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方案8篇企业合并方案 XX区国资、国企重组整合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提高国资运用效率,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合并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企业合并方案
区国资、国企重组整合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提高国资运用效率,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发挥国资、国企的作用,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关事项的通知》(X 厅电[2019]X 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战略,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完善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明确政府与企业权责边界,积极整合国有资产资源,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不断增强经济活力,市场竞争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属国有企业主业更加突出,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服务。
二、工作原则
(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依法理顺政府部门与所管理企业的出资关系。除区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或机构外,其他区直部门群团组织和事业单位不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下属企业与原行业主管部门脱钩,按照“板块划分、同类合并、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资源集约化配置。
(二)做大规模,做强实力。从有利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将区直单位直接管理的企业优化、整合,将国有资产资源向月资产运营有限公司集中,改建为功能定位明确的区级国有资本投资(集团)公司,由区财政局(国资办)履行出资人职责,实现区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做大做强集团实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依法合规 ,防控风险。严格按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及国资监管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工作纪律,确保操作程序合法、公开、透明,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依法维护各相关合法权益。逐步改善资产结构,稳步形成市场化运营与政府支持相结合方式,实行良性发展。
三、整合内容 (一)整合范围 将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各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出资设立、管理的企业及资产。各相关单位、部门对直接出资或管理的各级企业(均含参股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形成
区直单位企业、资产基本情况汇总表,均列入整合范围。
(二)整合方式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 号)的要求,全区各企业整合后将构建由监管层、产权层、经营层三个层次组成的国资新体系,全区形成“财政局(国资办)——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国有企业”的国资监管三层架构。围绕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目标,逐步打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国有企业发展格局。
1.将 XX 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变更为 XX 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公司(暂定名),整合全区资产、资源。负责全区国有资产、资源的投资运营。
2.以大观园管理中心为主体,组建大观园商贸资产管理公司,将区商务局、区供销社下属企业、资产整体划转,以商贸经营,资产管理为主业,为 XX 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公司(暂定名)的子公司。
3.以区粮食收储公司为主体,组建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将区农业农村粮食局、区水利局下属企业、资产整体划转,以农业开发投资建设为主业,为 XX 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公司(暂定名)的子公司。
4.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时成立现代服务投资,文旅投资等相应公司,均为 XX 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公司
(暂定名)的子公司。
5.对全区未实际运营的空壳公司,僵尸企业进行清理,对于可以划转整合的整体划转,对于无保留必要的,依法注销。
(三)管理模式 整合后的区各公司采取“松散型”管理模式,只作财务报表合并,日常经营中除涉及到《公司法》要求由出资人决定事项之外,均自主决策,独立经营。
四、整合公司架构 (一)公司治理结构 根据《公司法》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相关规定,XX 区人民政府授权 XX 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公司(暂定名)作为出资人代表,对下属企业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履行义务,行使职权。
(二)公司级别及管理岗位设置 1.XX 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公司(暂定名)及其子公司大观园商贸资产管理公司,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均为比照正科级单位管理的区属国有企业。加强区委、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副科及副科以上)任职企业管理人员的,比照科级干部由区委管理。
2.公司管理岗位设置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党委(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监事长、副总经理等职位,公司
管理岗位由区委、区政府任免、委派;其编制和工资关系在区委组织部封存保留(具体的管理规定另行制定方案)。
3.XX 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公司(暂定名)的管理岗位设置:党委(党组)书记兼任董事长 1 人,党委(党组)副书记兼任总经理 1 人,党委(党组)委员(成员)若干名(由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等组成),副总经理 2 人。
(三)内设机构及人员配置 在重组整合过程中,新设立的公司要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和岗位,人员配置上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分级分类的企业员工市场化招聘制度。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
XX 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公司(暂定名)的内设机构由办公室、财务部、工程建设部、投融资部、资产经营管理部五个部门组成(初步确定),各部门的负责人由 XX 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现有人员、区政府各部门调入、市场化招聘等三个方面择优选拔(具体的人员管理制度另行制定)。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召开动员部署大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区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本单位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启动相关工作。
(二)整合组建。由区财政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对纳入统一整合范围的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在此基础上,
按照产业相关、业务协同、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区直单位所属的企业实施整合改建,实现机关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与原单位脱钩,区直单位与直接管理的企业脱钩。
(三)理顺融合。区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健全完善新组建(改建)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指导各公司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或相关变更手续。各公司成立后着手理顺管理关系,结合本公司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划入企业资产运菅情况,对接收企业资产进行重组、整合,实现有效融合,形成发展合力。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强化组织保障。要充分认识到此次重组整合工作,对于优化国资布局,提高运营效益,推进区属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国资办)、区人社局、区文广新局、区审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农村粮食局、区税务局、区法院,区总工会为成员的重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协调解决公司重组整合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区相关部门必须要统一思想,增强认识,认真加以贯彻和落实。
2.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区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公司重
组整合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标准、做细工作,协调推进国资重组整合工作。各涉及资产重组整合的部门和单位,要坚决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与各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全力配合落实资产、人员划转移交和社会稳定工作,合力推动重组整合顺利进行,确保重组整合工作平稳有序、社会和谐稳定。
3.严肃工作纪律。在整合过程中,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按照“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的要求,认真做好过渡期稳定工作,确保企业运营稳定,干部职工思想稳定。严肃财政纪律,切实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做好文件、资料、档案、清查移交工作。加强监管检查,杜绝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篇二:企业合并方案
单位合并方案 事业单位合并方案(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目录
篇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粤发[20xx]6 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社会功能为依据,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我市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有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和经营类三个类别。公益类事业单位再划分为三个小类别,即公益一类、二类、三类。
1、行政类事业单位: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履行行政职能的事
业单位。部门自行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不作为依据。
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职能归位、调整机构。即对获批准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予以保留,将其经营服务性职能剥离,并交由其他机构、社会组织;对编制数少于 6 名的行政类事业单位,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部门,机构与相关事业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对申报未获批准单位,则根据其社会功能划定相应的公益类别。
根据省编制部门的审批程序规定,行政类事业单位审批权限上收到省,并由省按程序报中央编办。在分类时,市编制部门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调整,对拟定为行政类的事业单位要求申报部门和单位列出法律法规授权依据,并依照省的规范格式和要求汇总,按机构编制审批程序报批。改革后,除法律法规授权外,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2、公益类事业单位: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为国家机关行使职能提供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这类单位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
(1)公益一类:指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权利、政府必须予以保障、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只为政府
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由政府确立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任何的经营活动。单
位的机构编制要严格管理,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证,履行责任依法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包括:党校(行政学院),基础性或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军队退役人员服务管理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机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康复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人事、教育考试机构,承担义务教育的少年体校,公益性宣教、咨询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彩票管理事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文献情报、档案馆,地方志编纂机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土地储备、土地整理机构,地震、气象、环境等监测预报机构,基础测绘和地质调查机构,离退休(老龄)服务机构,应急救助机构,战略物资储备机构,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完全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信息机构、基础或公共科研任务的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教育助学机构等。
(2)公益二类:指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提供公益服务依法取得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要按规定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发展,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具体包括: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举办的示范性幼儿园,基础应用科研院所,一般性技术推广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对外交流促进机构,职业病疗养机构,运动项目管理机构,体育训练基地,公共体育场馆等。
(3)公益三类:指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与市场接轨能力较强,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受政府委托承担有关公益任务的,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相应支持。具备转企条件的逐步转为企业。具体包括:职业培训、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一般性疗养机构,咨询服务机构,一般性评鉴机构,非强制性检验检疫机构等。
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根本属性,在分类改革中要进一步清理整顿事业单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益类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一是改革要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进行。对实行大部门体制进行整合的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要统筹考虑,优化业务流程,进行结构调整,整合重组;对工作任务相同、相近或在一个区域内重复设置的,要打破条块、部门界限进行重组;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但仍有社会需求的,要予以合并;对公益服务任务萎缩,工作量严重不饱和或工作任务已完成的,要予以整合或撤销。二是改革要充分体现区域覆盖,资源整合。对检验检测,要打破部门壁垒,按照优化、效能的原则,整合技术设备、技术手段相同或相近的的检测、检验机构,以及同在一地、任务不饱满的同类检测、检验机构。解决政府重复投入、检测资源浪费问题,全面提升公共检测能力与水平。对信息机构,要结合电子政务建设,以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推进信息机构的分类调整和资源
整合。部分公共管理职能重的部门可依托信息机构建立完善政府决策咨询机制与平台,促进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对投诉机构,要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统一的投诉受理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和资源共享,实现一个电话受理,一个窗口对外,方便群众投诉。三是对混合型事业单位,即:兼有两
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属性的事业单位和其它目前难以确定类别的事业单位,应对其职能进行剥离、调整后再确定类别;对由多个不同类别属性的所属单位组成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各个单位的不同类别;对职能混合不宜进行剥离的,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类别。【事业单位合并方案】
3、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指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对完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转企;对部分既开展经营活动又从事公益服务的,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对无市场前景、转企成本过高或转企后难以生存的,予以撤销。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目前仍列为事业单位管理但不应列入事业单位的行业学会、学术联谊、咨询经纪、鉴定评估、公正、认证等机构以及承担非强制性技术检验、检测的事业单位,要转为民间性社团或社会中介组织,依法独立开展活动。具体包括:开发应用型科研机构,工程勘察设计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体育场馆等。
4、暂不纳入分类改革的事业单位:根据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1)人民群团(不含其下属事业单位)暂不分类。具体包括:清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清远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清远市科学技术协会、清远市残疾人联合会、清远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清远市红十字会、清远市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清远市佛家协会等 8 个单位。(2)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学校等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主要按标准进行管理,中央和省正在
事业单位合并方案(二):最新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
实验室检测站转企改制方案
第一部分事业单位改制指导思想、目标及领导小组
第二部分事业单位改制各方简介 ................ 4
第三部分改制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 4
第四部分改制后的公司组织机构
............... 5
第六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安置方案
............... 8
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 201137号),《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规定》、《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结合实验室检测站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过反复酝酿和论证,制定检测站转企改制工作方案。
第一部分 转企改制指导思想、目标及领导小组
一、转企改制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根据检测站的实际情况,围绕发展生产力,重塑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检测站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控制工程质量的作用,严格执行了检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进程,严把了材料关,维护好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检测站的发展和壮大。
坚持从检测站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国家、集体和职工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和谐有序发展。
在本次转企改制中,坚持建立党的领导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确保党对检测机构的领导;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产权明晰。投入企业的各类资产,将通过法律手段,依照有关程序,明确界定资产的产权关系,确保出资人权益。同时依照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妥善处理好人员安置问题,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转企改制目标
按照上级要求,检测站转企改制为“实验室检测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公司”(简称:天源检测公司。公司名暂定,以工商注册登记核准为准),出资人为王浩,原检测站的事业法人资格予以注销。实验室检测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公司将秉承原检测站的优良作风与传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扎扎实实地做好检测工作,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品牌建设和资源建设,向富有活力和特色的中型检测企业发展。
三、转企改制领导小组
为确保转企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我站成立了转企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检测站站长赵传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检测站质量负责人马兴同志担任,其他成员有张达三位同志。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做好转企改制方案的制定、职工安置、清产核资、注册登记等相关工作,研究解决转企改制中遇到的问题,协调有关事宜。
第二部分 转企改制各方简介
1、基本情况
实验室检测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是于2002年8月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四川省建筑管理条例》及川建质安(2002)11 号文件精神,通过实验室检测站机构编制委员会(2002)5 号文批复设立的县所级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试验室二个部门。
2、房屋使用情况
xxx 检测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位于--,房屋建筑面积:360.8m2,设实验室和办公室两个部门,房屋产权人为实验室检测站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3、人员配置情况
实验室总人数:
9
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1 名,占 11.1 %;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3 名,占 33.3 %;初级专业技术职称 4
名,占 44.4
%;其他 1 名,占 11.1
%。其中事业编制人员 5 人,聘用合同制员工 4 人,实验室检测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行政上属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领导,业务上受雅安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指导。
第三部分 转企改制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起止时间:2014 年 4 月 1 日—4 月 30 日)
检测站在调整新班子后,认真学习改制相关文件、相关政策,领会精神,形成共识。该阶段还成立了检测站转企改制领导小组和工作
小组,研究下一步工作。
二、制定转企改制工作草案,同时启动资产评估和审计工作(起止时间:2014 年 5 月 1日—5 月 31 日)
该阶段主要工作是制定转企改制工作方案,同时启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审计的咨询工作。落实职工安置方案,完善公司章程。
三、完善转企改制工作方案并报审。(起止时间:2014 年 6 月 1 日——2014 年 6 月 30日)
该阶段主要是转企改制工作方案经检测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报送上级主管单位批准。
四、完成企业法人登记和注销事业法人等相关工作(起止时间:2014 年 7 月 1 日—7月 31 日)。
该阶段工作主要是办理公司的工商及税务登记,对公司内部机构及人员进行配置。
第四部分 转企改制后的公司组织机构
一、拟设立公司的框架
1、公司名称:实验室检测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公司(简称:xx 检测公司)。
2、住所地:----
3、经营范围:a、主要承担实验室检测站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在监工程混凝土、砂浆及进场水泥、钢筋、砖等其他原材料的有见证取样送检的检测;
事业单位合并方案(三):2016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6〕5 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28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
篇三:企业合并方案
区 2019 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整合方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相关规定,根据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组发〔2013〕18 号)、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实施意见》(X 办发〔201X〕X 号)、中共 XX市委、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 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X 委办〔201X〕X 号)等文件精神,为顺利完成我县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方案。一、县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情况。截至 2019 年 X 月,县人民政府授权县财政局直接监督管理的企业 X 个,出资人均为县人民政府。其中,一级公司X个,分别为:XX公司;二级公司X个,分别为:XX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公司 X 个,为:XX 有限公司。
(二)人员情况。县属国有企业员工主要由自聘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委派挂职人员和借调人员组成,员工共约 X 人。
(三)存在问题 1.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未配齐决策层和经理层,未建立监事会,管理层权责尚不清晰,决策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2.国有资产清理不到位。国有资产尚未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存在资产底数不清,多头管理,监管职能分散、职责不清的问题。
3.企业人事管理不合规。我县国有企业负责人均由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挂任。
二、改革内容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推进。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根据我县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确保科学设置、高效运转、有序推进。
2.坚持市场化导向。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切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大去行政化力度,激发企业活力。
3.坚持分类监管。明确不同类型企业的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监管和考核,提升国有资本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主要任务 1.优化整合,高效运转。将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国有企业通过合并、划转、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组,重点推进公共服务、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企业重组整合,打造以城市建设、资本运营、文化产业
投资和资源开发为主的中心平台,提升和优化国有资产规模集聚效应和资源利用效率。
(1)设 XX 有限公司为一级公司,下设二级公司 X 个,为 XX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公司 X 个,为 XX。
(2)将XX公司和XX公司合并为一级公司,下设二级公司X个,为 XX 公司。
(5)XX 公司暂不改变原管理体制,不参与本次整合。
2.健全机制,规范治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促进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规范董事会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落实董事会在重大决策、薪酬考核、选人用人等方面的职责。
3.理顺监管,明确责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明确国企职能职责,规范国企经营发展方向。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对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在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面,按照管理权限,上级党组织、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对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逐步转变为对企业的董事会及成员、党委及成员的管理;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快调整有关职能,严格依法监管,切实做到在法定框架内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章程管理、契约管理、清单管理和协同管理等,重点加强对发展目标、考核分配和风险控制等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的管控。
4.强化清理、科学管理。推进全县国有企业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三)工作步骤 该项工作从2019年X月份开始,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企业清产核资(2019年X月中下旬开始,2019年 X 月底完成) 由县国资局牵头,聘请中介机构对县属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清查,出具清产核资报告。
2.第二阶段:制定出台相关办法和方案(2019 年 8 月底前完成) 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加强监管,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方案,推动我县国有企业改革纵深发展。
(1)由县财政局、县委组织部牵头制定《XX 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用管理办法》。
(2)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的规定》。
(3)由县人社局牵头制定《XX 县关于深化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
(4)由县财政局牵头制定《XX 县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整合方案》、《XX 县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试行办法》及相关考核细则等。
3.第三阶段:企业整合 各县属企业按照 XX 县国有企业改革重建整合方案,加快推动企业整合工作,2019 年 12 月底前全面完成企业整合。
篇四:企业合并方案
P 中国 2012.11 SAP BPC 合并报表解决方案©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2 SAP NetWeaver
流程整合 ( Process Integration )
战略管理 预算合并管理系统 SAP 企 业 资 源 计 划 系 统
( SAP ERP ) SAP 企 业 数 据 仓 库 ( SAP BW ) SAP 企 业 绩 效 管 理 系 统 ( SAP EPM ) 企业中层 RulesRolesUIWorkflow& TaskEventDataProcess ContextCreate ClaimAnalyze Budget ImpactAnalyze Resource ImpactRulesRolesUIWorkflow& TaskEventDataProcess ContextCreate ClaimAnalyze Budget ImpactAnalyze Resource ImpactOut of stockProduct15 minReple-nish-mentorderOut of stockProduct15 minReple-nish-mentorder企业高层 业务操作员
商务智能平台
SAP 企 业 门 户 网 站 ( SAP Enterprise Portal )
其他 系統 SAP EPM的总体架构平台 财务 会计
项目 系统 采购 计划 投资 计划 成本中心 计划 基金 管理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3
SAP NetWeaver BW 应用逻辑 ERP 层 查询 非 ERP 数据 通过 BPC Data Manager 抽取 SAP BPC
NW 客户端层 SAP BPC
NW 提供的标准功能
SAP BPC NW Web应用层 SAP NW BI
企业级数据仓库层 BPC CUBE SAP BPC for Netweaver Platform系统架构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4 © SAP 2008 / Page 4 通过BW 不SAP ECC和BO集成
可集成交易数据不主数据,不SAP所有产品单点登录,可不BO无缝集成。
熟悉的界面,易于使用 充分利用了MS OFFICE工具及WEB浏览器来访问集中的数据库 用户所有并维护
灵活性不高适应性 基于客户需求定制的预算模型和计划、预算、预测的报表,丏随着实际业务的变化易于调整
完整性 统一的、集成的应用平台,减少了维护量、提高了数据一致性,灵活的计划不合并功能简化了系统部署; 整合的战略、计划、预算不分析反馈系统 SAP BPC的主要特点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5 ERP系统的各项功能模块中,财务合并报表模块属于规则统一丏行业特征丌是非常明显的模块之一,实施功能及经验可以相互借鉴。
合并系统功能实现目标 灵活的股权变更; 统一规范的财务数据和内部关联数据收集平台; 功能设计合理的合并处理平台; 系统完整的报表展示平台; 稳定易用的总体功能设计;
出具所需的合并财务报告及相关附注;
最终目标 报表合并信息化系统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6
合并处理系统的合并组织架构是通过合并组和合并单元组成。合并组可以理解为合并集团,合并单元在法定合并就是个法人公司。合并组中包含合并单元和下级合并组,通过合并组和合并单元的组合构成整个合并组织架构。
合并组:合并组是合并单元的集合,一般按照合并的层次来设定;合并组和合并单元的组合为合并层次结构;
合并单元:合并单元需要结合集团法定合并的组织结构进行设置,原则上SEM-合并处理系统中的合并单元代表了应递交个别财务数据并参不往来抵销等法定合并的最小单元,相应在SAP ECC的企业结构中被设置为“公司”;
版
本:合并处理系统中基于丌同的版本可以设置丌同的组织架构、丌同的会计准则、丌同的合并处理方式等。
方案详解-组织架构管理 合并处理
报表展示
总体方案
数据采集
主数据管理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7 方案详解-组织架构管理 Group Company Segment Group by companies Hierarchy 1 Company/ Segment Company/ Business area USA / Drinks Group by segments USA / Non-Food USA / Food Hierarchy 2 Business area Food . . . France USA . . . . . . Non-Food Drinks UK / Drinks USA / Soups Soups Dimension:
Business area consolidation 事业部 公司
战略业务单元
集
团 法人层次 公司/ 战略业务单元 公司/业务范围
项目1 北京 业务层次 业务范围
. . . 香港 上市公司 . . . . . . 能
源 项目2 …
深圳 运
输 事业部 … … … 在每个维度的任一合并层次都可以出具相关报表 多维度的合并组织架构 架构版本 合并处理
报表展示
总体方案
数据采集
主数据管理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8 方案详解-合并科目表管理
合并科目表:
合并会计科目表包括收集公司账面余额的会计科目、合并与用的会计科目(如商誉等)以及为出具特定报表设置的统计型科目。
合并科目 合并会计科目是在合并系统中进行数据接收、凭证记账及出具合并报表的基础。
合并科目层次:
把合并科目通过各种层次构成的组合,可用于科目管理和报表取数。
合并处理
报表展示
总体方案
数据采集
主数据管理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9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10 方案详解-数据校验 此项功能通过SAP财务报表合并系统实现。在SAP财务报表合并系统,可以通过用户预先设定好的校验规则,在对各合并单元数据采集完毕之后,可执行对单体公司数据正确性的校验,例如科目余额试算平衡、现金流量不当期现金等。其中如果对数据校验的结果丌符合设定,系统对相关公司和项目报警告信息或者报错误信息。
合并处理
报表展示
总体方案
数据采集
主数据管理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11 方案详解-合并处理图形化界面 合并处理
报表展示
总体方案
数据采集
主数据管理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12 12 BPC合并报表流程 1 数据收集 合并准备 2 3 合并抵销 内部交易匹配 4 5 报表分析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13 流程1 合并准备—动态股权结构编辑 动态的组织结构定义 可进行M&A 模拟 所有者权益变动提示 13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14 流程2 数据收集—不同数据来源 多种方式数据导入:
文本文件
EXCEL 模板
BW 等 14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15 流程2 数据调整—完备的日记账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16 流程2 数据验证—详实的控制功能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17 17 流程3 内部交易匘配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18 18
流程4 合并抵消--表结构,清晰直观的合并规则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19 流程4 合并抵消—可执行增量合并,提高效率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20 流程4 合并抵消—明晰的抵消分录出具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21 合并数据明细追溯展示 流程5 报表展示 合并处理
报表展示
总体方案
数据采集
主数据管理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22 合并报告工作表展示 流程5 报表展示 合并处理
报表展示
总体方案
数据采集
主数据管理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23 第23页 1 2 3 4 流程5 报表与分析—BPC与BO的无缝集成
© 2012 SAP AG. All rights reserved. 24 合并监视器--统一的合并报表控制平台
篇五:企业合并方案
22 年国企改革之央企重组专题报告一、央企重组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为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企的改革重组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以 来,国企改革的思路和路径逐渐清晰完整,制度顶层设计得以高效构建,随着试点的不断展开,改革取得 重大进展,同时也面临最核心、最顽固的难题亟待解决。央企因其“领头羊”的特殊地位,其整合、上市 都向资本市场释放着重要的政策信号,到 2014-2016 年间,伴随资本市场的繁荣,央企重组和整合动作频繁, 经验更为成熟,重组效果也更加明显,中国中车和宝武钢铁为二级市场持续带来投资机会。
随后,国内经 济和 A 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导致央企重组活动大为减少,到 2020 年 5 月 22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央企重组才再度活跃起来。6 月 13 日,国资委制定印发的《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拟用 2~3 年的时间, 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中的部分企业管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9 月 29 日,国资委召开视 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
行动员部署。进入 2021 年以后,国资委已经推动多起央企重组整 合,2022 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预计今年还将有更多央企重组和整合落地的可 能。
2022 年 5 月,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要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出“内强质 地、外塑形象,争做资本市场主业突出、优强发展、治理完善、诚信经营的表率,让投资者走得近、听得 懂、看得清、有信心”的总体目标,以及“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 和“培育一批专业优势明显、质量品牌突出的专业化领航上市公司”的具体目标。
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要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出“内强质 地、外塑形象,争做资本市场主业突出、优强发展、治理完善、诚信经营的表率,让投资者走得近、听得 懂、看得清、有信心”的总体目标,以及“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 和“培育一批专业优势明显、质量品牌突出的专业化领航上市公司”的具体目标。
1978-2002 年,前两轮国企改革围绕着放权让利和产权改革,使国企初步具备了公司制的架构体系,为 此后进一步改
革打下基础。其中,放权让利阶段(1978-1992),在不触动国有产权的前提下,通过所有权和 经营权相分离激发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具体措施包括利润留成、盈亏包干、以税代利等等,这一时期的 承包制影响深远;产权改革阶段(1993-2002),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国企改革采取抓大放小 的方针,和国有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9 年十五届 四中全会要求国企普遍实现股权多元化和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化改制在国有企业全面展开。
2003 年开始,国资委成立,调整国资结构,央企以打造全球竞争力为目标开启深化改革。随着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新的经营理念和新的竞争压力一起涌入,对国企的管理、运营和经营能力都提出更高要 求,国企改革进入第三轮,重点在于产权多样化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厘清政企之间的关系,开始建立国 有资本的监管制度。2003 年成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 例》,确立了“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由国资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能;十 七大提出,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以兼并重组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结构 布局调整。
2、央企改革模式由解决企业问题到解决产业需求的导向变迁 2003-2007 年,央企重组的重点是“突出主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在数量上精简,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2003-2007 年分别有 11 对 22 家、7 对 14 家、9 对 18 家、9 组 16 家和 8 组 14 家 央企实现重组,央企总数从 196 家减至 151 家。另一方面通过主辅分离集中力量发展主业:如 2004 年中石 油、中石化、东风汽车三大集团分离办社会试点基本完成,全国 796 个中小学和公检法机构、9.4 万名职工 (含离退休教师)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每年为企业减负近 40 亿元。截至 2004 年 10 月底,67 家央企上报的 分离改制方案中有 43 个已得到批复,涉及单位 1422 个,职工 26.2 万人,“三类资产”157.7 亿元,并已取 得初步成效。
2008-2013 年,央企重组旨在合理配置国有和跨国资本,聚焦重点领域同时进行产业升级。随着前一阶 段重组改革取得成效央企的业绩和规模不断扩张,央企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重组开始向纵深发展,该阶 段的特点主要是“重点行业重点推进,央企内部重组与跨国重组并举”。首先,国有资本逐步向重点行业和 关键领域集中,2008-2010 年国资委网站公布的有 9 组 19 家、11 组 22 家、8 组 16 家央企完成重组,行业 性重组特征明显。
同时,在重组中“有退有进”,优化央企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升级,突出主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营绩效。随着央企整合的难度和风险暴露加大,重组风格开始转向“成熟一家,重组一家”。重 组的速度放缓,“突出重组后管理,重点行业重点攻坚”,是对重组重难点问题的早期摸索,为此后试点不 断落实打下基础。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拟定国企改革的工作总基调,即突出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深入开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大力进行重组整合,积极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在进一步深化改 革之外,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4-2019 年,结合以往经验论证展开大量试点,重组的速度加快。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 整优化刻不容缓。2014 年 10 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强 调央企集团分类合并,至 2014 年底,部分央企陆续公布了合并重组方案,典型案例包括南北车合并成立中 国中车、中国远洋集团与中国海运集团重组以及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成立国家电投等。2016 年“央企重 组年”标志着重组步伐进一步加快,截止 2017 年年底,国资委公布的直管央企总数已降至 102 家;2019 年 末,央企
数量相较 2003 年削减过半,但与最初订立的削减计划已经拖延了好几年。
2020 年以来,企业层面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产业升级和填补空白领域的需求趋势央企改革模式以专 业化成为新导向。2020 年提出的“三年行动”,本质上是对过去未能解决的根本难题做出补充完善,这个阶 段,央企本身的管理和盈利能力已经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央企的引导功能 支持产业升级和新型专精领域的发展,故而政策面对产业的缺漏做出梳理,利用大型央企的专项子资产进 行组合或新设,组建了中国物流、中国星网、中国稀土等一系列专业化央企。
3、“做强做优做大”是改革思路变迁下的必然选择 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随着“1+N”文件顶层设计构建完成,“双百行动”和“十 项改革试点”深入推进,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在此基础上,针对面临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政府 进一步提出“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强核心关键领域的优势构建,通过变革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使之与市场经 济的紧密融合,凸显规模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经过多年公司制股份制改 革,中央企业的许多核心资产已经进入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央企控
股上市公司质量对于实现中央企业高 质量发展、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维护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国资授权经营转型限制央企集团公司权力边界的新思路,利于提高政企分离程度。至 2017 年底, 央企集团公司基本完成了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向国有独资公司的转制。2019 年,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 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提出将央企的战略规划和主业管理、选人用人和股权激励、工资总额和重大财务 事项管理等授权给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意味着管理模式由“国资委——国有企业”变为“国资委—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从管企业到管资本,限制了国资委及集团公司的权力边界,使 其对底层经营活动的直接控制程度降低。
2022 年,国资委印发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定不 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优化资本结构,激发资本活力,加大
“两非”剥离、“两资”清理工 作力度,通过债务重组、破产重整、清算注销等法制化方式,主动减量;有效运用专业化整合、资产证券 化等运作手段,盘活存量;有序推进改制上市、引战混改等改革措施,做优增量,促进资本在流动中增值, 实现动态优化调整;强化上市公司管理,提升上市公司市值和价值创造能力,加大产融协同力度,实现产融衔接、以融促产。可见在最新的改革思路下,国资委逐渐开始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优做大”的转 变,“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和“培育一批专业优势明显、质量品 牌突出的专业化领航上市公司”是当下的重要方向。
二、收官之年促央企改革进一步提速 央企作为“领头羊”,一直担负着起引领国内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国际竞争水平的作用。自第三轮国企 改革开始,央企基于其庞大的规模和特殊属性,承担起对内调整产业结构、对外打造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的先锋责任,成为改革的重点。央企的重组,在宏观战略上,符合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也利于促进我 国“一带一路”的政策推进;在经济发展上,重组可以在产业链横向和纵向上聚拢优势,有助于产业结构 的优化和产能升级,也能够以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整体抬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020 至今,聚焦重点,收官之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于 2020 年 9 月在中央 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正式通过,标志着我国的央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将围绕行动方案,重 点解决过去遗留的核心难题,并加快完成关键行业的重组目标。《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 要求统筹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合理规划上市公司平台数量和战略定位,按照“做强做优一批、调整盘活 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的总体思路,稳步做精增量,继续孵化和推动更多优质资产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从近两年出台的政策和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表述来看,央企并购的热度逐渐升温,进入收官之年,央 企正在迎来新一波并购重组的高峰,2022 年下半年央企重组有望成为重头戏,对央企并购重组机会的发掘 将是明智的投资方向。
1、央企改革促进量减质优,国资收益能力增强 资本市场普遍有个误区,认为央企规模大,管理相对较差,盈利能力不强,但实际上中央企业效益进 入 2000 年以来持续好转,而效益的好转主要应该归功于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央企业 1998-2008 年大 幅度内部改革及外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水平甚至已经不弱 于国外的世界 500 强企业。
数量上,央企的总数虽大幅减少,但 A 级央企和《财富》500 强央企的数量均显增长态势。根据《国 资报告》和公开资料披露的信息,2003-2021 年,央企的总数量从 196 家降至 97 家。在央企总数不断缩小 的背景下,优质的央企数量有所增多,2003 年至 2020 年,业绩考核为 A 的中央企业数量从 25 家增至 47 家,复合增速为 3.8%。
2003 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监管的 196 户央企,只有 6 户入围世界 500 强;随着我国央企改革经历 起步和发展阶段,完成了突出主业和行业布局优化,2003-2013 年间跃入《财富》500 强的央企大量增多至 46 家。随后,重组进入质变阶段,500 强央企的数量保持稳定。
从过去十年的情况看,盈利能力上,央企整体业绩提升,且利润增长快于收入,央企改革对企业效益 的提升已有所显现。
1)收入端,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2 年我国央企总体营业收入为 26.06 万亿元,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央企营收总额已达到 41.7 万亿元,复合增长速度为 5.4%,较前的 2019 年年均增长 7.8%, 增长有所加速。尽管随着营业收入体量的增长和改革推进的深入,央企营业总收入的增长有所放缓,但过 去近 20 年央企重组的利好效果仍得到体现,表明国有经济运行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2)利润端,央 企利润总额自 2012 年的 1.5 万亿元增至 2021 年的 2.9 万亿元,复合增速约 7.6%,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业收 入的增速 5.4%,表明这十年央企的提升不仅是收入体量上的,更多的是央企盈利能力的提高。对比 2021 年和前 2019 年同期,我国央企的利润总额增长了 12.2%,大幅高于同时期内营业收入的增速 7.8%,意 味着国资收益质量向好加快。
2、央企整合深化,相关上市公司受益 从央企的定增案例数量来看,2015 年是高峰时期,随后动作逐渐减少,2021 年开始央企定增再次加快, 形成新一轮小高峰;近三年,重大重组案例比例增高,说明整合朝着深化
推进。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 2015-2018 这轮以吸收&合并、强强联合为主的重组时期,前 180 天收益率明显高于后 180 天;而三年行动 以来的本轮重组,以专业化为导向整合核心资产,后 180 天收益率虽仍不及前 180 天,但整体趋增,也侧 面说明新一轮改革模式后效持久,对企业提效影响深远。
从近年来央企...
篇六:企业合并方案
改革合并单位实施方案机构改革合并单位实施方案:公司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篇一:水矿集团公司机构改革方案 水矿集团公司机构改革方案
为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责权明确、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企业管理体系,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集团公司决定进一步深化公司机构改革。
一、机构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整合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改善公司治理;按照精简、 涉统一、效能的原则,围 襄 绕理顺职责关系,探索 卞 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 柴 部门体制,进一步规范 兜 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 愚构;按照保持动态原则 惶 ,进一步适应企业改革 炕 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 芦 调整优化组织机构,完 题 善企业运行机制,增强 斜 企业发展动力。
二、机 皱 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不再 摩 保留的有 4 个部门机构 纲
1、发展策划部 2、计 疫 划投资部 3、煤质管理 川 部
4、精细化管理办公 无 室 新组建的有 1 个部门 主 机构
成立公司环保 含 与综合利用部。负责公 并 司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竟 宏观管理、选煤业务管 胆 理、公司煤质化验中心 芽 的管理等工作。
调整管 痈 理职能及业务的部门和 诲 单位
1、加强董事 相 会办公室职能作用。承 阁 担原发展策划部承担的 鹰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国 顿 家产业政策研究、企业 吗 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 贺 等职能。负责企业对外 鸭 参股公司推荐、委派的 驱 股东代表、董事、监事 菱 人员的管理工作。
中 2、将公司督查办职能 鼻 由公司办公室划转到公 歧 司纪委、监察审计部, 妥 增强督查办职能作用。
慑
3、增加企业管理 太 部管理职能。增加原计 帖 划投资部承担的工程项 故 目的决算审批工作,负 区 责国债等专项工程的计 涤 划统计工作,负责企业 凰 短期计划编制、统计、 掘 工程造价管理、消耗定 孝 额管理等计划管理职能 盘 。增加原精细化办公室 逮 承担的企业精细化管理 档 等有关工作。将工资核 慨 算业务划转到人力资源 清 部。
4、将资产管 锌 理部职能划入财务部。
砚 履行企业资产管理、资 瞥 本运作、企业上市等职 曳 能。增加原计划投资部 徐 项目立项、投资管理、 聚 投资分析等管理职能。
胶
5、增加生产管理 阑 部管理职能。增加原计 忆 划投资部生产
计划、维 邢 简计划的管理职能,主 幂 持矿建等工程项目预算 湿 审批等工作。增加矿井 跨 煤质管理职能。
6 杂 、增加安全管理部管理 童 职能。增加对职业危害 妓 防治的管理职能。
宰 7、增加人力资源部管 勺 理职能。增加原由企管 亲 部负责的工资核算职能 哀 。
8、将生产调度 弹 、电力调度、运销调度 熙 合并,统称公司调度室 蕉 ,由生产管理部统一负 以 责管理,机电管理部负 绣 责电力调度业务指导工 扦 作,运销公司负责运销 变 调度的业务指导工作。
惶
9、进一步完善运 与 销公司统一收购制度, 茶 由运销公司负责集团公 郡 司所有煤炭外销业务。
甫 将原煤质管理部商品煤 狸 煤质管理及各验收站的 损 管理划归运销公司。
舒
10、由公司技术中 羽 心负责矿井技术改造工 悠 程、新矿区矿建工程及 裁 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 间 并负责主持土建工程预 节算的审核工作。
三、有 峙 关二级单位机构改革任 符 务 不再保留的有 2 个二 偶 级单位
1、不再保 演 留天信公司二级单位建 棒 制。将天信公司华强建 泉 筑公司和筹建砖场划到 驳 建业公司;将天信公司 增 煤焦公司、商贸公司划 恬 归运销公司管理;将天 粘 信公司大修厂、印刷厂 典 、劳保厂、阳光假日旅 些 行社等业务由群联公司 逮 承包经营;由
建安综合 事 管理处接收物管公司、 饮 离退休职工 管理等业务 屎 。
2、不再保留设 嘎 备租赁中心二级单位建 犁 制。将设备租赁中心业 创 务重组到物资供应分公 扎 司,物资公司设置下属 鼓 的租赁站,承担设备租 惊 赁业务。
改革内部管理 啊 体制的有 1 个二级单位 酪
撤消运销公司下属的分 斩 公司机构。
四、认真抓 伎 好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 臃
这次机构改革,是 兼 为了适应企业改革、发 坑 展的要求,涉及部门职 轴 责和权力的调整,直接 雍 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稳 拯定的大局,要切实加强 挨 领导,周密部署,抓好 牢 落实。改革涉及到的各 哺 级干部都要增强党性, 霸 增强纪律性和组织观念 散 ,要模范遵守政治纪律 著 、组织纪律、经济工作 器 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 震 在机构改革中做到思想 熏 不散、工作不断、秩序 瓦 不乱、财产不流失,确 嚼 保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汉 。
篇二:机构改革实施 辣 方案 **乡机构改革扩 袍 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肮
根据《**县人民政 鄂 府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 旦 作的实施指导意见》及 链 《**县乡镇机构改革 臀 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茵 》精神,现就我乡机构 杆 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如下 晦 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 哉 求
坚持因地制宜、 汲 精简效能、权责一致的 邮 原则,转变政
府职能, 歹 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 瞅 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 髓 、运转协调、公正透明 层 、廉洁高效的乡镇运行 潜 机制。. 二、改革的指 乘 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 千 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戒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臻 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 柏 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 氦 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体会 扒 议及县委十三届二次扩 歉 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 融 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 也 正确政绩观,紧紧围绕 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挨 总体要求,着力实施乡 紊 镇机构改革扩大试点工 诊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创 公 造条件。
坚持原则 芭 :坚持加强领导、配套 白 推进的原则;坚持因地 詹 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 徐 ;坚持积极探索、逐步 胸 完善的原则;坚持规范 彪 操作、狠抓落实的原则 榴 ;坚持政事职能分开和 牲 精简、效能、分类管理 钎 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 脱 、任人唯贤的原则;坚 肠 持能上能下、合理流动 矫 的原则。
三、改革的主 佣 要目标和任务 改革的主 恰 要目标:
这次改革 确 扩大试点工作按照精简 唱 、效能和以人为本的
期
原则,主要以转变乡 疲 镇政府职能、整合站所 藕 、改善人员结构为主, 胆 尤其要把转变乡镇政府 粹 职能作为重点,着重解 声 决“服务不了”、“不 沟 能服务”的问题。在事 圈 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 霄 聘用制度,按编制和职 诈 数科学合理设臵岗位, 李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优 扯 化人员结构,同时明确 黎 岗位职责、
权利和义务 帕 ,依法签订聘用合同, 舶 完善考核制度,建立符 登合事业单位性质、工作 镐 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和 眺 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 箕 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 胖 、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 辈体制,激励职工的积极 蝴 性、创造性,提高人员 究 素质与工作效率,增强 胡 事业单位活力,推进社 绰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 毡乡机关及事业单位人事 悸 制度更加适应社会主义 手 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 卉 的需要。
乡机关设臵【 镇 机构改革合并单位实施 虞 方案】
根据县农村 荔 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文件 要 精神,我乡划分为二类 酪 乡。机关行政编制核定 毡 为 16 人。其中领导职 伙 数 5 名,一般工作人员 痈 职数 11 名。
1、领导 契 职数和岗位设臵 、党委 琉 书记 1 人 、党委副书记 鞭 2 名 、人大主席 1 人 、 野 乡长 1 人 、副乡长 1 人 洽
2、乡机关工作人员岗 蟹 位设臵 、武装 1 人 、党 吧 委秘书 1 名 、政府秘书 厌 1 名 、宣传、组织 1 名 恿
、团委 1 名 、妇联 1 名 邀
、社会救助保障、老龄 少 、工会 1 名 、土地管理 缨 岗位 1 名 、民族宗教岗 祈 位 1 名 、普法及社会治 俩 安综合治理岗位 1 名 、 姻 新农村建设、设施农业 消 1 名
乡机关不核定 产 工勤人员编制,乡政府 阎 小汽车司机 1 名及炊事 逝 员 1 名实行聘用制。
改 躇 革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市
根据县农村综合改革 预 领导小组文件精神,全 扫 乡共核定事业站所编制 墙 22 名,其中农村社会 含 经济服务中心编制 15 御 人,人口与计划生育服 飞 务站编制 3 名,畜牧兽 檄 医服务中心编制 4人。
阅 乡站所管理体制实行“ 葫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洪 的管理模式。除中小学 同 、乡镇医疗机构外,打 诣 破部门和行业界限,按 督 照精简机构、完善综合 促 服务功能的要求,乡农 择 科、农机、农经、林业 宏 、水保、水管、劳务、 愤 统计等 8 个站合并设臵 颗为“农村社会经济服务 冻 中心”,由乡政府管理 审 。乡“人口与计划生育 韵 服务站”人员及编制整 凶 体划归乡卫生院,专搞 猴 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工 拄 作,以确保人口与计划 噎 生育服务工作不受影响 勺 。在管理上仍由乡政府 木 管理,业务上受县计生 疯 局指导,工作人员工资 毒 、服务站经费由乡政府 吧 管理。“人口与
计划生 俺 育服务站”设站长 1 名 择 ,站长、站员的竞聘程 时 序、时间及有关事项与 多 “服务中心”主任、工 彪 作人员的竞聘程序、时 扇 间及有关事项一致。乡 牧 “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革 实行“条条管理”,岗 锅 位设臵和人员编制由县 敏 畜牧局负责,乡政府积 间 极做好协调与配合工作 贫 。
“服务中心”和 说 “服务站”的岗位具体 撼 设臵为:
1、农村社会 膜 经济服务中心编制 15 心 人。
中心主任 1 人 中心 颜 副主任 1 人 农业技术推 奋 广 1 人 农资经营管理 1 陈 人 农业机械推广与农机 原 安全监理 1 人 农作物病 郎 虫害防治 1 人
农村 刚 集体资产审计管理及农 抑 村合作医疗金收缴和报 沧 销 1人 荒山荒坡治理及 待 退耕还林管理 1 人 林业 贬 科学技术推广 1 人 森林 雨 防火和病虫害防治 1 人 碉
林业行政执法管理 1 人 郁
水利工程管理及人畜饮 袋 水工程管理 1 人 劳务保 芝 障服务 1 人 农村经济统 鹏 计 1 人
文化宣传和其他 雄 信息服务 1 人 2、人口 脾 与计划生育服务站编制 诵 3 名 站长 1 人 育龄人群 以 生殖健康技术服务 1 人 壳
信息服务、统计、 侦 药具管理及使用和台帐 萤 管理 1 人
3、畜牧 惩 兽医服务中心编制 4 人 需 ,具体岗位设臵由县畜 演牧局负责。对“服务中 书 心”的管理,县主管部 藉 门负责对有关岗位的业 份 务指导,乡上将逐步完 簿 善对“服务中心”的考 凝核办法,充分发挥乡政 云 府和农民对“服务中心 楼 ”人员业绩评价的主体 幕 作用。
合理区分乡 迎 “服务中心”所承担的 腆 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 孪 业。引导公益性的加强 碳 服务功能,经费主要由 慎 财政
保障;引导经 儿 营性的逐步强化自我发 审 展能力,逐步走向市场 宋 。积极探索和改进政府 螺 对公益事业的投入方式 夕 ,引导事业单位实行机 哮 制转换和制度创新,逐 哉 步推行“以钱养事”体 庐 制。
“服务中心” 窒 和“服务站”竞争上岗 摈 及聘用办法按照《** 顺 县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 贼 员竞争上岗实施办法》 晕 3 号文的有关规定施行 恤 。
4、强化工作人员的 奄 培训工作
为全面提 菊 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摧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 掩 农村的需要,进一步增 搂 强为“三农”服务的能 木 力和水平,
进一步加强 腋 乡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惨 工作。结合本乡实际, 心制定工作人员培训规划 锹 和年度培训计划,落实 籍 培训经费,按需分类进 游 行培训。对机关工作人 俩 员从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陡和素质入手,侧重管理 吹 能力、创新能力、依法 劳 行政能力的培训;对“ 墅 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 芹 员突出开阔视野、更新 低知识、实用技术的培训 宋 ;对未聘人员主要采取 赂 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 曾 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 早 素质,为再次上岗创造 授条件。
5、建立健 昌 全适应新形势乡镇工作 泳 的考核体系对乡机关和 广 “服务中心”管理人员 悠 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 右 ,乡政府和县相关部门 皂 配合,建立健全规范的 抄 考核约
束机制,制 姻 定符合管理人员和专业 盐 技术人员不同特点的评 啡 价体系,努力实现事业 拯 单位人员考核的规范化 茂 、法制化。以岗位职责 徒 和工作任务为依据,坚 戌 持客观、公正、公开的 净 原则,注重实绩,认真 反 进行平时考核、年度考 叶 核和任期考核,考核结 辱 果作为续聘、晋升以及 助 解聘、调整岗位的依据 约 ,并与晋职晋级挂钩。
狮
6、改革分配制度
返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 栗 平的原则,扩大事业单 膜 位分配自主权,逐步建 拥 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 肋 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建 启 立公开办事大厅
公 私 开办事大厅主要为群众 祷 提供办证、盖章、司法 溢 援助、
政策宣传、信息 虞 发布、报销合作医疗金 戍 等方便、快捷的服务, 态 同时,要经常组织人员 阅 深入村社、农户主动为 侄 农民上门服务,切实把 色 服务作为联系群众的一 馒 条重要纽带,为农民提 携 供高质量、高效率、低 时 成本的服务,促进农业 抿 发展和农民增收。
逐步 荆 推行“以钱养事”的新 训 体制
在确保公益性 腹 事业发展和服务的同时 肃 ,减少“以钱养人”, 葱 逐步推行“以钱养事” 赠 的新体制。积极创造条 挣 件,探索和建立“以钱 郑 养事”的新机制,逐步 久 使事业单位走向市场。
粤 探索将新技术推广、种 纠 植业结构调整、植树造 婴 林和林木管护、畜禽防 脸 疫、组织劳务外出等设 候 臵为“以钱养事”项目 充 ...
篇七:企业合并方案
dquo;申万_宏源”合并重组事项股东沟通指引 各位股东:您好!
2014 年 7 月 25 日 , 宏源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宏源证券和申银万国证券通过吸收合并方式进行重组的方案, 并发布了正式公告。
本次重组由宏源和申万自愿发起, 得到了大股东的大力支持, 成为中投公司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金融国资改革的重大举措, 以及深化新“国九条”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了证券行业发展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推动了以上海和新疆为代表的各地经济转型发展, 开创了国有金融企业跨地区协作的先河。
本次重组方案的设计颇具创新, 充分兼顾了宏源和申万两家公司股东的利益, 尤其是充分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重组采取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 申银万国向宏源证券全体股东发行 A 股股票, 以取得宏源证券全部股票。
宏源证券的换股价格为 9.96 元/股,是以定价基准日 20%的换股溢价率确定, 并购价格公允。
宏源证券通过此次重组将增厚公司 EPS 达 38%。
并且, 汇金公司还为宏源证券股东提供了现金选择权, 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 也体现了中央汇金公司作为大股东对此次吸收合并的信心。
加之重组合并完成后, 新公司上市的首日 将不设涨跌停板, 股东还将获得新股上市带来的溢价。
本次重组后新公司将形成“投资控股集团( 上市公司)
+证券子公司”的双层架构, 这种独创设计具有三大显著优点。
一是作为上市公司的投资控股集团将不受证券公司净资本约束, 有助于提高经营杠杆、 提升盈利能力。
二是上市公司注册地在新疆, 证券子公司注册地在上海, 这种架构能够很好地平衡上海、 新疆两地政府的关系, 最大程度上获得两地政府的支持。
也有利于新公司业务的东西联动, 率先实现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紧密“握手” 。
三是受金融分业限制和监管要求, 目 前证券公司直接控参股银行、保险、 信托、 租赁等其它金融机构受到的制约条件比较多, 投资控股集团有利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使新公司实施打造以资本市场业务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金融服务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成为可能。
本次重组后的新公司将形成显著的客户与规模优势、 品牌与业务优势、 区位优势和股东优势。
新公司将通过实施“协同战略、 一体化战略和聚焦战略” , 布局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投资与金融服务全产业链, 发展成为中央汇金金融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平台。
力争到2020 年, 投资控股集团( 即上市公司)
将发展成为“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国内一流投资控
股集团” , 证券子公司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 品牌影响力和系统重要性的现代投资银行” 。
目 前, 公司重组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性的阶段。
2014 年 8 月 11 日 , 公司即将召开股东大会, 希望股东们能积极支持公司本次重组。
相信在公司股东、 广大员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重组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未来, 公司仍将为股东创造价值为使命,进一步加快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实施大胆的改革, 以期能够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努力创造优秀的业绩来回报广大投资者, 使股东们能够持续从这项市场化改革中受益!
“申万_宏源”合并重组事项股东沟通指引( 短信版)
各位股东, 您好!
7 月 25 日 , 宏源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宏源和申银万国证券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重组的方案。
本次重组具有重大创新意义, 两券商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新公司将形成显著的客户和规模、 品牌和业务、 区位、 股东四大显著发展优势, 打开业务发展空间, 将成为汇金系最大的资本市场业务上市平台。
重组方案充分保护了宏源股东的利益, 给予换股溢价 20%( 实际增厚 EPS38%)。
请各位股东关注已发布的公告, 积极支持我们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 谢谢!
“申万_宏源”合并重组方案解读
2013 年 10 月 30 日 , 宏源证券宣布停牌, 并随后与申银万国证券签订《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之意向书》。
2014 年 7 月 25 日 , 公司正式公告了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换股吸收合并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报告书》。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 新公司将形成“投资控股集团( 上市公司)
+证券子公司” 的双层架构。
这次重组是金融国资改革的重大探索, 对推动证券行业发展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以上海和新疆为代表的各地经济转型发展, 对两家合并公司的未来发展和员 工职业前景都具有重大意义。
这份重组方案充分兼顾了 申万和宏源两家公司 股东的利益, 尤其是充分保护了 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既是资本市场吸收合并案例的一个重大创新, 也是证券行业市场化重组案例的一个重大创新。
一、 本次市场化重组具有重大创新意义 1、 本次重组是金融国资改革的重大探索 本次重组由申银万国证券和宏源证券两家公司 平等协商、 市场化运作, 得到了 大股东的积极支持, 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金融国资改革, 以及深化新“国九条”改革的重要举措。
此次重组不同于过往中国资本市场多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案例,是同一控制人下两家独立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平等合并的创新案例, 重组成本较低, 对于新一轮国资改革具有标杆意义, 是一项重大创新。
新公司 的发展将得到大股东的大力支持, 将推行以市场化运营机制为特征的金融国资改革, 形成领先制度优势。同时, 新公司将发展成为中央汇金公司金融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平台, 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2、 本次重组将推动证券行业发展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证券经营机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织主体。
强强联合使新公司 跻身中国证券行业第一梯队, 壮大了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力量, 顺应了 金融改革的需要, 对改善中国金融结构、 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 服务实体经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 由于本次重组是截止目 前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历程中最大的市场化并购案,将对推动证券行业市场化并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也将推动中国系 统重要性现代投资银行的培育与 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 高盛、 摩根斯丹利、 美林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投行
无不是通过持续并购而实现的。
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浪潮, 将是中国证券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3、 将服务上海、 新疆等各地经济转型发展以实现多方共赢 重组后公司 注册地在新疆, 将成为新疆最大的上市集团, 积极支持新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和中国金融的向西开放, 通过国际化业务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通过产业投资布局推动新疆的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通过金融服务支持新疆的实体经济发展。
新公司的全资控股证券公司注册地在上海, 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推动金融机构和人才在上海的集聚; 新公司将拥有证券行业数量最多的经营网点, 对于推动各地经济转型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公司 还将大力发展跨境产品和交易业务, 支持上海自 贸区建设。
同时, 重组后的新公司 将成为上海、 新疆两地在金融领域合作的纽带, 支持两地在经济、 金融领域更为深入的合作, 并从中受益。
4、 本次重组为两家合并公司 及员 工职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首先, 重组将实现两家公司做大做强的共同发展目 标, 使两家原本规模在行业排名10 位左右的证券公司通过合并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实现了 跨越式发展; 其次, 重组将弥补两家公司各自 的业务短板, 并形成公司在代理买卖证券、 资产管理、 固定收益、 新三板、 研究咨询、 信用交易和国际业务等业务领域的品牌优势; 再次, 重组使两家公司突破原有资本瓶颈, 做大资本规模, 降低融资成本, 资本补充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有利于公司更好地把握证券行业创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机遇。
重组使两家公司 互利共赢, 开启全新发展阶段。
公司 新的发展前景也将使两家合并公司员 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未来, 公司 将建立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发展体系, 并积极推进员 工持股计划进程, 促进公司、 股东和员 工利益共享。
二、 重组方案五大亮点将提升公司估值 1、 独创性的“双层架构” 打开了 新公司业务发展空间 新公司“投资控股集团( 上市公司)
+证券子公司” 的架构, 将有利于在投资控股集团层面实施金融服务业务纵向一体化战略:
一方面发展投资业务, 向金融服务产业链的前端延伸; 另 一方面在纵向上提高银行、 信托、 保险、 租赁等多元金融服务能力, 向金融服务链的后端延伸, 打造以资本市场业务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金融服务全产业链, 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化的全面金融服务, 最终实现新公司 成为汇金旗下金融资产证券化重要平台的目 标定位, 这一战略定位将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2、 以市场化运营机制为特征的金融国资改革将激发企业活力, 形成领先的制度优势 新公司得到了 股东单位的大力支持, 将推行以市场化运营机制为特征的金融国资改革。
新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 完善董事会机构设置, 健全董事会在经营层的聘免、考核、 激励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功能。
新公司将在证券子公司下属机构探索混合所有制,制定并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的、 统一的职工薪酬福利制度, 并积极推进员 工持股计划等长期激励机制建设的进程。
这将有利于新公司 激发活力, 形成领先的制度优势, 同时也将在新一轮金融国资改革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 为加快建设具有系统重要性现代投行做出了 战略布局 宏源和申银万国是两家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品牌影响力的证券公司, 都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创新发展潜力, 通过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合并后的新公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将形成客户 与 规模优势、 品牌与业务优势、 区位优势和股东优势等四大优势。
本次重组同步启动和发布了 新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 显示了 股东与管理层加快做大做强企业的决心, 未来新公司将以“做实控股集团, 做强证券公司 ” 为总体思路, 实施“协同战略”、“一体化战略” 和“聚焦战略”。
在业务结构上, 将聚焦财富与资产管理业务, 大力发展信用业务、 包括大宗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在内的机构证券业务、 以综合金融服务为特征的投资银行业务、 以产业投资和并购投资为核心的投资业务和多元金融业务。
投资控股集团( 上市公司 )
将发展成为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国内一流投资控股集团, 证券子公司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 品牌影响力和系统重要性的现代投资银行。
4、 独创性的吸收合并方案充分考虑和维护了 合并双方股东的利益 金融机构的并购重组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常态, 通过有效的并购重组, 可以培育竞争优势、 实现规模效应、 节约交易费用和降低经营风险, 这是购并活动给企业股东创造的最重要的价值。
通过重组实现了 两家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公司 的品牌形象、 盈利能力、 市场竞争力都将在业内得到大幅提升, 股票的“含金量” 更足, 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价值, 维护了 股东的中长期利益。
同时, 本次重组方案在维护两家公司 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方面也做出了 妥善的安排:
根据方案, 宏源证券的换股价格以定价基准日前【20】
个交易日 宏源证券的 A 股股票交易均价, 即【8. 30】
元/股为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20】
%的换股溢价率确定, 此换股价格能够充分保护宏源股东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同时, 申万的发行价格以经财政部核准的评估结果为依据, 确定为【4. 86】
元/股, 价格本身也是公允的, 重组后申万股东所持有的股票实现了 上市, 还将获得一定的
流动性溢价。
在方案表决程序方面, 根据有关规定申银万国控股股东中央汇金公司和宏源证券控股股东中国建银投资公司 均将回避表决, 将决策权交给公众投资者行使, 从而充分尊重和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5、 将充分利用新疆和上海两地资源优势, 在为地方经济转型服务过程中实现新发展 基于新公司“投资控股集团( 上市公司)
+证券子公司” 的双层架构, 重组后上市公司 的注册地在新疆, 证券子公司注册地在上海, 这种架构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参与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同时获得新疆、 上海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作为新疆最大的上市集团, 新公司 将积极支持新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和中国金融的向西开放, 积极参与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推动新疆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同时, 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总部地处上海, 在上海的营业部数量最多, 也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支持上海自 贸区建设。
重组后的新公司将成为上海、 新疆两地在金融领域合作的纽带, 在资本市场业务方面率先实现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紧密“握手”。
三、 新公司将形成四大显著发展优势 本次重组完成后新公司将形成显著的客户 和规模优势、 品牌和业务优势、 区位优势、股东优势, 这些优势将为新公司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客户 和规模优势:
客户 资源和网点渠道丰富, 强强联合, 系统重要性提升 合并后新公司 客户 资源是全证券行业最多的。
客户 资源是决定一家金融机构业务增长潜力的最重要资源要素。
合并后新公司拥有 450 万客户 , 根据证券行业协会公布的 2013年度证券公司数据, 合并后新公司客户 资金余额达到 333 亿元, 行业排名 第一。
不仅如此, 新公司将综合申万在股票类机构客户 的资源优势和宏源在固定收益类机构客户 的资源优势, 形成具有行业突出领先优势的、 拥有数量最多、 类别覆盖面最广的机构...
篇八:企业合并方案
经营与管理QIYEJINGYINGYUGUANLI 156企业合并, 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形式主要有以 下几种:
( 1 )
吸收合并( 也称兼并), 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 其中一家企业将另一家企业或多家企业吸收进自 己的企业, 并以自 己的名义继续经营, 而被吸收的企业在合并后丧失法人地位, 解散消失。( 2)创立合并(《 公司 法》 也称新设合并), 是指几家企业协议合并组成一家新的企业。
也就是说, 经过这种形式的合并, 原来的各家企业均不复存在, 而由 新企业经营。( 3 )
控股合并, 是指一家企业购进或取得了另一家企业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或出资证明书,且已达到控制后者经营和财务方针的持股比例的企业合并形式。企业合并之后, 往往在运营之初会遇到各种问题, 因此需要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
否则, 企业的发展可能会受到不利影 响 。一、 合并后可能面临的困难( 一)
面临着业务流程再造和产业整合的困难许多企业整合失败的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市场、 人才、 技术、设备等存在问题,而是业务流程和产业整合上出了问题,重组整合时,没有把经营业务,尤其是重合的业务,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致分公司 、 子公司 、 事业部等业务重复、 管理困 难。
许多企业在整合后, 除了成立一个集团总部以外, 其各个子公司仍完全独立运营,全局观念淡薄, 使总部机构形同虚设。
不仅没有达到整合之初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效果, 反而降低了企业运营效率和增加了管理成 本 。( 二)
面临着企业文化整合的困难企业文化整合就是指有意识地对企业内不同的文化倾向或文化因素通过有效地整理整顿, 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是文化主张、 文化意识和文化实践一体化的过程。
文化渗透于我们整个企业系统中, 它对企业系统的影响是隐性的、 潜在的, 但又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无处不在, 既以微观的形式存在于较小的群体之中, 又以宏观的形式浓缩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之中, 没有文化,我们便一事无成。
情感是维系组织最强有力的纽带, 企业也是由 文化维系的不可分割的组织, 企业人的直觉、 传统和信念是重要的选择基础, 这些都与文化息息相关。
企业文化整合, 就是突出文化对企业系统整合的重要作用, 使文化向企业系统的管理机构内渗透,向生产和经营行为中渗透, 并向经济领域辐射其影响, 既维系着企业组织, 又影响着企业人的行为活动。企业文化整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同一企业内部文化内容各要素的整合和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整合。
在企业重组整合过程中, 与重组整合同步进行的是来自 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这就使得文化不融洽的现象有可能发生。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 己独特的文化,重组中的文化冲突是必然的。
企业之间的重组整合不仅是经济行为,它也是一种文化行为。
文化整合的成败往往关系企业重组整合的成企业合并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探析袁 娜/山东中基地理信息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企业合并是市场经济中经常遇见的一种企业经济行为, 也是市场实现优胜劣汰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是企业合并之前以及之后,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 这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甚至使企业经营利润下滑。
本文分析了企业合并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探讨和分析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 】
企业合并; 困 难; 解决方案败 。二、 解放方案( 一)
业务流程再造为解决业务流程和产业整合的问题, 许多企业采用了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 BPR)。
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传统劳动分工理论的创新, 用“ 职能导 向 ” 取代原有 的“ 流程导向”, 重新构建企业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
利用目 前先进的信息技术、 生产技术等, 最大化的实现业务及管理职能的合并, 改变原来的组织结构形式, 使管理更加高效。( 二)
文化整 合要坚持原则企业文化的整合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从实际出发,制定文化整合的目 标和措施, 运用多种方法, 对企业文化内容和文化因素进行系统化整理, 建立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引导员工端正文化心态、 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 和行为方式, 从而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并通过文化整合, 解决企业文化中的文化混乱、 文化冲突和文化建设的盲目 性和滞后问题, 使企业文化获得良性发展。
因 此, 在进行企业文化整合时, 必须遵循正确 的原则。1.坚持文化宽容的原则2.坚持扬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原则3.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目 前有两条有效的途径可以比较有效的重塑整合企业的企业文化:
一种方法是进行培训。
在具体运作上,应把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进行交叉式的培训,比如采取换岗、 来自 不同企业人员之间的交叉搭配等形式来改变重组前的人际关系,也可以通过组织演讲、 集体讨论等形式,增强员工对新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二种方法是构建新的企业文化。
重组整合后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原来企业文化的简单叠加,要想增强企业凝聚力, 必须形成新的企业文化,并的到全体员工的广泛认可, 至少是大部分员 工的认可。( 三)
加强宣传, 做好安抚工作合并之前的相关企业, 应充分利用网站、 报刊、 会议等渠道,使普通员工充分了解整合过程, 消除员工的猜忌和不安。
但凡是改革, 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 在公司 合并整合中表面的尤为明显, 尤其是那些原来公司 的中层领导。
企业合并后, 这些公司 的组织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很多部门可能被取消或者合并到其他部门,对应的公司中层领导的数量可能会有所减少。
因此, 在整合重组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 要充分做好这部分员工的思想工作, 把他们的利益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 四)
成立强有力的合并整合领导小组成立企业合并整合领导小组, 小组应有相关企业中的高层领导及将来新企业的高层领导组成。
通过这些人员的努力, 充分调动企业内的人力、 物力来推动合并整合的推行, 及时扫清合并整合路上的 障 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