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3篇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马蹄莲植物保护学院12级植保2班张孟2012313649 马蹄莲: 天南星科、马蹄莲属花卉。别名: 慈菇花、水芋马、观音莲。花期: 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莲植物保护学院1 2级植保2班张孟201 231 3649马蹄莲:
天南星科、马蹄莲属花卉。别名:
慈菇花、 水芋马、 观音莲。花期:
春秋, 果肉质。马蹄莲原产埃及、 南部非洲, 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中国各地温室也都有栽培
花程式:GPAp00)~1 :(306~0;4:;6 ; 4雌雄:
识别要点多年生草本, 肉穗花序, 花序外或花序下具有1片佛焰包
生态习性马蹄莲原产非洲南部的河流或沼泽地中。
性喜温暖气候, 不耐寒, 生长适温20℃左右。
喜湿润环境, 不耐干旱。
冬季需充足的光照, 光线不足着花少, 稍微能耐阴。
喜疏松肥沃、 腐殖质丰足着花少稍微能耐阴富的沙质壤土。
它的休眠期随地区不同而不同。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北方栽培, 冬季最好移入温室, 冬春开花, 夏季因高温干旱而休眠; 而在冬季不冷、 夏季不干热的亚热带地区全年不休眠。喜疏松肥沃腐殖质丰
主要品种1 )
白色马蹄莲:生长较慢。
但开花早, 着花多,花梗白色, 佛焰苞大而圆。白色马蹄:莲清雅美丽莲清雅美丽花语:"忠贞不渝,永结同心"。块茎较小,
(2)
红色马蹄莲:
花梗基部稍带红晕,开花稍晚于白梗马蹄莲, 佛焰苞较圆。红色马蹄莲:象征圣洁虔诚,永结同心 吉祥如意永结同心,吉祥如意。花语:清净,喜欢。
3)
青色马蹄莲:
块茎粗大, 生长旺盛, 开花迟。
花梗粗壮, 略呈三角形。
佛焰苞端尖且向后翻卷, 黄白色, 体积较上两种小。青梗马蹄莲:气质高雅、 优雅花语:是纯洁、 纯净的友爱
除此之外, 同属还有常见的栽培种, 如:黄花马蹄莲:
苞片略小, 金黄色, 叶鲜绿色,具白色透明斑点。
深黄, 花期7月-8月份, 冬季休眠;红花马蹄莲:
苞片玫红色, 叶披针形, 矮生,花期6月份;银星马蹄莲:
叶子上有白色斑块, 佛焰苞白色或淡黄色, 基部具紫红色斑, 花期7月-8月份,冬季休眠;黑心马蹄莲:
深黄色, 喉部有黑色斑点。
园林价值:马蹄莲花朵美丽, 春秋两季开花, 单花期特别长, 是装饰客厅、 书房的良好的盆栽花卉,也是切花花束花篮的理想材料也是切花, 花束、 花篮的理想材料。
用作切花,经久不调, 是馈赠亲友的礼品花卉。在热带、 亚热带地区是花坛的好材料。
马蹄莲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已成为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用作切花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马蹄莲花有毒, 内含大量草本钙结晶和生物碱, 误食会引起昏眠等中毒症状。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 块茎、 佛焰苞和肉穗花序有毒。
咀嚼一小块块茎可引起舌喉肿痛。
马蹄莲可药用,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治肿痛。
马蹄莲可药用,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治烫伤, 鲜马蹄莲块茎适量, 捣烂外敷。
预防破伤风, 在创伤处, 用马蹄莲块茎捣烂外敷。马蹄莲有毒,禁忌内服。
图片欣赏
黄花马蹄莲苞片略小, 金黄色, 叶鲜绿色, 具白色透明斑点。深黄, 花期7月-8月份, 冬季休眠
红花马蹄莲 苞片玫红色, 叶披针形, 矮生, 花期6月份
马蹄莲舞者
黑心马蹄莲
高贵的皇后------------就是我
我们是马蹄莲中的白雪公主
篇二: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东:什么课程最重要 作者:
丁学东
文章来源:
转载
点击数:
158
更新时间:
2008-1-13
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学什么? 我感到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或“企业”精神, 其次才是学习掌握工商管理的原理、 方法、 知识和工具。
“企业” 这个词是当今社会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词汇, 我们通常理解为投资办工厂或办公司, 却几乎忘掉了它的本义。
在英语中, enterprise 一词的意义是从事艰巨、 复杂、 冒险的工作, 指进取、奋进、 冒险精神, 事业心、 胆识胆略等。
因此, “企业” 一词的本义是企求事业、 企求创业。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对人生目标和事业的不懈追求。
但是这一命题的“逆命题” 却不一定成立, 即不是没一个创业者都一定能够成功, 甚至可以说成功者是少数。
但是它的“逆否命题” 是成立的, 即缺乏创业精神或事业心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个人在他毕业离开学校以后, 可能会遇上各种各样的情况。
你可能非常顺利, 也可能非常不顺利。
在不顺利的情况下, 你可能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你可能被迫生活在一个你所不喜欢的环境中, 你所在的公司可能亏损甚至破产, 你可能被裁员下岗, 你可能与很难相处的上司或同事相处, 你可能失恋甚至离婚, 你也可能身体不佳乃至疾病缠身, 等等, 总之你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你应当做到的、 保持唯一不变的就是你的“企业” 精神。
当然,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么倒霉或不幸。
在非常顺利的情况下, 你可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你的收入不菲, 你的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你的财运亨通, 你的仕途坦荡, 你的周围充满羡慕和赞扬, 你的身体健康无恙, 但是这一切, 反而更有可能扼杀和毁灭你的“企业” 精神, 因为你可能因为顺利而安于现状或小富即安, 你可能整天打麻将、 喝美酒、 迷恋歌厅茶吧, 你可能因失去追求目标而无所事事, 你可能因得意忘形而为所欲为, 乃至走上堕落或犯罪的道路。这同样是与“企业” 精神背道而驰的。
因此, 工商管理学院应当把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 创业精神放在首位, 你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 就选择了一条创业之路、 企业之路, 为此你必须为自己树立一个人生目标,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你就应当有一个新的、 更高的目标。
无论是在校读书期间, 还是毕业以后步入社会, 你都必须能够抵御周围的种种诱惑, 在浮躁浮华浮动的环境中心如止
水, 耐住寂寞, 潜心攻读, 保持一个清醒地头脑和冷静的目光, 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 放弃创业。
如果有人问我, 在工商管理专业所开设的各门课程中, 那一门课程最重要、 最难掌握? 那么, 我要告诉你, 经济学、 管理学、 数学、 公司财务、 会计、 金融等基础和专业课程都不难, 而学会如何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难掌握的。
作为一名从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 你应当具备如下的品质:
有理想有追求而不自命不凡, 勇于创新而不标新立异, 追求卓越而不居功自傲, 有独立见解而不固执己见, 平凡而不平庸, 自信而不自负,坦陈不同意见而不轻易否定他人, 固守原则而不失灵活, 贯彻领导意图而不一味盲从,团结群众而不随波逐流, 敢冒风险而不鲁莽行事, 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放纵过错, 坚持终生读书学习而不盲目照搬照抄, 工作全心投入而不失生活情趣, 展现自身魅力而不掩盖他人光辉……全部做到这些是不可能的, 但是永远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永远不能放弃做人的信念, 永远不能放弃做人的目标。
篇三: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
-2019 年第 3 期通过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在今后的相关实践认知中要注意防止五种不良倾向。一、平等对待、互商互谅的“共存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提出了“共存”理念,具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①“共存”是一个哲学概念,具有存在论或本体论的意义。马克思从来不抽象和绝对地论述人的存在问题,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以人们的实践关系为基础来探索人们的共同实践活动的。马克思在许多经典著作中都提出和积极使用“共同活动”“共同行动”“共同的实践”“共同活动方式”“共同生产”,以及与共同活动方式相联系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联合体”,并在共同体思想的意义上使用“共同目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普遍利益”“特殊利益”“世界性的存在”“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最终在其划时代著作《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地喊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只有共同实践或实践的共同性才是现实可靠的实践,才是当代人类有意义的实践。“平等对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是当下人类共同实践关系中的一种基本类型关系,建立在这种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共存”就具有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存在论意义。马克思的共同体和共同实践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共存”问题开启了新视域。从理论方面看:(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劳动的哲学存在论意义,现实人类的生存是以生产劳动的共同性为基础,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人类的“共存体”是共同生产或共同劳动的一体化;(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应是矛盾共同体;(3)*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哲学史资料库建设和研究(1919—1949)”(14AZD08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高冉,辽宁大学出版社副编审,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国坛,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
沈阳,110036)。①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第 538 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视域*高
冉
王国坛[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最新成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新发展,有坚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实践向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五大本质特征:平等对待、互商互谅的“共存体”;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共享体”;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共容体”;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共生体”;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共赢体”。在实践向度上,要防止将“共存体”绝对化、“共享体”概念化、“共容体”形式化、“共生体”神秘化、“共赢体”抽象化,真正确立解决关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发展问题的根本思路。[关键词]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A8;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9)03-0001-0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ChaoXing
-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性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共同体;(4)马克思认为自己的理论旨趣是全人类的解放,确定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着确切真善美的最终目标的。从实践方面看,马克思的哲学强调实践和感性活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实践共同体。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存体”特征是现实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不能将其绝对化。“共存”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明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共存体”。人类实践具有共同性,首先就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产劳动存在共同性,“共同”生产方式是“共同”生产力与“共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这里的“共同”是具体的和相对的共同,是包含着差异、矛盾甚至斗争的共同。世界多极化、多元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客观表征,是先在条件,“多极”“多元”意味着“杂多”。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使地球变成“地球村”,人们共同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等物质实践的目标是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当代人类成为了如马克思所断言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生产已不是区域性和国度性的,而是世界性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变成世界性的“地球居民”,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已经具有世界性、全球性的特征,全球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形成的生产方式也具有全球性,是当代共同的生产。这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决定着当代各国各地区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其他上层建筑,并制约着未来的发展。二、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共享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以人类的安全为基础,“共享体”首先是一个安全共享体。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看来,人类的“共享”有充分的历史意义和逻辑意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还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不管这种共同活动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而进行的。由此可见,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① 马克思在这里不仅论述了人们共享生命、共享生产的共同实践活动,而且还论述了这些具体的共同实践活动离不开实践性的“双重关系”。对人类而言,无论是自然关系还是社会关系,安全是基础性的和第一位的。安全是与共存等存在论观念密切相关的。除共享安全外,“共享体”还必须是一个物质共享体。唯物地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存在着一个根本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首要是客观物质性的。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活,是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唯物史观伟大发现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人们物质活动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唯物史观视域里,首先必须是人类生活(生存)共同体,而人们生活的第一个活动就是物质生产活动。从基础的根本的物质生产、物质交换等物质性方面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化解许多疑惑。例如,人们在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往往提到共同价值等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方面,无论是所谓“价值共识”还是“共同价值”,离开了物质性的客观社会基础,只能是主观随意性的。唯物史观认为,尽管人类社会纷繁复杂、发展变化巨大,但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客观规律之一就是物质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制约决定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变化,而非相反。这就决定了物质内容的研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视域的第一的和基本的方面。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首先重视的是人类物质生产生活共同体问题,这是将唯物史观的物质性原则贯彻到底所必须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往往被人忽视和遗忘,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观念要具体化、物质化、历史化,而不要概念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明:当下的人类是一个“共享体”。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科学应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存在及其发展的科学。人类命运共同体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532-533 页。ChaoXing
-3-的“历史之维”确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最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存在之家。人类命运共同体即是“共享体”,现实世界中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类宗教信仰的各种人群、族群都应是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和参与者,利益相连,成果共享。人类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当然,这会是一个漫长、艰苦、曲折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性同其历史性是相互适应的。三、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共容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创新、包容互惠” ① 的特征建立在人类开放性的共同实践的基础上。
② 存在论是一种关系存在论,关系的首要条件是其主体现实性。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
③ 在古代哲学特别是西方古代哲学中,重视实体、本体研究,而不注重关系研究。因为那时的人们只想要寻找万物的本原、事情的本质。这种素朴哲学在近代被打破。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将哲学的研究对象由外界客观转到主体意识。康德哲学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当时的众多哲学家都放弃了对于世界本原的寻找。而真正进行哲学翻转(或哲学变革)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重视实体的唯物性与辩证性的同时,也重视关系的唯物性和辩证性。马克思强调关系的社会性(是社会关系)和生产性(是生产关系),确证着关系的客观性和物质性。同时马克思也强调关系的双重矛盾性(自身矛盾运动)和客观复杂性(一定的工业阶段、一定的社会阶段),它们自身是一种辩证运动,是所谓“自动”和“自律”,而不是“他动”或“他律”。具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容性特征问题上,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要肯定这种“共容体”的客观实在性,承认人类生存是一种关系性的生存,离开生存性关系,任何个人、国家、民族从根本上都无法生存。第二,要确定这种共容的关系性,马克思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重要标志就是较早地重视客观的关系存在,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解释奠定了基础。人类的“共容”离不开关系的共容,而共容的关系有赖于其所具有的客观社会性和历史具体性。要理解这种共容关系的客观社会性和历史具体性只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那里寻找最好的理论支撑。例如,共容是一种实践共容、关系共容、物质共容,等等。人们最关心的还是经济上的共容问题。因为经济上的共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容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共容的载体,也是物质共容的客观形式。经济共容即在经济上各国家、地区、民族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关照,相互之间不再是势不两立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发展伙伴关系。各地区和国家都需要坚持和平、主权、普遍、共治原则,都需要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目标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是针对 21 世纪人类面临经济发展问题时所提出的中国方案,具有巨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当然,要防止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共容体”的形式化问题。所谓“形式化”就是以唯心的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片面抽象地理解“共容”问题。防止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共容体”的形式化问题,各国各地区就要做到:坚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理念,反对实际上的不平等和歧视;坚持合作理念,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经济命运唇齿相依,不能孤立自保、独善其身;经济强国不能以强欺弱、强买强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避免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总之,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共容体”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共容,而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共容,实际上的不共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明:地球上的人类是一个“共容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想象”之体,也不是意识之体,而是具有客观社会性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在现实性、物质性、客观性、规律性的基础上,否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客观物质性也就否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存在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辩证唯物主义重视客观规律,肯定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客观的、现实的“共容体”。这个“共容体”的矛盾关系具有必然性,具有差异、对立、冲突等各①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 265 页。② 参见董晋骞:《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哲学研究》2008 年第 8 期。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第 533 页。ChaoXing
- 4 -种矛盾形式;这个“共容体”的矛盾关系具有客观性,其冲突斗争和对抗是不可避免的;这个“共容体”的矛盾关系具有长期性和整体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矛盾就没有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矛盾在对立冲突斗争中总是不断被克服,使矛盾双方或多方达成一致或统一,产生新体和新的矛盾,循环往复。因此,这个“共容体”的长期性是一种具体的永恒,是内容的长期性,是动态的长期性。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存体”和“共容体”是统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物质与意识、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观、自然与社会等的“共容体”。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共生体”“和而不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从全人类命运的高度提出“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新思想理念。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共生体”观念是以各个文化文明间的平等地位和价值为基础的。在世界 2000 多个民族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文化,文化多样性是当今世界文化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不应该用一种或几种优势文化去整合其他劣势文化,而应让各民族文化求同存异、共同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问题提出“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明确原则,为未来世界形成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文化格局打下了基础。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文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