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10篇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132 1921—202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2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一个主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四个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四个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向青年一代提出殷切希望,向全体党员提出号召。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两个100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面回顾了我们党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的历史功勋,精辟概括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实践启示,深刻阐明了在新征程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气势磅礴,事业宏阔、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意境深远,通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一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是一篇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对于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七一讲话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第一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第二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的认识。第三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和根本要求的认识。第四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深了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大意义的认识。第五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深了我们对在新征程上夺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的认识 。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第一点,讲话庄严宣告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成功实现。第二点,讲话首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的重大观点。第三点,讲话集中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4个伟大成就,可向世界作出的4个庄严宣告。第四点,讲话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第五点,讲话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9个必须的宝贵经验。第六点,讲话深情提出了殷切期望。第七点,讲话发出了伟大号召。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于通过学习增强工作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各领域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开展好其以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 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1921— 2021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三亮”:亮身份,亮承诺,亮岗位“两创”:创一流业绩,创一流党建☭ ☭ 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开展“三亮“、“两创”活动
篇二: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讲话心得: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一、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牺牲、创造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未来新征程奋斗、牺牲、创造的使命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也不会一蹴而就,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四个伟大成就”就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积累和奋斗收获。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建立新中国,中国社会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不再有军阀割据,不再是一盘散沙,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社会主义革命和 xx 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为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而且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中华民族在科技上站起来。1964 年 10 月 16 日成功爆炸原子弹,1967 年617 日成功爆炸氢弹,1970 年 4 月 24 日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这一连串的科技突破让中国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而且这些成就都是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封锁的背景
下创造出来的,所用的时间甚至比西方国家还要短很多。对此,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 xx 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xx 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过去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仅以经济总量为例。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xxxxxxx亿元,超过世界经济总量的 xx%,超过美国经济总量的 xx%,超过世界上排位第三至第六的日本、德国、英国、印度四国经济总量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更是百尺竿头更
进一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 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伟大成就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 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 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这里我们特别讲一讲“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种精神上的主动体现在方方面面:针对西方标榜的多党制,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提出“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毫无疑问,该制度“吐故纳新”、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既有优秀成果,但其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又在于其植根中国土壤、孕育于中国智慧,充分彰显在国家发展、社会治理、人民民主方面的巨大制度优势;针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我们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认为, 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道。
为什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这一切来自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牺牲与创造。中国共产党用共同理想把中国人民紧紧团结起来,用正确道路把中国社会发展起来,用严明纪律把中国共产党高度组织起来。
二、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一)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团结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毛泽东 1957 年 2 月 27 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有共同的梦想,有
共同的家园,这个梦想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中国人都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 但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我们都是“一家人”。通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在不同中寻找和呵护共同,在共同中尊重和保护差异,这样就把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汇集于一处。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更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正确,梦想可期;道路错误,南辕北辙。中华民族之所以一步一步走向复兴,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更是赋予了中国道路以文明的高度。
仅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道路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在实践中破解了许多世界性难题。创造性地提出基本经济制度,让“两个毫不动摇”同向共进,在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的同时,让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社会迸发出巨大活力。中国道路使中国社会不仅延续着经济发展一枝独秀的“中国奇迹”,展示着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更是开始了从追随大国到引领大国的角色转变,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发展阶段跃变。
(三)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 从鸦片战争以来到五四运动及其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出现过不少的政治组织、政治团体,“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列宁曾经指出,“党应该是组织的总和,并且不是什么简单的算术式的总和,而是一个整体。”之所以能成为整体,秘诀在于“组织力”。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组织起来把千千
万万的政党成员拧成一股绳,把千千万万政党成员的智慧汇聚到一起,把千千万万政党成员的意志指向同一方向,才会化成集体的行动,才会形成 xx 新世界、开辟新事业的巨大力量。从早先的毛泽东号召“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到后来邓小平强调“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这是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 xx 历史经验的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搞好自身 xx,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最强大的政党一定是高度组织起来,具有严明纪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论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还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其用力处与着力点都指向做实组织、做强组织,通过强化组织意识、组织体系、组织能力等等,让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 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这一鲜明特征与独特优势贯穿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高度团结统一的基础上,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 xx 与改革的成功,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如今,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篇三: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ldquo;四个伟大成就”深化党史学习认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振奋人心,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来的历史进程,同时要求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发人深思,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主题”“四个伟大成就”和“九个必须”,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创立千秋伟业的美好蓝图,而对其中“四个伟大成就”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化“党史”认识。
“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其中加强“党史”学习有助于全体党员干部深入认识党的初心、使命与奋斗目标,有助于全体党员增强“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史”学习教育意义非凡。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四个伟大成就”完美契合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我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的一个新方向。
首先,“四个伟大成就”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历史贡献。“四个伟大成就”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从时间维度上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最重要成就。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最终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开启广泛的社会制度变革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最广泛的社会制度变革,完成“三大改造”,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利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创建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新中国区别于旧中国的显著标志,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并轰轰烈烈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使中国大踏步追赶时代,创造了世界发展的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前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经验准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提出一系列新观点,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制定一系列新制度,取得一系列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与成就,对这一成就的深入把握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新中国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的现实益处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四个伟大成就”从时间的纵向维度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作出的卓越历史贡献。
其次,“四个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执政根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与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至此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势力、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压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人民从此昂首阔步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以主人翁的热情参与国家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伟大的成就。“中华儿女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进行了有史以来最深刻与广泛的变革,神州大地
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向富起来迈进。改革开放,促使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取得迅速发展,文化艺术取得丰富成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愈发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并确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确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四个伟大成就”都是以中国共产党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取得的,依靠人民而又惠及人民。这“四个伟大成就”使全体中国人民更加深刻清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更加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最广泛的执政之源,最深厚的执政根基与最坚实的执政支持。
最后,“四个伟大成就”表露中国共产党的开创千秋伟业的豪情壮志。中国共产党满怀自豪与自信向全国人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成立 100 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这不是中国共产党躺在功劳簿上的显摆,也不是中国共产党沉迷于过去成绩的炫耀,这是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新的伟大成就的庄严宣告书。回顾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敢于直视自
身、善于回顾历史、长于总结经验,这是开创美好未来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在大会上总结的“四个伟大成就”,既从历史维度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贡献,也从现实角度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之源,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回顾总结伟大历史成就,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有底气地宣告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创造伟大成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布的动员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伟大成就”是对 100 年来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富裕目标不懈奋斗的党员群众的肯定,亦是号召全体党员向他们学习致敬,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奋斗。“四个伟大成就”是兼具自信与底气的中国共产党开创未来、再创辉煌的宣言书与动员令,表露出中国共产党创立千秋伟业的豪情壮志。
“四个伟大成就”高度凝炼与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强力证明。深入学习“四个伟大成就”,对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四个伟大成就”从历史的维度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卓越历史贡献,从现实的维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源,从未来的维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美好未来、再创伟大成就、书写巨大辉煌的豪情壮志。基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把握“四个伟大成就”有助于全体党员和群众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世界的意义与作用。自查自纠主要问题,政治思想方面。一是政治意识弱化。注重具体业务工作,对党和国家政策、政治大局关注不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有时对一些不当言论,不敢当面反对,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工作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待提高。二是理论学习虚化。对政治理论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有要求就学,无要求就不学,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对一些法治理论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理解层次,存在“实
用主义”现象,学用脱节,学用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
工作作风上有差距。一是认为自己是工作多年了,有时产生松口气、想歇歇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不够主动,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自身建设上有差距。虽然注重加强了自身建设,注重了各种场合严格要求自己、管住自己,但有时还是有随大流的思想,认为自己已有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热忱,可以暂时应付一下目前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一个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和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有力措施。
整改措施,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另是非的具体标准。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
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我们的事业是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发展和前进的,这是保证我们在思想和工作中永远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法宝。这就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拿出新举措,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要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甘愿奉献毕生精力;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对我而言,还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同时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
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干净干事的模范。坚定廉洁信念,牢记廉洁、文
明执法是队伍的生命线,牢固确立人民授权为人民的观念,坚持做到公正执法,清正廉洁,不以权、以岗谋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权力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篇四: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书第 41 卷 第 4 期 黔 南 民 族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 41 No. 42021 年 8 月 JOURNAL OF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Aug. 20211在“四个伟大成就”中读懂百年党史*杨 未(贵州省教育工委,贵州 贵阳 550000)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精辟概括为“四个伟大成就”,这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写照,是我们读懂百年党史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去把握“四个伟大成就”总结的历史经验,在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增强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去汲取前进的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关键词:伟大成就;汲取力量;走向未来[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2389(2021)04 -0001 -04Understanding the Centennial Party Historyin the "Four Great Achievements"YANG Wei(Guizhou Provincial Education Working Committee,Guiyang 550000,Guizhou,China)Abstract:At the meeting to celebrate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brilliantly summarized the great cause created by the party"s unityand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people as "four great achievements". This is a portrayal of the struggle of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lso the ke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entennial party history.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summarized by the " four great achievements" from the threedimensions of history,reality and future is beneficial to in-depth thinking in practice,absorbing thepower of progress through enhancing systematicness,predictability and creativity,and to move towards abright future.Key words:great achievements;absorbing the power;moving towards future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精辟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就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写照,就是我们读懂百年党史的关键。一、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1]2017 年 10 月 31 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他在讲话中引用了一句古语“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他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 收稿日期:2021 -07 -15作者简介:杨 未(1971 - ),女,侗族,贵州贵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伦理学。思政·党建2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中国共产党最好的诠释,启航于一叶扁舟,初创之时微不足道,平均年龄只有 28 岁的十几位年轻人,怀揣着振兴中国的梦想,简简单单地开始了,真是“作始也简”;1945 年 4 月 21 日,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在回忆了中共一大情况时就说到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他说“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大。”“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这次大会发给我一张表,其中一项要填何人介绍入党。我说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并不多,可谓年幼无知,不知世事。但是这以后 24 年就不得了,翻天覆地!整个世界也是翻天覆地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规律。2020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引用了这句古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任务繁重而复杂,留下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又遭遇新冠疫情,繁、难叠加,但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面前,“巨”就不是不可逾越的高山和鸿沟,而是“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伟大光荣。“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2]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回顾中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 100 年来的由“简”到“巨”的“足迹”,———从国家生灵涂炭、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中国人民千年梦想、百年夙愿;从最初 50 多人到拥有超过 9514. 8 万党员。习近平总书记用了“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等词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回顾历史,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渐由独立、完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救国方案不断出现,“抵不住”“不得已”“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回顾这段历史时的论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用“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来突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深刻改变”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出路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它“不是教义,而是方法”[4];“深刻改变”来自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因时因势地回答一个个“时代之问”;“深刻改变”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有一点点人群众里面去”,来自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接连用了“历史性转变”“历史性突破”“历史性跨越”“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提及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性事件。三个“深刻改变”和反复出现的“历史性”就是“将毕也巨”的生动诠释。二、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善于总结党自身的历史经验,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以更好地走向未来。”他用古语“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5] 来要求我们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古语的意思是说,推断以往,预知将来,参照当前,就可以做决断了。首先,我们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去把握“四个伟大成就”总结的历史经验。“四个伟大成就”从历史维度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最重要成就,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卓越历史贡献;从现实的维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源,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强力证明;从未来的维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美好未来、再创伟大成就、书写巨大辉煌的豪情壮志。其次,我们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去深入思考做好现实工作,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
杨 未:在“四个伟大成就”中读懂百年党史3创造性。学习“四个伟大成就”,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认清历史使命。2015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发表演讲引用了这句古语,是从“如何在新起点上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应该怎样携手合作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答案:“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共赢。妥善有效管控分歧。广泛培植人民友谊。”第三,我们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去汲取前进的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从了解到认清,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每一个伟大创造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取得的,都是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也必将被未来所证明;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我们要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他引用了这句古语来要求我们要“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古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的最初意思是说虽有才智,不如依靠好形势好运气;就像虽有锄头,不如依靠好天时一样。今天,我们的理解,“智”是“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更意味着一种大势的把握、历史的担当。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其他政治力量所不具备的“智”,那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那么如何“乘势”“待时”?为救国,中国共产党坚定担当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兴国,中国共产党坚定担当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富国,中国共产党坚定担当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强国,中国共产党坚定担当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从革命中学习革命,从执政中学习执政,从建设中学习建设,从改革中学习改革,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四个伟大成就”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牺牲、创造的艰辛历程,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从“翻天覆地”到“惊天动地”;更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四个伟大成就”同样回答了在接力奋进的第二个一百年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怎么做。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九个必须”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启示,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开创未来”指明了方向。“九个必须”进一步深化了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历史来看,中国自古以来曾经历过“秦皇汉武”时期的盛世、“唐宗宋祖”时期的鼎盛、清初的“康乾盛世”,但近代以来,中国落伍并遭受了劫难,总书记用“蒙辱、蒙难、蒙尘”三个词进行了概括,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两大根本性的历史任务。近代中国历史的命运和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西方的政党制度不可能在中国的土壤生根发芽,也注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独特的文化生境和政治生境中诞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个必然”的设想,社会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建立在经济文化水平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积贫
思政·党建4积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到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从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发展才是硬道理”再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明主题,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发展奇迹[6] ,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经历史和现实检验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执政规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之治”奇迹的“密码”;同样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揭示了一个定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比如:在“四个伟大成就”中,教育事业是伟大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20 世纪初毛泽东、蔡和森、任弼时等一大批师范生从国家命运思考者成为民族前途的担当者,他们...
篇五: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体会文章】深入理解“四个伟大成就”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四个伟大成就”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辉煌成果,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恢宏史诗。
党的领导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根本前提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 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100 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70 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回顾 1840 年以来的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都以失败告终。面对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面对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情,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发出了走
3 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科学指引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
4 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取得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在于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
5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伟大建党精神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力量源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精神力量源泉在于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
6 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思想基点,是深刻领悟我们党伟大功业的“金钥匙”。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百年来,在伟大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7
勇于自我革命是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的重要原因。百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我们党通过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形成了依靠党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进行整党整风实践活动,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滋生的骄傲自满情绪,以及出现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密切了党和人民的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党的十八大后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反腐败,我们党正是通过一次次自我革命,及时消除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更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践发展的要求。正如习近平
8 总书记所指出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发展壮大、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改进作风到构建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从“打虎”“拍蝇”“猎狐”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从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到着力营造山清水秀政治生态,我们党在刮骨疗毒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激浊扬清中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在革故鼎新中重塑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优势,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不断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9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一百年来,我们党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自我革命,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的征程上,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篇六: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21 伟大建党精神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 3 篇2021 伟大建党精神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 1 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明确了伟大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明确了党精神谱系的起点。纵观百年奋斗史,伟大的党精神是党取得胜利的精神来源。展望新的道路,许多党员弘扬伟大的党精神,继续红色的精神血脉,建立信仰的基础,吸收智慧的力量,继续奋进,在奔流的时代潮流中扬帆展舵,波浪前进。
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历经千难万险却依然巍巍不动的精神支柱。在历经百年的求索路上,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理论成果,引领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火永存。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崇高使命追求,以坚实的理论武装筑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用融入血脉的精神信仰汇聚阔步前行的不竭力量。
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实践初心使命。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开新时代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付出的一切努力、一切斗争和一切牺牲,都是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求复兴。感识到伟大的党建精神,就是不忘初心出发,记住使命,自觉地把个人理想的抱负和党和人民的事情。
、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努力走在前头、作出表率”的担当,成就“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作为,不负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
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砥砺斗争意志。中国共产党人于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于一穷二白之时发愤图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百折不挠,淬炼出坚强不屈勇向前的斗争精神。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汗水、热血乃至牺牲,共同铸就了党的伟大功绩和伟大精神,斗争意志已经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灵魂血肉。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进行新形势下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风险挑战只会更复杂更严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敢于在风雨中成长、在斗争中前行,发扬顽强的斗争精神、磨砺坚韧的斗争意志、练就过硬的斗争本领,不惧任何风险挑战,经受重大斗争洗礼,在惊涛骇浪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站稳人民立场。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从红军长征时“半条被子”的鱼水情深,到如今抗疫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义无反顾……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相依,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朴素真理,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道理。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自觉做到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人民,将党性修养融入发展大局,融入主责主业,融入具体工作,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新需求,常态化落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把忠诚担当切实转化为办实事、求实效的生动实践。
2021 伟大建党精神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 2 篇
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
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第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了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
1920 年,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引导和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投身伟大的解放、革命和建设事业之中。《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变,是对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的生动诠释、伟大实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革命战争年代,夏明翰身陷牢狱坚贞不屈,留下“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豪迈誓言;渡江战役打响时,马毛姐冒着枪林弹雨多次横渡长江,成功运送解放军登岸;抗美援朝中,王占山坚守阵地四天四夜,打退敌人 38 次进攻,身体留下几十个弹孔……
在生死考验面前,是什么让他们挺身而出、视死如归?答案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了一以贯之的责任担当。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0 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 50 多名党员;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 9500 多万名党员、领导着***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百年风华,初心依旧。今天,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才能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了一以贯之的革命本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为崇高神圣的理想而献身,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可以说,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从“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恽代英,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再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刘伯坚……无数革命前辈前赴后继,用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奉献家国,书写了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淬炼出可歌可泣的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已经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血脉之中。
第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
对党忠诚是每一位党员在入党宣誓时对党许下的庄严承诺,不负人民是每一位党员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是相互统一的。对党忠诚的本质要求就是不负人民,不负人民就是对党的最大忠诚。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
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什么?就是守人民的心。
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是建党百年来优秀经验之集大成。它们紧紧围绕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分别从党与国家、与人民、与社会、与自身四个维度出发,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
党与国家——实现中国的伟大民族复兴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党与人民——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所处的时代环境,决定了必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党与社会——要坚持信念理想,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就必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并积极推进社会革命。
党与自身——打铁还需自身硬,积极进行自我革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才能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凝心聚力。
伟大实践造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进一步激励伟大实践。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学习、感悟、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奋斗力量,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坚定地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2021 伟大建党精神四个伟大成就心得体会 3 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在建党初期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在百年复兴的恢宏伟业中发扬光大。在启航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更加坚定、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伟大建党精神落实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既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百年历史伟业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坐标。
伟大建党精神在建党初期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
伟大建党精神反映客观现实和时代发展的思想意识,其内含的理想、信仰,初心、使命,牺牲、斗争,忠诚、为民这些要素,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源自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基础。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展现的是理论自觉和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比较鉴别、全面深刻思考后的觉醒和坚守。马克思主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它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的尊严与平等、人的自由与发展、人民主体地位等的目标追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建党伊始,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命脉和灵魂,成为百年来共产党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现的是政治立场和历史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潮头、勇挑重担的责任和担当。在灾难深重、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社会前进脉搏,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现的是道德境界和意志风骨,是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舍我其谁的气概和情怀。在建党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对革命斗争的激烈性、残酷性有着清醒的认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因而,“共产党员应该作到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会情况,依靠群众的多数,得到群众的拥护”。对正义性、道义性理想的必胜信念是共产党人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所在。以李大钊、蔡和森、陈延年、陈乔年等早期共产党人所体现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与彻底的斗争精神,百年来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集体标识。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现的是政治品格和价值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誓言和承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不负人民是对党忠诚的本质要求。“一大”党纲明确规定,党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目的。党在创建进程中已经自觉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并明确了自身的阶级属性。百年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
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复兴的恢宏伟业中发扬光大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伟大建党精神,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凝练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社会实践过程。
一百年来,由伟大建党精神发轫而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滋养着党的理论创新、持续奋斗和自我革命。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不断锤炼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于自我革命,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篇七: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体会文章】以“四个伟大成就”深化党史学习认识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振奋人心,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来的历史进程,同时要求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发人深思,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主题”“四个伟大成就”和“九个必须”,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创立千秋伟业的美好蓝图,而对其中“四个伟大成就”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化“党史”认识。
“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其中加强“党史”学习有助于全体党员干部深入认识党的初心、使命与奋斗目标,有助于全体党员增强“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史”学习教育意义非凡。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
一”讲话中提出的“四个伟大成就”完美契合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我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的一个新方向。
首先,“四个伟大成就”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历史贡。
献。“四个伟大成就”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从时间维度上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最重要成就。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最终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开启广泛的社会制度变革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最广泛的社会制度变革,完成“三大改造”,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利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创建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新中国区别于旧中国的显著标志,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并轰轰烈烈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使中国大踏步追赶时代,创造了世界发展的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前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经验准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提出一系列新观点,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制定一系列新制度,取
得一系列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与成就,对这一成就的深入把握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新中国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的现实益处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四个伟大成就”从时间的纵向维度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作出的卓越历史贡献。
其次,“四个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执政根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与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至此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势力、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压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人民从此昂首阔步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以主人翁的热情参与国家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伟大的成就。“中华儿女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进行了有史以来最深刻与广泛的变革,神州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向富起来迈进。改革开放,促使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取得迅速发展,文化艺术取得丰富成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愈发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并确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确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四个伟大成就”都是以中国共产党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取得的,依靠人民而又惠及人民。这“四个伟大成就”使全体中国人民更加深刻清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更加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最广泛的执政之源,最深厚的执政根基与最坚实的执政支持。
最后,“四个伟大成就”表露中国共产党的开创千秋伟业
的豪情壮志。中国共产党满怀自豪与自信向全国人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成立 100 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这不是中国共产党躺在功劳簿上的显摆,也不是中国共产党沉迷于过去成绩的炫耀,这是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新的伟大成就的庄严宣告书。回顾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敢于直视自身、善于回顾历史、长于总结经验,这是开创美好未来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在大会上总结的“四个伟大成就”,既从历史维度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贡献,也从现实角度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之源,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回顾总结伟大历史成就,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有底气地宣告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创造伟大成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布的动员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伟大成就”是对 100 年来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富裕目标不懈奋斗的党员群众的肯定,亦是号召全体党员向他们学习致敬,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奋斗。“四个伟大成就”是兼具自信与底气的中国共产党开创未来、再创辉煌的宣言书与动员令,表露出中国共产党创立千秋伟业的豪情壮志。
“四个伟大成就”高度凝炼与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强力证明。深入学习“四个伟大成就”,对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四个伟大成就”从历史的维度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卓越历史贡献,从现实的维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
的执政之源,从未来的维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美好未来、再创伟大成就、书写巨大辉煌的豪情壮志。基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把握“四个伟大成就”有助于全体党员和群众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世界的意义与作用。
篇八: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XX党支部关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党课授课人:XXXXXXX年X月X日目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学深悟透、以知促行一二三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 一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全面回顾我们党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百年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我们党奠基立业、铸就辉煌的百年奋斗成就。深刻阐明我们党独立自主、实践创造的百年发展规律。科学展望我们党开拓进取、走向未来的百年宏伟蓝图。
通篇 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一篇 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一篇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是一篇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
通篇 凝结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华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新成果,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 新指南,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 新灯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 新引擎,是加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 新号角。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二
也就是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布号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光荣。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和向世界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精辟提炼和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系统的总结了历久弥新、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又强调了港澳台的工作方针政策问题,并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的期望。第三个板块为结束语。第一个板块为总路。主要是宣告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板块为分路。
第一,讲话庄严宣告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成功实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兑现了向人民、向历史许下的铮铮诺言,标志着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又一次完成了一个大跨越。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二,讲话首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的重大观点。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功绩的基础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做出了新的定位,这个定位是一个很有新意的理论创新点。
第三,讲话集中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和向世界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第一个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伟大成就。第二个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伟大成就。第三个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伟大成就。第四个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成就。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第四,讲话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第五,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第五,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五,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 14 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第五,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第六,讲话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第七,讲话对广大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 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第八,讲话发出了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学深悟透、以知促行三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通过政治理论集中学习研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青工课堂等平台和载体,迅速掀起讲话精神大学习、大宣讲、大培训热潮。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公司、进车间、进班组,做到各部门全覆盖、广大党员全覆盖、一线员工全覆盖。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一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二是要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三是要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的成效不断的转化为我们工作的动力和实效。
结束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的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能力、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勇于担当作为、树立优良作风、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
篇九: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理解四个历史阶段——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深刻总结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
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我们可以将党的一百年划为四个历史阶段来看,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总结意味着
四个历史阶段,作出了四个伟大贡献
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历史性转变 历史性突破 历史性跨越 历史性成就 历史性变革讲话中,“历史性”三个字反复出现。
习近平总书记提及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事件,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座重要里程碑。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构成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四段话最后的四个“庄严宣告”,揭示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四个历史阶段,贯穿着一个精神之源
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都用了八个字,提炼了这一时期最鲜明的时代品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中国共产党建立武装,紧紧依靠人民,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不可一世的内外敌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战天斗地,在饱经蹂躏、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重整河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骨气和勇毅让世界惊叹,令天地动容。自力更生发愤图强
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我们用勤劳、智慧、勇气,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国共产党实干兴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奇迹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历史川流不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最鲜明的品质,而贯穿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接续奋斗中,这个伟大精神必将不断发扬光大!
四个历史阶段,归结到一个不变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这四段重要论述,都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一场接力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棒接着一棒持续奋斗,每一代人都立志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这四段重要论述,都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一场接力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棒接着一棒持续奋斗,每一代人都立志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篇十: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书“四个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主题*刘喜发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进行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作出了一个重大论断,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对我们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历史,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 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瑰丽画卷,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中国成为与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齐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直至17 世纪初,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人文诸方面都一直冠绝全球。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其后通过工业革命,英国跃上了世界文明进程的制高点,而当时的清朝统治者面对世界范围历史性大变革,茫然无知、禁锢思想、妄自尊大、满足现状、闭关锁国,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的进步。落后必然挨打,1840 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英国侵略军以 48 艘舰船,4000 多名远征军就从广东一直打到了京畿重地天津附近,1842 年 8 月 29 日,在连遭败绩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了城下之盟,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后,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南京条约》及其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与司法、关税等主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合法化掠夺和奴役中国的先例,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上下求索。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抗争史,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挽救民族危亡、寻找国家出路的探索史。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各个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种种救国方案各显身手,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 1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1 年第 4 期* [收稿日期]2021 -07 -25[作者简介]刘喜发,中共南京市委党校二级教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210046。命运。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革派,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为中国找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现实路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由新的阶级来担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代表着新生的无产阶级、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简单一句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奋斗中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即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实际,深入工人群众,组织工会,发展党的组织,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使得革命的力量很快由珠江流域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此后,毛泽东、方志敏、周逸群、刘志丹等一批共产党人群雄并起,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艰苦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党内盛行的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错误,没有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特殊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刻地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系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驱逐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把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在很短的时间里胜利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从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一次会议到 1954 年 9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我们建立起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确立了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奠定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1952 年底顺利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后,我们党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到 1956 年底,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胜利地进行了捍卫国家安全的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保卫战等战争战役,维护了国· 2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1 年第 4 期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建立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日渐提高。所有这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1982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目标、步骤、重点和制度保证等从战略高度进行了规划和设计,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框架和轮廓。1987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 年春天,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各方面的改革逐步展开,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国际上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从国内来看,我国人均 GDP 已经突破一万美元,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新形势新矛盾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高屋建瓴,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科学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适时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而稳妥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以适应新常态为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愿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以“刀刃向内”的魄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解决了许多过去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能够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百年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所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责任编辑:育东)(校 对:向媛)· 3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1 年第 4 期
推荐访问:七一讲话四个伟大成就是指什么 是指 讲话 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