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10篇

时间:2022-11-10 18:30:07 浏览量:

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10篇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规划与管理○体育强国与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研究——以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为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10篇,供大家参考。

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10篇

篇一: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规划与管理 ○体育强国与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研究— —以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为例王晨,刘莉倩(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文章结合南京市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编制,对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思路、策略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应以上层级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为统领,以符合地方实际、体现地方特色、满足实施和管理需求为抓手,以构建均等化、多元化全民健身网络为重点,同时,文章提出分级、分类的配置体系及建设标准,完善基层(村)设施配建标准,引导体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 ;配置体系 ;建设标准 ;南京高淳 ;全民健身中图分类号 : TU984.14 DOI : 10.13655/j.cnki.ibci.2022.03.019Research on the Layout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t District (County) Level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and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 —Taking the Layout Planning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Gaochun District asan ExampleWANG Chen, LIU Li-qian(Nanjing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Co.,Ltd.)【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planning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in Gaochun District of Nanjing,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the preparation ideas,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he special planning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t the district (county) level under the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and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It points out that the layout planning of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t the abovelevels should be taken as the command, meet the local reality, reflect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meet the implementation andmanagement needs, and focus on building an equal and diversified national fitness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putsforward a hierarchical and classified configur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 to improve the allocation standards of grass-roots (Village) facilities and guide the in-depth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Keywords】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standards; Gaochun District in Nanjing; national fitness1 引言在公共体育发展的新背景下,传统的关注“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和“专项竞训体育”的发展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需求。本文结合《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思考分析了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与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对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体系及体育设施规划策略进行了系统性研究。2 全民体育背景下区(县)层面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思路研究2.1 大型体育设施的选址布局应兼顾上层级发展战略作为上层级公共体育发展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区(县)层面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类型与布局应充分考虑上层级发展目标,以高品质、特色化的场馆和赛事助力上层级体育事业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择机建设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体育设施和精品赛事,并积极争取为市级重大项目,作为区(县)层面体育事业发展对外展示的重要载体。2.2 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应延续和传承地方传统特色在上层级体育设施规划体系下,区(县)层面体育设施规划应以特色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传承、彰显地方传统文化和优势特色体育项目,引导赛事体育与地方传统项目和节庆活动联动发展,打造一批与地方优势项目、特色项目相关的国际性竞训赛事,形成一张能代表地方、享誉全国的体育80

 ○ 规划与管理 ○名片。2.3 拓展深化外围乡村地区设施配建标准从国内各地区现行规范看,公共体育设施的配置标准主要分为用地指标控制要求和各类型设施建设标准两大类,但从实践看,部分规范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发展背景下的使用需求 [1] 。现行的配置标准在大型体育和竞训体育设施配建上执行力较强,实施性和推广性较好,但在基层社区(村)层面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尚缺乏系统性指引。国家体育总局于2005年颁布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中虽然规定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指标和建设要求,但是执行主体含糊、约束力不足,实施保障效果不明显,更没有考虑广大农村地区实际使用特征及需求[2] 。规划应重点研究广大基层群众的实际使用需求及地方使用特征,完善各层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体系及配建标准。3 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实践3.1 高淳区体育设施发展概况2013年以来,高淳区重点围绕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以及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经实地调研,高淳区目前各街道社区(新市镇)级体育设施建设与市专项规划提出的规模与内容标准均存在差距:①设施面积不达标;②配置内容有待完善。此外,中心城区虽然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面积总量全区排名第一,但人均指标和万人拥有设施数量均在全区平均水平,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与人口空间分布的匹配度有待提升。3.2 规划目标通过“聚合力、补短板、创特色”,构建“城乡及景区一体、服务便捷高效、兼顾普惠与高端、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突出“武术、水上运动、慢跑”3个特色体育项目,举办一批高品质、节赛联动的体育赛事活动。在南京市提出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础上,城区高标准打造“5分钟体育健身圈”,促进高淳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3.3 配置标准本次规划由传统注重赛事体育转向兼顾赛事体育和群众体育,提出了“战略性”和“普惠性”并重的发展模式,即在省市级层面择机建设体现高淳特色精品赛事及竞训基地,在基层级层面着力解决居民日常活动设施均衡性布局,响应国家全民健身战略。①补充完善基层(村)级设施配置标准。由于村级层面的体育设施规划标准仅停留在普适性方面的引导,缺乏村级层面的专项研究,本次规划重点结合高淳区外围村庄居民实际使用需求,明确了群众性活动场地、室内外设施类型等标准。②引导设施复合集约设置。规划根据各级各类设施,按照集约、复合、地域特色等原则,针对性提出了配置要求和用地兼容指引,明确应配、宜配建的体育设施类型。③明确基层设施的室内配建要求。考虑基层居民对于室内体育设施的需求大这一现实需求,明确了社区级、基层村级体育设施的室内设施配建指引。3.4 规划策略3.4.1 策略一:

 :

 突出特色, , 基于群众体育与地方传统的设施类型选择从国内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发展阶段分析,大型竞技体育设施建设已进入成熟完善阶段,并且这类设施建设普遍存在成本高、使用率低、运营管理不善等问题,而中小型体育设施具有建设管理与运营成本低的特点,便于引导大众进行体育消费、举办中小型赛事及开展全民健身,已成为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选择与趋势 [3] 。为此,规划进行了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研究,一方面,群众性日常体育活动设施是主要的设施需求,另一方面,规划提出“彰显高淳本地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特色,本地传统特色项目、优势项目仍缺少专业场馆,需要在规划中重点培养预留用地;从长远发展看,国家提出体育强国和南京提出建设世界体育名城,需要超前考虑体育发展趋势及保留中国地域传统特色文化。3.4.2 策略二:

 :

 优化布局, ,GIS 网络分析研究支撑下的设施布局引导本次规划从体育设施的基本功能出发,以影响体育设施区位布局重要性为依据,从较为全面的角度确定了四个主要的因子:公园绿地、轨道站点、公交站点和人口密度。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项因子的影响分析做定量化处理,最终形成各项评价因子的栅格数据评价图,以规划建设81

 ○ 规划与管理 ○适宜性评价图为基础,本次规划的体育设施宜布局在适宜和最适宜用地上(见图1)。图1 评价因子分析图3.4.3 策略三:

 :

 保障用地, , 体育设施用地控制与规划引导相结合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有独立占地和非独立占地两种,独立占地的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可表达为体育场馆、体育训练和康体等体育用地,其设施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非独立占地的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无法单独表达出用地的设施,通常涉及与居住社区中心、基层社区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城市山水绿等复合建设的体育设施,一般规模小、功能较单一,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才能确定具体的空间位置 [4] 。为确保规划设施能够落地实施,基于公共体育设施类型特征,本次规划按照用地控制与点位引导相结合的思路进行体育设施的布局。对于独立占地的体育设施,规划与既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衔接,明确各设施的建设用地、设施范围、面积、形式等指标,并通过图则形式进行管控,保障独立占地设施的建设实施;对于非独立占地设施,规划通过标准制定和建设指引,引导设施点位的布局,并在复合建设用地管控中提出体育设施复合设置的要求。3.4.4 策略四:

 :

 融合发展, , 节赛联动引导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在全民体育健身背景下,规划将公共体育设施融入绿地、广场、道路、旅游设施以及城市文化活动中,结合地方节庆活动,形成“体育+”的发展模式,让体育设施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中,重点结合地方旅游资源、民俗活动丰富的特点,以月为单位策划大型赛事活动,促进地方特色节庆活动和体育活动的深度融合,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使高淳月月有活动、月月有看头(见表1)。4 结语本文从高淳区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实践出发,基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基础,提出区县层面的公共体育编制思路策略,探索了以群众体育为主、融入居民日常的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以期为新背景、新时期公共体育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参考文献[1] 蔡云楠,谷春军.全民健身战略下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思考[J].规划师,2015(7):5-10.[2] 庄永达,陆亨伯.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立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7):9-11.[3] 黄兆生.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规划与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1.[4] 闫永涛,许智东,黎子铭.面向全民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探索 — — 以广州为例[J].规划师,2015(7):11-16.表1 节赛联动策划表时间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地方节庆活动中国·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中国·高淳国际慢城荷花旅游节中国·高淳固城湖螃蟹节中国·高淳游子文化节季度大型赛事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江苏高淳站江苏省龙舟精英赛高淳国际慢城马拉松赛全国武术锦标赛月度赛事345678910111212高淳极限运动挑战赛桠溪慢城山地越野跑挑战赛南京市网球挑战赛高淳水慢城铁人三项全省青少年羽毛球冠军赛固城湖攀岩挑战赛全民棋牌大赛千人瑜伽挑战赛千人环湖绿道徒步大赛固城湖国际休闲垂钓大赛高淳马术冠军赛游子山环山公路自行车邀请赛儿童户外拓展挑战其他全民活动民间足球挑战赛花海卡丁车趣味赛水上趣味挑战赛花山半马挑战赛万人瑜伽全民网球大赛绿林迷宫活动全民剪纸、木雕跳五猖冬泳节82

篇二: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体育设施需求及分布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李蓉指导教师夏思永教授摘要城市居民的体育活动是实现终生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全民健身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创建文明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承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丰富全民精神生活的物质载体。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社会文化、城镇化进程、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的体现,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调查问卷法、田野考察等方法对重庆主城区普通市民的体育需求,以及主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分布情况作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和分析。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近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重庆城市社会地位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居民对体育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布局等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健身活动场所少、体育环境和设施差、收费太高、设施分布不合理、缺乏专业技术指导等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满意度也不同,市民选择健身场地也不尽相同。市民总体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 不满意” 度达到52%,真正有体育锻炼需求者,是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而这部分群体因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尚未形成花钱去锻炼或进行健康投资的意识。针对目前重庆市民多元化的体育需求,笔者对重庆各个级别的公共体育设施进行了走访调研,包括大型公共体育场馆、部分典型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部分城市公园及沿江休闲带。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合理部分。两座市级体育场馆无论是在城市空间布局,还是项目设施布局上都有其科学依据,并且根据自身的定位,都在努力提高开放度。部分区级体育场馆也都在根据本区所服务对象的人口规模,通过各种途径保障全民健身场馆的落实。二是存在的问题部分。( 一) 由于规划的体育设施用地不能落实、原有体育设施权属的转变以及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场馆缺失,从场馆数量来看,主城区还没有一个行政区达到规划要求,其中体育设施较完善的行政区是南岸区和巴南区,体育设施较差的行政区是江北区、渝北区和渝中区;从场馆的类型来看,九个之中的六个区缺少体育场,九个之中的八个区没有游泳馆,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部分区有室外游泳池。( 二) 由于设施空间布局不均衡、体育设施配套供给方式不尽合理、城市土地资源不足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带有明显的公益性和非赢利性,其建设主体应为各级人民政府。针对目前重庆主城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重庆实际作统筹规划和全面布局,还应预计重庆今后十年、十五年的城市及人口发展状况,高瞻远足,为重庆规划预留出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满足以后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时市、区财政应当配合城市总体规划安排必要的资金保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需要,应将体育设施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根据人口及周边用地实际状况,加大市区两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明确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方针。在开发项目审批验收过程中要求规划部门、民政部门、体育职能部门严格把关,决不允许体育用地被占用或流失,建立一套监督奖惩体制,对达到或超过指标的企业进行政策性的奖励,对未达指标的一定要惩罚。结合城市开放空间,依山而建体育公园,打造体育与城市景观结合的运动场所。最后在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要坚持“ 以人为本” 的原则,实行人性化管理和注重人口、社会、资源的和谐发展。关键词: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体育设施;体育需求;分布研究II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Chongqi ngm ai nci ty publ i c sportsfaci l i ti esdem and and di stri buti O n researchM aj or:H um aneandsoci ol ogi calSci ence ofSports Postgraduate:l i rongSupervi sor:ProfessorXi asi yongAbstractCi ty peopl e’ S sportsreal i ze thel i fe—l ongsportsgoalessenti alw ay,Al soreal i zesal l -peopl e body- bui l di ngeffecti ve m easure,Si m ul taneousl yi s al so the foundati on cul turedand ci vi l i zedci tyand the constructi on harm oni oussoci ety" s i m portant com ponent.But theci ty publ i c sportsfaci l i ti es are the l oadbeari ng i m proveal l thepeopl e physi cal qual i ty,Ri chal l thepeopl espi ri tuall i fe m ateri al carri er.Theci ty publ i c sportsfaci l i ti es’ constructi on di rectsoci ety cul ture,the urbani zati on advancem ent,the hum anoccupy therel ati on ci tyenvi ronm entalconstructi ontheheal thydevel opm ent,i speopl e’ Sheal thybenefi tm ani festati on,i s al so dem onstrates the urbani m agethei m portantcontent.Thi s researchusestheexpertto consul t m ethods and SO onl aw , questi onnai rel aw , fi el di nspecti ontoChongqi ngm ai nci ty ordi naryresi dent" ssports dem and,asw el las the m ai nci ty publ i c sportsfaci l i ti es’di stri buted si tuati onhas m ade a detai l edi nvesti gati onandtheanal ysi s.Chongqi ngi s O ur countryyoungest m uni ci pal i ty,i nrecent years theeconom yobtai nedthe fast devel opm ent.Al ongw i thChongqi ng ci tysoci alposi ti on" senhancem ent andl i vi ngstandards’ i m provem ent,the ci ty peopl esal sounceasi ngl yenhance to thesportsdem and,presentthem ul ti pl i cati onthetendency.Theresi dentgrow s day by daythesportsdem and andtheci ty publ i c sports faci l i ti es’ suppl i es,the l ayoutbetw een andSO on contradi cti onm ai nl yconcentrates i n:Thebui l di ngacti vi ti espl aceare few ,thesportsenvi ronm ent andthefaci l i tydi fference,the chargeare toohi 曲,the faci l i tyto di stri buteunreasonabl e,questi onsandSOon defi ci entspeci al tytechni cal gui dance.The di spari tyi nagesecti on’ Sresi denti sal sodi fferent to thepubl i c sports faci l i ti es’ degreeof sati sfacti on,the resi dent chooses the fi tnessl ocati on to be al so di fferent.The resi denti aloveral l “ i s unsati sfi ed’ ’ to thepubl i c sportsl ocati onfaci l i tyachi eves 52%,has thephysi cal trai ni ngdem andtrul y,i s51year-ol daboveIII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量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鼍Im i ddl e· aged personand ol dpersonm aj ori ty,butbecause thi sparti alm asses factor l i m i ts andAbstract;.II皇;SO oni deol ogi cal concept,currenteconom i c condi ti on,not yetformspendexerci se or carryon the heal th i nvestm entconsci ousness.In vi ew ofthepresentChongqi ngresi dentm ul ti pl i cati on’ S sportsdem and,the author carded on toChongqi ngeach rank’ Spubl i c sportsfaci l i ti eshasvi si ted thei nvesti gati onandstudy,i ncl udi ng l arge-scal e publ i csportscom pl exes,parti alm odelcom m tm edi stri ctl evelpubl i csportsfaci l i ti es,parti alm etropol i tan parkandal ongthe fi ver l ei sure bel t.H as draw n tw o concl usi ons:Fi rst,reasonabl epart.Regardl essof tw om uni ci pal sports com pl exesi nci ty spati al arrangem ent,i ntheproj ect faci l i ty l ayout has i ts sci enti fi c basi s,and actsaccordi ngto ow n l ocal i zati on,di l i gentl yi senhanci ng degreeofopenness.The partdi stri ct l evelsports com pl exesare al soacti ng accordi ngto the hom e courttargetcl i ent thepopul ati on scal e,safeguards al l —peopl ebody—bui l di ng faci l i ty througheachw ayreal i zati on.Second,exi stencequesti on part.(one),becausepl ansthesportsfaci l i ti es l and coul d not carry out reasons and SO on transform ati onw hi ch as w el las constructi on fundsi nsuffi ci ency,the ori gi nalsportsfaci l i ti espow erhascreated thefaci l i ty f l aw ,l ooki ngfromthefaci l i ty quanti ty,them ai nei tydi d not have al ladm i ni strati ve area to m eet thepl anrequi rem ents,spotsfaci l i ti esperfectadm i ni strati ve areasportsfaci l i ti es bad adm inistrative area w asJ i angbeiw as theN ananarea andthe Bananarea,Di stri ct,Yubei Di stri ct andYuzhong D i stri ct,Looki ngf romthefaci l i ty type,ni ne i n si xareas l acks the stadi um ,ni ne i nei ghtareas do not have the natatori um ,theparti alareas havethe outdoorsw i m m i ng p001.(tw o),becausethefaci l i ty spati al arrangem enti m bal anced,thesportsfaci l i ti esnecessarysuppl i es w ayi si ncom pati bl e,the ci tyl and resourcei nsuffi ci encyas the l aw s andregul ati onsnot perfect and SO on factor i nfl uencepubl i cas w el lsportsfaci l i ti esspati al arrangem ents.‘Thepubl i c spotsfaci l i ti es have the obvi ouspubl i cw el fare and the non· earni ngcapaci ty,i tsconstructi on m ai nbodyshoul d for al l l evel s ofpeopl e’ S governm ent.Invi ewofthepresent Chongqi ngm ai n ci ty" s publ i c sportsfaci l i ti espresent si tuati on,suggestedthat therel ated Functi onaldepartm entsm akes the overal lpl anni ngandtheoveral lpl an l ayout actual l yaccordi ngto Chongqi ng,but shoul d al so esti m ate thatChongqi ngtenyear,15 yeardevel opm entcondi ti on,w i l lgazethe hi kehi ghfrom nowon,w i l lpl anforChongqi ngreserves the sustai nabl edevel opm entthepubl i c sportsfaci l i ti es l and,w i l lsati sfythe l aterurbandevel opm entthedem and.Si m ul taneousl ytheci ty,thearea fi nance m ust coordi nate theci ty overal lpl an arrangem entessenti al fundguarantee publ i c sports faci l i ti es constructi on theI V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need,shoul d take the sportsfaci l i ti esi m portantpubl i cservi ce faci l i ti esto carryonnecessary,accordi ngto thepopul ati onandtheperi pherall and actual state,expands the urbandi stri ct tw o l evelof m al e i tssportsfaci l i ti es constructi on i nvestm ent,i s cl ear about thepubl i c sportsfaci l i ti es i s the urbanpubl i cfi nance di sbursem enti m portant com ponent,m usti nsi st that i nvests thepol i cy pri m ari l y bythegovernm ent.RequeststhePl anni ng departm ent,the Ci vi l adm i ni strati ondepartm ent,the sportsFuncti onaldepartm entsi n thedevel opm entali temexam i nati oncourse ofrecei vi ngto checkstri ctl y,al l ow s thesportsl and to take i n now ayor the outfl ow ,establ i shes a set ofi nspector generalrew ards andpuni shm ent system ,toachi eves or surpassesthetargettocarryon thepol i cy- typerew ard,to has not reached thetarget certai nl ytopuni sh.U ni fi esthe urbanopeni ng space,accordi ngto Shan Erj i an sportsm aki ng sportsand urbanl andscapeuni on m ovem entpl ace.Fi nal l yi n thepubl i c sportspark,faci l i ti es’ constructi on and the useprocessm ust i nsi st‘ " hum ani st" ’ thepri nci pl e,i m pl em entsuser-fri endl ytom anageand toPay greatattenti on thepopul ati on,soci al ,the resourcesaccorddevel opm ent.Key w ord:Chongqi ngm ai nci ty;Publ i c sports faci l i ti es;Sports dem and:D i stri buti on researchV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I|_月U7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篇三: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XX/ XXXXX—XXXX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体育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体育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体育局、XXX。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DB11/ XXXXX—XXXX1公共体育设施分类与配置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共体育设施的分类及配置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级、地区级、街区级和社区级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272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GB/T 22517 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GB/T 34281 全民健身中心分类配置要求GB/T 34284 公共体育设施 室外健身设施应用场所安全要求GB/T 34289 健身器材和健身场所安全标志和标签GB/T 34290 公共体育设施 室外健身设施的配置与管理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31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T 179 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体育设施 sports facilities用于开展全民健身、体育训练、竞赛、教学和其他社会体育活动的场所及附属设备。3.2公共体育设施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由各级政府或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公益性体育设施。4 分类4.1 公共体育设施按服务范围分为:城市级、地区级、街区级和社区级。按服务范围分类的公共体育设施具体内容见表 1。

 DBXX/ XXXXX—XXXX2表 1 按服务范围分类的公共体育设施名称 服务范围 主要功能城市级 全市以竞演赛事和竞技训练为主要功能,兼顾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示范、体育文化交往等功能。地区级 北京市各区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功能,兼顾竞演赛事、竞技训练、青少年体育服务功能,部分兼顾体育产业示范、体育文化交往功能。街区级 各区街道、乡镇,服务于3公里健身圈以提供居民日常健身活动、体育项目培训等为主要功能。社区级 社区、行政村,服务于1公里健身圈 以提供居民日常健身活动为主要功能。4.2 公共体育设施按项目类型分为: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室外体育设施和室内体育设施。按项目类型分类的公共体育设施见表 2。表 2 按项目类型分类的公共体育设施名称 说明体育场由标准田径跑道、足球场和固定看台组成的室外场地,其跑道周长为400m,场地中心含有标准足球场地。体育馆有固定看台,可在室内进行单项或多项体育比赛、体育训练、体育活动的建筑,不包括半封闭的室内设施。游泳馆可供开展游泳、花样游泳、水球、跳水等运动的室内游泳场地。水池一般不小于25m×16m,最浅水深不低于1.2m。全民健身中心以独立的室内建筑为,不设固定看台,有能同时开展3种以上体育活动的场地,可提供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体育服务的综合性体育设施。体育公园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是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室外体育设施设置在室外供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设备,包括足球、篮球、网球、滑雪场、健走步道、健身设施器材等室外体育设施,不含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内室外体育设施。室内体育设施设置在室内供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设备,包括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滑冰、健身房等室内体育设施,不含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内室内体育设施。5 配置要求5.1 总则

 DB11/ XXXXX—XXXX35.1.1 按照城市级、地区级、街区级、社区级的服务范围,分别配备不同类型的公共体育设施。各级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类型见表 3。表 3 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类型名称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 体育公园室外体育设施室内体育设施大型全民健身中心中型全民健身中心小型全民健身中心面积不低于 10 万 m2面积不低于 6 万 m2面积不低于 4 万 m2城市级 ● ● ● ○ ○地区级 ● ● ● ● ● ○ ○街区级 ● ● ● ●社区级 ● ● ● ●注:●表示主要配置的公共体育设施, ○ 表示可选择配置的公共体育设施。5.1.2 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公共体育设施应按照 JGJ 31 要求建设,智能化系统配置应符合 JGJ/T179 的要求。5.1.3 全民健身中心的配置、开放与性能应符合 GB/T 34281 的要求。5.1.4 体育场地设施使用应符合 GB/T 22517 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所有部分)的要求。5.1.5 室外健身设施的配置与管理应符合 GB/T 34290 的要求,室外健身设施应用场所安全应符合 GB/T34284 的要求。5.1.6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应符合 GB 19272 的要求,健身器材和健身场所的安全标志和标签应符合GB/T 34289 的要求。5.1.7 无障碍设施建设应符合 GB 50763 的要求。5.2 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5.2.1 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应充分利用现状或规划体育用地建设,临近轨道交通或城市快速路布局。5.2.2 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宜配置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可配置室内外体育设施。5.3 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5.3.1 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应充分利用现状或规划体育用地、公园绿地等建设,临近轨道交通或城市主次干路布局。5.3.2 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宜配置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大型全民健身中心、面积不低于 10 万m2 的体育公园,可配置室内外体育设施。5.3.3 大型全民健身中心应独立占地,用地面积 3hm2 以上,包含各类室内外运动场地,群众体育项目宜不少于 12 项。5.3.4 面积不低于 10 万 m2 的体育公园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 15%,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 65%,健身步道不少于 2km,无相对固定服务半径,应至少具有 10 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 5 项。

 DBXX/ XXXXX—XXXX45.4 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5.4.1 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宜布局在方便、安全、对生活休息干扰小的地段,应结合居住区内人口结构配置,可独立或兼容占地。5.4.2 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宜配置中型全民健身中心、面积不低于 6 万 m2 的体育公园、室内外体育设施。5.4.3 中型全民健身中心应独立占地,用地面积 1—3 hm2 ,包含各类室内外运动场地,群众体育项目宜不少于 6 项。5.4.4 面积不低于 6 万 m2 的体育公园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 20%,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 65%,健身步道不少于 1km,主要服务半径应在 5km 以内,应至少具有 8 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 4 项。5.4.5 新建居住区配置的室内体育设施应在室内开敞空间中建设,不应有围墙予以分割。5.5 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5.5.1 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应设置在社区居住和服务设施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的区域,并远离高压、高温等危险设施,宜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可独立或兼容占地。5.5.2 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宜配置小型全民健身中心、面积不低于 4 万 m2 的体育公园、室内外体育设施。5.5.3 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应独立占地,用地面积 0.1—1 hm2 ,包含各类室内外运动场地,群众体育项目宜不少于 3 项。5.5.4 面积不低于 4 万 m2 的体育公园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 20%,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 65%,主要服务半径应在 1km 以内,宜至少具有 4 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 3 项。5.5.5 新建居住区应至少配建一片非标准足球场地设施。

 DB11/ XXXXX—XXXX5参 考 文 献[1]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3]第 382 号)[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 号)[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体育总局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建科[2020]〕95 号)[4]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发[2021]2 号)[5]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的通知》(国发[2021]11 号)》[6] 《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21]1497 号)[7] 《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和《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15]7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四: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情况汇报

 公共体育设施是城乡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雨山区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按照"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大力夯实公共体育设施基础,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设施服务能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根据安排,现将雨山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情况汇报如下:

 一、雨山区区情介绍

  雨山区成立于 1976 年,现辖 4 个街道、2 个乡镇,23 个村,31 个社区,区域面积 17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33 万。雨山区西濒长江,与和县、含山二县及郑蒲港新区隔江相望,东与南京市江宁区接壤,南连当涂县、博望区,北接花山区。随着 2008 年市政务中心南迁雨山,雨山区已成为马鞍山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中心区,也是马鞍山钢城融合、拥江发展和以港兴市的先行区,更是马鞍山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和富有潜力的主城区。

 二、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雨山区始终坚持把体育民生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体育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工程不断完善。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均已达到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做到有设施、有场地、有队伍、有活动,城区 15 分钟健身圈已建成。

 目前,雨山区各类体育场地数量 359 个,体育场地面积 65.4 万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是2.13 平方米。全区 31 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 132 套,社区健身设施配套率达 100%,23 个村农体工程实现全覆盖,城区 15 分钟健身圈已建成。区全民健身中心建成 2 个标准篮球场、1 个笼式足球场、1 个田径场。建成雨山区国民体质监测站、4 个社区体育俱乐部、晨晚练点 82 个。各类民营体育健身场所遍布全区。区属中小学校体育场所在节假日期间均实现对外免费开放。

 通过统筹利用社会体育资源,采取结对共建等行之有效方式,基本解决基层体育场地不足和辖区单位体育资源尚未利用的矛盾,实现资源共享,区级已基本完成"五个一"工程建设任务,乡镇、街道"三个一"工程建设也已初步建成。

 三、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管理日益健全

 雨山区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健身器材使用情况普查,对破损、超期服役,需要维修、更换零件的健身器材进行统计汇总,制定具体维修与更新措施。根据普查结果和群众反映,在市体育局的全力支持下,年投入维护资金近 20 万元,与体育器材专业维修公司签订维护协议,由体育器材专业维修人员对全区境内体育健身路径进行维修与更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好、更安全的体育健身场所,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一是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和落实对工程建设的检查监督机制,严格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进度、场地维护、活动开展等方面开展督导。对安装质量、安装地点、地面材质、对外开放等方面做好全面检查。对于使用年限到期的旧器材更新前进行现场查看,做到拆一套更新一套,工作人员定时巡回检查。

 二是加强和完善了维修机制,实行小修小补零星维修,大修大补专职维修公司。我们专门聘用了一家体育器材维修公司作为雨山区健身路径维修单位,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只要有器材损坏的信息反馈,我们就会指派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查看,安排维修维修人员及时维修,并对维修结果进行再次核实,真正体现全民健身设施亲民、便民、利民的功效。

 三是为确保雨山区全民健身器材的正常运转,避免安全隐患和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还安排各村、社区体育专干对所属辖区的健身器材进行每周不低于 1次的巡视检查,及时报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体育器材维修公司定期对器材给予上油、紧固螺丝、除锈防锈、排除安全隐患。通过监督检查,使我区的健身路径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情况掌控。

 四、下一步打算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比、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与上级的标准要求相比、与周边先进相比,还存在诸如发展不平衡、健身资源不足、管理力度不大等不足,因此下一步我们将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为指导,大力夯实全民健身的基础工作。

 一是探索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整合各方面资源,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新机制。充分挖掘整合全区体育场馆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进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领域,推进全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住宅小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针对目前居民住宅小区配套体育场地、设施相对缺乏的问题,协调住建部门加强规划、指导,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对此予以考虑;对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协调住建部门明确开发商的责任,真正落实把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纳入房产开发规划,不断丰富全区群众性体育资源。

 二是加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对全区现有体育健身设施加强管理,拟研究制定《雨山区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考核机制,从属地管辖和人员职责上加大管理力度,建立使用、维护、管理制度,保证全民健身工程使用的安全性和公益性。

篇五: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主任在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情况专题询问会上的讲话稿

 各位委员,同志们: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第 31 次会议的日程安排,今天上午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情况报告。今天下午我们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专题询问联组会,这是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刚才,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追问,简明扼要、直奔主题,很有针对性,甚至还不乏“辣味”;应询单位的回答,态度诚恳、表达流畅,既有具体措施,也有对今后工作的承诺。XX 副市长的表态发言,体现了市政府对做好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相信我市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一定会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总的来看,这次专题询问形式新、内容实、互动效果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对于加快我市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人大开展专题询问工作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 开展专题询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监督职责。《监督法》第 34 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同时,《代表法》、《组织法》、《预算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等法律均对询问作了明确规定,行使询问权作为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履行监督的重要形式,具有较强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2010 年 6 月,全国人大结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 2009 年中央决算的报告,首开专题询问先河,并对询问提出了“有声有色、更富成效”的要求。此后,这一监督形式很快在全国普及,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市开展专题询问始于 2014 年,今年是第七个年头。七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专题询问,是落实监督法的生动实践,是增加人大监督工作透明度的有效平台,也是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和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措施,对于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实解决民生重点难点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使人大监督更加深入、工作推进更加有力。

 二、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狠抓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项目的规划、立项等工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已建有市文化中心、XX 民族文化博物馆、平桂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有 XX 体育馆、平桂体育馆、平桂游泳馆和爱莲湖、大钟山等体育公园,并在南堤公园、北堤公园等建有塑胶跑道、健身步道、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台等公共体育设施;初步建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为市民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体育锻炼活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广大市民的殷切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市在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上还有许多短板,主要存在着文化体育设施不足、规划布局不够、新建项目推进缓慢、建设资金落实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各级政府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文化、体育、发改、自然资

 源、财政、住建、城管、教育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形成常态,齐抓共管;要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政策体系,建立部门合作联动机制、项目实施推进机制、科学考评激励机制、规范化建设机制、常态化管理机制等,始终保持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强势推进的工作态势,不断在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上取得新成绩,努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突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实施,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 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形象塑造,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反映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现在距离建市二十周年只剩下 2 年左右的时间,市政府要抢抓机遇,在明后两年大力实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攻坚战,周密部署、统筹协调、群策群力,积极谋划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完工投入使用,弥补建市二十年来的市政建设短板,以优异成绩向建市二十周年献礼。

 (三)科学合理规划,优化资源布局,制定城乡一体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蓝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我市的现状条件、人口结构以及文

 化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落实用地定额指标。要抓紧完善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抓紧启动我市文化体育产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要配套建设文化体育设施。总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既要符合统筹城乡、赶超跨越、加快发展的步伐和要求,又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保持协调一致,不断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向前发展。

 (四)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融资机制,多渠道筹资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不解决资金问题,项目建设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必须在多措并举筹集资金上下功夫,为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要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文化体育投入机制;二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力争将我市“三馆一中心”、体育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重大项目纳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从国家、自治区层面争取建设资金;三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

 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多元投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新体制。

 (五)强化管理服务,规范运行使用,全方位提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服务效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工作,落实监管责任,做到及时修理维护,确保设施完整,严防挪为他用;要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场馆要按照“四个坚持”的原则向社会开放,积极探索场馆开放的新政策、新机制和新模式,不断完善场馆开放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场馆开放服务能力,积极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切实抓好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专题询问成果的转化与运用 开展专题询问,重点在问,关键在答,核心在整改,决不是“始于问而止于答”,“有回音”“抓落实”是开展专题询问的落脚点,把问题抓到底、抓出成效是专题询问的最终目的。这次专题询问的成果运用要把握以下四点:一是抓好承诺落实。会后,市人大常委会要把今天询问会上需要解

 决的问题和落实的任务形成审议意见,交市政府研究处理并明确办理时限。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刚才做出的庄严承诺,以“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制定出解决问题、落实任务、推进工作的具体方案,细化目标措施,按时间节点狠抓工作落实,加快问题解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实变化。二是抓好跟踪督办。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要加强询问问题的监督检查,通过及时沟通、电话了解、听取汇报、视察检查等方式,动态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对答复承诺的兑现情况全程跟踪问效、持续进行监督,真正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防止专题询问止步于一问一答、流于形式,确保专题询问取得实际成效,最大限度地维护专题询问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更好地体现专题询问的目的和意义。三是抓好整改评估。

 市人大常委会将在适当时候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专题询问意见办理情况,评估专题询问的绩效;必要时可对意见办理情况进行再询问、满意度测评或质询,切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真正促进有关问题整改到位和解决落实。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要总结专题询问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改进专题询问形式,使专题询问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更加富有实效,真正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四是抓好宣传报道。各新闻媒体单位为这次专题询问联组会的宣传报道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进一步扩大了专题询问的透明度,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专题询问工作的知晓率和监督力度。

 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继续共同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宣传各部门推进工作的情况,全面展示专题询问的成效,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专题询问工作,更好地监督、支持人大和政府的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各位委员,同志们:新时代赋予了地方人大新的使命和任务,今后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履行人大职能,更加积极实践、完善和运用好包括专题询问在内的各种监督形式,不断提高人大监督质量,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为奋力谱写 XX 赶超跨越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六: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1 -郑体〔2016〕63 号郑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意见各县(市、区)教(文)体局(武管中心)及有关单位: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6〕37 号)、 《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 《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3 年试行)等国家法规政策及相关技术规范,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郑政办〔2016〕41 号)要求,制定郑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

 - 2 -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二、目标任务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更高层次的需求,制定结构合理、内容明确、符合实际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加快建设水平较高、内容完备、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 15 分钟健身圈。2020 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8 平方米以上,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 0.5 块以上,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 0.1 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 0.3 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域、城乡和人群间的均等化。加强和规范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效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一)城市国际化。

 中心城区要以国际化为引领,以实现部分区域和领域现代化为目标,2018 年底前完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包括 6 万座体育场、1.6 万座体育馆、3 千座游泳馆)、郑州市民健身中心、北区市民健身中心、东区体育公园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市内各区要统筹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广场,至少规划建设一座能够承办全国比赛或国际单项比赛及训练的场馆,以增强城市的内涵和品质。城市社区要充分利用公园、街

 - 3 -心花园、绿地等区域建设便民利民的活动场地。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新建或改造旧厂房、仓库、废弃厂房等用于体育健身,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建设“15 分钟健身圈”。(二)县域城镇化。结合城镇化发展形势,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推进县级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中小型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广场的建设速度,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新市镇公共体育设施,街道办事处、社区升级改造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健身路径等,扩大场地规模,增强全民健身的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三)城乡一体化。要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结合乡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室内、外乡镇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施为基础,结合区域特点,丰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健身路径全覆盖。三、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标准(一)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建设规模应以辖区人口为基本依据,兼顾人口密度、经济、地理、交通和服务半径等合理布局,服务人口 3-5 万人。2.每个项目建筑面积为 2000 ㎡左右,至少可以长期开展 5个体育活动项目。3.大空间运动单元场地尺寸建议为 40m×24 m,净高不低于7m,可以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体操等项目转换使用。

 - 4 -(二)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建设规模应以辖区人口为基本依据,兼顾人口密度、经济、地理、交通和服务半径等合理布局,服务人口 5-10 万人。2.每个项目建筑面积为 2000 ㎡-4000 ㎡左右,至少可以长期开展 7 个体育活动项目。3.大空间运动单元场地尺寸建议为 48m×34 m 左右,净高不低于 7m,主要以球类活动为主。该大空间运动单位按照两个标准篮球场地设置,大空间运动单元功能转换可以是一种球类项目转换,也可是两种球类项目组合形式上的转换。可以满足球类、武术等项目转换使用。(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建设规模应以辖区人口为基本依据,兼顾人口密度、经济、地理、交通和服务半径等合理布局,服务人口 10 万人以上。2.每个项目建筑面积 8000-12000 平方米,至少可以长期开展 12 个体育活动项目。3.大空间运动单元综合运动场地尺寸建议为 48m×40 m 左右或以上,净高不低于 7m,主要以球类活动为主。该大空间运动单元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标准篮球场地设置,大空间运动单元功能转换可以是一种球类项目转换,也可是两种球类项目组合形式的转换。可以满足球类、武术、体操等项目转换使用,(四)乡镇体育健身工程(乡、镇级)1.建设规模:室外健身场地面积不小于 1500 ㎡,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站)提供一处不小于 150 ㎡的用房(有条件的乡镇可以按照小型全民健身中心规划建设)。内容涵盖有 1 个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地(看台数量不超过 300 坐席);1 片综合健身场地(场

 - 5 -地不小于 500 ㎡);1 处室内健身用房(用房面积不小于 150 ㎡)。2.建设要求:室外健身设施必须符合“3+X”。“3”是指必备的 3 种室外健身设施,“X”是指可根据实际情况选配的室外健身设施。3.可选的室外健身场地项目:(a)球类场地:篮球、排球、足球、门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b)广场类场地:广场舞、武术、太极、健美操、轮滑;(c)步道类场地:跑步、健步走;(d)器械类场地:健身路径。4.室内健身设施:可根据实际需求在室内配置跑步机、动感单车、力量型综合健身器械、乒乓球台、台球桌等健身器材。5.其它要求:a.水平照度不低于 150lx。b.有条件地区,可以增设围挡,可以将健身场地建成风雨棚球场。(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1.选址:努力做到布局科学合理,统筹兼顾。尽可能充分利用村级公共土地,村级文化大院,村委会等产权明晰的场所,对原有场地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应以硬质地面为主,改善体育设施建设。2.室外项目:室外健身场地面积不小于 680 ㎡。建设内容包括篮球场和健身路径。3.室内项目:可与农村文化大院、活动中心、康健中心相结合,统筹规划建设,合理配备房间器材,确保设施资源共享。(六)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选址:重点安排在中心城市社区(人口集中的小区、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2.项目建设标准及设施配备: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

 - 6 -用地总面积为 740 平方米,设施配置可以满足 3 种以上健身项目使用,场地四周有高度不低于 4 米栏网,可以配置地埋式篮球架、五人制足球门、羽毛球架、灯光等设施,如条件允许可安装室外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和室内健身健身设施。(七)户外体育健身设施1.户外健身设施是指利用公园、绿地、水域(江、河、湖、海)、山川、广场、街心花园等自然地形、地质和景观条件,建设户外运动场地,开展群众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2.基本建设内容包括户外运动场地和附属设施。3.应根据地区自然地形、地质和景观条件,民族、民俗、民间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建设不同类型的户外体育设施。具体分类详见表 1。4.可以结合体育公园、生态廊道等建设球类、场道类等综合类户外健身设施,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创造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运动环境。户外健身设施分类表序号 场地分类 体育运动场地名称1 球类 足球、篮球、排球、门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场地2 场道类多功能健身场地、跑步道、城市健身步道、登山健身步道、轮滑场地、自行车健身场地、水上运动场地、冰上运动场地3 器械类 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器械场地、儿童游憩场地4 特色类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5 综合类 设有球类、场道类和器械类等多种健身设施的体育公园、生态廊道等(八)健身步道

 - 7 -1.城市健身步道:应充分利用城市生态廊道、公园、绿地、广场、街心花园等自然地形、景观条件建设。步道长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建议环形步道不小于 200m,非环形步道不小于1000m;步道宽度 1.2m-2.4m,两侧缓冲带不小于 20cm,缓冲带最好有植被覆盖。2.登山健身步道:路线设计应适应自然地形、水文条件,不破坏自然景观,尽量充分利用和改造原始的山路、古道、机耕路、防火隔离带、运河等原有的历史性路径。登山步道系统中每条道路应与其它道路、景点相连接,形成环路,无断路,无死路,其次应以成人正常步行速度行进约 40 分钟为一距离段,设置观景休憩站。登山步道路面由主步道与两侧的缓冲带构成。主步道路面宽度应大于等于 60cm、小于等于 150cm;两侧缓冲带每侧宽度不小于 20cm,缓冲带应有植被覆盖。3.单车健身道:应充分利用城市生态廊道、河(湖)边、景观道路边隔离绿化带建设,单车健身道应独立设置,不能与机动车和行人混行。(九)全民健身助残工程1.全民健身助残工程是指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协调安排组织,彩票公益金提供资金支持,捐赠给地方市、区、街道、社区,县、乡、村及残疾人集中的康复中心、福利院、福利企业、体育健身中心等单位用于开展残疾人健身康复活动的公益性体育设施。2.每个全民健身助残工程配置各种类型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体育健身器材,主要是室内体育健身器材,也可建设室外助残健身工程。

 - 8 -3.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应本着关爱、扶助残疾人的宗旨,共同参与建设更多的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积极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创造条件。四、工作要求(一)要切实提高认识各县(市、区)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深刻内涵,切实把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到体育设施建设的具体工作当中。进一步明确本地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基本任务、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统一思想,突出重点,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为实现健康中国,为更好的改善全民健身环境和条件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基础建设。(二)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组织领导,结合各地实际,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统筹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把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规划建设方案和专项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投资规模和资金渠道,督促和保障项目的顺利建设,形成各级联动的推进机制和工作格局。(三)要切实推动项目建设各县(市、区)要把公共体育设施作为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充分调动各级积极性,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谋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加快推进实现体育强市做出应有的

 - 9 -贡献。2016 年 8 月 30 日郑州市体育局办公室 2016 年 8 月 30 日印发

篇七: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亚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调研报告

  根据沈晓明书记在三亚调研时指出的三亚要加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解决“有城市没文化、有城市没功能”问题的指示,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以副主任王文荣为组长的三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专题调研组,于 6 月 8-18 日到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地调研市级公共文体设施情况,到崖州、吉阳等四个区调研区级“两馆一中心”和基层公共文体设施情况。6 月 28 日,组织市政府、市旅文局、发改委等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满足群众对文化体育生活需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要求,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有关工作,逐步完善市、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在提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大型文化体育场馆建设方面

 1.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已有一定基础。目前,市一级已建成并开放使用的文体设施有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三亚技

  师学院体育中心。市图书馆现有场馆 2002 年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 10,400 平方米,总藏书量约 117 万册(种),人均占有藏书 1.13 册,已获评部颁二级馆;市群众艺术馆 2017年开馆运行,建筑面积约 8,600 平方米,尚未定级(自评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三亚技师学院体育中心 2011 年投入使用,主要设施有“一场两馆”,即体育场占地面积 38,319 平米,座位 1.6 万个;体育馆建筑面积 12,086 平米,座位 4,000个;游泳馆建筑面积 3,998 平米,座位 500 个。图书馆和群艺馆均达到国家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体育中心符合国家体育总局对市县全民健身中心硬件要求。

 2.使用临时或替代场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我市在市群艺馆内建成市非遗展示中心、设立市美术馆开展非遗和美术等类别的文艺活动;为解决长期无公共文物展览业务问题,计划利用原文体局办公大楼改造、装修布展,作为市博物馆的替代场馆。在区级新的文化馆和图书馆建成前,在各区设立了不低于 500 平方米的区级两馆分馆,替代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其中,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和崖州分馆面积分别为 1000 平米、700 平米、500 平米和 3000 平米的分馆,为崖州湾科技城设立 1100 平米的分馆。市图书馆和群艺馆为以上分馆均配置了文体设备和器材,把市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延伸到区一级。

 3.抓紧推进市区两级综合文体场馆建设。一是以筹办亚沙会为契机,加快建设国际体育产业园项目。项目用地 445亩、总建筑面积 253,450 平方米,拟建设 8.6 万平米的 4.5 万

  座体育场、3.4 万平米的 8,000 座热身场、5.5 万平米的 10,000座体育馆和 3.8 万平米的 3000 座游泳馆各 1 座,配套建设热身练习场、全民健身广场和全民运动公园,预计 2023 年 6月全部完工。

 二是推动市级博物馆建设。为解决市博物馆长期无馆舍问题,市政府正推进三亚市文化中心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三亚市博物馆(含非遗保护中心)和综合档案馆,其中,市博物馆用地面积 23,015 平米、建筑面积 41,539 平米。

 三是积极谋划市级全民健身中心项目。2021 年 9 月启动三亚市全民健身中心项目,项目选址中央商务区中央公园,用地规模约 50 亩,计划年内开工。

 四是协调推进区级“两馆一中心”建设。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达标工作,把区级“两馆一中心”建设列入“重大项目调度事项”。截至目前,进展情况如下:海棠区文体多功能中心项目用地面积 49 亩,投资估算3.07亿元;吉阳区综合文体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38亩,投资估算 2.83 亿元;天涯区文化多馆合一项目用地面积约10.64 亩,投资估算 1.40 亿元;崖州区“三馆”项目用地面积 50 亩,投资估算 4.27 亿元。上述项目均已完成选址,计划年底前动工,建设周期都是 2 年。

  (二)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方面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利用中央和省市等各级财政资金建立健全村(社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据统计,2018-2020 年,中央和省、市各级财政共投入 3430

  万元在全市各区新建或扩建了 60 个 200 平方米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配套相应的文体设施;共投入 900 万元在 55 个村 30 个社区 9 个公园安装健身器材。截至目前,全市 149 个村(社区)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符合建设标准,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全民健身器材两个全覆盖。

 (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和使用方面

 1.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制度。市旅文局加强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印发了《三亚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并定期组织督查组开展检查,充分发挥公共文体设施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

 2.打造活动品牌,盘活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市旅文局协同市图书馆和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要求,长期开展周周演、月月展、文化讲坛、百姓讲坛、少儿成长悦读会等服务,并打造了一系列活动品牌:连续举办 11 届三亚体育舞蹈公开赛、8 届广场舞大赛、4 届工间操大赛、3 届“三亚球王”全民健身民间系列争霸赛、三亚游泳公开赛等。据统计,市级“三馆一中心”每年组织开展的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艺术普及、全民传统文化传承等活动达 500 余场次,形成了全市“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处处有精彩”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体设施规划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规划用地保障乏力。原市少年宫、文化宫等文化用地被调整为房地产建设用地后,至今没有得到置换补偿。市体育中心项目原选址在现三亚湾红树林酒店用地范围,当时项目已完成基础部分施工,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被合并到三亚技师学院建设成学校配套体育场馆。据市资规部门汇报,三亚的文化体育用地规划是符合《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要求的,但是这些预留区域都在现有居民住宅小区中,需要耗时近 10 年拆迁腾出。

 二是规划的前瞻性不足。2009 年建设的市图书馆馆舍现已无法满足需求。当前全市人均馆设面积已不达标,按照年均入藏量测算,现有馆舍藏书最多 3 年全部饱和。2017 年投入使用的市群众艺术馆馆舍,一楼演艺厅限容 200 人,根本无法举办全市性的文艺演出。目前,区级综合场馆规划也存在类似问题。天涯区是三亚版图最大的区,常住人口 30 多万,预留的“两馆一中心”建设用地只有 10 亩,无法满足未来市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需求。

 三是区级综合公共文体设施谋划落后。2015 年我市撤镇设区,没有乡镇一级的综合文化体育场馆可以改造利用,区一级的公共文体设施处于“一穷二白”状态。近几年,虽然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大型创建活动的带动下,区一级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已经开始前期工作,但都尚未正式开工,各场馆建成使用尚需时日。上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若不加快建设,将会影响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中期

  验收。

 (二)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历史欠账多。部分市级公共综合文化体育场馆长期缺席。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单位,市博物馆于 1989 年成立,拥有馆藏文物(标本)545 件(套),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 57 件(套),没有独立馆舍,文物“蜗居”在库房中,在编人员开展文物、考古等文博工作受限。市非遗中心和美术馆只能利用市群艺馆现有场馆作为替代使用场馆“应急”开展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二是大型文体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要求,市、区两级场馆建设需要投入 24.9亿元左右,全市建设大型公共场馆的资金缺口大。近年来,除三亚体育中心为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建外,全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大多为公共财政资金,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全市缺乏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民间资本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中央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专项资金申请不了。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善于谋划和储备文体设施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早在 2012 年,中央就出台了支持地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扶持政策,对地方“两馆一中心”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市政府相关部门反映中央资金“不好用”“不想用”。中央资金的下达和使用需要地方政府已经完成项目前期工作、项目相对成熟;投资完成时限和绩效考核要求高,我市相关部门的项目管理和运作能力跟不上,“不会用”“用不上”。

  三是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量薄弱。特别是在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上,没有硬性规定在楼盘报建时必须审核配建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要求。2015 年以来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体育场所的小区屈指可数。目前,只有吉阳区卓达东方巴哈马、清平乐等注重小区文化品质的房地产才配套建设了相应的文化体育功能区,村(社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建设。

 (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需不平衡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效能不高。各区反映,各文化中心的使下放至用权村居委会后,由于开展的活动少且单一,群众感兴趣的题材不多,不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门可罗雀,图书室等传统文化功能室闲置较多。

 二是公共群众体育服务设施供给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消费持续上涨,市级公共体育场馆较少、区一级公共体育场馆缺失,社会兴办的体育健身运动场馆经常处于场地难求的状态,无法完全满足群众旺盛的体育健身需求。

 (四)公共文体设施管理压力很大

 一是旧的场馆日常维修保养难度大。以三亚技师学院体育中心为例,该场馆是三亚市政府投资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2011 年建成运营以来,主要由三亚技师学院进行日常管理运营,向全市党政机关免费开放。历经十余载,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畅,国家和省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无法获得(该资金需通过文化体育系统申报),对接社会力量举办

  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也存在隔阂。近年来,该场馆仅靠市级财政每年拨款约 260 万元维持基本运营,自营收入较少,基础设施设备逐渐老化却无力保养。由于场地没有得到及时修缮,2018 年,原定在我市举办的第五届海南省运会田径项目被迫临时转至其他市县举办。

 二是新建场馆管理运营面临困境。当前,全市正在新建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即将面临运营问题。比如,市博物馆核定编制只有 4 名,如何让正在建设的建筑面积达 4 万平米的新馆投入运营并走上正轨;我市 4 个区纷纷兴建区级“两馆一中心”,但是都没有设立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体育管理机构(有的设立了机构却无编制)。区级“两馆一中心”建成后,场馆的管理和运营何去何从,日常运行的经费来源何处,这些都是未知数。

 三是公园和绿地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缺乏统筹。以白鹭公园为例,公园的管理单位从市到区涉及到很多部门:市住建局负责绿地和公共步道的建设和管理,市旅文局管公园内健身器材的购置和保养,市路灯所管公园内运动场所的路灯,吉阳区环卫部门和辖区居委会负责内部的公共厕所和环境卫生。公园内公共体育设施损毁后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存在安全隐患。

 (五)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长期缺编或空编,业务开展受限。市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编制少,人才引进困难、专业人员稀缺。在

  编制已经不足的情况下,市博物馆的编制 2002 年核减至 4名。由于编制少、文博专业人才无法引进,博物馆长期处于“疲软”“无为”状态。自 2016 年以来市图书馆长期处于空编无法招聘的状态,空编数一度达到总编制数的 1/2,无法保证场馆正常开放。

 二是现有人才专业层次不高。例如,市群众艺术馆缺乏文化艺术创编人才;市图书馆缺乏图书馆专业技术型人才,在编在岗馆员年龄老化、专业知识不足,场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工作推进缓慢;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多数为高中文化水平,且不少是兼职,缺乏策划和组织公共文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编外人员流动性强。虽然市政府给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安排了一定名额的文化派遣员指标,但由于编外人员偏低的薪酬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大,上述单位要培养和留住人才困难,经常出现刚带上手就离职的情况。

  三、意见和建议

 (一)坚持“机器管规划”,增强规划的稳定性

 一是制定落实好三亚市“十四五”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专项规划。市政府要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及《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按照《三亚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全市“十四五”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规划,统筹安排布局全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目标为指引,一张蓝图干到底,工作任

  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强化分级管理、分类监管和监督实施,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严格规划实施管理。

 二是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编制的公共文体设施专项规划要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结合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测算,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要着眼长远,提前预判中远期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预留空间、适度留白,确保规划更好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求。

 三是要增强规划的可持续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民生工程,编制规划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公共文化设施选址...

篇八: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1 5年( 第5卷) 第07期社会体育学邯郸市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分析①夏洪涛 李林凯( 河北工程大学公共体育部李梅云 赵健河北邯郸056001)摘要:试文研究方法采用的是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通过对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邯郸市区目前的社区体育设施基本上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撮炼的需要,尤其老城区内的体育设施缺乏严重。基本上不能满足人们蕞炼需要,同样在新开发的小区体育设施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有向良性方向发展的基础和现实条件。为此.本人拟对冀中南地区杜区体育设施进行现状调查,旨在了解其中南地区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熏后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对改善冀中南地区市区体育设施现状.加快翼中南地区市区群众体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体育设施社区 体育麓炼邯郸中图分类号:G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 2015) 03( a) -0208-02近几年随着体育健康常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提高。与之相对应的大众体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样与大众体育密切相关的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情况的极度缺乏现状也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内成为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许多城市的新、老社区普遍存在体育设施种类缺乏、设备老旧、数量不足等问题,这一现状成为当前时期内人民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尽快加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切实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绝日益增长大众健身与体育器材严重不总的现实矛盾,已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学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正是基于上述思想,采用分层分级随机抽样与简单直接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邯郸市区目前的体育设施现状进行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以下几点。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该文作为课题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在实际调查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确定为邯郸市主城区( 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 、高开区、矿区、工业园区内的生活社区。随后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随机抽取的社区中460名居民对所在社区内体育设施的配套与使用情况以及24个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共发放460份调查问卷,收回460份,100%的收回率,其中有450份有效问卷,97.83%的有效率。表1 邯郸市各区公共体育设施现有情况400米田标准篮露天乒乓羽毛球 其他健身市区 径场 球场 球台 场 设施设施邯山区8 10 58 20 50丛台区4 16 32 10 3l复兴区2 8 20 8 25高开区4 14 45 32 64矿区 l718 10 18工业园O 4 l O 6 11区表2 居民对住宅区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选项 百分比满意7.49%基本满意10.70%不满意81.81%2结果与分析2.1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分析2.1.1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总体现状调查显示:邯郸市的社区配备了足额体育设施的只有23.86%,没有配备足额体育设施的有53.37%,没有配备体育设施的为22.77%,而人El 密集的老居住区则有更少的体育设施,对人们日益增长的锻炼和健身需求根本无法满足。调查显示,目前邯郸市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严重缺乏,体育场所相随较少,生活社区内健身场所人均使用面积远远到不到国家建设部门的规划要求。因此在体育锻炼的项目以及内容上也呈现单一化,锻炼人数也没有呈现团体性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规模化和代表性。因此可见邯郸市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的严重匮乏以及社区普及化薄弱已成为影响邯郸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2.1.2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类型以及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显示邯郸市内6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状况差异明显。有表1可以发现,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占有率邯山区优势比较明显,这主要是邯郸市高校主要集中该区,目前包括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内的部分对外开放的公共体育资源与体育设施,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三所高校自身的场馆设施尚不能满足教学与训练需要,所以每当社会群众进入校园内部健身时,时常出现因争占场地而引发的一些打架斗殴现象,给当地三所高校的稳定教学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邯郸市区其他各个辖区除矿区和工业园区对比明显,丛台区和复兴区以及高开区差距不到,单从人均数量上来讲,目前邯郸市区人口主要集中在丛台区、邯山区。因此对比发现高开区的人均使用率相对较高。在其它体育设施方面主要就是通过国家体育彩票或者福利体彩修建的一些健身场所。但是多数因为社区内在建设之初就没有进行规划,造成这些设备布局混乱、维护不当甚至过快损坏等现象明显。同样在部分新建小区内这些设备也因功能性的限制,实用率较低,且缺少专业指导事故率和伤病率时有发生。因此这些设备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逐渐成为社区内的建筑垃圾存在。这些公共体育资源的投入使用效果已经完全失去了推进大众健身的实际意义。2.1.3邯郸市新开发居住区体育设施状况相对较好通过调查发现邯郸市近两年新兴商品住宅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较好,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的住宅小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尤其以极大国内知名①基金项目: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邯郸地区全民健身体系的研究》,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g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冀中南地区全民健身体系的研究》课题号:HBl l TYOl l 。作者简介:夏洪涛(1980一),男,讲师,河北邯郸人,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208当代体育科技(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 ogy)万方数据

 社会体育学 201 5年( 第5卷) 第07期房产的大型社区均比较注重社区健身场所的修建,这为入住居民可以就近参加体育锻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对于今后的新型住宅小区的规划与建设,邯郸地方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对优秀的社区进行宣传与推荐,使居民可以就近就便参加体育锻炼,进而推进体育锻炼更加容易生活化。2.1.4邯郸市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度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邯郸市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度很低,表明邯郸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需求。( 如表2)由此可见只有7.49%的社区居民对所在区域的公共体育设施感到满意,而不满意比例则高达81.81%,在当前时期内这对于人民大众来讲,物质文化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民大众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2.2邯郸市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分析2.2.1现有社区体育设施收费问题当前,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资源不共享、布局不合理是邯郸市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资源不共享,布局不合理等实际问题。即使在公共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部分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并没有发挥它所应有的调节作用,这里面既包括向不对外开放的邯郸市体育场也包括门票奇贵的邯郸市游泳馆、邯钢游泳馆等大象场所。这些公共设施或是成为城市的形象建筑,只有在大型赛事或者重要活动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或是成为高档的消费场所。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市民来说,偶尔去去还行,若经常性的则经济压力太大。2.2.2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维护问题在这些社区体育设施中,很多设施器材没有起到应有的功效,主要体现在维护力度不够,一些居民根本无法放心地使用器材,从而使公共设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同样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既是在一些新建社区中安置的一些功能性较强的专业体育设施,往往因为不懂得怎么使用,造成居民想健身却无从下手的现象,导致器材、场地的闲置。2.2.3社区体育比赛组织问题因上述原因的影响,造成社区大多数体育项目多为自娱自乐型,很少开展竞技类的活动。条件好的会组织比赛活动,例如:针对老年人的门球比赛,年轻人参加的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不过参赛的人只是少数。2.2.4邯郸市社区居民日常体育锻炼与设施使用情况分析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紧张的工作对人们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需要,居民自觉锻炼身体,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多数人视参加体育锻炼为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丰富多彩,看报、读书、看电视、上网、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正是现代人崇尚自由、追求自我的一种体现。人们也在不断提高自觉锻炼的意识。年长的爱和老伴、退休同事、邻居等一起到户外空地、公园广场以及社区内锻炼身体。这类人群参加锻炼的比例最高,这与他们平时空余时间多有很大的关系。此外,伴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机能等各方面都在下降低,加大了各种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增加了对体育健身的期望,而且在外经常活动还可以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目前,老年人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打发闲暇时间的方式。不过年轻人则喜欢和朋友一块在收费场馆或单位有体育设施的地方锻炼。由此可见,邯郸市很多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所选的方式、项目都是对场地器材要求低,有很少花费的,在个人素质和运动技能方面要求不高,按个人喜好进行锻炼的。例如在邯郸市龙湖公园广场,夏天晚上的时候总有3~5处跳交谊舞、做有氧操的人。这种锻炼方式简便,只需一个音响设备,有一位动作熟练的人领着,就可以带动一大群人在一起进行锻炼。往往以这种方式进行锻炼的人群要固定一些,因为都是常住居民比较多一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休闲的过路人参与进去。3结语积极投入,科学规划社区健身场所,地方政府切实把社区体育的发展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一项工作加以推动和支持,使社区体育工作真正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成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监督,强化社区建设过程中体育锻炼场地硬性预留,同时加大对样板社区的推广和示范。鼓励相关企业更多地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公共体育事业的建设中来。同时做好社区体育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的相关制度。既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好社区体育的积极性,又要增加社区体育建设在基层部门考核中的分量,进而大力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社区体育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加大居民对健身常识以及健身器械的普及与使用,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树立社区居民正确的终身体育观,组织好社区体育锻炼、比赛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终身健身能力,促进社区体育更好地向前发展。协调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资源以及社区体育场馆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使体育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得到提高,科学使用合理维护增长体育设施的使用期限。参考文献[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l :15.【2】鲍冠文.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3】秦椿林,张瑞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当代体育科技(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 ogy)209万方数据

篇九: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章来源

 课 件 w w w. 5Y k J. c oM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 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政府、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第七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 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重新确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

 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 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三章 使用和服务

  第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 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 应当提前 7 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九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二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是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 10 日租用期满租用者应当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 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章 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 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

 第二十五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 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 体育行政主管部门、 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收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

 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文化、体育、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

 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 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 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未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 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 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 5000 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2 倍以上5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 5000 元以下的可以处 1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租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

 第三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挪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者有条件维护而不履行维护义务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由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文 章来源

 课 件 w w w. 5Y k J. c oM 相关公文:<div id="

篇十: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环境设施设计第六章 公共环境设施的材料与工艺

 本章概要 公共设施的材料, 目前普遍使用的几种材料有: 6.1

 金属材料 6.2 天然石材 6.3 人造石 6.4 玻璃玻璃 6.5 复合材料 6.6 塑料 6.7 混凝土 6.8 木材

 材料运用原则 1 .考虑到环保因素 2.考虑到各种材料的特性 3.考虑到成本 4.运用不同的材料体现自身特点及美学特征

 6.1

 金属材料 金属可略分为铁金属及非铁金属两大类, 前者如不锈钢、 铸铁、 高碳钢等, 硬度高、 沉重; 后者则以含有铝、 铜、 锡及其他轻金属的合金为主, 硬度底但弹性大。 金属的加工方式主要可分为铸造(如砂模铸造、 离心铸造、 连续铸造等)

 、 粉末冶金、 热作(如滚制、 锻造、 挤制等)

 、 冷作(如抽制、 挤压、 板金、 冲压等)

 、 熔接(如气焊、 电弧、 电阻熔接)

 等五大类。 常用作设施的金属材料有不锈钢管、 铁管、 钢板等, 通过熔接、 铸造、 构造连接等方式。 当然, 金属材料还可以与其它材料结合使用, 如石材等。

  1.不锈钢 不锈钢亚光和高光的纹理质感, 具有精密、 高科技之感, 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常用于构件、 细部的设计中,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大面积的运用一定要慎重)

 不锈钢材料特性 1 、 不锈钢是一种维护成本低、 强度高、 耐用的材料; 2、 其纹理质感更容易周围环境; 3、 可以抵抗那些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因为其材料不容易刮、 擦、刻、 画, 还有防蚀性; Stainless steel is low maintenance strong and durable With its contemporary Stainless steel is low maintenance, strong and durable. With its contemporary look it is easy to see why this material is finding its way into many new build schemes as well as re-vitalising existing developments and townscapes. Stainless steel is resistant(有抵抗力的)

 to vandalism(故意破坏艺术的行为)

 . There is no paint which can be carved(雕刻)

 in or scraped(刮、 擦)

 off, the material is inherently anti-corrosive(防蚀性)

 and the low adhesion factor(粘合系数)means graffiti (乱画)

 is more easily removable.

 不锈钢材料在公共设施中的广泛运用 1 . 公共座椅 Seating 2. 阻车柱 Bollards 3. 自行车停放架 Cycle Security 4 垃圾箱 Litter Bins 6. 树池 Planters 7. 公共候车亭 Bus Shelters 8. 信息牌 Poster Boards 9 雨篷 Door Shelters 4. 垃圾箱 Litter Bins 5. 扶手、 栏杆 Railing 9. 雨篷 Door Shelters 1 0. 雕塑 Sculpture

 公共座椅SeeatingStainless steel seating is intrinsically anti-vandal due to it"s strength, finish and non-combustible properties.不锈钢座椅可以抵抗人为的故意破坏, 因为不锈钢具有强度大、 光滑以及不易燃的特性。

 公共座椅户外钢木座椅钢构件采用镀锌或磷化工艺形成可靠防锈底层, 增强附著力, 然后再选用进口优质户外粉末, 通过高压静电喷粉技术, 形成优质表面防护层, 户外使用, 耐候性强, 色彩持久, 并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 木制构件均采用优质进口山樟木木材,经除虫、 防腐、 烘干处理后加工成型, 表面采用优质户外高分子漆喷涂, 形成可靠防护膜, 户外持久耐用。Seating

 阻车柱B Bollards

 阻车柱BBollardsThese bolla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retail(零售)environments as they are extremely(非常地)

 resilient(有弹性的)

 to trolley(电车)

 damage and require minimal maintenance(保养)

 . They can be supplied polished(磨光)

 , brushed(植绒)

 or even part painted.Simple contemporary designs and shapes are easily created.这些阻车柱对于车子的冲撞非常有弹性, 维护保养费用也最少;有磨光、 植绒、 甚至可以部分着色可供选择;形状简单, 容易生产;

 ANTI RAM-RAID PROTECTION抗冲撞保护The product

 is a fold down bollard which can be locked in the up position or tucked neatly into a box when not required. As shown in the photographs it will absorb the impact of a car quite satisfactorily. This vehicle was rendered immobile with one bollard piercing(刺穿的)the passenger footwell(驾驶者放腿脚的搁脚空间)

 .

 The systems shown above (1 80 to 1 84) are supplied to fit most of our range of bollards.

 Steel. 1 950mm wide, 1 600 high, 3380mm high to top of logo post

 Available as 1 87 (steel, 250mm root), 1 87 (steel, flanged) and 1 87ss (stainless steel, 250mm root). All 750mm wide, 750mm high

 垃圾箱Li itter Bins

 垃圾箱Li itter Bins

 垃圾箱Li itter Bins

 扶手、栏杆RailingStainless steel railing is both practical and attractive.Good to look at, good to touch - it repays it"s higher initial cost with excellent durability, low maintenance and anti-vandal properties.1 、 不锈钢栏杆兼具实用与美观;2、 好看、 触感好;3、 虽然一次投入成本较高, 但它具有优良的耐用性、 维护成本低、 并且可以抵抗人为破坏;

 扶手、栏杆Railing

 树池Plant tersStainless steel planters fit well in contemporary schemes as well as being low maintenance and intrinsically anti-vandal.

 公共候车亭BBus Shelters主体为不锈钢候车亭, 顶棚为彩色阳光板

 信息栏Poste er Boards

 不锈钢阳光蓬雨篷Doo or Shelters

 不锈钢雕塑

 不锈钢雕塑

  2.铸铁 Cast Iron 铸铁是一种铁合金材料, 通过烧沸、 浇注预制模具中,脱模形成形态。 铸铁装饰品具有典雅美感。

 常用于扶手、 门饰、 座椅等具有古典风格的设施设计中等具有古典风格的设施设计中。

 铸铁材料在公共设施中的运用 1. 公共座椅 Seating直线型 S t r a i g h t   S e a t i n g八边型 Oc t a n g o n a lS e a t i n g六边型 He x a g o n a l     S e a t i n g曲线、 圆型 Cu r v e d   &  Ci r c u l a r   S e a t i n g曲线、 圆型 Cu r v e d   &  Ci r c u l a r   S e a t i n g3. 栏杆、 扶手Post and Railing4. 标识系统 Signage指针形指示牌 Fi n g e r   S i g n s指针形指示牌 Fi n g e r   S i g n s信息牌 I n f o r ma t i o n   Bo a r d s吊篮 Ha n g i n g   Ba s k e t s路牌 S t r e e t   Na me p l a t e s预示牌 Be s p o k e   s i g n s 2. 垃圾箱 Litter Bins圆形 Ro u n d                        正方形 S q u a r e长方形 Re c t a n g l e八边形 Oc t a n g o n a l六边形 He x a g o n a l

 公共座椅 SEATING Seating forms the focal point of many town centres, retail developments, coastal and inland view points throughout the UK, giving people the opportunity to rest, converse and reflect. 公共座椅的形态往往会成为许多公共场所的焦点; 这些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休息、 交流、 沉思的好地方;

 公共座椅 SEATING Our seats are 1 .8m long as standard and have been ergonomically designed to give a comfortable seating position. Other sizes are achievable, most commonly 2.4m and 3.6m. In these cases an intermediate centre leg is utilized.All timber (managed forestation hardwood as standard) is treated prior to delivery with 2 coats of Sikkens HLSO wood preservative Standard timber is Iroko but alternatives arepreservative. Standard timber is Iroko but alternatives are available including European Oak, Ash, Sapele, Utile and Western Red Cedar.Cast ends are supplied in the more popular cast iron. Alternatively ductile iron and aluminium are also available. For the majority, a cast iron seat is normally robust enough for all but the most demanding situations. Every seat supplied as standard is fully finished with metal/castings painted using our airless spray two pack epoxy acrylic system, in the full BS or RAL colour range.

 公共座椅 - 直线型

 公共座椅 - 直线型

 公共座椅 - 直线型

 公共座椅 - 直线型

 公共座椅 - 直线型

 公共座椅 - 直线型

 公共座椅 - 八边型

 公共座椅 - 六边型

 Curved $ Circular Seating

 Curved $ Circular Seating

 Curved $ Circular Seating

 圆型垃圾桶-闭口Round d Litter Bins – Closed Top

 圆型垃圾桶-开口Round d Litter Bins – Open Top

 正方形垃圾桶-闭口Squ uare Litter Bins – Closed Up

 正方形垃圾桶-闭口Squ uare Litter Bins – Closed Up

 正方形垃圾桶-开口

 长方形垃圾桶

 八边形垃圾桶

 八边形垃圾桶

 六边形垃圾桶

 铸铁栏杆

 铸铁大门

 指针型指示牌Finger Post

 Sign Fingers

 信息牌 Information BoardsAs permanent features designed to attract attention, notice boards should be easy to locate(查找)

 but not clash with(不协调)

 their surroundings. Choices of columns are available to suit and can be viewed here. A selection of optional finials(物件顶端的装饰物)

 are available and are shown here. All boards can be designed to accommodate(适应)

 internal illumination(照明)

 .

 吊篮 Hanging Baskets

 路牌 Street Nameplates

 导示牌Bespoke Boards

 6.2 天然石材 1 .大理石 质地组织细密、 坚实、 花纹多样、 色泽美观、 抗压性强, 吸水率小, 耐磨, 不变形, 可磨光等优点。

 但大理石板材硬度低,不耐风化。

 希腊雅典大理石体育场1 896年4月 6日雅典大理石体育场是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主场馆

 上图 以长木条为椅面, 搭配自然形大理石为椅座,简单中又不失味道。右图 以台湾特产白大理石为主体, 利用金属管作为搭配。

 以木材与石材搭配设计, 营造与大自然完美配合的质感。

 6.2 天然石材 2.花岗岩 包括各种花岗岩、 拉长岩、 辉长岩、 正长岩等, 特点是质地坚硬, 构造致密, 耐磨, 耐酸碱, 耐腐蚀, 耐高温, 耐阳光晒,耐冰冻, 可磨平、 机抛、 抛光。 石材可与金属构件结合使用, 可产生很好的功能和效果。

 采用花岗岩, 椅面一体成型

 规划于长沙火车站东广场内。

 雕塑以花岗岩和不锈钢为材质, 局部采用着色的手法。

 通过利用螃蟹手足来冲破代表传统思想的两个圆环,反映湖湘人敢为人先、 心忧天下的思想。

 花岗岩条凳

 6.3 人造石 是人造大理石和人造花岗岩的总称, 属水泥混凝土或聚酯混凝土的范畴。 人造石花纹图案可以人为控制, 且重量轻, 强度高,耐腐蚀, 耐污染, 施工方便, 个性强, 花色图案可以人为控制的特点。人为控制的特点。 现代技术的进步使人造石的概念得以外延, 产品进一步扩大, 例如以废旧玻璃为原料生产的混合人造石给人造石家族增色不少, 它具有半透明、 彩画、 放光、磨砂等多种形式, 色彩种类较多, 具有美观、 实用、清洁、 安全环保、 运输方便等特点, 为公共设施设计提供了更大的材料选择空间。

 6.4 玻璃 玻璃, 种类很多, 按其化学成分有钢钙玻璃、 铝镁玻璃、 硼硅玻璃、 钾玻璃、 铅玻璃和石英玻璃等; 按功能分为平板玻璃、压花玻璃、 夹丝玻璃、 夹层玻璃、 钢化玻璃、 中空玻璃、 热发射玻璃、 吸热玻璃、 光致色玻璃、 涂膜玻璃等。 玻璃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材料, 它的用途透光、 透视、 隔音、 隔热外还有艺术功能并有吸热热外, 还有艺术功能, 并有吸热、 保温、 防辐射、 防爆等特殊用途。保温防辐射防爆等特殊 玻璃是极富灵性的现代建筑装饰材料, 它可以很容易融入各种环境, 达到与环境的协调。 玻璃表面可以采用喷砂、 雕刻、 酸蚀等工艺手段来处理, 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现代玻璃的开发种类很多, 已从单一的平板玻璃发展到镜面、异形、 曲板等种类。 玻璃的利用面很广, 建筑外墙、 隔断、 地面、 吊顶、 艺术品等。

 玻璃的循环再生 由于玻璃不能被生物降解, 所以对废玻璃的处理不应当采用填埋的方法。玻璃的好处就在于它1 00%可再生。

 旧玻璃可以很容易地被制成新的玻璃产品而且和纸张不同的是, 玻璃可以被反复地循环再生, 因为玻璃不会像纸张中的木质纤维那样被轻易地损伤。千上万吨的玻璃被埋进坑里。既然如此, 我们就没有理由看着成 玻璃的整个循环过程相当简单。

 当废玻璃被送去回收工厂以后, 工人会对 玻璃的整个循环过程相当简单。

 当废玻璃被送去回收工厂以后, 工人会对不同颜色的玻璃进行分类, 分类后的玻璃随后会被碾碎成豌豆般大小一致的玻璃颗粒。

 这些颗粒会经过各种机器的处理来去除金属和塑料等杂质。最后经过锅炉融化和成型, 新的玻璃产品就产生了。 玻璃有着不同的颜色。

 德国和荷兰的居民在将旧玻璃瓶丢进分类收集箱前,都会用水将瓶冲洗干净, 并且会根据颜色把它们进行分类, 这种习惯是其它国家的公民所没有的, 至少还不能够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一些回收时的注意点 下面是一些回收玻璃时应当注意的地方, 它们会影响到再生玻璃的质量。 只有汽水瓶、 酒瓶(啤酒, 葡萄酒等)

 、 果汁和食品罐等玻璃盛器可以被回收。

 其它的玻璃制品如镜子、水杯、 窗户和灯泡, 由于他们是由不同种类的玻璃制成所以不能像前面的玻璃盛器那样被回收成, 所以不能像前面的玻璃盛器那样被回收 将旧玻璃冲洗干...

推荐访问:公共体肓设施建没的典型材料 典型 材料 体肓设

版权所有:同博文库网 2019-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同博文库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同博文库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滇ICP备190037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