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经验介绍材料3篇

时间:2022-11-13 09:35:08 浏览量:

职业教育经验介绍材料3篇职业教育经验介绍材料 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叶高炎叶高炎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杭州中华职业教育社2007年12月 当前的职教形势可以这样概括我国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经验介绍材料3篇,供大家参考。

职业教育经验介绍材料3篇

篇一:职业教育经验介绍材料

教育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叶 高 炎叶 高 炎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杭 州 中 华 职 业 教 育 社2007年12月

 当前的职教形势可以这样概括我国 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呈现出 勃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 中 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 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 题亟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 题亟待研究解决。我国 职业教育作为后发性教育, 在新形势下改革和创新的空间很大。越是最好时期越要保持清醒头脑。

 要赢得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空间,重要的着眼点是以下四个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校企合作要进入“深水区”校企合作要进入“深水区”对现行的教学内 容和方法要进行伤筋动骨的变革提高教师素质是“重中之重”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和前景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目 标、 规格、 课程与教学原则 、 方式、 方法的集中 概括和体现, 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可以说,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决定着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 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和前景。

 如果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仍然死守以课堂教学为主、 以学科知识逻辑为引 导、 以陈旧的技能训练为目 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就必然使职业教育走入歧途。

 因 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与市场无联系 , 与就业相脱节, 不能够适应经济、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前提和关键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前提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一要考虑经济社会用 人市场与多 元化求学市场的两种需求的平衡提高职教内 外需求与实际场的两种需求的平衡, 提高职教内 外需求与实际资源 供给的 匹 配程度; 二要结合我国 高 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 的背景, 在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 型社会的框架下, 思考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的模式构建; 三要体现职业教育“面向人人” 的人民性、 多 样性、 职业性等特征; 四要借鉴国 外的先进经验, 借它山之石 , 走自 己道路。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是解决两个纬度的关系一是处理好“ 政府—市场( 行业企业)

 —社会(社区)

 —学校” 这四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区域之间的关系, 包括“ 国际—国内” 、 “城市—城镇—乡 村” 、 “东部—中部—西部”等之间的关系。等之间的关系。这两类关系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互之间都有创新的增长点。

 例如, 公办和民办并举, 学校模式、企业模式、 “学校+企业” 混合模式并存, 应届毕业生、 在职人员、 农民工、 农民以及社会各类人群都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对象, 长短学制结合,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 集团化、 连锁化、 跨区域办学等, 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趋势。

 3、 人才培养模式要重在实践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具体、 可操作的, 而不是抽象的, 要体现在学校的发展模式、 办学模式、 培养目 标、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等诸多 方面。办学思路“一二三四五六”办学思路坚持一个宗旨深化三项改革办成四个中心, 做好四个服务关注五个指向, 树立五个观点做好六双文章, 教学模式“六个合一” ,专业教师做到“六个一”二三四五六加强两大建设体现三个转变

 (三)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顶岗实习” 人才培养模式1、 合乎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实行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顶岗 实习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 特点所决定的, 是在创新实践中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当前, 发展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 就是尽快地让职业教育实至名归。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使无业者有业, 有业者乐业。

 ” “一谋三准备” :谋个性之发展, 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2、 内涵和实施要求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使专业及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岗位紧密结合, 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 就教什么, 按需而设、 按需而教; 二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和方式上,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训练相结合, 使岗位操作训练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是要安排充的岗实使学生所学能够得分的岗位实习, 使学生所学能够得到充分的练习、 运用,最终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充的练其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是: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手脑并用, 教、 学、 做合一; 坚持校企合作培养, 课堂教学与岗位操作训练相结合, 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 坚持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3、 教学模式根据这个模式的内 涵和要求, 教育部提出 中职学校要形成“一年打基础、 一年学技能、 一年半工半读、 顶岗 实习 ” 的课程与教学模式。

 强调就业模式创新, 要从传统的“缴费—上职校—就业” 和“缴费—上职校—升学” 的模式逐渐改变业和缴费上职校为 :

 “缴费 —上职校—实 习 —就业” , 或者是“资助免费—上职校—实习 —就业” 的新模式,使职校学生从被动找工作变为主动按订单培养自己。升学的模式逐渐改变这个操作层面的模式, 与基层学校关系 最为直接, 我们要全面理解、 深入研讨、 认真实施。

 二、 校企合作要进入“深水区”职业学校与企业是鱼水关系, 鱼无水则不存,水无鱼则不活; 它需要的是活水, 要不断改革让新鲜水流注入, 才能生存与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 谁与企业、 行业、 社会打成了 一片, 谁就占领了 职业教育的制高点领了 职业教育的制高点, 就有了 未来发展的广阔的道路。就有了 未来发展的广阔目 前, 从总体上说, 校企合作还是一厢情愿,处于“浅水区” , 突破这个“瓶颈” , 对于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指导思想和保障措施1、 观念创新──专业融社会, 行业进校园职业学校的特色和强势主要体现在专业建设上,专业特色创新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

 职业教育要讲究特色, 学校要有专业特色, 学生要有技能特长。

 特色创新就是要求专业融入社会色创新就是要求专业融入社会, 行业走进校园, 使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市场有个良好的对接。因 此, 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发市场所需求和就业热门的专业, 充实发展骨干专业或拳头专业, 淘汰和调整饱和专业或过时专业, 嫁接先进专业, 推广复合型专业, 探求专业的专门化方向, 真正把专业办成学校的“品牌” 。行业走进校园使学

 2、 保障措施──保障有力、 措施到位( 1)

 规范专业设置管理工作( 2)

 畅通行业进校园 的渠道, 促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零距离” 接轨杭州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指导机构层面层面市县两级政府市县两级政府行 业行 业企业和学校企业和学校职业学校内部职业学校内部成立“两校” 考工委员 会, 以职业生涯教育为载体, 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机制。工作机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办、 专业部、市场部、 就业处等

 (3)

 创新评估方式, 加大行业、 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参与力度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注定了 职业学校发展不能闭门造车, 必须进一步加大行业、 企业和用 人单位对职业教育评估工作的参与力度。

 杭州中华职教社教育评估中心作为一个社会中介机构, 在职业学校评估中作为第三方,发挥了 很大作用确保了 评估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发挥了 很大作用 , 确保了 评估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4)

 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财政制度《杭州 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 规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 将按照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标准的1. 5倍以上安排, 做到规范化、 制度化。

 市本级财政对县( 市)

 级财政实行以奖代补。

 (二)

 “校企合作” 创新模式的实践案例1、 实训基地产业化所谓“实训 基地产业化建设” , 其基本模式是:

 学校依托自 身的力量, 利用 各专业的师资和设备资源优势,创办企业化运作的实训基地。

 具有实训基地和企业双重功能的实训基地, 故又称“产业化实训基地”功能的实训基地, 故又称产业化实训基地。宁波象山职高、 杭州西湖职高和富阳职高等学校认为, 职业学校一定要拥有自 己的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为此, 他们大胆地进行实训基地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产业化实训 基地的建设, 成功走出 了 一条“依托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 办强专业引 产业” 的办学路子, 取得了 较好的教育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职业教育集团化其基本内 涵是:

 通过各种形式、 多 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 资源优化、 品牌效应和对口 效应, 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 集团实力的提升, 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 共同发展。目 前目 前, 浙江已组建服装、 大港、 商贸、 金融四个省级职教集团, 这些职教集团以一所高职院校为龙头, 均有一个企业和三所中职学校参与。

 据最新调查统计, 浙江省已有233所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了 长期合作关系 ,占总数的49. 2%, 其中建立紧密型合作的达122所。浙江已组建服装大港商贸金融四个省杭州 中 策职校集团 的模式是“名 校+名 企+新校+弱校” 。

 3、 校企合作联盟(平台)海宁职业高级中 学、 杭州 临平职高、 江滨职校等职业学校总结了 二十多 年与单一企业联合办学的经验, 深深体会到构筑校企合作平台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创建校企合作联盟, 让企业早期介入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这一举措走在了 全省前列。

 校企合作联盟是由市或区行业协会、 市及镇工业园区、 民营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 本着平等原则及镇工业园区民营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自 愿结成的非营利性联合体。

 联盟一方面为学生就业指导、毕业实习 、 就业安置、 安置后管理提供“一条龙” 的全程服务, 另 一方面为企业实现“招聘代理” 、 “定向培养” 、“实施培训” 和“跟踪服务” 四项重大功能。本着平等原则平台的建立, 使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从单一被动到双向互动和多方联动, 提高了 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真正实现校企双赢和多赢, 共同发展的目标。

 4、 连结行业企业, 调配社会资源衢州 职业中 专等职业学校把实践教育摆到突出 地位并形成特色。

 主动走出 去加入行业企业协会, 连结行业企业,充分利用 社会资源, 与众多 企业签订了 校企合作协议, 成为职业学校师生实战性实训基地。调配社会资源, 浅层的是资金与 设备的引 入, 深层的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移植。5、 其他几种校企合作模式(1)

 以宁海县职教中心为代表的“依托企业、 产教结合, 强强合作、 优势互补” 模式。

 (2)

 以永康职技校为代表的“依托区域优势、 与企业合作办学” 模式。

 (3)

 绍兴县职教中心:

 “车间建在学校, 课堂设到车间”(4)

 宁波职教中心:

 依托基地建好专业。

 (5)

 甬江职高:专家引领专业建设。的经验。

 (三)

 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的关键在于制度保障职业教育与企业等用人单位要建立和健全一体化培养人、使用人的制度, 用制度来支撑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性推行。

 同时, 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 以支持和保障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一是通过立法或制定政策是通过立法或制定政策, 采取各种措施强制或者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二是不折不扣执行“先培训、 后上岗” 和“持证上岗”的劳动准入制度;三是切实改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薪酬和待遇;四是必须改革高职院校“单考单招” 的政策和考试内容;五是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的外部服务保障机制,尤其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保障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强制或者鼓励

 三、 对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伤筋动骨” 的变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我以为, 这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变革, 又是一场“只争朝夕 ” 的变革;省教科院提出“要对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颠覆性改造” ; 教育部领导强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重视三个问题:

 实践能力培养、 师资能力提高和教学方法改进。

 (一)

 华康清的“教改观”由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由中职学校的培养目 标决定由学校的生源决定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学生流失问题学生流失问题教师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华康清清教改观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教学改革需要解决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打破传统观念, 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 容, 编写校本教材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开设特色课改革教学方法, 实行“做中学”改革评价机制, 实施替代与过程学分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二)

 教学改革现状调查──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性去年下半年以来, 教育部职成教司和职教中心研究所组织了 全国性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 内容涉及职业学校的基本情况生源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况、 生源情况、 毕业生就业情况、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基础能力建设、 教材使用, 以及对今后教学改革的建议等。

 课题组共收到有效问卷9032份, 调查范围涉及32个省、市、 自治区, 我省许多职业学校和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参与了 这次调查研究。教学计划和课

 1、 调查结论(1)

 中职教育具有鲜明的平民教育特点。(2)

 中职学校新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且总体偏低。(3)

 中职学校教师队伍。(4)

 中职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4)

 中职教学改革以...

篇二:职业教育经验介绍材料

业技术教育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我县的职业技术教育已有 20 余年的历史,近年来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领导下,以县教育局、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为实施主体,面向全县干部、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学生,开展了以提高素质、培养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术教育。现将我县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县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我县现有职业技术学校 1 所,乡镇成校 8 所,村级成校 褂 10所。其中**职 汁 业技术学校 199 年 超 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职 火 业学校,1999 年成 公 为省二级重点职业技术 奢 学校。

  **职业技 院 校创办于 1984 年, 给 占地面积 41 亩,建筑 瞻 面积12000 平方米 妻 ,有 200 米环形田径 圆 场,设有电子电工、财 锤 会模拟、计算机、烹饪 经 、宾服、制图、服装、 率 金工、舞蹈等 13 个实 腻 验室,计算机房 2 间, 援 计算机百余台,图书资 证 料 3 万余册,报刊杂志 醒 30 多种。学校有 1 限 8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邯 670 人。开设了电子 哟 信息与技术、财会电算 爆 化、烹饪、饭店服务与 段 管理、综合教育、幼儿 穗 教育、机械加工技术、 绎 韩语等十余个专业,其 寝中财会、电子电工、烹 贫 饪为市重点专业。有教 桅 职工 71 人,其中专任 痕 教师 7 人,中高级职 识 称教师 40 人,专任教 戌 师 80%以上具有大学 头 本科学历,专任教师 栅 0%以上为“双师型” 腾 教师。

  **县职业 狂 技术教育自 84 年开办 遭 职业技术学校以来,共 疏 开设了财会、电子、烹 杏 饪、宾馆服务、机械、 水 幼儿教育、外贸经济、 谬 综合教育等 22 个专业 贮 ,共培养学生 3000 宣 余人,直接参与当地经 裔 济建设的共有 140 查 人,占总毕业生总数的 弟 2%。其中分布

 在第 也 一产业的有 130 人, 羹 从事第二产业的有 31 岳 0 人,从事第三产业的 铡 有 1100 人,一、二 每 、三产业从业人员比约 学 为 2::17,符合 庶 目前**从业人员分布 冤 现状。培养渔农村学生 延 1997 人,占毕业生 映 总数的 67%,其中 9 易 0 以上已转为从事第二 藩 、三产业。历年来毕业 殊 生就业率高达 98%以 犊 上,有 278 名学生升 劫 入高一级院校深造,在 掌 全市职业学校名列前茅 元 。

  该校也是**县 排 职成教中心,担负着全 俗 县各行各类的职业培训 涨 任务,至 2002 年底 具 ,共举办计算机培训 3 折 4 期,培训人员达 14 鸳 34 人;会计电算化培 呛 训 26 期,培训人员达 逐 1179 人;会计资格 贿 证书培训 3 期,培训人 富 员达 109 人,获证率 褥 达 96%以上;计算机 秘 维修培训人员达 43 人 踌 ;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 宣 8 期,培训人员 484 如 人。

  8 所乡镇成校 墩 中,有省级示范性成校 顾 1 所,省一级成校 2所 熊 ,省二级成校 2 所,占 敞 地面积 10 亩,建筑面 帝 积 4104 平方米,专 蜕 职教师 27 人,兼职教 肄 师 118 人,办学经费 黍 投入 8.2 万元( 玉 其中乡财政拨款 22. 疯 03 万元,教育附加费 社 投入 0.万元,自筹 啮 资金 33.72 万元, 拍 其它 2 万元)。历年来 郑 ,乡镇成校积极开展农 衡民教育、职工教育、干 镭 部教育、职业培训及面 屿 向社会开展的各类非学 焦 历培训,年各类培训总 哈 人数为 3.691 万人 圃 ,占劳动力人口比例的 姆 33.9%。在“百万 扳 农民培训工程”中,合 沟 计培训总人数 1.22 序 万人,其中实用技术培 净 训 1.093 万人,致 挟 富带头人培训 0.04 马 万人,转移劳动力培训 倍 0.087 万人,共推 辰 广项目 20 个,推广面 帽 积 1182 亩,建立 株 示范基地 1938 亩 荫 (其中省级示范基地4 嘻 个,市级示范基地个 遏 ),综合效益达 34 宪 4 万元。

  县人事劳 玄 动社会保障局与有关部 熏 门密切配合,举办了面 哗 向全县 1964 年 1 月 獭 1 日后出生的机关干部 蔚 的 9 期普通话培训班, 暇 共计 483 人参加,其 懊 中 434 人经测试取得 瞄 合格证书;举办

 了 12 每 期美容美发、家政服务 薯 、市场营销、计算机、 失 管道工、电焊工、维修 挝 电工等各类技能培训班 淡 ,有 918 人参加,经 椅 县职能技能鉴定中心应 谋 知应会考试和鉴定,全 旁 部取得了全国通用的职 杜 业资格证书。

 二、** 图 县目前形势对职业技术 采 教育的要求

  我县地 痔 处海岛,交通不便,信 歇 息不畅,产业结构单一 方 ,基础设施共享性差, 腑 经济总量偏小。人口结 四 构中渔农民比重较大, 决 整体素质偏低;干部职 牛 工的综合素质离日臻成 刑 熟的市场经济和日益加 浆 快的社会进步尚有不少 坤 差距;全县职业技能培 俯 训机构不健全,培训工 两 作针对性及效益均存在 咬 一定问题;劳动力自谋 彦 职业、自主创业能力不 构 强。我县现有 11.4 荫 万劳动力资源中有 9. 湖 万人为渔农村劳动力 忧 ,渔农村劳动力中初中 赦 以下文化程度占 8.9 金 万人,未充分就业人员 钧 达 2.6 万人,无职业 黄 技能人员高达 8.1 万 咋 人。干部职工中整体文 硼 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也列 拾 全省全市较低位次。全 境 县近 20 万人口中拥有 示 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为3 甸 700 人。人力资源的 淆 质量和结构已逐渐成为 啃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设 一大制约因素。

  当 藤 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 咋 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 丹 期,党的十六大提出全 性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甘 目标,长江三角洲经济 笨 快速腾飞,上海国际航 坞 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设 肇 热火朝天,XX 湾经济 货 圈扩张触手可及,上海 衰 又成功取得 XX 年世博 梢 会主办权,县里又明确 崩 了大办工业、振兴旅游 集 、拓展养殖、启动港口 亲 、推进航运等发展目标 沫 。为此,积极推进我县 刺 职业技术教育,加快人 伊 力资源开发,能使我县 骡 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谎 素质精良,从而具备较 竹 强的自主创业能力,引 奇 导广大渔民转产转业, 浦 主动适应周边地区经济 晴 快速发展对我县的辐射 葵 带动,使劳动力素质由 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 啥 颈因素转为强有力的促 后 进和推动力量,

 以人力 咒 资源的优势化解产业结 蝶 构的单一和就业的沉重 硒 压力。

 三、**县职业 移 技术教育发展思路及做 吐 法

  1、提高认识, 擎 端正态度,推动职业技 硬 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雀 多年来,尽管县委、县 篮 政府领导班子几经换届 至 ,但始终把职业教育放 贯 在重要地位,把职业教 粹 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 输 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幌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箭 召开以后,全县上下更 涪 是明确了职业教育服务 退 经济建设的战略思路。

 伊 2002 年 9 月,县委 揭 书记在职校主持召开会 植 议,研讨我县职业教育 除 工作。县政府教育分管 绪 副县长及教育、经贸、 瓣 财政、海洋与渔业、水 立 产养殖、旅游、人劳保 抖 障、**镇政府等部门 嘛 负责人参加会议,总结 喧和研讨我县事业教育的 怪 工作设想,极大地调动 陪 了各部门办好职业教育 盐 的热情。县政府拨款 1 吕 0 万元,用于职业学校 革 的家庭工业培训,落实 焰 了 30 万元资金,征用 企 职校南面约 3 亩土地; 棋 与**镇政府协商解决 续 **小学校舍腾空给县 痘 职校作为培训用房,同 嘶时明确了职业学校可以 迹 参加县里召开的各类经 再 济工作会议,并以县委 际 办会议纪要的形式加以 摹 明确和落实,大大提高 迎 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 允 ,营造了有利于职业教 允 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氛 异 围。2003 年县“两 韵 代会”更是把职业教育 磊 列入了政府重要议事日 丢程,把职业教育作为实 铝 施科教兴县战略,促进 巾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 质 抓紧抓好,有力地推动 窑 了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 些 展。

  2、建立健全 娥 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加 洱 大统筹力度。为进一步 弓 加强职业教育管理和统 蝇 筹,早在 96 年已成立 毕 了县职教工作协调领导 催 小组及其办公室,常务 铡 副县长任组长,教育分 续 管副县长、教育局长任 乍 副组长,县府办主任任 众 办公室主任,各局和有 琶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楔 直接领导县职教中心工 扣 作,领导小组以董事会 冒 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 镁 召开职教工作会议,共 豫 同商讨职教工作发展大 侦 计。办公室配备精干人 驭 员,安排必要的活动经 翟 费,

 由政府领导牵头, 趴 把工作重点放在部门结 和 合形式合力上,围绕主 寇 要目标使各部门分工负 蛀 责,各尽其力,密切配 沼 合,提高效益。目前, 诞 县教育局又成立了职成 啪 教工作领导小组,由教 兵 育局长任组长,专设职 萝 成教办公室,由专人负 哎 责具体工作,统筹各类 咀 教育资源。现我县职业 氯 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市 摹 场引导方向,主体积极 秃 参与、政府资助学习、 幢 企业按质定薪、社会享 梁 受果实”为主要目标的 刑 教育模式,使职教中心 逛 建成集职业需求预测、 蜜 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 翼 定、职业咨询与指导, 明 并兼有职业介绍功能的 筑 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 锐 中心。

  3、加大支 潮 持力度,全面贯彻落实 缴 《职业教育法》、《教 盐师法》、《教育法》、 辨 《劳动法》以及有关法 避 律法规政策,完善执法 札 监督机制,推动了全县 京 职业教育事业步入依法 耪 治教轨道,扩大了职业 愉 教育的社会影响,充分 壬 展示了县职业教育的办 喳 学成果和知名度。坚持 玲 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 娠 费,大大提高了资金投 者 入的总量,近五年,共 伍 投入 400 多万元用于 屁 职业学校的软硬建设 闯 ,近三年县财政拨款逐 游 年增长,2000 年为 腰 128 万元,2001 挡 年为 208 万元,20 抿 02 年为 220 万元, 鸣 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上 椰 级补助共 93 万元。现 聘 已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 堪 主,联办部门、行业、 处 企业单位合理负担,办 噪 学单位自筹、学生交费 直 上学、校办产业用于学 庸 校发展等多渠道筹措职 癸 业教育经费体系。

  坷 4、整合优化职业教育 著 资源,县职教中心统筹 挨 协调各行业、各部门的 烟 职业教育培训,形成了 们 上挂省市有关院校,横 伞 联县内各部门,下贯各 砧 乡镇教育点的职业教育 小 培训网络。职教中心以 炕“实际、实用、实效” 必 的原则,根据当地资源 晕 和经济特色,加强生产 堵 实习基地,不断调整专 彼 业设置、办学形式灵活 瓜 多样,最大限度地发挥 休 了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 绝 ,为当地培养培训人才 永 服务,同时职业技校设 忧 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机 媳 构,努力为毕业生

 就业 失 服务,增加了学校的吸 纳 引力,有效地促进了学 突 校招生工作,出现了良 巫 性循环的局面。

 四、* 哨 *县职业技术教育面临 牙 的困境

  困境 1:认 侄 识尚不够到位。社会上 篇 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 棚用认识还不足,重普教 辜 、轻职教,重学历、轻 您 能力的现象仍然存在, 送 导致我县职业教育生源 研 数量和质量大大下降, 宅 影响了职业学校高质量 熄 人才的培训。一些企业 秩 和部门对普遍提高劳动 牵 者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和 毅 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 幼 把发展职业教育,执行 写 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 唤 入制度摆上议事日程, 学 企业短期行为严重,没 戚 有建立培训、考核与使 乱 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 催 系的激励机制,用工不 敝 按国家有关规定,特别 枫 是民营企业大量招聘录 型 用没有经过技术技能培 晰 训的员工,劳动力市场 肛 混乱,很大程度影响了 愤 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蝶 。

  困境 2:经费投 雨 入尚不足。由于我县财 株 政拮据,虽对职业教育 给 予以一定的投入,但总 诸 量较少,融资渠道也欠 励 畅通,经济来源不充足 湛 ,导致职业教育资金匮 铣 乏,软硬设施设备跟 印 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 恿 跟不上劳动力市场对劳 姜 动者实践操作技能的要 质求。

  困境 3:人才 辞 储备尚缺乏条。因地 杨 域关系和经济待遇问题 盈 ,职业教育骨干专业教 浇 师外流,高层次专业教 鸽 师引进比较困难,“做 司 大做强”职业教育举步 傍 维艰。职业学校培训的 胞 中高级技术人员大量外 乎 流,现在本地工作的毕 枫 业生 140 人,只占 疡 **从业人员的 1.3 翻 %。这些职业教育为 勇 本地经济各行各业培训 愿 的一线技术劳动者远远 妮 不能满足**经济发展 思 的需要。

 五、**县职 闪 业技术教育发展建议与 估 对策

  1、积极推进 勘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 怔 学体制改革。建立“政 省 府统筹、教育主管、部 谣 门联办、学校实施”的 范 体制和充满

 生机与活力 韶 的内部运行机制,通过 距 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 鸥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 呼 密结合,与其他各类教 哎 育协调发展;进一步组 铝 织动员企业、行业和各 蓑 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职 阂 业教育;打破部门界限 该 和学校类型界限,优化 确 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创 鸟 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 苑 发展的政策环境。

  芯 2、重新组建和明确县 振 职教中心领导机构组成 汕 人员。由县人事劳动社 证 会保障局或县教育局主 旬 管,进一步明确职成教 措 中心职责。同时成立县 乾 职成教中心咨询委员会 础 ,由政府牵头,吸纳各 也 行业协会、企业和政府 萨 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 彼 ,宏观调控职业教育与 与 培训规划,及时提供市 赞 场人才需求信息。可借 橱 鉴法国“企业培训之家 曰 ”之做法,根据劳动力 迅 市场提供的种种数据进 拇行职业教育与培训前瞻 锈 性研究。创建职业教育 宜 培训信息网络,建立覆 月 盖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 开 构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 肛 人事局、发展规划局、 使 就业管理中心、职介中 搂 心、一二三产业经济主 寓 管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 楼 ,...

篇三:职业教育经验介绍材料

4 2 卷 第 12 期 2021年 12月赤 峰 学 院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l

 niversitv

 ( Soc . Sri )Vnl .42 No .12 Dec . 2021中国共产党百年职业教育思想:发展历程、 基本特点及历史经验王 婧 ,高 军(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 宁 沈 阳 110034)摘 要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梳理其职业教育思想,历经了“萌芽与探索期” “确立与初步发展期”“调 适与恢复期”“规范与体系化发展期”和“特色化与内涵式发展期”五个阶段基本特点是:理论创新与实践 探索良性互动、适应性与引领性相结合、继承发展与借鉴创新相结合历史经验是“三个坚持”:坚持以马克 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职业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将职业教育始终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百年;职业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

 G 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596(2021 ) 12-0033-07教育思想,是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不断前进发 展,一个乂一个时代留下的思想瑰宝,是批判地继 承乂不断丰富的文化遗产:职业教育思想具有一定 的时代性和特殊属性,并与社会发展相契合,与时 代精神相呼应m。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跌宕起伏,而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思想所给予的宝 贵的历史经验,不论是作为学理分析,还是实践探 索都值得学习和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思想的系统 梳理和总结,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脉动, 论析中国共产党职业教育思想。同时,这对进一步 夯实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基础和促进职业教育现代 化发展具有时代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职业教育思想发展历程我闰共产党职业教育思想始于丨919年五四运 动的爆发,随之而来的是民族主义 T 商业的蓬勃发 展。同时我国受到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思潮影 响。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 党人开始关注职业教育,针砭时弊,提出了许多先 进的职业教育思想:陈独秀认为“现实之世界,即经济之世界也”121从社会的角度提出了“现实主义”“惟 民主义” “职业主义”和“兽性主义”131而其中的“职 业主义”,就是要求受教育者要懂得个人与社会是 密不可分的,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社会发展作 出贡献李大钊则提出“使 T _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 打成一片”141的职业教育思想,主张教育与职业合一。这些关于职业教育具有创见性的思想为后来中 W 共产党成立后的职业教育思想发展和职业教育 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i(一)萌芽与探索期(1921—1948年)在抗口革命斗争过程中,共产党人十分重视职 业教育的开展,长期的革命斗争与探索实践为共产 党的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土壤19 3 4 年 ,苏维埃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提出“试 办短期中学”1"其目的在于“为广大青年提供义务 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知识和实际 生产劳动是主要教学内容。”161《短期职业中学试办 章程》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个大力发 展职业和技术教育的纲领性文献171为了更大程度 地在劳矜大众中推广职业教育,共产党在根据地以收稿日期:2021-08-27作者简介 :王 婧 (1997-), 女 ,内 蒙 古 赤 峰 人 ,沈 阳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学 院 ;高军 (198丨>_), 男,山 东 平 邑 人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 科 学 学 院 副 院 长 ,副 教 授 ,博 士 ,硕 士 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 :职业教育政策与管理基金项目:中 国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学 会 第 五 届 理 事 会 科 研 规 划 项 目 2020 年 度 立 项 课 题 “我 国 应 用 技 术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研 究"(2 U 20 C 0096)

 庆 祝 建 党 1 0 0 周 年 ”专栏牌 、所 、组 、班为单位开展各种识字运动,更好地在 群众中进行文化知识扫盲。同时开办农村夜校、工 人补习学校以及农业学校等,传授给群众基本的文 化知识、政治常识以及农村科学知识等。1937年,关 于如何搞好根据地建设,毛泽东认为:“不但要有集 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 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 e

 ”181同时,除了工人、农民以 及青壮年的职业教育外,共产党对于少年和妇女的 职业教育推广也同样重视。对于少年,共产党在小 学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思想。丨944年,延安的完小 对数学教育方针政策进行了重大改动,除了学习主 要知识科目之外,“四年级以上学生增加教授记账 法、写信、撰写路条、书写契约、珠算等教学内容”1" 并且在数学教材中也大大地纳入了与其他人民生 产经营劳动密切联系相关的知识点。除了教育方针 的变更外,“小先生制”在根据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让接受小学教育的学生担任“小先生”,更好地推广 民众教育,反哺社会,而学生也从劳动实践中寻真 知,并与群众在一教一学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对 于妇女,共产党提倡男女平等,这在其职业教育思 想中有很好的体现,女子同样享有接受职业教育的 权利,为此在根据地开办女子职业改进社、妇女职 业学校等。职业教育不仅在群众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共产 党对于干部的职业教育同样没有丝毫松懈。干部职 业教育是革命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我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干部职 业教育的开展更能体现其自身专业性和针对性。就 专业性而言,职业教育涉及的领域有金融、医疗卫 生 、通信农业等皆拥有独立的专业性质学校。针对 性则是指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秉持着为革命培养 先锋队的信念,对党员干部不仅有专业领域的学习 要求,同时还有对其革命意志、思想觉悟的锻造与 磨炼。这些党员干部学校无论是制定教育方针还是 进行教育活动都遵循毛泽东的指示 — “坚定正确 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K)|。(二)确立与初步发展期(1949-1977年)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共产党人就在国家层面 对职业教育表示关切,“我们要更加注重技术教 育”1111。这彰显出党肯定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其对于 我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性。1958年,在国情需要和借 鉴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毛 泽东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 要劳动化”的精辟论述,进一步指明了如何培养人 的问题1121。同年,江西省创办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 大学,这是我国共产党贯彻“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思 想的成功范例,也是党职业教育思想精髓体现当 时,职业中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针对职业教育的 发展现状,邓小平同样肯定半工半读对于职业教育 发展的意义,也指出职业教育需要根据国情更好地 进行改革从而促进其发展。为此他特别提出:“目 前,应充分考虑各级和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我国社会 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中所应应占的招生比重,尤其应 该要进一步不断扩大普通农业中学、各种各类中等 职业技术学校、技工技术学院的招生比重。”1B|1966年 ,中国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创,许多职业学校停办损毁,

 无法继续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改 变这种现状,邓小平强调,“城市需要发展一批职业 中学”1141。(三)

 调适与恢复发展期(1978-1 9 % 年)1978年开始,教育各个领域逐渐恢复发展,党 在教育发展的规和质量问题上有了新的见解。这一 时期,党的职业教育思想更多反映的是政府的主导 性 、计划性和指导性。1985年,国家针对职业教育 呈现出的薄弱问题,坚定地指出:“一定要采取切实 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情况,力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 个大的发展。”1151这不仅显示了党对于职业教育在 经济建设过程中能起到的作用的重视,也表明了党 加大对于职业教育投入的决心^ 1988年 ,“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可以看出 党对于国际环境和我国国情的把握也意味着党认 识到劳动力素质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意义。19 91年 ,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基本建立,并且 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 T 千万万的学子创造了学 习生产劳动技能的机会,提供基本技能的训练,使 其可以拥有在社会立足的-技之长。1993年,国家 深刻认识到建设职业教育对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 意义,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中流砥 柱的作用|161。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职业教育进行 不断尝试、反思和调适,寻求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 发展脉络与方向,强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 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1171。只有让职业教育因 地制宜地发展与地方经济密切相连,才能发挥出职

 庆 祝 建 党 1 0 0 周 年 ”专栏业教育能给地方各省乃至国家带来的最大效益,,(四)

 规范与体系化发展期(1996-2012年)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和通过,标志着当代我国第一次从法制层面上来 规范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从 此,职业教育有法可依,职业教育的进程趋于平稳。

 2001年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 ”讲话中正式明确提 出“全面发展”的思想理念%。这也标志着我党的职 业思想彻底实现了过渡重构,由以前的大力发展职 业教育转变为深人全面地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的 发展。从深化改革到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确实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适应社 会经济要求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2002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的理念1191,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 展正式迈进了一个更为系统化,现代性的新时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中国共产党在继承职 业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思想同时,也在积极主动 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 构建。并且,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 可持续性。只有不断优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不断完 善的职业教育质量,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发挥其处 于战略地位的作用。因此,2005年,在之前提出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 “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和中国特色”1201的新的目标要求。2010年,国家进一 步明确要求,“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 育发展的道路”|2\这同样能体现出我党在职业教 育领域探索仍不忘初心的精神理念。从革命时期一 直到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事业建设关键时期, 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优路径和实现职业教育的 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共产党人永远牢记的一项历史 使命。(五)

 特色化与内涵式发展期(2012-2021)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产党人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于不断促进当代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提升我国综合 国力和国际竞争综合能力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 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与社会 发展进程中,职业教育是我国破解就业难题的主要 突破口。2014年,党中央再次就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体系改革建设作出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战略性工 作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1221。这对于深人推进当代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重大战略,创造 更大的产业优势和更多人才红利,优化内部教育结 构意义深远。同时,习近平思想一直对职业教育的 深化改革给予思想理论的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坚持公平应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 内核,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作 出重要指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 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 彩的机会。”|23120丨9年,党中央强调要“加强党对职 业教育 T .作的全面领导、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 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1241。职业教育的 美好未来是需要各方齐心合力共同奋斗的,共产党 员的先锋示范作用与职业院校师生的凝聚力都是 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截止到202丨年,职业院校70%的毕业生选择 成为各个领域的一线从业人员,在不同的职业岗位 上实现个人价值|251。在这个克难攻坚的关键期,共 产党人关于职业教育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精进,呈可 持续发展之势,使职业教育改革一直与国家现代化 进程保持步调一致,为国家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s二、中国共产党百年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在百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我国横纵贯通的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已经颇具规模。在发展过程中,中国 共产党的职业教育思想形成了独有的特点,彰显中 国特色。(一)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中国共产党的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与发展根 植于百年的历史实践活动,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 系。不管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提出的“职业 与教育结合”“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 建国后,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还是现如今, 提出的“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等,都是中国共产 党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

 是理论创新的体现。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也会归于实践之中。坚 持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交互,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促进 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一项原创性贡献五四运动前 后 ,当时的教育事业在社会动荡中艰难发展,毛泽 东针对此番社会现况,评论道“现时学校大弊,在与 社会打成两橛.犹鸿沟之分东西,学生不能得职业 于社会。”126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意识 到了职业与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提出了“教育与 职业相统一”的职业教育思想。于是,共产党人开展

 庆 祝 建 党 川 0 周 年 ”专栏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沪 W T .人半日学校、北京长辛 店劳动补习学校等由共产党人创诖的各种类型的 学校,在当时都为工人运动培养了大批的后备力重 〇2012年,“构建人类命运共 N 体”的提出,这对 于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无疑是一次理论的创新 2014年,国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其发展职 业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重点...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经验介绍材料 职业教育 经验 材料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