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访惠聚工作亮点
社区网格化管理特色亮点工作法
社区格化管理特色亮点工作法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全面深化社区格化管理,把党支部建在格上、把服务做到家门口,不断织密“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格中结”的城市基层党建格。
党建引领,组织建设在格。坚持做实做细格管理,依据所辖范围、户籍人口、党员分布等情况,划分出269个基础格,把辖区各类组织、人员、服务全部纳入格,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格体系。在具备条件的一个或若干个相邻格建立156个格党支部,同步在小区楼栋(巷道)下设150个党小组,形成“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四级架构,使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选优配强,人员力量在格。注重从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人员中选优配强格党支部书记,担任格党支部书记或委员的,分别按每年12000元、6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实行“一格一长多员”管理模式,统筹近4000名街道社区干部、“访惠聚”工作队员、双联户长、居民群众代表等各支力量进驻格担任专(兼)职格员,在格党支部领导下
开展工作。疫情防控阻击战中,4800余名机关干部响应号召,下沉一线变身格员,做好群众疫情防控宣传、物资保障等任务。
精准服务,群众满意在格。坚持把基层党建、综治、服务等格整合成治理“一张”,实现了“三合一、一联动”。建立90个格便民服务点和100余个居民说事点,推行“全程代办”“错时工作”等措施,每个格党支部下拨1万元服务群众工作经费,全力为居民群众做好服务。以点带面推进格管理实现特色化建设,先后探索出服务辖区群众的“七彩阳光义工团”、商业街“格党组织+商户”党建同盟等15项特色做法,逐步形成“一格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党建亮点。
抓住重点,问题解决在格。充分发挥格员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让格员成为化解矛盾纠纷、调解邻里关系的“润滑剂”,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区。完善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格四级前端收集、分析研判、交办转办、跟进落实、结果反馈“五步闭环工作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00余件。推行“红色管家”服务管理机制,以小区居民党员为主体成立“红色管家”队伍,分片包干开展隐患排查、流动人口、困难诉求等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红色管家带头、小区居民联动”的居民自治管理模式。
社区格化管理特色亮点工作法
科学“建”“小格”变身党建工作“大平台”。X镇所辖X个社区,细化为X个格并组建了X个格党支部(小组),将X名格员和所辖居民党员组织起来,扎实开展活动,社区党建由过去的“独角戏”变为了“大合唱”。
X坚持科学“建”,按照党建工作到格、服务群众到格、社会治理到格的要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搭建基层治理的格框架。目前,经过优化整合,全X共设置X个格,建立格党小组X个,构建起X—乡镇—X村(社区)三级党建格体系。
实现服务全天候、全覆盖、零距离,真正让“堡垒建在格、党员沉在格、作用发挥在格”,形成了党建引领、城乡联动、一兜底、综合治理的党建工作大平台。
有效“用”“小治理”发挥服务基层“大效能”。推行“党员巷”制,开展的评星定级、帮扶的暖心举动、解决的家长里短、都通过党员格化管理“一带二”运行体系得到了落实和解决,既彰显了“一统管、一全管”的成效,也充分体现了“党管一切”的原则。
“只要党建有要求、村里(社区)有需求、百姓有诉求,格都会有回应、有回音、有回答。”今年以来,X镇党委创新打造“党建+格”X模式(一卡双四同步六必清八必访)及俄体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一带五”格化管理模式(一格带作用发挥、机制创新、达标争优、服务升级、亮点纷呈)。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把事情办成办好。
X坚持有效“用”,创新优化人员结构,组建“专职格员+兼职格员+X名格志愿者”的标配格队伍,实现“人人都有责任田”,截止目前,共配备专职格员X名,兼职格员X名,党员志愿服务队X个,格管理员成了格里的“百事通”,在解决不经意的家长里短和小事琐事中,让党建工作由“虚”变“实”,党员的身份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党组织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实实在在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发挥服务基层“大效能”。
严格“管”“小舞台”打造为民服务“大载体”。“X坚持严格“管”,将格化管理和党员服务群众有机结合,发挥党组织链接功能,按照“双向覆盖”原则,全X余名农牧民党员联系X万余户农牧民群众落实“三带去三带回”工作法,进一步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创新“络+双报到”模式,全X名在职党员和X外X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微博X类络子平台,积极参与话题互动。
X积极统筹格管理,科学制定积分管理办法,以分定绩、以绩取酬,效果明显。目前X各领域党员认领群众问题X余个,协调各类项目X余个,服务群众X万余人次,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社区格化管理特色亮点工作法
近年来,X公司党委探索实践党建,统合工作法,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着力提高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的含金量和贡献额,打造“发展强、党建强”的,“双强”品牌。X年,公司实现应税销售X亿元,实缴税金X万元。
公司党委多次被评为X市X区党建工作示范点、X市X区先进基层党组织。X党建,统合工作法牢牢抓住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点,实现了组织满意、党员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统筹是手段和过程,合一是目的和结果。
一、统筹目标任务,实现党建创新与企业发展合一。把“推动发展”作为共同方向,使党建创新目标与企业发展任务相一致。一是目标定位“一张皮”。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建也是生产力”的工作理念,把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实现效益目标作为公司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发展同步。
二是部署推进“三同时”。公司党委注重加强过程控制,按照,重大任务党员大会明确、阶段任务支部会议研究、突击任务班组会议下达的原则,将党员发展、人才培养、党风廉政和班组建设等纳入部门目标责任制,占百分制考核的X/X,实行,党建绩效与生产绩效捆绑式考核,保证了党建任务与经济指标的同时规划、同时落实、同时考核。
三是岗位职责“双肩挑”。公司党委全面推行“一岗双责”,根据不同行政岗位,分别明确党员职责,推动管理层党员由经济指标“单独抓”向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同时抓”转变;技术型党员由“被动开展产品研发”向“主动领办创新课题”转变;生产线党员由“立足岗位当先锋”向“带领员工同进步”转变,实现责任共担、共用、成果共享。
二、统筹载体平台,实现党建服务与队伍建设合一。一是强化素质提升。公司党委创新“选马、育马、赛马、头马”工作机制,推进“双培双先”工程(把优秀员工优先培养为党员;把党员优先培养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觉悟高于群众,技能高于群众,业绩高于群众;对岗位负责,对产品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三高四负型党员人才队伍,迄今,公司党员数已由成立之初的X人发展到X人,其中生产一线党员、专业技术党员占比达到X%以上,高层管理人员X%以上为党员。
篇二:访惠聚工作亮点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huódòng)总结
昌吉市《“访民情(mínqíng)惠民生(mínshēng)聚民心(mínxīn)”活动住村工作组开展(kāizhǎn)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gōngzuò)》活动总结
2014年4月
按照张春贤书记关于“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引导,工作组要教思路、教方法、教经验,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全面提升能力素质”讲话精神要求,昌吉市各“访惠聚”工作组,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活动。现将昌吉市开展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3月23日至4月20日,各“访惠聚”工作组坚持以注重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去极端化、法制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重点,积极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
截止4月22日,全市84个工作组已全部完成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其中:集中培训2天的工作组(队)有51个,集中培训3天的工作组(队)23个,集中培训3天以上的工作组(队)有10个。
共培训人员10737名。其中:培训村组干部516名、党员5020名、大学生村官42名,村警84名、共青团员1286名、“四老”人员790名、民兵840名、协
警168名、村级后备干部925名、入党积极分子骨干310名,其他人员378名。
二、培训(péixùn)特色和亮点(liànɡdiǎn)(一)突出重点,丰富教育(jiàoyù)培训内容。
各住村工作组结合实际情况,将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民兵等都纳入了培训(péixùn)范围,并结合自治区党委基层办和自治区“访惠聚”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编写的培训(péixùn)讲稿,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及课程安排。
教育培训围绕农村工作的需要而设置,重点以去极端化、法制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主要培训内容,组织开展了主题式培训教育和典型宣传教育。
(二)方式多样,增强教育培训活力。
各驻村工作组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积极探索把集中授课与分散讨论相结合,培训与现场参观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研讨交流等相结合,努力提高教育培训的参训面,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活力。
大西渠,邀请了党校讲师为村民解读党的政策、分析新疆维稳形式,普及法律常识,给少数民族群众进行面对面授课。
滨湖镇“访惠聚”工作组,采取集中授课、举办专家讲座、观看电教片、组织讨论会、撰写心得体会、开
展文体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硫磺沟镇楼庄子村工作组邀请市统战部副部长长全体(quántǐ)村民、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等开展(kāizhǎn)了“去极端化”培训(péixùn)。
(三)因地制宜,注重教育培训(péixùn)效果。
做到“四个结合(jiéhé)”:
一是:把教育培训与推动农村实际工作相结合,既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又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虚带实、虚实结合,促进教育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的融合。
二是:把教育培训与法制宣传相结合,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引导党员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带头人;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树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观念;增强农村“两委”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良好法治基础。
三是:把教育培训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了扶贫帮困、整修道路、整治环境等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民心,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形象。
四是:把培训与去极端化相结合,使各族群众擦亮眼睛,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营造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四)分层次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各乡镇能结合(jiéhé)本地(běndì)具体情况,针对文化层次程度不同的党员干部采取不同的培训(péixùn)方式:
一是对未经过实用技术培训的党员干部进行普及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chéngwéi)当地的生产骨干和致富能手;
二是对具有初中、高中以上文化(wénhuà)水平的中青年党员、基层干部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使他们具有初级以上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成为推广实用生产技术的骨干;
三是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和适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做好群众工作、科学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和决策水平,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三、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市“访惠聚”工作组开展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即使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是由于农村党员普遍年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在接受教育培训的受益程度上参差不齐现象比较突出,有待于强化措施,认真落实。
二是少数民族聚集村,村级党员干部双语能力有限,工作组在开展培训时部分党员干部听不懂,需有人翻译,双语培训有待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与打算
培训(péixùn)后,驻村工作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村民、党员的沟通,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了解掌握培训后的村民、党员工作生活情况(qíngkuàng),以便更好地为村民党员提供服务。同时(tóngshí)驻村工作组还需进一步深入到每一户农民(nóngmín)家中,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培训、交流,我们发现,农民要求致富的心情非常的迫切,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确实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一项实事工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寻求各单位、部门的支持和协作,进一步拓宽培训内容,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确保农民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提高农民技能和社会经济(jīngjì)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容总结
(1)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