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人士工作提案

时间:2022-09-18 10:1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外人士工作提案,供大家参考。

党外人士工作提案

 

  加强新课程改革研究 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竹溪初中党外代表人士的建议

 提案人:

 竹溪初中党外专业技术人员  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 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平台; 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我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手段。

 学校加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 做发师生民生工作, 充分发挥教职工积极能动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我校新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一)

 教师变了 1、 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 为了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 在教师培训方面加大了力度。

 在学校组织的多次外出观摩学习中, 聆听专家讲座,制定了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人人细读新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活动, 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教师角色的转变 通过三年的课改, 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3、 师生关系的转变了 教师与学生成了朋友, 课堂上共同学习, 课下一期活动做游戏。

 教师对学生的微笑多了, 关心多了, 关注多了,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

  (二)

 课堂变了 大多数老师的课堂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变为“自 主合作、交流探究、 检测提升” 的高效课堂模式。

  1、 学生的座位变了, 学生的交流合作更方便了。

 教师走下高高的讲台来到学生中间, 方便了教师关注学情、 把握学情。

  2、 参与展示的学生多, 机会多, 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

 同时也便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按导学案来分组进行学习, 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

 分组展示,体现了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多样性。

  4 、 学生经常黑板展示, 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5、 评价方式的转变, 由个体评价转向小组捆绑式评价。

  这样的课堂真正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 老师退出了展示的舞台。

 把舞台真正让给了学生。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演作用”。

  (三)

 学生变了 1、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所占比重大大增加, 学生自主学习, 交流合作、 展示汇报等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决断的过程,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2、 学生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 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3、 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 学生依据“学案” 课前

 独立预习, 课堂上积极发言、 交流、 展示, 大部分学生由“看客”变为“参与者”, 把课堂当场了快乐学习的舞台。

  4 、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小组长成了教师的小助手, 成了组员的小老师。

 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 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施展着自己的才华。

  二、 我校新课程改革存在问题 我校在课改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付出了很多心血, 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课改工作遇到了种种困难,出现了不少问题, 距离真正的高效课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下面就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简单的分析:

  (一)

 导学案编写质量不高 集体备课形虚设, 导学案编写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教师认为有了网上的电子教案、 教师用书上的导学案, 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拿来就用, 而没有深入钻研, 进行二次备课, 走进教室照本宣科, 结果是导学案难易程度不符合学生实际, 和教学实情也不吻合, 用起来很生硬、 很别扭。

  (二)

 课堂教学重形式, 轻实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注重了模式的形式, 而忽视了课改的内涵, 穿新鞋, 走老路, 没有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

 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不明显 有两个突出问题:

 (1)

 只求表面合作, 不求实际效果。

 有的教师不是让学生在该合作时合作, 而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本来很简单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可以解决, 教师却让学生几人围在

 一起进行小组讨论, 既浪费时间, 又没有收获。

 还有的是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 一提出问题, 就马上组织学生坐在一起, 讨论还不到两分钟, 又匆匆让学生归位。

 讨论成了走过场、 做花样, 流于形式, 缺少实效性。(2)

 对小组培训不够, 合作不能有序开展。

 小组学习缺少组织, 分工不明确, 组员不能各司其职, 小组长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导致合作效果不好。

  (四)

 学生学习方式未得到真正改变 调研发现, 仍有部分教师不舍得从“主角” 的位置上退下来,课堂还是教师问, 学生答。

 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活起来, 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学习方式未得到真正改变。

  (五)

 小组捆绑式评价未落到实处, 有些教师仍以个人评价为主   “捆绑式”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调动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多数教师怕麻烦、 不得要领,“捆绑式” 评价的作用基本没有体现。

  三、 改进建议 (一)

 理念先行, 强化教师课改意识 课改意识强不强, 课改决心大不大, 直接影响着课改的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因此, 我校必须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 真正把课改当成重要的工作来抓, 加大力度, 狠抓落实, 在学校内部掀起课改热潮,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投身到课改的洪流中。

  (二)

 加强有效培训, 提升教师课改能力 

 调研发现, 多数教师有了课改的热情, 但课改的能力还需要提升。

 因此我们应继续加大培训学习的力度, 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使教师得到更具体、 更专业的指导, 提升教师的课改能力。

 通过各种手段从强迫教师学习养成教师自觉参加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三)

 机制保障, 长效推进课改进程。

  为加大教师课改积极性, 学校在制度上向课改教师倾斜, 把课改和教师的评模、 评优、 年终绩效等利益挂钩, 对能在教学中落实课改精神、 完成学校课改任务的的教师优先推荐, 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中, 形成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长效推进机制。

  (四)

 落实评价, 形成科学评价体系。

  重新修订和制定小组评价实施方案, 使方案易操作、 易实施。使小组捆绑式评价成为学校的常态化评价, 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五)

 强化管理, 确保课改落到实处。

  为确保课改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应加强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加大常规检查力度, 采取不定期、 不打招呼的检查方式, 如推门听课,教案抽查等, 督促教师课改日常化, 杜绝“上面检查我课改, 上面不查我照旧” 现象的出现。

    2015年 1月 4日 

推荐访问:党外人士工作提案 党外人士 提案 工作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