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乡 镇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今年以来,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 xx 镇构建了以社区联合党工委为核心的“区域覆盖、 领域涵盖、 突出功能、 强化服务” 的社区党建区域化工作新体系。通过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 充分整合了区域内各种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 优化了组织设置, 规范了运行机制, 扩大区域互动, 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为推动我镇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创新组织设置, 完善党建网络
创建社区共驻共建新模式, 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进一步统筹社区资源, 形成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一是完善领导体制。
构建以社区为“轴心” 的联合党工委, 根据上级要求, 目前, 我镇九个社区全部成立了联合党工委, 联合党工委第一书记由联系社区的县委常委担任, 九个联合党工委书记由社区在职党员担任, 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联合党工委委员, 使辖区单位的沟通协调转变为联合领导, 使辖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由配角变为主角, 使工作由“无责”变为“有责”, 实现了 辖区事务一起议、 活动内容一起定、 发展成果一起享, 极大地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组织设置。
社区联合党工委按照“三贴近”(即贴近群众组织、 贴近群众需求、 贴近岗位职责)
原则, 根据社区党建和党员的不同领域和类型, 九个社区均下设社区直属党总支, 在社区直属党总支下科学设置了社区机关党支部、 商企之家党支部、 夕阳红党支部等 27 个建制性党组织。
三是健全党建网络。
以社区区域(二级网格)
和区域化党建责任单位(部门)责任区(三级网格)划分为基础, 因地制宜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并在服务中心上设立非建制性的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 下设由区域化党建责任单位(部门)在职党员和社区在职党员组成的功能型党小组。
同步, 根据县直单位(部门)
在职党员所在居住地社区和党员自身实际, 灵活将居住地在社区的县直单位(部门)
在职党员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 通过把党组织建在实体上、 建在网格上形成全覆盖的组织体系。
二、 创新服务载体, 完善工作机制
通过把党组织、 党员资源有效整合, 拓展和提升服务群众的功能, 形成区域化党建单位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大平台。
一是强化服务。
按照上级要求, 为发挥组织作用, 实现服务全方位, 我镇根据城镇社区办公服务设施规范化标准, 健全社区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按照社区 “两厅六室多中心” (服务大厅、 多功能厅; 办公室、 党代表工作室、 文化娱乐室、 档案室、 图书阅览室、 警务室; 夕阳红党支部活动中心、 商企之家党支部活动中心等)
进行设置划分, 85%以上的面积直接用于服务居民群众, 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党群议事、便民利事、 宣传教育、 就业指导、 文体活动、 帮扶救助、 矛盾调处等功能作用。二是创新党员作用发挥途径。
通过建立在职党员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向管理、双向服务、 双向反馈” 机制, 广泛开展“服务在社区、 奉献进楼院、 爱心献居民”等活动。
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统筹, 按照“突出功能、 强化服务” 的原则, 根据巷道、 楼栋和居民户数、 人口数, 将 9 个社区划分为 199 个三级网格, 在区域化党建责任单位(部门)责任区内, 88 个区域化党建单位(部门)将 2500 余名党员干部分别编入 205 个功能性党小组进驻网格, 根据网格居民需求和党员优势特长,社区在网格内设置敬老爱幼、 扶贫帮困、 便民服务、 平安建设、 文明建设、 诚信经营等岗位。
同步, 推行区域化党建责任单位(部门)在职党员服务承诺制, 每人每年承诺为社区办 1-2 件实事, 到联系群众家中走访不少于 1 次, 年初以来, 有1800 余名党员为居民办实事好事 2000 余件, 走访群众 10000 余户。
三是健全服务网络。
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不同类型设立不同岗位, 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 我镇九个社区辖区 1560 余名居住地在社区的在职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 99 个, 积极开展了“进院调解、 入户解困、 登门服务” 等活动, 组织引导区域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齐争共创。
并组建了夕阳红党支部活动中心, 让老年人“老有所依、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组建了“李叔” 为民解忧、“索斯亚勒汗” 法律援助等党员实名工作室 9 个, 累计疑惑解答 1.5 万人次, 排查调解各类家庭矛盾纠纷 268 起, 解决实际困难 385 件次。
三、 注重改善民生
完善服务功能
推行行政服务“零障碍”、 特定人群服务“零遗漏”、 居民便民服务“零距离”, 消除社区服务居民的“空白地带”,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一是优化帮扶队伍。
确定全县 13 名县委常委、 88 个县直单位(部门)、 2500 余名在职党员联系
帮扶 9 个社区。
我镇从机关、 站所中抽调 22 名熟悉基层、 责任心强的机关、 站所干部、 12 名科级领导与县下派工作队联合组成 11 个工作队分赴九个社区、 两个村队。
二是统筹协调帮扶。
结合社区实际, 县委统筹协调, 确保全县 88 个县直单位(部门)
在我镇九个社区均衡认领责任区帮扶九个社区, 有效实现了区域党建互动对接。
通过领导联系、 互动共建, 各辖区单位自觉把“社区事” 作为“分内事”。
如:
阿尔夏特路社区以商企之家党支部为平台, 在宣传部等 10 家区域化党建责任单位的协助下, 成立各类服务居民协会 126 个, 解决居民就业 1500 余人; 政府办等 11 个区域化党建责任单位主动配合迎宾路社区, 以丰富的党员资源为平台, 成立了“红元素爱心基金”, 救助贫困家庭 7 个, 筹集爱心基金 10000余元。
友好路社区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优势, 区域化两新组织汇丰药业主动针对困难群众看病难、 购药贵的问题, 为贫困居民和职工免费发放“爱心服务卡”, 即购药优惠卡, 解决贫困居民购药贵的难题。
三是严格评议考核。
目前, 社区联合党工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联席会议, 定期研究党建重点工作、 社区重大建设和居民自治、 民主管理等事项。
同时, 按照要求, 明确区域化党建责任单位班子成员到社区坐班不少于 2 天、 单位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 2 件; 在职党员每季度到联系群众家中走访不少于 1 次, 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每年不少于 2 次。
社区联合党工委每半年要对区域化党建责任单位工作实绩以及在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评议。
目 前, 我镇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它的建立使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得到不断提升, 为我镇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下步工作中, 我们还将继续探索、 创新, 不断完善机制、 丰富载体, 以区域化党建推动社区大发展, 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 推动了党建工作再上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推荐访问:乡镇区域化党建工作典型材料 党建工作 乡镇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