占地面积一般在1800~2000m 2 内,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对转运量在50t/d内转运站的设计中,用地的面积要在500~1000m 2 内,因此这就体现出部分小型的转运站建设布局存在不合理,其清运的能力也存在不足情况 [3] 。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对压缩设备可靠性的要求,对压缩设备实施300
h可靠性的试验期间,若首次出现故障的时间超过了100h,且平均没有故障的工作时间超过了150h,则此设备可靠度就超过85%。在对此城市转运站压缩设备实施可靠性的试验中,发现其转运站内压缩设备首次出现故障作业的时间超过100h的只有2个,其平均没有故障的作业时间超过150h的只有5个,它们可靠度超过85%的只有2个。通过整体分析,只有约14%的压缩设备达到了可靠性的要求,而其它压缩设备都存在设备的老化和故障的频发等情况,尤其在油路系统和电路系统等中故障的发生率比较高。由于设备的故障频发,导致维修保养的费用增加,对转运作业的效率也产生影响,进而造成垃圾的积压和周边环境的污染。在转运站工作中,普遍对垃圾没有采取合理分类措施,导致垃圾处理的成本增加。很多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并不是很高,且政府对垃圾处理的设施存在投入不足,针对垃圾分类也没有完善和规范的体系,导致垃圾分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4] 。3
项目提升改造方案建议3.1 做好转运站工作方法的改进在对转运站实施提升改造中,想要提升其工作的效果,一定需要注重对其工作方法的改进。在对垃圾的处理中,对垃圾的分拣可以使用机器人的手段,来借助现代化技术达到智能分拣的效果,按照垃圾的分类进行分拣,基于分拣工作上,要对不同的类型生活垃圾做好预处理,特别是中转站内存在显著异味和严重污染的垃圾,可以通过堆肥方式处理,而对可回收性垃圾可以通过清洗以及回收处理 [5] 。在对生活垃圾的运输中,要尽可能避免长距离的运输,可以通过地下的气力运输实现短距离垃圾运输目的,通过城市地下的综合廊道结构,把生活垃圾向就近地下转运站实施转入,而运输车当作辅助运输的方式。对于不能够有效处理的生活垃圾,要对其及时实施封装,且运到垃圾填埋区实施处理。3.2 科学布局和合理设计在对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的转运中实施提升改造中,为了确保它们具有长期的使用功能和效果,就需要做好对它们的科学布局和合理设计。在改造中,要对交通道路以及市政管道综合考虑,避免和地下的线路发生重合或者碰撞等情况,同时还要求它周围地质具有良好稳定性,为其改造提供条件。另外,转运站的设计要和城市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相一致,设计中要求新型转运站要尽可能将处理车间在地下空间设置,在地上再实施少量工作窗口的设置,打造出半地下的建筑类型。若对城市的广场以及花园内进行转运站的改造,要做好和周围环境的协调,可以对其外观和设施实施环保设计,如围护结构的保温层设计、绿化种植以及通风天窗的屋面设计等,来实现和周围环境景观的和谐 [6] 。3.3 对转运站的规模进行提升面对目前此城市内转运站主要是小型的,它们转运的能力比较有限,面对城市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加的情况,目前它们转运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续期,特别是垃圾转运的高峰以及紧急情况,因此需要做好对转运站的规模提升。在对转运站模式实施设计中,要对一定
科技创新导报2020 NO.36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创 新 管 理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65时间内和服务区范围内的垃圾量实施综合分析,且对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实施综合考虑,来对转运的规模进行确定,确保它能够满足对其服务范围内近期和长期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要求。另外,对转运站的用地面积也要合理布局,对绿化设施的用地、垃圾分类的收集和转运设施的配套建设用地实施充分考虑,从而为实现转运站的垃圾分拣、分类的收运和暂存等功能提供条件。3.4 实施转运站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面对目前此城市内生活垃圾的转运站普遍存在设施设备的老化、工艺的落后和转运能力不足等情况,要做好对转运站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从而来提升它们的工作效果、降低能耗。对转运站内压缩设备要及时更换,选择高可靠性的设备,为了提高设备的性能,要对站内设施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它们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需要对站内环境保护的配套设施实施完善,面对现阶段转运站中缺乏除臭、除尘和隔音等设施,为了避免垃圾处理对环境产生污染,就要在垃圾作业区依据相关标准实施除臭、除尘和隔音降噪等设施的设置,并确保这些设施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3.5 强化转运站的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现阶段城市发展中强调和重视的工作,转运站作为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的重要场所,要求他们一定要强化垃圾分类。在转运站的垃圾分类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的效果,可以应用“互联网+”思维实施垃圾分类的工作开展,将生活垃圾在收集、中转和运输等环节与互联网实现有效结合,通过线上与线上方式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如可以通过积分兑换法,来打造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垃圾环保性回收平台载体,来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和有效利用。同时,想要实现垃圾有效分类回收,还要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等手段,来对广大的民众实施垃圾分类目的与方法的宣传,且加强和相关环保部门合作,来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和有效性,使人们能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促进转运站垃圾分类回收。3.6 打造智能化的垃圾转运站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中,对生活垃圾的转运站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转运站也根据时代发展进行智能化和现代化改造。在对生活垃圾的运输中,可以通过吸尘器和竖井模式,借助真空管道对生活垃圾实施运输,提升垃圾流隐蔽性以及密封性,且和人实现了完全的隔离,防止垃圾回收和收集中存在二次性污染的情况,实现来将直运目。在对生活垃圾实施分拣中,可以借助机器人,让它们来对垃圾实现智能性分拣,它们能够对不同类型垃圾有效识别和判断,提高了中转站内生活垃圾的处理效率。4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满足现阶段城市化发展需求,需要做好对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提升改造,面对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其转运站的工作效果,就需要根据其转运站现状,积极研究提升的改造方案,这不仅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且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袁野.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形式及其应用分析[J].珠江水运,2019(7):104-105.[2]
崔维鹏,李慧敏.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更新设计及策略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197-198.[3]
于伟.基于中转站DEA的Q市生活垃圾收运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4]
祝松涛.城市垃圾转运站的建设与施工管理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0):142.[5]
钱红林.基于邻避效应的垃圾中转站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6]
黄斯铭.柳州市欧阳岭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51-5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