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丘吉尔传读后感(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第四篇:丘吉尔 传记 读后感
《丘吉尔传》读后感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他不仅是一代伟人,也是一代文豪,一生留下了无数精彩著作与演说,并最终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绝无仅有的。
丘吉尔出身于英国传统贵族家庭。祖先的丰功伟绩、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丘吉尔从小性格孤僻而且倔强,不擅长与人交流。他不感兴趣的科目成绩都很差,但是他在文学和历史方面成绩优秀。他从小就对军事有浓厚的兴趣。这也让他进入了一所军事院校,并最终以军官的身份毕业,从而开始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1895年10月,刚刚当上中尉的丘吉尔和朋友一起到古巴亲身体验了西班牙和古巴当地人民起义的战争。他也被一家报社聘请为随军记者,为该报发稿。一个月后,历经了战火的丘吉尔回到英国。古巴之旅使丘吉尔爱上写作和记者的生活。
1896年,丘吉尔随部队调往印度,在那里他有时间阅读大量的历史、哲学作品。一年后印度北部部落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武装起义,得知消息后丘吉尔立即请了假,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英国的军事行动,并以此为基础写出了其第一部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1898年该书在英国出版。之后他又相继出版了自己的小说《萨伏罗拉》和有关英国和苏丹战争的《河上的战争》。
1899年,辞去军职的丘吉尔又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在随英军士兵行进途中被俘虏。丘吉尔虽然是随军记者,但是因其携带武器并参加战斗,布尔人拒绝释放他。1899年12月,丘吉尔极为大胆地独自一人越狱成功,在当地一个英国侨民的帮助下逃到了英国领事馆。这一事件使得他在英国的名声大噪;1900年3月,丘吉尔终于回到英国。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的丘吉尔决定抓住机会,踏入政坛。从此开始了他61年的政治生涯。
一战后的英国迷漫着和平主义的气氛,从政党领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裁军,人民天真地相信,一战后将再也不会有一场如此残酷的战争了。丘吉尔是议会中极少数反对裁军,并警告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条约》的人。丘吉尔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将给欧洲带来灾难,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他督促英国应当重整军备,并鼓励盟友法国加强军事势力,而不是“裁减你的武器,增加你的义务”。但是多数人都将他的警告视为危言耸听。但此后事态的发展印证了这位伟人的高瞻远瞩和预见性。
1936年3月7日,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宣布,德国军队已经重新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对这一明确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英法两国都未表示强烈的反
对,只有丘吉尔警告这么做不仅违反条约,而且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都造成威胁。丘吉尔再次呼吁,英国应该向法国提供协助,以维持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领袖到慕尼黑召开会议,一直幻想避免战争的张伯伦喜出望外,于次日赶到慕尼黑。丘吉尔认识到张伯伦有可能做出让步,因此想提议由反对党人和保守党中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发表一个联合声明,敦促张伯伦坚持立场,但是无人附议。9月30日,慕尼黑会议结束,英法两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从10月1日起撤军,否则战争一旦爆发英法将不会支援捷克。张伯伦带着希特勒一份保证不会有进一步领土要求的声明回到伦敦,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欢呼:“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然而此后仅仅5个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正式爆发。丘吉尔后来将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
战争初期形势对英国非常不利,尤其是当法国被入侵仅仅5周后就快速沦陷以及英国上空不断有来自德国的空袭让英国人民处于绝望和惶恐之中。此时的英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政治强人站出来,而丘吉尔正是这个人。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我们将战斗到底,即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 我们要这样勇敢地承担,以便在英帝国和它的联邦存在1000年之后,人们也可以这样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丘吉尔凭借着这些热血沸腾的演讲以及其后代表的一个政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的百折不挠的韧性和从不屈服的战斗意志不断的鼓舞着绝望的英国人民。在英国历史的严峻关头,面临法西斯主义的狂潮。他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并最终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了胜利。
那么丘吉尔又是如何取得二战最后的胜利的呢?
推荐访问:丘吉尔 读后感 丘吉尔传读后感 丘吉尔传读后感(精选多篇) 丘吉尔传的读后感